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建设休闲城镇

建设休闲城镇

2016-12-20 12:57: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建设休闲城镇(共9篇)城镇休闲商业街区崛起城镇休闲商业街区崛起中小型城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空间很大,模式很多。其中,创新利用休闲商业地产的整合手段(顶峰国际规划设计称之为“城镇休闲商业街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型城镇化这一重大浪潮中,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创新,将会成就一批烙下时代印记的典范与新军。对于拥有50...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建设休闲城镇》,供大家学习参考。

城镇休闲商业街区崛起
建设休闲城镇 第一篇

城镇休闲商业街区崛起

中小型城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空间很大,模式很多。其中,创新利用休闲商业地产的整合手段(顶峰国际规划设计称之为“城镇休闲商业街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型城镇化这一重大浪潮中,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创新,将会成就一批烙下时代印记的典范与新军。

对于拥有50万以下人口的中小型城市而言,其本身既是客源地,又是目的地,通过创新型休闲商业项目的建设,可以壮大城市服务产业、形成城市生态回报机制、实现就地城镇化发展、延伸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大提升城市品牌。作为旅游地产与商业地产成功模式的打造者、城市休闲产业升级的践行者、城乡统筹新空间构建的开拓者,顶峰国际规划设计总结得出,中小型城市的休闲商业化发展,主要包括城市休闲景区开发、城市休闲中心建设、休闲商业街区开发、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环城游憩带开发这五种方式。

城市休闲景区开发。是指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城市,依托资源,集中建设城区休闲型景区,从而形成城市景区吸引核,打造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在国内,西湖、西溪湿地、瘦西湖、颐和园、天安门广场等,都是经典的城市观光休闲一体化景区,其周边,形成了休闲商业的高度聚集。借鉴西湖这样的中国城市休闲商业聚集典范。

城市休闲中心(RBD)开发。RBD是中小型城市必需的休闲聚集核心,也是城市品牌与都市吸引核。RBD将休闲娱乐、主题旅游、精品购物等各类项目加以整合,并与商务相结合,形成多种类型的城市休闲中心。特别是城市中央游憩区和城市商业休闲区的结合,作为城市休闲中的核心项目,已经成为大型城市的必需功能结构。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什刹海、798艺术区等都是不同类型的休闲中心。在新城建设过程中,集中较大规模土地,建设RBD,是规模化新城开发最好的模式之一。

休闲商业街区开发。滨河、滨湖、古街、古建聚集区、旧工厂区、公园周边区、体育场周边区等区域,是形成休闲商业街区的最佳选择。在旧城改造中,借力城市中河道疏浚整治、绿地公园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古建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基础工程,把环境最好的公共环境资源周边的黄金土地,建设成为休闲商业街区,形成休闲环境与休闲街区的整合,是城市休闲商业打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文化街区、创意艺术街区、酒吧街区、时尚休闲街区、美食街区、购物步行街区等等,特色与模式很多。

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随着城市内部休闲商业的饱和及低价的上涨,很多开发商将目标聚焦在了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卫星城是大城市拓展的一种重要方

式,同样需要商业体量和元素为居民提供生活和休闲服务。大型的休闲商业综合体、主题公园、体育场馆、会展场所、养生养老机构等等,都可以形成卫星城的特色聚集化发展。处于北京卫星城良乡的房山长阳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长阳镇规划建设的中央休闲购物区(CSD)是一个新打造的休闲娱乐聚集区,规划了高端商务组团、文化创意组团、时尚休闲组团、CSD中心组团(艺术展览厅、湿地公园、休闲体育中心、主题公园、滨河酒吧和美食街等)、绿色休闲组团和田园休闲组团六大组团。

环城游憩带开发。环城游憩带,在大型城市周边1小时圈内,依托卫星城、小城镇、旅游区、村落发展而成。这个休闲带是未来田园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型城市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周末假日休闲消费的好去处。在这里,休闲农村社区、农贸市场、郊野运动公园等成为休闲商业聚集的主要方式。

可见,城市休闲中心、休闲商业街区、休闲卫星城、环城游憩带等城市架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扩张,为休闲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反过来,休闲商业的发展,也助推了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比如,顶峰国际提倡的人文商业复兴,就是以旧城区改造、建筑遗存利用、旧工业区改造、非遗开发利用等文化型休闲商业地产开发为契机,建设形成的历史文化休闲商业街区、创意工坊区、创意文化商业街区等,这同样是新型城镇化的重头戏。利用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的机会,打造RBD,创新建设休闲新城、文化新城、康疗养老新城、运动新城等等,结合环城游憩带,开发批零结合或仓储型市场休闲区、休闲新农村社区等等项目,都可以成就产城一体化地产开发新模式。

因此顶峰国际规划设计认为,对于商业地产商而言,城镇休闲商业化模式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依托环境景观提升,结合品质居住地产开发形成的休闲商业开发,可以构成新型城镇化最直接的受益价值链,是美丽中国建设最大的商业价值。

顶峰国际规划设计指出,产城一体化城市运营商,是中国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潮流。谁利用新型城镇化之机,创新构建出“产城一体化城市开发与城市运营模式”,谁就有机会成为未来5-10年房地产界的领航企业。

顶峰国际旅游规划特色休闲商业街区成功案例

1、湖北喳西泰水城—滨水休闲文化主题特色商业街区成功模式

项目名称:湖北喳西泰水城旅游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投资:13.4亿元

项目位置: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 项目性质:滨水旅游商业地产规划 项目委托方:湖北喳西泰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范围:75.13公顷

委托方的高度赞扬,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一次性一致通过方案,湖北省发改委1600万资金扶持,入选当地十大重点工程,带动多个项目总投资183亿集中开工。

西

水城鸟瞰效果图

喳西泰水城土家滨水文化特色商业街区

2、曹县•鑫诚国际广场——主题公园型休闲商业城市综合体

项目名称:山东曹县·鑫诚国际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位置:山东省曹县 项目委托方:安徽鑫诚集团 项目投资:40亿元 项目类型:旅游商业地产规划设计 项目范围:32公顷

鑫诚国际广场主题游乐休闲商业聚集区

鑫诚国际广场主题游乐休闲商业聚集区【建设休闲城镇】

3、襄阳CBD游艇会——游艇CBD休闲商业中心 项目名称:襄阳CBD游艇会规划设计 项目类型:游艇码头 滨水商业街区 项目位置:襄阳未来CBD核心区

项目范围:项目用地22.3 万平方米,建设用地7.2 万平方米

以游艇休闲度假为核心功能,集水上运动、旅游观光、时尚生活、商务办公、餐饮购物、休闲特色商业街区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建设休闲城镇】

襄阳CBD游艇会

浅谈休闲城市的建设
建设休闲城镇 第二篇

浅谈休闲城市的建设

——以重庆为例

地理与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饭店管理) 2009级 武咪咪 20090514121

指导教师 张科

摘要:休闲城市,是围绕休闲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并以休闲文化作为城市的气质与内涵。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已成为众多城市提升形象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休闲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的空间结构特征都将随着城市休闲发展而逐步改变。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的杭州在2001年至2005年5年之间的休闲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占GDP的16.15%,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继杭州之后,许多城市把建设休闲城市作为目的地转型的目标。而休闲城市的建设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趋势。

关键词:城市居民休闲方式;休闲城市;休闲城市空间;城市休闲系统及开发

1 城市休闲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而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逼着人们逃离日常生活,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摆脱日常生活压力和困扰的心无羁绊的自由状态。这就为休闲的产生提供了动力。而休闲产业的产生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一种经济现象。

马勇指出:休闲是人们在个人自由时间内,自发的选择和参与有利于身体的休息和体能的回复并能产生内心愉悦感的体验性生活过程及其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科学信息技术日趋完善,共同迎来了现代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当前城市居民休闲方式主要有:温泉、农家乐、spa、蹦极、露营、高尔夫、购物、美食、酒吧、ktv等。具体到每个城市而言,则是根据其自身的环境特点和人文特点而各有特色。

在区域分布上,随着城市中央的饱和,休闲场所正逐步向城乡结合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即实现了城乡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也带动了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缩小了贫富差距。而城市休闲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的空间结构特征都将随着城市休闲发展而逐步改变。 重庆是西部的大城市,是中国唯一的西部直辖市。最近几年随着中央政策对重庆的倾斜,在给了重庆经济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得重庆GDP每年以排名中国前五的成绩高速增长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布局空间的新变化,也带动了重庆的休闲产业的发展。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

闲场所,成了重庆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 休闲城市

从城市产业经济的角度来说,休闲城市是围绕休闲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者说是以休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的城市。比如成都、丽江。休闲城市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城市休闲空间和方式。重庆的生活节奏相比较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的而言是慢的,但是相比较于成都而言则是不相上下的。这对于重庆发展休闲城市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一个城市的休闲气质往往在一些历史文化空间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在于重庆,那曲曲折折的石板路,那挑着担子的担夫,那回荡在小巷的叫卖声是重庆人民悠闲生活的体现。

休闲城市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把能够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把休闲作为城市发展的特质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2)发展城市休闲功能,城市休闲功能是城市性质的最重要的因素。(3)城市的休闲功能即服务本地居民也服务于外地游客,休闲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休闲设施丰富、休闲活动多元,休闲产品多样。(4)城市休闲经济繁荣,休闲经济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吸引力。(5)交通便利,发展可持续化。

休闲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在城市发展的末期,城市的发展更加关注人的生活品质,而休闲城市的发展也成为城市空间升级重构的一次机遇。随着重庆经济的迅速发展,重庆旅游业也正在崛起。休闲城市的建设、休闲设施的完善也将能够更好的为来渝的海内外游客服务。重庆虽然地处西部,但是交通并不闭塞,水运有长江;空运有江北国际机场;此外还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休闲城市有一些基本要求,但是休闲城市首先应该是宜居城市。重庆目前正在发展五个重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宜居城市。重庆拥有44%的森林覆盖面积,而最近几年重庆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空气质量大幅度提高,水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也提高到全国前五。可见重庆在创建宜居城市这一块下了很大的功夫,而这也为重庆发展休闲城市奠定了基础。其次,休闲城市也应该是一个人文城市,重庆除了拥有历史古迹之外还拥有红岩文化,这座经过千年文化沉淀的城市也有着自己的民俗传统。再次,休闲城市一定是和谐的。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重庆市在全国掀起打黑除恶行动之后,社会治安也越来越好。

中央政府正在将重庆打造成为西部的会展中心,从这方面看来,重庆适合朝这个方向发展。即发展特殊型休闲城市。【建设休闲城镇】

3 休闲城市空间

城市居民的休闲建立在一定的空间之上,休闲需求越发展也越催生着休闲空间的诞生,对其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中国休闲场所主要有:公园、广场、商业步行街、街道以及其他的公共设施。对于中国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城市

休闲空间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城市迅速发展,高楼大厦等水泥建筑物拔地而起,城市休闲空间逐渐被压缩,改造城市休闲空间的活动也日益增多。以重庆沙坪坝区的三峡广场而言,在其建设的早期没有考虑到几十年之后的样子。结果,十几年之后的今天,三峡广场上高楼林立,人群拥挤,没有停车道,也没有市民可供休息的地方,造成人车互不相让的场景。

【建设休闲城镇】

中国现代休闲城市空间规划主要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1) 单一性:所谓单一性就是空间设计过于单调,缺乏层次感,而景观设

计偏少,没有形象标示物。

(2) 雷同性:全国同级别的城市空间设计基本相同,很难与当地特色、民

风民俗结合起来。基本都是高楼大厦。

(3) 短暂性:城市空间规划很难考虑到将来,预见将来的发展情况,一般

也随着执政者的转化而变化,缺乏长久性,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资源的浪费。

目前在部分城市城区空间趋于紧张的情况下,休闲产业正逐步像城市周围及城乡结合部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城市休闲系统

城市休闲系统即:以城市居民为主的人与休闲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以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开放的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的系统。城市休闲系统的建立首先应该考虑到本地人,其次才是外地人。城市休闲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产品:城市公园、中心商业休息区、夜景营造、主题餐饮、购物体系、文化馆和图书馆、多功能厅、水疗桑拿足浴、酒吧茶座、网吧等。

以重庆市为例,城市公园主要有沙坪坝公园、鹅岭公园、李子坝公园等。现在基本已实现全部免费参观,并且公园功能和分布正在逐步完善。除了满足市民正常休憩散步活动之外,努力为游客构建风景优美,喝茶谈心之处。

重庆有八大主城区,每个主城区都是一个“市中心”,每个主城都有自己的购物休闲中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分散客流的作用,在中心商业区布置休息区,方便市民购物劳累之后休息。以沙区为例,三峡广场虽然布置了市民休息区,但是过多的商业集中和过少的休息区,使得三峡广场每到周末节假日就过于拥挤。这不得不说是个失败的规划案例,对于休闲城市的构建有一定的障碍。

重庆的夜景,尤其是在两江交汇的地方,绝对是个值得去看的地方,从南山鸟瞰夜景下的重庆,相信你会爱上这个城市。重庆的酒吧众多且类型丰富,这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重庆市民的夜生活却不是很丰富。这和重庆人民自古以来的安居乐业的生活习性有关。

重庆除了有自己的图书馆、会展中心这种大型文化中心之外还有遍布各区的名人陈列馆、展览馆等,除了满足本地人的需求之外也向游客开放,给你全方位的展现重庆的历史文化。除了文化之外,重庆还拥有众多的温泉、spa等,为本地人、来渝的会议人员、游客等提供放松身心休闲场所。

城市休闲系统主要有以下特征:人本性:人是休闲系统的消费对象,而休闲系统的建立必须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为人服务,认识休闲系统的主体,也是休闲系统建立的前提和基本。人为性:休闲系统的建立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城市的过

程,这一过程充满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一过程具有人为性。人文性,人在建立休闲系统的过程中,将其想法、聪明智慧付诸实践,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质。 城市休闲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扩大市民休闲空间,扩大市民的社交空间,是人们摆脱束缚和压力的关键点。2、丰富市民休闲内容,提高社会和家庭都不可替代的功能包括城区的旅游活动、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3、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工业环境和居住环境。4、培育宜居城市生活,净化城市空气,提高环境质量。5、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将城市休闲系统赋予文化内涵。

5 休闲系统的开发

5·1 休闲系统开发的原则及思想

5·1·1休闲系统开发的原则

利用当地的休闲资源进行休闲系统开发的时,除了满足休闲者需要、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最终目的是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因此休闲系统的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可持续发展观念源于众多发展现实的终结和反思,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形成的负效应成为资源开发的难题。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问题,着眼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休闲产业才能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2) 突出独特性的原则

当今许多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陷于雷同性和千篇一律的恶性循环,导致旅游地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休闲地的开发在多大程度上异于客源地,其吸引力就在多大程度上异于其他的休闲地。休闲系统的开发,应该在兼顾环境的基础上,凭借当地的资源优势,努力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休闲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并借此彰显个性。如重庆可以以山城为主题开发出山城城市,绿色生活的休闲体系。

(3)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休闲系统的开发要想或者良好的成果,必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良好效益的取得,离不开开发前期对市场需求的调查。

(4) 统筹规划、循序开发的原则

休闲系统的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该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综合事业。因而必须统筹规划。并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有关项目的投资效益原则预测,确定重点开发项目和地区,分批分期循序开发。

5·1·2休闲系统的开发思想

(1) 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市场调查,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休闲产品,才能形成生命力顽强的休闲系统。

(2) 以效益为目标

休闲业在造福民众的同时也是一项经济产业,坚持以效益为目标才能形成可持续的,良性的发展。

(3) 以企业为支撑

休闲系统的开发,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事,如果能将休闲系统的建设的权利赋予给企业,在企业的良好经营之下,除了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之外,还能控制成本。

(4) 以特色为根本

休闲系统的开发坚持以特色为根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休息系统的雷同性。

5·2 休闲系统内休闲产品的开发

5·2·1温泉

重庆地处喜马拉雅板块、印度洋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中国的西南。这里地热资源丰富,造就了重庆温泉之都的美誉。重庆目前开发出来的温泉主要有,南温泉、颐尚、融侨半岛、中央半岛等。温泉中含有硫质,对人的身体有好处。目前重庆的主题温泉还比较少,各个温泉雷同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

5·2·2主题公园

重庆主题公园的开发目前处于初始阶段,美心洋人街的成功,证明重庆主题公园开发前景广阔。美心洋人街是一个免门票的主题公园,其主旨是让平民可以享受旅游的乐趣。里面的东西因为免房租和物业管理费因而很便宜。你可以根据自己想玩的东西选择性付费。但不得不说的是,美心洋人街的开发,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在公园内,你几乎看不到绿色的植物,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游乐建筑设施。重庆应该凭借自身山城的优势,借助地理和自然优势,在既或得经济效益又取得环境、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加符合市民休闲的主题公园。

5·2·3美食购物

重庆可以号称美食之都,重庆的火锅全国有名,还有重庆的小吃种类繁多。目前重庆八大主城区都有自己的步行街和shopping mall,一站式的购物,让你一次买齐你所需的东西。但是这些shopping mall缺乏统一的规划,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例如停车场和顾客休息区还有待晚上。没有统一的小吃风味街,遍布较零散。

5·2·4娱乐设施建设

重庆目前主要娱乐设施主要有KTV、酒吧、网吧等,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种类较少,分布也不均,当前兴起的团购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这些娱乐设施的繁荣,也促使其更好的发展,这对休闲系统的建设起促进作用。

6 建设休闲城市的建议

6·1 自然环境的优化

以前的重庆号称酸雨重灾区、雾都,最近几年重庆通过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酸雨的浓度大大缓解,有雾天气也有所减少,饮用水质也日趋好转。目前重庆市民正在参与创建模范城市的建设,这对重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起着良性作用。

重庆目前的蓝天可见次数还比较少,如果能够通过措施实现“蓝天计划”。净化河流这无疑能促进重庆的自然环境更好的发展。

6·2 人文环境的文化建设

城镇休闲商业化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建设休闲城镇 第三篇

城镇休闲商业化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

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城镇休闲商业化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大中型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空间很大,模式很多。其中,创新利用休闲商业地产的整合手段(绿维创景称之为“城镇休闲商业化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型城镇化这一重大浪潮中,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创新,将会成就一批烙下时代印记的典范与新军。

对于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型、大型及中型城市而言,其本身既是客源地,又是目的地,通过创新型休闲商业项目的建设,可以壮大城市服务产业、形成城市生态回报机制、实现就地城镇化发展、延伸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大提升城市品牌。作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城市休闲产业升级的先行者、城乡休闲新空间构建的实践者,绿维创景总结得出,大中型城市的休闲商业化发展,主要包括城市休闲景区开发、城市休闲中心建设、休闲街区开发、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环城游憩带开发这五种方式。

一、城市休闲景区开发

【建设休闲城镇】

是指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城市,依托资源,集中建设城区休闲型景区,从而形成城市景区吸引核,打造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在国内,西湖、西溪湿地、瘦西湖、颐和园、天安门广场等,都是经典的城市观光休闲一体化景区,其周边,形成了休闲商业的高度聚集。借鉴西湖这样的中国城市休闲商业聚集典范,昆明世博园也即将开放经营,从封闭性观光景区走向开放型休闲景区。

二、城市休闲中心(RBD)开发

RBD是大中型城市必需的休闲聚集核心,也是城市品牌与都市吸引核。RBD将休闲娱乐、主题旅游、精品购物等各类项目加以整合,并与商务相结合,形成多种类型的城市休闲中心。

特别是城市中央游憩区和城市商业休闲区的结合,作为城市休闲中的核心项目,已经成为大型城市的必需功能结构。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什刹海、798艺术区等都是不同类型的休闲中心。在新城建设过程中,集中较大规模土地,建设RBD,是规模化新城开发最好的模式之一。

三、休闲街区开发

滨河、滨湖、古街、古建聚集区、旧工厂区、公园周边区、体育场周边区等区域,是形成休闲街区的最佳选择。例如文化街区、创意艺术街区、酒吧街区、时尚休闲街区、美食街区、购物步行街区等,模式很多,

在旧城改造中,借力城市中河道疏浚整治、绿地公园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古建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基础工程,把环境最好的公共环境资源周边的黄金土地,建设成为休闲商业街区,形成休闲环境与休闲街区的整合,是城市休闲商业打造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

随着城市内部休闲商业的饱和及低价的上涨,很多开发商将目标聚焦在了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卫星城是大城市拓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需要商业体量和元素为居民提供生活和休闲服务。大型的休闲商业综合体、主题公园、体育场馆、会展场所、养生养老机构等等,都可以形成卫星城的特色聚集化发展。

处于北京卫星城良乡的房山长阳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长阳镇规划建设的中央休闲购物区(CSD)

是一个新打造的休闲娱乐聚集区,规划了高端商务组团、

文化创意组团、时尚休闲组团、CSD中心组团(艺术展览厅、湿地公园、休闲体育中心、主题公园、滨河酒吧和美食街等)、绿色休闲组团和田园休闲组团六大组团。

五、环城游憩带开发

环城游憩带,在大型城市周边1小时圈内,依托卫星城、小城镇、旅游区、村落发展而成。这个休闲带是未来田园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型城市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周末假日休闲消费的好去处。在这里,休闲农村社区、农贸市场、郊野运动公园等成为休闲商业聚集的主要方式。

绿维创景认为,产城一体化城市运营商,是中国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潮流。谁利用新型城镇化之机,创新构建出“产城一体化城市开发与城市运营模式”,谁就有机会成为未来5-10年房地产界的领航企业。

城市休闲中心、城市休闲街区、休闲卫星城、环城游憩带等城市架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扩张,为休闲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反过来,休闲商业的发展,也助推了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比如,绿维创景提倡的人文商业复兴,就是以旧城区改造、建筑遗存利用、旧工业区改造、非遗开发利用等文化型休闲商业地产开发为契机,建设形成的历史文化休闲商业街区、创意工坊区、创意文化商业街区等,这同样是新型城镇化的重头戏。利用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的机会,打造RBD,创新建设休闲新城、文化新城、康疗养老新城、运动新城等等,结合环城游憩带,开发批零结合或仓储型市场休闲区、休闲新农村社区等等项目,都可以成就产城一体化地产开发新模式。

因此,对于商业地产商而言,城镇休闲商业化模式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依托环境景观提升,结合品质居住地产开发形成的休闲商业开发,可以构成新型城镇化最直接的受益价值链,是美丽中国建设最大的商业价值。

小城镇建设需要注重细节
建设休闲城镇 第四篇

小城镇建设需注重细节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笔者所在的县也适时提出重点推进几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计划,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就笔者的观察,小城镇建设中不能一味的图大图新,更应该注重一些细节。

笔者老家所在乡镇的的集镇建设在全县位于前列,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率方面都还不错,但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对细节的忽略给居民带来了诸多生活上的不便:每逢下雨下雪,集镇周围的村民尽量不上街,究其原因,就是街道的“脏乱差难”,垃圾成堆,遇上刮风便漫天飞舞;各种车辆横七竖八乱摆一起,小贩们占道经营,肆无忌惮;雨天后的街道混杂着各种味道,成为“泥街”,雪天后两旁的居民或商户将自家门前的学扫到街道上,甚者更将生活污水泼在雪地上,不久,街道就变成一个“小型滑雪场”,人们走在上面小心翼翼,稍不留心就会摔得人仰马翻;附近的村民到集镇上来赶集,发现内急时很难找到公共厕所,不得已只能找个人少的角落就地解决,为此,不少居民在自己外墙上写上了“此地大小便猪狗不如”的话语,强烈表达不满......

上述现象常年伴随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可遗憾的是,群众的诉求长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小城镇建设,本意是为了群众居住环境的优美,更大程度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但如果只注重规模等大的方面而忽略群众的细小的,基本的需求,恐怕会适得其反。

休闲城市的规划与休闲项目的运营
建设休闲城镇 第五篇

政府应该如何充分表达自己在城市规划上的诉求?.................................................... 2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具体项目的规划中,什么样的规划方案才是城市最需要的? ...... 2

企业资本应该如何在城市项目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 ................................................ 2

休闲项目该如何规划才能满足企业的建设和运营需求?............................................. 3

以及与政府、企业、规划设计三方在合作时应该怎样建立高效的沟通合作机制? ...... 5

在休闲城市的规划与休闲项目的运营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 6

相关资料................................................................................................................... 7

一、亚洲人的生活方式对休闲产业的影响——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健康体育与休闲系助

理教授董二为............................................................................................................ 7

(一)生活方式转变助推城市变革 ............................................................................ 7

(二)城市休闲特色与投资项目引入......................................................................... 7

(三)绿色城市与生态休闲产业................................................................................ 8

二、并行会场二 主题演讲:中国休闲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

司长张坚钟 ............................................................................................................... 8

(一)产业融合与城市竞争力 ................................................................................... 8

(二)投资者看中国休闲城市投资的机遇与风险 ....................................................... 8

(三)生活方式转变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 9

三、并行会场三 主题演讲:大众生活休闲化与休闲体育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社体

中心主任胡建国 ........................................................................................................ 9

(一)休闲城市的规划与休闲项目的运营.................................................................. 9

(二)从边缘到前沿—休闲旅游地产的"野蛮生长"OR"和平崛起" ............................. 10

相关新闻................................................................................................................. 11

一、旅游业迎来“全民休闲时代” .......................................................................... 11

二、专家称娱乐产业是文化领域黑马 需国家政策支持 ............................................ 14

三、潍坊入选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15

四、2011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异彩纷呈........................................................ 16

五、休闲产业发展,必将沿惠民道路越走越远......................................................... 18

休闲城市的规划与休闲项目的运营 政府应该如何充分表达自己在城市规划上的诉求?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具体项目的规划中,什么样的规划方案才是城市最需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曾组织过一个关于“生活时间分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闲暇时间为6小时6分,其与工作、个人生活必需、家务劳动等四类活动时间分别约占总时间的21%、44%、10%和25%。从终生时间分配来看,工作时间仅占人生的十分之一,生活必需时间几乎占到一半,闲暇时间约占三分之一,休闲正成为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元素。

目前,我国现有的660余个城市都将面临着城市休闲规划的问题,尽管不少城市现在还没有充分将休闲设施建设列入城市规划,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居民对于旅游休闲、体育休闲、文化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将积极推动休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休闲功能。

对于此次“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的推选,《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突出特色二字,在休闲城市及休闲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的现实情况下,城市休闲特色的提炼和锻造,将成为城市竞争力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此次推选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老牌的休闲城市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努力创新,也很欣喜地发现了一些新兴的休闲城市正在探寻具有自身特色休闲发展路径,这也是我们当初设置这个奖项的初衷——推出更多的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休闲城市。”

企业资本应该如何在城市项目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

投资休闲城市对于投资者和城市而言无疑是双赢的,投资者能够得到很高的回报,城市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为了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政府政策、资源和服务上的支持就成为投资者极为看重的要素。

案例1 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区

园区概况:

2006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合东部快速路沿线寮步、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六镇汇合处约31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集约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2007年以来,生态园以“生态优先、治水为前、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为工作思路,以规划为指导,以土地统筹为突破,以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启动了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生态修复和治水效果明显,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2010年4月,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为升级为省级园区,2011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一个“以城市湿地为特色、发展高端产业及配套服务业的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示范园区”,正在莞邑大地上冉冉升起。

园区建设

生态产业园一开始就制定了“生态优先、以绿为基、以水为源”的环境修复策略。目前园区已开展了18项治水工程建设及6项环境绿化工程,已完工工程的包括“一水系”:中央水系一期及二期;“两排渠”:大圳埔排渠、南畲朗排渠;“三排站”:大圳埔排站、南畲朗排站、下沙排站等区域性治水工程;以及大圳埔湿地公园、燕岭湿地公园、下沙湿地公园、东部快速两侧风景走廊绿化工程、月湖公园等环境建设工程。

园区的治水工程通过外部截污、内部清淤、扩渠、污水处理、循环补水、挖湖连塘等措施,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防洪等多项生态功能。园区排涝标准已从原来农业排涝提升到城市排涝,园内河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寒溪河、东引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东江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水质标准已从原来的劣Ⅴ类水提高到Ⅳ类,并用于绿化、道路喷淋、工业和水上运动用水,在六镇区间重塑了一个具有参与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多功能的绿色水系,形成了滩、荡、塘、湖、渠、河等多种形态的生态境观。

园区已完成路网建设43公里,修建了“三横五纵”路网,协调了周边镇路网相互对接,优化区域性交通布局,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生态园大道和东园大道的修建,加速了东莞生态园融入东莞“四位一体”新的市区中心区格局。全长25公里的省绿道5号线生态园段,以湿地体验和滨水休闲为主要特点,涵盖了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等三种类型,从北往南途经燕岭湿地公园、南畲朗排渠、南社明清古村落、塘尾古村落、中央水系生态岛群、月湖公园、大圳埔排渠、大圳埔湿地公园,与岭南生态景观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凸显历史与现代并存,人文与自然合一。

休闲项目该如何规划才能满足企业的建设和运营需求? 案例1 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模式探索

2011-11-14 15:53:39 孙瑞娟 秦川 林峰 字号:T|T

街区品质提升迫在眉睫

商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成为我国刺激消费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街区是商业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整个商业活动,街区的品质、服务质量等对商业活动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化是街区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街区内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与展示,将为文化休闲名街的打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我国众多街区大多商业发展已比较成熟,

进行文化休闲名街打造,对街区突破性发展意义重大,提升街区服务品质、提高街区环境品味、增加街区文化内涵等将有助于街区知名度及吸引力的提高,促进地区商业的快速发展。 本着“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公司理念,绿维创景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和相关研究总结,对街区品质提升及文化休闲名街打造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文化休闲名街发展模式的探讨中来。

街区是居住和商业的最佳结合点,是城市性格的完美诠释。开发比较成功且有特色的街区,可进行品质提升,成为城市名片。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街区已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如没去过香榭丽舍大街,就不能说到过巴黎;没去过第五大道,就不能说到过纽约;没去过王府井,就不能说到过北京,这些各具特色的街区,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精彩。文化休闲名街是街区升级发展的新方向,是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绿维创景经过研究认为:过去商业街的文化展示是被动的,是街区商业发展的附属品,进行文化休闲名街打造,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挖掘展示历史文化,提高文化在街区发展中的比重。商业是街区发展的根本,相关研究已比较深入,绿维创景独辟峭径,提出从三个角度、四个方面对街区进行文化休闲化打造,以实现街区新突破。

街区品质提升迫在眉睫

街区,具有较大的业态组合力,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拥有完善的环境设施,是人们休闲娱乐消费的精神家园,能最大限度的聚集人群,为商业提供充足客群。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街区数量日益增多,仅商业街就3000多条,未来两年内更有望突破5000条,如此多的街区,必然充斥着激烈的竞争,街区品质提升迫在眉睫。 我国商业街数量众多,雷同现象也比较严重,如:纯粹的商业街除了条条框框的高楼大厦外就是纷繁复杂的各类商品,让游客看的眼花缭乱却不知所终,逛累了却找不到休息的场所;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的老街区,要么文化挖掘不够,要么遗迹展示欠妥,特色不突出,游客身在其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开发商的目的仅仅是商业经营,忽视了环境、服务品质的改善,极大的降低了街区的吸引力,减少了游客的回游率,不利于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时下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各行业都放慢了发展步伐,尤其是第二产业更是遭受重创,如此萧条的经济态势下,寻找新的突破口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于是政府将目光转向了第三产业,希望通过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经济复苏,作为最活跃的商业和最具有带动效应的旅游业受到高度关注。街区是商业活动的有效承载体,商业活动发展的好坏,街区吸引力、环境、服务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全球经济危机大环境下,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提升街区品质,对经济恢复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旅游是商业活动的催化剂,是街区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用景区化手段发展商业街,能丰富街区的休闲业态,提升街区的休闲氛围,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用景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能提升街区的经营环境、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吸引力及满意度。因此,街区文化休闲化打造,是商业快速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激活经济的有效途径;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将有助于街区品质的提升,为文化休闲街区的打造奠定基础。

案例2 华润橡树湾九余三的独栋街区

项目介绍: “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这是著名书法家马文卿的家训。四时耕作,忙九闲三,代表的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地域文化。合肥华润橡树湾,依托华润置地城市中心成熟商业模式,首创“城市中心·国际级独栋街区”——九余三,为合肥市民打造前所未有,耕九余三式高端休闲商业消费场所。

二:项目价值:

1)华润成熟商业模式——74年华润 41城 缔造商业地产标杆。

华润,世界500强央企巨擎,74年载誉前行。作为华润旗下地产业务旗舰,华润置地秉承“品质给城市更多改变”的企业理念,已经形成了成功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以万象城、五彩城量大持有型商业,成就商业地产标杆。

2)城市中心核心商圈——北区核心商业引擎,汇聚城市中心人群

橡树湾·九余三位于临泉路与肥西路交口往东一百米,是中环潜力板块,属于合肥主城区范围,距离北一环直线距离0.5公里,辐射北一环商务区,是北部新城的核心枢纽,地处宁静深处,坐拥城市繁华,与合肥中心级商业比邻而居,华润橡树湾九余三,必将填补合肥北区核心商业空白,创新商业财富引擎!

3)15万高知消费人群——合肥北区50000户家庭,约15万潜在高知消费实力

橡树湾·九余三作拥华润橡树湾6000户住宅业主,占据超6万人核心消费圈,而区域板块居民更是多达50000户,一个约15万人次级消费圈呼之欲出。如此广阔的消费人群,强力保障项目的持续运行,护航商业“钱”途。一路通常无忧。

4)6万方Living mall——新型体验式消费场所,合肥生活方式新领袖 华润橡树湾九余三效果图

5)国际级独栋街区——特色独栋建筑打造英伦风情商区,掀高端国际消费风潮 以国外高端商业区为楷模、前沿商业运作模式为基础,沿袭华润特有独栋建筑,打造英伦风情商业街,满足高层次认识消费及生活的高品质需求,引领合肥高端国际消费风潮。 华润橡树湾九余三交通区位图

6)高端休闲主题业态——国际级主题业态,高端创意领潮流风尚。 国际级主题餐饮、名流私人会所、养生、烘焙、摄影、小剧场、创意家饰、咖啡厅、酒庄„„全新国际视野特色业态规划,高端生活方式给休闲购物全新感受,精心科学的业态配置,互动、互补、供应,处处畅享国际生活。

学 校: 小区配套中小学、南国花园小学、新庄小学、36中、寿春中学、庐阳中学、安徽中华职业学校

商 场: 好再来超市、合家福超市、乐购超市、新天地国际购物中心、淮河路步行街 银 行: 招商、工商、建设、中国银行

幼儿园: 小区配套幼儿园、四河村双语幼儿园、育苗双语幼儿园、明星双语幼儿园 医 院: 城建医院、庐阳区玖康门诊部、金谷医院、新民医院

其 它: 项目的西南方向为规划中的森林公园,离两大城市水库仅1公里,拥享城市最宝贵的生态资源

以及与政府、企业、规划设计三方在合作时应该怎样建立高效的沟通合作机制?

城市规划中的政府行为:/p-485420285202.html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社会诉求与制度保障

2015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休闲城镇 第六篇

第1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我区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指导,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基础,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镇村互动,梯次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小城镇。

二、总体目标

坚持“改造、完善、提升”的原则,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现有城镇框架为依托,完成六个建制镇规划修编,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人口增加4%以上,建成区路网覆盖率和硬化率达到90%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道路网络合理,功能明确,标志明显;自来水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燃气气化率达到60%,有不少于一个集贸市场或专业街;镇区停止零星宅基地审批以及住房建设,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平方米以上;建有健身活动场所;建有填埋式垃圾处理场和必要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率达到50%以上;有相应规模的停车场;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广播、电视、电信、供电等设施基本配套。

三、建设对象

渭城镇、窑店镇、正阳镇、底张镇、周陵镇、北杜镇。

四、建设内容

(一)规划编制

以规划编制管理为龙头,加紧编制、修编建制镇总体规划。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及时做好镇区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工业园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建制镇中心区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图片资料齐全。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在完善小城镇对外交通网络的同时,对镇政府所在地的重点路面进行全方位建设和改造,做到建成区范围内的道路全部硬化,镇区的道路、主要街道的人行道全部硬化,主干道路灯设置率100%,形成完善合理的城镇路网体系。

2、给排水建设:镇区实行集中供水,供水普及率90%以上,以清淤、延长管网为主要内容,修建、疏通明沟、暗渠,加快小城镇排水工程建设,确保排水畅通。

3、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垃圾箱、果皮箱布局合理、数量满足实际需要;有简单实用的垃圾处理设施;公厕布局、数量合理,使用正常,清洁干净,全部为水冲式卫生厕所,无旱厕。

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镇按照规划要求,选择适宜地段建设供村民活动的文化休闲广场,达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以及配套活动设施齐全的标准;有完备的中、小学校和中心卫生院、文化站等。

(三)镇容镇貌

参照城区沿街建筑景观整治标准,对镇区主要街道建筑立面进行美化改造,确保街道建筑立面协调美观,富有特色;广告和门头牌匾整洁、美观、规划统一。同时,加大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搞好镇容镇貌管理,大力整治城镇脏、乱、差现象,做到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四)集贸市场

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或综合市场,市场规划建设超前,管理措施到位,经营秩序规范。市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完善,有专用停车场地,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现象,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有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

五、实施步骤

(一)确定项目阶段(20XX年7月18日至7月25日)

各镇结合实际,尽快研究确定今年规划编制任务和建设项目,条件成熟的可先期组织实施。每个项目都要编制项目简介,明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形象进度和完成时限。各镇的建设项目于7月25日前报区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住建局)。

(二)项目实施阶段(20XX年7月26日至9月25日)

1、明确任务。各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各自小城镇建设计划,内容要详细, 要有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工作措施及责任领导,并上报区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审确定。

2、宣传发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小城镇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同时,做好小城镇建设相关项目的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资金筹措等前期准备工作。

3、组织实施。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项目,按照既定的规划和要求,积极实施,有序推进。加强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督、技术指导,保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三)项目观摩阶段(20XX年9月26至9月31日)

区委、区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项目”的方法,对各镇实施的建设项目进行现场观摩、考核评比。

1、听汇报:听取各镇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汇报。

2、查资料:各镇和施工单位要精心制作能够反映项目概况、建设进程和实施前后状况对比的图册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料认真收集整理,做到有规划、有图纸、有展板,建设项目报建资料齐全。

3、看项目:现场观摩各镇小城镇建设项目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上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主要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全区小城镇建设工作。各镇、各职能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切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强化工作措施。要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的供水、排水、道路、园林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发改、住建、国土、交通、卫生、环保、文体、教育、农牧、水利等部门,在安排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时,要尽量向小城镇倾斜,形成小城镇建设的合力。要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工作进度。各镇、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强化时效意识,倒排工期,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各镇每周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汇报一次工作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召开办公会议、工作协调会议,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小城镇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四)严格督查考核。区上将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各镇和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实行 “一把手”负责制。区住建局、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对任务不达标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以强有力的考核奖惩推动工作落实。

第2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鄂政发〔20XX〕30号)和《中共鄂州市委鄂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定》(鄂州发〔20XX〕1号)精神,为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建设“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先行区为目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的原则,促进城乡统筹和小城镇集约、有序发展,建成一批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努力使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二、总体目标

按照省委关于支持鄂州率先进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的要求,坚持把各乡镇所在地的城镇化发展作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着力抓好,全力推进。从20XX年起,市、区、乡镇三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每年不低于60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扶持十个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乡镇实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布局规范、街区美化达标、生活环境清新、文化广场亮丽、配套设施齐全、城镇管理有序,向生态化、科学化、现代化中心城镇的目标迈进。到20XX年,十个特色镇(太和、汀祖、燕矶、碧石、段店、蒲团、涂家垴、沼山、长港、梁子)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在1万人以上,形成沿长江及106国道、316国道、宜黄高速公路组团式发展的新兴小城镇带、群。建设标准:各小城镇建有两条配套较好的街道,并实现主、慢车道和人行道硬化,路灯、给排水、绿化设施及垃圾收集点、果皮箱齐全;建成区路网覆盖率和硬化率达90%以上,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道路网络合理,功能明确,标志明显;自来水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有一个集贸市场或专业街; 镇区停止零星宅基地审批以及住房建设,建有一个不少于100户的文明住宅小区,且绿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30%以上; 编制完成绿化体系规划,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建有一个公共绿化休闲场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建有一个经济适用的文体休闲健身活动场所;有一个卫生填埋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必要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有一个相应规模的停车场;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广播、电视、电信、供电等主要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三、工作任务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建设、高标准管理,着力提升小城镇的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切实承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镇,推动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一)以规划编制管理为龙头,完善城镇布局。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在城乡总体规划指导下,加紧编制建制镇、乡集镇和中心村的规划。总体规划应由乙级以上资质等级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经市村镇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并按法定程序审批。20XX年底以前,全市各乡、镇必须完成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XX年以前,总体规划确定要保留的中心村要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绿化、排污、消防、环保等专业建设规划。积极推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制度,省定重点镇在20XX年以前要结合建设需要及时做好城镇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工业园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建制镇中心区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执行规划“五线”即红线(道路)、绿线(园林绿地、山体)、紫线(文物古迹)、蓝线(水体、湿地)、黄线(公共设施)管制制度。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规划前置审批制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各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加强对建制镇、集镇和中心村的规划监督与管理,建设工程“一书二证”办证率要达到100%。建立城镇规划稽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重要规划的报告、备案制度,坚决杜绝和查处违规审批和违章建设行为。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城镇功能。20XX年重点实施5项工程。

1、道路建设工程。在完善小城镇对外交通网络的同时,对乡镇所在地的重点路面进行全方位建设和改造,使小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形成完善合理的城镇路网体系。尤其是十个特色镇,要搞好镇区功能布局,实现生活区、商贸区、工业区的科学划分。

2、供水工程。通过管网延伸为主、自备水源为补充的形式,使乡镇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7%,安全饮水率达100%。实现农村饮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3、排水工程。立足小城镇实际,以清淤、砌岸、绿化为主要内容,修建、疏通明沟或暗渠,加快小城镇排水工程建设,确保排水畅通。选定较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成熟技术,办好花湖镇华山村污水处理项目试点并逐步推广。

4、绿化美化工程。大力抓好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将创建“国家园林城”活动延伸到小城镇,上下联动,城乡共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绿化设计,配套绿化用地要一次提供、统一征用,绿化工程要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

5、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要按照本乡镇规划要求,选择适宜地段建设供乡镇居民活动的文化休闲广场,达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以及配套活动设施齐全的标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实行严格的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项目法人制管理,要健全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制度,加大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

【建设休闲城镇】

(三)以小城镇管理为抓手,提升城镇档次。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搞好镇容镇貌管理,治理城镇脏、乱、差现象。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绿化管理、设施维修和养护管理等规章制度,广泛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三清四建五改”工程(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建卫生公厕、建垃圾池、建停车站点、建污水收集系统,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厨),积极倡导“八进”活动(车辆进站、摊点进市、商品进店、垃圾进池、污水进渠、畜禽进圈、杂物进房、晾晒进场),全面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促进镇容镇貌根本改观。

四、方法步骤

根据“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原则,我市小城镇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试点阶段。时间为20XX年元月至3月。主要任务有:

1、确定试点。选定梁子湖区沼山镇为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安排启动资金,落实建设项目,启动试点工作。

2、制定方案。出台《鄂州市小城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

3、会议动员。在沼山镇召开“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总结经验,安排布置今后三年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

(二)整体推进阶段。时间为20XX年4月至11月。主要任务有:

1、明确任务。各乡镇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地小城镇建设计划,内容要详细, 要有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工作措施及责任领导,上报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审确定。

2、宣传发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小城镇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同时,做好小城镇建设相关项目的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资金筹措等前期准备工作。

3、组织实施。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项目,按照既定的规划和要求,积极实施,有序推进。加强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督、技术指导,保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三)验收阶段。时间为20XX年12月。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实施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核拨补助资金。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城镇,大战略”的总体方针,突出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的力度。市政府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建委,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办工作。各区、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市领导定点联系和市、区单位对口帮扶小城镇建设制度。从20XX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并按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由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审核确定的建设项目先期拨付工程建设启动资金,余下补助资金将根据年底检查验收达标后再予兑现。区、乡镇应分别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为保证正常的业务开支,市政府每年按小城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总额的1%安排工作经费,由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使用。

2、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小城镇建设工作要纳入各区、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实行 “一把手”负责制。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指导,严格兑现奖惩。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小城镇建设竞赛”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建设资源。要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的供水、排水、道路、园林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交通、电力、电讯、广播电视、卫生、环保、文化、教育、农业、水利等部门,在安排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时,要尽量向小城镇倾斜,形成小城镇建设的合力。要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3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蒲州镇独特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扩大小城镇规模,提升小城镇功能,打造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功能配套的新型城镇,根据蒲州镇总体规划,结合蒲州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划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旅游名镇、和谐新镇”的战略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大力发展以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用现代化理念建设经营小城镇,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和质量,为实现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打造平台,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永济市蒲州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永济市蒲州镇小城镇建设领导组:

组 长:麻亚龙(党委书记)

副组长:聂学政(镇长)

张军峰(党委副书记)

吴温霞(纪检书记)

相 挺(副镇长)

成 员:屈 波(财政所所长)

李锁牢(城建办主任)

吴红军(交通道路站长)

薛银锁(水利站站长)

王国玺(林业站站长)

姚耀强(派出所所长)

吕刚平(土地所所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蒲州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由相挺同志兼任,负责组织、协调小城镇建设的日常工作。

三、实施内容

蒲州镇小城镇建设主要以蒲州镇旅游景区拓展改造为重点,确立“旅游带动、科技支撑、城乡一体、跨越赶超”的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挖掘蒲州镇文化内涵,强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民生改善”重点工程,打造一流“经济强镇、旅游名镇、和谐新镇”。

今年实施的主要工程有:

一、蒲州镇旅游景区提升工程

本镇旅游景区东起永济西高速路口至域西黄河坝,东西长8.5公里。景区包括普救寺、蒲州古城遗址、唐铁牛、鹳雀楼。主要提升项目:

1、新建旅游接待中心

在景区入口占地30亩,目前土地调整已到位,围墙正在建设中,主体工程设计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进行。

2、旅游路绿化提升工程

按照现代林业的绿化理念,遵循“人文性、景观性、生态性、实用性”的原则,采取“乔、灌、花、草”相配置,“带、网、片、园”相结合的模式,高标准完成旅游路全线绿化升级工程,共栽植各种树木3万余株,绿化带建设1万平方米。

3、西厢大街绿化

西厢大街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抓好大街的绿化工程,新栽各种树木2800株,新建绿化带4000平方米。

4、西厢大街广告牌匾整治及立面仿唐改造

西厢大街是旅游景区中心位置,是贯穿三个景点的必经地,大街的建设和环境直接影响着对景区的整体评价。为此,我们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必须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和立面仿唐改造,对沿街商户门牌广告采取五统一(统一制作、统一模式、统一颜色、统一规格、统一字体)进行彻底更换。对沿街已建成的153户门房进行立面仿唐改造,具体要求完成仿唐墙、侧墙、柱子及屋顶喷漆等唐式格局。对未建的严格图纸审核,按照唐式建筑进行建设或改造,使西厢大街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一朝步入大街,一日梦回千年”的盛唐蒲州风采将又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5、修建硬化绕村道路

为了缓解西厢大街车辆通行,保持大街清洁和优美环境。今年在大街商户屋后新开通硬化一条东西大路,既减轻大街车流压力,又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6、大力发展旅游景区“农家乐”

为了发挥本镇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一批“农家乐”。目前,在景区发展“中都渔村”、“迎熙苑”、“盛唐庄园”、“河东农家”等集休闲、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农家乐”6家,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环境优美,贴近现实。

7、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业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针对景区有利的土地资源有势,在景区沿线和景点周围,新建生态旅游观光园、自摘园8家,发展早熟杏、桃、核桃等各种特色品种2000余亩,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植物的沟通。

工程进度:除了游客接待中心年底建成外,其余项目都在10月底完工。

资金构成:工程预计投资8800万元,由镇、村、户自筹

二、蒲州镇生态园林休闲区

拟定内容及规模:我们秉承“突出本土特色,展示旅游文化,体现生态自然”的理念,在景区旅游路两侧铁牛馆至鹳雀楼,新建占地80余亩,栽植雪松、栾树、红叶李、女贞等各种苗木15000余株,硬化游园自然格局慢行便道8000余平米,高标准建成生态休闲观光园区。这一休闲生态区的建立,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放弃坐车而漫行在密丛林中和生态园中,体验自然美景,享受自然生活。

工程进度:在10月底前到位。

资金构成:工程预计投资850万元,由镇政府自筹。

三、蒲州镇商业街工程

拟定内容及规模:一是完成蒲州商业街硬化工程,全长1.8公里,预计工程投资860余万元;二是完成蒲州商业街雨、污排水工程,共完成全长3.6公里管道铺装,预计投资600余万元;三是完成蒲州商业街亮化工程,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20余盏,在西厢十字路口安装高杆灯4盏,预计投资238余万元;四是完成蒲州商业街人行道铺装工程,全长3.6公里,预计投资240余万元;五是完成蒲州商业街绿地建设和园林绿化工程,预计投资180余万元。

资金构成:工程预计投资2700万元,上级补助和镇政府自筹。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规划。所有列入小城镇建设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根据总体规划,依法按程序规范建设。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发生,确保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创新建设机制。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招商引资、垫资建设、资金担保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把小城镇作为资产来经营,全面增强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强化目标责任。小城镇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拆迁建设工作涉及量大面广,要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完成时限,倒排工期,加强督查,狠抓落实,确保小城镇建设各项工程按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第4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芝阳镇位于韩城市西南区,是韩城南部农业重镇,辖44个行政村。北依巍东镇、板桥镇,南接龙亭镇及合阳县王家凹乡,西靠黄龙县,东临芝川镇,土地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35000多人,地处海拔500~800米,气温-14.8~42.6℃,平均气温13.5℃以上,年降水量559.7毫米,是花椒、苹果生长的好地方,全镇种植花椒420多万株,年产大红袍花椒300多万公斤;栽植苹果8000多亩,年产苹果1000多万公斤。

西侯铁路从芝阳镇西曹沟村穿过,镇西有芝阳火车站,已升为编排站,目前正在改扩建,镇东有6m宽柏油公路与108国道连接,镇区村镇道路全部硬化,人流交通、产品运输确为方便。

芝阳镇从古到今已成为韩城市南部商贸集市及农产品贸易的中心区位,年贸易产值已达5亿多元;尤以大红袍花椒贸易最为兴盛,年花椒交易量达1500多万公斤,占韩城总量的60%,花椒籽交易量达1000多万公斤,产值达4亿多元,当前大红袍花椒批发贸易的规模已吸引了龙亭、合阳王家凹、巍东、板桥、芝川等地区的花椒及农副产品的集散交易。

目前,芝阳镇已初步建成商贸一条街,但规模太小,街道太窄,门店小而不正规,仓库、冷藏小而简易,宾馆、旅社、餐馆简易、不标准,文明卫生条件不佳,集市贸易人流多,车辆无法行驶,区内外椒农和客商多次呼吁:“街道要宽,设施要齐全,要标准,要卫生……”从而影响了芝阳镇商贸发展,制约着小城镇开发建设的步伐。

鉴此,开发建设以大红袍花椒产品集散贸易及产品深加工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势在必行,开发建设的紧迫感已成为广大客商和区内外椒农的呼吁和要求。

芝阳镇是原芝阳镇和乔子玄乡合起来的大镇,该镇80%系山区,不少村庄坐立在山疙瘩和山坡地带,生产、生活、交通很不方便,一遇自然灾害损失严重,村民除农业生产外,正常年份经济效益还是可观,但因体制、地域条件限制,无法改变村貌和生活居住条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群众迫切期望迁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户,他们期望过城内人的生活,迁居到设施齐全、生活消费方便、交通便捷的城镇区。

因此,开发建设芝阳小城镇,市政设施配套、合格布局的居民小区,能实现村民的迫切期望,从而增加了镇区人口,繁荣了贸易,促进了小城镇建设。

一、芝阳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XX大X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要求,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原则,按照“农业强镇、三产富镇”的总体思路,加快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现代化产业、服务业的韩城南部新型农业重镇的开发建设,会给韩城市经济发展,加快韩城市成为陕西“特色农业大市,文明和谐新市”的步伐,为韩城市新型农业重镇建设创造“亮点”,增强亮度,发射出灿烂光芒。

二、芝阳镇经济发展、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1、发展战略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心种植和培育大红袍花椒和干鲜果业,生产出名牌产品,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

二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发展大红袍花椒和花椒籽的加工业,发展干鲜果的冷藏和加工业,形成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三是实现高品质服务业和贸易业,打造全国最大的花椒贸易市场,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

2、战略措施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区域资源优势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

芝阳镇区位龙亭、乔子玄、巍东、芝川的中心区域,盛产大红袍花椒、干鲜果,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干预和投资拉动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最大限的发挥全镇综合优势,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发展,满足就业、资本吸纳、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的要求。

二是促进人口、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中心镇区、中心村建设和城镇的产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人口、乡村工业、农业用地合理集聚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三是以基础设施、环境形象建设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提高中心镇区的吸引力。

以镇区发展为龙头,依托较大的经济实力,从镇区基础设施、环境形象建设入手,提高其水平和形象,从户籍、土地、投资、社会保障等政策配套入手,优化镇区发展的软环境,逐步提高对人口与经济要素的吸引力,促进镇区建设迅速发展壮大。

四是全新观念,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工业污染,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搞好绿化,增强和提高镇区建设的吸引力。

充分发挥芝阳镇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韩城市南部新型农业重镇,经济中心镇。奋斗三至五年,使芝阳镇建设成功能区分明、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管理现代化的经济、文化、文明的韩城市南部新型农业重镇。

三、芝阳镇小城镇开发建设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的原则是以发展科学种植养殖业为先导,以发展农副业产品加工业和集贸综合服务业为主导,以发展相关服务业为潜导,以芝阳镇现状为基础,进行规划布局。

以镇区为中心,形成沿西侯铁路为主要发展轴和东西向市区道路为次要发展轴的“十”字型镇区规划布局;道路为方格网格布局:“一横、两纵、一环”。一横为中心街,两纵为新兴路和西二路,一环为城镇环城路。建设用地:北部为居住生活区域,南部为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一心、一带、三园区”城镇布局。

2、芝阳镇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布局

一心:以镇政府为中心,镇政府南边形成中心街,设置路宽30m,形成“十”字型综合中心。

一带:开发建设中心街与西二路(现商业街,规划路宽26m),形成“L”型发展轴带。

三园区:维修改造,基本保持现状的居住区——形成西部居住园区。开发建设由镇区东边入口至西二路(现商业街)的东部居住园区,成为镇区综合中心园区。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先导开发建设南区的产业园区。

3、供水、排水

(1)供水:水源来源

一是利用现有西南水库供水厂供水管道引入镇区供居民生活用水。

二是利用地下水开发的现有几个水井抽水工产业园区工业用水、仓库用水及消防用水。

供水布局:开发建设基础道路工程同时埋设供水管道,布设倒各居民区。

(2)排水:

雨水:利用芝阳镇地势西高东低的现状,雨水排到东边,设埋主管道,排至桥头沟水库或寿司沟。

污水:西部、北部污水向东排放,由主管道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一是抽水灌溉农田;二是绿化区浇灌,道路洒水用;三是排至寿司沟。

4、供电

电源引自芝阳110KV变电站。

电力线路原则上敷设于道路两旁,与电信分侧布置,电力线路统一安排在道路东侧和南侧,宜采用绝缘线,地下电缆。

5、电信

芝阳镇现有电信本地网汇接一处——电信芝阳分公司,市话有线网通信枢纽交换中心,管路电缆为主干线,辅以架空电缆为多局制电话交换网,线路统一安排在道路西侧和北侧。

6、邮政

维持芝阳邮政支局开展工作。

7、供热

芝阳镇居民生活供热采用液化石油气。

居民采暖:开发建设集中供热点,煤烧锅炉供热;同时在小城镇建设期间将天然气引入芝阳镇区,解决好单位、工厂、居民生活和采暖。

四、芝阳镇小城镇开发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和设想

(一)、芝阳镇小城镇开发建设近期规划和设想

1、打通现有商贸街向北至桥头沟边,约500多米,道路加宽,两侧建设设施齐全,标准化的街房和住宅。逐步开发建成韩城市南部最大的大红袍花椒贸易一条街。

(1)设想拆除中学西边危平房,打通道路,道路宽度由15m扩大为26m,主车道宽为18m,两侧人行道各为3.5m,道牙外栽行道树,绿化美化街道。

(2)在打通开发建设商贸街适中地处建设一座设施齐全、标准化较高的芝阳宾馆和芝阳餐馆,满足广来芝阳镇商贸交易的区内外椒农和商客的生活方便。

(3)在商贸街适当地处建设公共厕所和停车场,满足广大交易人员生活卫生方便,车辆有处停放。

(4)改造、扩建芝阳中学,新建文明、卫生的学生食堂和操场,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食宿条件和体育锻炼的场所。

2、裁弯取直北街,这是中心街北边东西向通向商贸街,农贸市场,北边住宅区的主要道路,起名为北街,路面设计20m宽,主车道14m,两侧人行道各3m,道牙以外载行道树。

3、北街与西二路交叉西南边,街房西边布设一个较大的农贸交易市场,这样可在集会期间将中心街、西二路街道上摆摊设点的商贩整迁于此,疏通了交通,方便人流和车辆的通行。

4、北街以北,西二路西侧建设4~5层居民住宅,为外来商客和区内外椒农提供生活住宿的方便。

5、在中心街以南,车站路西侧开发建设以大红袍花椒系列产品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干鲜果冷藏库房和加工业,以此为先导,形成韩城市南部大红袍花椒产业园。

(二)、芝阳镇小城镇建设远期规划设想

1、乘西侯铁路芝阳火车站提高扩建为编排站之东风,回填桥头沟,形成一条10m宽的道路,过沟向北和通向巍东的道路连接,从而吸引巍东的大红袍花椒和苹果运至芝阳商贸一条街和农贸市场进行交易,既促进了巍东的农副产品的商贸业发展,又增强了芝阳镇农贸市场和贸易街建设的发展。

2、开发建设花椒一条街(规划为西二路)向南延伸,路面设计26m宽,道路两侧建设街房和3~5层住宅楼。

3、在新兴街(镇政府西边南北向街道)以西,中心街南北两侧现有行政管理机关、医疗机构、文化教育、工商、税务、金融、邮电、通信等单位的基础上,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进行扩建和新建。

(1)新建芝阳第二小学,建设2个设施齐全、质量较高的幼儿园。

(2)改扩建芝阳卫生院,提高和改善医院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2015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
建设休闲城镇 第七篇

文章标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

小城镇是镇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镇按照“产业支撑,市场运作,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运作思路,认真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城镇形象和品位有了明显提升。

一、以科学规划布局为先导,集聚小城镇发展优势

1、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夯实小城镇建设物质基础。**镇地处我市南部山区,土地面积1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辖48个行政村、3.7万人,镇驻地北距经十东路4公里,南侧设有济莱高速公路上下口和服务区,交通便捷。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修筑水泥路15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投资750万元建成并完善了镇内东西两线南北贯通的联村供水

网络,镇内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使原有破产企业得以盘活达效,先后引进成立了雅博色彩科技、雅思达化工技术、隆升滑动水口、利民型钢制造、海恒服装加工、东辰矿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安置劳动力3000多人,带动形成了化工、水口、型钢、服装、石材等主导产业基础,镇驻地人口得到集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抓住加快山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特色林果开发,建起了万亩薄壳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济南市最大的薄壳核桃种植区、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的试验示范基地(该学会在全国乡镇中设立的第一个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镇以薄壳核桃为主的林果种植面积1.5万亩。引进民间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三王峪山水风景园,三王峪流域生态资源得以开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兴起发展,形成了曹横路沿线2000亩的小杂粮生产基地。2015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319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47万元,被评为全省“最具成长性的乡镇”。

2、科学规划布局,引领小城镇健康发展。立足城镇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各方面优势,我镇于2015年聘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镇总体规划》,城镇发展定位为工矿商贸带动型小城镇、南部山区林果加工集散基地、济南市东部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区。依照“经济与生态并重,自然与人文交汇,商贸与休闲娱乐一体”的建设原则,将驻地分为四个功能区:镇中区以政府大街为中心,扩建、改建农工贸市场及各类商贸设施,形成集商贸、居住、文体、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区;镇北区在城建路以北、潘大路两侧区域内,发展形成以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导的工业园区;镇东区依托现有石料开采、加工企业,沿曹横路向西南发展,形成相对独立的石材加工区;镇西区依托济莱高速路口和待建的黄旗山路网2号路,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形成新的城镇开发区。目前,随着区位优势的日益显现,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林果开发的有序推进,生态旅游带动能力的持续增强,小城镇发展优势得以集聚。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小城镇形象品位

1、优化城镇环境。近年来,我镇新建改造了镇驻地的政府大街、城建路、建安路、广场路、圣火路、中学路,形成了“两横四纵”路网格局,拉开了小城镇建设的框架。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异址新建或整修了供电站、邮电所、派出所等单位,投资近1000万元新建了中学实验楼、餐厅、卫生院病房楼。积极运作多元投资开发,新建了农民公寓楼、教师公寓楼、卫生院职工宿舍楼。城镇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公用设施和居住条件趋于完善。实施了驻地绿化美化工程,建起了政府大街和城建路的法桐、垂柳绿化带,以及青旗山、马庄山绿化区,驻地主干路两侧绿化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新建的雅思达广场集文化活动、娱乐健身于一体,隆升花园设计巧妙,绿地、造型相映成趣,339盏路灯不仅亮

化了镇驻地,而且向北延伸4公里,实现了与经十东路的对接。

2、完善配套管理。注重城镇功能设施的配套完善,邮电、通讯、电力、工商、浴池、商业网点等公用设施齐全,排水设施、垃圾站点等分布适宜。为保持镇区整洁卫生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环境管理力度,成立了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镇执法大队和公路养护所负责日常管理,聘用清洁工,配备马路清扫机、垃圾清运车等,加强街道保洁、清理乱占乱倒、整治乱摆乱放,保证了驻地街道和镇内主干道环境卫生及维护,保障了良好的交通安全。

三、以经营城镇理念为指导,推进小城镇科学发展

1、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按照编制完成的2015—2020年村庄布点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申报实施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大街向东延伸与曹横路连接,政府大街和城建路向西延伸与规划的黄旗山路网2号路对接,新修南、北**连接路,新建改造功能配套

2015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休闲城镇 第八篇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5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三)

从20**年9月份开始,笔者利用工作闲暇对全国各地城镇化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进行过考察和研究,同时对晋、豫、陕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试点区域进行过调查和了解。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城镇化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为城镇化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理论与建设的论述后,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目前的城镇化建设时机已成熟,而且意义重大,十分必要,同时也感到各地的城镇化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隐患,值得社会各界关注。

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的概念,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五个层面:一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城乡一体化条件下的城镇化,是以新型农村建设为前提和基础的农村城镇化,从而实现城市、城镇、农村规模、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型城镇化;二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城乡统筹,以工业化、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共同发展、互动发展,相得益彰;三是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节约集约、生态宜居,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依托农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优势,挖掘当地资源,发挥当地优势,通过就地城镇化、集中城镇化、提升城镇化(改造提升现有小城镇)等多种方式,顺潮流,应天时、用地利,建设舒心、自然、宜居、特色的新型城镇;四是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在于产业,以订单农业、家庭农场、农家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推动农业发展;五是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挖掘土地流转的优势,实现农业得发展,农村有活力,农民得实惠的目的,真正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笔者通过梳理城镇化的历史轨迹,进一步揭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和时代的产物。本文提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年-**年,全国上下的城市化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来推动城市化进程;**-**年,以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等来推动城市化进程;**年—**年,城市化全面开展,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开发区为动力来推进城市化进程;**年10月,***全会后,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扎实推进,尤其后来出现的撤乡并镇,新型社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民拆房盖楼,把城镇化建设推向高潮,主要特点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镇化。

笔者指出,之所以搞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因为过去的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不征求农民意见,不顾及农民需求,不考虑农民的富裕程度,不着眼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二是地方、部门利益作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圈地扩城,倚靠土地拉动经济的粗放增长,造成人为地制造城市化现象严重;三是形式主义严重,工作作风浮躁,土地城市化现象突出;四是农民被市民,农业正常生产经营受损,农民的土地被占用,农村劳动力进城,农村没有资金注入,农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笔者指出,城镇化的作用是无需置疑的,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有目共睹,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一些偏差也是正常的事情。但地方政府有责任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到中央精神上,把它建设成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惠及民生、让老百姓拥护的轨道上来。这也是各级政府和广大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新型城镇化应该赋予“三农”以新的内涵,即农村环境的城市化、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民身份的城镇化。既要让农民们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又要让农民们有事干,更应该让他们的身份城镇化,尽可能让农民与市民享有同等的权利。要保证农民耕地承包权和宅基地的所有权,防止耕地减少后出现粮荒。

二要遵循客观规律,统筹城乡发展。要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合乎农民心愿,适合农民生存环境,便于生产和创业的城镇化。要以“输血为主,造血次之。政府主导,农民自发,全社会参与,治标与治本结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包容农民”的理念统揽整体工作,保证粮农增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三要分享改革成果,配套体制机制保障。要让城里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以及自然山水有机地相互配置与整合。农民职业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尽快由农业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再向公民社会转变。农民的收入由土地上的收入为主尽快向外出打工财产性收入以及第二、第三产业收入为主。要统筹城乡发展,在税收、教育、卫生、养老、就业机会、公共财政、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政治、经济待遇等方面要公平、正义。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要有所突破,要让农民们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主。

四要注重文化建设。要把适合人们需要的文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防止破坏、毁掉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文明,防止让进城农民没有心灵安放的家园,让新城镇留住他们的心和根。

五要注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础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保证。实践告诉我们,凡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党组织就能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绝大多数村干群关系融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更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

2016浅谈我县小城镇建设
建设休闲城镇 第九篇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2016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小城镇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像X、Y、Z、M四重镇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我们先来看看李渡的城镇建设:

X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X镇,镇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49829人.2002年国内生产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区域财政收入2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成为A县的经济重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设厅确立为省级重点示范镇。李渡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

1、科学合理,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世纪。1986年,X镇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在全县率先编制《1987-2016年X小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2001-2020年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2年省、市专家组评审和县政府批准,新规划把X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5.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6000人的现代化历史古镇、工贸强镇、旅游重镇、江南名镇.2016年,请南昌大学设计专家进一步对世纪大道、李桐渠、医疗器械城、文化广场进行了控制性详规,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创新融资机制,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土地"生"一点。二是财政"挤"一点。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拔"一点。四是向外"引"一点。五是民间"融"一点,六是群众自愿"情"一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锦载体功能。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建起了两座大桥,贯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吨的自来水工程。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城镇亮点:2000年,兴建世纪大道;2001年,对城中湖鲤湖进行了清淤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使其成为休闲娱乐场所;2002年,对主干道李渡大道、世纪大道和工业园区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2016年,我们将着力对世纪大道、李桐渠进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带。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小城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严把审批报建关,推行“一书二证”报建程序;设立专职保洁员,实行动态评估,落实责任制,聘请老干部为义务监督员,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土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了占地面积6000多亩的三个工业园区,引进园区企业72家;二,

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6年共引进项目8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4个,其中省外项目7个,合同资金123亿元,实际到他资金l900万元,出口创汇110万美元。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李渡烟花集团公司、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公司、江西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四大骨干企业,形成烟花鞭炮、医疗器械、白酒三大产业。

X镇的小城镇建设是成功的。但是其他乡镇特别是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城镇建设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镇财政困难、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城镇建设后腿。现行财政体制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公教人员人员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出现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锅炉,路上倒污水,处处放垃圾的局面。

2、城镇建设盲目攀比,不结合本乡镇实际,搞形象、政绩工程,没有量体裁衣、看菜吃饭,摊子铺得大,财力跟不上,最后收不拢。导致城镇建设,有头没尾,虎头蛇尾。

3、建镇时间长,旧城区改造量大,拆迁成本高,土地价格一时又上不来,影响了建设进度。

通过对X镇城镇建设成功经验和其它乡镇存在问题,对今后小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李渡镇就是依托三大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第1篇律。像南台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再如罗溪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4、集中力量重点抓好V、X、F、S、D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5、精细规划培育几个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特色农业型袖珍小城镇。像南台具备旅游开发潜力,池溪有交通区位优势等,小乡镇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兴镇之路。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着这个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与发掘文化特质,打造产业特色,凸显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市场贸易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镇,构筑全民和谐创业的平台,为实现富民强县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城镇休闲广场建设介绍 小城镇建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建设休闲城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建设休闲城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7865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