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2016-06-12 11:50: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共5篇)浅谈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唐忠莲浅谈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华岳实验小学 唐忠莲联系方式 18821922712摘 要: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本文总结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浅谈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唐忠莲》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第一篇

浅谈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华岳实验小学 唐忠莲

联系方式 18821922712

摘 要: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本文总结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按照剖诗题知作者、听录音读诗文、解字词 释诗句、赏意境 悟诗情、练朗诵会背诵、练朗诵会背诵的教学程序教学古诗词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剖诗题、听录音、赏意境、练朗诵 由于古诗的形式、格式、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要求学生能准确背诵和默写古诗,大致了解作者字号,称谓,基本解释出诗句意思就可以了。可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何能读诗入境等问题还存在很大的困惑。我就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题来谈一谈对古诗教学的理解。

一、剖诗题,知作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学生曾接触过不少李白的作品。如思乡诗《静夜思》,山水诗《望庐山瀑布》等等。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

回顾之后,对李白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自然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充满期待。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教师适当的进行拓展,不只是为学生更深刻的学习本首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加激发了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爱上文学,爱上璀璨的古诗。一个“送”字,学生就不难从中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引入古诗教学水到渠成。

二 、听录音,读诗文

学习古诗,学生难以把握朗读的语气和古诗格律的韵味,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提供朗读示范。学生听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诗句的重音、停顿、感情升华处进行勾画,用间隔、重音、升调符号,为学生进行提示,然后让学生模仿录音自由朗读。这时,虽然学生对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还没有做到完全深刻的理解,但是因为在朗读时有法可依,也会个个诗兴大发摇头晃脑,皆像古人样了。

三、解字词 ,释诗句

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而要理解诗意,就要逐字、逐词、逐句地理解。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自由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多自我评价。

先组织学生分小组,结合注释讨论字词的意思,并质疑。对于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之间有自我评价,教师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点进行指导。如“烟花”,指艳丽的春景。“尽”,消失。“唯见”只见。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试着把古诗句的意思连成通顺连贯的语句。由于古诗受到字数的限制和为了押韵及声律的需要,在解释时要适当的补充增添诗中省略的部分。在学生解释诗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即可,不必千篇一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和理解水平,可以对诗意稍作调整。比如古诗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解释为: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四、赏意境,悟诗情

学习古诗固然要以弄懂诗意为基础,但是如果把古诗停留在对诗意,繁冗枯燥的解说中,则无法使学生领悟蕴含于诗中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失去古诗学习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诗的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而你从中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尽”,“唯见”等词体会作者送别有人,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与此同时,进一步对诗人生平进行拓展,这时候,观众和送行者会一样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而整个画幅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自然又要袭上心头。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读了以后,产生无穷的余韵。这时,送别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丰满起来。

五、练朗诵,会背诵

作者的喜怒哀乐都渗透在古诗当中,只有反复的读,才能品味出来。为了使学生增加朗读的兴趣,应运用多种读法,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读出感情,熟读成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只要注意重音,停顿,语速,更要重视情感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每个诗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信他们也就深刻的理解了古诗的每一句诗意。为了激发背诵兴趣,我采用教师示范背,学生比赛背等形式,并提示学生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结合自己想象,脑海中浮现画面,这样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就不再被动,会变的主动而有兴趣,就会记得快记得牢。

每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古诗词的教学意境,剖诗题知作者的教学环节,创设古诗词写作的时代背景,提供作者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风俗人情等资料,促进学生展开深入地学习活动。学生难以把握朗读的语气和古诗格律的韵味,我们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标准的朗读资料,使学生在欣赏朗读中加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赏意境 悟诗情教学环节更要依靠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提供大量的有关素材,在形象、直观地影视资料的配合下,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古诗词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会让学生了解并喜爱它们,并将它们世代传承下去。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

2.《唐诗小札》

3. 韩利卿《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

4.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 当代教育论坛,2005,(6)

5. 王红, 谢雨语《谈古文教学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J]. 西藏科技,

2009,(7)

6.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 2002,2,1

2014年10月14日

《黄潮龙诗歌创作论》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第二篇

在大地上行走的诗人

——黄潮龙诗歌创作论

□潮州 黄景忠【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有一些诗人,他的写作是面向天空的,他习惯于倾听穿过云层的天籁之音;而有一些诗人,他的写作是面向大地的,他善于从大地蜿蜒起伏的节奏中获得灵感。黄潮龙的写作属于后一种。翻开他的诗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大地的气息,在大地,在生活世界中发现诗性的存在,这是黄潮龙的诗给我的强烈的感觉。

从1992年出版《恋果》,到2012年出版《青春无痕》,黄潮龙的诗歌创作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

《恋果》是黄潮龙的第一部诗集。诗人用《蒹葭》的诗句来命名他诗集的4个小辑。第一小辑“蒹葭苍苍”咏叹的是时间。如《清明》、《秋》、《七夕》、《飞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向冬至》等,从标题就可以看到诗人吟咏的是时间的流转、季节的更替。只是诗人对时间的想象和体验,不是与别的诗人一样,与伤时,与天问,与人生的慨叹联系在一起,而是与大地、与劳作、与生长联系在一起。比如,秋天是最容易引发伤感的,诗人说,“黛玉该等到秋天/秋天才是真正的花冢”,“但秋丘之上红衣少女们短裙雪白/将《石头记》置于野餐之旁/一致认为,世界上感伤太多/子房是生命,果核依然包孕着生命”(《秋》)。在另一首的诗歌中,诗人这样表述对秋天的期待:“一件朴素的农具/正打动涵容万端的土地/它疏松着黑壤/种植一种声音/我于是明白:/农事必须一次次埋下和翻起”(《等待秋收》)。这是我喜欢的一首诗,这些诗显示了,从诗歌创作的初始,黄潮龙的诗性眼光是起源于在现代社会已被遮蔽了的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着、活动着的人和物。

第二辑“白露为霜”咏叹的是“物”。在黄潮龙的笔下,有时“物”是自然的延伸和结晶,因而也是展露大地、展露自然奥秘的窗口。比如,他写灯塔和大海的对峙,“一边是永不退让/除非自身被毁灭/一边是永不放弃/除非自身干涸而僵硬/痛苦的结合/痛苦的结局”(《江中塔影》)。但是,在他的诗歌中,有时“物”是人类的遗产,“物”展示的是人生或是历史。其中,写得最好的是《我是一只含着谷穗的羊》:“精雕细刻/我吐出灌浆已久的谷穗/衔于口中”,“于是,就有了三元里剑矛也似的谷穗/农讲所星火般的谷粒/这朴实的形象/正是太平天国的旗影/和黄花岗的弹片如麻”。从五羊的雕塑,展开对南方大地上革命、抗争和改革历史的想象,诗歌也就有了开阔的意境,有了纵深的历史感。

第三辑“所谓伊人”吟咏的当然是“人”了,其中有在土地上劳作的农人,如为诗人赢得许多赞赏的《种柑的人》;有在大地上仰望苍天的艺术家,如《读李白》、《阿炳》等,“一片薄如蝉翼的月色/正滑过你的前额/阿炳,兄弟啊/灵魂之诗无须注释/它越过沉渊和沼泽/从黑暗流到天明”,这是诗人对阿炳的读解,整首诗充满忧伤的气息和深邃的意境,有如在聆听《二泉映月》,是黄潮龙这个时期的佳作。但是,在这个小辑中,写得最多的,是人对故土的思念:“炊烟作为一条归家必经的小径/在思念的天空/笔直或是弯曲”,“于是,向日葵的转向/纤夫之路的刻度/以及太阳鸟的弧线/无不成为炊烟/孪生的兄弟”。我相信,黄潮龙的这首诗应该是从顾城的《弧线》中获得灵感的,但是,《弧线》已经抽离了内容,只剩下形式的美,而黄潮龙的这首诗,弧线的优美的意象,内蕴着温暖的思乡之情。

第四辑“在水一方”吟咏的是“地”。这“地”有时是文化遗址,如《三元里纪念碑》、《过龟山古渡》等,在这类作品中,遗址是用以象征历史时间的空间想象,作者借此展开的是对民族、族群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探寻。这类诗往往考验的是作者对历史思考的深度,这当然不是黄潮龙的强项,有些思考显然过于浅显。但是,一些诗,由于他构建的意象的独特性,仍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他写鸦片战争:“当炮口轰开紧闭的牙关/灌下麻醉剂之后/中国更加骨瘦如柴”(《三元里纪念碑》)。而另一类诗,“地”就是大地、山川、江河,在诗人的笔下,这是涵养万物、孕育文化的源头:“韩江,万物挤压而喷射出的大地血浆/从历史之根、神袛之前/从生长阔叶林的泥土深处/从惊心动魄的奔腾呼啸声中/穿过峡谷、风雨和人性光辉/饱经忧患地折腾着我”,“在你文明的道址上/我是乡道、小巷、鸡鸣和犬吠/是帆影、是桨声、是鱼汛、是鸥鸣/是江边打草生息的子民/是轻摇在阳光下的芦笋/是铁杵磨成的针尖上的诗句”,“韩江……这生灵的力的线条/这清纯的自然之母的酒浆/哺育敦厚淳朴的风习/酡红两岸的智慧的果实/荡开今日春色万重”(《千里韩江》)。这首诗,叙述者与叙述对象交叠、转化、重合,

自然、人与历史融合,洋溢着澎湃的气势和崇高感,洋溢着诗人对于大地、自然的崇拜之情。我觉得,在面对大地、自然时,黄潮龙的文字往往是灵动的,饱含感情汁液的。

《恋果》是诗人的处女作,有点青涩,却又预期着诗人的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时期的黄潮龙,用刚刚获得启蒙的诗性的眼光打量周遭的事物,不断地变换抒写的对象,不像后来那样,几乎每一个阶段有一个集中的主题。但是,对于大地,对于大地上生长着、劳作着、歌吟着的人民的咏叹,是他第一部诗集的一条主线,也是他此后诗歌创作的一条主线。

1998年,黄潮龙出版了第二部诗集《中国潮》。这部诗集的基本主题是表现改革开放狂潮中的南中国。黄潮龙是那种对生活有着丰沛激情的人,又身处改革的最前沿——汕头特区,对改革开放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变化自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如何表现那个时代新的气象,他抓住了一个意象——脚手架:“脚手架,盗火者的骨骼/把攀登的轨迹指向高空”,“你坚定地楔入时间和空间/你的风格是严谨和生动/让生命之流定格为凌空的曲线”,“在那儿,我们看见/共和国曾经沉重的头颅/终于和黎明一道高高昂起。”(《特区脚手架》)事实上,在这部诗集中,黄潮龙还试图用其它的意象去描述特区,比如特区的楼群、音乐茶座等等,但这些意象是难以产生诗意的,而脚手架可以产生诗意,因为脚手架和大地有一种亲和关系,脚手架是具有生长性的意象,它很好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冒险地、探索地、然而又是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氛围。黄潮龙这部诗集的另一个能够鲜活地表现那个时代的形象是“外来妹”:“外来妹,时代的快乐小鸟/给南方的城市吹进一股绿风/鸟的叫声,总让特区清澈而明亮”,“她们在一条流水线上/流露出心灵和手巧

/她们在每一种产品中/倾注智慧和心血”,“累了就凭精巧袋子里的薪水/享受冰淇淋、雪糕、马蹄爽的惬意/然后在时装的折光中打扮/不时于舞曲中试探节奏的深浅。”(《特区外来妹》)其实,黄潮龙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小资、白领去表现那个时代的,但同样地小资、白领也产生不了诗意,而外来妹可以产生诗意,因为外来妹和土地同样有一种亲和的关系,外来妹身上散发着青草般清香的气息。黄潮龙的这部诗集,号准了时代的脉搏,是有强烈的时代感的,同时,又是具有诗性品质的。本来,林立的高楼、霓虹灯这些是难以入诗的,但是,黄潮龙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视角,一个与别的诗人不同的视角,即在与土地、与农耕时代的血脉关系中去描写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就如他在《面对特区》所写的:“在这农事的抽穗期/特区的建设迅雷不及掩耳”,“特区的精神/最纯粹的时代基因/潜入我的血液/潜入乡下大片大片土生土长的植物/面对特区/我深深懂得怎样面对家园/一如面对脚下厚重的土地/面对我爱意流聚的父老乡亲”。

2005年,黄潮龙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诗集——《绿月亮》。我个人以为,这是诗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正是这一部诗集,充分地、完整地展开他对于大地的思考和礼赞,充分地、完整地展现了他创作的个性。《绿月亮》是诗人作为一个管理干部下乡驻点的一个意外收获,他的家乡万亩蕉林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在这部诗集的封面,作者还特地写了一句话:“呼唤‘三农’文学 探索绿色诗歌”。其实,“三农”是一个政治慨念,以一个政治概念命名文学本身是有问题的,幸运的是,作者是以纯粹的诗性的眼光而非一个管理者的眼光去表达他对“三农”的关注;万亩蕉林引发诗人的创作激情,也不是因为它给家乡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而是因为香蕉这一意象,开启了诗人一个诗性的空间。蕉林植根于大地,是隐匿的或被遮蔽的大地的一个显露,一个展示,借由蕉林的存在,我们可以窥视到大地存在的奥秘。请看诗人是如何描写蕉园的:他写蕉林,“蕉,朴素的孩子/一身绿色的衣衫/在茎上长出根来,安置家园/并同山峦、河流以及花朵一起/圆润了太阳月亮的线谱”(《蕉》);他写蕉叶,“蕉叶,竖起卷曲的耳朵/以一种望月的姿态/倾听世纪的歌吟”(《蕉叶》);他写蕉果,“形态优美的蕉果正在灌浆/吸引着春天向上生长”,“蕉果永远是照亮蕉乡日子的月亮/带着月亮的光泽。”(《绿月亮》)大地以其辽阔、厚实、富饶哺育万物,是万物的家园;太阳、月亮以其光辉照耀万物,指引万物生长的方向。蕉深深植根于大地,吸取大地的滋养,以望月的姿态向上生长,这是大地存在的敞露,是诗性的显露。他写蕉女,“美丽的蕉女走过/我嗅到一股绿色的气味/施肥护蕉的女人立于田间/成一株长势良好的青绿白菜”,“在季节的边缘,蕉女丰满的乳房/挂在弯弯的蕉茎上/蕉乡的爱情便朴素地开花。”(《蕉女》)他写爱情,“华和我各自种下一株蕉/并让蕉炫耀出绿叶/华不时拨弄半遮半掩的裙裾/露出少女的羞涩/我们彼此相信/对方就在身旁/像蕉丛一样默默对视/剩下的,是两颗互相追逐的心跳。”(《蕉乡,一个叫华的女孩》)蕉女是美丽的,她的美如大地那样质朴,又如大地那样敞开、坦荡;蕉园的爱情是在劳动中建立的,是以蕉林为媒介的,是伴随着蕉林成长的,这样的爱情是那样的健康、淳朴,又是那样地青涩、美好。他写劳动,“建筑蕉园,蕉民们忙着手中农活/一任汗水不止一次漫过光洁的身躯/渗入绿意盎然的蕉苗/蕉乡,就这样用汗水和乳香/将蕉果喂甜。”(《建筑蕉园》)劳动在这里是辛劳的,却也是充满诗意的,只有通过劳动,人才能与大地建立一种活生生的关系,也只有通过劳动,大地的存在才得以显露。他写蕉乡人的生活,“一个少年左手扶锄/右手植蕉/他用整整一个上午/美好的青春时光/向蕉女传授种植香蕉的经验”,“一个诗人躲在蕉园里/……悠然写诗”,“一条在劳动后脱下的

裤子/挂在蕉茎上/和蕉叶一起随风飘扬”,“一只快乐的蚂蚱/不时高声朗读田园小诗。”在大地上劳作着、思索着、恋爱着、收获着,这样的日子也许并不富足,却是自由、快乐、诗意的,一切皆因大地母亲的庇护、依托,皆因自然的恩赐。有时候人会以为要远离土地去追求所谓的理想,殊不知其实已经走在无家可归的路上。

我以为,黄潮龙的《绿月亮》的价值,是重新唤起人们对大地、劳作这些最朴素的存在的关注和敬意。

2012年黄潮龙出版了他的第四部诗集《青春无痕》。这部诗集的大多数作品,其实是创作于90年代,其中记录的是诗人年轻时的一段爱情。用一部诗集去纪念一段恋情,足见这段感情在诗人的生命中已留下如何深刻的印痕,也足见诗人对这一段感情是如何珍爱和呵护。诗集分为三辑,第一辑“一见倾心”抒写的是对爱情的追求和希翼。在这爱的追求中,抒情主人公“我”是卑微的,而“你”是美丽而高贵的,“你”的美丽甚至让“我”受伤。“你是一朵美丽的睡莲/开在我生命必经的地方”,“你的每一次幽闭/都会让我感伤”(《你是一朵美丽的睡莲》)。“你美丽的手臂长出琥珀/如绽放花朵/成为我内心的痛。”(《人生约定》)“你”的存在,不仅给了我的爱,而且点亮“我”的人生,赋予“我”存在的意义。“你灼人的冷艳/是我生命的灵光”(《你是一朵美丽的睡莲》),“我在默默看着你化妆”,“你的每次调色/都让我看见生活延伸的明艳”(《我在默默看着你化妆》)。必须说,这种爱的表达带着浪漫主义的诗风,把女性诗化、神化,把爱情视为人生的信仰,散发着唯美的气息却又带着淡淡的忧伤,所有这些,正是

《唐代诗人聂夷诗歌的艺术特征》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第三篇

唐代诗人聂夷诗歌的艺术特征

聂夷中(837—?),字坦之,河南中都(沁阳)人,晚唐时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他物。[1]聂夷中的诗作,风格冷峻而内容深刻,在晚唐颓靡的诗风中独树一帜。然历来人们多专注其诗歌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赞美其刺时讽世时所表现出来的锋芒毕露的斗争精神,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等往往是一笔带过,或言之不详。实际上,聂夷中的诗歌既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也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征,使得其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鉴于此,笔者拟就聂夷中诗歌的鲜明艺术特征作一粗浅研究,以就教于专家。

一、常采用直言叙事的春秋笔法

诗人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汉乐府、魏晋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精神,以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众疾苦、刺时讽世为其创作的主题。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性俭,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卒多伤俗悯时之举,哀稼穑之艰难。适值险阻,进退维谷,才足而命屯,含蓄讽刺。亦有谓。古乐府尤得体,皆警醒之辞,裨补政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国风之义也。”[2]因着诗人耿直刚毅的性格特征,故在反映社会现实等方面,诗人常采用赋之铺陈直叙的表现手法。《闻人说海北事有感》云:“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篙莱。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诗人生逢晚唐动乱年代,其时帝王昏庸,内则宦官专权,外则藩镇骄横,统治者日益腐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此诗通过赋之铺陈直叙的笔法,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横征暴敛,使得豺狼当道、田园荒芜,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生活图景,读之令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其《住京寄同志》云:“有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不离十二街,日行一百里。役役大块上,周朝复秦市。贵贱与贤愚,古今同一轨。白兔落天西,赤鸦飞海底。一日复一日,日日无终始。自嫌性如石,不达荣辱理。试问九十翁,吾今尚如此。”诗人采用的藏褒贬于叙事的艺术手法,正与以往史传所采用的春秋手法相同,或者说受其影响,在对社会现实作反映时,作者常采用白描的写作方式,既使得意旨含而不露,又增添了作品的含蓄之美。显然,此诗即用白描手法来记述自己因应举赴考而困守京城长安时之一贫如洗、寄人篱下、四处流浪的窘困生活处境。尽管读着令人心酸落泪,但诗中却无一字的议论与抒情,使得作者的强烈感情深藏不露,更有着含蓄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古兴》云:“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唐虞贵民食,只是勤播种。前圣后圣同,今人古人共。一岁如苦饥,金玉何所用。”此诗表现了诗人重粟轻玉的民本思想。诗人认为,任何时代都要把农业生产放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不可掉以轻心。这是因为粮食生产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危的重要基础,是民众生活的头等大事。反映了诗人的政治远见与卓识。全诗用通俗易懂的老妪能解的家常话来表现如此重大而深刻的社会主题,言简意赅,但却振聋发聩,使人警醒。诚如《唐才子传》评曰:“警省之辞,裨补政治”,可谓精当至极,非大手笔难为之也。

二、多用比兴、寄托等艺术表现方式

诗人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以来的比兴、寄托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其诗歌讽时刺世的讽喻不再那么的锋芒毕露与咄咄逼人,显得委婉而含蓄,从而使得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都

大为增强。《燕台二首》:“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何似章华畔,空馀禾黍生。”面对当时朝野上下昏庸、腐败、混乱的局面,诗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更新吏治,大量招纳贤才。诗人通过燕昭王建黄金台来招纳天下贤才的历史典故,意在说明,只要皇上朝廷真心实意招揽人才,人才就会纷纷而来,根本用不着做如同建造黄金台这样的事而大肆宣传等表面文章,实际上是讽刺皇帝、朝廷通过所谓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的虚张声势和虚伪。本来讽刺是相当尖锐的,但通过咏史借古讽今,就使得原本对朝廷和官吏的锋芒毕露的揭露和批判,变得含蓄了,更使得诗歌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大为增强。《过比干墓》:“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诗人悼古而讽今,对当年忠贞爱国的人深切怀念与赞颂,揭露与批判了当时贤愚不分、忠奸不辨、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实际上是对当朝昏君的有力鞭挞与无情讽刺,同时也借比干这个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历代被迫害致死、含冤九泉的爱国仁人志士的深深的敬意和崇拜之情。诗人还采用“离骚”借“香草美人”来抒怀言志的创作传统与写作技巧。如《杂怨》:“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此诗是用“美人”比喻广大士人不为社会与朝廷所赏识、重用的悲哀与凄苦。《空城雀》(一作孟郊诗):“一雀入官仓,所食能损几。所虑往复频,官仓乃害尔。鱼网不在天,鸟网不在水。饮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显然,诗人笔下的鸟雀是社会上人的比喻和象征,故其有多种象征意义在。其既可以作为像“仓中鼠”一类的“空城雀”一样,如社会底层的小官吏,虽每次盗吃粮食有限,然“所虑往复频”,积少成多,故“官仓乃害尔”;也可以是贫士或百姓,其居然来到本来就空无一物的空仓,尽管其所获无多,也遭到统治者的严刑峻法的迫害和打击。对其,诗人有善意的提醒与劝谏。其实诗人真正的矛头是指向昏庸的帝王与无能的朝官的,因为他们对危害社会最大的藩镇割据势力、宦官专权竟然畏惧害怕,以至于社会现实腐败而黑暗。

三、采用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运用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能使事物的原本属性等某一方面得以放大和凸显,使得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充分,反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聂夷中的诗中常采用这种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公子家》(一作长安花,一作公子行):“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富贵人家花费大量金钱用来植树、养花,为的是创造一个游玩与享乐的美好庭院环境,当发现花下有一株禾苗而妨碍花的生长或美观时,便把它当做恶草一样断然地除掉了。诗中既是对统治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致出现视庄稼为恶草之笑话的辛辣嘲讽,更是对因贫富悬殊而形成的截然不同的阶级生活观、审美观以及由此引发的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与蕴涵的社会动乱的危机深刻、无情的揭露,发人深思,显得言近旨远而又意味深长。故胡应麟《诗薮》云:“若语浅意深,语近意远,则最上一层,何得以此为嫌。”[3]堪称精当之论。再如《公子行二首》之二:“花树出墙头,花里谁家楼。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美人楼上歌,不是古凉州。”先通过“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的对比,道出了不学无术者竟然被封为万户侯,反之,那些有真才实学者则不受赏识与重用的社会现象;再通过“美人楼上歌,不是古凉州”的历史与现实对比,说明其古今皆然,也就暗示了封建社会腐朽没落、最后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最典型的是《咏田家》(一

作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二月时桑叶还未发芽,然当年的蚕丝赋税却要早早地缴纳了;五月禾苗正在抽穗,然官家却已逼迫农民们交纳还未长出的新粮了,通过这一对比,就揭露和抨击了“苛政猛于虎”的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并为下面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形象对比作铺垫、张本,使得“剜肉补疮”形象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和深刻。其接着的“绮罗筵”与“逃亡屋”的对比、烘托,揭露出封建君王只看到达官贵人荒淫、腐朽的生活,而不顾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凄苦生活处境,警告统治者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中所掩藏着的尖锐而深刻的阶级矛盾以及由此孕育的受压迫者的激烈反抗和斗争。应该说,诗人这种“草蛇灰线”的艺术技巧是相当高妙的。有人认为“我愿”句把希望寄托在帝王身上而显得幻想成分浓了些而有所局限,这实在是皮相之见。胡震亨曾说:“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溃、邵渴、苏拯数家。其源似并出孟东野,洗剥到极净极真,不觉成此一体。初看殊难入,细玩亦各有意在。就中邺才颖较胜,夷中语尤关教化。”[4]聂夷中作为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刺时讽世是其诗歌创作的主题,故其诗歌不论是“多伤俗悯时之举,哀稼穑之艰难”,还是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生活的揭露与批判,都表现其尖锐深刻、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因此,其诗歌既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也有着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为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于描写思乡的诗句_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第四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关于描写思乡的诗句_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江外思乡 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远望 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第五篇

1、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4、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5、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7、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1、李白乘舟将欲行,12、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1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1、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2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表达同学情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达崇拜之情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4584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