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2016-08-29 13:31: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共6篇)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报告根据督查要求,现将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完成情况年初以来,***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落实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不动摇,提振精神,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成效明显。第一,重头指标提速提位。按新口径初步统计,今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报告

根据督查要求,现将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落实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不动摇,提振精神,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第一,重头指标提速提位。按新口径初步统计,今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3.2%;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增长42.1%;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5.4%;财政收入11934万元,增长69.7%;进出口额3659万美元,增长58.2%;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增长52.2%。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1-6月份,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年任务的46.5%、59.9%、41.4%、47%(财政收入年任务调整为2.54亿元)、57.2%和50%。从全市来看,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在全市位次靠前,特别是进出口的总量超过**县和**县,与**县相当;财政收入在第二季度完成了8060万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08.1%和90%。

第二,重大项目抓紧抓实。一是861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入围省861项目24个、总投资184.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0%和186.8%。其中,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5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2亿元,1-6月份已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项目13个、总投资66.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3亿元,**精铸等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储备项目6个、总投资66亿元。

二是8511项目扎实推进。在市8511行动计划中,入围100个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80.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元。目前,3个项目已投产运营,1个项目即将投产,1个项目(**)正在建设,2个项目(**、**)即将建设,1个项目(**工业园)正在规划。入围100个储备项目3个、总投资31.5亿元,2个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1个(**)项目正在推进、用地正在拆迁。

三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在建项目上,投资38亿元的**蓄能新材料工业园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四个产品(四氧化三钴技改、超细纳米钨钴复合粉体、磷酸铁锂和精细铜粉)正在推进;投资10亿元的**新型建材、投资1亿元的**陶瓷器项目,计划7月份投产;投资7.2亿元的**二期、投资10亿元的温泉开发项目正在建设。签约项目上,投资5.4亿元的**医药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精铸件、投资1.5亿元的**、投资2亿元的**陶瓷项目,近期即将开工;投资4.6亿元的**精密铸件、投资0.5亿元的汽车电线束生产项目,首期租赁厂房生产;投资5亿元的**药品制剂生产、药品原料合成项目,正在制定项目规划方案;投资6亿元**空调压缩机配件生产项目、投资2亿元的pe塑料管道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的无缝户外服饰及帐篷面料复合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4亿元的**铸造件及汽车零部件精加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在谈项目上,**汽配工业园、豪华电动客车、高档皮鞋生产、减速机生产、垃圾焚烧特种车及焚烧锅炉制造项、年产100万套子午线轮胎、纺织品生产、储能电池系统、食品产业园以及温泉旅游度假等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洽谈顺利,进展良好,部分项目即将签约。

第三,重点工作用心用力。一是招商引资势头良好。1-6月份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3.07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年任务的50.3 %;实际利用外资2570万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年任务的51.4%;新批进区项目28个,总投资28.8亿元,其中不增地招商引进项目7个;重点在建项目29个,总投资80.9亿元;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51.8亿元;重点在谈项目63个,匡算投资527.2亿元。工作中,狠抓产业招商,确定了3+n产业战略,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温泉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在进区、签约和在谈项目中,三大主导产业项目数分别占35.7%、64.3%和69.8%,投资额分别占61.2%、72.2%和82.8%。紧盯区域招商,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央企及知名民企,对驻点城市进行了合理调整,让布点更加合理有效。目前皖粤对接项目共7个,总投资60.5亿元;与央企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14亿元,在谈项目6个,总投资57亿元;与知名民企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49亿元,另

外有多个知名企业正在进行对接。突破大企业招商,重点围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百强中的大企业、好项目进行攻坚。目前。**集团的**精铸件项目即将建设,与**集团、**集团、**集团、**集团等知名企业洽谈顺利。

四是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在模式上,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继续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行专题招商、产业招商、点对点招商和代理招商。特别是通过代理招商,用市场手段来激活招商,让更多的经济中介代理咨询机构成为开发区招商工作的主体,一方面可以实现项目引进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推动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目前已有数家咨询代理机构和个人正逐步参与到开发区的招商活动中,努力在创新招商模式取得突破。在方向上,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温泉旅游等主导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重点招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大的好项目;围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百强和央企、省企和知名民企,突破大项目和高端项目。

五是多层次推进合作共建。首先是加快两园合作共建。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分期建设的思路,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要求,建立两园共建责任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统筹开发机制,尽快选定共建区域,完善合作方案,加快合作共建进度,下半年力争完成控制性详规,并启动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加快园中园合作。通过对接和招商,引进海内外地区政府、开发园区、央企、行业协会、企业集团、投(融)资机构采取飞地方式、共建方式开发建设园中园,充分发挥先进园区的品牌效应和大企业的示范效应。年内力争落户园中园项目2个以上。

六是大手笔推进温泉开发。以温泉水资源为核心,通过环境优化、增量带动、存量整合,力争用3年时间,将**温泉度假区建设成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生态宜居、旅游氛围浓厚的温泉旅游度假休闲胜地。推进新项目。加快**二期和**酒店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运营,加大与**、**及澳大利亚**传媒集团重点旅游项目洽谈力度,力争早日签约落户。改造老项目。推进电疗扩建,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整体改造粮招、财招,推动工疗、干疗改革发展,推进人行、建行培训中心整合,争取推进农行培训中心转型。加快景观建设。主要是:一河一路两景(大闸河整治、环湖路建设和巢宁路三角绿地及如意湖景观建设),力争9月底竣工,同时加大对水源涵养地、山体绿化和恢复保护。

七是全方位推进环境营造。始终坚持民生为上,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生态环保等方面,将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继续秉承为投资者着想,为纳税人服务,求开发区发展的宗旨,把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服务环境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服务至上、客商之上理念,全身心贴近客商,零距离服务企业。继续以优化投资环境为导向,实行一站式受理、立即办承诺,为投资者提供快捷、方便、优质的全方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同时,全面履行招商承诺和服务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打造更加安心、放心、舒心的创业环境。

篇二: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

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 根据督查要求,现将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落实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不动摇,提振精神,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第一,重头指标提速提位。按新口径初步统计,今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3.2%;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增长42.1%;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5.4%;财政收入11934万元,增长69.7%;进出口额3659万美元,增长58.2%;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增长52.2%。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1-6月份,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年任务的46.5%、59.9%、41.4%、47%(财政收入年任务调整为2.54亿元)、57.2%和50%。从全市来看,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在全市位次靠前,特别是进出口的总量超过**县和**县,与**县相当;财政收入在第二季度完成了8060万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08.1%和90%。

第二,重大项目抓紧抓实。一是“861”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入围省“861”项目24个、总投资184.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0%和186.8%。其中,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5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2亿元,1-6月份已完成投资1.7亿元;

新建项目13个、总投资66.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3亿元,**精铸等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储备项目6个、总投资66亿元。

二是“8511”项目扎实推进。在市“8511”行动计划中,入围100个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80.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元。目前,3个项目已投产运营,1个项目即将投产,1个项目(**)正在建设,2个项目(**、**)即将建设,1个项目(**工业园)正在规划。入围100个储备项目3个、总投资31.5亿元,2个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1个(**)项目正在推进、用地正在拆迁。

三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在建项目上,投资38亿元的**蓄能新材料工业园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四个产品(四氧化三钴技改、超细纳米钨钴复合粉体、磷酸铁锂和精细铜粉)正在推进;投资10亿元的**新型建材、投资1亿元的**陶瓷器项目,计划7月份投产;投资7.2亿元的**二期、投资10亿元的温泉开发项目正在建设。签约项目上,投资5.4亿元的**医药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精铸件、投资1.5亿元的**、投资2亿元的**陶瓷项目,近期即将开工;投资4.6亿元的**精密铸件、投资0.5亿元的汽车电线束生产项目,首期租赁厂房生产;投资5亿元的**药品制剂生产、药品原料合成项目,正在制定项目规划方案;投资6亿元**空调压缩机配件生产项目、投资2亿元的PE塑料管道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的无缝户外服饰及帐篷面料复合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4亿元的**铸造件及汽车零部件精加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在谈项目上,**汽配工业园、豪华电动客车、高档皮鞋生

产、减速机生产、垃圾焚烧特种车及焚烧锅炉制造项、年产100万套子午线轮胎、纺织品生产、储能电池系统、食品产业园以及温泉旅游度假等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洽谈顺利,进展良好,部分项目即将签约。

第三,重点工作用心用力。一是招商引资势头良好。1-6月份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3.07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年任务的50.3 %;实际利用外资2570万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年任务的51.4%;新批进区项目28个,总投资28.8亿元,其中“不增地招商”引进项目7个;重点在建项目29个,总投资80.9亿元;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51.8亿元;重点在谈项目63个,匡算投资527.2亿元。工作中,狠抓产业招商,确定了“3+N”产业战略,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温泉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在进区、签约和在谈项目中,三大主导产业项目数分别占35.7%、64.3%和69.8%,投资额分别占61.2%、72.2%和82.8%。紧盯区域招商,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央企及知名民企,对驻点城市进行了合理调整,让布点更加合理有效。目前皖粤对接项目共7个,总投资60.5亿元;与央企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14亿元,在谈项目6个,总投资57亿元;与知名民企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49亿元,另外有多个知名企业正在进行对接。突破大企业招商,重点围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百强中的大企业、好项目进行攻坚。目前。**集团的**精铸件项目即将建设,与**集团、**集团、**集团、**集团等知名企业洽谈顺利。

二是园区规划加快落实。围绕“本体东扩、飞地沿江”的扩区思路,按照近期15平方公里、远期70平方公里的规模,高起点、大手笔地编制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规划和开发区扩区规划,目前正在上报审批;东扩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正在组织评审,向**东扩一期2.3平方公里中,通过打包给**镇征地拆迁,目前已征地740亩,还有2800亩正在进行。在此基础上,同时编制了防洪、管网、供电、生态环境、园林景观等专项规划,形成了“以总规为指导、以控规为约束、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园区规划体系。

三是载体建设加快创新。上半年出台了“园中园”政策实施意见,对于开发建设1平方公里并且符合3+N产业政策的园中园项目给予建设促进政策、人才引进和智力支撑政策、土地供应支持政策、金融促进政策以及财政促进等诸多操作性强、指标明确的优惠支撑政策。目前,正在与3个汽车零部件、2个轻工纺织、1个食品药品等园中园项目进行洽谈。同时,围绕周边家电培育配套集聚产业,已基本形成投资规模为20亿、年产值达60亿的压缩机精密制造产业集聚基础,压缩机六大核心部件中曲轴、滚动活塞、气缸、汽缸盖等4大部件即将投产,另外滑片、机架等2大部件项目正在推进。

四是基础设施加快投入。在全年10亿元投资任务中,建设资金计划投入8.5亿元,建设道路18条、总长18公里,建设安置房38万平方米、公租房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以及供水、供电、绿化、亮化、场地平整等配套建设。

1-6月份已经完成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150%。目前,在建道路10条、桥梁1座,即将开工道路4条;建成安置房26栋9.9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14栋4.6万,即将开工安置房46栋16.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一期3栋4.5万平方米、公租房一期6栋1.8万平方米。在全年40个建设项目中,上半年已开工26个,占全年任务的65%,已开工项目投资总额4.1亿元,占全年投资的48.2%。

五是征地拆迁加快推进。土地上,已完成征地3497亩,在谈2070亩,报批17宗土地、共645亩(其中农用地445.7亩),完成合福铁路581.7亩永久用地和218亩临时用地报批工作;对15家企业下达了闲置土地清理通知书,上半年已收回5家企业、共383亩,正在收回2家、共315亩,已动工6家、共49亩,准备动工5家、共360亩。拆迁上,截至6月底,**街签订协议2.6万平方米,拆除16个单位、85户、共2.13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59%和48.4%;**路签订协议1.73万平方米,拆除88户、1.52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69%和61%;塘咀村签订协议88户、2.2万平方米,基本拆除到位,占总任务的97%;汪庄拆除2.46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95%;木棚村签订协议1.63平方米,拆除69户、1.6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83%和82%;小彭村签订协议1.06万平方米,拆除38户、0.88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33.1%和27.5%。

六是**整治加快建设。规划上,在**温泉度假区1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4.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水环境景观、温泉供热管网、防洪、

篇三: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2016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总结报告(一)

根据督查要求,现将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落实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不动摇,提振精神,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第一,重头指标提速提位。按新口径初步统计,今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3.2%;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增长42.1%;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5.4%;财政收入11934万元,增长69.7%;进出口额3659万美元,增长58.2%;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增长52.2%。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1-6月份,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年任务的46.5%、59.9%、41.4%、47%(财政收入年任务调整为2.54亿元)、57.2%和50%。从全市来看,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在全市位次靠前,特别是进出口的总量超过**县和**县,与**县相当;财政收入在第二季度完成了8060万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08.1%和90%。

第二,重大项目抓紧抓实。一是“861”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入围省“861”项目24个、总投资184.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0%和186.8%。其中,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5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2亿元,1-6月份已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项目13个、总投资66.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3亿元,**精铸等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储备项目6个、总投资66亿元。

二是“8511”项目扎实推进。在市“8511”行动计划中,入围100个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80.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元。目前,3个项目已投产运营,1个项目即将投产,1个项目(**)正在建设,2个项目(**、**)即将建设,1个项目(**工业园)正在规划。入围100个储备项目3个、总投资31.5亿元,2个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1个(**)项目正在推进、用地正在拆迁。

三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在建项目上,投资38亿元的**蓄能新材料工业园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四个产品(四氧化三钴技改、超细纳米钨钴复合粉体、磷酸铁锂和精细铜粉)正在推进;投资10亿元的**新型建材、投资1亿元的**陶瓷器项目,计划7月份投产;投资7.2亿元的**二期、投资10亿元的温泉开发项目正在建设。签约项目上,投资5.4亿元的**医药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精铸件、投资1.5亿元的**、投资2亿元的**陶瓷项目,近期即将开工;投资4.6亿元的**精密铸件、投资0.5亿元的汽车电线束生产项目,首期租赁厂房生产;投资5亿元的**药品制剂生产、药品原料合成项目,正在制定项目规划方案;投资6亿元**空调压缩机配件生产项目、投资2亿元的pE塑料管道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的无缝户外服饰及帐篷面料复合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4亿元的**铸造件及汽车零部件精加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在谈项目上,**汽配工业园、豪华电动客车、高档皮鞋生产、减速机生产、垃圾焚烧特种车及焚烧锅炉制造项、年产100万套子午线轮胎、纺织品生产、储能电池系统、食品产业园以及温泉旅游度假等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洽谈顺利,进展良好,部分项目即将签约。

【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第三,重点工作用心用力。一是招商引资势头良好。1-6月份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3.07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年任务的50.3%;实际利用外资2570万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年任务的51.4%;新批进区项目28个,总投资28.8亿元,其中“不增地招商”引进项目7个;重点在建项目29个,总投资80.9亿元;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51.8亿元;重点在谈项目63个,匡算投资527.2亿元。工作中,狠抓产业招商,确定了“3+N”产业战略,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温泉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在进区、签约和在谈项目中,三大主导产业项目数分别占35.7%、64.3%和69.8%,投资额分别占61.2%、72.2%和82.8%。紧盯区域招商,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央企及知名民企,对驻点城市进行了合理调整,让布点更加合理有效。目前皖粤对接项目共7个,总投资60.5亿元;与央企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14亿元,在谈项目6个,总投资57亿元;与知名民企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49亿元,另外有多个知名企业正在进行对接。突破大企业招商,重点围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百强中的大企业、好项目进行攻坚。目前。**集团的**精铸件项目即将建设,与**集团、**集团、**集团、**集团等知名企业洽谈顺利。

二是园区规划加快落实。围绕“本体东扩、飞地沿江”的扩区思路,按照近期15平方公里、远期70平方公里的规模,高起点、大手笔地编制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规划和开发区扩区规划,目前正在上报审批;东扩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正在组织评审,向**东扩一期2.3平方公里中,通过打包给**镇征地拆迁,目前已征地740亩,还有2800亩正在进行。在此基础上,同时编制了防洪、管网、供电、生态环境、园林景观等专项规划,形成了“以总规为指导、以控规为约束、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园区规划体系。

三是载体建设加快创新。上半年出台了“园中园”政策实施意见,对于开发建设1平方公里并且符合3+N产业政策的园中园项目给予建设促进政策、人才引进和智力支撑政策、土地供应支持政策、金融促进政策以及财政促进等诸多操作性强、指标明确的优惠支撑政策。目前,正在与3个汽车零部件、2个轻工纺织、1个食品药品等园中园项目进行洽谈。同时,围绕周边家电培育配套集聚产业,已基本形成投资规模为20亿、年产值达60亿的压缩机精密制造产业集聚基础,压缩机六大核心部件中曲轴、滚动活塞、气缸、汽缸盖等4大部件即将投产,另外滑片、机架等2大部件项目正在推进。

四是基础设施加快投入。在全年10亿元投资任务中,建设资金计划投入8.5亿元,建设道路18条、总长18公里,建设安置房38万平方米、公租房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以及供水、供电、绿化、亮化、场地平整等配套建设。1-6月份已经完成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150%。目前,在建道路10条、桥梁1座,即将开工道路4条;建成安置房26栋9.9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14栋4.6万,即将开工安置房46栋16.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一期3栋4.5万平方米、公租房一期6栋1.8万平方米。在全年40个建设项目中,上半年已开工26个,占全年任务的65%,已开工项目投资总额4.1亿元,占全年投资的48.2%。

五是征地拆迁加快推进。土地上,已完成征地3497亩,在谈2070亩,报批17宗土地、共645亩(其中农用地445.7亩),完成合福铁路581.7亩永久用地和218亩临时用地报批工作;对15家企业下达了闲置土地清理通知书,上半年已收回5家企业、共383亩,正在收回2家、共315亩,已动工6家、共49亩,准备动工5家、共360亩。拆迁上,截至6月底,**街签订协议2.6万平方米,拆除16个单位、85户、共2.13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59%和48.4%;**路签订协议1.73万平方米,拆除88户、1.52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69%和61%;塘咀村签订协议88户、2.2万平方米,基本拆除到位,占总任务的97%;汪庄拆除2.46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95%;木棚村签订协议1.63平方米,拆除69户、1.6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83%和82%;小彭村签订协议1.06万平方米,拆除38户、0.88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33.1%和27.5%。

六是**整治加快建设。规划上,在**温泉度假区1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4.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水环境景观、温泉供热管网、防洪、拆迁安置等一系列规划。措施上,成立了省直驻**疗养单位管理权限下放领导组,通过淘汰旧的、引进新的方式,对工疗、干疗、粮招、财招进行整合、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工疗、干疗摸底,并到省总工会进行了对接。项目上,**项目二期工程中集中客房和康乐区已结构封顶,餐饮区、会议区、大堂区正在施工,预计到9月底,一期基本完成升级改造,酒店二期完成外立面装饰,温泉二期开工建设,景观配套基本完工;**温泉开发项目一期五星级酒店和温泉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力争8月份开工,年底主体结构封顶。温泉度假区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已与投资商达成协议,二轮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力争9月份开工。另外,**集团、**集团就温泉旅游度假项目已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建设上,做活水文章,实施“一河两景”以及**区域水系整治工程,两个公园已完成土方回填、调运共计50万方,完成大乔木栽植约5000株,完成绿化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闸河电疗以北段水系、景观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水系整治约6公里。

七是矿山整治加快步伐。今年任务是关闭3座矿山,修复4个宕口。目前彻底关闭2个(**翔运萤石矿、**闽前窑厂),**建材厂力争10月底前彻底关闭。根据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对原含山光龙石料厂的4个废弃宕口采取遮挡绿化修复方式进行修复,共修复面积约2.8万平方米,废弃宕口的修复工作已于4月初开工,力争11月底前完工。

八是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在今年的民生工程项目中,涉及开发区的共有20项。目前,农村低保户277户、699人;五保供养127户;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0人;办理贫困重度残疾救助130人;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9714人,参保率98.6%;城乡医疗救助16户、共6.9万元;对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办理了家电下乡委托直补网点补助资金66.4万元及73户农村居民购买汽车、摩托车等补贴资金7.77万元;**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等5村的卫生室已建成并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成立了农险办和理赔办,今年的水稻、棉花、玉米的投保任务已全部完成;4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基本结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大坝加固、溢洪道改造、放水闸加固等项目已基本竣工;“中小学校舍安全”项目已基本完成。

第四,重要活动有为有效。一是党的建设活动不断深化。7月1日,组织收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6月28日,召开了全体机关党员和各级党组织代表参加的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学习贯彻市委*书记在市委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所作的党课报告精神,委主要领导作了题为“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全面推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党课报告,并对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优秀党支部书记和42名优秀党员进行了表彰;6月10日,组织机关党员开展了“党员奉献日”活动;“七一“期间,对开发区帮扶的白马村及**街道,进行了特困党员慰问,共慰问党员16名,发放慰问金8000元;区内各级党组织先后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并举行了学习党章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7月22日组织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77人共献血18200ml。

二是“两问两整治”活动不断深化。(

三是争先创优活动不断深化。围绕“加快发展、负重赶超,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发展基调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深入学习沈浩、王坤友活动,形成了围绕目标抓争先、围绕任务抓落实、围绕典型抓创优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局面。上半年,**村党支部***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街区党委**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开发区外资服务中心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将公开选拔任用干部作为激发争先动力、提振创优激情的有效手段和抓手,上半年在开发区机关和**街道拿出了一些岗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真正做到了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不断激发机关干部争先创优的活力。

项目总结报告(二)

一、慈母川村概况

慈母川村隶属于延庆县东南山区的大庄科乡,位于乡政府西部4公里处,南距首都北京65公里,北距延庆县城45公里。村域面积6765亩,耕地面积307亩,果园面积1472亩。全村总人口为363人,农业人口337人,其中满族人口为182人,占全村人口的50%。

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下,慈母川村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道路。通过实施果林改造项目,慈母川村果树种植己初步形成规模化管理,盛产板栗、核桃、仁果等干鲜果品,平均年产各类干鲜果品180吨,果品收入占村民们农业收入的82%。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内容

20**年,慈母川村对原有果园进行改造、扩展,发展适应本地特征的优良品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并制定了“树上树下园内园外”的立体发展思路,20**年1月至11月圆满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1)“树上”继续进行优良品种嫁接改造,实行品种化栽培技术;在本村东北角沿公路边建立品种化板栗示范园50亩,按照品种化栽培要求,实施分片按品种改接,选用品种包括燕红、燕平、燕昌,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提供的,是在延庆县首先采用品种化栽培技术。同时针对我村林果资源丰富、但品种较杂的特点,今年开始进行品种换优,为下一步开发有机生态型果品打基础。今年完成的换优工作包括:改接野山杏2万棵、梨树改良5000棵、红果改良2000棵、核桃改良2000棵、枣树(野酸枣)改良1万棵。

(2)“树下”探索立体经济模式,利用板栗示范园中林下空间,种植紫薯20亩,虽然干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紫薯生长,但也取得初、步成效,亩产约1500公斤,每亩产值达6000元。通过一年的尝试,村民认识到了发展林下立体种植可以获得更好效益,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大大提高,我村明年将充分利用林地空间,生产紫薯、黑皮花生,并尝试林下栗蘑种植。

(3)“园内”加强果园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果园灌溉工作奠定基础。利用今年专项资金,对本村果园中的一条小路进行加宽改造,长2公里,宽由1.5m加宽到3m,用土746方。改造后,机动车可以直接开到山上果园,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果树生产管理,同时也为我村下一步开发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4)“园外”指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美化村内环境,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对仙树、“回头梁”、“气母沟”等景点进行建设,将我村悠远留长的“八仙之一”汉钟离传奇故事和满族文化,同丰富的林果资源相结合,发展有满族风格特色的民俗产业,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一体的民俗旅游。

(二)资金筹措及使用情况

20**年,市民委扶持我村果园改造项目50万元,于20**年11月30拨付我村,县政府投资10万元,乡政府2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1万元,村民自筹资金4万元。我村对所拨专项资金建立账本,专款专用。使用资金需召开支委会,经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后方可使用,使我村果园改造工程项目资金从拨付、使用、管理到报账等一系列具体操作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有力推动了果园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三)组织管理情况

果园改造项目负责人为村党支书高自起和村主任高稳明,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共同决策、共同监督。为了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将各户果园进行资源整合,实行集体管理,统一进行嫁接改造、施肥管理,提高了果园的利用率,果品产量大幅提升,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情况

20**年果树嫁接优良品种后需两到三年才能见成效,但是通过20**,20**年的果园改造,板栗、核桃等干果产量明显增加,试种的紫薯也取得收获,亩产约1500公斤,每亩产值达600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项目亮点【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通过果园改造项目的实施,我村进一步调整了果林发展思路,开发有机生态型林果业,推进板栗、野山杏、梨树、红果、野酸枣的改接换优工作,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资源,探索林下立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果林的经济效益,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三、附件

(一)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情况报告表

注:资金支出内容及明细中,预算支出内容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填写,实际支出内容与后附相关票据一致。

(二)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复印件

(三)相关票据复印件

注:所需票据如下

1、民委扶持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的凭证

2、农委及其他单位扶持资金拨付到位的凭证

3、项目支出内容的相关原始凭证

(四)经济合作社及组织机构复印件

(五)经济效益证明材料

篇四: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2015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1篇:XX工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摘要

本摘要突出说明了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与商业价值之重要内容,以突出公司独特的资源优势与竞争能力,帮助投资者认识公司的投资价值。

一、公司组建背景

公司核心资产包括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和粉末冶金研究室:

1、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

共获得科技成果35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全国科技大会奖5项,国家授权专利30多项。

已经开发出高温合金母合金、精铸件、ODS合金及制品、高温合金变形产品等四大类四十余种产品。

近几年,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达30%以上。

2、粉末冶金研究室

60年代研制出核武器用关键材料——纳米分离膜材料,该技术及材料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一、二、三等奖。

先后开发出纳米隐身材料及金属磁性液体,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和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及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在抗紫外线、抗可见光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2项发明专利,且已经过小试、中试,技术成熟。

在电磁防护、伪装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2项国家发明奖和3项发明专利,技术先进、工艺成熟。

二、公司主要产品——核心业务

1、高温合金类产品

(1)高温合金母合金

军用高温母合金

军用高温母合金是高温所传统优势产品,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配件的制造,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5%。

民用高温合金母合金

增压器涡轮母合金:主要用于制造涡轮转子;钴基磁性母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钱币防伪丝、商品标签等;其他民用高温合金母合金。

(2)高温合金精铸件

人工关节毛坯、发动机用高温精铸件、其他精铸产品。

(3)ODS合金靶材及制品

包括系列高性能溅射靶材和飞机发动机用耐高温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4)高温合金变形产品

高温合金变形板材及制品

钨、钼还原舟,GH214、GH747、GH30、GH39等高温合金管坯。该类产品品种多,批量小,附加值较高。

玻璃钢行业高温合金部件

生产玻璃纤维用离心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高温合金司太立耐磨片

主要用于国产15、20、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汽轮机转子叶片的保护上,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达10%以上。

2、纳米材料类产品

齿轮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汽车机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抗紫外线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电磁防护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伪装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红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三、最值得投资之要点

1、公司面对的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

历史已经证明,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并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总揽人类社会全局的高技术。

高温合金为单一奥氏体基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并在高温氧化性气体或燃气条件下能够长期工作。高温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中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其市场将稳定的增长。发展高温合金技术体现了国家利益,是一项国家战略。

21世纪前20年,是发展纳米技术的关键时期,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将成为第5次推动社会经济各领域快速发展的主导技术,它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

2、XX总院巨大的品牌价值为公司开拓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XX总院在中国材料研究领域的特殊地位、超群实力和巨大的品牌价值,使公司在新材料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上具有光明的前途和非凡的潜力。

建院50年来,XX总院共取得3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奖7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项,国家科学大会奖90项,部级科技进步奖870项,授权专利544项,有效专利294项。

XX总院在新材料市场的认同度很高,公司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XX总院的品牌,迅速拓展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3、强大的竞争优势将使公司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司具有专有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行业先入优势以及后续研发优势,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公司在引入战略资金后,通过购置大量设备和生产线,实现高温合金及纳米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可以迅速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生产商。

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4、切实可行的投资退出安排

公司将进行积极的资本运作,计划2015年初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聘请中关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承销商进行上市辅导,2015年初完成辅导,然后开始申请国内A股上市。

作为公司的财务顾问,中关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积极协助公司的资本运作,为公司的上市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化支持。

5、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是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公司核心管理层拥有运作高技术企业的丰富经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在公司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6、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

公司核心管理层与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有着良好的关系,得到zhèng fǔ 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公司保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地位。同时,公司享受国家和北京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

四、融资计划与资本运作

融资目的:①引入战略投资资金,迅速扩大产业化规模;②根据《公司法》规定,满足股份制改造的要求;③引入新股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自2002年11月8日挂牌成立起,公司计划在运营3个月后,进行股权转让:暂定将新冶集团持有的股份转让给31所,同时XX总院向社会投资者转让1500万股。

在融资完成之后,公司将立即进行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预计股权融资和整体改制工作在2015年初能够完成,然后进入上市辅导期,2015年年初完成辅导,可以立即进行上市申请。

六、财务分析与预测

1、销售与利润估算

在不考虑公司发行上市融资所实施的新项目所带来的新增收入的前提下,公司未来五年的销售收入的预测如下表:

2、公司股权转让定价中所考虑的让利因素

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XX总院将向投资者转让1500万股份。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资产评估中,考虑公司未来发展的业绩支撑,XX总院大量专利等无形资产评估未进入评估范围,总体资产评估增值幅度很小,增值率仅8、79%;并且,在固定资产中,评估为零价值的进入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达1000万,该部分资产尚在正常使用。另外,在充分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将对转让作价进行一定的风险折扣。

综合考虑以上XX总院让利因素,公司将确定极具吸引力的转让价格。

第二章公司介绍

一、公司宗旨

公司宗旨:实现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的产业化,成为国内最专业、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供应商。

公司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制度,优化经营管理,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类高温合金、纳米材料及技术服务,确保全体股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公司股权结构

在完成股权转让之后,公司的股本结构如下:

钢铁研究总院投资比例65%

新冶集团投资比例10%

其他法人投资比例25%

合计投资比例100%

三、发起人介绍

1、钢铁研究总院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以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钢铁冶金研发机构;1999年7月1日转制为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国有大型科技型企业。

50多年来承担了冶金行业发展中50%以上关键、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任务;

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军工建设中,钢铁研究总院承担了85%以上关键冶金新材料的研制任务,为“两弹一星”和“神舟号”飞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连铸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中国冶金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均设在钢铁研究总院。

建院以来,共取得3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奖7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项,国家科学大会奖90项,冶金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660项,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10项。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84人。

2、新冶集团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新冶高科技集团公司,于1993年初经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成立,后经改制、重组成为由钢铁研究总院控股、规范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成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的第61家企业集团。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500万元人民币,母子结构的集团成员注册资本合计为11,797、81万元。

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建筑材料、能源及节能、安全及环保、精细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及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以及上述工程项目的承发包、工程设计、设备成套。

四、XX总院整合进入公司的资产

1、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

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组建于1958年,重点研究开发的领域有:铁、钴、镍基变形及铸造合金、机械合金化弥散强化合金、粉末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耐蚀耐磨材料及相关的特种工艺技术等。

四十多年来,该所研究和开发了数十种航空、航天专用铸造高温合金,并建有两条高温合金母合金和精铸件试验生产线,为我国高温合金从无到有并建立起自己的合金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和主战坦克发动机配套研制了大量的高温合金母合金新品种和精铸件,指导生产了大量的高温合金变形部件。该所在国内外高温合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国内高温合金领域的排头兵。

2、粉末冶金研究室

粉末冶金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研究与开发领域有:粉末制备、纳米材料、隐身材料、自润滑材料、粉末高速钢、粉末高温合金、注射成形、典型机械零件、功能织物制品、表面改性材料等。

在纳米润滑添加剂方面,经权威部门检测及相关单位试用结果表明其性能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在抗紫外线、抗可见光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2项独特的发明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且经过小试、中试,技术成熟性程度很高。在电磁防护、伪装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超细粉制取和电磁领域的2项国家发明奖和3项发明专利。

3、永丰基地在建工程

2002年6月28日,XX总院永丰基地正式动工建设,永丰基地将是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的主要场所。公司用地位于该产业基地西北角的Ⅰ-6地块,面积5、32公顷合79、8亩,地块形状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向约为260米,南北向约为208米。该地块南侧40亩地用于建设高温合金母合金及精铸件项目、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

北清路横穿基地与八达岭高速公路相接;与北清路呈交叉的永丰路,南北通过基地中心与圆明园东路相接,与基地内铺设的8横9纵共17条主要道路构成便捷的交通路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4、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无形资产)

高温合金项目、纳米材料项目所生产的产成品,皆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技术人员直接研制,拥有成果鉴定和专利保护;对材料的性能、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十分熟悉,掌握其技术诀窍,在研制和生产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历年来,在高温合金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7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3项;在纳米材料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3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

五、核心管理层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章市场分析——高温合金材料

一、行业分析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并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总揽人类社会全局的高技术。

1、高温合金材料的应用

高温合金也称热强合金,是单一奥氏体基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并在高温氧化性气体或燃气条件下能够长期工作。高温合金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足够的高温强度,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塑性等综合性能。基于上述性能特点,在英、美等国称之为超合金(Superalloy)。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高温下进行的工艺过程和反应不断增多,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逐渐提高,从而使高温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电力、煤炭、石化等能源工业,冶金材料、建筑陶瓷等基础工业以及国防军工工业中都离不开高温合金的应用。

2、军用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的发展与航空发动机的进步关系密切。高温合金一开始就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在现代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可以说高温合金与航空发动机是一对孪生兄弟

,没有高温合金也就没有今天的先进发动机。

高温合金行业涉及军用和重点工业用的核心材料行业,因此要求应用开发和生产供应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有完善的以科研系统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特别需要具备和应用部门长期合作研究开发所积累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因此国家将对有限的企业择优支持,不会出现社会上常见的一拥而上的无序竞争。而且一旦建立供需关系,将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3、民用高温合金

民用工业对高温合金材料的要求并不比航空工业低,某些方面甚至更为苛刻。民用高温合金还要求成本低廉,价格便宜才能推广使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已开始将高温合金应用于更广泛的工业领域。1950年美国民用高温合金只占航空用高温合金的10%,而1985年即达到50%左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温合金在原子能、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冶金化工和玻璃建材等诸多民用工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这类高温合金中一部分主要依然利用其高温高强度特性,而另一类则主要是利用高温合金的高温耐腐蚀和高温耐磨性能。目前美国高温合金总产量约为每年2、3~3、6万吨,大约30%~50%用于耐腐蚀材料。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民用工业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愈益迫切。

二、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在“九五”期间高温合金材料年均消耗量在7500吨左右,据预测,到2015年可达35000吨,产值约20亿元。而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与需求相比较,缺口甚大;并且国内现有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配置,较为落后。

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年消费高温合金材料近28万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体有:

1、工业燃汽轮机市场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为了提高热效率和增加机动性,需要发展大功率的(大于100MW)工业燃气轮机组,这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涡轮叶片为例,因采用劣质燃料,加上地面工况条件差,特别是在高温下(>1300℃)、连续工作时间很长(以万小时计),更需要耐热腐蚀、抗冲刷的高温合金和耐热涂层。我国2000年燃气轮机总发电量为7000MW,2015年和2015年预期将分别达到25000和39000MW。在“西气东输”工程中约需总量为3000MW的燃气轮机。目前,每年花费在进口涡轮叶片备件上就达上亿美元。

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燃气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在《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现状和21世纪展望》论文中的分析:“就世界范围来讲,燃气轮机发电已是电力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而新增发电容量中更占主要成分。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的联合循环总装机容量约占火电新增容量的40%~50%。到2015年我国电力结构中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的比例将达20%左右。”国内燃气轮机发展前景为高温合金的使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且每年的备件供应将是非常稳定的需求。

2、汽车工业市场

目前国外市场100%的重型柴油机配备增压器,中小型柴油机也在不断增大配制比例。国内外涡轮增压器年产量达720万台,所需涡轮转子720万套以上,涡轮转子对母合金年需求量超过3000吨。

2001年我国汽车产量已达246、7万辆。汽车行业的调查公司CSMWorldwide分析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380万辆。根据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到2015年汽车年产量将达320万辆。由此推算,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仅涡轮转子对母合金的需求就在1600吨以上。此外内燃机的阀座、镶块、进气阀、密封弹簧、火花塞、螺栓等都可以采用铁基或镍基高温合金。

3、玻璃工业市场

在玻璃工业中应用的高温合金零件多达十几种,如:生产玻璃棉的离心头和火焰喷吹坩埚,平板玻璃生产用的转向辊拉管机大轴、端头和通气管、玻璃炉窑的料道、闸板、马弗套、料碗和电极棒等。

4、冶金工业市场

高温合金在冶金工业的主要应用有:轧钢厂加热炉的垫块、线材连轧导板和高温炉热电偶保护套管等。

5、原子能工业市场

原子能工业使用的高温合金包括:燃料元件包壳材料、结构材料和燃料棒定位格架,高温气体炉热交换器等,均是其他材料难以代替的。本世纪初,我国要建成核电500万千瓦,在建500万千瓦,并将陆续建成10座6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座60万千瓦的核电站需用蒸发器“U”型传热管100吨。此外,还有大量的堆内构件用不锈钢精密管和控制棒、核燃料包套管等。这样仅一座60万千瓦的核电站堆芯约需要各类核级用管600多吨。目前核电站蒸发器“U”型管仍完全依靠进口。

6、医疗器械市场

人工关节成型术适用于严重疼痛或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创伤后关节炎、其它退化性病变或损伤等关节疾病患者。人工关节和人工骨是采用金属、高分子、陶瓷和碳或其复合材料制成,直接与骨固定,具有高负荷、高弹性、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由北京市计委和北京市科委联合制定的《北京市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2002年度)》指出:我国需要人工髋关节置换者年达到100余万。一件人工关节毛坯价格约600元,而成品价格每件约1、8万至2万元,市场容量在150~200亿元以上。

7、军事工业市场

军用高温合金是一个国家所不可或缺的材料。作为一个面临当前国际形势的世界大国,中国在航空航天发动机、车用舰用燃气轮机等领域将有巨大的发展,其高温合金的使用量将有更大的增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一个庞大的国内外高温合金市场。随着中国工业的持续发展,高温合金的市场将稳定的增长。

三、目标市场细分

★航空、航天(火箭)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火力发电设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包括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及制品,燃烧室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导向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动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涡轮盘用高温合金及制品、紧固螺栓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烟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及制品:涡轮盘件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动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静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汽车、拖拉机工业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包括内燃机排气阀用高温合金及制品、热发生器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增压涡轮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喷嘴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其他部件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原子能工业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冶金工业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硅酸盐工业(水泥)、搪瓷工业用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医疗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各种金属和合金涂镀靶材

第四章市场分析——纳米材料

一、行业分析

1、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米技术为信息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目前,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非常关注的技术,纳电子代替微电子,纳加工代替微加工,纳米材料代替微米材料,纳米生物技术代替微米尺度的生物技术,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纳米材料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的结构,为克服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开辟了新途径,纳米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将重新排列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21世纪前20年,是发展纳米技术的关键时期,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将成为第5次推动社会经济各领域快速发展的主导技术,它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

2、国际纳米技术发展

2000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国会发布了关于美国纳米技术促进计划(NNI),标题是《纳米技术:要引发下一场工业革命》,随即制定了《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将“纳米技术计划”列入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计划,目的是在未来10年乃至20年间在国际竞争中独占“老大”的地位。当前,发达国家对纳米科技研究都十分重视,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3、我国纳米技术进展

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提出了要发展纳米科技,我国十分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国家纳米科技协调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了《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纲要》。《纲要》提出:“除了支持现有项目外,还要开展若干个纳米专项研究,建立两个技术平台、若干个核心实验室,要在全国布局若干个纳米技术工程示范中心,建立若干个示范产业,而且要辐射若干个相关产业。”

中国的“十五计划”(2001~2015年),明确提出将发展纳米科技作为“十五”期间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一半的省、市将纳米材料列入当地“十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二、市场机会分析

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将为21世纪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生态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技术界面。

1、市场预测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引发一场产业革命,其深远意义堪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媲美。欧盟委员会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15年,纳米技术产业将成为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到2015年,世界纳米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以研究分子机械而著称的美国风险企业宰贝克斯公司的一项预测认为,纳米技术发展和商品市场将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是要准确地控制原子数量在100个以下的纳米结构物质。这需要使用计算机设计/制造技术和现有工厂的设备和超精密电子装置。这个阶段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美元。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纳米结构物质。在这个阶段,纳米结构物质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造将达到实用化水平。该阶段的市场规模在50~200亿美元之间。

●第三个阶段里大量制造复杂的纳米结构物质将成为可能。这要求有高级的计算机设计/制造系统、目标设计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该阶段的市场规模可达100~1000亿美元。

●第四个阶段,纳米计算机将在这个阶段中得以实现。这个阶段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10000亿美元。

●第五个阶段,科学家们将研制出能够制造动力源与程序自律化的元件和装置,市场规模将高达6万亿美元。

宰贝克斯公司认为,虽然纳米技术每个阶段到来的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但在2015年之前,纳米技术有可能发展到第三个阶段,超越“量子效应障碍”的技术将达到实用化水平。

由于采用纳米技术以生产纳米材料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少、市场前景广阔,纳米科技的应用得到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国企业的热情响应。当前,应特别重视纳米材料在环境、能源、医药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培育纳米材料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使这些产业的起点定位在21世纪技术制高点上。

2、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纳米产业市场

(1)车用润滑油市场

199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450万辆,预计到2000年将达1800万辆。此外,我国还有1500多万辆农用汽车和4000万辆摩托车。如此巨大的车辆保有量,为我国润滑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润滑油生产国,也是第三大成品润滑油消费国,现有21个基础油生产厂,3000多个大小调合油厂,年生产能力约为400万吨。在全部润滑油产品中,车用油约占一半。我国对车用润滑油的需求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远大于世界年均增长1%的速度。

我国现有两个现代化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基地,30多个生产厂,可生产12大类110多个品种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12万吨。但是产品多以单剂为主,技术含量低;复合添加剂近年刚刚起步,由于化工原料纯度和批次稳定性差,因此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我国内燃机用机油升级换代慢,高、中、低档内燃机用机油将长期并存。

在我国市场上,减摩抗磨、养护修复类汽车添加剂倍受消费者青睐,纳米润滑添加剂具有超强的抗磨损、减摩擦性能,替换普通润滑油中的摩擦改进剂或极压抗磨剂后,使润滑油的各种性能大幅度提高,不仅使润滑油升级换代,而且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将纳米润滑添加剂加入汽车机油中,可以用作汽车引擎养护剂。据北京市商情咨询公司对全国33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调查,1997年全国汽车添加剂销售额近8亿元,绝大多数产品是国外品牌如美国的JB、保标、特耐磨、奇魔等。这些牌号的汽车养护剂在我国的销售额一直在稳步增长,目前每年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近2500吨。随着同类产品品质的提高以及成本与售价的降低,市场需求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2)工业润滑油市场

在电力工业的大、中型发电机维修时,发电机转子因惯性而无法及时停车,因此必须对其提供额外电源以保证其润滑,这将造成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大量增加。而纳米润滑添加剂由于具有超强抗磨损、减摩擦及散热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大幅度降低机械部件的摩擦与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能保障安全生产。纳米润滑添加剂的超强修复功能,可以显著改善机械设备的动力性能,不仅节省资金,而且节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工业上为了提高齿轮油的承载能力,其齿轮油的粘度都比较大。然而,由于齿轮传动时散发热量较多,高粘度齿轮油的散热差,而极易使齿轮箱的温度偏高;此外,齿轮油粘度大,还会使单位时间内润滑油的泵送量减少,导致远距离需润滑设备的供油不足,极易引起机械故障。纳米润滑添加剂由于具有超强的承载、润滑、抗磨、修复及散热能力,而且能与低粘度油相匹配,因此把纳米润滑添加剂应用到齿轮油中,可以大大改善设备的润滑性能,大幅度降低设备的机械故障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2000年全国齿轮油的生产量已超过10万吨,相应每年需纳米润滑添加剂5000吨以上。

(3)纺织制品市场

我国是世界纺织工业大国,2000年生产化纤用浆粕29万吨,化学纤维690万吨,粘胶纤维56万吨,合成纤维630万吨,锦纶纤维36万吨,涤纶纤维510万吨,腈纶纤维47万吨,维纶纤维2万吨,丙纶纤维28万吨。

通过把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与纺织原料进行复合,可以制备成各种功能织物,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以腈纶纤维为例,2000年全国生产腈纶纤维47万吨,实际需求为75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腈纶实际需求量将达90~100万吨,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假如仅有5%的腈纶添4%的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而成为纳米功能织物,仅此一项每年就需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1800吨,如考虑棉纤维、锦纶纤维、涤纶纤维等,每年至少需要近万吨的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因此即使本公司的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在市场上仅占5%,每年就有400~500吨,产值近亿元,如考虑到出口进入国际市场,这个数字会更大。

据国际纺织联盟(ITMF)统计:1999年全世界纺织纤维总产量为467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为2390万吨,并仍以较快速增长。1998年中国合成纤维总产量460万吨,1999年合成纤维产量比1998年增加1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及织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满足保暖等基本要求外,那些有预防和保健功能的服装及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此外,由于紫外辐射、电磁辐射等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那些具有抗紫外线、抗电磁波及红外保健等织物的市场需求会十分巨大,而且市场周期较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追求

高档、舒适、具有保健功能的服装。由于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具有用量少、性能好、与纤维结合强度高、织物质地均匀、色彩艳丽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功能织物改性剂,必将成为新型功能织物的关键技术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4)军工市场

有些纳米功能织物如“电磁波吸收织物”还可有效吸收电磁波,它与红外、可见光织物组合一起,可制成各种伪装隐身网,其他纳米金属粉末也是国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材料。

三、目标市场细分

纳米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产业化,公司对纳米润滑及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的开发与生产,不仅开拓了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而且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改进、高新产业技术的发展及国防实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市场营销的拓展,“驰畅”品牌的纳米材料产品将使公司获取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效益及更大的客户群体。

公司定位的目标市场细分如下:

◆纳米润滑添加剂

◆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电子信息工业用纳米镍粉

◆粉体功能材料:多频谱隐身材料、特殊环境下的自润滑材料

◆其他行业需用纳米粉末

第五章竞争性分析

一、高温合金产品

1、主要竞争者

由于高温合金产品使用于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相关数据的取得比较困难。以下数据可能有所遗漏,但从中可以看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1)国内竞争对手

①主要生产企业

国内生产高温合金的企业在产量和品种上较具竞争力的还有:上海五钢特种冶炼公司、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钢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沈阳金昌普新材料股份公司(中科院金属所高温室)、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都钢铁公司冶金研究所等企业,生产牌号(品种)为GH、K等。

高温母合金厂商

国内生产高温母合金(军品)有五个厂商,市场情况如下:

高温变形材料厂商

国内高温合金厂商在产品品种上有所差异,都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例如:上钢五厂和抚顺特钢不生产铸造高温合金,而着力发展变形高温合金。国内生产高温合金变形材料的厂家仅有三大厂商:上钢五厂、抚顺特钢、长城特钢三厂,根据《中国特殊钢年鉴》资料其年总产量如下:

②潜在竞争对手

由于高温合金的巨大市场和高科技效益,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钢铁企业纷纷加入竞争队伍,正在成为潜在竞争力量的主要有:上海司太立公司(合资)、西宁特钢公司、陕西精密金属公司、天津市冶金材料研究所、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中心、广东省钢铁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焊接器材技术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生产牌号(品种)为GH、K及一些国外牌号如:Incoloy等。

(2)国际竞争对手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企业是世界高温合金市场的主要竞争企业,列表如下:

2、优劣势对比

公司与国内、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对比和竞争策略分析,列表如下:

3、针对性竞争策略

由于国内新高温合金材料公司和传统特钢公司是公司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类和研究,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二、纳米材料产品

国内主要进行纳米润滑添加剂研究的单位除钢铁研究总院外,还有: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兰化所、后勤工程学院、漳州市九龙天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

1、主要竞争者

(1)汽车润滑油添加剂

目前,国内汽车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常见的品牌大约有二十来种,主要品种有减摩抗磨、养护修复类汽车添加剂,大多是进口产品(以美国品牌居多),而销路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品牌不过3~4家。

国内汽车润滑油添加剂品牌主要有:力驰多、999车仆等。

国外汽车润滑油添加剂品牌主要有:特路普、威力狮、保标、奇魔、豪特、实力50、特耐磨、胜牌、盾牌、保龙、威士、金鹰、保车夫、JB、BG、威力狮等。

国内主要汽车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厂家

环球公司

深圳三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济南统一润滑油有限公司添加剂厂

中国石化锦州石油化工公司添加剂厂

抚顺市凯润合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廊坊雪吉高级润滑油公司

广州市纳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金日润滑材料有限公司

锦州精联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鞍山根哲化学有限公司

路博润-兰炼添加剂有限公司

大庆开发区中益石化添加剂有限公司

北京天格经济发展公司

上海添加剂厂

埃索(天津)有限公司(埃克森公司附属公司)

大庆开发区中益石化添加剂有限公司

深圳华润特种油剂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东升助剂厂

盘锦市双保石油化工厂

北京加力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北京天宇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乙基公司

上海乌海实业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

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顺德德力士特种油品厂

锦州精联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鞍山市根哲化学有限公司

国外生产厂家

特耐磨公司

美国QMI公司

美国JB公司

美国特路普国际公司

鹏斯快克公司

(2)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在国内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大都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真正的知识产权的商品。至于抗电磁波功能纳米织物添加剂,国内外未见到此类产品及有关文献的报导,因此在市场开拓初期不会面临激烈竞争的局面。

调研资料表明,在我国数百家标榜“纳米题材”的商家中,真正实现纳米材料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只有10余家厂商。在纳米材料生产领域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公司是:

东北超微粉制造公司

浙江舟山市普陀升兴纳米材料开发公司

山东正元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河海疏浚工程集团公司

山西丰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五羚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明日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科联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长春铁鑫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迪瑞检验制品公司

尊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2、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竞争分析

在该领域,公司与国内、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对比和竞争策略分析,列表如下:

三、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要成为最专业化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生产商,首先要在中国市场建立主导地位,然后利用这一优势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

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管理团队优势

中国高温合金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及经营管理精英汇聚,使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优势互补的一流管理团队。

专业人员优势

公司所有员工均来自中国的传统高温合金、纳米材料研究机构,对中国特有的高温合金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及销售市场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行业先入优势

XX院是中国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能够提供各种牌号的高温合金产品和各种纳米材料产品,40多年来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高新技术材料制品;公司率先进入竞争相对缓和但极具市场发展潜能的中国市场,并成功开展了专业的国际化标准的技术和产品服务。

产品研发优势

XX院研究开发了数十种航天、航空专用高温合金,共获得科技成果350余项;研究开发了粉末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多孔材料、隐身材料、自润滑材料。硬质合金、超硬材料、粉末高速钢、粉末高温合金、注射成型、典型机械零件、功能织物、表面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同行业中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信息网络优势

公司拥有专业图书馆,收藏有各种冶金、材料分析等方面的国内外专著20余万册,中英文期刊400余种。公司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站是中国冶金系统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国家一级查新单位。信息网络可以帮助客户分析市场目标受众,做出有针对性、合理的生产销售计划和发展战略。

技术服务优势

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专业的客户服务,及时准确的信息监测和反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揽子服务。

第六章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面临前景广阔的高温合金材料和纳米材料市场,发挥公司在同业中优势竞争地位,五年内发展成为国内最专业、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供应商。

2015年在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尚未投资情况下,力争达到年销售收入2亿,利润3000万元;2015年募集资金逐步开始投资产生效益,力争2015年达到年销售收入5亿元。

二、战略规划

在现有经营业绩和科技产业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在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制造工艺领域拥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开发实力;

发挥科技产业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综合优势,努力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

以技术进步和项目投资为动力,推动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产业快速成长,形成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格局;

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扩大产业规模,保证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1、产能规模规划

由于2015年申请公开发行上市的项目还没有确定,下面的产能规模的规划没有包括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的生产能力只能依据本次引入的战略资金投资的两个项目。

高温合金产品

高温合金母合金346吨/年

高温合金精铸件39、9吨/年

ODS合金靶材及制品4、5吨/年

高温合金变形产品33、5吨/年

纳米材料产品

齿轮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400吨/年

汽车机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200吨/年

抗紫外线、抗可见光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150吨/年

电磁防护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80吨/年

伪装用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20吨/年

红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50吨/年

2、发展方向设计

高温合金材料领域

国家制定的《冶金科技发展指南(2000~2015年)》,明确了关键冶金新材料和新技术——高温合金的发展方向。为保持技术优势,公司计划推进以下重点技术:

(1)高温合金变形加工技术,如:变形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模拟,盘件包套和等温锻造技术,变截面长轴锻造技术,等通道变形技术等。

(2)母合金和精密铸造技术,如:真空感应悬浮熔炼技术、纯净母合金制造技术,真空水平连铸,真空离心铸造技术,反重力铸造技术,细晶、定向、单晶铸造技术,顺序凝固技术,CA精铸技术等。

(3)粉末高温冶金制造加工技术,如:变截面电渣熔铸技术,旋转电极物化雾化细粉<70μm制造技术,去除粉末夹杂物技术等。

(4)高温合金先进制备技术开发,如:多场作用下的熔炼铸造技术,超声电弧焊接技术,粒子强韧钢化伪合金制造技术,等离子激光复合快进成型技术,液态金属渗透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纳米材料领域

瞄准粉末冶金国际科技前沿和未来市场的发展,公司在“十五”期间主要研究及开发项目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争取5~10年内在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纳米材料

(2)固体润滑

(3)SPS(等离子放电烧结)技术及其先进材料开发

(4)粉体检测

(5)特种功能材料

这五类纳米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都是当前国内外粉末冶金研究和开发的项目重点,与众多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密切相关。

3、人才扩充计划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效的、灵活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种方式,扩充公司发展所需的技术开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计划到2015年,公司员工达到400人左右。同时,加强对公司中层领导及后备干部进行管理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中层管理队伍。

三、公开发行上市前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实施规划,本次融资引入的战略资金主要投资于高温合金母合金项目和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一期,在公开发行上市前还计划进行债务融资实施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二期。

公司近期实施的项目及投资进度安排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固定资产投资

总计2002年2015年2015年之后

高温合金材料5366、955366、95

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7833、002083、955749、05

高效蓄热砖230、0080、00150、00

注: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前,项目由XX总院实施,公司成立时,在建工程转入公司。

以上项目已在2002年开始实施,其中高温合金材料项目和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在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

2002年6月份开始在该基地内建设1#厂房,截止2002年11月26日,厂房建设费实际投入1807万元。该厂房建筑面积10565平方米,其中3500平方米用于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的一期,该项目一期主要建设纳米润滑添加剂生产线,建成后,纳米润滑添加剂产能达到300吨,该生产线将于2015年投入生产。1#厂房其余的7065平方米用于实施高温合金材料项目,项目建成后产能为450吨高温合金,2015年初项目投产。

高效蓄热砖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电暖器的蓄热材料,在2002年,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0万元用于购置生产设备,项目生产场地在通县租赁,产能为年产10万块蓄热砖;随着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的扩展,预计2015年需继续投资150万元使项目产能达到年产30万块的能力。

第七章市场与销售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市场拓展力量。在提高销售人员能力素质、完善国内营销网络、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拟在国外建立多个办事机构和发展有实力的代理商,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稳步地将产品销往美国、欧洲、拉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构建公司的国际营销体系。

一、短期市场目标

1、高温合金的短期市场目标是:

●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在2002年获得25%以上的军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市场。

2、纳米材料的短期市场目标是:

◆销售额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

◆2015年底达到15000万元人民币销售额;

◆2015年底争取成为业内的龙头企业。

二、市场销售预测

1、高温合金产品

在研究及制造能力合为一体的基础上,公司力求在最主要的高温合金供应商中占有最具优势的市场地位。高温合金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公司高温合金产品的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0700万元,预计市场销售额状况为:

◆军用高温合金母合金3400万元

◆增压器涡轮转子母合金2000万元

◆钴基磁性母合金300万元

◆人工关节毛坯700万元

◆发动机用高温合金精铸件1500万元

◆玻璃及其他行业高温合金600万元

◆ODS合金靶材及制品1000万元

◆高温合金变形产品1200万元

2、纳米材料产品

在研究及制造能力合为一体的基础上,公司在最主要的纳米材料供应商中占有最具优势的市场地位。纳米材料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纳米材料产品的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4880万元,其市场销售额状况初步预测为:

◆齿轮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6400万元

◆汽车机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3200万元

◆抗紫外线、抗可见光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2700万元

◆电磁防护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1280万元

◆伪装用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500万元

◆红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800万元

三、业务拓展渠道

公司已经开拓了有效率的销售渠道来实现销售策略。公司业务拓展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将在上海、南京、哈尔滨、西安、沈阳、成都、重庆、武汉、深圳等地开设办事机构,以便更接近中国的制造中心,与已有的合作伙伴和其它新兴企业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便于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优质服务。

▲巩固与已有用户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发新的客户企业,寻求与其他公司和机构建立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证业务发展规模;

▲采取选择性分销策略,经过挑选的中间商将能更好地完成职能,有利于营销目标的实现;

▲制定严密的网络成员交易条件和相关职责;

▲严格管理分销渠道,主要作好网络(渠道)成员的选择、激励、评价和网络(渠道)的改进;

四、定价策略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低价格扩张策略以获得最大化的市场份额;对于技术含量高、技术专有性强、市场独占性强、产量存在不足的品种,采取特殊的定价方式,如:溢价策略、高价策略等,以获取更大的商品利润。

公司主要采取基于竞争的定价方式——行市定价。公司按季度来审查商品价格,以保证公司的基本利润避免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五、市场宣传手段

市场宣传模式:围绕公司品牌拓展,采取以自主推广为主,公关力量配合为辅的市场推广模式,实现低成本商品品牌扩张的战略意图。

公司拟在国内有代表性的行业、贸易报刊杂志上,如《钢铁》、《中国冶金》、《汽车之友》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发布广告和商品介绍。具体采用两种方式:由公司自主发布;联合分销商、OEM商家、零售商及其他公司共同发布。

广泛联系各有关部门,包括商业、行业、贸易报刊杂志编辑部,商务和地方出版机构,现有客户公司的管理人员、雇员组织、用户集团、销售代表等等,建立有效的、网络化的市场宣传立体空间。

第八章风险与对策

一、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化风险

公司拥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部分产品正处于成长期,尚未达到应有的经济规模。在实现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具体包括: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质量控制、人员作业方面的风险;在技术方面存在工艺放大、新产品研发时效的风险;在公司管理方面存在人员结构调整、原材料采购、市场营销方面的风险。

对策:加强对产品的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加强研发,完善工艺设计;通过培育和引进工程技术和市场营销人才,改善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的产供销体系;利用高新技术产品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公司抵御来自产品规模化风险的能力。

二、产品结构风险

公司产品涉及高温合金、纳米材料两个领域,产品品种、型号繁多。不同产品针对的买方市场有差别,产品专业化较强,结构不够集中,可能使管理层面相对分散,给市场信息的收集、传递,生产组织和营销体系的完善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给本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对策: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努力优化产品结构,利用技术开发能力和企业资源条件,以现有主导产品和募资项目产品为主,进行业务整合,形成合力;针对不同类别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规避产品结构不够集中带来的风险。

三、主要原材料、能源供应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质量好坏、供货时效都会对经营构成一定的风险。此外,原辅材料、能源动力的价格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费用。

对策:公司将致力于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保障原辅材料的质量、价格及供货时间,同时采用节能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对于高科技产品市场而言,原材料成本及产成品售价是密切相关的,只要保持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客户是可以接受这一价格波动的。

四、技术骨干流失风险

稳定的人才队伍和适用的人才政策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员工住房、进京指标、薪金待遇、福利奖金等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尤其公司产品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高,技术骨干的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

对策: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对于技术骨干,保障与市场接轨的薪金待遇,提供施展才能的工作环境,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营造良性的企业文化,充分运用北京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保障公司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五、技术换代风险

在高科技行业中,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是一个应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本公司现生产及拟投产的产品技术若不能及时更新、发展,则将面临丧失技术优势、丧失竞争力的风险。

对策:本公司将加强已实现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后续支持,根据产品的市场变化,加强对现已投产高新技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换代产品开发,以确保公司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的技术领先性,降低该类风险。

六、市场风险

公司产品涉及机械、冶金、交通、电力、电子、石化、能源、航天、环保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给公司经营带来或多或少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密切关注机械、冶金、交通、电力、电子、石化、能源、航天、环保等多个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减少行业变化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七、国外市场风险

公司的部分产品销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在公司充分利用海外市场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创收的同时,海外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变化将对本公司拓展国际业务带来风险。

对策:公司将通过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和代理机构的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售后服务队伍,充分利用海外市场所具有的各种资源创收,充分了解海外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规避本公司拓展国际业务中遇到的风险。

第九章财务信息、财务预测与公司估值

一、财务信息

二、收入预测和利润估算

1、预测依据

高温合金材料:2002年的销售收入来自于高温所现有的实验及中试设备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2015年永丰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高温合金产品生产业务全部进入该基地,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为10700万元,2015年达到生产能力的70%,实现销售收入7490万元,整合院内高温合金业务收入1000万元,共计实现销售收入8490万元;2015年后永丰基地高温合金生产线达产,年实现销售收入10700万元,院内高温合金业务整合收入2000万元,高温合金总收入12700万元。

纳米添加剂项目:2015年永丰基地一期纳米润滑生产线建成投产,当年达到生产线能力的30%,生产销售纳米润滑剂90吨,售价12~14万元/吨,形成销售收入1000万元;2015年后项目一期达产,年生产销售纳米润滑添加剂3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2015年上市融资后开始实施项目的二期,2015年二期开始投产。

高效蓄热砖:2002年在通县租用厂房实施该项目的生产,固定资产投资80万元形成年生产能力10万块高效蓄热砖,已实现一定的销售收入;在市场扩展的情况下2015年计划投资150万元使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块/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2015年后达产,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

纳米二期项目实施资金来源为债务融资或新股发行募集资金。

2、销售与利润预测

三、公司估值

1、未流通股票估值

对公司的价值评估采取将未来预计净利润折现的方式。由于项目的生产期为10年,项目竣工时间为2015年年底,所以估值共包括12期的净利润数据,没有考虑公司上市融资及融资新增项目带来的公司增值。选择的折现率为10%。

公司净利润折现公式:

V=A1+A2/(1+K)+A3/(1+K)2+A4/(1+K)3+A5/(1+K)4+……

其中:K为折现率,V为公司价值,Ai为各期净利润。

在预测条件下,考虑未来的净利润折现,公司价值为58785万元。

2、流通后股票估值

按照当前国内A股发行体制,公司未来股票发行价格仍然可能是根据当年盈利预测来测算,并且考虑发行月份和发行股本,以便加权计算发行价格。

计划依据2015年度的财务数据,2015年年初保送上市申请材料并作出上市定价。根据预测,公司2015年实现净利润2118万元,每股利润0、353元。按照保守的公司股票发行市盈率为20倍的规定,则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价格为0、353×20=7、06元/股,计划发行3000万股,可以融资21180万元。

四、本次股权转让定价所考虑的让利因素

公司本次私募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XX总院将向投资者转让1500万股份。

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资产评估过程中,高温所、粉末室原有的无形资产仅专利共有50项,本次评估仅进入4项,其余专利并未进入评估范围,最终无形资产评估增值仅261、11万元。另外,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仅135、98万元,而其中仅评估为零价值的进入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就达一千万,该部分资产尚在正常使用(科研项目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在当年即已全部摊销,该部分资产的使用时间并不长)。总计评估增值436、33万元,增值率仅8、79%。

钢铁研究总院在永丰高科技园区为高纳公司项目建设所购置的25亩土地拟平价(23万元/亩)进入公司,总院实际购买价格为35万元/亩(总院实际支付23万元/亩,中关村管委会另外对总院补贴12万元/亩)。现在,该区域的土地价格已经上升到44万元/亩,该项资产的转让,总院让利达300万元至500万元。

此外,在充分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将对转让作价进行一定的风险折扣。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参照市场需求,XX总院将制定极具吸引力的转让价格。

第十章本次融资计划与上市安排

一、本次融资计划

公司于2002年11月8日设立,计划在运营3个月后,进行股权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新冶集团将所持股权比例转让给31所;同时总院向社会投资者转让公司25%股权。

转让后股本结构为:总股份为6000万股,XX总院持股3900万股,占65%;航天材料研究所(31所)持股600万股,占10%;社会投资者持股1500万股,占25%。

二、上市安排

公司计划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后,立即进行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预计私募融资和整体改制工作在2015年初能够完成,然后进入上市辅导期,2015年年初完成辅导,辅导期内中关村证券同步完成上市申请的全套材料,辅导期满立即进行上市申请。

战略投资作为法人股存在,上市可以大幅度提高公司价值;上市后,可以进行法人股转让,或者管理层收购,交易定价依据为每股净资产;战略投资可以实现数倍的投资增值。

第2篇:镁电池项目发展商业计划书

一、市场前景广阔:镁电池是以镁材为主要原料的新型高性能环保电池,最早由以色列开发研制生产,目前又由中国所掌握。我公司投资控股的山西和唐山镁电池企业所掌握的新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拥有生产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公司主打产品是镁系列电池。由于镁电池的性能价格比,优于以往的任何一款电池,并且更安全、更环保,因此可以替代现有市面上的所有电池产品,并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本项目可以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军用镁电池和各种规格型号的民用镁电池(1#、2#、5#、7#家用电池;矿工用矿灯电池;电动自行车电池;电动汽车电池;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摄像机、照相机、游戏机、mp3、mp4随身听播放机电池等)。中国电池180多亿只的年产量占到世界电池总产量的30%以上,年销费量达到70至80亿只,市场非常巨大。

二、原材料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镁产量国,占全球市场的70%。作为全球原镁最主要的产地,中国原镁产能充足,竞争充分,价格低与国际市场。我国原镁产地主要分布在山西、宁夏、辽宁等地。

三、产品成本优势:镁电池是同等体积锂电池成本的三分之二。

四、生产技术优势: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其生产技术指标优于以色列和德国。

五、产品性能优势:镁电池具有能量高(是同等体积锂电池的三倍、是铅酸电池的十倍、是镍电池的十倍以上)、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贮存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应用领域广、性价比优势大、环保无污染、可二次回收的特点。

六、自主知识产权:镁电池的发明者系国内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其知识产权已经申报专利,审查已通过,目前正处在确认流程的两年等待期。其专利技术可以马上应用于商业化进程。

七、产品成熟度:产品性能优势、成本优势、生产技术优势是取得国营重要单位用户的试用认可和订单的根本原因。

八、国家鼓励政策:普通废旧电池严重污染环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日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意图解决这些问题,但收效甚微。镁电池具有环保、新能源的特点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根本原因。

九、企业发展目标:项目符合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发展为新能源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

十、投资回报:公司上市后,市盈率将会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

十一、项目风险控制:对项目公司进行控股60%、控制董事会、加强管理和内部监督。已有可靠用户的订单,公司运营风险小。投资成本回收周期短,风险低。

十二、经济效益预期:基于市场潜在需求和目前获得订单的情况,公司达成投资目标,形成稳定的经营状况和赢利状况后,每年利润可达3—8亿元人民币。

十三、上市时间安排:2015年下半年。

十四、投资金额:山西金源天荣镁电池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唐山金源鸿基镁电池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

十五、投资收益率:三年后,预期股权升值5—10倍。

十六、项目状况:该项目在河北省唐山市和山西省太原市进行产业化生产。唐山厂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加工镁电池24个品种19075万只,年产值189950万元。

十七、投资方式:直接创业投资(直接持有项目公司股权)。

十八、股份比例:我公司占新组建的镁电池公司60%股份,技术发明人占40%股份。

十九、投资分配红利比例:公司每年企业所得税后净利润的60%用于红利分配。

二十、资本流动性强:三年期满后,在投资人同意的条件下,按投资额160%的股权转让价格优先回购投资人的全部股权。

第3篇:医药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

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和健康形势:人口基数大,患者众多;疾病谱较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疾病谱并存;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保健和老年病的问题日趋严重;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社会心理压力日趋加大,身心疾患激增。中国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热点投资项目有以下方面的技术产品:1、医药生物技术产品;2、中药、天然药物;3、化学药;4、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5、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产品。》>全文

第一部分项目摘要

1、1公司介绍

1、2项目产品及设备工艺技术介绍

1、3项目相关者分析

1、4项目swot分析

1、5市场分析及预测

1、6市场营销策略

1、7项目团队组建

1、8项目总平面布置

1、9项目厂址基础设施配套

1、10项目建设进度

1、11投资估算

1、12资金筹措

1、13财务评价

1、14公司上市

1、15投资退出

1、16风险分析

1、17附件

第二部分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部分公司介绍

第四部分医药项目产品及设备工艺技术介绍

4、1项目介绍

4、2产品介绍

4、3设备选择

-种子罐

-发酵罐

-蒸发器

-酶转化釜

4、4工艺技术

第五部分医药项目相关者分析

5、1、供应商

5、2、消费者

5、3、竞争对手

5、4、当地政府

第六部分项目swot分析

第七部分市场分析及预测

7.1市场分析

7.2市场预测

7.2.1区域市场1

7.2.2区域市场2

第八部分市场营销策略

8、1创造和引导需求

8、2营销战略与开发规划

第九部分项目团队组建

9、1组织构架

9、2组织构

9、3管理模式

9、4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第十部分医药项目总平面布置【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10.1总平面布置

10.2公用工程

第十一部分医药项目厂址基础设施配套

11.1建设地点

11.2建设条件

11.3外部配套条件

第十二部分医药项目建设与进度

12、1建设工期

12、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3项目实施进度表

12、4建设管理

第十三部分投资估算

13、1投资估算依据

13、2投资估算

第十四部分资金筹措

14、1资本金

14、2债务资金

第十五部分财务评价

15、1基础数据与参数

15、2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15、3成本费用估算

15、4利润总额及分配

15、5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5、6项目权益投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5、7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5、8不确定性分析

15、9综合财务分析

第十六部分公司上市

16、1公司上市计划

16、2上市方式

16、3上市程序

第十七部分投资退出

第十八部分风险分析

18、1风险分析

18、2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10、0公司无形资产价值分析

10、1分析方法的选择

10、2收益年限的确定

10、3基本数据

10、4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

第十九部分附件

19。1财务报表

19。2相关证明文件

第4篇: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

1、0项目概要

1、1项目公司

1、2项目简介

1、3客户基础

1、4市场机遇

1、5项目投资价值

1、6项目资金及合作

1、7项目成功关键

1、8公司使命

1、9经济目标

2、0公司介绍tzlc

2、1控股公司与关联公司

2、2公司组织结构

2、3[历史]财务经营状况

2、4[历史]管理与营销基础

2、5公司地理位置

2、6公司发展战略

2、7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3、0项目介绍(参考兆联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旅游商业计划书模板格式)

3、1旅游项目开发目标

3、2旅游项目综合开发思路

3、3旅游项目开发的资源状况

3、4项目地理位置与背景

3、4、1项目所在省会

3、4、2项目所在城市

3、6项目建设基本方案

3、6、1规划建设年限与阶段

3、6、2项目规划建设依据

3、6、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3、7项目功能分区及主要内容

3、8重点项目介绍

3、8、1现代科幻……城

3、8、2……水上乐园

3、8、3旅游商业中心……

3、8、4旅游房地产……

3、8、6森林木屋别墅……

3、8、9休闲农庄……

4、0市场分析

4、1中国旅游市场

4、2区域旅游资源与利用

4、3区域旅游市场发展特点

4、4客源市场分析

4、5环境容量分析

4、6竞争对手分析

5、0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参考兆联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旅游商业计划书模板格式)【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5、1执行战略

5、2竞争策略

5、3营销策略

5、3、1客源市场定位

5、3、2定价策略

5、3、3宣传促销策略

5、3、4整合传播策略与措施

5、3、5网络营销策略

5、4战略合作伙伴

5、5项目实施进度

6、0项目swot综合分析

6、1优势分析

6、2弱势分析

6、3机会分析

6、4威胁分析

6、5swot综合分析

7、0项目管理与人员计划(参考兆联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旅游商业计划书模板格式)

7、1项目管理

7、2质量控制系统

7、2、1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2、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7、3项目工程进度管理体系

7、3、1进度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贯彻

7、3、2进度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设计

7、4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

8、0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

8、1风险分析

8、1、1技术性风险

8、1、2非技术性风险

8、1、3工程进度风险

8、1、4工程质量风险

8、1、5安全风险

8、2风险规避

8、2、1采用合同形式加强风险防范

8、2、2非技术性风险的防范对策

8、2、3施工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8、2、4安全控制措施

9、0投入估算与资金筹措

9、1项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贷款方式

9、2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9、3中小企业融资资金使用计划

9、4贷款方式及还款保证

10、0财务预算tzlc

10、1收入预测

10、1、1门票收入估算

10、1、2a项目收入估算

10、1、3b收入估算

10、1、4c收入估算

10、1、5d收入估算

10、1、6d收入估算

10、1、7e收入估算

10(

10、3项目总成本与盈利估算

10、4项目现金流量

10、5项目重要财务指针

10、6盈亏平衡分析

10、7敏感性分析

11、0公司无形资产价值分析tzlc

11、1分析方法的选择

11、2收益年限的确定

11、3基本数据

11、4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

第5篇:专利项目商业计划书

1、0执行概要

1、1项目公司

1、2项目简介

1、3市场机遇

1、4项目投资价值

1、5项目资金及合作

1、6项目成功关键

1、7公司使命

1、8经济目标

2、0项目专利产品(参考兆联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专利商业计划书模板格式)

2、1专利发明人与背景介绍

2、3专利产品的工程应用场景

2、3、1地下排水类系列专利的应用

2、3、2路表排水类专利应用

2、3、3水泥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类专利应用

2、3、4水泥路铺沥青防裂专利应用

2、3、5加筋类专利应用

2、4系列专利介绍与比较优势分析

2、4、1地下排水类专利

2、4、2路表排水类专利

2、4、3新建水泥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类专利

2、4、4水泥路上加铺沥青路面时的防裂专利

2、4、5加筋类产品专利及其他

2、5发明专利申报情况

2、6工厂选址与基础设施

2、7生产设备与生产线介绍

2、8项目实施地优惠政策

3、0市场分析

3、1道路建设市场容量巨大

3、2公路工程市场的特点

3、2、1公路工程市场的特点

3、2、2公路建设市场现状

3、3土工道路材料产业概述

3、3、1桥梁材料生产企业

3、3、2道路材料生产企业(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3土工材料生产企业

3、4土工道路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4、0项目swot综合分析

4、1优势分析

4、1、1社会效益优势

4、1、2经济效益优势

4、1、3技术与功能优势

4、1、4知识产权保护优势

4、1、5政策优势

4、2弱势分析

4、3机会分析

4、4威胁分析

5、0竞争分析

5、1竞争环境

5、2竞争对手

5、3竞争趋势

6、0风险分析及其规避对策

6、1知识产权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6、2技术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6、3人才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6、4市场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6、5经营管理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6、6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7、0市场定位与营销计划

7、1市场定位

7、2营销策略

7、3品牌策略

7、4渠道策略

7、5价格策略

7、6宣传策略

7、7促销策略

7、8售前售后服务策略

7、9战略合作伙伴

8、0项目实施

8、1项目实施基本条件

8、2项目产业化运作模式

8、3项目公司组织结构

8、4项目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8、5管理团队组建与管理制度建设

8、5、1管理制度及协调机制

8、5、2管理团队建设与完善

8、5、3人事管理

8、5、4公司与产品的特色化建设

8、6企业文化建设

8、7股权激励措施

9、0专利价值分析

9、1分析方法的选择

9、2收益年限的确定

9、3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与产品方案

9、4基本财务数据

9、4、1与分析相关的一些比率

9、4、2产品价格、成本及销售量预测

9、5项目的投资估算

9、6项目的现金流量预测

9、6、1销售收入预测

9、6、2净现金流量的预测

9、7专利技术价值的确定

9、7、1利润分成率的确定

9、7、2折现率的确定

9、7、3专利价值的确定

10、0项目投资价值分析

10、1投资专利的形式

10、2基本财务数据

10、3项目企业投资价值预测

10、3、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3、2效益预测

10、3、3有关指标的计算

10、4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

附件附表:

一.附件

1、营业执照影本

2、董事会名单及简历

3、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

4、专业术语说明

5、专利证书生产许可证鉴定证书等

6、注册商标

7、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

8、演示文稿及报道

9、场地租用证明

10、工艺流程图

11、产品市场成长预测图

二.附表

1、主要产品目录

2、主要客户名单

3、主要供货商及经销商名单

4、主要设备清单

5、市场调查表

6、预估分析表

7、各种财务报表及财务预估表

第6篇:网站类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模板

第一部分摘要(整个计划的概括)

(文字在2-3页以内)

一。项目简单描述(目的、意义、内容、运作方式)

二。市场目标概述

三。项目优势及特点简介

四。利润来源简析

五。投资和预算

六。融资方案(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

七。财务分析(预算及投资报酬)

第二部分综述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一。项目的提出原因

二。项目环境背景

三。项目优势分析(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

四。项目运作的可行性

五。项目的独特与创新分析

第二章项目介绍

一。网站建设宗旨

二。定位与总体目标

三。网站规划与建设进度

四。资源整合与系统设计

五。网站结构/栏目板块

六。主要栏目介绍

七。商业模式

八。技术功能

九。信息/资源来源

十。项目运作方式

十一。网站优势(资源/内容/模式/技术/市场等)

十二。无形资产

十三。策略联盟

十四。网站版权

十五。收益来源概述

十六。项目经济寿命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互联网市场状况及成长

二。商务模式的市场地位

三。目标市场的设定

四。传统行业市场状况(网站市场资源的基础)

五。市场定位及特点(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特定受众等

六。市场成长(网站pageview与消费者市场)

七。本项目产品市场优势(对于特定人群的市场特点的省事、省时、省力、省钱等)

八。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九。行业政策

第四章竞争分析

一。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第五章商业实施方案

一。商业模式实施方案总体规划介绍

二。营销策划

三。市场推广

四。销售方式与环节

五。作业流程

六。采购、销售政策的制定

七。价格方案

八。服务、投诉与退货

九。促销和市场渗透(方式及安排、预算)

1、主要促销方式

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

3、会员制等

十。获利分析

十一。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十二。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近期、中期),销售预估(3-5年)销售额、占有率及计算依据

第六章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平台开发

二。数据库

三。系统开发

四。网页设计

五。安全技术

六。内容设计

七。技术人员

八。知识产权

第七章项目实施

1、项目实施构想(公司的设立、组织结构与股权结构)

2、网站开发进度设计与阶段目标

3、营销进度设计与阶段目标

4、行政管理部门的建立、职工的招募和培训安排

5、项目执行的成本预估

第八章投资说明

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资金使用计划(即用途)及分期

三。项目投资构成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四。主要流动资金构成

五。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

六。资本结构

七。股权结构

八。股权成本

九。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报告(定期向投资者提供的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

十一。杂费支付(是否支付中介人手续费)

第九章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第十章风险分析与规避

一。政策风险

二。资源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内部环节脱节风险

六。成本控制风险

七。竞争风险

八。财务风险(应收帐款/坏帐/亏损)

九。管理风险(含人事/人员流动/关键雇员依赖)

十。破产风险

第十一章管理

一。公司组织结构

二。现有人力资源或经营团队

三。管理制度及协调机制

四。人事计划(配备/招聘/培训/考核)

五。薪资、福利方案

六。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二章经营预测

一。网站经营

1、访问人数成长预测

2、会员增长预测

3、行业联盟预测

二。销售数量、销售额、毛利率、成长率、投资报酬率预估及计算依据

第十三章财务可行性分析

一。财务分析说明

二。财务数据预测

1、收入明细表

2、成本费用明细表

3、薪金水平明细表

4、固定资产明细表

【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5、资产负债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现金流量表

三。财务分析指标

反映财务盈利能力的指标

a。投资回收期(pt)

b。投资利润率

c。投资利税率

d。不确定性分析

第三部分附录

一。附件

1、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

2、专业术语说明

3、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

二。附表

1、市场受众分析(人群分布/数量等)表

2、互联网成长状况表

篇五: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2015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第1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湟源、湟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7690.4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平均气温7.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25毫米,冬暖夏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产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20XX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8.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20XX年8月,西宁市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西宁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4个,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目前,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省属科研院所34家,并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33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84万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0人,中级职称以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1925人。

2.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XX年7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了包括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20XX年1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XX年,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青海省首个被国家命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0XX年1月,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XX年11月,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新材料、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承担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载体的作用。园区总占地面积达36.82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入驻企业和项目1263个。20XX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7.4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6.32%。

3.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口与健康、城市发展、民族文化、新型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发、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5项,累计投入本级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24万元。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6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405项,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1.13亿元。实施的项目中,工业490项,农业132项,吸引社会资金11.4亿元。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36项,产生经济效益12.2亿元,实现利税3.6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7亿元。西宁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

4.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近年来,西宁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攻关,使优势特色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中,通过对铝、铜、铅、锌等初级产品深加工技术的重点研究,解决了生产回收率低、生产工艺老化等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通过对多晶硅提纯、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等技术攻关,带动了本地光伏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中华被毛孢发酵菌丝繁育、沙棘5-羟色胺研究和枸杞籽油提取等项目的实施,使全市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研发出了压缩式垃圾车、沙棘系列、枸杞系列等一批特色产品,被认定为20XX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铅冶炼节能减排技术、锌浸出渣回收精铟技术、高含盐含氯明胶废水光合细菌处理工艺等29项关键技术的研究,降低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

5.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宁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实施了农作物良种工程。全市五年内累计引进示范推广小麦、杂交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优良品种180余个,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推广了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60余项,使主要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了21.5%,油料单产增加了22.8%,蔬菜亩产达到2635公斤,效益处于全省前列。在畜牧业方面,重点进行了畜种改良及繁育,建立了牛羊育肥、优质肉羊、肉牛及奶牛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使得全市畜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牦牛、藏羊有机产品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 ”、“牦牛骨提取蛋白小分子肽研究”、“青稞燕麦方便粥系列产品开发”等农业产业化专项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开发出了沙棘系列产品、软包装牛羊肉系列产品、油菜籽色拉油等名优品牌和地方特色产品,实现了资源的加工增值和农牧民的增收。

6.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功能建设,密切中介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西宁市已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培育了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日趋完善。西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西宁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西宁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西宁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西宁技术市场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制定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成果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十二五”期间,西宁市科技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及社会争取国家及省上项目150多项,争取资金2180万元。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和东西部技术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开辟了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广泛合作的渠道,在生物医药领域建立了“基地+平台”的合作模式。西宁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科技部首批22家工业设计联盟试点单位之一。

(三)优势特色突出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积淀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多元文化汇萃,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青海省拥有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钾盐、铅锌矿、铜矿、石膏、硅石、铁矿、金矿、煤炭和制碱用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西宁市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为我国重要的铅、锌、铜、铝等有色金属和钛、镍、铟、金、银等稀有金属冶炼及产业延伸加工生产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

2.生物资源独特

青海有着极为丰富和独具特色的高原动植物资源,药用动植物天生具备抗高寒、抗缺氧、抗疲劳的生物特性,特别是一些特产药材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如大黄、麝香、冬虫夏草、麻黄、贝母、鹿茸、藏茵陈、锁阳、塞隆骨、红景天、秦艽等。丰富、宝贵的中藏药资源,对于西宁市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藏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3.光伏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青海硅矿石资源丰富,硅矿石储量在10亿吨以上。西宁市发展光伏产业可以就地取材,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青海省还是中国电力富裕、电价最低的省份之一,充足的电力供应为西宁市发展太阳能光伏硅材料、铜箔、铝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预留了宽松的电力保障空间,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4.藏毯和民族饰品加工业基础雄厚

依托青海丰富的牛、羊毛绒资源,西宁市现已初步形成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毛纺织产业集群,构建起了洗绒(毛)藏毯产业链。一年一度的国际藏毯博览会正在将西宁打造为世界藏毯生产集散基地和“世界藏毯之都”。同时,西宁还是汉、藏、回、土族、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地和多宗教交汇地,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使西宁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民族饰品、宗教用品生产基地,为今后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高原农业特色明显

西宁地处高原,气候冷凉,绿色无污染,既适合发展夏季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冷凉型球根类花卉等产业,也有利于发展生态农牧业,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同时,得益于独特的气候环境,西宁周边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油菜、马铃薯、蚕豆、蜂蜜生产基地,为未来西宁特色农牧业的精细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主要制约因素

近几年西宁市总体经济实力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服务体系等方面都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西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源头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关键技术缺乏,高端创新人才不足,综合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比较落后等不容忽视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价格竞争、成本竞争阶段,主要还是靠市场低水平的需求拉动,技术水平薄弱,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承担起创新主导角色,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2.创新投入不足

西宁市地方财力较弱,引导全社会创新投入的财政资金有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缺乏增加创新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

3.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

由于工资待遇、研发环境、发展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西宁市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大型企业,目前都普遍缺乏科技创新领军人物、高层次专家、尖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致使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长期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

4.科技基础条件薄弱

受投资能力的限制,西宁目前支持研究、开发、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比较薄弱,许多大型科研项目无法在当地进行,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5.产业基础薄弱

西宁地处西部偏远省区,远离国家主体市场,无论是纺织、机械、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还是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中藏药产业、藏毯产业等新兴特色产业的壮大,都缺乏广阔的市场空间,难以在全国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难以产生必要的规模效益,科技创新缺乏载体和突破口。

二、试点目标

西宁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参考国内其他典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西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目标是:

至2015年,基本建立起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符合“四个发展”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科技、产业、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初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青藏高原区域创新中心。使西宁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有较快的提升,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明显改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进一步发挥,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十二五”时期市本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每年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至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D)占当年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0%。

(二)科技产出大幅提升

至“十二五”末,全市组织实施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重大科技项目50项,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中心30个,与省内外30所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科技成果登记量每年增加1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比“十一五”末提高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

(三)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至2015年末,西宁地区进入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达到300名左右,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骨干人才达到3000名左右,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40000人左右。

(四)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至2015年末,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建成8个左右具有显著聚集效应和较强辐射能力的产学研创新基地,形成3?4个以光伏太阳能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三、工作思路

西宁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和国家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抢占创新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发展层次和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省会优势,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实施“5568”创新工程为主要任务,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集成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改善基础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掌握优势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构建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通过5~10年使西宁市成为全省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率先试验区和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区,全省乃至青藏高原资源开发、生态建设、自主创新、维护稳定的服务保障和科技研发基地,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四、主要任务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实施“5568”创新工程,即“5个行动、5个平台、6个专项、8个产学研创新基地”。

(一)推进“五个行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及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领域对技术发展的需求,积极与国家、省科技专项配套衔接,整体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培育行动、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提升行动、现代都市农业科技支撑行动、社会民生科技服务行动、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行动,全面提升西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技术水平。

1.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培育行动

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工业为基础,打造产业技术联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使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我市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推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培育4~5个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建成西宁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风能产业基地、锂电产业基地,实现产值280亿元。依托青海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到100亿元,使西宁市成为西部重要的新材料产业的研发、生产基地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2.实施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提升行动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重延伸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盐湖化工产业链、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使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支撑西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年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重点企业、区域优势行业技术研究有新突破,工艺技术明显提高,资源深加工产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应用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比重达到7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实现管理信息化。

3.实施现代都市农业科技支撑行动

运用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按照优质化、园区化、设施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创建以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积极培育科技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生产、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等功能,大力发展绿色和生态观光农业,走具有西宁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力争到2015年,良种工程实施面积达到8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达到70%以上,畜牧良种比例达到85%以上。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0个以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70项,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每年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00期。

4.实施社会民生科技服务行动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创新和促进作用,加强科技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功能品味。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水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研究,推动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85%以上,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70%。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研究10项西宁地区重点疾病预防控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增强人口素质,积极推进远程医学会诊、卫生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卫生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林业发展的创新和促进作用,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建设,重点开展有关种苗花卉、野生动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研究项目15项,提高城乡园林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5.实施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行动

坚持把开发创新人才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来抓,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增强科技人才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智力支撑作用。以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等为依托,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为支撑,采取科技人才团队引进、核心技术带动引进等引进方式,抓紧培养引进紧缺人才,重点培养引进拥有关键技术的项目带头人、产业化领军人物及其团队。加速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动植物产品精深加工等绿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冶金化工、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生态建设等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创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全社会的整体人才保障水平。力争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万人左右,实现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布局的高密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高水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的高对位、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的高活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产出的高效率,为打造一批支撑我市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提供坚实保证。

(二)打造“五个平台”,为区域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

在政府、企业、科研、金融、中介等各主体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网络关系,着力打造或搭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备、运转高效的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信息与技术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产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育成平台、科技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五个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增强服务有效性,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1.打造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

以现有的西宁地区担保融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为依托,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有效的投融资服务,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科技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发展支持科技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建立咨询服务系统,努力建立市级风险投融资机构,为科技创业型企业提供注入创业引导资金、科技项目贷款贴息等科技投融资服务。通过引进财务顾问、律师、审计、评估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相关服务。

2.打造科技信息与技术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优势资源,积极引进本地急需的科技资源,使产学研资源充分对接,形成资源共享的产业链条,运用网络技术,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科技文献、相关数据/信息、动植物种质资源等科技资源,搭建基础性、战略性的具有信息共享、技术设备共享、科技成果推介等功能的服务平台,为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3.打造产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扶持和培育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开展技术评估与咨询、技术交易与技术转移、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科技成果交易税费减免等业务,形成功能完备、开放高效的中介服务支撑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转移,为中小企业的技术交易、产业技术转移提供服务。

4.打造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育成平台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按照政府政策引导、产学研联合、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建设技术创新集成和育成平台,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科技型企业创立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5.打造科技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

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对西宁市科技资源配置及相关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科技计划与执行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和稽查系统、科研条件管理系统、基本科技建设管理系统、评估评价系统等,推进科技管理创新,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实施“六个专项”,实现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以重点解决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为目的,组织实施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与特色生物、藏毯与纺织、民生科技等六个科技专项。以科技专项实施为突破口,整合省内外科研开发力量,统筹协调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强化重点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西宁创新型城市建设。

1.新能源科技专项

积极开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新技术、风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筹建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平衡部件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设立太阳能发电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项目,加快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优先发展第一代晶硅电池,同时开始启动第二代薄膜电池,配套发展上游的碳化硅刃料、光伏玻璃、EVA薄膜、电子气体、高精度铝合金组合件等原材料产品,延伸发展产业链下游的各种光伏系统集成产品。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主要生产风电整机,适当发展配套的零部件制造。稳步推进非粮生物燃料试点及产业化示范,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2.新材料科技专项

加快具有资源优势的功能性材料的研究开发,引进吸收电子材料、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关键技术,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是以碳酸锂为基础,着重发展镍钴锰酸锂等正极材料。二是加快LED材料和芯片项目建设,保障材料供给和对LED照明产业发展的支撑。三是积极发展电子薄膜材料,开发生产高纯硅、电子铝箔和铜箔等薄膜材料,积极延伸产业链。四是以碳酸锶产业为基础,继续开发并形成年产6万吨锶铁氧化体生产能力。五是发展以金属铜为主的高性能电子导电材料,开发单晶铜等相关产业和项目。六是积极发展铝镁合金、铜合金及铝基、铜基复合材料等高强、耐热、高韧性新型合金材料。七是大力发展碳酸钙晶须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八是围绕盐湖资源深加工发展阻燃剂、有机硼、无机硼等化工新材料。

3.装备制造科技专项

依托重大项目,推进技术装备自主化,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突破,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形成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装备,输变电、石化、环保成套设备,轨道交通、钻井设备,大型机械、数控机床、汽车、重大医疗仪器、农牧机械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鼓励和支持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鼓励建立与装备制造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4.现代农业与特色生物科技专项

大力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生态的要求、园区的模式,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支持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制种、节水灌溉、绿色肥料、生物防治、高效设施配套技术,全营养饲料、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生产和精深加工。围绕冬虫夏草、沙棘、枸杞、菊芋、亚麻、牦牛、明胶等生物资源,加强人工抚育、原料基地建设、功能开发、活性成分提取及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中藏药现代化,研发中藏药新品种、新剂型,实现从原料---药品---市场的标准化、无害化。采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开发生物医药材料与特种功能产品,大力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

5.藏毯与纺织科技专项

按照建设“世界羊毛地毯制造中心”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地毯设备和电脑横机,以现代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逐步扩大藏毯(地毯)生产规模,淘汰手摇横机,解决纺织行业自动化程度低的实际问题,推动青海藏毯和绒纺等纺织行业健康发展。鼓励支持藏毯企业加快建设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重点支持新型喷染和动物、植物、人工纤维合织等工艺的开发应用。加快引进和推广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提高“选?洗?梳?纺?染”产能和工艺水平。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

6.民生科技专项

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核心,建立治理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大节能技术攻关,加快技术集成,着力研究和示范推广废弃物(副产品)的减量和多级利用技术。积极推广清洁技术、节能节水技术、低碳技术,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扩大西宁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试点企业范围,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

发展社会事业中的信息支撑技术,开发信息通信服务、网络教育基础工程、数字广播影视服务系统工程、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政府综合服务支撑平台等,加快 “三网融合”。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研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社会治安、犯罪、事故的监督与控制,完善西宁市公共安全技术体系,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运用现代技术,开发具有传统文化和民间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进一步拓展“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将西宁打造为全国重要的藏族歌舞之乡、佛教用品生产基地、民族饰品生产基地和昆仑玉营销基地。

(四)构建“八个产学研创新基地”, 增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构建八个产学研创新基地。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1.构建太阳能光伏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青海聚阳能硅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鑫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省内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构建太阳能光伏产学研创新基地。

2.构建中藏药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生物科技产业园的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晶珠藏药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构建中藏药产学研创新基地。

3.构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生物科技产业园的青海康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青海金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清华博众生物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构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产学研创新基地。

4.构建装备制造机械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西宁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青海华鼎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美国、韩国等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构建装备制造机械产学研创新基地。

5.构建藏毯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南川工业园区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大自然地毯纱有限公司和青海雪舟三绒集团等企业,加强与大连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大连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构建藏毯产学研创新基地。

6.构建有色金属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甘河工业园的黄河水电再生铝业公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青海珠峰锌业有限公司等有色金属企业加强与中南大学、贵阳铝镁设计院等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以铝、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产学研创新基地。

7.构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可可西里肉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与北京食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构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学研创新基地。

8.构建电子信息材料产学研创新基地

依托东川工业园区的青海瑞合铝箔有限公司、青海金阳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凯普松电子科技(青海)有限公司、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构建电子信息材料产学研创新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

成立以西宁市市长为主任,主管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为副主任,科技、发改、经委、农牧、林业、环保、卫生、教育、统计、工商、财政、人力资源等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西宁地区的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主要领导为委员的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协商省科技厅把推进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部省会商优先议题,在项目、基地、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市属各有关部门实行整体联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从经济、科技、管理等各方面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西宁市如期实现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

(二)发挥政府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

切实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坚持把财政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公共科技活动,以及用于支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积极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建立市级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市、县(区)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每年保持持续增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措施,落实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办法,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类创新项目和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外以债券、股票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

(三)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加快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建设,集聚企业创新资源,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筑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制定“西宁市企业研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西宁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运用政策引导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促进技术研发联盟等多种组织形态和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合作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使科技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强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调整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用好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育未来人才。开展创新教育和培训,为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以爱才之心,用才之智,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氛围。加强与全国人才网络的互联互通,更大范围寻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原则,进一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让更多的省外高级人才通过短期聘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项目承包等方式为西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机制,逐步加大政府科技奖励力度,用有竞争力的制度造就有竞争力的人才,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培育一批有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五)重视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

成立西宁市知识产权局,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制定“西宁市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企业、科研机构、市民和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产业化优惠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引导创新主体把知识产权应用纳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运作和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六)大力培育城市创新文化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舆论氛围、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进一步弘扬和倡导“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精神,加大对科技创新典型事例、典型项目、典型人物的宣传。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敢冒风险,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七)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加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加快建设“西宁市大型仪器协作共享网络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协调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体制的创新合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增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谋发展的内在动力。综合运用政策、项目、资金等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环境,围绕特色资源和支柱产业,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整合并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引导国家及地区外的创新资源参与本地区资源配置。

(八)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省市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将西宁市的重大科技项目、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全省的产业、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争取省上尽可能地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布局在西宁,提升西宁市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发挥西宁市在全省科技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省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九)健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和考评体系

把创新型城市建设纳入西宁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将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各项任务的考核指标,建立跟踪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指导,完善评价体系。开展创新型试点城市监测评价工作,积极做好数据积累和相关准备工作,每年向科技部提交年度总结报告。

六、进度安排

根据目标要求和基本思路,西宁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7月2015年6月)

全面推进西宁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要素齐全、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合作开放、互动充分、体系完备的西宁科技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研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产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一批自主创新研发机构,造就一批创新性强、经济效益好、产业化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培育若干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关键技术自给率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一是制定和完善《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创新型城市各项试点工作落实和开展,取得初步的成效。二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委员会,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统一部署,明确具体行动计划,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进行动员部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较为浓厚的创新氛围。三是依据《实施方案》建设的重点,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工作方案。

(二)提升发展阶段(20XX年7月2015年6月)

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落实“5568”创新工程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提升集聚创新资源能力,建立内生驱动创新模式,弘扬创新文化,充分激发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在科学技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育、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并取得一系列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推进并把西宁建设成为全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其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青藏高原一流、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发展试验区、先进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成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通过工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社会领域科技进步,努力将西宁打造成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环境和谐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三)检查评估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全面总结,重点加强对弱势项目的督导检查,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完成自评检查工作,确保我市通过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验收,并接受科技部的考核和检查。

第2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创新发展现状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29.41万,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3 亿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总战略和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支撑、创新基金项目124项,其中300km/h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关键技术等1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2、新型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率先突破。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这是中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家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构。20XX年以来,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000万元,专项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该中心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XX 年底,我市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4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农业产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100个;拥有本科院校4所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形成了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20XX年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

4、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培育与产业化引导工程,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90亿元和67亿元,增速达到22%以上。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创新型企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焊接产业基地、国家高速动车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落户我市。

5、创新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制定实施了《唐山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唐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唐山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法规和文件,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优势特色

唐山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具有以下优势:

1、全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20XX年XXX总书记视察唐山,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我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四城一河”建设、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为重点,要求必须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方式,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创新驱动,推动唐山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随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已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2、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的开发建设。曹妃甸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是环渤海地区的“黄金宝地”和“耀眼明珠”。以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构成的唐山湾“四点一带”的开发建设已进入大规模产业聚集的新阶段,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技术运用、技术集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强、拉动辐射效果明显的优势,使之成为引领带动全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示范区和辐射源,为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提供了波澜壮阔的舞台。

3、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毗邻京津,有利于接受技术辐射带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随着曹妃甸大港和唐山机场的开发建设,将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辐射到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为跨区域、跨产业的资金合作、技术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环渤海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提供了重大机遇。

4、雄厚的工业基础。唐山素有“北方煤都”和“北方瓷都”之称,是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现有160 多个工业门类,已形成钢铁、能源、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2015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31.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10.42亿元,精品钢材、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1252.07 亿元。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将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跨越发展创造强大的动力。

5、浓厚的技术创新传统。唐山历来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先后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和我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对推进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20XX年,国内第一台应用于煤矿井下的机器人研制成功,同年6月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创造出了394.3km/h 的中国铁路第一时速,实现了中国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等级的历史性跨越。唐山人秉承这种技术创新的传统,在加快城市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必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尽管唐山具备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着科技资源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显著、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高端创新人才缺乏、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牢牢抓住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不断夯实创新基础,增强创新活力,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试点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把唐山建成自主创新优势明显,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竞争能力快速增强,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创新型城市。成为环京津乃至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推进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创新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

到2015年具体目标:(1)区域创新体系趋于完善。引进一批优质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机构,重点建设10大特色产业基地和10大研发中心。(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商标、品牌、标准。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以科技创新加速培育10大名牌产品。

(3)创新投入明显增长。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4)创新人才队伍迅速壮大。集聚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军人才,培育一批职业技能人才,打造若干与唐山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创新团队。(5)新型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做强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创新。实施“三百计划”,加速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和“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两个“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6)城市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城市生态文明逐步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更加和谐,全民科学素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三、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深入实施“科教立市”战略,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方式,支撑科学发展全面创新。

(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创新发展战略

确定“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重点,积极推动原始性创新”的城市总体创新战略。实施开放创新,大力推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合,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鼓励和支持以应用为导向的集成创新。有针对性选准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相关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攻破和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二)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紧密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科技竞争力。完善科技合作体系,充分借用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弥补我市科技资源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推动知识产权交易,促进技术流动。引进风险投资、担保、私募和证券等各种类型资本机构,打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信用贷款、小额贷款等科技金融渠道,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研发力度。

(三)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创新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公平、高效、完善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成效。重点完善创新主体动力机制、完善政府管理服务体制、创新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与激励机制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撑,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创新

按照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和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积极围绕曹妃甸为核心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值化发展、和谐唐山建设等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实践模式,丰富试点内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创新,为同类城市提供经验,作出示范。

四、近期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钢铁产业技术创新

以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唐山钢铁集团等大型企业为龙头,推广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技术,重点研究开发钢铁生产过程实时优化运行技术、系统能量管理中心、超大型高炉系统工艺技术、低成本高效化生产洁净钢水的工艺技术、高品质薄板生产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电工钢技术等新技术;完善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不锈钢、轴承钢、工具钢、齿轮钢等高附价值钢铁产品生产技术。力争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低压余热发电、钢渣处理、超大型高炉干法除尘等方面拥有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自主核心技术。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配合

(二)化工产业技术创新

依托唐山市的海洋和煤炭资源优势,以煤化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大化工产业链向精细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为主线,重点攻克各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焦炉煤气制甲醇及深加工先进技术、大型甲醇制烯烃生产及产品深加工先进技术、有机硅单体生产及下游深加工、海水提钾等技术。并且围绕南堡10亿吨大油田开发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积极进行重大项目相关配套产业技术的前期研究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配合

(三)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

与国内外大公司、研发机构积极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制造技术、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算法的智能控制、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远距离通讯抗干扰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现有焊接机器人、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管道探伤机器人、建筑清洗机器人、高压巡线机器人的使用性能。进一步开发新型专用机器人产品,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出具有较高自主研发能力和较强产业优势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责任单位: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等配合

(四)电动汽车研发与曹妃甸电动汽车城建设

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联盟,引进尖端人才,围绕电动车整车仿真与控制系统、电动车CAN 总线开发与测试、电池系统开发检测、先进电机驱动系统、电动车标准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重点攻克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ABS 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控制、匹配设计与能量管理的耦合技术、基于FlexRay等新型总线协议的网络在环平台及其应用技术、电池单体性能和一致性提升、电池电容一体化技术、电池管理系统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和工艺、先进稀土永磁直流电机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并形成专业研发团队。

争取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打造曹妃甸电动汽车城。制定《曹妃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优惠政策》,坚持以整车为龙头,以核心零部件为突破口,以使用促研发,以研发促产业,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核心技术领先者,积极推进电动车动力总成、高性能锂电池、永磁直流电机等一批产业项目,并达到30-5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

责任单位:曹妃甸电动汽车城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曹妃甸新区管委会、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唐海县、市科技局、财政局配合

(五)曹妃甸循环经济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依托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组建曹妃甸循环经济工程技术中心。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创建多层次、多学科技术融合的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共享平台。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开展循环经济政策与法规研究、重化工业生态工业研究与评价、新能源开发与能源梯级利用技术研究、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逆向物流规划与技术研究、钢铁产业生态技术研究、技术集成、成果推广与示范应用等工作,最终在钢铁、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核心技术,搭建“技术—工艺—人才—应用”系统化支撑体系,为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牵头,市科技局、发改委配合

(六)唐山湾生态城市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依托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管委会,强化与清华大学、瑞典SWECO公司等单位合作,围绕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设计、可再生能源工程、资源管理工程、绿色交通工程、绿色社区工程等领域,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重点开展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加快绿色能源、环境保护、循环经济、节能建筑、低排放智能交通、集成通讯、海水淡化、封闭水处理、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盐碱地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转化和应用,研究落实141 项生态城市建设技术指标要求,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工程技术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单位: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管委会牵头,市科技局、发改委、规划局、城管局、住建局配合

五、20XX-2015年主要工作

(一)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弥补科技创新资源不足为核心,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技术研发、中介服务、科技合作和创新产业化体系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的优质科技资源,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支撑。

1、加快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建设

主要目标:建设成唐山高新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的平台,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科技成果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开创新型政产学研紧密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工作任务:重点引进8-10个中科院所属研究所进驻“中心”, 每个研究所组织1-3个适合唐山主导产业发展的课题组,以钢铁、装备制造、陶瓷、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和节能减排为主要发展领域,以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实施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力争钢铁行业在节能节材、陶瓷行业在更新工艺和产品、新能源行业在制造国际一流风力发电设备等方面实现突破。特别要围绕高速动车组研发,加强与中科院力学所、软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

第3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加速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维护省会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按照“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特色、引领示范”的工作思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将我市建成全省创新资源集聚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区、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区、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1.科技支撑取得新突破,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财政对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65%,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以上,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5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0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50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人,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350人。全民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2.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家以上,其中,新增国家级5个、省级30个。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65%以上。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0件。创建省级以上名牌300个、著名商标3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济南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围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目标,打造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0亿元。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42∶5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发挥省城区位优势,引领和支持全省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服务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建设2-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成各类生产力促进机构40个以上,实施标志性产学研工程项目100个,新建产学研中试基地50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融资机构达到10家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融资体系。形成以省会都市圈为核心,辐射服务全省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创新服务网络。

5.创新机制环境取得新突破,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决策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推进均等化长效机制。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步入绿色城市、可持续城市与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二、主要工作与重点任务

(一)加强管理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配置过程的监督者、配置绩效的评估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政府投资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轨道。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作用,促进政府管理职能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推动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创新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财政引导和产权激励等政策,推动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完善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主体倾斜的配套制度。提高政府采购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支持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规划引导。按照国家关于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战略部署和济南市科技创新实际,进一步明确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纳入全市、县(市)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规划管理的统筹协调、执行和评估,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机制。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建设山东省创新资源的集聚区、扩散区,通过省市共建、完善济南都市圈技术转移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创新,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1.充分发挥驻济高校、科研机构的原始创新优势和人才培育优势,促进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充分借助山东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医学科学院等院所的合作,重点针对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扶持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形成一批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拓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规模,促进产学研结合,使之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集聚地和高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一批省、市重点实验室,高起点引进3-5家国内顶尖的权威科研机构或一流的国际研发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企业共享资源、合作研发,组建开放型或实体型创新研究机构和联合开发机构,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进行高层学术交流、开展原始创新以及共性和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

2.省市共建重大创新服务平台,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以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中心,搭建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承载地和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高速发展的“创新引擎”。满足科技创新创业需求,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面向科研,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人才培训、仪器设施共享服务。

建设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由山东大学联合山东海洋大学、山东省药科院、山东省医科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药研究院和济南高新区共同承建,包括先导化合物发现优化单元平台等12个子平台。建成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技术链与产业化链相衔接、“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为主要内容、区域相对集中、服务能力完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新药研究与成果转化体系。将济南高新区新药孵化基地建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药品研发成果转化基地。3.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资源的集聚、扩散提供社会化、网络化服务。以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转化速度和转化效益,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大力推动我市各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公共服务平台的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益和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平台。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与国家、省形成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项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服务系统、专利技术交易系统和知识产权专家咨询系统。

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发展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的总体要求,培育一批专业性、综合性孵化器。提升创业服务中心服务支撑功能,保证科技创业成功率,实现孵化功能和服务效能新突破。支持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办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各类孵化器之间的互动式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绿色通道”,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共建机制,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核心技术、联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积极做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以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以特色园区和留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强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在区域农业创新体系、现代农业、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组建重点实验室。加强中乌高科技合作园的建设,使其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科研成果孵化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融资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发展重汽、浪潮、中创、二机床、齐鲁制药、福瑞达、力诺、圣泉、九阳等一批自主创新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内比较优势和领先水平的名牌产品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资源优势,提升企业技术研究水平。支持行业特色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高层次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通过体制创新、吸纳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投入等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市场化水平。以行业协会为主,政府部门推动,建立若干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增强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密切跟踪数控机床及重型锻压设备、新材料技术、计算机软件、医药化工、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重点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培育50家以上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专利试点企业。

3.深入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升级。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已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档次,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培育一批具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以增强企业创造专利能力为主线,将专利工作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及生产经营全部环节。加强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

4.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载体功能。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济南高新区发展步伐。着力打造软件、计算机、网络通讯、数字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形成“创新、产业、辐射、环境”四大高地,建成集创业孵化、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业基地。推进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环保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等特色园区建设,增强科研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承载功能。加快济南经济开发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承载能力,形成管理体制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区域功能清晰、支撑服务体系完善、能够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创业发展的集聚地和制高点。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结构。立足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软件服务业,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加快建设软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软件产业集群,加快软件服务业服务化、网络化、高端化和国际化进程。重点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八大类软件,实施“双十”和“双百”工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城五区”软件服务业功能布局。大力发展信息装备制造业,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生产基地。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推进济南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建设项目,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生产协作体系。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重点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

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推广利用步伐,突出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走规模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太阳能发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地热风电装备制造业。

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规划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契机,加快建设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生物技术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整合优势,加快发展化学药物制造、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服务六大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交通装备制造业,加快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围绕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轿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着力构建协作配套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施一批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关键总成以及高技术零部件配套项目。积极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扩大重点产品生产规模,强化行业资源整合,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程度,形成较为完备的机械装备产业体系。实施大型数控机床、钢结构数控加工设备等一批生产项目,巩固济南市在全国锻压设备和数控压力机方面位居首位的市场优势。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具有高效服务功能的金融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济南”品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积极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凝聚深厚文化积淀,整合文化资源,拓展产业领域,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精品工程,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传媒网络,打造现代文化品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实施盖家沟、担山屯、郭店等三大物流园区和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以及空港、邢村、桑梓店等4个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强化物流平台支撑,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增效农业为目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农业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按照省会城市需求特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模式,推动星火产业带、示范园区、品牌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水平。推进生态村建设,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综合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扩大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鼓励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加快建筑节能一体化进程。强化城市计划用水,大力推广节水保泉、水体控制和治理技术,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化。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发展城市污水治理成套设备、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秸秆气化成套设备、废塑料综合利用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搞好环保工程及技术开发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5.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围绕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的改造,推进济钢、重汽、济柴、炼油、二机床等一批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建立以软件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

(五)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1.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宽带、移动高速、多媒体城域网,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围绕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处理机制,推进光纤管道、通信铁塔等基础设施集约化应用。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和精品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承载能力,提升互联网接入带宽标准。基本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服务水平领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定“无线城市”建设规划、技术标准及应用扶持政策,统筹建设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网相补充的宽带无线网络,推广无线宽带新技术和新业务应用。

2.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公众服务和教育、医疗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提升社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加快交通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研究,构建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

3.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改善城乡整体面貌,推进城市维护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高标准建设和改造防汛、消防、人防、气象、防震等设施,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全面建立起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救灾指挥系统、减灾行动系统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快社会事业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确立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建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效机制。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体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门类、结构和重点,建立重点突出、门类齐全、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动态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落实公共服务责任。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总体要求相衔接、相适应,分阶段、有重点、按步骤地予以实施。

3.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从打造城市现代特色、宜居特色、自然特色、生态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入手,实施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区建设、畅通建设、设施建设、特色建设和居住提升、生态提升、管理提升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15年建设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特色的宜居宜业城市之一。

(七)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1.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创新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泉城企业家培养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创业人才扶持工程、“济南名士”打造工程、泉城人才环境优化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等10项重大人才工程,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引进吸纳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留学人员来济创业。在科研创新领域,重点支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实验室和重点学科负责人、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主持人、博士生导师等领军人物,以及具有才干的留学人员和原创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汇聚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学术技术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全市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占据人才制高点,更好地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3.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管理制度,不断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继续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加快创新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人才基础信息库,促进各类创新人才互动合作,逐步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创新人才市场网络。

(八)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提高全民创新意识。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发展观念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指导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强化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意识,开拓创新、勇于突破意识,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意识,科学务实、精致高效意识,努力使思想境界与创新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倡导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培育宽容失败、敢冒风险的创新理念,培育尊重个性、支持冒尖的创新意识,培育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创新品质,形成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搞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创新光荣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社会各界共同投身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事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成员,指导协调、督查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各项职能。各县(市)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组织协调机制,具体负责本区域、本部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二)强化工作调度,密切协调配合。加强与科技部、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适时调度工作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发展环境和优势,选准创新工作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加强整体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推动其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强化考核监督,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机制。

(四)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将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逐步提高财政对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在现有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加大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资金发放、使用、监管、效果评价办法,提高资金保障程度和使用效益。加强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投资领域,逐步完善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政策手段,降低科技投入风险,激励企业、个人和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增加投入,提高投资回报率。加强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联系沟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外以债券、股票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第4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精神,结合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资源、资本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良好创新环境。

三、工作目标

1、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到“十二五”末,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十五”期末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XX年,全市建立20家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5个以上国家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30个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6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35%以上。

3、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XX年,新增高新技术创业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

4、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到“十二五”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指标达到2.0吨标煤/万元,基本建成初级生态城市。

5、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对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吸纳力显著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市科普工作社会参与率达到60%,公众科学素质提高1.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四、主要任务

通过扶持创新型项目,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园区,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

1、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开发,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20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能力、规模产业化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90%以上研究开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工作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经费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来自于企业。

2、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针对制约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技术攻关,使电动轮自卸车、混合动力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风力发电机、塔式起重机、振动式压路机、矿用通风机、燃气具、有机颜料、电池材料、玻璃窑炉耐火材料、地源热泵空调、精品钢材、发动机活塞、脱硫除尘设备等主导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施“4315”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即围绕以车辆、矿山装备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新型功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型中成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等4个高新技术产业,选择30个左右的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滚动扶持,培育壮大10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到“十一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积极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以(德国)工业园、九华经济区、新材料工业园、双马工业园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引导新项目、新产品向园区聚集,延长产业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发展。

3、全面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的二次开发,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保、医疗、流通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建设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提高城乡信息化整体水平。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产品设计方法、企业管理模式、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一批有辐射作用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促进全市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4、加快农业科技攻关与产业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技术需求,加强水稻优质丰产、种苗优化、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与产业化、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与开发,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率。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良率提高3-5个百分点,生猪产业化配套技术、水稻栽培技术和湘莲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健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在竹制品加工、湘莲加工、生猪产业化等领域完善农业产业链,促使农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全市5个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专利转化机制,政府建立专利转化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优化我市的投资软环境;建设中国机电专利信息中心,充分运用专利信息,结合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在专利战略研究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扶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和取得行业技术标准的制标权,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国省名牌,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保持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到20XX年争取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6、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四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扶植和培育各类技术评估、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认证、专利代理、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技术市场,逐步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作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7、全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大力开展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为重点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建设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示范县、省级科普文明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普场馆体系。逐步建立起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技术能手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基本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有计划地扶植一批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科普组织,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的大科普组织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省市共建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省市结合的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聘请在湘院士及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战略研究专家、政府部门资深人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建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为我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加强科技经费的规范使用,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经常性增长幅度,20XX年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发展资金累计达到2000万元。完善科技投入的归口管理,切实改变政府科技经费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投入的状况。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到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促进银企合作,鼓励、引导各银信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加强各商业银行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协调与沟通,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3、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到20XX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力争达到23.6万名,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达到6000名。注重把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放到重要学术、技术岗位或与其专业紧密相关的领导岗位,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采取调入、聘用、借用、兼职、合作、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以及领办、自办、合办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办法,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吸纳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由用人单位给予相关补助,并在科研项目、科研启动经费、工作用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子女在市内中小学校就读,按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可实行期权、股权奖励。对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对评选出的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按规定发放政府津贴。

4、强化创新激励措施。积极扶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对通过国家级授牌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政府将分别资助20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湖南名牌产品、湖南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授权的专利每年安排20万元进行奖励。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关心和尊重创新型企业家,支持和激励企业家在实践中提升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5、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华工业园等科技园区,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着力吸引大公司来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分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推进大学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计算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大型企业、军工企业重点设备和装备向全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设施与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继续举办地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利用园区良好的投资与创业环境,开展以企业、产业为主体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加强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的产业水平和对外开放能力,增强我市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6、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强大合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15万元,对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篇六: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2015工作报告

第1篇: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应对铁矿石和水泥价格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一区四地”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建设美丽昌江幸福家园成效显著。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1、49亿元,同比增长1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2亿元,同比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86元,同比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18元,同比增长14、2%。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264、9%。在荣获2015、2015年度连续两年全省经济综合指标考核二等奖的基础上,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科学发展编制完善各项规划。以“科学规划年”为助推力,立足昌江实际,加大各类规划编制力度。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获省政府批准实施,县城主城区8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尾湿地公园、保瑞森林公园、霸王岭热带雨林旅游发展规划均已审议通过,昌化等6个风情小镇规划及行政村庄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保梅岭、山竹沟等一批特定区域规划正在编制,棋子湾总规、控规正在抓紧修编,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去年5月份开始,在加快推动年初确定21个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县党政主要领导“走出去”上门招商,多次带队到广东、江苏等地招商引资,与一批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新引进广州恒大、江苏中南、大陆希望、海南大印等一批知名大型企业,打造棋子湾海上娱乐运动中心、侯臣咖啡休闲驿站、宝瑞森林公园等19个投资项目,计划投资300多亿元,极大地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有力地支撑经济转型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扩投资上项目作为关键抓手,着力开展为期50天的“解决问题月活动”,召开5次重点项目推进会,解决了一批制约重点项目建设的困难与问题,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县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1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00、6%,为拉动全县经济止跌回升、向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新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一批支撑昌江长远发展的新型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海矿200万吨贫矿选矿、华润10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竣工投产,昌江核电一期、瑞图生态建材、北一采场深部开采、中电国际太阳能发电、天利科太阳能农业生态园等一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华盛节能环保技改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工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全年铁矿石原矿产量594、1万吨,同比增长5、3%;水泥熟料产量1296、3万吨,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8、2%,拉动经济增长7、5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44、85亿元,同比增长10、7%,拉动经济增长5、2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开放型服务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总投资10亿元的棋子湾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建成9条道路24公里以及给排水等附属工程,西环高铁昌江段项目完成征地拆迁开工建设。棋子湾旅游度假区掀起开发热潮,在加快推进恒盛元、雨润、阳光城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开工建设棋子湾海上娱乐运动中心,打造激情玩海第一品牌。侯臣咖啡昌江休闲驿站、宝瑞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地产项目加快推进。海尾湿地公园、银湾国际花园酒店、福源小区等酒店地产项目取得新进展。霸王岭雨林氧吧小镇和七叉木棉风情小镇建设初具雏形。成功举办“昌化江畔木棉红”、“芒果飘香昌江情”专题体验旅游活动,“山海黎乡·纯美昌江”知名度明显提升。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通讯、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7、05亿元,同比增长11、9%;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4、02万人次,同比增长29、9%,增速全省第三,旅游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发展蓄势待发,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全年农林水牧渔支出4、1亿元。新增冬季瓜菜1、5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总产量突破20万吨;新增热带水果5000亩,种植面积达到19、3万亩,产量42万吨;新增甘蔗4、5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18、4万亩;新增橡胶2、4万亩,种植面积达到20、7万亩,形成王下“橡胶乡”、十月田“香蕉镇”、姜园“圣女果村”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年生猪和蛋鸡出栏量分别为16、2万头和257万只。完成海尾一级渔港续建工程,加快造大船闯深海捕捞,发展麒麟菜养殖5000亩、海淡水养殖标准化改造1200亩、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120口,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7、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8、9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总数达到284家,农民生产规模和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积极与海南大学县校合作实施“科技服务地方”工程。投入9090万元,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发展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第一产业增加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5年,我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等称号。

(三)力保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全县民生支出19、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21%,为民办成一批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兑现十大民生实事惠及更多群众。投入6、1亿元办成扶贫、教育等十大民生实事。投入1115万元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套、改造农村危房1800户,获得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三等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分别达到99%和95%,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月85元提高至每月10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4%;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45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50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350元。投资3950万元继续完善3800亩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完成叉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绿宝东风平价商店和公务员小区平价商店建设,全县蔬菜自给率达70%以上。投资802万元新建石碌镇中心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360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宗,解决14个自然村庄1145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2072对计划怀孕农村夫妇免费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投入4286万元改建砂土路3条18、6公里,进度排名全省第一,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助农增收。出台“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从2015年至2017年新增1亿元县本级财政资金扶持农民增收项目。去年已安排2000万元资金,重点帮扶农村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发放花梨种苗35万株、沉香种苗19万株、蜜蜂种箱3000箱、鸡鸭鹅苗近10万只,种植南药610亩,改造35户特困户危房。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新增毗邻公益林区村庄生态补偿594户2558人。扶持创建4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开展“一帮一促增收”活动,全县1230名县、镇、村干部三级联动,每人联系一个困难户,总计帮扶对象达1232人,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加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本科录取率比2015年提升6、8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市县排名第六、位居全省少数民族市县第一;农村公办幼儿园达到10所,提前实现省提出的“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矿区学校和乌烈中学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面向社会招聘幼师20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就业人数3527人,完成任务的17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8人,就业技能培训12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26%。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启动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前期工作,完成30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招聘县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技术人员19名,县医改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均获得全省第四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比省厅要求高近15个百分点,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医改成果。人口计生工作巩固提升,人口出生率、符合法定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4、39‰、95、65%、115、27,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孕情服务管理系统,截止2015年累计16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下基层放映电影1200多场次;举办海南西部片区健身操比赛、书画摄影奇石展等文化活动;参加建省25周年文艺汇演,黎族器乐组合节目《黎乡山色》荣获一等奖,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主体旅游道路、县城6条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石碌河整治二期工程、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保障性住房四条规划道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保梅岭林区防火巡护专用通道、建设西路改扩建、昌江大道太坡立交段路面改造等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4条56公里。建成5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城市园林绿化品位不断提升,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2%,绿地率达3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85平方米。全县城乡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为昌江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狠抓节能减排,美丽昌江建设成效明显

深入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美化人居环境。免费发放黄花梨、沉香、木棉等各类树苗,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掀起植树造林热潮。深入开展“义务植树百日活动”,重点在棋子湾旅游公路、核电通道、邦溪至叉河段高速公路等170公里道路上植树造林,打造“一路一景”绿化景观带。完成年度植树造林3、02万亩,2015年以来共完成造林8、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8%,人居环境建设得到巩固和提高。

狠抓节能减排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加大节能减排整治力度,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口,开展节能审查项目42个。推动水泥、矿产等企业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104台。对海南农垦石鹿实业两台磨机实施关停工作。建成县机关办公楼80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推动海南矿业完成节能照明改造项目,年节省1436吨标准煤。完成城乡3089盏路灯改造工作。推进161家公共机构和9家公共建筑照明设备改造工作。督促水泥企业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脱硝设施及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较好地完成省下达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大力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违法建筑、清理闲置土地等专项整治大行动。投入3500万元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配置垃圾转运车等一批环卫设备,充实镇、村两级环卫队伍,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启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观。拆除违法建筑35处,面积5150平方米。清理闲置土地15宗面积93、71公顷,清查拖欠土地出让金问题案件7宗,追缴金额3731、86万元。立案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8起,打击处理各种违法人员18人。严厉打击非法采矿、侵占河道等水事违法行为,整治非法采砂场10家,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五)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决定,积极承接下放我县31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修订县政府工作规则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县政府督查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政府系统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全县31个单位集中进入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共受理企业和群众办件11510件,办结率达97、7%。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药价平均下降15%;基本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完成第二批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加快推进殡葬改革试点工作,开工建设昌化大岭公墓,完成县级公墓192亩征地任务,整治乱埋乱葬坟墓4968座,完成年度任务的125%。启动红林农场移交地方属地管理工作。加快发展内生动力不断释放,有力地激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更加和谐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二十条和县委十八条规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活动和接待费用,压缩行政经费375万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3052万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91件,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入开展“庸懒散奢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政风行风社会评价活动,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举办政风行风热线51期,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315宗,办结率100%,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府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形象明显提升。

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有效。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视频监控点建设,在全县8个乡镇增建56个高清监控点,全县视频监控点达到187个,基本覆盖全县重点区域和主要路段。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强力开展“打黑除恶”、缉qiāng治爆、禁毒、禁赌等专项整治行动,破案574宗,摧毁犯罪团伙29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1名。推进领导包案常态化,包案33件,成功调处27件,调处成功率81%,推动一批重大矛盾纠纷、信访积案、疑难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共调解民间纠纷1172宗,成功调处1140宗,调解成功率达97%。强化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校车校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力度加大。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发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扎实推进。统计、史志、外事、对台、档案、气象、地震、地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取得新进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各界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尚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步伐不够快,工业产业链条短,节能减排压力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工业园区配套不够完善;部分群众仍然比较困难,仍需要更加关注;一些干部的作风有待转变、驾驭和推动经济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尽最大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满意。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总体上看,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提速,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不断释放,给我县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重点项目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干部群众求发展热情高、盼富裕愿望强烈,为推动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到我县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比较慢。特别是今年国家化解产能过剩、强化节能减排管控、停止审批建筑砂石料以外其他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等约束性政策,对我县铁矿石采掘业和水泥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办法和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努力开创美丽昌江幸福家园建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和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一区四地”发展战略,继续上项目、扩投资、促发展,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造美丽昌江、幸福家园。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实现全年目标,重点要在七个方面工作取得实效:

(一)着力扩投资上项目,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实力强的大企业到我县投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450、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22亿元。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六个一”推进模式及月通报制度,切实做到投产项目抓效益、在建项目抓进度、签约项目抓开工、招商项目抓落地、预备项目抓孵化,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强化经济运行调节。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调节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产运需衔接,保障电油气运供需平衡。抓好粮食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项目监管,严肃查处以项目为名骗取资金、变相圈地等行为。

努力扩大消费。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拓城乡市场,扩大居民消费。积极引导企业、媒体和社会力量多元联动加大房地产、旅游、热带农产品“三大促销”力度,努力促进房屋销售面积增长、旅游收入增加、冬季瓜菜销售量扩大。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快4G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展,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光纤入户,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以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型生态建材、铁矿石加工等新型工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北一采场深部开采、中电国际20兆瓦光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天利科2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昌江核电、瑞图昌江生态建材等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争取华盛节能环保技改工程、保秀矿区深部开采、华润水泥三期配套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储备,积极推进海南龙源、英利、神华太阳能发电和昌江核电关联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夯实昌江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园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墙体材料厂等项目建设,为企业进入园区开发建设创造条件。

培育壮大开放型旅游服务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以新兴旅游业为主导的开放型旅游服务业,重点加快“两区一带一中心”建设。两区,即打造棋子湾旅游度假区“玩海奇湾”品牌和霸王岭旅游度假区“森林氧吧”品牌。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棋子湾片区的恒大海上娱乐运动中心和阳光城、恒盛元、奥特莱斯-雨润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棋子湾中南度假村、希望度假酒店等项目,为棋子湾开发建设不断添加助力。一带,即打造一条从棋子湾到霸王岭的休闲观光特色旅游村寨景观带。启动叉河至霸王岭旅游公路建设,全面完成棋子湾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加快打造霸王岭雨林氧吧、昌化渔业风情小镇、海尾休闲渔港小镇、七叉木棉风情小镇和山竹沟、苗村、苗圃、保山、保营、椰子村等美丽乡村,加快推进海尾湿地公园、峨港万亩生态农业公园等休闲旅游公园建设。全面开展“昌化江畔木棉红”、“芒果飘香昌江情”、“激情玩海棋子湾”和“黎苗风情体验游”四大旅游月活动,打响“山海黎乡·纯美昌江”旅游品牌。一中心,即把县城石碌打造成为配套完善、产业协调、自然和谐的“山水石碌、乐居福城”。完成景富家具建材商城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钢海矿两厂搬迁及旧城改造、华田商业广场、昌江休闲驿站、骑楼商业街、银湾国际花园酒店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鸿泰富居城市综合体、保梅岭养生综合体、东南亚风情商业街、福源商业中心、龙溪休闲绿道工程、海钢休闲体育度假山庄等一批项目。加快宝瑞森林公园建设,确保今年完成综合服务区、旅游道路、观景台、木栈道等一期工程,加快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把石碌建成美丽文明的宜居城市。同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依法依规打击不良行为,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生产、集约化运作、现代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基地。加快广地常年蔬菜基地、万凯通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带动生态农业发展。新增常年蔬菜1200亩,总面积扩大到5000亩;新增冬季瓜菜1万亩,总面积达到13、5万亩;新增橡胶1、8万亩,总面积达到22万亩;稳定香蕉种植面积10万亩、芒果挂果面积5、7万亩。加快发展畜禽基地。推动永基牧业“昌江土鸡”、“乌烈黑山羊”养殖加工基地开工建设;发挥卓津蜂业、天和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发展蜜蜂养殖、霸王山鸡养殖、南药种植等林下经济,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新增出栏生猪1、5万头,全年出栏生猪17、4万头,禽类出栏达300万只。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启动昌化一级渔港项目建设,发展深海捕捞业,全县水产品年产量达到8、3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0、13亿元。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安排2000万元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民专业合社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总数达到330家以上;力争建设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合作社注册商标数达到45个。加强农业先进技术服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生产生活发展基础。

(三)着力统筹城乡建设和管理,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坚持规划先行。继续加大各类规划编制力度,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8个乡镇的总规、控规编制,79个行政村和103个自然村村庄规划以及县城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红林农场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县村镇规划覆盖率达100%,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层次分明、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批后管理,切实维护城乡规划工作的严肃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加快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建设国家卫生县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昌江大道太坡立交段路面改造、建设西路改扩建、环城西路二期、内环路、东文路、富安路等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县污水处理厂配套(扩建)管网、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实施县城背街小巷和乡镇镇墟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工程;加快县城天然气管道供气、污水处理设施、农村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加快芒果厂片区、太坡十字路口片区等旧城改造工程,不断夯实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继续在全县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力争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加快县城区停车场建设,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着力解决交通拥堵、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充分发挥城管、城建和工商队伍作用,加强城市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占道摆摊经营、门前卫生“三包”等问题。重拳打击违法建筑,着力解决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提升城镇文明程度。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渠道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管理,加快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安排民生支出预算资金19、6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4%,办好十大民生实事,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15至2015两年投入6732万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县级规范化学校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至少1所,确保年底前实现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扩大高中招生学位,确保4、2%的招生递增率。提高职业高中入学率,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4%。启动昌江中学图书馆建设,推动昌江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继续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和生活条件。通过“结对子帮扶”、开展“名师讲坛”等方式推进友好学校建设。推进法制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人才培养、聘用和激励机制。

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面推行初婚初育夫妇结婚证与生育服务证同时发放。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等工作,引进和培育文艺人才,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加强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保护黎族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和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人,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城乡低保保障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一是实施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二是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三是从2015年7月起,将新农保领取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四是适时启动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五是新建和改造10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7000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对农民小额贷款按不低于8%的贴息率给予财政贴息,实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12个险种全覆盖。七是继续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八是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九是建设行政村邮站79个。十是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设立城乡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救助“双特”救助资金。办好民生实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不折不扣兑现承诺,请各位代表和全县人民监督。

(五)着力建设生态文明,谱写美丽昌江新篇章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深入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启动城镇公园、水上公园、森林公园、观光果园“四园”建设。新建8个文明生态村,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继续通过提供免费苗木,鼓励农民种植黄花梨、沉香等本地乡土珍稀名贵树种,切实做到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加强天然林和沿海防护林保护。继续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对生态核心区保护和管理。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坚定不移地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碧海蓝天。

狠抓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对考核不达标的企业实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执行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和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上新项目。继续推行余热发电、贫矿选矿利用、节能技术改造、绿色照明示范、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减排项目。推进华盛节能环保技改工程、海矿高耗能机电设备改造和鸿启12公里皮带运输长廊建设等项目建设,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加快完成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六)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年”的各项工作部署,重点推进以下八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改革,今年上半年之前完成石碌镇、昌化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下半年全县铺开;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放活经营权,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引导县财政资金和政府结算支持金融机构存款业务,保障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二是完成红林农场属地化管理移交工作,统筹谋划农场未来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工作,推动垦地一体化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殡葬改革试点工作,完成昌化大岭公墓建设,开展石碌镇县级公墓建设前期工作,大力推进乱埋乱葬坟墓迁移工作。四是深化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育公平;按照政企、政事分开原则,实行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六是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七是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支持海南矿业首发上市。八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实际分类工作。

(七)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全面实施“科学管理年”,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组织,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行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机制,大力推动疑难复杂问题的化解。完善县联合接访大厅和乡镇信访接待室,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信访积案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创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调查研究、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机制,确保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现应评尽评。

深化公共安全防控管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警务信息智能岛和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视频监控系统、道路交通智能卡口系统、人员管控系统“三大管控系统”,提高社会面管控能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开展侦破处置命案、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酒后滋事犯罪、“两抢一盗”犯罪、制售伪劣农资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整治打架斗殴、涉黄涉赌等突出治安问题。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校车校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充分发挥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作用,健全突出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深化“平安昌江”创建活动。

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对吸毒人群、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矫正与综合干预。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及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严格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加强群团和人民武装等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做好统计、史志、外事、对台、档案、气象、地震、地质等各项工作。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审批覆盖60%以上,行政审批提速20%以上。全面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制度。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延伸电子政务外网,促进政府机构运转更加高效便捷。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绩效评估机制,健全和完善群众评议干部作风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度。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保证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实行行政过错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复议,努力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切实转变作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落实中央八条、省委二十条和县委十八条规定,切实解决在“四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简化文件简报,严格文稿发表,改进文风会风和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在政府自觉过“紧日子”中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推进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制权、管人、控钱。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严肃整治公款大吃大喝和超标准接待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一律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禁借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和消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公务车管理等有关规定,严禁公务人员出入私人会所。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继续整治庸懒散贪奢,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整治,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依法查处,营造勤政廉政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只争朝夕,务实苦干,奋力前行,为建设美丽昌江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第2篇:交警大队安全管理工作报告

一、大队基本情况

(数据省略)

二、主要工作成绩

今年7月份,大队人员调整后,迅速确定了“建一流警队,创一流业绩,一年创建全省一等平安畅通县,三年创建全国平安畅通县”的工作目标,创新明晰了“五化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大队支委带领全体民警,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不断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工作预安制度化,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积极推行工作预安销号制度,提高了执行力。事前预安促任务。出台了《月工作预安落实销号制度》,每月由大队将各项工作预安至下属各单位。8月份,车管所对刚启动摩托车上户业务的六中队预安办理摩托车上户登记120台,六中队克服地处偏远、业务生疏等重重困难,当月完成摩托车上户登记136台。事中督导促进度。由预安办对预安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掌握工作动态,月末通报全队,每月定期队务会议,对工作预安落实销号情况进行集中讲评,督促工作进度。事后销号促落实。将工作预安销号纳入单位综合考评,对预安工作未及时销号的,当月扣分通报,并继续挂号、限期完成,直至销号。为防止考核不实,制定了复核追责制度,对预安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从严追责。

(二)安全宣传社会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

大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借东风强保障。以全县“三创四化”(创卫生县城、创文明县城、创省级平安畅通县,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活动为契机,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与交警直播室,在106国道县城区南门口建立了交通安全宣传电子广告屏,整合“三联”(联防、联管、联治)工作和三类协管员(交通、城管、治安协管员)300余人,强化了安全宣传社会化保障体系。借平台营氛围。有效运用电视、广告牌、宣传资料、手机

短信等宣传媒介宣传交通安全新闻事件、法律法规、案例剖析等知识,在交通频道制作专栏58期,在城区增设宣传专栏27个,上门送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送交通安全宣传手机短信5万多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借他力聚合力。根据县委、县政府“三创四化”要求,联合县直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大规模开展交通违法规劝活动。7月份,县委书记邝邹飞、县长胡湘之先后带领县直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县城区开展交通违法规劝活动,主要规劝行人横道不走斑马线、机动车闯红灯、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7月以来,全县县级领导分片分线带领有关部门上街规劝交通违法行为万余次。

(三)路面控制常态化,提升道路畅安水平

坚持上路执勤,加强路面控制。警力常屯路面。城区开展早勤,在县城区主要街道、学校门口设置10个固定值勤点,每周一至周五早上上岗值勤。镇区定点值勤,由各交警中队在辖区集镇镇区设置值勤点,在逢墟、重大活动等交通重要时段,定时定点值勤。夜间轮流巡逻。每天夜间由1名大队领导带队对106国道与县城区主要街道巡逻。整治常除乱源。先后开展了机动车涉牌涉证交通违法、“三无”摩托车专项整治、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县城区“三创四化”交通秩序整治、乡镇镇区交通秩序整治等专项整治,查纠交通违法4万多起,处罚近万余人次,其中涉牌涉证1105起,查获盗抢机动车5台,两项工作指数均位居全市第一。联治常排隐患。联合公路、交通、安监等部门对危险路段、事故黑点与客运企业、营运车辆、校车联合开展排查,排查危险路段18处,事故黑点2处并全部治理到位,清理路障25公里、消除“光头路”10公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2台客车与25台校车下达了消除通知书。另外,今年来,县财政共投入专项经费500多万元,新增6处交通信号灯控设施、增设标志标牌356块、施划标志标线6、2万㎡,19个乡镇镇区的标志标牌标线已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切实强化了路面管控保障体系。

(四)队伍建设正规化,提升交警整体形象

严格按照“三基一化”工程建设要求,不断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交警队伍整体形象。坚持制度建警。以《交警队正规化建设标准》为蓝本,制定了11项内务管理制度,对执法执勤、纪律作风、内务卫生、窗口服务等队伍管理各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坚持培训提质。强化政治培训,每周星期五下午组织民警开展《正规化指南》学习应用培训。深化业务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5期,分期分批组织各个业务岗位民警进行集中培训。强化随岗轮训,改每月一训为每周一训,对全队变换岗位的民警进行了一次随岗培训。坚持规范执法。开展了以“执法公正”为主要内容的执法问题排查治理工作,着力排查治理执法问题200余处。推介执法先进典型,确定一中队事故处理岗为示范执法岗,单永杉等3名民警为执法标兵。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执法过错的2位民警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各扣除执法养廉基金200元。坚持示范引路。按照“树典型、创示范、示范引路、争创一流”的队伍建设思路,以二中队为示范创建单位,大力开展“亮化工程、多能工程、制度工程、新措工程”四大工程建设,致力打造示范交警中队,高标准引领交警队正规化建设。9月25日,副支队长李阳专程到二中队视察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决定近期组织全市各大队前来参观推广。

(五)便民利民最大化,提升群众满意率

以深入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前移窗口解民难。大力推行摩托车管理向中队延伸,把车管窗口最大限度地向老百姓前移,在5个农村交警中队启动摩托车上户bàn zhèng业务。推行“流动车管所”服务,定期深入乡镇村组、企业单位上门为群众办理牌证,让广大百姓享受到“家门口”车管服务。拓宽业务排民忧。拓宽车管业务服务,争取小车上户落户攸县,开通了申请驾驶证、行驶证换证、补让等业务。拓宽事故处理业务,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处赔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拓宽违法处理服务,在大队交通违法处罚中心设立了异地违法代办窗口,为老百姓处理异地违法提供方便。优化服务暖民心。推行“一窗式”服务模式,老百姓可以在任一业务受理窗口一次性办结业务。广泛推出服务举措。推出了上门、预约、延时、留办、代办等服务举措,极大方便了群众bàn zhèng办事。

三、国庆安保工作情况

国庆期间,大队根据省市交警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攸县实际,按照提早谋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畅安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倾力维护,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了平安祥和的国庆长假。10月1日至10月9日,共出动警车156台次、出动警力396人次、完成各级保卫活动12批次。国庆以来,全县没有发生大的交通堵塞。

(一)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9月27日下午,大队召开全体民警大会,就双节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所有副大队长就各自分管的事故预防、秩序维护、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交通违法处理、情报信息等工作进行了严密部署,详尽地明确了各单位及所有民警的工作责任。同时,明确规定全体民警取消休假,大队机关及基层中队除值班人员外,其他警力全员上路,全力以赴保畅安。

(二)加强路面秩序维护,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一是大队抽调机关、一中队全体民警和菜花坪中队部分警力共38人,集中在县城区巡逻值勤。二是大队机关每天安排4名民警在队24小时值班、4名民警在g106线全日巡逻;各中队一半以上警力铺在路面,负责各辖区双节期间交通秩序维护。三是由三中队、六中队与酒埠江风景区四个派出所实行联合执勤,倾力做好景区交通安全保卫工作。

(三)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全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一是开展重点车辆安全大检查。由法宣股牵头,针对目前攸县公路客运车辆均已承包经营,以及学校校车、幼儿接送车辆均为个人所有的现状,对辖区内的重点车辆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坚决杜绝没有消除安全隐患的营运客车、校车和危运车辆和不符合安全驾驶要求的驾驶人上路。并从查重点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入手,倒查管理民警管理职责是否到位;从查管理民警与管理车辆和司乘人员见面率,重点车辆信息更新率,以及危险物品运输许可入手,确保重点车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事故隐患路段排查。由事故股牵头,各中队配合,重点检查事故多发、隐患路段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旅游景区、重大活动场所周边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等是否完善,确保交通安全万无一失。

(四)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严查交通违法行为

由巡逻队牵头,各中队配合,以g106线、s212线、s315线、网酒公路、宁排公路,各农贸集市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路段、点段为整治重点部位,以机动车涉牌涉证、“三无”摩托车、超速超载、非客运车辆载客、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重点,采取设置固定卡点、流动巡查、统一行动与区域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路面交通违法行为长期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10月1日至9日,共查纠交通违法行为5000余起,处罚102起。

(五)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电台、电视,短信等新闻媒体,大规模开展交通宣传活动。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自9月25日开展了“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主题宣传日及宣传周活动,在宾馆、客运公司及主要路段悬挂35条宣传横幅、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2万多份;深入开展“十大劝诫”亲情提示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到餐馆、酒吧等楼堂馆所通过发放反酒驾宣传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劝诫活动。

(六)唱好压轴戏,确保返程高峰期交通安全与畅通

10月6日,接收经市支队转发的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切实做好国庆长假返程高峰交通管理工作的通知》后,于当天下午5:00召开大队领导与中层负责人会议,进行紧急部署,并对全体民警进行定岗定点定责。10月7日开始,全体民警取消备勤,全部按部上路巡逻执勤。10月7日以来,全县没有发生死伤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任何交通堵塞现象。

(七)开展同步督察,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大队组成专门督察班子,对各单位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察。一是督察各单位值班备勤情况,确保警令畅通、接处警及时。二是全程督察民警执勤情况,确保人员到位、按时到岗,在岗管事。三是督察民警执法形象,把文明执勤、热情服务作为重点,在保证国庆期间的交通畅安的同时,充分展示交警队伍的良好形象。四是对警用车辆和内驾人员进行督察,做到不开“特权车”、“英雄车”,不超速行驶,确保安全行车,严守“禁令”。

第3篇:海南省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领导下,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6、46亿元,增长9、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80、52亿元,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5、40亿元,增长2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1、89亿元,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43元,分别增长9、6%和12、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8%;城镇登记失业率2、17%。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健全经济形势季度分析制度,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和农民的信贷投放。深入推进减轻企业税负专项行动,注重生产要素衔接调度。落实防控禽流感的各项措施,扶持养禽业生产。推进“菜篮子”建设,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

着力扩大投资需求。强化“六个一”项目责任模式,开展项目融资对接活动,加大项目检查督办力度,“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在建项目达2699个。34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96、92亿元,增长31、1%。争取中央基建投资48、6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券60亿元。

努力促进和扩大消费。开展“百项促消费活动”。在北京等4个城市设立海南品牌农产品直销中心,在淘宝网开设“特色中国-海南馆”,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电子交易平台。建立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配送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推进力度。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落实促进信息消费、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政策,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4、9:28、2:46、9调整为24、0:27、7:48、3、服务业提质升级取得新进展。观澜湖、海棠湾、电影公社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相继竣工或有力推进,新增4A和3A级旅游景区各3家。免税购物政策放宽,邮轮边境游异地bàn zhèng政策落地,西沙邮轮旅游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行,环岛自行车赛竞猜型体育彩票获国家批准,中国海南旅游消费价格指数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全年接待过夜游客3672、51万人次,增长10、6%;实现旅游收入428、56亿元,增长13、0%。三亚农商银行等5家银行开业,海南银行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2家。截止去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952、50亿元和4630、78亿元,比年初增长16、5%和19、1%;保险业保费增速居全国第二;海南航空等10家企业债券融资达122、3亿元。积极调整房地产结构,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27、8%和40、4%。商贸物流、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实现工业增加值551、11亿元,增长6、4%。21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100万吨多功能片材、60万吨聚酯原料等项目建成投产,200万吨精细化工、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站线、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扩能获国家核准,微软、惠普等项目正式落户。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9%。建立重点工业企业服务“直通车”,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6家。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4500万元,撬动担保贷款30亿元。

海洋经济加速崛起。马村港中心港区建成开港,白马井中心渔港和昌江海尾一级渔港主体工程完工,三亚崖州、临高新盈、乐东岭头等渔港建设稳步推进。开工建造大吨位渔船103艘,改造标准化养殖池塘19249亩,新增深水网箱531口。三沙建设取得新进展,污水处理等一批项目相继实施,中央支持资金基本落实。组建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省海洋发展有限公司,海南省国家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分局获准设立。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重点园区改善基础设施。洋浦开发区搬迁安置和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儋州市三都镇整建制划入洋浦开发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审核,土地征收、拆迁安置、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并启动建设。老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进展顺利。美安科技新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设立了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三)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绩。出台“科学规划年”总体实施方案,编制了海南省规划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省会经济圈产业和生态规划等,省土地整治规划、“绿化宝岛”大行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以及海口、昌江、文昌等市县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强化规划管控,开展规划实施评估,严厉查处了一批违法用地、用海和建设行为。

“三农”工作不断加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补贴资金15、86亿元,农业增加值756、47亿元,增长6、3%。品牌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2个、热作标准园54个,改造标准化菜田40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7个,文昌鸡等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瓜果菜和畜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8、2%和99、9%。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国家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58家。启动实施新一轮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稳步推进。农信社实现标准金融网点乡镇全覆盖和便民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高速公路全部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西环高铁开工建设,海榆东线完成改造,洋浦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合龙,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改造、海秀快速干道、定海大桥等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和宽带“村村通”。红岭水库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大广坝灌溉系统已具备通水条件,重点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开工。昌江核电顺利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7万亩。新增城镇供水能力2、5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305公里。新建户用沼气8500户。琼北琼南天然气管道实现互联互通。南渡江引水、红岭灌区、铺前大桥、西南部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编制了《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加快建设,琼海博鳌入选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省会经济圈建设扎实推进。启动了海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100个试点示范项目。万宁智慧城市试点取得新成效。

(四)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实行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取消、下放、调整、停止行政审批事项314项。纳入省政务中心集中办理审批事项达1523项,网络申报率达50%,提前办结率达99、6%。加来等4个农场顺利移交市县管理,三江等4个农场移交工作正式启动,教育和卫生防疫等移交工作有序推进。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新增登记企业8305家、个体工商户20180户,分别增长46%和53、4%。启动“营改增”试点,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44项。实行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激励转移支付办法,改革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盘活闲置财政资金36、6亿元。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健全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治理乱埋乱葬坟墓9、8万座。国企国资、国有林场、公立医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实现进出口总额149、78亿美元,增长4、6%;实际利用外资18、11亿美元,增长10、3%;对外直接投资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倍。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参加泛珠论坛、东盟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引进了一批实体项目。成功举办一批重大国事赛事会展活动。海南成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力度加大,设立了游艇水上保税仓库。

(五)民生状况继续改善。新建、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62、81万平方米,新增高中学位6800个。首批4个市(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评估,6所中等职业学校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海南大学被纳入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开放大学(海南)挂牌成立,海口华南伦敦大学正式签约。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形成,新农合参保率达99、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9‰,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遏制。省级居家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建成运营,万宁荣获“世界长寿之乡”称号。省博物馆二期主体结构完工,建成130个行政村文体活动室。三沙卫视开通。《琼州海瑞》、《黎族故事》、《执着》等文化精品荣获国家级奖项,澄迈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唯一县级单位。我省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减少贫困人口6、4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74万套,建成5、32万套,分配入住5、84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56万户、库区移民危房3200户。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按计划提高了新农保、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保障标准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建成省托老院和7个市县敬老院,新增床位1618张。新增常年蔬菜基地2、96万亩,建成平价商店21家、平价专区12个,改造城镇菜市场50家13、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51所、增加学位1、86万个,免除了16、6万名中职在校学生学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膜法”饮水示范工程按计划全部完成。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民小额贷款41、1亿元。为5万户农民提供了小额贷款财政贴息。为5、68万对计划怀孕农村夫妇开展了地中海贫血筛查,完成60例患儿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开工建设县道砂土路工程813、5公里,建成通车418公里。去年,全省民生支出715、5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9%,兑现了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社会治理得到切实加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缉qiāng治爆、禁毒、禁赌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六五”普法深入推进,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力度加大。建立领导干部信访积案化解制度,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调解工作。集中开展“六大专项整治”,清理闲置土地31、1万亩,追缴土地出让金28、72亿元,拆除违法建筑40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5万户600多万平方米商品房历史遗留bàn zhèng等问题,旅游市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逐步好转。食品药品和质量技术监督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优抚安置扎实推进。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扎实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完成造林绿化4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9%,提高0、4个百分点。新建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6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和988个文明生态村。新增光伏集中发电项目8个,推广节能灯100万只,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6个,淘汰造纸生产线5条。强化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停止审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22个,对6个市县和5家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建成垃圾转运站35座。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压缩“三公”经费4、32亿元。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74、5亿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及时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6件、政协委员提案453件。修订《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完善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庸懒散贪奢”、工程建设、土地利用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人民群众对政府廉政建设的满意度继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中共海南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拼搏进取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琼各单位、驻琼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司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海南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消费需求还不旺盛;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不够快。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工作落实不力、服务效率不高、为政不勤不廉等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总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突出提质增效,突出生态优先,突出民生为本,突出科学管理,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公正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以内。

各位代表!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是党中央对海南的殷切期望,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奋斗方向,是海南人民共同的责任担当,我们将坚定地向这个目标奋力迈进!海南仍处在欠发达阶段,我们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加快发展,为摆脱欠发达面貌夯实物质基础。要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不懈奋斗!

三、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

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深化改革年”的各项部署,重点推进以下八项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现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并行。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集体留用地过多和土地出租面积过大、租期过长、租金过低问题。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按照“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思路,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补偿机制,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根据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市场份额和税收贡献,引导市县财政资金和政府结算支持金融机构存款业务,保障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成海建集团与海宁公司、海南控股与水电集团的整合重组,推动莺歌海盐场转产开发。完成14家二级企业改革改制和驻港窗口企业与海航集团的业务重组。成立省港航控股公司,整合港口资源,优化功能配置。支持海南矿业、海汽股份首发上市,争取3—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降低准入门槛,开展清费减负,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统筹使用力度。探索试行部分财政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深化征管改革,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加强和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和审计监督。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选取1—2个市县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负面清单”,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最大限度缩小企业投资核准范围,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加强融资平台管理,更好发挥发展控股、交通控股、旅游控股、地产集团等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

深化农垦改革。坚持“三融入”目标,实行农垦一体化管理体制。完成三江、罗豆、加钗、红林等4个农场移交工作,推进农场公司化改革。组建农垦医疗集团,建设农垦养生医疗产业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及分权授权体系,规范农垦集团内部管理。加强农垦国有资产监管,将农垦土地纳入省级土地交易平台统一配置。

深化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家高考改革政策,研究制定我省高考改革及其配套方案。试点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多学制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政企、政事分开原则,实行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大对改制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继续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综合医改试点。逐步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逐步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旅行社管理体制,建立旅行社等级评定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导游人员薪酬体系和社保制度。稳妥调整旅游车辆运营管理模式,有序开放市县间的短线旅游车辆。加强旅游合同和旅游行程管理,推广使用旅游电子合同。培育发展旅游行业协会,维护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整合旅游行政执法主体,建立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强化旅游市场属地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要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推进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博鳌“公共外交示范基地”、万宁“中非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和海口“侨务交流示范区”建设。筹备办好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第五次大会、2015年世界旅游旅行大会、2015年亚洲市长论坛、第四届世界海南青年大会等活动。推进琼台合作基地建设,加强琼港、琼澳合作,拓展国际友城关系。扩大石化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放大离岛免税等开放政策效应,推动实施东方市边民互市政策,争取开展海南—东盟旅游单一签证试点。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的改革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在省委领导下,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尊重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地位,凝聚起强大正能量,开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实施省重点项目407个,完成年度投资1746亿元。进一步落实“六个一”项目责任模式,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红岭水利枢纽、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站线、中海油精细化工二期、海南原油商业储备基地、罗牛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16家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项目年底建成运营。积极推进西环高铁、昌江核电、琼中抽水蓄能电站、海南航天发射场配套区、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150万吨特种油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争取西南部电厂、博鳌机场、铺前大桥、琼中—五指山—乐东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储备,扎实做好跨海联网二回工程、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海口和三亚轨道交通、罗牛山食品加工物流产业园、东方国家成品油储备库、华电液化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

提高投资管理水平。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大政府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三农”、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对一般性项目的投资。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项目监管,坚决防止和查处以项目为名骗取资金、变相圈地等行为。

进一步扩大消费。继续抓好旅游、房地产、热带特色农产品“三大促销”活动,加强网络促销,创新促销方式。加快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光纤入户,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推进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市场流通。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创新调节方式,完善政策储备,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统筹产运需衔接,保障煤电油气运供需平衡。抓好粮食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快海棠湾、清水湾、龙沐湾、观澜湖、南丽湖、富力海洋欢乐世界、红树林湿地公园等旅游度假项目建设,争取新增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至3个。推进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实现项目建设和招商推介新突破。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落实配套政策,支持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加快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医疗旅游、邮轮旅游和低空飞行等新业态,推动西沙旅游扩大规模、提升品质。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力争旅游收入增长12%以上。继续做好海南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的筹建工作,争取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营业,组建洋浦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和法人信托公司。降低普通商品住房比例,优化酒店业结构,发展高端经营性地产,大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改善电商物流设施。推动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支持三亚推进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并设立海棠湾现代服务业基地。

夯实新型工业发展基础。全力推动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扩能、21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二期等重大石化项目开工建设,提前策划下游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支持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鼓励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技术改造。集中园区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洋浦经济开发区、老城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海南生态软件园和美安科技新城融合发展,打造琼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化解三亚创意产业园和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发展瓶颈,打造琼南创新创意产业基地。严格执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既要坚决禁止借发展工业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又要坚决防止房地产开发挤占产业用地。统筹全省园区招商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园区考核评价体系。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1、45亿元,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西部渔港建设,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实施渔船更新改造,组建远洋捕捞船队。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85万亩,进一步扶持深水网箱养殖。鼓励发展休闲渔业、水产加工业,建设热带水产苗种基地。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推动设立深海石油开发公司,促进海洋石油税务分局实质性运作。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海洋运输、船舶修造、油气化工、海水淡化等海洋产业。加快三沙政权、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和生态环保工作,推进晋卿岛综合补给服务基地、赵述岛码头、北礁生态工作站、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设立三沙成品油保税库,支持三沙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园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评审和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技术创新工程,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力争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80家。

(三)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稳定瓜菜种植面积,推进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建设。创建标准农业示范园200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5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9个。以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健康养殖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为重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巩固无疫区建设成果。推广农业新品种80个、新技术50项,培育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0件以上。支持设立农联会,组建种业、瓜菜、畜牧等科技产业联盟,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100家以上。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各项补贴15亿元以上。深入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继续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计划。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创业增收。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年培训农民50万人次以上。

着力促进农村繁荣稳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确保红岭水利枢纽和所有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做好迈湾水库和大隆灌区乐东段前期工作,对小I、小Ⅱ型水库实行市县统一管理。统筹推进南渡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建设一批防洪楼。重视农村小沟渠、小池塘、小堰闸、小泵站建设,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抓好36座农村水电扩容增效,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硬化乡村及垦区公路450公里。实施地力保护和提升工程,坚守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红线。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对口扶贫力度,确保6万贫困人口脱贫。加强农机装备能力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广“一小通”农民小额信贷新模式,完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信社自助银行实现乡镇和农场全覆盖。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海南省城镇规划体系》,完成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体系。健全规划的编制、技术标准、运行管理等体系。省旅游规划委员会有关职能并入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实现规划管理权集中统一。做好规划评估、补缺和完善工作,加大规划实施和管控力度。

稳步推进城镇建设。加快省会经济圈建设,支持海口提升综合实力,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三亚区划调整和撤镇设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创新提升旅游业态。推动儋州—洋浦融合发展。以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探索建设热带滨海海岸城镇带。选择2-3个建制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坚决防止在城镇建设中盲目大拆大建、挤占耕地、破坏生态等行为,确保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城镇道路、市政管网、垃圾处理设施、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火灾隐患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排涝不畅、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突出问题。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继续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推进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规范透明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省内居民的落户,合理确定海口、三亚落户条件。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试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积分入户管理办法。

(五)坚持生态立省战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国家海洋公园建设。加强城镇风景园林绿化,力争城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5%。加强海域、海岛、海岸生态修复整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水源地保护,强化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研究出台防治大气污染的综合措施。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对考核不达标的市县实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和区域限批。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建设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示范省,推进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支持海口建设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完成电力、玻璃、水泥、石油企业的脱硫脱硝工作,探索金属矿山尾矿零排放机制。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加大运营管理监督力度。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开发管制边界,严格按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自然资源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生态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推进资源环境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占林、毁林开发、非法排污、乱砍滥伐等行为,坚定不移守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幼儿园学位1万个。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开展第二批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达标验收。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继续推进海南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扎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聘用和激励机制。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行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完善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省儿童医院、省结核病医院、省肿瘤医院等项目实施进度。强化传染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防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南药加快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医患关系,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继续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推行初婚初育夫妇结婚证与生育服务证同时发放。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制定省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先行区建设方案,推进省、市县、乡镇和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标建设。为3000艘渔船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设施。加快五源河文体中心、省博物馆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国家南海博物馆前期工作。繁荣民族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强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南岛语族遗址考古研究。加强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2%,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水平、城乡低保保障水平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建立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6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二是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房3、5万套,建成2、5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万户。三是从2015年7月起,将62万新农保领取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四是适时启动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五是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和生活条件,增加高中学位4000个。六是新建230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膜法”饮水示范工程,使13万群众达到国家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七是对全省农民小额贷款按不低于5%的贴息率给予财政贴息,实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14个险种全覆盖。八是为49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继续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九是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十是完成省民族博物馆改扩建一期工程,建设行政村邮站1708个。办好民生实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努力工作,不折不扣兑现承诺,请各位代表和全省人民监督。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全面实施“科学管理年”。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涉qiāng、涉爆、涉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法制教育、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深化“平安海南”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清理处置闲置土地、打击违法建筑、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等“六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组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梳理现有土地审批政策,统筹岸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实行全省土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交易和统一监管。严格填海造地和无居民海岛使用审批管理。将下放市县审核审批的林地管理权限收归省林业部门管理。严格控制新建高尔夫球场项目。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强监管信息化和监管能力建设,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信用环境。依法加强网络管理,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落实惠民殡葬补助政策,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和西部殡仪中心建设。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积极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

五、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成省级政府和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组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将市县森林公安局由属地管理调整为省森林公安局垂直管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实施政社分开,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自觉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依法治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复议,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严控“三公”消费和一般性开支,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动真碰硬整治“庸懒散贪奢”,重拳出击查处“吃拿卡要”。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坚决纠正部门利益固化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政府执行力建设,努力建设实干型政府。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禁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严禁违规收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朋好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严禁公务人员出入私人会所。严格执行住房、办公用房和车辆配备等有关规定,严格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出境管理和差旅费管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对国土、海域岸线、森林和水资源以及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坚决查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心致远、实干兴省,伟大的事业需要戮力拼搏、砥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扎实苦干,满怀信心建设海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相关热词搜索:钴铬钨 钨钴钛合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钨钴复合粉,投资,10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5965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