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2016-09-22 14:46: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共5篇)七年级下册冀教版历史考点总结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一)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历史考点总结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亚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如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支五代的历史。

60、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 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 (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国的统治。

70、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5、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2、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房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

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88、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89、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的插图。

五、材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

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最期的资本家 最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二)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道光帝时)

2、英国鸦片走私的根本目的?①在中国小农业、家庭手工业占主导,英国货物很难在中国销售。②英国商人发现鸦片交易可以牟取暴利。

3、鸦片走私危害:①大量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鸦片使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③军队战斗力削弱;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道光皇帝为何接受林则徐的戒烟建议?①大量白银外流;②军队战斗力削弱;③对清朝统治构成了威胁。

5、英国倾销鸦片对中英的影响?结合鸦片走私危害

6、“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则徐

7、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8、林则徐戒烟措施:①暗访调查②缉拿烟贩③强制外商交出鸦片④虎门海滩强制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①保护鸦片走私活动②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1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11、《南京条约》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2、《南京条约》的影响: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③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④西方列强蜂拥而至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3、《五口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建立租界(最早出现在上海)

14、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5、《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位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2、发动原因:英国不满足已取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1856年10月,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英国、法国组成英法联军

4、1858年5月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5、《天津条约》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南京、汉口等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自由航行。

6、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实际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7、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①开放天津为商埠②割九龙司给英国③赔偿英法白银各800万两

9、沙俄采用威胁、政治讹诈的手段割让中国东北、西北共150万平方千米土地。《瑷珲条约》60万、《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北京条约》40万、《改订条约》7万。涉及人物奕山

10、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击毙洋人华尔

11、湘军首领曾国藩、淮军首领李鸿章。

第三单元收复新疆

1、1865年阿古柏占领新疆喀什噶尔,1867年建国,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

2、英俄为什么承认阿古柏政权?利用阿古柏控制新疆

3、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喀什葛尔。

4、1884年,在左宗棠建议下,新疆建立行省。目的是确立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左宗棠建立兰州机器局,为攻打阿古柏发挥了重要作用。

6、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①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②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四单元甲午中日战争

1、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1894-1895)光绪帝

2、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

4、“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牺牲于威海卫

5、1895年《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人在口岸开设工厂。

6、俄国(法、德)为何干涉对辽东半岛的割让?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清政府给日本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7、《马关条约》的影响。①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②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④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8、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9、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伤害?

①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2、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担保②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并允许各国派兵保卫,中国人不许在界内居住③拆除从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④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之间战略要地驻兵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

3、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辛丑条约》本息9.82亿白银,是最大一次赔款。

5、签订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主要原因? 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成为侵略者的瓜分对象②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④此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压迫人民的工具。

第六单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后期以“求福”为口号

2、原因、背景?①中国在抵抗列强中失利②清政府中有志之士的觉醒

3、《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主张“以夷制夷”、“师夷之长技以治夷”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4、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5

6、1861年曾国藩建立安庆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总局

7、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8、洋务运动的意义:①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9、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10、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局

11、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人兴办的第一条铁路

1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②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阻挠

1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14、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可及”。对这句话怎么评价?

洋务派只认识到中国武器比不上西方,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中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都是落后的。这也决定了洋务派的失败。 第七单元戊戌变法(1898年6月 光绪帝)

1、戊戌变法目的: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②巩固封建统治

2、戊戌变法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戊戌变法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①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员;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④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

5、严复翻译《天演论》,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之一。

6、《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的理论武器。

7、开始变法的标志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8、戊戌变法作用:①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②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 9、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1911年、宣统帝)

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口号:“振兴中华”

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3、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①“民族”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②“民权”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③“民生”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 5、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

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首都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7、辛亥革命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辛亥革命作用: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最大的功绩)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革命派的妥协③旧官僚、立宪派施加压力

第九单元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①民主②科学③新道德④新文学;

四反对①专制②迷信③旧道德④旧文学。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提出改造国民性问题;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它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③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十单元、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1、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是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成立的最高学府;是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想的中心。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北大焕然一新 3、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三)
《冀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归纳汇总》

《冀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归纳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 (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

边)

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 、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b 、 c 有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 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 n-2 ) ×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 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 =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 ( a×b ) ÷2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

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

段也相等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 ( a+b ) ÷2 S=L×h

83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 那么 ad=bc, 如果 ad=bc, 那么 a:b=c:d

84 (2) 合比性质 如果 a / b=c / d, 那么 (a±b) / b=(c±d) / d

85 (3) 等比性质 如果 a / b=c / d=…=m / n(b+d+…+n≠0), 那么 (a+c+…+m) /

(b+d+…+n)=a / 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

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ASA )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SAS )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SSS )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

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 1 ①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 弦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

一条弧

112 推论 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

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 ① 直线 L 和 ⊙ O 相交 d < r② 直线 L 和 ⊙ O 相切 d=r ③ 直线 L 和 ⊙ O 相离 d > r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

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 两圆外离 d > R+r ② 两圆外切 d=R+r③ 两圆相交 R-r < d < R+r(R > r) ④ 两

圆内切 d=R-r(R > r) ⑤ 两圆内含 d < R-r(R > 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四)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1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内战方式使中国回到抗战前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的老状态里。(和平建国VS内战独裁)

★2、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原因); 害怕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 ★3、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主要目的); 并通过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

4、叙述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结果、争论焦点、意义。 ★时间:1945.8;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争论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意义: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一旦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通过谈判和谈判期间的各项活

,团结教育了人民。 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叙述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实质。

时间:1946.6;标志: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实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8、美帝国主义为什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意图将中国纳入其殖民统治之下。二战后,“扶蒋反共”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9、中共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原则、作战方法、战略方针。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方法: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战略方针: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第2课 转入战略进攻

★1、叙述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的时间、对象。

时间:1947.3; 对象:陕甘宁(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2、中共中央为何主动放弃延安?

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运动战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因此为保存实力、避敌主力主动放弃延安。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依据有哪些?

a、地理位置优越;b、延安是红色革命的中心。群众基础好;c、留在陕北,在战略上可以以较少兵力吸引和歼灭敌人大量主力部队,支援其他战场;d、直接指挥西北野战军作战;e、鼓舞全国人民胜利的信心。 4、述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主要事迹(指挥、重要战役)。 ★指挥:彭德怀;★主力:西北野战军;用时:5个月;歼敌:2万余人; ★战术:蘑菇战术。 ★主要战役: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

★5、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指挥、主力、意义。

时间:1947.6-8; 指挥:刘伯承、邓小平; 主力: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意义:a、迫使将军回援,支援了陕北、山东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将战争引向国统区,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6、全国性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1、战略决战为何首先从东北开始?

A、兵力对比: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B、敌我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士气低落,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东北军装备良好,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C、东北物资: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物质力量雄厚;D、战略意义:避免敌人主力会合;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 ★2、淮海战役是围绕徐州作为中心城市展开的。

**3、“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4、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C.不战

1

而屈敌之兵 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又是如何实现的?基础:完成了对张家口、北平、天津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的退路;实现过程:先打两头的张家口、天津,而后和平解放北平。

★6、傅作义的最大贡献是使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 7、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何在?略,见9题表。 8、和平解放的城市:长春、北京。

★9、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主力、特点、主要战役、歼敌数量、意

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3.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发展人民军队 东北野战军。

2.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叙述渡江战役的目的、时间、指挥、战线、结果。 目的:尽快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统治,消灭长江以南国民党军队; 时间:1949.4.21; 指挥:邓小平; 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 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23。

★2、解放南京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覆灭。(渡江战役的意义)

★3、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

为了干净彻底的消灭敌人,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4、向全国进军的结果如何?

1949.9 除西南中南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5、全国解放战争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的时间:1950.6 **6、人民解放战争为何三年多就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

a、中共中央军事思想的正确指挥是快速取得胜利的关键(主要原因);b、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援助是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根本原因)!

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者。

★时间地点:1949.9,北平。 参加者: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 2、《共同纲领》的内容、职能。

内容:★a.规定了国家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b.规定了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规定了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各级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 ★职能:临时宪法(代宪法)。

3、政治协商会议的其他内容、会议作用。

其他内容:a.确定国都-北京,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公元纪年法;b.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周恩来、陈毅等56人;c.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准备。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 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b.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史从此揭开

历史,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 3.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省民换来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

度的建立。

6、西藏和平解放的有利条件、时间、标志、意义。 有利条件: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 时间:1951年; ★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意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 7、开国大典:时间,主要过程(了解),知道28响礼炮代表中国

年的奋斗历程。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和平方式解放西藏,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3.西藏的和平解放阻止了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的阴谋,使西藏人民与内地紧密相连,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1、抗美援朝原因、目的、指挥者、主力、起止时间、结束标志、意义。 原因:A、美国出兵朝鲜,轰炸我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B、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C、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捍卫民族独立,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和平——保家卫国。

★指挥:彭德怀; 主力:中国人民志愿军; 起止时间:

1950.10-1953.7; 结束标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a、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b、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c、捍卫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自身的安全与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

主义的精神,被国内人民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是。 民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主要指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以及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支援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巩固有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海军包括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

★4、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成立不久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以英勇无畏、敢打敢拼取得辉煌战绩。

5、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结束时间、政策、内容、意义、目的。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的时间: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政策:分批推进;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但是直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才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

2

迅速恢复和发展。 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土地制度及不合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废除了封建制度;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以民为本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也巩固了新生的废除于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时期,土地所有制形式变为土地公有制。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7、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原则、意义。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民族融合和民族进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制度。

3.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意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4.坚决打击民族分离主义,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势力,维护民族 与“特别行政区”有区别。

★8、建国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新中国而进行了哪些斗争?(五项)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1、新中国自成立第一天,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过程:a.1953.12,★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印度代表团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4.6,周恩来应邀访问印缅两国,并同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影响。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4、万隆会议的时间、特点、背景、主要议题。

时间:1955.4; 特点: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没有帝国主义参加。 背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是在一个充满希望与危机的背景之下召开的:一方面,二战后,亚非出现一大批民族独立的国家,他们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要求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美国对亚洲一些地区的进一步卷入,使亚洲局势变得错综复杂。★主要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5、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是什么?什么是“万隆精神”?

基础:共同的历史——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在近代都普遍受到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愿望——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刚刚获得民族解放,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要求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万隆精神:独立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 ★ 6、50年代外交成就

:中苏建交、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并且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3.万隆会议上体现得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周恩来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现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国家的理解和尊重,也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天地,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5.万隆会议是中非外交关系的开始,中非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则,1955年,我国代表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

1、一五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意义? ★一五计划的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主要成就: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无缝钢管厂、武汉长江大桥、华药等。 ★意义:一五计划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机构及其核心内容、性质。★时间:1954年9月; 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核心内容:a.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规定了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规定了国家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时间、内容。

1953年。 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的含义: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5、为什么必须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造的途径及主要形式是什么? 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要形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改造的途径和形式: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要形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途径及主要形式是什么?

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途经: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全民所有制。 主要形式:以加工订货、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赎买。 ★7、三大改造的实质?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为公有; 基本完成时间:1956年底。 历史作用(意义):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势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我国逐渐确立;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8、1953年以前,侧重于政权巩固、经济恢复;1953年起,侧重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国历史主题:建立

“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

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

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而非新中国成立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10课 建设之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确定的国家主要任务、意义。

时间:1956.9。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主要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了国家的主要任务(八大最突出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再次证明八大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是 3

正确的)。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严重后果。 时间:1958.5;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严重后果:大跃进运动和人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八大二次会议成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直接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是其发动的根本原因。)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表现、严重后果、教训。 “左”倾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大肆泛滥;严重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教训: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国民经济调整的目标、八字方针、结果。

目标:通过对工农业生产指标、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工业内部的关系、城乡人口比例等的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以改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第11课 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

1、“艰难年代的创业英雄”中的“艰难年代”是指哪一段时期?1956年——1976年,包括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十年和文革时期的十年。 2、艰难年代的创业英雄——“两弹元勋”、“杂交水稻之父”、“铁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战士”分别是指谁?分别有什么事迹?体现了哪些精神?

邓稼先——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中做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1973年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王进喜——大庆石油会战,为制服井喷用身体搅拌泥浆。 焦裕禄——忍着病痛带领兰考人民种植泡桐(焦桐),治理“风沙、盐碱、内涝”三害。

雷锋——发扬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

家分忧解难。

3、铁人精神:艰苦创业、忘我劳动、克服困难、奉献为民

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他是中国建设时期的“铁人”。

2.邓稼先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杰出典范,他的言行体现了热爱祖国、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他是中国科研领域的“两弹元勋”。 3.焦裕禄是中国党员干部的优秀榜样,他的言行体现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他是人民群众的好干部。

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心为民的精神。 民的精神。

第12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原因、危害、结束的时间和标志、评价。 原因: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政治形势做出错误判断的结果,也是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标志:1966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另外注意相关两文件)。 (危害略,见P83小字,了解即可。)

★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76.10,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评价(实质):“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内乱。 ★2、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基本史实。 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

★3、归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中出现的成功探索和几次严重失误,谈教训和启示。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教训和启示: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力;一定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关键是政治、思想建设。 4、1967年1月,上海市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党政机关大权——全面内乱开始的标志。

★5、文革中也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说明什么?文革中,国

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种种罪名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6、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

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1、原子弹研制过程。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何也要研制原子弹(目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有何意义?

过程:1955年1月,作出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西北的罗布泊)。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目的:打破核垄断 战胜核讹诈 提高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争取世界和平。意义: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这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

①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颗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②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③1966年10月,核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成功;④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⑤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⑥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⑦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863计划”取得一系列成果,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领域军有较大成就:航天领域——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2005年10月12日,载人飞船“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3、二炮是指什么部队?何时组建?组建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7月,由周恩来命名;

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兵种,共和国拥有了一支高科技装备的武器力量。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4、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博士娃娃”的理论物理学家,在1963年完成原子弹设计方案。*两弹元勋”(原子弹、氢弹);“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大力协同”(大力配合,协同作战)。 5、人造卫星制造过程、意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1966年初,卫星设计院正式成立,正式命名卫星。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播放了《东方红》);★意义:从此,茫茫宇宙中有了中国人的地球卫星,我国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6、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意义。

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育;1970年他在海南岛发现野生稻;1972年,被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了★“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1974年试种获得增产;★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增产效益,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水平发展低的现状,具有重大的意义。 *7、1999年11月20日“神一”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五”成功。

8、什么叫“两弹一星”精神?(结合9记忆要点)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就是我国科学家们在面临困难的国际环境下,依靠自力更生、齐心协力、刻苦攻关、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断求新、勇于探索的坚忍意志和科学精神,成功实现了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历史性跨越。 ★9、该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什么?

自力更生、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和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主义精神。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的是什

。 义;

2.从小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 3.学习科学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第14课 登上国际舞台

*1、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如何?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长达20年之久,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不承认、孤立;经济上:禁运、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

4

中国也鉴于当时美苏“冷战”争霸对峙的世界局势,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为何说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是中美双方的共同选择(中美建交的背景/原因)?

在美国方面看来,美苏对立是它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美国要尽快消除越南战败后造成的影响并挽救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的中落,要对付苏联的挑战,就需要改善通中国的关系。而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又使这种设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而就中国方面来讲,要着重对付苏联在北方边境集结重兵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恢复与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实现通美国的和解。因此,中美关系正常化使双方共同要求和努力的结果。

★3、中美建交的过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特别注意两个标志性事件)。

①1971年初,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②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③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④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会谈,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⑤1978年12月,中美两国经过多次谈判,双方发表了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⑥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4、★长期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性问题是台湾问题。《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对“两阿提案”进行表决,通过2758号决议,中国重返联合国。 **6、中国为什么能够重返联合国?

主观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同时也是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美霸权地位下降;第三世界兴起;中美关系缓和。

7、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不懈努力。*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8、中国为什么要加入联合国?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9、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中美建交、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

*9、1972年9月,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建交。

10、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小球转动大球”比喻什么? 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小球”转动“大球”用来比喻通过美国乒乓球队的访华,打开了

20多年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这是中国在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2.关于中美关系的认识

①中美关系从对抗到正常化是我们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长期对抗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②中美建交的成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③目前中美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希望美国能够坚守《建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15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时间: 1978年12月。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①思想路线: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②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 ,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④伟大决策: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a.中共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从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相似?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大决策。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有哪些相似之处?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运的一个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及时总结经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生命力。

3.改革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所以,我国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警惕和坚决抵制

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6、农村的改革之路原因、内容、概况/改革过程、作用、意义。 原因(人民公社制有哪些诟病):过去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概况:1978年,安徽四川省首先实行”放宽政策的方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全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优越性、优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推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 **7、“小岗村”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改革?为什么会得到农民的支持?改革:从此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支持原因(略,即优势、意义)

**8、建国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经历了四次变化:①土地改革(1950--1952);②农业生产合作化(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③人民公社化(1958--1978);

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2.要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

土地依然是公有制。

5

9、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过程、格局、特点、作用。

目的:通过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过程:197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将”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决定在深圳 珠海 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不久,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正式成立。1984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 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起,中央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层层推进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格局。 **作用:这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信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0、近代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和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何不同?①前提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国力增强的前提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②目的不同。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③结果不同。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

11、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的意义(作用、影响)? 答: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②加强了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其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④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12、对外开放的的意义(作用、影响)?

加强了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人才,使改革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

1、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背景: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使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法制健设的重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新宪法:时间:1982.12;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其它重要法律:《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 ★4、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果:①以1982年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民主与法制有怎样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民主需要法制,因为没有法制,民主就不能巩固;但法制更需要民主,因为没有民主,法制最终会成为“人治底下的法制”,成为专制的工具而已。

7、恢复高考的时间,中断原因,意义。★时间:1977年;中断原因:文化大革命。*意义:它调动了广大青年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对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推动。

8、★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自1985.3,颁布文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我国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

★9、高等教育规模的历史性变化——高校扩招:1995,《关于加速科学技术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0、我国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构成/内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11、“863”的含义、所涉及的领域。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五)
八年级历史上册冀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1.列强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争:清朝爱国将领的反抗;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3.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了;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亲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一课 鸦片战争

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

廉价的工业原料.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虎门销烟震惊了世界,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8月 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4)英国商人进出品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鸦片战争是中西方的第一次较量。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的国家:英法

3.时间:1856—1860

4.主要条约:《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10处,外国公司进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一地给英国,和香港有关的)

《瑷珲条约》(割地最多的条约,60多万)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野蛮的事件:英法联众火烧圆明园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俄国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各省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8.外国侵略势力两次入侵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9.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第三课 边疆危机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1.俄国英国窥视新疆,中亚浩罕国阿古柏自立为汗。俄国出兵强占伊利。

2..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伊犁条约》谈判代表曾纪泽。

4.“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5.如何评价左宗棠

①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的战功不可没,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②作为洋务派地方代表,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发新疆,又是发展社会经济的组织者 ③作为封建官僚和湘军将领,曾参与镇压太平军,是刽子手之一.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2.中日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3.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1895

条约内容:(1)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3)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两口分工)

条约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是中国丧失了

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4.《马关条约》引起了公车上书

5.对比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分析《马关条约》在哪些方面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一、《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

【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更大,两亿两白银,而《南京条约》赔款是2100万元,

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三、《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

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

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

围。

2.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所以1997年香港回归。 香港问题: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

龙司;1898年强租新界。

3.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性质)

4.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时间:1901年9月 中方代表:李鸿章 条约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

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洋人的朝廷)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

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四个事件)

1学西方器物:洋务运动 ( 地主阶级洋务派 ) 师夷长技以自强 (开始阶段) 2学西方制度: 学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学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发展阶段) 3学西方思想: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 (发展阶段)

4. 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④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

5.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学习西方技术(器物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文明)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到里,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过程。(先工业近代化到政治思想近代化)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魏源(地主阶级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放眼望世界的第一人,著有《海国图志》,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运动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运动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阶段:前期:自强 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 ,创办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3.内容:(次重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先进的科 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运动成就:

时间 人物 成就

1865 李鸿章 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6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船政学堂

19世纪80年代中期 洋务派 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19世纪70年代后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 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出版《天演论》传播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武器

3..时间:1898年6月

4.代表人: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谭嗣同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

5.变法内容:(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

(4)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6.变法意义: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变法失败原因:(1)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极力反对;(2)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3)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4)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7.维新变法失败后,新政被废除,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传播的中心。

第八课 辛亥革命

1. 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 1905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3.辛亥革命

革命领导人:孙中山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革命组织:同盟会(1905年8月成立于东京)

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 (民生) 指导思想与旗帜: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在《民报》发刊词中阐述的) 机关报《民报》

革命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

革命成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4. 辛亥革命意义(影响)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功的方面)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失败或不足的一面)

5.孙中山的成就

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1912.2.12清帝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7.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8.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年份----1911 如1949年是民国38年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相关热词搜索:冀教版初中历史课本 初中历史归纳川教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中历史冀教版总归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6463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