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2016-08-09 09:57: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共6篇)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学校课题研究计划章丘市圣井街道第二小学 2011 2一、指导思想学校的教科研活动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思想,即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两个基本点,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了教学...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希望能帮助到你。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篇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章丘市圣井街道第二小学 2011.2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教科研活动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思想,即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两个基本点,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了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我们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 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发现、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以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经常提出开放

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尝试,养成学生独立探索、研究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布置任务,明确具体研究内容。(1)落实任务,勤于思考,脚踏实地、事实求实地开展研究;(2)注意第一手研究资料的收集;(3)及时整理研究资料,资料尽量电子化处理;(4)积极书写相关论文,注重成果的转化。

2、继续加强课题理论的学习,搜集课题的信息,提高研究水平。开展课题研究的导师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专业的引领。

3、通过采用谈话、问卷、抽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一次量化的调研。

4、要求实验教师上好每一节研究课,学校要组织人员对实验课进行评议,对教师应用教学媒体以及学生通过此项研究活动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进步、自学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5、组织教师开展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优质课竞赛、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会

2011.2

课题研究计划

章丘市圣井街道第二小学

2011.2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篇

2014.3逊让中心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在“探索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理念的引导下,我校延续上学期课题,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我校的课题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每位教师做研究性教师。教育之路无止境,让每位教师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研究到老。

二、工作重点

本学期重点进行“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结合起来,加强课题研究才能多出成果,及时推广经验成果才能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具体措施

(一)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

以前我校的课题一直是一个空白,在校领导的努力下,上学期有37人申报的小课题这学期这学期继续研讨,本学期做好以下工作:

1、召开两次课题研究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实施情况,每次活动都作好相关记录。有课题的教师继续研究搞好自己的课题并收集好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结题做准备。

2、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博客、座谈研讨、专题论文评比等途径引导全校教师关注学校主课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3、继续做好子课题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对子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让 子课题承担者明确学校对子课题管理要求,促使其按要求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资料。

4、做课题相关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实实在在加强常规管理。

(1)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每位教师对自己确立的研究课题进行课堂实施研究。每学期对课题进行总结,同时上交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各一篇。由科研小组成员对上交材料进行归纳、梳理。

(2)加强对课题研究活动的管理。在新学期中继续将教研、科研、培训融为一体,用课题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规范教科研活动制度,各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进行检查评比。

(3)重视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继续按要求撰写教学反思;认真组织校内课题总结、个案评比活动;不断充实自己。

四、工作安排

3月: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4月: 1.实验教师上课题研究课;

2.课题实施情况交流

5月:1.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总结及培训会;

2.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6月:校级课题成果征集评比活动;

7月:主课题研究总结会;

2.资料收交、整理;学校的教科研活动要以“探索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为指导思想,即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精讲”两个基本点,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了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我们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 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发现、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以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经常提出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尝试,养成学生独立探索、研究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布置任务,明确具体研究内容。(1)落实任务,勤于思考,脚踏实地、事实求实地开展研究;(2)注

意第一手研究资料的收集;(3)及时整理研究资料,资料尽量电子化处理;(4)积极书写相关论文,注重成果的转化。

2、继续加强课题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搜集课题的信息,提高研究水平。开展课题研究的导师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专业的引领。

3、通过采用谈话、问卷、抽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一次量化的调研。

4、要求实验教师上好每一节研究课,学校要组织人员对实验课进行评议,对教师应用教学媒体以及学生通过此项研究活动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进步、自学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5、组织教师开展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优质课竞赛、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会

课题研究计划

逊让乡中心学校

2014.3

2015学校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第三篇

方案一:学校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微型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就加强我校微型课题研究管理,规范研究过程,约束研究行为。特作如下规定:

1、“微型课题”可由教师个人申报并独立承担研究工作,也可2人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工作。无论是教师个人单独承担还是小组合作研究的,课题批准立项以后,均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提交研究计划方案(申请表)和微型课题研究月度计划。

2、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2人,课题组长负责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并组织成员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本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课题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各自的职责,做到围绕目标、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课题任务。

3、课题承担者必须按计划组织实施研究工作,月末要填写好研究活动情况纪录,撰写阶段性小结或反思,装入课题档案袋。平时要主动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推进实施情况,适时邀请学校领导和校内外老师参加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课、学术研讨、论文交流及其他形式的阶段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课题研究时间过半时,应及时撰写课题中期总结。

4、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系统整理、准备好各种资料,向学校教科室提交课题研究方案、过程管理材料、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表”等材料,提出结题鉴定申请。

5、课题承担者要详细记录研究活动过程,并注意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每个课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袋,课题结题时各种研究资料要随袋递交教导处,由学校作为教育科研档案保存。

6、建立以校长为首,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骨干组成的微型课题管理小组,负责检查督促学校各课题承担者和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情况。

组 长:杨国民

副组长:陆建良 沈艳红 成琼 杨晓莉

学校将把微型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学期和两周工作安排的范畴,在多方面为微型课题研究提供方便和资助,协助各课题承担者和课题组召开 “微型课题”研讨会,开展“微型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等活动,并做好阶段检查工作,在学期期末按学校制定的《虞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考核表》(见附表)对各承担人和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进行专项评估,课题结题时间协助承担者成果鉴定及资料收集等工作。

7、学校对按照计划正常开展活动、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课题承担人和课题组给予嘉奖:凡通过市局审核鉴定取得结题证书的;按期完成、研究成果显著的微型课题,学校给予课题组一定金额的奖励。

8、学校把微型课题研究列为学校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职称晋级以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的主要内容之一。

附:微型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

①微型课题的资料统一使用A4纸,按立项申请表、月度计划、分月记载、研究报告、论文,过程资料等装入微型课题档案袋,在档案袋封面按以上顺序列出清单。

②微型课题的资料由个人提交,教科室统一收集和归档管理。

③微型课题的资料应具备真实性和实效性,反对网络下载或抄袭。

三点希望:一是各课题研究人员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二是各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课题研究中学习如何研究,学会研究。三是各课题研究人员要在问题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方案二:学校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为使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在我校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高,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根据县教研室和初级中学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校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基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实际,重在实效,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

二、研究意义

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课题意识,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流程,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三、工作目标

1、研究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个人兴趣,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会研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整合,促进专业发展。

3、扎实、高效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创建科研型学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微型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及实施流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主要交流在“课堂与教学”中遇得到的问题与困惑,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流程:教师个人申报课题(个人——学科组——教研组)。学校教研室进行审定并批准。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15年5月)

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学科教研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学校教研室组织中期检查与交流。让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思想碰撞,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总结阶段(2015年6月)

1.教师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学校开展校级课题鉴定。填写《微型课题结题手册》,县级课题顺利结题。

五、教师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 实行个人、教研组、学校“三级管理”机制。以个人自主管理为主。即个人负责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总结等。教研组负责组织交流与分享、包括“选题”阶段的指导和“研究”阶段的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学校成立“教师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科研处、骨干教师以及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引领,具体工作由分管科研的副校长牵头,教研室、教研组负责计划推进安排,各课题组分头开展行动研究。建立以校长为首,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骨干组成的微型课题管理小组,负责检查督促学校各课题承担者和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情况。

组 长:梅军

副组长:潘清海

组员:邢忠文 刘海英 徐慧荣 郑鹏翔 沈晓燕

六、研究成果评价及奖励办法

1.学校将把微型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学期和两周工作安排的范畴,在多方面为微型课题研究提供方便和资助,协助各课题承担者和课题组召开 “微型课题”研讨会,开展“微型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等活动,并做好阶段检查工作,在学期期末按学校制定的《学校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考核表》对各承担人和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进行专项评估,协助课题组成果鉴定及资料收集等工作。

2.学校将按照《教师校本研修奖惩办法》对正常开展活动、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课题承担人和课题组给予嘉奖:凡通过县局审核鉴定取得结题证书的;按期完成、研究成果显著的微型课题,学校给予课题组一定金额的奖励。

3.学校把微型课题研究列为学校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职称晋级以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的主要内容之一。

方案三:学校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介绍及研究背景

《 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的研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凡在讲台上有过一年半载经历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极力地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自身教学任务很重,没有把工作做到位;家长对这个问题不重视不配合,社会不良习惯侵扰着孩子,所以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位教师,得不到有效解决。再者,尽管很多老师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但很少人对其做系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究竟生活与教育之间能否划为等号,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断然是不能分割的。当下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能以书为伴,以题为友。忽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在学习上提不高,生活上不快乐,最后讨厌一切。这就犯了一个大忌——把生活与学习孤立开来。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在局部使这个问题取得一定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要实现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论证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1)观察现象,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从亲身工作经历中,掌握真实,有效,全面的观察信息。选择10个典型的同学为研究对象,以聊天的形式挖掘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再和班级同学以及其父母沟通。

(2)针对问题分类总结分析。宏观表现反映学生心理变化,宏观表现导致的客观事实,外界事实作用于学生心理,心理作用于外界作用怎样形成良性的互动。以社会生活——心理作用——学习生活为主线。

(3)提出合理可行办法和意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从规范生活习惯入手,其次才是提炼学习生活中的知识。阐明生活是第一性的观点。使父母明白学习好的前提是让孩子爱家庭,爱自己,爱生活,最后才能爱学习。

(4)后期跟踪观察,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原则: 采集信息客观真实性

选择对象具有代表性【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分析从现象到本质

方法: 行动研究法;访谈法

问卷法; 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选定课题 课题论证 申报立项

实施阶段: 20xx年3月至2015年8月

制定方案——3月1日至4月10日

启动开题——4月11日至 4月30日

实施研究——5月1日至8月31日

总结阶段: 20xx年9月至2015年10月

成果总结——9月1日至10月31日

鉴定结题——11月1日至11月30日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以论文形式论证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3)对孩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2015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第四篇

方案一: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题目:

解决“分组探研”中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的问题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上小组讨论时免不了会有声音,有的同学借机会开始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学生打着讨论的幌子,借机聊天,不参加讨论,有的纪律较差的同学干扰其他同学的正常讨论的问题,造成组内不团结,有的组内同学能力强,不参加讨论,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些问题都没有被组长的正确解决。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解决“分组探研”中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的问题,使小组的合作更加密切,没有无所事事的学生,实实在在的做到“分组探研”的“和谐高效”;使生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课堂,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情景创设

2、“分组探研”时问题的设置

3、“分组探研”时无所事事的同学的各种心理及表现

五、课题研究预期达成的目标

1、能够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

2、积极的投入到讨论中,并且有的放矢

3、“分组探研”时力求做到一帮一、一帮二等互帮互助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探究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步骤:1、准备阶段,时间划分:2015年3月——2015年3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确立课题,对课题论证,拟定课题研究初步方案,对课题申报进行设计。

本阶段预期成果:前期论证、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2、实施研究,时间划分:2015年3月中旬——2015年8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修正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中期成果。

本阶段预期成果:调查报告、教学案例、等。

3、总结阶段,时间划分:2015年8月——2015年9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和论文,邀请研训

员及上级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本阶段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论文集等。

措施:1、与同组的教师研究在课堂中从问题的设置入手

2、尽量把讨论的问题细小化,让学生都能够有兴趣并参与到讨论中来

3、讨论时发挥组长的作用调控好每组的纪律等

4、指导个别小组或同学的讨论,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积极投入到讨论中,让其学有所获。

5、解决问题

八、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付磊成员:杨成军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积累教学设计案例。

3、教学反思。

方案二: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实验的课题

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它永恒的主题。吹尽黄沙始现金,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也就有了载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偏重于记忆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其理论源头是布鲁纳的“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的教育观;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江泽民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确立整体教学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铺垫“问题”情境,激励“合作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6、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大批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实验班级:七、八、九年级,共18个班。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秋——2015年春,准备、立题、开题、实验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秋——2015年春,实验探究、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5年秋——研究、结题阶段。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有关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心得、有反思、有效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学习1本教学论著,细心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留有较大空间,“想一想”中的诱导发现,“议一议”中的问题提出均有一定深度和相当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一读”中引出多种思路,对问题解决有很大启发性,“试一试”中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问题情境、探究合作、解释应用”的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自主探究和主动交流、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负责人:xxxxxx

2、课题研究实验组

3、注重成果呈现

对外宣传辐射,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实验课”实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制作活动图片、活动光盘;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论文,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阶段成果、每学期末上交利川市教学研究室建档,鼓励、支持优秀实验论文在教育教研活动中交流,在教育教研期刊上发表。

方案三: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阅读是表达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读得好,才能使他们写得好;阅读是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重大的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大多注重知识的传输,理解过程中也大多注重讲解,训练的过程中很多的注意力放在答案的正误上,却没有把语文最重要的学习阅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最终未能学会自我阅读、分析、理解、答题,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从而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为此,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引导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研究语文学法指导,总结有效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指导语文三类课文(精读课文、自读课文、诵读欣赏)的阅读方法。

精读文本要引领学生“感知一理解一揣摩”,多角度阅读,要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略读文本要浏览、粗读,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培养迁移能力;

诵读篇目则重在朗读、积累,获得体验,学点欣赏。

2、研究、指导不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方法

①初一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的方法,指导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侧重学生语文阅读感受的指导。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文学之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层面上下功夫。

②初二年级侧重指导学生探求性的速读方法,指导学生编提纲、作批注、写好读书随感,做好简要评点,侧重学生阅读体悟的指导。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体悟和发现。

③初三年级侧重指导学生品味性精读的方法,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指导学生写体会、再创作。教师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评价机会,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质疑、赏析、创新层面上做文章,指导学生写写美文赏析,做做名著荐评。

3、研究各种文体的特点,结合文体的特点进行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章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应有侧重。要教会学生各种文体的特点,对各种文体进行阅读指导。

现代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审美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4、研究、指导各个学习环节中的语文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测试等环节中掌握语文阅读方法,如预习采用“读标抄想”,听课要求“听记思问”,复习运用“结查练评”,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综合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

五、具体措施及预期成果:

具体措施方面,从时间、指导、活动、课堂等四要素开展阅读教学。通过优化课内阅读、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增设阅览课程、抓好兴趣小组、组织专项比赛,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创意生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交流活动中习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养成读书习惯。阅读活动中倡导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激活学生持久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读书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力求形成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力求整理、总结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途径;力求摸索出语文阅读的四种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力求总结出指导学生阅读解题技巧的方法。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论文、专刊、课程实施方案、辅导读物、多媒体课件、教案、上课实录、学生作业、学生作文、学生试卷等等。

2015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第五篇

第1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立项课题。本课题研究周期为四年(2015年5月---2015年1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贺建伟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李丙秀、严保忠、詹丽丽、王道兵、张勇等24位老师共同参与研究。

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正在准备验收材料。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我校课题领导小组结合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课题的研究主导理念,也就是研究的目的,我们把它分解为三个方面:

一是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对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各种教学环境下的运用,进行有效的实验和总结,摸索出一种适合农村小学(包括教学点)的教学方法。

二是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正确把握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意义,探讨如何应对农村学校面临的教学资源匮乏的新挑战,实现农村小学最大限度的共享农远教育资源。

三是课题研究的路径,是基于对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的研究。

我们选取了“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育方法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研究,为农村小学提供一种使用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方法,以减少或缩短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逐步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

从课题研究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我校的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2月)。

本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相关工作:

1、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学校一直把信息技术的推进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把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2、组建了精干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部分高级教师以及年轻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课题组还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课题研究小组还邀请安徽省电教馆、滁州市电教馆、明光市教育局教研室、明光市电教馆、少儿艺术学校、铜陵师范附属小学的专家为我们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他们对我校申报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指导,对于课题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的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而宝贵的指导意见。我校课题组结合这些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在课题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好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内容。,

3、学校大力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为做好课题的基础工作,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除了购置了装备计算机教室的20台电脑外,又购置了16台电脑,配备在各个办公室里,共享远程教育资源。学校又购买了多媒体投影仪和移动多媒体投影仪。这样我校就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10MB光纤已接入互联网,加上后期投入的电脑和投影仪,为我校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

4、拟定了预期的课题研究成果。

(1)《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资料汇编。

(3)、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教师博客信息资源。

(5)、建立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如课件、学件、录像带等)。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

2015年4月在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的开题仪式,标志着我校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本阶段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引领,培养教研型的教师。

作为一项专题研究,课题组的各个教师包括课题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不仅需要真实的研究实践,更需要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来支持课题研究实践。我们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注重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为此,我们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我校课题领导小组相继邀请了各类专家来校进行理论培训,并定期组织了专题课例研究。其中安徽省电教馆教研室主任黄学敏、明光市教育局电教馆牛江馆长、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张玉玲校长、刘大平副校长、万敏主任、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陈彪校长、铜陵师范附小张骋主任等专家多次亲临我校进行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他们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方向、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实施教学、如何规范课题研究等方面给全校教师、课题组教师做了报告,并对我校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专家的培训指导,使得全校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成员,形成了各自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理论认识,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课题组还多次选派教师先后到南京、铜陵、马鞍山、合肥、黄山、舒城、霍山、天长、全椒、来安、滁州等学校参观学习、听课培训,回来后及时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近三年,“请进来”献课,使学校老师的受益面达到了200多人次,“走出去”学习考察人数达100多人次。

2、营造氛围,调动教师研究激情。

课题领导小组从研究的开始,就极力营造和谐的研讨氛围,积极开展课题研讨工作。学校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阐明课题研究是当前学校校本教研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指出作为处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的教师,能够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教师的工作方式之一,也是教师的学习方式之一,参与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我校同时借助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模式二的空中课堂的录像课,引导教师的教研兴趣。首先让教师观看,然后让他们谈自己的感受,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对于教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观摩、反思,引起教师的思想震动,以达到教师想去教研的目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激情。

3、开展研讨,让校本教研成为主阵地。

课题组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直接施教者,自身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素养。为了优化教师的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素养,我们以课题研讨课为依托,借助学校校本教研作为研讨的平台,积极进行“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

我校课题研讨课已经形成一个比较规范有效的流程:课题组发布通知→授课教师提前备课→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发布到个人博客→网络评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集中评议研讨→平行班二次授课→网络评课→反思总结。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例研讨课的正常开展,一方面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

教师主动结合学科课程的特点,主动挖掘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形成了常规教学和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有机整合。从2015年9月全面启动课题研究以来,学校相继举行了多次有效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培训、研讨会议,教会教师走向自我规范、自我管理。从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共举办了近100次课例研讨课,同时19人次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举行的公开教学评比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做好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学校课题组根据研究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性资料完成了中期评估阶段性工作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参加了省电教馆委托滁州市电教馆于2015年4月在天长市实验学校对我校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的中期评估。课题专家组对我校课题实验、教育博客、网络评课、收集资料和阶段研究成果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通过我校课题中期评估验收。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月)。

在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应用的实践中,我校课题组收集了大量的过程性资料。课题小组及时汇总,以纸质、电子两种形式进行了整理,相继形成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课题论文资料汇编、软件资料汇编等。教师实验课例的文字资料和论文文字资料,除了形成了很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资料的背后,教师和学生参与了活动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我校还一方面将阶段研究成果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进行检验,目的在于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比如我们积极参加历届“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的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以此验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广泛性及实效性,为我校农课题研究后期总结的形成以及研究目标的落实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适合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1)、光盘示范引导法:

以教学光盘中的教师和学生为榜样,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媒体资源创境法:

媒体资源创境法的核心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图文并茂释义法:

利用网络技术,图文结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字、词、句进行释义。创设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时空距离,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探索出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我校课题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性的成果。

(1)、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课题研究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让我们的教师在熟练使用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造性的使用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以及熟练使用多媒体设施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

教师教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在得到快速的提升。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教师在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课件制作、教师博客、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获得明光市级以上奖励达到226人次。

(2)、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近四年的课题研究,改变了我校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面貌,提高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有力地推动远程教育资源软、硬件的建设和应用,形成了学校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方面的新局面。我校的课题研究也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因为我校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效果好,教师在远程教育应用方面的能力提升快,带动面广,明光市教育局史无前例地对我校的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给予通报表彰。【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也向村校和周边兄弟学校辐射,我们将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软件、课程资源光盘,教学录像与案例分析以及我校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具、下载的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编写的教研论文集等无偿提供或者借阅给薄弱学校使用,或者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大家下载,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近年来,特别是滁州市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和明光市中小学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后,我校共接待了来自省内外30多所学校500多人次的参观交流、访问调研。通过这些活动,学校之间互相学习,互找差距,实现了课题研究方面信息的共享,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3)、学生扩大了知识面。

在利用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身感受,获得了新知,促使他们基础牢固、思维活跃、知识面宽阔、个性发展充分、学习后劲充足。

我校学生在课题实施以来,在“电脑制作”、“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各类征文”、“知识大赛”、“书法绘画”、“校园集体舞”、“演讲比赛”等方面的比赛中,获得明光市级以上奖励达到216人次。

三、课题研究的变更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由于人员的调动、变更,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的广度,达到有效辐射的目的,我们上报省电教馆批准,充实了我们中心校、分部的部分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的成员。补充名单如下:

徐方虎、李松、李杰、司贵芳、从国艳、张永风、江青尧、王永平、严保卫

四、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一)我校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收获殊荣(详见成果附件)。

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安徽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滁州市示范小学

滁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滁州市绿色学校

明光市先进学校

明光市文明单位

(二)我校课题研究以来,教师硕果累累(详见成果附件)。

(三)我校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素养提升(详见成果附件)。

(四)其他相关成果

学校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和软件材料、网站课题实验材料等

五、提交验收的课题资料。

“二表六汇编”

“二表”

1、《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结题信息报表》

2、《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验课题成果鉴定书》)

“六汇编”

1、《课题研究主要文件汇编》。

2、《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汇编》。

3、《优秀教学论文与教育叙事汇编》。

4、《课题实验软件资料汇编》。

5、《学校、教师、学生获奖汇编》。

6、《课题研究大事记汇编》)。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和打算。

总的来说,我校课题组是认真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遵循教育研究的基本规律开展的,按计划完成了既定目标。应该说,经过四年的努力,《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教学中全面实践我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她。

第2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我校是一所农村托管学校,是荆门市示范学校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应采取的教育策略也应革新和改进。因此,2015年我校“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组针对我校学生情况进行了立项研究。历时四年,课题组经过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积累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有效地进行了校本培训,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组希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课题组经过认真准备,进行了立项申请,并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方案,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探索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作业书写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4、读书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阅读古诗文、中外经典名著、一般优秀作品等课外书籍。体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知识。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有经验借鉴。

2、比较法。选定实验班,以平行班为对照班,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

3、调查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调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施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4、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学习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主要进程

这项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探讨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用来科学指导该项目的实施,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为此,我们按照以下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

(一)第一阶段(2015年4月——2015年9月)准备阶段:完成课题设计、资料积累、文献研究,明确分工,制定措施。

通过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进行了仔细观察,对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课题组成员分工查阅和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对兄弟学校的相关情况及做法进行了解,并制订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5年9月):按照方案实施研究,确定目标内容,确立实施方案,对照实施方案实施研究。

1、建立学生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2、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3、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收到更好效果。

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学习习惯培养,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学习习惯培养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4、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2015年初开办了《新堤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5、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4月)

2015年底,我们的研究工作接近尾声,我们开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门归类、汇编、结集成册。同时对五年来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管理制度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管理中更加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发扬教师个性特色,利用其个性激发教师教育教研热情,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探索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1、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1)、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实验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学生自然地视教师为楷模。老师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动学生的规范。例如在课间顺手排好桌椅,课前两分钟准备时准时站在教室门口,午餐管理时和孩子一块看书、上网等。另外,实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2)、“童化”教育,规范行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从而得到教育。作为低段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引导小朋友结合实际谈谈感受,孩子们在与故事人物行为的对比中,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如:某班有一小朋友个性比较胆怯,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很轻。老师请小朋友回家看《小黄茑唱歌》的故事,第二天请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黄茑开始由于胆小,上台表演时声音太轻,影响了演出效果。后来,经过不断地锻炼,逢人就唱歌给他们听,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终于在演出中在受好评。故事讲完后,老师让学生们讨论:小黄茑一开始为什么大伙都不喜欢它?后来为什么被公认为“大歌星”?他是怎样成为“大歌星”的?小朋友们在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大众面前声音响亮地说话、唱歌,别人听得清楚,就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胆子小,是缺乏锻炼,只要在大家面前多说说、多唱唱、跳跳,胆子就能变大。紧接着,老师马上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评出班级中的“小黄茑”,鼓励胆小的学生向“小黄茑”学习,当学生响亮地回答问题后,老师说“你真像那只小黄茑”,一个阶段后课上积极发言,发言声音响亮的学生明显增多。

低年级学生的情趣是善变的,不稳定的。他们接受事物又往往很情绪化,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活动中,由于情绪色彩很浓,在对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时,许多学生常常由于兴奋,争先恐后地大声作答,由此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这时教师如果马上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大声作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后,其他学生会马上受到启发闭上嘴巴,举手发言。长期强化训练,学生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则会稳定形成。

(3)、儿歌指导,助其养成

低年级学生的常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声响)。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都有明确要求。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

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完成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早上起床,穿衣叠被,洗脸刷牙,快快吃饭上学去。”“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的顺序和方法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们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歌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的内容是:“书包抽屉放,书本放左上,今天用的文具、书,昨晚就放书包里。”其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小红花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地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

书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它学科的老师有哪些要求,作为实验教师就应该了解并配合实施。在和科任老师长期相处中,我们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师的具体要求。老师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布置,回家准备,课前检查。慢慢地学生也养成了习惯。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常规学习习惯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常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评价规范,促其进步

按照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如何来评价低年级的学生,使评价有利于鼓励他们积极向上,预防和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滋长?实践中发现:把评价方式儿童化,用形象的记号、游戏似的奖励处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运用五角星。五角星代表先进,谁得到的五角星多,就证明谁进步最大。平时,谁学习习惯好就能得到五角星。反之,则要扣除一颗星。一般来说,表扬的任何形式都是可行的,学生都会接受,都会取得较强的正迁移。但“惩罚”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次好的“惩罚”能使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幡然醒悟,而一次错误的“惩罚”却能造成师生感情的严重对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每一个“惩罚”的方式要慎之又慎。

(5)、家校结合,和谐发展

教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老师一定要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到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自己收拾书包、摆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用具,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等这些都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定能有效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2、重视预习,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习惯

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分成三个层次:首先,在讲授新课的前一天为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并提出有关内容的几个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预习。第二,不提出预习问题了,以前面的预习方法为基础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预习,第二天讲授新课之前要让学生说一说通过预习了解到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哪些内容。第三个层次,请一名同学给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根据自己自学的知识来检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这样,从抓住线索去预习到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提炼主要内容,再到根据自己的自学检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我们用到以下方法:第一,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第二,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第三,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上课时只要有同学发表不同意见,我们都请他发言,即使说得不是很好,也会对其进行鼓励,对他的勤动脑提出表扬。此外,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并且要树立作业榜样,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

4、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但是很多孩子都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孩子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意提,也不敢提,更多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甚至提出的问题让人不可思议,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给以积极引导,同时还应给其热情地鼓励和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亲身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激发质疑兴趣。

在课下我们尽量找个别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理所想,用特殊的方式告诉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质疑习惯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终身受用的。作为教师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要格外注意这些学生,随时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课上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抓住时机适度表扬,课下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面讲,鼓励他们多动脑多问问题。当然,习惯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所以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的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直至其习惯成自然,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终身受益。

5、启动“蓓蕾读书工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①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班级图书库。

②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做出统计。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本书带到学校,贴上标签及读书交流卡,放于班级的“图书长廊”中。在此基础上,家中藏书较多的同学还可以多带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贴上标签放于班级的“图书长廊”中,建立班级小书库,丰富班级的藏书量。发动学生之间“好书换换看”行动,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好书共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

。不过要提醒学生,借阅别人的书,一定要好好爱护。

③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读书计划:

①教师带头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②学生在已背诵古诗的基础上每月背诵课外唐诗宋词4首。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③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必读篇目:《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

选读篇目: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每学期至少选择其中三本其它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3)、学生根据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进行阅读。

①每隔一周,教师利用一节课校本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赏析,每个月,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抽背检验,通过验收者发给下个月背诵篇目,未通过者继续进行本月复习。

②针对名著阅读,每月开展一次好书阅读经验交流会。一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检测。

③教师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背诗、读书。

(4)、开展“四个一”活动

①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

②写8-10次读书笔记。读了那么多书,把体会想法记录下来。

③参加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让自己受益匪浅。

前两项可以利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完成,后一项可以利用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完成.

④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开发了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优秀课例

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精心预设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精心选择并安排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师语言,精心准备教具、学具,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教师对教案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利用反思总结自己上课得失。五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开发了许多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例。

课堂上,应该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课时,同学们学得都比较认真,课文结束时,教师让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我们该怎样让生命活得有价值?当时要求每个学生说一点,平常胆小的也必须参与。在全班交流时,教师给每个同学都给予了肯定,当同学们听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赞赏时,都很高兴,积极性更高了,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都争着举手说。在以后的课堂中他们也积极争取每一次发言的机会,教师也非常重视他们的每一次变化,有成绩就表扬,不足时提出意见。慢慢地整个班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而增。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个人所得,争先恐后发表自己所感、所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渐使学生养成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又如:在教学低年级语文时,学生读书习惯不好。当时学生认的字不多,读起来确实有困难。我们先让学生初读,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接下来就是精读,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一年级学生小,不会提出什么问题。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小,还没有被扼杀想象力就比较丰富。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提出更多更精彩的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至少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黑格尔曾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该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还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学生自觉自动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1、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听、说、读、写以及审题、作业书写、检查、倾听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数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有策略地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独立学”的境界。如:低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常规学习习惯,即严格遵照学习时间的习惯,上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仔细地倾听,清楚地表达,响亮地朗读,认真地书写的好习惯。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听讲注意力也明显增强。中年段实验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审题、思考、检查等习惯的培养。在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我们主要通过启动“蓓蕾读书工程”,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们努力在浩瀚的书海里尽情邀游,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通过书看到一个个千姿百态的大世界,真正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从而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好习惯。

2、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

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21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40%,较好的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3、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每学年学生在全省、市、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

(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能力不断提高。

1、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提高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教师开动脑筋、创造办法,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上形成经验。

2、教师的基本功得到提高。如教师为了范读,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自己大量泛读,为学生归类;在收集成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不少的内容是我们也不曾了解、见过的,这就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学习。

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型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实验教师在国家、省、地、市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100多篇论文获奖。多名教师在市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等奖,一名教师在省综合实践课中获一等奖,5名实验教师在荆门市组织的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五、存在的问题、困惑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1、因为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不能和学校同步,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单亲家庭比例上升,再有学校的升学压力,学生厌学情绪增多,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3、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我们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的优秀人才。

N-US>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1、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提高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教师开动脑筋、创造办法,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上形成经验。

2、教师的基本功得到提高。如教师为了范读,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自己大量泛读,为学生归类;在收集成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不少的内容是我们也不曾了解、见过的,这就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学习。

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型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实验教师在国家、省、地、市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100多篇论文获奖。多名教师在市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等奖,一名教师在省综合实践课中获一等奖,5名实验教师在荆门市组织的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五、存在的问题、困惑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1、因为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不能和学校同步,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单亲家庭比例上升,再有学校的升学压力,学生厌学情绪增多,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3、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我们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的优秀人才。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能力不断提高。

1、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提高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教师开动脑筋、创造办法,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上形成经验。

2、教师的基本功得到提高。如教师为了范读,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自己大量泛读,为学生归类;在收集成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不少的内容是我们也不曾了解、见过的,这就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学习。

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型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实验教师在国家、省、地、市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100多篇论文获奖。多名教师在市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等奖,一名教师在省综合实践课中获一等奖,5名实验教师在荆门市组织的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五、存在的问题、困惑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1、因为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不能和学校同步,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单亲家庭比例上升,再有学校的升学压力,学生厌学情绪增多,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3、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我们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的优秀人才。

第3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是一所建校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的老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育教学始终居于全市前列。已结题的课题有滁州市课题《“早阅读·多积累·会运用”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和国家级课题《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的子课题《韵语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的研究》、滁州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自2015年我们承担《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的省级课题实验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协助与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人员的潜心研究、共同努力下,从方案的拟定、课题的实施,到过程的积累,都经过了严密的计划与组织管理,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标,两年来,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对学困生问题认识更加清晰,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逐年下降,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目前,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

1.订阅杂志,学习教学理论

在课题研究初期阶段,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并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现今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趋势,深入学习各种语文教学法,不断丰富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课题组着重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等报刊杂志。

2.阅读书籍,了解研究方法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对如何进行课题操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探讨。通过理论学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二是加深了对课题研究本身的认识,了解一些课题研究的方法;三是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3.参加培训,加快自身发展

课题开展以来,李艳、徐慧、金红丽、许雪莲等老师先后参加了安徽省教育科研省级课题管理工作年会、“国培计划(2015)——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苏教版第三届阅读教学大赛观摩活动、赴南京北京东路小学学习观摩“12岁以前的语文”展示活动。通过各类培训,课题组成员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加快了教师自身发展,对课题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二、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1.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课题组成立后,首先我们经过研究,制定了《<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实施规范管理。此外,教导处制定了具体的听评课制度、奖惩制度,使该项实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定期活动,查缺补漏

每月至少开一次课题组会议,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课题管理工作。

3.注重过程,积累资料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注重具体的实践研究。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不断总结(

三、深入研究,有效转化。

两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停地努力着,也在不停地收获着。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对学困生问题认识更加清晰,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逐年下降,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1.分层备课,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分层教学设计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加强对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研究,分析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困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举办沙龙,加强实践引导

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探讨学困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在本阶段共进行五次课题研究主题沙龙。分别是:

①学困生转化大家谈。

②语文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策略

③语文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围绕语文学困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④语文学困生心理健康的策略专题研究

⑤语文学困生学法指导策略

3.培养习惯,促进有效转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以学校开展的“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活动的教育为契机,对学困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强化养成教育,促使学困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开展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在这两年里我们开展了“学困生进步奖”的评比活动;经典诵读暨美文诵读比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历史的选择”讲故事和征文比赛;书信征文比赛;“在党的阳光下”——建党90周年集邮知识演讲比赛;“七彩杯”读写大赛;“迎国庆”书画大赛;学生电子报刊、电脑绘画比赛;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眼保健操比赛;兵乓球比赛、纳凉晚会节目表演等等。在这些舞台中他们展示了自我,变得更自信、自立、自强。使学困生不但捕捉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且发掘自己的潜力,促进自我觉醒、自我辅导、自我发展。

4.家校合作,保障成功转化

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才能有效保障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向家长传递最新的家教理念。利用学校网站“家长网校”,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2)利用每学期的班级家长会,请一些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介绍他们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真正起到家教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通过家长访谈,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4)利用“校讯通”服务,实现家校间信息的即时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家校互动的双向性,努力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家长最大限度的支持与配合。

四、促进成长,展望未来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注意积累转化经验,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两年来,本课题组10人次在省级评比中获奖,16人次在滁州市评比中获奖、8人次在明光市评比中获奖。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体教师,有效地带动全校教师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积极撰写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校安工程的完成,随着校容校貌的改观,随着我们教科研力度的加大,随着我们课题组成员的成长,我们工小的教科研工作明天一定会更灿烂。

五、关于课题研究的思考

两年的课题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如何使课题研究活动更加科学规范,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如何使课题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的作用;师资的专题培训与专家引领如何实现等。这些问题与现象均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以上是我校《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第4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及策略研究》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15年1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一年来,在市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5年12月——2015年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领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又一个丰收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盛市、县级各类评比中有72篇分获一、二、三等奖;有29篇文章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发表。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2015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第六篇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建设,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程开发应具有鲜明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特点,结合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校本特色突出;课程具有原创性特色,不是原有课程的改编,而是经典教学案例与多学科的综合。以项目为载体,多学科交叉,知识整合度高,操作实践性强;课程开发与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网络平台与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套建设。

二、研究进展情况

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组的成员有针对性进行企业调研、方案研讨、技术培训等活动,通过开设公开课、专项比赛活动及撰写论文等方法增强教科研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课程开发建设。立项以来我们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制定好本学期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2.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完成了调查分析报告;进行企业调研、到平面广告公司实地考察,了解广告公司各职能的操作流程;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课题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3.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建设会议,学习课程开发的建设思想;组织课题成员会议进行研讨,明确课程建设思路、制定了课程建设方案。

4.课题组成员活动对课程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讨,对课程开发建设的任务进行分工,完成项目教材、实训项目书、ppt等样张设计。

5.参加过课程开发的老师进行经验交流,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形式围绕本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

6.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与课程开发有关的理论知识、参加课程信息化改革专题培训以及lectera软件等信息化建设软件的操作培训,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7.以岗位培养为出发点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开发,是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全过程由老师监督指导,利用仿真环境、模拟训练,达到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自课题研究以来,在专业实训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专业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当我们在教学中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开展教学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高,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也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8.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上好研究课,是开展课题研究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在计算机专业迎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视导中,课题成员崔婉萍老师开设的一节ps研究课《移花接木》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课题组长刘莉老师参加常州市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活动,通过充分准备及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协助,先后经过了教案评审、现场说课和答辩评比等诸多环节,获得了信息技术组的三等奖;王永红老师面向全市专业教师开设溧阳市级讲座《平面广告设计》 ;杨柳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图形创意《同构重生》内容设置精彩课堂气氛浓厚受到学生的欢迎;徐玲琳开设photoshop研究课《蒙版》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扎扎实实地上好课题实践课,以突出研究工作的重点,有效地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9.鼓励课题组成员运用论文的形式将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总结出来,徐青老师的德育论文反映出中职生职业能力的表象;刘莉老师的《浅谈在平面设计学生“三创”基地建设中的探索》与《浅谈中职生网上创业的可行性》、崔婉萍老师的《项目教学法在fireworks教学中的应用》、徐玲琳老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等,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是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不但能激发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而且能充实和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而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10.有效地开展课程开发建设,将研究的成果及时发布在课程开发的网站上;在本课题的专题网站上完成课题各类活动资料的上传。

三、已取得的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已初具成效。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应该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adobe illustrator cs5平面设计案例教程》与《纺织品图案设计案例教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材已完成开发阶段,在平面设计专业班级进行实践教学,我们将课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获取、设计与实施,至完成各种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案例中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通过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来论证课程开发内容的合理性。

《平面广告综合实践课》与《photoshop应用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开发正处于开发阶段,现已完成多个项目任务的开发任务,包含项目教材、实训项目书、相关课件等为一体的课程资源平台,充分利用最先进的软硬件资源、网络资源平台等完成课程开发建设;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择点试验,然后在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线在平面设计专业班级全面展开。要求有成果展示,要能体现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特征、使学生熟悉平面广告公司各职能的工作任务,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求。

在课程开发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多种能力培养进行融合,引入企业的职能项目,使得课程教学真正地让学生体现了学是为了用,让每个学生能真正地认识学习的目的,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有技能的人才。现阶段我们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撰写了本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课题中期工作自查。

第二篇: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一、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进入实施阶段以来,我们全组教师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课题组教师坚持每学期每人讲一节研讨课,一节示范课。组内教师随时推门听课,及时交流、共同研究。通过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们认真准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例如每学期的教师论坛,大家把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受益匪浅。通过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

二、本阶段研究的目标、具体内容。

在前期研究准备的基础上,在本阶段我们重点做好以下研究工作。

1、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质疑的习惯。

2、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完善自主阅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继续研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把他与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统一起来。

三、本阶段实验做法、解决的问题、取得的成果。

在本阶段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本阶段研究工作的任务,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个别调整了实验计划,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1、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培训。由课题组负责人为参与课题的老师举办了专题讲座。明确了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验研究以来这段时间内撰写了多篇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发表在地市两级刊物上。

2、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点面结合的形式,先后举行了6场研讨活动。还组织了常规性的研讨课近20多节,进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讨会上,上课的老师说构思与感想,听课的老师谈看法与建议,总结成功之点,找出不足之处。有时,一堂课试上几次,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倾全力。值得可喜的是,非课题组的教师,也纷纷要求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全校掀起了一股积极投身教科研的热潮。

本阶段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和基本途径,吸收有关的教学人员参与研究实验工作。在行动研究中,除采用传统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外,还大力提倡进行"叙事研究",加强研究者的课题意识,以提高实验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阅读课堂中,我们常常会感叹我们的学生只会读书,不会思考。课堂上常常是沉闷无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那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学生没有具备必须的阅读能力。在借鉴了有关专家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的尝试的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课题进展中遇到的问题:

1、时间调控难度较大,有时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进度。

2、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教学实施者。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有效进行阅读指导,还有待提高。

3、怎样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之间的联系点。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研究我们力求做到: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问题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2、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3、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每个学生都要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着想;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

4、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读书、操作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在活动中得出的答案,教师要进行概括和升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得到发展,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本阶段课题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心、团结协作,使今后的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争取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顺利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第三篇:美术生活化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确立课题,进行课题前期的调查工作。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创设“美术生活化”是实施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创设“美术生活化”是实施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体现出了美术的情感性这一最重要的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采用很多教学方法,如绘画演示法,评价激励策略等,为了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贴近生活,更能让生活艺术美走进学生的世界,开设本课题的研究能让美术教师更好的使用生活情境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在前期调查中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学生美术表现能力上有所提高。在我国北方地区美术教育的媒介很少,学生有是只能通过课本学习美术知识,所以美术教师要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开拓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针对调查的结果,美术教师要利用和学生最贴近的生活为教学资源,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生活发现美、体验美。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使课题组成员领会生活化情境的内容,明确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更新观念。首先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和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活化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我们并不是要中小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入美术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学期在在本课程试验中我主要进行了“用生活化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中”。在教学中教师深刻的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及教师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采用生活化语言的运用实验。从孩子的心理世界出发,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引领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寻找知识、感受知识、创新知识。为了把孩子好奇、求知的童心引进知识的殿堂。

用生活化的语言引领学生,让生活化的情境走进新课程,本学期学校美术学科针对此课题主要设计了两堂美术课,分别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快乐的回忆》、三年级上册《今天我值日》。在这两篇设计中教师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从孩子的心理世界出发,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引领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寻找知识、感受知识、创新知识。为了把孩子好奇、求知的童心引进知识的殿堂,作课教师注重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引导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化的情境、走进新课程。

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即美术教学生活化。应引导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出“生活画面。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由此,可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通过美术教师实践研究总结发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分别是:

(一)引导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孩子眼中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自己的感受,比较主观。教师不能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教师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体验,读懂孩子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

(二)注重实践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美的存在。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接触社会,初步探索有关“美术”的知识,进而深化为获得搜集、整理、归纳、分析信息的方法。应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我们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才能在繁杂中理清事物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三)启发表现生活─在创造中美化生活。

创造力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是民族兴旺的条件,创造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平时的每节课中,都应力求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理解,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美术课程是对创造力培养的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摒弃传统的满堂灌、依葫芦画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四)参与评价生活─在生活中综合各种知识。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教学评价时,应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在评价中,应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学科各学习领域、美术与其他学科并不是机械拼盘,要求学生去找到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多种不同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起来,促进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知识掌握的综合化。同时,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你问题:

1.教师深化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资料、投放精力不够、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于生活教学的策略研究的不清楚。

3.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目的只是为了导入新课。

4.教师创设的生活化,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努力的方向:

1.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系统的研究生活化教学有什么样的特点。

2.更详细的研究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3.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教学的环节更加广泛。

4.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第四篇: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xx年10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模式,在实施中我们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中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创造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加强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一年来,课题组共召开2次会议,即于20xx年10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12月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此次是由课题组负责人下到实验班,分别与实验班承担课题任务教师碰头,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3、在实验班进行实验过程观摩及分析。

4、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①区域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②区域活动规则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③区域活动的指导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④区域活动的评价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区域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前提。

区域环境的创设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探索型区域活动中,幼儿有许多新的发现,他们互相讨论,热烈提出各种问题,并为创设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再与教师一起收集材料,进行再创造。通过本阶段的课题实验的开展,我们体会到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在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让孩子们创造性的发挥出来,使区域环境创设真正起到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作用。

2、实施有效的观察指导启发引导是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重视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探索情况,如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还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材料的量是否充足等,在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通过实施有效的观察指导发展儿的创造力。

3、挖掘区域活动中适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区域活动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区域活动中适合“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我们课题组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4、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创造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效的而丰富的区域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的活动之中。

5、教师的区域活动指导能力大大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了一些感悟、体会以及论文等。如郑青、杨霞、周蕾等老师的阶段性论文或感悟现已上交课题组,作为资料保留。

6、本阶段形成的研究成果:

活动方案12篇、活动反思12篇、论文10篇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专家培训、专题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研究的面过大,不容易形成规律性、可推广的有价值的成果。一年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老师感觉研究的面过于宽泛,不利于形成规律性有推广价值的实验成果。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挥教师的优势,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交流,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实验时不妨可以把自己所带平行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一师两法的“同课异构式”教学,然后进行及时的测评,用此方法进行多次反复后,再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各年龄组课题研究管理力度。下一阶段研究中实行各子课题小组负责制,建立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学校课题研究计划》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校课题研究计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5461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