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森林城市散文

森林城市散文

2016-09-06 11:58: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森林城市散文(共5篇)学校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关于开展“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主题征文比赛的通知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扩大肇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影响力,提高肇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创森”氛围,根据肇庆市创森办、市教育局、市林业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开...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森林城市散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学校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
森林城市散文 第一篇

关于开展“森林城市——

我心中的绿色家园”主题征文比赛的通知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扩大肇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影响力,提高肇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创森”氛围,根据肇庆市创森办、市教育局、市林业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开展“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征文时间

3月9日——3月12日。

二、征文对象

小学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

三、征文要求

(一)征文以“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主题,内容主要是书写自身生活周边森林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主旨积极向上,倡导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建设森林之都美丽怀集。

(二)征文体裁包括记叙文、散文、诗歌、议论文形式,征文字数不超过1500字。

(三)征文一律在标题中注明“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字样,文稿要求字迹清晰,用稿纸誊写或用A4纸打印,并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班级、指导老师、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内容。

(四)征文须坚持原创,杜绝抄袭,严禁剽窃。

四、活动奖项设置与奖励

本次活动要求各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合作完成,各班初选两篇优秀作品交学校评选小组进行评选,设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五、活动进程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的写作工作,并于2015年3月12日前经过学校评选小组初评,评选出优秀征文作品3篇,送中心校总部评选。

六、活动要求

各班要把本次征文活动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肇庆市“创森”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调动中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挖掘自我,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七、学校评选小组

组 长:祝仕剑

组 员:莫意兵、邵蕊燕、梁梅芳、莫义珠

洽水镇中心小学

2015年3月9日

- 1 -

在自然生活中(散文)
森林城市散文 第二篇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森林城市散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命题作文“在自然生活中”的“自然”二字是考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出发点,考生可以从表层的自然届联想到人生的自由发展,不受干预,还可联想到生活态度。应该说身体难度不大,但要写出新意得高分有一定难度。

与以往的重庆高考作文试题相比(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2005年大作文“自嘲”、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

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

在自然生活中

在自然中生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的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的生命。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森林城市散文】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站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我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自己能如水般清澈,如草般茂盛。我们喜欢恬静的生活,我们喜欢清新的空气。但当自然向我们发起挑战时,我们也绝不会退缩。人是因自然而生的,但却不会因自然而亡。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更加懂得与大自然相处,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培养了一种韧劲。我们懂得利用自然求得安稳,我们知道追求自然提升境界,我们更明白在灾难后我们会一如既往,我们更清楚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淡然。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睿智。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懂得感恩。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学会坚韧。

文章
森林城市散文 第三篇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说明文阅读专题

一、(温州)

“绿色产业”完美转身

——迅速崛起的温州森林旅游业

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健康文明、绿色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到“天然氧吧”

中去,共赴一场森林之约,已经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首选之一。

⑵温州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近60%,已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12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市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规划面积达5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

积的5%。

⑶ 温州森林公园前身大都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当初,这些国有林场一方面面临以

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困局,另一方面却拥有良好的旅游吸引物——森林。于是,从上世纪

90年代初,温州国有林场开始寻求变革: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1990年,全市第

一个森林公园——雁荡山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

⑷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建设和完善森林旅游设施,使森林旅游事业得到

迅速发展。全市森林旅游游客接待量从2000年86万人次,增至2008年的300多万人次,

总收入也从2000年的2600多万元,增至2008年的7.1亿元。 从“砍树卖木头”到“种

树卖生态”,温州市的国有林场实现了“完美转身”,变成了喜迎四方客的森林公园。

⑸实现“完美转身”后,“ 不走寻常路”的温州人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许多

创新措施。首先,精心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把森林旅游融入大旅游中去。2007年6月,在

永嘉县的龙湾潭举办了温州市第一届森林旅游节。2008年5月,在苍南县玉苍山举办了温

州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并升格为浙江省首届森林旅游节。2009年5月,在文成县举办了

温州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规格再次提升,冠名为“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于是,温

州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举办首届森林旅游节的

龙湾潭森林公园,当年游客人数提高了3倍,门票收入是前一年的5倍多,一举成为楠溪江

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

⑹不仅如此,市林业部门还组建了温州市森林旅游公司,与10家旅行社共同成立旅游“绿

色联盟”。这样,加强了与市内外旅游业界的联络,实现了优势互补。

⑺与此同时,温州的森林旅游还以“体验、教育、健康”为主题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突破

观光旅游的框框,相继开发了森林浴、野外探险、动植物考察、野营漂流、攀岩登高等典型

森林旅游产品。

⑻温州市正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开发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森林旅游,把森林旅游成

为全市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

1、阅读文章,说说第⑷段中加点的“完美转身”具体指什么。(3分)

2、温州市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哪三条具体措施?阅读⑸—⑺段作出回答。(3

分)

3、文中第(3)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4、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请你就“温州森林旅游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进

行探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条发现。(3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2009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暨第五届浙江山水旅游节举行前夕,38位温州市民

远离都市喧嚣来到铜铃山森林公园,并在“游客纪念林”种下了22棵金钱松,为景区增添

新绿。

材料二:雁山云影,瓯水波光。五月中旬,温州市百名画家来到玉苍山、龙湾潭等森林公园

采风、泼墨,将森林公园的美景尽情挥洒于纸上。

(二)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

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

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

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

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

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

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

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

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

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

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

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

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哪一年提出的?(3分)

【森林城市散文】

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3分)

3.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

能删除吗?为什么? (3分)

5. 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措施

②理由

三、(乐山)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

时天空会突然黑下来,太阳会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

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

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

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

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

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将几乎覆盖整个长

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将有3亿人可以看到。

只要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会漆黑一片,如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

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不

要惊慌,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

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

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今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

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今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

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

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

1. 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叫“日全食”。(4分)

答:

2. 文中说“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此次

日全食为什么说是“最壮观的天象”?(4分)

答: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有什么作用?(4分)

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

察。

答:

4. 对此次日全食移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由东到西 B.由西到东 C.由北到南 D.由南到北 E.由乐山往重庆移 F.由重庆

往乐山移

四、(浙江湖州)

奇特的“电子生物”

(1)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峨,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

“不速之客”。如果这样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是一个“昆虫间谋”,正在

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2)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

装五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教的咦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陈藏

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理者。

【森林城市散文】

( 3 )为了使控制人员能够观察到“电子鼠”所见情景,研究人员还在最新一代“电子鼠”身上安装了可视装笠。为了确定”电子鼠”在野外是否已经发现目标并锁定气息来源,研究人员又在“电子鼠”的大脑内植入了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神经信号的特殊装里。

(4)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像老鼠这样的动物,是因为它们本身的体积比较大,能够携带小型摄像机、小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等。当然,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

( 5 )多数有翅昆虫,比知蜜蜂、甲壳虫等,在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变形期,研究人员就是在这一时期将芯片植入昆虫体内。当幼虫发育成成虫时,芯片与肌体结合,成为昆虫机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电子昆虫”。同时,还要求芯片与神经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研究人员才有可能随意控制昆虫的飞行。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直径只有几百微米的超薄神经芯片,这种芯片富有弹性,能够在昆虫变形时与神经系统进行充分结合。 ( 6 ) “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谋”。“昆虫间谋”在控制中心100 米范围内飞行,然后准确地停在距离目标数米远的地方进行侦察,任务完成后被召回。但是要想将昆虫设计成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在昆虫背上装纽扣电池还是通过有线控制,都会在昆虫背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像拇指样的突起,更不用说为了进行侦察还需要装上微型麦克风、环境感受器以及传愉装1 等,这些都会让“昆虫间谋”一眼就被人识破。因此,当务之急是缩小所有装呈的体积,同时找到能够充分利用昆虫自身能量的方法。

(7)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琦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谋”。因此,到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随身携带一瓶驱蚊水或者在手边常备一个苍蝇拍才是上上之策! (选自《 教师博览》2009年第4 期有删改) 1 .阅读全文,说说“电子生物”有哪些重要用途。(4 分)

2 .科学家研制出了“电子鼠”后,为什么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 2 分)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墙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森林城市散文】

4 .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迪?( 3 分)

五、(黔南东州)

绿色技术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

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选文有改动)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它有哪些特征?(2分)

答:

2、结合选文内容,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2分)

“绿色食品”就是:

3、文段②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4、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

5、(1)“绿色”一词在选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2)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3分);

答:

六、(潍坊)

专家破译欧洲远古文字获进展

①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译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的“西南文字”。去年,当考古学家们在葡萄牙南部发现一块写有文字的大石板时,他们简直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在这块棱角分明的泛黄的石板上,刻着一些有规律弯曲着的神秘符号,它们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这种被称为“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这块石板上共刻有86个字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③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其中一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其中一个像是数字“4",还有一个就像一个蝴蝶结。它们都是被认真刻在石板上的。整篇文字笔迹连续,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念法应当是从右到左。

④尽管随着新石板的不断出土,科学家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依据,但他们的研究还是困难重重。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也没有掌握来自这一时期和这一地区的任何可读的文字。西南文字专家皮埃尔•斯威格斯说:“对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宗教信仰,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⑤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是,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多数专家认为,它们是由一个名叫塔特西安斯部落的人们创造的,但几个世纪后他们便消失了。

⑥破译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这些字迹并不标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字母,因为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一些书写习惯。然而,它们却又打破了这些规律,创造了新的规律。

毕淑敏散文在线阅读
森林城市散文 第四篇

【森林城市散文】

篇一:毕淑敏散文在线阅读

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文登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红处方》。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 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两颗心从遥远的地方靠近 1959年,美国北方大城市巴尔的摩的公共图书馆,在周末时总能...

作者:王开岭 来源:《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它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 生命是一个故事吗?还是它只是一个事故?也许从过程看,生命勉强算是一个故事;但从生...

在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 有一天,两个非常年轻的人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子坐在一块伸进水里的湖畔的石板上,湖水...

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 篇二:毕淑敏散文在线阅读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共发表200万字。曾获庄重文奖、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年轻 时候 部分选:

1、青虫之爱 2、柔和 3、旷野与 4、儿子的创意 5、提醒 6、爱怕什么 7、那个搭车的青年

8、离最近的树 9、附耳细说 10、爱的回音壁 11、和魔鬼的较量 12、素面朝天 13、失去四肢的泳者14、紫色人形 15、孝心无价 16、我很重要

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毕淑敏作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向来颇受关注,她的一些名篇被广泛转载,在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中流传深广。《散文精品赏析》一书就是由号称 遍访华语文坛 的专栏作家李冰从毕淑敏数量众多的散文作品中选编,并加以点评、赏析而成,它作为学林出版社近期推出的 坊——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 丛书中的一本,有自己独特的分量。觉它如同一例温润的鸡汤,于不动声色之中,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化雨般的滋润。毕淑敏的,写来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让人感觉这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她用己之笔,言己之心,让人不禁深深折服于她的素面朝天而心颜常驻。在散文中,毕淑敏探讨存在,探讨,也探讨生与死这样凝重的话题。如在这本书中,有一辑 女性篇 集结了数篇以女性视角探讨女性存在的文字,它们各有侧重,而文字总体上是温婉却又不失警醒的。而《写下你的墓志铭》就是探讨与的,它足以体现对待的冷静与周全,她认为之所以要向年轻的生讲到死亡,要他们写下自己的墓志铭,是因为 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有一个结尾在等待着我们,对生命的宝贵,对光明的求索,对的珍爱,对丑恶的摒弃和鞭挞,对虚伪的憎恶和鄙夷,都要坚定得多 对于生死这样凝重的话题,毕淑敏写得哲思盎然而不觉沉重,让人更加关生、生命。而 说我篇 中有一篇《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作家完成小说《昆仑殇》后的一次回眸,让我们了解到她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并且坚定地前行着的,特别值得关注。正如她在《淑女书女》一文中写道的,好书是 的一方水土 ,读这本《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能感受到一种心灵和的慰藉。而本书的选编赏析者李冰,在的选取上,有独到的见解;她点到为止又恰到好处的赏析文字,又如同在鸡汤中加入了一枚青橄榄,令人

回味无穷。

(散文编辑:疏狂) 郭有生 逆向思维,你知道吗? 一个酒瓶,用橡皮塞子塞着,你不能打破酒瓶,也不能拔出...

沉着痛快的美学境界 郭有生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 出水芙蓉墨蕴香 书法漫谈 郭有生 书法,崇尚自然。 自然是一种风格,是一种审美趣味。... ---也谈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郭有生 说到三希帖,书法界的朋友那个不知,不就是王羲... 马氏三少100条经典语录 01★所有权力都是别人给予的,所有的权威都是自己争取的。 02...

【编者按】一篇相当厚重的小说。内容涉及军事、历史、音乐、文化、饮食、科技、天文、... 篇三:毕淑敏散文在线阅读

作家简介: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篇五:毕淑敏散文在线阅读

毕淑敏作品在线阅读_阅读,在线,作品,毕淑敏_中国散文网共找到30条相关的文章 关于 "毕淑敏作品在线阅读" 的文章搜索结果这部作品,重点推崇了“孝悌”的良好德行,饱蘸了他对“孝”文化的内涵及外延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包含了对父辈的眷恋及思念之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儿女的孝道实践,用温情脉脉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淳朴善良、孝亲尊长的儿女性格和充满家庭温馨的生活图景,也展示了中华儿女

湿地草被和森林是地球的绿肺,地球大自然在遭到人类的焚尸灭迹!全世界各国的自然界生态系统在面临崩溃和瘫痪!现在已经逐渐的从人类自己的星球————-现在的地球上消失!

我们身处在这物质文明发展的突飞猛进的年代,精神也随着这高速发展变得浮华,心灵变得苍白、、、、、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读一些好书,清涤安顿好我们的灵魂!很朴素的道理:阅读就是阅世!

相关搜索最近搜索(0)(0)(0)(0)(0)(0)(0)(0)(0)(0)(0)(0)(0)(0)(0)(0)(0)(0)(0)(0) 2007-2011 sa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为您提供各种、、、以及等经典短篇体裁,另外还有、等栏目。

艾青与散文诗阅读答案
森林城市散文 第五篇

篇一:艾青与散文诗阅读答案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篇二:艾青与散文诗阅读答案

艾青《煤的对话——a—y·r》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次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有什么好处?诗歌写了煤生产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过程?体会诗歌借煤赞美人的什么精神?1.诗歌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使文章更加灵活、有趣、吸引人,使煤的内心世界得以表白。2.先写煤在土地中沉睡千年,在被人挖掘,最后被人用火燃烧,为人们做贡献。3.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从而赞颂了不甘平庸,不愿受压迫,抓住就会执着进取的精神!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篇三:艾青与散文诗阅读答案

篇四:艾青与散文诗阅读答案

【-】 为各位高中学子整理了《希望》阅读练习,阅读诗歌正文后,完成下面问题:

梦的朋友 幻想的姊妹 原是自己的影子 却老走在你前面 像光一样无形 像风一样不安定 她和你之间 始终有距离 像窗外的飞鸟 像天上的流云 像河边的蝴蝶 既狡猾而美丽 你上去,她就飞 你不理她,她撵你 她永远陪伴 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 1.请指出诗中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希望,并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这首诗想告诉读者的人生真谛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要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用光、风、飞鸟、流云、蝴蝶来比喻希望。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了,读起来生动明了。形象地强调出“希望”没有又多变、若即若离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你不理她,她撵你”等等。将蕴含的哲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诗歌活泼晓畅。 2.人的一生中,一直有希望陪伴,它引领人们努力奔向目标又与人们若即若离。希望是美好的,引入追求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内容的希望。第二问示例:我认为希望的美好就在于我们努力实现的过程,人如果没有希望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生活就会暗淡无光。(意对即可) 第1页 / 总2页篇五:艾青与散文诗阅读答案

阅读题(13分)太阳艾青从远古的墓茔当它来时,我听见从黑暗的年代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群众在旷场高声说话震惊沉睡的山脉城市从远方若火轮飞旋于沙丘

之上-高三语文-魔方格 阅读题(13分)太阳艾青从远古的墓茔当它来时,我听见从黑暗的年代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群众在旷场高声说话震惊沉睡的山脉城市从远方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太阳向我滚来于是我的心胸它以难遮掩的光芒被火焰之手撕开使生命呼吸陈腐的灵魂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搁弃在河畔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它去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1.第一节的中心句是“太阳向我滚来”,前面的状语从哪些方面作了修饰?这一连串的修饰写出了怎样的日出景象?(4分)从方面作了修饰,把日出的景象写得。2.“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这几句诗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3.太阳的象征意义是,诗歌通过等意象来反衬太阳,通过一系列的动态意象来正面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4分)4.从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显得,从诗的风格看这首诗显得。(2分)a.雄浑b.细腻c.清新d.含蓄 1.时间、方位、情状动人心魄、气象恢弘2.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心扉,使诗人消除了悲观情绪,萌生出坚强信念。可自由联想阐述。 3.光明、永生、未来;坟茔、黑暗、死亡;万物复苏 4.雄浑 清新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题(13分)太阳艾青从远古的墓茔当它来时,我听见从黑暗的年代..”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

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

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森林城市散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森林的散文 关于森林的散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森林城市散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森林城市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6184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