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2016-08-31 11:16: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共5篇)西宁市_十二五_科技发展西宁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送审稿)《西宁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编写组2010年10月目 录一、西宁市科技发展现状及环境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西宁市_十二五_科技发展

西宁市“十二五”科技发展

专项规划

(送审稿)

《西宁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编写组

2010年10月

目 录

一、西宁市科技发展现状及环境................................................................................................... 2

(一)“十一五”以来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 ......................................................................... 2

(二)“十一五”制约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 ......................................................................... 7

(三)“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8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 ......................................................................................... 11

(一)指导思想 ..................................................................................................................... 11

(二)基本原则 ..................................................................................................................... 11

(三)发展目标 ..................................................................................................................... 12

(四)发展思路 ..................................................................................................................... 13

三、“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 14

(一)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 14

(二)推进五个行动,为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14

(三)打造五个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 ......................................................................... 16

(四)组织六个专项,实现重点技术突破 ......................................................................... 17

(五)建设八个产学研创新基地,增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 18

(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发挥政府服务职能 ................................................................. 18

四、“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 19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 19

1、新能源 ....................................................................................................................... 20

2、新材料 ....................................................................................................................... 21

3、中藏药与生物制药 ................................................................................................... 21

(二)特色优势产业 ............................................................................................................. 22

4、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 ........................................................................... 22

5、装备制造 ................................................................................................................... 23

6、藏毯与纺织 ............................................................................................................... 23

7、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 ........................................................................................... 24

(三)特色农牧产业 ............................................................................................................. 24

8、高原特色城郊型现代农牧业 ................................................................................... 25

(四)科技促进社会发展 ..................................................................................................... 25

9、生态与环境科技 ....................................................................................................... 26

10、现代服务业科技 ..................................................................................................... 26

11、人口与健康科技 ..................................................................................................... 27

12、社会公共安全科技 ................................................................................................. 27

五、保障措施 ................................................................................................................................ 27

(一)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 27

(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28

(三)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 ..................................................... 29

(四)以人为本,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 30

(五)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31

(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 ..................................... 31

(七)加强县区科技工作,大力推动科技富民强县 ......................................................... 32

(八)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创新创业意识 ......................................................... 33

西宁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送审稿)

“十二五”是西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力提升西宁市的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及《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定西宁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一、西宁市科技发展现状及环境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科技工作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全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十一五”以来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

1、科技资源加速整合,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遵循政府调控、市场导向、体现特色、

重点突破的原则,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各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初步形成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并于2010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全市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企业循环经济研究开发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十一五”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7家,同比“十五”增长了35%;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共增加了10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增加了5个,同比“十五”分别翻了一番。在此期间,西宁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荣誉称号,西宁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和“全国创新基金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增加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依托本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东西部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新能源、新材料、中藏药及特色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农牧业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显著增加,科技水平和应用转化率明显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06年以来,我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营造了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氛围,全市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制定了“西宁市贯彻执

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131 件,其中发明专利293 件,授权629件,年增幅位列全省第一。“十一五”期间,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6项,累计投入本级科技三项经费2584万元;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79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565项,共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1.76亿元,吸引社会资金13.4亿元。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63项,产生经济效益13.9亿元,实现利税4.1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6.2亿元。

3、科技引领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通过贯彻“工业强市”战略,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研发中心的科技优势,加大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市场配臵力度。围绕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共性关键难题组织开展了各级工业科技计划项目490项,有效推动了部分领域科技跨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跃升,使我市在有色金属冶炼、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建工建材、生物制品、藏毯绒纺等领域涌现出多个具有较强实力的产业集群和较为完善产业链的产业化基地以及一批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区四园”的科技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以园区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初具规模。2009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4.83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7.06%。其中,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东川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篇二: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中图版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卷

(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老年人口比例尚未达到较高水平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人口学家一般将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在50%以下的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下图是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红利期大约持续(C)

A.5年 B.15年

C.35年 D.65年

2.以下措施不利于我国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D)

A.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建立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D.限制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大致在1995~2030年间人口抚养比小于50%,为“人口红利期”。第2题,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城乡之间的人口合理流动,能平衡地区间的劳动力差异。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体系,能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就业优先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均能充分利用劳动力,减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的这个区域最可能是(C)

A.居民住宅区 B.钢铁工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公园游览区

4.该区域地铁客运量的日变化直接反映了(D)

A.住宅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用地减少

C.工业区与住宅区分离

D.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3~4.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中心商务区的特点。从图中可看出该区域白天人口大量流入,夜晚人口又大量流出,人口昼夜差异大,符合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白天人们从住宅区流向中心商务区上班,夜晚下班又回到住宅区,说明了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分离。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

5.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A)

①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

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巢湖—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庐江

7.合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D)

A.自然环境优美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量多价廉 D.科技力量雄厚

5~7.解析:江淮城市群地处江淮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拥有长江、京沪铁路等便利的水陆交通线;远离海洋,气候的大陆性强;地处我国中部,工业发展的基础较差。六安与巢湖城市等级相同,小学数量也大致相同。科技创新型城市依托的是雄厚的科技实力。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其中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8~10题。

8.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D)

A.K2曲线 B.AC曲线

【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C.AD曲线 D.AB曲线

9.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C)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10.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A)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

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8~10.解析:第8题,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显然是以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第9题,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故协调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持续性原则。第10题,生态城市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要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这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等措施来解决。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该作物(A)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12.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D)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11~12.解析:根据图示该作物在11、12月份种植,4、5月份收割,均取决于气候条件,自种植到收割完一共为7个月时间;该作物开花期在2月份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运动,但并没到达赤道,故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并非最大,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沿岸特点为温和多雨,东北平原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的潘帕斯草原正值夏季,草木茂盛。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

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13~14题。

13.图中a、b、c分别代表(C)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14.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C)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13~14.解析:根据图中箭头结合第13题选项分析,a为电厂,其废渣供给建材厂,废热进行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后的副产品,为盐厂提供原料,而b盐厂的副产品又为化工厂c提供原料,这样大部分废物被充分利用,只有发电厂的废气和化工厂的废弃物没有充分利用,综合以上分析,该工业园可能位于沿海海盐资源丰富的地区,第14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冀东位于沿海。

二、综合题(共44分)

1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篇三: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2015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第1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湟源、湟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7690.4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平均气温7.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25毫米,冬暖夏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产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20XX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8.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20XX年8月,西宁市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西宁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4个,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目前,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省属科研院所34家,并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33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84万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0人,中级职称以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1925人。

2.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20XX年7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了包括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20XX年1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XX年,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青海省首个被国家命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0XX年1月,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XX年11月,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新材料、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承担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载体的作用。园区总占地面积达36.82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入驻企业和项目1263个。20XX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7.4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6.32%。

3.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口与健康、城市发展、民族文化、新型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发、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5项,累计投入本级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24万元。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6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405项,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1.13亿元。实施的项目中,工业490项,农业132项,吸引社会资金11.4亿元。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36项,产生经济效益12.2亿元,实现利税3.6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7亿元。西宁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

4.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近年来,西宁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攻关,使优势特色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中,通过对铝、铜、铅、锌等初级产品深加工技术的重点研究,解决了生产回收率低、生产工艺老化等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通过对多晶硅提纯、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等技术攻关,带动了本地光伏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中华被毛孢发酵菌丝繁育、沙棘5-羟色胺研究和枸杞籽油提取等项目的实施,使全市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研发出了压缩式垃圾车、沙棘系列、枸杞系列等一批特色产品,被认定为20XX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铅冶炼节能减排技术、锌浸出渣回收精铟技术、高含盐含氯明胶废水光合细菌处理工艺等29项关键技术的研究,降低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

5.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宁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实施了农作物良种工程。全市五年内累计引进示范推广小麦、杂交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优良品种180余个,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推广了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60余项,使主要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了21.5%,油料单产增加了22.8%,蔬菜亩产达到2635公斤,效益处于全省前列。在畜牧业方面,重点进行了畜种改良及繁育,建立了牛羊育肥、优质肉羊、肉牛及奶牛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使得全市畜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牦牛、藏羊有机产品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 ”、“牦牛骨提取蛋白小分子肽研究”、“青稞燕麦方便粥系列产品开发”等农业产业化专项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开发出了沙棘系列产品、软包装牛羊肉系列产品、油菜籽色拉油等名优品牌和地方特色产品,实现了资源的加工增值和农牧民的增收。

6.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功能建设,密切中介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西宁市已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培育了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日趋完善。西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西宁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西宁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西宁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西宁技术市场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制定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成果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十二五”期间,西宁市科技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及社会争取国家及省上项目150多项,争取资金2180万元。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和东西部技术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开辟了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广泛合作的渠道,在生物医药领域建立了“基地+平台”的合作模式。西宁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科技部首批22家工业设计联盟试点单位之一。

(三)优势特色突出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积淀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多元文化汇萃,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青海省拥有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钾盐、铅锌矿、铜矿、石膏、硅石、铁矿、金矿、煤炭和制碱用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西宁市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为我国重要的铅、锌、铜、铝等有色金属和钛、镍、铟、金、银等稀有金属冶炼及产业延伸加工生产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

2.生物资源独特

青海有着极为丰富和独具特色的高原动植物资源,药用动植物天生具备抗高寒、抗缺氧、抗疲劳的生物特性,特别是一些特产药材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如大黄、麝香、冬虫夏草、麻黄、贝母、鹿茸、藏茵陈、锁阳、塞隆骨、红景天、秦艽等。丰富、宝贵的中藏药资源,对于西宁市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藏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3.光伏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青海硅矿石资源丰富,硅矿石储量在10亿吨以上。西宁市发展光伏产业可以就地取材,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青海省还是中国电力富裕、电价最低的省份之一,充足的电力供应为西宁市发展太阳能光伏硅材料、铜箔、铝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预留了宽松的电力保障空间,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4.藏毯和民族饰品加工业基础雄厚

依托青海丰富的牛、羊毛绒资源,西宁市现已初步形成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毛纺织产业集群,构建起了洗绒(毛)藏毯产业链。一年一度的国际藏毯博览会正在将西宁打造为世界藏毯生产集散基地和“世界藏毯之都”。同时,西宁还是汉、藏、回、土族、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地和多宗教交汇地,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使西宁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民族饰品、宗教用品生产基地,为今后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高原农业特色明显

西宁地处高原,气候冷凉,绿色无污染,既适合发展夏季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冷凉型球根类花卉等产业,也有利于发展生态农牧业,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同时,得益于独特的气候环境,西宁周边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油菜、马铃薯、蚕豆、蜂蜜生产基地,为未来西宁特色农牧业的精细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主要制约因素

近几年西宁市总体经济实力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服务体系等方面都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西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源头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关键技术缺乏,高端创新人才不足,综合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比较落后等不容忽视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价格竞争、成本竞争阶段,主要还是靠市场低水平的需求拉动,技术水平薄弱,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承担起创新主导角色,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2.创新投入不足

西宁市地方财力较弱,引导全社会创新投入的财政资金有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缺乏增加创新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

3.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

由于工资待遇、研发环境、发展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西宁市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大型企业,目前都普遍缺乏科技创新领军人物、高层次专家、尖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致使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长期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

4.科技基础条件薄弱

受投资能力的限制,西宁目前支持研究、开发、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比较薄弱,许多大型科研项目无法在当地进行,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5.产业基础薄弱

西宁地处西部偏远省区,远离国家主体市场,无论是纺织、机械、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还是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中藏药产业、藏毯产业等新兴特色产业的壮大,都缺乏广阔的市场空间,难以在全国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难以产生必要的规模效益,科技创新缺乏载体和突破口。

二、试点目标

西宁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参考国内其他典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西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目标是:

至2015年,基本建立起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符合“四个发展”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科技、产业、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初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青藏高原区域创新中心。使西宁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有较快的提升,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明显改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进一步发挥,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十二五”时期市本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每年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至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D)占当年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0%。

(二)科技产出大幅提升

【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至“十二五”末,全市组织实施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重大科技项目50项,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中心30个,与省内外30所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科技成果登记量每年增加1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比“十一五”末提高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

(三)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至2015年末,西宁地区进入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达到300名左右,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骨干人才达到3000名左右,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40000人左右。

(四)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至2015年末,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建成8个左右具有显著聚集效应和较强辐射能力的产学研创新基地,形成3?4个以光伏太阳能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三、工作思路

西宁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和国家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抢占创新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发展层次和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省会优势,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实施“5568”创新工程为主要任务,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集成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改善基础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掌握优势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构建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通过5~10年使西宁市成为全省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率先试验区和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区,全省乃至青藏高原资源开发、生态建设、自主创新、维护稳定的服务保障和科技研发基地,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四、主要任务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实施“5568”创新工程,即“5个行动、5个平台、6个专项、8个产学研创新基地”。

(一)推进“五个行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及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领域对技术发展的需求,积极与国家、省科技专项配套衔接,整体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培育行动、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提升行动、现代都市农业科技支撑行动、社会民生科技服务行动、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行动,全面提升西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技术水平。

1.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培育行动

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工业为基础,打造产业技术联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使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我市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推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培育4~5个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建成西宁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风能产业基地、锂电产业基地,实现产值280亿元。依托青海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到100亿元,使西宁市成为西部重要的新材料产业的研发、生产基地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2.实施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提升行动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重延伸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盐湖化工产业链、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使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支撑西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年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重点企业、区域优势行业技术研究有新突破,工艺技术明显提高,资源深加工产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应用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比重达到7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实现管理信息化。

3.实施现代都市农业科技支撑行动

运用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按照优质化、园区化、设施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创建以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积极培育科技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生产、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等功能,大力发展绿色和生态观光农业,走具有西宁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力争到2015年,良种工程实施面积达到8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达到70%以上,畜牧良种比例达到85%以上。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0个以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70项,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每年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00期。

4.实施社会民生科技服务行动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创新和促进作用,加强科技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功能品味。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水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研究,推动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85%以上,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70%。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研究10项西宁地区重点疾病预防控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增强人口素质,积极推进远程医学会诊、卫生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卫生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林业发展的创新和促进作用,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建设,重点开展有关种苗花卉、野生动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研究项目15项,提高城乡园林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5.实施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行动

坚持把开发创新人才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来抓,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增强科技人才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智力支撑作用。以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等为依托,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为支撑,采取科技人才团队引进、核心技术带动引进等引进方式,抓紧培养引进紧缺人才,重点培养引进拥有关键技术的项目带头人、产业化领军人物及其团队。加速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动植物产品精深加工等绿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冶金化工、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生态建设等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创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全社会的整体人才保障水平。力争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万人左右,实现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布局的高密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高水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的高对位、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的高活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产出的高效率,为打造一批支撑我市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提供坚实保证。

(二)打造“五个平台”,为区域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

在政府、企业、科研、金融、中介等各主体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网络关系,着力打造或搭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备、运转高效的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信息与技术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产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育成平台、科技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五个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增强服务有效性,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1.打造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

以现有的西宁地区担保融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为依托,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有效的投融资服务,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科技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发展支持科技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建立咨询服务系统,努力建立市级风险投融资机构,为科技创业型企业提供注入创业引导资金、科技项目贷款贴息等科技投融资服务。通过引进财务顾问、律师、审计、评估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相关服务。

2.打造科技信息与技术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优势资源,积极引进本地急需的科技资源,使产学研资源充分对接,形成资源共享的产业链条,运用网络技术,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科技文献、相关数据/信息、动植物种质资源等科技资源,搭建基础性、战略性的具有信息共享、技术设备共享、科技成果推介等功能的服务平台,为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3.打造产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扶持和培育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开展技术评估与咨询、技术交易与技术转移、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科技成果交易税费减免等业务,形成功能完备、开放高效的中介服务支撑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转移,为中小企业的技术交易、产业技术转移提供服务。

4.打造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育成平台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按照政府政策引导、产学研联合、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建设技术创新集成和育成平台,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科技型企业创立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5.打造科技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

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对西宁市科技资源配置及相关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科技计划与执行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和稽查系统、科研条件管理系统、基本科技建设管理系统、评估评价系统等,推进科技管理创新,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实施“六个专项”,实现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以重点解决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为目的,组织实施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与特色生物、藏毯与纺织、民生科技等六个科技专项。以科技专项实施为突破口,整合省内外科研开发力量,统筹协调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强化重点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西宁创新型城市建设。

1.新能源科技专项

积极开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新技术、风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筹建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平衡部件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设立太阳能发电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项目,加快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优先发展第一代晶硅电池,同时开始启动第二代薄膜电池,配套发展上游的碳化硅刃料、光伏玻璃、EVA薄膜、电子气体、高精度铝合金组合件等原材料产品,延伸发展产业链下游的各种光伏系统集成产品。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主要生产风电整机,适当发展配套的零部件制造。稳步推进非粮生物燃料试点及产业化示范,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2.新材料科技专项

加快具有资源优势的功能性材料的研究开发,引进吸收电子材料、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关键技术,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是以碳酸锂为基础,着重发展镍钴锰酸锂等正极材料。二是加快LED材料和芯片项目建设,保障材料供给和对LED照明产业发展的支撑。三是积极发展电子薄膜材料,开发生产高纯硅、电子铝箔和铜箔等薄膜材料,积极延伸产业链。四是以碳酸锶产业为基础,继续开发并形成年产6万吨锶铁氧化体生产能力。五是发展以金属铜为主的高性能电子导电材料,开发单晶铜等相关产业和项目。六是积极发展铝镁合金、铜合金及铝基、铜基复合材料等高强、耐热、高韧性新型合金材料。七是大力发展碳酸钙晶须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八是围绕盐湖资源深加工发展阻燃剂、有机硼、无机硼等化工新材料。

3.装备制造科技专项

依托重大项目,推进技术装备自主化,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突破,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形成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装备,输变电、石化、环保成套设备,轨道交通、钻井设备,大型机械、数控机床、汽车、重大医疗仪器、农牧机械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鼓励和支持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鼓励建立与装备制造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4.现代农业与特色生物科技专项

大力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生态的要求、园区的模式,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支持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制种、节水灌溉、绿色肥料、生物防治、高效设施配套技术,全营养饲料、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生产和精深加工。围绕冬虫夏草、沙棘、枸杞、菊芋、亚麻、牦牛、明胶等生物资源,加强人工抚育、原料基地建设、功能开发、活性成分提取及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中藏药现代化,研发中藏药新品种、新剂型,实现从原料---药品---市场的标准化、无害化。采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开发生物医药材料与特种功能产品,大力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

5.藏毯与纺织科技专项

按照建设“世界羊毛地毯制造中心”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地毯设备和电脑横机,以现代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逐步扩大藏毯(地毯)生产规模,淘汰手摇横机,解决纺织行业自动化程度低的实际问题,推动青海藏毯和绒纺等纺织行业健康发展。鼓励支持藏毯企业加快建设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重点支持新型喷染和动物、植物、人工纤维合织等工艺的开发应用。加快引进和推广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提高“选?洗?梳?纺?染”产能和工艺水平。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

6.民生科技专项

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核心,建立治理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大节能技术攻关,加快技术集成,着力研究和示范推广废弃物(副产品)的减量和多级利用技术。积极推广清洁技术、节能节水技术、低碳技术,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扩大西宁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试点企业范围,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

发展社会事业中的信息支撑技术,开发信息通信服务、网络教育基础工程、数字广播影视服务系统工程、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政府综合服务支撑平台等,加快 “三网融合”。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研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社会治安、犯罪、事故的监督与控制,完善西宁市公共安全技术体系,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运用现代技术,开发具有传统文化和民间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进一步拓展“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将西宁打造为全国重要的藏族歌舞之乡、佛教用品生产基地、民族饰品生产基地和昆仑玉营销基地。

(四)构建“八个产学研创新基地”, 增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构建八个产学研创新基地。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1.构建太阳能光伏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青海聚阳能硅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鑫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省内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构建太阳能光伏产学研创新基地。

2.构建中藏药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生物科技产业园的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晶珠藏药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构建中藏药产学研创新基地。

3.构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生物科技产业园的青海康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青海金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清华博众生物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构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产学研创新基地。

4.构建装备制造机械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西宁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青海华鼎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美国、韩国等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构建装备制造机械产学研创新基地。

5.构建藏毯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南川工业园区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大自然地毯纱有限公司和青海雪舟三绒集团等企业,加强与大连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大连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构建藏毯产学研创新基地。

6.构建有色金属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甘河工业园的黄河水电再生铝业公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青海珠峰锌业有限公司等有色金属企业加强与中南大学、贵阳铝镁设计院等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以铝、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产学研创新基地。

7.构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可可西里肉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与北京食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构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学研创新基地。

8.构建电子信息材料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东川工业园区的青海瑞合铝箔有限公司、青海金阳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凯普松电子科技(青海)有限公司、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构建电子信息材料产学研创新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

成立以西宁市市长为主任,主管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为副主任,科技、发改、经委、农牧、林业、环保、卫生、教育、统计、工商、财政、人力资源等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西宁地区的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主要领导为委员的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协商省科技厅把推进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部省会商优先议题,在项目、基地、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市属各有关部门实行整体联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从经济、科技、管理等各方面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西宁市如期实现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

(二)发挥政府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

切实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坚持把财政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公共科技活动,以及用于支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积极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建立市级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市、县(区)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每年保持持续增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措施,落实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办法,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类创新项目和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外以债券、股票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

(三)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加快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建设,集聚企业创新资源,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筑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制定“西宁市企业研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西宁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运用政策引导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促进技术研发联盟等多种组织形态和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合作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使科技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强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调整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用好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育未来人才。开展创新教育和培训,为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以爱才之心,用才之智,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氛围。加强与全国人才网络的互联互通,更大范围寻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原则,进一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让更多的省外高级人才通过短期聘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项目承包等方式为西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机制,逐步加大政府科技奖励力度,用有竞争力的制度造就有竞争力的人才,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培育一批有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五)重视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

成立西宁市知识产权局,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制定“西宁市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企业、科研机构、市民和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产业化优惠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引导创新主体把知识产权应用纳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运作和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六)大力培育城市创新文化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舆论氛围、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进一步弘扬和倡导“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精神,加大对科技创新典型事例、典型项目、典型人物的宣传。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敢冒风险,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七)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加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加快建设“西宁市大型仪器协作共享网络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协调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体制的创新合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增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谋发展的内在动力。综合运用政策、项目、资金等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环境,围绕特色资源和支柱产业,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整合并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引导国家及地区外的创新资源参与本地区资源配置。

(八)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省市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将西宁市的重大科技项目、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全省的产业、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争取省上尽可能地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布局在西宁,提升西宁市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发挥西宁市在全省科技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省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九)健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和考评体系

把创新型城市建设纳入西宁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将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各项任务的考核指标,建立跟踪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指导,完善评价体系。开展创新型试点城市监测评价工作,积极做好数据积累和相关准备工作,每年向科技部提交年度总结报告。

六、进度安排

根据目标要求和基本思路,西宁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7月2015年6月)

全面推进西宁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要素齐全、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合作开放、互动充分、体系完备的西宁科技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研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产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一批自主创新研发机构,造就一批创新性强、经济效益好、产业化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培育若干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关键技术自给率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一是制定和完善《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创新型城市各项试点工作落实和开展,取得初步的成效。二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委员会,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统一部署,明确具体行动计划,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进行动员部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较为浓厚的创新氛围。三是依据《实施方案》建设的重点,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工作方案。

(二)提升发展阶段(20XX年7月2015年6月)

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落实“5568”创新工程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提升集聚创新资源能力,建立内生驱动创新模式,弘扬创新文化,充分激发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在科学技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育、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并取得一系列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推进并把西宁建设成为全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其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青藏高原一流、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发展试验区、先进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成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通过工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社会领域科技进步,努力将西宁打造成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环境和谐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三)检查评估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全面总结,重点加强对弱势项目的督导检查,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完成自评检查工作,确保我市通过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验收,并接受科技部的考核和检查。

第2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创新发展现状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29.41万,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3 亿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总战略和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支撑、创新基金项目124项,其中300km/h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关键技术等1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2、新型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率先突破。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这是中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家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构。20XX年以来,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000万元,专项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该中心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XX 年底,我市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4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农业产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100个;拥有本科院校4所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形成了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20XX年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

4、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培育与产业化引导工程,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90亿元和67亿元,增速达到22%以上。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创新型企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焊接产业基地、国家高速动车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落户我市。

5、创新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制定实施了《唐山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唐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唐山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法规和文件,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优势特色

唐山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具有以下优势:

1、全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20XX年XXX总书记视察唐山,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我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四城一河”建设、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为重点,要求必须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方式,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创新驱动,推动唐山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随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已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2、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的开发建设。曹妃甸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是环渤海地区的“黄金宝地”和“耀眼明珠”。以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构成的唐山湾“四点一带”的开发建设已进入大规模产业聚集的新阶段,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技术运用、技术集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强、拉动辐射效果明显的优势,使之成为引领带动全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示范区和辐射源,为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提供了波澜壮阔的舞台。

3、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毗邻京津,有利于接受技术辐射带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随着曹妃甸大港和唐山机场的开发建设,将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辐射到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为跨区域、跨产业的资金合作、技术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环渤海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提供了重大机遇。

4、雄厚的工业基础。唐山素有“北方煤都”和“北方瓷都”之称,是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现有160 多个工业门类,已形成钢铁、能源、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2015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31.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10.42亿元,精品钢材、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1252.07 亿元。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将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跨越发展创造强大的动力。

5、浓厚的技术创新传统。唐山历来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先后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和我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对推进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20XX年,国内第一台应用于煤矿井下的机器人研制成功,同年6月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创造出了394.3km/h 的中国铁路第一时速,实现了中国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等级的历史性跨越。唐山人秉承这种技术创新的传统,在加快城市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必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尽管唐山具备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着科技资源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显著、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高端创新人才缺乏、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牢牢抓住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不断夯实创新基础,增强创新活力,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试点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把唐山建成自主创新优势明显,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竞争能力快速增强,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创新型城市。成为环京津乃至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推进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创新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

到2015年具体目标:(1)区域创新体系趋于完善。引进一批优质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机构,重点建设10大特色产业基地和10大研发中心。(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商标、品牌、标准。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以科技创新加速培育10大名牌产品。

(3)创新投入明显增长。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4)创新人才队伍迅速壮大。集聚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军人才,培育一批职业技能人才,打造若干与唐山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创新团队。(5)新型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做强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创新。实施“三百计划”,加速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和“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两个“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6)城市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城市生态文明逐步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更加和谐,全民科学素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三、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深入实施“科教立市”战略,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方式,支撑科学发展全面创新。

(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创新发展战略

确定“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重点,积极推动原始性创新”的城市总体创新战略。实施开放创新,大力推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合,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鼓励和支持以应用为导向的集成创新。有针对性选准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相关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攻破和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二)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紧密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科技竞争力。完善科技合作体系,充分借用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弥补我市科技资源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推动知识产权交易,促进技术流动。引进风险投资、担保、私募和证券等各种类型资本机构,打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信用贷款、小额贷款等科技金融渠道,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研发力度。

(三)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创新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公平、高效、完善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成效。重点完善创新主体动力机制、完善政府管理服务体制、创新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与激励机制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撑,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创新

按照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和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积极围绕曹妃甸为核心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值化发展、和谐唐山建设等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实践模式,丰富试点内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创新,为同类城市提供经验,作出示范。

四、近期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钢铁产业技术创新

以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唐山钢铁集团等大型企业为龙头,推广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技术,重点研究开发钢铁生产过程实时优化运行技术、系统能量管理中心、超大型高炉系统工艺技术、低成本高效化生产洁净钢水的工艺技术、高品质薄板生产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电工钢技术等新技术;完善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不锈钢、轴承钢、工具钢、齿轮钢等高附价值钢铁产品生产技术。力争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低压余热发电、钢渣处理、超大型高炉干法除尘等方面拥有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自主核心技术。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配合

(二)化工产业技术创新

依托唐山市的海洋和煤炭资源优势,以煤化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大化工产业链向精细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为主线,重点攻克各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焦炉煤气制甲醇及深加工先进技术、大型甲醇制烯烃生产及产品深加工先进技术、有机硅单体生产及下游深加工、海水提钾等技术。并且围绕南堡10亿吨大油田开发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积极进行重大项目相关配套产业技术的前期研究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配合

(三)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

与国内外大公司、研发机构积极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制造技术、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算法的智能控制、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远距离通讯抗干扰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现有焊接机器人、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管道探伤机器人、建筑清洗机器人、高压巡线机器人的使用性能。进一步开发新型专用机器人产品,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出具有较高自主研发能力和较强产业优势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责任单位: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等配合

(四)电动汽车研发与曹妃甸电动汽车城建设

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联盟,引进尖端人才,围绕电动车整车仿真与控制系统、电动车CAN 总线开发与测试、电池系统开发检测、先进电机驱动系统、电动车标准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重点攻克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ABS 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控制、匹配设计与能量管理的耦合技术、基于FlexRay等新型总线协议的网络在环平台及其应用技术、电池单体性能和一致性提升、电池电容一体化技术、电池管理系统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和工艺、先进稀土永磁直流电机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并形成专业研发团队。

争取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打造曹妃甸电动汽车城。制定《曹妃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优惠政策》,坚持以整车为龙头,以核心零部件为突破口,以使用促研发,以研发促产业,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核心技术领先者,积极推进电动车动力总成、高性能锂电池、永磁直流电机等一批产业项目,并达到30-5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

责任单位:曹妃甸电动汽车城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曹妃甸新区管委会、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唐海县、市科技局、财政局配合

(五)曹妃甸循环经济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依托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组建曹妃甸循环经济工程技术中心。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创建多层次、多学科技术融合的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共享平台。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开展循环经济政策与法规研究、重化工业生态工业研究与评价、新能源开发与能源梯级利用技术研究、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逆向物流规划与技术研究、钢铁产业生态技术研究、技术集成、成果推广与示范应用等工作,最终在钢铁、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核心技术,搭建“技术—工艺—人才—应用”系统化支撑体系,为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牵头,市科技局、发改委配合

(六)唐山湾生态城市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依托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管委会,强化与清华大学、瑞典SWECO公司等单位合作,围绕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设计、可再生能源工程、资源管理工程、绿色交通工程、绿色社区工程等领域,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重点开展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加快绿色能源、环境保护、循环经济、节能建筑、低排放智能交通、集成通讯、海水淡化、封闭水处理、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盐碱地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转化和应用,研究落实141 项生态城市建设技术指标要求,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工程技术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单位: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管委会牵头,市科技局、发改委、规划局、城管局、住建局配合

五、20XX-2015年主要工作

(一)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弥补科技创新资源不足为核心,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技术研发、中介服务、科技合作和创新产业化体系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的优质科技资源,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支撑。

1、加快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建设

主要目标:建设成唐山高新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的平台,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科技成果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开创新型政产学研紧密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工作任务:重点引进8-10个中科院所属研究所进驻“中心”, 每个研究所组织1-3个适合唐山主导产业发展的课题组,以钢铁、装备制造、陶瓷、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和节能减排为主要发展领域,以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实施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力争钢铁行业在节能节材、陶瓷行业在更新工艺和产品、新能源行业在制造国际一流风力发电设备等方面实现突破。特别要围绕高速动车组研发,加强与中科院力学所、软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

第3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加速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维护省会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按照“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特色、引领示范”的工作思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将我市建成全省创新资源集聚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区、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区、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1.科技支撑取得新突破,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财政对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65%,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以上,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5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0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50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人,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350人。全民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2.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家以上,其中,新增国家级5个、省级30个。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65%以上。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0件。创建省级以上名牌300个、著名商标3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济南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围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目标,打造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0亿元。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42∶5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发挥省城区位优势,引领和支持全省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服务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建设2-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成各类生产力促进机构40个以上,实施标志性产学研工程项目100个,新建产学研中试基地50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融资机构达到10家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融资体系。形成以省会都市圈为核心,辐射服务全省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创新服务网络。

5.创新机制环境取得新突破,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决策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推进均等化长效机制。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步入绿色城市、可持续城市与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二、主要工作与重点任务

(一)加强管理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配置过程的监督者、配置绩效的评估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政府投资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轨道。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作用,促进政府管理职能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推动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创新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财政引导和产权激励等政策,推动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完善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主体倾斜的配套制度。提高政府采购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支持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规划引导。按照国家关于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战略部署和济南市科技创新实际,进一步明确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纳入全市、县(市)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规划管理的统筹协调、执行和评估,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机制。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建设山东省创新资源的集聚区、扩散区,通过省市共建、完善济南都市圈技术转移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创新,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1.充分发挥驻济高校、科研机构的原始创新优势和人才培育优势,促进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充分借助山东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医学科学院等院所的合作,重点针对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扶持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形成一批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拓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规模,促进产学研结合,使之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集聚地和高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一批省、市重点实验室,高起点引进3-5家国内顶尖的权威科研机构或一流的国际研发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企业共享资源、合作研发,组建开放型或实体型创新研究机构和联合开发机构,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进行高层学术交流、开展原始创新以及共性和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

2.省市共建重大创新服务平台,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以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中心,搭建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承载地和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高速发展的“创新引擎”。满足科技创新创业需求,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面向科研,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人才培训、仪器设施共享服务。

建设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由山东大学联合山东海洋大学、山东省药科院、山东省医科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药研究院和济南高新区共同承建,包括先导化合物发现优化单元平台等12个子平台。建成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技术链与产业化链相衔接、“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为主要内容、区域相对集中、服务能力完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新药研究与成果转化体系。将济南高新区新药孵化基地建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药品研发成果转化基地。3.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资源的集聚、扩散提供社会化、网络化服务。以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转化速度和转化效益,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大力推动我市各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公共服务平台的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益和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平台。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与国家、省形成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项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服务系统、专利技术交易系统和知识产权专家咨询系统。

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发展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的总体要求,培育一批专业性、综合性孵化器。提升创业服务中心服务支撑功能,保证科技创业成功率,实现孵化功能和服务效能新突破。支持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办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各类孵化器之间的互动式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绿色通道”,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共建机制,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核心技术、联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积极做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以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以特色园区和留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强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在区域农业创新体系、现代农业、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组建重点实验室。加强中乌高科技合作园的建设,使其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科研成果孵化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融资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发展重汽、浪潮、中创、二机床、齐鲁制药、福瑞达、力诺、圣泉、九阳等一批自主创新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内比较优势和领先水平的名牌产品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资源优势,提升企业技术研究水平。支持行业特色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高层次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通过体制创新、吸纳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投入等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市场化水平。以行业协会为主,政府部门推动,建立若干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增强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密切跟踪数控机床及重型锻压设备、新材料技术、计算机软件、医药化工、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重点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培育50家以上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专利试点企业。

3.深入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升级。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已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档次,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培育一批具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以增强企业创造专利能力为主线,将专利工作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及生产经营全部环节。加强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

4.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载体功能。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济南高新区发展步伐。着力打造软件、计算机、网络通讯、数字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形成“创新、产业、辐射、环境”四大高地,建成集创业孵化、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业基地。推进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环保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等特色园区建设,增强科研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承载功能。加快济南经济开发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承载能力,形成管理体制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区域功能清晰、支撑服务体系完善、能够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创业发展的集聚地和制高点。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结构。立足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软件服务业,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加快建设软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软件产业集群,加快软件服务业服务化、网络化、高端化和国际化进程。重点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八大类软件,实施“双十”和“双百”工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城五区”软件服务业功能布局。大力发展信息装备制造业,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生产基地。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推进济南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建设项目,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生产协作体系。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重点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

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推广利用步伐,突出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走规模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太阳能发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地热风电装备制造业。

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规划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契机,加快建设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生物技术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整合优势,加快发展化学药物制造、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服务六大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交通装备制造业,加快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围绕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轿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着力构建协作配套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施一批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关键总成以及高技术零部件配套项目。积极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扩大重点产品生产规模,强化行业资源整合,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程度,形成较为完备的机械装备产业体系。实施大型数控机床、钢结构数控加工设备等一批生产项目,巩固济南市在全国锻压设备和数控压力机方面位居首位的市场优势。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具有高效服务功能的金融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济南”品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积极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凝聚深厚文化积淀,整合文化资源,拓展产业领域,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精品工程,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传媒网络,打造现代文化品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实施盖家沟、担山屯、郭店等三大物流园区和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以及空港、邢村、桑梓店等4个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强化物流平台支撑,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增效农业为目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农业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按照省会城市需求特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模式,推动星火产业带、示范园区、品牌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水平。推进生态村建设,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综合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扩大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鼓励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加快建筑节能一体化进程。强化城市计划用水,大力推广节水保泉、水体控制和治理技术,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化。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发展城市污水治理成套设备、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秸秆气化成套设备、废塑料综合利用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搞好环保工程及技术开发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5.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围绕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的改造,推进济钢、重汽、济柴、炼油、二机床等一批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建立以软件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

(五)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1.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宽带、移动高速、多媒体城域网,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围绕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处理机制,推进光纤管道、通信铁塔等基础设施集约化应用。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和精品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承载能力,提升互联网接入带宽标准。基本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服务水平领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定“无线城市”建设规划、技术标准及应用扶持政策,统筹建设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网相补充的宽带无线网络,推广无线宽带新技术和新业务应用。

2.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公众服务和教育、医疗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提升社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加快交通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研究,构建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

3.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改善城乡整体面貌,推进城市维护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高标准建设和改造防汛、消防、人防、气象、防震等设施,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全面建立起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救灾指挥系统、减灾行动系统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快社会事业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确立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建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效机制。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体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门类、结构和重点,建立重点突出、门类齐全、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动态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落实公共服务责任。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总体要求相衔接、相适应,分阶段、有重点、按步骤地予以实施。

3.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从打造城市现代特色、宜居特色、自然特色、生态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入手,实施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区建设、畅通建设、设施建设、特色建设和居住提升、生态提升、管理提升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15年建设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特色的宜居宜业城市之一。

(七)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1.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创新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泉城企业家培养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创业人才扶持工程、“济南名士”打造工程、泉城人才环境优化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等10项重大人才工程,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引进吸纳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留学人员来济创业。在科研创新领域,重点支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实验室和重点学科负责人、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主持人、博士生导师等领军人物,以及具有才干的留学人员和原创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汇聚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学术技术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全市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占据人才制高点,更好地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3.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管理制度,不断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继续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加快创新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人才基础信息库,促进各类创新人才互动合作,逐步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创新人才市场网络。

(八)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提高全民创新意识。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发展观念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指导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强化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意识,开拓创新、勇于突破意识,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意识,科学务实、精致高效意识,努力使思想境界与创新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倡导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培育宽容失败、敢冒风险的创新理念,培育尊重个性、支持冒尖的创新意识,培育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创新品质,形成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搞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创新光荣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社会各界共同投身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事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成员,指导协调、督查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各项职能。各县(市)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组织协调机制,具体负责本区域、本部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二)强化工作调度,密切协调配合。加强与科技部、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适时调度工作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发展环境和优势,选准创新工作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加强整体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推动其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强化考核监督,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机制。

(四)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将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逐步提高财政对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在现有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加大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资金发放、使用、监管、效果评价办法,提高资金保障程度和使用效益。加强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投资领域,逐步完善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政策手段,降低科技投入风险,激励企业、个人和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增加投入,提高投资回报率。加强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联系沟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外以债券、股票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第4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精神,结合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资源、资本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良好创新环境。

三、工作目标

1、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到“十二五”末,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十五”期末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XX年,全市建立20家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5个以上国家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30个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6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35%以上。

3、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XX年,新增高新技术创业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

4、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到“十二五”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指标达到2.0吨标煤/万元,基本建成初级生态城市。

5、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对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吸纳力显著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市科普工作社会参与率达到60%,公众科学素质提高1.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四、主要任务

通过扶持创新型项目,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园区,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

1、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开发,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20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能力、规模产业化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90%以上研究开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工作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经费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来自于企业。

2、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针对制约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技术攻关,使电动轮自卸车、混合动力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风力发电机、塔式起重机、振动式压路机、矿用通风机、燃气具、有机颜料、电池材料、玻璃窑炉耐火材料、地源热泵空调、精品钢材、发动机活塞、脱硫除尘设备等主导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施“4315”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即围绕以车辆、矿山装备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新型功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型中成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等4个高新技术产业,选择30个左右的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滚动扶持,培育壮大10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到“十一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积极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以(德国)工业园、九华经济区、新材料工业园、双马工业园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引导新项目、新产品向园区聚集,延长产业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发展。

3、全面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的二次开发,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保、医疗、流通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建设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提高城乡信息化整体水平。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产品设计方法、企业管理模式、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一批有辐射作用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促进全市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4、加快农业科技攻关与产业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技术需求,加强水稻优质丰产、种苗优化、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与产业化、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与开发,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率。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良率提高3-5个百分点,生猪产业化配套技术、水稻栽培技术和湘莲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健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在竹制品加工、湘莲加工、生猪产业化等领域完善农业产业链,促使农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全市5个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专利转化机制,政府建立专利转化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优化我市的投资软环境;建设中国机电专利信息中心,充分运用专利信息,结合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在专利战略研究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扶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和取得行业技术标准的制标权,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国省名牌,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保持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到20XX年争取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6、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四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扶植和培育各类技术评估、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认证、专利代理、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技术市场,逐步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作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7、全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大力开展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为重点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建设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示范县、省级科普文明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普场馆体系。逐步建立起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技术能手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基本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有计划地扶植一批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科普组织,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的大科普组织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省市共建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省市结合的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聘请在湘院士及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战略研究专家、政府部门资深人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建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为我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加强科技经费的规范使用,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经常性增长幅度,20XX年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发展资金累计达到2000万元。完善科技投入的归口管理,切实改变政府科技经费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投入的状况。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到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促进银企合作,鼓励、引导各银信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加强各商业银行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协调与沟通,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3、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到20XX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力争达到23.6万名,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达到6000名。注重把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放到重要学术、技术岗位或与其专业紧密相关的领导岗位,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采取调入、聘用、借用、兼职、合作、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以及领办、自办、合办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办法,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吸纳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由用人单位给予相关补助,并在科研项目、科研启动经费、工作用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子女在市内中小学校就读,按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可实行期权、股权奖励。对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对评选出的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按规定发放政府津贴。

4、强化创新激励措施。积极扶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对通过国家级授牌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政府将分别资助20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湖南名牌产品、湖南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授权的专利每年安排20万元进行奖励。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关心和尊重创新型企业家,支持和激励企业家在实践中提升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5、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华工业园等科技园区,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着力吸引大公司来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分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推进大学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计算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大型企业、军工企业重点设备和装备向全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设施与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继续举办地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利用园区良好的投资与创业环境,开展以企业、产业为主体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加强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的产业水平和对外开放能力,增强我市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6、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强大合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15万元,对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篇四: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2015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总结一: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20XX年,机关党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按照“强服务、顾大局、高效率、创一流”的要求,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扎实开展群众评议工作

根据学校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机关党委主要从群众对党支部进行评议、群众对党员进行评议以及全校服务对象代表对机关各党支部进行评议等三个方面组织开展了群众评议工作。

机关单位内群众评议结果显示,在24个有非党员职工的机关单位中,群众满意率达100%的有17个,24个单位全部达到基本满意以上。在由320个服务对象代表对机关党委29个教工党支部的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最高达98.33%,最低为90.99%,平均满意率达到95.86%。

在群众评议的基础上,机关党委采取党支部自评、党员群众测评、机关党委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标准进行了支部分类定级工作。机关党委32个支部(含3个学生支部)分类定级的结果为:先进支部30个、较好支部2个,先进占比为93.75%,没有不合格支部。

(二)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及先进表彰工作

在机关党委组织下,机关各支部在3月份全面完成了本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总结及公示工作,并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通过民主推荐和认真评议以及校内公示,推荐评选了学校及机关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支部、财务处支部荣获“四川大学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支部”称号,陈薇等4名同志荣获“四川大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冯敏等3名同志荣获“四川大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王晖等6名同志荣获“四川大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工会会员”称号,饶用虞等7名同志荣获“四川大学创先争优活动‘老有所为’突出贡献优秀个人”称号。同时,招生就业处支部等5个党支部荣获“四川大学机关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支部”称号,毛艳等10名同志荣获“四川大学机关党委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机关党委通过网页、宣传栏等对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进行展示和广泛宣传,为各支部“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创造了良好氛围。

(三)探索建立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

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机关党委进一步总结经验,夯实基础,努力探索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1、持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化。按照《机关党委关于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普遍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通过明确工作责任、坚持党群共建、认真总结交流等措施,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以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为基层工作着力点,不断创新机关党委组织工作机制。各支部及时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服务上水平,工作比贡献”机制真正常态化长效化。

3、坚持党群共建,不断深化工会、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为主题,以巩固和建设“模范教职工之家”、先进团组织,争当“先进工作者”为主要内容,调动广大机关职工共同参与、齐争共创,合力推进机关创先争优活动。

二、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政治工作

1、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动。组织机关职工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式和历史文献教育片《信仰》,邀请杨泉明书记和谢和平校长为机关职工作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各支部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相关主题讲座等形式,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不断深化认识,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活动引向深入。

2、认真抓好机关党委中心组学习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机关党委按照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的安排,结合机关工作特点,利用机关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各支部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开展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教育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会议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教育。特别是利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的形式,分别邀请了罗中枢书记作《教授治学与专家治校》专题报告、徐兰书记作《做人与做事,勤政与廉政,自律与他律》专题报告,提高了机关管理人员的理论认识水平。

(二)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机关党委切实按照《中共四川大学教职工党支部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完善了支部考核评价工作内容,不断改进和提高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支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结合创先争优支部分类定级工作,分析支部工作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改进支部工作。通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组织,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2、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在对机关党员数据库进行重新核对、完善的基础上,全年新发展党员83人,转正党员87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0人,接转组织关系92人,办理政审91人次,,对吴玉章学院学生党员干部进行党务工作培训2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及省十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共计110人的推荐和报送工作。

全年收缴党费84257.6元,返还各党支部29578.1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13人。

(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开展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各支部采取听取反腐倡廉报告、学习相关文件、观看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重点工作开展前的廉政提醒告诫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特别是通过反腐倡廉教育宣传月活动,不断提高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和任务的认识。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健全了系列规章制度,强调“一岗双责”,将反腐倡廉与规范管理有机结合。所有部门负责人都签署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许多部门还与科级干部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签署了廉政承诺书。

3、着力抓好涉及管理人、财、物的重点单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各职能部门配合学校纪委制订了学校反腐倡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监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在工作中按程序行事、以制度管权,将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一起防控。

三、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

根据2015学校文化建设年“抓五风”、“促四力”的总体要求,机关党委下大力气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

1、制定并实施服务公约。为确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管理理念,机关党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四川大学机关服务公约》。结合机关服务公约要求,机关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了部门服务公约,并提交学校“双代会”讨论。服务公约要求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办事指南、服务承诺、投诉途径“五公示”,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办事程序“三公开”,对各部门履行服务公约情况,机关党委进行了不定期检查,进一步促进了机关工作阳光运行,强化了机关职工的服务意识。

2、进一步梳理、再造各部门工作流程。通过梳理职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各部门的工作,尤其是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增强了机关职工“职责明晰、责任到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链意识。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在服务上便民高效,管理上科学规范。

3、凝练机关各部门文化。按照学校文化建设年提升文化自觉自信的总体要求,机关党委组织各部门召开了系列座谈会,按照“强服务、顾大局、高效率、创一流”的要求,大力倡导和推动各部门文化理念的凝练。通过部门文化的凝练与完善,切实将部门文化体现在各自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推动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4、进一步完善考评监督体系。根据四川大学关于机关作风建设考评初步方案,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考评工作,向全校师生员工共发放机关作风建设考评表及调查问卷909份,回收834份,整理机关作风建设相关意见建议反馈共计238条并送交各单位进行处理;各单位结合“三制一考核”,建立具体量化的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培育机关职工的绩效意识,推进机关工作。

四、指导机关部门工会、机关分团委开展群团工作,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机关文化

(一)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调动机关职工参政议政、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1、认真组织做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在学校党委和校工会的统一部署下,机关工会协助机关党委,悉心筹备并组织武侯区第六届人大代表选举四川大学主会场的选举工作。校机关共有选民1842名,其中1513名选民参加了2015年2月27日武侯区第六届人大代表选举,37名选民参加了双流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选举,庄严地行使了自己的政治权利。

2、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代会相关制度。机关部门工会于2015年4月20日召开四川大学机关第三届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这次工代会主题为“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提升师生满意度”。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机关工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就《四川大学机关工作服务公约》(征求意见稿)、《四川大学管理岗位教职工考核办法》(讨论稿)进行了讨论。通过定期召开机关工代会并完善工代会制度建设,搭建起机关职工对机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充分调动机关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为促进学校、机关建设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参加学校“双代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学校召开“双代会”期间,机关代表团的42名代表全程参加、圆满完成大会议程,认真听取审议了校长工作报告、财经工作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了12份提案,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为使代表提案得到切实落实,机关工会还协助、督促各单位回复和办理提案中所涉及的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积极向上的机关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机关的凝聚力

1、精心筹办主题为“金龙腾飞展宏图,踏歌起舞贺新春”的校机关2015年迎新春联欢会。23个单位共320余名演员参加汇演,涌现了一批结合时代主题、结合机关工作特点的原创性节目,深受大家好评,丰富了机关文化。

2、组织开展机关管理人员培训暨素质拓展活动。组织机关30名科级干部暑期赴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举办了机关管理人员培训班,45人参加了第一期培训。培训还通过文体活动总结、趣味运动会、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增强了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机关的凝聚力。

3、成立机关男子篮球队,参加学校男子篮球赛并获第四名;组队参加学校教职工排舞比赛,荣获第一名;组队参加学校教职工秋季运动会,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展现了机关人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工间操、羽毛球等,缓解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压力,丰富了机关教工的生活。

(三)福利与帮扶工作

坚持不懈开展“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困难教职工档案,2015年春节前积极争取并帮助21名机关困难教职工发放了困难帮扶金。中秋及国庆节前,为9名机关困难职工发放了慰问金。积极配合协助校工会解决好机关职工子女入学问题。

关注教职工福利,全年共为机关教职工发放节日慰问品1600余份。

总结二: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关党建工作在市级机关工委和局党组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干部队伍“三大能力”为目标,围绕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五大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新路子,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点,以服从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为着力点,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进效能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党员队伍先进性为落脚点,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年初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2015年11月,被市级机关工委评为创建学习型先进党组织,2015年3月被市级机关工委表彰为2015的度先进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为争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和司法行政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回顾一年来的主要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进效能建设”活动。

(一)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打牢队伍思想基础。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狠抓社会管理创新,创先争优拼抢一流。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授课、举办“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演讲比赛、“道德讲堂”、组织“5.10”思廉日活动,增强了政法干警的政治素养。今年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庄同保来我市调研,对我局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真组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制定了《南通市司法行政系统2015年形势任务教育“十百千”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队伍的思想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十佳学习品牌创建、百项专题调研、千场报告会”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干警的思想理论素养。

(二)搭建理论教育平台,深化学习教育成果。在局机关开设“青年论坛”,由机关干部每月轮流“一讲”,不仅带头引领而且深化了政治理论的学习效果。设立“道德讲堂”,每月一主题,充分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模范引领作用,使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的最终价值取向。开展“日读千字,年学一技”读书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设立青年文化论坛和文化沙龙等网上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政法干警一起学习、探索、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

(三)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确保队伍思想稳定。改进党建目标管理,结合司法局实际,将支部建立在五大中心上,提升了党建管理效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律师队伍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提供方向。为每位党员过政治生日,提醒其牢记宗旨、践行实验、永葆本色、不辱使命。进行“谈心”活动,将“人防”和“心防”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使党风更加纯洁、政风更加清廉。

(四)“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扎实有效。今年机关各党组织把“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效能建设问卷调查,查找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开展多种活动,精心锤炼业务素养。

1.开展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依托挂牌于市委党校的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定期组织集中封闭式培训。先后组织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司法所开展各类学习培训1600人次。开展司法系统技能大比武和效能大考核,组织开展公证员技能比武、律师辩论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服务技能和效能的提高。

2.开展典型选树立活动以点促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争创活动,通过各项争创活动,使工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在全系统内开展十大“服务之星”和“江海普法名嘴”评选。我们发掘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业务精良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员、调解员和司法所干警,树立了南通司法行政人的行业标杆,对推进司法行政队伍中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3.深入基层一线服务经济建设。结合“三解三促”和大接访活动,创新性地开展“百点大征询、百点大接访”活动。局班子成员按照“80%的人力抓创新,60%的精力在基层、每年下基层不少于60天”的要求,分组带队下基层调研走访,为基层、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局长张武林同志通过深入调研整理的民情日记分别在《人民日报》、《江苏法制报》上刊载。组建法律顾问团,为政府决策、重大项目引进、沿江沿海开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设立社区“律师工作室”,定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把社区建设和管理引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开展“律企联姻”活动,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开展“公证惠民宣传月”活动,通过各种便民服务,扩大了公证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了公证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狠抓“一评五制”,促进机关作风建设,

今年我局在全系统开展以“万人评议、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效能公示制、干部交流轮岗制、失责追究制”(简称“一评五制”)为主要内容的队伍作风建设活动,并将“一评五制”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新抓手,列入了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之首,确保“一评五制”的有序推进。

一是实行四方联动。在条线上实现与市、县、乡三级相联动,在行业上实现与法律服务机构相联动,在操作上实现与职能工作相联动,在机关内实现与党政和个人相联动。

二是完善各项制度。编印《南通市司法行政系统“一评五制”学习手册》、《南通市司法行政系统作风建设制度汇编》,出台了各行业的《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度》,使“一评五制”工作更深入具体,为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作风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开展交流轮岗。今年上半年,局机关在“双向选择竞岗”的基础上,拿出7个正(副)科级领导岗位,通过适岗评价、使命推荐、述职面试三个环节开展竞争上岗。通过轮岗交流,共有21名同志被调整和转任,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此次竞岗活动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现象,选出了一批优秀人才,树立了积极向上用人导向,为司法行政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四是创新考评机制。坚持以考核促进管理的原则,建立复合评价体系,实行全员一岗一系数,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评量、一人一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各岗位职责,确定1.1、0.9、0.8系数。每月开展星级评岗,在设置岗位能级系数的基础上,我局再从每个人绩效工资(工作津贴)中拿出500元作为月度绩效考核津贴基数,根据个人月度考核等次,按一定比例相应增减。该考核方式实现了“浮动式”薪酬和“一岗一系数”,切实做到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薪酬有依据、职责有分工、考核有标准、奖惩凭实绩”的特色绩效管理体制。

五是创新问责渠道。一是扩大机关党委委员问责制度。开展党委委员述职问责机制,对问责范围扩大到支部书记和中层干部。年终测评达不到50%的党委委员将自动卸任。二是建立了司法行政系统效能督查机制。在系统内组建了督查督察队,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系统内开展效能督查督察工作,并公开督查督察结果。三是建立了立项推进问责机制。根据职能,将全局各项工作制定为10个大项58个子项,立项推进,对未能按时按质完成目标任务的,要说明理由,进行问责查究。

四、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党建创新新路

一是创新建立了“四课教育”学习品牌。“四课教育”即党建理论灌输课、时事政策辅导课、司法行政业务强化课、廉洁自律警示课,采用“领导轮流诵读理论——干警轮流选背一段话——开展茶话会交流感想——定期组织考试”的学习模式,并将干警学习签到情况、调研情况、考试结果等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育的经常性、常态化。

二是创新建立了“普法邮路通万家”普法品牌。借助邮政投递网络,将法制宣传资料传送到千家万户。市局积极整合机关普法资源,搭建了以《南通崇法报》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普法平台,实现了联动普法;同时,“普法邮路通万家”包含了传播法律知识和法律需求两方面内容,邮报设置统一格式的邮件回执,收集群众法律需求及建议,实现了互动普法。

三是创新建立了机关“六疾”、“三快”作风品牌。在机关推行“疾浮如仇”、“疾慢如仇”、“疾满如仇”、“疾蛮如仇”、“疾恶如仇”、“疾庸如仇”的“六疾”工作作风,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服务水平一流、人民群众满意的司法行政队伍。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效能建设内涵,强化“工作节奏加快、责任传递加快、任务完成加快”的基本要求,实现工作提速、绩效提升、成果提质。

四是创新建立了为民服务“双百”品牌。在全系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以“百点大征询、百点大接访”为内容的“三解三促”和大接访活动,组织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干部在全市设立了106个接待咨询点。每季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开展系列法制宣传,实地调研撰写破难题、解困惑文章,确保活动深入开展,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五是创新建立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南通律师协党委继去年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来,创新工作机制,以党建促进律师事业的发展,组织党员律师积极开展“四进四推”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创新性地开展“绿、红、金、银、橙”五色法律服务,给力地方经济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副书记陈斌批示:“五色”法律服务很有特色。实践表明,法律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望不断总结,不断发展。

五、创新考核监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1.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落实首办责任制和领导接访、下访、巡访等制度,对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公证工作、律师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大调解中心和公证机构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并以“回马枪”的形式进行随机复查,确保行政执法廉洁规范高效。

2.健全社会评议机制。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开辟网上征询专栏、走访基层群众、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多渠道吸收意见建议。继续开展“司法行政啄木鸟奖”和“司法行政金点子奖”,接受社会评议。进一步听取市特邀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促进了党组决策议事,为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提供重要的依据。

3.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根据省、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下发了《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运行机制。每年年初,各县(市、区)司法局“一把手”和局机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与市局签订《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书》,市直律师事务所和市局签订《行风建设责任书》,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内各部门和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加强责任考核和追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一并列入年终检查考核内容,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行“一票否决”。

4.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和考察,严把发展对象确定关、新党员接收关和预备党员转正关,注重在机关一线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5月份选送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在市委党校举办的市直机关培训班,发展新党员2名,预备党员转正5名左右,并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和支部大会“票决制”,确保新党员质量。

2015年,机关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司法行政工作大局为目标,以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围绕党的十八大大关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党建为主抓手,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作为核心任务,提升党建科学化建设水平,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全面推进新形势下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为争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争当全市社会管理创新排头兵、争创全市最佳办事单位“三争”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把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新决策部署上来

局机关各级党组织,尽快按照制定的学习计划,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采取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研读报告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热潮。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与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体现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服务推动学习贯彻的有序、深入开展。

二、坚持以提升效能为导向,服务水平着力上台阶

围绕建设服务型机关党组织,紧密围绕中心谋化主题、选择载体,在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服务党员上下功夫,有力推动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目标引导、典型示范、观摩交流、考核表彰等方式,激发机关党组织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开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积极创建机关优秀党员干部群体,激励机关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实现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互为促进、同频共振。使机关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围绕构建协调的政治生态,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以基层组织的加强来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修订完善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注重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突出工作实绩,提高考核效果;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有效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把好党员入口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不断规范和严格发展党员工作;开展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重点的“三化”党支部创建活动,将制订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在适当时候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观摩、检查验收等方式,评选产生部生先进党支部,以此推动机关基层党支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打牢机关党的工作的组织基础,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坚持以提升能力为根本,队伍建设着力走前头

机关党建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为目标,以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切入点,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成才”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教育活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观念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机关党委将开展“一学二提三为”活动,“一学”即强化学习理念,“二提”即提炼工作智慧、提升人生境界,“三为”即为党旗添光彩、为发展做贡献、为人民谋福祉,通过举办各类读书讲座、专题辅导、心得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构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新格局。通过采取有效方式,开展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以党课教育、读书竞赛、主题党日和自主选学等形式,不断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进一步强化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注重律师行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通过行业党建,促进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党员律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强化对律师的管理,进一步树立律师队伍的新形象。强化社会监督,认真查找律师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

五是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

总结三: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20XX年,机关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的工作部署,深刻领会把握委党组的指示精神,围绕规划管理中心工作,在深入分析研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年党建工作计划,明确今年全委党建工作要以“三个着眼、三个求实效”为目标,围绕“依法、责任、高效、服务”八个字,统一思想认识和各项工作标准,从理论教育、组织建设、文明创建、廉政建设、工团工作、自身建设等7个方面,完成22项重点任务,经过努力,2015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总的特点是:围绕中心、全面推进、工作活跃、成效明显。

一、紧贴中心,提出新的工作目标

1、认真查找差距,明确工作重点。在春节前召开建设单位茶话会的基础上,针对中科院项目审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在服务基层、服务一线、服务建设单位方面存在的差距。2月14日、15日,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分别召开委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负责人会议,向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广泛征求意见,张丽明书记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陈刚主任在2月13日主任办公会的讲话精神,深入探讨了政工部门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的工作着力点。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要求,不摆成绩,不讲套话,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既摆现象、找不足又深入剖析原因,既讲思路又谈具体工作建议,就政工部门在优化服务环境如何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出了20余条建设性意见。在此基础上直属机关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2015年党建工作计划,明确了今年工作重点和要办的实事。

2、统一思想认识,扎实推进党建廉政工作。3月29日,召开了由委机关、委属单位、各分局和政工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全委党建廉政工作会议。各规划分局通过视频收听收看了会议。党组书记、主任陈刚同志代表党组对做好今年全委党建廉政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认清形势。要从国际、国内和首都发展的大局准确把握规划工作的方向,努力转变观念,调整政府工作思路,正确运用公共权利,优化发展的软环境。二是认清不足。规划委作为掌管城市公共资源的部门,城市存在的问题都与我们有关,我们工作的失误都会给城市和群众利益造成伤害,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解决当前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严格管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三是认清责任。党建廉政工作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要围绕“依法、责任、服务、效率”八个字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讨论,开动脑筋,创新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规划管理各项工作。陈刚同志对党建廉政工作提出要求,对统一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市纪委、市直机关工委领导,以及西城区检察院的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今年以来,各处室、各单位党组织按照委党组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讨论,查找差距,创新工作,实施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如建管二处,建立了经办人接待笔记制度和处内办件催办制度等,使审批件提前办结率大大提高,他们还对如何“说不”提出了明确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建设单位好评;总体处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高质量地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得到多名代表、委员的满意评价。

二、学以致用,理论教育取得新成果

1、精心安排全年理论学习内容。认真制定全年计划和上半年学习安排并下发全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及时为党员干部购买书籍、还编发《学习参考材料》40多期,为大家深入学习提供了多种渠道。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景天魁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教授,先后为大家各作了两场专题辅导报告,分别从政府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党的理论建设、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处级领导干部热爱人民、热爱首都、热爱规划事业的意识。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刚主任亲自邀请国委员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韩俊部长来委作《中国“三农”问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报告委领导班子、委院业务干部、参与市级80个试点村规划的规划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听取了报告。

2、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开展学习《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

中央、市委部署开展学习贯彻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后,全委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直属机关党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要把抓好教育活动作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紧紧围绕今年城市规划中心工作,把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与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十一五”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抓好以“责任、效率、服务”为核心内容的规划管理年紧密结合起来,力求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在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提高效率、优化服务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委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组织好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广大党员熟读一遍党章,熟记“八荣八耻”。二是组织一次研讨征文活动。三是进行一次党章知识测试。;四是给全体党员讲一次党课。五是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六是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七是举办一场文艺演出。八是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委领导班子和各支部组织党员认真通读党章,熟读熟记“八荣八耻”,机关党委购买了《学习党章大参考》等书籍,发至机关全体党员,要求每个党员熟记党章的重点内容,组织党员参加了“红船杯”学习党章答卷活动,对全委党员进行一次党章知识测试。联系我委工作实际,开展了征文研讨活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召开座谈会,理出在商业贿赂方面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各级党组织围绕开展学习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为主题,围绕服务建设单位、服务首都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党群工作,密切党群关系。

3、重点抓好处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

中心组学习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章、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了国家和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型城市规划等,邀请专家讲座、联系实际进行讨论,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思考撰写研讨文章;围绕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学习,《心桥》刊载了中心组学习纪实。

4月17日至21日,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用一周时间,举办了两期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全委172名处级干部进行了脱产培训。在处级干部培训班开班之前,为增强培训效果,我们明确了三个研讨重点:一是对规划工作者践行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体会;二是围绕“责任、效率、服务”,本单位、本部门在创新工作和提高执政能力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三是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对规划委创新工作、加强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分组讨论热烈,突出查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每期培训都召开了交流大会,共有7名同志分别从不同方面交流了学习体会,做到了学用一致,促进了学习成果的转化。

委党组和行政领导对这次培训高度重视,党组书记、主任陈刚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亲自过问培训安排;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丽明同志自始至终负责培训班的统盘筹划;王文红、曹跃进、周楠森、张勇等委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分组讨论。此次培训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安排丰富,时间安排紧凑,组织形式新颖,参训人员精力集中、学习认真,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培训开班动员会上,邀请宣祥鎏、赵知敬、柯焕章三位规划战线的老领导与大家现场对话,他们都有着四十多年城乡规划与管理阅历,对规划工作者如何模范执行党纪政纪,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独到的见解。面对面交流这一形式新颖、活泼,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不仅引导大家从理论上深化了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大意义的认识,而且还深刻阐明了城乡规划工作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坚持原则性与适度灵活性等三大矛盾的关系。在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围绕当前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对我委创新规划管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21条意见和建议。整理后提交委领导班子和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4、党的先进性理论研讨活动取得成果

根据中央和市委的部署,为巩固、扩大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理论成果,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我委在机关和委属单位党组织中开展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研讨活动,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高度重视,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了研讨活动。委领导和规划院、测绘院、城建档案馆、规划展览馆的领导带头参加研讨活动,委机关总体处、详规处、规划院详规所党支部等积极开展活动,撰写出多篇高质量的研讨文章;测绘院党委成立了专题研讨组,通过研讨活动,制定了《测绘院党委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党内工作制度,今年上半年他们又以基层党务干部为骨干,成立了党建工作研讨会,壮大了党建理论研究的力量;委机关总体处党支部要求每个党员都积极参加,所有党员都撰写了研讨文章;两院一馆都组织了本单位党组织研讨文章的评优活动。在全委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委共征集到理论研讨文章30余篇,经过优选,将10篇研讨文章选送了市直机关工委,陈刚同志的研讨文章《重在实践,贵在落实,紧紧围绕成像规划工作实际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后在《前线》和《心桥》刊载。3月份,市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对理论研讨工作进行再部署,我委围绕确定的课题,研究撰写了《以改革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为切入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启示》,从三个方面总结和阐述了政府部门如何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和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经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团评审,在全市各单位和部门报送的755篇研讨征文中评选出54篇优秀文章,将编辑出版《北京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入选论文》专辑,我委党组的研讨文章光荣入选,5月22日,市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和党的建设研究会向我委颁发了荣誉证书。

三、以治理商业贿赂为重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加深对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结合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中纪委、监察部制作的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忏悔录》,运用反面典型王怀忠、韩桂芝、刘方仁、毕玉玺、马德等高官腐化堕落的教训,联系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进行以案施教,增强了大家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会同监察处组织了《红船杯》学习党章知识问答活动。七一前夕,将由委领导给全委党员上一次党课,使大家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践行党的先进性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结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以“坚持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党章和荣辱观的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思想上工作中的差距,围绕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如何创新工作优化服务等进行讨论,明确在规划管理岗位上践行党章和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四、创新工作,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在长效机制建设上,结合评优活动,召开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研讨会;围绕加强理论学习、完善党内监督、发扬党内民主、服务党员群众等,正在抓紧起草和完善五项制度。

各基层党组织还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展览馆党支部建立了《共产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研究室党支部提出了长效机制建设思路;测绘院成立了党建工作研究会。4月14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党建工作研究会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市测绘院党建工作研究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党建工作研究会领导机构,部署了2015年研究会的工作的任务。市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党建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续伯聪同志,市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市党建研究会秘书长刘道福同志,等出席大会。测绘院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各党小组组长和离退处党员代表共计54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增强了党建理论研究力量。

五、加强领导,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年初,我委继续坚持文明创建工作考评与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做法,表彰了10个文明处室和6个文明单位。委机关、测绘院、档案馆再次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和市直系统文明单位,其中,测绘院荣获首都文明标兵单位称号。上半年,我委以争创首都文明标兵单位为目标,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主线,紧密结合全委工作实际,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完善措施,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载体和内涵,建立了业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为一体的综合考核指标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各负其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制作《阳光规划绽开首都文明之花》宣传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2015年全委党建工作、廉政建设、创新服务和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按照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奥运窗口培训和奥运志愿者招募有关工作。

六、弘扬先进认真做好党内评优表彰工作。

1、为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的部署,今年我委“七.一”党内评优表彰分委机关、委系统和向市直机关推荐三个层次进行,在各支部组织党员自下而上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我委直属机关党委研究并报委党组同意,积极向市直机关工委进行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推荐。赵立军同志还被市直机关工委推荐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人选,目前已经完成公示工作报上级部门审批。委机关王飞、测绘院程佩伟、吴可梅、展览馆赵莉等同志分别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章、首都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委各级党组织以此为契机,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表彰。

2、认真做好积极分子发展和培养工作,年初确定制定全委计划,选送10名积极分子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脱产培训、实行了入党公示制度,上半年对4名同志进行了发展前公示。

3、围绕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以歌颂党和祖国、学习贯彻党章、弘扬廉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积极筹划举办一场文艺演出,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规划战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规划事业的深厚情感,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全委范围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争优创先,为首都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4、部署开展了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招募工作。

七、凝聚队伍,工会工作生动活跃

按照委工会全年工作的计划安排,紧紧围绕规划管理以及其他业务工作的开展,以把工会组织建成服务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深受信赖的职工之家的要求,深入开展了送温暖、送健康、送文化活动,较好地推进了工会工作的落实。

1、贯彻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深入开展“送健康”活动,为增强职工健康素质服务。

按照市直机关第二届运动会组委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强体魄、建和谐、展风彩、迎奥运”这一主题,我委组队参加了市直机关工委3月至6月举办的第二届运动会。为切实抓好各参赛项目的实施和落实,制定了《委参加市直机关第二届运动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委组委会办公室,并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参加此次运动会作为深入开展为干部、职工送健康活动的具体内容,作为活跃单位内部文体生活,充分展示文体成果的契机。

此次运动会我们采取了比赛与展示相结合、日常健身与运动会相结合的形式。共参加了:保龄球、健身登山走、三对三篮球、桥牌、趣味运动5个比赛项目和第八套广播操、24式太极拳两个展示项目,共7个项目的运动。目前,已进行完的项目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健身登山走取得全市直参赛单位的第四名;桥牌取得第五名,并获得奖杯;趣味运动会取得前20名,我委排第八位。

由于各单位坚持了两结合,都积极主动动员干部、职工参加到各项活动中,确保了职工的参与率和干部职工的健身活动。机关专门组织召开了趣味运动会,委领导、处室领导带头参加,1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10个趣味项目的比赛。测绘院结合健身登山走参赛项目,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开展了登山活动。执法大队组织召开了全队的趣味运动会。勘设测管办组织了全体职工保龄球的选拔赛。档案馆除组织参赛广播操展示人员的练习外,坚持了全馆平时的做广播操。后勤服务中心一边组织参赛太极拳人员练习,一边还辅导其他人员学打太极拳。这些活动的开展,即促使了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又凝聚了团结协作精神,强健的体魄也为完成工作任务打下了健康基础。

在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同时,各单位还按照委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参与了运动标语口号、健身格言、“用手中相机,留下精彩瞬间”的摄影活动。全委在短短的3天时间,共征集格言、口号267条,照片400余张。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了市直运动组委会,得到好评。所征集到的格言、口号在委机关趣味

运动会上向干部职工作了宣读。另外,我们仍然坚持了机关每周一次的爬香山活动,以及配合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的五月份的登山活动。机关各工会小组还坚持了组织部分职工自愿组成的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节假日小型文体活动。一系列的送健康活动,不断提高了全委健身活动的覆盖面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身体素质。

2、深化“送温暖”活动,为建设和谐规划队伍发挥作用。

为不断密切工会组织与职工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努力营造心情舒畅、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委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了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工作。

一是各级工会组织建立了困难干部、职工的动态档案,及时了解,把握本单位困难职工情况,深入做好帮扶工作。全委共筹措慰问补助金145741.5元,慰问补助了46位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二是看望生病、住院、援边干部以及走

访慰问劳模先进、老领导、职工遗属,及时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家中,使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了温暖。上半年委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及工会干部共61人到120户进行了走访慰问。三是组织机关、分局和委属单位共70余名同志分批到杭州规划局进行了学习。四是组织机关及所属部分单位的女职工开展了纪念“三八妇女节”,参观了颐和园的活动,使职工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度过节日。五是机关各工会小组、委属单位工会组织,分别组织了春游、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六是为进一步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用餐质量,上半年对食堂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对早、午就餐的标准、花样重新规范,在此基础上,将和乙方重新签定机关食堂的聘用合同。

八、推出精品,努力创新共青团工作

2015年团的工作坚持“四个四”的工作思路:即发挥团组织的“教育、引导、服务、管理”四种职能,抓住“加强学习、围绕中心、主题实践、组织建设”四个载体,推出四项精品活动,提高“学习、合作、服务、凝聚”四种能力。

1、努力加强青年理论武装

按照市直机关的统一部署,团委下发了《关于在团员青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把荣辱观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强团组织建设和提高团员青年素质的根本要求和长期任务。

一是开展了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及委属单位130多名团员开展了“五四”主题活动,请规划展览馆赵莉馆长以“关心别人是对自己的爱”为主题进行配乐演讲,开展青年互动交流,进一步在团员青年中弘扬五四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对团员青年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二是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规划管理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城市前沿系列讲座,请委谈绪祥副主任就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情况做专题讲座。委机关、委属单位及部分分局近90名青年参加了讲座,使广大团员青年更加深刻认识“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讲座,各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

2、突出团的活动品牌化建设,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一是组织开展“迎奥运--青年英语大赛”活动。为在全委掀起学习外语的高潮,激励我委团员青年更加努力学习,以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迎接2015年奥运会,五四前夕,机关团委举办了迎奥运青年英语大赛。共有来自委属单位、委机关11个代表队的37名团员青年参加了比赛,各参赛选手在各环节的比赛中展示了较高的外语水平、精神面貌与合作精神。比赛期间,青年们还现场表演了自编自演的英文小品《孔雀东南飞》和经典电影对白模拟《小公主》。经过紧张角逐,评选出本次比赛的优秀演讲个人3名、团体优胜奖5名、最佳表现奖2名以及优秀组织奖3名。外籍专家、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等专业评委在现场点评中,对本次活动的新颖形式、我委青年优秀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素质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市直机关团工委尹波书记、委黄艳主任、张丽明书记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并现场颁奖。活动在全委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进一步在全委青年中形成学习外语的良好氛围,也为优秀青年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二是组织参加全市青年公务员风采大赛。按照团市委、人事局有关工作要求,我委积极推荐1名青年公务员参加全市的风采大赛并做好参赛组织工作,我委选手经过能力测试、知识考察、情景模拟、才艺展示等层层考察和选拔,取得了全市前20名、市直机关前12名的好成绩,制作的反映选手工作、个人情况的专题片在政府网站上展出,目前正在网站上进行公众投票。在全委树立新时期优秀青年公务员典型,带动更多的青年岗位成才、岗位建功。

三是各级层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测绘院团委开展了青年岗位能手的评选和表彰活动;根据《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实施办法》中规定的评选条件对候选人进行了筛选,产生了11名候选人。通过由主管院领导、院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生产经营处、质量处、科技处、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工会等部门领导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认真评议,最后票选出了我院第一批共10名青年岗位能手,和2名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候选人,院团委按规定对各青年岗位能手进行了公示,目前拟报院党委批准正式命名;后勤服务中心支部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强体健身,举办了“交际舞”培训班,经过8次授课共有约13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达到了增强沟通、陶冶情操、

锻炼身体,调整心情的效果。信息中心针对团员青年较为集中的情况,召开了青年职工座谈会,交流思想,还专门制作了纪念五四运动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展版在委内展出。

3、围绕机关共青团的工作规律,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团的工作的研究,认真分析机关团员青年队伍的特点,在健全机制、扩大团的工作覆盖方面进行探索,及时准确完成团员青年综合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团员青年队伍变化情况,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进一步创新团的工作方式、方法,推行了项目工作制,增强团组织的服务工作,丰富服务手段,确保工作任务落实。

二是坚持推优入党工作制度,积极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经过团组织的不懈努力,委机关有3名团员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九、加强机关党委内部建设

建立工作责任制,34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同志;

“职责清”编制完成;

坚持会议制度,民主决策:上半年召开室务会7次、政工部门联席会4次、直属机关党委会(机关党委会)10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议3次;

编发《机关党委信息》12期、编发《学习参考材料》52期;

提出了党群工作网站框架思路;落实了党群活动室硬件建设;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理论培训、工会干部培训、政工职称培训)、在市直机关系统支部书记示范班介绍我委开展党建工作的情况;协助人事部门进行干部考核、公务员招聘工作。

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以落实“两观”为重点,继续抓好理论武装。要按照中央、市委关于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抓好中心组学习,依据市委有关精神,完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办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增强理论学习效果;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挥规划工作的“龙头”作用、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

二是总结交流创建活动经验,推进文明创建活动。以争创首都文明标兵单位为目标,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主线,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载体和内涵;坚持创建活动与年终工作考核结合进行,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考评办法,推动全委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第三季度,组织开展机关及委属单位文明创建活动成果展;适时召开文明创建活动交流研讨会,总结经验,相互促进。年底,搞好委系统文明处室、文明单位和优秀处室、优秀单位考评工作。

三是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为先进性建设提高制度保证。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深入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积极推进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党群工作现代化管理平台,在委内网站开辟“党群工作”网页,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多渠道活跃群团工作,强化服务党员群众功能。组织职工休假,组织团干部赴航天基地考察慰问,通过与官兵座谈交流,对青年人进行艰苦奋斗和荣辱观教育。

五是认真总结规划党建工作,以新的目标统领全委党建工作。总结前五年工作经验,提出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党工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创新全委党建工作打下思想、组织基础。

总结四: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我局机关党委自2015年4月28日成立以来,在局党组和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工作为中 心,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健全和建设,以“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和廉政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督察铁军作风建设,全力服务土地督察业 务,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积极筹备成立党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20xx年,按照部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党的关系属地化的要求,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共陕西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积极沟通联系,获准成 立中共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机关委员会,通过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局机关党委第一届委员会,在西安督察局成立3年多之后,终于建立了我局正式的党组织,为 土地督察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机关党委成立后,针对我局人员不足,督察业务工作繁忙、大量时间出差在外、兼职承担党务工作的特点,按 照锻炼年轻干部、让更多同志参与党务工作的思路,指导党员大会选举成立了3个支部委员会,9名支部委员中7人属于35岁以下青年党员干部。敢于压担子、让 青年干部在具体参与党务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党性原则、增强责任意识、锻炼增长才干,成为党组织中的有生力量和鲜活血液。尤其是将借调人员中在局工作超过半年 的党员、劳务派遣人员中的党员纳入局机关党委的统一活动安排中,在党组织这个层面上,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在我局帮助的党员同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全体工作 人员的凝聚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扎实开展创先争优,自觉配合中心工作

由于机关党委全体委员和各支部委员均属兼职,绝 大多数同志缺乏从事党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机关党委从书记开始带头学习,从头起步,深入学习掌握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结合实践,制定了《中共国家 土地督察西安局机关党委工作规则》,探索理顺党委工作于局行政工作的关系,确保各项党务工作逐步规范,始终本着党委工作配合促进中心工作的原则,以“创先 争优”工作为抓手,号召和组织全体党员立足本职,“奋勇创先进、奋力争优秀”,为圆满完成各项土地督察业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 障。

(一)统筹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工作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今 年党中央和部党组着力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党员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机关党委结合土地督察业务工作,统筹安排创先争优工作,把“五个好”、“五带头”落实到具 体工作中。力争把创先争优工作的成效,体现到处室和个人执行力的增强、责任意识的提高、廉洁规范的落实、督察能力的提升、督察效能的扩大上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由机关党委书记沈廷霞同志任组长,局机关党委迅速行动,组织实施。印发了《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的作用,层层分解任务,确保活动成效。

二 是开展组织生活,明确工作重点。11月8日及12月15日,局党委两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按照部创先争优推进办的通知要求,认真部署我局创先争优工作。 11月22日及23日,根据局机关党委安排,局3个党支部分别召开了创先争优专题生活会,大家重温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 平视察国土资源部机关党的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时的讲话。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对我局创先争优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查出了5个方面的问题,明确了7项重点 工作。

三是统筹全局业务,推动中心工作。从局党组和机关党委两个层面,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表率作用。举办理论和 业务学习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将作风建设与业务建设有机融合;积极为灾区捐款,发挥党员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的带头作用。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甘肃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局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向灾区人民捐款,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同胞的爱心与援助;用制度规范工作,强化党员责任。 修改会议制度,规定“大额资金使用、重大违法违规案件、重大业务工作和群众上访案件”集体研究决定,形成了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机制。制定了值班人员守则、值 班驾驶员守则、机要文件阅文须知、阅览室管理制度,细化了局机关管理工作。制定了《督察发现重大问题奖励办法》,设立“最佳督察员”、“最佳督察组”和 “火眼金睛奖”等奖项,形成激励督察干部勇挑重担的导向和机制。

(二)开展公开承诺,夯实党员责任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 打造西北铁军”为主题,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结合各自岗位特点和工作职责开展公开承诺,29名党员及局机关党委都明确了各自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达 到的具体目标、并提出保障措施,进行公开承诺。全体党员的公开承诺书均在局OA系统进行了公示,以便组织监督和党员之间相互监督。公开承诺调动了全体党员 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立足本职岗位成长建功的积极性。

在认真梳理党员个人公开承诺的基础上,结合局加强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我局机关党委 在五个方面进行了公开承诺: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强化督察保障,服务地方发展。四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 履职能力。五是坚持廉勤并重,树立良好形象。

(三)认真开展点评,确保活动实效

点评工作是“创先争优”活动针对每个党员 特点深入推进的关键环节。局机关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对领导点评工作做出详细安排,提出“四个明确”:明确总体要求,明确主要内容,明确点评方式,明确 点评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开展领导点评。对党支部的点评突 出推动局中心工作、践行公开承诺、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对支部书记的点评突出带头创先争优和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情况,对党员的点评突出践行承诺和 岗位争创情况,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点评工作分层次、多形式、重实效。各支部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等形式,采取集中点评和书 面点评相结合。局机关三个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践行承诺情况、岗位争创情况、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三个方面,采取面对面点评和书面点评相结合、支部 书记点评与党员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领导点评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璐等7位局级领导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党员大会,认真听取支部书记和其他党 员对自己的点评。在分层次点评基础上,各支部选举产生优秀党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点评活动既是对创先争优活动具体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也是对活动开展成 效的一次评估。

党委还组织撰写创先争优活动心得,8名同志的心得体会在国家土地总督察网站上刊出,成为9个督察局中唯一组织撰写心得体会的单位,集中展示了我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

三、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弘扬廉洁硬朗铁军作风

20xx年部党组先后部署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和廉政专项行动,着力改进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局机关党委在部署开展创先争优工作 的同时,注重结合部党组“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和廉政专项行动的要求,坚持以土地督察文化建设为主线,突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题,将几项内容相关、侧重不 同的工作统筹部署,形成合力,突出大力弘扬以廉洁和硬朗为核心的西北督察铁军作风。

(一)迅即动员,周密部署

9月17 日,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门学习传达部党组在全系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研究结合土地督察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工作。局党组成立了“两整治一 改革”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杨璐局长亲任组长,并迅速下发文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和工作要求,动员全体干部积极投入专项行动,并将“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 的具体组织实施任务交给机关党委。

局机关党委立即研究制定了《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党组“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力求通过“两 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全面规范土地督察工作行为,整治干部队伍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源头防腐,着力提升土地督察队伍的拒腐防 变能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西北督察铁军。

(二)积极推进,稳步实施

按照我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第一阶段 重点开展“三查”活动,进一步构筑源头反腐防线。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以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廉政准则和部、局廉政工作纪律,逐一排 查,切实把握督察工作的廉政风险点,针对性地加强制度防范,强化干部的廉政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查找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每位同志结合各自工作岗 位,结合专项行动要求,自查自纠与组织推动相结合,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三是深入探究制度漏洞,分析问题成因,归纳整理,分类汇总,为健全完善规 章制度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采取干部互查、处室讨论、处室互查和全局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做到了岗位全覆盖,不留死角。共填写 廉政风险点登记表39份,排查个人风险点219个、处室风险点66个、局风险点20个。通过对我局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干部生活的全过程的排查,归纳确定 了三个方面的廉政风险点。

通过对每位同志、每个岗位、每个处室开展拉网式排查,进一步增强了全局上下对认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澄清了少数干部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麻痹思想,为下一步的自查自纠工作找准了靶心。

(三)注重统筹谋划,严格自查自纠

重视把专项行动督察业务工作统筹谋划,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廉政专项行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自查自纠不折不扣;把专项行动与土地督察业务规范和督察能力建设相结合,做到专项行动的开展与督察能力提升两不误、两结合、两促进。

一 是找准创先争优活动与“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结合点,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通过专项行动树立全局干部职工的廉政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自查自纠和 制度建设的查漏补缺,另一方面,通过“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全局干部立足本职,争创先进,争当优秀,进行典型示范和鼓励引导,鼓舞士气,弘扬正气,为推进 专项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是找准督察能力提升与“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结合点,确保相互促进。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 《关于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三年来进展情况的报告》上的作出“土地督察工作要加强,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重要批示,在土地督察机构掀起一轮学习贯彻温 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的高潮。围绕“建设一支什么样的督察队伍、怎样建设”这个基本问题,局党组提出了“三个作为”:将之作为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作 为贯穿督察业务工作的灵魂和主线,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主旋律,把“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各个方面。 机关党委认真研判形势,深刻领会党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找准工作切入点,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就是确保督察队伍作风硬和能力硬的重要抓手,把推 进专项行动与督察业务工作规范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促进土地督察业务工作的流程公开、内部管理的运行规范,通过督察业务规范和内部管理加强,从制度源 头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是多项举措抓落实,确保自查自纠不折不扣。为确保自查自纠扎实开展,一是充分利用党员民主生活会 的形式,有效发挥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在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二是开展“两项评议”,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对党组成员个人执行党风 廉政纪律的情况和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对分管处室负责人党风廉政问题实施有效监督的情况开展民主评议;三是对查摆问题提出的自我改进、自我纠正措施进行 集体讨论通过,

篇五: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2015述学报告

第1篇: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述学报告

20XX年是我校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学校工作调整、规范、提升、创新的一年。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和发展。现按述职、述廉、述学三部分汇报如下:

述职部分

一、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机制,确保了各项活动有人抓、有人干,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2、提升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完善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始终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工作决策的全过程。

3、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带动,倡导学习研究之风。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型领导班子。

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政治学习,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了“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教学工作新理念。并且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榜样力量引导教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三、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我们把安全教育视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安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并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先后制定了二十多项安全制度,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用制度管人、管安全的工作机制,食品卫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毒禁毒教育常抓不懈,严格按规程做事。本年度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四、一年来取得的工作实效

(一)师训工作再上台阶

在县教育局的关心指导和我校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暑期我校完成了春晖学院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春晖学院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图书管理员培训、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小学教导主任培训、小学政教主任培训、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审计人员培训、多媒体应用技术培训、完小校长岗位培训、学区研训员培训、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培训等12个项目3000人次的教师培训任务。尽管培训项目多样,培训人员众多,但我校安排合理、管理有序,各项工作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电大工作稳步上升

我校电大在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前两年招生工作都得到了市电大的表彰。今年以来,我校更是注重了打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学校副校长陈泳斌、高级教师吴国平等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与多样,更是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起到了良好效果。正因为我校不落窠臼,锐意改革,我校电大工作稳步上升。到目前为止,现有在籍学员950名,在全市八个分校中名列第一。

(三)楚才高考再创佳绩。

去年我校高考以一、二本上线率77、5%的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赢得了县教育局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今年,楚才中学再接再厉,在管理方面狠抓落实。管理上,启用了学生民主监督和师生谈心工程,加强了教学管理和课后教学辅导的督促,把各项常规工作进行了细化与量化。天道酬勤,正因为楚才一班人精诚合作、敬业爱岗,创优争先,在今年的高考中又以一、二本上线率76%的骄人成绩再次以绝对优势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

述德部分

一、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公仆意识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能从学校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在工作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共事氛围,力求把关心、理解、协调放在首位,以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处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和育人能力。

二、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氛围

本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求从自身做起,从不在老师面前摆架子,适时的融入到教职工中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力去帮助他们,分享他们的喜悦。

述廉部分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形成了“民主、宽容、公平、高效”的政风。工作中以勤政、廉洁、务实为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倾心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领导班子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力求班子成员坚定信念、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增强是非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加强警示教育,提升思想素质

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正面典型等方法,来激励班子成员,也通过反面典型,警示大家要廉洁自律。

四、全面实施依法治校

严格按上级部门的规定,把群众关心的收费、招生、职称评定、发展党员、财务收支、学校重大事项及师生奖惩等事项通过校务公开栏公开,接受党内外监督。学校重大决策,都经校委会或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五、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学生到校、在校集中学习和锻炼时间。对于学校或老师存在问题的,虚心接受批评,造成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处理,以家长满意度、社会公信度来衡定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

述学部分

一、加强政治学习,树立创新工作理念

结合校领导班子工作实际,有计划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学习,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二、加强业务学习,武装头脑

为提高管理水平,学校班子成员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平时,通过读书读报和电脑网络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教育教学和管理前沿的最新知识,并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通过学习,班子成员无论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管理艺术,还是政治思想修养,都有了很大进步。

忙碌而充实的20XX年已经过去,我校本届领导班子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踏实的履行了管理工作职责。我们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在上级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创新开拓,创造学校更美好的明天。

第2篇:干部述职述廉述学报告

一年来,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所其他领导和各科室全体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我和大家一道始终以“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广大职工,为全所的发展而尽言参策。当然在工作中发挥的不是尽善尽美的,存在着某些顾虑和不正确的想法。下面单位的统一布署,我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廉洁情况述职如下: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以及行政管理、群体管理等方面知识。在开展的“”活动中,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人关于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论述,重温了入党誓词,学习了《党章》和共产党员生活准则。通过这一系列学习,使自己更加坚定了政治方向、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和高效率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使自己对“人活着为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想信念坚定了,工作思路清晰了,干事的劲头觉得更足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能力,把所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相结合,认真指导分管部门工作,落实工作部署,解决主要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工会的各项职能

(一)充分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全所65名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占全所职工的%。

二是建立民情畅通机制。建立纠纷调处机制,为职工表达诉求提供通畅、便捷、高效的渠道,共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和协调工作关系15人次,保证职工队伍稳定。

三是不断完善职代会机制。通过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建议,于月日召开了职代会,同时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加强对2015年职代会的14条提案办理工作,目前,已落实10件,正在办理3件,未落实1件。

(二)组织开展慰问活动

一是定期开展节日慰问活动。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今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在职工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工程”活动,共涉及职工人。

二是及时开展困难及生病职工的慰问活动。凡单位职工生病住院,工会都组织人员前去慰问,年初以来,共慰问困难及生病职工人次,把单位的关心送到每位职工的心坎上,把转化为真心实意地解决职工的困难和问题,使困难职工感受到单位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开展青海省玉树地震捐款、六一慰问等活动,共收到捐款43180、50元。

(三)组织开展好文体活动

一是做好“职工书屋”的建设。2015年订阅26种杂志书籍、10种报刊,定期和不定期开放“职工书屋”,使“职工书屋”成为学习型阵地和平台,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广大职工对知识的需求。

二是发挥职工俱乐部的作用。定期开放职工俱乐部,保证了职工在休闲之余有娱乐的地方,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强健了职工体魄,增进了职工间的友谊,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三是定期开展庆典活动。结合实际,在每个节日都开展针对性的娱乐活动,如“五一”节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岗位竞赛”活动;“端午节”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教育活动。

四是成功承办省局“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成果汇报及劳教系统人民警察运动会。月日,在所党委的领导下,所成功举办了“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成果汇报及劳教系统人民警察运动会,同时,我所的也取得了优秀成绩,取得个人项目第一名3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4个;集体项目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1个;大堰劳教所因团体比赛总分排名第一被省局评为优秀组织一等奖的可喜优异成绩。

通过这些活动,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把“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融入到我所的各项工作中去,融入到场所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我所跨越式发展和各项工作尽快驶入快车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认真做好女职工工作

深入实施“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五年规划发展这一主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组织女职工学技术、学管理、学科学、学文化,不断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

(五)抓好工会的创收和财务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相关的管理规定,确保了财务管理等工作正常开展。

三、廉洁自律的情况

一年来,我能自觉遵守和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八条规定”、及所党委关于规范干部廉政行为的规定。并做到“五好”、“五带头”,使自己时刻置身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下级、管好身边工作人员,杜绝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等行为。

四、不足的方面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自己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于职守,勤政务实,在工会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日常事务较多,学习不够广泛深入,自己在思想、工作等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深感辛劳,工作纪律上偶有松懈情况,有时也有懈怠工作的表现。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以克服。今后我将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克服不足,根据所里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严格自律,增强党性锻炼,进一步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第3篇:述职述廉述学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面我就县政府班子集体和我本人在XX年的履职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XX年初,县政府班子集体研究确定了XX年政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实现5、04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45元,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932元,增长15%以上;大力进行项目攻坚,大办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千方百计维护安全稳定;切实办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改善环境、安全饮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沼气、农村交通、残疾人救助等十件实事;努力建设学习创新型、透明务实型、诚信法治型、高效廉洁型政府。

一、县政府班子集体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新突破。

制定实施符合实际的施政思路,努力提高谋划全局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是县政府班子集体履职的头等大事。一年来,县政府一班人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县情,进一步坚定和完善了做大做强冶炼业、发展煤化工、发展氧化铝、开发镁工业、经济林深加工、发展特种养殖、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教育产业、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十条发展出路”的施政思路,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等重点工作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完成5、23亿元,同比增长22、8%,超年初计划3、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549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6元,同比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73亿元,同比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他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达到或超出了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尽管XX年10月份以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县经济增长有较大减缓,但总体上看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谋划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进一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以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增强全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是XX年县政府集中全力攻坚的两项重点工作。县政府始终把12个“双百双千”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全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战役,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的工作制度,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工作情况汇报会,配套完善了8个方面的管理制度,组织强有力的班子专攻项目审批手续,多次组织政银企对接会,我和包项目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

为了有效缓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县政府继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年,举全县之力大打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翻身仗。交通方面:省道孝石线、桃临线二级路,县道红回线三级路、三双线一级路等相继建成通车,总投资5、8亿元,总里程151、59公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省、市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视察,给我们以莫大的鼓励,我带领分管领导和指挥部成员先后三十多次深入一线现场办公,亲自协调解决了康城镇王上坪村、唐院川村、双池镇侯家渠村等征地拆迁疑难问题,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此外,今年我县还实施村村通工程97、5公里,5个行政村新开通班车,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8、8%;国道209线过城改线完成立项审批并通过专家评审。电力方面:3座35kv企业变电站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投用;桃红坡220kv输变电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康城110kv输变电工程已经省发改委立项,土建工程开工建设。市政方面:县城东环路改造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和拆迁评估工作,正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供热供气二期工程的煤气净化系统、管道铺设已全面完成并于今年2月中旬正式送气;针对五麟公司气源厂由于产品滞销而出现供气不足的情况,县政府投入900万元购置10台锅炉,确保了机关单位、学校和新华小区的冬季取暖。

二是认真践行“十条发展出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年来,县政府提出的“十条发展出路”每一个方面都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在冶炼铸造业、铝镁产业、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经济林建设、特种养殖六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我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冶炼铸造业方面,XX年在国家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严厉要求下,全县冶炼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县政府一班人面对困难,不等不靠,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我作为政府班子的班长和一县之长,多次到企业与企业家和职工座谈,到省、市有关部门与上级领导沟通协调,争取到了省经贸委、省环保局批准保留我县7户企业9座300m3以上高炉的政策机会,并积极争取到了10户铸造项目的立项审批,目前大部分都正在紧张施工当中,为我县冶炼铸造业下一步发展保留了希望,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天马60万吨机焦技改项目完工,旺庄70万吨机焦、兴荣40万吨机焦第二气源技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企业XX年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达7亿元左右。园区建设和铝镁产业方面,县政府着手规划了双池铝工业园区、康城镁工业园区、水头农业科技园区等三大园区,其中水头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实现“三通一平”;双池铝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功能进一步完善,正在编制环评报告,山东肥矿80万吨氧化铝项目、天通10万吨氢氧化铝超细粉项目、晟安电铝公司5万吨铝硅合金项目均入驻该园;年产10万吨镁合金新型材料工业园区正在完善规划设计。第三产业方面,县政府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XX年确立的12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3、07亿元,目前已有欣辰佳休闲大酒店、新安运输等4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营运;粮油批发市场等6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另外两个项目正在办理立项、土地等相关手续。结合新农村建设,建成双池讲理村、温泉城北沟村商贸一条街,第三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县吸纳就业、增加收入、扩容城镇人口的朝阳产业。招商引资方面,县政府积极组团参加了“山西吕梁(北京朝阳)招商引资项目推荐暨特色农副产品展示会”、“第二届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晋粤县域经济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共洽谈各类项目21个,协议引资8、5亿元。河南银基集团、北京中盛伟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对我县铝镁产业开发和阳双地方铁路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拟投资40亿元,目前已进入实质性论证洽谈阶段。经济林建设方面,县政府始终把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2、3亿元。特别是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通过政府以奖代补,社会广泛参与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每年以两万亩的速度递增,累计已达到20万亩,基本实现了农民人均2、5亩的目标。全县7个乡镇都建成了XX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核桃示范园区,全县涵现出了象桃红坡镇上益千村农民张子旺等一批种植大户。特种养殖方面,县政府大力推进以乌鸡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全县目前已形成5万只乌鸡,18万只笼养鸡、7千只獭兔的养殖规模,涌现出各类养殖大户6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和青塔、绿园、新田园等一批规模化种养殖园区。同时,以维仕杰饮料、明尔康核桃露、鸿泷乳业、浩源饲料、金汕贸易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稳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和谐交口建设取得实效。XX年,县政府坚持以省五大惠民工程、市八大民心工程和十件实事为重点,坚持大办实事好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11万交口人民。县政府班子集体中的每一位副县长、县长助理,积极主动抓好分管工作,齐心协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教育方面:全面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两免一补”政策,及时下拨资金538、18万元,教育“四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桃红坡中学、水头明德小学、桃红坡明德小学、温泉中学、回龙小学改扩建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双池中学已开工建设。医疗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率达到90、3%;县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和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国债项目全部启动,部分建成投运;20个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全面开始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2、08%。计划生育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推动和长效机制,XX年全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8、45‰和5、83‰以内,低生育水平基本稳定,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我个人被省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组授予“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好县长”称号。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XX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3721个,占年初计划任务的138%,全县城镇失业登记率降低为1%。城镇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等社会基本保险进一步扩大,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517万元,发放农村低保179万元;398名五保对象全部按标施保。住房保障方面:新华小区一期360套“安居工程”住房交付使用;1000平方米廉租房已选好地址,完成了规划设计,今年全部启动并建成。残疾人救助方面:为75名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组织52名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安排就业30人;积极争取资金27万元,解决了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困难。文化体育方面:建成了5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20个农村文化大院,13个文化科技活动室和11个农民健身场所,完成了10个村的有线电视覆盖工作。环境保护方面:县政府以吕梁市“第二个环保攻坚年”为契机,连续开展了第三、第四环保攻坚战役。先后有7户冶炼企业、6户焦化企业、30户洗煤企业完成治理并通过达标验收,按时完成了4户冶炼企业、3户焦化企业的关闭淘汰任务,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10%和6%。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5天,比XX年净增100天,超额85天完成全年210天的任务,排名全市第二。全县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平均值降为3、21、同时,积极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活动,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在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评比中名列全市第一。

四是狠抓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平安交口建设成效明显。县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责任体系,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特别是紧紧围绕煤矿安全、私挖滥采、民爆物品安全、森林防火、信访稳定五个影响我县安全稳定大局的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安全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煤矿安全方面,扎实深入的开展煤矿“十关闭、十整顿”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留死角,全年共查出各类隐患1854条,其中已整改1803条,整改率达97%。我和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下矿井,亲自督促检查煤矿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全县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保持在0,其它安全生产指标都低于全市控制线以下。在狠抓煤矿安全的同时,注重加强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学校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逐步建立起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了全县的安全生产。打击私挖滥采方面,县政府始终坚持铁腕治矿、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百日铲除”专项行动,同时对以各种工程名义非法开采浅层煤、浅层矿的一律叫停。特别是针对奥运会之后私开矿有所抬头的现象,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了以“五个一批”为重点的综合执法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共封堵各类非法采矿点1526处,立案93起,抓捕违法采矿人员63人,遣散非法用工632人,没收生产设备85台,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在打击私挖滥采的问题上,县政府一班人的态度一贯是坚决的,在严厉打击的同时,向社会公布了我和分管副县长、国土jú长、公安jú长的手机号码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这个举措收到了良好效果,群众直接向我举报的私挖滥采案件和其它问题多达几百次,我都一一批转分管副县长和有关部门、乡镇查实落办,并且亲自查处取缔了泰麟洗煤厂、双池讲理村、桃红坡栾子头崔保锁洗煤厂三处大型私开矿,召开了两次现场会,对非法矿主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起到了极大的震慑和教育作用。民爆物品安全方面,专门成立了民爆大队,严格火工品审秕程序,在主要出入境口设置了4个检查站,堵塞管理漏洞。利用警犬、测爆仪等设备,先后开展了两次“搜雷”专项活动,共清缴zhà药25496、2公斤、雷管54191枚、导火索57891米、硝铵12126公斤,抓捕涉爆人员121人,确保了民爆物品“不流失、不炸响”。森林防火方面,县政府针对全县林草覆盖率高、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实际,切实加强了林业部门和各乡镇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建设,要求乡镇和部门做到全天侯专人巡查、专人监管、专门队伍应急。县政府班子成员每周六、日严格值班带班,确保全县发生森林火灾等安全事故时至少有一名县级领导在岗处理。我作为政府班子的班长,带头抓安全,XX年春节坚持在交口过年,年前和年后每天深入到各乡镇各村检查私挖滥采、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在特殊时期用特殊手段保证了全县安全稳定大局。信访稳定方面,县政府一班人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每月的大接访,按照“谁接访、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运行机制,使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形成了“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做为县政府班子的班长,我带头执行接访制度,坚持每月11号定期到信访大厅接访,亲自包案处理了县中学直通班学生家长上访案、后峪村村矿矛盾纠纷案、宏光化学公司职工上访案,前两案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后峪村村民自发给我送来了写有“人民的好公仆”的牌匾。XX年,全县共受理各类群众上访案件205批948人次,督办落实129批次,案件办结率达到88、2%,其中4—11月实现了赴省上访“零”通报,进京非正常上访“零”目标,全年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3位。

二、县政府班子集体进一步改进学风和工作作风,着力建设团结干事、奋发有为的政府班子,政府自身建设实现了新提高。

一年来,县政府班子集体把建设团结干事、奋发有为的政府班子作为共同目标,大兴学习之风和调查研究之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不断加强政府班子和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县政府班子的班长,我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作为履职的重要方面,团结带领班子成员一道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创新思维,努力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树立优良的学风。县政府一班人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首要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积极参加中心组学习,结合个人自学,深入学习了xx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和xx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八条规定,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加强了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更加坚定。XX年5月3日—8月3日,山西省委组织部安排我到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镇长助理锻炼。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了解和体会,我理性的思考了我省与广东省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快山西发展的“十条思考”,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我撰写的《在广东省中山市挂职的思考》、《抓信访工作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被《中国县域经济》、《山西工作》等多家刊物发表。同时,我自觉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学习中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实际问题,始终从思想上、行动上跟上时代的节拍。在我的要求和带领下,政府班子成员自觉参加中心组及其他集中学习活动,主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结合各自分管工作,指导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针对交口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落实不力、办事不规范的问题,我作为政府班子的班长,深感责任重大,几乎天天讲、会会讲,并明确规定,县政府领导每两周休息一次,zhèng fǔ 部门一把手和各乡镇长离开交口一天必须向我请假。我自己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常常放弃假期和周末,平时也往往工作到深夜。在工作中我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每一项工作从不单单停留在只听取汇报的表层上,尽量挤出时间深入一线调查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对班子成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总是积极创造条件、出实招、想实法、担责任,和他们一道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在我的带动下,班子成员勤勉于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各部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形成了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三是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县政府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民主决策相结合的政府决策机制。例如,在东环路改造问题上,我们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会议,广泛听取采纳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县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政府常务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初步建立了以工作成果倒逼工作过程的新机制,促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针对群众反映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行以编定岗、以岗定人、竟聘上岗的竞争激励机制,对长期不上班的92名教师全部停发工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下一步县政府还将针对机关单位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停发工资,清理整顿临时人员,坚决杜绝吃闲饭、养闲人,只领工资不上班的不正之风。针对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困难,县政府紧缩开支,厉行节约,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和企业家一道度过难关,在公务用车、接待费用、办公费用、宣传费用等方面严格把关,一减再减,千方百计确保涉及民生的各类资金和公职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例如,“五大工程”竣工剪彩,我们原计划搞一个剪彩仪式,但考虑到今年的财力状况,最后只开了一个简单的座谈表彰会。政府工作无小事,点点滴滴体现了我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三、县政府班子集体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了勤政廉政、公正廉洁的政府班子新形象。

一年来,县政府一班人始终从党性和大局出发,每位班子成员都自觉维护县委领导核心,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协调统一,严格遵守党内民主集中制和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则”的要求,注重营造团结、民主、和谐的共事氛围,不断增强县政府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实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做出正确决策。同时,严格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放手让班子成员大胆开展工作,提高班子成员领导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对县内重大工作、重要建设项目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坚持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县长办公会进行集体讨论,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二是加强团结、协作配合。在工作中,注重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引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平等相处,大事共同商量,小理相互通气,做到相互补台不拆台,维护好班子的整体权威。我作为县政府班子班长和县委郑明珠书记的助手,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服从县委的领导,自觉维护四大班子的团结。在工作中,凡是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都要及时向县委汇报,经常主动向郑明珠书记汇报工作,交流思想,取得县委的支持。县政府坚持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双百双千”项目、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中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进行视察,有力地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坚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三是坚持原则,公正用人。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我和班子成员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政策,坚决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做到用人唯贤、唯德、唯才、不唯亲、从不以个人亲疏好恶取人。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上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凡进必考,不讲关系、不讲面子,狠刹跑关系、走后门之风,不拘一格选人才。

四是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县政府党组及一班人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充分认识到只抓经济发展不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是政治上的不清醒,只抓工作任务的落实而忽视党风廉政建设是政治上的不称职,不负责。在廉洁自律方面,县政府班子中的每位成员都做到了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并在各自分管部门内紧紧抓住廉政建设不放松,共同推动了县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作为县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准则》,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不断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遵守纪律不放松,影响和带动政府班子成员养成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县委和政府的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严格落实中央“十不准”规定,没有发生任何违规违纪现象。第一,从来没有跑官、要官、买官的行为,从来不搞许愿封官、卖官鬻爵、拉小圈子那一套。第二,在工作中没有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交易、谋私利,没有接受任何企业或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高级礼品和高级宴请等,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违反规定插手建设工程招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活动,没有参股开矿办厂,没有给任何人批过条子,没有为私挖滥采充当保护伞、黑后台。第三,在生活中保持艰苦朴素,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坚决反对和禁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从不参与任何赌博活动,住房、用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下乡出差,带头做到轻车简从,上灶吃便饭。接待上级客人,要求工作人员坚持按接待标准办事,反对大吃大喝。没有借节假日和婚丧喜庆等收受礼品、礼金的行为,也没有借考察等名义出国旅游。在广东挂职锻炼期间的一切活动都严格遵照省委组织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不搞特殊化。第四,加强对自己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禁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影响或打着自己的旗号经商办企业,自己也从来没有为他们谋取过任何不当利益。我的爱人、女儿都在太原工作、学习,没有出国定居、经商。此外,针对某些打着亲友旗号来交口从事私挖滥采等行为的临县人、孝义人,我曾多次在会议上公开讲、并专门写信给有关同志,让大家绝对不要相信。第五,认真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作为领导组组长,我带头开展自查自纠,主动参加民主生活会,亲自召集班子成员、各乡镇长、zhèng fǔ 部门负责人进行一对一谈话。对欠缴排污费的企业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截止目前共清缴各类款项6391、17万元,立案查处重点涉煤涉焦案件13起,处理干部20人。

四、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从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总体上讲,县政府班子思想政治坚定、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工作作风比较扎实、团结配合有力,既有坚强的集体领导,又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大家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形成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一是要继续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交口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当前,交口经济正面临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不大,增长速度不快,与全市平均水平及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日趋严格的产业政策和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我县大多数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停产现象,形势非常严峻;三是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四是由于区位等方面的原因,招商引资项目收效不是十分明显。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理性分析,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契机,冲破条条框框,以长远的目光来规划交口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完善“十条出路”的同时,积极实施“两区”开发第二轮项目,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真抓实干、一争天下先的精神推动交口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突出强化素质,切实担当发展重任。县政府一班人今后要更加注重学习,加强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用学习成果促进工作。进一步带头抓经济建设,带头抓工作落实,带头抓廉洁自律,紧紧抓住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敢于开拓创新,高效优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要继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县政府班子的作风影响着全县广大干部的作风。今后,县政府班子集体要进一步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抓工作落实,只要是县委、政府定下的事,坚决不推不拖,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在工作生活中我个人性格刚强,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有时批评同志们语气严厉,甚至在会上当着很多人也不留情面,让同志们下不了台,但我绝对是对事不对人,只是以更高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大家。今后我将和政府班子成员一道继续转变工作作风,以更高的标准来加强党性和人格修养,多给同志们鼓励、加油、创造工作条件,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政府班子集体和行政主官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讲团结、顾大局、树信心、保稳定、促发展。各位领导、同志们,目前的交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别是3月11日石口乡陈家峪村一私开铁矿口发生了3人死亡事故,给3个大家庭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损失,“3·11”事故也导致分管副县长李军同志和6名正副科级干部被免职的严重后果,身为一县之长既对死难者和3个大家庭深表歉意和不安,更为李军同志及6名科级干部被免职而深感痛心。目前的我可以说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自时控制不住自己大哭一阵。从灵魂深处受到了深深的自责,让这么多干部跟上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借此机会我向全县干部群众做出深刻检查,心甘情愿的接受全县人民和组织上对我的任何处理。今天我特别要向大家说明的是:李军同志在我县工作整整6个年头,不论是担任常委、宣传部长期间,还是担任副县长后,他工作始终兢兢业业,真抓实干,对组织、对同志、对人民始终是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如今他虽被免职,但他勇于承担责任,无怨无悔,顾大局、讲党性和人性的高风亮节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的高风亮节再次告诉我们做人、做官、做事的深刻含义。我衷心的希望同志们对李军同志要有一个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同志们,虽然我县目前成为外界议论的一个焦点,但我认为有中共交口县委的坚强领导,全县干部群众讲团结、顾大局、树信心、保稳定、促发展,我们交口一定会很快从阴影中走出,重塑我们交口政通人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讲团结”就是要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对无意和有意不利于团结的人和事给予批评教育,采取得力措施果断的予以制止,让不利于团结的人和事无登台表演的机会,让“团结”这一永恒的课题深深地扎根于我县每一个干部群众的心理并一以贯之的予以坚持。

“顾大局”就是要正视我们交口干部群众的主流,正视我们交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一心一意搞建设,群策群力谋发展,风雨同舟度难关,理解万岁结友谊”就是我县的大局。俗话说,自家的鼓自己敲,只要我们交口的干部群众真正的把“顾大局”这一永恒的主题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交口不论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一定会克服它,战胜它。

“树信心”就是要象xx总理讲的那样,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都重要。我县的干部群众一定不要被目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所吓倒,更不能丧失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我们沉着应对、面对现实,加快和推进交口发展的信心不倒,我们交口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保稳定”就是要我们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安全发展”这一发展战略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并痛定思痛的坚持下去,进一步推动我县的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廉洁发展,从而进一步保护我县的广大干部和企业家在建功立业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3·11”事故的深刻教训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我理解是面对活生生的3个人丧失生命和一名县级干部、六名科级干部一起被免职的惨痛现实。如果我们能及早在刹禁私挖乱采、整治安全隐患和干部队伍管理等方面用猛药、出重拳,不至于我们处于目前的尴尬和被动局面。同志们一定要切记在稳定方面出了事上级党组织是不会原谅我们的,严厉的组织措施和问责是必然的,功不顶过已成为残酷的现实。

“促发展”就是要我们当代的交口人携起手来,从对全县人民负责、从对交口历史负责、咬紧牙关、横下心来、拉下脸来把我县确定的各个项目一个一个的加以推进。同志们一定要铭记不进则是退,如果我们当代的交口人无所作为,历史的交口人不会原谅我们,我们也更愧对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培养和期望。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凝心聚力抓发展、真抓实干促发展,只要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了,只要我们不遇到大伤元气的困难,我们一定会逐步的克服和度过去的,我们交口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不妥之处,再次敬请与会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4篇:述职述廉述德述学报告

20XX年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培养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局内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岗位的各项职责。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完成了本职工作,现把一年以来职、廉、德、学四个方面实事求是的作如下汇报:

职:一个部门成绩的取得,是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帮助。2015年**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做到了稳步推进,做为科室负责人,我尽到了应尽的职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工作过程当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项目规划服务工作,做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响应单位的政务公开,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能够保质保量、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纲要》、《***景观带城市设计》、*****等***个乡镇场及***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

二是提高城市规划审批工作效率,本着服务于项目的精神,加强对重点建设民生工程的组织领导,加大了对***项目的规划管理力度。完成******的管理,今年以来,累计办理较大项目选址意见书**件,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件,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审批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

三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完成****的规划和建设管理。

四是积极抓好市政安全生产及项目管理工作。结合“安全生产年”的工作管理目标,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治理、“全国安全生产月”、“突发应急”等工作的管理。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安全信息、隐患排查、三项治理、应急预案、应急设施及应急场所和市政基础设施月报的上报工作。积极抓好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厂工程、玉泉河、人民公园等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费的申报工作。

五是积极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和报批。

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是对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廉洁自律方面,我能够自觉按照“十不准”和“五防五克服”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政廉洁的作风。我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有用好权利,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谋利益、服好务,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对事业发展的支持。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能够自觉养成奉公守法,以清廉为荣的作风。在政治思想方面以《党章》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加强理论学习与积极投身实践相结合,强化自律意识,自觉的把握和规范自己。不谋私利,正确树立权力、金钱和地位观,做到防腐拒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德:以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为重点,认真学习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全篇内容,进一步认识到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始终按照一个优秀党员的身份积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决拥护祖国的统一,旗帜宣明的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能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能按时上下班,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积极参加单位上组织的各项活动。

勤勉敬业是对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到城建规划管理岗位工作后,我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组织对我的重托,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对我的厚望,化作工作的动力,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市政安全生产和埃塔路延伸段改造工程的建设工作。

学:本人坚持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修养。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学习《江泽民文选》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按照《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坚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特别是十八大期间,认真学习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2015年9月7日,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

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主要学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行动计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办法》,城乡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等相关文件。

通过不断的自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精神,才能将思想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才能认真落实局领导和局委会的各项工作安排,只有学习,才能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明确方向,领会精神,掌握情况,扎实工作,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第5篇:校长述职述廉述学报告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科教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宗旨,以作风建设为动力,以创新、探索为突破口,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六园”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体师生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下面就我本人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强化自身素质,适应时代要求,在钻研业务知识的同时,我坚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部署要求,时刻以一名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不断完善,在政治上不断求强,在工作上不断求精,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二、坚持廉洁从政,保持民主作风。

坚持认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党政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条规以及省市县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倡正气,禁邪气,时刻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

我始终坚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加班加点、起早摊黑是家常便饭,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身为一校之长,我始终提醒自己做到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我坚持勤政、廉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民主决策。一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假,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没有乱收费,没有吃家长宴请。凡遇到学校重大决策,都由校委会或教代会通过执行。比如说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校委会、校委扩大会加反复讨论多次,最后由教代会通过执行。我坚持经常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深入家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服务师生、服务教学。

三、加强党的建设,树立党员干部的模范形象

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校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强硬的工作措施,狠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一课三会制度”、“党员承诺公示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群众监督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员联班制度”、“党员帮扶制度”、“领导轮流值勤制度”、“年终述职考核制度”等,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民主平等、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围。

(二)努力创建服务型党支部。具体载体是“四比三优一满意”活动,即在党员中开展比学习、比教学、比服务、比贡献,争创师德优秀、质量优良、环境优美,让学生家长满意。在日常工作中,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包好一个班级、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培养1名青年教师、帮扶1名贫困学生、上好一节示范课、搞好一项活动、办一件好事实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要结合实际确定系列活动内容,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深入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着力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党支部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业务技能,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提高,注重学以致用,注重调查研究,强化党员教师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水平,加快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步伐,带头打造学习型学校党组织。

四、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一)推进教育科研,抓紧教育质量的生命主线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我精心谋划,科学安排,通过多项措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健全教研制度,营造教研氛围

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赢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硬仗。在抓好备、讲、辅、改、考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六有三定十个一”教研管理制度,即教研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课题、有活动、有资料、有成果”;“时间固定、成员固定、活动内容提前确定”。教师每学期要做到:“订一份好计划、写一份好教案、拟一份好试题、说一口普通话、写一笔规范字、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好论文、制一件好教具、做一节好课件、读一本好资料”。对备课、讲课、说课、辅导、考试等方面,建立了严格的要求和评比办法。通过实行以上制度,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强化教育科研,创新教学模式。

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实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学校以“小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主课题,各学科结合实际,选择研究子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教研室负责实验课题的立项、管理、研讨、交流及阶段成果总结等工作。在吸取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探索总结出了“一三五一”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分解为:

一条主线:以创设情境,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

三个模块:导、学、练,即课堂教学包含导、学、练三个阶段。五个环节: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展示交流,反馈诊断;4、讲解点拨,总结提升;5、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一个目标:以高效优质,当堂达标为目标。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研讨与个人反思相结合、骨干引领与日常磨课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钻研新课标理念,学习名校经验,领略名师风采,聆听专家讲座,开展观课议课等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课改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改革学生作业制度

为了切实改变学生家庭作业过多、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决定从本学期起,实行日日清制度。学生作业分即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三种,一至四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所有作业在学校由教师辅导完成;只允许留很少的开放性作业;五、六年级可留一部分巩固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但作业总量不能超过一小时。学校把各年级的即时性作业和巩固性作业列入了期末检查考核范围,要求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耐心

细致辅导,要采用“等级+评语”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使用和创新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评比。

5、实行“六步备课”制度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要从教学设计抓起。为了改变过去书店买教案、网上找教案、相互抄教案、上课无教案的状况,学校制定了六步集体备课制度,即:一定二备三研四改五用六反思。

一定:以年级学科组按单元教学内容确定主备人。二备:主备人依据教学内容提前一周写出教学设计。

三研:在年级组内,主备人依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同科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指出本节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改:同年级同科教师在此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五用:将教学设计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六反思: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运行情况进行课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同时,学校也鼓励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自我创新,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6、实行赛课制度

赛课活动分高段语文、低段语文、高段数学、低段数学、音体美综合五个组同时进行,每组每周各一节,每个教师都要依照备、说、讲、议四个环节进行,同科教师参加观课议课。校领导、教务处、教研室有关人员实行包组制度,深入学科组进行督查指导,把握课改的进展情况,了解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随时排解课改进程中的疑难和困惑。

春季赛课主要由种子教师讲示范课、青年教师讲公开课;秋季赛课为全校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所有任课教师人人参与,分初赛和复赛两次进行,最终评选出校级教学能手。

7、联片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县教研室的参与下,我校走进平顺一中、春蕾幼儿园,开展了“学段衔接”教研活动,以促进各学段的平稳过渡。与中五井中心校、虹梯关中心校、青羊中心校、阳光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共同体区域教研活动”同乡村教师一起开展“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8、加强网络教研,拓宽教研渠道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抓住网络教研这一契机,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工作。于2015年10月建立了网校,并先后建立QQ群三个。网络教研这个新生事物,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教师们积极注册学校网站,建立了个人资料档案,开设了博客,并且将自己的优秀论文、案例、反思、课件、课堂实录、教研经验等上传到网站或自己的博客上与广大同仁共勉,并积极在网校发言,参与论坛交流,实现了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共享。教师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学习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其它兄弟学校基本实现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网校总积分名列全市第二。

(二)重德育功能,抓好终身发展灵魂工程1、强化德育手段,加强养成教育。

发挥政教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的作用,采用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创新德育工作新举措。学校实行了升国旗、干部轮流值勤、文明礼貌监督岗、“五星级”班级考核等制度,校园里布置了醒目的标语,“一训三风”以及名人名言、文化长廊、板报、橱窗等,还建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创办了校报,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良传统、民族精神、遵纪守法、交通安全、保护环境、远离毒品、反对迷信以及反对邪教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2、抓好基地建设。

为了拓宽德育渠道,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先后建立了红色西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武警中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羊派出所法制教育基地、彩凤公园生态教育基地。并定期分年级带领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高举鲜艳的队旗,徒步走向红色西沟,聆听全国劳模申奶奶的讲话,参观西沟展览馆,无不被前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清明节,学生们在烈士陵园的墓碑前向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庄严宣誓,“我们将继承革命遗志,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走进武警中队的军营,观看解放军叔叔的军事技能表演,感受军人的优良的作风;在彩凤公园生态教育基地,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让文明伴随孩子成长。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已初步养成,学校呈现出文明、活泼、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艺教工作,铺就特色办学发展之路

学校开设了书法、演讲、剪纸、绘画、舞蹈、电子琴、合唱、田径、花样跳绳等十几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做到了活动时间、辅导老师、活动场地“三保证”,扩展了学生视野,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兴趣,发展了学生特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过得充实,过的愉快。

在抓好艺教特色教育的基础上,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校园文化周”、“第七届运动会”和“冬季越野赛”,同时还举办了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评比活动,开展了师生专题征文评比活动,举办了“迎新年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校园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育人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

(四)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全体师生生命安全

安全重如山,生命大于天。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创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组建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建立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先后从公安局、法院、交警中队、消防大队、地震局、疾控中心等单位聘请了校外辅导员,通过举办安全教育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交通安全、饮食卫生、防火、防震等方面的教育,举办了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活动。同时,学校还强化措施,以“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为主题,通过举办安全教育图片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征文、安全知识竞赛、深入军营体验生活经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学到了安全知识,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

五、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学校办学优质资源

(一)拓展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对规定的课程做到了开全学科,上足课时。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我们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和实际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先后编写了《卫生与健康》、《小学生安全知识》、《环境保护》、《文明与守法》、》《童心爱沃土》、《国学经典读本》等多本校本教材,力求拓宽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在全省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教育教学设施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作为校长,我着眼长远,积极谋划,走出去、走上去千方百计寻求领导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先后争取资金40万元,加强学校设施设备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今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长治市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长治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长治市教育教育质量提升先进学校”、“阳光体育先进集体”、“长治市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平顺县模范学校“、“平顺县课堂改革先进学校”、“平顺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平顺县美丽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安全教育画册》荣获山西省优秀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扔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还亟待提高,深入群众还很不够,学校的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等等,距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校120多名教职员工,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真抓实干、负重赶超,开拓创新,依法治校,不断深化内涵,提升素质,力争把实验小学办成闻名上党、享誉三晋的高标准示范小学。

第6篇:述职述廉述学报告

20XX年,我主要负责分管药械监管、餐保化监管及稽查打假工作。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积极维护局党组和机关干部的精诚团结,克难奋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持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一年来学习、工作和廉洁自律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在于抓具体工作,要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并力求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监管难题和技术问题,不断加强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始终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宗旨观念不动摇,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能够坚持不断学习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专业知识,持续提高专业技术素养,不断增强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履责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为民管食、依法为民管药,力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情况

一年来,本人在工作上竭力做到尽职尽责,勤恳务实,争先创优。主要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1、以推行完善正副本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强化了日常监管工作。为进一步强化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日常监管,便于保存、查阅,继续推行完善日常监管记录正副本制度,正本由企业留存,副本由局机关相应监管科室留存。继续推行日常监管信息的通报和公告制度。同时根据不同监管对象风险的高低、信用的好坏,对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分工和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日常监管工作,完善了日常监管档案,提升了日常监管的效果,全年完成药械化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日常监督检查1568家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78份,有力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水平的巩固和提高。

2、以推行电子监管和工艺处方核查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基本药物监管。推行基本药物电子监管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目前全市4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5家基本药物批发企业实施药品电子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良好。注重加强对生产品种的处方工艺核查和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未发现基本药物未按照批准处方工艺生产的现象。实施基本药物“三全”专项抽验,共抽验基本药物370批次,辖区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进行了全覆盖抽验,进一步保证了基本药物的质量。

3、以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采取报告任务分配制度和通报制度,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加大督导力度,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报告数量大幅度提高,报告质量明显上升。13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34例,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07例,分别较12年增加21%和17%,其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占11、6%,实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350例/百万人口以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50例/百万人口以上的监测和报告任务要求。

4、以防止流弊事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特殊药品的监管。进一步加大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蛋白同化制剂、终止妊娠药物的监管力度,每2个月现场监督检查1次,全年共监督检查24家次,定期上网处理预警信息,切实监控企业特殊药品购进、销售、储存等流向情况,全年没有发生非法购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和流弊事件。

5、以推行监检稽相结合为手段,进一步强化了药械保化打假治劣工作。始终保持打假治劣和查处药械保化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势态,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企业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覆盖面达100%。重点开展了10项专项整治行动: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虚假药械广告专项行动;整治药械生产环节的专项行动;整治药械流通环节专项行动;整治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环节专项行动;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终止妊娠药品专项清查行动;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化妆品专项整治行动;保健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等。共立案查处案件281起,罚没收入250万元。加强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向公安部门移送制售假药案件6件,刑事拘留8人,逮捕5人,有效打击了违法违规和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净化了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市场秩序。

6、以实现四个转变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了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和稽查工作。一是逐步把观念从过去习惯的“收费管理”向“监督执法”转变。二是逐步把思想从怕难、畏繁、消极、恐慌的心理向敢于克服困难、勇于发挥才能、善于创造业绩转变。三是逐步把重心从办多少证、收多少费向规范多少店、办多少案转变。四是逐步把作风从比较浅、比较散、比较软向比较深、比较严、比较硬转变。通过四个转变,扎实富有成效的工作,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扎实、行动快捷的餐保化监督执法队伍,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规范管理水平显著升。全年办理许可证2166家,办理健康证18974个,贴挂完善监管信息公示牌1375张,创建小餐饮餐饮服务示范街3条,查处餐饮食品案件145件,创建餐饮示范单位60家,开展日常监管3000余家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600余份,完成餐饮食品抽验152件,完成餐饮具抽验监测2000余件,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10项,开展各类重点专项检查整治11项,均创历史新高。有效促进了餐饮食品卫生环境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7、以推行三个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了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小餐饮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业基础差,也就是“多、小、散、乱、差”,即“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环境差、设施差、素质差”,这一特点既是历史形成,又是现实表现,是由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规划改造、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卫生意识、消费观念和文明素养等多方面的原因,整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把小餐饮始终作为餐饮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采取一个提高(提能力)、两个引导(抓宣教、创示范)、三个震慑抓监管、抓整治、抓稽查)等三项措施,实行包点到人,量化分级管理,格式痕迹化监管、联合整治等四项手段,推行一店一方、整改销号、5+1工作制等三项制度,强力推进小餐饮治理整顿,全年共整治小餐饮650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060份,督办健康证240件,收缴过期变质及来源不明食品3000多公斤,立案查处6家,关门取缔5家。小餐饮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局省局进行了专题报道。

8、以全力帮扶为重点,进一步促进了医药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监督是中心,发展是要务。始终把促进医药经济发展作为药品监管的一件大事来抓。在企业的厂房设计改造、生产设施设备改造、产品开发和申报、日常生产和质量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随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指导。督促指导科伦、丝宝、仙明等公司完成了生产改造扩建工程和认证工作,湖北诺得胜公司的投资1、5亿异地新建项目已全部完成并即将进行GMP认证。湖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玻璃瓶大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通过国家局。大多企业都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全市医药经济平均实现30%的速度增长。同时随着部分企业的落户,仙桃市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得到实质性启动,将极大推动我市医药经济的加速发展。

三、自律情况

勤奋而又廉洁的工作是对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本人能自觉坚持学习和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积极参加各级廉政学习警示教育和谈心谈话活动。工作上坚持做到“分管不主管、到位不越位、尽职不包揽”。廉洁自律上坚持做到不以权谋取私利;不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不乱花钱,不乱用公车等公用财物;不插手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不弄虚作假,不吃拿卡要,不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廉政准则》规定的8条“禁止”和52条“不准”,做到自省、自律、自重。做到了清正廉洁。

四、主要不足

一年来,本人自认为思想上忠诚忠实,积极热情;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作风上真抓实干,正派务实;廉洁自律上小心谨慎,严格要求,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认真自我检查,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习上还不够系统深入,食品药品监管综合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创造性的新理念和解决难题的经验力度尚需进一步努力形成。三是廉洁自律上还有接受请吃的现象,尚未做到绝对廉洁自律,离上级组织的要求还有一点差距。这些不足的存在对工作的质量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都是由于自身学习不够,履职履责不够,自律不严的突出表现。对此,本人一定加强学习,自加压力,自我完善,强化自律,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加以改正。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青海省建设创新型城市"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6014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