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2016-09-06 13:10: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共4篇)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摘要: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问题之一,人口发展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制度的改革实施。举目全球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最为突出严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怎样有效面对与解决: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少、人...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第一篇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摘要:

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问题之一,人口发展关系

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制度的改革实施。举目全球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最为突出严峻,作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怎样有效面对与解决:人口密集、人均资源

少、人口质量低、人口结构复杂、人口分布不合理等由于特殊历史背景,特色经济环境造成

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就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以及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诸多弊端影响

来谈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以及措施是学者专家们不朽话题。

关键词:

人口现状 影响 发展措施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大

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2%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

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1

亿。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

这6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

人口大国。

(二)增长速度快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人口死亡率大幅

度下降,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28‰降到了36~38‰,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

长,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岁到70岁。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这就是造成

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据统计,从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里,人口由5亿4千万增加

到10亿800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

(三)年龄结构轻

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五

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

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

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

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另外,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

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这就告诉我们,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也是

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

(五)分布不均衡

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例如西

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

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

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

任。

二、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

(一)就业矛盾更趋突出

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近800万,国有企业和

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大体上有600万,同时我国又正和在劳动力增长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力

1000万左右,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突出。

(二)生活水平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

从经济总量来看,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六位,但只相当于美国的11%,

日本的23%;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但只排在世界第120我位,仍

属于中下水平。

1、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存在天然的联系

从宏观的角度说,出生人数减少为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口素质提高的主要受惠者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父母一代和计划生育后出

生的子女一代,年龄大体在50岁以下。在中国的经济和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开展

计划生育而导致的家庭规模小型化,使育龄夫妇能摆脱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繁重的家务拖累,

把较多资源用于自身及子女的教育支出。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年,2000

年提高到11年。其中计划生育功不可没。如果是在开展计划生育以前,每年出生人口超过

2500万的条件下,依我国的经济实力,很难如此迅速地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2、生育率迅速下降使我国劳动力比重高、负担轻,在国际上有竞争的优势

实地计划生育后,我斩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初露端倪。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时,我国1—14岁青少年人口不到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0.88亿;15—65岁劳动年龄人

口8.88亿,占总人口的70%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这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人口负担系数

低至43,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抚养比。

3、控制人口增长为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机遇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三项基本国策,是我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落后,长期以来,为了生存,人们便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诸如乱砍乱滥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草原开荒、超载放牧、竭泽而渔等是造

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根源。

4、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十分薄弱。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2000年农村人均预防保

健经纲仅有12元;3亿左右的人喝不上洁净水;1亿多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乙肝病毒

携带者1。2亿人;艾滋病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80%的感染者在农村,暴发传染的可能性

极大。

5、新的困难群体开始显现。率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父母相继地入老年,特别是独生子

女和双女户家庭父母年迈而缺乏保障,生活陷入困难。独生子女因天灾人祸伤残死亡,其父

母承受着心理、经济、生存的巨大压力负担。因计划生育手术引发并发症而丧失劳动能力的

公民同样如此。这些人群已经成为新的困难群本,如果不予以解决,政策将难以取信于民,

带来严重后果。

6、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尖锐。我国人口正在逼近目前科学发展的状况下自然环境

容量的极限。庞大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极为深远。

7、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作的正常经费缺口很大。2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基层工作和服务网络在不少地方特别是贫困

地区陷入困境。

三、未来人口的发展政策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于人口学视角,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出具有新意的诠释: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应着

眼于代际的可持续发展,把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

力资本,21世纪人力资本比自然、产出、社会资本具有更高价值;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五

个支撑点将人口发展战略置于科学发展观之下落到了实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意

义。

(二) 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按照“软着陆”中方案预测,全国人口可由2000年12.67

亿(未含台湾省,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13.60亿,2020年的14.44亿,2030年达到峰值

时的14.65亿;其后2040年可下降到14.51亿,2050年可下降到14.02亿,2100年可下降

到并基本稳定在10亿左右。该方案总和生育率假设:城镇由2000年的1.31提高到2015年

的1.62,以后保持不变;农村基本保持2000年的2.06-2.08水平。综合城乡的和生育率假设:

2000-2005为1.75,2005-2010为1.80,2010-2020为1.83,2020-2050及以后为1.80。该“软

着陆”方案较好地吸纳了低方案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优点,避免了超高老龄化过于严重

年龄结构变动过于急速的缺点;吸纳了高方案老龄化控制在合理范畴年龄结构变动比较合理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的优点,避免了人口数量控制不力的缺点。同时兼顾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

变动,是扬长避短和现实可行的理性选择。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度调整的“三点建议”:

一是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二是农村一方为独生

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城镇可在2010年以后组织实施;三是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经过测算,如果这三条建议付诸实

施,不会造成生育率较大幅度的反弹,也不会突破“软着陆”中方案目标。

(三) 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根本在人口素质

的提高。《人口战略》提出身体素质是基础、教育素质是关键、文明素质(首次提出)是保

证的论断。借鉴国际经验,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

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

的水平。由此提出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坚持教育优先原则。联系我国提倡

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过去一代人,提高人口素质要特别注重独生子女教育,吸取德国

等开展德育的成功经验,将国家核心价值观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提高人口文明素质要从娃娃

抓起。

(四)调整人口结构。一是调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与“人口盈利”。“软着陆”中方案15~

64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可由2000年的8.67亿,增加到2017年峰值时的10.00亿;2030

年减至9.89亿,2050年减至8.62亿。劳动年龄比例可由2000年的68.70%,上升到2009

年峰值时的72.30%;2030年下降到67.36%,2050年下降到61.29%。可见21世纪上半叶不

会发生总体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发生的是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

相对高龄化问题。然而中方案自身已具备调整解决的条件和潜力。

二是调整老年人口结构与“人口亏损”。2030年“人口盈利”期过后,将步入老龄化加速推

进和从属比持续上升的“人口亏损”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

高和累进增长的特点,《人口战略》以2050年发达国家老龄化率可能达到26%为最高“警

戒线”,任何时候中国都不应超过这一“警戒线”;并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社会

养老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应对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

业结构。【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三是调整出生性别比与性别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当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人口战略》认为,以往的治理收效不大主要是“对症下药”不够。当前二孩出生性别比上升到151.9,三孩上升到160.3,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异峰突起”是症结所在。建议除了经济上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观念上要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外,必须改变“生男即止,独女户生二孩”的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要同性别脱钩。

四是调整城乡结构与人口城市化。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处于S曲线中部,可望在“快车道”上继续行驶较长时间,预测2010年城市化率可接近50%, 2020年可达60%左右,城市化速度减慢下来。《人口战略》在强调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同时,提出防止城市化“拉美陷阱”,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五)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对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总体分析基础上,重点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作出实证性、创新性较强的阐释。人口与经济发展论证了所谓的我国 “刘易斯转折点”的实质,乃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由我国劳动力供给从无限转变到有限的规律决定的;在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阐释中,揭示了经济起飞的人口素质“门槛”,临界值为平均所受教育年限8年;提出和阐释了人口压力指数,列出西部、中部、东部人口压力指数逐级减少现状,指出单纯以人口密度看待人口地区分布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人口与社会发展突出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与人口变动关系密切的问题,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补偿机制,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从“反贫困”为主转变到提高生活质量上来,以更好地体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宗旨。

人口与资源变动,着重指出我国作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国家,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格外引人瞩目,必须在节约、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中突出节约资源,将节约资源和建立节约型社会列为基本国策。《人口战略》强调运用市场的力量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扶持和发展循环型经济,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口与环境变动,侧重随着21世纪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因而在人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人口数量变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推进的节奏,营造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人口环境;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大市场手段调节的力度,解决环保外部效应内在化污染消费者的补偿问题,环保设施闲置不用问题。

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运用人口政策及相关社会经济政策,创新体制,依法行政,突出重点,协同推进,确保新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人口发展措施

(一)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发展目标。

未来30年,是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实现人口由缓慢增长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育政策。现行生育政策是几经调整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政策,有利于将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十一五”时期应保持政策稳定。同时,要及时开展生育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和群众组织互联、互动、互补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制度。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建立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创新。

建立健全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和养老保障机制。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快实施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不断完善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经济社会政策措施。

(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在推进“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贯彻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理念。

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全民健康工程。一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采取三级预防措施,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基本知识,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出生缺陷筛查和治疗。二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开放公共体育资源,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对高危人群实施“100%安全套”工程,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生育行为进行全程干预。三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利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地方病,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发展农村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的子女,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建立学习型社会,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信用体系。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着力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政策,建立社会安全网,发挥人口政策的导向作用,解决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促进代际代内公平、男女平等和社会公平。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老龄服务体系。以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问题为重点,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的需求。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子女供养父母的法律法规。强化社区老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产业。倡导“积极老龄社会”,促进老年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参与社会的机会。

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保护农村男到女家落户和计划生育独女户及双女户对宅基地、责任田的使用权。建立健全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严格依法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依法追究溺弃女婴行为者的刑事责任。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成效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把缩小贫富差距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防止和减少贫困,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必要的生活保障。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规范引导民间组织有序发展,建立社会协商机制和利益制衡机制。

人口理论学习计划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第二篇

篇一:人口理论学习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委部署,结合我单位实际,现就20xx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提出如下意见。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x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弘扬优良学风,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为推进我县人口计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学习内容

(一)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委中心组要始终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摆在首要位置。要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既从总体上全面准确掌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又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钻研。要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我局实际,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带动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切实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四中全会和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的xx大和xx届x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xx届x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委中心组要把深入学习xx大和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有效凝聚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党委中心组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结合今

后一段时期我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实际,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战略思维,开阔世界眼光,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思路来指导和推动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发展。

(四)认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紧密结合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着力打造四型干部。党的xx届x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党委中心组不仅要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同时还要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方面知识,学习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职业教育、保密工作、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互联网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落实载体,认真学习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会议精神和文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努力做到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带头按规矩制度办事、带头管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干部。要紧密结合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热爱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争做学习型、开放型、实干型、正气型的四型干部,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风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三、学习要求

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必须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克服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和教条主义。一是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实际,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二是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三是坚持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党委中心组成员要根据确定的学习主题,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深度,班子成员每人要写出1份有一定价值的调研报告

四、学习制度

单位党委中心组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以下制度:一是主要领导负责制度。党委中心组主要由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组成,根据学习需要可适当吸收有关人员参加。党委书记任中心组组长,主要职责是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主题和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体学习研讨,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学习。党委中心组配备学习秘书,由党委宣传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主要职责是做好学习服务工作。二是学习计划制度。要根据中央、省委的重大部署和市委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和每季度的阶段性学习安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做到中心组学习全年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时间有保证。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2天,中心组成员参学率不得低于80%。三是重点发言制度。在每次集中学习前,要求成员先行自学,确定部分人员作重点发言。重点发言人要根据学习主题,深入了解研究掌握相关内容的要点,在集中学习会上负责解难释疑。四是集体研讨制度。要精心设计学习主题,组织好专题讲座、辅导报告,深入开展学习讲座和交流,认真进行学习讲评。要把重点发言和集体研讨、专题学习和系统学习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中心组成员的

学习积极性。五是基础台帐制度。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学习签到、两本两簿、学习请假、学习交流、学习档案、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学习考核、专题调研、学习通报等制度。学习中,要做到五有(有计划、有记录、有考勤、有讲评、有总结)和五保证(人员、时间、经费、内容、效果保证),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并经常总结经验,把一些成功做法转化为制度措施,不断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管理长效机制。六是个人自学制度。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自学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中心组成员要认真学习指定书目,同时自主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知识,争做学习型、复合型领导干部。继续将领导干部在职自学情况纳入学分制度管理,严格考评。七是专题调研制度。要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调查和研究问题,为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习深入奠定坚实基础。八是学习通报制度。每次集中学习后,要及时向办公室书面报告学习情况,同时通过内部信息通报或网络等形式,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情况和成果,以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

篇二:人口理论学习计划

根据《中共嵊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xx年学习计划》(嵊市委发[20xx]22号)和《20xx年市直机关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嵊机工委[20xx]7号)文件精神,现将市人口计生局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局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为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学习内容

全年的理论学习,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为重点内容。重点要把握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政治理论方面。着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章及党的基础知识,深入学习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论的内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二是经济文化方面。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工作主线,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已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不断优化自身文化结构,不断提

升自身文化素养,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是业务工作方面。深入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理论,不断强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在学习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国策意识、责任意识、全局意识;要善于运用理论学习成果,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贯穿于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优质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利益导向、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新举措,并努力在这些工作上取得新成绩;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维护和发展好育龄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打造和谐计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学习形式

中心组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以自学为主,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每季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全年不少于4次。集中学习安排专人作中心发言,开展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中心组成员要围绕各自的分管工作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不少于一篇。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机关干部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原则上每月第一周、第四周晚上为集中学习时间,采取讨论发言、业务交流、专人辅导等形式进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做到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一次。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专题教育,一季一主题,并邀请有关专家、老师开展政治形势、职业道德教育和人口计生相关法律知识等专题培训。

四、学习要求

一是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中心组成员和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做到主动学、自觉学,认真学、深入学,通过学习,真正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要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要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主题,紧密联系人口计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做到有结合的学、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带着感情学,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加强理论学习,关键在于应用。要运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提升工作能力,切实为全市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三:人口理论学习计划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委部署,现就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中心组20xx年度理论学习作出如下安排。

一、学习要求

本年度本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以理论武装为首要任务,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内容,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专题,着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工作本领。同时,充分发挥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二、专题设置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具体专题设置如下:

1.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2.坚定理想信念,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3.强化机关绩效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4.深入学习国家、省、市两会精神,努力破解十二五人口计生事业发展难题;

5.认真学习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人口计生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任务;

6.认真学习贯彻市纪委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7.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8.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

9.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党的十八大召开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10.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法治保障;

11.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面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12.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专题交流

1.围绕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五个争先目标,结合本职工作,谈谈争先计划和措施;

2.围绕《人民的好儿女》电视系列片和张雷书记讲话,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打算;

3.围绕国家、省、市两会精神,结合人口计生工作,谈谈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人口理论讲稿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第三篇

人口理论(讲稿)

人口问题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人口数量大是中国最显著、最重要的国情特征之一。人口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联合国从1990年开始,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从1996年开始,为每年的世界人口日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目的是唤醒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2006年12月17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决定》是指导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我们党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又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一般以千分数表示。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年初是1328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

2、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

3、自然增长率: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程度(或速度)的指标。即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

4、总和生育率:一位妇女在一生中的平均生育数量。【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5、性别比:人口中男性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它是反映人口性别构成的指标之

6、人口老龄化:人口中成人和老龄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儿童和青少年的比例逐渐减少的过程。按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8、 人口更替水平:指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持平。目前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即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之所以为 2.1而不是 2.0(一个孩子对应父母中的一个) ,是由于在出生时,男孩数要略多于女孩数,且一部分女孩将在育龄期前死亡。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较高,因此,达到生育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总要高于 2.1。

8、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一个人预期平均存活的年数。

9、人口红利期:指人口结构处于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人口多、老年人口少的结构阶段。在这一阶段,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期”。人口赢利期:总抚养比<50%

(一)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首先,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总和生育率真由1970年的5.8降到目前的1.8左右,全国共少生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5亿人口日推迟4年,成功改变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

2005年1月6日零时02分,一个体重3660克、身长52公分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至此,中国人口已达13亿。(第13亿个人口如何确定):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200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是129988万人,据此推算,2004年全国平均每天净增人口为2.08万人,再据此推算,中国达到13人口的时间为2005年1月6日凌晨,国家统计局、人口计生委等机构共同选定,在北京妇产医院于1月6日零时出生的婴儿就将被认定为是第13亿个公民。

同年12月19日全球人口达到65亿(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统计 中国用一代人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用三四代人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是唯一在20世纪末达到更替水平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并将可能提前半个世纪实现人口零

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低高”(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为“低低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二)实现人口快速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黄金时期。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创造了40年的人口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充实的有利时期,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1/4,为社会和家庭节约抚养费约17万亿元,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投资的扩大,保证了总体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据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08年全国人均GDP不会突破3000美元,只能达到2200美元。 (三)国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人口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从改革开放前的4.5年提高到8.5年,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4000万左右。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四)人口减少对自然资源需求总量下降,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生育水平下降,少生了4亿人,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耕地、粮食、森林、水资源、能源等人均占有量,比目前降低1/5。可以少消耗粮食1710亿公斤,少占用耕地播种面积5.7亿亩,少消耗水资源1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生态空间5.7亿公顷,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 (五)人民生存与发展状况得到改善,推动了人权事业的发展

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由1991年的50.2%0降到了18.1‰,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6.6/10万。人类发展指数由1990年的第10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81位。(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庞大的人口基数仍将持续增长

今后十几年,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总量继续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每年人口仍将净增800万~1000万,还将维持“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发展态势。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根据预测,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我国总人口在2033年前后才会达到峰值——14.5~15亿左右,之后总人口才会逐渐缓慢下降。21世纪上半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中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2016年达到9.9亿)、总人口(2033年达到15亿)和老年人口(2047年达到3.2亿)三大高峰。(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加上流动人口超生、一些名人超生、富人超生、党政(领导)干部超生现象,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决定》认为人口众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低生育水平:国际上一般公认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1时就达到更替水平,当生育水平低于更替水平的为低生育水平,(目前总和生育率1.8)

我国人口转变的途径与发达国家的转变途径不同,因而,我国的低生育水平具有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特点。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自发式,经济社会发展在先,婚育观念转变在先,生育率水平下降在后,因而低生育水平相当稳定,甚至

采取奖励生育的政策也不会导致低生育水平波动。

我国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诱导式(也有称为“自觉式”)。是通过采取宣传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等综合手段达到的低生育水平。其特征是:生育率下降在先,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婚育观念转变滞后,因而低生育水平不稳定。

我国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

1、群众生育意识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平均每个育龄妇女希望生育1.7个子女,农村为1.79、城市为1.43。在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妇女中,79.8%的人想要一儿一女,城镇只有一个女儿的妇女中,41.3%的人希望再生育一个男孩。

目前,我国育龄群众儿女双全、生男孩的愿望依然比较强烈。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表明,在希望要两个孩子的妇女中,约80%的人想要一儿一女,只想要女儿的仅占1.3%;我国中部地区(例河南)群众儿女双全的观念尤其强烈,在希望要三个孩子的妇女中,约71%的人想要2-3个男孩,22%的人想要至少1个男孩;想生男孩,追求男女双全是导致一部分人超生、多生的根本原因。

2、政策内生育水平的明显上升。

受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在2005—2020年期间,20—29岁生育旺盛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随着独生子女(1亿左右)陆续进入婚育期(可生育两个孩子)这种“双峰叠加”的局面将持续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1000万。

4、特殊人群超生难以遏制。名人、富人超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5、部分党政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削弱。 稳定低生育水平,首先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1、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保持现行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具体表述:城市一孩政策,农村一孩半政策。

从2015年人口状况看中央全面放开二孩的必要性
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第四篇

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产生原因分析以及中央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必要性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如,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因素。从理论上来讲,人口转变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的过程。

一般来说,按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不同,可以把人口转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从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来看,人口转变的起点一般是高位均衡阶段,而终点则是低位均衡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口转变进入低位均衡阶段时就表明人口转变基本完成,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开始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从死亡率看,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在建国以后开始逐渐下降,1949年人口死亡率为20‰,2003年下降至6.4‰,随后有所回升,2012年上升至7.15‰;从出生率看,也表现出与死亡率大致同样的变化趋势,由1949年的36‰下降到2010年的11.9‰,随后两年微幅回升,2012年为12.1‰。虽然20世纪50年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处于相对高位,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根据这三个影响因素判断,初步判定我国的人口转变始于1949年。2006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8‰,首次接近5‰

和-5‰的标准;2003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为6.4‰,随后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到2012年已经上升到7.15‰,根据国际惯例可以认为2003年是我国人口死亡率变化的拐点。综合考虑“自然增长率标准”和“死亡率拐点标准”这两大标准,保守估计,在2006年我国就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推断,人口转变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上。伴随着人口转变,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从1949年到2012年,我国0-14岁的儿童和少年人口所占比重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大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但近两年又有所下降;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在前期基本稳定在3.5%-5.5%之间,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明显上升,2000年达到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到2012年底,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9.4%。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抚养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总的来看,我国人口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都呈现出先升后降走势,只是少儿抚养比略低于总抚养比。比较而言,我国老年抚养比波动较小,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而且前期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人口转变完成后,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

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因素。人口转变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缓慢发生的一个自发过程,是所有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口转变受到了较其他国家更多的人为因素控制,从而显著加快了人口转变的速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转变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是一种非平稳人口转变。如,从人口转变阶段划分来看,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阶段;1949年以后,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生存环境的逐步优化,人口渐渐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加之人口政策的有效推进,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人口转变和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一般化趋势,人口转变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和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即出现下降。但是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加漫长,由此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也会更加缓慢。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的“夹击效应”,一方面是政府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生育率的降低,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决策的改变。如,1973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加大力度。通过三十多年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并辅之以相应的经济手段和一定的行政手段,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估计受该政策影响我国少生了4亿人左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下降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并完成了从典型的高出生率国家到低出生率国家的转变,这充分说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媒称,在儒家哲学中,子女照顾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在21世纪的中国,情况却变得迥然不同。由于大多数人都从事全职工作,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人口问题,中国对那些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挑战的人产生了吸引力,更不要说带来了商机。

研究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未来需提高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和赡养能力,促进大龄人口(50岁~64岁)就业和积累养老资产,提高老龄人口消费和购买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人口迁移理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口理论和人口形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6189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