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2016-07-25 12:20: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共6篇)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活动工作总结 为加大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宣传力度,扎实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关于印发南宁市教育系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活动方案的通知》(南...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活动工作总结 为加大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宣传力度,扎实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关于印发南宁市教育系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活动方案的通知》(南教“美丽办”〔2015〕34号)精神,对本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进行自查,情况小结如下: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利用好校内外宣传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和少先队活动,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主动把核心价值观精神融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提高师德水平

学校成立了以李成英校长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强有力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带领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形成了完整有序的管理体系。主办了一个面向教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

二、健全机制、宣传发动,营造宣传氛围

1.学校按照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2.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发出“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倡议。

3.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核心价值观张贴在学校教学楼的醒目位置和各班教室,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氛围。

【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4.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小故事。 5.学校设立专门宣传栏,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氛围等。

6.学校教务处要求各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让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个学生心里。

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我们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篇二: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小学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1)

xxxx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

2014年,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立德行善,树文明新风,为建设和谐蒙小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我们的做法是:【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自治州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全面部署启动后,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学校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为确保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建立了各项学习考勤工作制度,各组织机构的设立,为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深化理解,提高认知。以政治学习为平台,积极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着力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把全校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取得科学发展的实效。

【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学校开办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专栏,并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手抄报、橱窗、电子屏、标语、校园网

络等方式进行宣传,对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内容、时间安排等作了展示。在全校积极营造了主题教育活动良好氛围。

四、丰富载体,注重实效。将主题实践活动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以学校德育为“主轴”,社会、家庭教育为“两翼”,和谐运转,卓有成效。学校德育工作结合主题活动,以队伍建设、行为养成训练、特色建设、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展开。队伍建设方面,明确职责,每周例会,每月考核,每学期评比先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开展学生演讲比赛、每周评优、讲故事比赛等各类主题活动。行为养成方面,继续全面落实《xxxx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行为规范十条》,积极开展“小学生行为养成系列教育活动”,将主题实践活动成果纳入每日常规检查,每周评比文明班级,良好习惯养成率不断提高。特色建设方面,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工作从理念走向现实,真正使德育“新”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按照学校主题活动安排和现代文化的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了思想内涵、强化了道德要求,注重寓教于乐。使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热爱家乡的教育深入师生的心中。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天早读前的唱国歌升国旗活动、学生的“国旗献词”,校领导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爱国、爱校、遵纪、明理和革命传统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其中,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增【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有为的热情和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学生在主题队日、班会活动中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程,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倍加珍惜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夯实工作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开展,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全面开花结果。

篇三: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2015某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准、提高整体素质,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二、主要内容(一)统一思想,牢树核心价值理念1.建立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日常会议议程。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生产劳动、爱心公益、助困帮残等活动。2.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学校主题实践活动。要求辖区内三所学校以“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抓好文明礼仪读书活动,通过诗文创作、书法绘画、歌咏诵读等形式,推动道德教育日常化、生活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认同。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二)融入实践,努力实现全覆盖3.融入法制宣传和依法治镇中。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化“法律七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送法律进机关、单位、镇村、学校和企业等,用法律的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创新社会治理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4.融入创建“文明乡镇(村居、单位)”活动中。把创建各级“文明乡镇(村居、单位)”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抓手,大力培育和弘扬好人精神。以寻找“身边的好人”为载体,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推荐、“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建立好人有好报、模范受褒扬的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发展氛围,以文明新风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认真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机关、在校园、在镇村、在家庭、在窗口、在企业、在商户、在交通、在旅游“九大行动”,大力弘扬“仁、义、诚、敬、孝”,坚决反对“懒、贪、奢、浮、愚”,在全社会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德守礼、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三)创新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5.继续发挥新闻媒体传播主流价值的主管道作用。坚持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以正气歌凝聚正能量,以新办法用好新阵地,以好队伍打造好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和强化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四)知行合一,深化拓展主题实践活动6.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运用各种媒体和活动,广泛宣传和传播“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提升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常态化活动和人们的价值追求。调动青年志愿者、爱心妈妈等一批爱心团队,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服务重点,积极搭建志愿服务需求对接平台,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进家庭。继续推行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度,完善村级志愿者服务站的建立,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7.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充分发挥文明村居、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带头、带动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居、十星文明户、诚信农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诚信经营、勤劳致富,培育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开展“留有书香·开心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机关、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8.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种社会规范的制定之中,形成一套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准的评价机制,推动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五)率先垂范,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9.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发挥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日程。深入开展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的学习培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和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守护者、建设者。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多采用现场教学、行为体验、研讨交流、正面典型示范、反面典型警示等方式,增强学习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渗透力。10.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广大党员和群众之中,各村居、单位要结合实施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建设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三、相关要求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党(总)支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认真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活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2、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学习,重点在实践。各村居、部门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好日常工作与本次活动的关系,要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等各项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活动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和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4、大胆创新,务求实效。各单位要在认真完成规定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确保活动收到实效。

篇四: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201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报告

威海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关键,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诚信建设入手,深化道德建设工作,重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现“四个转变”,探索形成了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一、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基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与基础。威海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进一步突出工业在结构调整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打响“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旅游形象品牌。二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是强化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威海市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好事。一是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了一系列民生政策,推动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普惠性和公平性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更高水平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大了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多项保障补助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救助标准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大力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三是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幸福威海”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完成了县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举办中日韩文化产业博览洽谈会,积极培育文化企业、项目、基地和园区,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通过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文化建设,大力改善民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文化条件。

二、以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四个转变”为主体路径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个城市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品牌。威海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曾先后三届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推动实现“四个转变”,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科学化水平,成为威海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有效的路径。

1.实现由部门创建文明城市向全民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一是建立整体联动的创建格局。威海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创城工作指挥部,并在市公安局、城建委等部门设立交通环境、城市环境、文化市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食品药品和餐饮行业、商贸市场六个专项工作小组,各市(区)及市直各部门都层层成立创城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市上下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创建格局。二是营造全民动员的浓厚氛围。面向社会常年开通创城热线,群众随时都可以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破损、窗口单位服务不规范等有关问题拨打热线反映。在威海日报、威海广播电视台、威海新闻网等媒体常年开设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创城进行宣传报道。利用户外电子屏、大型公益广告牌、手机短信、社区宣传栏、施工围档、楼宇电视等各种媒介,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城宣传。向广大群众广泛发放创城《一封信》和《创城手册》,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创城公益行动,深入社区开展“大走访”,强化创城入户宣传。举办创城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推出抵制不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利用威海讲坛、“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普及创城知识,提升群众对创城工作的知晓度,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创城、理解创城、支持创城的浓厚氛围。

2.实现由阶段性创建文明城市向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一是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从开展新一轮创城活动伊始,威海市就健全完善了组织领导、层级负责、区域管理、宣传教育、资金保障、测评考核、责任奖惩等七项工作推进机制和督导检查、问题反馈、测评通报、专项调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于2016年6月开通以来,成功实现与3个区级指挥中心、30个市属职能部门、33个区属职能单位之间联网,每天共有120多名信息采集监督员对城区2661个网格单元至少进行3次无缝隙巡查,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极大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常态化水平。二是将创建任务融入日常工作。威海市将创城工作与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有机结合,按照“凡事有人干、凡事有人管、凡事有人监督、出了问题要追究”的要求,积极推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对照创城要求,切实把创城测评要求融入各自工作体系之中,使创城成为大家履行职能的自觉行为。三是完善难点问题长效管理办法。针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穿马路、乱扔杂物、乱涂乱写”等容易反复的创城热点难点,既立足当前、迎难而上,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使之切实减少,又着眼长远、标本兼治,认真研究建立实际管用的长效管理办法。

3.实现由达标创建文明城市向为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威海市始终牢牢坚持“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创城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不惟创城而创城;始终牢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作为开展创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以来,针对实地检查发现和群众热线电话反映的问题,共下发问题督办单350多份,完成整改事项2800多个。通过创城,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有序,广大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得到有效提升,群众成为创城的最大受益者,创城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积极支持和热烈拥护。

4.实现由抓硬件创建文明城市向重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转变。一是宣传引导。组织媒体常年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拍一拍?议一议”宣传活动;制作文明行为养成的公益广告常年在媒体上刊播;组织贸易办、交通局、旅游局等单位在商场、超市、汽车站等人员密集、流量较大的场所常年进行文明行为养成的公益宣传。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引导市民自觉树立养成文明行为的意识。二是教育引导。围绕“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常年组织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市民爱护城市环境、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按照“四有”标准和“五个一”流程,在188个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全部建立了“道德讲堂”,定期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进讲堂巡讲,全面倡树“当好人、做好事、存好心、有好报”的价值取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活动引导。搭建活动载体,常年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争创服务名牌活动,在机关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和目标承诺活动,在企业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楼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坚持把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引导人们践行文明、提升自我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卫生保洁、扶弱济困、保护环境、维持秩序、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12349居家服务”、“洪波爱心车队”、“长城爱心大本营”等知名志愿服务品牌。目前,中心城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到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5%。

三、以诚信建设为基点深化道德建设工作

威海市以打造美德、构建和谐为目标,以诚信建设作为“兴市之魂”,把诚信作为全体市民的行为规范,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1.彰显为民服务,永葆高尚政德,让党员干部争当诚信先锋。威海市环翠区始终把道德建设贯穿于创建阳光机关、促进行风建设的始终,让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克己奉公的理念,铭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顾全大局的精神,实现道德素质和职业水准的双提高。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相继出台了《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领导干部品德考核考察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把道德标准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德”的反向测评,“德”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畅通诉求渠道。实行领导接访制度,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领导公开接访,并完善预告、分流、下访等制度。环翠区今年开展了“包百村(居)连万户”活动,让每个机关干部自觉做到“三个对照、三个反思”,即:对照群众的生活现状,反思自身的工作责任;对照群众的朴素感情,反思自己的思想作用;对照群众的期盼所望,反思自己的精神状态。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复,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切实为民做事。实施劳动者就业创业免费技能培训工程,确保每一名想就业能就业人员都能找到工作;实施了学校和幼儿园新建工程,加大了政府助学力度,确保不让一名困难学生上不起学;加大了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对经过常规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二次救助、结对帮扶,确保不让一名困难群众过不下去。

2.坚持“四位一体”,构建诚信体系,让诚信成为干部群众的行为规范。威海荣成市大力推进以政务诚信为先导、企业诚信为重点、社会诚信为基础、司法诚信为保障的“四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一是以政务诚信引领价值取向。荣成市把诚信体系建设的牵引点放在政务诚信上,将突破口放在抓落实上,着力抓政府自身的工作落实,树立“有诺必践”的诚信政府形象,用政府公信力提升各级执行力,引领全社会价值取向。在全市启动了两轮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两个全覆盖”活动。为检验走访联系成效,统一安排了53场社情民意调查、101期“行风热线”,促进干群沟通和问题整改,增强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二是以企业诚信推动转型发展。荣成市把“抓质量、创品牌”作为推动企业诚信的重点,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和信用秩序,推动科技创新、资本运作、招商引资、产业转型,促进企业扩张向链条高端延伸。出台了荣成市企业诚信十项标准,组织全市50家重点企业和30家成长型企业签订诚信建设承诺书,从落实时限、进度要求等方面设定门槛,引导和约束企业加快扩张发展,形成政企合力推动转型跨越的工作局面。推动银企融合,支持有信誉的企业、银行采取相互参股、重组整合等方式深化对接合作。构建区域良好金融生态,对失信企业坚决实行“黑名单”制度。坚持大企业创牌、小企业贴牌,积极推进以品牌为纽带的产权重组和分工协作,推动域内中小企业与域外企业建立产权品牌合作关系,推动域内大企业对域内中小企业进行产权和品牌整合。三是以司法诚信维护公平正义。以“抓严细管理”作为司法诚信建设的主抓手,扎实推进以法制公信为核心的司法诚信建设。以“理念抓精准、管理抓精确、服务抓精心、履职抓精致、廉洁抓精严、团结抓精诚”为思路,在全市政法队伍中开展了十个对照、十个反思、十个必须教育活动,筑牢广大干警诚信立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石。着眼于提升司法公信力,以创建“零错案、零上访、零投诉”基层政法单位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推广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外海渔民船员、外商外企人员、外地购房居民“四外”人员多的实际,实施两地联手管理、入港入船服务、送法送暖进企等服务管理措施,做到动态形势动态掌控、阶段问题阶段解决,形成了覆盖全员、精确到位的社会管理格局。四是以社会诚信夯实道德基础。荣成市以“弘扬正气、转变风气”为目标,广泛开展抓社区、农村、公共场所、学校、单位、媒体阵地的“六抓六进”宣传教育活动,面向机关干部、市民、村民、商家、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分别开展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形成了全覆盖式的“四德”宣传教育格局。

3.加大培育养成力度,打造成长机制,让身边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威海市环翠区积极探索“典型养成工作法”,不断挖掘、培育、表彰、传播诚信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个人典型和集体典型。一是多渠道发现道德典型。从2016年开始,环翠区每年都组织开展多个批次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两年进行一届道德模范选评活动。通过这种渠道,全区涌现出了杨正权等国家级诚信典型人物,同时,拾巨款不动心的好人戚道昌、陈美艳等一批批“草根”英雄也登上诚信引领的舞台。同时,还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定、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推出诚信典型。二是多方面奖励诚信典型。环翠区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个人,发现一起,表彰一起,奖励一起。在加大个人典型表彰奖励的同时,每年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区政府对因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予以重奖。三是多角度宣传诚信典型。每年环翠区都组织由诚信个人典型参加的道德模范宣讲团,在全区开展道德宣讲。仅2016年就组织宣讲98场,听众达15000人次,使诚信个人的典型传播到村居、企业和机关。编制了《道德的身影》摄影集,制作了道德模范风采灯箱,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还通过设立好人榜、凡人善举榜等诚信典型展示平台,让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身边的诚信人和诚信事,实现自己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启示

威海市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一是要打好基础,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经济支撑、营造社会环境、创造文化条件。二是重在选好主体路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综合性、兼容性、高度关联性的主体实践系统。三是选好切入点、建好基础工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深度、广度开展奠定基石。四是要形成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的推进模式,注重前提条件创造、主体路径选择、切入点和基础建设工作开展的协调性、一致性,通盘考虑、同步推进,形成综合效应。

(编辑:果宝)

篇五: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201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学习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培育和践行更需要文化的支撑。面对文化发展色彩纷呈、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民文化权益诉求不断增强的态势,开发和利用文化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性,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关于文化的界定和分类众说纷纭,笔者拟从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四个层次切入,探讨文化载体的创设和利用。

以制度文化为着力点,承载价值指向

正如道格拉斯·C·诺斯所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规则的总和是文化,人们的规则意识也是文化。制度可以影响人的选择、规范人的行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是利益表达的形式,体现了一定社会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核心表述。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具体的经济体制、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实化细化的。不同层次的制度构成了联结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制度体系。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过程的民主性和公开性不到位、制度之间的整体性不强、执行力差等。

以宏观制度为着力点,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社会的公正性。体制安排、法规建设等都属于宏观制度,作用范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维度和社会维度的内容需要内化到宏观制度中,个体维度也需要宏观制度给予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制度建设在依法治国理念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受到快速发展和复杂国情的影响,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比如社会制度建设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制度的激励性和公平性如何兼顾等等。

以微观制度为基础,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微观制度涉及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织机构。微观制度是单位文化的组成部分,最直接影响到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微观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和公正性是保证其价值实现的基础。

以物态文化为中介,传播价值内容

物态文化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固化与可感知是其主要特征。历史遗存中的文物,现代社会中的建筑,科学技术的创造物,书籍、影像、风俗习惯等都是物态文化的具体形态。物态文化既是人类主观世界外化的产物,也是人类价值的承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价值精华,需要物态文化作为载体。

受到市场化、世俗化等现代性因素的影响,现有物态文化普遍存在着另类价值张扬、核心价值观被弱化的倾向。个别大众媒体不断翻新选秀、娱乐主题,把隐私当噱头的低俗价值观被放大到公共平台上。漫画、动漫等文化产品在创造过程中随心所欲,缺乏价值凝练,导致青少年的价值错位和价值混乱。物态文化的价值引导迫在眉睫。

发挥物态文化的价值教育功能。博物馆、纪念馆等属于公益性文化资源,在现有的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纳入学校德育和社会教育体系,增强其教育力,尚有挖掘空间。历史古迹、自然景点具有历史教育和文明教育的功能,如何转化机制,从重视经济效益拓展到重视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值得思考。

在文化产品开发中嵌入核心价值。文化产品开发需要市场推动,也需要价值引领。事实证明,文化产品的持久竞争力与核心价值竞争力是正相关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等文化产品不仅要愉悦感官,更要陶冶情操、撼动灵魂。核心价值观是国魂也是灵魂,创作出有魂的作品应成为文化工作者的职业自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嵌在物态文化中,关键在法制规约。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个体的民主意识越强,对法制规约的要求就越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照现实指向未来的基本法理目标,应确立其统领物态文化生成的全过程。城市建设中的人本理念要得到文明、和谐、法治等机制的支持;文化产品的生产关乎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成人,应纳入法律体系内进行基本的规范;文化产品创造、传播和管理部门承担着现实的社会责任和未来的预期责任,应明晰其责权利的整体关系。

以行为文化为抓手,保证知行一致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支配下发生并反映了一定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在北大考察时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行为既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文化。暴力体现的是强权文化;礼让体现的是和谐文化。守法、善行和高尚等构成了行为的不同层次,反映的是价值观的分层要求。所谓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即是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的基本要求。

行动文化有不同的形态,比如义务劳动、学雷锋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爱心慈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有的行动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有的行动是民间互动。行动是价值认同和价值内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载体,体现了其中的政治价值;作为社会主体,公民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展示的是爱心奉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作为青年大学生则是在行动中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和做贡献”的统一。倡导积极健康的文明行为对引领社会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心态文化为支撑,营造良性心理氛围

心态是价值观的反映,更是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心理土壤。良好的社会心态同核心价值观一起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快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客观环境决定了社会心态的复杂性。一方面改革开放成为社会共识,自我成就成为很多人追求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阶层固化趋势的加重,赢者通吃、弱者无助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阶层与群体间的疏离隔阂日益明显,少数人傍富仇富心态并存。一方面,人们渴望生活在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中;另一方面,社会信任度、人际信任度不断接受挑战。错综复杂、自相矛盾的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因此,将心态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营造良性的心理氛围是保证其接地气的关键。

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舆论引导和心理关怀。当前,舆论引导的基础是强化主流舆论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心理关怀的重点是做好负面心态的疏导工作,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心态调适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载体的文化在实践中不能由于分类视角的局限而顾此失彼。先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等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类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六: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2016积极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后,全国高校近期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如何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水泉。

记者:您认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意义与价值?

郑水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一个社会最基本、起主导作用、长期稳定的价值观,是为一个国家全体国民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并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架构。对于处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确立一套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承接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更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能为全体社会成员认可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更具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和引领,没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分别揭示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把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记者:《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对此负有重要责任。您认为,如何在高校中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

郑水泉:高校知识、人才密集,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特殊的责任。贯彻落实《意见》,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增强主动性自觉性。高校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交锋较量,各种信息资讯在这里交汇扩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事关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各环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明确回答了高校应当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中把握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是要发挥高校优势,深化理论研究,为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学理支撑。依托高校人才聚集和学科齐全的优势,发挥大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基本内涵与理论框架,深入研究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我国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增强青年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

郑水泉: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思想活跃,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比较强。增强青年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理论解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虽然只有24个字,但内涵十分丰富,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网络交流、形势报告、座谈研讨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讲清楚这些理念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和实践要求,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为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二是要加强制度转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中,转化到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三是要加强实践养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生化。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实践教育、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记者:《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在这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

郑水泉:教师是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师德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是好的,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很好地履行了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一些教师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师德相悖的问题。当前,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把握导向。高校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材编用、教学评估、教师选聘、科研立项、成果发布、考核奖励等各项工作和环节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明确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聘用、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切实把好政策导向关。

二是要完善制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建设的各项制度,通过制定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制度规范,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师师德的自律与他律结合,从外在的行为规范逐步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师德需求。

三是要营造氛围。要大力开展先进教师评选表彰活动,特别是要发现、树立身边的先进模范,使广大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以先进人物的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作为教师学习的榜样,扭转“重业务、轻政治;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建设;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努力形成见贤思齐、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谈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读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5070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