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2016-12-05 11:15: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共9篇)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XX市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目 录第一章 项目简介 ...

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篇

XX市

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简介 ............................................................................................................................. 7

1.1 项目名称 ............................................................................................................................ 7

1.2 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 7

1.3 项目编制依据 .................................................................................................................... 7

1.4 项目概况 ............................................................................................................................ 8

1.4.1 建设目标 ................................................................................................................. 8

1.4.2 建设内容 ................................................................................................................. 9

1.4.3 建设周期 ............................................................................................................... 13

1.4.4 投资估算 ............................................................................................................... 13

1.5 主要结论和建议 .............................................................................................................. 13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14

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 14

2.1.1 建设单位 ............................................................................................................... 14

2.1.2 建设单位职能 ....................................................................................................... 14

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 1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6

3.1 项目背景和依据 .............................................................................................................. 16

3.2 项目建设目标 .................................................................................................................. 17

3.3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 17

第四章 项目需求分析 ................................................................................................................... 20

4.1 组织结构的需求分析 ...................................................................................................... 20

4.2 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 20

4.3 对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 21

4.3.1 对人口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 21

4.3.2 对房屋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 23

4.4 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要求 .................................................................................................. 24

4.5 对数据交换的需求分析 .................................................................................................. 25

4.6对无线终端系统需求分析 ............................................................................................... 25

4.7 对网格化系统需求分析 .................................................................................................. 26

4.7.1 数据管理子系统 ................................................................................................... 26

4.7.2 日常工作子系统 ................................................................................................... 26

4.7.3 考核评估子系统 ................................................................................................... 26

4.7.4 研判分析子系统 ................................................................................................... 26

4.7.5 民情互动子系统 ................................................................................................... 27

4.7.6 事件处理子系统 ................................................................................................... 27

4.7.7 数字网格子系统 ................................................................................................... 27

4.7.8 用户管理子系统 ................................................................................................... 27

4.8 对建设智慧社区的需求分析 .......................................................................................... 27

4.9 对呼叫中心系统需求分析 .............................................................................................. 28

4.10 对公共服务网站需求分析 ............................................................................................ 28

4.11 对行政审批系统需求分析 ............................................................................................ 28

4.12 对协同办公系统需求分析 ............................................................................................ 28

4.13 对政府门户网站集群的需求分析 ................................................................................ 29

4.14 业务量分析 .................................................................................................................... 30

4.15 性能需求分析 ................................................................................................................ 30

第五章 项目运行机制体制设计 ................................................................................................... 31

5.1 组织机构设计 .................................................................................................................. 31

5.1.1 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 31

5.1.2 区县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 31

5.1.3 乡镇(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 32

5.1.4 社区(村)级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 ................................................................... 32

5.2 业务流程设计 .................................................................................................................. 33

5.2.1 社会管理业务流程 ............................................................................................... 34

5.3 事件处置操作手册 .......................................................................................................... 34

5.4 评价体系建立 .................................................................................................................. 35

5.4.1 考评三级机制 ....................................................................................................... 35

5.4.2 考核评价内容 ....................................................................................................... 35

5.4.3 考核评价机制 ....................................................................................................... 36

第六章 总体建设方案 ................................................................................................................... 37

6.1 建设原则和策略 .............................................................................................................. 37

6.2 总体逻辑结构 .................................................................................................................. 38

6.3 网络总体设计 .................................................................................................................. 39

6.4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0

6.4.1 数据库内容 ........................................................................................................... 40

6.4.2 数据库结构 ........................................................................................................... 40

6.4.3 数据采集与整合 ................................................................................................... 41

6.5 人口基础数据库 .............................................................................................................. 43

6.5.1 人口信息统一管理 ............................................................................................... 43

6.5.2 人口信息分类 ....................................................................................................... 44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6.5.3 数据库管理机制及系统功能要求 ....................................................................... 56

6.6 房屋基础数据库 .............................................................................................................. 57

6.6.1 房屋统一管理 ....................................................................................................... 58

6.6.2 房屋管理 ............................................................................................................... 58

6.6.3 房屋分类 ............................................................................................................... 58

6.6.4城市部件管理 ........................................................................................................ 70

6.7 数据交换平台总体设计 .................................................................................................. 71

6.7.1 交换中心管理系统 ............................................................................................... 72

6.7.2 接入管理系统 ....................................................................................................... 74

6.7.3 交换前置子系统 ................................................................................................... 75

6.7.4 交换桥接子系统 ................................................................................................... 76

6.7.5 运行监控平台 ....................................................................................................... 78

6.7.6 系统管理 ............................................................................................................... 79

6.8 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80

6.8.1 地理基础信息子系统 ........................................................................................... 80

6.8.2 地理编码子系统 ................................................................................................... 88

6.9 标准与规范体系总体设计 .............................................................................................. 96

6.9.1 技术标准与规范 ................................................................................................... 96

6.9.2 共享管理办法 ....................................................................................................... 96

6.9.3 运行管理规范 ....................................................................................................... 97

第七章 应用系统功能建设 ........................................................................................................... 98

7.1 网格化系统 ...................................................................................................................... 98

7.1.1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 98

7.1.2 日常工作子系统 ................................................................................................. 104

7.1.3 研判分析子系统 ................................................................................................. 108

7.1.4 考核评估子系统 ................................................................................................. 110

7.1.5 数字网格管理系统 ............................................................................................. 113

7.1.6 事件处理子系统 ................................................................................................. 129

7.1.7 民情互动子系统 ................................................................................................. 136

7.1.8 用户管理子系统 ................................................................................................. 138

7.2 无线终端系统 ................................................................................................................ 147

7.2.1 信息采集 ............................................................................................................. 147

7.2.2 矛盾联动化解 ..................................................................................................... 148

7.2.3 工作日志 ............................................................................................................. 148

7.2.4 对讲调度 ............................................................................................................. 149

7.2.5 用户管理 ............................................................................................................. 150

7.2.6 个人任务 ............................................................................................................. 151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7.2.7 历史记录 ............................................................................................................. 152

7.2.8 信息提示 ............................................................................................................. 153

7.2.9 语音呼叫 ............................................................................................................. 154

7.2.10 短信呼叫 ........................................................................................................... 154

7.2.11 拍照录音 ........................................................................................................... 155

7.2.12 地图查询 ........................................................................................................... 156

7.2.13 GPS定位 ........................................................................................................... 156

7.2.14 查询与统计 ....................................................................................................... 157

7.2.15 视频查看 ......................................................................................................... 158

7.2.16 打印功能 ......................................................................................................... 159

7.3 智慧社区 ........................................................................................................................ 160

7.3.1 社区基本情况 ..................................................................................................... 160

7.3.2 社区家庭与人口 ................................................................................................. 161

7.3.3 计生管理 ............................................................................................................. 161

7.3.4 社区党建 ............................................................................................................. 161

7.3.5 社区档案 ............................................................................................................. 161

7.3.6 社区治安 ............................................................................................................. 161

7.3.7 社区医疗卫生 ..................................................................................................... 161

7.3.8 社区服务 ............................................................................................................. 162

7.3.9 研判分析 ............................................................................................................. 162

7.3.10 社区信息服务网 ............................................................................................... 162

7.4 公共服务网站 ................................................................................................................ 162

7.4.1 社会管理服务先锋 ............................................................................................. 164

7.4.2 工作日志 ............................................................................................................. 164

7.4.3 社会管理服务微博 ............................................................................................. 164

7.4.4 公共服务 ............................................................................................................. 164

7.4.5 生活服务 ............................................................................................................. 165

7.4.6 供求信息 ............................................................................................................. 165

7.4.7 民情服务 ............................................................................................................. 166

7.5 呼叫中心系统 ................................................................................................................ 166

7.5.1 统一呼叫中心 ..................................................................................................... 166

7.5.2 统一业务受理 ..................................................................................................... 168

7.5.3 统一服务调度管理 ............................................................................................. 169

7.5.4 领导模块 ............................................................................................................. 170

7.5.5 综合绩效考核 ..................................................................................................... 170

7.6 行政审批系统 ................................................................................................................ 171

7.6.1 项目审批 ............................................................................................................. 172

7.6.2 任务提醒 ............................................................................................................. 172

7.6.3 痕迹保留 ............................................................................................................. 172

7.6.4 文档保护 ............................................................................................................. 172

7.6.5 工作委托 ............................................................................................................. 173

7.6.6 企业信息查询 ..................................................................................................... 173

7.6.7 工作统计 ............................................................................................................. 173

7.7 协同办公系统 ................................................................................................................ 180

7.7.1 信息门户 ............................................................................................................. 180

7.7.2 个人信息 ............................................................................................................. 180

7.7.3 知识/信息中心 .................................................................................................... 181

7.7.4 交流园地 ............................................................................................................. 182

7.7.5 工作流管理 ......................................................................................................... 183

7.7.6 公文管理 ............................................................................................................. 183

7.7.7 档案管理 ............................................................................................................. 186

7.8 移动办公系统 ................................................................................................................ 187

7.8.1 通讯录 ................................................................................................................. 187

7.8.2 短信群发 ............................................................................................................. 187

7.8.3 公文签批 ............................................................................................................. 187

7.8.4 公文箱 ................................................................................................................. 187

7.8.5 工作安排 ............................................................................................................. 187

7.8.6 公告通知 ............................................................................................................. 188

7.8.7 移动邮件 ............................................................................................................. 188

7.9 政府门户网站集群 ........................................................................................................ 188

7.9.1 门户系统整体功能 ............................................................................................. 188

7.9.2 门户系统业务功能 ............................................................................................. 189

7.9.3 与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 ..................................................................................... 195

7.9.4 统一认证的实现 ................................................................................................. 196

7.9.5 门户系统接口 ..................................................................................................... 197

7.10 平台接口系统 .............................................................................................................. 197

7.10.1 平台内部接口 ................................................................................................... 198

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二篇

精益管理 全面防控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平台

XXXXX有限公司

第一章 方案背景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贯彻区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和谐宜居”高科技核心区的总体目标,运用网格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社区网格为载体,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以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和整合“条”“块”服务管理资源为重点,努力提升我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正式出台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运用网络地图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划分网格单元,优化网格资源配置,把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制定并落实《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导意见》,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健全监督检查考评体系,构建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基本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2007年,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需求的社区信息化定位。近年来,北京市围绕社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社区建设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为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社区网格化管理,将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社会管理网格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充分运用网络地图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探索。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服务管理,从而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使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以便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

第二章 需求分析

2.1 现状与问题

如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规模膨胀、人口流动加速、社会地理复杂性提高、各类公共设施庞杂、设备专业化程度高、公共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控制难度加大、管理问题激增。电话亭、信息亭、造型灯饰、景观雕塑等新型市政设施大量涌现,私搭乱建、无照经营、施工扰民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新问题都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面对这些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只能是疲于应付,捉襟见肘。因此,改革社会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创设新的管理方法,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业务过程分析

数据库展示系统:需要输入人、地、物和业务数据。涉及各科室系统使用人员。部分数据来自区委办局,如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法人数据业自区工商局等。内部的业务数据分散在各业务科室,需要进行整合。涉及到的用户包括各业务科室、管理层。

事件处理系统:网格巡查员使用移动终端将网格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采集并上传到各级网格中,按照网格分级和事件分级进行逐级处理和上报,系统自动流转和跟踪事情的处理情况,并及时提醒相关环节的人员进行处理。涉及到人员有网格巡查员、各级网格负责人。

应急指挥系统:根据各类事件的分类,制定相应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通过工作流设置各类事件的处理流程,实现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跟踪处理。一旦出现相应的事件,系统便自动启动程序,全程监控事件的处理过程。并结合短信平台,做到各类信息迅速传递到区、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实现应急指挥调度。

智能预警系统:根据对各种社会事件数量、性质等相关原因的积累和分析,对下一步社会防控重点工作区域、重点工作内容等进行预警,实现对社会事件的事前预警。

三维仿真系统需要在三维GIS上建立人口、部件等专题图层,在三维仿真服务系统中实现街道的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

2.3 信息资源分析

在社会网格管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将上述信息资源充分集成在移动手持设备上,从而形成更灵活的应用。如:GIS在手持设备上结合GPS的应用,日常业务实现现场处理、图表在手持设备上的展现等。

第三章 作用及意义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该模式依托统一的社会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社会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主要优势是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因此,为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实效性,社会管理网格化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势在必行。

探索符合各地区特点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社会综合管理服务网格化运行机制。实现对重点关注人员的动态监测,监督其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其服务质量。建设三维GIS系统,实现到楼、到门、到户的可视化管理。

3.1 实现社会管理服务触角有效延伸

把社区责任网格作为基本管理单元,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全面有效覆盖。

3.2 实现社会管理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网格化管理,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方资源,做好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政府部门需要委托社区办的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给予社区必要的支持,使基层问题依靠各级力量和各种资源协同解决。

3.3 实现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依靠管理网格,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平台,推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社会化服务。

第四章 总体设计

4.1 总体架构设计

硬件层:由PDA/IPAD、通讯链路、网络基础设备等构成;

支持层:由柔性工作流、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报表系统、无线通讯、权限管理、接口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构成,主要提供后台基础性功能支持;

数据层:包括人、地、物、组织、单位、业务、网格、地理编码等数据库;

应用层:功能主要包括地图功能(GPS卫星定位,GIS电子地图等);表单功能(数据采集,综合查询,图表生成等);多媒体(功能录音、拍照、摄像及播放等)及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

表示层: 应用于移动采集上报等相关业务环节。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三篇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管理相关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散的管理格局导致各类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信息数据无法共享共用,社会管理的力量无法统一扎口;传统的管理手段导致基层负担重、行政效能低,基础性、源头性、苗头性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反应和及早防控;落后的管理机制使各级领导无法在第一时间快捷掌握全地区整体动态,遇到紧急事件无法快速反应,对重大事件处臵无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管理。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基本任务

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处理应急事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二.社会管理格局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社会管理格局。

三.平台建设思路

整合资源,将社会管理服务延伸到基层,实现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下沉”。

建立服务站,承接市级各部“下沉”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各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群众进一道门,办所有事。

建立网络平台,实现村(社区)、镇(街道)、市级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信息由下而上、至上而下的三级信息快速传递机制。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手段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下沉到村(社区),方便群众提高效率。

职责细分,实现村(社区)、镇(街道)、市级部门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绩效考评的标准化,保障事情落实,服务到位,管理到位,促使服务平台高效运转。

四.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

一站、一库、一平台、多系统

一站:信息服务网站,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是所有部门服务和管理职能延伸的通道。

一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是以公安人口基础数据为基础,与民政、卫生、劳动及社会保障等各部门配合建立的统一人口动态基础数据库。

多系统:在综台信息主系统下,涵盖政务服务、培训就业、卫生医疗、困难救助、法律援助、产业发展、社情民意、舆情专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治安管理、应急管理、信访、两新组织、儿童关爱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多个内容的系统。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整合。

2.社会管理信息平台总体工作流程

从村(社区)基层“细胞”入手,自下而上,以服务为先导,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社会管理服务“重心下移、职责明晰、流程规范、上下贯通”的新思路,以每个基层“细胞”的活化促进整个社会管理“肌体”的强健。

在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咨询、初审、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政务服务向下延伸,方便百姓群众,提高效率。

在村(社区)发挥协管员作用,入村组(小区楼栋)发现矛盾纠纷和诉求、社情民意、舆情信息,及时上报信息站;按照村(社区)、镇(街道)、市级部门的各级工作职责、工作时限、工作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及时调解处理、排忧解难。

在村(社区)及时公开政务村务信息,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有效推进了民主管理。

在村(社区)构建人口基础动态信息采集工作机制,实现

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和社会管理信息的动态化,解决了各部门间的信息数据“孤岛”现象,提高了社会管理的预见性和高效性。在村(社区)构建触摸屏查询通信息发布载体,实现了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的便民惠民。

3.公共服务工作「流程」

①政务服务

包括咨询、登记、预审、受理、办理、办结等,将行政审批项目和便民服务事项延伸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到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②困难救助

实现五保、低保、重点优抚、其他救助等困难群体救助的管理和服务,救助政策、救助公示等信息公开。

③培训就业

漯河社会综合治理建设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四篇

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北京全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

1 项目背景

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乡村的宏伟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乡村的建设,促进经济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建设。各地区及相关部门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通过构建“十户联防”系统平台涉及范围广泛,小到偷鸡摸狗,大到黑恶势力防范,充分杜绝了森林防火、水源投毒、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国家安全等多个关键点,党和政府投入资源创建和谐社会,目前平安城市、平安农村、平安乡镇是重中之重,通过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目前国家从长期的战略方针上着手,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开展的。

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网格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社区/乡村网格为载体,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以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和整合“条”“块”服务管理资源为重点,努力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社区/村组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社区/村组管理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社区/村组的工作以服务为主,十分繁琐复杂,又是非常重要的。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划分网格单元,优化网格资源配置,把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健全监督检查考评体系,构建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2007年,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需求的社区/乡村信息化定位。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社会管理的继承和发展,是充分运用网络地图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探索。一般把1个村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服务管理,从而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使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以便更

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

2 建设意义

2.1 建设目标

社会综合管理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该模式依托统一的社会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社会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 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主要优势是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因此,为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实效性,社会管理网格化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势在必行。

探索符合各地区特点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社会综合管理服务网格化运行机制。实现对重点关注人员的动态监测,监督其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其服务质量。

我们将为用户建设的综治联防平台,将综治综治维稳、十户联防两大业务进行整合,使之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一次建设即可完成两大业务的开展及实施,用户需一份投入,多份回报。综治联防平台包括两大平台的全部功能,主要面向政法委部门、农村用户、城镇家庭用户,对运商营来说业务覆盖面更广,易于推广。

2.2 建设的好处

 联动预警

真正实现“一呼九应”(编组人数可随需变化)的联动预警机制,在一家有紧急情况(如陌生人侵入、突发病症等)时,可任意通过移动手机、无线座机等终端,快速接入平台,平台接警后根据事先的编组情况,第一时间对同组所有人员进行语音及短信呼叫,要求紧急协助。

 警民联动

可将基层专业安保单位编入所管辖下的各个“十户联防”小组,快速实现与基层派出所或中心110的联动报警机制,中心电脑接警后会立刻警报并将信息即时以语音、短信方式传达给民警,实现随时随地快速接警出警,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

 定位平台

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或数字城管系统作无缝集成,即可通过手机定位平台,结合电子地图,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人员定位信息,有效解决了人员管理上的突出问题。【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 灵活易用

在业务上可扩展,在容量上可伸缩,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方便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日后运行引入有偿服务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可运营平台。

3 系统方案设计

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整个村组街道的人、地、物、组织、单位等信息直观展现、智能分析,实现县乡村三级资源、事件的统一管理。

3.1 系统拓扑图

3.2 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体系建设

1、划分网格。根据社会防控管理的需要,对辖区内的网格进行划分,建议划分成三级网格,乡一级、村一级、组一级;形成四级监管网络,乡一级、村一级、组一级、网格管理员一级。

2、配置力量。为各网格配置人员力量,按“1+3+n”或“2+3+n”的原则来配置“基本力量”、“执法力量”和“社会力量”等。充分发挥格长、副格长的指导协调作用,有效整合各种力量,落实责任制。

3、统一制度。建立一套统一网格的管理制度,制订统一的标识、统一的规范、统一的事件处理流程、统一考核体系,实现对网格的监管管理,为网格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管理平台体系的核心业务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以及各类社会事件的处理、指挥和调度,这是一整套社会管理的流程,【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有必要建立一套

社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规划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五篇

社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规划方案

文档修订记录

鼎蓝通信产品规划

目 录

1 引言 ......................................................................................................................................... 1

1.1

1.2

2

3 2.1

3.1

3.2

3.3

3.4

3.5

3.6 编写目的 ................................................................................................................ 1 内容范围 ................................................................................................................ 1 产品规划概述 ....................................................................................................... 1 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待建) ............................................................................ 2 GIS指挥中心平台 ............................................................................................... 2 社会管理平台 ....................................................................................................... 3 民生服务平台 ....................................................................................................... 4 工商管理系统(待建) ..................................................................................... 4 物联网信息监控系统(待建)........................................................................ 4 总体说明 ................................................................................................................................ 1 产品介绍 ................................................................................................................................ 2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该文档的主要目的是对公司所有产品的整体架构,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使领导层和参与项目的全体人员对产品发展有相同的理解,以便共同决策和协调一致地工作,能站在考虑整个公司发展大方向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每个产品。

1.2 内容范围

该文档描述了公司所有产品涉及范围和发展方向,最终确定的研发计划将按照公司产品结构范围进行设计。

2 总体说明

2.1 产品规划概述

图2.2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产品规划结构图

公司未来产品的发展规划可称为“四平台两系统”,四平台是指综合数据分析平台、GIS指挥中心平台、民生服务平台、社会管理平台,两系统是指工商管理系统、物联网信息监控系统。

目前公司产品规划是以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为最顶层产品,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由GIS指挥中心平台提供。 GIS指挥中心平台的数据是以数据中心为支撑,提供关于人、事、地、物、组织数据在GIS地图展示。数据中心的数据则主要由公司开发的各专有产品动态上传。

数据中心作为GIS指挥中心平台的数据支撑,提供的数据包括人、事、地、物、组织等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前期由网格员收集和部门导入,后期将由专有产品运行后动态上传。专有产品是指公司目前已有的民生服务平台(提供人数据)、社会管理平台(提供事数据),以及后期将要开发的工商管理系统(提供组织数据)、物联网信息监控系统(提供物信息)。【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3 产品介绍

3.1 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待建)

综合数据分析平台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和未来趋势判断提供正确和科学的依据。

3.2 GIS指挥中心平台

图3.2 GIS指挥中心平台架构图

2016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六篇

2016年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及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政法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咬定“奋力争当全区政法工作排头兵”这一目标,筑牢基层组织、基础管理两个基点,全面提升平安、法治、政法队伍三大建设水平,培植社会管理精细化、政法便民惠民优质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以及法治文化建设四个新品牌,完善挂钩共建、交办督办、社会评判、创新驱动、考核激励五个机制,为转型升级突破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强化综治平安建设责任,不断提升组织领导水平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将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纳入“四个文明”建设综合考核(所占比重不低于考核总分的10%),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力推进综治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政法各部门、综治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系列平安创建工作牵头单位、综治委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街道2016年平安建设目标考核任务分解表》的要求,逐项按时抓好落实,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指标达到市、区先进标准。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记入干部实绩档案。严格执行组织、人社部门提拔使用领导干部、综合性奖励征求综治部门意见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全面落实综治委成员单位结对共建和述职报告制度。深入推进系列平安创建和结对共建,各部门挂钩社区,增强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三)进一步强化经费保障。将综治平安建设经费、专项工作经费、群防群治经费等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财政所要把有关矛盾纠纷、社会创新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计划,重视加强对社区综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解决社区综治工作人员的报酬和平安创建所需的经费问题,各社区经费落实情况将纳入年终考核。

(四)进一步强化督查指导。健全综治、纪检、组织、社会保障、监察等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重点工作,认真开展督查指导和考核。对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因工作不力或渎职失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坚决实行责任倒查和一票否决,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健全完善“大调解”机制,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一)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年内,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纳入综治平安考核内容,对各社区有关综治委成员单位进行考核,确保对、街道所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年内实现全覆盖,建立动态排查预警机制,努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健全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在全面深化公调、诉调、检调、访调对接的基础上,完善对接平台,规范运行程序,不断增强调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行业调解组织,进一步拓宽调解渠道,推进专业调解组织建设,扩大专业调解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大调解”的功能和实效,努力打造“个人调解室”、“法律工作室”等特色品牌,积极探索调解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新途径,建立一支与化解社会矛盾形势要求相适应的专职调解员队伍。

(三)建立规范矛盾纠纷调处运行机制。各社区、各成员单位要定期排查,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确保不留盲点和死角。建立健全“三项排查”长效机制,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管控高危人群“三项排查”作为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认真执行《区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查机制的通知》,坚持每半月开展维稳形势分析,提出并落实针对性工作措施。

(四)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矛盾纠纷大调处和干部大走访等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结合矛盾纠纷大排查,推动涉法涉诉问题解决,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以“排查得出、调处得了、化解得好”为目标,以加强绩效考核为手段,全面加强调解员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其排查化解工作整体水平和对重大矛盾纠纷的处置能力。年内,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收上。

三、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面管理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证通”制度,加快推进“三集中”建设步伐,年内,中型以上企业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率达到70%以上。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流动人口落户入住条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全面建立出租房屋分色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条件,强化责任,坚决消除和减少治安隐患。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

(二)强化对重点人员教育管控工作。继续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工作,减少违法犯罪。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推进过渡性安置企业和基地建设,妥善解决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就业困难。积极试行矫正对象分级分类管理,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和矫治方法,提高矫正工作实效,防止脱管漏管。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社会闲散青少年、精神病人、吸毒人员、邪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治疗、教育和管理措施,防止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

(三)切实加强基层村、社区建设。全面推广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会管理模式,构建社会党组织领导、居委会统筹、服务站主抓、综治办协助的管理格局。建立村社区综治办主任由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担任,配备充实保安辅警、专职调解员、综治社区等人员力量。扎实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干部工作职能,分片包干、设岗定责、责任到人。广泛建立治安中心户长、楼院门栋长,把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每户居民。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构建治安警务、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工作平台,推进“一门式、一站式、一卡通”社区工作法。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国家安全人民防线阵地作用,及时掌握预警信息,落实相关管控措施。高度重视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从政策法规、行政手段、技术措施和经济制约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网上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网上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切实加强对互联网络和手机短信等虚拟社会的管理,充分发挥、街道专兼职网评队伍作用,占领网络阵地,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年内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活动2次。

(五)重视街道公共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重点单位和易发火灾事故场所的监督检查,全力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加强危险品治安管控,切实消除治安隐患。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及枪支弹药的管理,坚决防止发生重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对场所行业经营单位的日常治安管理,坚决遏制“黄、赌、毒、娼”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推进“大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一)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继续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扫黄打非”,禁娼、禁赌、禁毒等工作,切实提高人民安全感。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制假贩假、走私、传销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认真组织开展中央、省和市部署的专项斗争和专项行动,年内在、街道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击邪头地霸、打击暴力催债、禁毒、禁赌等专项行动。

(二)切实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和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有效管理,严密防范境外宗教文化政治渗透,坚决取缔境外宗教组织非法传教。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小组组织网络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国家安全工作意识。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无邪教地区”活动,按照“四个纳入”的要求,建立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教育转化工作,实现“三个确保、一个零指标”的目标。

(三)强化社会面巡防控制。在街道建立和完善动态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巡防机制,不断提升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上半年完成社会面技防监控补育工作。建立响林、北马、许郑3个社区级的监控室。完善市场监控市。年内完成朱塘、孙唐、林南、周桥、双墩5个社区的技防入户工作,入户率达到85%以上,探索建立技防一条街。继续加强专职巡防力量建设,对主要街面路面实行24小时巡逻。围绕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敏感时期,在、街道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军警民”大巡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面防范能力。加强治安信息员、中心户长队伍建设,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等易受侵害单位和群体的安全防范工作。对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易受侵害的单位,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巡逻、安检等各项管理制度,配足专职保安,落实技防措施,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加强社会办学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坚决取缔无证办学机构,强化督促检查责任,加强安全防范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

(五)严格规范“九小场所”管理。强化阵地控制,建立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和治安管理系统,适时组织“九小场所”(小旅馆、小洗头房、小足疗店、小浴室、小网吧、小酒吧、小游戏机室、小废品收旧场所、小棋牌室)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摸清底数,梳理突出问题,逐一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综合运用打、防、管、建等手段,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防范和打击混迹其间的违法犯罪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五、大力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平安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加强街道政法综治组织建设。规范党委政法委运行质态,选配好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按照《关于加强镇街()综治办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年内,确保街道综治办规范化建设达标率、社区综治办达标率达100%以上。4月份,组织开展基层综治干部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干部素质能力。5月份,召开社区“三室”建设现场观摩会,强势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加强街道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根据区政法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扩大“模式”的运行质态。今年一是要完善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各项制度,进一步优化运行模式。二是加强引导真正发挥政法中心的作用。三是完善政法综治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群众上访、法律咨询、安全生产、矛盾纠纷的化解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以政法中心为牵引的政法综治工作的格局。

(三)推进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吸收辖区内学校、医院、企业等为综治委成员单位,扩大综治工作覆盖面。全面开展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平安建设成果。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家庭、平安铁路等13项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把所有机关、团队、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纳入创建范围,实现平安创建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系列平安创建的体制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协同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创建指标,细化创建措施,强化督查指导,全面推进创建活动开展,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创建工作格局。年内系列平安创建覆盖率、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

2015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七篇

第1篇: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完成平安创建整体推进阶段的工作,确保我镇平安创建活动年内达到“平安乡镇”的标准,根据省、市、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平安创建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届X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提高平安创建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以建立健全平安创建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全面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工作目标:实现全镇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防控能力增强,发展环境优化,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得到加强。实现“六大奋斗目标”

1、社会政治稳定。矛盾纠纷的查处率达95%以上,防邪工作实现“三零”目标,不稳定信息预警率达90%,不发生在全市、全省、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群众的群体,重大群众性事件。

2、社会秩序良好。全镇80%以上的基层单位不发生刑事案件,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八类命案的破案达到90%以上,治安案件得到及时的查处,发案率同比下降,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及时整治,不发生在全县、全市、全省、全国有影响的重大恶性案件。

3、防控能力增强。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种措施“两抢一盗”等侵犯性案件明显下降,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4、发展环境优化。平安创建宣传广泛深入,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见义勇为保护和奖励机制健全,见义勇为者能得到及时表彰,各类经济犯罪得到及时有力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5、人民群众满意。通过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经统计部门公众安全感测评,对社会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以上。

6、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平安村、平安校园比例达60%在上。

二、主要任务

1、提高平安创建认识,增强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精神,以开创平安村为抓手,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各项措施,大力提高和谐台城建设。

进一步加大基层平安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工地等各种形势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打造平安创建的基础。

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精神,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农村“严打” 整治斗争,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治安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农村治安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公共防范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通过有效开展农村平安创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村、各单位支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平安创建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包村镇干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指导,广泛开展平安创建。进一步形成专群结合,各方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综治办要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指导,要认真总结平安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确保今年全镇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2、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在平安创建中,要认真总结各地开展矛盾纠纷查处工作的成功经验,整合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着眼于从苗头上发现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落实县委、县政府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的责任,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自学履行法定义务,努力实现社会矛盾纠纷就地解化解。加强村矛盾纠纷联动排查调处工作,拓宽基层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和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联动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调处资源,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职能,形成相互衔接配合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增强定纷止争意识和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例会、情况报告、社会查实等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提高调处的效率和效果,要突出排查调处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和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场镇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众利体性事件,加大对民事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3、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净化社会环境。在平安创建中,要以“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进一步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侵犯犯罪的高压态势,增强人民群众群众安全感。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等斗争,坚决打击禁毒犯罪和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加强社会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预测。深入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增强严打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排查出和治安乱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治理整顿,限期改变面貌。

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的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

4、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安全有序。

在平安创建中,要按照“党领导、行政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围绕治安管理的重点场所、重点对象,调整社会管理思路,研究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机制,各村、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履行职责,确保管理到位,管理有效。

要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与服务,各村、各单位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坚决打击流窜犯罪。

深入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切实加强犯罪多发人群的教育和管理,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服刑在教人员有未成年子女等的摸排建档、教育、服务以及救助工作。

5、完善整体联动防控体系。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行政区域边际等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防控体系,增强防范实效,在治安复杂场所广泛推广防盗报警为主的技防措施。

大力推进治安防范专业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健全以公安机关为主力,治安巡逻为辅助的管理模式。在农村中进一步健全完善片区警务制度,广泛开展群众自防自治活动,巩固治安防范网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中来。

6、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平安创建基础。要始终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平安创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性、根本性的任务来抓,要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会议精神,保证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保障措施

1、继续健全领导责任制。

坚持平安创建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各村、各单位每季度至少要召开一次专题会,研究平安创建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继续健全齐抓共建机制

进一步发挥各村、各单位参与平安创建的职能作用,在齐抓共管上加大工作力度,各单位要主动参与辖区内平安创建活动,继续运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推动平安创建各项措施的落实。

3、继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健全平安创建考核办法,制定奖惩措施,严格兑现奖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要给予表扬,对工作被动的村要通报批评。

4、继续健全舆论宣传机制

在创建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宣传工作制度。大力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重点宣传宪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第2篇: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局“平安市”创建各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争创省级“平安市”的意见》崇委发[20XX]25号文件精神,按照市综治办平安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争创省级“平安市”的意见》精神,坚持“打预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充分利用全体干部职工力量,齐抓共管,全面抓好我局社会治安、单位稳定、防火防盗、群体性事件等各项具体工作。各科室负责人要主动担负起内保工作,形成上、下一条心,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创建目标

1、总体目标:力争经过扎实的工作,20XX年我局完成“平安市”创建目标的各项任务,把我局建成秩序良好、平安和谐、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单位,并努力争取被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具体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干部职工对这次平安 创建活动的知晓率达到100%,形成人人都是安全稳定的生力军,主动参与到平安创建和共同维护社会治安活动中,全局要做到以下四点:(1)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设防、保稳;(2)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台帐;(3)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健全内部防控体系,快速反应能力提高;(4)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及时解决干部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三、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平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市综治委平安创建活动要求,我局成立了由市安监办主任、市安监局局长孙志彬任组长,市安办副主作、安监局副局长李智、谢奎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平安创建提供组织保障。设立了平安创建工作办公室,由张杰同志担任平安创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平安创建日常协调工作。

(二)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平安创建工作

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三自”(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方针,结合我局实际,建立健全完善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值班登记制度、机关保密管理制度、贵重物品管理制度、要害岗位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同进,要积极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追究谁”的原则,层层落实平安工作的各项责任制度,对所属重点岗位、要害部门进行认真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要积极做好防范和控制工作,建立预防机制,对易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实行有效遏制,对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有力和正确处理,圆满完成全年的平安创建任务。

(三)加大平安创建宣传力度,营造平安创建氛围

按照市委20XX年创平安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创建平安崇州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和先进事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使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人心、深入群众。我们还将利用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契机,积极做好有关平安创建活动的知识宣传,通过散发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造平安创建活动氛围,大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平安创建意识和法制意识,促进社会治安和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构建“稳定、繁荣、和谐”的新崇州。

第3篇: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按照全国、全省和乐山市政法工作会议部署,为全面推动20XX年“平安峨眉”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根据峨社综【20XX】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为创建“平安新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 、组织保障

为确保新平乡平安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乡长张显明为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荣华、副乡长杨智强、副乡长凌志为副组长,司法所、安全办、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司法所,由司法所所长雷国元任办公室主任,杨玉江、田雪琴、张智丽、袁媛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工作。各村根据要求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工作。

二 、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推动治安防范网络化。制定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建设,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健全街面、村、单位和行业场所、区域边际、虚拟社会、“三电”设施线路及铁路、公路、治安防控六张防控网。基本形成以“六张网”为骨架、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支撑、打防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群众见警率,增强防控实效。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每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至少配备 1 名专职保安,严防发生侵害师生的恶性案(事)件。

2.推动治安防范社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和群众义务巡逻队伍。充分发挥专兼职治安巡逻队、综治维稳信息员、综治协管员、平安志愿者的作用,健全完善社会面巡防网络。各村各单位落实属地责任,推进各类群防群治力量规范化建设,对群防群治队伍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重点人员管控、重点部位看护、安全信息报送、治安秩序维护等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分层级、分类别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以落实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为核心,构建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协同、重点突出、内外联动的重点目标和单位内部防控网络。加强单位内部保卫机构、保卫力量和安全防范制度建设,确保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在办公、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落实。督促指导民营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健全内部治安保卫制度,维护内部安全稳定。

3.推动治安防范信息化。积极推动建设布局合理、技术标准统一、视频资源共享的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街面“天网”监控系统、城区道路监控网络、视频监控网络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同时,要推广建设简易实用的防盗报警设施,建设技术防控网络,实现政府、社会、重点企事业单位、重点部位的各类监控图像资源及其它技术信息的整合、共享。

(二)健全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1.坚持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定期排查、滚动排查,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重点排查与全面排查相结合,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治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重点地区实行分级挂牌整治。

2.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毒品问题综合整治,抓住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拐卖儿童妇女、金融(电信)诈骗、多发性侵财犯罪,以及严重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活动,保持刑事发案平稳。继续深入开展缉枪治爆、扫黄打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行动。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坚决遏制暴力恐怖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提升基层、行业和重要时段、敏感节点平安建设水平

1.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乡、平安村等基层创建活动,强化社区(村)在平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2.深化行业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平安医院、平安“三电”、平安铁道线(车站)等创建活动,健全创建标准,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3.确保重要时段和敏感节点的平安。持续深入开展平安“两创”活动,加强元旦、春节“两节”、全国、全省“两会”等重要时段和敏感节点的安全稳定工作,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事件、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四)强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推动加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加强党组织领导体系、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居民自治体系、社会力量参与体系、管理保障体系等 “六个体系”建设。

(五)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展标准地址清理编排,强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基础信息采集,推进以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为重点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健全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推动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镇或享受同城化待遇。

(六)加强特殊人群帮扶教育工作

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戒)毒人员、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人群、社会闲散人员及“法轮功”邪教痴迷者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关怀帮扶体系。加快推进专门学校、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精神病院(安康医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戒毒场所及康复安置场所等建设。

三 、工作要求

各村根据本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帮助具体工作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各村及部门要主动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准备迎接市综治办负责组织开展的抽查复核和季度及全年目标考评。

第4篇:交通局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海西进程,按照州委、州政府从现在起至20XX年底在全州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的安排部署,加强交通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交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制定开展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建立健全长 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广泛创建平安地区和平安单位,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创建“平安海西”工作要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要求,努力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经济运行稳健、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 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总体目标。

2015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八篇

第1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激活社区(村)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改进社区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区《关于印发<蜀山区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合蜀办[20XX]7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社区(村)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实践,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社区(村)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社区(村)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二、指导原则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夯实基层;以人为本,突出民生;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优化流程,高效便捷;公开公正,规范透明。

三、成立组织

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部门、各村居、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实施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另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社会事务办,具体落实网格化管理工作。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部门负责人实行包联制度。

四、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

1、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根据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合理设置社区网格。原则上每个网格以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为宜。如有村民组的,可按村民组划分。网格责任人一般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

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同步推进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一般以村民组为单位划分网格,村庄经整治后集中居住的村,也可以参照社区的方式划分网格。网格责任人一般由村两委成员担任。

3、制定网格划分的网络图,各网格制作公示牌。各社居委(村)于2015年1月25日前完成划分,并将结果上报镇社会事务办。

五、工作职责

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社区网格责任人承办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社会事务,协办党建、创建、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村网格责任人的管理和服务内容要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重点做好发展生产、民生保障、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教育培训等服务管理。

网格责任人负责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简易问题处理等;成立社区(村)受理中心,由社区(村)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可轮值)组成,负责社区(村)事务的综合、分析、初审、公示、调处问题、窗口服务等;镇行政服务中心(相关办公室)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审核、公示、上传下达、执法、处置等。

六、工作程序

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

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社区(村)受理中心商处,处理结果报镇相关部门,反馈服务管理对象;

突发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镇、社区(村)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

需要审批的工作:网格责任人掌握信息,社区(村)受理中心受理界定,镇行政服务中心审核,报区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同时实行镇、社区(村)公示。

七、工作要求

1、岗位要求

网格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启动阶段网格责任人实行“双岗双责”,要尽快熟悉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过渡到“一岗多责”。能够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认真填写网格责任人工作日志,做到工作日清周结、动态信息及时录入;注重自身形象,严格保守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

2、加强宣传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居(村)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度、参与率。在小区(村民组)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各个楼栋等张贴宣传材料,向每个住户发放一封信;在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图谱,公布网格责任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管理服务职责等信息,向每个住户发放网格责任人服务联系卡。

3、完善功能

要强化以下五种功能:一是信息联通功能。准确、快速、完整的获取和反馈信息。二是处置快速功能。调节、执法、处置环环相扣、运转快速。三是资源配置功能。对党的基层组织、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善于整合利用。四是便民服务功能。社区(村)居民能够就近、及时、便捷的获得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五是社会保障功能。为社区(村)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创造就业机会。

4、整合资源

立足自身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享,合理分割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和吸纳物业管理机构、社区自治组织、居民(村民)组长、“4050”人员、楼栋长、热心社区(村)工作同志以及社区(村)志愿者等作为义务信息员、监督员,视情给予适当的精神、物质奖励。

八、考核奖惩

对网格责任人的的考核纳入千分制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对长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转岗、辞退。网格责任人要自觉接受上级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2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铁路花园社区为了更加科学、严谨、细致、有效的对辖区进行管理,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结合辖区实际,特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建设为首善之区为目标,以数字化社区系统平台为载体。改变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方法,从而使社会管理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全面提升社区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工作任务

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机制,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更加深入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加强社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了解掌握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动态信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具体任务:

(一)负责本区域网格单元内所有社会管理工作的巡查、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上报。

(二)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宣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三)详细掌握社会治安、计生、安全生产、流动人口等状况,以及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等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动态信息,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落实重点人员的帮教和管理。

(四)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状况,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引导群众创办经济实业、发展经济。

(五)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及时汇总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上报,为社区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便于社区安排或调整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要求

(一)实行“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是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深化细化社区管理工作的延伸载体。按照“属地管理”、“谁片区、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分解到人,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层对一层负责的工作格局。社区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实行“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切实发挥能动作用,切实做好辖区内的社会管理工作。

(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行“网格化” 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做好社区综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网格化” 社会管理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人员之间,各网格包户工作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加强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切磋,不断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三)认真总结,逐步提高。实行“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是社区在新形势下推出的社会管理工作新举措,需要努力探索,不断改进,逐步完善,全体社区工作人员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认真探讨,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使之形成社会管理工作有效的工作模式,使社区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作用。

第3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机关、社区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二、工作目标

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居民’的五级网络组织体系,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将社区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网格,以网格化的方式,建立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将社区每名工作者落实到每一个区域,并在每个网格区域内对党小组、志愿者、辖区单位进行整合,以片带面,以面带块,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

1、划网格。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分布现状,按照小区界线、楼栋分布将辖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居民约200-300户左右,人口约1000人。

2、组团队。每网格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与网格内综合信息员、社区党员、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

3、定制度。制订相关的《网格化工作服务团队职责》、《“网格化工作”网格长职责》、《网格化工作成员职责》、《网格化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化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

4、建信息。积极探索,建立“1+5+N”网格化管理的数字管理平台,实现社区居民基本信息数字化覆盖。(“1”即指建立一个社区居民综合信息平台;“5”是指人、房、事、组织、物品等五类基本信息;“N”是指拓展信息源和应用系统,包括公安机关重点人员监控、违法犯罪信息等)。了解网格内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并在各楼栋建立网格分布图,标注清单元网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户数、人数、党员数、及各类弱势群体信息,建立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4050人员、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等群体重点服务对象档案,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5、明责任。社区工作者(网格长)负责网格内综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包括责任网格内的计生、低保、民政、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信息的综合摸底归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要求每周对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与业务对口专干交接。对有关民生民情进行分类记录,解决一件注销一件。对居民反映求助的事,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性事务,由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网格责任人和社区协调处理;紧急性工作或社区不能独立办理的,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街道、社区,并现场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网格内其他成员负责提供居民动态信息收集上报、社情民意调查、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矛盾排查、矫正帮教等。网格长对其责任范围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出现“一票否决”情况的,当年考核为不合格;表现优异的年底给予表彰。

6、优服务。开展“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模式,把党小组与居民小组合二为一建立网格小组,以网格小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党员、居民骨干参加理论学习、民情议事决策、党内推优等活动。组建日常服务团队和综合服务团队,向辖区居民提供近距离服务,帮助党组织全面掌握社区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居民利益诉求,有效凝聚居民群众。推出《网格民情备忘录》,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成员随时记录了解到的居民情况,并及时与社区沟通联系。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到各个网格中,参与到为民服务的团队中,开展送服务帮扶等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社区爱心家园服务队的为老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医疗服务,社区文化体育服务团队的健身、文化、宣教服务等特色团队。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成立“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联系点领导、联络员、社区工作站站长牵头,各网格长为具体责任人。并成立工作联系室,供网格内服务团队成员联系工作。各社区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报办事处备案。

2、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策划专题,开辟专栏,组织专访,跟踪报道网格化实施情况,培育、挖掘和宣传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求社区干部、社区医生、在册党员、社区志愿者等网格成员多角色参与到网格内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志愿活动等服务中,引导建立完善的网格服务中心体系,满足网格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3、加强督查指导。网格化管理落实情况将纳入社区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街道党工委成员要经常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协调解决问题,指导推动工作落实;要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为其他机关干部做好示范表率。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第4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能。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平台。是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迫切需要。为建立快速有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机制,现结合清水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网格化为依托,以新体制为保障。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服务网格。使社区工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以适应现代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建立起条块结合,以村民院落划分为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夯实基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监管网络,以及权职明确,任务清晰,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三、总体目标

通过推进社区管理机制和实践,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扁平化,精神化,信息化,全覆盖化和全天候零距离的服务。

2016年社会组织发展工作方案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九篇

一、工作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意见》和《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支持与促进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暂行办法>的通知》(筑委厅字〔2016〕173号)的要求,围绕《区社会组织发展三年规划(2016—2016)》,以成功申报我省唯一一家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和举办全国社会治理年会为契机,逐步构建我区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保障体系,力争2016年培育和发展不少于40家围绕从事社区服务的、服务“民生十困”的、群众需求强烈的、政府部门职能尚未覆盖到位的社会组织,不断巩固我区社会治理工作成果。

二、主要任务及时间安排

以打造“四平台、四库”为重点,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突出发展重点,加大培育扶持,加强规范管理,强化保障措施。采取项目化方式推动各级各相关单位在全区社会组织建设参与社会治理中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共同推进和创新具有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一)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认识范围。

1.一次讲座。在全区中心组学习中邀请社会治理方面的教授就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一次讲座。(4月中旬前完成,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2.一轮培训。在全区社会建设各相关部门、人民团体、各乡(镇)、社区主要领导及中层以上干部中开展一轮围绕社会组织建设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对社会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4月中旬前完成,牵头单位:区委群工委)

3.长期宣传。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组织工作亮点的挖掘和宣传引导工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社会组织相关工作的内部培训和学习,普及和引导正确的社会组织理论知识及观念。(长期工作,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二)加强“四平台”建设。

1.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平台(见图1)。

在现有民政登记注册的基础上,摸排我区现有社会组织及社区组织数量及性质,按照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联系、服务与指导,建立以人民团体及专业社会服务组织联合会为主体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基本实现对本区域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及党建工作制度。完成第一批区“枢纽型”社会组织授权认定工作。(4月20日前完成,牵头单位:区委群工委、区委组织部)

2.改造提升社会组织孵化平台。

加快推进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的升级改造及区社会组织服务园建设,加大引进、培育专业社会组织的速度,委托专业社会组织代管,实现2016年全年培育不少于10家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及30家社区社会组织。成立专业社会服务组织联合会,加大行业管理及自律。投入60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成长,为社会组织社会创新提供支持。(4月底前完成,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3.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沟通平台。

依托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立以社会组织为重点的区公益网络平台及新媒体平台,用于公益咨询、公益展示、公益推广,以及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工作动态的发布、宣传和沟通。(4月底前完成,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4.建立志愿者及专业社工培养服务平台。

(1)建立区社工服务站,在创新蔚蓝服务社加挂区社工服务站的牌子,作为区专业社工队伍的枢纽及高校社工专业的实训基地,培育、带动更多的专业社工服务辐射全区。(4月底前完成,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2)出台我区长期开展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计划,对通过社工人才全国职业水平考试的社区临聘人员或大学毕业生,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给予相关优惠条件。(4月15日前完成,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3)做实区志愿者协会,完善志愿者登记、管理与激励机制,建立市民参与公益的便捷管道,支持志愿者的发动与组织工作逐步回归社会行动,构建“人人公益”志愿参与大格局。(4月底前完成,牵头单位:区志愿者协会)

(三)加强“四库”建设。

1.建立公共服务项目库。

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分挖掘、整理基层社会组织工作中的亮点和经验,积极培育和打造示范效应好、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围绕社区服务的、服务“民生十困”的、群众需求强烈的、政府部门职能尚未覆盖到位的服务方向,将政府职能转变中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事项进行项目打造。通过以上两种方式逐步建立我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方向。(长期工作,牵头单位:区委群工委、区民政局、区编委办)

2.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库。

建立区级社会组织信息库和乡(镇)、社区社会组织、草根组织信息库,掌握其基本信息,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组织名称、所在社区、成立方式、活动领域、活动人数、牵头人、联系方式等。对社会组织基础数据实行动态更新,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4月底前完成,牵头单位:区委群工委、区民政局)

3.建立社工、志愿者数据库。

建立全区社工和志愿者数据库,对专业社工人才及志愿者的基本信息、专业特长等数据进行广泛收集、全面掌握,有效利用志愿者、专职社工及相关社会资源,为社会组织的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持。(5月底前完成,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团区委)

4.建立专家库。

依托高校资源及省内外社会建设领域专家团队的力量,推进我区社会建设课题研究、项目评审、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指导我区社会治理特别是社会组织建设工作。(4月底完成,牵头单位:区委群工委)

(四)建立健全政策措施。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社会组织发展实际特点,各牵头单位在5月中旬前制定或完善我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

1.拟定并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及一年计划。(牵头单位:区委群工委)

2.拟定并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3.逐步推动社会组织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将政府职能转变中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事项,按规定逐步有序向社会组织转移。(牵头单位:区编委办)

4.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制定并公布政府年度购买社会服务与管理事项目录,负责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资金保障(牵头单位:区财政局)

5.建立社会组织设立导向目录,科学、合理的培养和发展社会组织。(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6.建立我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及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区委群工委)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牵头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项目牵头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按照时间要求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及分工,抓好本单位承担的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规范审核备案。工作任务涉及的规范性文件报区长办公会、区委常委会审议前,须经牵头单位送区委群工委审核;区长办公会、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送区委群工委备案。

(三)加强信息报送。各牵头单位要建立信息采集渠道,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各项工作动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宣传渠道,及时以简报、动态等形式反映社会组织工作情况。

(四)严格考核奖惩。此项工作将纳入全区年终目标考核,牵头单位要采取日常检查、定期督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目标办要采取多种督查方式与对工作进度缓慢、完成任务不好的单位和个人加强督查力度。


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相关热词搜索:违法建设治理方案 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方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7647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