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2016-09-06 12:17: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共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人教版高一物理目录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02 时间和位移„„„„„„„„„„„„„„„„„„„„„„„„„„„14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目录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0

2 时间和位移„„„„„„„„„„„„„„„„„„„„„„„„„„„14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6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21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8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4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7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0

4 自由落体运动„„„„„„„„„„„„„„„„„„„„„„„„„„45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48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54

2 弹力„„„„„„„„„„„„„„„„„„„„„„„„„„„„„„57

3 摩擦力„„„„„„„„„„„„„„„„„„„„„„„„„„„„„60

4 力的合成„„„„„„„„„„„„„„„„„„„„„„„„„„„„65

5 力的分解„„„„„„„„„„„„„„„„„„„„„„„„„„„„68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71

1 牛顿第一定律„„„„„„„„„„„„„„„„„„„„„„„„„„72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75

3 牛顿第二定律„„„„„„„„„„„„„„„„„„„„„„„„„„79

4 力学单位制„„„„„„„„„„„„„„„„„„„„„„„„„„„83

5 牛顿第三定律„„„„„„„„„„„„„„„„„„„„„„„„„„85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89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92

学生实验„„„„„„„„„„„„„„„„„„„„„„„„„„„95

课题研究„„„„„„„„„„„„„„„„„„„„„„„„„„„105

课外读物„„„„„„„„„„„„„„„„„„„„„„„„„„109

【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二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三篇

人教版物理必修1总结

一、基本知识归纳: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

- 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答案:D

- 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例: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m,又转向东运动了3m,到达B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m,到达C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位移各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 答案:路程8m,位移32m,东北方向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

- 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 随时间变化。

-

例: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A

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 - txvx(1) t

- t - tx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t

-

例: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B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

- 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 xaT例: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记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记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 2

(A)0.2m/s(B)2.0m/s(C)20.0m/s(D)200.0m/s2

答案:B(提示:利用sn-sn-1=aT2进行求解,T为两点间的运动时间)

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 2 2 2

- a

-

- vt

2v0vtv0vt1222 xaTvt=vo +at x=vot+at vt-vo=2ax vt=v vx 2222222

例:一质点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秒内的位移为2m,那么质点在第10秒内的位移为______m,质点通过第三个5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

答案:38,1(25) 2

- 图象的倾斜程度可直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例: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斜面BC比斜面AB长,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vA上滑,到达B点

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滑下,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

间是tc,那么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大小v随时间t变

化规律的是(

).

答案:C

例: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C)整个过程中,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答案:ACD

- 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t=gt; h=12 gt2

) 例:在下图中,表示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的是图(

答案:C

例:一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则它下落高度是______m.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m(g取10m/s2). 答案:45,10,25

7.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Ⅱ

- 物体。按力的性质分,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例:如图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受到的

作用力是( ).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 (B)重力和弹力

(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

答案:B

- 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图所示,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用M、N两

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α+β=90°,然后

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

是( )

(A)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B)减小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C)增大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D)增大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答案:A

-

例:如图所示,挑水时,水桶上绳子分别为a、b、c三种状况,则绳子在______

种情况下容易断.

答案:c

8.重力 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Ⅰ

- G=mg(g=9.8N/Kg)mg=GMm R2例: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C)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答案:B

-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F=KX (在弹性限度内) 例:S1和S2分别表示劲度系数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体,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右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

(A)S1在上,a在上 (B)S1在上,b在上

(C)S2在上,a在上 (D)S2在上,b在上

答案:D

9.静摩擦 滑动摩擦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Ⅰ

- 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

- 对运动的力。【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

例:如图所示,小车A上放一木块B,在下列情况下,A、B均相对静止,

试分析A对B的摩擦力.(1)小车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2)小车A突然启

动.

答案:(1)没有摩擦力的作用(2)A对B有向右摩擦力作用

-FN例: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如图所示:若物体与

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μF (B)μF+G (C)G (D)F2G2

答案:AC

10.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Ⅰ

- 个力与其他(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F1、

F2、F3、F4、F5(图),已知F1=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比,

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方向______.

答案:6f,沿AD方向

1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

- 使它改变这种状态。量度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航天器正在远离星球的太空中航行,若航天器内的一个宇航员将一个铅球推向另一个宇航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球碰到宇航员后,宇航员不觉得痛

(B)铅球碰到宇航员后,会对宇航员造成伤害

(C)铅球推出后作匀速直线运动

(D)太空中宇航员拿着铅球不觉得费力

答案:BCD

- 条直线上。

- 平衡力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的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

则( ).

(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

(B)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

(C)绳对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

(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B

12.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实验、探究)Ⅱ

- 研究a与m之间的关系。 数据分析上作a-F图象和a-1图象 m

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F合=ma 例: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1)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像为

右图所示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图像为图中的直线.直线Ⅰ、Ⅱ在纵轴

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

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2)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应是如下图中的图(

).

(3)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的关系,结果应是下图中的图(

).

答案:(1)BC (2)D (3)D

例:力F1单独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为a1=5m/s2,力F2单独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为a2=-1m/s2.那么,力F1和F2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的加速度a的范围是 答案: 4m/s2≤a≤6m/s2

13. 超重与失重

- - - 完全失重:当向下加速度等于g时,视重为0。

注意:超重、失重和加速度方向和大小有关,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

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中间以轻弹簧相连,并竖直放置.今设法使弹簧为原长(仍竖直),并让它们从高处同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下落过程中弹簧形变将是(不计空气阻力)( )

(A)若m1>m2,则弹簧将被压缩

(B)若m1<m2,则弹簧将被拉长

(C)只有m1=m2,弹簧才会保持原长

(D)无论m1和m2为何值,弹簧长度均不变

答案:D

二、常见解题模型:

1. 追及相遇模型

追及相遇模型的解题思路通常是根据运动学方程求出运动物体各自的位移表达式,两物体的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刻两者间的距离即为相遇的条件。物体在变速运动过程中,相遇次数可能为0次、1次或多次,应以位移差为临界条件进行讨论。

例1:火车甲正以速度v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v1v2)、加速度a的匀减速运动。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v1v2)2(v1v2)2

2即:0(v1v2)2ad,a,故不相撞的条件为a 2d2d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汇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四篇

必修一 第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运动。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物体。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3、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5、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m/s。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t

,方向与

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 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定义式:a

vt

Fm

;决定式:a。 加速度的单位:m/s2。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t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加速;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区分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v和速度的变化率

v

这三个不同概念。(自主完成)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tv0at ;(2)位移公式:xv0t

2

2

12

a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t-v02ax;(4)平均速度公式:v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xt

v0vt

2

注:上述公式皆为矢量方程式,在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n-xn-1aT

2

v0vt

2

(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v

2

(3)一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为:vx

2

v0vt

2

2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1∶2∶3∶„„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1∶3∶5∶„„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222

x∶xII∶xIII∶„„=1∶2∶3∶„„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3-t1∶t2∶t3∶„„= 1:(2-1

2):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可以看成反向的匀加速运动来处理。

三、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vtgt ②位移公式:h

2

12

gt

2

③速度—位移公式:vt2gh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

2hg

四、运动图象

描述物理规律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文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图象具有形象、直观、通用的特点。图像对物理规律的描述是通过“点”、“线”、“面”、“轴”、“斜”、“截”来完成的。

1、 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图像形状: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3)斜率: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像形状: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3)斜率: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4)“面积”: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注:只有直线运动,才能画x—t图象、v—t图象。

说一说:请大家看右图,并说说各图线的物理意义。

五、追及和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分析追击问题要注意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注: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二、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离地h高处:其中gGmg,G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弹力

(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从几何角度可以抽象为点与面接触、面与面接触、点与线接触等。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但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

/

/

2

2

R

(Rh)

g。

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四、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4)大小:先要判明是何种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等效性)

2、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力的合成:

(1)两个力F1、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2)大小相等、互成1200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大小相等,方向沿两分力夹角的角平分线。

4、力的分解:

(1)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2)按问题的需要进行分解;(3)正交分解。 正交分解:

正交分解的目的,是将物体受到的力整理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更方便地求合力或者列方程。

分解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另外避免分解未知力。

分解方法:

物体受到多个力F1、F2、F3„„,求合力F时,可以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

x轴上的合力Fx=Fx1+Fx2+Fx3+„;y轴上的合力Fy=Fy1+Fy2+Fy3+„

补充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中学物理的实质就是解决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如何运动的问题受力分析的重要性不在于高考中受力分析的具体题目数量,而在于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受力分析的依据:(1)各种力产生的条件;(2)物体的运动状态。

2、受力分析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3)检查受力示意图。

3、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注意事项:(1)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施加的力;(2)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分析;(3)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4)不分析内力;(5)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假设该力存在,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补充二、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与不受外力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4)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其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已知受力情况可以分析运动情况;知道运动情况,可以分析受力情况。加速度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2)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ma 是矢量式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已知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五篇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6185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