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

2016-01-01 09:35: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一《研究性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研究工作总结阶段》,希望能帮助到你。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一
《研究性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研究性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党孝龙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县推进课程改革,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实验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组总的计划安排,该课题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2011.5—2011.10):拟定探究方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及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性教学及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落实情况,以引起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视,倡导探究性教学,并将探究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调查的过程中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的不同,课题组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1.11—2012.5):在此阶段本人采用了“小组协作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把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通过组合互相协作,互相交流、使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上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追求学习的成功。为了了解本课题进行的效果如何,本人采用了统计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形式为:

(1)采用调查、比较、测量、阅卷等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统计方式。

(2)统计涉及的有关表册和其它资料由实验教师收集、填写、整理、规范。

(3)设计了一系列统计表进行检测,进一步增强实验的有效度和可信度,确保实验的效果测查真实、可信、有效。

第三阶段(2012.6—2013.76):总结前两阶段的成果,探索高中生物课内外综合优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并总结与归纳出探究性活动的设置,以实践表格的形式呈现。

第四阶段(2010.9---2010.11):加大实践力度,深化实验内容,研究形成一定的经验,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形成实验成果,并撰写出相关的论文;完善资料的建设和管理,完成结题总结报告,请有关专家对课题鉴定,物化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做法

(一)明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县进行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进行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为什么选择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呢?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授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导致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式单一,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有利于推动我县新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课程

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广泛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又是生物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对于搞好我县的高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 注意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创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假设、分析、实验设计等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分层递进,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思想与观念发生改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学生渐渐摆脱习惯的“依赖心理”,实验动手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作为生物教师,在实施课程时,应该时时不忘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加大了教学评价改革的力度,力争用评价改革来促进和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我们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价时,首先树立了以下评价观念:一是注重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三是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评价。

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构建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与合作意识,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小组,准确评价自己小组的发展过程。

4、统计程序

1)、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个性特长、单项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检测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机进行。

2)、学生学习成绩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进行检测。

3)、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自评、互评、科任教师评、班主任教师评相结合。

总之,就本质上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而非终结性评价,所以评价的内容重点应放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适用的共同方面。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等等,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应将各种评价综合、整理,形成一个相对的总结评价。

三、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二
《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计划与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计划与总结 《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的研究》是我校中学理科组结合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并在县教研室的专业指导下,在原来课题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后的课题。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有了一定成效,尽管现处于研究阶段,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研究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学习阶段(2011年3月):学习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相关的论文、书籍、文献、案例等,从中汲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并进行总结。

2.设定方案并实施(2011年4月—2011年12月):将

第一阶段得到的措施方法用于数学、物理的教学,经分析得到适用本地区的让学生成功的方法。

3.研究总结与反思(2012年1月—2012年3月):撰写研究报告;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形成教研反思论文。 现将阶段性研究作以下的计划与总结:

在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中,全组成员通过个人理论学习,三人共同对相关资料理论的学习,认识到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体验成功不仅是学生学习理科兴趣的动力源泉,更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理科上的成功。这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意识不仅仅要融入教师的备课中,而且要在课堂、作业、测试中体现出来。

在研究工作的第二阶段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紧围绕“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这一主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强化理论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总结经验;三是坚持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求论证;四是坚持课题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研讨中提升自我。通过课堂实践,反思,总结提高等有效研究措施,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目标基本实现。 现将课题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作以下的计划:

1. 汲取并总结第二阶段研究实施得到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与措施;

2. 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形成教研反思论文;

3.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本次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还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成员在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理科,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三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4.1.6李雪梅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13年9月我们生物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学生物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完成了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中学生物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结合《生物课程标准》生物七、八级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

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5、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或方式为主题。

6、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为主题。

7、如何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

想。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生物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趣闻轶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生物学趣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讲解这些趣事,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设想的落实更加有效。

3、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实验学校的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4、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内在规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学习能力。还应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探索有效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实验学校里的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四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学科学教材实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入教育改革的日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拉开了帷幕,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众多学科、各种类别的研究课题中,我校结合校情选择承担了小学科学教材的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在区内先行实施苏教版科学教材的试点教学。旨在借助全新的科学教材,通过科学课堂教学主渠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教学重点从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组织机制。

为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管理,切实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需要

创建完整、先进的课肠研究组织机制。

1,组建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度。由校长、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由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及学校骨干教师形成组员,全面负责科学学

科教学研究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2,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拟定学校科学教材实验课题规划,并根据规划拟出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及时、具体、详实地总结每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真正做到以教学研究为先导,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全面提高

学校教育整体素质,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3、完善课题研究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依法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人力、物力、财力、活动方式等,责任到人,使

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紧张而有序,高质高效。

4、聘请专家指导,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开展科学教材的实验工作是一个社会的大问题,将来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要普及小学科学,因此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着眼点。为此,学校请有关专家进行科研指导,并经常向有关部门汇报

学校教材实施工作开展情况。

5、建立复合型教育利研队伍。学校请教研员担任学校科学学科的教学顾问。定期为科学教师培训,以点带面,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中,使学校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学校教育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

6、加大经济投入:科学学科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领先学科;是长期投入、长期收益、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创新活动。因此,必须建立教育科研的经济投入产山机制。学校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制定对实验研究过程的支出、成果推广的支出、教育科研手段现代化的支出,学校基础设施支出以及表彰、嘉奖获奖人员的支出细则,专款

专用,不得挪用。

二、规范管理,科学运作实验研究。

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坚持从理性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市课题实验研究从选题立项、课题沦证、档案资料管理到成

果鉴定验收实行全过程管理,科学运作实验研究。

(一)科学选题、全面论证、实验测评、奠定实验研究基础。

结合小学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认真讨论与筛选,确立了国家级科学教材实验课题,在课题实验研究之前,学校开展实验课题论证工作。从问题的提出、实验假说、理论依据、实验方法等诸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和刊论,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做好对

实验研究的设计,明确预期成果。适时召开开题会,聘请有关专家检查指导。

(二)科学调控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反馈。

为及时调整教科研活动的运行轨道,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充分重视评估反馈工作,参照有关评估指导理论,制定出评估标准,加以量化,具有数理的准确性和很强的操作性。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评估反馈,使教师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地凋动了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热情。学校还在实验过程中,注重提炼实验研究成果,确保实验研究成果富有实效,做到成果及

时转化。

三、立足教学,创新教法,丰收果实。

(一)树立生命形态的课程观,提高科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自身缺乏创造性的教师,意识不到创造潜能的普遍存在,认识不到创造力的多元表现,容易浇灭稚嫩心灵闪烁的创新之花。所以,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启迪学生的创造之思。学校在开展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学习、贯彻利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使之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观点、教学原则去进行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校科学教师的培训目标从拓展教师知识向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培训内容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向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转变,注重实效性和实践性。开展定向研究、个体探索、集中汇报活动。例:如何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何进行能力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等等。 科学教师要全面挖掘新教材的价值,树立生命形态的课程观,实施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还创设机会,提供条件让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课题研究部门组织的培训,督促科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承担课题实施的科学教师要敢想敢干敢做,实现逐步由“知识型”、“双基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形成学者型、研究型的高素质的教研人才。我校科学教师撰写的论文分获省、市区级奖项,教育教学案例被收录在江苏教育出版杜出版的案例集中,并曾获市级优秀说课、区级学科优质课,而且先后被评为区新秀教师、

区明星教师。

(二)证实情商的重要作用,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趣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说明了教师的劳动不仅应具备科学性,还要具备艺术性、情感性,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

信心,这同样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及敢于挑战、不怕犯错的冒险精神,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地的学习评价;充分尊重学生,不轻易打断或否定学生的提问,对有个人独特认识的大加鼓励,保护这珍贵的情感体验——成功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动脑思考、动手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趣味学习的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的

最近发展区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教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满怀求知的欲望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有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获取终身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以致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

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培养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就不应仅仅是“教”师,而应成为“导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模仿是苦,创造新知是乐。教师变“教”学为“导”学,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充分地吸收学识,更可以创造新知。因此,学校实验教师积极投身新教材的研究分析,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实施创新教育、

个性化教育。

学校实验教师以合作思想为指导,探索出“互动合作,自主探究”教学策略,采用“导、思、学、创”四步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质疑激思;创设情境,研讨探究;实践探索,自主学习;分析评价,应用发展”等,由教师设计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以师生间交往互动、生生间交往互动,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形成多向交流、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汇报、质疑解疑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及实践能力,进而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个性世界。而且,这些结合生活实际的研究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再认为科学是遥不可及的,而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的。

总之,通过实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能够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质疑、调

查、探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新课程教法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的新教材暨教法改革以教师创造性、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了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学生寓学习于研究、讨论、操作中,欣赏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极大调动了主观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及创新意识。再有,师生之间的亲密接触,使教师更了解学生、更珍爱学生,更倾向于以激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格的培育,便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发展,课堂教学呈现学生无拘无束、个性张扬的生动局面,学生会学、乐学,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

自我,逐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实施新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实验研究构想。

(一)实施新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1、学科整合急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教师、学生与新教材的磨合。

3、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合作的尺度。

(二)实验研究构想: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

2、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把握新课程及新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

生学会学习, 获得终身举习的能力。

3、不断调整修正实验方案,提炼实验研究成果。

以上是学校科学教材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阶段总结报告。今后,我校领导小组成员将以创新为动力,在区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研究

工作,争创佳绩!

[日期:2008-02-21]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课堂教学改进实践研究的思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践与研究”是一个在谈的话题,也是我校近年工作的中心。12月9日,在进行了系列课堂教学改进研究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以《“接受”与“探究”相结合,促进理解的课堂教学》为主题,参加新区第三教育署“关注课程,聚焦课堂”的主题展示活动。我校的展示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先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九节研究课的展示,紧接着是专题教育科研论坛活动,全校教师与署领导及兄弟学校的部分教师共同探讨课堂的改进实践。在这次活动的准备、展示、反思评价、资料整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觉得体验最深刻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 专题性的教学实践研究是课堂教学改进的基础和保障。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学校如何在认识不同学科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好它们各自发展的特殊性规律?而且正确地统一引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进实践研究?我们经过认真学习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虚心的借鉴先进典型的经验,强烈地意识到只有开展专题性的教学实践研究,才能有效解决“改进”中的问题和困难。经对学校现有师资学力、结构,学生学力水平与发展需求的客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我们确定以“促进理解力,培养理解力”作为学校改进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从而确立了《促进理解、培养理解力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统领“改进”的中心科研课题。04学年开始,围绕学校科研课题,在整个“改进”过程中分阶段展开专题性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从“我的课堂教学反思”到“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从“优秀学生的教学个案分析”到“学习困难生的教学个案分析”,从“我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制定的研究”到“我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践与研究”,再具

体到“‘接受’与‘探究’相结合,促进理解的课堂教学”,这样紧紧围绕系列专题进行课堂教学改进的活动。在不同的实践阶段,让不同的专题统领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带着具体、明确的研究目标,寻找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撑,再理解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展开针对性教学研究,也使得每个学科教研组及不同教学资历层次上的教师,每一堂课的教学组织与设计活动都有努力的具体目标、方向,在统一的研究专题下,各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曲径通幽、殊途同归,迅速地在学科组内、学科之间达成共识,进而揭示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有意义课堂学习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在科研的指下中引领教研,以科学的教研确保了有效的“改进”。

二. 课堂教学改进的本质意义在于实践性。

在课堂教学改进中,我们始终以当代中学教育最先进的教育理论“行动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改进”活动确定为学校教育实践的研究,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确定改进的方向与目标,强调改进对教育教学的引导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力求获得实践的真效果。

首先,我们始终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行为的过程。我们透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现象,明确阶段性实践研究的共性问题。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开展专题研讨,分析问题成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检测问题解决的标准,再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方案,摸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然后走向学校,推出大综合文科、大综合理科典型性的研究课,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与主讲教师一起参与科研论坛,交流、分析与反思,最后共同撰写反思案例、研究报告或论文,使教师在个体、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不同环节、不同层次活动中始终处于教学行为的研究过程。

其次,学校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活动常规化、制度化,规定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我们依托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的《关于浦东新区学校教学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两个基本要求,加强对教研组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的管理。一方面,每学期由学校组织两次大综合文科、大综合理科的教学展示研究活动,全体教师集中参加听课、议课、评课,参与论坛交流,形成学科组评课意见。一方面,每学年由学校组织所有教师参与教学评比活动。要求:3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奖赛(说普通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五
《中英语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中英语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一)2011年3月至9月为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5月县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召开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定总课题实施方案;召开全县“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课题工作会暨子课题征集会议。6月上旬县发布课题研究指导意见,公布子课题;各校贯彻落实《平和县“农村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究”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学校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子课题。6月中旬各校上报学校课题实施方案及课题研究申报汇总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各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学习讨论,收集课题研究的素材,做好读书笔记。 9月子课题组填写“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各校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审查、收齐“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

在准备阶段,各校基本能按照要求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召开全校英语教师的动员会议,制定全校的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研究方案。各课题组根据方案,选定实验班级,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材料,材料报送及时、翔实、规范。但是个别学校如后时中学、国强中学,县总课题组至今还没能收到课题实施方案等材料。个别学校对实施方案理解不透彻,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定子课题组,题组,;个别学校设定的实施方案不够具体,个别学校在设定课题组时进行大胆的尝试,把全校高中组英语教

师融入初中组,设立3个子课题,通过高初中教师的搭配打造更有利于开展课题研究的团队。

(二)10月开始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全县公办初中英语教师都已进入课题研究活动,都能认真学习、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从平和二中的交流会议上了解到,全县大部分学校各课题组到 10月中旬都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各项课题研究,如开展的具体工作有: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全面了解学情,发放第一份学生调查问卷,收集并整理分析原始数据;通过家访等方式,针对学生学习兴趣、资源、时间、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实验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创意。课题组成员教研工作走向常态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验,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讨论会。同伴互助,携手并进,人人都上公开课、研讨课,相互听课、评课。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认真写好教案、教学反思及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等。

二、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

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就是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破解我县初中英语教学难题,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和中学阶段教育可持续发展。所以下一阶段的工作也必须坚持小步子、低台阶、求实效、活选择的研究原则。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困难与困惑,为师生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校子课题的开展应从小课题入

手。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下一阶段学校课题研究应做好规范,实施方案应形成学校的文件,过程性记录应保留,及时跟踪落实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应更深入、更具体,不能只停留在较空泛的方案设计层面;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应明确,研究的方法应得当,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法来支撑课题研究的达成。教师应加强学习,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挖掘潜在资源,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六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应用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工作小结

(2012年6月—2012年12月)

大安镇大安小学课题组

我校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课题《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应用研究》,课题于2012年6月申报,2012年11月被批准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专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实验方案,对所构建的机器人教育应用研究,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正,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在各种条件具备和资源充足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应用研究》向市教研室申请并被立项。

二、宣传发动,成立中心课题组

在广大教师中着力宣传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科研强校的重要策略之一,二是学会做课题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当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三是研究《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应用研究》是针对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是每个教师都应站出来解决的。

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热爱学困生、在机器人教学、

计算机教学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队伍。确定晏广生为课题组主持人,郑金栋、秦春花、刘军、冯浩、郭庆等为课题组成员。

三、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较好的收集信息的渠道,能够合理的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

四、建立健全相应的实验管理制度和信息流通渠道。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我们还成立了实验顾问小组、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教育科研课题人员职责”、等等,使广大教师明确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强化过程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收集管理,坚持每个阶段完成“四个一”,即一份研究报告、一份教案、一堂研究课、一篇总结。

五、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并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概要设计。

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成立实验班,同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课题组将三、四、五、六每一个班确定为实验班,其它班为对照班,同时,对全校学生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分析报告中,对学生现有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进一步论证了研究此课题的必要性和迫切。

七、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机器人教学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⑵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机器人教学更有效; ⑶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协作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机器人教学方法,以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框架;

⑷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的学习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八、存在的问题:

课题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九、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大安小学课题组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七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工作小结

(2012年3月——2012年6月)

九陂中学课题组

我们课题组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课题《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初申报,2012年3月底被连州市教育局批准市级立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宣传发动,成立中心课题组

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队伍。确定付见光为课题组负责人,徐秋莲、杨绪华、沈惠芳为课题组成员。

二、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众多教师的研究热点,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见识稍差,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为此,我们确立“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力争积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案例,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最后达到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确定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教学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本课题组主要研究备课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研究。本课题组重点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3、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四、明确本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查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的提出、立项、研究作准备。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3、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论述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五、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

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

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七、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课题组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八
《阶段性研究工作总结》

阶段性研究工作总结

学业评价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课题。历史学业评价一直是令人关注的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学业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脱节,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单一,历史学业评价都与闭卷考试、分数联系在一起,历史考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某段教材内容搬到试卷上,于是历史教育本身的意义被扭曲了,历史科成了一门进行记忆竞赛的学科。当闭卷考试、分数作为学业评价的唯一标准时,学生个性差异被抹杀,掩盖了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特性,学生必定采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这种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与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背道而驰,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学业评价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现状、潜能与发展趋势。如何使学业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使历史学业评价更有效?这是许多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断思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元化历史学业评价体系尤其重要。本课题从构建多元化的历史学业评价体系角度进行研究,拓宽历史学业评价的领域,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操作性强的参考。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我们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构建多元化的历史学业评价体系重要性、迫切性;历史学业评价案例;重点研究学业评价的优化设计。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心得、案例等。并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效,也得到了很多思考。

1、构建多元化的全程式历史学业评价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有怎样的学业评价方式就有怎样的历史学习方式,只有当评价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时,才是有效的评价。 首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初中学生的人生观尚未充分形成,要求他们持之以恒自觉地进行历史学习是很困难的,全程式历史学业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的激励与肯定,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能力与潜力,这给他们的历史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激发他们进一步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知识的意义建构者,学业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全程式学业评价中,评价不再是老师的专利,而是由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学生既当考生又当裁判,在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探究历史。

课题实验表明,多元化的历史学业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方面具有良好的成效。由于历史学业评价的多元化,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快乐与自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同学的及时评价反馈让组员们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渴望,不断投入小组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探究成为学生的自身的需求,从而对历史学习产生期待与探索感。

最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在历史学习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学业评价的标准,学生在学习、考核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不断自主检测和调整自己的学习以获得成功,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

育。全程式历史学业评价以个体和小组学习作为评价对象,许多评价项目都是小组合作形式出现的,无论是小组讨论、历史剧的编演,还是历史古迹考察活动的开展,都营造了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为共同目标而互相合作,彼此激励,争取共同的成功。

2、历史学业评价改革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创造空间。

通过历史学业评价改革实验,让学生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从橡皮泥的简易制作、历史手抄报、历史主题课件的制作,到历史小论文、历史剧本的创作,无不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效。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教师素质提高与教学观念转变,也使研究成果实效性、可操作性更强。

首先,教学必须以人为中心,创建一种积极的、和谐的、充满人性的师生关系和历史学习氛围,不断加强塑造学生内在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展露个性,发展人性,达到知、情、意的整合发展。形成历史知识与其精神境界和谐发展的统一整体。教学上应以学生为本,多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接受的程度、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在教法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立足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获取历史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其次,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引自《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人的一生只受一次教育是适应不了社会迅速变革的需要,不仅现在要进行学习,将来也要进行学习,教育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结束就宣告结束,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建立健全的、全方位的、综合的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和评价领域,评价领域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达成度,更应拓宽到情感领域、能力领域、认知领域,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技能,而且评价学生审美观念、创新精神、求知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如: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面的宽窄、自学能力、学习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多少知识,创造力和创造思维如何等等。

最后,历史学业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能力,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固定的答案,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的教改热情。

历史学业评价一直都是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教改热情,他们都在尝试新的学业评价方式,在课题研究期间,他们积极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其中《构建全程式历史学业评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文获市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在初中历史教师新教材培训班上推广学习,并获同行一致好评。

历史学业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选择与淘汰,更在于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功能。“初中历史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仅对多元化的全程式历史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探索,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九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五常市十一、五课题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安家中学

王金梅

2009年5月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我校数学组研究课题于2006年10月15日开题,立项为五常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⑴)——“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的确定、申报、立项开始,在市教研究室的指导下,学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课题组精心制定研究计划与实验方案,并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研讨。让全体实验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实验的方向,注重实验研究,突出课堂教学实践、互动探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为重点,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多数教师获得了较好的课题研究案例、反思、教案、论文等成果,构建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实验的方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的困惑、问题。一年来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研成果的形成、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并保证一定的活动经费;课题实验组狠抓落实。

(1)立项前审定课题,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为课题组研究实验的课题。

(2)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建南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验教师认识到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课

题研究的信念;同时,明确实验研究的思路和前期实验研究的方向,师师互动、交流合作;制定自己可操作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

(3)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课题组每学期举行集中培训、交流、总结、评价等研讨会,并请教研室的专家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2、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课题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主题展开课题实验。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年来课题组在学校推出了21节实验研究课,构建了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极佳。 2007年春教研室罗仁义老师亲临我校指导研讨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指导中考备考工作。同年秋教研室罗老师又来我校指导七、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李永成主讲的《有理数的乘法》,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小平主讲的《图形的平移

与作图》,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向昭利主讲的《中点四边形》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同时有市教研员、兄弟学校的同行观摩指导,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其具体操作情况是:

首先,每位教师带着自己的优势上课,让同仁知道每个教师的优势,这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让教师有一种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不管是刚毕业的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而让课堂教与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其次,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我校2007年数学中考在全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除铜锣中学、民一中、清源初中)荣获乡镇30多所中学第一名,得到教研室的肯定,社会的认可。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氛围。

再次,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专家的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

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专家的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优质课,体现了“不求完美,但求突破”,“重结果,更重过程”,“步步是研究,段段有成果”的特点,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3、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研究,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实验教师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课题组要求本组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整合各种资源,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多数教师能够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并能自制教学课件、数学试卷。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发展的价值,充分发挥计算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使全体学生乐于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去,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4、课题组自开题以来就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和课研理论学习辅导,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热情,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

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篇十
《校本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合心小学2013年春校本课题研究

工作总结

一直以来,我校着力于小学校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并把它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通过校本课程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按课题规划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首先完成校本课程由“课”转为“课程”的思想转变。在“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校本课程的检测与评估、校本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自从课题立项后,组织校本课程老师完善校本的课程目标,写出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表和实用可测的学生评价体系,并按照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式、分成技能、知识、阅读与欣赏和综合实践四个模块进行目标的设定。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连贯性和阶段性,细化到每个学期、每个月,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2.以行动研究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课题组成人员每学期上一次研讨课,每个月上交一次课程资料包和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明确了长久目标,稳定了生源

老师们的目标制定越来越长远,面实施越来越切合学生实际。

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二.初步取得的成绩

1.前期的资料收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学期每年、每期、每月针对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的活动资料都为学校课程的系统开发提供了依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解决了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课题立项前,有些学科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缺乏操作性;有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空泛,不具体;有的教学目标面面俱到,没有侧重点,怎么样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前期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初都制定期初目标和每节课的课堂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使课堂变得更有方向,课堂效率也提升了。

3.建立了适合终身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面对以前校本课程教学评价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的问题。评价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各项活动前都有活动的设计、过程及全面的课程评价规划。制定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说每年我们都为校本课题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校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的展现形式,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急需专家的现场指导和专

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做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另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课题研究的落实还不够深入实际。

2.有些过程性资料保留得不够完善、不够齐全。

3.课题研究进展缓慢。

4.课题研究体系还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养,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力度

建立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按学科特点及教学情况分为特色课程、专业课程及兴趣课程,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总之,校本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努力探索和探究。我相信,只要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去,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合心小学2013年春校本课题研究

合心小学

2013年7月9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研究工作总结阶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研究工作总结阶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989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