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校本教研划制度

校本教研划制度

2016-11-09 10:25: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校本教研划制度(共7篇)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校本教研划制度》,希望能帮助到你。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划制度 第一篇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分组形式

1、全校分三个教研大组,分别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

2、备课组:语、数按年级进行分组,其余音、体、美、常(科)、生活与劳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电脑、英语等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

五、教研活动时间

1、统筹时间

下午2:00—5:00 语文组:星期二 数学组:星期三 综合组:星期四

【校本教研划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隔周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 3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教师到外省市学习,引进教研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1、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备课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双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十个一”创优活动

“十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双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实验论文,开出一次教学讲座。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中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项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另利用每周教师例会的前20分钟,组织两个教师,每人10分钟,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继续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展示周活动时间,精心组织活动,推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同时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认识和关注。

6、强化新课程按月反馈的研究制度

学校每月按不同主题举行一次课改研讨会,重点探讨课改中碰到的问题,学校亦将相关成立课改教师教研组,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两种形式,每月中一次以年级中各科教师研讨为计,另一次以各科教师组合研讨为主。

7、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校本教研划制度】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8、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

八、教研活动的要求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并对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研组设立以教研大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3、班子成员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级或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两次。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九、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

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划制度 第二篇

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根据县教研室布置工作,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学校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

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本教研划制度】

l、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

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教研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划制度】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互助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并及时给予指导。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l、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课改

课题,以课改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理论,举办课题讲座,交流研讨。

3、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校本论坛”。②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④每学期听课12节以上。⑤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⑥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示范课或指导课。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每学科设组长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研讨、记录、效果”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

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⑦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考核说明》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⑧根据组内教研情况,每学期向教导处提交一次课改典型事例。

(四)专业引领制度

为使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倡专业引领。它含有两种形式: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员、科研员或大学教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划制度 第三篇

涞源县第一小学

校本教研制度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潜力,让学校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并非别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并非是一般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也不同于别的学生,许许多多的不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为学生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师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研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保证我校在全县的龙头、窗口地位。

4、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是学校中的教师。校本教研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明确的目的;规范的过程;适当的方法。

二、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性、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并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强强联手”;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现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等,将教研专家的新的理念性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三、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课题:

走进生活,快乐作文

(二)年级组小课题及研究内容

1、 教师培养的方法及途径的研究。

2、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3、 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管理影响的研究。

4、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研究。

5、 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管理功能再开发的研究。

6、 新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校本教研划制度】

【校本教研划制度】

7、 新课标下教法实验探究。

8、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9、 课改中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0、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在语文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四、组织机构:

组 长:杨晓敏

副组长:胡志英 刘卫强 曹国伟 赵银刚

成 员:柴双意 刘荣勤 魏 强 刘晓强 周艳茹 火 艳

刘艳辉 各教研组长

五、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1、校长、主任、兼职教研员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处室主任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3、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4、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六、实施计划:

总体思路: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达到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1、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2、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3、立足校本培训,引进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座。

4、发挥兼职教研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5、 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6、加强备课环节的指导,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7、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

8、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七、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时期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构筑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深刻体会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县教科局有关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文件精神。成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主任、各教研组长、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学研究制度,教研制度要职责明确,层层落实,通过教师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对广大师生、全方位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以校为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

2、加强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突出。如何把我们的学校构筑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让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教师的培训、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成长,学校鼓励每位教师树立终身培训、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学习观念,变革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教研组每周的校本教研日,定时定地,指定专门发言人,并做好学习心得和反思;定期开展研讨课、论文交流、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活动,教师间互相学习、研讨、交流,利用教师集体智慧来为自己教育教学服务;学习研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学校要充分利用本校骨干教师,采取

“一帮一”或“一帮几”的教师互助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研讨问题,分享经验。要定期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和分科培训,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等,培训的内容侧重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学生课堂评价、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等。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的研讨与解决,最后再把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达到问题取于实践而又指导于实践。

3、以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为载体,全面推进教学工作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基本理念是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具体来讲是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和资源来解决教学及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

(1)建立“校本教研日”的教研制度,推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校本教研日是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为此,要认真做好校本教研日的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教学研究、同伴互助等优化组合的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问题,收集相关材料。各教研组利用校本教研日时间进行集中研讨,形成统一意见,达到交流、研讨、合作的同伴互助。坚持带着问题参加教研,教研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研讨,求同存异,带着研讨结果和反思而归。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教研质量与实效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以校为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核心要素。作为以校为本教研主阵地的学校,学校要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培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意识和同伴互助的精神,健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

①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校本教研工作纵深发展的主渠道,学校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要坚持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教材和学生,把教师的个性和特长融入课堂。每个教师要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撰写教学后记,对每一节课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自我剖析、反思和完善,以便提高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划制度 第四篇

[篇一:校本教研制度]

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促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重要保障。为了全面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建立了以下“校本教研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教师成为学习型成员,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必须立足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一是立足于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立足于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或实验报告,不断促进自身成长。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践材料。

[篇二:校本教研制度]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六、实施计划

总目标: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1、学习管理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

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2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8)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六)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七)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期开发1—2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三: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证校本教研有效地进行,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如下:

一、指导原则

校本教研应体现“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内涵。要将教师作为研究者,要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有利于教师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要立足于学校教育实际,有利于教师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校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学研究的着眼点,将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要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有利于学生和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实现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校本教研领导体系

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年部→教研组长

三、具体规定

1、每周二第8、9节课为全校校本教研活动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或集体备课。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新课改相关的培训,要求教师自订1本以上的本学科教学杂志,要有有读书笔记、有学习总结。

3、积极参加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指导,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课题组交给的任务。教科研课题研究做到五有:有研究课题、有实验方案、有阶段小结、有过程记录、有物化成果。没有科研课题的教师不得评先、晋级。

4、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本组的教研计划,认真主持本组的教研活动,做好记录。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并做好记录。

5、学校积极组织教学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和教学竞赛活动,这些活动重在点评、总结。教师要积极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应至少听课18节。

6、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完成一份心理和德育渗透教案,撰写一篇以上教科研论文。

7、要熟悉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按要求写好教案。

8、加强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交流。积极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请进来专家、名师做指导辅导。

9、建立反思型校本教研模式,即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提高的教研模式。教师要坚持写教后记,每次考试后要总结、反思,期末要写教学工作总结。

10、校本教研的各项要求实行量化管理,年终公布量化结果,并实行教研奖惩制度。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成绩,在学校评先、晋级中给予考虑。

[篇四: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结合校本教研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科研、教务部门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

2、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水平,以培训增后劲,用教研促发展。

3、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本学科发展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需要。

4、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在当地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5、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进一步深化语文“自能学习”、数学“问题自主解决”课题实验,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7、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8、探索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技术,形成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典型案例。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骨干教师献课、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己制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伴的对话。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

3、专业引领。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一方面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直接解决教师们思想和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五、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常规制度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导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篇五: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实验大规模推进以来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初中课改怎样开展,校本培训怎样做,怎样进行“四个转变”,怎样运用新理念去分析和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旧问题和必然产生的新问题等,既是我校面临的新挑战,又是我校发展的新机遇。开展校本教研是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新举措,又是我校在新的课改大潮中加速前进的新动力。为深入实际地开展校本教研,制定以下各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务必严格执行。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对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是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个新标志,它必将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起重大作用。

2、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确定学校教育科研课题方向,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之中;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教师发长的开放的教学研究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之间经常行的沟通与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3、教研室应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主导作用。教研室要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建立和执行校本研究制度,提高学校实施和建设课程的能力;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处(室)、各教研组等教学研究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机制,建立直接面向教师的信息畅通的校园教研网络,促进学校教研工作自主、持续、有效地开展。

4、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每位教师应在校本教研中注重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种基本力量的有机整合,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运用“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自觉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自我的目的。

5、实行个人年度发展规划管理。在新学年之始,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并努力落实自己的年度发展规划,填写个人发展规划表,按学校的有关要求上交相关材料。接受各项检查,参与综合评价。借此学校将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校本教研划制度 第五篇

[篇一:中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导向,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纵深发展,凸显个体价值,倡导团体合作,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划制度 第六篇

[篇一: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本期来,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面落实市教育局贯彻新理念,实践新课程的要求,在处中心学校的具体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高效教研的发展战略,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关键,大力加强校本教研,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评价方式。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地十

八个教师节前夕,有一位家长专程写信给学校深表称赞。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年级实施了"成长记录袋"制度,学校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同时,实现了课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体系,努力开发了校本课程,学校制定了<学生兴趣、需求调查表><金沙路小学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方案><金沙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金沙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方案><金沙路小学校本课程教师执教评价方案>校本课程和在学校课程有位置、有认识、有研究、有指南、有队伍、有过程、有研讨、有督查、有资料、有文本、有保障、有重点、有制度、有评价、有总结;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已初见成效。

(7)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比赛和撰写教研论文多次获奖,其中一人次获得省级奖励、二人次获得市级奖励、六人次获得县级奖励、十四人次获得处级奖励。

6、艺体卫工作

(1)音、体、美等课程得到高度重视,教师配备实行专职;

(2)实施<创新体育锻炼标准>,三年级以上学生达标合格率达92%以上,优秀率达15%以上。

(3)组织了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各1次,组织严密,参与面广,有秩序册和通报。

(4)参加办事处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

(5)组织了学生参与面在90%以上的面向社会的素质教育汇报展示活动,组织严密,有秩序册和通报,社会反响好。

(6)结合市创卫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和体检工作,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在市创卫工作中,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7、学生个性特长

(1)处级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约100人次(详情见<荷花街道中小学生xx年度在处级获奖情况登记表>)

(2)县级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71人次(详情见<荷花街道中小学教师xx年度在县、市、省级以上辅导学科竞赛情况登记表>)

(3)市级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12人次(详情见<荷花街道中小学教师xx年度在县、市、省级以上辅导学科竞赛情况登记表>)

(4)省级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1人次(详情见<荷花街道中小学教师xx年度在县、市、省级以上辅导学科竞赛情况登记表>)

(5)国家级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2人次(详情见<荷花街道中小学教师xx年度在县、市、省级以上辅导学科竞赛情况登记表>)

(二)经验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2、健全制度,促进工作开展;

3、创设情境,形成工作氛围;

4、勤于总结,促使不断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如学习的学习习惯没有根本性的明显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不浓,效率不高等。

改进措施是继续加强学习,更新教师的理念;继续加强研究,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性。

[篇二: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公正乡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

以校为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1、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论坛,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教研时间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每位教师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把自己制作的或他人优质课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课件制作的水平,每学期举行两次优秀课件评比活动——“绿叶杯”教学大赛和校本全员教学拉练活动,对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校教师的多媒体课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教师上多媒体课的需求,学校同时开放一个多媒体教室。

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校本教研在包组领导的组织下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 ,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曾多次请进修校辅导员来我校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培训。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学校加强检查和督促,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业务水平测试,考试结果记入教师新课改及业务能力档案,并纳入教师全期考评。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6、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我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领导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教导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等。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研修的足迹,进行及时归档,健全档案管理。

我校结合实际,购置了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有大量的优秀课例供教师学习,促进了教师课堂课改的力度,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保证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教导处工作人员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7、加强基本功训练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每周写一板黑板字,主要写古诗,一则练字,一则加强古诗的积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又通过师生朗读比赛,大力推广普通话。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继承上学年校本教研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备课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在备课上,采用同科集体办公,集体备课的方法,每一节都要集体研究,把教学中的困惑解决在集体备课中,把教学中疑难问题以表格的形式拿到教研组去研究,通过研究,制订出解决问题办法和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开展的认真效果好,特举行了全市校本研修现场会,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成绩面前我们不骄,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取得的经验,还有待再实践,找出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之路。我们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篇三: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当前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与实验过程中,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更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校适时调整了工作方法,制定了“科研促教、科研强校”的工作思路,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强调教研工作要突出“以校为本”,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指导思想,完善“团队互助,协调发展”的教研方式,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工作模式,制定相关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一年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得到改善。为了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发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开拓进取,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实验与实践的制度保障。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校健全了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以年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教务副主任、年级组长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为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的教研组织制度体系,拟定了相关管理规则,加强了组织管理。

为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保障校本教研的全面顺利进行,我校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研究方式,坚持做到“六个一”的学习教研制度:每周一次校本培训;每周一次年组教研;每月召开一次教学月例会;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每人上一节合格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本继续教育学习笔记。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发挥教师的自主探究能力,学校还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情况同评职晋级、评先选优挂钩,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每位教师以参与者姿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切切实实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我校被评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校本教材开发先进集体,成为调兵山市2008年度的文明单位。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及相关作品近50篇,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及学校品味。学校的研究文化、校园文化突显,它将逐步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校开始走入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依据实际,以校为本,明确教研内容和方式

我校现有教师66名,学生1015人,办学规模较大,根据教研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我们树立了“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全新教研理念。以校为本,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要特别注重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要明确教研的内容。我校校本教研内容从组织形式上有:①学校集体教研(学校每周星期三下午放学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会,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学校一些重大教学问题);②年组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年组教研,年组长负责,解决年组中教师提出的重点问题);③年部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低年部或中年部或高年部教研,年部组长负责,解决年部重点教学问题);④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上有:①备课教研、上课教研、听课教研、评课教研,即“校本课堂教学教研”;②学科课题研究教研;③教师学习教研。在每一个教研环节里,我们坚持做到有负责人,有目标,有内容,见成效,使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教研团体。

几年来,我们在教研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从实践中出发,开展了<潜能生的潜能开发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研究>、<备课与教案关系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94%,在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其次,要把握教研的方式。教研有目标,有内容是关键,教研方式是教研活动见成效的有利保障。教研方式全面性、灵活性、适用性直接体现校本教研的实效。我校非常重视校本教研的组织,采用教师自学、第二小学教学博客论坛、专题学习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观摩课汇报、探索课研讨、研讨课交流、课程资源开发、考察学习活动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提升自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通过各种教研方式的开展,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形成一种互相切磋、研讨、协商的合作交流风气,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使教学教研多元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三、反思教学,强化意识,形成和谐的互动交流

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要强化教师反思习惯,要学会反思,要经常对教学行为作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从自身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来,一直把反思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教研内容来抓,在教研活动中经常组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进行专题研讨,树立教师反思意识,增强教研工作能力。

如今,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应变能力、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大大得到提高,使教学经验逐步形成理论化,在教学中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为了促进互动与交流,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领导不少于120节,要求教师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学校年组、年部之间广泛开展课改实验的行动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教育局领导、我校教学领导、我校骨干教师、外校优秀教师等,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地解决问题。这一举措在教学中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使我校形成和谐的教研学习交流氛围。

“会课”制是我校教务处提出并操作实施的。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步确定讲授内容,第二步由各年组班主任教师备课、上课,各年组班主任教师听课;第三步由各年组班主任教师根据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008年上半年我们进行了数学学科一个轮回的“会课”;2008年下半年我们进行了语文学科一个轮回的“会课”;接下来的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将计划完成所有小科课程的“会课”。我校的“会课”将以半年一个小轮回、一年半一个大轮回的步伐坚持轮回下去。

四、专业指导,名师引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很难真正把握新课程教育理念,许多教师的课堂上似乎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有学生的探究学习等,但是有些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只重表面,讲究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华而不实,大部分教师在集中培训后仍很难把培训到的理论真正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我们反思这一现象原因,觉得理论转化为实践还缺少“名师引领”。

我校历来就有几位像孙丽洁、王秀艳这样的优秀班主任教师。她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不辞辛劳,对领导分派的工作大力支持,默默地在本职上发挥作用。这些教师工作的勤奋、业务水平的高超、荣誉的取得,也是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所不能及的。

这些教师,教学领导对她们的指导不是很多,自身发展的空间跨度萎缩,又自身的优势在周围没有蔓延。对于这种情况,2008年3月刚开学,我校决定并推出了“导师”制,并开始试行。也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并能脱颖而出。我校鼓励四位教学领导和孙丽洁、王秀艳两位“导师”与另六位青年教师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导师”们从教学常规、教案备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我们的“导师”热情教授、无私奉献,青年教师积极上进、勤学主动。在“导师”们的热心帮助下,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教学,并通过一年的学习成长过程。同时,六位青年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

“名师引领、同伴对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其中“名师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离不开名师的引领。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优秀的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优秀的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整体教师队伍的成长服务,要尽可能发挥学校内部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引领全校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这些优秀的教师就在学校老师们的身边,随时都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也会让校内的优秀教师成长为真正高水平的行家里手。

五、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开创二小教研新局面

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的核心。学校应用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来激发教师的紧迫感,并对此加以赞同、支持和通力协助,逐步形成改革的力量,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是校本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彼此协作;有利于解决学科的教学难题;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和发展。通过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彼此互动支持,克服了教师之间孤立的自发行为,为学校校本教研带来全新的活力。

“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作风。我们依托团结协作的力量,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二小教坛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扎实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也使我校取得屡屡殊荣:在第一次的“铁岭市教育年教师岗位大练兵”业务考试中,我校取得了全局数学教师平均成绩第一名的成绩。全局政教领导考试个人成绩第一名。全局“普九”知识考试集体第一名。高效地完成了继<独轮车>校本教材之后的又一本校本教材<每日一题>的编写工作,它已经成为我校每天利用20分钟学生学习奥数的参考用书。圆满地完成了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辅用书——数学<神童课堂>第十一册和第十二册的编写工作。我校先后还获得了“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和“校本教材开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成功和喜悦属于过去,挑战和曙光还在未来。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用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实干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努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致力于即课程开发校本化,课程管理制度化,课程实施规范化,课程内容层次化的“四化”建设,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以人文的精神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相信在不断创新与实践当中,我校的校本教研必将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四: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依据教育局、中心校的工作意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堂改革为重点,从我校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只有以教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我校教师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二.整体布局,形成规模

我校做教研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四大板块:小学高年级组、小学中年级组、小学低年级组、英语教研组。四大板块既有统一教研活动,又有单独活动,教研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三.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引导教师进入教研的状态,确保学校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状态,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好教研工作。本学期我校制订了教研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本制度明确了“领导小组”“评价小组”的职能,规定了教研管理办法,强化了教研过程管理的机制,制订教研奖惩条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

通过比较,研究新老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一至四年级教师以用好上好新教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重点。其余年级老师也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性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

五.构建平台,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三月份—五月份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做到一抓普及层,面向全体教师;二抓提高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六月末开展了自制课件评比活动,评出一等奖一件、二等奖二件、三等奖三件、鼓励奖三件。通过评比活动,促进了广大教师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功能,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能够有机整合。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求知欲、好奇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抓好常规,使教研活动正常化

为使广大教师能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各组长能按计划组织各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反思。教研活动日趋正常化,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十一月份开展了新师汇报课活动。

由于我校基础较薄弱,教师年龄结构偏高,教研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校的教研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它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和生机。今后我校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将教研工作再创新局面。

[篇五: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我校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管理为重点,课改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办学思路,确定了“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育人目标和“科研兴校、育人为本、规范管理、办出特色”的管理目标,摸索出一条“倡导民主、发挥自主、全员参与、逐步深化、主动发展”的教学新路子。

一、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研修为教师的成长开辟了捷径,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力争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专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高超、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课改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的校本研修,是基于“因为教师,为了教师,发展教师”的目的,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浸润其中,每位教师在对自己重新定位、思考的同时,教育教学行为也在迅速地转变着。

1、读书明理感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读书成为生活,才具备当教师的资格。”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的学习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以校为本的学习制度,每学期制定学期的学习计划,落实教师读书规划。让教师们读苏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家的教育论著,研究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等。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并写下学习心得,定期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让教师亲近书籍,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交流中与同伴沟通。阅读使教师的精神亮丽了起来,内涵丰富了起来。

2、专家引领明确方向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有专家的引领作保障。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与专家、教研员直接对话与交流搭建平台。如我们聘请郑州市教研员连柯老师到我校指导我校的校本教研,并直接与教师进行对话;赵校长组织一部分骨干教师到河北衡水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参观学习等,本学期我们还多次组织教师到开封、郑州等地听课学习,让教师有时间、空间与专家、外校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我校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师徒结对、名师上示范课、研讨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对话的平台。

3、建设校园网络开阔教师眼界

面对“知识爆炸”的现实,极具海量信息的网络便成为人们的最爱。我校把网络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平台,建立了我校的网站,开通了校园网、宽带网等网络资源,学校安装了6个多媒体教室,建立了一个电子备课室,为各个办公室配置了两台电脑,购买了教育教学软件等。高效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艺术。

4、合作研讨共同提高

我校把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集于一身,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大教研形式,其具体模式是“三阶段两反思”,即三次教学,两次评课、两次反思。这个三次教学是指一人连上三次同一节课,两次讨论安排在每次教学之后进行,最后一次教学进行全校展示,等到最后一次展示完毕之后,教导处、教研组所有成员坐下来反思本次活动的情况,汇总资料,并进行概括提炼,写出课例研讨总结,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本学期共开展三阶段两反思活动中,共有17位教师参加了上课,其中杨靖冉、马改红、牛玉霞、张桂莲、王丹丹五位教师执教的课获得一等奖。

二、实施人本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

本学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教学分级段管理,以“帮”促“教”。

我校教学采取分级段管理,分成了低年级、高年级两个级段进行管理。王淑娥老师负责4——6年级的语文,王烈荣负责4——6年级的数学,商学真、王娜则分别负责1——3年级的数学、语文。从抓教师的培养;抓教材,了解本学段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抓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开展工作。级段主任每天听课不少于两节,以听本学段教师的课为主,兼顾另一学段教师的课。听课后,及时评课,从“学生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挖掘教材的深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课,提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较大的教师,采取跟踪听课的方法,即听一节、评一节,然后再听再评,直至达到要求为至。发现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本学段或本年级教师共同听课学习。级段主任对本学段的课一月内至少普遍听一遍,分出优质课、合格课、一般课三种类型,对优质课,教导处组织全校同科教师进行观摩;对一般的课,级段主任会同本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其备课上课,直到达到规范课要求。教导处分级段管理,以帮促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开展氛围浓厚的教研活动,以“研”促教

我校自04年起进行了教案改革,使用了统一的电子教案,教研对青年教师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除了要求加强平时的教研外,本学期我们确定每周五为"集体教研日",中午前两节为科任教师教研,三、四节为语文教师教研,下午前两节为数学教师教研,第三节和课外活动时间为英语教师教研。要求领导必须参与,还要作到两个确定:确定中心发言人,确定主题;一个确保:确保效果。各学科组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除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外,还结合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如:“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例知识的解题技巧”等,这些小问题的研究,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教学更有指导性。

我校提出了“人人有问题,组组有主题,学校有课题”的要求,即每位教师要提出研究的问题,每个教研组要有研究的主题,学校要有研究的课题。倡导教师运用行动研究这一方法,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效果”的教研思想,让教研真正走入我们的每一个学科,每一个课堂,渗透进我们的每一节课,从而全面优化提升我们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打造名牌学校,培养出一批名牌教师,使学校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我校多次被评为郑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荥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2006年度我校已结题的郑州市科研课题2个,一批有价值的校本教研成果也已产生,正在研究的郑州市重点科研课题,郑州市名师课题,同时还承担有国家级课题等。近年来,学校有多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2007年3月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围绕课堂教学、学生成长教育等,共向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25个科研课题,有3项课题被批准为郑州市级重点课题,他们分别是<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培养小学生欣赏与评价作文的研究>。2007年5月申报了河南省十一五课题的立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班大人多,学生差异明显等问题,把<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作为校际课题进行研究,有商学真老师具体负责,田瑞霞、王晓蕾、吉英鸽三位教师参与了课题的实验。

3、开展课堂展示活动,以“课”促“教”

新课改带给教师们全新的理念,我们的老师在将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将这种教学观念演变为自己的个性化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学生不再那么听话,常常会节外生枝;教师也不再那么权威,也常常会不耻下问。“演讲、辩论、讨论、交流、切磋”,这才是现在我们的课堂应表现出来的基本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欲罢不能,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这才是我们期望的课堂教学。为此我校举行了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1)名师、骨干教师上观摩课(2)青年教师上展示课(3)同组同研同上一节课(4)实验年级上研讨课(5)课堂向社会、家长开放活动。

通过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观摩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优秀的观摩课例,老师们找准了自己的差距,上课有了努力的方向。同组同研同上一节课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现了一批课堂教学新秀。在青年教师展示课中,宋俊彦、贾晓云、宋瑞平三位教师获一等奖,胡晓惠、贾雪茹、许静获二等奖。

这一系列的课堂展示活动,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小的课堂变了,老师变了,学生变了,教法变了,学法变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在四月份教研室举行的调研校本教研时,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课前积累、预习展示、当堂检测等环节得到充分肯定。并选派张艳丽、张慧敏、胡艳柳三位教师分别代表我校到高村、庙子送课下乡。

举行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把所有教师置身于共同的、真实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面对共同的话题课堂大家有话可说,也有内容可写,这样各种有形成果随之产生,如精品教案、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故事等。这样,将教学于教研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改进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以“评”促“教”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我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时,以“人的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评价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以激励师生发展、自我完善。把评价的焦点落在学习状态、学习效益及教师素质三个方面。对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问题会诊”的方法,通过“定格会诊”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我们把老师的课录下来,然后和老师们坐下来,边放录象,边对这堂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当放到精彩处时,定格,开展讨论,分析他(她)是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的。当老师们认为某个地方或环节有问题时,定格,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如何设计与实施才算是贯彻新的课程理念。

5、强化教学反思,以“思”促“教”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是诸多教研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平时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考后反思”、“月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等,从案例分析和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老师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本期我们设有专用教学反思本,语文学科要求一课一反思,数学及其他学科要求一章节一反思,老师们针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剖析,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利今后的教学改进。在五月份教委组织的教育教学评估中,对我校教师写的教学反思给予了高度评价,反思写得有针对性、指导性。

在期中考试后,老师们针对本次考试写出了考后反思。教导处根据老师们写的反思,分学科组召开了座谈会。那些成绩好的班级,介绍了本班一些有效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对其他老师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期,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围绕专家引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这一思路开展,随之产生了许多有形成果。在专家引领这一块,我们推荐给老师的有:<名家课堂推介>、<如何开展校本教研>,还有老师写的<杜朗口学习体会>等;在个人反思这一块,老师们写有<教后反思>、<教育故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分析>等;在同伴互助这一块老师们写有<听课有感>、<他山之石>、<名家教案>、<课堂点评>等,这些有形的成果,记录着老师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收获着校本教研结下的硕果。四月份,教体局组织了校本教研推进会,并在我们一小设立了分会场。王村、汜水、高村、浏河、金寨等乡镇的领导、教师来我校参观指导。他们共听了语文、数学、英语六节随堂课,并针对这几节课进行了评课,大家普遍认为,我们的课堂变了,学生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真正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风采我展现”。接着又参加了我校一至三年级数学大组的“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四至六年级语文大组的“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的集体教研活动。然后领导们又观看了我们的校本教研专题片,听取了校本教研工作专题汇报,参观了校本教研有形成果展。活动结束后,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我校每学期教师写反思材料就达500多篇,反思贯穿于我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6、中层领导进课堂,以“督”促“教”。

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中层领导的“主帅”作用,中层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各项工作。坚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指导课堂,指导教科研,注意发现、培养教学中的苗子、典型,关心爱护、热情指导、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中层领导躬身于教学第一线,抓教学,督促了学校的教科研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发展。

三、张扬学生个性,开辟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

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主要是对学生的培养。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面对新世纪,我们重新审视了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确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终生教育观,“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扎根到每位教师心中,开创了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1、开展课外阅读,让孩子心灵沐浴书香。

为了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的心灵沐浴书香,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读书工程。学期初,教导处制定学校的阅读计划及实施方案,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各班的阅读计划。把每周的一、三、五中午饭间以及周二、周四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作为阅读时间,晚上布置有阅读作业。学校每学期召开1——2次读书交流活动,班级每学月召开一次。如六一班召开的“好书换着看”主题队会,“开卷有益”辩论赛,五七班的<三国演义>读书交流课等。读书开拓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成为孩子必须的精神食粮。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

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先后成立了音乐、微机、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田径队、足球、科技等活动小组。每年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手抄报评比,书法绘画展览、科技制作比赛、大合唱比赛、文艺节目汇演、艺术节,运动会、田径比赛等群众性活动,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取得的成绩

本期我们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评为郑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商学真老师被评为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常青梅、王丽丽老师获荥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并参加了荥阳市教改成果展示。黑利萍老师实验的<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王鹏老师实验的<任务型教学的应用>这两个课题通过郑州市教科所的评估验收,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2007年5月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2004年——2006年度郑州市已结题的重点课题经验交流及成果展示会,我校张喜枝、何革命两位教师参与了这一活动,其中张喜枝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实验写的经验材料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贾宝民老师执教的科学课获郑州市一等奖。在郑州市教科所举办的“两评”活动中,我校王丽娟、张玲玲、孙晓宁、侯雅丽、秦伟娜、王丽丽、王晓霞、罗金燕、张敏等九位教师获奖。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我校的刘钰烨、周聪、王素楠等13位同学获奖。张艳丽、张慧敏、胡艳柳三位教师分别代表我校到高村、庙子送课下乡。

回首几年的耕耘之路,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追求,让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立足今天,展望未来,我们决不辜负各级领导、社会、家长、学生对我们的重托,我们将用百倍的努力,续写我校更辉煌的诗篇。

[篇六: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校的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

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我校教师的学历有了较快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目前我校有教师人,其中本科学历人,专科人,中师人,尽管大家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需进行调整培训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学校在岗的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40岁以上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30—40岁的中年教师人,占%,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3、课改意识较强,苦于在黑暗中摸索。

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有一定课改意识。但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虽然大家在积极探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困惑。

二、教师队伍现状的反思及对策措施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校本学期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为重要突破点,在局小学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局小学教研室2009-2010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以“实”字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深入,切实提高了“教学研一体”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开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十二字目标“体内涵、高服务、把质量、争一流”而努力。

(一)继续实施校本研修规划

本学期我校重点推进“行动教育”。确立校本教研的突破点——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校本教研,使教师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行为跃进的全过程反思,同时学校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充分体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结合。

(二)拓宽校本教研方式

我校校本教研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模式,带着问题教研,围绕问题讨论,立足于解决现存的问题。

(三)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点是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上。因此,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下面把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扎实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新教材执教工作采用集体培训、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等内容的多次培训工作。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文本材料等的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 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继续组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a、听讲座,加强理论提升

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观看了魏书生、吴宗宪、李烈等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聆听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b、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教师用书中的录像光盘,要求教师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读教材、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c、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教师在教学观、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作文批改不规范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习校长、李副校长等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先后进行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备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如何评课”、“如何写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开展读好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为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课程改革新动态,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我校结合教研室提供的书单结合本校实际向教师推荐了教师必读好书,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坚持阅读、吸收,保证每学期读1—2本教育教学论著,并作适量的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体验与思想火花,实践中的“个案”剖析与思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位“学习型教师”。

4、“两课”教研活动,促教师共同发展。

我校直面课堂教学实践,非常重视同伴互助,关注教师的层次和差异发展,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开展了从“组内一堂课”、“同上一堂课”系列活动

我们经过实践,通过开展一人上课,众人研讨(组内一堂课)、多人上课,博采众长(同上一堂课)的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组内一堂课

组内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癣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各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在课后再进行评议、集体反思,写出课例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划制度 第七篇

[篇一: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不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本教研心得体会。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一样,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通过参加校本教研的培训,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回忆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感受颇多,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第一、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通过校本教研的培训,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学习,让我意识到,要在新课改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仅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自我的角色定位,乐于施教,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篇四: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学习了关于网络校本教研的相关内容。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认为我的教育教学中已经在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了。再后来就觉得我的目光短浅了。我所利用的网络只是为了满足寻找适合与我们教学的资料。此时我才知道我们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应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自由地展示自我,让思想飞翔、使精神充实。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结交心灵的伙伴,进行自由的交流,实现平等的对话,留下自己的心声。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校本教研学习,加深了我对网络信息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拓展了我的视野和知识面,感觉网络校本教研学习是有必要的,学习体会有以下几点:

1、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

2、我发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互相交流与共勉的研讨、学习、交流、互助型的网络教研团队里,在网络研讨过程中,彼此之间能敞开胸怀,坦诚的交换意见和建议,没有功名利禄,有的是为人师者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喧嚣繁华,有的是基于理性的探讨,激烈的思辨;没有矫情做作,有的是脚踏实地的践行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没有固步自封,有的是开放、包容、接纳、理解和信任的结伴同行;没有权威话语,有的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式的表达和反思。

3、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平时我们经常跟同轨老师,同班老师的交流,就是没想到将它写进教育博客或论坛中,在这里有更多的同行交流,也可拿出疑难问题让同行一起讨论,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这里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但我们并不陌生另外,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又相同的目标。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也促进了教育教研的变革。

总之,我是很后悔,后悔没有及早的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校本教研,要不然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的教学经历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校本教研划制度》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初中校本教研制度
  • 1、2016校本教研制度(2016-12-0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校本教研划制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校本教研划制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7320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