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2016-12-09 09:22: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共9篇)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民居是人类繁衍栖息之所,由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不同和经济基础的差别,人们为适应环境和社会发展,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匠心,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丰富和拓展了民族文化的内涵,特色...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民居提升建设方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一篇

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

民居是人类繁衍栖息之所,由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不同和经济基础的差别,人们为适应环境和社会发展,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匠心,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丰富和拓展了民族文化的内涵,特色民居以其特有的形式鉴证历史,载现悠久的人类文明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了营造地域民族文化氛围,彰显民族特点,展示民族特色,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需要,特制定《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特色民居改造设计试行方案》。

一、新建特色民居指导方案及试点范围

(一)指导方案

新建特色民居的设计,应在保留和传承特色民居建筑符号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思维,设计出具有地域建筑文化特点,可供人们选择的多套系列特色民居建筑图纸,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在新农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试点推广,设计出了可供选择的特色民居系列图纸,指导乡域内特色民居建设。

(二)试点范围

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朋兴村

二、民居改造

(一)前期分析

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结构特征:一心一轴,两带四片区。

(二)区位分析

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位于长江以北、江汉平原中部、汉水之东。南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濒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东连武汉币、昔冈,西接随州、利门,南临天门、仙桃等市。朋兴乡地处孝感城区北大门,东与新铺镇相邻,西与陡岗镇隔澴河相望,北与肖港镇接壤,南抵孝感火车站。朋兴地理位置优越,地势东高西低。 朋兴乡1 0 7国道、汉十高速公路、孝大路、城肖路、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是一个典型城郊型农业大乡,盛产水稻、小麦、蔬菜。

(三)基地现状分析

项目位于孝感朋兴乡,1 0 7国道边。两块地之间有一条主要的生活干道,交通条件优越。基地内有少量低层建筑,其他为未开发地。地形略微有起伏。利于开发建设。项目东边有中学和大片住宅。

(四)历史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占塞堡8 0 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 0 0余件。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誉为我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作为一种陪葬冥器,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 0 0 0多年,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

竹,中国历史二十四孝,孝感占其三。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 5 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 2 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孝感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的诞生地。

朋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原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参副总参谋长王新亭上将,被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卫士”称号的沈运田大校分别出生于晏砦村、大树村。曾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官木生、“全国勤俭持家模范”晏桃香也分别出生在朋兴乡的长风村、和平二村。

据说朋兴古时是施粥的地方,以前叫篷兴,篷子的“篷”,搭蓬施粥。后来由于历史发展,最后改为了朋友的“朋”。

方案在设计时充分思考了朋兴的历史文化,想回归历史,寻找这个地方的原始文化形态。设置了具有古色古乡的街道与住宅,让居住与到这里的人都能够想起它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规划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区域性原则

项目发展定位于充分利用和享受该地块优质的人文、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体系,借用其风水宝地的特性,坐享周边的服务配套设施,

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及居住空间。

2.生态和谐原则

在规划原则上遵循生态和谐发展的原则,通过尊重自然的社区规划、建筑规划、生活功能规划,使本项目与周边自然紧密融合,成为该地区生态和谐的花园式高档住宅社区。

3.复合功能原则

鉴于本项目的规模及区位优势,任何单一的功能定位都将无法满足它的规划需求,因此我们将从人居的复合功能入手,将本项目打造成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生活社区。

4.建筑立面原则

建筑立面采用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以体现楚文化特征为主,采用传统中式的白墙、灰瓦、马头墙及坡屋顶等设计元素。

(二)设计理念

理念一:骨子里的孝感。重拾祖辈的文化记忆,重塑孝感北部新城的辉煌。

理念二:可生长的街区。丹阳古街项目可作为北部新城项目的引爆器,撬动整个北部新城项目的整体开发。

理念三:特色民居改造应重点保护和传承的建筑符号。特色民居是一个地域建筑文化的标志,也是民族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过程中,对现有民居的改造和修缮,要注重原生态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应将体现“荆楚”特色建筑文化特点的标志、建筑风格和建筑符号予以保护、修缮和彰

显,不能因为人为的“画蛇添足”而使特色建筑符号消失,导致地域民族特色建筑不伦不类,失去特色民居建筑本来面貌。故此,项目区内特色民居改造,应保护、传承“荆楚派”特有的建筑符号和建筑风格,重点彰显孝感本地元素特色。

理念四:“荆楚派”建筑设计要尊重社会环境,传承荆楚文化的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点。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地貌、人文历史、乡风民俗,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突出地域差异性,体现各区域风格的独特性。要融合本地区建筑符号的特点,并借鉴外地文化特色,以现代的设计语言来创作荆楚建筑。

(三)总平面图(附后)

(四)建设现状

丹阳古镇项目目前一期已完成产值3.5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米,项目总征地300亩,目前已摘牌120亩。目前已拆迁11000平米,拆迁52户。

一期已完成建筑面积15万平米。

二期待建建筑面积10万平米。

三期规划为古镇旅游区,拟建20万平米。

三、实施措施

(一)基本原则。特色民居建设和特色民居改造工作坚持“整体规划,上下互动,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乡村集镇及公路沿线办点示范,建设和改造一批标志性特色民居,激发农民和城镇居民自主投入建设特色民居的热

特色民居建筑施工方案的设计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二篇

特色民居建筑施工方案的设计

摘要:如今的中国,发展飞速,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使得建筑的

地域特色逐步丧失,导致了中国民居精神的萎缩,各个城市的面孔

都极其相似。所谓的“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由民间工匠们建造的居住建筑,饱含着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和

财富。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传统民居的形制丰富多彩,所用的

材料和建造手法都各不相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大影响着传统

民居。本文对特色民居建筑中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希望为特色民

居建筑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特色民居;施工方案;传承;质量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88-02

引言

传承中国民居的精神做法多种多样,最直接简便的便是将传统民

居的建筑符号套用入现代建筑中。这样虽简捷,但是将如此具象的

古民居构件植入现代建筑中反而产生了脱节的感觉,既不现代也不

古朴。所以,要想将现代建筑和特色民居精神较好的糅合在一起,

要先对特色民居有深入的研究。

1 特色民居的概念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

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三篇

五一路街道办事处

口里东窑子村城中村新民居建设

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的意见》(张办字[2009])1号)、市农村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张家口市家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农新建字[2009]2号)文件要求,我们积极谋划,认真做好口里东窑子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切实加快我街口里东窑子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步伐,结合村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新建改造农民新居为目标,以优化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居住方式,建设具有现代特色、方便农民、经济实用的新型住房;立足节约用地,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坚持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把口里东窑子村建设改造成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㈠、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原则。建设新民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充分调动改造区内村民的积极性。通过政策支持,市场促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环境。

㈡、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新民居建设与村庄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城中村”

改造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既适应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又经济、适用、安全、环保。【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㈢、坚持政策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上级政府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和推动新民居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民居建设改造。

㈣、坚持依法改造、分期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实行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确保改造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并结合口里东窑子村的具体情况,在做好充分的调查摸底,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式,科学编制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本着“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思路,逐步实施,有计划、按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农村和谐建设,稳步发展

三、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经济实用、安全节能”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政府引导、市场动作、农民自愿”的原则,采取“区级抓示范、街道抓推动、村级抓运作”的办法,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农村新民居,全面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工作目标

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三期工程完成口里东窑子新民居建设改造,并达到以下目标:

㈠、完成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将口里东窑子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项事业繁荣昌盛的新农村,全面实现村民向市民、村民向股民、村委会向社区转化。

㈡、新民居建设改造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绿地按

照规划建设完成,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配套落实到位。部分建设项目完成建设或启动建设,新民居建设改造区域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城市功能明显增强。

㈢、新民居建设改造区域内村民或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居住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就业率提高,社会保障落实。

五、规划方案

1、新民居建设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按照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集体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功能等因素,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基础上组织编制。

2、新民居建设一期用地原则上在东沙河北侧(东泉聚地块)范围内并结合张承引线被拆迁安置等情况合理确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安置村民用地,联合开发用地的面积、位置和界限。

3、城中村改造新民居建设规划方案经辖区政府初审后在市规划局指导下实施。

六、土地利用

1、城中村改造新民居建设用地应当纳入全市用地计划。改造范围内各类用地先变为集体建设用地,再以划拨方式供地,除市政及公用设施用地、产权调换安置村民用地,集体经济组织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外,其它土地以出让方式供地。

2、鼓励村集体与开发商联合进行一级开发,也可以不同形式参与城中村改造,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七、实施步骤

㈠、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2月28日—4月30日)

1、依据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新民居一期工程建设地址。

2、完成新民居一期工程区域四至界限的确定、土地测绘、整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体规划、地上集体财产评估、地勘及相关手续办理等工作,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纸及安置房建设地块上的附着物的拆迁工作。

3、调查摸底。对新民居建设工程改造范围、土地权属、建筑、人口、拆迁量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仔细核实,摸清底数和有关情况,同时,逐步为每户村民建立台帐,实行微机管理。

4、开展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金进行新民居建设改造区域的土地整理,明确招商方案确定施工建设改造的业主。

㈡、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5月1日—年12月31日)

1、宣传教育。通过制作展牌、教育培训、征求村民对两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为新民居建设改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安置房建设。启动建设新民居一期工程80套(0.7万平方米)住房,用于安置张承高速公路城市连接线被拆迁的部分村民及口东窑子村现居住区部分村民。

3、推进新民居建设。继续新民居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土建设施工。

㈢、第三阶段:全面改造阶段(2012年12月底前)

全面完成人员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建配套建设,改造区域主要建设项目启动建设或完成建设,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增强。

八、组织领导

成立街、村两级组织机构,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按照区级指导,办事处组织配合,村级分步实施的原则合力推进。办事处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常务副组长,街道党工委综治副书记、分管经济工作副主任、分管农村工作

副主任和口里东窑子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办事处相关科室负责人、村两委班子委员和村有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口里东窑子村东泉聚新民居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即:建设筹备组、资料信息组、拆迁安置组、协调稳定组、资金保障组,明确各组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细化人员分工。村委会根据上级统一安排,自行成立领导机构,组织新民居建设改造事宜,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做好本村改造工作,确保新民居建设顺利进行。

五一路街道办事处

二00九年四月二十日

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四篇

平谷区人民政府

关于分散建设新民居的实施方案(试行)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一、新民居建设指导思想

响应中央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号召,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握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中央和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结合平谷区的实际情况,以分散建设新民居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改变农民自发建房传统方式,探索农民建房新路;改进传统“四破五”住房格局,改善住房功能设置;引导农民使用节能建材,推广使用太阳能采暖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新技术,建设符合具有平谷地方特色的节能环保新民居,实现农民住房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民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

二、新民居建设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户为主体

新民居建设,农民是主体。因此,要以农民满意为第一取向,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新民居示范户的确定要以农民自愿为基础,新民居建设施工队伍、新民居建筑材料、新民居户型等都要由农民自行选择。同时,政府要通过加强宣传、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强化服务等手段引导农民走环保节能的新概念住房建设道路。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新民居建设要贯彻规划先行原则,以各村原有基础设施为基础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新民居建设工作。

(三)以人为本,一户一式

宅基地审批政策上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在保证宅基地面积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不再固定长宽比例,而是根据各户现有宅基地适当调整,满足农民对新户型的不同需求;户型设计力求多样化并富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的要求。

(四)加强监管,保证质量

按照政府推荐、农民自选的方式选择新民居建设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为保证施工质量而又不增加农民建房负担,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所选建筑施工队伍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农民选用监理工程师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

(五)典型示范,稳步推进

新民居建设要选择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政治素质好的、参与积极性高的、宅基地满足规划要求的农民户先行试点,通过试点建设,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然后逐步实施。

三、新民居建设目标

长期目标:力争用15~2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区农村地区住房改造任务。

近期目标:用1年的时间完成样板房的建设任务,在总结试点建设基础上,再用1年的时间完善各种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制定逐年改造计划,从第3年开始全面推进新民居建设。

四、有关政策

(一) 扶持政策

1.新民居建设采用太阳能技术取暖并且所建房屋达到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区政府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区政府给予每户1.5万元补贴,补贴只针对农民户,干部职工不享受本项补贴。

2.新民居建设参与户可免费获取新民居建设户型资料,新民居建设监理费用由政府承担。

3.由于新民居示范户有接待参观考察的任务,因此,对于积极参加新民居试点建设并按照要求完成接待任务的,可由财政给予一定额度的误工补贴。

(二)宅基地审批政策

1.新民居建设示范户在保证宅基地面积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长宽比例可根据户型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根据现行宅基地审批的政策规定,新批宅基地规定为:平房宅基地面积2.6分地,二层为3分地,长宽比例固定在13米*13.3米)。

2.对于建二层楼房的农户,不影响附近农民户的,可在

原址重建,对附近农民造成影响的,可在新规划区域进行施工建设。

五、具体实施

(一)新民居试点建设阶段(约为1年时间)

1.成立新民居/新材料/新技术课题组,对新民居建设进行专题研究

成立由规划设计院、太阳能企业、新型建材企业、施工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平谷区新民居建设课题研究小组,小组主要承担如下任务:

(1)研究平谷区新民居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制定符合平谷区新民居建设的政策和制度。

(2)探索如何进一步实现新民居与新材料、新技术的有机结合,提升新民居建设的科技含量。

(3)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平谷农村住房的格局和功能,建立一套适合平谷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户型图库供农民选用。

2.做好平谷区新民居建设的规划

新民居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新民居建设前,由规划主管部门牵头,对平谷辖区内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在科学规划基础上统一建设新民居,保证新民居建设与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3.按照标准精选示范户

示范户应当具备如下全部条件:

(1)有一定经济实力。凡参与新民居试点建设的农民户,自筹资金需达到规定标准。

(2)按照相关规定已经办理了宅基地的审批手续。

(3)农民户素质高。接受政府关于新民居建设的有关政策并愿意参加新民居建设,愿意承担接待任务。

(4)提出申请获得批准。新民居试点建设的农民户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经所在村镇推荐并由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通过。

4.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采取政府推荐、农民自愿选择的方式确定参与新民居建设的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政府按照有关标准确定一批符合新民居建设条件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建立《新民居建设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名录》,然后通过推介会的方式将企业推荐给农民,由农民户自行选择适合自己要求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并与之签订相关的工程承发包合同。

(二)新民居建设推广阶段

1.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新民居试点建设完成后,总结试点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调整不适合新民居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新民居建设的管理,为新民居建设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2.加强新民居建设的政策宣传,引导农民自动加入新民居建设行列

农村民居设计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五篇

我家农村民居设计方案

结合现实可行的条件,改进居住条件,方便舒适,宽敞实用。2011年本人已付诸现实,感受良好。

现提供给大家分享。

房屋结构图:

2016党组织建设一带四活动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六篇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带四”推进月活动,全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全乡范围内选树和推广一批组织建设“强”、发展思路“新”、工作措施“实”、民意支持“优”、新村面貌“好”的先进典型,全面建活基层、建实基层、建优基层、建强基层,强化“核心”、凝聚“民心”、推动“中心”,为落实乡党委“基础先行、农业转型、场镇上档、旅游发展”思路和建设幸福美丽、富裕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注入持续强劲的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建强服务队伍。重点解决领导班子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班子成员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作风转变长效机制,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健全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建好服务平台。做到在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和两个100%,即:100%的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100%的村(社区)级活动阵地达标实用。三是创新服务载体。推进“文建明工作法”本土化,落实“六到村组”机制,推广新会镇青年干部农场体验园做法。实行民事定时(延时、错时)定点集中办理,推行一个领导带班、一个窗口办理、一条流程到底、一套制度规范“四个一”集中办理机制。设立民情接待室,推行民情日记、民情公开栏、基层夜话等做法,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掌握群众服务需要。组建大学生村官社情民意调查队、法律政策宣传小分队、农村金融保险流动服务车、流动电影放映队、巡回法庭、流动诊所等,深入田间地头、村组院落,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服务。实施农民工党员管理服务、跟踪培养、回引创业三大行动,提升服务农民工群体水平。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按照3万元、4万元/年的标准落实村、社区办公经费,按5万元、10万元/年的标准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干部基本报酬补助逐月全额打卡直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财政定额补贴按程序申报并及时发放到人头。五是整顿后进党组织。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证”的思路,加强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提升工作,确保后进村党组织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推进软弱涣散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制定软弱涣散村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立完善“五本台账”,为群众办好民生实事。协调组织、财政、民政、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部门资金,对经济条件落后的后进村实行针对性帮扶。加大对班子涣散的村支部班子调整力度,督促“第一书记”驻村蹲点、认真履职。

(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大优化。一是强力推进“六联机制”建设。从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工作保障、创新工作载体入手,着力解决点好面差、操作不当、消极应付、照抄照搬等问题,强化宣传动员,细化操作流程,完善考核评比,将“六联机制”真正融入到基层党组织日常运行和群众生活日常管理之中,既要有“规定动作”的充分展示,又要有“自选动作”的特色亮点,确保6月底前全乡行政村“六联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健全基层党组织基本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会一课”、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党员、党务村务公开等工作制度,推进党务、村(居)务公开,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把全乡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建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组织堡垒。三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抓好重点区域的党组织建设,打造乡、村(社区)、新村聚居点或住宅小区纵向到底的3级网格体系,探索推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4+X”自治机制建设。推广天福镇狮山村“两统三自”和常乐镇拱市村“五个一点”建设等模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三)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大提升。一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培育道德标杆型、知识技能型、艰苦创业型、市场开拓型、致富带动型等新型农民,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各类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走上创业之路。优化党组织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农村“五老”充分发挥致富“传帮带”作用,发展壮大蔬菜、食用菌、茶叶、青花椒、pIC生猪等特色产业,广泛传授技术,交流致富经验,让更多农民切实掌握致富技术。二是开展产业党建服务。充分发挥产业党建的优势,整合利用资源,采用“菜单式”、“点对点”服务方式,集中开展一次“产业党建服务”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扶持发展专业协会。重点推进“三带一区”建设,推进产村相融,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大提升。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结合农村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分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措施。农业型示范村要以市场为“晴雨表”,重点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股份合作、自营、联营、发包等多种方式,引进业主开发荒山、荒坡等,发展经济林木、时令鲜果、花卉苗木、反季节蔬菜以及水产养殖等项目;特色产业示范村要把党组织设置在产业链上,让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彰显产业党建活力,让产业党建催生产业集群效应;城郊型示范村要依托场镇强化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餐饮业、商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扩大农业产业化覆盖面。要发展壮大一批“支部+协会”、“联村+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联结发展典型,推动多种经营模式横向规模扩张和龙头企业纵向链条延伸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模式化推广。

(四)推进农村民生保障大提升。一是全面落实“1+8+N”救助体系。各乡直部门要在7月、8月集中开展一次“1+8+N”救助体系入户宣传活动,在困难党员、贫困基层干部以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扶贫、司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摸排,建立信息台账;进一步简化救助流程、加强源头管理、强化程序审批,集中解决一批民生难题,让群众致富有人带、困难有人帮、心结有人解。二是深入推进“人人争学蒋乙嘉、我为家乡做件事”活动。动员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蒋乙嘉先进事迹,抓好“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落实一个致富项目、帮扶一户贫困户、结对一名困难群众、化解一批矛盾纠纷”6项工作,建立乡、村两级联动机制,围绕破解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充分整合部门、社会、民间力量,以能人为引领、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回引人才、整合社会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三是夯实民生保障基础。要突出解决好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和历史遗留问题,抓好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努力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推进农村和谐新村大建设。一是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站所建设。大力开展以“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整合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社区)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党员活动室、学习室、数字电影放映室、群众体育阵地等资源,建设规范化服务平台,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100%的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二是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作为基本形式,全力建设新村示范点。三是健全新村配套服务。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基础先行、设施配套、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与扶贫新村同步规划,与“户办工程”同步实施。统一规划新村道路、住房、供电、通讯、院坝等设施,推进“三化、三改”,整治村容村貌,逐步实现村道硬化、园林绿化、环境净化、家庭美化,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四是打造特色村域文化。结合新村产业规划和布局,深度挖掘产业文化内涵,注重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打造新村文化长廊,积极倡导和树立积极、文明、热情、和谐的乡风民俗。积极探索文化院坝活动,建立健全文化室、电教室和体育活动场所,不断丰富和充实群众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五是开展一次“五下乡”活动。乡宣传文化中心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以“四个全面”、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关爱老人儿童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把优秀的剧目、节目和电影送到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乡农业服务中心、乡兽防站、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乡司法所等部门要一次农业、科技、创业、法律知识下乡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生产水平。乡卫生院和计生办要开展一次卫生下乡活动,组织医疗队开展下乡义诊,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和残疾人农民送医送药,宣传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三、实施步骤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带四”推进月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6月)。乡党委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见附件1),落实工作人员,开展摸底调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一带四”活动台账,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采取有力措施,逗硬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集中开展阶段(2016年7月、8月)。建立和实行活动开展每周报告制度,从2016年7月起,各村(社区)党组织要在每周五报送活动开展情况信息。乡党委将根据各村(社区)反映的情况,适时开展“一带四”活动现场推进会,开展经验交流和评比;组成工作督导组(见附件2),督导“一带四”活动开展情况,切实解决农村发展和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带四”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6年9月)。各村(社区)、乡直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工作方案和一本问题台账,工作方案既要体现党委活动精神,又要切合本村(社区)本部门实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台账要实行动态管理,努力构建乡、村(社区)联动响应的基层发展的保障网络,建立投入和支持基层发展的长效机制,激发基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整体潜力,掀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大优化、产业发展大提升、民生保障大改善、和谐新村大建设的热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村(社区)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带四”推进月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主动抓,要把“一带四”推进月活动与完成本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全力确保“一带四”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乡直各部门要在乡党委统一领导下,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支持“一带四”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各自职责,帮助联系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以及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等,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搞好结合,注重实效。各村(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和内容,紧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一主线,与强化基层基础年党建主题活动相结合,与“走基层”、“驻村帮扶”、“双联”“双报到”等活动相结合,把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带四”活动的过程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跨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村(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广播、展板、专栏等载体,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带四”活动的宣传,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015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七篇

第1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献县县委办公室转发的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的通知,高官乡党委政府对照《意见》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经党委会研究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乡21个行政村面貌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大意义

对农村实施配套改造、整体提升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能否大幅度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能否巩固和加强,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迫切需要;是革新农民生活方式、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扩内需、保增长的迫切需要。

二、总体要求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安排部署为指导,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的现代农村。并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标本兼治、量力而行;改革驱动、市场运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三、主要任务

1、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今年年底前,全乡21个行政村要完成“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彻底清理乡干道及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清理村庄街道两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废弃建筑材料,清理村内散落粪堆、砖头瓦块等;清除庭院卫生。“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任务,村内要建立卫生保洁员队伍,有条件的村要打造绿化景观街道,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

2、实施居民改造工程,以刘尚庄新民居示范村为重点,抓配套、提升与拓展,增强对周边村庄的带动能力。对规划保留的大多数村庄,要着力进行就地改造提升,要积极开展外墙立面美化,引导农民进行坡屋顶改造,实现冬暖夏凉、与周边环境和设施相协调。鼓励农民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改造提升现有民居。到2015年底,全乡完成540户的危房改造任务。

3、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全乡村内主街道要全部实现硬化,全部实行集中供水,低压线路改造全部完成,通讯网络保持畅通。有条件的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和污水有效处理。鼓励农民增加沼气的使用、采用秸秆采暖,有条件的村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任务。

4、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到2015年末完成高官中心校翻建项目、完成徐村中心校迁建项目、完成学礼村中心校迁建项目。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民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到2015年底,全乡每个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安装覆盖面达到60%以上;每个村建设一个标准化卫生室;加强敬老院建设。

5、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开展植树造林,严禁污染企业到水源保护区落户。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田、水、路、林、村、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实行综合治理。对村域范围内的沟渠、坑塘、河道等,采取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实施全绿化。到2015年,全乡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

四、实施步骤

我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采取分期分批进行方式,力争全乡农村面貌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今年全乡重点抓好6个村庄的改造提升工作,其中2个村为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4个村为经济条件好、班子力量强的重点村庄,2015年基本完成7个村庄的改造提升任务。到2015年底,全乡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并基本建立长效化的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管护机制。

第2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冀发〔20XX〕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按照“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整体建设思路,坚持面上整体推进,沿主要产业带、沿高速公路、沿国省干道、沿城、沿景区等重点区域率先突破的工作路径,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环境建设”五大工程,加速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升级版的现代农村。

(二)基本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既要着眼长远,进行总体规划,又要立足当前,制定分类型、分阶段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村与城镇的功能性差异,突出乡村特色。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市农村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

——标本兼治,量力而行。既要注重整治村庄脏乱差,又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既要开展集中整治,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实效。

——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改造提升农村面貌,关键在县区、基础在乡村、主体是农民。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各县(区)要切实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力度,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总体目标

2015-2015年,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总要求,着力办好民居节能改造、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村庄绿化、厕所改建、厨房改造、集体公墓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文化传承、村民中心建设、秸秆处理、土地整理、村庄标识等实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我市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观,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长效化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村容整洁、环境优雅、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雏形基本形成,为我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环境支撑。

二、主要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试点村庄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以“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在巩固2015年“四清四化”集中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整治一片、改变一片、巩固一片”的要求,对沿主要产业带、沿高速公路、沿国省干道和沿城、沿景区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和景观大道。到2015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完成“四清四化”任务,并着力构建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

“四清”及净化工作。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10月底前完成。

绿化工作。由市林业局组织实施,10月底前完成。

亮化工作。由市发改委协调张家口供电公司组织实施,10月底前完成。

美化工作。由市文明办组织实施,10月底前完成。

(二)实施民居改造工程

1.科学规划中心村。按照“产业的集聚区、人口的集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功能定位,大力实施“中心村战略”,合理确定中心村的位置和数量。乡(镇)政府所在地要按照中心镇标准重点打造,重点区域的其他行政村要综合考虑村庄规划、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等因素集中打造中心村,整合、吸纳周边村。对不宜居住的村庄,加快撤并搬迁,向中心村集中。严禁规划区外新建住房。2015年底,全市所有中心村和需要永久保留的行政村要全部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实施。

2.继续推进幸福乡村和新民居建设。2015年,选择地方有积极性、村庄有条件、群众有意愿的中心村,开展类型多样的幸福乡村和新民居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农村样板社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新民居示范工程,对已建成的454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和117个幸福乡村示范村,重点抓配套、抓提升、抓拓展,增强对周边村庄的带动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由市新民居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

3.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和危房改造。对规划保留的大多数村庄,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着力进行就地改造提升。就地翻建住房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凸显地方特点和乡村特色。认真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并逐步提高补助资金标准。2015年,全市改造农村危房30917户,到2015年底,完成14万户的危房改造任务。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

4.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村落建设。坚持科学保护与有序利用有机统一、外在风貌与内在文化有机统一、保护传承与改善人居有机统一,把保护好古村落原始风貌和原生文化放在首要位置,整体推进古建筑与存有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序发展,力争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到2015年底,全市所有名镇名村全部完成修缮改造任务。由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实施。

(三)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连村道路建设和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做好村内主街道硬化,有条件的村可向乡间道路延伸。村街道路要体现乡村特色,可建石板路、红砖路等。2015年,省、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要全部完成村内主街道硬化工作。到2015年底,全市重点区域内村庄村内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实施。(2)饮水安全。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适度规模联村集中供水的思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饮水不达标且已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村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由市水务局组织实施。(3)电网改造。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改造,保障农村用电需求。由市发改委协调张家口供电公司组织实施。(4)通讯。对未通达宽带和宽带能力有待提升的行政村,通过采用有线/无线方式逐步实现通达宽带和提升宽带服务水平,固定电话及宽带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需求,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重点区域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2G、3G信号全覆盖。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协调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组织实施。(5)通邮。加强农村邮政站点建设,2015年,省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要全部建立新型村邮站,达到有固定场所、固定人员、固定标识,有邮政企业与村邮站签订的邮件妥收、妥投协议,使农村居民享有基本的邮政服务。力争到2015年,全市重点区域村庄实现农村邮政站点全覆盖。由市邮政管理局组织实施。

2.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中心村、行政村为主,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可采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管网等方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村落,可采取沼气净化池等适宜方式,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加快农村垃圾处理站点建设,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村有垃圾收集点,乡(镇)有垃圾转运站。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电池等危险废弃物单独收集处理处置,禁止随意丢弃、堆放、填埋。积极推行“户收集、村集中、乡(镇)运送、县(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到2015年力争50%以上的县(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和污水有效处理。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会同市委农工委、市环境保护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牧局、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3.推进农村厕所改建。加快改造农村露天户外厕所,逐步推广使用双瓮式、三格化粪池式、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村内公共活动场所,要逐步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到2015年全市重点区域内村庄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任务。由市卫生局牵头,会同市农牧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环境保护局共同组织实施。

4.推进农户厨房改造。加快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推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由市农牧局组织实施。

(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1.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建设标准化幼儿园。加快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鼓励支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授课点向农村延伸。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2.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到2015年底,每个行政村都要建有文化活动场所。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实施。

加强农村体育健身点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重点改造和提升活动场所危旧狭小问题。到2015年底,体育健身设施安装覆盖面达到60%以上。由市体育局组织实施。

3.加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配齐村医,搞好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

4.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大力推广利用现有“空心房”建互助幸福院等多种养老模式,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2015年,重点做好省级重点区域村庄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工作。到2015年,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0%。由市民政局组织实施。

(五)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严禁污染企业到水源保护区、河川源头区及水库库区落户。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业清洁示范区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由市农牧局组织实施。

2.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山坡地、废弃砖瓦窑、废弃矿点、废弃道路整治。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田、水、路、林、村、矿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实行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墓建设,移风易俗,节约保护耕地。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

3.开展农村植树造林。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和花草,在村庄周围建设环村林带,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田间隙地、道旁河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2015年,省、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试点村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施庭院绿化、建设围村林带、加强路渠绿化、推进休闲绿地和森林公园建设。村内条件较差的,实施建设村边林或农田林网,提高林木覆盖率。非试点村也要结合本村实际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到2015年,全市重点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由市林业局组织实施。

4.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结合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成片连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并逐步扩大整治范围和示范成果。纳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计划,实施污水治理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实施垃圾治理的村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大于70%。到2015年底,力争使7个县(区)的7个连片整治区,涉及到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村庄,生活垃圾和污水全部实现集中治理。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三、实施步骤

按照省“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我市从2015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第一阶段:典型示范阶段。今年我市重点抓好640 个试点村(含465个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和131个省级改造提升重点村)的改造提升工作。怀来县、赤城县在全力打造省级试点东花园镇羊儿岭村、大海陀乡官庄子村的同时,再在试点村周边优选1-2个村重点打造,凸显整体效果。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试点县——怀来县要按照不低于全县行政村总数20%的比例确定试点村。其他县(区)要按照“带状布局、片状效应”的总体要求,各自沿主要交通干道、主要产业带精选3-5个班子硬、条件好、群众意愿强烈的中心村作为市级试点,进行集中连片打造,力争形成一批精品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区。未列入2015年改造提升重点的村庄,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村庄规划框架内本着“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差就先做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改造提升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扩面推广阶段。201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其他村庄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到2015年底全市50%的村庄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其他村庄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好改造提升。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阶段。2015年,对剩余的村庄,全面推进改造提升工作,确保2015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并基本建立长效化农村环境管护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王晓东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侯亮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负责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谋划部署和组织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委,具体负责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综合协调和督导考核。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各县(区)、乡(镇)也要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户一格局”的总要求,科学编制村庄总体规划和民居、道路、上下水、垃圾处理、厕所改建、厨房改造、村民中心和文化广场、村庄绿化等专项规划,要科学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努力达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操作的要求,并做好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各乡(镇)要成立规划建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规划建设管理,相关部门要做好规划的审核把关。列入今年改造提升试点的村庄7月中旬前要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三)落实目标责任。各县(区)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辖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量化三年工作计划和年度推进目标,对“五大工程”逐条逐项进行细化,实化推进举措。县级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由市级审核认定,乡级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由县级审核认定。市直各牵头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尽快制定专项工作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保障措施、推进步骤和时间节点。市、县驻村帮扶工作组要结合所驻村实际,会同村两委研究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用好省级资金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代补”,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整合“一事一议”奖补、幸福乡村和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相关建设。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的80%要用于置换出建设用地的村庄改造提升,土地出让收益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积极投资、投工、投劳。

(五)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有条件的县(区)可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可抵押、可流转、可交易,增强改造提升行动的内在动力。研究制定农村环境建设、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六)加强宣传教育。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引导工作深入广泛开展。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辟专题、专栏、专访和组织各类宣传活动,总结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村代会的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要下大力气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养,养成良好习惯,落实责任义务,建立制度保障。

(七)严格督导考核。要加强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督导检查,实行每周一报表、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年终一考核的督导考评制度。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纳入对县(区)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和部门要严格问责,对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推动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深入开展。

第3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以十八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实施方案具体部署为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居民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

一是加强引导,农民自愿。广泛宣传,加强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行动中来,发挥农民自己的力量建设美丽家园;

二是结合实际,不搞花架子。根据每个村不同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搞一刀切,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一切从切合实际的农民利益出发;

三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点带面,以学促改,选定一部分有条件、基础好的村先改造先提升,以先行改造提升的村为榜样,带动促进基础差条件差的村改造。条件差底子薄的村有选择的有步骤的量力而行的一步步整改提升;

四是科学规划,示范引领;改造提升办法一是要民主评议,二是科学、长远、规范,必要时可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不盲目,不盲从,避免出现短期行为短期效应;

五是净化绿化先行,美化亮化跟上。净化、绿化成本较低,可以先行一步立竿见影。亮化美化成本较高,条件好基础好的村先行完成,其它村分批分期分步骤进行。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整治

1.净化。全面实现“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一是村内街道两侧、房前屋后、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堆放的粪堆、柴草、建筑废料等杂物必须清理;二是村内街道两侧私搭乱建的设施以及无人居住的坍塌破房、残垣断壁;三是各家各户庭院里的柴草、杂物、粪肥要整齐存放,禽畜统一圈养,垃圾及时清理,做到窗明几净,院落整齐干净。

2.绿化。一是村内街道两侧、房前屋后要统一栽植观赏或经济树木,栽植观赏或经济花草,有条件的村可以打造绿化景观街道或绿化景观广场;

3.美化。对村内主街道两侧的墙壁实施美化,统一规范广告的绘制、悬挂和张贴,绘制文化墙、宣传标语和公共标志;

4.亮化。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内主街道夜晚照明,推荐使用太阳能路灯,节约使用成本,节约电力资源。

(二)民居改造

1.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继续大力抓好城中村拆迁改造,将距离县城近、群众基础好、经济条件好,地理位置好的35个村纳入城镇规划,加快拆迁改造步伐,先期完成其中东李庄、大陈庄、油坊、刘庄、南街、小楼村、小陈庄、大张庄、东唐庄共9个村的改造提升。以此9个村做为全镇民居改造的示范村,逐渐向其它村辐射延伸;

2.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对规划保留的村庄,积极引导开展墙面美化、坡屋顶改造。对新建住宅要积极引导、合理规划设计,统一规范标准,鼓励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型建筑保温、环保材料,提升民居质量和品位;

3.加大危房改造力度。积极辅助符合条件的危房户对危房进行改造,确保改造资金百分百到位,让危房户真正受益。到2015年底,彻底消除危房户。

(三)基础设施

1.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连村道路建设、村内街道硬化,方便群众出行。对吃水困难的村,加快铺设维修吃水管道,打造深水井,适度规模连村集中供水,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改造,保障农村用电需求。

2.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源头削减、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采取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群众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排水管网;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村,建设采取沼气净化池等适宜方式,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鼓励引导农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电池灯危险废弃物单独收集,推行“户收集、村集中、乡运送”的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统一处理。

3.推进农户厨房改造。加快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距县城较远,农业种植较多,群众基础较好的村,推广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等先进技术,因地制宜进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

4.推进农村厕所改建。加快改造农村露天户外厕所,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大力推广使用双瓮式、三格化粪池式、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到2015年底完成露天户外厕所的改造。

(四)公共服务

1.加强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彻底消除危房,并进一步绿化美化学校环境;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增设体育健身设施,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5年底,每个村都要建有文化活动场所。

3.加强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每个村都有一个不低于60平米的标准化卫生室。

(五)生态环境

1.加强污染治理。加强对污染企业、作坊的治理,保护耕地、水源不受到污染,开展农业清洁示范区建设,实现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

2.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废弃地、闲置宅基地整治,积极推进农村公墓和骨灰堂建设,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节约保护耕地;

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村庄周围建设环村林带,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田间隙地、道旁河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现村中有绿地、周边有林带,形成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良好环境。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

5月16日——6月15日为宣传动员阶段。全体包村干部全部深入村庄一线,广泛利用村村通广播、标语、宣传页、村民代表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挨家挨户做动员,把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送到每家每户,在各个村中、在每一个家庭,都要形成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浓厚氛围。

(二)规划设计

6月15日——30日为规划设计阶段。各村组织村民代表到典型示范村参观、开现场会,借鉴经验,结合本村实际,按照本方案第二项中的主要任务项目,30日前各村必须制定出详细周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改造提升方案,经村民代表会通过后,报镇党委政府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

(三)具体要求

(1)2015年底,61个村全部完成“四清”任务,并建立起自己的村级保洁员队伍。

(2)2015年底,61个村全部完成“四化”任务。

(3)2015年底,彻底完成61个村的危房改造任务。

(4)2015年底,61各村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并全部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5)2015年底,新增沼气用户1000户,新增秸秆压块炊事采暖1000户。

(6)2015年底,完成城区规划村35个村的户外厕所改建任务。

(7)2015年底,每个村都要建有文化活动广场,百分之60的村庄文化广场要设置体育或健身设施。

(8)2015年底基本实现每个村都建有一个标准化卫生室。

(9)2015年底,61村全部实现30%的绿化率。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形式。成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组,下设8个小组和办公室。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组 长:刘继国 党委书记

副组长:张 强 镇 长

(1)综合协调小组:郑广州 副书记

组 员:李增强 李文灿 高良兵 周国英 唐春恒

(2)宣传动员小组:张彩霞 宣传委员

组 员:郑英凯 杨占国 丁永义 史英明 王永乐

(3)环境整治小组:解朝 副镇长

组 员:李俊华 齐少武 于炳正 李瑞生 刘顺义

(4)民居改造小组:吴万坤 人大主席

组 员:周本海 韩朝辉 卢建明 王永强 刘昭华

(5)基础设施小组:李建勋 副书记

组 员:高良社 陈子华 陈进华 周金川 李富成

(6)公共服务小组:刘志强 副镇长

组 员:谷玉江 齐冰洋 卢国强 吴殿海 张同海

(7)生态科技小组:马晓明 副书记

组 员:冯书良 耿书兴 周占军 关向林 臧国忠

(8)督导监察小组:赵伟(组织委员) 杜宝杰(武装部长) 李艳萍(人大副主席)李爱军(纪检书记)

办公室:王 营 乔红艳 唐 丹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按照方案具体要求和任务,各负其责,强化协调配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涉及多部门、多领域,需要各小组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进一步细化任务,抓好组织落实和指导实施,督导和推动各村迅速开展工作。

(二)整合项目,强化支持力度。要积极整合涉农资源,统筹“一事一议”奖补、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扶贫等有关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发挥效益,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将我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带动工程,造福群众。

(三)加强督查,确保取得实效。我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要每周实地督导进度,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对工作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村两委班子和主要

第4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我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治、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

二、主要任务安排

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开展的“乡村道路建设”、“低压电网改造”、“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个三年攻坚战,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

(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1.全面开展“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彻底清理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以及村庄街道两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废弃建筑材料、村内散落粪堆、砖头瓦块等;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坍塌破房、残墙断壁;清除院落内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2015年底,全市重点区域各行政村要完成“四清”任务,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即:每个村要至少建设一个固定填埋场,配备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人员;各乡镇(办)要采取财富积累、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等多种手段筹措资金,各村也要迅速研究制定乡村环境卫生费征收管理办法,解决“四清”机制运转所需资金短缺问题。

2.加快推进“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2015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要完成“四化”任务。“净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四清”,

由市环保局牵头。“绿化”工作由市林业局牵头。“亮化”工作由市供电公司牵头。“美化”工作由市文明办牵头。

(二)实施民居改造工程。1.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市委农工委牵头,在布局上要

向城区、园区周边、重点镇及沿国、省道,沿高铁、高速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倾斜,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支部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建设,以原申报的32个新民居项目(34个村)为重点,抓配套、抓提升、抓拓展,增强对周边村庄的带动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

2.改造提升现有住宅。市住建局牵头,加大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农民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改造提升现有民居。严格规范危房维修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到2015年底,完成2100户危房改造任务。

3.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村落建设。市住建局牵头,逐步完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保护和开发机制,到2015年底,省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部完成修缮改造任务。

(三)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市交通局牵头,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连村道路建设、村内街道硬化和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重点区域和重点村庄村内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市水利局牵头,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到2015年,已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村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供电公司牵头,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保障用电需求,到2015年底,未完成农网改造的村全部完成。

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八篇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 ,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15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4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2016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方案
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第九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村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和自治、自愿、自保、自助的原则,采取“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建院形式,加快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探索一条符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新路子。

二、总体目标

2016年我县农村互助幸福院要实现25%的覆盖面。“十二五”末,全县农村互助幸福院要实现基本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加强对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政府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民政、财政、国土、住建、水务、税务、供电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互助幸福院建设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对本乡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二)强化扶持,广泛参与。为鼓励兴办农村互助幸福院,各有关部门要从项目立项、建设用地、各项税费等方面,给予优先办理和减免。互助幸福院用水、用电、用气、取暖、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等费用,按居民收费标准或服务价格执行。金融部门对互助幸福院建设所需资金,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一是县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同困难村庄结对帮扶,协助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农村互助幸福院;二是鼓励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向互助幸福院捐赠钱物,县政府将对兴办农村互助幸福院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授予荣誉称号。企业对互助幸福院的捐赠,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三)拓宽渠道,多方筹资。兴办农村互助幸福院资金可以多渠道筹措。一是政府引导性投资。凡是按时间要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互助幸福院,院内一些所需物品由县政府适当予以补助。二是集体或个人进行基建投资。互助幸福院的基建投资由有关村集体或个人负责筹措。三是住院老人自负部分。住院老人的衣、食、医等费用由住院老人或老人子女负责。四是对于人口较少、经济实力较差的村,可以实行跨村建院,基建费用按比例承担,政府补贴按院落实。

(四)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一是将互助幸福院建设与新民居建设相结合。将互助幸福院列入新民居示范村建设规划,一并建设,一并启用。二是将互助幸福院建设与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保险和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强化医疗跟踪服务,实现农村医、养结合。三是将互助幸福院建设与老年服务站建设相结合。吸收、整合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和民调等机构组织的人员、场所成立农村老年服务站,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有机结合,免费为老人提供司法援助,解决民事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五)明确任务,严格考核。互助幸福院建设由民政部门牵头、乡镇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由相关乡镇村(或个人)负责,结对帮扶的县直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互助幸福院的管理工作由村委会(或个人)在乡镇政府指导下负责。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县政府将对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年底进行排队。

以上这篇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方案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公文网网,谢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民居提升建设方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新民居建设分配方案 班组建设提升方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民居提升建设方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民居提升建设方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7697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