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07-21 11:08: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共6篇)某某镇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汇报材料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县人大调研***镇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汇报材料2012年8月 日尊敬的*副主任、各位领导: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诚挚地欢迎县人大的各位领导莅...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某某镇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汇报材料

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县人大调研***镇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

算执行情况汇报材料

2012年8月 日

尊敬的*副主任、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诚挚地欢迎县人大的各

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并向多年来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关心、支持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关心、支持下,***镇经济得到了平稳较快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就我镇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作简要汇报: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开展

“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生态富镇、开放活镇、人本兴镇”发展战略和“两优一特”(提质增效烤烟传统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矿电优势产业;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狠抓“优烤烟、强矿电、重生态、建集镇、兴旅游、保稳定”六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两强一和”乡镇(经济强镇、文化强镇、和谐***),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万元,同比增**%。其

中:工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万元,同比增****;固定资产投资达****万元;预计全年投资达 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全年计划达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预计到年底达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了较好解决。

(二)产业发展情况

1、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巩固提升烤烟支柱产业。2012年我镇种植品种为

“K326”,合同种植面积为****亩,合同收购任务为***万公斤,计划指导性产量为***万公斤。我镇围绕实现烟农种烟收入达****万元以上、烟叶税达***万元以上这个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规划和布署,积极做好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上半年,我镇共落实烤烟实栽面积28118.5亩,其中田烟****亩,地烟****亩,水改旱****亩,新增烤烟种植面积***亩;共计堆捂农家肥***吨,已施大田***亩;准备秸秆***吨,已创建****亩的秸秆覆盖示范区;完成新

建烤房***间,完善改造***间;调供烤煤***吨。现在全镇烤烟已进入烘烤阶段,到7月24日止,烤出烟叶共有***炉***万公斤,可用烟叶有***万公斤,烟叶可用率达***%,从目前形势来看,可以完成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烤烟生产目标任务。

甘蔗生产稳步有力推进。我镇***片区围绕上半山栽烟,下半山热区栽甘蔗的思路,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为***亩,****年,在稳定烤烟生产,保持不与烤烟面积相冲突的情况下,新增甘蔗种植面积***亩,今年甘蔗种植总面积达****亩。

粮畜茶菜林协调发展。一是引进推广良种良法,充分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总产,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我镇粮食播种面积达****亩(其中水稻为***亩,玉米***亩)。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抓好生猪、仔猪养殖,逐步壮大牛羊、家禽养殖规模,上半年,我镇共出栏大牲畜(牛)***头、生猪***头、山羊***只、家禽***只。三是稳定茶叶生产,在茶叶价格逐渐回升的情况下,今年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达****亩。四是蔬菜种植保持自给,在大力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的前提下,保持蔬菜的自给种植,上半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亩。五是积极发展林果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继续推广杉松种植,全镇种植杉松合计达***亩,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培植农民增收

后续产业,结合林改配套改革,推进中低产林改造,促进商品林依法流转,为我镇“生态富镇”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做优做强矿电产业【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进一步加强了与矿电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增强政府的服

务职能,有力支持镍业公司、电站、松香厂等企业做优做强,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全力做好糯扎度送广东800千伏直流电项目及安定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做好企业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镇第三产业也出现较快发

展的势头,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公司恢复生产,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恢复性增长;二是成功举办了***镇一年一度的*族“****节”, 提高了***镇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三是推出了“***一日游”线路,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品牌。随着我镇第三产业的日渐壮大,经济发展空间随之拓宽,我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三)项目建设情况

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围

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倾听民意,着力改善民生,把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万元的***坝土地整理项目;积极筹措***万元资金组织实施**村委会**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投资***万元实施**村委会**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投资**万元实施**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投资***万元修复了***村委会水毁沟渠**大沟、***大沟和***小组大沟;投资***万元开挖***村委会**、***公里新烟区公路;***、****、***、***、***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接近尾声;投资**万元的***党员活动室建设即将完工;投资**万元的***老年活动中心正在建设;投资**万元的***文明道路已经竣工;投资**万元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正在建设中;**拦河坝、***滴水岩坝、***坝塘、石厂冲坝塘、蚂蟥箐水库的清於工程即将完成;投资**万元的东门河整治项目正有力推进;投资**万元的***烟区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万元的****异地搬迁工程正在进行;投资**万元的**文明街道建设即将启动;投资**万元的***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已获批复;投资**万元的一事一议项目待批复;积极申报投资***万元的***民族特色村寨项目;投资***万元的***异地搬迁工程正在协调当中;投资***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待批复。

(四)生态建设情况

举全镇之力,全力推进生态乡镇建设。一是坚持正确的

篇二: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xx镇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汇报(2014.7.15)

XX镇2013年本级财政决算、

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简要汇报一下XX镇2013年本级财政决算、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我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1399万元,占全年预算10990万元的103.7%,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3.1%,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95万元,占全年预算7110万元的101.2%,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4.8%。

2013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9323万元,我镇全年财政一般预算实际支出为932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132 万元;国防13万元;科学技术5万元;文化与体育传媒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966万元;医疗卫生1610万元;节能环保177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189万元;农林水等事务1795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36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54万元;其它支出11万元。全镇财政收支实现硬平衡。【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计划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确保实现8550万元;实现工业投资10.5亿元,服务业投资6.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亿元;实现注

【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册外资实际到帐80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400万美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93万元。这些指标是我镇党委、政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权衡提出的,体现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导向,体现了争先进位、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全镇上下1-6月份共同努力,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预期。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顺利实现“双过半”

财税工作超达序时。1-6月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分别占任务的56.1%和56.6%),实现财政总收入7065万元,占全年预算13660万元的5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05万元,占全年预算8550万元的55%;1-6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合计519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5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3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409万元、农林水支出102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5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61万元)。

工业经济一路领先。1-6月份,预计实现开票销售5.2亿元,占任务的57.8%;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7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分别占任务的64.0%和8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已完成签约项目12个(其中0.5—1亿元项目7个,1-5亿元项目5个,其中工业项目6个),新开工项目10个(其中0.5-1亿元项目6个,1-5亿元项目4个,其中工业项目5个);协议利用外资1250万美元,占任务的104.2%,外贸出口额预计达800万美元。顺利实现“双过半”。招商引资有的放矢。镇成立工业、农业、城建三个招商分局,分赴浙江、上海、无锡等地,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敲门招商,项目线索、储备项目不断扩大。项

目建设扎实开展。加大服务在建项目的力度,挂钩服务领导及责任人员主动深入到项目中去,了解企业困难,协调企业矛盾,服务项目建设,并帮助企业、项目办理工商注册、立项、环评审批等手续,协调水电、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供给,积极帮助项目融通资金。载体建设力度加大。XX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67公里长、36米宽的主干道路XX大道、新区大道沥青已铺设完毕,目前正在进行接口板涵建设和人行道铺设;投入33万元对园区电信杆线进行迁移;投入680万元完成园区6户包括养殖大户和农业企业的拆迁;供电和邮电杆线迁移工作有序推进。盐城市荣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的多层高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已经开工,磊金达公司环保节能型设备制造项目、金亿达公司汽车配件和汽保用品生产项目已全部签约。新洋港新型建材园区完成了荣立路东延、恒兴路西延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引的金石源、顶润大型桥梁板等一批投资较大规模项目已开工建设。东南工业园升级换代,围绕纺织业新上了兰邦工业纤维、荣意来长丝整浆并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三大园区围绕“一园一品、园区有特色”的总体要求,同步推进、稳步发展。

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新流转土地6000亩,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家庭农场3个,注册农业龙头企业1个,申报无公害产品5个。通过产业调整,新增菊花1万亩,羊角椒和西甜瓜分别增扩到2.5万亩和3万亩。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秸秆禁烧和防汛防旱工作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再创佳绩。农业园区完成新招引并入园项目3个,全面更新改造项目1个(250亩菜蓝子工程),已建成投产项目2个,正在建设中项目1个。积极整合资源,协助原台湾蝴蝶兰项目重新招商,成功引进台湾三益集团,基本完成了股权交接和管理人员交替工作园。农业科技展示中心规划方案已通过初审。海棠路南延工程已建成通车。生态创建有序开展。按照“生态亭湖”创

建要求,完善提升S349和S226生态走廊建设,建成6000亩临海高等级公路林果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新建和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5000亩,桂英、新建两村建成省级村庄森林生态示范村,全镇成片造林面积达2335亩,超额完成区下达我镇的目标任务。奖惩并举,紧盯序时,一着不让统筹抓好农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动植物防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防汛防旱、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正向纵深推进。

二、统筹城乡深入开展,镇村面貌再度出新

党委、政府对照年初排定的5大类42个重点项目(含12个市统筹城乡试点镇村重点项目),周密部署,强势推进。欧式仿石景观建材项目5000平方米厂房基本建成,正在推进配套设施建设,10月底可望投产达效;东南兰邦工业纤维项目4000平方米厂房主体已建成,设备已订购,正在进行设备安装,9月底试生产;粤宏化纤技改扩能项目新上的POY纺丝生产线设备已安装,进入调试阶段;新建村千亩果园已建成500亩,正在完善排水设施;东南村农业资源开发项目正在进行道路施工,桥梁、排灌站等已开工建设;占地近16亩的污水处理厂即将竣工,目前综合楼、围墙主体已建成,7月份完成设备安装及管网铺设;城乡联网供水增压泵房已完成土建部分,正在调试水、电等配套设施,即将交付使用;富民新苑二期即将开工建设,确保万顷良田工程拆迁户即拆即安;水绿江洲生态园,目前已建成垂钓中心并试运营,园内正在进行内部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增的3000平方米家居旅馆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力争年底正式开园;千鹤湾老年公寓项目于2013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顶部“阳光室”施工和内部装修,9月底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力争10月1日开园。“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正严格按照省国土厅的

【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具体要求,搭建项目工作班子,完善工作方案,无缝对接各类投融资平台,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社会事业和谐推进,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便民服务。主动承接权限事项,确保自主审批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我们对第一批下放的106项行政许可类、行政审批类以及其它类权限进行“回头看”,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前置条件等进行清理和梳理,认真查找提速空间。同时主动承接好第二批下放权限,确保权限平稳承接和有序运作。严格规范公开操作,招投标体系不断完善。已公开交易项目20多个,为镇和集体节约了大量资金,有效净化了市场。大力推行规范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深入推进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综合执法。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期间,拆除旧广告牌80多块,旧灯箱30多块,清洗乱贴乱画200多处,菜市场全部整治到位,所有经营户分区经营,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同时,已查处各类违章建筑20多处,镇村协调联合执法3次,在一定程序上抑制了违建抬头的趋势。民政工作。对192名优抚对象,在交纳年度新型合作医疗保险金基础上,又落实了大病救助措施;全镇 14个村(居)乐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备齐全、有序运转,镇敬老院以创建星级敬老院为目标,新配置40台空调,新建了老年活动室、阅读室等内部设施。计划生育。下发了《2014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意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考核意见》,签订责任书近133份,印发各类知识卡片1.2万余份,树立各种户外广告式宣传牌14块,书写规范化宣传标语120多条;B超下基层服务6600多人次,组织拟生育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0多对,群众满意率99%以上。社会保险。已收缴保费637万元,完成任务的120%,新参保2760人,续保9540人,全镇适龄参保率达85%。同时,东南、新建和农业园区三个村(居)已顺利通过基层人力资源

篇三: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作关于xxxx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xxx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理财,促进发展,为民服务,促进和谐”为宗旨,依法加强征管,有效保障重点,财政运行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93115万元,为年预算的56.8%,增长17.7%,其中:地方收入完成510773万元,为年预算的64.1%,增长32.1%;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9892万元,为年预算的49.4%,增长2.6%。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412848万元,为年预算的59.5%,增长22.5%,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71349万元,为年预算的74.9%,增长32.7%;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39049万元,为年预算的42.7%,增长6.4%。

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687209万元,为年调整预算的59.8%,增长51.6%,支出增幅居全省第1位,序时进度居全省第2位。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352741万元,为年调整预算59.5%,增长73.7%。

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市国税部门完成413507万元,增长2.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地税部门完成273013万元(含两税),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2.9个百分点;财政部门完成180354万元,增长100.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8.1个百分点。

收入分结构完成情况:上半年,税收收入完成728732万元,增长4.3%,占财政收入的81.6%,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164383万元,增长172.9%。

收入分税种完成情况:上半年,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584083万元,增长4.8%,占财政收入的65.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85%)完成117926万元,增长42.1%;营业税完成101306万元,增长20.9%;增值税受煤炭行业销售价格下跌,完成332916万元,下降3.4%;受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个人所得税(85%)减收明显,完成31935万元,下降30.6%。

重点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煤炭、电力行业税收收入完成44.63亿元,占税收收入的61.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受近期煤价环比下降和节能减排影响,占比下降5.1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受电价调整因素影响,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受矿业集团旧城改造税收集中入库影响,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

收入在全省位次情况: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9位,比全省16市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规模和增幅均居全省第4位。

收入增幅回落情况:全市财政收入增长17.7%,增幅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全国、全省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2%、14.8%,增幅同比回落19个和17.1个百分点,全国、全省与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回落态势基本一致。

市本级财力情况:上半年,市本级地方收入完成27.1亿元,扣除8.7亿元国投新集股权转让和政府大楼置换两项非财力因素影响,可用财力比上期同期减少2.1亿元。鉴于市级年初预算是按照13%的增幅安排的支出预算,因此上半年市本级财政实际收支缺口4.68亿元。

财政支出压力情况:一是民生支出增加。xxx年全市预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5亿元以上,市本级配套1.9亿元。二是教育新增支出压力大。年初教育支出预算为16亿元,按照教育支出占GDp4%的要求,省政府下达我市xxx年教育支出任务23.07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6.91亿元,其中市本级增加2.65亿元。三是公务员津补贴提标和其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增加支出6000万元左右。四是促进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增加支出1.37亿元。

二、xxx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实力继续增强。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9.3亿元,增长17.7%,超序时进度6.8个百分点,月均入库14.9亿元。全市地方收入同比增长32.1%,高于财政收入增幅14.4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为5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4.4亿元,增长21.5%,增幅分别比全市及凤台县高3.8和14.6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增收主要因素:一是全市经济良性发展,为财政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财政部门依法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非税收入集中入库,其中:国投新集股票出售收益和市政府大楼及附属建筑物等资产处置收入共8.7亿元。三是省地税局直属分局负责征收的淮南矿业集团等企业所得税增收1.6亿元。

(二)服务经济举措有力。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财政组成10个工作小组深入213户中小微企业,开展“送政策、解企困、促发展”调研帮扶活动,让企业了解政策、用足政策、用好政策。落实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1.2亿元。做大做强市融资担保公司,市级财政新增注册资本金6500万元,使其注册资本达2.66亿元,上半年为241户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8.9亿元,同比增长139.8%。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筹集资金3亿元投向高铁站、东西部二通道和朝阳东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4.5亿美元以上,支持城市水系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城市交通、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整合支农资金4亿元,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安排城维费1.5亿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合资金20亿元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和园区经济发展;安排资金2500万元,支持10家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工作;安排9000万元,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三)保障民生成效显著。一是有效推进民生工程。签订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实现“项目落实到部门、任务落实到县区、责任落实到个人”,全面构建“项目有人管、事情有人干、责任有人担”的工作格局。制定民生工程资金筹措、审计监察、意见反馈等办法近20个。上半年,全市实际拨付民生工程资金12.62亿元,占全年预算的84.1%。二是扎实推进收入倍增工作。制定《xxx年收入倍增工作重点》、《实施居民收入倍增“2211”提升计划》等八项措施,开展倍增宣传“八走进”活动,健全完善“五位一体”的联合督查体制。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74.3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30元,增长20.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37万人,新增4.2万;发放劳动报酬46.5亿元,增长22.3%,呈现就业形势向好,劳动报酬稳定增长的良好格局。

(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继续强化教育、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支出力度。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安排9.8亿元,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惠及中小学生25万人,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用,惠及15.8万人,资助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050人、5241名贫困寄宿生,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2所。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拨付资金7456万元,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近1.63万人就业创业;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40元,城市低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至360元;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和农村五保户供养人员5.5万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三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财税扶持政策,拨付资金1.93亿元,已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994套、公共租赁住房495套,改造农村危房386户。

(五)争取政策项目支持。今年以来国家、省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市财政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一是积极配合申报项目。安排项目前期经费1000万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准备申报工作,筛选上报获得支持的项目44个、资金达21.8亿元。二是积极主动向上对接。财政部门立足自身、抓住时机、超前谋划,配合相关部门上报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9个,项目投资19.2亿元;上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项目投资1650万元。三是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准确把握国家、省财税政策调整,积极争取体制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机制,上半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17.5亿元,增长30.2%。

(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推进部门预算管理。6月27日,市本级按照“规范管理、服务创新、平稳有序”原则,全面启动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制订下发8个预算编制及管理文件,新增“地方性政府债务预算表”、完善“三公”经费预算表、严格公务用车和“四项资产”预算审核,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规范性。二是开展“六清”工作。为缓解市级财政支出压力,确保全年收支预算平衡,市本级财政全面开展“清政策、清项目、清资金、清财力、清资产、清债务”工作,切实增加可用财力。三是推进绩效考评工作。今年市本级选择7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比上年新增项目30个,涉及财政资金1.7亿元。制订《xxx年市级预算支出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方案》和《重点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完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实施项目跟踪问效,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七)引导金融反哺经济。深入研究财政资金投入的成本效益,通过支持金融、引导金融、调节金融、最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今年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奖励扶持资金,重点支持金融体系建设、开展金融创新、向上争取贷款额度、引进市外资金和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总量。二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落实市政府《关于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府办[2016]106号)政策,拨付11家金融机构2016年度支持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增量奖补资金454.2万元。三是构建金融支农平台。对新设的县域涉农融资性担保公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级金融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商业银行等财政给予奖励或补助。上半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新设立分支机构,市财政补助两家银行各30万元。四是完善政府性资金存款与银行货币投放的激励机制。下发《关于xxx年度在淮金融机构政府性存款与新增贷款挂钩的通知》,制定贷款与存款挂钩考核办法,发挥财政存款的引导作用,促进在淮金融机构对我市各项事业的融资。上半年,财政资金存款7亿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12亿元,增长21%,发放城建贷款4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对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可用财力增长有限,新增刚性支出扩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绩效还需提升,财政改革有待深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而努力

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主动保障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全力服务我市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一)科学组织财政收入,扩大财力规模。xxx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56.9亿元,增长13%。面对复杂多变和增长趋缓的经济形势,全市财政部门按照“准确分析、加强征管、科学调度”的原则,积极做好征收工作。密切加强与税务、金融部门联系,围绕收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调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完善综合治税措施,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增加社会总需求。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全力扶持我市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及重点税源企业发展。统筹“千百十”工程、自主创新、产业专项资金,采取项目研发补贴、创新奖励等形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担保、财政贴息、补助项目前期经费等措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促进旅游、服务、文化等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煤化工现代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建设。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福祉。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理,严格跟踪兑现,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评估活动,确保35项民生工程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建立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库,完善民生工程决策机制,不断增加民生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补助提标为重点,加快完善各项社保制度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国家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有关要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建设,不断提升淮南软实力。

(四)强化财政监督考评,推进绩效管理。继续落实财政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各项措施,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全力加强财政监督。深入开展《财政部门监督办法》和《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学习宣传工作,完成13家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20项日常监督检查项目,督促县区财政部门完成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和考核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绩效考评。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xxx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考评小组和委托中介机构考评两种方式做好30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切实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实现财政资金安排与绩效优劣挂钩。

(五)深化各项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运行。一是促进阳光支付。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使用范围,年底之前将公务卡改革覆盖到县区所有预算单位;实施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年底前所有县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二是严格预算追加。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的原则,维护预算严肃性和约束力,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民生增支政策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三是压缩行政经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从紧编制预算,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增强节电、节油、节水意识,严格控制考察培训和节会活动。

今年是淮南财政极为困难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艰巨,压力更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编辑:华华)

篇四: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工作方案

为使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以期制定一个科学、管用的五年规划,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16年5月

1、制定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研究上报我县需纳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和政策诉求等;

3、召开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4、筛选安排“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和专项规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底

1、学习考察外地先进经验,开展重点课题研究;

2、配合县委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

【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3、起草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框架;

4、起草并完成“十三五”各专项规划初稿。

(三)第三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2月底

1、编写“十三五”总体规划;

2、征求社会各阶层对“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及建议;

3、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十三五”总体规划。

(四)第四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底

1、总体规划提交县人大审议批准;

2、辑印出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规划编制方法

(一)着力规划工作创新。一要更加注重目标和问题导向、更加注重系统分析、更加注重风险防范,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化认识,找准问题,加强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二要认真研究外地特别是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立足于研究国际和全国经济发展要求及特点,广泛征集了解外地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今后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积极学习借鉴,以利在更大的范围中研究确定我县的经济发展方向、战略选择和战略定位。三要把项目谋划放在与规划编制同等重要位置,研究提出与规划目标任务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以项目实施促进规划有效落地。

(二)加强规划工作衔接。要加强专项规划之间以及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使各类规划之间的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投资安排、政策措施等有机对接。有关部门要主动与省、市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根据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国家、省和市规划编制工作进度,主动汇报沟通,积极跑办盯办,及时将我县“十三五”时期的战略意图、重要发展事项、重大项目等列入上级规划。

(三)聘请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一是从宏观经济研究部门,聘请专家参与我县“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我县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编制提供指导咨询服务;二是根据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筛选出专题,委托专家深入到我县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专题报告,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帮助;三是对我县编制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草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研究修改的基础上,分别聘请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家进行充分讨论论证,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四)吸引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参与。根据规划需要,利用县人民政府信息网、《信息报》、广播电视台以及有关部门网站建立县规划专题网页,进行信息交流,征集各方意见;同时,不定期印发各方面人士的“十三五”规划研究成果和“十三五”规划工作信息,报送县级领导、各镇(处)及县政府各部门,以利于规划的指导、协调、督促和信息交流。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实行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各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编制,并由主管副县长统筹本口的“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协调、把关、论证和审定工作,以便通过“十三五”规划编制论证审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梳理明确各口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提高我县“十三五”总体规划质量。

(三)各镇(处)和县政府各部门要建立专门组织。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责,具体负责本部门规划的编制工作。各镇(处)及县政府各单位“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务必于2016年5月底前报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切实保障规划工作所需经费和办公条件。“十三五”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作,涉及领域广、时间跨度大、工作任务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县“十三五”规划经费,由县财政专项解决,列入2016年财政预算。县政府各单位对于编制“十三五”规划所需经费,财政也要给予专项解决,保障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部门和单位也要合理安排,对规划经费予以保障。

篇五: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调研报告

来源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调研报告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一直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至 *** 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谓马不停蹄,日新月异——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日渐提升。但是,由于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基础资源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基层环境,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相对落后、保证保障不足、文化服务供给力差等问题暴露明显。以调研的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机遇同样在基层。

(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建设现状

1、政策制定和保障到位。 *** 市委市政府领导着眼于文化发展繁荣大势,对文化工作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2016-2016)》、《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纳入对县(市、区)“两个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至 *** 年底,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率达100%( *** 个文化站中镇村联建 *** 个),创建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 *** 家(覆盖率近87%),拥有 *** 个省 *** 乡镇, *** 个文化强镇, *** 个文化示范村, *** 个 *** 市文化明星乡镇,建成 *** 家农村文化礼堂(形成辐射 *** 多个行政村的文化中枢和示范点)。 *** 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 *** 年被率先列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 *** 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连续举办 *** 届 ***节,文化下乡工作连续5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基层文化队伍达到 *** 多支。

3、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连续举办 *** 届 *** 活动,通过引进国内外精品剧目、采用社会化运作低价售票、结合传统与新兴媒体立体宣传、精选全市上百个文艺社团优质节目集中展演,已然成为 *** 市民年年好评的口碑品牌。文化主管部门坚持每年为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 *** ”活动,制定送 ***,送 *** ,送 *** ,送 *** 的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以定期举行、市县联动的组织形式,相继举办了五届 *** 、八届 *** 、七届 *** 、七届 *** ,共有 *** 多万人次的基层群众直接参与了各项活动。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构筑立体、整体、多维、开放的节庆平台,形成了 *** 中国江南 *** 节、 *** 中国石文化节、 *** 中国 *** 文化节、 *** 中国 *** 节、等一系列全国性节庆文化品牌。各县(市、区)还整合各类资源,以公园、广场、基层文化俱乐部为基地,搭建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广场,吸引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跳排舞、唱红歌、打腰鼓、扭秧歌等日常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从单一、小众逐步发展到全市遍地开花、全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

4、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 *** 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培育和壮大了基层文化干部、文化志愿者和民间文化骨干队伍。截止 *** 年底,全市共有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约(含 *** ) *** 人,统计在册业余文艺团队 *** 支,参与人数 ***万余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作用。从 *** 年至今,每年举办 *** 工程,目前共计超过40个专场演出;印发每月一期的“ *** 市文化 *** ”向全体市民免费发放;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种文化”活动,相继推出“文化 *** ”、公共文化服务日、艺术与生活讲堂、书画家签约制度、“ *** 工程”、 *** 指导员等服务载体,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和领域。目前,全市已成立了 *** 多支群众文体队伍,参与人数达到13万人次,集聚了民间文艺骨干5.7万人。

(二)与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差距

1、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偏少。截止 *** 年底,在全省90个县(市、区)公共文化事业费用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重统计中,我市排名都处于 *** 开外,个别县(市、区)已经排到 *** 名、 *** 名之外;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同比增长率除 ***和 *** 排名第6和12,其余均偏靠中下游;人均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则排在 ***位以后,近一半在 *** 名上下;社会各界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经费与总人口比例数据排名参差较大, 一半集中在十几名,另一半在四五十名后;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中, *** 县位列全省第一, *** 排名偏上,其余则在中下。至*** 年底,我市 *** 个县(市、区)在全市每万人拥有文化场地面积考核中均达到考核满分。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全市各县市区中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 *** 、 *** 达到24.61元/人和24.1元/人,而 *** 仅为13.04元/人和14.96元/人。全市仅有 *** 个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无站所、租用或联建的达到 *** 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 *** 家都未达到示范区建设标准; *** 个行政村(社区)未建有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俱乐部),且建成的也无法控制每家俱乐部面积在200平米以上。全市70%左右的乡镇(街道)未建有符合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大部分综合文化站管理缺位,不能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甚至存在文化站阵地边建设边流失的现象。以上数据均低于创建示范区(项目)规定的100%覆盖和建成的要求。

3、文化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人才总量依然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至 *** 年底,我市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总数仅为 *** %,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台州许多乡镇文化员长期“混岗”使用,个别县(市、区)平均每个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到2名文化员。文化程度上看,整体队伍中研究生仅占 *** %,初中以下占 *** %,高级职称占7.51%,无职称者占 *** %。 *** 业务干部中,别列为市“211”人才、 *** 人才工程和“ *** ”人才的仅10余人。

二是乡镇文化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 个县(市、区)共建有乡镇(街道)文化站 *** 个,总计编制 *** 个。其中实有在编文化员 *** 名,平均每个文化站不足3人,镇(街道)文化员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宣传文化系统属于财政拨款单位,大多数经费使用紧张,很难挤出钱来组织在职培训,导致基层文化员少有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

三是人才引进难、流失易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固有人事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事编制权掌握在人事劳动部门手里,致使人才引进和流动困难。这种现象在 *** 市民办专业艺术团队中特别明显。 *** 剧团由于编制问题难解决,工资待遇不高,近些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而且很难引进相关 *** 人才,特别是不灵活的人才活动机制,加大了建立一支高素质且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的难度。

四是 *** 线业务干部后继乏力。多年来 *** 业务干部的招录,依托传统的事业单位招考方式,很难让一些具有艺术才华禀赋但行测、申论并不在行的人士脱颖而出,加之市、县两级馆编制有限和老少帮带的内部培育机制没有建立,导致新进干部成长缓慢,老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许多初、中级职称人员通过短训、函授等形式取得学历后靠年资、职务评上,往往缺乏开拓创新力,几大症结综合形成了业务线青黄不接、实力偏弱的窘境。在去年 *** 月份组织的 *** 比拼中,我市代表队仅获得 *** 个金奖,位列全省下游,省里对此评价“ *** ”,成为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隐忧。

4、公共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全市有 ***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未配备3名(含)以上文化员,低于创建标准3个以上。全市还未配备由财政补贴的行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低于创建标准规定至少1名。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由于条块分割,各乡镇文化员的人事权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手中,只要乡镇聘用,报文化局备案即可,部分能力差、水平低,根本无法适应文化工作的人进入到文化员队伍,对文化事业造成损失。许多乡镇文化员长期“混岗”使用,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差距就更为突出, *** 市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 *** 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 *** 多平方米,年收达到 *** 多万元,而西部一些文化站连基本的站所还没有建成。对照省级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如果对不达标文化设施全部新建,“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将达到5.2亿元,需支付工资费用2.5亿元(按每位村级文化管理员每年劳务工资1万元计算),共计7.7亿元,暴露出较大的资金缺口。

5、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方法与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严重短缺,能够落实分配到普通百姓手中的文化财富十分有限,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农村辐射面小。许多文化产品背离了三贴近原则,适合群众口味的内容偏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分配不均,不同地域群众无法共同享文化成果,农民乡人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广大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较大反差。

(三)稳中求变、与时俱进的对策预想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立足“人文 *** ”建设,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考核目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等职能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改、财政、城建、土管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以文化示范乡镇为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 年在 *** 召开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场会,把文化示范乡镇建设作为公文文化服务体系的抓手,去年在 *** 召开现场会,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的稳步落实。需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设施、队伍、服务等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协调运行。巩固已建成的文化俱乐部,整合一批、扩建一批及新建一批俱乐部,实现文化站、文化俱乐部全覆盖。依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推进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到 *** 年底,基本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全覆盖。到“十二五”期末, *** 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文化先进县或国家文化先进单位标准,并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全市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4、实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力度,特别是农村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另一方面,要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体现服务能力、彰显服务效益的指标,如目标人群覆盖率、公众有效利用率、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率等,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业余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的有效组合。要以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思路,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政府主导公共文化的能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能力,以及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等,使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不到位、服务能力不强、效益不理想的局面得到明显的改观。

5、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各级政府要形成并建立文化经费占财政支出1%、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经费结构科学合理的刚性约束机制。确保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倾斜支持,以基层为重点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公共文化机构的正常运转。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灵活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另外,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6、健全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推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指标,纳入对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考评,树立成本观念、服务观念、效率观念,努力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在文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中,各地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努力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各地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革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供给方式,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来源

篇六: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文章标题: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内容提要:促进农民增加税收的关键是加大农业收入。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存在诸多问题及其对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若干财政支持对策。

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受市场变化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生产方式的变革受一些客观因素干扰而迟滞,因此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总的来说,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阻碍了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是需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1.财政对农业投入数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建国50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总量约5000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5%左右。其中:解放初期占财政支出的5%左右;其后,在"二五"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有所增加,达到10%左右;再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有所下降,比重大约在8%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余年间,财政支农的力度又有所加强,提高到了10%;但90年代以后财政支农的力度逐步减弱,特别是最近几年相对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财政总支出的3~4%,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据统计,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一般保持在10%左右,像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占到财政总支出15%以上,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

2.财政对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支出通常分为两大类,即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简称"农口事业费")。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项目主要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护补助费,支援农林生产组织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补助费以及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等。农口事业费主要包括:江河治理费、水利设施补助费、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补助费、农业科教和技术推广费、森林、农作物、草原、畜禽保护费、特大抗旱、防汛费等。据统计,数10年间我国60%的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左右。从而导致农用水利基础设施越来越差,雨不能排涝,旱不能浇灌;土壤质量越来越差,综合肥力日益下降,推广速度越来越慢。这种状况必然造成农业发展环境恶化,生产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徘徊甚至下降。

3.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影响农业均衡发展,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在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整个投入中,地方财政是大头,其份额往往占到80%左右,但当前的问题也主要在地方。从改革以来的长时期看,地方财政的农业投入,从预算的安排到预算的执行都表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想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根本没有一个标准或依据。从实践看,沿海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大一些,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小一些。有些地方甚至在财政支农相对数大幅度减少的同时,财政支农的绝对数也在迅速缩减,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必然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均衡发展,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差距,也必然会日益扩大。

4.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投资效益底下,农民增收不明显。表现在:一是在当前财政较紧张的情况下,没有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为资助重点,而是有些撒胡椒面现象,流通、消费、保险、价格等,什么地方都给一点,又什么地方都不多。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投资效益底下,农民增收不明显。二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系统内部属多头投放,基本上各司、处、科向农业都有一定的资金投放权,不是一只手在运作,而是多只手在操作,没有形成一致的力量,往往导致整体目标不明确,资金投不到急需的地方,从而影响了资金投放的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改革农业投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彻底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的局面。农业基本建设主要是反映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水库、桥梁等长期失修,已不能使用,想排水排不掉,想灌溉灌不了;还有些地方急需上马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因为没有资金而只能搁浅。农业科技主要是指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发明和推广。邓小平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科技投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中央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保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二是通过立法完善农业投入体制,确保农业

投资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地方财政将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三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提高农业科技者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环境,保证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2.加大农业补贴支出,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是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太少,今后必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中农业生产性的比例,尤其应加大直接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并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逐步扩大保护价格的范围。三是建立生产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产品的储备制度。丰收时,政府收购;欠收时,政府销售,以避免农产品价格随农业产量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3.积极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不仅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解决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从安徽等试点地区的情况看,税费改革的难点是县乡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老师工资费用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做好以下:一是中央财政继续增加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二是实行精兵简政,大力压缩县乡政府机构人员,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农村教育事业,降底农民供养比例,从根本上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源头。三是实行"费改税"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统一收费的标准和方法。

4.抓好内部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真正到位。一是抓好年初农业预算安排。安排好年初的预算不仅关系到增加农业投入,而且也是保证支农资金落实到位的前提条件。各级财政部门都要从年初预算入手,做到预算早成立、早下达、早拨款。二是要明确全年农业支出进度目标,要努力实现支农资金的均衡支出,保证农时需要,防止年终突击支出,没有效果。三是做到财政支农专款专户核拨制度,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防止资金滞留,提高资金到位率。为此,可把资金自上而下直拨到资金使用单位,单位支出直接到财政部门核销。上下级财政之间由本级配套组成的专项资金的拨付,实行先入后拨办法,即先由下级财政部门验证核实后,上级财政再拨付资金,资金配套未落实的,上级财政不予拨款。四是要建立财政支农支出按月通报和考评制度。利用通报方式督促下级财政部门,特别是政府领导了解、关心和重视支农支出进度问题。通过考评,对完成支农支出进度好的、资金到位及时的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个办法可以激发各级财政部门人员抓好财政支农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大力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资金到位。可组织若干检查督促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地检查督促,确保资金的到位。还可以实行支农进度承包制,奖优罚劣,应用激励机制,推动财政支农的顺利开展。六是切实解决资金困难,灵活机动地采取特殊措施,保证资金的及时全额到位。可采取全省或全市统筹使用的办法,解决个别贫困市、县的资金困难。

5.划分各级财政支出事权,切实做到责任明确。中央一级的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国整体利益的事情上,省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省利润的事情上,市、县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市、县利益的事情上。事权一定要划分清楚,这样才不致于相互推诿,贻误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还要严格规定省、市、县财政支农力度或比重,并且对以后逐年增长的百分比及收益率也要有具体的规定,并要把它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才能把这一事情真正做好。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RLF

投资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地方财政将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三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提高农业科技者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环境,保证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2.加大农业补贴支出,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是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太少,今后必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中农业生产性的比例,尤其应加大直接用于农业补贴的部分,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并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逐步扩大保护价格的范围。三是建立生产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产品的储备制度。丰收时,政府收购;欠收时,政府销售,以避免农产品价格随农业产量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3.积极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不仅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解决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从安徽等试点地区的情况看,税费改革的难点是县乡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老师工资费用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做好以下:一是中央财政继续增加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二是实行精兵简政,大力压缩县乡政府机构人员,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农村教育事业,降底农民供养比例,从根本上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源头。三是实行"费改税"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统一收费的标准和方法。

4.抓好内部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真正到位。一是抓好年初农业预算安排。安排好年初的预算不仅关系到增加农业投入,而且也是保证支农资金落实到位的前提条件。各级财政部门都要从年初预算入手,做到预算早成立、早下达、早拨款。二是要明确全年农业支出进度目标,要努力实现支农资金的均衡支出,保证农时需要,防止年终突击支出,没有效果。三是做到财政支农专款专户核拨制度,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防止资金滞留,提高资金到位率。为此,可把资金自上而下直拨到资金使用单位,单位支出直接到财政部门核销。上下级财政之间由本级配套组成的专项资金的拨付,实行先入后拨办法,即先由下级财政部门验证核实后,上级财政再拨付资金,资金配套未落实的,上级财政不予拨款。四是要建立财政支农支出按月通报和考评制度。利用通报方式督促下级财政部门,特别是政府领导了解、关心和重视支农支出进度问题。通过考评,对完成支农支出进度好的、资金到位及时的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个办法可以激发各级财政部门人员抓好财政支农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大力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资金到位。可组织若干检查督促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地检查督促,确保资金的到位。还可以实行支农进度承包制,奖优罚劣,应用激励机制,推动财政支农的顺利开展。六是切实解决资金困难,灵活机动地采取特殊措施,保证资金的及时全额到位。可采取全省或全市统筹使用的办法,解决个别贫困市、县的资金困难。

5.划分各级财政支出事权,切实做到责任明确。中央一级的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国整体利益的事情上,省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关系到全省利润的事情上,市、县一级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市、县利益的事情上。事权一定要划分清楚,这样才不致于相互推诿,贻误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还要严格规定省、市、县财政支农力度或比重,并且对以后逐年增长的百分比及收益率也要有具体的规定,并要把它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才能把这一事情真正做好。

《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加大农业投入与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RLF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 201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年上半年丙中洛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5000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