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2016-09-30 12:28: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共4篇)读书笔记—乾隆王朝读书笔记——《乾隆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影响之深,一直是学术界和世人关注的焦点。清朝鼎盛的乾隆王朝,也覆盖着层层迷雾。首先,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一直备受争议,被冠名为“乾隆身世”、成为“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嫡”并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乾隆六次下江南的...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第一篇

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影响之深,一直是学术界和世人关注的焦点。清朝鼎盛的乾隆王朝,也覆盖着层层迷雾。首先,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一直备受争议,被冠名为“乾隆身世”、成为“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嫡”并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乾隆六次下江南的原因;乾隆皇帝的最爱与最恨—两个皇后的疑案;耐人寻味的香妃;甘肃冒赈案的猫腻;福康安的传闻;和珅专宠的奥秘;以及英国不速之客的到来等等,一系列的谜团都为这个王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看了这本书中乾隆身世之谜的片段,我觉得:中国历史上不乏身世说不清的皇帝,但没有一个像乾隆身世这样扑朔迷离的!乾隆的出生地在哪里?乾隆的生母是谁?乾隆是不是海宁陈阁老家的儿子?一个又一个看法和传说,让后人很难分辨出乾隆身世真实面目。

长期以来,关于乾隆的出生地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乾隆诞生于北京的雍和宫,另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出生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狮子园。乾隆生于雍和宫可以在官方书籍中找到印证,如在《御制书籍》中,乾隆前后多次提到自己诞生于雍和宫。但是当时,就有一批朝野人士认为,乾隆并不是诞生于雍和宫,而是狮子园,甚至包括乾隆的儿子嘉庆帝。 到了道光朝,关于乾隆出生地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道光皇帝决定把祖父乾隆诞生于雍和宫的说法作为定论确立下来。在官书中全面修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改,这种大费周章的修改行为,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正因为出生地存在争议,后人开始对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大做文章。承德贫女钮祜禄氏、热河行宫宫女傻大姐、热河行宫丑女李佳氏……那么,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呢?清宫《玉牒》记载,乾隆的生母是熹妃钮祜禄氏。《实录》和《圣训》上也有同样的记载。

关于乾隆的身世,还有一种偷龙换凤的传说,这种说法自清末民初开始,到现在还一直盛传不衰。他的亲生父母是浙江海宁陈阁老夫妇,乾隆是被雍正用“掉包计”从陈家换来的。但传说总会有它的缺漏,偷龙换凤之说找不到来自档案、史料方面的证据。

如此多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说法,我一直认为,这些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就像现在的八卦新闻,有一丝的风吹草动就可能被编造成一个完美的故事,但故事也总能找到漏洞,这也就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有趣和动人……

身世之谜一波三折,乾隆的后妃也是值得一提的,最爱的孝贤皇后,“最恨”的那拉皇后。两个皇后的死都和乾隆出巡有关:孝贤皇后死于乾隆东巡途中,那拉皇后在乾隆南巡途中被废,不久幽死宫中。两个皇后都走上不归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孝贤皇后富察氏出生名门望族,但并不是骄奢任性的女子,生性节俭,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敬。然而,后人定位孝贤皇后的【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死因种种:被逼跳河说、失足落水说、自行投河说。官书中孝贤皇后真正的死因是身染寒疾、感情打击,在接连丧失永琏、永琮后,孝贤皇后精神上受到极大创伤,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在乾隆出巡时被风寒侵袭,病情恶化,死在回銮途中。乾隆悲痛万分,自留德州办理丧事,丧礼办的极其哀荣,可见乾隆对这位皇后用情至深。

然而,那拉皇后的丧礼却简单了事,甚至降格按皇贵妃的丧仪办。那拉皇后温厚安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逼人的刚烈之气,远远比不上孝贤皇后骨子里带有的那种温柔缠绵,这让乾隆对孝贤皇后愈发怀念。正是这些难于言表、难以把握的微妙之处,使乾隆与那拉皇后在感情上隐隐出现了裂痕。平心而论,那拉皇后并没有失德的地方,这些并不是她的责任。那拉皇后骨子里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懦弱女子。当怨愤越来越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爆发出来。对于这个人物,我是抱有同情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的女子感到些许的悲哀,不管那拉皇后在南巡途中剪发反抗乾隆的原因是什么,她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不得不提的是:嘉庆帝即位后,便下令将乌拉那拉氏重新按照皇后丧仪来安葬。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除了身世之谜和乾隆的爱情,还有贪官李侍尧逃脱法网内幕,最大贪污案,福康安的传奇,下江南之谜……然而,在乾隆年间和珅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接触和珅这位青年才俊,是在乾隆晚年时,此后,和珅鸿运【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当头。和珅是个贪官不假,是个小人也不假,但并非一无是处,他身上还是有一些优点的,一生中也做过一些好事。乾隆还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巩固了专宠的地位。乾隆晚年生活是极其奢靡的,和珅善于敛财,再加上对乾隆又忠心耿耿,乾隆对他的信任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国的“康乾盛世”步入尾声的时候,中外关系史上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最后,被“最文明”地驱逐出中国。在这场中西交往和碰撞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历史无情的证明,英国才是最后的赢家!尽管最后等待它的是失败和屈辱,但在乾隆时期,双方还处于平等地位。【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虽然失败了,但却不虚此行,使团成员探察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状况,沿途收集了中国的内幕信息,为英国日后侵略中国做了资料准备。英国使团已经看出了清帝国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本质。在40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两年后,英国又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侵略时期英国使团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终于被英国军队用坚船利炮的威力得到了。

书读完了,留给我的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传奇故事,不管对与错,不管真和假,这个时代特有的神秘与美好,都会在人们心中永存!

《乾隆王朝》观后感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第二篇

《乾隆王朝》观后感 《乾隆王朝》正在看,很欣赏和珅,至于他是不是贪官就另当别论了。可不能否认,和珅在当官前期,是想当一个好官的,从他查出王亶望、陈辉寿就可看出。后来查办国泰就有点小人所为,但他的做法非常符合主子的想法,“我们做的要跟得上皇上他老人家的想法,要让皇上满意”,从这句话就可看出。 和珅是一个很会玩弄权术、阿谀奉承的人,诡道诈术用得非常好。在他查办王亶望时,能够无中生有、故布迷局,充分利用王的多疑性格,使王露出马脚,从而轻松破案。在查办陈辉寿时,就更厉害了,利用皇后将陈的偷梁换柱、贪污受贿暴露无疑,给自己省了很多麻烦,正是这两件事,乾隆看出和珅是个很能干的人。再这以后查办国泰时,就带了很大的功利色彩,完全是照主子的意思做的(而且他也很会体会主子的心意),出发点完全是主子,不是老百姓。 这又让我想到另一个人,钱峰。此人真是一位诤臣,是个爱民的好官,但其处世做法实不敢苟同。举荐奸佞不分时候,愚忠,说白话点,死脑筋。乾隆并不是糊涂人,捐款里有猫腻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是肯定想办那些贪官的,只是时候未到。想想十个封疆大吏按钱峰的意思一起查办了,天下不就大乱了,办那些贪官要慢慢来。在观赏凤桐时,不给乾隆面子,人都有那么点虚荣心,皇帝就更甚了,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确实陷乾隆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他性格过于刚直,做事欠考虑,虽然出发点好,为百姓请命,他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不顾及皇帝感受,结果不会好到那里,这也就决定了他后来的悲剧。

乾隆王朝观后感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第三篇

[乾隆王朝观后感]就像大家评论的一样:还不如把《乾隆 王朝》改成《和珅转》呢··· ··· 整个故事都贯穿着和珅的一言一行,没有看到和珅的贪,没有看到和珅的阴险卑鄙,而是和珅的有为、大度;理财能手、办事能臣;效忠乾隆,不用心;男儿血气,粉脂柔情;真的很崇拜、很羡慕他,咋想把和珅作为自己的榜样之一··· ··· 和珅 在君臣上有乾隆这个知己;在臣臣上有刘墉、纪晓岚这两个知己;在感情上有卿怜这一知己;真的是官场、事业、感情多丰收啊!真的是一个才人,不得不佩服··· ··· 秘查甘肃巡抚王亶望(有清以来最大的贪案)、惩治山东巡抚国泰(太后圣寿,各地督抚争相攀比捐银,御使钱峰连参十大督抚的贪污,一举查出首贪也是旧友的国泰)、太后大丧后的全权主事、乾隆第六次南巡的全权安排、体面的处理乾隆与黄杏儿之间和皇后的关系、帮助永琰征缅虽败依然成就乾隆的“十全武功”、全权统筹休憩圆明园、乾隆大丧全权安排··· ···等等每一件都是那么的有魄力,和珅这可为全才也··· ···· 故事没有提和珅的贪,但是讲述了和珅如何理财、生财、用财;由此和珅有那么钱财个人到感觉没什么,应该也算正常;一部分是税银、一部分是当铺生意所得,还有一部分是乾隆的赏赐,至于那些卖官啊!以权谋私啊!等等··· 可不予理会··· ···可谓,得之有其道···· ···· 当外国列强想要开通通商口岸时,和珅是多么的敏感,立刻知晓那是一个富国之道,可是乾隆呢:你们有的我们都有,你们没有的我们也有,对国外的先进设备毫不感兴趣,竟然排斥在外,悲哀啊!!!目光短浅也···以至于到了嘉庆朝,竟然驱逐外商,全部闭关封国,哎········可悲···想想列强几次进攻日本,哎!!人家日本是开门迎客,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学习效仿,很快成为帝国主义强国···· ··· 和珅:奴才担不起“用心良苦”,奴才侍奉皇上只有三个字“不用心”,皇上天纵英明、圣虑深远,做奴才的再怎么用心也不及万一,反到落得个曲解逢迎、事君不成的结果,还不如干脆废掉心机,执拗了也好,喜欢了也罢,只凭一片忠心侍奉主子,就像一条狗对待他的主人,几曾见过狗对主人用过心?又几曾见过狗对主人不忠心? 弘历:你用不用心来侍奉朕,朕又焉能用心机来带你呢?你我永不相负,做一个君臣千古知遇的榜样 2011 10 29 和珅与乾隆 就用“知己”一词来概括吧!!! 期待下一步《汉武大帝》···· ····

沉思录读后感
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第四篇

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阅读了<沉思录>这部大作,有人说他是一本高贵、忧郁、甜蜜的书,我却认为她是一部令人发醒的书。在有限的时间阅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很多事感性而发,自己的性格多为温和型和完美型的结合体,做人的品质方面不说,一直在做把事情作对而不是做果行果的事情,把事情作对。参加工作几年来,经历了也见识了很多,我觉的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能力再强悍,本质上要是有问题做不大做不久。我们的用人理念恰如其分,先看态度、再看工作能力、再看学历和综合能力。沉思录读后感。在馋面经营了大半年间唯一不变的是在变,招聘人员是其中一项。为什么之前的人没有留下,我们反复的想了很多,人生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都要和别人和谐相处,来获取共赢。一个人沉浸在工作中的时间很有限,人生无非就这几十年,毫不客气的说已经过了30%,剩下的怎么过,怎么才让自己不虚度此生才是最主要的,2011年基本上又要结束了,这一年感觉过得很快。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一年的青春就是一年的命,邵总说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的情况下就要拓宽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时间要去做更多的事情。这一年感觉成长沉稳了很多,记得有客户说我,这么年轻做到中高层不像,感觉像30多岁的。也许这一年我老了很多。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在30岁实现我的车房具备。当然这个过程有很多挫折坎坷,都会走过,欲望是成功的动力之源。我有这个欲望,就不拍不会成功。当然一个团队的欲望目标是做到完美、制定了目标就要落地,这不是大跃进,很现实。陈安之老师在27岁就成了亿万富翁,对比他自己很渺小,30岁成为百万富翁对我来说是可以实现。馋面都可以2015上市。自己当然可以。唯一要做的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时候自己看看书、听听讲座对我来说启发真的很大。沉思录让我受益匪浅,一个观念可以改变很多,可改变人生。我很看好。有句话人不是因为知道而改变而是因为触动而改变,做最好的自己,为了以后的好生活奋斗,职位是大家给的,神马都可以是浮云,真实做人、朴实做事。

很多人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性格也非一两日就定性了,它往往是一点一滴、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形成的。比如,一个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欢生气,而是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亲人在一起生活,天天生活在生气的环境里,天长日久,慢慢地,他也就模仿或学会了生气易怒的习惯。一个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领导者领导状态,一切的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我经常说一句话,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把握住今天活在当下。直接面对现实,目标既定的情况下就要是实实在在做事了,我本人不喜欢那些浮夸的东西更不喜欢那些嘴里抹油摸蜜得人。当然站在管理的角度什么人都要用,乾隆皇帝还即用和珅还在用纪晓岚、刘墉呢。纵观自己不怎么喜欢这个社会但是还要去适应,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我也相信我们的团队也是可以的。既然目标已有,剩下的就是如何分解好,如何协调好下边去干活了。有目标者有目标的团队千计万计,无目标者无目标的团队千难万难。

这一段时期大家都比较辛苦,很努力。但是结果不是很理想,目标定的不错,但是实际落地的不怎么好,有加盟升级的过度、有刚过十一后的调整更多说的事是人的问题。人本身一开始就泄气了,团队开始就走型了,纵观大家加班,真的用心去做的又有几人。想要打造牛哥式的团队还有一段道路要走。众口难调,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牵绊的事情比较多,家庭的、情感的、、、都有可能影响招商业绩。有个朋友曾经对我说,放下之后获得重生。可能是我自己想的很多,邵总给我说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也许是我想的过于复杂。我更应该相信大家可以做到。抛开烦恼,正视现实,可能我会高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勤勉是成功的关键,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一直在路上,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希望大家珍惜彼此一起共事的美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要求每个人都有疯狂的业绩,我要看的是态度、用心度。看的是这段时间是谁在陪我们-----馋面。走完这段路的。有恩于我有恩与我的团队的,虽然我不大善于表达我的想法但我内心会感激他。感谢和我一起奋斗在一线的兄弟姐妹。

自从读<沉思路>让我感慨万千,首先是文字很文雅,阅读性很强,再就是内容很殷实,每每读来都是一种享受,沁人心脾。让我想到的东西很多,自检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做人。先把她读薄再把她读厚,的确很实用,一直以来做业务强调,要听有用的不要有道理的,这部书哲理很强,可以运用到招商中。不在于多在于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跟上成功者的脚步。董事长和邵总已经是成功的人了,跟着他们走绝对错不了,有这样的带头大哥不愁没肉吃。


沉思录读后感(二)

在看哲学方面是书籍。而且看了部分佛学。但看到<沉思录>这本书的时候很是感慨。并不是因为像网上说的这本书是温总理的最爱。而是作者马可?奥勒留?安东尼那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的参悟让我久久不能自拔。下面是关于作者的一个简单介绍。

公元121年,那是离现在无比遥远的一段岁月。那一年在中国,造纸巨匠蔡伦自尽而亡。那一年在西方古罗马,一个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马可?奥勒留?安东尼(121?180)。他的伟大也许不在于他的战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留给后人的一本书,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一本2000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的书:<沉思录>。

奥勒留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过得并不顺心,在位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国内战乱不断、灾难频繁,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军营度过。昔日辉煌的罗马帝国内忧外患,如染上了慢性病的病人渐临风烛残年,经济、政治状况日渐衰落,致使罗马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大厦将倾,任他奥勒留有千般本事,夙兴夜寐地工作,也无法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古罗马轰然倒下,也许正是常年征战的经历使他以斯多葛派哲学的眼光开始思索生命、拷问自己的灵魂,与自己对话。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美国一位教授、<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作者费迪曼认为<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说它甜美、忧郁和高贵。()我们可以同意他的话,并且说,它的高贵,也许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也许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身所处的混乱世界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了。这几个特点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比方说,当我们谈到<沉思录>的最后一段,即说从人生的舞台上退场的一段,我们既感到忧郁,因为这就是人的命运,人难逃此劫。即使你觉得你的戏还没有演完,新的演员已经代替你成为主角了,这里的忧郁就象卓别林所演的<舞台生涯>中那些老演员的心情:苦涩而又不无欣慰,黯然而又稍觉轻松;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高贵,因为我们可以体面、庄严地退场,因为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给新来者腾出了地方。

我希望大家能在成长的迷茫期或者彷徨不安的时候好好拜读此书。一定受益匪浅。

17岁那年,在语文课外读本里读到,?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开始寻找他的书,我忘记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何怀宏在1988年从gerogelong英译转译过来的,他的译本已经给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这本后再无读过其他译者版本。

几年间,我多次,反复地读<沉思录>,但始终没能写点什么。少年时期所能体会到,是一种语言本身的宽广魔力,而并非真谛本身。也许恰如译者前言里认为,斯多亚学派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渐成长所自我培养的判断力,让我每次重读都觉得珍贵、又能开始学会主动去思考。

我是一个常常会过度焦虑的人,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许之下发展,对于过去也时常会突然上泛起无法抑制的悔恨。?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远离对未来所有事情的焦虑,因为那些事情即使发生了,不发生,我也会照样用我对待目前时的理性,在那一日对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时光里消逝,你的记忆会消失,别人记忆中的你也将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远想着最好的东西,偏爱最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关心,不沉溺他人强烈的感情??从十七岁以来,两千年这位在马背上的古罗马皇帝,我一直在他颠簸战场时写就的文字里寻找解脱。

我深信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定需要一个充满智慧、拥有开放心态的成人。而命运让我缺失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17岁的语文读本里知道马可?奥勒留,在一本小说合集里读到加缪的雅尼娜,从而初次知晓了自己的质料和内心激流,在书店的角落看到了吕坤的<呻吟语>,我为那种文字,传达千年、百年的缘分所感动。所以,这条人生道路我没有走错,并且一直也热烈地开放自己的心,去寻找其他能发自内心喜爱、信赖的一切。

相关热词搜索:乾隆王朝 和珅 乾隆王朝里面的和珅
  • 1、乾隆王朝(2016-04-18)
  • 2、乾隆王朝篡改历史(2016-05-25)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乾隆王朝中和珅是忠臣"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dushu/6641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