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2016-12-05 09:52: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共9篇)2012年国有农牧场工作总结2012年木垒县国有农牧场工作总结二0一二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综改办的亲切关怀下,木垒县国有农牧场(良种场、克牧场、骆驼场)“两委”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场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农村综合改革工...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2年国有农牧场工作总结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篇

2012年木垒县国有农牧场工作总结

二0一二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综改办的亲切关怀下,木垒县国有农牧场(良种场、克牧场、骆驼场)“两委”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场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始终以国有农牧场的经济发展为己任,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目标和任务。

一、国有农牧场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0一二年克牧场农业生产总值完成61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57万元,第二产业(民族刺绣)50万元,第三产业47万元,劳务输出6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7553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232元;良种场2012年全场经济总收入613.2万元。费用155.9万元,纯收入430.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76万元(其中:设施农业收入人均534元),牧业收入138万元,林业收入14万元,二、三产业及其劳务收入258万元。人均纯收入10055元,人均增收3146元(任务1296元、完成242%)。

二、国有农牧场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0一二年我县国有农牧场进一步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围绕提高畜牧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按照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总体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和科技兴牧战略,结合国有农牧场实际,因地制宜狠抓畜牧业工作。

一是抓牲畜品种改良和牲畜、家禽出栏工作不放松,通过采

取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牲畜品种改良和牲畜、家禽出栏工作:

年内,克牧场、良种场完成黄牛改良370头(冷配),良种乳牛改良400头。奶牛牲控冻精200枝。肉羊改良1100只,其中肉羊胚胎移植200只,牲畜出栏总数完成9054头(只),其中;完成大牲畜出栏120头,完成羊出栏8934只。育肥出栏5780头(只),其中:羊5550只,牛230头。新购进良种奶牛30头,种公牛8头,种公羊12只,家禽出栏完成61000羽,肉类产量完成3000吨,奶产量完成2200吨,牲畜最高饲养量19362头(只),年末存栏8700头(只),生猪出栏2000口,蛋类产量任务80吨。骆驼场利用自然草场的优势,引进优质骆驼品种与本地骆驼进行改良,目前已改良50头,养殖特色品种“长眉驼”120头。

二是狠抓牲畜疫病防治,将牲畜疫病防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牲畜口蹄疫苗防疫,防疫面达100%, ,同时,对三个农牧场牲畜还实施了常规防疫.通过采取常规防疫与加强防疫相结合、防范与防疫并重的办法,确保了各牧场牲畜安全。

三是全面加强国有农牧场基础设施建设

克牧场全年重点抓民生工程:

1、危房改造。全场开展富民安居、危房改造工程,全场开工修建115户,实际完成110户,定居兴牧10户。

2、高效节水工程。现在修蓄水池,完成主管道铺设2000亩,到年底完成滴灌面积2000亩。到2013年可投入使用。

3、为大力开展木垒县旅游业:4月份,克牧场自筹资金40

万元,在四十里井子开发大漠旅游景点一处,修建了350平方米的餐饮厅8间,绿化面积150平方米,积极开发崭新的大漠旅游景点,为前往鸣沙山、胡杨林游客吃饭、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

4、在四十里井子修建牛羊配种站,为牛羊改良配种打下了基础。

5、由福建帮扶木垒,为克牧场牧民定居点修油路1公里,主体工程现以完工,交付使用。

良种场全年重点抓民生工程:

1、水利工作。完成4眼机电井计量设施安装,完成1700亩高效节水滴灌工程。

2、农机化工作。玉米种植机械化示范区510亩;连片高产玉米示范点320亩,农牧民人均节本增收120元;鹰嘴豆铺膜机械化种植500亩,未发生农机事故。

3、重点建设项目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拆迁。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该场大棚种植区被列为棚户区改造范围,需征迁35户居民,征收土地47亩,目前土地征收工作已完成,对35户居民房屋评估工作已完成,签订征收合同5份。

四是从多方面狠抓抗灾保畜准备工作落实。首先,农牧场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动员农牧民多备草料,多出栏牲畜;其次,统筹安排牧业专场,尽量延缓转场时间,充分利用夏秋草场,缓减冬草场压力;再则,加大草料储备。

五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国有农牧场积极投身于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当中,将生产生活最急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问题,纳入一事一议项目申报中。2012年,我县国有农牧场已完成的一事一议项目2个,申请自治区财政奖补资金11.72万元。

(二)认真落实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规定,拓展牧民增收渠道,按照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的工作思路,采取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扶持,实施劳动力转化和劳务输出的办法,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出务工创收,激发了农牧民发展私营经济的热情。克牧场:城镇就业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化3.5%以上内,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劳动力转移134人次,其中新增18人次。良种场:全年共输转158人次,完成任务的137%。创收258.6万元,完成任务的246%。共举办培训班7期,参加人数251人次。骆驼场:完成劳动力转移86人次,其中长期转移48人,新增人数38人,劳动力培训86人次,其中技能培训48人,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创收任务。

(三)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我县国有农牧场抓扶贫巩固工作不放松,将扶贫攻坚与小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实施了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和帮扶减免措施,二是以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入手,加大了对农牧民的宣传教育,教育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勤劳致富的道路,摒弃等、靠、要的观念,同时农牧场有计划地安排贫困农牧民参与农牧场基础建设和劳务输出,就地转化劳动力,组织贫困劳动力到昌吉、沙湾采棉,使贫困户户均增收,起到了较好的扶贫效果;三是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

(四)抗震安居工程进展顺利,国有农牧场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与牧民定居结合起来,通过采取对新建抗震安居房的农牧民优先解决建房用地、简化申办手续、给予资金、技术支持以及加强指导和监管,确保了抗震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木垒县国有农牧场把新农村建设提高到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战略任务,从规划入手,通过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结合农牧场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狠抓工作落实。

克牧场的新农村建设年年有新变化,油路进巷道自来水,卫星电视入户。今年完成安居富民工程有了新进展,动工115户,已完工110户。居民点有养殖小区,农田林网化,巷道绿树成荫,特别是农牧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今年争取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新修巷道油路1公里。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畜两旺的新气象。

良种场结合爱国卫生活动的开展,组织党员、机关干部、农工对北环路、木-巴公路、居民巷道卫生大扫除5次,清运垃圾60多吨。同时为改善场容场貌,绿化、美化了办公室院落,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了住宅设施配套齐全,场容场貌整洁,人居环境好,为良种场营造了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

骆驼场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是对环保卫生工作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在场部、定居点设垃圾点,为保持牧场办公室和定居点的环境卫生,一年开展卫生治理5次。

2016年农场管理站工作总结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二篇

2016年农场管理站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及农业局的领导下,我站全体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章》、《准则》;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九中全会精神;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和新《党章》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内容,重温了本站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和各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站的工作方案和各场的工作计划,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年轻化,知识化

“农业三场”的职工年龄普遍老化,且文化素质、政治意识、思想素质都l较低下,对新t一事物,特别是在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问题上更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不足,没有开拓精神,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影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因而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搜集整理了许多科技实用技术并到各场进行实地培训,但因接受能力低的问题而没有取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今年我站与劳动部门协商,凡是男工年龄在55岁,女工年龄在50岁以上的都以特殊工种的形式给予办理退休手续,同时吸收一批初高中毕业生,这样既解决了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老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受到新老职工的好评。

二、做好“农业三场”承包土地的管理

农场的土地承包与农村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而农场是职工本人与农场承包土地,签订承包合同,而且职工一旦退休或调离都应将土地交回农场,但是这一规定没有形成红头文件,从1983年搞承包到今,所有退休人员都未交回土地,只是象征性的交回一点点管理费而也,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多,多数职工的意见越来越大,甚至出现相互扯皮和上访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站作了相应的摸底调查并走访职工之家了解情况后,与场领导班子协商并制定管理办法。并形成文件,规定各场集体所有土地依法属于各场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强占土地。由场统一发包给每一职工,承包期限为长期,退休后一律交由场统一管理。

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一年来,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安排,哪怕是几天还是几月,站内每个职工都能兢兢业业地完成,认认真真地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并能扎扎实实做好农业三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

(一)2016年是农场多年以来最灿烂的一年,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而且《国有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得以实施并落到实处,具体补助标准为(1)、一般职工每人每年补助1600元;(2)管理人员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3)集体公益事业补助:良种场每年补助3.36万元;畜牧场每年补助3.82万元。目前为止九邦良种资金到位6.72万元,实际上已经投资建活动室和水池10.6998万元。呼山畜牧场目前到位资金7.64万元,实际上已经投资建设水泥路和水泥地板及电网改造15.2854万元。

(二)2016年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和源公司提供的“沙拉谷”虽然只有32亩,可长势喜人,为九邦良种场的经济基础打开了局面。

九、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我站认真组织学习《党章》、《准则》及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并通过反复的学习,每个职工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职业道德也相应得到了加强,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规观念增强了。

九、2016年工作计划

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的同时,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1、继续抓紧抓好农业三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认真做好常规工作。

3、督促、监督良种场及呼山畜牧场的日常工作。

4、调整畜牧场的苷蔗品种,鼓励职工生产氨化饲料,积极发展养牛业。

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三篇

武宁县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武宁县林业系统有3个国有林场(武宁县国营林场、武宁县生态林场、武宁县安乐林林场)和1个国有苗圃(武宁县桐林苗圃),参加本次林场改革的总人数为2247人(其中职工安臵的1302人、退休的787人、遗属抚恤的158人),截止2014年4月底止,职工安臵1287人,占应安臵的98%,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抚恤安臵154人,占应安臵的97%。

全县国有森林经营面积38.8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35.5万亩,占经营面积的92%。同时还有一处面积2万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我县国有林资产约在2.5亿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我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是在2003年全系统企业改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

1、 改革(制)的截止时间不变。

按照2003年《武宁县林业局企业改制方案》的规定即原定改革(制)时间截止定为2003年12月31日不变,凡因企业改制资金不足而推延兑付安臵费的,截止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止,逾期不办理手续的企业不予支付利息。【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2、 原定的安臵标准不变

因企业改制从开始至今已近10年时间,少数未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的人员要求提高原定改制标准。我们坚持从稳定大局出发,确保不“翻烧饼”,认定维持原定标准延续推进。

3、 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将国有土地全部进县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统一组织拍卖,先后政府从土地拍卖金中注入企业改革(制)资金2200余万元;二是对2003年前企业欠社保的各项资金本金挂账(1200余万元)、利息缓交、滞纳金全免;三是化解债务。帮与相关银行协调由“江西长城资产公司”一次性按本、息总额的20%-30%清结。

4、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采用住房臵换。职工原住公房统一组织人员估价出售原住户,以冲抵企业应付员工安臵资金(约抵400余万元);二是返聘缴交风险押金。对改后上岗人员不仅缓付安臵金,还要收取(股长以上人员1.5万元,其他1万元)上岗押金;三是收集单位其他资金。

三、完善和推进

启动林场改革后又新增了职工安臵237人、为职工解决两保186人、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32人,组建完成三个

公益型林场,安排返聘员工185人。

四、成效与建议

1、确保了大局稳定,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工作细致,企业改制与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员工的赞同,做到了“零上访”。

2、确保了“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国有林森林资源有了一定的增长,企业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职工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更加完善。

3、给林业发展带来生机,不仅减人减支减员,资源管理和服务更加到位,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4、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实现企业与银行债务的完全剥离;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实现经营管理科学,森林资源优质高效,永续利用的现代林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职工权益,彻底化解债务,提高职工技能。

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总结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四篇

今年是省、**市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我市国有工业企业彻底实现“双退出”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综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A市市委“立足全改、统筹谋划、变现资产、力争政策、前后照应、量力实施”的总体要求,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稳步推进,下面将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国有企业167户。分布在工业、商业、交通、乡企、农机、城建、外贸、计经、粮食、市社、十系统。十系统职工总数24,811人,离退休职工7,209人,总资产268,209万元,负债总额 342,697.9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316,841万元,欠保费 5,072.9万元,欠职工工资9,161万元,欠职工集资款、抵押金3,015万元,欠职工工伤亡补助费203万元,欠职工其它应付款8,405万元。 二、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市属十系统共有167户(其中包括市社系统55户企业)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其中70户企业已完成了改制任务。70户国有改制企业包括:工业41户、粮食28户、城建1户。70户企业净资产48,657万元,企业占地面积269.2万平方米,其中建 筑面积158.1万平方米,银行贷款256,030万元,企业其它应付款27,733万元。职工总数13,996人,其中在岗人数111人,离退休人员3,905人,解除劳动关系人员13,996人,重新上岗人数 1,617人。 70户企业改制支付总成本16,557.6万元,其中职工经济补偿金 10,734.9万元,(国家补助金 3,584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00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 4,146.9万元其中:工业资产变现610万元、软贷款、粮食储备金 3,536.9万元)。职工债务 3,825.2万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1,085万元,职工集资款抵押金2,655万元,工伤亡补助85.2万元。养老保险金按国家“并轨”政策50%折算为1,997.5万元。 三、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情况 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截止2005年8月30日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工业企业41户,职工总数6,846人,其中进站职工4235人,未进站职工2541人,离退休职工2860人。净资产22,320万元,负债总额39,898万元,资产负债率178%,资不抵债企业33户。其中欠保费1,944万元(按50%折算),欠职工工资849万元,欠职工集资款、抵押金73万元,欠职工工伤亡补助费83万元,欠职工其它应付款169万元,欠银行贷款17,829万元,欠其它应付款18,951万元。 41户工业企业职工总工龄12,342年,其中固定工工龄101,154年,合同工工龄27,188年。经济补偿金总额4,70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费2,025万元,本级财政配套费1,481万元,企业自筹1,220万元。 41户企业改制总成本7,655万元。其中经济补偿金4,706万元,养老保险金1,944万元,职工债权1,005万元。 四、市属国有企业未改制情况 未改制97户企业(含市社55户)职工总数 10,815人,离退休职工 3,304人,占地面积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企业净资产22,199.9万元,预计变现9,927万元。改制总成本16,682.7万元,其中:经济补偿金7,379.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80.5万元,地方配套2,455.8万元,企业自筹2,443.4万元。职工工资5,283.2万元,职工集资款、抵押金 845.7万元,工伤亡补助98.6万元,职工养老保险3,075.4万元(6,150万元的50%),改制成本预计缺口6,755.7万元。 五、国企改制存在的问题 市属167户改制企业(其中包括市社系统55户)剔除工业、粮食、城建三系统已完成改制的70户企业。还有97户企业有待改制,如97户企业不能尽快进入改制程序,将会增加改制成本,并产生不稳定因素。 (一)、增加改制成本 1、晚改制一年将增加经济补偿成本421万元。(企业职工10,815人,年经济补偿标准按390元计算,即10,815人×390元=421万元)。 2、晚改制一年将会增加职工养老保费1,143万元(10,815人×1,200元=1,298万元) 3、晚改制一年将会增加企业留守人员工资216万元(450人×400元×12月=216万元)。 合计增加改制成本1,935万元。 (二)、增加不稳定因素 今年年末是国企改制的最后时限,国家在资金政策和保全企业资产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照顾,过了改制时限企业的资产将很难保全,现在华融公司、长城公司等几大金融部门正在通过法律程序准备对企业资产进行扣押,如果企业资产一旦被扣押,企业将无能力支付改制成本,企业改制将无法进行,职工队伍必然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同时商

业、市社等七个系统 8,844人已个人垫付经济补偿金 2,410.8万元,只待国家、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即可完成改制任务。如配套资金不能到位,职工经济补偿不能兑现,债务不能偿还,养老保险不能投保,职工很难接受这一现实,势必将会发生不稳定因素。 六、具体建议 1、应尽快解除法院扣押事宜,立即变现企业现有资产,变现资金用于弥补改制成本不足,从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政府应举债偿付“单退出”职工每人集资的130元垫付款,已确保社会稳定。 3、未改制企业应立即进入改制程序,因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应争取利用二个月左右的时间,把全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A市市企业改制办公室 二0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国有林场改革基本情况的汇报(2015)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五篇

石首市桃花山林场基本情况的汇报

桃花山林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南端,始建于1961年,原隶属于荆州市林业局,2003年8月下放石首市,归口石首市林业局管理,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一、基本概况

﹙一﹚人员状况

林场现有总人口数837人,干部职工总数372人,其中:①、退休人员178人(含8名退休干部)②、干部21人,际在岗12人,其他9人在外自谋职业;③、在职职工173人,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

(二)职工安置及收入情况

1、退休人员178人均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作为过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年养老金在0.84-1.68万元之间。

2、在职职工173人,均在林场承包林地,人平30亩左右,承包年限为10-30年不等,自主经营,承包费用均已一次性缴清。近年来竹木市场疲软,职工年收入在0.8万元左右(含从事生产劳动工资),职工收入较低导致大部分职工在外靠打工维持生计。

3、剩余职工家属除少部分人员从事林业生产劳动外,大部分在外靠打工维持生活。

(三)五险一金缴纳状况

林场2013年以前,退休人员由林场发放生活费,年标准在5000元左右。2013年起,林场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纳入社会养老保

险体系,养老保险费由林场统一缴纳,年需缴纳保费65万元,公缴部分44万元、个人缴纳部分21万元,现累计欠社保部门保费530万元。林场职工均没有购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一般都自行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没有纳入保险统筹范围。

﹙四﹚森林资源状况【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桃花山林场管理林地3.1万亩,其中:国有林地1.8万亩(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1.5万亩),主要树种为毛竹,现有毛竹蓄积380万株,合资造林1.3万亩,主要树种为杨树、樟树、梓树、马褂木为主。

﹙五﹚机构及编制状况

1、党组织机构。林场共有党员57人,设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桃花、古井分场党支部,东兴、鹿角分场党支部,伯牙臣子山分场党支部,老年人党支部)。

2、行政机构。总场机关设综合办公室、生产科、财务科,下设三个管理片(桃花、古井分场,伯牙、臣子山分场,东兴、鹿角分场)。

3、林场实有编制22人。

(六)、经济状况

1、收入。2014年林场全年可支配收入77.89万元,其中:①、市财政事业经费19.11万元,②、生态公益林项目补助资金8万元,③、林场林地占用补偿及经营收入50万元。

2、支出。2014年林场全年共需支出90万元,其中:①行管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福利等共计60万元,②、生产性费用30万元,

主要用于林区公路维修及新建,森林安全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工资。

3、债务。林场累计债务达1685.6万元,其中:①、世行贷款59.6万元,②、省投资公司7万元,③、省财政9万元,④、危旧房改造280万元(主要是省配套资金232万元没有到账),⑤、社保资金530万元。⑥、资源保证金800万元(林地承包时,为保证资源保有量,承包人缴纳的资源保证金,合同到期时应予返还)。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包袱过重,职工收入低。桃花山林场除退休人员外,还在在册职工173人,主要经营山林创收,由于竹木市场疲软,职工收入非常低,解决人员包袱过重和职工增收是林场今后发展的首要问题。

2、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国家优惠政策对林场而言是一片盲区,造成林场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制约林场发展的重要问题。

3、经济基础太差,林场运转至今,尚欠债务近一千六百万元,如何化解债务是林场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1、对林场属性定位,拟定今后发展方向。桃花山林场无论是从地理区位条件,还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都应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应有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维护林场的正常运转。

2、妥善安置职工,保障社会稳定。一是制定林场用工体制,明

晰在册职工身份;二是扶持利用林场资源优势,搭建产业平台,为职工就业及增收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制定林场统一社会养老保政策,对改革前保费公缴部分应由财政负担,今后保费缴纳制定运行办法,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的问题。

3、化解林场债务,放下经济包袱。一是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省配套资金尽快到位;二是林场挂账的保费由财政负担;三是尽早出台国有林权流转办法,通过林权流转化解部分债务。

4、出台各项惠林政策,国家惠农的电网改造,路网改造,农民负担转移支付,粮食直补等作为林场也应该享受,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属于贫困的国有林场要加大帮扶力度,搭建林场产业平台,通过自身发展使林场走出困境。

三、桃花山林场改革思考

(一)、界定林场属性、创建林场改革后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桃花山林场当时是因荆江分洪工程的需要而创建的国有林场,以生产毛竹为主,所辖林地分布在265个山头顶端,连绵四十五华里,是一个呈线性的“帽子山”林场,林地坡度一般在25。以上,且基本上都与湖南省交界,林种单一、生态脆弱,资源产出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效率极差,全场国有林地1.8万亩,其中就有1.5万亩被确定为省级公益林,占所辖林地面积83%以上。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培育和促进生态绿化发展方面,桃花山林场应定性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林场改革后,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使林场更

好的为社会服务,因我场线长且分布在山头顶端,管护难度较大,我们建议全场设保护站6个,按每人管护面积1000亩左右计算,核定管护编制18人,总场核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编制9人,共核定编制数25人,核定编制的人员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编制人员上岗采用定编、定岗、不定人,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除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的人员外,一律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录用后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

(二)、妥善安置林场职工,确保林场社会稳定

桃花山林场因造林及林业生产的需要,职工总数最高峰达到437人,地少人多,人员包袱严重是我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妥善安置现有职工事关当前社会稳定,针对我场现状,我们建议安置职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完善林场社会保障,使职工老有所养

桃花山林场在2013年以前完全靠山养人,因经济情况的原因,职工一直未纳入社会保障统筹,职工退休后靠林场发放微薄的生活费维持生活,其标准极低,职工反映强烈,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问题,社会矛盾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直至2012年,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林场参照农业“小三场”改革政策作为过渡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公缴保费先行挂账,全场共有职工343人参加保险,25人因经济问题没有参与。现林场有178名退休人员已在社保领取养老金,标准按荆州市平均工资的40%计算,月领取养老金700元至1000元左右。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加之职工仅参与单一的

2016土地流转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篇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六篇

第1篇

根据我单位承担的2016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内容,现将半年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通远、耿镇等8个镇街(管委会)的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实现全县农村产权登记全覆盖。

2016年,我们已完成了两个乡镇十二个村的确权登记工作,今年还有四个乡镇需要进行确权,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是完成无人机航拍工作,取得了1:1000的正射影像图;

二是完成了宣传资料的印发及各涉及试点镇的业务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培训会十余次;

三是各镇街(管委会)、村、组之间界址正在确认;

四是户调资料收集基本接近尾声,药惠除东樊外其余村基本完成,张卜除杏王和庙西村,其余村基本完成,通远和耿镇部分村已经完成,其余村正在审核;

五是登记软件已经购买,所需的硬件设备正在采购中。

预计今年可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并将权证发放到群众手中。

(二)围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出台扶持政策。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县加快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家庭农场发展从政策扶持、财政奖励、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2、强化技术服务。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农技人员下乡包村等方式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

3、鼓励土地集中流转。针对农村当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鼓励其通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家庭农场形成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4、试点农业财政性保险。为降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风险,我们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保费低、赔付快、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财政补贴大部分,农民缴纳小部分”的方式,开展了以设施蔬菜、地膜玉米、能繁母猪等现代农业产业为核心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做好城中村(园中村)农村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工作、官寺村农业股份公司组建工作、东樊土地股份化改造工作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

2016年4月份,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印发了《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就《实施方案》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案。目前,湾子镇官寺村已经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公司,并在县工商局注册;集体经济股份化改制试点我们正在积极筛选试点。

(四)健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抵押担保体系,扩大“三权”抵押贷款覆盖面。

组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可以大大降低信贷双方风险,盘活农村资产,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成立的相关文件已起草完毕,并已上交县委县政府审批;

(五)建立农用地流转资格准入审查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引导工商资本有序参与农业发展,新增流转面积1.2万亩。

采取四措施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完成2016年流转土地1.2万亩的工作任务: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为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探索建立了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制订了《县规模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办法(试用)》,明确审查主体、审查对象、审查内容和审查程序以及流转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是尝试建立企业流转土地年审制度,主要审核流转土地后的生产经营行为与全县规划是否一致,防止企业恶意圈地和改变农地用途行为。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新的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同时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取得较好效益。

五是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和新增合作社登记工作,不断吸引农民加入,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促进土地集中经营,使规模化种植得以迅速铺开。

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9.6万亩,其中2016上半年共流转土地0.65万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六)做好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全年培训2场次,培训财务人员累计达100余人次。

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三资”管理电算化,2016上半年以来,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单独指导等方法分头对全县十个乡镇(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及63个村的农村财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培训,培训场次达十七次,培训人员200余人。

(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

2016年上半年共组建专业合作社六年,已全面完成201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任务.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一场就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会。

(八)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建设,完成6个村的财务审计工作。

通过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培训、是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编印“三资”管理工作简报等措施,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开展。

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2016年5月,全县10镇街(管委会)88个行政村又先后建起农村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代理服务平台,镇、村分别搭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站和交易所,连同2016年成立的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我县已全面建成农村资产资源县、镇、村三级管理服务体系,这标志着全县88个村将理清家底,23万农民人人成为大总管。

同时,积极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目前正在审计崇皇街办高墙村、通远镇的官路村。

(九)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搞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审核管理。

一是定期不定期的对财政奖补项目进行检查,并建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管护机制,确保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

二是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继续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人和事,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重大事件一票否决制。

四是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全面落实。

(十)继续完善产权交易大厅各项职能服务,不断拓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范围,增加贷款额

完善了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抵押担保程序,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和流转纠纷,成立了纠纷仲裁委员会,创新了农村产权交易的风险防范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额累计达到3亿多元,发放贷款3596笔,惠及农户近4850户,用土地抵押面积达2.65万亩。

对农村产权交易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完善了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建设,建立健全了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有序顺畅流转和交易的机制。建立了全县产权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县内全部产权交易信息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实时、快速、权威地发布。

(十一)完成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担保及收储中心建设工作。

目前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成立的相关文件已起草完毕,并已上交县委县政府审批。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夯实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登记工作按时圆满完成。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

二是对确权登记过程中的特殊问题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争取尽快解决。

三是加大扶持,不断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财政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要给予农民自产自销的税收待遇。开展优秀家庭农场评选并予表彰。

四是股改时全方位考虑,紧紧把握好试点村的选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合理设置股权以及股改后健全管理机制等问题。

四是成立农村产权抵押抵押贷款担保中心和收储中心,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五是加快合作社建设,拟组织一次大型培训会,对全县合作社社长就发展壮大合作组织方面进行培训。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完成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建设工作。

第2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进展情况

1、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抓手,加快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8.1076万亩,其中2016上半年共流转土地1.2万亩(全年2万亩流转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主要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为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新的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同时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取得较好效益。

三是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和新增合作社登记工作,不断吸引农民加入,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促进土地集中经营,使规模化种植得以迅速铺开。

四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规范指导,对一些不规范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了重新签订,对未签订合同的进行了补签。

2、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试点工作: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我县将从今年开始按照“依法、自愿、民主、公正”的原则,通过清产核资、清人分类、折股量化、建章立制、规范监管等程序,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将集体资产按一定标准折股量化到人,加快推进村级集体非土地资产和土地资产相分离、社会成员和经济成员身份相分离,建立起新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运作模式,让农村经济焕发新活力。2016年我们选定通远镇何村、姬家管委会杨官寨和高刘村以及药惠管委会东樊村四个行政村作为改革试点村,截止目前,我们已完成了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工作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待县上安排后即可全面铺开;

3、积极组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和收储中心:组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可以大大降低信贷双方风险,盘活农村资产,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是我单位2016年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大量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我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成立的相关文件已起草完毕,并已上交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

4、加强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三资”管理电算化,2016上半年以来,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单独指导、重点辅导等方法分头对全县十个乡镇(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及63个村的农村财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培训,培训场次达十七次,培训人员200余人。

5、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前期准备工作

2016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五十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之一,去年,我们已完成了两个乡镇十二个村的确权登记工作,今年还有四个乡镇需要进行确权,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是做好了宣传资料的印制工作;

二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完善了《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三是对于已经完成确权登记工作的湾子、鹿苑两个乡镇,正在做好后期的完善和档案归档工作;

四是出版印刷了《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书,该书收录了县在试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具体做法、配套文件等资料,是一本很有借鉴价值的资料汇编。

6、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任务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016年我单位承担着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的建设任务,截止目前,我们已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六家,其中包括:药惠草王小麦新特品种专业合作社、奉正苗木专业合作社、泾渭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鹿苑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国名贵苗木花卉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榕胜园苗木专业合作社,同时我们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培育对接主体等手段积极引导、鼓励我县合作社参与县内各种“农超对接”洽谈工作,以减少合作社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营销成本。目前已有县源田农业专业合作社、宏愿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功与县内各大超市实现2016“农超对接”,对接双方的收益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7、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新模式,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全面推行:通过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培训、是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编印“三资”管理工作简报等措施,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2016年6月15日,已全部完成“三资”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召开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对各村清理结果进行确认,已将账务全部进行了移交。

8、完善了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建设:农村产权信息网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我们掌握和了解全县农村产权的总量等相关情况,高效率地推进农村产权有序流转,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截止目前,我们已建立了全县产权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县内全部产权交易信息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实时、快速、权威地发布。

9、完善了农村产权交易大厅相关的服务机制:对农村产权交易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了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有序顺畅流转和交易的机制。今年以来,共累计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37本,已经为28家农户及企事业单位做了抵押贷款评估报告,贷款金额为230万元,全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累计达1.813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由于测绘公司尚未确定,我单位承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迟迟不能开展;

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方面,个别乡镇(管委会)对“三资”清理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上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出清理、核实、确认等工作痕迹和过程;同时在在报账流程上手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大额支出中,附带的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等资料不规范。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大多数缺少起步资金,不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在清理二轮承包台账的基础上,对通远、药惠等四个涉农乡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进行一户一户测量核对,确保年底全面完成。

二是“三资”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从现在到7月底,督导各乡镇要切实做好总结自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清理阶段的资料整理和资料上报工作,同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各项办法、制度、流程进行资产资源的处置和资金报账,坚持以制度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继续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加大农业产业方面的招商力度,同时做好流转合同的签证工作。

四是成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担保中心和收储中心,同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基础上,试点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扩大农村抵押贷款范围。

五是加快合作社建设,拟组织一次大型培训会,对全县合作社社长就发展壮大合作组织方面进行培训。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完成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建设工作。

七是积极组织农村资产拍卖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大《土地法承包法》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切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以土地流转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流转农户的合法权益。

2、组织干部对农户进行问卷走访调查,重点围绕群众知晓、干部认识、程序规范、纠纷调处、政策执行等内容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可能存在或正在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预防,确保确权颁证不走过场;

3、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进行宣传,真正做到了人人懂政策、人人讲政策、人人按政策办事。

4、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农经工作及土地流转新思路。开展专题调查,进行分析研究。在对统计年报进行认真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农村进行调研,随时掌握农村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强乡镇农经机构队伍的培训工作,使农经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业务知识,熟悉党的政策,指导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5、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力度,切实提高他们对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政治工作,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016农场安全生产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七篇

农场安全生产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安全生产管理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影响力而言尤其显得重要。2016年度在江中场党委统一领导、场安委会督查指导下,江中一分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发展为核心,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为抓手,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年度责任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任务,现将2016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通过不断重复的监督检查,抓整改促进安全。首先成立江中一分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江中一分场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督促各大队也相应成立由队长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员,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在年初与各大队签到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江中一分场上下形成安全生产网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查、有人办,实实在在的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到位,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2、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抓安全生产工作的一贯方针,实践检验证明,要抓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这个方针。江中一分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大队长会议,分析安排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特别在三夏三秋期间,提前布置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并及时跟踪督查、制定整改计划和时间表;加强插秧工、长期和短期零散性用工等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增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在居民区张贴宣传海报、重点场所张贴安全警示标志、橱窗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职工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利用场安委会组织大检查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宣传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提高我江中一分场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3、强化检查力度,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

安全检查是提高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正确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促进制度健全,更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隐患,通过整改,及时消除隐患,有力促进安全生产。在这一年里,江中一分场安全领导小组对场头机电设备、电站泵房、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要道地段等每季度检查一次,三夏三秋增加检查次数,发现隐患,立即要求整改,并于一周后对其进行整改复查,同时严禁无证人员擅自操作,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4、制定预案,健全管理制度。

安全事故可能无法避免,但我们必须制定好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江中一分场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如发生事故立即启动预案,积极配合好有关部门搞好事故调查,确保发生安全事故时做到有章可循、临危不乱。

5、加强值班巡查,确保信息畅通

江中一分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督促各大队加强认"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法定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值班巡查,冬季农闲时期,安排所有管理人员轮流夜间巡逻看护电站泵房机电设备及变压器,严防偷盗而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及时落实了责任和防范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全江中一分场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及时整改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节日期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存在的不足

1、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大队的负责人仍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抓安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存在侥幸心理和应付了事现象,存在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

2、自检自查工作力度不够。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说的多做的少,(

3、宣传教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对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强,要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

三、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落实大队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安全意识。一方面要以多种形式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使广大职工群众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场头机械雇佣人员上岗前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3、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工作预案,防患于未然。

4、要强化督促检查,将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工作措施,确保隐患限期整改到位,不留后患。紧绷意识,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做到检查要有明显成效。

5、进一步加强巡逻值班制度,严防偷盗事件发生。

6、加大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力度,与主要负责人的工作业绩挂钩。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入扎实、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牢记在心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切实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全力促进江中分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5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八篇

第1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的通知》(湘政发〔20XX〕32号)、《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新增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及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的通知》(湘农改办[20XX]1号)精神,20XX年我县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五个工作机构。在认真学习改革政策,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及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和积极组织实施,整个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县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科学界定乡镇职能,按照条块结合、合理有效的原则对乡镇责权加以规范,确保管理到位和责任落实,形成县乡两级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一是科学合理设置机构。通过重新划分、合理撤并等措施,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个调整为3个,即党政人大政协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乡镇事业站所由原来16个精减合并为6个(即计生服务所、农村经营管理统计站、劳动保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文化体育卫生站、环保和城镇建设管理办)。

二是重新核定编制。改革前乡镇机构人员有1723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有850人,差额拨款人员有334人,自收自支人员有46人,超编人员493人。改革后乡镇机构人员减为1336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有1230人,全部核定为全额拨款,目前仍超编人员有106人。三是积极稳妥分流富余人员。这次改革应分流乡镇机构人员493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113人,差额拨款人员334人,自收自支人员有46人。到目前为止已分流乡镇机构人员387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47人,差额拨款人员230人,自收自支人员46人,要求清退超编人员64人。在分流人员的安置上,我县采取了如下主要办法:对于与机关事业单位完全脱钩的分流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偿,补偿项目为买断工龄费、医疗费、住房补助、安家费、预提养老保险等。补偿标准为人平约6万元,此项合计384万元。对停薪留职、到企业任职、下村任职、待岗、离岗休息人员,采取缴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放生活费、发放工资、发放基本工资等形式进行,合计补助金额420万元。分流从事经营、经办经济实体的,在税收、办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分流人员自谋职业的,纳入再就业的范围,统筹安排,并享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四是精减领导职数。乡镇领导职数的配备,按二类乡镇不超过9名,三类乡镇不超过7名,并实行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由原有的219人精减到现有179人。此外,对309个行政村的村主干也进行了精减,由原有的1656人精减到1127人,减少529人,精减率为31.94%。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共调整撤并农村中学2所,调整撤并120所农村小学,逐步实现了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二是全面推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教师聘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成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定岗分流工作。通过竟聘上岗、脱产进修、停薪留职、病退、待岗、缓聘等形式,共精简分流中小学教师358人。三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和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两补”工作。20XX年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1039万元,减免教课书费226万元、作业本费159万元,补贴寄宿生费109万元、特困生费39万元,合计1572万元。

(三)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进一步深化县乡分税制南政体制改革。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县乡收支范围,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力度。在20XX年第三轮乡镇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每年增加乡镇可用财力427万元,从而增强了乡镇财力保障水平,调动了乡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二是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在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对全县23个乡镇全面实行了以“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乡财县管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解决了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了乡财县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是全面推进村账乡代管工作。在加大县财政对村级的资金投入,增强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力度的同时,由财政部门负责,对全县309个村全部实行了以“一建立、二取消、三监督,四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账乡代管改革,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确保了村级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四是完善财政涉农补贴“一卡通” 发放工作。在继续做好上年补贴项目发放的基础上,20XX年又将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离退休村主干生活补贴等新增补贴项目纳入了“一卡通”的发放范围。当年通过信息化“一卡通”发放的补贴达36 项,资金3744 万元,获全省133个县(市区)乡镇财税信息化建设和农补贴发放工作验收评比第一名。

(四)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在农村综合改革中,我们积极组织力量对乡村两级历年债权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锁定债务数额,分清债务责任,根据债务形成的原因,将债务偿还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通过清理核实,到20XX年底止,我县乡、村债务总额14827.13万元,其中:乡镇债务10350万元,村级债务4377.13万元。由于我县积极实施了乡财县管和村账乡管改革,从源头上遏制了新增债务,20XX年和20XX年我县乡村没有新增债务。在乡村债务的化解方面,20XX年化解乡村债务144.69万元,其中乡镇债务104.64万元,村级债务40.05万元;20XX年化解乡村债务150万元,其中乡镇债务110.8万元,村级债务39.2万元。对今后乡村债务的化解工作,我县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计划采取清收债权减债、核销划转债务、盘活资产资源、调息降息减债、安排资金还债等多种措施,在上级支持和本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债务,用20年左右的时间化解其他方面的债务。

(五)深化国有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场农工负担。

我县根据《湖南省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实施意见》(湘办发(20XX)40号)和《郴州市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积极认真地组织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通过几个月努力,我县已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将231万元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兑现到位,整个农场税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免除了农工承担的类似“乡镇五项统筹”收费7万元,其中园艺场2.3万元,农科所4.7万元。二是免除了农场负担的类似“乡镇五项统筹”费用68万,其中义务教育、计划生育5.3万元,乡村道路建设8.2万元,大坪林场九龙村的办公经费1.4万元,林业派出所经费53.1万元。三是重点解决了农林场所员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共安排113.6万元用于农林场站员工的养老保险缴费和偿还以前年度的养老保险欠费。四是支持农场事业发展资金42.3万元,其中:大坪林场九龙森林公园发展资金30万元,其他公益事业10.3万元。五是落实了农工责任田和承包费。按照上级要求,参照周边农民承包面积的情况,税改后,农科所农工责任田保持每人3.5亩,不收取承包费;园艺场每人4亩,免除按旱土计算的每亩80元承包费。农科所经营田租赁费降至每亩76元,园艺场经营田租赁费按核减旱土租赁费每亩50元确定。六是将上级安排给国有农场的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拨到位,各农场也将应退给农工的20XX年资金全部退补到位,没有截留、挪用现象。在退补过程中,都坚持做到了公正、公开,将到户数据进行了张榜公示。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快速到户,对农场清退到户的转移支付资金还纳入了信息化“一卡通”统一发放。

二、下段工作重点

20XX年我县农村综合改革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改革涉及到上层建筑和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部分主管单位和乡镇的思想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加上省市对改革的指导和督促也不到位,故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改革仍任重道远。20XX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完善配套工作。要抓好转移支付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确保每一分钱资金都按政策落实到位。抓好农场各项配套改革,清理农场对农工的其他收费,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改革,精简内部管理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转换经营机制。健全农工负担监管机制,建立农工负担监督卡制度。积极化解农场办社会和公益事业建设债务。通过落实以上配套措施,确保农工负担不反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和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要制定我县“化解乡村债务管理办法”,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硬化措施,强化管理,严格监督,严肃纪律等措施,规范乡村债权债务管理。通过清收债权减债、核销划转债务、调息降息减债、盘活资产资源减债等手段,逐步消化历史债务。要根据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农改[20XX]4号)精神,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清理“普九”债务,澄清债务底子,积极主动汇报,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有效化解我县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三)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村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确保“乡财县管”、“村账乡代管”改革的正常运行。

(四)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督促乡镇做好精减机构、控制编制、分流人员、转变职能等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取得实效。

(五)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继续落实好“两免两补”政策。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精减富余人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2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20XX年,我们按照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及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的管理,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与任务,开展业务培训与竞赛,建立“以钱养事”工作机制,严格考核结帐。同时,强化监管职能,严格按政策规定收取相关费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育龄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一、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结帐

去年年初,我们在与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确认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的基础上,与乡镇计生服务中心签订了20XX年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要求和奖惩结帐办法。半年和年终,组织专班人员对各乡镇计生服务中心目标管理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全年二次情环情监测307293人次,孕性环情监测率分别为95.72%、95.57%;全年共放置宫内节育器5990例,取出宫内节育器615例,施行人流手术53例;全年开展优生咨询64598人,开展优生四项检测7472人次;全年随访74486人次,向广大育龄群众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活动70余次;使用避孕药具8774人,占应使用9140人的96%,随访率达98%。今年年初,我们对27个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及其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了结帐。皂市镇、岳口镇2个计生服务中心获一等奖,各奖现金3000元;多宝镇、渔薪镇、拖市镇3个计生服务中心获得二等奖,各奖现金2000元;汪场镇、杨林办事处、麻洋镇、干一镇、九真镇5个计生服务中心获得三等奖,各奖现金1000元。同时,我们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考核,从“以钱养事”经费中每人拿出5000元,根据考核的实绩,对83名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结帐,其中获得优秀等奖42人,合格等次41人。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去年以来,我们对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采取以会代训、专业培训、派出进修培训和技能操作竞赛等形式,大力开展了业务培训。全市召开乡镇计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会议4次;组织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业务培训3次,参加人员260人;开展服务人员技能操作竞赛1次,参加竞赛人员78人;派出进修21人。同时,我们印发了《全市人口计生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人口计生窗口行业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窗口行业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为我市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监管职能,杜绝违规收费

人口计生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而人口计生部门的收费是农村工作中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广大育龄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强化监管。一是建立“三项公开”制度和工作规范。“三项公开”,即:全市实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村务公开。我们以文件形式及时转发了《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三项公开”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三项公开”的主要内容、形式与要求。二是严格执行办理计划生育证件收费标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标准。每年年初以市人口计生委的文件专门印发当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具体标准。三是加强监管和督查。我们将办证收费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等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线和人口计生部门线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结帐,平时工作督查也把此项工作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信访举报案件和行风热线反映问题的督办和处理。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行政行为,杜绝了违规收费等现象的发生。

一年来,我们人口计生部门在农村综合改革的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有的地方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质量不优、服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我们决心,借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考核的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第3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紧紧围绕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点,以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为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着力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后续工作;扎实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等工作。通过各级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化和完善“三项”改革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按照“分类管理”和“提高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全力改革整合公益事业站所,强化服务功能。严格划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引导经营性事业单位强化自我发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场。乡镇改革后我市设156个乡镇、乡镇行政机构541个、乡镇行政编制5345名、乡镇事业机构560个、乡镇事业编制5050名,机构、编制均得到了精简。同时,乡镇人员只减不增,全市乡镇行政编制总额5435名,实有4560人,尚节编875名。

二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有了新突破。 通过建立健全教职工工资发放、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资助贫困生就学、化解“普九”债务等“五项工资机制”,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得到有效保障,运转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三是继续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建立了“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保护和调动乡村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基本保证了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加快县乡村级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指导和督促县级财政逐步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落实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

二、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按照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建立健全保障措施,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积极探索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全市160个乡镇、2123个行政村,共实施财政奖补项目有3313个,通过农民筹资筹劳及各级财政安排等方式累计筹措资金67491.7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奖补资金17366万元,县区财政配套奖补资金3415.2万元,整合其他支农资金1783万元,社会捐赠409.8万元,村集体投入377万元,村民筹资7061.75万元、筹劳1853.95万个工日(其中以资代劳25144.35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已完工项目3313个,完工率100%;项目惠及2068个行政村,覆盖面达97%;筹资人口541.48万人,参与面达89%;受益人口577万人,受益面达95%。

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将之纳入33项民生工程。年初,我办召开全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业务培训会,会上对各县区20XX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具体工作目标:项目申报审批、县级配套资金均要在4月底完成;各县区乡镇参与财政奖补项目实施面要达100%,行政村财政奖补实施面要达80%以上,参与财政奖补项目的农民群众占农业人口总数比例要达80%以上;财政奖补项目完工、验收、合格率在11月底要达到三个100%。会后,我办及时下发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办法》(民生办[2015]17号)、《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六综改办[2015]11号)、《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实施办法》(财农改办[2015]335号)、《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信息和报表制度》(六综改办[2015]6号)等相关制度办法。加大工作调度,加强督查指导。今年以来,我办先后在8月份、10月份先后牵头2次,组织抽调人员,分若干个组对五县二区、近五十个乡镇、120余个村组进行检查,深入一线现场进行工作调度指导。各县区综改办也分乡镇,深入项目实施工地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限期整改;211年12月上旬,牵头组织对各县区进行年终考评,考评前2名县区将获得市政府民生工程单项先进奖。同时,市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宣传车、标语等形式,对试点工作进行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调动农民群众民主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

三、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

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我市深入推行了以资金、资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资”代理服务。市、县区均成立领导组织,纷纷召开工作布置会,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和各项配套办法。乡镇依托政务中心和农经站成立了“三资”代理中心,并由各级纪委牵头,财政和农委主抓,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具体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即156个乡镇百分之百成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并实行电算化管理;2081个村(居)百分之百完成了“三资”清理、实行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6323人。目前,我市“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农村集体资产利用率、资源增值率明显提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呈现新气象。5月份,根据市“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督查通知要求,我办组织人员对寿县、开发区两县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了一次重点督查,并将督查发现的问题以书面材料形式向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报。10月份,配合市纪委顺利通过省验收组对我“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的考核验收。

四、积极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检查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XX〕21号)要求,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督促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措施,安排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确保2015年如期实现中央提出的3年内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目标。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服务功能和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我办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六综改办[20XX]10号的通知,并于6月下旬,由我办牵头,市财政局组成人员,深入金安、金寨、霍邱等县区,6个乡镇、12个村组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组人员深入基层,查阅了乡镇财政所、农经站有关账簿和资料,召开县乡村人员座谈会,实地了解村级20XX年、20XX年、20XX年收支情况、村级债权债务情况,以及县级村级运转经费采取的保障措施和制度建立情况。各级通过加大撤村并村力度,推行村级干部交叉任职制,大幅度精减村组干部职数;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管理模式,成立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高村级管理水平,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了村级组织职能转变,推进了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现了“减人、减事、减支、增效”的改革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五、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化债整改“回头看”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制定方案,筹措资金,精心实施。各地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审计锁定和债务化解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成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不反弹,根据省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整改“回头看”活动的通知》(化债办[20XX]1号)文件精神, 1月份,我办在全市范围内认真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化债整改“回头看”,严格执行省化债办提出的五项整改内容和要求,纠错纠偏,查缺补漏,解决好化债遗留问题。同时,加强化债工作督导,落实化债政策,研究制定和认真落实防控农村义务教育新债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有力有效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严格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减负惠农政策,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始终坚持把农民负担监管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始终绷紧减负惠农、保稳定、促发展这根弦,时刻保持减负工作高压态势。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涉农负担监管,严防农民负担反弹,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组的要求,我办于9月20-21日对霍邱、叶集等县区20XX年涉农负担监管工作开展大检查。重点检查霍邱县长集镇、岔路镇、新店乡,叶集区三元乡,及4乡镇许岗、岔路、塘店、老桥等8个行政村,实地走访了60余农户,抽查了计生、公安、民政、农经等8个涉农收费单位和6所农村中小学校。检查组所到村、组、农户反映,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及时、规范,没有出现代领、代发、抵扣行为,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执行良好,基层农民负担监管已步入正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七、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切实减轻国有农林场农工负担,用好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公益事业建设发展项目补助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办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侧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清理和规范收费。认真清理国有农场面向农工的其他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不该收的一分不得向农工收取。二是制定严密的分配方案。根据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督促县区认真组织对国有农场有关情况开展调查,核实有关数据,制定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案,及时把资金落实到各农场。三是各县区各农林场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国营农场在分配资金指标及时召开职工大会,采取大多数职工认可的方式制定具体分配案,编制发放清册,实行张榜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四是监管资金的拨付和兑付。县区将农工减负补助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监管落实到农工,公益事业项目补助资金严格实行报账制。五是开展重点检查。县区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市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情况开展了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农工补助资金和公益事业发展资金全部发放到农工手里和用于农场公益事业项目上。六是开展国有农场公益事业发展项目绩效评价。金寨县对国有农场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制定了《金寨县良种场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同时,制定了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和考评指标体系。

八、继续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探索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的使用管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减轻巢湖区域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探索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完善现行农业用水水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用水负担,促进水管体制改革。

九、加强效能建设,努力完成其他各项工作

一是修订完善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制度。加强办公室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善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工作规则,并制作各项工作的流程图。二是加强办公室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办文质量,全年累计印发文件22件,简报16期,领导讲话等10余篇,并在《安徽财会》、《皖西日报》、《六安农研》、《市参阅件》、政府网站、财政局网站发表稿件50余篇。三是积极参加反腐倡廉学习教育活动。我办积极参加各项反腐倡廉活动,认真听取了市财政局20XX年度警示教育月动员会和建党XX周年党史报告会,并多次观看反腐警示片。四是扎实开展“服务发展年”活动。我办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实际,坚持以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三农”、服务群众的思路,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人员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题调研课题任务,并在安徽财会》、《皖西日报》、《六安农研》、《市参阅件》等发表。五是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今年先后3次参加市局组织的民生大走访、财政干部大走访活动,分别赴裕安、舒城、叶集三县区,轻车简从,深入到群众家中、走向田间地头,贴民情、听民意、宣讲民生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深入进行。

十、20XX年工作打算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清理化解垫交税费等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探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

第4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20XX年,民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综合改革办公室的帮助指导下,结合民政部门实际,对所承担的改革内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取得了一定实效。根据《关于报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永农改办〔20XX〕3号)要求,现将20XX年民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综合改革落到实处

20XX年,县民政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使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和“按标准施保”的目标、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工作,确保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县民政局及时成立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姜光容(局 长)

副组长:刘传树(副局长)

胡友文(副局长)

刘昌顺(副局长)

李贵明(老龄办专职副主任)

成员为局属各股室负责人。

通过成立领导组,民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其他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股室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格局,为切实维护广大困难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做了充分准备。

二、措施具体,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五保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弱势群体中的特殊困难群众,对“五保户”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五保供养政策,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今年以来,民政局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四项制度”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明确目标,认真履职,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对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

根据国家民政部和省、市民政部门《关于开展农村五保对象一次性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对五保对象再次进行了复核确认、登记造册,并填写了《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台卡》,建立健全了五保对象数据库。通过开展对农村五保户的调查核实工作,真正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数据准,为做好农村五保救助工作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县共有农村五保户2501户2624人。为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昭政发〔20XX〕45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省、市政府对供养资金的承担要求,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纳入省级转移支付的1137户1168位五保老人的生活费用由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1200元(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720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20元,县财政每年每人补助360元);对2015年新增暂未享受生活补助的1364户1456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按农村最低生活补助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外,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20元、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60元的五保供养金,使供养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

20XX年,全年共支出五保供养金480.05万元,其中:纳入财政转移支付的供养对象月支出11.68万元,全年累计支出供养金140.16万元;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供养对象月支出5.824万元,全年累计支出供养金69.89万元,确保五保供养工作做到按标施保、按时足额发放,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我县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

(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

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是缓解农村贫困群众就医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XX年,民政局在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过程中,始终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方针,按照及时有效、简便易行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资金使用重点,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全年累计农村医疗救助46879人次,其中资助新农合46693人次,资助新农合资金93.39万元;资助参加新农合后二次救助186人次,资助资金16.34万元,切实解决了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过程中,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安排使用作了严格规定,并将医疗救助资金纳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确保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杜绝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积极推动我县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

20XX年,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开展。今年,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015三农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第九篇

三农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5年,**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主线,以城乡公共投入、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三个均等化"为抓手,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4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28元,分别增长10%和13%。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培植生态高效农业。先后出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意见》8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种植业创特色,发展19个特色镇、90个专业村,带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3万亩,发展现代苹果、茶园等特色种植2万多亩,建设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47处。畜牧业扩规模,创建省级示范场5家、**市级示范场3家,生猪出栏量、家禽和特种动物存养量分别达到63.6万头、458万只、900万只。海洋渔业调结构,创建国家级休闲渔业园区2个、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5个,带动全市名优养殖存养量21.5亿单位,专业远洋渔船达到247艘,全市水产品产量达117万吨,渔业总收入625亿元。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26家、**市级38家,总数列全省县级市首位;规范升级合作社70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11家、总数达到468家,入社社员5.2万户,3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二、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4亿元实施各类水利工程项目667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5万亩,水源工程155处,改造农村自来水26处,除险加固病险塘坝45座,被评为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造林绿化成果显着。新建改造绿色通道21.8公里,绿化乡村道路56公里、村庄80个,新建完善沿海防护林9000亩,建设农**网1万亩,全市完成植树造林2.4万亩,义务植树350万株。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农机具7790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96.6万千瓦,秸秆切碎还田率达到60%,玉米机收率达到96%,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1万亩,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县。

三、加强环境整治与保护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与整治并重、修复与治理同步,对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管细查,对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源彻底整治。村庄环境整治。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民生十件实事和市级重点工程专题调度,安排4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进行扶持,80个**市级重点村全部完成整治任务,一次性通过考核验收。安排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用于补助整治村环境管护,保证村容村貌整洁。河道治理,完成总投资3920万元、总长6.15公里的小落河一期和沽河二期治理工程,实施了车道河、埠**下游治理工程;投资1200多万元,对总长50公里的29条农村河道河沟进行综合治理。鱼粉行业整合,将全市186家企业、225条生产线整合至68家、151条,启动鱼粉行业生产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行业整合期间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投资2000万元,建设民兴生态养殖小区;投资700多万元,对246家畜禽养殖场进行了综合治理,占计划的214%。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在完成40家重点石材企业废水沉淀池建设的同时,启动28家企业综合整治,制订了详细的整治方案,目前土建工程全部完工。空气质量监测,更新完善大气监测子站1处,增上臭氧和一氧化碳检测项目设施,购置监测联网设备,实现与环保部监测联网。

四、加快实施"两个延伸",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启动实施了行政服务向镇街、便民服务向社区"两个延伸"工程。镇级层面,在全市22个镇街健全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将镇级行政管理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办理。村级层面,根据全市村居布局,按照辐射半径1.5公里、服务周边4-5个村、2000人口,规划建设社区便民公共服务中心200处,将40多项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项目下放到社区办理,安排380名机关干部定期坐班服务。目前,已为群众提供咨询指导和行政服务3.6万人次。

五、稳步推进三项改革,增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按照"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分步实施、群众满意"的原则,精心部署,统筹安排,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充分调研,科学采用"图解法"代替"实测法"进行土地确权,全市236个试点村中226个完成了确权登记工作,占计划完成村数的144.9%,有4个村园区村探索成立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产权改革工作。全市52个试点村中43个完成了产权改革,占计划完成村数的191%。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2万亩,其中规模流转面积3.6万亩,分别占计划的123.5%和176.5%。

2015年,**市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总要求,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为目标,以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重点,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以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条件,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宜居幸福**。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环境质量。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延伸扩面,2015年整治村庄200个,整治覆盖面达到80%以上,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实现全覆盖,2015年全市村庄整治覆盖面达到100%。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治理。从治理、修复两方面入手,推进鱼粉、石材、小冷藏等低端污染企业整合,同步抓好农业面源、扬尘腥水、小锅炉、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治理,加强农村水源地管理保护,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广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三是大力培植生态高效产业。按照特色镇、专业村发展思路,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方向,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产业。2015年培植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三品"认证产品30个,带动发展特色种植2万亩,培植50个休闲采摘农业园区。

二、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继续采取"图解+实测法"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争取年底完成261个村的土地确权工作。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二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镇、村规模流转主体和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项目支持。年内新增流转土地5万亩,总数达到21万亩,规模化流转比例达到90%以上。三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去年产权改革的经验做法,年内每个镇街至少完成2个村居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完成66个村居改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将农村各类产权全部纳入有形市场公开交易。

三、加强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不断优化人居条件。一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城区重点抓组团改造、沿海重点抓整村改造、内陆重点抓村庄整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坚持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两区同建",以产业发展推动社区建设。二是加快基础设施扩面延伸。实施通水、通暖、通气和垃圾、污水处理"三通两处理"扩面延伸,年内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实现"三通两处理"全覆盖。加快完善城乡路网,同步抓好农村公路改造、沿线绿化升级、环境整治和综合管护,促进城乡一体化对接。三是构建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范围,推动党政部门职权下放,建立市直部门干部进社区服务机制,方便基层群众办事;经营性服务拓宽领域,鼓励支持企业和服务组织将网点覆盖到农村社区,满足群众购物、就医、休闲娱乐等日常需求。互助性服务引导参与,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养老互助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服务组织,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提高新农合作、低保、"五保"标准,努力改善城乡办学、就医和养老条件,加快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树立更加重视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导向,以"春风行动"、"慈心一日捐"等活动为载体,关心、帮扶和救助困难群众。二是扩大农民就业创业。健全完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业引导"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落实农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调动全民创业热情。三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抓好"两个全覆盖"、社会管理服务研判等工作,以问题导向推进工作落实;稳妥推进农村"两委"换届,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抓好农村班子分析研判、后进整治和农村干部教育管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平安**建设,狠抓基层治保调解、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建设提升年"和"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以道德力量凝聚人,以制度建设约束人,以先进文化引导人,以典型示范感染人,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弘扬新时代的**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家庭农场工作总结 农场工作总结范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国有农场改革工作总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7641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