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灾后重建总结

灾后重建总结

2016-04-20 13:55:2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灾后重建总结(共5篇)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2009 12 02“5 12”汶川大地震给我镇造成巨大自然灾害,为又好又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凯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

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总结(一)

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12.02“5.12”汶川大地震给我镇造成巨大自然灾害,为又好又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凯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0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为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凯河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别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传、建材监管和施工安全、信访维稳、日常联络和政策兑现等工作小组,分别由副职领导任工作组组长,抓好各个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根据农房重建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工作的不同性,分别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镇住房重建领导小组和各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人头。 二是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责任制。由党委书记、镇长牵头分别负责凯河、跃进两个办事处的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党政副职领导实行包片责任制,分别负责2-3个村(或社区)的农房重建和城镇重建工作;各驻村干部实行包村责任制,

分别负责所驻村灾后重建的具体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实行“五包”责任制,指导、督促所驻村严格做到“包放线、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同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各项责任落实。

二、精心组织,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1、农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户共974户,其中2009年3月1日前批准确定的重建户933户已全面开工,已全面完工928户,完工率达99.5%;3月1日后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41户重建户已开工37户,开工率达90%,已全面完工29户,完工率达70.7%。4687户需维修加固农房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灾后重建总结】

2、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户共102户,已开工95户,占93.1%,已完工86户,占总任务的84.3%;241户维修加固对象户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3、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完成情况。2009年底前,我镇经县发改局立项批准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共19个,根据县有关部门要求,启动建设的项目12个。其中10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司法所灾后重建项目已通过购买方式完成重建任务,社区居委会、文化站、图书发行网点及政府周转房、劳动保障平台2个整合项目已完

成平面图测绘、地勘、地质灾害评估、初步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安全和及时足额兑现到户

按照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和兑现到户政策,严格按报批、审核、兑现、审计等规范和程序要求。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依据工程实施进度拔付工程款。

二是加强农房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资金兑现到户工作。截止目前,首批824户灾后农房重建户164.8万元过渡安置费已于规定时间内全额兑现到户;824户永久性农房重建户政策补助资金已兑现784户1313.44万元;第一批、第二批一般受损农房维修加固资金788.8万元已全额兑现到户;第三次补助资金133万元中1198980.58元用于集中维修加固示范带(点),131019.42元用于查漏补缺和解决维修加固补助落实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四、严格土地政策,加强旧房拆除还耕工作,确保消除危房不安全隐患

党委、政府在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加大资金兑现力度的同时,严格按照灾后重建土地政策,严格执行灾后重建审批审核程序,按照领导干部联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居)干部包户责任制的要求,深入村社、深入对象户家中做工作,加大对

灾后重建对象户原有危旧房的拆除还耕工作。目前,全镇2009年3月1日前确定的933户农房重建对象原有旧房已拆除922户,占应拆除旧房总数的98.8%。

五、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规范档案管理

我镇严格按照县民政局、县重建办及公共服务项目重建主管部门关于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收集、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各类台帐(含电子台账)。同时,对所有农房重建对象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分户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六、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灾后重建总结】

我镇严格按照县农房重建组和城镇住房重建组的工作要求,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按农房重建数据日报、城镇住房重建数据周报的要求,按时、准确上报各种灾后重建数据。截止目前,未出现一次漏报、错报数据情况。

七、加强政策宣传,加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涉灾信访和不稳定因素【灾后重建总结】

我镇通过书写标语、灾后重建政策宣传版报,召开村社干部会、户主会、广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房重建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重建政策透明、公开、家喻户晓。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农房重建政策执行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的【灾后重建总结】

通知》(三府办函„2009‟126号)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房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对个别村出现的收取保证金(工作经费)、维修加固补助资金进行平均分配、落实重建对象时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改。同时,加大对辖区内涉灾信访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涉灾信访问题30余件,其中县重建办、县信访局等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件5件,均已全部调查核实清楚并按相关政策解决落实,实现了所有涉灾信访问题全面化解。

八、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严格安全质量监管,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

【灾后重建总结】

我镇针对农房重建和城镇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建的特殊性,分别落实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管人员,并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今年以来,我镇灾后重建未出现一起不安全事故和建筑质量问题。

九、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程序多、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项目推进迟绶。

2、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已完善相关资料,县相关部门已审核确定,我镇涉及150户,完

7.23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灾后重建总结(二)

7.23灾后重建工作汇报【灾后重建总结】

7.23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组织人员对全县地灾隐患点进行了逐一巡查、排查,积极向上争取灾后重建资金,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现将在我局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情况

根据7.23的启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干部群众的防灾应急能力,我局迅速编制了《潼关县灾后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安排,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1、利用周例会,先后3次对全局职工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既提高了大家防灾意识,也增强了干部职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根据乡镇、村组人员分散,不便集中的特点,从7月下旬起,由主管领导带队,以乡、村为单位,分组分片进行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同时组织举办了一次全县矿山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并邀请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7.23以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制作横幅4条,设立地灾报警点8个,张贴标语300余张。利用短讯平台向地灾成员单位、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短信20余条,通过以上

形式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安全素质,增强了防灾避险意识。

二、加强领导,及时排查。【灾后重建总结】

7.23特大暴雨后,我们迅速组建排查队伍,成立了由赵永峰局长任组长,盛刚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灾后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督导组,兵分两路,分别由贺始峰总工带队的南山乡镇组和马智敏副局长带队的非南山乡镇组,对全县区域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同时,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在矿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通知》、《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百日行动的通知》和《关于防范应对次生地质灾害工作的紧急通知》等8个文件,适时对我县地灾防治工作在时间、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按照逐乡、逐村、逐点的方法,在各乡镇、村组及企业的参与下,深入细致地进行巡排查,重点对学校、医院、集镇、厂矿、施工场地、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河流沟口、高陡边坡及陡崖等区域进行详细排查,确保了无遗漏、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尤其加大了对人口聚集地及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的隐患排查。各乡镇按照“包村到户,落实到人”的原则,逐村逐户开展实地排查并落实防灾措施。

局领导相继带队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加大了全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的力度。共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300余【灾后重建总结】

【灾后重建总结】

人次,形成正式地质灾害排查记录30 份,为政府及时有效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同时,按照灾后重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我局参与了企业自救组和灾区危房统计核查工作。

三、积极争取灾后重建资金。

7.23后,我们一边同全县人民一起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一边积极向省市国土部门申请灾后重建资金,目前,已初步落实部分资金。【灾后重建总结】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排查过程中发现,我县农村多数村寨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靠坡建房、房屋布置密集,排水不当。今后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中应加以引导,合理规划。

(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短缺,这也是老大难的问题,由于国家没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配套资金,地方财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建议政府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灾后重建总结】

(一)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把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防御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各类地质灾害的典型特征及预防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的主动性。【灾后重建总结】

(二)科学防灾,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我局与气象

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收集气象预报,切实做好应急预防措施,确保防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常抓不懈,落实地质灾害防灾的各项制度。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及时上报、应急现场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措施。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灾后重建总结(三)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灾后重建总结】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 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1.95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 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 989.9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 3138套,面积 9.2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 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 371.27万平方米;需重建的 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 3956套、保障性住房 1159套),累计竣工 4633套,竣工量达 90.58%;为 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 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 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 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 10月 30日, 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 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 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 20个文本含 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了“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的城镇与产业空间格局 ,完成了 18个镇的场镇风

貌改造和示范段设计,编制了白鹿河谷体验区项目规划。 同时,在认真审视各镇历史文化脉络和正确定位各镇场镇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 18 个镇 100余幅灾后重建“四张图”进行了深度设计,最终形成了新兴明清风情小镇、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和产业支撑强的规划成果。

(二)优化政策环境。在深入学习研究中央、省、成都市灾后重建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守本求破”的原则,制订了《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特殊情况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和城镇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灾后城镇恢复重建有关土地政策的意见》等重建配套政策。同时, 为更好地让基层干部和受灾群众了解政策,积极重建,我们将重建方式、补助资金核发、房屋产权改革、抵押贷款和建材供应等政策措施简化,印制了 10余万份“明白卡”、“便民卡”,发放到城镇重建户;将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 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办公地点、板房安臵点及永久性住房建设工地展示 。

(三)强化推进措施。 在重建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统筹各方重建力量,紧扣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成了各阶段的各项重建任务。 一是破解疑难问题。 我们 多次召开由社区干部和重建户代表参加的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建

房程序、特殊问题解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培训、讲解。 我们还建立了重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周组织重建各方主体参加,通报上周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针对重点示范镇和重建进度滞后的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等方式,帮助镇政府理清重建思路,选定符合实际的重建模式,寻找解决制约住房重建问题的突破口。二是狠抓工程进度。围绕加快工程进度,完善了 场地移交、基础设施配套、施工管理、建房手续、竣工验收、资金拨付、自筹资金催收、示范点建设、进度统计等十一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同时,以居民自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 逐点完善 施工组织计划,优化施工工序,紧盯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是否到位和机械是否配足、日工程增量是否满足进度要求三项内容, 先后采取“加快前期工作、缩短开工周期、错时作业、昼夜施工、工期倒排、目标督查、节点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等一系列推进制度, 抢时间,抓进度,快施工。三是保证安全质量。 建立了 包括建材质量监督检查、建房质量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监督、民工工资支付、施工秩序整治、安臵点地质隐患治理等多项保障措施,落实了牵头部门及责任人。出台了自建房“限额管理规定”,明确限额上下的质量管理主体,避免了职能交叉。 创新了质检验收方式,采取 分段、分栋、分层验收的办法,快速完成保障性住房基础及主体结构隐蔽验

收,满足了工程进度要求。同时加强了质量安全检查力度,先后两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自建住房和维修加固住房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四)打造特色风貌。 结合灾后重建,我们将各镇风貌改造作为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形象窗口, 改善场镇整体面貌、提升优势产业的有力推手,增强场镇辐射聚集能力的有效载体。以新兴、敖平、白鹿等镇的场镇示范段和过境段建设作为风貌改造重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倾力打造镇域特色浓厚的风貌改造示范段和标志性建筑,着重打造以蒲新路、彭白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为重点的特色小镇带,从而以点代面,迅速推动风貌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全市已 完成 6.7万 平方米的 建筑立面风貌改造工作,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 2000万元。 新兴镇海窝子风貌改造示范段项目和军乐镇军屯街风貌改造项目靓点已日渐凸显。

(五)配套基础设施。 在加快推进住房重建的同时,我们按照“量力而行、适度提前”的原则,同步跟进场镇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成立了场镇恢复重建基础设施项目技术组,负责各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指导、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严格把关,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围绕“两个河谷”,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启动”的原则,已正式启动 146个、总投资 5.8亿元的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首批启动的白鹿镇樵人街、新兴镇瞿上街及磁峰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总结(四)

[篇一:2013年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7月份以来,镇康县连续强降雨,导致全县7乡镇农田、民房、沟渠、桥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2400万元。针对此次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损失惨重的实际,镇康县从五个方面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妥善安置灾民,确保生活正常。在引导灾民自救为主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灾民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置工作不丢一户、不漏一人;

二是全力支持、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积极做好被毁田地的复垦工作,组织好救灾种子、化肥等物资的供应;

三是抢修水毁工程,确保安全运行。加快修复电力、通讯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干道及受灾校舍,全力为受灾群众恢复生产提供保障;

四是加强消毒杀菌,确保灾后无疫情。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检测重点区域疫病的发生,控制传染源,做好洪水消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

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总结(五)

[篇一: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注重行风建设过程

我校把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上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日程。学期初我校就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区教育局关于行风建设的有关文件,把本年度定为“师德建设暨管理质量效益年”。首先部署了行评工作,建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本校师德、行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其次安排教师深入领会精神,做到“五明确”: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机制、评议内容、评议办法、评议要求;同时向社会公开了我校行风建设承诺及行风热线电话,承诺内容在学校网站网站和学校公示栏进行了公示。行风建设工作总结。在日常工作中,我校能经常开展反思整改工作,不断更新校务公开栏具体内容,注重自查自纠。

二、依法办学——保持一颗清正廉洁之心

本着实事求是、力求规范的原则,我校坚决实行校务公开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校务公开。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公开了以下内容:1、学校近期规划、校务计划、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2、教育收费项目、标准;3、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情况。4、学校教师考核情况5、人事安排及调动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按照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进行阳光招生。聘请教文体局领导和社区代表进行监督。所有收费项目始终坚持依法收费、规范收费、按章办事,化服务,全面提升了民政系统行政效能。我局的行风、作风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是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今年,我局利用各种例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廉政准则>、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转变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增强了拒腐防变的意识。

二、做好三个结合文章,形成抓行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一)把行风建设与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在开展行风建设活动中,我局把行风建设与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双促进”,努力做到学习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四落实”,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逐步提高,对行风建设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在民主评议中,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到涉及行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意见和建议作为整改重点,明确责任人,制定整改方案,限时进行整改,纠正和防止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提高了全系统的行风建设水平。

(二)把行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树立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针对少数同志存在的个别消极现象,我局通过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和中央、省、市、区廉洁勤政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形成了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优良作风;局党组与各科室、局属单位分别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科室、下属单位都针对工作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全年的检查情况来看,无论是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管理、救灾粮款的发放、特殊党费的使用管理与发放、抚恤定补经费的使用,还是其他专项资金的管理,全部做到了专款专用,急款急用,全年度没有出现任何违反纪律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三、做好政务公开文章,努力建设阳光民政

(一)深化政务公开

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精神,我局在深化和巩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栏和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各项规范化制度,使民政部门行政效能诚信意识公开化、透明化。公开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特别是对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如城乡低保的有关政策、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婚姻登记等相关政策信息全面公开,保证了热点、焦点工作的公平、公正。

(二)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殡葬改革工作。今年,我局以开展殡仪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人力深入各村、社区大力开展“摒弃陋习、弘扬文明、绿色殡葬”宣传活动,共出动殡葬宣传车15台次,散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宣传覆盖率100%,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全区共火化遗体7764具,火化率达100%;二是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今年,按照<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法>的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105对、离婚登记2121对、补发婚姻关系证书2915对、出具婚姻登记证明1928人。登记合格率达100%;依法办理收养登记35人,合格率100%。三是民间组织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管工作。今年,我局继续加大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行业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2009年,新成立民间组织6家,全区民间组织总数达107家;四是进一步加大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力度。今年,按照“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积极会同区公安、区市容等部门上街面主动不定期进行依法救助,对以流浪乞讨为生、欺骗谋生为目的的人员进行劝导,为巩固文明城市成果和提升新都城市形象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今年,依法救助611人次,救助率达100%。

(三)提高办事效率

我局以维护政令畅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在坚决办、立即办、想法办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局党组进一步明确了决策落实的办理时限、责任科室及考核办法,树立起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做到该办的事坚决办;二是各窗口单位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办事规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能办的事立即办,并利用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两集中、两到位服务平台,使群众进一个门就能办理完所有的手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在农村经济协会审批过程中,我局做到由坐等审批转变为上门服务,由先审批再成立转变为先培育再审批,由死守规定转变为从实际出发的“三个转变”,进一步放宽了对农村经济协会的注册资金、会员数量、办公场所等要求,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还实行“备案制”,做到难办的事想法办。

四、做好为民服务文章,注重行风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坚持以民为本,做好为民解困工作

一是开展以城乡低保走访调查和政策宣传为主的“双深入”活动。今年4月,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全区1827户城乡低保户家中调查生产生活情况,发放资料,宣传低保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反响。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为确保低保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在全区专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城乡低保普查工作,对全区城乡低保6048户,12275人采取入户调查、以自报公议、集中核查等形式开展了城乡低保核查专项清理,及时按程序将了解到的家庭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不应当继续享受低保的377户城乡低保户按程序取消其低保资格,将符合低保条件又未纳入低保的的困难户家庭,及时纳入了低保救助范围,使低保工作全面实现阳光化作业、动态化管理,促进了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到及时发放临时生活补贴。2009年元月,我局及时将市委市政府安排的“爱心消费券”发放到16974名城乡低保对象手中,共计发放169。74万元。继续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强网络平台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大对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力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低保资金的安全有效。截止2009年11月,全区共有5698户(11164人)困难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其中城市1720户,276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26。88万元;农村3978户,839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31。41万元。目前,全区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已达到16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月补差水平已达到70元。

二是“安身工程”。今年,我区为130户正住房困难的农村低保家庭新建住房。为确保安身建房的公正性,年初我们采取乡镇申报、全区平衡、逐户走访、综合审定的方式确定了“安身工程”的受助对象,按照“四个统一”(统一建筑面积、统一建筑质量、统一资金标准及出资比例、统一检查验收)的要求进行修建,建设过程中,积极做好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利用报刊、电视、简报等对“安身工程”的进度进行通报、宣传,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区、镇(街道)、村共同努力,10月下旬已全面完工。今年,“安身工程”共投入资金290。016万元,建筑面积共7632平方米。今年,确定优抚建房户14户,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余元。

三是“帮困助医”工程。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我们对全区城乡低保、五保户和需要救助的对象严格按照标准和政策应救尽救,资助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截止11月,共资助12664人,利用农村合用医疗救助基金达50。65万元;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大病、门诊、临时医疗救助已救助16109人次,救助资金186。5万元;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城市大病、门诊、临时医疗救助已救助2909人次,救助资金39。9万元;资助城乡低保户家庭中的中小学生、婴幼儿购买少儿互助金,已资助1139人,资助资金达4。556万元。资助新都区域内在校低保家庭大学生和一、二级残疾大学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通知>(成办发[2009]93号)精神,经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医保局对新都区域内的在校低保家庭大学生和一、二级残疾大学生进行审核,符合民政资助对象共计131人,资助资金0。524万元。目前,农村医疗救助现人均已达到214元;城市医疗救助现人均已达169元。

四是“阳光圆梦”助学工程。为进一步提高慈善救助意识,弘扬慈善精神,5月12日,我们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图文并茂的慈善宣传活动,以展板的形式宣传了“爱心飞扬、温暖人间、帮困助学、扶贫救孤”等八大主题,散发慈善宣传册1万余册,接受1000余人次的群众咨询,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慈善捐助意识。截止11月,共收到社会各界慈善捐款213。5万元,为阳光助学工程的开展和区宏志班的运转提供了资金保障。按照慈善资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使用原则,帮助贫困大学、大专学生57人次,发放助学资金15余万元;资助宏志班学生48人次,发放助学资金、奖学金近20万元。

(二)救灾救济资金严格管理和有效使用,确保灾后重建和救灾救济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是进一步提高抗灾救灾意识。为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年初我局制定和下发了抗灾防灾工作预案,并配合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抗灾减灾工作的宣传,组织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开展减灾防灾应急演练。二是严格救灾救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建立专户,落实专人负责,做到了资金专款专用。特别是灾后重建资金的发放,按照民主评议、公示、审核等方式,确定救助对象,杜绝了截留、挪用救灾专用资金的现象,确保了将有限的救灾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今年3月底已全面完成全区灾后农房重建和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并接受了国家审计署和省委巡视组检查。其中重建577户,发放补助资金1010。86万元,发放比例100%;维修加固户998户,发放补助金额236。8089万元,发放比例100%。三是“特殊党费”援助灾后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发放工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加强了资金的管理及补助对象的审核、公示、认定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和时间要求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575户受助对象手中,共发放补助资金253万元,确保了专款专用。四是“5。12”地震敬老院受损维修补助。“5。12”地震灾害导致三河中心敬老院、斑竹园镇敬老院、木兰镇敬老院、新民敬老院、泰兴敬老院、清流敬老院、石板滩敬老院房屋不同程度受损,下拨维修补助资金61万元,使受损的敬老院得到及时恢复。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支持“爱心超市”建设。本着资源节约化、效益最大化、运行市场化的原则,选择网点多、品牌优、服务好、有爱心的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为平台,利用其现有的人力、场地资源,在新都镇、新繁镇、石板滩镇、龙桥镇、木兰镇5个连锁店设立了“爱心超市”,提前5个月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2009年,我局在行风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足和差距。下一步,我局将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努力把行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开创全区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篇三: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市局和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行业特点出发,坚持从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加强行风建设,推动了全县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发展。现将我站二○○四年行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行风建设领导机制上求深化

我站领导对行风建设工作极其重视,并把此项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迅速成立了行风建设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督促实施。同时,积极多方征求意见,总结往年在行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经验与不足,制定了二○○四年开展行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签订了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追究内容,制定奖征办法,以营造“讲正气”的舆论环境,塑时代精神,培育先进典型,增强“树养护行业新风光荣,损害养护形象可耻”意识为主要内容,以狠抓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增强透明度为保障,使行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活动开展后,我站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很快形成一个领导干部带头干,广大职工比着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完成全年行风建设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行风建设系列活动中求深化

行风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它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的齐抓共管来完成。为了使行风建设工作深入人心,我站积极响应各级领导部门的号召,重点是开展了“以德治交”、“基层基础建设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优化公路环境、保障公路畅通”等项活动,通过系列行风建设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纷纷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献计献策,真正实现了人人都重视,人人都参与的目的,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根据基层反馈的建议,站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做出了整改措施,使我站行风建设工作得以升华。

三、转变作风,抓形象建设,在优质服务上求深化

按市处的部署和县局的要求,我站今年加强了形象建设力度。一、站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为民所盼。工作优质高效、廉洁勤政。二、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齐抓共管,擦亮这“四个窗口”(两省、两县连接处)工程又有进展,国道101线和省道平青乐线的绿化、美化工作也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三、“道路形象”建设方面,我站今年重点抓了县境内省道文明达标建设,无坑槽、无集市、无堆积物)。四、机关作为单位的一大窗口,建设群众满意的标杆岗位是机关形象的重点,我站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放在了首要位置来抓,在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同时,广泛推行了<首问负责制>,规范和推行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以“团结、务实、高效”作为创建的最本要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提高机关形象,我站大力建设洁、齐、净、美的工作空间,结合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执法,对工作环境进行集中治理,清除卫生“死角”,解决“脏、乱、差”的问题,以绿化、美化、净化为目标,实现单位内外的卫生洁、齐、净美。

四、依法治路、依法行政,在治理公路“三乱”上求深化

执法工作紧密地与行风建设相结合,围绕全县治理经济发展环节的工作安排,坚决防止“三乱”反弹,治理办事拖拉、态度冷淡,“吃、拿、卡、要”等问题,为了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我站推行了以站长(大队长)、中心主任(中队长)为首的行风建设责任制,实行路政执法五分开,即程序、规定条件,所需手续、收费标准,时限,并实行限时办案制。按要求推行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等服务手段全面履行社会服务承诺,根据需要和可能,不断细化承诺事项,缩短服务时限,狠抓执法服务环节,解决服务不到位,执法不文明,刁难卡要、政策不熟、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四个问题在提高执法水平上下功夫,做到执法必严,认真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制,文明执法、文明服务。

五、纠举并建,强化监督,在源头管理上求深化

通过“践诺在交通、满意在社会”、“行万里路、进万家门、访民、听声、听民意”等活动,我站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社会及基层当中,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卡,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电话采访、奖励属实批评意见等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大量的第一 手资料,是我站行风建设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针对社会各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征求基层意见,明确了改进重点,及时进行解决。积极从转变职能、规范行为入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照我单位对社会的各项公开承诺、坚持办事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各项承诺及各项制度的落实。

开展行风建设工作,是我县以德治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我局以德治交的重要保证,是推进我县公路养护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以来,我站的行风建设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飞跃,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及领导干部的以身作责,行风建设已在我站干部职工中形成了人人都重视、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工作风气,主人翁思想意识明显增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自觉服从大局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精神面貌、工作环境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形成了弘扬先进、追求高尚的良好风气,使我站今年,的行风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为促进我县公路养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四: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兆丰学校成立于2012年8月,是由原兆丰初中、兆丰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校占地面积88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其中幼儿园6753平方米),总投入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兆丰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近1500名学生,120名教职工。学校地处乐余镇兆丰街道,是乐余镇吸纳新市民子女的主要学校,新市民子女比例占了近60%。面对这样的形势,原两所学校重视行风建设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从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出发,扎实落实各项实际工作,工作中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事业,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1年,两校均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2012年八月均被评为“张家港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我们的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的行风建设工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教育局关于行风建设的各项规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正确履行职责为核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民主评议为载体,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评促纠,以评促进,扎实推进我校行风建设。今年一开学,我们在行政例会上反复强调,在教师例会上公开表态:领导班子要有服务意识: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勤政敬业,遵章守纪,工作作风务实,增强对全体师生的感召力。我们要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切实增强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尽责服务、高效服务和廉洁服务的意识。全体教师要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切实做到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把对教育政策细致入微的宣传送到每一名新生的家中。要民主沟通:学校开展任何工作都应民主行事,多听听老师的建议、意见及呼声,善于同老师沟通交流,开展的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及相对公平。弱化并尽量消除教师间的矛盾,不能独断专行、领导至上。要让民主沟通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全体教师要善于学习:九年制一贯学校的管理和生活,对我们是全新的挑战,8月15日我们部分班子成员去暨阳湖学校进行了学习,从作息时间的安排,小学部、初中部的分工,绩效考核,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受益匪浅。开学后,我们将陆续去相关学校取经,从而不断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

本学期一开学,就形成了做事讲原则按规章的局面,大家齐心协力,促进学校依法治教,规范管理。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1。学校成立了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工作领导机构。设有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工作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分别有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担任组长,保证行风建设工作有坚实的领导核心和运行机构。

2。建立并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做到行风建设与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制订行风建设工作计划、措施,确立明确的目标,把行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制定各部门工作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

3。每学期均将面向家长,把有关入学通知、收费情况、行政领导分工、午餐菜谱、<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育行为校长承诺书>等信息公示于校门外;此外,学校网站有专门的校务公开栏,把今日工作、行政通知、教科研及学生活动、评优情况等信息公示于校园网及时更新各类信息,把行风建设的的目标、内容向教师和学生公开,形成加强行风建设人人有责,参与行风评议人人有份的局面。

三、严格收费管理,杜绝乱收费的现象

1。学校的一切收费项目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统一下达的标准收取,没有乱收费现象。规范地使用“服务性收费告家长书”。

2。各项代办性和服务性收费,使用前均下发<告家长书>,向学生和家长详细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和文件依据,完全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绝不引导,逼迫,由家长确认签字,上交回执为准,学期结束时收取费用。

3。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好管好各项教育经费,杜绝了乱用、滥用的现象。更无私设“小金库”现象。

4。规范食堂管理。我校大部分学生在校用餐,我们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成本核算,上学年,低、中、高年级每生分别收取520元、530元、540元餐费,按实际天数结算,多退少不补。本学期,根据市教育局统一规定,不同年级学生分别收取每生550元、600元的餐费。所有在校用餐的教职工,伙食费与学生同价收取,按月结算。伙食款做到专款专用。

5。不断提高学生伙食质量。每周菜谱做到精心安排,科学搭配,并公示在“校务公开”栏内。我们还不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座谈会,及时发现问题,听取意见,不断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

四、规范教学行为,丰富学生生活

1。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和各项政策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征订教材和教学用书,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设置标准,编制课程表,并开足上全各门功课。严格规定并控制学生作业量,并定期检查,教师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进度表进行授课,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学校为规范学校师生行为,编印了<学校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全体师生的行为。同时,我校的绩效考核制度由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效果良好。

2。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认真上好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活动的同时,我们规定,各班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学校体育教研组特地组织有关老师为孩子们搜集、设计游戏,学生自创与老师设计相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传统项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做到学生感兴趣、活动有效果。室外、室内大课间两套活动方案,活动器材多样,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保证了学生每天参加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

3。提高少年宫活动质量。我校以科技类活动为品牌活动内容,设置了创意、车模、航模、七巧板、数棋等科技类辅导组。另还设有舞蹈、合唱、书法、美术、电脑绘画、乒乓球、排球、手工等21个活动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个层次开展活动,即校级层次和年级层次,校级活动重特长培养,年级活动重兴趣激发。做到“四个落实”,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其中科技类、艺术类辅导组实绩突出,成果显著。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师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及教育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会议精神,使全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并使全体教师做到了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高尚的情操、人格去影响、熏陶学生。与所有教师签订了<教师公开承诺书><任课老师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

2。积极做好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全体教师能够尊重学生家长,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举行半日开放活动,组织教师家访,积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及方法,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密切联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使全体教师更加理解家长,也使家长进一步地支持和理解学校的工作,对我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开展家长、学生评议教师活动。每学年,我们都发放教师的家长、学生民意测评表,从热爱关心学生、工作态度、教育教学方法、班主任班级活动开展(任课老师执行课程计划)、是否体罚变相体罚、有无有偿家教六个方面让家长和学生对老师作出如实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有效地提升了师德形象。

六、其他方面的工作

1。利用“道德讲堂”基地,邀请交警、派出所民警对教师、学生进行道德、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利用班、团会,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法制教育。多年来,我校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校园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认真对待群众的各种投诉,记录在案,认真核实,严肃处理,全体教师团结、奋进、和谐,无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我校的办学,群众非常满意,无群众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投诉,在取得教学成绩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3。做好便民服务工作。我们在门卫处设立了“爱心驿站”,为城管人员、环卫工人提供便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统一认识。组织教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人格去影响、熏陶学生。加强管理,促进行风建设,建办人民满意教育。


灾后重建总结相关热词搜索:社区灾后重建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灾后重建总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灾后重建总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3647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