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2016-09-06 14:41: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共5篇)2016—2017年最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好楚雄市子午镇云龙南安古镇道路改造工程,严格按照楚发改交运[2016]20号《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楚雄州2016年省预算内交通投资明细分解计划的通知》要求,围绕道路改造实施中要坚持道路改造与其他道路建设措施相结合的...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2016—2017年最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第一篇

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好楚雄市子午镇云龙南安古镇道路改造工程,严格按照楚发改交运[2016]20号《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楚雄州2016年省预算内交通投资明细分解计划的通知》要求,围绕道路改造实施中要坚持道路改造与其他道路建设措施相结合的中心思想,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积极主动,超前谋划,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保证各项内容相互衔接,改善南安古镇道路建设项目点环境及生活条件并达到不断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增强村镇集聚力和辐射力。依据以上文件精神及指导思想,子午镇水管站工程技术人员会同相关村委会通过实地勘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此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安排思路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云南省2016年省预算内交通投资计划的通知》(云发改基础

[2016]1179号)要求,国家和省、州安排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工程项目6项,其中网路项目新建四级路1条18.8公里, 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路基修复45.65公里。

此次下达计划项目实施重点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个别非贫困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贫困区域,道路改造对象为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兼顾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贫困人口。优先考虑了道路改造工程计划执行情况较好,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建设条件已落实,经各级审查符合要求的项目。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以下工作要求及思路进行:

一、严格按照项目批复,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并按照国家道路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道路改造任务。尽量采取以“属地管辖”为标准的整体改造方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力争取得好的成效。

二、在道路改造实施中,要坚持道路改造与其它道路建设措施相结合,积极协调相关支农投资共同用于项目区建设。要继续坚持道路改造与生态工程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减少和改善生态环境双重目标。

三、对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对技术含量低的道路、桥涵等工程建设,通过发动群众参与达到政府引导与群众劳动相结合,国家投入与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环境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四、项目建设要求严格按下达计划执行,不得随意减少建设里程。凡建设投资、道路规模、改道等因特殊原因变更的必须按

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开展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和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子午镇概况

子午镇地处楚雄市境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1°27′—101°36′,北纬24°46′—24°58′之间,镇政府所在地子午街距楚雄市城区25公里,海拔1700—195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825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数为2422小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分明,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油菜为主,全镇辖13个村委会,192个自然村,21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耕地面积45023亩,其中水田30098亩,旱地14925亩。全镇有农户8682户,344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3人,占总人口的

3.47%,农业人口33225人,人均耕地1.308亩,有汉、彝、苗、回等11个民族,农村经济总收入14177.5万元,粮食总产量2275.91万公斤,人均有粮食685公斤,全镇企业总收入

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第二篇

2010年子午镇云龙南安古镇

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子午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2010年子午镇云龙南安古镇道路改造

工程实施方案

前言-编制依据

为认真落实好楚雄市子午镇云龙南安古镇道路改造工程,严格按照楚发改交运[2010]20号《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楚雄州2010年省预算内交通投资明细分解计划的通知》要求,围绕道路改造实施中要坚持道路改造与其他道路建设措施相结合的中心思想,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积极主动,超前谋划,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保证各项内容相互衔接,改善南安古镇道路建设项目点环境及生活条件并达到不断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增强村镇集聚力和辐射力。依据以上文件精神及指导思想,子午镇水管站工程技术人员会同相关村委会通过实地勘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此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安排思路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云南省2010年省预算内交通投资计划的通知》(云发改基础

[2010]1179号)要求,国家和省、州安排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工程项目6项,其中网路项目新建四级路1条18.8公里,

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路基修复45.65公里。

此次下达计划项目实施重点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个别非贫困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贫困区域,道路改造对象为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兼顾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贫困人口。优先考虑了道路改造工程计划执行情况较好,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建设条件已落实,经各级审查符合要求的项目。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以下工作要求及思路进行:

一、严格按照项目批复,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并按照国家道路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道路改造任务。尽量采取以“属地管辖”为标准的整体改造方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力争取得好的成效。

二、在道路改造实施中,要坚持道路改造与其它道路建设措施相结合,积极协调相关支农投资共同用于项目区建设。要继续坚持道路改造与生态工程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减少和改善生态环境双重目标。

三、对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对技术含量低的道路、桥涵等工程建设,通过发动群众参与达到政府引导与群众劳动相结合,国家投入与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环境相结合的良好效果。【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四、项目建设要求严格按下达计划执行,不得随意减少建设里程。凡建设投资、道路规模、改道等因特殊原因变更的必须按

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开展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和相关准备工作。【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第二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子午镇概况

子午镇地处楚雄市境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1°27′—101°36′,北纬24°46′—24°58′之间,镇政府所在地子午街距楚雄市城区25公里,海拔1700—195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825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数为2422小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分明,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油菜为主,全镇辖13个村委会,192个自然村,21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耕地面积45023亩,其中水田30098亩,旱地14925亩。全镇有农户8682户,344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3人,占总人口的3.47%,农业人口33225人,人均耕地1.308亩,有汉、彝、苗、回等11个民族,农村经济总收入14177.5万元,粮食总产量2275.91万公斤,人均有粮食685公斤,全镇企业总收入

16448.7万元,财政自收收入9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1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6.8‰以内。

第二节 项目区基本概况

一、项目区选择依据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楚雄市委、市政府,子午镇党委、政府及项目区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十分重视,各级都把云龙南安古镇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工作来抓。

2、部分路段虽然自然条件差,但当地农民积极性高,对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项目区概况

2010年省预算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路网项目涉及子午镇云龙村委会,共涉及农户767户,人口3038人,大牲畜2301头。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第三节 项目区制约因素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区条件制约的主要因素有:

(一)项目区位臵靠近山坝区结合部,生活基础条件薄弱;

(二)交通条件差,材料物资运输路途较远;

《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第三篇

《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

作方案的通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此次五部委的《方案》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坚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方案》以改革创新为主线,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要求、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资金筹措、职责分工、政策保障等,是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目标设定上,《方案》明确,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人口搬迁任务,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方案》指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

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五部委还明确,“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投资将通过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力度、引导农户自筹资金以及由有关金融机构发放长期低息贷款等多渠道筹集解决。

考虑到不同区域地方政府的筹资能力,为进一步体现扶贫政策的精准性,“十三五”时期将适当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并实行区域差异化补助政策。

此外,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方案》对中央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设定了限制标准。

精准扶贫实施计划方案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第四篇

平凉市国土资源局工业园区国土资源分局便签

关于精准扶贫计划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深入推进园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努力解决园区贫困村贫困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平凉工业园区关于贯彻落实省市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施意见》和《平凉工业园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落实意见》,根据市国土局等部门《平凉市关于精准扶贫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15年,完成杨塬等五村土地整理项目,整理面积6211.35亩;新建生产路21条,长7.9km,改建生产路43条,长21.194km。新建混凝土水路沟7条,长6.881km;路涵15座,其中,过间道涵1座,过产路涵14座,种植旱柳2296株。完成七府村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坡面清理3600立方米;Ⅰ型挡土墙121米;Ⅱ型挡土墙73米;Ⅲ型挡土墙192米;截水沟400米;学校西侧护堤152米;水洞回填:挖方32立方米,土方夯填10立方米,水泥土夯填20立方米;植树1225棵。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异地搬迁安臵工程,实施地质灾害应急异地搬迁方案,规划庙底下

- 1 -

村异地安臵点面积20亩,安臵农户50户;规划七府村异地安臵点面积30亩,安臵农户70户。

2016年,计划实施七府至上湾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该滑坡群威胁农户633户,计划投资2532万元,主要用于植树造林、局部区域挂网护坡、喷浆护坡、表面截排

水沟、削坡减压、抗滑桩、修建挡土墙、农户搬迁等工程。

2017年,继续申请土地整理项目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二期工程。总投资800万元,文件已上报省厅,省厅已列入计划。

2018-2020年,政策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确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土地整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工作重点

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园区发展实际,结合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和新农村建设,按照“田地平整连片、基础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适合陇东特色”的要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坡改梯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集聚力量建设布局合理化、农田规划化、农艺科技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信息化、环境生态化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2.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依据村庄规划,结合省内“百镇千村”农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农村废旧土窑洞、废旧宅基地、散乱和低效宅基地的复垦- 2 -

和整治,发展中心村,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效率,优化农村建设用地格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到2020年复垦农村废弃宅基地50公顷,有效补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3.适度开发利用宜农未利用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后备土地资源调查分析和适宜性评价,选择益耕区较好、规模成片的集中开发,有效补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4.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制定《平凉工业园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2015-2020)》,到2020年,逐步建立覆盖园区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分区分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对重点地灾隐患点进行异地搬迁,建立与工业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现总体目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财政、规划、建设、农发和四十里铺镇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分工,整合资金,部门联动,集中力量,搭建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积极支持配合项目实施,抓好扶贫攻坚项目,确保按期完成到位。

2.靠实各级责任。园区国土分局负责项目年度计划、编制、监督检查和协调,组织对工程实施进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初验。四十里铺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项目所在村社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工作。

- 3 -

3.加强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严格实行“预决算制、转账制、报账制和审计制”,资金支付要做到手续完备、票据齐全、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并支付到合同规定的账户,严禁现金支付。

4.落实工程管护。工程项目经省市验收通过后,园区国土分局、四十里铺镇人民政府要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移交工程并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对管护不力、破坏基础设施严重的,要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同意,由园区党工委、四十里铺镇党委对管护单位和管护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法处理。

附件:1.工业园区精准扶贫土地整治规划表

2.工业园区精准扶贫地质灾害治理规划表

3. 工业园区精准扶贫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规

划表

平凉市国土资源局工业园区国土资源分局

2015年7月1日

- 4 -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第五篇

【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市xx县2016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建设单位:xx县高平镇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贫困搬迁

4、建设期限:2015年9月——2017年8月

5、搬迁与安置方式:整社搬迁本村内就近集中安置。

6、搬迁规模:拟搬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115户503人。

7、建设规模:本项目设一个安置区,新建住宅115户,户均建筑面积67.68平方米,新建人饮工程1处,埋设供水管道6.15公里;新建道路一条2.1公里;架设0.4KV低压线路3.2公里,安装变压器1 台,户表工程115户;新建果园230亩,改造果园230亩;迁出区生态恢复92亩,安置区绿化23亩。

8、项目投资:项目总投73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5.2万元,农电工程18.44万元,道路工程16.76万元,产业开发工程25万元,住宅工程637.6万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10万元,其他费用12万元。

9、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3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51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万元,自筹537万元。

二、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县部分地区农村住宅处在自然环境差、地质环境恶劣的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为了确保这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仅靠政府“输血式”救济只能是治表不治本,无法使当地群众尽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高平镇是我县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之一。大寺坳村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迁出区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均住在黑梁河流域的沟壑边缘地带,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山地面积较多,受交通运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产业结构单一,无主导产业,群众生活困难,人口连年下降,2008年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严重制约着高平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的贫穷落后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实现小康,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既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因此,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快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2、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好、引导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能够使当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为群众提供

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发展环境;能够更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适应性;能够品种单一、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现状,便于迁出区群众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能够发展多种经营,扩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能够为移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贫困地区人民的全面发展。

3、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居民住宅大部分在侵蚀残塬地带,房屋以土木结构依坡建设,窑洞依山开挖。易地扶贫开发试点工程拟对部分群众搬迁安置到生存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从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4、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探索和实践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突出整体扶贫效益,对移民实行集中连片安置,统一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变救济式单纯“输血”为开发式综合“造血”,可提高国家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有利于调动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近年来,xx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新建了移民农宅,配套了水、点、路及产业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为全县贫困山区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搬迁探索出了新路子,提供了新模式。

(三)易地搬迁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112号)的颁发为易地搬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2、资源可行性。大寺坳村坳心社安置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为易地搬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证。

3、产业可行性。依托安置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的优质果品产业,利用产业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尽快建设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三、项目县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xx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陕西省长武县接壤,南邻灵台县,西接崆峒区、崇信县,北靠甘肃西峰、镇原、宁县等区县。

2、行政区划。全县有1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476个自然村。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全县有汉、回、蒙、藏、苗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全县有6个乡(镇)102个村被省上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村。

3、气候。xx县地处内陆,系大陆性气候,属泾、渭河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日照为2315.4小时,日照百分率52%。≥0℃的日照时数为1769.6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6%。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532.32千焦/每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210.9千焦/平方厘米,热量较丰富,农作物一年一熟。全县年平均气温10℃,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 扶贫搬迁工作思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扶贫搬迁方案与工作计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6196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