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童年的作者简介

童年的作者简介

2016-03-06 08:56: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童年的作者简介(共5篇)童年的秘密作者简介《童年的秘密》作者简介1870年8月31日,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

篇一:《童年的秘密作者简介》

《童年的秘密》作者简介

1870年8月31日,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 多个国家先后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1929年8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荷兰成立,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进一步迅速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上世纪40年代,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特梭利学校。蒙台梭利的著作《高级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 《童年的秘密》、《童年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灵》等,也都翻译成大约40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英国教育家称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蒙台梭利毕其一生献身儿童教育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生获得了很多荣誉,如:法国军团荣誉骑士二等勋章、荷兰奥兰治〃拿骚亲王二等奖章、佩鲁贾大学教授、安科纳市荣誉市民等。蒙台梭利于1949、1950和1951年曾三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1934年,出版《童年的秘密》。童年的秘密一书中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内容:(1)详细而生动地描绘0-6岁儿童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新生儿、敏感期、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儿童的工作需要等,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2)指出了一些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尖锐谴责成年人对儿童的忽视和不尊重,以及成年人自身的虚伪;(3)提出教育儿童的新观念: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应该把儿童作为人而不是物体来对待,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尊重儿童,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实现智力的、精神的、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篇二:《童年简介——高尔基》

内容: 《本书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主要人物有:阿廖沙 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 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在黑暗统治社会下的两种不一样的人。以及女主角()对作者的影响!也赞扬了外主母的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主题: 简略回答:<<童年>>描述了他童年时代的苦难经历,,揭示了19世纪末俄国的现实黑暗状况.

详细回答:高尔基写这部作品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革命的气氛日趋活跃,使得他的作品洋溢着乐观的气息,这时,作者本人的倾向是积极的,他正在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的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与此同时,俄国的劳动者们也正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而艰难曲折的前程。

写作特色: 基调严肃、低沉。以童年之心再现市民庸俗生活的庸俗、苦难,小说具有异常强烈的感染力,能使任何一个经过苦难的仁慈心灵唏嘘不止。不算长的篇幅内,出场人物众多,却大都个性鲜明。

主要人物: 阿廖沙: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能辨别好坏,在外祖父、外祖母、房客等的影响和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度过自己的童年。 外祖父:粗暴、吝啬、贪婪、专横、冷酷无情。

外祖母:阿廖沙最知心的人,仁慈、聪明,对生活的美好本质有信心,对周围的人放射着明亮的光辉。

“好事情”: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在阿廖沙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简介 [前苏联]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 著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

各种心理考验。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3.16―1936.6.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俄语: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英语:Maxim Gorky),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俄语: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英语:Nizhny Novgorod)。为了纪念他,他出生时所在的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被命名为高尔基城。

高尔基童年图书图片(20张)

高尔基

[1]童年的作者简介

童年的作者简介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高尔基·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激烈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苏联作家伊·卡尔纳乌霍娃曾写过一篇关于高尔基的文章,名为《意外》,讲了作家与高尔基碰面了,但却未认出。其作品《母亲》、《海燕

之歌》被选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书,八年级下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也纳入了《海燕之歌》,不过改名为《海燕》;《童年的朋友》(《童年》节选)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

写作特点

《童年》是高尔基的三部曲之一,全书以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为第一人称描写。 这本书也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阿廖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个版本或童年的他,这讲述了儿时的高尔基。

一、多视角的描写方法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例如对于阿廖沙父亲这死的一段描写:

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

以上一段话的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3岁男孩的心态。因为他年纪小,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认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着,难看地龇着牙等等。童年的作者简介

另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二、语言艺术

《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却把一具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得很有层次,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独特的选材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使他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各章简介

第一章

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优秀女性的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 “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第二章

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

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

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凡和外婆;三、

“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源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四章

本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善良、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小说中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第五章

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六章

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讲述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第七章

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

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还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

第九章

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

篇三:《小学阶段常考课文重点作品的作者简介》

小学阶段常考课文重点作品的作者简介

1.《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窃读记》的作者也是林海音。

2.《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3.苏联作家高尔基----《小摄影师》,自传体小说《童年》。

4.《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相和》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5.《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我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

6.《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

7.《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是一部古代神话小说。《猴王出世》选《西游记》。

8.《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9.《小兵张嘎》,它是徐光耀写的儿童小说。

10. 《临死前的严监生》,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12. 《金钱的魔力》《汤姆•索亚历险记》《威尼斯的小艇》《百万英镑》----美国•马克吐温。

1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怀念母亲》:作者是季羡林。

14.《山中访友》:李汉荣 11.《刷子李》----冯骥才。

15.《穷人》---(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凡卡》 --- 俄国 契诃夫童年的作者简介

16.《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

17.《少年闰土》:鲁迅,课文选自他的短篇小说《故乡》。

19.《月光曲》:课文写的是德国贝多芬的事情,他被尊称为“乐圣”童年的作者简介

20.革命题材的小说:刘知侠 《铁道游击队》 、 吴强 《红日》 、 徐光耀 《小兵张嘎 》 、王愿坚 《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 《赤色小子》、 《红岩》中的人物:江姐、华子良、小萝卜头

21.写动物的作品:加拿大西顿--《小战马》《红脖子》、美国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海狼》、日本椋鸠十--《孤岛野犬》《赤鸟》、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

22.歌颂人物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中国曹文轩《根鸟》、日本黑柳彻子《床边的小豆豆》、瑞士斯比丽《小海蒂》、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

23.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24.《有的人》诗人臧克家 25.《匆匆》朱自清

26.《桃花心木》《和时间赛跑》 林清玄

27.《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写的,回忆李大钊

28.《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追悼张思德的讲演

29. 丹麦的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 《拇指姑娘》

30. 格林童话--- 《 灰姑娘》《 白雪公主》 《小红帽》 《青蛙王子》

31.《鲁宾孙漂流记 》英国笛福

32.《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3.《两小儿辩斗>>选自《列子•汤问》、 《学奕》选自《孟子•告子》

35.《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它是苏联著名科普学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36.法布尔----《昆虫记》 37.《自然史》布封是18世界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

篇四:《童年简介_高尔基童年简介》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3。16―1936。6。童年简介_高尔基童年简介。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为了纪念他,他出生时所在的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被命名为高尔基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着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童年简介_高尔基童年简介。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苏联作家伊·卡尔纳乌霍娃曾写过一篇关于高尔基的文章,名为<意外>,讲了作家与高尔基碰面了,但却未认出。其作品<母亲>、<海燕之歌>被选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书,八年级下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也纳入了<海燕之歌>,不过改名为<海燕>;<童年的朋友>(<童年>节选)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

作品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着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本书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主要人物有: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各章简介

第一章

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优秀女性的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着的特点和优点。<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第二章

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

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凡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源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四章

本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善良、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小说中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第五章

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六章

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讲述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第七章

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

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还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

第九章

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下篇写“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第十章

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住,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过去和现在都是父女矛盾、冲突、争吵、闹架的焦点和导火线。小说先是详细地写了母亲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接着写了母子之间因为“背诗”而爆发的一次争吵;最后又重点写了父女之间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第十一章

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亲与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虽然用笔不多,写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说又止;其次写表哥萨沙的逃学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怜的孤儿,他没有亲母,继母对他不好。小说对他的逃学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

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可以说,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和母亲之间。也重点写了上学读书,特别写到一位热爱儿童、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

写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过日子,写“我”捡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人间”。所有这些内容,乍看很零乱,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因为它们都在写这个家庭的穷苦。<童年>的悲剧是以母亲之死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篇五:《繁星春水简介》

简介<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作家,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写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繁星春水简介。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自然,歌颂童心,<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它所体现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其中有许多小诗已被选入了中学教材,深受读者的喜爱。

<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刊>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正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冰心体”小诗在诗人们的辗转模仿之中,很盛行了几年。刘大白、郭绍虞、叶绍均、徐玉诺、宗百华等,都创作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小诗。这些小诗以真实简练的文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们在霎那间对于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兴趣和情思的变迁。()它们和冰心的小诗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闪烁在新诗发展的路途上。


繁星春水简介(二)

文/欧智涛

繁星春水<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二者系姊妹篇,均创作于1923年,最早发表于<晨报副刊>上,其中<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作家,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它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

<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它所体现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繁星·春水>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中有许多小诗已被选入了中学教材,深受读者的喜爱。

<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刊>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正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冰心体”小诗在诗人们的辗转模仿之中,很盛行了几年。刘大白、郭绍虞、叶绍均、徐玉诺、宗百华等,都创作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小诗。这些小诗以真实简练的文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们在霎那间对于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兴趣和情思的变迁。它们和冰心的小诗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闪烁在新诗发展的路途上。

创作背景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被矛盾称为:“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欧智涛


童年的作者简介相关热词搜索:童年的作者简介70字 童年作者简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童年的作者简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童年的作者简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erenjianli/28418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