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2016-08-29 10:30: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共6篇)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xx乡文化站x年度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为切实做好xx乡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工作,发挥农文网培学校的科技>培训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农闲之时能开展有意义的文艺、健身及娱乐等活动,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xx乡文化站x年度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为切实做好xx乡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工作,发挥农文网培学校的科技>培训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农闲之时能开展有意义的文艺、健身及娱乐等活动,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结合xx乡今年文化>工作计划,制定xx年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化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一、网培学校、电子阅览室(3.1万元)

1、网络信息费1.65万元。

2、农业科技培训费0.3万元。

3、购置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空调、饮水机、窗帘等设备设施0.95万元。

4、网培学校设备维护管理费用0.2万元。

二、群众文化活动(0.6万元)

1、群众文化培训费用0.2万元。

【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2、群众公益文化活动费用0.2万元。

3、农村文艺队演出活动费0.2万元。

三、文化站建设(0.8万元)

1、文化站各活动室设施配制0.1万元。

【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2、图书、报刊订阅0.1万元。

3、文化站环境绿化美化0.1万元。

4、文化站日常工作经费0.2万元。

5、水电费0.3万元。【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以上三项合计4.5万元。【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xx乡文化站

xx年x月x日 《>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篇二: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xx乡文化站x年度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为切实做好xx乡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工作,发挥农文网培学校的科技培训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农闲之时能开展有意义的文艺、健身及娱乐等活动,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结合xx乡今年文化工作计划,制定xx年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化活动经费使用计划。一、网培学校、电子阅览室(3.1万元)1、网络信息费1.65万元。2、农业科技培训费0.3万元。3、购置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空调、饮水机、窗帘等设备设施0.95万元。4、网培学校设备维护管理费用0.2万元。二、群众文化活动(0.6万元)1、群众文化培训费用0.2万元。2、群众公益文化活动费用0.2万元。3、农村文艺队演出活动费0.2万元。三、文化站建设(0.8万元)1、文化站各活动室设施配制0.1万元。2、图书、报刊订阅0.1万元。3、文化站环境绿化美化0.1万元。4、文化站日常工作经费0.2万元。5、水电费0.3万元。以上三项合计4.5万元。

篇三: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2015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xx乡文化站x年度免费开放及文体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为切实做好xx乡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工作,发挥农文网培学校的科技培训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农闲之时能开展有意义的文艺、健身及娱乐等活动,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结合xx乡今年文化工作计划,制定xx年文化站免费开放及文化活动经费使用计划。

一、网培学校、电子阅览室(3.1万元)

1、网络信息费1.65万元。

2、农业科技培训费0.3万元。

3、购置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空调、饮水机、窗帘等设备设施0.95万元。

4、网培学校设备维护管理费用0.2万元。

二、群众文化活动(0.6万元)

1、群众文化培训费用0.2万元。

2、群众公益文化活动费用0.2万元。

3、农村文艺队演出活动费0.2万元。

三、文化站建设(0.8万元)

1、文化站各活动室设施配制0.1万元。

2、图书、报刊订阅0.1万元。

3、文化站环境绿化美化0.1万元。

4、文化站日常工作经费0.2万元。

5、水电费0.3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4.5万元。

xx乡文化站

xx年x月x日

篇四: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2016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施的建设也带动了设施的管理,促进了设施的有效使用。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资金和项目持续向基层倾斜,相继实施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修缮项目,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设施条件也大为改善。据统计,2002以来,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近34000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占99%。竣工项目总面积2600多万平方米,其中县及县以下占88%。截至2016年底,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全覆盖,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也达到65.3%,中央、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确立。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02年的45.4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78.2平方米,增长了72.2%;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02年的93.7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234.2平方米,增长了149.9%。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座席数由2002年的43.9万个提高到2016年的73.46万个,增长了67.3%。全国平均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由2002年的199.9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598.2平方米,增长了199.2%。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改善,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为了管理好、使用好这些文化设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文化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批文化项目,从设备投入、经费保障、内容建设等多方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如设立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使用,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据统计,全国文化事业费由2002年83.66亿元增至2016年的480.10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由2002年的6.51元提高到2016年的35.46元。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由2002年的0.33册提高到2016年的0.58册。2016年,全国文化馆(站)组织的文艺活动次数是2002年的两倍多,举办训练班培训人次是2002年的5倍多,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2002年的近2倍。

近年来,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围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是基础。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如设施建设规划、设施建设标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等)有效保证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速度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包括规模大小、功能布局、形象设计等)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后期的管理使用相适应,与当地文化资源环境相适应。三是集中组织实施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乡级村级)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区域内统一招标、统一设计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更加统一规范。四是整合各种资源,在基层(尤其是乡村两级)建设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民政、体育及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是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主要方向。五是创新服务内容是管理好使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核心。只有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提供适用性的文化产品,才能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六是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业绩评价机制是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问题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脱节: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用脱节,“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依然十分突出;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和政策要求存在脱节。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还面临着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这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三是文化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存在脱节。文化部门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责任重大,但在资金分配、人员配置等方面话语权有限,实际管理手段有限;四是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存在脱节,文化机构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具体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设施缺位。通过多年快速建设,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整体上看依然是“低水平、广覆盖”,部分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仍存在数量不足,标准不高的现象。从县级看,普遍存在建设年代久远、建筑面积相对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全国28.8%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32.7%的文化馆建成于1990年以前。这些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大多不符合现代图书馆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22.3%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28.4%的县级文化馆建筑面积低于最低标准(800平方米),造成许多优秀文献资料只能“束之高阁”。从乡镇级看,个别地区还存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不全、面积不足的现象;从村级看,全国覆盖率只有65.3%。因此,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二)管理缺位。相对于设施建设,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是一项更加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如果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设施的使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设施就有可能遭到弃用或者挪用。据统计,全国705家县级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少于10000人,占22.9%;全国1050个县级文化馆年服务人口少于10000人,占31.8%;全国136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年服务人口少于1000人,占33.7%。设施管理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1、基层公共文化资金相对不足,使用效率较低。从资金总量看,近年来,以“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为契机,已经初步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央与地方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但从总体上看,经费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一方面,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文化财政投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税收减免程序和手续繁杂等原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从资金的使用效率看,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缺乏多元化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下。如部分地区存在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到位率偏低,甚至挤占挪用免费开放资金的现象,造成中央免费开放资金难以切实发挥作用;文化部门对规模巨大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没有太大的话语权,造成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脱节等。

2、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不少地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得不到落实。据统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83676人中,在编人员47240人,仅占56.5%,平均每站仅1.4人。另外,由于缺乏职业门槛,基层文化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2016年全国县级两馆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9%和27.9%。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和9.4 %。

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总量不足,适用性较差。总体上看,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比较缺乏。一是资源总量偏少。如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58册(基层群众人均藏书量更低),远低于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人均藏书量1.5-2.5册的标准。二是适用性不强。如部分基层文化机构花大力气组织的文艺节目,难以得到农村群众的青睐;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藏书内容偏离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特点,农民看不懂、用不上,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三是流动性不强。如区域内的图书流动服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电子化的文化资源还不能进入千家万户。

(三)制度缺位。一是政策不到位。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机构、人员、管理等,在国家层面缺乏刚性要求和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的制定也相当滞后。二是实施不到位。在很多方面,尽管已经出台相应政策,但在执行中很难落实,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如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确保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2个以上的人员编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实。三是考核不到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尚待建立,许多基层文化部门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层文化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的客观原因,也有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和文化单位领导主观认识不到位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文化建设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全国文化系统和文化机构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三、主要政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并不断适应这些新变化。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的主要思路是:以不断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中西部和贫困地区为重点,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协调发展,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主要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制度建设。一是要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机构的定位、文化投入的保障、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相关内容,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明确各级文化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基层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体系、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和公共文化经费的保障标准和方式等,从制度上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文化服务日常化和规范化,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一方面,要结合现有的文化统计数据,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的绩效评价考核和监督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明确奖惩措施,建立服务项目公示制度,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针对县级文化设施老化陈旧问题,要加快改造步伐,使其具备基本功能;针对个别乡镇综合文化站缺失、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完全覆盖;针对多数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缺失的问题,要借鉴部分地区先进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在每个行政村建设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民政、体育及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民服务中心。

(三)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要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要求,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二是要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减免的各项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和兴办文化事业。三是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绩效目标,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投入的重要依据;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探索将财政对文化投入由以前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基金制等多种方式;要协调财政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管理办法》;要提高文化部门在资金安排和管理中的话语权,切实做到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衔接。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贯彻落实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核定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确保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2个以上的人员编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二是要抓紧建立推行职业资格制度。文化机构从业人员要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取得职业资格和岗位培训证书才能上岗。三是要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逐步打破人员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四是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扶持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相应的补贴和激励制度,增强基层文化工作的活力。

(五)进一步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一是基层文化部门和文化机构要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从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向文化产品的提供者的转变。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针对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习惯,利用传统节庆和地方特色活动,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满意度,让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加入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四是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流动性和数字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编辑:圆圆)

篇五: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2016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工作计划

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工作计划,整合全市体育资源,以“全民健身,健康沙河”为主题,坚持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为重点,促进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推进城乡区域之间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第一公文网网为您带来一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工作计划,全文如下:

一、总体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重在基层,把全民健身工作重点放到城乡社区;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切实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工作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十一五”末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148800人,占总人口的31%。今后全市按每年递增1.5%的速度,争取“十二五”末达160261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2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10%以上。在校学生每天参加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2、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2万人以上达到优秀标准,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3、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台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游、登山、攀岩、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4、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市级单项体育协会由12个增加到20个。各乡镇普遍建立体育协会组织,老年人、残疾人等体育协会和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100%的街道、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90%以上的农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逐步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5、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到“十二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区和各乡村普遍建有体育活动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的乡镇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城区公园、广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逐步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化格局,逐步形成“10分钟健身圈”。

6、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更加壮大。全市每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人以上,到2016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力争达到1000人以上,健身辅导站点达300个,90%以上的全民健身站(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7、全民健身服务业形成规模。培育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志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过硬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注重规模效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8、科学健身指导更加到位。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的质量和水平。

9、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把社区体育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进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健身服务能力,提供优质健身服务。千人以上的居民社区至少有1处公共体育设施、1个体育健身指导站、1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1个特色体育健身项目,每年举办3次以上单项体育比赛。整合街道辖区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10、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综合服务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节假日和农闲季节,广泛开展农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每年举办1次市级农民运动会,乡村两级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农民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并形成制度。

11、重视发展老年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体育协会,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教育机构开设健身课程,老年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特点的健身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今后五年,进一步抓好老年健身的普及与提高,充分发挥老年体协的龙头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好骑游、健身舞蹈、武术、气功等多种老年健身活动。

12、积极发展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协会。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参加健身活动提供便利。

13、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指导方法,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校学生98%以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设好30所省、市、县三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每所学校每学年举办1次以上全校性综合运动会,1次以上会操比赛。到2016年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2016年前市内中小学50%的场馆定时向群众开放、2016年开放率达到90%。

14、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体,开展符合企业和职工特点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定职工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操制度,大中型企业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15、促进社团体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社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对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规范管理和业务指导,促进我市社团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为构建和谐沙河尽心出力。

16、打造具有沙河特色的健身品牌。进一步找准旅游与健身的结合点,充分利用我市西部太行山区自然资源,依托北武当山、秦王湖等全民健身户外基地,积极开展以攀岩、漂流、登山、龙舟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打造在邢台乃至河北有一定影响力的健身品牌。2016—2016年将进一步开发北武当山、秦王湖、王硇等风景名胜区的健身资源和功能,将其建成集生态、环保、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广大群众乐于参与的好去处。

17、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现状调查、市民健康状况研究、市民体质测定标准、市民体质监测制度等工作。及时了解全市群众体质状况,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实施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依据。力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优秀率达到25%。

三、组织实施

(一)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沙河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任负责人、各相关部门主管同志为成员,组织协调《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全民健身领导机构,按照《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确保《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市顺利实施。

(二)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公共财产投入。市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增大财政投入,使全民健身事业经费支出占全部体育财政经费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并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体育部门要将本级使用的彩票公益金的60%以上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三)做好全民健身宣传,为全民健身提供舆论支持。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要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常识,介绍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宣传质量,提高各级领导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全民健身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四)建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激励机制。适时对各乡镇、各部门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和考核评估。注重发展一线指导健身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先进健身站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积极选拔、推荐国家级、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以上这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工作计划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公文网网,谢谢。

篇六: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2016公共图书服务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县公共图书馆、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和村级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阅读需求,提升农村公共图书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省关于开展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二、建设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以县图书馆总馆为中心,5个镇综合文化站分馆为依托,90个村、社区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农村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利用县图书馆系统管理平台实现总分馆及农家书屋图书资源配送,建立覆盖全县、均等便捷、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公共图书一体化服务体系。

三、时间步骤

(一)工作部署(6月上旬)。制定方案,部署推进工作。

(二)平台建设(6—9月)。

1.设备采购(6—8月)。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对县总馆和镇分馆所需软、硬件实施采购招标,县图书馆做好相应配合工作。

2.安装培训(9月)。由中标商对相关软件进行安装调试、并负责对县镇总分馆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三)开展服务(10月起)。全面开展总分馆图书配送借阅和阅读推广活动。

四、运行方式

(一)规范管理。县图书馆为总馆,各镇综合文化站加挂“县图书馆分馆”牌子,村、社区沿用农家书屋名称。总馆对现有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开通各分馆用户端。总馆和分馆是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图书馆网络,其图书业务管理集中于总馆,由总馆实施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通借通还,资源共建共享。

(二)分级运行。县总馆负责全县图书文献的采购、编目、分类、加工并配送新增图书到各分馆,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各镇分馆负责辖区内村、社区农家书屋服务点图书文献的交换流转,并做好分馆日常维护和读者借阅、文献服务工作;村、社区农家书屋负责做好书屋的日常管理维护、读者借阅服务工作。原则上,县总馆现有基本藏书每年选择20%左右参与流转;镇分馆和村、社区农家书屋现有图书作为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固定基本藏书,可不参与流转。

(三)定期流动。县总馆与各分馆最长每半年进行图书流动配送1次,每次流动图书不少于新配置图书的30%。村、社区农家书屋最长每半年流转交换1次,2年一个周期,以确保流动配置图书在农家书屋间循环流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政府主导,统一组织,经费统筹,分步实施的原则,成立县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组,负责我县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工作。县图书馆总馆成立有农民代表参加的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图书采购指导小组,根据当地农民需求,合理制定图书采选计划,在多采品种的同时兼顾复本量,重点采购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图书。同时做好工作经验总结、媒体宣传、信息报送、资料收集整理等。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公共图书服务人员职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业务娴熟、服务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人才队伍。

(三)加强经费保障。要将公共图书馆图书购置、服务活动、人员培训及必要的设备添置费等,纳入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的经常性支出预算。提升县总馆馆藏图书基数,到2016年馆藏纸质图书达到省里要求的15万册,以保证流动配送的规模。各镇每年安排2万元专款用于分馆图书购置。村、社区农家书屋购书经费从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经费中农家书屋经费列支,每村共2000元,其中1000元由县级总馆集中购书,统一配送,另1000元由各农家书屋自订报刊杂志、日常运行和开展读书活动。

(四)强化考核措施。制定《县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管理办法》,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管理、服务、质量、效益等开展评估,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对冲工作的开展 文化体育工作经费困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文化站经费可用于开展什么工作?"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5942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