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发言稿 > 陈丹青目前状况

陈丹青目前状况

2016-12-15 09:41: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陈丹青目前状况(共9篇)陈丹青: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陈丹青在理想国沙龙发言: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2011-09-20 21:05:32按:在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1第二天上午论坛“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上的发言。这是一个好话题,也是困难的话题,如果是记者问我,我会答不上来。因为我对这两个词不确定:凡是过去的、不在场的,是否就...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陈丹青目前状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陈丹青: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一篇

陈丹青在理想国沙龙发言: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2011-09-20 21:05:32

按:在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1第二天上午论坛“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上的发言。

这是一个好话题,也是困难的话题,如果是记者问我,我会答不上来。因为我对这两个词不确定:凡是过去的、不在场的,是否就算历史?凡是还没过去、还在场、还在发生,还奏效,是否就算现实? 记得1966年文革爆发,毛泽东狠狠地向全党全国宣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派和反革命的继续斗争”。我那年十三岁,戴着红领巾,自以为活在共和国,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满十七岁了,可是听毛泽东这么一说,我心惊肉跳:民国还没过去?国民党还在?

现在我明白毛泽东可能没错:那年他七十多岁,除了避走台湾的国民党,他的许多同龄人都还活着,譬如顶撞他的梁漱溟,杀过共产党的李济深,就住在北京;毛泽东本人,包括朱德周恩来等等一大伙共产党领导,曾经就是国民党员,在国民政府做过官,1945年毛泽东从延安飞到重庆参与国共谈判,下了飞机,上了宴席,据说就当面对着蒋介石喊过:“蒋委员长万岁!”总之,当毛泽东想起民国、说起民国,就是一大群使他不安的活人。

1976年文革结束,距今也整整三十五年了,远远超过毛泽东回想民国的时间距离。我们或者可以问:文革是历史,还是现实?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文人和出版社拼命在做历史研究,出版历史书,在座诸位,想必喜欢读历史。读历史,为了什么呢?克罗齐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年是借辛亥百年,世面上有个正当的理由,谈谈民国。为了尊敬今年的另一份大纪念,我特意钻进电影院观赏《建党伟业》,不久,不知是谁给我手机来了一份短信,好聪明,把建党与民国一块儿给纪念了,这份短信可能大家知道,我再念一遍: 《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军阀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馨的细节,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时代: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不久,又一短信发过来,详细例举《建党大业》和《建国大业》的众多大明星拥有各国国籍——总之,这部电影拍着拍着,一不小心,把部分民国史给拍出来了。我猜,制片人韩三平当初没想到这份效果吧。

言归正题:虽然这条短信既谈到历史,也清清楚楚指向现实,简直全部回答了这次论坛的话题,但我不能念一条短信交差,所以赶紧清理自己可怜的历史知识,看看民国的哪些往事算是历史,哪些花样还是现实。

先说早已成为历史的那个民国——

首先,民国的战乱过去了。我们几代人何等幸福,六十年来没有遭遇任何外敌入侵。文革的武斗,当然,是毛泽东的所谓“继续斗争”,

但死伤者没有一个是国民党员,而是和在座诸位一样的年轻人。昨天听秦晖兄说起广西的武斗,他当年十几岁,亲眼观赏高射炮放低了,轰然平射,还有越战使用的炸药包,到处开花。然后,孩子们清理战场的大片废墟,闻到臭味,就会挖起一具具广西学生的尸体。

其次,半殖民时代过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所有殖民区域,完全消失了。我们主权在握,谁也不敢冒犯!虽然,现在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的市政府竭力刷新从前的法租界英租界好房子好地段,为旅游业赚大钱,但像康有为、梁启超、胡适之、鲁迅之类闯祸胚子还想闹事,再也没地方躲了。即便赖昌星远远逃到加拿大,不也乖乖地飞回来戴手铐吗。

再其次,中国的分裂过去了。民国时期,或先后、或同期,有过南京政府、武汉政府、瑞金苏维埃政府,延安政府,重庆政府、南京伪政府,东北的满洲国等等,太不像话了!那时的东三省铁路,忽而归张作霖管,忽而归日本人管,忽而归苏联人管,叫人想起来就生气!今天,全国铁路畅通无阻,新建的铁路线和载客量是民国时期的几十上百倍!虽然最近发生动车追尾,暴死几十人,但成绩是绝对主要的——“你们不相信吗?反正我是相信了。”

再再其次,国家的弱势完全过去了。民国政府根本没有像样的空军和海军,要靠美国人和苏联人帮忙,后来匆忙培养了自己的空军飞行员,几乎在对日空战中死光了。我们的空军多棒!全都活着,还驾驶飞船,进入太空。当然,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马上就要问世了! 此外,民国的多党政治彻底完结了。但这是敏感问题,我不敢说,

我敢说的是,民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完全过去了。蔡先生的北大、梅先生的清华、张伯苓的南开、竺可桢的浙大„„绝对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现在他们要是妄想当校长,先得通过层层政审,接着慢慢混到正局级副部级,才能填写申请表,听候审查。当年蔡元培居然为陈独秀假造学历,梁启超竟想延聘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如今这种违规行为休想得逞!

民国出版和言论的相对自由,也过去了。张元济、王云五这样的出版大亨,再也不必辛辛苦苦自己开办商务印书馆之类,邵飘萍、史量才这样的记者和报业大王,再也不会被枪毙、被暗杀。当今中国的出版商、记者、撰稿人,一律享受新闻出版总署的严密保护,非常安全、正确、和谐,所有人非常懂事,非常乖,不但不怕枪毙,只要好好乖下去,保证不断升官。

最后,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巨大事相,也成为历史,那就是繁体字、古文教育、文言文与白话文并存的汉语生态。在民国,绝大部分识字的人既懂文言,又懂白话文,既用繁体字,又用当时通行的部分简体字。随着民国的消亡,这一切,永远消亡了。

民国的许许多多其他事物,都成为历史,永远过去了。一部分是因为历史进程本身,譬如现代化;一部分是因为政治控制,譬如无所不在的禁止。但限于发言时间,不能一一例举。现在我来快速例举民国仍在今天奏效的部分现实——

譬如,据说,民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贪污腐化,裙带关系。今天呢,所有被指控的民国腐败者,远远无法和共和国贪官比。从资

料披露,一向被认为巨贪的宋子文,不但没怎么贪污,而且是个强硬的民族主义者。就算他的财富不很清楚,但和今天随便哪个地方贪官相比,简直羞煞人!我在三联周刊上读到:当年替蒋介石运送黄金去台湾的一位贴身随从,过手金条数千万,没拿一分钱,临死的所有积蓄,不过八万美金。至于民国的裙带关系比比今日权力格局的血缘背景,还用我说吗,如果需要证据,希望学者仔仔细细做个统计。 民国社会层面、世俗生活的部分状况,一度被铲除,之后,近二十多年大规模卷土重来,譬如色情业、赌博、走私、黑社会,都在渐渐与民国接轨。此外,改革开放三十年,凡私人生活逐渐被允许拓展的空间,都是民国形态的死灰复燃。譬如选美、譬如时尚、譬如娱乐、交际、享受、奢侈、迷信活动、宗教群体,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好消息。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我们时代的稀罕事,民国时期早就有了。这一切活泼可喜的生活形态,有的远远比民国时期更土,因为有教养的阶层消失了,有的远远比民国更洋,因为民国人还没福气领教西方二次现代化之后的种种新花样。

以上关于历史与现实的类比,十分粗糙,十分不准确、不可靠,希望得到专家的驳斥——其实,坦白说,我以为民国对于今天,对于年轻人,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现实,为什么呢,因为六十年来,我们接受了空前成功的愚民教育,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不让你知道过去,直到你对过去漠不关心。绝大部分当代中国人,既没有历史感,也没有现实感,对共和国也不了解,更不要说民国。

三十年前,邓小平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其

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文字版)------ 陈丹青的演讲稿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二篇

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文字版)------ 陈丹青的演讲稿

陈丹青

我觉得这是个好话题,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但是如果记者问我,我会答不上来,因为现实和历史这两个词不容易定义,可能指过去了已经不在场了或者不奏效了就叫历史。而现实就是还在,还有作用,还在发生,可能就是现实。讲下去可能就会有点错位跟民国这个概念。我记得1966年文革爆发,毛泽东狠狠地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革命派和*河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继续斗争。那一年我13岁,带著红领巾,而且共和国也已经有17岁了,我听了毛泽东这麽一番话心惊肉跳,我想怎麽民国还没有过去,国民党还在?这是我小时候的印象。现在我明白毛泽东其实没有错,他那一年70多岁,除了逃到台湾的那部分国民党,他的许多民国的朋友和敌人都还活著,曾经顶撞过他的,比方,梁漱溟,曾经杀过共产党的李济深都住在北京,一大群民主人士第三势力还有他的同志们,而毛泽东本人,包括周恩来、朱德一大伙共产党领导曾经就是国民党员,在国民政府做官,当著蒋介石的面喊蒋委员长万岁。所以毛泽东想起民国和我当年13岁一个小孩听见民国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一想起来就是一大群使他不安的活人。1976年文革结束距今也整整35年了,远远超过毛泽东回想民国的时间距离,我们或者可以问文革是历史还是现实。

30多年来我们的文人和出版社都在做历史研究,出历史书,在座诸位也想必喜欢读历史。读历史为了什麽?我想克罗齐说的那句话还没过时,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年算是藉辛亥百年,我们有理由在市面上公开说民国,为了尊敬今年另一个大的纪念,我特地钻到电影院去看了一场《建党大业》,看完以后手机就来了几条短信,其中有一条非常聪明,把建党和民国一块纪念了,大家可能读过这个短信,我再念一遍。「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军阀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馨的细节为我们描述这样一个时代,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游行,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可随便抓人,权利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总之这部电影拍著拍著一不小心把部分民国史拍出来了,我猜韩三平同志没有想到这份效果。言归正题,虽然这条短信既谈到历史又明明指向现实,简直已经回答了论坛的话题,但是我不能念一条短信交差,所以赶紧清理我很可怜的历史知识,看看民国哪些往事已经过去了算是历史,哪些往事还在算是现实。

先说成为历史的那个民国。首先民国的战乱过去了,我们几代人何等幸福,60年来没有遭遇任何外敌侵略。文革的武斗当然是毛泽东所说的继续斗争,但是死伤者没有一个是国民党员,而是和在座一样年轻的男女。昨天听秦晖先生说起广西的武斗,他亲眼看到当时的高射抱平射和在越南用的炸药弹,当时他十几岁,武斗过后就清理现场,巨大的瓦砾堆,只要闻到臭味就可以掘起一个尸体,但这个小意思,跟民国的战争不能比。其次,半殖民地时代过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区域完全消失,虽然现在上海、武汉、南京、天津等市政府竭力刷新法租界英租界所有好地段好房子为旅游业赚大钱,但是像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鲁迅这样的闯祸胚子再想闹事就没有地方可以躲了,即便赖昌星逃到加拿大还是乖乖地飞回来戴手铐。再其次,中国的分裂过去了,民国时期或者先后或者同期,有过南京政府、有过武汉政府、有过瑞金苏维埃政府,有过延安政府,有过重庆政府,还有过满洲国,东北的满洲国有东三省的铁路网,忽然归张作霖管,忽然归日本人管,忽然归苏联人管。今天全国的铁路畅通无阻,新建的铁路线和载客量是民国时期的几十、上百倍,虽然最近发生动车追尾暴死几十个人,但成绩绝对是主要的。你们不相信吗?反正我是相信了。

再再其次,国家的弱势完全过去了,民国政府根本没有像样的空军和海军,要靠美国人和苏联人帮忙,后来匆忙培养了自己的空军飞行员,几乎在对日爱国保卫国家的空战中全部死光。我们的空军非常棒,都活著,还驾驶飞船进入太空,当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马上要问世了。此外民国的多党政治彻底过去了,但这个是敏感的问题,我不敢说。我敢说的是民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完全过去了,蔡元培的北大、梅贻琦的清华、张伯苓的南开、竺可桢的浙大绝对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在他们要是想当校长,先得通过层层审查,接著慢慢混到正局级或者副部级才能填写申请表听候审查。蔡元培为陈独秀假造学历,梁启超延聘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再也不能得逞。民国出版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也过去了,像张元济、王云五这样的出版大亨再也不必辛辛苦苦自己开办商务印书馆之类,邵飘萍、史量才这样亡命的记者和报业大王再也不会被枪毙被暗杀。当今中国的出版商、记者、撰稿人一律享受新闻出版总署的保护,非常安全、非常正确、非常和谐,所有人都很乖,很懂事,绝对不怕被枪毙被暗杀。

最后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巨大事项也成为历史,那就是古文教育,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繁体字等等构成的汉语语言生态成为历史了。在民国所有识字的人既懂文言也懂白话文,既用繁体字也用当时通行的简体字,随著民国的消亡,汉语的生态永远消亡了,我们当世只有白话文,只有简体字。民国许多其他事物都成为历史,永远过去了,一部分是历史进程本身,比如现代化。一部分是政治原因,比如无所不在的禁止。但限于发言时间不能一一列举,现在我来快速列举民国仍在今天奏效的部分现实。

比如据说民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是贪污腐化裙带关系,今天所有被指控的民国腐败者远远无法和共和国贪官比。从资料披露,一项被认为巨贪的宋子文不但没有怎麽贪污,而且是个强硬的民族主义者。就算他财富不很清楚,但和今天随便哪个被揭露的地方贪官相比,简直羞煞人。当年为蒋介石负责运送黄金到台湾的一位老先生,我忘了他的名字,我在三联周刊看到他的报导,没有贪污过一分钱,死了以后他的存摺拿出来只有8万美金。至于裙带关系不用我来说,今日权利格局的血缘背景一点不比民国时期更稀薄,如果需要证据我希望学者做统计。民国社会层面世俗生活的状况一度被剷除,之后近20多年大规模卷土重来,比如色情业,比如赌博、比如走私、比如黑社会,都带渐渐与民国接轨。此外改革开放30年,凡私人生活逐渐被允许拓展的空间,都是民国生活形态的死灰复燃。比如选美、比如时尚、比如娱乐、交际、享受、奢侈等等,这些我认为都是好消息,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我们今天时代的稀罕事情,民国时期早就有了。这种活泼可喜的生活形态,有的远远比民国时期土,因为有教养的阶层消失了,有的远远比民国更洋,因为民国人还没机会领教西方二次现代化以后的种种新花样。

时间关系,以上关于历史与现实的类比十分粗糙,不淮确、不可靠,希望专家批评指教。但是坦白地说,我以为民国对于今天,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现实,为什麽?因为60年来我们成功接受了空前成功的愚民教育,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不要让你知道过去,直到你对过去漠不关心。现在绝大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没有历史感,没有现实感,对共和国不了解,更不了解民国。 30年前邓小平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体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真正要紧的是历史要从娃娃抓起。最近听说秦晖他们在做大学生的一个调查,请大学生自己做,题目叫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说请今天的80后、90后向父母或者祖父母追问民国的往事,这是了解民国最最有效、最最人性的方式,因为民国就在每个家庭。刚才马世芳就说了他的家庭,我们大陆有很多这样的家庭,我的父母就是民国人,诸位的祖父母也是民国人,就在你们家。可是问到一半,据说就有家长出来阻拦,不要再问了,也不愿再说。为

什麽?就是害怕历史提醒现实,因为今天的现实害怕历史,以至历史也害怕今天。因为民国的历史就是活人,所有民国的过来人迫于现实迴避历史,不谈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普遍的现实。所以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个好题目,你是爹妈生出来的,你不了解爹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民国生出来,可是共和国的老百姓不了解民国,长期不了解不说就不会想了解,不想说。长期的不说几代人不说,等于没有这回事。(比如80后,比如89年出生的孩子,别说1949年前的民国,连1989年北京发生什麽事绝大部分不知道。我们的爹妈也未必知道,你们在北京的爹妈可能知道,但是他们不愿说。)这样子不说、不说、不说,每个家庭都孩子瞒著往事,整个国家对人民也瞒著往事,瞒得久了,30年、60年瞒下来,将来还会瞒下去。你现在到马路上抓一个小青年或者小姑娘你问他你要不要听听民国,他掉头就走,根本没有兴趣。所以我觉得民国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现实。但是今天在座的年轻人比较不一样,大好秋天哪裡不能去,你们要跑到这裡来听民国,什麽意思呢?你们还是来了。谢谢大家。

陈丹青: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三篇

陈丹青: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原载“博客中国”

【人物志】陈丹青,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画家。1953年出生于上海,17岁到农村插队,期间开始自习油画。1978年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录取。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于油画系;同年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为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后因不满招生制度而辞职。近年来在绘画之外,陆续推出多部著作,均一纸风行。

多面陈丹青

先做一道选择题。陈丹青是:A.海归,B.教授,C.画家,D.作家,E.公众知识分子。 只要你知道这个人,或者根本不知道,但你做了这道题。任意选项,或者全选,都会有人告诉你:恭喜你,答对了!但陈丹青显然不愿意接“公共知识分子”这顶帽子,他说:“中国连真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公共知识分子’?”。

【陈丹青目前状况】

2001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公众人物”的陈丹青,在一个公开场合,激扬地说:“我们小时候在弄堂口,要是看见如今长得像谢霆锋这样的小白脸,二话不说过去就是几个嘴巴,不为别的,谁叫他看上去那么小资产阶级呢。”

2008年,这个身份复杂机智而敏锐的人,在接受《怀尧访谈录》独家专访时,仍旧口无遮拦:“在国外,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多少年过去了,陈丹青还是那个陈丹青吗?他的多重身份,仍在决定着公众面对的选择题:他是多面的。

海归

1982年初,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陈丹青移居纽约,在异国他乡度过了18年的“洋插队”生活。他曾表示,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我第一天到美国,就面临一个生计问题,我必须卖画讨生活。”

吴怀尧:1978年你考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两年后毕业留校,工作一年。这是一部分知青的典型经历。这些人日后分成两拨,一拨留在本土,另一拨出国。你们这一代海归相比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以及五十年代留苏学生,有哪些根本差异?对于现在大学生出国热怎么看?跨过门槛,意味着创造与超越。你的出国,是不是一次跨过门槛的过程?在国外,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陈丹青:我对出国热没有看法。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本该出入自由,改革开放只是将事物恢复应有的状况。在国外,最深的感触: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吴怀尧:这种说法让人诧异,能否阐述一下?

陈丹青:中国有老百姓,但没有公民,有人口,但没有现代人的概念,此外,各阶层全是无比严密无比细腻的奴主关系:主子原先就是奴才,奴才则巴望有一天当主子,你仔细想想,不是这样么?

吴怀尧:我很好奇,为什么从纽约回来之后,你的胆子变得如此之大?是什么让你口无遮拦?你如何平衡艺术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

陈丹青:我少年时就口无遮栏。可那时没人找我说话,文革时哪有媒体啊,即便有,凭什么找我?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胆子。和纽约市随便哪个说说写写的家伙比,全中国的人差不多都给摘除了胆囊。我从不自称艺术家,更不是知识分子,用不着“平衡”。中国连真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公共知识分子”?

吴怀尧:那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陈丹青:我从没想过给自己定位。“定位”这俩字也是近年回国后才知道。为什么要定位?定了位,人生就安稳、就有价值了么?我听不少人动不动就说“我是作学问的”,“我研究这一行一辈子”,我就心里想:傻逼!

吴怀尧:如果说你的愤怒是一种高兴,那么幸福是什么?

陈丹青:到我这年龄,活着,没病,就什么都好。我不会去想:啊!我的生活与精神最近怎样怎样„„不会的。我只是活着。

吴怀尧:我注意到,五月汶川地震后,你为赈灾所绘的油画《中国的山川》在一场慈善竞拍中以165万元拍出。有媒体报道,这笔善款将全部捐助给汶川地震灾区,用于建立多所希望小学。这些小学,你会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吗?

陈丹青:为什么要用我的名字?我从未想过。我也不知道这些钱会不会拿去盖小学,甚至不曾指望钱会用在灾民那里。只是我得做些什么,不是为了灾民,只为心安。

吴怀尧:一个人用什么名字,或者接受什么样的名字,自有其特殊含义。从字面意思来看,“丹青”是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我很好奇,你的名字的来历——是父母取的吗?如果是,那他们太有先见之明了。

陈丹青: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弟弟名叫“丹心”。父亲是抗战那代过来人,相信“精忠报国”,信奉“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父亲给我们兄弟俩起这对名字,当时哪料到我喜欢画画。

吴怀尧:据我所知,你的父母经历过战争,逃难,你的祖父是黄埔军校的军官,打了半辈子仗,你的岳父也是军人,也打了半辈子仗。你虽然生在和平年代,但所受的教育都和战争有关。小时候看的电影都是战争,然后经历“文革”,这样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对你性格的形成和人生道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丹青:我对苦难会敏感。但“苦难”这个词现在被说滥了,惹人讨厌。当我说对苦难敏感,意思是说:苦难是美的,假如进入艺术的话。我喜欢画悲剧主题。孟德斯鸠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活得像个人。

吴怀尧:你是上海人,上海曾经经过很多年的殖民文化的熏陶,经过风月流水的涤汰,你觉

得这样一座历经过苦难的城市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或者说,什么样的艺术会适合上海?

陈丹青:除了殖民时期的建筑,“殖民文化”对上海曾经有过的“熏陶”早已被淘洗干净了——不论这种熏陶是负面还是正面的。民国的上海艺术家作出了全中国最 “洋气”的作品,七十年代上海给出全国最左的无产阶级文艺——八个样板戏有四个是上海创作的——现在上海的艺术,整体上既不洋,也不左——我甚至不清楚上海提呈给全国哪些作品。譬如现在上海没有一部惊动全国的电影。这种情况已延续十年以上了。可是在三四十年代,包括七八十年代,全国都在等待上海出品的电影。

吴怀尧:前几天我倒是看了一部电影,叫《海角七号》,台湾的片子,看完后宝岛是个美丽温情有梦想的地方。最近你也写了篇《日常的台湾》,说台湾人情好,早期时定居纽约,不以为珍贵,而今居住北京近八年,忽然置身台北,就处处看得稀罕。在地理面积上,台湾算是弹丸之地,但是却接连出了不少厉害角色,诸如李敖、柏杨、侯孝贤、邓丽君、白先勇、周杰伦等。如果我说,台湾是目前中国最有文化或文化氛围最好的省份,你会同意吗?

陈丹青:一个省份不能和整个中国的“文化”或“文化氛围”比较,但台湾出人,不是因为文化氛围,而是相对大陆,比较自由,比较地没有遭遇文化上的毁坏与劫难。你去问问台湾有头脑的文化人,都对台湾不满意。

吴怀尧:在评述王家卫的时候,你说他“一看就是一个流氓”,很多人奇怪你为什么这么说。你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能否为大家推荐三部你觉得必看的电影?

陈丹青:媒体喜欢耸动,在我全部讲演中只摘取这句话,并予夸张。那是形容词,表示一种泼辣大胆的影像风格。事后家卫请我吃饭,我说媒体只用这句话,他说对啊,不是流氓你怎能拍电影!即便从电影故事看,事实上欧美多少电影以黑帮流氓作主题。

我喜欢各种类型的电影。没有一种类型是好的或不好的,要看拍得好不好。我很难推荐“三部电影”,那样会对不起其他好电影:好电影太多了。

教授

2000年,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的一员,陈丹青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2005年,因对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不满,他愤然辞职,由此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同年杂文集《退步集》出版,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

吴怀尧:你25岁时考上美院,其时正好是“文革”后各地高校全面恢复招生的1978年。据说在考大学的前几天,你突然被取消考试资格,真有这事吗?坊间还流传一种说法,那年你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录取。你在外语考卷上写下“我是知青,没有上过学,不懂外语。”随即交卷,离开考场,真是这样?

陈丹青:具体情况就像你所知道的一样。但考试前几天忽然被取消资格,完全没这事。那时国家拼命鼓励所有年轻人考试,每个县委公开发放申请表,谁都可以填表申请。国家十年不招生,急坏了。

吴怀尧:对任何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试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要改变这种考试制度,关键点在哪儿?对此你是否抱有希望?

陈丹青:我对制度的改变与否,不抱希望,那是许多人的饭碗,不能随便改动。我对出人才不绝望。人才是挡不住的。

吴怀尧:你小时候是乖孩子吗?学习成绩如何?有没有翻墙越界手腕子给大人捉牢了的经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打架与被打的经历?

陈丹青:我小时候很乖,听话,又很顽皮,叛逆。我想现在也差不多。媒体夸张了我的判逆。许多记者一见我,发现完全不像他们想象的样子,他们大概以为这家伙是个疯子。

吴怀尧:有人问毕达哥拉斯,女人是否值得尊重。毕达哥拉斯说:她们有三个神圣的名字:起初被叫做女儿,接着被叫着新娘,然后被叫着母亲。能否说说你对女性的看法?

陈丹青:上帝创造男女。我对女性谈不出什么要紧的话,太多人已经发表过意见了。我也谈不出对女性的“看法”,一个男人对女性不是抱有看法,而是被吸引,或不被吸引——这要看你面对一位怎样的女性。我不会对太宽泛的词语发表意见:“女性”一词什么都没说出,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和一位五岁的女孩,都是女性,但你希望我回应的显然不是这俩年龄段的“女性”。

吴怀尧:那我们来谈男性吧,今年11月23日晚上,在北大的百年世纪大讲堂,你和贾樟柯围绕电影《小武》展开对话,台下座无虚席,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提问也很踊跃。退场时,我看见有个男同学冲着台上大喊:“我爱你!”看得出,不少年轻人对你很是崇拜,不少听上去“很深刻,很哲学,很迷茫”的问题,你也面带微笑,耐心作答,你当时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陈丹青:我喜欢小孩,喜欢看见年轻人。中老年人要么对年轻人讨厌——年轻人处处提醒他们,你老了,快死了——要么看见年轻人会高兴。我属于后一种吧。我年轻时,凡是对我们笑的,善意的中老年人,我也会喜欢。

吴怀尧:既然这么喜欢年轻人,那你有生之年,还会参与体制内的教育吗?

【陈丹青目前状况】

陈丹青:体制不变,我不会参与。

画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陈丹青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他的“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轰动,并获得持久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画家身份都不会被忽略。

吴怀尧:1979年你在拉萨画的《西藏组画》共计七幅,由于它们意识形态,以写生般的直

接和果断描绘出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画作公开后,轰动一时,被誉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现在回头看,你自己如何评价《西藏组画》?它们的命运如何?二十多年来,说起你,大家总会想到《西藏组画》,这让你感到得意还是尴尬?

陈丹青:我觉得人不应该评价自己的画。

吴怀尧:去年你的油画《国学研究院》以1200万元落槌;不久,《牧羊人》以7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几轮叫价,最后以3200万元卖出;这种价格,很多明清时期的画作都达不到,对此你怎么看?很多人都以为艺术家一天到晚在数钱,实际情况如何?

陈丹青:我对太过疯狂的事情,说不出看法。疯狂不需要看法。目前不少幸运的艺术家可能是在数钱,但我自己知道,艺术家并不是天天在喝咖啡。真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工作狂,而且独自工作。有谁会看见艺术家独自工作的情形呢?工作是不能展览的。

艺术市场问题的误区之一,是媒体总要问艺术家,完全错了,应该问买家和卖家,那是商场的事物,作品只是货品,理论上和一双皮鞋或一支口红一样。

吴怀尧:相比国画,油画毕竟是舶来品,但为什么国画就是卖不过油画?

陈丹青:国画被认为是纸本的,油画是布面的,物质,以及保存的久长,似乎是价格的一个理由,当然,那是西方给出的理由。问题是中国在太多事物上认同西方的准则。董其昌与委拉士开支同代,可是董的作品在拍卖行的起价甚至不如今日哪位中年画家。而委拉士开支要是有作品流入市场,可能数倍于我们一次拍卖赢利的总和。

吴怀尧:画家黄永砯称美术馆为坟墓,他说美术馆展出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僵尸,不可能在美术馆里学到艺术。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请说说你对美术馆的理解和定义。

陈丹青:美术馆的确是坟墓。一个没有坟墓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黄永砯认为学不到东西,我没意见。没有一个场所能够让你学到或学不到“东西”,只看你想不想学。我喜欢进美术馆,但不会想到学什么,只是喜欢走进去看,发呆。我对美术馆无法给出定义,我只是看见,一个有美术馆的社会与没有美术馆的社会,大不一样。就目前而言,我们没有美术馆,现在的国家美术馆只能叫陈列场所,不是真正的美术馆,更没有“美术馆文化”,那是一个专业,“美术馆学”就像“图书馆学 ”一样,一整套观念和方法。现在的中国美术馆就是轮流租场子付钱,画马马虎虎挂起来,大家热闹一场,就算玩儿过了。

吴怀尧:美术界近十多年来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画家村”现象。先是圆明园画家村,继而是798艺术区,还有现在已经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京郊宋庄画家村、上苑画家村,这些“画家村”村你关注吗?你觉得它们的崛起和衰落,和艺术有关系吗?

陈丹青:自从资本主义兴起,画家不再受雇于王朝、贵族、教宗,个体的自由的艺术家出现了,于是变成波希米亚人。北京艺术家群体和窝点再对不过,这种动物自会寻找栖息聚合的区域,然后创作。一件创作能否成为艺术品,能否被确认为艺术品,前提是你得持续创作。

吴怀尧:你认为齐白石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国画家。那么吴冠中呢?这位对中国美术界影响深远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画家,在央视《大家》上谈艺术时说,“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

陈丹青说色彩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四篇

陈丹青说色彩

色彩要有品格,要用自己的语言体系说话---王荣松

(一)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小红一眼,意见是“不大漂亮”,他说:“你的裙子颜色配得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就不对了:这两种颜色在一起就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路吗,决对没有下面穿绿裙子,上面穿紫上衣,也没有穿红裙子而后配白上衣的。”

萧红的回忆录中写道:哪天鲁迅先生兴致很好,又接着说下去:“人瘦不能穿黑衣裳,人胖不能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不能穿黑鞋子,较短的女人不能穿白鞋子;方格子衣裳旁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还好;横格子的,旁人穿上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把人显长。”

此后还说到萧红平时穿的靴子、裤子在六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女作家萧红去鲁迅家玩:“周先生,”“问他,我的衣裳漂亮不?”

穿戴式该有哪些讲究、犯了哪些忌讳、萧红于是怪鲁迅不给她指出来,鲁迅说:“你不穿我才说,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鲁迅先生的前一段话讲到“色彩”,因为涉及调子,下一段话讲到“素描”,应为涉及形体再后来,差不多讲到“创作’l .但他只是直白、形象地作比较,具体而细微的举例子,不用术语,也不单就”颜色“一项问题发表意见,而这番意见终于还是归结为萧红的一身穿戴,萧女士很受用,我们读了也会惊异、欣赏——原来老先生对打扮甚有见解,对穿着如此留心,俄日在无所不谈的杂文中,鲁迅却又从不语及时装,真是智者守度。文章是他本行,人家问起,也不见他用”造句“、”“语法”、“布局”、“命意”这类字眼。当时市面上的“文章入门”“作文秘诀”之类,他向来反对年青人去当真的。画画的事情,说来也是同样道理。

(二)

现在我受托来写《名师点化》丛书的“色彩”部分,合同书已经送到、桌面上,怎么办呢——对付高考的种种招法、门槛(假如真有招法、门槛的话),我以为也好比萧红女士穿衣见客,不该临时讲的,讲了,穿不舒坦,也考不像样。再说我的学画,原属自习出身,从未专门学过i“高考”丛书中开列的“素描”、“色彩”、“速写”、“创作”课程,或者说,至今我也还在学,只是学画的年月比较长久,多上有点经验,混杂说来,或许可以扯开一些话题的。但是单讲“色彩”,何从说起?不过念及如我当年似的青年同行渴望学画的诚心和苦心,那么我就勉为其难硬做文章,单独地来说说“色彩”这回事。至于能不能如“出版计划”所称“实质性介入美术招生和美术教学”,我可实在不知道。我从未招过“考生”此刻只是面对白纸,并没有谁手捧画作当面问我画中的色彩漂亮不漂亮,莫说“介入”,连所指对象也没有的。画画,是视觉的事情,纸面上谈得再雄辩,也总有落空或辞穷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到美术馆对着“名家”,“名画”指点论析,大家服气,不然,就地摊开彼此的画幅讲,尽量落到实处。再不然,只好坐下来自说自话,将自己也算作一名“考生”,演练一回吧。

(三)

“种颜色都好看的”,我想这是画画用色的第一常识;第二项常识,是各种好看的颜色也

可以弄到不好看、难看、以至于非常难看的。

那么,怎样才算“好看”怎样才算“不好看”?这问题说来现不在于画画之中,二在画画之外。鲁迅并不穿红上衣绿裙子,可是街上五颜六色的方格子竖条子之类他都看在眼里。画画的人如果平时对这种色彩不留心,没意见,或者留心而不细心,有意见而不独到,下笔时再来计较色彩,已经被动、难堪了。画家并非画画时才是画家,他得随时随地地无为而看地敏感于一切,观察一切。

那么,怎样去观察?怎样才能够敏感?这问题也不在于画画之内,而在于画画之外。譬如鲁迅先生用的办法就是“比较”:敏于观察的眼睛自会比较,比较之下,眼睛自会判断好不好看。不善打扮,可以比较那会打扮的;色彩画不好,就去比较那好画中的好色彩。越会比较,就越会观察,越观察,自然就越精于比较。服装广告,色彩理论,都比不上、也代替不了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比较。

观察、比较、难免各人偏爱,偏爱很很好,但尽可能不带偏见,因为“各种颜色都好看的”。所以偏爱之外,艺术家,哪怕是艺术学生,从来就要有自己的主见,学艺术,也就是学那些实现自己偏爱、主见的种种办法。塞尚说,你必得有你自己观察事物的方式,有你自己的视觉经验。诸位考生找书看,请人教,是因为摸不到画画的门径,一时也不能确知友没有自己的的“观察方式”,怎么办呢?相信自己的眼睛。梵高确信天空是柠檬黄色;委拉士开支在一切物象中看见灰调子,他们相信自己的眼睛,换句话说,相信感觉。感觉,其实谁都有的,“艺术家”的意思,就是指感觉敏锐,以至那敏锐度富裕到过剩的那么一种人,所以要去画画,一画,有给“素描大纲”、“色彩范本”之类唬呆了,吓傻了,忘了原本无为而看的本能、活泼生动的感觉,失去了天生对于感觉的自信和得意,满脑子素描色彩的教条,然后赴考,而且是高考!

高考难。画画也难。其实,最难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葆蓄珍贵的感觉。“上帝啊,让我每天早晨醒来时像婴儿一样看世界!”这就是大风景画家柯罗对自己说的话。

( 四 )

曾向一位画友借自行车,他说,紫红色的那辆就是。待我开锁取车,发现那辆车市黑色。事后求证,他色盲。

色盲也是“感觉”。我那朋友就凭“紫红色”找到他那辆黑车。画画时怎么办呢?我曾在西藏的一次风景写生时忘了摘去墨镜,画完一看,所为的“色彩关系”大致没错,只是全篇倾向,而茶色正是我偏爱的色调,平时画不纯正,一戴墨镜,无意得之。自然,墨镜并不能带给我现成的风格,此刻想起,只为来说说色彩的感觉。

感觉是无穷微妙的。鲁迅先生说紫群不能配绿色,不错,浓紫看去惨然,艳绿显得滞闷,但紫、绿是否绝对不能相配呢?还得看怎样的紫,怎样的绿。马蒂斯钟情于紫绿:那是微茫清澈的淡紫,相谐于类似中国颜料中石膏、头绿的那么一种薄绿,如果调配得当,给皮肤白皙的人穿上,既恬淡又明艳,画在画上,会显得高贵、清雅。纯正的翠绿同紫罗蓝用在丝绒织品上,浓郁厚重,两相陪衬,尤显得富丽堂皇,在文艺复兴或巴洛克的油画中,贵族人物就穿着这样的华服。

红裙子陪上白上衣,红上衣配咖啡色群,也不是不可以,须看什么样的红,怎样的咖啡色,怎样的白色;还须看这些颜色在什么质地的布料上,衣服的款式又是如何,以及颜色在

衣服上的面积、图案等等。反而公认的、但出于概念的色彩配置大可怀疑,譬如诗中所谓“万物从中一点红”,在文字或想象中也许好“看”的吧,但真给你看见了,或画出来,反倒不一定好看,在具体而微妙的色彩效果没有通知眼睛,给予感觉之前,那至多只是“形容词”——绘画中最美的色彩,文字是无法形容的。

色彩妙不可言,但色彩的感觉却又神秘的规律。不同的色彩必须小心搭配,也可以不必考虑搭配;不同颜料必须多多调抹;不同的画种、画类、风格、样式会自行为画者、观者提供不同的色彩感觉,揭示不同的设色规律。而感觉“舒服”

色彩总有它的规律:有违规的色彩自然会不舒服。出奇制胜,一反常规之外发现更微妙、更隐秘的色彩规律,靠神秘发现呢?还是靠感觉。

中国的木板年画除了白底铺垫,黑线镇压,此外全是原色;敦煌洞中的满墙飞天,悉用土红、土绿、鲜黄、艳紫、猛漆黑不事调拌直接抹上去,感觉无不调和,为神秘呢,因为不用一块灰色,杂色,各种原色不重叠,不覆盖,不掺杂,形成平面的色彩并列,没一色描绘一处局部或一个物象,其实,挤在调色板上的颜色,不去动它,不去调抹,哪些原色都好看的。

所有古画、原始画都用原色。古人用色彩没有不好看的。真所谓“人生识字模糊始”,五彩石欧洲人开始调抹之后,这才发生好看难看的问题——自然,绘画也因此发展。世界给我们的色彩感并非五颜六色,而是“灰色”的。好,将颜料调着调着,西方的油画就出现了所谓“灰调子”,色彩从此不但是好看的,二是显得“真实”了

在哈尔斯、委拉士开支的画上,难见一处可指可说的原色,通篇灰暗,但一进展室就能先夺取观者的目光,而且灰色调灰得响亮,绝不微弱浑浊(16、17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通常只排列五、六种原色,哈尔斯甚至说画家贫穷大有好处,买不起颜料,就自会懂得如何运用有限的颜色调制出各种色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用丰富的素描秩序和明暗层次来安排色彩,而“彩色”又必须服从“真实”。我曾临摹哈尔斯的画,怎么调抹,也难调制出那份沉着的灰色,终于有点接近了,却又太灰,总不如三百年前的他的原作那般响亮,这号比画中国水墨画,同是用水用墨,那总体的灰调子可以画得非常浮躁,也可以画得一派纯净。此中有技巧,间造诣,但技巧、造诣再高,还得听从感觉,在画画时,感觉就是判断——甚至连工具、媒材都有“感觉”。善画灰色调子的画家,调色板并不脏的;水墨画高手,你看他蘸笔的水罐,一幅画画完,那水质带些微墨丝,还清澈得很呢。

在本世纪,西方人终于厌倦了描述“真实”。画家的心思又回到所谓绘画本身的规律,从媒材的性能、原理之中探寻更精微更有趣的感觉。灰色仍然被眷顾,但原色,纯色的运用出现全新的境界。美国“大色域”抽象画巨制,仅着一色,或红或蓝,当一种纯原色碑放大到几米见方,甚至几十米大,迎面凝视,整个视觉经验逐为单一色彩的巨大面积所占据,所统摄,感官个功能叶随之扩增、变异、神秘地作用于精神。而蒙德里安布列原色的画面,尺幅极小,却耐久读,每一原色条块不容增减谦让,不得加深减淡,那些红黄蓝绿的颜料既经分布,相对成局,使你对所有“颜料”重新有所认识:那是“色彩”?你我都能买到这些原装颜料;那是“素描”?画中根本没有所谓素描的“形”那是“创作”?红黄蓝绿之师颜料厂的产品。那是怎么回事?是蒙德里安利用我们的感觉而布列色彩,还是他利用了色彩而唤醒我们的感觉?也许两者皆然——所利用了色彩而唤醒我们的感觉?也许两者皆然——所谓画家,就是唤醒潜在的感觉,探寻观看规律的人。

(五)

然而仅就“感觉”而言,一幅画上的色彩也很难与“素描” “描构”“创意”等因素跟开来看,动手画画,则蘸满颜料的笔往纸上布上抹,又哪里仅仅是在画“色彩”。

抽象画,或“大色域”绘画只见“色彩”。当公众询问道:“这样的画传达什么意思?什么内容?”画家说:色彩就是“意义”,色彩就是“内容”——在抽象画中,色彩是即是作为“创意”,作为画家的选择和方案:取哪种颜色?如果是蓝,哪种蓝?蓝到什么程度?(60年代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著名的蓝色系列,介于藏青、群青,无以名之,后来逐定为“克莱因蓝”)接着,色彩又作为“构图”:如果涂满画布,取多大尺寸?何种状况?如果用两三种以上的色彩,则各色均等,还是不均等?是色块跟开,还是相互参插?分开、参插又取何种局势(美国画家罗斯柯、路易斯的大画就以不同色彩的块状和条状营造构图)?再接着,色彩开始作为“素描”:凡是素描所涉及的诸般原理,在以色彩为诉求的抽象绘画中也都得有所交代落实;色彩也有“形”、“线”、“面积”、“体块”(一如素描常以色彩的词汇如“调子”、“色感”来形容,来要求)色彩也得讲敏感、厚薄、强弱、进退、虚实、节奏、比例、结构,否则色彩的意图和表现力将难以实现,失去控制。抽象画色彩运用得成功,高明,正如好素描的境界:补课增减,难以更动。譬如德*库尔和高尔基的画刊去似乎什么颜色都往上涂,但如果试着去掉其中一块色彩,全面的均衡、张力、强度、密度、就会受损,因为色彩在华中成了唯一的角色,必须承担构成一幅画的全部元素。介于抽象、极简之间的画家罗伯特*莱曼的大画,色彩的筹码只剩白色,那片白色的丰富感就得用色的厚薄、不同的涂法、笔触的变化、画布的粗细以及每幅画不同白色的微妙区别来实现的,而这微妙的区别可调出几十上百种白色,以至于你很难说那是“白“色。

当画艺趋于“自由“境界时,色彩和素描的运用都是不自由的,换句话说,以严格的不自由获得自由,唯其如此,色彩和素描才能进入真正的“规律”(或者可以称之为“自律”、“自为”)。我们惊汉梵高、毕加索、马蒂斯、鲁奥、柯克式加等名师无所不为的色彩,但不论他们的用色何等疯狂、率性、惊世骇俗,我们只是看到他们画中已经画出的色彩,在画布之外,他们阻止、放弃了许许多多色彩;在一幅画中,他们仅允许一组色彩的方案,遵从一套色彩的纪律,任何色彩的取弃均听命于此。正如精于服饰的人,他们非常懂得这套用法可以或不可以,那组色彩舒服或不舒服——当画画而知道哪种色彩在哪幅画上不适宜、不能用时,我们同色彩大概就算交上朋友了。至于传统写实绘画,色彩和素描的关系更是难分难解,互为表里,互为因果,感觉、思路、仅仅落在色彩上,至多画出一片色彩,并不能成就一副完整的画。无形的色,无色的形,是要到“现代”绘画通盘改变了色与性的概念,这才成立。传统写实画的色彩观则好比讲色彩作皮肉,在依附着作为骨干的形体结构,即所谓“素描”之上。要而言之,漫长的古典绘画以素描关系带动并呈现色彩;印象派之后,始以色彩关系带动并呈现素描。但二者的色彩观都是“状物”的,这“物”,就是人与自然,传统绘画的内容和技法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描绘,纯粹的色彩观在传统绘画中式不存在的。

举例说,在古典绘画中,画块白布的程序师确定那布什哪种白,然后以那白色的浓淡作为素描层次,画出布的皱折明暗;印象派以后的画法,则那块白布必须对着周围环境的颜色,向光的背阴的冷暖,而酌情调入各种颜色,以至最后那白布本身或许并不呈现为“白”,而可能偏紫,偏黄,置于画面其他色彩之中,“看起来”就显得是“白色”——但同前述罗伯特*莱曼的白色不同,这白必须同画中其他物体一样有准确可指的形状,这才有效。用印象派以后的色彩术语说,这“白”是否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这块“代表”白布的色彩置于“空间”、“空气”之中,使之呈现准确的色彩“关系”。

但印象派的“色彩关系”依然严格地、并正是为了比古典画法更准确地呈现“素描关系”。

在印象派画家看来,给地平线画上蔚蓝色比在素描上向空间推远作文章更接近“自然”,更“科学”。暖色皮肤暗部加上青紫色的反光,更接近“真实”,更“象”肉眼看见的效果。但后人谈论印象派往往仅及色彩上的贡献,乃是误会与偏见。退远了看,印象派画家早就被认为是真正的“写实主义”者。色彩上的革命性成就和传奇,使我们忽略了他们非凡的素描造诣:马奈的重要性不必说了,德加的造型功夫甚至超越了前后几代人,并直接影响到摄影的观看方式。巴齐依、雷诺阿、莫内的早期作品都具有素描上莫大的难度。我们只要看所有印象派画作去除色彩印成黑白的图片,即显示秩序严整、关系准确的素描效果。美国、俄国、东欧、中欧、加上日本,均在19世界末期涌现大规模的仿印象派潮流,纯就色彩论,多有贡献,但整体水平无以接近法国印象派的基准。一者固然由于不是原创,二者是后人的效仿难以像印象派诸将那样直接地、自然而然地脱胎而受惠于法国18、19世纪整个绘画的丰厚资源,这资源,就包括从蒲桑、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库尔贝等匠师的造型遗产。即便素描在印象派画家的“宗旨”中可能是第二位,传统已经赋予他们近乎先天的素描造型的“母语”,这道理,就好比中国元明清代的山水画家天然地不必太过分分心于书法造诣那样。

后印象派在素描的贡献甚至尤有过之。我们会想到梵高的色彩对日后野兽派、表现派的影响(而梵高的素描何等卓越),但野兽派主将马蒂斯就宣称:“我们都从塞尚那里来”。塞尚的要旨并非色彩(论色彩的“美感”,他不及莫内等辈),而是色彩的量感,是在经营画面结构中使色彩具有和素描同等的分量,同样的功能。塞尚的结构意识全般改变了传统素描和色彩的原则,并导引了立体派绘画的诞生,而立体派最重要的作品几乎放弃“色彩”,仅用单色,即便用色,也不再“随类赋彩”,从此,色彩重又回到标徽、符号和设计的功能,色彩、素描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分际被取消,并各自被赋予新的可能性。在此后的现代主义绘画中,用色彩表达素描关系,以素描表达色彩效果,“物象”、“形”逐步变异、退出、消失,素描色彩不再表达物象,而进入自在自为的所谓“纯绘画”。

在写实绘画中,色彩,素描是一体的两面;在抽象绘画中,色彩自行具备了素描的性格。色彩在画面上从来不是单一的角色。当初习者被分别告知色彩和素描这两道“习题”是,过于“认真”、“专门”的研习会使学生在色彩或素描这两端畸形发展而渐渐迷失。不是常见“素描基础”很“扎实”,或“色彩”画得很“漂亮”的学生么?但路不会走得太长。一幅画不会只给画家一项要求。自然,学生的天分、才智往往各有长处,各有短处,色彩格外敏感的学生,其实就该多花点功夫研习素描,反之然——我们学习素描、学色彩,最后是为了“艺术”,诸位考生将来时想当“素描画家”、“色彩高手”,还是真正的艺术家?

说了半天,调色板上的颜料到底怎么抹到画纸画布上才能对头,像样?考生备考,最巴望知道实用管用的招法。然而招法是手上的事,纸上的文字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问题弄得复杂。反而不管用。管用的办法,先得简单、直接、具体。

古时候没有美术学院(但有很多作坊),也没有色彩理论(但有很多办法),徒弟每天眼瞧着师傅怎样调弄各种颜料,并作下手,连怎样制作颜料也得学会,不久,就能自己动手画,不是画所谓“习作”,而是画师傅画的大壁画或正式订件上那些次要的部分。聪明心细又大胆的学徒,渐渐有了经验,师傅就会放开手让他干——就这样徒弟日后变为师傅,一代代传下来,其中遇到天才,放胆摸出一些新办法新规矩,或有手艺高下的差别,但实在不容易找到颜色画得一塌糊涂的例子,那就是古代师徒制的好处,什么好处呢,就是非常的具体,直接,不含糊,不落空,就像大人教我们淘完了米放多少水,看菜色绿到什么份上就关火一样,不然饭焦菜糊,没发吃的。

陈丹青油画简析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五篇

浅析陈丹青油画艺术特点

王五

(XX大学 艺术学院 美术学2008级1班)

摘 要:陈丹青是80年代在画坛产生较大影响的青年油画家. 1980年他创作的《西藏组画》

较早开始摆脱俄罗斯—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展的影响,追求用传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

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真实感受。陈丹青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

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他的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是用

他的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

陈丹青(1953-)上海人。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

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陈丹青於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

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後划时代的现实主

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

响。《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

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

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於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1982年移居美国。2000

年回国应聘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绘画系第四研究室责任教授。作品多次参加海外重要展

览。多幅作品为美术馆、美国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关键词:陈丹青 油画 《西藏组画》

一、陈丹青的代表作

陈丹青于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创作《西藏组画》西,在八十年

代初引起画坛震动.其真实、朴野、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道主义思想,一扫当时概念化的

创作空气,影响深远.因而,这七幅画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代表作品.此前,陈丹

青的创作还包括《进军西藏》、《泪水洒满丰收田》等优秀作品.今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大展中,《泪水洒满丰收田》在“新中国美术”部分被置于重要展

位,以象征一个时代结束的休止符号. 陈丹青在美国居住多年,西方纯正的油画看多了,用笔

点像书法,会游走,有弯度起稿准确,笔笔到位,游走的笔触与造型极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这点看他的《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很清楚。

二、陈丹青代表作的发展

1. 陈丹青作油画《西藏组画》艺术性【陈丹青目前状况】

《西藏组画》在当时看来由于缺少大家早已习惯了的主题性和思想性而遭到"创作还是

习作"的质疑。今天,我们在重新梳理中国美术三十年发展历程时发现:《西藏组画》对中国美

【陈丹青目前状况】

术三十年的美术史意义不在于油画的技巧,而正在于这一看似"缺少主题性和思想性与习作

无别"的艺术创作取向。换言之:《西藏组画》的美术史意义在于表达了对长久以来形成的现【陈丹青目前状况】

实主义艺术创作被"工具化"了的反感和企图反拨的努力,从而使她成为中国油画去"工具化"

开始的标志。

2.《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艺术特点

本书根据陈丹青同名画展编成,收录了他归国十年的代表性画作。画作大致分成三类:

一类是画册写生;一类是人体或肖像;一类是外出写生。以作画年份为序编排,完整呈现陈丹青十年来油画创作的大致面貌。两篇谈论绘画的长文,则指向中国油画的深层问题:一个全然属于西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移植到不断追求西化与现代化的中国时,如何寻获存在的意义。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 《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第一次推出陈丹青的画集,以朴素简易形式编成,方便普通读者购买,但印制却是精益求精的。画集不但囊括了《归国十年》画展的精华内容,更增添大量图片与文字,成为一部人文气质浓厚的绘画读本。《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是为普通读者编辑的一本画集,收录了陈丹青归国十年来代表性画作,并配以饶有兴味的解说文字,从中可了解陈丹青绘画艺术的大致面貌。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内两篇长文《回到写生》《面对原典》,专谈写生与临摹,直指油画移植中国百年来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歧异,甚至可说是近三十年中国文艺状况的诊断书。

●2010年11月,陈丹青回国后首次大型个展“归国十年”在中国油画院开展;12月,他参与策划的《回到写生》、《面对原典》也热闹开幕。连续三个油画展,震动中国画界。人们惊呼,“油画陈丹青”赫然归来。

三、陈丹青艺术成就的分期及特点

从油画创作的过程来看,创作是需要观念的。观念支撑艺术生活,作品要具有表达性、视觉性或阐述性,是需要观念来支撑的,艺术的本质来源于观念。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到实践的过程,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艺术家观念的体现,没有观念就谈不上思考,没有思考就谈不上艺术的创作,更谈不上对艺术创作的绘画。观念艺术已成为当下文化、艺术的主流和方向。

在目前多元状态中,凡是能够开拓任何思想,并利用一切更改把个人的知识、梦想转变为有效地表现时代的文化与社会现实的风格和艺术,就是最好的艺术。无论从现实角度还是从理论角度,观念艺术已经以其越来越独特的观念方式进入艺术生活。在当代艺术中,油画艺术占有重要领地。然而,因其作者和风格、技法的不同,其身价自然有所区别。但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一般收藏家来说,如何鉴赏,或者判断其艺术价值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之被称之为商品油画的行画,在市场中异常活跃,让普通消费者多少有些盲从。尽管严肃绘画与行画之间并无关联,但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异同,仍是消费者需要弄清的问题。

一、前现实主义时期

1968年至1976年为前现实主义时期,陈丹青先生青少年时期,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十五岁时跟随中学老师辛明炎先生学画,从他油画启蒙教育时,在他心里就种下了向欧洲大师学习的种子,这是他日后出国的一个伏笔,那时的他跟着老师到处画毛主席像,晚上临摹欧洲经典画册,这又为他日后的《西藏组画》埋下另一个伏笔。

1970年到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劳动的空隙,他珍惜每一分钟自学画画,不停的画速写,他的超强的速写功力,正是那时练成的。1974年前后,出版了《边防线上》和《飞雪迎春》两部革命题材的连环画,均获得成功。并且创作了他的第一幅油画作品《老将和小将》,以后又相继创作了《给毛主席写信》、《进军西藏》等。《给毛主席写信》画风带有文革油画的特点,画中一群年轻人正在给毛主席写信,表示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的革命【陈丹青目前状况】

决心,色彩明快,笔触清晰爽洁,强调明度与色彩的对比,颇受俄罗斯油画的影响,《进军西藏》为历史题材,画面上茫茫大雪,战士们正冒着大雪勇往直前的向西藏进军,人物造型深沉坚毅。

这时期陈丹青先生艺术创作的特色正反映出我国艺术创作的总体要求:艺术创作的主题是根据形势需要,属于政治宣传。强调领袖人物的高大及工农兵形象。画风积极明朗,画面充满感召力,造型上注意主要人物健康向上的力量和戏剧性。色彩上以“红、光、亮”,表现积极而热烈精神倾向,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写实主义。体现作品风格的三突出原则。陈丹青先生说:“我的文革创作没有个人经验,只有国家经验,而国家经验就是党的意志„„这不是我个人的状况,而是全体艺术家的状况。”

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陈丹青先生正在西藏。围绕这一重大事件,陈丹青根据在当地农牧区收集来的素材创作了大型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金灿灿的麦田里一群正在收割的藏民们停下手中的活,围在一位手拿收音机的汉子身边,收音机里正在播放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人群中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有的哭泣有的悲伤,神态肃穆,丰收的麦田和悲伤的人群形成对比,远景是蓝天白云,中景是丰收的麦田,近景是悲伤的藏民。以淳朴和自然的写实手法绘制而成。虽然仍受苏联绘画模式的影响,硬而阔大的笔触、摆和扫的用笔,但画面中已看不到“红光亮”,并且表现了文革中没有的题材——“哭”,这里已看到了现实主义《西藏组画》的萌芽,整幅画带给人生动感人的触动。这幅画以西藏自治区送展的名义参加了全国美展,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成为陈丹青先生的成名作。并为日后他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幅作品不仅有属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在1999年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大展中在“新中国美术”部分被置于重要的展位,以突出象征一个时代结束的终止符,可以说陈丹青先生的前现实主义时期,是现实主义时期的过度期

二、现实主义时期

1980年至1989年为现实主义时期。1980年他二度进藏,创作了毕业创作《西藏组画》,把中国油画创作从伤痕美术的政治情结和形式美中解放出来。他笔下的藏民不再是载歌载舞宣传符号,而是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载体。打破了在人们头脑中成为定势的苏联式的绘画模式。被认为是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创作,在美术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他的真实、朴野、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道主义思想,一扫当时概念化的创作空气影响深远。

《西藏组画》有七幅小画组成,分别是《母与子》、《进城之一》、《康巴汉子》、《朝圣》、《进城之二》、《牧羊人》、《洗发女》。它向人们展示了以往美术作品中不可能感受到的自然与真实,有着某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真实的塑造了高原上自然淳朴的人性之美,所表现的主题是生命、自然朴实的人的魅力,他用最真实的情感和熟练而朴实的绘画语言缩短了观众与西藏高原的距离,追求人性的净化和超越,质朴和真实,讴歌人性的真善美。

当他踏上西藏这块土地面对西藏浑朴天然的人情风貌,从少年时代积累起来的艺术灵性和对西欧油画的感悟一下子醒悟了,他的审美向往,油画语言造型功力、生活底蕴、一时间集合成一股创作律动,一股脑地倾泻于画面上,在色彩和笔触的运用上极尽朴实,浑厚的灰褐色几乎统领画面,然而却极富情感力度,涂抹的笔触效果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使作品有一种凝重感,人物神情动态生动传神。这组画里创作的第一幅是《母与子》。画面中,把孩子揣在衣襟里喂奶的藏族妇女,因艰辛劳作而疲惫沉默,目光甚至有些呆滞,这些都是此画的感人之处。《牧羊人》对拥吻的情侣描绘大胆而直白,亲昵而粗鲁,男人露出脊背强悍有力,女人动作笨拙僵硬,组成一幅人性真善美的画面,把爱情主题大胆得表现在画布上,直接而不掩饰,开启了绘画中人性的复苏和个性的张扬,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在《康巴汉子》中,我们看见五位藏族汉子占据画面,他们身着厚实而陈旧的藏袍,套着破旧的毡靴,脸上带着粗犷又沧桑的表情,自然真实的阳刚之美,笔触坚实而饱满。陈丹

青先生说:“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既很容易被人忽略,有特别能打动人„当一个牧羊女怀抱婴儿跟着丈夫走来时,在他怯生生的神色和紧拽丈夫衣袖的细节上,在这一家三口的动人关系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近乎庄严的美„„我其实是跟随这对夫妇走进了他们的整个生活和精神世界。”[3]这是他在《进城之二》中的阐释。

《西藏组画》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动人心魄,就是因为他把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他对生活的强烈感受统统表现出来。我们看到了陈丹青先生的艺术底蕴和灵魂——人道主义情感和人格力量,他对于情感的厚度表达及对纯属视觉的绘画语言的追求曾深深影响过当时一大批画家,当时这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范畴,而具有了思想启蒙的普遍意义。

三、当代艺术时期

1990年至今为当代艺术时期,伴随终身的自省意识,在那时的陈丹青先生已很强烈。在《西藏组画》声名大噪之际,他没有停留在所取得成就的光环里,而是谦虚地认为这只是个未完成的习作,一切才刚开始。1982年他辞去了在中央美院留校任教的令人羡慕的工作。抱着寻根逆源,到国外看原作像大师学习的心理,毅然离开中国奔赴纽约。他想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回到现实主义的源头,可一到纽约他看到这些早已过时了,那里全是当代艺术。带着现实主义的风格来到纽约,他却遭遇了后现代艺术的抛弃。此刻的陈丹青先生感到震撼与迷茫,但他还是那样喜欢写实主义的绘画。他是第一个与美国画廊签约的中国画家,凭着他精湛高超的画技与在国内的知名度,他又持续在美国画了六年西藏题材的画。一有空他就到各大美术馆临摹参观画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陈丹青先生不再画西藏。

在受到当代艺术熏陶的7年以后,他摆脱了西藏,摆脱了十九世纪美学范畴里写实主义的框架,生活在纽约的陈丹青先生却没兴趣去画纽约的生活环境,这正是纽约文化对他的深深的影响,使他不再去画过去那种反映论式的写实绘画,他开始画题材严肃的巨幅双联、三联多联画,立足于自身的视觉经验,对当代政治、文化的观照和思索。

他往往将历史名作与当代图像并置,两种异质图像在人物动势和神情中有一定的相似和顾盼照应,揭示出在历史演变中话语观念行为模式等的连续和断裂,同一和差异。他的《题未定—之一》里,画面中间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德《拾穗》两边是当代女子的黑白图像,把它们并置在一个平台上,19世纪的法国乡村妇女,她们穿着厚重的衣服和沉重的大鞋,在收割后的田野里寻找遗落的麦穗,现代女子身穿华贵的质地轻盈而美丽的纱裙,赤脚在海边拾贝。画面从各种对比中显示了当代中产阶级女性与十九世纪法国乡村妇女的欲求,精神状态等的差异,看后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997年他到山东出差,朋友给他拿来一本台北故宫藏的古代作品集,他就把那本书画了下来,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用油画材料可以画国画,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画董其昌、怀素、米芾的画册和书法,山水花鸟,既是画册中附带的艺术,又可认为是一种“创作”的艺术,这里的绘画变为表现绘画的绘画,他以中国山水画册为图式语言创作的静物画,让我们重新看待国画与油画,个人与历史、真实与虚幻,种种间离的效果,证明了他在艺术中应用后现代主义观念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折射出艺术家对中西文化背景的独特理解与思考。 1996年创作的《毛润之》组像共计十三幅,他以毛泽东从青年到中老年的照片为摹本,来呈现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相比于以往所有毛泽东像,更接近真实,无论青年的朴实健康,明朗执着,还是中年的自信坚定与专断再到晚年的疲惫,茫然多疑与孤独皆跃然纸上入木三分。对曾被神化的毛泽东进行了视觉祛魅,是冷静思考和理性的呈现。他用手中的画笔唤醒了我们那尘封了的往昔的回忆,引发人们诸多的思考和反思,这是一组更接近于真实更符合人性本真的毛泽东,相比以往单向度直线条躯壳式的伟人像,他则揭示出了人物灵魂。

目前陈丹青先生的静物画已五十多幅,由此可见,陈丹青先生对此类作品的一往情深,

它显然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他一定从中找到一种与自己内心对话的途径,他一定有足够的理由坚信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从2000年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邀请回国任教,到2007年由于体制原因的辞职,他不断引来媒体的持续关注,他到美国时经历了文化的巨大错位,从美国回到中国再一次经历了文化的错位。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消解这种错位,他出国前的画风是激情而张扬,外放而自我,自然和本真,率性而不掩饰的一种展示,归国后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理性和内敛的风格,由前两个阶段眩目的能力到今天独特的绘画语言,陈丹青先生完成了艰难的蜕变。

曲折的人生经历及十八年的海外生涯造就了今天的陈丹青先生,他不但是位优秀的画家,还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近几年他相继出版了《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荒废集》、《退步集》等。语言别致,感受细微,不断地对社会诸多问题提出质疑和看法,对教育、影视、当代艺术等有独到的见解,有强烈的社会意识与政治意识,他的画及文字都承载着厚重的责任感,折射出他多元的艺术修养及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1980年 研究生毕业展(《西藏组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2].《陈丹青速写集》(天津美术出版社1992年)

[3].《退步集》(,2005年)

陈丹青语录摘抄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六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陈丹青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2、音乐好在倏忽,所谓时间的艺术,灵界的艺术。

3、你问我那是怎样的记忆,据实说,就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我那时年轻,二十七岁。

4、今天,全国的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5、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6、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7、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

8、我迷恋一句话的上下文怎样连在一起,连的巧妙,你怎么读都会动容,都会服气。这是书写的秘密。你改一个词,效果全没了,修辞很重要。

9、互联网只是舞台,不是节目。世界,还有对世界的感受,是由许多事物构成的,网络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

10、我也曾一路无知而愚蠢,只是贫穷时代的愚蠢无可羞,也无可张扬。现在我可能聪明一点了,只因逐步摆脱了愚蠢,并愿继续摆脱:不必同外国比较,我所比较的对象,是我自己。

11、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12、绝大多数中国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农村更不必说。

13、前面说了,鲁迅之为鲁迅,还在于他周围的价值,没有他的周围,哪来鲁迅。他的敌友是当时顶优异的一群人,各自有真实的影响面。

14、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声“惭愧”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是“在众人里看见了自己”。

15、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16、我们玩弄艺术的动机,小半或是出于灵感或热情吧,大半则恐怕是积习使然。

17、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18、诸位要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时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

19、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我这个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20、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21、只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没有一首歌龄百年以上,几代人耳熟能详、同声一唱的歌?

22、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什么也拦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23、翻译不看你懂多少外语,而是考验你中文怎样。

24、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25、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26、申办奥运会哪里是为了体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级政治任务,可是没有这项政治任务,钱拨不下来,事办不起来,所以我有保留地谢谢天,谢谢地。

27、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

28、“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29、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30、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

31、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

32、学生也被权力化,年纪青青,接受的都是权力教育,事事认同权力,以后出来到社会,国家就交给这样的学生。

33、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34、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二十四小时扳着个脸。

35、在这一场巨大的阳谋中,真正被利用的是我们几代人,独尊鲁迅的真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无知,使我们不怀疑,使我们盲从意识形态教条。

36、我希望中国的有钱人穿的奇怪的要命,过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艺术是这样出来的。中国必须有这么一群怪人,过非常不真实的生活。

37、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38、连续剧你不要批评它,不要当它是艺术,它就是生活。你给我看电影,我马上计较哪个镜头没用好,哪个光没用好,连续剧你计较这些干什么?多深多浅,我不计较。我不喜欢,换台就是了。

39、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40、萨特谈到音乐,曾有这么一番意见:挤在音乐厅观看演奏乃是荒谬的,音乐,应该独自倾听。

41、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42、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弃。

43、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44、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45、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46、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肱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象中国体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47、以我的阅历和记忆,民主实现之日并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时,世道尤为难测。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会的常态,是否失去底线。

48、我珍惜

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49、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贵,一半是指犯傻。我真希望傻回去。

50、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说明什么呢?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51、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52、人生总有零星片刻的狂喜,经常会被想起。

53、人人生而平等,那时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从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

54、我讨厌中国人对明星的心态,复杂、阴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对戏子的心态,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儿,心理上满足。

55、鲁迅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

56、艺术是谎言。但现在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地在那儿说谎。

57、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可能是讲师,讲师到副高,然后多少教授。花钱买版在杂志上发表,这样才能过关。所以这些教授没有时间去上课,去关心学生。

58、好电影能够成功地传达经验,向各种不同的人群传达经验。

59、所以我放弃让多数人了解我了,有那么一两个我在意的人了解我就行了。

以上是关于陈丹青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七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我这个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2、我也曾一路无知而愚蠢,只是贫穷时代的愚蠢无可羞,也无可张扬。现在我可能聪明一点了,只因逐步摆脱了愚蠢,并愿继续摆脱:不必同外国比较,我所比较的对象,是我自己。

3、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4、我讨厌中国人对明星的心态,复杂、阴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对戏子的心态,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儿,心理上满足。

5、我希望中国的有钱人穿的奇怪的要命,过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艺术是这样出来的。中国必须有这么一群怪人,过非常不真实的生活。

6、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7、人生总有零星片刻的狂喜,经常会被想起。

8、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

9、今天,全国的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10、好电影能够成功地传达经验,向各种不同的人群传达经验。

11、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12、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弃。

13、鲁迅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

14、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二十四小时扳着个脸。

15、音乐好在倏忽,所谓时间的艺术,灵界的艺术。

16、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17、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肱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象中国体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18、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19、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

,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20、所以我放弃让多数人了解我了,有那么一两个我在意的人了解我就行了。

21、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

22、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什么也拦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23、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24、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说明什么呢?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25、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26、诸位要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时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

2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28、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

29、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30、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31、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32、翻译不看你懂多少外语,而是考验你中文怎样。

33、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34、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

35、萨特谈到音乐,曾有这么一番意见:挤在音乐厅观看演奏乃是荒谬的,音乐,应该独自倾听。

36、我们玩弄艺术的动机,小半或是出于灵感或热情吧,大半则恐怕是积习使然。

37、我珍惜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38、只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没有一首歌龄百年以上,几代人耳熟能详、同声一唱的歌?

39、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40、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41、申办奥运会哪里是为了体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级政治任务,可是没有这项政治任务,钱拨不下来,事办不起来,所以我有保留地谢谢天,谢谢地。

42、绝大多数中国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农村更不必说。

43、人人生而平等,那时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从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

44、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声“惭愧”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是“在众人里看见了自己”。

45、互联网只是舞台,不是节目。世界,还有对世界的感受,是由许多事物构成的,网络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

46、前面说了,鲁迅之为鲁迅,还在于他周围的价值,没有他的周围,哪来鲁迅。他的敌友是当时顶优异的一群人,各自有真实的影响面。

47、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48、连续剧你不要批评它,不要当它是艺术,它就是生活。你给我看电影,我马上计较哪个镜头没用好,哪个光没用好,连续剧你计较这些干什么?多深多浅,我不计较。我不喜欢,换台就是了。

49、我迷恋一句话的上下文怎样连在一起,连的巧妙,你怎么读都会动容,都会服气。这是书写的秘密。你改一个词,效果全没了,修辞很重要。

50、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可能是讲师,讲师到副高,然后多少教授。花钱买版在杂志上发表,这样才能过关。所以这些教授没有时间去上课,去关心学生。

51、在这一场巨大的阳谋中,真正被利用的是我们几代人,独尊鲁迅的真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无知,使我们不怀疑,使我们盲从意识形态教条。

52、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53、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54、以我的阅历和记忆,民主实现之日并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时,世道尤为难测。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会的常态,是否失去底线。

55、学生也被权力化,年纪青青,接受的都是权力教育,事事认同权力,以后出来到社会,国家就交给这样的学生。

56、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57、你问我那是怎样的记忆,据实说,就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我那时年轻,二十七岁。

58、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贵,一半是指犯傻。我真希望傻回去。

59、艺术是谎言。但现在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地在那儿说谎。

以上是关于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2015听证会制度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八篇

第1篇:津南区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

为了加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沟通联系,有效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上水平,结合我区城镇社区实际,特制定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

一、总体要求

社区事务听证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各社区要以听证会为载体,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社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区听证会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有序进行,并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

二、社区听证会的议事范围

社区事务听证会议事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居民普遍关心、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议事范围为:社区治安防范、保洁与绿化、违章建筑整治、环境卫生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救助款物的筹集及发放、低保户的确定、公益事业建设经费的筹措以及其它需要社区居民听证的事项。

三、听证会成员的确定

社区事务听证会成员由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确定,一般由社区党支部成员、社区党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代表、涉及听证事项的居民小组长等组成。参加会议人员也可因议事内容而定。社区居民经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同意可旁听会议,有关zhèng fǔ 部门、社会单位的代表应邀列席会议。听证会成员享有听证表决权。

四、听证事项的确定

听证会听证事项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或社区居民提出。听证会前,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应对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事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征询居民群众意见,并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后,确定列入社区听证会议题。对与会人员在听证会上临时提出的听证事项,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结合实际列入听证会议题。

五、听证会的组织召开

社区事务听证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时间应相对固定,可与党日活动、居民代表会议相结合。社区事务听证会由社区党组织召集和主持,召集人应在听证会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议题进行公示并通知会议人员。听证会成员要对听证议题或议案进行讨论表决,表决的形式,由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根据听证事项的实际情况确定。凡属表决的听证议题或议案,需经出席会议有表决权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方可通过。

六、听证会的议程

社区居民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1、社区党支部书记报告上次会议议题或议案的落实情况;

2、主持人报告本次听证议题或议案;

3、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通报与议题或议案相关的情况;

4、听证会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5、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单位的代表回答与会人员的咨询;

6、听证会成员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表决意见;

7、专人做好会议的记录并存档备案。

七、听证事顶的办理

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应于听证会后5日内,将听证会的表决结果采取适当方式公示,并认真抓好落实。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凡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要想方设法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帮助解决的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和帮助,千方百计解决问题,满足居民群众的要求。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大力支持,保证社区听证会制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2篇:听证会制度是如何诞生的

在听证会制度被引入中国之初,公众曾对此抱以热切的期待。然而,近几年来有关国内听证会发生的接二连三的怪象,不禁让我们心中疑窦丛生。中国的听证会究竟是公众监督、发言的平台,还是一种披着民主外衣的独断升级?如何才能把听证会这种“舶来品”真正转化为中国民主的象征?我们在质疑,也在思考……

2015年12月8日,哈尔滨市水价上调听证会上,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的退休老教师刘天晓,盛怒之下,朝哈尔滨市物价局副jú长扔掷矿泉水瓶表示抗议。此行为后来被网民赞为“2015年中国百姓维权第一扔”。这“惊天一扔”触动了消费者对“涨价”二字最为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民众对于价格听证会上消费者话语权的思考。

时隔不足两年,成都作家聂作平一条关于“听证专业户胡丽天”的微博,又一次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7年里参加23次听证会的纪录让人咋舌,而关于胡每次在价格听证会上均是支持涨价的说法,则更是招来网民们的狂轰乱炸。几天之后,杭州74岁的崔盐生老人,又以10年里参加了32次听证会的成绩,刷新了这一纪录。不同的是,崔盐生7次价格听证会6次反对涨价的做法,被网友称颂,并由此得名“犀利爷”。

面对“听证”带来的洋洋大观,公众们渐渐开始意识到,对于听证会,我们再不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继续选择沉默。

“听证专业户”不是新话题

如今在百度上,只要输入“听证会”三个字,“听证会专业户”这一词条就会自动跳入视野。其实,在成都,所谓的“听证专业户”、“听证四大金刚”从来就不是什么新话题,细心搜索当地媒体的报道,从2015年开始,退休老人胡丽天的名字,就频频出现在听证会的参与人名单上。

据胡丽天自己介绍,从2015年到2015年的7年间,她共参加过23次听证会,至于网上说的19次,是以前统计的数据。其中,在成都市控制机动车总量的听证会上,她因为与大多数听证代表所持意见不同,还特地接受了当地媒体采访,后有文章见报,题为:《听证专业户今天要舌战群雄》。

在一次关于增加成都市出租车总量的听证会上,胡丽天作为听证代表,在听证会召开之前,就成都打车难一事做街头调查,当时也有成都方面的电视台跟拍她的调查全过程。

至于听证会上的“四大金刚”一说,也是源于之前成都媒体对包括她在内的四位热衷于听证会的成都市民的报道。

由此看来,“听证专业户”在这次“被代表”事件之前(

按照成都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处长何亚军的说法:关于价格听证会的代表选拔方式,成都市从2015年开始,采取通过公证处现场公证的形式,随机抽取消费者参加人选。而此人选的报名方式,他们则是通过成都的几家权威媒体进行发布,面向社会征集。

既是面向社会征集,又是随机抽取,那么“听证专业户”的现象就有些让人不解。

“听证代表由抽签随机选出,此老妇竟18次选中,这运气不买彩票都可惜了。”这是聂作平在微博中对胡丽天多次当选听证代表一事的评价。在成都市“听证四大金刚”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同时,公众们更多关注的其实是在听证代表的选拔途径。

“谢谢你!我只是普通人。采访就不必了!如果有兴趣可在网上看看我的文章!再见!”这是曾屡次参加成都听证会的张见远婉拒记者采访的一条短信。

胡丽天曾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都一再表示自己并不是“托”;哈尔滨听证会上扔掷水瓶的代表刘天晓在听证会之后,也曾被多家媒体报道,作为“公民维权”的代表;张见远在此事被热炒之后拒绝了所有媒体采访,表示只愿意上央视说个清楚。

百度上输入张见远的名字,我们看到了他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复兴论坛”上的发帖,记录了自己在2015年6月3日成都市地铁票价听证会上的发言。发言中,张见远以大量的事例作为依据,陈述了自己赞成“两元一票制”的理由。虽然后来投票的结果是,只有他与唐厚义两人赞成“两元一票制”,少数服从多数,成都地铁票价被定为3元起。

对于网上对听证专业户的诸多质疑,唐厚义在接受采访时特意向我们宣读了他写的一份声明,内容如下:

1、我听证消息是我从订阅的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上面看到的。我听证的行为是我自己的事。

2、我报名之前没有和其他报名参与者有过任何联系。

3、我爱听证,又爱参加听证会。我喜欢听证。因为听证会是自身民主权益的一种展示,作为真正的公民,就应该珍惜它,就要参与。

4、我的观点是经过我自己调查发表的,没有被人授意。我愿意回答网民朋友提出的关于我参加听证会的问题。

说到参加听证会的具体原因时,唐厚义不无感慨地告诉我们:“我在退休之前一直是工人,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我深知公民的知情权来之不易,所以听证会这样的平台我愿意去参与,虽然我的一些反对意见没有被采纳,但我的努力还是有一些收获的,如:在成都市住房保障条例的听证会上,我的建议就被采纳了,并被作为条例订下来,帮助更多人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一同接受采访的廖冰虹也表示:“虽然2015年那次增加出租车数量和出租车经营权转让的听证会上,我的反对意见没有被重视,之后我也再没有被抽中参加价格方面的听证会,但这并不会影响我的听证热情,下次再有价格听证会,我还要报名。当然,如果经过此次风波,有更多的市民愿意来参加听证会,即使抽不到我,我也还是高兴的。”

听证遇冷谁之过?

7月20日,我们采访到了成都听证会上屡次中标的四位代表中的三位,分别为:胡丽天、廖冰虹、唐厚义。三人皆已年过半百,其中廖冰虹、唐厚义二人为男性。

在采访中,三人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能在随机抽取的情况下屡次中标,其实是因为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人实在太少,有时报名人数甚至达不到规定标准。

谈到听证会报名遇冷的原因时,廖冰虹说出了这样一个现象:听证会代表报名的消息,都是登在报纸的边角位置,极不醒目。

而在当天上午,成都发改委举行的记者会上,何亚军给出的答复是:报名人数之所以偏少,可能是因为本人不关注,没看到,或者是热情降低,多种情况。

“在听证会开始的30天之前,我们就通过当地的主流媒体、中国成都官网以及成都发改委、物价局的工作网站向社会发布消息。”至于消息被安排在页面的什么位置,何并未详细介绍。

针对发改委这样的解释,聂作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质疑:“我一直在成都生活,但也一直不知道成都各种听证会征集听证代表的消息。如果每一次都只有几个人报名,每次抽中的都是他们,那我们确实不应该把矛头对准这几个‘听证专业户’,不能说他们是‘托’。但这暴露的另一个问题是:听证会的主办方工作中存在失职,至少是不作为,没有采取更积极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听证会的消息,没有尽可能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这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时,也凸显出听证代表们的选拔机制存在漏洞。至于这几个听证代表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那是后话,主办方在征集报名人选时,首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做到广开言路。如果发布的消息不是征集听证代表,而是募捐,那么我想政府有关部门一定不会在发布一条消息之后便对结果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而是会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动员吧。”

在广州出租车运费调价的听证会上,曾有这样一段插曲:候补代表、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一早就带着一只折叠小凳子,来到珠江宾馆会议中心,无奈被拒门外。稍后,他向工作人员争取,能否请一名听证代表出来,帮忙转达他的意见,再次被拒绝。因为“坚持反映呼声”,所以碰了一鼻子灰,当天听证会还在进行,韩志鹏就拎着小折凳离开了。

候补代表只有在正式代表出席不足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机会进入听证会现场发言。但韩志鹏表示,即使自己不是代表,只是一名普通市民,也有权利就广州市的发展规划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听证代表所陈述的观点应该是经过调查之后的民意,而不是自己个人的一家之言。

听完了韩志鹏的经历,成都听证专业户廖冰虹,又向我们透露了他作为正式听证代表的一些经历:“很多时候,我在听证会上发表的反对意见,都没有被载入代表发言记录,会后有关方面负责人也没有对此给我一个解释。我认为主办方这一做法,并不是对我个人的不尊重,而是对民意的不尊重。现在社会上很多民众对于听证会报名不积极,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结果所致,当听证会沦为一个走过场的形式,谁又愿意来报名呢?”

说起公众对于被代表的不满,廖告诉记者:在2015年11月成都市增加出租车和出租车经营权转让的听证会上,他作为听证代表曾当场提出,此次听证会从收到消息到召开听证会,只有三天时间,作为听证代表,他无法充分调查收集资料,而且把增加出租车辆数和出租车经营权转让放在一起讨论,从程序上来讲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因而,他建议应该中止此次听证,另选时机。但他此次的提议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与唐厚义一样,后来的价格听证会,他再也没被抽中去当代表。

类似的情况,在同为成都“听证四大金刚”之一的唐厚义身上也曾发生。据唐自己说,他曾在调整“水价”、“天然气价”等价格听证会上坚决反对涨价,但只要是反对,每次都会是少数分子,最后不得不服从多数。后来,在“制定地铁票价”的听证会上,自己坚持“两元一票制”,反对“三元”、“五元”的方案,但最后也是以自己和另一位代表的孤立无援而收场。从那以后,成都的价格听证会代表就再也没抽中自己。

如此看来,在公众质疑听证会代表选拔机制的同时,被选中的代表者们心中也不乏种种疑惑。

“听证会是以一个正式的郑重的形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成都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处长何亚军,在7月20日答记者问时这样说。

逢听必涨VS逢涨必听

胡丽天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告诉记者,对于网上传言自己支持“涨水价”、“涨的士价”、“涨停车费”的说法均不属实,因为这几次听证会她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我也报名了,但是没有抽中我。”胡丽天这样解释。说到聂作平在微博中提到的“胡丽天名言”:“人活着就是占用、消耗资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费都有理。”胡丽天斩钉截铁地否认:“这个理论太荒谬了!我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如果真是这样,那人都不要活了!前两天我接受几家媒体采访时,有记者把聂作平的电话告诉了我,我当场打电话质问他,在网上发帖的内容有什么根据。他支支吾吾的说,是在网上看到的。我说:‘你说的这些,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就是我参加过一个占道停车听证会,剩下全是假的。’后来我还对他说:‘聂作平我要把你告上法庭,我要和你对簿公堂。’现在网上常说‘乱刀砍死’,我现在就想乱刀砍死聂作平!”

面对胡丽天提出的“对簿公堂”一说,聂作平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若真要起诉我,那我只有迎战了,我手里有纸媒的资料为证。2015年7月6日的《天府早报》报道了成都的士价格调整的听证会,其中就有胡丽天的发言记录:‘气价涨了这么多,的士涨价也是顺理成章的。’再往前看,2015年成都天然气调价的听证会上,她也赞成涨价,而且当时三个方案,分别是涨1毛、2毛和3毛,她赞成第三个方案,涨3毛。这在当时的《成都日报》上都有。我到现在也没有直接说胡丽天就是有关部门请的‘托’,但是我对听证会‘逢听必涨’的现象表示质疑,价格杠杆是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但是真的要什么事情都通过涨价来解决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春节时,我们干脆把火车票涨到1万元一张,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解决春运了?”

针对民众一再对“逢听必涨”表示不满的现象,成都发改委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就是要涨价,要制定这些资源垄断经营方面的价格和公益性服务的价格,所以才开门听证,通过听证来制定决策。网友说‘逢听必涨’,实际上应该是‘逢涨必听’才对。”当记者问到听证会后的结果是否都是涨价时,得到的解释是:“每次价格听证会后,都对价格作了调整。也有因为要降价而召开的听证会,只是降价听证会一般采用简易程序,影响不是很大。”

在涉及到价格听证会是否会因为反对涨价人数过多,而无法通过的问题时,成都发改委并未给出直接回答,只说以前有过因听证会报名人数不足,而暂时搁置的情况。

中国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曾拿美国媒体直播克林顿总统性丑闻的听证会,来与中国的媒体作对比。得出结论:想必深愧弗如!同时又指出:中国媒体所曝光的丑闻主角,皆是无关痛痒的人与事。以上言论,套用到此次听证代表风波中,倒是别有一番深意。

对比此次大多数媒体对此事件的痛批,成都当地媒体此前对“听证专业户”现象的正面报道显得有些滑稽。正如聂作平所说:“我不能说他们是托,但在随机抽取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出现听证专业户,至少是政府的不作为吧?”

在查阅了成都媒体的相关报道后,我们发现,许多媒体在此前并未觉得“专业户”的出现有何不妥,并且从未质疑过所谓“随机抽取”的公正性。

“对于听证会上我的反对意见被删除的情况,我在以前接受的媒体采访中就多次提到过,但是均未见报。这个月的15日,《成都全搜索》也邀请了我们几人去录了一期访谈节目,我当时在节目中的观点比较尖锐。录制完毕,编导告诉我们当晚就会播出,结果就杳无音讯了。我就想不明白,有些媒体,为什么这种觉悟还不如我们普通公众。”廖冰虹这样说。

聂作平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也对成都当地媒体提出了期待:“在英美国家,听证会的全部过程都是要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直播的。当我们乐呵呵地看着英国听证会上默多克险些遇袭,饶有兴趣地谈论邓文迪如何救夫的时候,是否思考过,为何我们能够对远在欧洲大陆的听证会细节了如指掌,而对于家门口召开的听证会,却只能从电视、报纸上得到只言片语的信息?”

第3篇:听证会制度与决策民主化

6月28日上海召开了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作为与会者,我以前也曾参加价格听证会,并曾旁听过境外的类似会议。通过比较,可以说上海已初步建立起了较为规范、但仍有待完善的现代听证会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凡属降低居民水、电、气、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的行为,是不需要召开听证会的,因为没有人的利益受损。然而公用事业的价格上涨则涉及千家万户的经济利益,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广泛听取意见既完全必要,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所以说,听证会的关键问题不是它确有“涨价会”之嫌,而在于听证会是否发挥出了其应有的积极功能,那就是相关企业、行业的代表,应当对社会各界代表提出的问题给予诚实的解疑释惑,以及不同意见能否得到充分的表达。

就中国法律赋予价格听证会的使命而言,它无疑很难受到市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欢迎,其原因也是国际性的:没有一种税收是好税收,也没有一种收费是好的收费。人们本能地反对减少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在这个问题上,谁也不能垄断人们对低收入家庭

的关切和同情。但问题在于,谁会愿意并且能够经营一个持续亏损的企业呢?没有。那么,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公用事业的财政补贴是个好主意吗?恐怕未必。市场经济制度下比较有害的建议之一,就是不断呼吁政府出钱来掌管更多的事情,殊不知,政府拿出更多的钱,一定意味着政府要向民间取更多的税,而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实际取税力度已经不小了。

从根本上说,“尽可能市场,万不得已政府”,是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真正好的原则,政府出手的必要性仅在于确保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上海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算是比较高的,但上海的生活成本也比较高。虽然此次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整体的上调幅度不高,但对于早年退休、低收入的家庭来说,这笔开支仍将构成一定的生活成本。

对此,市民政局的代表表示,上海将自动调整低保线。人们需要认识到,公用产品的补亏性提价与政府多征税相比,是更节约交易成本的一种做法。而阶梯式水价也不是等额的多消费多付费,而是多消费需要支付更高额的水费,属于累进付费。概而言之,在确保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价格上调而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让价格反映洁净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才有利于节约用水。当然,上调水价的大前提是供排水企业真亏损而非假装亏损,所以才需要召开听证会。

中国的听证会制度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仅在数十年前,听证会的参加者还只能看到一些相关企业信息量微不足道、真实性可疑的成本数据,如今,已可获得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相对丰富、具有一定连续可比性的企业成本信息;过去,听证代表的遴选过程模糊不清,如今,每位听证代表的产生过程都公开透明;过去,一些听证代表的发言畏首畏尾,如今,代表们能畅所欲言,表达不同意见;以往听证会上曾出现过的因所提问题过于宽泛和抽象而无人应答的场面,在这次听证会上已不复存在了。

另外一个积极的迹象表现为,以往的听证会常出现“一家对万家”的质询格局,如今也因相关行业协会更专业的回答而得到较好的矫正,而且没有出现过粗暴打断别人发言和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情况。从上海这次听证会上的组织和具体过程看,它正显示着向国际水准的接近。

所谓“负责任”,其本意是指特定的议题经得起广泛和有质量的质询,听证会正是做这件事情的专门制度平台。相应地,听证会制度从来不能保证对每个问题的解答能令每个人都满意。听证会是一个好制度,好就好在它能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一种信息沟通渠道,但听证会制度本身不是决策机制。具体到公用事业价格调整的议题上,更加健全的听证会制度将会迫使企业为其成本的合理性做更充分的解释、更合理的辩护,使其经营成本更加公开透明,减少“不明真相”的事情发生。

在本次上海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和预备会上,上海的价格主管部门恰当地扮演了裁判者的角色,只要求相关企业和行业代表答复听证代表的质询意见,甚至是很激烈的质询意见。从理论上说,一个规范、有公信力的听证会莫不该如此运行。

尽管这次上海市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是比较规范的,9名消费者代表全部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从众多报名者中产生,包括旁听者。然而,听证会既有的形式对于充分发挥其正能量还是存在一些缺憾和限制,主要是,听证时间设定不够合理。比如,在6月28日的正式会议上,除去对两个主要听证材料的说明用去约40分钟,规定21位正式听证代表每人发言5分钟,这个时间显然偏紧了。

我毫不怀疑,中国的听证会正在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令听证会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在未来,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经验将经由此类活动不断得到积累和升华。

第4篇: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保障广大居民的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提高基层工作决策的公开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制定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一、参加对象

听证会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召集,参加对象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辖区单位党组织代表以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街道负责人等与听证主题相关的人员。

二、听证内容

(一)社区建设的规划;

(二)涉及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在社区组织实施的工作或活动;

(四)其它需要听证的内容。

三、听证程序

(一)会议公告。召开社区工作听证会需3日前,由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公示栏对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进行公布,并落实参加听证的代表。具体人选由街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商定。

(二)会议召集。听证会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召集并主持,会议应有专人记录。

(三)会议议程

1、主持人介绍到会人员、宣布听证会议程;

2、听取有关听证项目的情况介绍;

3、会议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4、听证项目的责任单位或部门解答有关问题,必要时应准备书面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5、听证会主持人进行小结。

(四)会议结束后一般应在1周内完成《听证会议纪要》,并报街道或相关部门备案。

会议纪要应包括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听证代表意见的简明扼要陈述、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等内容。

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应充分考虑听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决策参考。

(五)结果反馈。听证后的有关结果,社区居委会应当在居务栏内进行公布,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

第5篇:价格听证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价格决策听证行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是指制定(包括调整,下同)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前,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第三条实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的项目是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定价权限确定并公布听证目录。列入听证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应当实行听证。

制定听证目录以外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实行听证。

第四条政府价格决策听证采取听证会的形式。

第五条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和效率的原则。

政府价格决策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外,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

第六条听证过程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听证的组织

第七条列入听证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其中,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执行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也可以委托市、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市、县人民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第八条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

第九条听证会代表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一般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内容,合理安排及确定听证会代表的构成及人数。

第十条听证会代表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的听证会代表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选拔等方式产生。

第十一条听证会代表可以向申请人提出质询,对制定价格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定价方案提出意见,查阅听证会笔录和听证纪要。

第十二条听证会代表应当亲自参加听证,如实反映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制定价格的意见,遵守听证纪律,维护听证秩序,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十三条公开举行的听证会,公民可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旁听申请,经批准后参加旁听。

第三章听证程序

第十四条申请制定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的经营者或其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按照定价权限的规定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经营者可以委托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等团体作为申请人。

第十五条在无申请人的情况下,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有权制定价格的其他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价格决策部门),认为需要制定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的,应当依据定价权限,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提出定价方案,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第十六条消费者或者社会团体认为需要制定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的,可以委托消费者组织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听证申请。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材料:

(一)申请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申请制定价格的具体项目;

(三)现行价格和建议制定的价格、单位调价幅度、单位调价额、调价总额;

(四)建议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

(五)建议制定的价格对相关行业及消费者的影响;

(六)申请企业近三年经营状况、职工人数、成本变化、财务决算报表,人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及上述指标与本地区同行业和其他地区同行业的比较等,该定价商品或服务近三年供求状况和今后价格走势等情况说明;

(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申请人提交的有关财务状况的说明材料需要评审的,可以指定具备资质条件的评审机构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评审,由评审机构出具能证明材料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评审报告。

第十九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收到书面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备进行初步审查、核实,申请材料不齐备的,应当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不予受理:

(一)申请制定的价格不在定价权限内的;

(二)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明显不充分的;

(三)申请制定的价格不属于听证项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不必要听证的。

第二十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书面申请审核后,认为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组织听证的决定,并与有定价权的相关部门协调听证会的有关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对于公开举行的听证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先期公告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作出组织听证决定的三个月内举行听证会,并至少在举行听证会10日前将聘请书和听证材料送达听证会代表,并确认能够参会的代表人数。听证会应当在三分之二以上听证会代表出席时举行。

第二十三条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介绍听证会代表;

(二)申请人说明定价方案、依据和理由;

(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介绍有关价格政策、法律、法规、初审意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评审机构对申请方的财务状况进行评审的,由评审机构说明评审依据及意见;

(五)听证会代表对申请人提出的定价方案进行质证和辩论;

(六)申请人陈述意见;

(七)听证主持人总结;

(八)听证会代表对听证会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

第二十四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会后制作听证纪要,并于10日内送达听证会代表。

听证纪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二)听证会代表意见扼要陈述;

(三)听证会代表对定价方案的主要意见。

听证会代表对听证纪要提出疑义的,可以向听证主持人或者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反映。

第二十五条价格决策部门定价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提出的意见。

听证会代表多数不同意定价方案或者对定价方案有较大分歧时,价格决策部门应当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必要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再次组织听证。

需要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价格决策部门批准的最终定价方案,凡经听证会论证的,上报时应当同时提交听证纪要、听证会笔录和有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定价的最终结果。

第二十七条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在降低价格或者价格的制定对社会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听证会可采取简易程序。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另行确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价格决策部门制定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未举行听证会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宣布其违反定价程序,决策无效,并责令改正。

第二十九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听证主持人违反规定程序、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宣布听证无效,并建议有关机关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导致决策失误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评审机构出具虚假评审报告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取消其指定资格,并建议有关机关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三十一条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建议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2015旅游局工作总结和计划
陈丹青目前状况 第九篇

旅游局工作总结和计划

201*年,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8.85亿元,同比增长10.39%和14%。其中,入境游客43.95万人次,创汇2.4亿美元,同比下降3.75%和5.66%。全市18家有门票收入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92.25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5.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42%和2.11%。

威海成功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全市新增7家3A级景区,A级景区数量达到34家。

一、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提出了“一核两带八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落实省政府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及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了旅游业发展政策环境。创办了“中华三百姓氏免费游威海”、中韩文化旅游季等大型旅游惠民和拉动旅游消费的活动,有效激活了旅游市场;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不断深入,制定出台了《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16)》、《市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编制了《开心农场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标准》、《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标准》、《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星级评定标准》等,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学习交流活动在我市举行。

二、产业拓展打开新局面。乡村旅游实现新突破。编制了《**市环城市旅游休憩带规划》,启动了首批151户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工程,新增旅游强乡镇4个、旅游特色村5个、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星级农家乐5个,8家采摘和5家赏花园区入选全省采摘赏花旅游目的地,成山镇、河口渔村纳入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打造工程,全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在荣成召开。“礼尚**”和“**菜”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评定了30家首批“礼尚**”优秀旅游商品企业和7家旅游购物示范点,积极谋划“礼尚**”旗舰店。开展了“美食休闲季、经典**菜”主题活动,与宣传部联合编印的《威海滋味》一书即将发行。

三、市场营销打造新品牌。入境市场有效拓展,创新推出“威韩连线”旅游产品,打造了“赴韩国旅游从**起步,到中国旅游从威海开始”品牌;赴俄罗斯开展旅游推介,在哈巴罗夫斯克、雅库斯克等城市设立户外广告牌,邀请哈巴旅游联盟成员及其媒体记者来我市踩线,与俄驻华使馆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借助与台湾直航机遇,赴台进行旅游推介,加强与台湾雄狮、龙耀山东、豪迈山东等大旅行商合作,在台北40辆大巴车投放旅游车体广告。国内市场持续繁荣。赴东三省、长三角、华北、省内等重点城市开展旅游促销,成功举办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仙姑顶庙会、乳山母爱文化节、威海旅游攻略微博大赛、“慧眼看**、妙笔写**、好歌唱**”大赛、乡村休闲媒体采风等活动。营销方式取得创新。修订出台了《**旅游招徕奖励办法》;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在淘宝天猫网站开辟“威海旅游旗舰馆”,积极利用百度关键词搜索、谷歌推介平台、腾讯soso街景地图宣传推介威海旅游。

四、旅游服务得到新提升。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智慧旅游系统项目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旅游触摸屏系统实现联网更新,完成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制定了《**旅游咨询服务规范》,启用了*楼游客咨询中心。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切实贯彻落实《旅游法》,开展了6次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检查、8次旅游安全专项检查,取消9家星级饭店资格,注销、撤销6家旅行社,连续两季度游客满意度指数排名全省第一。旅游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2800多人次;**宾馆、赤山景区被评为“山东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201*年市旅游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推进战略创新,在全域旅游发展上谋求突破。启动新一轮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强化旅游规划与其他涉旅规划的沟通衔接。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好运角旅游区打造滨海旅游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东部滨海新城优化旅游布局、完善旅游设施,打造旅游业发展新的聚集区。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数据库,全面掌握资源状况,科学评定资源价值。

二、推进产品创新,在特色旅游发展上谋求突破。升级海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游艇帆船、游轮休闲、海岛生态等新型业态,积极推进**岛等海岛旅游开发。抓住国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机遇,积极打造仙境海岸,推进海洋公园、海洋生态旅游发展。推进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依托海草房、老洋房、天鹅湖等资源,推出旅游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影视旅游、修学旅游。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工程,推动乡村旅游示范点规范接待服务体系,引导各市区组建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和“**菜”品牌。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推广计划,建立“礼尚威海”旅游商品旗舰店,推出网上旅游商品店;以韩乐坊、韩国食品日用品交易中心等为载体,打造“游**、购韩货”品牌;持续举办“**菜美食节”,丰富“**菜”品种。推动体育、养生旅游新发展。依托海上游钓基地、高尔夫球场等,策划推出威海四季休闲运动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温泉旅游区深度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开发中医生态保健旅游新产品。

三、推进营销创新,在重点客源市场上谋求突破。细分入境旅游市场。借助201*韩国仁川亚运会,与韩国大旅行社合作推出“看亚运、游**”旅游线路,持续打造“**连线”品牌,精心策划第二届中韩文化旅游季;借助中俄青年交流年,深化与俄罗斯重点旅行商的合作,加强与俄文相关网站的链接,有针对性的推出符合俄罗斯游客需求的产品;借助台湾客机直航,深化与台湾旅游业界合作,推广**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活跃国内旅游市场。整合全市旅游景区,引导旅游企业联合让利、捆绑发展,探索发行“威海旅游卡”,推动“**人游**”。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科学分析客源市场,加大网络营销力度,联手海内外知名旅游网络营销平台策划开展营销活动,深化与百度、谷歌等着名搜索引擎合作,建立旅游产品特色认证体系,举办威海旅游文化网络大赛,拍摄威海旅游微电影等。

四、推进服务创新,在智慧旅游建设上谋求突破。(

五、推进企业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谋求突破。推动景区上档升级。加快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进华夏城5A级旅游景区申报,力争环翠楼公园、威海海滨生态旅游风景带、高区林海公园--海水浴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年内全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12家。推动星级饭店转型发展。着力促进星级饭店转变发展模式,研发新产品,拓展电商业务,加快向多元化、大众化转型发展。推动旅行社品质提升。推广旅行社品质保障系统,推出旅行社招徕奖励办法,培育旅行社业批发企业,引导旅行社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旅游品质。

六、推进制度创新,在发展环境营造上谋求突破。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发挥市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职能,建立适应旅游综合产业特征的协调机制;探索旅游协会管理体制创新,做好旅游协会换届和组织建设工作。加大旅游政策创新力度。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着力探索旅游经营权、门票权质押贷款新途径,引导金融、担保机构支持成长型中小民营旅游企业发展;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景区,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建立旅游市场动态管理机制。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暗访和综合执法力度,规范旅游合同,重点解决旅游合同不规范、强迫购物等突出问题;建立统一高效的旅游投诉平台,推动12301旅游服务热线与政府各部门服务热线联动,及时处理或协调解决旅游投诉。完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风险提示、高风险旅游保障和流量管理制度,深入排查旅游安全隐患,确保旅游安全。

市旅游局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陈丹青目前状况》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陈丹青视频 陈丹青语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陈丹青目前状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陈丹青目前状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fayangao/77630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