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2016-09-05 12:09: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共5篇)全科医师培训计划一、入科教育前来接受培训的全科医师进入医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入科教育。时间半天,内容包括全面领会培训要求,学习卫生部颁布的《病史书写基本规范》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主要精神、医院医疗工作常规以及讨论专科医师培训计划等。选举培训学员班长及联系员以便加强沟通及管理。入科教育由基地主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第一篇

一、入科教育

前来接受培训的全科医师进入医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入科教育。时间半天,内容包括全面领会培训要求,学习卫生部颁布的《病史书写基本规范》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主要精神、医院医疗工作常规以及讨论专科医师培训计划等。选举培训学员班长及联系员以便加强沟通及管理。入科教育由基地主任及学科秘书直接负责。 二、师资队伍

三、日常考勤管理

1、全科医师培训期间按国家规定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日进行日常考勤。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日每年应为240天。因事假、病假及其他事由耽搁的工作日,需在次年内补足。假期应在本年内根据情况酌情予以安排。

2、请假2天以下(含2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培训基地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予以登记。2天以上者,需经医务处签字后生效。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3天者,培训基地主任立即报告医务处;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5天者,视情节及原因给予包括终止培训等处罚。 四、业务学习

1、培训小组将指派专业技术精良、工作责任心强的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对前来学习的全科医师进行系统培训及带教。每位高年资医师负责带教数名全科培训医生,并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与培养,以切实提高全科医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便于科室统一管理。

2、全科医师将在医院的主要科室轮转学习,其中第一年主要在内科(5个月)、外科(3个月)、妇产科(2个月)、儿科(2个月)学习,第二年在继续以上4个科室学习的

基础上进入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心电图、放射科、超声、中医科、急诊病房(门诊或病房各1个月)学习,第三年将重点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参与急诊病房的工作和各科急诊的工作。期间将有3个月到卢湾区各社区卫生中心参与病人的诊治工作。

3、全科医师在各科轮转学习期间,将参与相关科室的业务讲座,了解各科室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以及相关知识的新进展,扩大知识面。此外,全科医师将参加医院组织的全院业务学习。 五、考核 1、日常考核

全科培训医师每天将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登记表上,由指导教师签字。培训基地兼职管理人员每月审核,并将结果汇总,培训基地主任审核签字后报送医务处。

2、每月考核

培训小组每二月对全科培训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寻找差距,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全科培训工作的教学质量。 3、出科考核

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每个病区轮转结束时,有带教医师结合医师的日常工作表现给与基础分(50%),第二部分,根据业务学习出席情况给与学习分(20%),第三部分,一次理论考试(30%)。 4、年度考核

在培训医师完成全科轮转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包括书面及操作),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和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国务院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要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会议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我们认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必须掌握各科疾病的基础知识和诊疗规程,并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才能适应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其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全科医师的培养和培训。笔者从事基层卫生工作近20年,并担任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多年,感到我国现行的全科医师培训尚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并须改进培训模式。以往培养的全科医师在基层从事卫生服务,总是显得知识面有些不够宽、能力有些不足,尤其是实践能力不足,进而导致他们在基层服务不能到位。

因此,培养全科医师应制定一个明确的五年培养计划。具体说:全科医生“预备人员”应先到基层服务一年,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特点。第二年送入拟服务辖区内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内科一年,打下良好的内科基础。第三年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当地卫生院服务一年,将一年所学的知识与基层卫生服务有机地结合和应用,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第四年,如果从事内外科为主的医生,就在当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外科一年;如果从事妇产科为主的医生,就在当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妇产科一年;如果从事儿科为主的医生,就在当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儿科一年。第五年进修X线技术两个月、B超两个月、心电图两个月,回基层卫生院工作半年。经过这样的系统培训,培养出来的全科医师基本成熟,对各科疾病都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在工作中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对应性请教他(她)在进修学习时的当地二级医院的老师,这既为基层全科医师找到了工作中的坚强后盾,又解决了双向转诊问题(双向转诊自然形成)。 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每个基层卫生机构的领导都能重视全科医师培养的。不注重全科医师培养,基层卫生服务就难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因此,从国家的顶级设计层面,有一个五年全科医师培养计划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要让每一位全科医师都能接受这样系统化的培训,还必须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培训模式和培训制度。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第二篇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一、入科教育

前来接受培训的全科医师进入医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入科教育,时间为半天,内容包括全面领会培训要求,学习卫计委颁布的《病史书写规范》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主要精神等,选举培训学员班长及联系员以便加强沟通及管理。入科教育由基地主任及学科秘书直接负责。

二、师资力量

三、日常考勤管理

全科医师培训期间按照国家规定的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日进行日常考勤。请假2天以下(含2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培训基地主任签字后

生效,并在考核表上予以登记。2天以上者,需经医务处签字后生效。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3天者,培训基地主任立即报告医务处;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5天者,视情节及原因给予包括终止培训等处罚。

四、培训内容及安排

1、全科医疗实践及临床技能实践带教(4天)

(1)、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医学处理方法及带教(2天)

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预防,转诊指征、流程管理和注意事项。常见疾病包括:

①、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②、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包括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包括小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膜炎;

③、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腹泻(包括婴幼儿腹泻)、脂肪肝、肝硬化、阑尾炎、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腹外疝、食物中毒;

④、糖尿病、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肿、痛风;

⑤、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前列腺疾病;

⑥、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痴呆;

⑦、软组织感染、急性乳腺炎、下肢静脉曲张、骨关节疾病; ⑧、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月经失调、子宫脱垂;

⑨、新生儿黄疸、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症、佝偻病、小儿高热惊厥。 (2)、掌握全科医疗常用的临床技能技术(2天)

手术区消毒和铺巾;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拆线;清创术;换药;带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穿脱隔离衣;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窥器使用;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导尿术;雾化吸入;洗胃;催吐;灌肠;使用检耳镜、检眼镜、前鼻镜;心电图机的使用;血糖测定(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

2、全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常用技术及其带教规范(14天) (1)、 急危重症识别和转诊的教学重点(2天)

①、急诊常见症状和问题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流程管理注意事项。包括高热、昏迷、头痛、抽搐、晕厥、急性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急性腹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便血、血尿、鼻衄、电解质紊乱、休克、中毒和意外伤害。

②、常见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包括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镇痛镇静药、止血药、解毒药。

③、常用急救技术。包括吸氧、洗胃、催吐或灌肠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技术;人工呼吸,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④、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⑤、理化因素所致伤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⑥、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和转诊前的准备。 (2)、全科医疗中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2天)

包括以下症状:头痛、头晕、咳嗽、心悸、胸痛、腹痛、腰痛、关节痛、发热、腹泻、失眠、消瘦、乏力、贫血。

(3)、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及其书写规范的教学(4天)

包括: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内容框架;全科医疗个人健康档案的记录方法和书写规范;健康档案建立的途径和方法;个人健康档案中家系图的作用。 (4)、基层常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及其教学重点(2天)

社区慢性病的全科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原则与基本方法、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及健康教育有关原则方法、疾病(重大疾病与心理问题)筛检的原则与方法、双向转诊的原则及方法。

(5)、基层群体健康教育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及其教学重点(2天)

掌握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常用方法及特点,居民健康教育的计划、实施、评价方法。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应用。 (6)、基层特殊人群保健及其教学特点(2天)

①、儿童保健: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并能针对体检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有关视力及听力筛查、龋齿问题的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程

②、老年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熟悉影响老年人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运动锻炼的积极作用与方式,老年家庭安全问题与老年营养的要求,生命质量的内涵、概念、测定方法。健康预期寿命的内涵和表达方法,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及其表现特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社区老年人分级护理概念及护理需求的评估,临终关怀的概念、镇痛、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照顾原则。

③、妇女保健: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孕期饮食、营养、起居环境、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产褥期的产后访视、产褥期卫生、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产后抑郁症筛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征,妇科常见疾病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④、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期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规范包括随访内容、转诊原则及标准、监护人管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原则及方法。 3、全科医疗服务心理伦理相关技能(2天)

①、基层常见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应对策略(1天)

早期识别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的特征,掌握常见圣神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筛检工具;了解与心理问题患者交流的技巧及其注意事项。 ②、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常见医疗纠纷应对策略(1天)

全科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程序。本地区和本机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管理程序。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团队建设的技术、意义和程序。人际沟通技巧包括与社区管理者、社会工作者等沟通的技巧。国家和地方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制度及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务有关的卫生行政法规,有关病人权益和医生权益的知识。国家和地方医疗保健及医疗保障制度。

4、全科医学教学经验分享模块(1天)

掌握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预防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全生命周期保健原则和内容。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疾病的社区规范化管

理。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全科医疗成本效益原则及其与医疗保障体系的衔接。分小组集体设计汇报。

五、考核

1、日常考核:

全科培训医师每天将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登记表上,由指导教师签字。培训基地管理人员每周审核,并将结果汇总,培训基地主任审核签字后报送医务处。 2、每周考核:

培训基地每周对全科培训人员进行一次中介,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全科培训工作的教学质量。 3、阶段考核:

在全科培训医师完成全科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包括书面及操作),检查全科培训医师完成培训内容的程度,并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第三篇

一、培养目标

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

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

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

培养方式

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合计27个月)

具体科室 内科 神经内科 儿科 外科

时间分配(月)

12 2 2 2

妇产科 急诊医学科 皮肤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传染科 精神科 康复医学科 中医科 选修科室

基层实践培训 (合计6个月)

基层实践基地

1 3.5 0.5 0.5 0.5 0.5 1 0.5 0.5 0.5 6

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三、培养内容和要求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理论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主要包括:①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②有关法律、法规(具体见附表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推荐目录);③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④临床专业相关理论;⑤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时间安排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培养过程中完成。可采用集中面授、远程教学、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题讲座、临床案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内容详见各科室轮转具体要求。

(一)内科(12个月) 1.轮转目的

(1)通过内科培训,系统学习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临床技能及心电图检查等必要的诊疗技术;培养缜密的临床思维;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急危重症的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以及专科治疗后的社区照顾与随访。

(2)内科学习结束时,全科住院医师应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并能给予正确的急救与转诊。 2.基本要求 (1)症状学

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发热、头痛、胸痛、心悸、腹痛、头晕、晕厥、意识障碍、咳嗽、咯血、黄疸、呕吐、腹泻、便秘、血尿、蛋白尿、呕血与便血、水肿(浆膜腔积液)、贫血、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消瘦、肥胖。 (2)主要疾病 ★1)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高血压病

掌握: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型,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急、慢性并发症,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高血压一、二、三级预防原则,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熟悉: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 了解: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发病机制。 ②冠心病

掌握: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缓解期的治疗、急性期的处理及转诊指征,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心电图特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院前急诊处理、转诊指征及注意事项,介入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随访,冠心病一、二、三级预防原则及康复措施。

熟悉:心肌梗死恢复期、维持期的康复治疗。

了解: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型;冠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 ③慢性心力衰竭

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转诊,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心力衰竭的预防原则及康复。

熟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发因素。 ④心律失常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诊断,低危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高危心律失常的识别、急诊处理及转诊、介入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随访。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证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呼吸系统疾病 ①上呼吸道感染

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用药原则,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熟悉:上呼吸道症状的鉴别诊断。

了解: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②支气管哮喘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重症哮喘的诱因及临床表现、急救原则、缓解期社区防治。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峰流速仪和呼吸机的使用。 ③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三级预防措施与康复。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社区预防管理及家庭氧疗方法。 ④肺炎

掌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常见肺炎的鉴别和治疗原则,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熟悉: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⑤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掌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型、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熟悉:睡眠呼吸监测(多导睡眠图),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防治原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机的操作和使用。

了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⑥急性肺梗死

掌握:急性肺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处理原则。 熟悉:急性肺梗死的防治原则。 了解:急性肺梗死的发病机制。 ★3)消化系统疾病 ①急、慢性胃炎

掌握:急、慢性胃炎的分型及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 ②消化性溃疡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处理及转诊措施。

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及处理,溃疡病的手术治疗指征。 了解:各项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检查前的准备。 ③急、慢性腹泻

掌握:急、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常规治疗、特殊性治疗和预防原则。 熟悉:感染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肠道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消毒处理措施。

了解:结肠镜检、钡灌肠的适应证及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④胃食管反流病

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并发症。 ⑤肝硬化

掌握:肝硬化的病因、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肝性脑病的诱因及预防。 熟悉:肝硬化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治疗要点。 ★4)泌尿系统疾病 ①泌尿系统感染

掌握: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的诱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常规治疗及预防措施。 ②肾小球病

掌握: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熟悉: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的应用,急、慢性肾炎并发症的处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性肾硬化)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③慢性肾功能不全

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治疗原则、预防及早期筛查。 熟悉:非透析疗法,腹膜透析的适应证及实施步骤。 了解:血液透析的适应证。 ★5)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 ①糖尿病

掌握:糖尿病的分型与诊断标准、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诱发因素、诊断及救治措施、转诊指征,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熟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了解:糖尿病流行趋势及发病机制。 ②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掌握:脂蛋白异常血症的分类,血脂异常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标准,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法 。 熟悉:血脂异常治疗进展。

了解: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及其代谢。 ③痛风

掌握:痛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了解:痛风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④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

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甲状腺危象诱因及临床表现。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第四篇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一、入科教育

前来接受培训的全科医师进入医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入科教育。时间半天,内容包括全面领会培训要求,学习卫生部颁布的《病史书写基本规范》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主要精神、医院医疗工作常规以及讨论专科医师培训计划等。选举培训学员班长及联系员以便加强沟通及管理。入科教育由基地主任及学科秘书直接负责。

二、师资队伍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职务 本专业临床

工作年限【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基地主任 陆一鸣 男 43 硕士 主任/科主任 19

基地副主任 陈尔真 男 43 博士 副主任/科副主任 10

童建菁 女 36 硕士 副主任/科副主任 10

基地兼职

管理人员 邵丙荣 男 56 本科 副主任/支部书记 10【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丁培华 女 53 中专 科员 30

带教老师 郑宁 男 44 硕士 副主任 2

望亭松 男 37 本科 副主任 13

周伟君 女 38 硕士 副主任 13

邵建伟 男 38 硕士 副主任 6

盛慧球 女 35 硕士 副主任 13

马睿 女 34 博士 副主任 8

徐伟 男 35 本科 主治 12

朱莹 女 35 硕士 主治 11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三、日常考勤管理

1、全科医师培训期间按国家规定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日进行日常考勤。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日每年应为240天。因事假、病假及其他事由耽搁的工作日,需在次年内补足。假期应在本年内根据情况酌情予以安排。

训基地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予以登记。2天以上者,需经医务处签字后生效。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3天者,培训基地主任立即报告医务处;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5天者,视情节及原因给予包括终止培训等处罚。 四、业务学习

1、培训小组将指派专业技术精良、工作责任心强的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对前来学习的全科医师进行系统培训及带教。每位高年资医师负责带教数名全科培训医生,并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与培养,以切实提高全科医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便于科室统一管理。

2、全科医师将在医院的主要科室轮转学习,其中第一年主要在内科(5个月)、外科(3个月)、妇产科(2个月)、儿科(2个月)学习,

第二年在继续以上4个科室学习的基础上进入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心电图、放射科、超声、中医科、急诊病房(门诊或病房各1个月)学习,第三年将重点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参与急诊病房的工作和各科急诊的工作。期间将有3个月到卢湾区各社区卫生中心参与病人的诊治工作。

3、全科医师在各科轮转学习期间,将参与相关科室的业务讲座,了解各科室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以及相关知识的新进展,扩大知识面。此外,全科医师将参加医院组织的全院业务学习。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五、考核

1、日常考核 全科培训医师每天将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登记表上,由指导教师签字。培训基地兼职管理人员每月审核,并将结果汇总,培训基地主任审核签字后报送医务处。

2、每月考核

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全科培训工作的教学质量。

3、出科考核 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每个病区轮转结束时,有带教医师结合医师的日常工作表现给与基础分(50%),第二部分,根据业务学习出席情况给与学习分(20%),第三部分,一次理论考试(30%)。

4、年度考核

在培训医师完成全科轮转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包括书面及操作),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和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篇二: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XX年全科医学培训计划安排与我社区XX年、XX年、XX年与XX年全科培训的经验总结。我社区中心严格按照自治区20XX年全科医学培训教学计划制定了20XX年社区基地培训计划,具体教学培训计划如下:

201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第五篇

三级医院2013年度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

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院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管理,加强实用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住院/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3年度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培训对象

1、已被我院各基地录取的2010-2012届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2、已被我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录取的2011-2012届天津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3、入院未满5年的临床专业外本科毕业生、入院未满3年临床专业外硕士研究生及入院未满1年临床专业外博士研究生。

二、培训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并以实践为主的原则;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并以自学为主的原则;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以工作为主的原则;坚持“严谨作风、扎实基础、宽广知识”,注意能力培养的原则;坚持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原则。

三、培训目标

通过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使住院/全科医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入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医疗服务工作。

四、培训实施方案【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一)、加强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管理,2013年我院将重新修订《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管理制度》、《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与后勤保障制度》、《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规范化培训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强化规范化培训学员的管理与考核,保障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基地组织机构建设

从基地建设目标和质量控制角度出发,继续实施规范化培训基地三级管理模式。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工作的监督与实施,由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小组负责制定学员的年度考核、阶段考核与结业考核的方式与考核标准内容。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会议,定期对我院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查找问题并解决。基地主任为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基地学员的培训与考核任务,各基地要按照规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强化教学意识,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将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纳入个人与科室年终考核的指标;另一方面加大基地培训经费的投入,根据具体带教情况年内为每个基地下拨培训管理经费,提高带教老师待遇。此外年内还将组织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工作,遴选为优秀指导教师人员晋升、晋级予以优先。

2、加强培训考核,提高教学水平。年内举办规范化教学师资培训班,邀请医疗技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家授课,通过理论授课、模拟带教和临床技能操作等多种方式,提高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的带教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反馈机制,端正教学态度。通过组织学员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及时了解学员对带教老师的认可度,凡学员反映教学意识淡薄、责任心差、不作为的教师,医院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甚至取消其带教资格。

(四)、加强培训学员管理

1、岗前培训

新学员在进入医院后首先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管理制度、医德医风教育、仪容仪表教育、考勤考核制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等,确保学员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和医院职工协调一致。

2、全面培养

①加强三基训练。对住院医师的培养,主张以自学为主,注重实践。坚持进行“三基三严”系统培训,年内组织全体规范化培训学员参加医院“三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比武大赛。

②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根据住院/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理论知识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定于每周二下午由各学科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授课,内容涉及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医学人文知识等;每周三各临床、医技学科安排科内讲课,重点应突出科室诊疗特色;医院每月至少举办一期院内大型学术讲

座,要求规范化培训学员必须参加。

③鼓励参与临床实践。鼓励住院/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独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基地轮训学科的各项诊疗活动,包括书写病历、参加手术、值班、病例讨论等,各培训基地应为规范化培训学员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3、严格考核

①医院对住院/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采取月考核、季度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四种考核形式。月考核、出科考核由各培训基地负责组织实施。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由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安排,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两部分,考试成绩纳入学员培训管理档案,每人一档,专人管理。

②医院设专人定期维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管理平台,及时上传培训与考核信息、随时监督学员上传病历和带教老师审核情况。每季度将学员上传病历情况进行统计,要求每周不少于3次,对于违反规定者将按照我院《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4、建立竞争机制

开展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医院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经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对表现良好、考核优秀的学员,医院优先推荐报考在职研究生。

(五)、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为完善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设施,年内医院将投入50万元对多功能厅进行改造,建成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训室,进一步提高

培训学员临床实践能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全科医师培训计划》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 1、全科医师培训方案(2016-08-27)
  • 2、全科医师培训有哪些(2016-08-30)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全科医师培训计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6158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