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16-11-28 12:08:2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共9篇)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一篇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

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

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结语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务、巡视员对接服务、心理热线及咨询室服务、文化养老服务等。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加强社会机构养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老覆盖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戏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娱自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顾,组织医生上门服务,引导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老人们、发展慈善事业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体系,让老年人们真正能够颐养天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

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

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二篇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

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

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

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

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

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

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

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

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

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

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

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

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

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

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

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

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

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

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

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

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

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

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

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

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

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

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

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

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

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 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

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

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

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

“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

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

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

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

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

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

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

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

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

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

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

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

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

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

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

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

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

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

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

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

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

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

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

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

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

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

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生科 赵晓乐 2009211774篇

二: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课程名称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人文社科学院 班 级: 11 文秘班 姓 名: 成宇童 学 号: 11111222 完成时间: 2012年2月2日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

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

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

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

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

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

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

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

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

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

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

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

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

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

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

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

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

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

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

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

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

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

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

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

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

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

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

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

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

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

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

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

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

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

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

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

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

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

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

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

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

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

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

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

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

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

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

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

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

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篇三: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

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

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

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

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当地学生的陪同下对农村空巢

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淮阳县四通镇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

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 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

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99.7%,并且全部

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

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

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

79.5%是依靠在家种植小麦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

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

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

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

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

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

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

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

照料时,43.8%由老伴照顾,25.1%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

4.6%,无人照顾的占5.9%,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三篇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

报告

班 级: ******************

学 号: 2011**********

姓 名: ***

指导教师:

成 绩: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13年 8月 24 日

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表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了提高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本文通过对路口镇上起生活状况多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生活自理困难,经济拮据,身体健康没有保证,身边无人陪伴,情感孤独,与子女缺少联系等等,为此,针对此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措施

一、调查基本概述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访谈,自制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我龙海市程溪镇对下叶村、顶叶村、圩底进行问卷调查和对个别的“空巢老人”进行访谈,其内容涉及到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经济保障,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问题,访谈的对象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陪伴,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人照顾,受精神和物质上的折磨,其生活充满辛酸。

二、调查结果

此调查,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生活上的无助,例如无人照料,生活不易,疾病困扰,就医困难,更在于精神上的空虚感和寂寞感,郁郁寡欢。

有的“空巢老人”其子女住在同个镇上,但却未住在一起,但由于子女嫌弃其老人生活方面,“代沟”等问题,之间的共同语言就少,交流就少,自然而然不愿居住在一起。有的“空巢老人”其子女在外打工忙于工作,很少回一次家,甚至过年都未回家一次,有的很久一次才给老人通一次电话,且通话时间很短暂,让老人陷入孤独寂寞之中。

农村由于缺少一些娱乐场所,健身的地方,大约老人都是独自守着自己的空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的过着。很少有人去看望他们。

老人们经济来源于农村低保,和子女的赡养费,可这些钱除了买生活用品,买油,盐等,都很紧张了,更别说其他地方了。让人看了心酸不已。

老人们的情感世界是孤独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回家看看自己,没有多大的要求,他们并不需要子女给自己多少赡养费,只是那一句句问候,常回家看看,仅此而已。

三、结果分析

(一)娱乐问题

在城市里,我们到处可见很多老人自行组织跳舞,快走,唱歌等活动,她们都很认真,也很快乐,还有一些老人院里,老人可以下下棋,练练太极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修身养性。如此看来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可在农村里,老人们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而且也较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和娱乐场所。这样就造成了老人们的生活上的单一,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二)健康问题

经调查显示,老人们的健康问题,大部分是身体状况良好,而有的老人则

疾病缠身,或有这有那得疾病,却没去医治。他们一生病,其有的子女就开始抱怨甚至有的不闻不问,不愿照顾。无不凄凉。而政府,党中央虽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仍有些老人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导致其有病没钱医治。

(三)经济问题

老人们经济上的问题,大多是拮据的,他们的经济来源农村低保,和子女的赡养费,可这些钱是远远不能满足老人除生活方面以外的享受的,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的,老人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如何有病就可以马上医治,如何去更好的利用钱去更好的锻炼身体,参加娱乐活动。这些都都归于经济问题。而且他们他们的生活方面,也是如此不堪,住的房屋很小,用的都是很以前,用煤用柴的,不像现在,家家都用液化气之类的甚则更先进的都有。生活看了让人很心酸,产生怜悯。

(四)精神慰藉问题

其实老人们的精神慰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子女所忽视的,他们以为给了老人经济上的帮助就可以了,其实老人精神上的慰藉问题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一是子女没有常与老人多联系,多陪陪老人,其二是老人经济上的问题,导致老人无法享受更好的物质,使其老人精神上的空虚,受精神和物质的折磨。

四、对策思考

综上所述,针对调查分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月对策,可分为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娱乐措施

针对娱的乐场所的缺少,在社会上,利用网络渠道或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教导,让人们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广泛呼吁子女们珍惜机会,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多联系,多陪陪父母。在社区里,可多组织老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组织老人们一起娱乐,其次让社区工作人员多探望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以扩大老人们交际圈,让老人们有事可做,精神上得意慰藉,不让其心灵空虚。还有一点,政府上应加大养老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发展养老机构,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让老人们有所依靠,不再有后顾之忧。其次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如对喜欢孩子的老人可以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带来快乐,或者喜欢植树的老人,可以提供为社区的树木修修剪剪等,都可以缓解其孤独与寂寞,也可成为他们娱乐的一部分。

(二)健康保障

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老人们的生活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健康方面对老人们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首先要重视老人们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在农村里,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普遍存在,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问题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人们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对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应该主动去帮忙,让其在家里医治,解决看病的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多宣传队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治措施,以便无人照顾时,可用得到。其次是老人们自己应该多锻炼身体,如晨起跑步,或跳跳舞,唱唱歌,

爬上之类的。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政府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等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些措施可以让子女更能照顾好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经济供养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老人的经济来源于其农村低保,其次是子女的赡养费,子女供养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是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之类的,这当然更需要国家更好的良好对策,帮助老人解决经济困难,构建和谐社会。

(四)精神慰藉

老人们辛辛苦苦将自己的子女拉扯到大,然而子女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照顾不及自己的父母,是使老人独守空房。有的老人其子女有的不在身边,有的离自己很近,但老人们依然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与呵护,甚至他们的子女希望他们早日去世。可见,老人们的精神受着巨大的折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为“空巢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空巢老人”,呼吁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从而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赡养费,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的孝敬父母,一起共创和谐社会。

(五)加强孝道文化宣传

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在农村里,老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他们子女亲人的关爱,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同时要教育分住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感情,照料生活,此外,在大学里,开展敬老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五、后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空巢老人”家庭问题日渐突出,而通过这次的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更是令我难忘。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子女,子孙们的帮助,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人们更了解到“空巢老人”的现状,“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反思和体会“空巢老人”生活的不易,探寻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让他们生活不再险难,可以不再面临太多的心酸。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学会感恩,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温馨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的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余仰涛: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四篇

河南理工大学

2011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专 业:地质工程

年 级:09级

班 级:地质09-3班

姓 名:闫常魁

学 号:310903010330

2011年 7 月 30 日

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2011年7月10日——2011年7月25日 调研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主题:

调查人员:

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东村 东村村委及部分空巢老人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构建和谐社会 闫常魁

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在本学期暑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部门以及部分“空巢老人”,搜集到了相关资料,加深了我们对“农村空巢老人”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懂得了社会调查是开启社会之门的金钥匙,同时我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个人摸索以及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熟悉了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了大学生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学会了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本次社会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收益非浅的。当然由于人员和个人能力有限,因此亲身所调查的一些资料仅限于我的居住地--民权县北关镇,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部分缺陷。另外在这次活动之中,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将手头掌握的当地资料与报道的其他地区的资料作对比,进而对全国农村“空巢老人” 的生活状况做整体评估。

正文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

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五篇

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以长沙市望城坡社区为例

长沙分校本部2009年秋季开放教育专科物业管理专业 黄延煜

指导教师 李水蓝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社区空巢老人从基本生活、精神慰藉、医疗、居家养老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等得不到有效保障。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与更多关爱,提倡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对老人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调查背景

所谓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而留在家中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结构的划分,可以分为单身老人户和一对老夫妇户;根据地域可以划分为,农村空巢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本调查主要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调查农村空巢老人,首先有利于解决和预防空巢老人在生活上面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有利于中国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其次,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及对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它是构建社会和谐农村的现实要求,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次对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它的重要意义不只是满足了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保健、精神文明、居家养老的需求,让社区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更对社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增加社区我们感、归属感有重要意义。

由于笔者是在假期期间在望城坡社区帮忙,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对该社区的老人展开调查,通过和一些老人的谈话了解到病无所医成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一大困境;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问题也是空巢老人生活的又一大困境;现就望城坡社区独居老人的产生原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做好空巢老人工作的措施与建议等情况进行调查。这些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的对象是该社区的15户空巢老人。 (一)抽样方法:

1、根据空巢老人的定义:分为一对夫妇户和单身户,用分层抽样的方案把它分为单身户和一对夫妇户两层。笔者所调查的是长沙市望城坡社区,社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西大门,总人口3200余人,总共有空巢老人60户。

2、其中可知单身户有40户,一对夫妇户有20户,由此可见,单身户占社区空巢老人的三分之二,一对夫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3、再按配额抽样的方法,从社区空巢老人总数中抽取15户。那么单身户所要抽取的数目为10户,一对夫妇所需抽取的数目为5户。

4、最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单身老人户和一对夫妇户的空巢老人,按户分别编号。单身老人的编号为1-40号,一对夫妇的编号为1-20号。

(2)做60个一模一样的纸团,把其编号为1-40号以及1-20号。

(3)分别把编号为1-40和1-20号的纸团,放到两个相同的容器里。 (4)分别均匀的搅拌。

(5)最后从装有1-40号纸团的容器中和装有1-20号纸团的容器中随机抽取10个和5个纸团。那么这15个号码所代表的空巢人户,便成为调查的对象。

5、再对这15个号码所代表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结果分析 (一)基本生活

表2.1 收入来源 单位(人)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1、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

(1)从表2.2可以看出,由于经济上差距悬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上经济困难的是占大多数。数额比较小,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难,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

(2)从表2.1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来源比较单一,由于有的老人独居,没有低保的还要自己养自己;有的无子女,又无法劳动只能靠亲友支持着生活。 2、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

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基本生活安全得不到保障。 3、农村“空巢老人”都存在矛盾心理

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务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又希望子女能在身边照顾自己。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低下,却不符合低保条件,生活无助。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农村保障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他们达到基本生活水平。 4、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风险意识淡薄

从表2.1不难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风险意识淡薄.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收入来源主要靠子女。这种状况也在困扰着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转型的今天,农村老人

主要沿用的是自我养老或家庭养老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养老问题,而农村社区建设和社会养老等方面却因为政策、制度不完善,意识淡薄而不被了解或者被忽视。很多农村老人对养老风险的担心并不严重,也许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或者他们不敢对依靠国家和社会解决养老抱有高的期望,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只想“有口饭吃”就可以,只要求最基本生存权,只希望自己和亲人少灾无病,而没有过多的改善生活的其他要求,也没有风险的意识,没有想过年轻时储备来供养老年生活。 (二)精神慰藉【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1、日常生活中,照顾老人多的人,同时也是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

老人的依赖心理往往很强,老人情感脆弱,需要情感的一种归属感,空巢老人更是在精神层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亲近的亲朋,往往老人就很依赖他们,把精神寄托在他们身上,这也给照顾老人的亲友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就是说越是照顾得多的的亲友,老人就越依赖,越是依赖,亲友的的压力就越大。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儿女也有自己的生活很生活难处,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亲友却不在身边,心头自然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 2、独居的空巢老人精神生活靠自己来丰富

独居的空巢老人尤为孤单、空虚,有配偶的也是不能完全弥补内心深处的无助感。精神没有寄托,生活特别的迷茫无助, 独居的老人平时几乎没有亲友之间的往来,精神生活封闭而又单一,空巢老人的生活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在调查中有的老人为此而伤心、哭泣。造成一部分老人出现心理问题,并且影响其生活健康和生活安全。比如害怕突然生病时身边无人照顾,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时害怕身边没人送终。老年人的孤独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抑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独居的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感觉孤单寂寞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

3、独居的空巢老人比一对夫妇的老人精神更空虚

从表3可以推测出,一对夫妇的空巢老人,基本在精神生活上是两人共同承担,给与扶持,俗话说的老来伴就是老了有伴做陪,精神和生活上都有配偶给与一定的帮助,但独居老人完全依靠自己,精神较封闭,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比起一对夫妇户精神生活更显落魄。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独居的空巢老人希望能找个老伴共同照应生活,这样精神上也有个寄托,情感有一定的归属感。 (三)医疗

1、久病床前无孝子

大部分空巢老人很担心自己生病后无人照料,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也是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而且加上本来基本生活是勉强过日子,生病看医生住院打针吃药都得需要人照顾,然而子女工作繁忙,亲友也有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时刻顾及到老人,空巢老人在生病后的生活照料上,医疗护理上都有后顾之忧。 2、生病后医疗开销大。无力承担医药费用

很多空巢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身体健康,因为生病后的医疗开销太大,本来自己的生活就是勉强度日,要是加上得了重病生活会更加拮据,甚至根本维持不下去了。 3、病无所医成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又一大困境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大部分的空巢老人生病后,一般都是小病能拖则拖,尽量不上医院,熬不住了 ,熬成大病了,就上医院也是上私人诊所或者江湖郎中看病,不敢上大医院。他们40%没有医保,这说明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体制不健全,是空巢老人病无所医的主要障碍。老人大病救助制度一日不完善,贫困空巢老人的患病后顾之忧就一日不除。 (四)居家养老

表5 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

1、农村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的了解不够

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知道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包括什么。对自己到底最需要什么服务模糊不清。有一部分空巢老人觉得不需要别人的照顾,心理有排斥感,总觉得外人来照顾自己,服务自己,自己就没有价值感了,不愿意从心里去得到别人的帮助与服务。 2、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完全成熟

虽然居家养老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了,但是还不够完全成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还是个陌生的东西。再加上在农村服务质量不达标,管理不规范,空巢老年人意见大,不能胜任工作要求的服务机构大量存在,服务人员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3、居家养老服务是个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

从表5可以看出,其实农村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市场就有发展的潜力。但是农村居家养老还不完善,说明居家养老离市场化还早。唯有市场化后的居家养老,才会走得更远,更有活力。所以说农村发展居家养老项目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加快发展脚步,实实在在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让他们空巢不空虚。 四、讨论与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在加速人口老龄化。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的生活、就医、养老等等问题,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依靠社会力量实现老人安全,实现老人与年轻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要把老龄工作纳入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特别是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把老龄事业经费纳入乡级财政预算。政府在将大量资金投向城市养老的同时,应当兼顾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加强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 (二)加快为老服务福利事业的投入

1、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政府应加大为老服务的人力、财力的投入,改善敬老院的设施管理,让各设老部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经费开展工作,从源头上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2、要建立空巢老人关照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亲属、邻里、社区和社会组成的为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好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满足农村空巢傲人的现实需求。相关部门积极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大力发展为农村老人服务的事业,开设留守老人托老所、组织家庭服务员为体弱老人提供服务,有条件的村委会可以成立农村老年人互助会,配备简单的设施,使老年人老有所乐;

3、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优待优惠政策。

4、新建、扩建和改善一批上规模、有影响的老年福利机构。同时要向老人灌输敬老院是大势所需趋势的思想,让他们从心里面接受敬老院这一机构。 (三)逐步完善制度

1、建立养老制度,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低保范围,让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建议提高城市 “三无”老人的生活待遇。

2、尽快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把政策落实到实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体制不健全,是空巢老人病无所医的主要障碍。老人大病救助制度一日不完善,贫困空巢老人的患病后顾之忧就一日不除。 (四)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期望水平。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五)要注重“空巢”老人的精神扶持

孤独寂寞情绪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对于“空巢”老人,关注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兼顾他们的精神生活。树立正确的养老意识和老年人生存意识,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他们创造规律的、乐观的生活,尽可能的引导他们,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生活爱好„„ (六)组建志愿者队伍给老人送温暖和关爱

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娱乐活动,定期进行免费健康义诊,加强健康保健意识,民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与社区、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六篇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结语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务、巡视员对接服务、心理热线及咨询室服务、文化养老服务等。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加强社会机构养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老覆盖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戏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娱自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顾,组织医生上门服务,引导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老人们、发展慈善事业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体系,让老年人们真正能够颐养天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2016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七篇

镇有2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2万多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人有5302人,占总人口比例16.1%,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的30%,他们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养老院设施和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农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让农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现阶段,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镇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镇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尊老敬老氛围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让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2015老干部工作汇报材料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八篇

第1篇:老干部工作汇报材料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他们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者和见证者。老干部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永远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他们根据政策推出工作岗位的时候,做好老干工作使他们有个幸福,安宁,健康愉快的晚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尊重老干,学习老干,关心照顾老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做好老干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工作是精神和要求。为此,我局注重从以下方面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关于老干工作的指示和要求:

一、建立健全的老干工作组织机构和领导管理体系,为做好老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一、我局现有离退休老29人,他们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岁。老干中既有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南下干部,也有解放后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既有从其他部门调入的同志,也有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干部。自成立司法局老干科室以来,由局党组书记,jú长杨德永同志专门负责老干工作的领导。由工会主席协助领导老干日常管理工作。为确保老干工作管理有序,开展工作有章可循,2015年老干科对原有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充实,健全和完善。现基本形成系统而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其内容包括:《老干部工作管理制度》,《老干部工作管理责任制》,《黄冈市司法局老干活动室管理规定》,《老干活动室管理规定》等。

局党组历来重视老干工作并对该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来先后多次就老干中的生活和政治待遇问题专题开会研究解决。及时处理和解决了老干的实际困难。老干科作为职能部门向老干通报了局领导的决策和意见。由于领导关心工作到位,局老干生活上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解决。使他们晚年生活安宁愉快,心情舒畅开心。

二、2015年局老干科工作重点是:根据国家老干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落实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做好我局老干管理工作。让老干同志们老有所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1、老有所知。一是知上情:学习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情况,了解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工作的重要决定和部署;二是知局情:知道了解局里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日常工作安排;三是知下情:了解本市各县市区司法行政工作开展的情况。

2、老有所学。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学习中央重大决策有关文件精神,参加上级领导部门要求的公务员必要的学习活动。在局里统一组织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等一系列重要学习活动中,老干部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表现出了革命老前辈的优良学习作风和良好精神风貌。

3、老有所为。司法局领导历来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余热作用,在局里工作重大决策和安排方面,均组织老干部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广大老干以他们对司法行政事业的忠诚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积极出谋划策。为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开创新局面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4、老有所乐。为保障老干部们有一个安宁,愉快,幸福的晚年生活,老干科在今年的工作中注重从以下方面丰富老干的娱乐生活:一是在原有基础上丰富完善“老干活动室”活动内容。包括:棋,牌,球,健身,书报资料等。并开设画室一间。二是组织老干参加兴趣活动,如钓鱼,打牌,作画,旅游,使老干晚年生活丰富活跃。

三、认真做好本单位老干来信来访工作,及时从处理解决老干们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是保障老干自身合法利益维护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我局老干科按照“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处理老干部及家属的来信、来访,做到了老干部信访渠道无障碍、解决问题无“尾巴”,老干部无越级上访情况。

二、关心老干精神生活,落实老干政治待遇

老干部虽然离开工作单位,但是他们依然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和实践者。2015年度局里重大工作决策和年终总结,考核评议以及举行重大活动,均邀请老干部参加。局领导多次上门走访看望老干,体现了司法局领导和全体干部对老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局老干部支部现有党员26人,为保证老干党员组织活动正常,支部有计划组织老干党员开展学习活动,使他们及时学习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局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支部会还广泛征求老干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反馈局党组对老干工作的安排意见和生活上的关心情况。从而使老干们政治待遇落实,精神生活丰富,晚年生活充实。

司法局现有“老干活动室”一处,内有棋,牌,球类,健身,书画室等学习、娱乐活动设施较为齐全。为丰富老干生活,局里年年重阳节前后均有计划组织老干外出考察旅游。在老干用车方面给予充分的照顾,以保障老干看病就医,参加学习和重大活动时方便。司法局按上级机关要求为方便老干学习阅读订阅了《当代老年》杂志。使老干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二、关心老干日常生活,落实老干经济待遇

日常生活安宁温馨和经济待遇的落实保障,事关老干的切身利益。按照国家有关老干经济待遇政策和本市老干管理规定,我局保证离休老干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做好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管理工作,并保证离休干部公用特需经费按规定落实到位。同时按规定向市老干局缴纳了老干活动经费。

三、组织老干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注重发挥老干晚年作用

老干部是我们事业的见证者。他们在人生经历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局党组历来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凡重大决策和大型活动,都邀请老干参加,及时向老干反馈工作信息,并积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丰富他们精神生活,局里年年给老干订阅《益寿文摘报》人手一本,为“老干活动室”订阅《当代老年》杂志一册。并有计划地组织老干参观考察学习。今年先后参观了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毛主席故居韶山,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等地。

我局老干在离退休后的生活中,多数同志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安度晚年,他们热情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和娱乐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老干毛淑蓉同志,自退休后积极参加了市老年合唱团活动和老年“拉丁舞”学习和比赛。多次随团参加重大节日演出和社会公益活动。在省里组织的“老年拉丁舞大赛”中,她参加表演的节目获得了金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为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做出了榜样。

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老干部的作用功不可没。对老干部们给予充分的体谅和热情的关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我局老干管理工作,让老干部们都有一个健康,安宁,幸福,丰富的晚年生活。

第2篇: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离退休干部2920人,其中,离休干部82人,退休干部2838人;享受副地单待1人,正县级待遇7人,副县级待遇78人,正副科级待遇238人。离退休干部党员2128人。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8个,党小组52个。市委老干部局在职干部6人,其中正副jú长3人,退居二线正科级干部2人。近年来,在市委政府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市老干部工作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待遇分开,单位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二、10年工作简要回顾

1、政治待遇落实情况。重点抓好五项制度的落实:一是集体阅文制度。每月10日、25日,副县级离退休干部在老干部活动中心集中阅文,对中央、省、市文件学习传达。二是参观学习制度。每年市委安排一次全市副县级离退休干部参观学习活动,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片轮流参观学习。三是参加重大活动。市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听证会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邀请老干部代表参加。四是征求意见建议。每年召开一次老干部迎春茶话会,市主要领导通报政治经济形势,征求老干部意见建议;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专门召开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征求老干部意见建议。五是走访慰问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分组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干局每年对生病住院的离休干部及副县级退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

2、生活待遇落实情况。一方面,确保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加强与财政、人劳、社保、医保、卫生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保证离休干部的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津补贴与在职人员待遇相同,100%财政拨款。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部进入医保单独统筹,按规定实报实销。离休干部住院治疗、医药费报销碰到困难,老干局出面与有关部门协调,去年,解决了几位离休干部看病住院和医药费报销的困难。到现在为止,没有拖欠离休费和医药费的现象。离休干部的护理费、公用经费和特需经费安排了正常的资金渠道。从XX年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了5万元的解困资金、4万元的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费,重点扶助破产改制企业生活困难的离休干部,解决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活动经费。去年,组织部门牵头,老干、财政、卫生、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通力协作,9名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每月增加了600元的特别护理费。另一方面,确保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全市退休干部,除退休费之外,市财政每年安排了退休干部活动费(县级150元、科级40元)、交通费(县级120元、科级36元),列入老干部局预算统一发放。除个别乡镇外,退休干部的津补贴基本到位。

3、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全市组建老干部党支部28个,党小组52个,市委组织部每年从留存党费用中拨款1—1、5万元,作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经费。按照“五个有”的要求,瑞州街办、筠阳街办、林业局、交通局、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粮食局、供销社等单位在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中,坚持把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达标创优”、“十强百佳”、“三创三争”活动中,受到宜春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高安市委的表彰。

4、为老干部办实事情况。通过老干局和老干部的积极争取,去年7月,市委、政府研究决定,按照“功能合理、方便实用、适度超前、省内一流”的要求,在原教育局旧址重建老干部活动中心,郭书记、皮市长等领导亲自选址、亲自出面筹措资金、亲自研究审定项目规划设计,老干部活动中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可望在今年底竣工,将为老干部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娱乐场所。

三、09年工作初步安排

09年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中组发(2015)1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这个文件与以往文件的最大不同是,明确把退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工作范围。把参观学习、走访慰问、参加重大活动、通报形势等作为落实政治待遇的重要内容,把津补贴按时、按标准发放作为落实生活待遇的重要工作,把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举措,推动全市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集中精力抓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积极配合广场建设指挥部,全力抓好活动中心建设工程中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工作,加强质量监督,协调矛盾纠纷,为活动中心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圆满成功,把惠及广大老干部的“民心工程”办好。三是对享受副县级待遇的退休干部进行一次走访,组织一次身体检查。走访是老干部工作的一项制度,也是了解老干部思想动态,体察老干部实际困难,密切与老干部感情联系的具体行动。前两年,我们分别走访了全市离休干部和四套班子的退休干部,今年,要对享受副县级待遇的43名退休干部进行一次上门走访,把市委、政府对老干部的关心和高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传递给他们,把思想统一到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高安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争取市委、政府支持,对全市副县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体现党组织对老干部的关怀和温暖。

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原四套班子领导外出参观学习的问题。现有原四套班子离退休领导29人,对外出参观学习的要求比较迫切,兄弟县市的丰城市每年都组织到省外参观学习,奉新、上高县也组织过,铜鼓县去年组织过到香港,高安市还从未组织过到省外参观。原四套班子领导退休人员不多,身体状况还好,请求市委、政府考虑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的要求。二是加强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问题。当前,退休干部数量不断增长,利益诉求不断增多。按照中组发(2015)10号文件,明确把退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工作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退休的科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曾任单位一把手的科级退休干部,如何加强服务和管理,如何组织开展活动,在小范围探索试验,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出台一个具有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让科级退休干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第3篇:离退休管理服务汇报材料

我单位是1958年建单位的老队伍,在职职工408人,离退休职工364人(其中离休干部5人,退休干部86人,退休工人273人)。随着离退休人员的逐年增多,我们始终把稳定离退休职工单位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单位离退休工作在省局的领导下,在局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及“两项待遇”,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使离退休职工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了保障,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离退休职工单位伍保持了稳定,确保我单位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和经济建设的向前发展。

下面就我单位近年来的离退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健全机构,齐抓共管

我单位一贯重视离退休工作,把离退休工作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性。离退休工作不仅有很强的政治性,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当前,改革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也会触及到离退休职工的利益。我单位党政领导认识到:离退休老同志是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战斗者和见证人,为地质事业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绝不能当作是一种负担。他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地质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他们,才能把他们的愿望

和热情转化为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提高我们工作水平、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照顾好老同志,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真正体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退休人员逐年增多,老干部工作已成为地勘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关系着单位伍的稳定。对此我们形成了共识,做好离退休工作,不仅是为单位伍稳定做贡献,更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表现,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从继承和发展党的事业、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去认识离退休工作,重视离退休工作。因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在确定各项工作总体布局时统筹考虑离退休工作;在研究制定各项改革措施时,注意照顾离退休职工的利益,使他们既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又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由于认识正确到位,我们把离退休管理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加大了工作力度,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健全了组织机构,设立专门职能部门——离退休科,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把离退休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离退休党支部;建起和完善职工活动中心,为老同志提供了活动场所;制定离退休管理工作制度,做到责任到位,具体到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做到季末年底汇报工作时必须汇报退管工作,布置工作时必须布置退管工作,检查总结工作时必须检查总结退管工作。离退休工作有机构、有组织、有活动阵地、有管理服务人员、有工作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狠抓有关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认真负责、深入细致地做好离退休工作。

二、落实老同志政治待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离退休职工空闲时间较多,这决定了他们既需要物质方面的照顾,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我们在政治生活上关心老同志,落实好他们的政治待遇。首先是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成立了离退休党支部,保证离退休党支部组织健全和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离退休支部共有党员120名,配备了一名有能力和经验的干部担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都经过党员大会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产生。几年来,离退休党支部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化解矛盾、稳定单位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离退休党支部坚持过好党的组织生活,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一次小组会、一次支委会,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年“七一”都召开座谈会,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大单位党委举办的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政治学习,如:十六大精神专题学习会、《党章》学习会等,人手一册《支部生活》杂志,双职工的退休党员加发《党风》杂志1份,十六大召开后,向每位党员发放《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个懂得》小册子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单行本,对居住外地的党员,还将学习资料邮寄给他们。通过学习和教育管理,提高了离退休党员的思想觉悟,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组织观念,不支持不参与群众性的群体事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支部书记还经常上门拜访。其次重视加强对退休党员、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离退休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我们注意了解和关注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学习通报制度,及时组织学习,传达文件,使离退休职工能够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局、单位的新形势。我们每半年召开一次离退休职工大会,有重要事情随时召开,将近期上级关于离退休工作的一些文件精神如增加离退休生活费、地方社保部门增调养老金等情况通报给大家。每年大单位职代会后,我们都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让广大老同志了解单位上的情况,更好的支持大单位工作。今年4月还组织传达学习何jú长在局地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离退休职工认清了当前地勘工作的形势以及改革发展的方向、思路,参加会议的近百名退休职工并展开讨论,多数老同志都能认识到地勘单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争取主动,少指责埋怨,等、靠、要都不能解决问题。要提高认识,跟上形势,确保单位伍稳定,支持在职的同志工作,支持单位领导的工作,少找麻烦,不添乱子,让他们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逐步改善地勘单位伍“一穷三旧”的落后状况。再次是注意倾听老同志的意见。我们每年年初均召开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大单位党政领导参加并向离退休职工报告单位上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计划,同时认真广泛听取离退休同志对生产经营及单位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努力解决好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让老同志感到自己仍是单位的一分子,单位的生存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单位的发展。

我们深入细致做好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由于地勘工作正处在改革的重要时期,计划经济的思想短时间还难于消除,在单位伍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单位伍的稳定。因此我们注意及时分析老同志的思想状况,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多侧面、多角度地做好正面引导、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工作。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灵活多样的思想工作,点面结合,区分对象,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特别注意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各方共同配合,形成合力,求得实效。如离退休费发放的问题,进入地方养老保险后,退休职工生活费实行社会化发放,社保部份的养老金通过养老金存折由退休职工个人领取,单位发放部分则根据省局文件精神,按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补差。对此,有极少数职工不理解,接受不了,我们就多次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精神,解疑释惑,并邀请地方社保部门领导来会上向退休职工进行解释,通过细致的工作,使老同志理解了上级文件精神,确保了稳定。近400人的离退休职工队伍是个大队伍,时常会有邻里之间、家庭内部的口角纠纷、矛盾发生,我们的退管干部都能及时参与调解,化解矛盾,尤其是有两宗退休职工内部的经济纠纷,达五六年之久,互相扯皮、指责,喊打喊杀,不仅影响左邻右舍的正常生活,也严重影响单位伍的形象。离退休科领导深入调查,了解具体情况,通过多次谈话调解,使双方达成协议,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我们还注意依靠退休党员、干部协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他们当作中坚力量来维护队伍的稳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保障老同志生活待遇,解决好住房、医疗问题

1、努力解决退休人员住房问题,改善居住环境。

我单位是从XX山区迁到XX市新基地来的,职工住房一直成为左右职工队伍稳定的一个因素。尽管几届领导班子作了极大的努力,住房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但仍无法满足需要。个别职工因暂时没有住上楼房还跑到单位上来吵闹,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也影响队伍的稳定。为了妥善解决退休人员的住房,我们班子研究分房方案时对退休职工给予了优惠政策,在分房计分上向退休人员倾斜,工龄分、野外工作分的分值比较高,对老同志予以特殊照顾,特别是6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同志直接分房,不再需要计分。副处以上待遇的离休干部在分房时更是比单位级领导首先选房。对较困难的退休职工参加集资建房,单位上允许他们分期分批付房款,甚至采取特殊办法解决特别困难的退休职工的住房,使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住不上楼房。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省局的扶持,到目前为止,我单位256户离退休职工全部住上了楼房。退休人员住房紧张的情况得到了解决,对稳定单位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解决住房问题后,我们还注意改善基地的居住环境,建设花园式小区,投入资金整治基地环境,绿化、美化小区,修建了公园、花圃,植树种草,安装路灯、彩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单位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去年被市评为“花园式单位”。对此,一位老同志说:“自己做梦也想不到能住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我们同时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造基地供水、供电等生活设施,方便职工的生活。今年又在小区建立了闭路监控、报警系统,今后如果老同志有困难需要帮助,通过报警电话就会有巡警上门帮忙。通过以上努力,我们改善了居住环境,使离退休职工能够安心“安居”。

2、按政策落实“两费”,改善医疗条件,解决看病难问题。

能否按政策规定落实“两费”是衡量一个单位是否重视离退休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单位班子十分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尽管单位上经济也很困难,多年来省局拨款缺口也较大,但我们仍然做到了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生活费,光此一项我们每年就要支付80万元左右。在医疗费方面,省局多年没有拨款(只给了离休干部医疗费),由于老同志多,重病大病也多,这样,一年至少又要支付35~40万元医疗费,但我们在单位上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确保了退休职工的治病医疗。多次修订医疗费报销等规定,对离休干部按照规定按季度全额报销;职业病人不超过半年按规定全额报销;其他退休职工按住院先后、病类轻重、费用情况分别次数给予报销。每年年底,对退休职工未报销的医疗费进行全面了解、调查,提交单位班子研究,争取安排资金。春节前,给花费大、年纪大、家庭较困难的职工优先给予报销;其他费用较少的,给予先报销一部份,剩余部分待后再安排报销。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到目前为止,我单位退休职工进入地方医疗保险以前所发生的医疗费已全部报销完毕,没有拖欠一分退休人员的医疗费。自2001年11月全单位进入地方基本医疗保险后,针对个人医保门诊费用偏少、住院治疗“门槛费”较高的新问题,考虑到减轻退休职工的经济负担,我们根据生产经营状况,从单位上的财力出发,经单位班子认真研究,决定设立医疗基金,对职工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退休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在医保统筹基金支付87%的基础上,由单位再补助10%的医疗费用,这有助于减轻重病大病职工(目前全单位矽肺病、癌症、脑血管病、工伤等重病号近50多人)的医疗费负担。另外,从今年5月份起,将过去探望住院老同志送营养品的做法改为送慰问金,住院的职工每人次送慰问金300元,也可以为职工减轻一些负担。目前离休干部医疗费仍由单位按规定实报实销,二十多名职业病退休职工的医疗费,除地方医保统筹报销外,其余部份仍由单位报销。对一些有困难的病危职工,我们还及时借款给他们,设法帮忙解决经济困难,甚至发动大家捐款,去年底今年初就有两位职工得到单位上帮助,转危为安。对那些无亲属照顾的患病老同志,离退休科还派人到医院照顾。单位有关部门的同志还积极帮助退休职工办理特定门诊申报手续以及住院费用的审核报销等医保手续,方便了离退休职工。我们采取这些措施做法是要说明,我们并没有忘记老职工为地质事业所做的贡献。虽然进入了地方医疗保险,离退休职工个人仍有各种困难,我们还应一如既往的关心他们,体现组织对他们的关怀。这样使他们的心理平衡一些,能够共享到改革成果,对促进单位伍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

我单位基地相距市区较远,老同志的一般常见病,都在单位医务所诊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原来医务所用房比较破旧,设备简陋,检查、诊断缺少仪器。近几年我们逐年给予支持和帮助,累计投入约40多万元,用于搬迁、装修用房,先后购置了X光机、B超、心电图、化验、理疗等必要的设备仪器,诊室、药房、病房等分开管理,办好了医务所。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我们还积极与地方联系,支持医务所获得批准成为市社保定点医疗机构。这样既解决了老同志到市区看病难的问题,又可减少往返奔波的交通费用,体现了“老有所医”。

四、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

单位党政领导始终把关心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当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关心困难退休职工的生活,每年年底离退休科会同工会做好对困难人员的调查摸底,开展送温暖活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同志,如2015年春节,发放慰问金4、16万元,慰问离休干部、老劳模以及伤残、特困职工。对生活遇到暂时困难的退休职工给予困难补助,近三年共发放补助16人次,金额7150元。有长期困难的退休职工则帮助申请社会救济,为一户低于当地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特困户申办了社会救济,使其生活标准不低于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线。近两三年,单位经济逐渐有所好转,在职职工享受的福利,老同志也可以享受到。单位上在中秋节和春节给每位退休人员发放节日慰问金,离休干部则与在职干部享受同等待遇,离休干部也同样有电话费补贴。退休职工每月都可以领到18元的水电费补贴和25元的物业费补贴。组织好节日活动,每年春节和老人节,由离退休科具体负责组织召开座谈会或茶话会。单位党、政、工领导出席会议,通报单位上的情况,与老同志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如蓝球比赛、长跑、扑克、象棋、围棋、跳棋、乒乓球比赛等,活跃老同志文化生活。

前几年我们在经济较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建起了活动中心大楼,内设阅览室、健身室、娱乐室等,同时逐年投入资金充实活动中心的各类设施,为离退休老同志创造了良好的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保证老同志能够“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许多老同志说单位上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不仅为我们盖了活动中心楼,还尽最大努力改善了健身娱乐设施,关心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再没有理由不支持大单位的工作。

五、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尽心尽力为离退休职工服务

为了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使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我们设立了职能部门——离退休科,配备了专职人员,在单位党委、行政领导下,负责全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贯彻、执行上级关于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时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老干部的信息,同时做好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稳定大局、保证中心工作开展发挥作用。多年来,在党委、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退管人员能认真开展工作,在自己的岗位职责范围内施展才干,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负责,积极工作,处理业务活动,解决有关问题,克服各种困难,保持单位伍稳定,使单位领导减少了很多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无私奉献精神,把离退休管理为老同志服务当作崇高的事业与责任,把老同志当作自己的亲人,加深对老同志的感情,把自己融洽在老同志之中,表现出对工作的极大热情,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不怕累、不怕臭,任劳任怨,有时还要受极个别蛮不讲理的人的漫骂。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对居住外地的退休职工保持联络沟通,每年发出信件100多封,有问必答,凡是符合政策规定,又能够办得到的,及时给予解决。开展尊老助老服务活动,对孤老、高龄、病残等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全力照顾,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常常护送老人入医院,短期护理无亲人照顾的孤寡老人等,想老干部所想,急老干部所急,不拖拉、不推诿、周到、细致、耐心,都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老同志的极大热忱。

以上是我们在离退休工作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

第4篇:老干部工作自查报告

XX年,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老干部工作坚持“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对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坚持从我镇实际出发和老干部高龄化的实际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正确处理老干部与人事业务工作的关系,推动了老干部工作开展,在为老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上取得了新的成绩,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促进了我镇各项事业发展,保持了单位系统稳定。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十分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老干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范围,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付兴博同志兼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老干部日常工作。在镇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立长轩岭镇老年大学,为丰富老干部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尊老重老氛围。尊老重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没有老同志昨天的努力奋斗,就没有我镇现在的辉煌,为此,我镇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尊老重老的重大意义,使大家认识到尊重爱护老同志的今天,也就是尊重爱护我们自己的明天,使全体干部职工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自觉行动,从而为老同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丰富生活,使老同志在精神上有所寄托。

我镇利用春节茶话会等形式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肯定老干部所做的贡献,征求他们对我镇工各项作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在锻炼好自己身体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全镇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加强老干部的政治学习。

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hjt同志关于“多从政治上关心老同志”的指示精神,以老干支部为单位,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离退休干部每月一次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围绕我镇各项中心工作安排老干部学习讨论。组织引导老同志深入学习更多资料“xxxx”重要思想,学习xx大和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使老同志深刻理解“xxxx”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xx大精神和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组织部门及时向老干部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使老干部进一步了解了我镇各项事业发展的情况。

2、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工作力度。

根据老干部支部的特点,在原有老干支部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了机关单位分解包保责任制度,这些同志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对一些长期不能来镇参加学习的老干部,做好有关服务工作,确保了这些老干部的学习,传递与通报情况,与老同志一起学习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深受老同志的欢迎。

3、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XX年,我镇有组织和自发相结合的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春节组织老干部到木兰天池,向老同志介绍木兰天池景区的开发建设等情况,在重阳节组织老干部到武汉江滩参观等活动,开扩了老干部的视野,丰富了老干部的业余生活。

四.关心生活,使老同志在物质上有所依靠。

我们严格落实老干部的调资工作,严格按照省局关于对老干部的增资工作,坚持落实工资标准,从不拖欠老干部的一分退休钱,保证老干部的退休金每月按时发放到他们手中。

我们坚持一年一次新年春节期间慰问老同志,把节日礼品或礼金送到老同志手上(

五.工作支持,使老同志真正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帮助支持老同志、发挥特长,使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每逢单位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都邀请一些有兴趣、有特长的老同志参与,老同志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六、解决困难,做好老干部的来信来访工作。

按照《湖北省老干部信访工作暂行规定》,认真做好老干部来信来访工作,倾听老同志的意见,及时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度轻松、愉快、幸福的晚年。

第5篇: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幸福社区位于桦甸市中西部,北至大兴街、南至清水大街,东至人民路,西至莲花河东岸。是由幸福、建新和公发三个小区合并组成,共有54栋住宅楼,总户数:1989户,总人口:6446人。辖区总面积0、96平方公里。有3个居民党支部,社区党员93名,驻辖区在职党员126名,社区内有13家驻社区单位,有图书馆、幼儿园等便民服务网点216个。社区有艺术团、晨炼队等文体类社团13个。有三老巡逻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8支,一个康复指导站,四个托老所,四个幼儿园,一个慈善阳光超市。下面就幸福社区的创建工作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抓好社区党总支队伍建设,

今年6月1日召开了社区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同时召开了党总支和党支部会议,研究确定了委员分工。任命了12个党小组长。

二是发挥流动党员服务站的作用

4月份我们成立了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同时召开了党员大会和居民组长会议,安排部署了找党员回家的工作任务,社区党员包保楼栋、胡同;居民组长负责居民小组,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走访,通过走访,找出了一名外来党员、四名流出党员和一名口袋党员。我们把情况上报到街道党工委并建立了个人资料档案,支部委员还与流动党员结成了对子,互通信息,实行了“双向服务”和“双相管理,使流动党员无论身居何处,都能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同样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开展“创群众满意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创业工程”活动

社区党总支在扶贫帮困、为贫困家庭捐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成员还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七一”期间,我社区有13名党员得到了党组织每人100元的节日补助。党总支还组织开展了有能力的11名党员自主创业、23人就业和18人包保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涌现出了周保民、祝彩铭吉林市、桦甸市创业明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以强化服务为核心,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我社区围绕“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的核心,切实为居民办实事。

1、以人为本,做到应保尽保

我们把“低保”工作做为社区的重要工作任务,每月召开社区低保申请审批评议大会,切实实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低保申请程序。严格遵守城市低保的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到目前为止我社区有306户贫困家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2、搭建平台,强化就业服务。社区依托社会保障服务站,一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利用劳动保障信息栏,发布劳务输出招工、空岗信息,与驻社区企事业用工单位建立就业服务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举办社区用工对接会等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使其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今年,社区新增就业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人。二是加大力度开发就业门路,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3月份经本人申报,工作人员走访和上级劳动部门认定,我社区有53户零就业家庭,并下发了零就业家庭证明,社区针对每户零就业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帮扶方案,实施了“定人、定户、定期”的结对帮扶活动,经援助53户零就业家庭中51户已经就业。三是加大医疗保险工作,与居民小组长签定包保合同,逐家足户进行宣传动员。上半年幸福社区医疗保险工作完成全年任务的100%。

3、美化环境,为居民办实事。4月份组织居民60余人,参加“春季卫生城整治”活动,对辖区背街小巷进行清扫,提高了广大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5月份,又在辖区投入鼠药一千包,广泛动员居民做好灭鼠工作。今年出健康教育宣传栏六期,办居民组长健康教育培训三期,邀请防疫站领导为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讲座一次。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7月30日,我社区在广场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捐赠活动,辖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体共商户、党员和热心人士,为22名贫困小学生

捐赠3600余元的现金和书包、学习用品等,使贫困家庭感受到了社区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

5、关心空巢家庭,切实开展为老服务

今年7月份开始,我社区重新组建了为老服务组织机构,同时在辖区中对446户65岁以上的空巢家庭逐户走访从新登记。真对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病残老人进行了一对二(一名居民服务员包保两户空巢家庭)包保购物、医疗、家庭卫生、陪聊等。服务项目,并设置了登记服务卡,每月做到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服务。

三、以社团活动聚人心,深入开展和谐创建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求知、求乐、求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为满足这一需求,我社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具体做法:

一是培养社团骨干。我们吸纳社区内外文艺体育人才,加入到文体队伍中来,先后成立了创意艺术团、幸福艺术团、老年合唱团、毽子队、健身晨炼队、秧歌队等文艺队伍13支,共有500余人参加到社团中来,为社区开展文体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是坚持开展经常性室内活动。

社区活动室每天上午是舞蹈班排练,下午是合唱团练习唱歌,周六、周日是声乐练习,社区成员还自编了快板书《热心人高文发》《无私奉献的老干部》《赞清水绿堤》《消防安全要记牢》和三句半《社区是我家》等节目并逐一排练,增强了社团人员的素质,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

二是:创新活动内容

每到夏季的周末,在清水绿堤广场,就能看到幸福艺术团的演出。我们还坚持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宣传活动:今年6月15日,组织社区社团到广场安全消防主题月宣传活动;“七一”社区艺术团为新华街道全体党员演出一台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7月11日庆祝世界人口日广场宣传;7月30日关心下一代捐赠活动宣传演出等。今年,我们还送节目下乡:6月18日,到华郊乡解放村慰问养牛致富农民,社区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同台演出,博得了广大农民的阵阵掌声;7月31日和8月1日到武警森林大队和“763”台慰问官兵指战员;我们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和文艺活动,如经常到广场举办激情大家唱活动。7月27日,幸福社区和市文化馆、安泰核酸公司联合举办激情广场大奖赛活动,此次活动,即激励广大居民业余歌手的歌唱热情,又丰富广大居民的业余生活,还营造了辖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我们做到了经常有活动,同时还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广大居民在自娱自乐中受到了教育。

三、以构筑群防群治网络为基础,社区治安保持稳定。

上半年对全社区安全生产、春季放火、突发事件进行重点排查,对重点单位进行限期改正,下达了整改通知单,全社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重点利用板报宣传安全放火生产的重要性,并组织社团进行安全生产放火演出活动。目前为止,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起,依法调解5起,调解成功率100%。

四、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

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7月11日,我社区把计划生育工作用“快板书”和“三句半”的形式在广场和居民小区中进行宣传。使“中央决定”和省计生条例家喻户晓,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规范生育行为的自觉性。规范了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卡,建立健全计生服务网络,同时每季开办教育和知情选择培训班一次,上半年参加学习班的已婚妇女达80多人次。

我社区在上级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后,我们要虚心的向兄弟社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创建一个新型的和谐社区。

第6篇:卫生局工作汇报材料

区人大评议组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十分感谢人大评议组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我局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局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首先,我代表卫生局真诚地欢迎区人大评议组对我局工作进行评议和监督,并向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借助这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各位领导和代表的现场指导,能够促进我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将我区卫生工作向评议组的各位领导作个汇报。

一、2015年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5-2015年)的通知》。我局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学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围绕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的工作,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通过二年多的运行,我们较好地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局平稳、运行良好、成效显著、深得民心”的要求,今年我们全面落实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每年80元补助的精神,更加深入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动员全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方式,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使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受惠。上半年,我区农业人口中已有44268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为92、5%;全区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补偿的参合农民有1508人次,报销金额214、13万元(其中门诊特殊病种补偿48人次,补偿金额1、20万元;住院补偿1460人次,补偿金额212、93万元)新农合农民受益面为3、29%,受益度达40%。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村卫生体系。

今年我区农村卫生体系的建设项目是天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XX〕10号),我局年初就开始着手改建一幢集血防、疾控、卫监、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楼,面积为1824㎡,总投资270万元。5月份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承建建筑公司正入场开展施工,预计9月底可以完成天问社区标准化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10月份将可投入运行。我们将配置必要的设备,完善天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职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我区社区居民的就医环境,为社区居民看病提供方便,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目前,天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已启动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开始逐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00种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截止目前,总销售基本药物达19077元,让利额2861元。

3、抓好公共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今年以来,我们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策群防、联防联控”的方针,较好的完成了各项血防工作任务。一是保质保量,开展查螺工作。从3月16日起,我们组织人力进行了为期25天的查螺工作,对49个行政村进行逐村调查,完成查螺面积4818、1千㎡,共查到活螺3688只,垸外确定阳性螺点6处,垸内确定有螺面积117、2千㎡,垸内未发现阳性螺。二是规范操作,开展灭螺工作。4月20日-5月17日,我局血防办雇请农民工15人,用了3台灭螺机、4台割草机对全区垸内有螺面积、垸外阳性螺点及人群易于接触疫水的地段进行为期25天的药物灭螺工作,药物灭螺采用喷洒法。完成灭螺面积1310、9千㎡,占任务数的100%。三是整体联动,加强血防教育。共发放《防治血吸虫病村民须知》28000份,并组织义诊血吸虫病患者800人次,重点是抓好了中小学生的血防教育,由区血防办制作并下发《中小学血防知识》教材11600份。四是设立哨卡,严防急血。在人畜活动频繁的高危地带,设立13个“血吸虫病防护哨卡”,由乡村医生对易感环境进行分段包干,定期巡查,掌握感染季节人群入湖活动情况,定期排查接触疫水的人群,及时进行早期预防性化疗。五是严格落实,开展晚血救治工作。目前已有42名晚血病人完成了救治,补助医疗费用21、1万元。

(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加强了健康宣教工作。以“3、24”结核防治宣传日和“4、25”计划免疫宣传日为契机,发放相关宣传资料XX0份,并同时还通过电视新闻等各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二是加强了计划免疫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年接种计划的60%,“五苗”覆盖率99、8%,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9、6%。年初,我区麻疹疫情呈高发态势,发病率为65、1/10万,居全省前列,我们高度重视,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对全区4241名儿童接种了疫苗,接种率达96、4%,并顺利通过了省疾控中心专家组的评估验收。三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今年,我区结防工作在健康教育宣传方面、病人发现方面、治疗管理方面重抓落实。到6月份止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例123人,免费查痰185人次,免费拍片132人,督导访视36人次,共接受治疗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1例,涂阴肺结核病人2例,完成治愈6例,治愈率达到97%,强化期痰菌转阴率达100%。四是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今年年初,我们制定了《屈原管理区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根据预案的要求,我们成立传染病防治机动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及时准确收集和了解疫情,并做好门诊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工作。截至2015年6月20日17时,我区共发现并上报12例手足口病病例,12例手足口病人均已治愈出院,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3)妇幼保健工作。一是做好孕产妇、新生儿保健管理。我们坚持“一法两纲”,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积极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确保高危孕产妇100%住院分娩,上半年活产数375人,产检人数369人,产前检查率98、4%,孕产妇实现零死亡。新生儿疾病筛查293例,筛查率为82%。5岁以下儿童死亡1人,死亡率1‰。二是开展全区妇科病普查工作。今年4月份,区人民医院联合区计生局在全区开展了一次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共普查4600人次,较全面地摸清了我区妇女的健康状况,为保障妇女身体健康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三是农村孕产妇在区级医疗机构住院平产分娩实行全免费。区人民医院对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住院孕产妇减免手术费、接生费共计3000元;农合办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孕产妇除适当减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例外,并一次性给予300元补助,共补助87人,合计2、61万元。

4、严格执法,卫生监督工作卓有成效。

(1)做好卫生行政许可工作。今年共受理卫生许可93件,审批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93家,变更14家。办理健康证105个,开展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231人次。

(2)开展餐饮安全专项行动。截止6月份,对全区108家餐饮单位进行检查,查处无证经营单位6家,查处率100%,吊销卫生许可证单位2家,对全区的餐饮单位全部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提高了饮食卫生安全水平。对全区21家学校、托幼机构学生食堂进行了全面检查,要求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堂限期整改,并依法取缔了学校周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摊点4家。

5、加强爱卫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1)爱国卫生运动得到新提高。我局坚持“城乡联动,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为重点,以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抓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全区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第二件事是大搞环境卫生活动,联合城管办开展了2次爱国卫生突击活动,共清除垃圾XX多吨,疏通下水道3000多米,清理整顿集贸市场角6处,使我区城镇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件事是春季开展全方位灭鼠活动,共投放毒饵1000公斤,有效控制了老鼠对农作物的危害和人类疾病的传播。

(2)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我们坚持以“喝卫生水,上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为主题,印制了农村改厕宣传折页和宣传单1000多份,切实有效、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农村改厕宣传工作。凤凰乡横港村是我区今年改厕工作的重点乡村,计划卫生改厕100所,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专业改厕施工小组进村入户,做好示范厕所,再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施工。目前已完成50户的改厕任务。

6、全面加强医院管理,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今年人民医院坚持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线,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程序,制定岗位规范,落实目标责任,使医院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各项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上半年人民医院门诊人数14677人次,住院人数2648人次,平均住院天数4天,业务收入760万元。

(1)完善管理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医院业务科室坚持每周一的晨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安全会议,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有力地减少了医疗差错,保障了医疗安全。

(2)开展专业技能和医疗安全学习培训。2015年1月份,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人员职责与工作制度,增强了医护人员法律观念和医疗安全意识。上半年开展了3期“三基”知识培训,对临床医技和护理人员进行了“三基”理论知识和心肺复苏实践考核,有力地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加强病案质量管理,全面控制医疗质量。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控制了医院感染。各医疗科室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有效地控制医疗质量。专职病案质。

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九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

四川新闻网记者9月13日成都讯(记者蒋亮)9月13日,第三届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在蓉举办,第***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出席会议。一份来自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空巢老人接近五成,针对空巢老人心理关爱也因此成为本届大会主题。

老年问题迫在眉睫

“关爱空巢老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空巢老人共享社会发展成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顾秀莲指出,中国空巢独居让老人焦虑和抑郁等身心疾病加速发生,使其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谈到如何提高相关工作水平时顾秀莲强调,要切实增强关爱空巢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多种方式慰藉空巢老人孤寂的心灵,同时全面构筑为空巢老人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并要用积极心理学帮助老年人打开心灵的快乐之门。

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五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农村孤独居住老人也已接近四成,解决老有所养和老有所管问题成为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牵动社会神经的敏感问题,特别是由于缺少精神慰藉、心理关爱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一位与会专家介绍说。

成都经验备受各界关注

当天会上,来自十九名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和主题演讲,成都黄再军爱心护理院题为护理空巢老人心理关爱实践与技巧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在介绍成都经验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黄再军特别提到了鼓励老人再婚问题,而成都在军爱心护理院的朱继熹和杨清玉老龄夫妇正是晚年结合的成功案例。“我们是在护理院舞会上认识,后来经常见面研究艺术,就慢慢产生了好感。再后来院长发现了情况就主动为我们牵线,还给我们的子女做通思想工作。”朱继熹夫妇告诉记者,建立新家庭后两位老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不但是生病有人嘘寒问暖、端茶送饭,关键是心里的寂寞和孤独感再也没有了。”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西安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7531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