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2016-04-26 11:27: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共4篇)教育随笔在互动中教学相长曹思艳新的学年,新的学生,新的课改理念,新的教材,一切都是新的。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都尽力的去做到这一点。但是,由于刚刚教这些学生,还不太了解他们,我还不怎么有胆量放手让他们有太多的主动权,唯恐放手之后...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供大家学习参考。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篇一:《教育随笔》

在互动中教学相长

曹思艳

新的学年,新的学生,新的课改理念,新的教材,一切都是新的。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都尽力的去做到这一点。但是,由于刚刚教这些学生,还不太了解他们,我还不怎么有胆量放手让他们有太多的主动权,唯恐放手之后“收不回来”。但是偶然的一堂课,让我不再有这个疑虑。

记得那是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货币的本质,我决定大胆的尝试一次。我采取让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来演示货币的产生过程。班级一共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演示货币产生的一个阶段。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等深深的震撼了我。在“任务”下达后短短2分钟的准备时间里,他们迅速的推举出代表,整体协作,有人准备道具,有人准备台词,“演员们”在磨合怎样演。当时的情景,深深的温暖了我。学生们优秀的表现丰富了课堂,充实了教学资源。他们设计的台词既符合教学内容,又充满了幽默,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生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并且很容易的就理解和掌握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一知识点。 我的这一设计,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加深了对政治课的兴趣,最主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掌握了知识。我自己也从中获益。不但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创造能力,而且在知识的传送上,从以前枯燥的讲解变为恰当的引导,也使我的教学工作变的轻松愉快。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大胆的放手”,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充分挖掘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善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这堂课,我感觉教师要想上好每一堂课,课下需要做大量的努力。首先要钻研透教材,挖掘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要有一定的高度与深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听的欲望。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新颖的教学环境,这一点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知识的研究学习当中,教师要进行好角色的转变,探索新途径,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在体验中感受知识,在质疑中升华知识,教师要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引导者。在这一点上,我感到教师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对于一个年轻的教师来讲,更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需要不断的学习,对自己严格要求,有一种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只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做的越来越好。

信任的力量

周永青

今年春节,远在大庆的姐姐带着外甥回来过年。外甥现在就读于大庆一中下属的外国语学校初三。因为我是教师,自然担负起孩子节日期间的学习督导任务。一次我与他聊起他的任课教师,他最害怕谁、最喜欢谁?他回答的竟是同一个人——他的语文老师,一位年轻的女教师,问及原因,竟然出乎我的意料。这位女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特别,她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并把每个人的名字写在同样粗细长短的竹签上,放在一个竹筒里。在上新课之

前,布置学生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充分的预习,然后上课时随机的抽取竹签,被抽到的同学及其小组成员就开始讲课,老师只就关键部分进行讲解。在这种压力下,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的准备,以免自己尤其是小组成员受到批评,所以他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是特别突出的。外甥在谈论此教师时,神情依然是既激动又敬佩的。

听到这里,看到这里,我忽然有些羡慕这位老师,能让自己的学生在谈论起自己的教学时能真心的认可并感激时,这位老师就是成功的。

其实这位教师所运用的教法正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所要求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从而爱上学习,这也是国家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初衷和目的。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虽然也赞同学生自主学习,也曾数次实践着,可为什么效果竟是天壤之别呢?难道仅仅是学生的差异吗?我和那位语文教师就没有差异吗?有。我们的主要差异就在于“信任”——“对学生的信任”。一个初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远不及高中生,但他们却能在老师的鼓励和要求下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并能在其中有所收获,而过后还依然能津津乐道的向别人自我炫耀并感激老师的行为。所有这一切足以说明教师信任学生的力量无可估量。而我作为一个高中教师却相差很远。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够,把握不好知识的深浅度,耽误了教学进度,以致影响教学成绩。所以很多高中教师从始至终像一个保姆,事事亲为,事事包办,小心翼翼的护着学生向独木桥进军。但事与愿违,老师们越来越疲惫,学生们越来越厌学,成绩越来越差,兴趣也荡然无存,剩下的就只有学生的反感和老师的无奈。难道这就是中国教育一次次改革所追求的吗?把责任完全推给素质差的学生,好像不十分合适吧。

中国自古言:名师出高徒。现代教育中承认被教育者的差异性,所以高徒的老师不一定“有名”,而名师也不一定出“高徒”。但有经验的名师却能花样百出的把“顽徒”改造成“准高徒”,这已经是莫大成功了。而这些花样中我相信肯定首推“信任”。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任学生能够有所作为、信任学生能够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和外甥谈过之后,我又向姐姐——学生的家长征询了意见,结果家长和学生一样都非常认可这位语文教师,认为它为学生好,而且姐姐还介绍了一些与这位教师接触时的事情,言谈中也透着敬佩和感激之情,最后姐姐说:“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我放心!”

我相信这是真正的信任!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朱全军

记得我第一年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叫王志博的同学让我印象颇深,新学期开学后,全班五十多名同学,我是最后一个认识他的,他平时很少与同学交往,即使同桌也很少说话,上课基本上没有回答过问题,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发现这个同学的问题后,我也曾经试图主动去沟通,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几乎是我问什么他回答什么,并且我还发现他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从来都是低这头。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学期。事情发生转变还是在学期末,按照惯例,每学年度第一个学期末都是临近元旦,而按学校惯例每个班级都会组织迎新春联欢会,我就主动找到王志博问他能不能出一个节目,他开始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终于说自己会玩溜溜球,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说:“行,联欢会上你就表演溜溜球。”

到了联欢会那天,气氛非常热烈,节目按照事先的准备一个又一个演着,当我宣布到王志博要给大家演一个节目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感到惊讶,因为事先班级同学谁也不知道这个节目,而当王志博开始表演时,大家都被惊呆了,小小的溜溜球在他的手上上下翻飞,每个人看的都眼花缭乱,简直就像电视上的杂技表演。这时候似乎所有的人都忘记了是王志博在表演,等表演结束,整个班级一片寂静,随后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从王志博眼睛里看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自信!从那以后,王志博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会主动关心班级关心同学,与他人交往,而同学们对王志博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为在同学们眼里,王志博不再是从前那个性格内向,没人了解的王志博了。

在我们的班级中,往往都有这样一批“弱势群体”——学困生,他们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平时少言寡语,不愿合群。在不少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他们自己眼里,他们不聪明,智力不如人。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待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关辉同学,正是学校的“艺术节”活动让他有了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是主角之一;在这个舞台上,他的自信被唤醒,内驱力被激发。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时,点滴的进步就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尊、自信,从而逐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

其次,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促成学困生的进步。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时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评价,从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温馨校园!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教学叙事两则

周垂良

教学叙事一: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体育特长生,上课时,有的时候说话,有的时候睡觉,一点也不想学习。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我发现其实他一点也没有自信。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试着让他回答问题,他根本不思考,站起来直接说,“我不会。”有些意料之外,又有些情理之中。后来,我就一直想办法,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不如就让他发挥体育特长吧。当时恰逢雅典奥运盛事,每次上课,我就让他为大家宣读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他很高兴,很认真,也很专业,有时候还要对体育明星介绍一番。同学们听得也很有兴致,掌声不断。奥运会的那几天,他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上课也变得认真多了。不过,随之我的担心也就来了。因为,奥运会也就那么几天,奥运结束了,他是不是又要回到以前的状态?这是

我心里的疑问和担心。为此,我又特意安排他为大家圈点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在雅典的表现。他说,这些体育人表现得很好,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体现了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他说完后,我顺势表扬他,“其实你这几天表现得也很好,热心为大家服务,精神可嘉,大家都羡慕你的体育素养,感谢你为班级做出的努力。”班级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更希望你平时上课时也是这样的表现。”,“No problem。”他爽快地答应了。他也确实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断进步。

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是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为他们的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支持他们充满信心的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教学叙事二:

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我一直进行一项活动——课前时事报告。时事报告由学生自己选材,自己组织,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有效地把课堂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意识。

当我开始上课之前,按照惯例,轮流到的同学都要在同伴的掌声里主动走到讲台,开始自己5分钟的报告。但,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教室里显得挺安静。大家在等待会有人走出来。我环视了一下整个班级。看到一位同学在匆忙地借报纸。没有了掌声,他站起来,读了自己随便找的一则消息。很显然,报告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他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一部分。读完后,我说这位同学没准备好,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我们希望听到的是他的完整的一个报告。明天的机会还是他,我们大家也要支持他。掌声响了起来。

机会再次垂青的时候,他珍惜了。第二天,根据当时的中、美、俄、日、朝、韩“六方会谈”,他做了关于朝鲜问题的系统的报告。从历史上探寻了朝鲜问题的原因,深入地分析了问题的现状,并前瞻性地预见了朝韩关系的未来走势。报告持续了15分钟,15分钟里掌声不断。报告结束后,我做点评:这位同学很用心,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很深入,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老师也不能及的——并不夸张地说——我挺佩服他。所以我说只要用心就能做好事情。我建议,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掌声又一次长久地响了起来。

以后,这位同学一直都很用心,许多事情都认真去做。我看到了他的不断进步——这是一个老师的真正快乐。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快乐的机会。

期待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是一种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沉而挚爱的情感,它对学生能产生奇特的,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所以选择教育的时机很重要,教室要辩证地看问题,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这时候,他自己原本就心虚,教师恰在这个时候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恰当地给学生机会,他就会萌生做好的决心。

赞许犹如阳光

——关于科学评价的教学叙事

刘玉秋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内心还是想努力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激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对未成功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分析肯定其合理之处,以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

某位同学是小班的学生。小班的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讨厌学习,令很多老师头疼。接这个班时同事们也给我打过预防针,所以我一直想着“对策”。开始几堂课他还“伪装”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发现他的一些优点,比如他还是挺聪明的,听课一直不认真,总是心不在焉、吊儿郎当的一副样子,但是,当我提到之前讲过的内容时,他还能经常比较冒失的回应几句,虽然这时同学们会哄堂大笑,但是我却抓住机会表扬了他,却不是像其他同学那样笑话他,或者像有些老师出于某些原因而批评他。他似乎感到很惊讶,我又用坚定的眼神肯定他,告诉他表扬的就是你,你是可以被表扬的,你可以做好很多事。接下来的相处中,我不断的关注他,通过各种方式肯定他,虽然由于基础不好,有时他会问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于是,他只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好学生。不过我相信,他同样可以成为其他科的好学生。

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在教学中能真诚的对待学生, 对孩子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指导,相信孩子的心是会感受到的!那么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将是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篇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随笔4则》

教育随笔1:

有感一堂“我说你画”的集体辅导游戏课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这几年来,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得以了体现充分,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本学期,我在课外拓展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征对五年级班委会学生在班上管理纪律不到位的情况,我设计了一堂“我说你画”的集体辅导游戏课,这个活动通过“传达者”与“倾听者”的交流,让学生懂得:理解、表述、质疑、回应都是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自己与同学的表述、沟通方式。同学们在这个游戏都体会到了平时工作和学习中的不足,并说出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

由此可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改善,调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学效果。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人生观,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教育随笔2:

要真诚的爱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生活和教学中,我们常把一些学生说成是“刀枪不入”,甚至说是“滚刀肉”。我想:即使是“黑熊”,也会有它的弱点,关键是找到刀枪能入的突破口。这不但需要教师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体察入微的爱心。在同学们讨厌他时帮他一把,在他难堪时为他解围,在他最需要你帮助时你不显山不露水地拉他一把。在他默默无闻的时候,张扬他的长处,让他自信的在同学中做人。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用心交流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就会有教育的良机。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进步,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做错了事或做不好一些事情时,父母和老师决不能粗暴地制止或责骂。

对孩子的斥责实际上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扼杀。

家长和老师应该以爱护、支持、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任何创造、做法,相信孩子是会成功的。如我班学生吕某,性格内向,少言寡语,长期学习后进,很少抬头和人交谈,由此可见,她对自己的学习也缺乏了信心,家长也很少露面。根据她的个性,我采用评语暗示,帮助她疏导心理障碍。第一次我写的评语是:“每次看到你紧锁的双眉,我知道,为了学习,你有多着急;每当你漠视成绩,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当我看到你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时,我更高兴。让我分担你的心事,帮你战胜困难好吗?只要你有勇气,你会看到更大的进步。”

经过多次疏导后,她像换了个人似的,课间常看到她和同学交谈的身影。

上课常能见到她举手发言的情景。作业不再拖拉了,成绩也提高了。可见,通过老师和他的心的沟通,使他提高了认识,了解了自我,消除了心理障碍。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随笔3:

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 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 议。

教育随笔4:(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在自己的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学生完成3分钟热身活动。(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球星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我和学生是相互沟通进步的。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会不断地努力!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篇三:《11 教学随笔》

再耐心一点(教学随笔)

做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我深深知道耐心对一个教师来说有多重要,对一个慢性子的学生来说有多重要。这两天看到班里那个少言寡语的女孩子也在课堂上发言,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还得从几天前的课前说话说起。

那天语文课时,我让这个女孩所在的小组进行课前说话。因为是让他们介绍自己喜欢或是正在看得书,所以课前并没有指定哪个组进行,但我之前告诉过全班同学,让所有人都做好准备。那天的课前介绍书目进行的本来挺顺利的,但轮到这个孩子时,她不说话,就站在那儿。这种情况在其他组课前说话时也有发生,有个别学生因为没有准备僵在那儿了,但都会在同学或老师的提示下勉强说完。今天这个孩子有点特殊,她们组长催促了好几次,她也不说。班里其他学生也不耐烦了,安静的教室开始乱了起来,有的人在不停地催促,让她快点说;也有的人在那出主意:“白*,你就说你喜欢《城南旧事》,喜欢小英子,就可以了。”(班里学生都在读这本书)……大家七嘴八舌在那说着,更有学生站起来,或离开座位伸着脖子在那议论着,可这个孩子依然在那站着,面无表情,好像这一切都跟她无关。

看到这一切,我多少有点生气,这孩子平时虽说不怎么说话,但也不至于纯粹不说呀!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走到她旁边,尽量用柔和的声音问她怎么了,是没准备好还是身体不舒服?可是不管我怎么问,她就是不说话。说实话,我是真有点生气了,不管怎么样,你总得说句话呀,这样把自己凉在台上算什么事呀。这时下面的学生更乱了,又有人忍不住了,在那喊着:“没事,老师不会训你的,你说实话就可以了,如果真不知道介绍哪本书,就跟大家说你没准备好。明天再说。”可她一点儿反应也没有。这时已经耽误不少时间了,我

可以选择让她不说话就回到座位上,告诉她明天准备好再说。可我又一想,明天她还是不说那怎么办?今天的表现已经让她很没面子了,说不定同学在课下还会拿她当笑话说,这样她就更受不了了。这孩子一直就话很少,也不怎么跟同学玩,性格挺内向的。平常在课堂上她举手发言的时候几乎没有,但是如果我觉得她会回答时,我会叫她,虽然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可根本就没有像今天这样一言不发。

我几乎要忍不住了,这时我想起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中老师的话“要学骆驼,沉得住气。慢慢的走,总会到的;慢慢的吃,总会吃饱的。”于是,我耐着性子问她会背古诗《牧童》吗,(我们刚学过的古诗,我知道她会背)我连着问了好几遍,她总算从嘴里吐出两字“会了。”尽管这声音如蚊子叫一般,但我还是很高兴她说话了。我让她把古诗背给大家听,她又不张嘴了。我说给她找个背诵古诗的伙伴和她一起背,她点头。很多同学都举手要和她一起来背古诗,我让她的组员和她一起背完《牧童》这首诗。她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我看到她在动嘴。然后我顺势告诉班里的孩子,“今天白*的表现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谁没有卡壳的时候?你们不也有站在台上说不出话的时候吗?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能是忽然上台太紧张了,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了,你们又在那吵吵,她更不敢说了,所以,请大家耐心一点,尊重别人一点,我相信白*要是准备好的话,肯定会比你们当中的一些人表现要好。”学生中有人点头,也有人在那随声附和。然后我们就开始上课了。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再叫她回答问题,但我时刻在关注她,我看到她在用心听课,认真在本上写字。在临下课时,我又不失时机的把她的本子拿起来,让同学们看,并对她认真学习进行了表扬。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看到她在努力,看到她有变化,面对我的目

光她不在躲闪,偶尔也试着举手,虽然有些犹豫,只要看到她有举手的意思,我就会不失时机的叫到她,她也总会尽力说话。这让我很欣慰,为自己的耐心,也为她的进步。

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篇四:《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篇一:<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我已第四遍阅读此书,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又一次阅读,也颇有感慨,觉得贯穿本书的是“人性”二字。文中出现了各式的艺术形象,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这些人的存在,不仅在19世纪,而且是当代。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人性,不乏美好与丑恶。美好的人性,应被我们铭记,而不应被时代的变更而冲淡,我们更应去发扬它,让它主导整个人性。而它,对于我们的社会是极其有意义的。但那些丑恶的人性,则应被人禁锢,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篇三:<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世界级的文学名著。我回味无穷,回看大卫那像长河般的岁月故事,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卫,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可怜孩子,从小便与他的妈妈相依为命,很可怜,很可怜。不仅如此,在大卫的童年里,还有许多恐惧与憎恨,这些不良因素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是从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姐弟俩的手中产生的。我憎恨这两个坏东西,是他们俩联手制造了混乱与恐惧,还使大卫的母亲,在恐惧中离开了这个没有希望的世界。大卫悲痛欲绝,我也不禁潸然泪下。噢,对了,大卫妈妈的离世,让大卫家的女仆佩格蒂也悲痛万分。

还在大卫妈妈活着时,那两个坏东西就将大卫送进了以严肃闻名的萨伦学校。大卫在这个学校受尽了苦难,也认识了一个后来的好朋友——特雷格尔。我对这位新朋友很同情,因为他常常被老师们殴打。

大卫的妈妈死去后,大卫被送去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当童工,大卫受不了折磨,跑到了他的姨婆家里。他的姨婆十分果断地收留了他,还送他到一家很有名气的学校学习。毕业后,大卫当了律师,我很高兴,也为大卫骄傲。

随后,大卫还与斯潘洛家的那朵小花——朵拉结了婚,我很惊讶,大卫还这么小,怎么可能会结婚呢?后来,我才了解到,原来外国人都是很小就结婚的,这才让我放下心来。但是,上天又给了大卫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朵拉与小狗吉卜手拉手地走了,大卫又一次陷入到死亡的悲痛中,太可惜了!

大卫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沉,终于从痛苦中恢复了过来,他又爱上了爱格妮斯,这使我逐渐对大卫失去了一些好感,因为他有些多情!

大卫最终与爱格妮斯举行了婚礼!他们之间的爱,逐渐根深蒂固。爱格妮斯不仅爱他,还默默地支持他,使大卫的学习又进步了,并且帮助大卫最终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作家,我既羡慕他,也真心地祝愿他们能够白头偕老,平平安安!

我想到了大卫的一生,被爱包围着,温暖与幸福也守护着他。但是,我从大卫身上看到,只有用双手去创造幸福,才会更加幸福!这就是幸福之真谛!

这就是<大卫·科波菲尔>,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感受这部巨著的辉煌!

[篇四:读<大卫。科波菲尔>有感]

整本书围绕着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经历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与形象。有善良忠实的女佣辟果提;有残忍恶毒的摩德斯通姐弟;有天真可爱的朵拉;有聪明的艾妮斯;有……

大卫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7岁时就改嫁。大卫的继父是一个凶狠的家伙,名字叫摩德斯通,她的姐姐也是个残忍的人。他们姐弟俩不仅虐待大卫,而且把大卫的妈妈折磨死。妈妈死后,大卫的继父逼大卫去当童工。终于有一天,大卫逃了出来,去投奔了他的姨婆,并被姨婆送进一所很好的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并获得了幸福的婚烟。

大卫在成长中历经磨难,但他在困境中奋发向上,刻苦努力,使我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也要学习他的精神。

[篇五:<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这本书里描写了许多生动、性格鲜明的人物:有善良的老保姆;有外表看上去冷酷内心却很善良的姨婆;有生活不太顺利的密考伯夫妇;有文静机灵的艾妮斯;有天真可爱的朵拉;还有……

大卫·科波菲尔很不幸,他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童年时就改嫁了。大卫的继父是一个很凶狠的人,继父的姐姐也是铁石心肠,对大卫很冷漠,而且还经常虐待大卫,大卫的母亲也不幸地被他们姐弟俩折磨死了。母亲死了,大卫被继父逼着去当童工。在做童工期间,大卫想办法逃了出来,被好心的姨婆收留,好心的姨婆还把大卫送进了一所很好的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虽然大卫的身世很苦,也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他依然保持了善良、正直的性格,大卫非常具有进取精神,后来在自已的努力下,事业取得成功,生活也很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为大卫所受的苦难感到深深地难过,但是他勇敢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他让我懂得,面对困难,不能放弃,坚强面对,想办法解决,一定会改变 困境,取得成功。

[篇六: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大卫·科波菲尔>是我在高中时购得的,却是在二十年后的才将此书读完,多少有些讽刺。但书中作者对人性、人情的体现却使我感触良多。

此书算是作者半自传体小说了。书中作者将其痛苦的童年生活与成长经历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于读者。作者将各类人物以卡通脸谱化的形式进行描写,多少带有些喜剧的味道。

本书的主线是大卫·科波菲尔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童年生活十分的凄苦,没有父亲,后父十分残暴,姐姐铁石心肠,好不容易可以上学了,却是被送到一个校长残忍朋友狡诈的糟糕学校里。仅仅10岁的他,又遭遇母亲逝世,后父侵吞家产并将他送入工厂。终于大卫投奔了他的姨妈,才算是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大卫成长的过程中,姨妈对于他来说,意义是不同凡响的。严厉的姨妈总是在大卫即将犯错时诚恳的提醒他,在他犯了错之后严厉的惩罚他。生活中教会我们点点滴滴,虽然总是很严厉的对待我们,却是为了让我们可以避免犯错,少走弯路,更加优秀。

在这些人物中,有几个的确是生动丰满。

可爱善良的保姆辟果提把年幼的大卫看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并成为大卫的好友。他们有时无话不谈,很亲近。辟果提的善良是自始至终的。而这个人物也有作者外祖母的影子,其就是给某一家人做保姆三十年,忠诚可靠。

大卫的同学斯提福兹则是另一个极端。他很狡诈,他与大卫成为朋友,然后欺骗了大卫的朋友,他们一开始与人成为朋友时总表现出很绅士或很优秀的某些品质,其实,他们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对方后,罪恶的目的、计划便开始了。利用对方的可靠的人情来做欺骗,当自己目的达成之后便溜之大吉,他们的人性是丑恶的,可恨的。而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不为鲜见,表面上与你称兄道弟,在关键时刻却又会出手伤人。

书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赖亚·希普。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很卑微,动辄就“我这个人很哈贱。”云云,似乎要博得别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时候都这样,然而在大家都不曾注意的情况下却将威克菲尔利用,挪用公款交试图吞掉威克菲尔的事务所。类似这一类人在商场上我想是不少的,他们总是以破坏别人聚敛财富为快乐。有时他竟然连最亲的人也要欺骗。

书中的米考伯夫妇算是一对奇葩了,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算得上是识事理的人。忧的是他们总是不努力工作,期待转机的出现。即使在生活上贫如洗,并欠下一屁股债之后,仍然不努力去工作,希望天上能掉下馅饼,但又很会享受生活,前一刻因为债务而伤,后一刻又会为享受美食而兴奋,当然他们也也最后时刻离开了英国,只可惜在最后时刻米考伯太太都没能等到自己的亲人相送。当然,在海外,他们终于找回自我,实现了成功梦想,也算给读者一个交待。当然这对苦命夫妻也是作者父母的影子,这也让作者从小就领教了住监与在东区贫民窟的生活,所以我们多会在其作品中找到这段时光的影子。

当然还有那位可爱的朵萝,可爱的称大卫为“大肥”,而姨婆也称她为“小花儿”,而她的死亡也给大卫沉重打击,当然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也是作者表妹的影子。

最终作者还是与爱格尼结合,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吧。

遇困难坚忍不拔,对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这才是作者通过大卫的成功想要告诉读者的。

相关热词搜索:少言寡语造句 少言寡语的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不爱和朋友玩少言寡语教育随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dushu/3757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