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林业产业化,总结

林业产业化,总结

2016-08-23 11:00: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林业产业化,总结(共6篇)东昌区林业局林业产业工作总结东昌区林业局林业产业工作总结二0一二年,在市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林业产业发展,随着林业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参与群众逐渐增多,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类型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林业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取得了初步成效...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林业产业化,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东昌区林业局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林业产业化,总结 第一篇

东昌区林业局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二0一二年,在市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林业产业发展,随着林业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参与群众逐渐增多,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类型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林业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我区林业产业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 我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基本情况

全区林地面积25154公顷,森林覆盖率70.5%,活立木蓄积量 148万立方米。与前五年相比,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了6.2万立方米。东昌区林业产业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林区产业发展的新成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截止2012年底,全区基本形成了林业

一、二、三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林特产品加工业、经济林产业、经济生态沟产业、林下经济、特色养殖业。林业总产值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185元,占农民人均收入21%,从事林业产业总人数3577人。目前,全区林下经济共计11715亩。其中:林药发展180亩、林下苗木235亩、林菜发展15亩、林下参225亩、红松果林11000亩、平欧大榛子60亩。初步形成以五味子、葡萄园和紫苏为一体的综

合开发标准化生态经济沟达到5条。2012年,实现产值200万元。其中林蛙养殖业,实现产值6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家,市级 家,林业种植大户 多家,东昌周边的森林生态庄园,林下种养殖专业户星罗棋布; 2012年全区林业总产值 亿元,比2011年增长 %。

一是做大做强森林保健品、食品业。

现已形成了食用菌、山野果、山野菜、保健品、动物食品5大特色产业体系,原生态产品7大类,36个品种,各类森林食品原料基地209个。逐步形成了以通化市金山苗圃基地集体企业、通化百泉参业集团有限公司、通化市亿德牧业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有规模林下经济为主体的新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沟、种养植、加工产业。

目前,全区林下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红松果林为主的经济林、以林蛙养殖为主的生态经济沟、以林下参种植为主的林地经济、以生态沟为主的种、养、加产业、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木、林特产品加工等五大优势产业和森林后备资源培育、野生动物繁殖野生植物栽培、苗木花卉、林区综合资源利用等四大接续产业。

1、以发展红松果林为重点,积极培植经济林产业,全区红松果林完成11000亩,产值100万元占计划的156%。

2、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形成种、养、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开发的生态经济沟产业。2012年,实现产值200万元,标准化生态经济沟达到5条。其中林蛙养殖业,实现产值63万元。

3、2012年,全区林地经济实现产值155万元,其中:林下参7500亩、五味子3000亩、葡萄园1500亩和紫苏200亩。

4、2012年实现林特加工产值21960万元。其中木材综合利用实现产值2455万元;中草药加工实现产值18005万元。

5、大力发展野生动植物繁育、栽培产业。2012年实现产值200万元。其中:梅花鹿驯养350头;野猪驯养3600头;貉子驯养200头。

二、 我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的前景

我区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的发展战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林业资源优势,围饶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大力实施科技推动林业产业工作。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林下经济道路”最近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对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7部委联合出台制定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出台了《关于林业发展决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战略部署。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林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取得林区产业发展的新成效。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林产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刺激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上升,从而为生产者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

促进林业产业必须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林产品和综合服务,满足社会对林业产业的要求,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1、明确发展目标,夯实产业基础。

根据我区现有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产业基础条件,在广泛调研和考察学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了全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资源培育、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相结合,一是组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定向培育苗木业、速丰林和原料林资源;二是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确定重点扶持发展木材加工企业;三是组织开展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和林下种、养殖业,千方百计增加林农收入;四是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沿各国道集中发展绿化苗木基地,辐射带动林农规模化经营。

2、实行优惠政策,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我们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育林基金征收环节实行调控管理,对流向不同的生产流通环节实行不同的收费基价,让直接出售原料和就地在龙头企业加工升值的规费负担有很大差异,这样对龙头企业就形成了价格洼地,原料达到优化配置;同时对龙头企业从外地购进原料实行绿色通道,积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兴办原料林基地,优先安排龙头企业所需的原料林采伐。

三、我区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总体说来,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和投入不足是制约当前我区林下经济体系建设的三大因素。产业主体和市场主体差距很大,在林业产业建设中,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调节两大职能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下经济政策不完善。长期以来,林业一、二、三产业不能协调发展。相对而言,对林业第一产业工作力度大、投入多、政策优惠;对林业二、三产业工作力度小,投入少,缺乏政策支撑。

二是产业基础薄弱。由于林产品加工企业多而散,小而全,没能形成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少,牵动力小。

三是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我区林产品加工基本上为粗加工,产品转化能力弱,资源消耗量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是林业经营机制不活,商品化程度低。由于林权制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森林资源市场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商品林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资产等森林资源资产仍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林业资本运营。林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吸引社会资源能力弱,林业投融资渠道狭窄。

2015年林业工作总结
林业产业化,总结 第二篇

2015年林业工作总结

1、2015年林业工作总结

20XX年,在中共**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我坚持以“三个代表”和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县委提出的建设幸福**的报告,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大奋斗目标”,深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思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学习,勤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增强自身学习自觉性,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以学习自警自励,以学习提高自我,以学习促进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在学习中,我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县局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了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坚定。二是注重业务学习。基层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繁杂,具体事务较多,但我仍然挤出时间,深入学习现代林业发展和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法水平。三是注重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向广大干部群众问计问策,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还注重向班子其他同志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通过学习,我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听取领导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精心组织,加大“两大工程的保护,确保管护任务的完成。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500亩,占任务的100%,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中,我和全站职工一道:一是到各乡镇汇同党委、政府领导传达省、市、县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大工作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关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宣传。二是对全片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制定印发了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整改工作方案,对全片区两乡一镇下达了整改意见书。三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对退耕还林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我及时处理,做到了件件有着落。制定了管护措施,落实了管护人员,责任到人,完成了森林植被恢

复的栽植工作。

(2)天保工程方面:加大了全片区39361亩的天然林的保护,加大了保护力度,与各护林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每个护林员按实际出勤写好巡山日记。发现破坏森林有处理,站内做到了“一图、二表、三册”的规范上墙,做到了管护人员持证上岗到位,管护效果良好。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坚持依法治林,确保森林安全【林业产业化,总结】

(1)森林防火。我站搞好了全片区现有的森林落实了常年管护,加大宣传力度,全片区发放宣传画300余幅,中小学生防火手册500余本,落实专职巡山员9人,做到了村民轮流挂牌巡山,落实了防火责任,签订了防火责任书,制定了防火预案,建立健全了护林防火值班制度和巡山记录,严格控制野外用火的管理。一年来,全片区无一例火警的发生。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我和全站干部职工按时开展了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并及时组织开展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全片区今年防治白毛虫3000余亩,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防治率达到了100%。

(3)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了执法制度,本人严格执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和案件月报制度,严格执法,加大了各种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率达到98%以上,确保了全片区无重大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案件发生。严格执法程序,做到了公正文明执法,无错案的发生。

(4)办公室工作。我和全站干部职工做到了接待热情,服务周到,上传下达,各类资料的收集,档案的装订。做到了一年一规档,档案规范,完成了各项工作总结,典型材料,按时准确,主动汇报情况。

(5)做好信访、稳定和安全工作。一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没有出现群众集体上访,切实做好了全片区林业工作的稳定。

【林业产业化,总结】

(6)纪律是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带动其它工作的保证。一年来,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和全站干部职工自觉、主动积极参与投身到工作中去。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请假,如有违反

规章,按章办事,奖惩分明。在办事工作上讲求实效,不以权谋私,无乱收费,无白条收费,无收费不入帐,无乱罚款,无吃、拿、卡、要,无索取财物,无行为粗暴,败坏林业形象的现象发生。

【林业产业化,总结】

(7)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我和全站干部职工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了政令畅通,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廉政制度,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一年来,本单位无违纪违规案件的发生。全年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

三、坚持廉洁从政,严于律已,加强自身建设

20XX年对廉政建设,一方面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另一方面带头严格执行林业站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首先和坚决不做。做到用权有原则,不管公事私事,超出原则的要求坚决不办。同时,在加强班子和本单位的廉政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预防和制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使本单位各项工作向作法制、正气和廉政的目标稳步前进。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局党委、行政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学习得不够深入,虽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纪党规进行了认真学习,但学习不够扎实,理解的不够透彻。二是个性孬。今后我将在县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为加快贵福片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已的贡献。【林业产业化,总结】

2、2015年林业工作总结

20**年植树8万棵,销售林木800立方米计50万元,种植景观绿化苗2万株。繁殖意杨苗1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达5万立方米,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以农田防风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及场区绿化为主的,点、片、网、带相结合的平原防护林体系,走出了一条以林养林、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一年来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发动抓宣传,营造全场重视林业的浓烈氛围一是今年年初由林场牵头专门召开了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对20**年的造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进一步明确落实绿化工作责任制,确保全面完成今冬明春的绿化造林任务。同时要求全体人员都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由于领导的表帅作用,大大推动了我场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二是狠抓栽植质量。为了保证植树的成活率,今年我们从植树的源头进行抓起,本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适时栽植、确保两率”的原则,在栽植过程中,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们的做法是:(1)选择优良苗木,做到三不栽。根茎小于2.5cm,高【林业产业化,总结】

度小于3.5cm不栽;有病虫害苗不栽;矮苗、弱苗不栽。(2)精细整地,凡砍伐迹地和宜林地场进行了清理和整平;(3)严格规范栽植技术,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要求作业,开塘、植树、的条件的地块逐步浇水,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

(二)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完成绿化造林的各项任务一是层层签订绿化造林工作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地块、苗木、责任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制度,每个重点工程都要有领导干部负责,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盖边到底的责任网络体系。二是层层建立督查制度,加大对绿化造林工作的督查力度。三是层层建立通报制度,对造林的进度、实绩、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从而推动全年造林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以林政管理为手段,扎实搞好林木保护工作以加强分场管理为核心,切实管好林业资源。一是组织班组定期召开护林员会议,完善护林日志,组织学习林业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分场护林员素质;二是充分发挥巡视员的作用。专门抽出二名职工,不定期对全场林带进行巡查,堵住源头,管住乱砍滥伐不良行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三是严格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每年林木采伐计划,均按规定报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严格按照审批计划执行。四是强化火源管理,搞好三防工作。认真搞好森林防火宣传和防火知识的普及,健全各分场、大队的森林防火网络,严防林地火灾发生。五是做到一栽就管。苗木栽植完毕,立即和农户签订林下承包种植合同,实现以种代抚,改变了过去农户自由种植,管理无序的状况,这样既管好了幼林,减少了林业管理费用,又增加了林业收入。

(四)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多年来林木的品种结构是制约我场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农场土质特点。一是推进苗木产业建设,服务农场经济。继续对72杨进行提纯复壮,同时积极引进生长速度更快的中林20XX和35杨,并引进少量耐盐碱品种中天杨,对盐碱地进行改造。紧紧抓住“35杨”的品种优势,栽植了35杨苗100亩,有力推进苗木产业化进程。二是全年继续发展景观绿化苗,对引进的桂花、红枫、樱花三个品种2万多苗木进行了精心养护,今年我们又引进女贞苗2万株,目前长势良好,为今后发展景观绿化苗木,打造品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了基础。

(五)完善园林绿化,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今年在继续完善绿化改造工作外,重点加强绿化的管护工作,全年在劳动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近千人工对绿化进行修剪、治虫,保证了绿化环境。

(六)服从大局,加强管理,做好服务今年在确保林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上,狠抓管理,做好服务,一方面抓好扬水总站的运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供水;另一方面利用自有挖掘机开挖农田水利土方近15万方,平整土地近千亩;各区的道路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使用十几年,维护工作较为繁重,加强养路工的教育与管理,做好道路的养护工作,保证了农业生产交通运输。

(七)今年工作中存在问题:

1、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林木市场行情疲软,影响我场林业生产效益。尤其是前些年培育的部分景观苗木市场价格回落较大。2、部分条田防风林地盐碱严重,栽植的树木,成活率低,且有逐步死亡的可能。未能选到既抗碱又速生的树种。

3、林业生产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春季的干热风,土壤返碱严重,造成防风林带树木大片的死亡,夏季又遇到大风袭击,造成局部林带的树木倒伏,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林业产业化,总结】

4、各类毁林事件没有得到根本的杜绝,部分职工农田种植焚烧秸杆引起烧毁树木的事件时有发生,偷盗树木事件又有所抬头。

(八)明年的工作思路:

1、鉴于目前林木市场疲软的状况,20**年重点加强现有林木林地管理,提高林木蓄积存量。

2、继续加强调研,提高景观苗木的培育力度。加强前些年培育的樱花、桂花、红枫等苗木的管理,待苗木市场状况恢复后上市;同时准备扦插部分杨树苗木,拓宽苗木品种,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3、加强基础调研工作,适时淘汰部分老旧品种意杨,更新部分防风林带。

4、盘活现有苗木林地资源,增加收入,提高效益。如银杏苗木林地的承包模式探讨。

5、加强林地管理力度,规范林下种植管理。

3、2015年乡镇林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结合上级下达的林业工作任务和本镇中心工作,大力调整林经结构,狠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化建设,促进林业生产不断持续发展,林业生产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总

2015年林业工作总结
林业产业化,总结 第三篇

***县2015年林业工作总结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奋斗目标,团结拼搏,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突破性发展林特产业,林业系统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现将本年度##林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退耕还林工程。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工程各项政策,按照“五个结合”要求,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一是查漏补缺,巩固成果。对已纳入政策兑现的27.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其中退耕地还林15.1万亩、荒山造林11.1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包括2015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了补植、抚育等管理任务,对管理不到位的,进行了整改。二是规范手续,完善政策。进一步规范退耕大户手续,将土地原包合同、土地转包合同等内容纳入公证范围,使退耕大户的经营趋于合理、合规、合法。三是加强退耕还林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工程档案,做到资料齐全、归档完整、分类科学、管理规范。四是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共接访退耕还林信访案件30起,调查查处30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消化在县内。五是认真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调研工作。在全县每个乡镇抽5个村,每个村抽20户,对退耕户的林种结构、家庭收入、退耕后的生活状况等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形成了综合性的调研报告。六是积极争取退耕还林计划。今年全省退耕地还林计划只有10万亩,我县争取到位0.6万亩,在全省排位靠前。

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森林资源管护300万亩,公益林建设任务1.3万亩,今年,被省林业局授予 “全省优质工程县”。一是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管护网络。全县成立了22个管护站(所)和管护总站,做到了管护人员、地块、责任、奖惩“四到位”,共落实聘用护林员563名,其中国有护林员128名,农民护林员435人,一个乡镇党委统一领导、林业站协调督办、村干部为主体的森林管护网络基本形成。二是加大了对护林员的考核力度,强化了管护职责。每季度对护林员的巡山记录质量、巡山次数及巡山结果等内容进行检查,并实地检查管护成效。三是开展了天保工程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为发展后续产业,鼓励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2015年,我们按省局要求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省下达我县人工商品林采伐计划8000立方米,目前采伐按要求顺利开展。四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工程规划和建设进度拨付、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五是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工程建设氛围,对全县天保宣传标牌进行维护,保证了宣传效果。

2、林特产业建设

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大工程实施,扎实推进林特产业建设,做到大力发展传统产业——肚倍、茶叶,示范发展新型产业——冬枣、二花,鼓励引导适宜产业——木瓜、板栗、核桃等。今年秋冬共新建林特基地23500亩,其中肚倍5000亩,冬枣2300亩,木瓜6000亩,金银花3000亩,花柏3000亩,耳林4200亩。同时,完成荒山造林10000亩(直播橡子),退耕地补植20000亩,全年完成林特基地管理任务10万亩,完成林业育苗500亩。在发展林特基地上,对农民实行三项无偿:种苗无偿供给,通过整合财政、移民、林业、扶贫、以工代赈资金,投入种苗资金300多万元;技术无偿培训,聘请省林科院经济林专家潘德森、山东沾化冬枣研究院院长于洪长为县政府常年林特产业技术顾问,定期培训林业技术人员,现场示范指导在田间地头儿,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为农民提供规划、栽培、剪枝、施肥等服务;资料无偿提供,组织编写了《竹山县林特产业主导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资料》等各类资料3万多份,使广大农民朋友从事林特生产、林特管理“君子”有本,有章可循。同时,县林业局成立了肚倍、板栗、木瓜、冬枣、笋竹两用林五个课题组,为农民提供资料诠释、现场示范、生产督促等服务。

3、森林资源管护。一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通过采取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多形式的防火宣传、加强森林防火硬件建设、强化野外火源管理、严肃查处火灾火警案件等措施,杜绝了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远远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全县已连续27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二是加大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农民自用材严格控制在计划限额以内,人工商品林采伐也严格按计划、采伐操作规程实施。三是加大了林地征占用依法办证和监督检查力度。对全县在建的小水电项目、绿松石等矿产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四是加强了木材流通领域的管理力度。对全县木材经营市场进行了全面清理,在保证满足农民依法加工木制品的同时,整顿关闭20多家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五是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全年县森林公安分局共受理林业刑事案件11起,破案9起,刑事拘留2人,逮捕6人,移送审查起诉9人,受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228起,结案225起。

4、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全年共争取到位林业项目资金4383.4万元,其中:退耕还林现金补助3435.4万元,种苗费补助60万元,天保工程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65万元,肚倍基地建设资金40万元,优势林产品(肚倍)加工扶持资金40万元,鄂西北地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7万元,九华山林场日本花柏母树林项目资金87万元。在全力实施好现有项目的同时,我们密切注视国家、省政策动向,强化了项目库建设,从所有可能争取的林业项目中筛选出日本花柏、板栗、冬枣、木瓜、核桃、肚倍、笋竹两用林等11个基地建设项目,肚倍加工、山野菜加工等2个林产品加工项目,保护区及小区建设项目2个,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1个,加上原来储备的项目共储备项目38个,保证了年年有项目申报,年年有新项目实施。

5、新农村建设。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绿色小康村的具体部署,结合省林业局开展的“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着力在“兴”“创”二字上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兴就是兴林特产业:根据全县各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按照一村一品、连村一品模式,大力发展肚倍、茶叶、核桃、冬枣、木瓜、板栗等林特产品,完成林特产业基地造林6.12万亩,老林特基地管理7.6万亩。如楼台乡官坪村,是库区贫困村,去年以来,县、乡筹资100多万元,帮该村建起了1700亩的冬枣基地,新修水泥路3公里,建沼气池45口,绿化美化道路3公里,荒山造林600亩,完成安居工程42户,一个设施配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产业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脱颖而出。创绿色新村:以改善村容村貌、村庄绿化美化为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护林,完成村院绿化植树49万株,绿色通道建设553公里,其中通村到组入户道路绿化275公里,庭院、“四旁”植树200多万株,营造了山、水、田、林、路全面绿化,点、线、面有机结合,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绿色新村氛围。

6、林业系统自身建设。按照单位创品牌、行业创环境、工作创一流要求,切实加强林业系统自身建设,做到以人为本,软件硬件一起抓。硬件方面,今年,局先后筹资200多万元,对竹坪、得胜、秦古、宝丰林业站和公安分局的办公用房进行了改建。软件方面,通过开展“三制”管理即目标责任考评制、中层岗位竞赛制、财务收支审计制,创建“四型”即学习型、节约型、执行型、和谐型机关活动,开展以“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文明林业”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开展了“十比十看”岗位竞赛,即:比工作,看业绩多少;比自觉,看做事先后;比服务,看态度好坏;比智慧,看能力强弱;比业务,看水平高低;比纪律,看执行宽严;比作风,看干事成败;比自律,看谋事贪廉;比节约,看花费大小;比诚信,看环境优劣。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系统上下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氛围逐步形成,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干事创业的多了,旁观指责的少了;当面批评的多了,背后议论的少了;中距守规的多了,违法乱纪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相互拆台的少了。

7、精神文明创建。我局以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准则,结合“四型机关”、“文明林业”创建、“十比十看”岗位竞赛深入开展以“十星级”创评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制定了“十星级”系列争创评选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确定了“十星级”党员、“十星级”二级单位(股室队)、“十星级”干部职工、“十星级”居民户具体评选标准。形成了 “上下联动,虚功实做,全面争创”的“十星级”创评格局。“四型机关”、“文明林业”创建、岗位竞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净化了干部职工的心灵、丰富了业余生活,全系统干部职工形成了事事争先、人人争优的文明创建工作局面,形成了文明、诚信、勤劳、团结、求实、创新的良好风尚。

二、主要特点

1、深入宣传发动,为林业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宣传发动是促进林业重点工程和产业建设顺利推进的第一道工序,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国家林业政策,主动参与支持林业建设的关键,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直接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广泛运用会议、新闻、宣传专栏、宣传碑牌等灵活、易懂、有效的方式宣传林业政策。印发《湖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宣传手册》3000余份,《退耕还林条例》5000余份,制作、栽植、刷新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标牌258块,刷写固定标语350幅,悬挂护林防火横幅30多条,在产业及重点工程建设乡镇举行50多次林业政策和技术咨询培训现场会,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林业方面的文章、信息1100余篇,尤其是在国家、省级林业专业媒介上发表了众多反映竹山林业建设的重头稿件,极大地提升了我县林业建设的知名度。扎实有效的宣传为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典型引路抓样板,以点带面促发展。为切实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战略目标,围绕县定的茶叶、肚倍、木瓜、核桃、冬枣、二花等六大品种,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在落实过程中坚持做到“三手并重”:即一手抓新建。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立足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布局,突出重点乡镇、重点村组。对确定发展的主导项目,做到早宣传,让群众理解,并且能够自觉接受。早规划,计划到户到块。早培训,让群众掌握技术要领。通过多年实践,我县秋冬季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高,为了确保造林成效,我们采取以秋季造林为主、春季补植为辅,在产业建设日程安排上,科学运用天气预报,及时调度苗木,抢墒情突击造林,秋冬产业建设林特基地都在12月下旬以前全部完成。一手抓示范。抓典型、办示范是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手段,为了抓好该项工作,林业局五个林特产品高产栽培高效管理攻坚课题组不断加大课题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先后兴办了宝丰九里岗千亩茶叶、溢水下腰店千亩木瓜、田家九华千亩肚倍、楼台官坪千亩冬枣、双台向山百亩笋竹两用林、文峰塘湾百亩肚倍及人工植藓、放虫等示范基地,全县示范基地面积达2万多亩,100多名林业技术人员以这些示范基地为依托,常年为林农无偿提供规划、栽植、剪枝、施肥等服务,让林农就近学到实用技术,自觉兴林致富。一手抓管理。2000年以来,我县建成各类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近20万亩,但普遍存在经营粗放、管理不到位。老百姓对我们发展的产业基地形象地说:远看一根杆,近看一把伞,板粟成了毛粟子,经济林不见结果子。近两年,在新建产业基地的同时,我们加强对老基地的管理,提高基地产出效益,仅今年就召开以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抗旱防冻等现场培训会36场次,培训林农5万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3万余册。

3、全力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培植绿色致富带头人。一方面,我们大力扶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肚倍产业,积极帮助天新公司进行单宁酸、没食子酸产量达到“双千吨”技术改造,向省林业局申请肚倍为优势林产品扶持项目,积极推介宣传肚倍产业,为公司争取到40万元的资金扶持,省林业局局长祝金水专程来我县考察了天新公司,并表示将天新公司纳入全省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围绕笋竹两用林,扶持壮大兆华山野菜公司、武当山珍公司,通过基地轮作利用、保护性开发,改变农民卖原料、卖粗品,价格低、无品牌的历史,大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牌,使“兆华”牌山野菜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另一方面,全力扶持和培植绿色致富带头人。对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取得林地所有(使用)权植树造林的,及时确权发证,并建立详细档案,在造林过程中给予政策、资金、苗木、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务。全县绿色致富带头人已达200多名,植树造林5万多亩。通过他们示范引导,合伙经营,服务拉动等多种形式带动周围农户兴林致富,实现带头人与带动户的“双赢”。

4、优化制度机制,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对林业重点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对全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负总责。围绕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了多级责任制,即县级干部对口定点包乡镇制度,17名县级领导对所联系乡镇的林业重点工程负领导责任,全面督促工程建设;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建设;严明工作纪律,县纪委、监察、组织部门跟踪监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严厉查处工程建设中的推诿、应付和违纪违法行为;林业局设计验收技术员包点负责制度。实行设计、验收终身负责制。严格按照谁设计、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同时,建立了群众举报监督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处,对出现的问题不论涉及到谁,都严查深究,决不姑息。为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县政府出台了《竹山县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及资金兑现暂行办法》、《竹山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要求,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促使加强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尤其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除了严格执行县政府出台的《竹山县退耕还林资金管理办法》、《竹山县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外,坚持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大资金审计力度。强有力的制度管理和纪律约束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对上能验收,对农户能增收。

三、存在的问题

1、林业产业起步慢,龙头企业的带动性还不强,林业拳头产品还不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直接贡献率还不够。按照大林业的发展思路,我们无论是在主导品种的培植上,还是在基地建设的规模上,与全省林业先进县市及周边邻近县市比,差距都很大,林业为民,产业富民的思想还不牢,把建基地等同于退耕还林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对绿色致富带头人的培植力度不够,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林业科技应用与推广力度不够,林业科技滞后于林业产业的发展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林业生产力亟待提高。

2、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这也是少数乡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由于只建不管,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栽在老地方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时,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种苗投入压力大,制约了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推进速度。

3、退耕还林工程遗留问题多,矛盾隐患大。由于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结构性调整,国家、省对我县退耕还林计划大幅度削减。截止到2015年底,我县已纳入设计并完成退耕地造林的有3.5万亩面积未纳入计划进行政策兑现,农民自发退耕还林有2万亩面积未能纳入退耕还林计划,全县尚欠苗农种苗资金316.74万元,这些问题导致退耕还林信访不断,影响社会稳定。

四、2015年工作目标、思路、主要工作措施

2015年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为中心;突出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建设两个重点;依托深化改革,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三个支撑;组织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补偿四大工程;全力做好工程管理、项目争取、典型示范、培植大户、自身建设五项工作;大力发展肚倍、茶叶、木瓜(金银花)、冬枣、板栗、核桃等六大产业。

主要目标:完成造林补植管理38.7万亩,天然林管护300万亩,育苗500亩,林业产业基地建设2万亩。林业对农民人均增收达到400元以上,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

1、强化工程管理

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一是对已纳入政策兑现的27.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全面完成补植、抚育等管理任务。二是积极向省汇报争取,力求在退耕还林计划争取上有新突破,高标准完成省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三是进一步规范退耕大户手续。将土地原包合同、土地转包合同等内容纳入公证范围,使退耕大户的经营趋于合理、合规、合法。四是认真处理来信来访,把矛盾消化在基层,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五是加强退耕还林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管护。一是进一步强化公益林建设任务的落实力度。在保质保量完成2015度省下达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的同时,对全县历年的公益林建设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二是严格天保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不串用。三是加强宣传。利用电视、广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天保工程。四是进一步强化对乡镇护林员工作的量化考核,真正管好护好森林资源。五是进一步加强天保工程信息化管理。

2、突破性发展林特产业。按照县定六大林特品种,在高标准完成2万亩林特基地新建任务外,引导和带领农户切实做好老林特基地的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建立产业示范样板和培植林业大户工作。一方面,全县继续办好文峰乡塘湾肚(角)倍示范、楼台乡官坪冬枣示范、擂鼓镇木瓜金银花套种示范、溢水镇溢水街木瓜示范、潘口乡魏沟核桃示范、城关桥儿沟美国杂交杏李示范、刘家台子—燕子山一线板栗示范、双台乡鲍竹路沿线笋竹两用林等八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样板,对外塑品牌,对内搞引导,带动林农群众兴林致富。另一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主扶的思路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大力培植绿色致富带头人。对“自行考察,自筹资金,自主兴办,自我带领”发展林特产业的绿色致富带头人,建立详细档案,给予政策、资金、苗木等方面的支持,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在全县培植1000名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年产值在2万元以上的绿色致富带头人。

3、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兴致富产业为主导,立足一村一品,带动连村一品,实现一乡一业,发展以肚倍、生态有机茶等为主导品种的高效经济林,使创建村村均千亩以上,每个村人均高效经济林面积在2亩以上。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行政村区域内全面消灭宜林荒山,使创建村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户庭院绿化美化率90%以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地段绿化率达到90%以上。以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以“三改一建”(改厨、改厕、改栏,建沼气池)为契入点,大力推广使用气、电、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推广节柴灶,鼓励以煤代柴、以电代柴、以气代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生态道德,生态文明观念。

4、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鄂发2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借鉴他地经验,结合竹山实际,制定产权明晰、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等政策措施,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干部职工等各类主体投资造林,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坚持科技兴林。开展“两个培训”,即培训百名林业技术人员、万名农民技术员,形成覆盖全县的林特科技推广体系,常年送林业科技下乡,示范、推广、辐射林业实用技术,现场为林农解疑释惑,引导林农群众加强林特基地建设管理,重点把好栽植关、管理关、增收关三个关口,把林业生产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逐步使全县农村每户都有一个科技兴林明白人。

6、整合惠林政策。继续整合政策,捆拢资金,加大投入,对农民基地造林实行三个无偿:种苗无偿提供,通过整合财政、移民、林业、扶贫、以工代赈资金,每年投入林业种苗资金不低于200万元,对所有新造林面积都及时确权发证到户,使耕山有其权,造林有其利。技术无偿培训:组织林业技术员常年送林业技术下乡,现场示范,现场指导,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为农民提供规划、栽培、剪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无偿服务。资料无偿发放:将编写《竹山县林特产业主导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资料》、《鄂西北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等各类技术资料,全部免费发放给广大农民。

7、加强队伍建设。在全林业系统继续深化目标绩效考评管理,深入开展创建“四型”机关和“文明林业”活动,深入开展“十比十看”岗位竞赛。通过扎实创建和竞赛活动,锤炼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林业建设队伍,为服务生态水电大县、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产业创收作出新的贡献。 二OO七年

2016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化,总结 第四篇

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16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16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02-2016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

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

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

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林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确了我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工作措施等内容。同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由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并对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分工。

《实施方案》中提出对发展林下经济要加大政策支持,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产业政策上,要适当降低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的入选门槛,将种植及加工大户纳入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培育,享受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上,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对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16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给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销售自产林下经济产中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林下经济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下种植和林下经济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减征所得税;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要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试点统筹安排,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险种。

三、林下经济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有:

1、发展规模小,品种多样性,产业化水平落后。多数林下经济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认为船小好调头,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下,种植品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术支持。各个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只是凭借以往的种、养经验,没有及时的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户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存在问题主要有:

1、土地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实施林业工程项目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内大部分坡耕地巳全部造林,加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后,要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较为困难。

2、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虽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之间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只有林业部门进行单打独斗,其他部门缺乏连动性,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资金制约因素大。目前大部分林业项目是对营造用材林进行补贴的,对经济林补贴少且补贴标准较低,很多农户对发展林下种养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植户、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做强方面止步不前,致使发展林下产业方面缺乏后劲。

4、基础条件差。多数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使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经营过程当中,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没有科学化经营管理,使用一些生物性、低毒农药,致使农产品及土地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一些生猪养殖,没有很好的处理沼液,修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对当地地下水影响严重。散养山羊也对林区植被破坏严重。

四、林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应当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林下产品的开发利用营销、品牌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业组织、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统一的经营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构建和推广自己的林下产品品牌,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水平。

五、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林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建设,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

2、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各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发展。

3、强化协调服务,合力推动发展。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搞好市场服务,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4、鼓励、引导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中把发展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列入议事日程,建立相关行业组织,协调、指导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特别是要组织、培养、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引进一些既不破坏森林植被,又产生高附加值的品种,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5、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流转,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要进一步理顺各种产权关系,妥善解决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各种矛盾,建立并完善林业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和规划,切实保护林地资源,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015市林业局工作总结下年工作思路
林业产业化,总结 第五篇

市林业局工作总结下年工作思路

一、今年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建设森林**为中心,以彰显森林为民为根本,以弘扬森林文化为引领,进一步促进造林绿化、森林保护和林特产业的全面、持续和科学发展,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重点造林工程和"森林宁波"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8万亩。其中完成沿海基干林带造林40公里、**亩,完成计划的1倍多;生物防火林带造林152公里,完成计划的101%;珍贵树种造林8371亩,完成计划的209%;开展中幼林抚育4.8万亩,完成计划的**%;重点造林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一是森林系列创建深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行动目标要求,继续积极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的创建工作。森林系列创建活动仍是各地政府的主要民生工程之一。今年全市"森林**"建设投入资金已达到19.3亿元。**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周巷、鄞州姜山等5个镇乡(街道)的森林城镇创建已通过省级预检,36个村申报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0个镇乡(街道)和180个村申报创建市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镇海也启动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森林系列创建活动有效地改变了农村整体面貌。

二是平原绿化成绩显着。今年计划平原造林4.5万亩,实际已完成平原绿化面积4.8万余亩,完成计划的107%。截止目前,我市平原林木覆盖率已接近18%,提前3年基本完成省目标。积极开展"珍贵树种进千村行动",计划到2015年在全市**个行政村,种植珍贵树种170万株,今年已累计赠送珍贵树种苗木36万株,580个村开展了这项活动,关联农户1.6万户,植树58万株。启动开展了"绿动千里海塘、助推蓝色经济"青少年参与海塘防护林建设活动。全市各地还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开展了"庭院绿化"、"美丽村庄建设"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平原绿化的深入开展。

三是四边绿化取得初步成绩。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召开动员会议,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督查,积极推进四边绿化工作。今年,已完成森林通道612公里、**亩,其中公路铁路沿线绿化297公里、10041亩,河道绿化**公里、5301亩;完成通道沿线林相改造14200亩;共完成省、市、县(区)三级森林村庄建设244个。在绿化同时,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阔叶树种和彩叶树种,实现了绿化、美化、景化、价值化的协调和结合。

四是生态公益林建设持续推进。继续扩大市级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新增公益林建设面积16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25元,大中型水库公益林补偿每亩30元,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水源涵养林补偿标准达到每亩35元。全市公益林补助资金账户管理平台已完成前期建设工作,可接入进行系统试运行。

(二)森林资源资产保护有了新增强

森林资源资产基本安全。森林防火态势稳定。今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6起,受害森林面积**亩,受害率*‰,火灾发生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同比分别下降70%和73.4%。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明显。病死树数量和发病面积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1.8%和22.9%。

一是森林消防保持较好态势。推进"落责任"行动,强化《宁波市森林消防工作职责》落实、督查和考核,有力地提升了森林消防工作的执行力。推进"广宣传"行动,举行了"3.19关注森林消防"活动,春防期间通过各种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张挂(书写)宣传标语15万条,发送短信47万次,发放公开信17万封,有力地提升了森林消防工作的感召力。推进"控火源"行动,建立激励机制,坚持四定原则,强化巡查护林队伍常态化管理;清明等重点时段增设卡点、发布禁火令,增加巡查人员,进行了2个批次的人工增雨作业,降低了局部火险等级,有力地提升了森林消防工作的防控力。推进"强应急"行动,健全预案,开展对专业扑火队伍的培训,全市共举办培训56次,进行森林扑火演练52次,有力地提升了森林消防的应急处置力。推进"攻坚"行动,完成了"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引水上山"工程,全市完成玻璃钢蓄水池144只,**吨,混凝土蓄水池9座,790吨,铺设管网8000多米,安装森林消防栓57个,增设便携式组合消防泵29台,有力地提升了森林消防的创新力。继续抓好林业政策性保险。全市森林参保面积383.9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61.1%;生态公益林投保覆盖面达到100%。

二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成效突出。松材线虫病防治除个别地方出现反弹现象外,全市发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持续双下降。做好病死木清理工作,全市115支专业队伍,累计投入用工4.9万人次,累计清理面积8.39万亩,清理病死树8.74万株,清理下山病疫木、采伐遗留木及火烧木等1.9万吨,全市病死树清理了覆盖率达到100%。下山的疫木全部进入定点加工企业,并按要求及时完成加工或熏蒸处理。组织开展春季防治和免疫预防工作,全市注射免疫制剂**万瓶,对区位地段重要的68.3万株松树实施了预防注射。同时配套使用其他防治手段,全市累计喷粉10吨,外挂诱捕器1000套,释放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50万头,施放灭虫药包3000枚,全市春季累计防治面积达15万亩。

同时,组织开展了重点造林工程林木种苗检疫检查、进出境林木种苗检疫监管服务、林木种苗春季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部署开展了"绿盾护林一号"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体系,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

三是林政管理工作稳步开展。组织开展保护四明山森林生态专项行动,对**山区毁林开垦种花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市政府提出了切实加强**山森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的具体措施、目标,全面启动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开展"三访三评",进一步深化"大走访"活动,及时排查化解涉林矛盾纠纷。积极创建"平安林区"。强化对平安林区创建单位的指导、督查,慈溪、奉化平安林区创建已通过省厅初步验收。相继组织开展了"铁拳二号"禁种铲毒专项行动和"铁拳三号"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铲除毒品原植罂粟**株,查处各类案件194起,其中破获刑事案件27起。开展了以"弘扬生态文化,共享自然之美"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救护野生动物55只,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2只,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3只。督促、指导做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修编。全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落界工作已全部上报省厅,业内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启动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外业调查已基本结束,全市现存古树名木6867棵。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管理和林木采伐管理,办理林地征占用218.67亩,组织开展了对县(市)、区林地征占用项目的检查;,采伐蓄积9.79万立方米,占计划的32%。做好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维护正常的木材流通秩序。

(三)林特产业经济实现新增长

今年,竹、茶、果、花卉林特业4大主导产业尽管不同程度遭受不利气候影响,但仍取得较好收成。全市茶叶总产量**吨,产值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16.5%,其中名优茶产量2055吨,产值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21%。竹笋产量15.1万吨,同比减6.8%,产值7.4亿元,同比增21.3%,水煮笋加工收购春笋**万吨,产量125.7万罐,同比分别下降21.3%和23.8%,为历史最低。柑桔、葡萄、桃、杨梅等水果产量64.53万吨,同比增1%,产值27.86亿元,同比持平。较大规格苗木销售平稳,小苗及花灌木销售形势下滑,产值28.5亿元,销售24.7亿元,同比减少12%。受"海葵"台风影响,全市132万亩林业面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约320亿元,同比增5%。

一是林业会展经济成效显着。第六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取得预期成果。5月11-13日举行的第*届中国**国际茶文化节由展示展销、经贸洽谈、茶艺文化、评优评奖4大类15项活动组成,茶艺大赛暨茶艺师职业技能资格赛、首届东亚茶经济茶文化论坛、"海上禅、茶、乐"茶会等活动深受市民欢迎。本届茶文化节突出宣传了明州仙茗品牌,加强了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首次邀请了全国茶叶采购商走进宁波,引进了全国性茶业会议落户宁波,进一步提升了宁波茶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展销现场成交达**万元,意向合同6000多万元,21个项目签约,投资额**亿元,实现明州仙茗采购意向合同额3000万元。第六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获第*届中国会展之星大奖。

组织企业、大户积极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相继参加了第五届森林产品博览会、"笋竹产品华北行"活动、第*届浙江省鲜花展示展销会、**浙江省、**县绿茶博览会和**北京国际茶业展等展会和博览活动,有多个参展企业的几十个产品获得展会的金奖和优质奖等奖项,收到了弘扬**林特产业品牌、宣传形象、外拓市场的成效。

二是林特产业化发展良好。抓好产业基地及标准化认定工作。今年全市6个示范区、16个精品园林特类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面积2.5万亩,总投资1.4亿元,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创建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6项市级地方标准完成修订。推进市级竹产业工业园建设,首批总投资为7.54亿元的6个入园项目,已完成项目审批开工建设;完成竹林道建设82.8公里,毛竹FSC认证已通过法国BV预审,成为我市第一片认证森林;第一家竹加工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完成柑桔(水果)优化改良项目59个、**亩。完成茶园良种化改造2046亩,茶厂改造22家,新建茶叶加工包装中心2家,新增市内外明州仙茗专卖店27家,新创建省级标准化名茶厂4家。以"百户万亩"、"进村入户"为载体的林特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示范推广起到了服务林农、有效推动林特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百佳精品果园"评选活动的大宗水果项目评选已基本结束,全市"百佳精品果园"总面积1万余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1%多一点。

三是可食林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根据省市安排,7-10月在全市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认真组织对鲜笋、茶叶和山地水果的投入品检测工作,检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对500多家林特业生产主体进行了培训、约谈、签订承诺书,并建立了管理档案。同时对全市各地开展大整治百日行动进行了专项督查。

四是林业规模化经营有所提高。按照《**省集体林权改革验收办法》,组织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查漏补缺和自查工作。今年新增林地流转面积4.95万亩,全市林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68.82万亩,全市流转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大户已有69家,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林权抵押贷款取得突破性增长,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上海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根据各地各行实际,开发了多种符合林业发展特点和林农需求的金融产品、信贷方式,今年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71亿元,全市累计达到3.14亿元。

(四)森林生态理念取得新共识。

一是精心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新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和植树节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两次带领市四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武警官兵、师生等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起到了表率、引领和推动作用。全市各地均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种认养认管活动,全市293.5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8.1%。新建义务植树基地45个、面积*亩。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结合义务植树、珍贵树种进千村、森林消防宣传日大型广场活动、茶文化节、古树名木保护等林业中心工作,开展有重点、有特色、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工作,在《**日报》、《**林业》、《**晚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发稿近200篇,5次在宁波电视台《看看看》做专题栏目,组织参加宁波电台阳光热线主题活动,有效宣传了森林科普知识,宣传了我市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举措和主要成就,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关注森林"、热爱森林的热忱。

二、下年工作思路

**年全市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更加深入地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和森林产业发展,更加有效地强化森林保护,更加积极地弘扬森林文化理念,努力实现林业事业两个"双增"和两个"双下降"目标,为美丽宁波建设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一)以"四边"绿化为重点,持续推进平原绿化。

继续保持强势推进的工作和投入力度,确保完成新增4万亩建设任务,促进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长。一是深化"森林宁波"建设。全面推进森林系列创建,建设省级森林城市1个,省市级森林城镇10个,森林村庄143个,进一步提升城乡绿化水平。二是抓好"四边"绿化。坚持突出高速公路、铁路绿化的工作重点,坚持确保高速公路、国省道平均单侧绿化宽度15米以上、普通铁路10米以上的绿化标准,坚持明确责任,部门协同,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长效化管理的机制,完成森林通道建设396公里、**亩,新增沿海防护林2500亩,完成交通沿线9400亩林相改造。三是提升绿化质量。加强绿化美化景化理念的宣传,进一步形成共识;科学布局,做好绿化美化景化的总体规划。研究确定适地适种的树种名录,着力提高绿化的景观价值,做到乔木灌木相协调、针叶林阔叶林相协调、常青树和彩叶树相协调,使林带层次感分明;着力提高绿化的经济价值,把通道绿化与苗木基地建设相结合,多种珍贵树种,提高绿化带的经济效益;着力提高绿化的环保价值,使绿化带成为环境保护带。选择区位优势明显、绿化基础好、地方积极性高的区域建立示范点,树立典型,示范推动。继续做好"宁波市珍贵树种进千村行动"。继续抓好中幼林抚育,促进碳汇林建设。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四是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依托主流媒体、网络以及各种互动性、群众性和公益性的宣传活动,提升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和森林生态文明,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文明的认知。以植树节为契机,通过植树基地、认养认种、建立冠名纪念林等多种形式,拓展市民参与植绿、护绿的途径,不断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二)以综合防控为重点,不断强化森林保护。

立足预防为主,坚持依法保护,努力维护森林资源资产安全。一是抓好森林消防。进一步完善森林消防的思想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扑救体系、监管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更加重视巡查队伍、扑火队伍两支队伍建设和重点时段、高危天气的火灾防范。努力完成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引水上山"工程,推广运用高压水泵等适用灭火手段。完成150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积极推进林业政策性保险。努力实现森林火灾发生率、森林受害率"双下降"的目标。二是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积极推广绩效承包除治模式,提高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清理的进度和质量,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加强疫木除害处理和安全利用管理。贯彻落实"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方针,进一步强化重点松林保护区保护措施。切实抓好"削峰拔点"工程,坚决杜绝病灾反弹现象,确保松材线虫病发病面积、病死树数量持续"双下降"。三是抓好林政资源管理。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坚决制止*山区域毁林开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强化执法和监管,启动实施禁止开发区的花木种植退出机制,鼓励苗木基地向外拓展,发展森林观光产业,促进限制开发区产业转型和产业提升区的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四明山区域森林生态修复。加强林地及征占用审批管理,强化林木采伐管理。贯彻《湿地保护条例》,做好湿地修复、开发利用。配合做好《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切实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

(三)以林下经济为重点,稳定发展林特产业。

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创响品牌,努力促进林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视森林立体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综合利用,林下集约化经营的转变。研究确定重点培育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做好总体规划,制订出台具体政策意见,大幅度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力争为到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生产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山区农民来自林下经济收入人均增加300元以上开好局,使林下经济发展成为林特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亮点。二是继续扶持设施林业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省市级设施林业建设计划,有效提升林业产业规模化、设施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抓好现代林业园区等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精品园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积极搭建产业交易平台。办好各类林业节庆,开展全市"十大森林旅游品牌"和"十大林业节庆"评选,积极鼓励打造有特色、有较高知名度的林业节庆品牌。开展茶文化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推进"明州仙茗"一牌化工作,启动宁波市茶文化博览园建设。四是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继续抓好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延伸产业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鼓励和组织林业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种展览展销活动,进一步提高宁波林产品的市场份额。规范林地流转,提高规模化水平,更加有力地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抓好标准化生产和可食林产品的安全生产。加快**竹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龙头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继续推进竹林道建设。

(四)以良种、良法引进培育推广为重点,加大科技兴林力度。

一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为导向,以科研院校合作为载体,加强林业科技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同时,根据林农和林业企业的需求,按照"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方式,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把承担完成的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成果,较好地应用于森林生态建设、森林资源资产保护和林特产业发展中,进一步提高科技对林业的支撑度和贡献值。二是积极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切实抓好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林木良种基地。通过引进、选育和推广林特新品种,提高良种化比重,改进林产品的品种结构。三是做好技术推广。通过"百户万亩"和"十大林特产业提升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积极推广适用、实用技术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林特产业经营水平。开展"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的为农科技服务,切切实实为林农解难释疑。四是抓好林技队伍建设。出台政策,鼓励林技术人员开展科技研究和科技推广,重视在职林技干部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林技队伍的自身素质。有计划地引进林业技术人才,逐步解决林技人员青黄不接问题。

2015县林业局关于林果产业链建设情况的汇报
林业产业化,总结 第六篇

***县林业局 关于林果产业链建设情况的汇报 去冬今春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指导,狠抓管理,使全县林果产业链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新建苗木花卉基地5600亩、经济林5200亩、速生丰产用材林15000亩。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机制,探索模式,使速生丰产林得到快速发展。发展速生丰产林是一个兼具生态效益的产业工程,对我县创建生态示范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在去年我县速生丰产林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入春以来,把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放到突出地位,通过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鼓励集体、个体跨地区、跨行业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进一步推动了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同时,大力推广合同林业、订单林业,以及林草、林菜、林药等多种间作形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肖云镇在丰产林建设上大力推广了林药间作,在速生杨下种植白芍,以短养长,提高了亩产效益。目前已完成丰产林750亩,带动了全镇各项林业工程的快速发展, (二)面向市场,提质增效,促进了名特经济林的发展。在经济林建设中,始终坚持“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上服务”,把发展林果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的基础上,适度扩大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品种面积。以***镇、司马镇、肖云镇、羊山镇、鱼山镇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截止目前,全县共新发展干杂鲜果基地5200亩,其中:苹果550亩,梨600亩,桃1150亩,杏900亩,柿子462亩,冬枣610亩,葡萄350亩,桑园500,其它干杂果78亩。 (三)建基地,树样板,带动了全县苗木花卉业的发展。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产业,但又是我县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春节过后,我们就制订了详实的规划,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以国有场圃为依托,以胡集镇、羊山镇、***镇、卜集乡、司马镇、肖云镇为重点,立足土地、林木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切实抓好了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同时,积极推行“苗圃+农户”、“苗圃+公司+农户”等多种育苗形式,按照积极培植一批苗木花卉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的要求,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基地建设,提高了林木种苗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我县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速生、常绿、灌木以及花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四)积极培育林产品加工业,使林产品加工逐步向产业化发展。为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县逐步加大了对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亚龙木业集团、金德果蔬、安利木业、华盛木业为龙头,制订优惠政策,推动了林产品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全县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了集拼板加工、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八大系列40多种产品。为增加林果产品的附加值,先后建成了贮藏量千吨以上的果品贮藏库30多座,降低了由于果品腐烂带来的损失。同时,开发了多种多方式的包装材料及包装式样,对采后的果品及时进行清洗、杀菌、分级、包装,将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我县林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林分结构单一,林种结构不合理。我县绿化品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二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三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四是对发展林果产业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按照“建设丰产林、经济林、苗木花卉三大基地,发展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二大产业”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通过建基地、引龙头,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林业产业体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林业产业化,总结》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林业产业化发展 林业工作总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林业产业化,总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林业产业化,总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5773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