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生物观后感

生物观后感

2016-01-31 11:01: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生物观后感篇一《生物学影片观后感》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生物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生物观后感篇一
《生物学影片观后感》

生物学影片《海洋》观后感

[摘要]第一次完整地看《海洋》,是在深夜11点,我关了灯,努力将屏幕调到最大。果然,这是一部每个画面都美到极致的电影,澎湃的海堤,汹涌的浪花拍打海堤发出的壮美的惊涛拍岸声,那梦幻般的美,太空般的广袤,满眼忧郁的蓝调,使任何语言都显得庸俗不堪,我只需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使自己仿佛臵身海底世界一般去尽情畅游这个无比陌生又使人无限渴望的疆域。

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的形象从来都是壮美和神秘的,在它的面前,一切自然的形态和人类文明的痕迹都显得渺小无比。在人类已探知的宇宙范围之内,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是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而海洋则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看到海洋中那些色彩斑斓的生命在镜头下蹁跹起舞,互相竞争,无休无止地述说着生命之强和生命之美。

[关键字]海洋生物,种类,形态,生活方式,生存法则,环境污染,濒危物种

一.海洋生物的概况

1.1海洋生物分类

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三类。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世界海洋生物约有20万种以上,其中海洋植物约2万种,海洋动物约18万种。海洋中生活的植物绝大多数属低等的叶状体植物,即藻类和菌类,其中藻类占99%以上;海洋动物的种类非常复杂,几乎全部陆生动物的门、纲,在海洋中都有代表性种类,从生活习性上海洋生物可分为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海洋微生物个体小、数量大,在海洋生态学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分布最广、最有效的分解者。

1.2海洋生物形态及生活方式

海洋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环境,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各种群数量、个体大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协调进化的。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 浮游生物 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动物(如水母、腹足纲软件动物的翼足类、异足类,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多数终生营浮游生活,称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数种类仅于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称为阶段性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被水流冲荡而出现在浮游生物中,如某些低等甲壳类的介形类、涟虫类等,称为暂时性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层;浮游动物则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数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动。浮游生物一般体重轻(外壳重量轻、体内脂肪含量高,富有黏液)、沉降阻力大(身体相对面积大,体表多刺毛、突起,群体连成片)或者具有纤毛、鞭毛而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游泳生物 指那些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而游泳能力强的动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软件动物(如乌贼、章鱼)和一些大型虾类(如对虾、龙虾)等,它们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有些种类能横跨大洋作长距离的洄游,如金枪鱼等;有的游泳很快,如剑鱼每小时速度达70公里以上。海鳗以整个身体弯曲摆动向前游动,乌贼和章鱼则从漏斗口向外喷射水流以推动身体反向运动。它们有时生活在上层水域(如太平洋鲱鱼),有的生活在中层或底层水域(如小黄鱼、真鲷、牙鲑)。游泳动物除了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外,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以减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几乎全部大型藻类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底栖动物(海绵、腔肠、环节、线形、软件、甲壳、棘

皮、脊椎等门类均有底栖种)。底栖生物按其与底质的关系,又可区分为底上、底内和底游3大生活类型;在岸边还存在潮间带生物。

底上生物 生活于硬质海底。包括在各种底质上营固着生活(如海葵、水螅、藤壶、牡蛎、柄海鞘)、附着生活(如紫贻贝、附着硅藻、大型藻类)以及匍匐海底(如马粪海胆、刺参和红螺等)的动物。固着生活的动物运动器官退化,但触觉器官发达,被动取食,幼体营浮游生活,靠海流扩大其分布区域。固着或附着在船底、浮标、工厂排污管道、海上石油平台和海上其它设施的生物被称为污损生物(包括微生物、藻类和动物)。它们对交通、军事和生产均有危害。

底内生物 生活于软质海底。有的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管子或用分泌物黏结沉积颗粒成管子而栖身其中(如巢沙蚕、磷沙蚕等);有的具有发达的挖掘器官,将身体埋于泥沙中(如黄岛长吻柱头虫、中国蛤蜊、文昌鱼等);有的钻木(如船蛆)、凿石(如波纹沟海笋)。

底游生物 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在水底缓慢地行动(如梭子蟹)。

潮间带生物 一类特殊类型的底栖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底栖生物对潮汐的涨落、海浪的冲击、阳光的暴晒、温度的变化等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由于潮间带生态位的差异,生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很有规则,群落结构比较清楚。

1.2鲸的种类、形态、生活方式

死亡威胁与美丽优雅集一身的鲸群,在海洋里变换出千姿百态的姿势,令人无法忘怀。《海洋》通过诗化的镜头和优美的配乐,为我们展示了大海中各种生命形态。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中,任何生命都美丽地令人惊心动魄。不禁要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于造物主的圣明,感叹于世界上有如此美妙的生物。

(1)伪虎鲸:伪虎鲸属于鲸目领航鲸科,拉丁学名Pseudorca crassidens,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体形似虎鲸而较小,体长约5米,体重约665千克。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无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背鳍比虎鲸小,后缘凹入,位于身体中部略前位臵。鳍肢很尖,长度约为体长的1/10。尾鳍的宽度约为体长的1/5。

喜群居,同伴间眷恋性很强,很少单独活动。主要以乌贼类为食,也吃带鱼、小鲨鱼、鲐鱼、黑鲷、鲈鱼和竹荚鱼等鱼类。经常与真海豚、宽吻海豚等一起索饵。游泳的速度较慢,喜跃出水面。可全年繁殖,一胎产一子,哺乳期10个月至12个月,2年至3年一胎。

(2)虎鲸:虎鲸又叫恶鲸、逆戟鲸,英文名字叫杀人鲸。虎鲸以体魄健壮、性情凶狠而闻名于世,索有"鲸之暴君"之称。虎鲸的体表光滑无毛,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层,脂肪起了隔绝寒冷侵蚀的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鳍以及尾片等处没有脂肪层,在这些部位中穿行着一些血管网,形成了一个热交换系统。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 又无脂肪层,所以通常和周围水温一样高,是冷的。虎鲸体内的血液流经这些地方就会变冷。当这些部位的血液通过静脉离开前肢、背鳍和尾片的时候,就会被从心脏流出到这些部位的动脉血的热量加温。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许多热量又重新转回体内,而不是所有热量通过前肢、背绍和尾片散失到水中。

(3)座头鲸:别名:大翅鲸、驼背鲸、巨臂鲸。体肥大,上颁广阔,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以及上下须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相对小,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非常大,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成体平均体长雄性12.9米,雌性13.7米,体重25~35吨,最大记录体长雌性18米。

结群不大,通常结对伴游。游泳速度较慢。呼吸时唤起的雾柱粗矮,高达4~5米。深潜水时露出巨大的尾鳍,常将体躯跃出水面,或侧身竖起一侧鳍肢。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泅游。 主食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

(4)瓜头鲸:别名:多齿瓜头鲸。形态特征 头椭圆,无吻突,前端尖,上颌不

突出于下颌。背鳍位于体中部,较伪虎鲸的宽大,高达30厘米,前缘向后倾,末端钝。鳍肢长为体长的1/6,末端尖。体暗灰至黑褐色,上下唇白色,眼周围为暗色区,有浓色带沿体背正中线由头延伸至背鳍,并在背鳍下方扩大成弧形暗色区,喉部有白斑,脐至肛门附近为灰白色。上、下颌每侧具齿20-25枚。体长可达2.75米,最大体重约275公斤。

初生仔鲸体长约1米以下.热带性种,常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群,游泳速度快。时有集群搁戏。

(5)太平洋短吻海豚:别名:镰鳍海豚、镰鳍斑纹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与额部界线清楚。背鳍高大醒目,呈镰状后曲,基部幅广。体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头前部和上颌黑色,下颌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体侧眼后达腹侧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侧至尾基的体侧为从白色带,口角至鳍栉前基。并越过路肢后基全肛门间有一黑带。背鳍前部1/3为黑色,后半部全为灰白色。鳍肢同样前缘部黑色,后缘部灰色。尾鳍上下方皆为黑色或黑灰色。

成体体长可达2.5米,雄性稍大于雌性,体重可达180公斤。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大群,摄食时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动时又汇集成大群。性活泼,游泳速度快,常跃出水面。体长1.8米左右。食饵主要为小型集群性鱼类和乌贼。

(6)抹香鲸: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这时候,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涎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尔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块,便会价值连城,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

(7)蓝鲸: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蓝鲸浑身是宝,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已不到50头蓝鲸。

1.3自然的生存法则

人类常说“大鱼吃小鱼”,这个说法在这里得到了纯生态角度的展示。大到鲸鱼,小到微生物,从海滨天空到洋底深处,从南极到北极,各种生命形态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合作演示着自然的奇迹,竞争彰显着进化的艰难。奇妙之处,令人意趣盎然,艰难之处让人心生感动。海洋生物的捕猎与生存的过程甚至比好莱坞故事片还要惊心动魄。

不管是鲨鱼,海鸟捕食鱼群:鲨鱼在鱼群中来回游荡,享受着它们丰盛的大餐,海鸟在海面上盘旋,发现鱼群后,像从天上坠下的流星,一个个扑通扑通地射入水中,那个场面就像人为设计过似地,最后鲸鱼的到来提前结束了这顿海洋了的大餐。还是鲨鱼捕食海豹:它们在水下追逐,当海豹跳跃出海面时,鲨鱼也跳跃起来,在空中咬住了海豹,还有鲨鱼借助海潮游到沙滩上咬住海豹,然后借助海水退潮回到大海。亦或是小海龟与死神竞技:幼小的生命刚刚在沙滩上孵化出来,马上就面临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海鸟早就在空中等候了,从沙滩到大海的几十米的距离,成了与死神比赛的竞技场,只有躲过海鸟空袭的小海龟才能回到大海的怀抱。

正是通过对这种海洋生态的展示,生命的含义从海洋生物延伸到海洋本身。

二.人类的介入

在《海洋》的“大”和“小”的奇景之外,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影片中有一段话,让人觉得很心酸:众多生物用几百万年的时间去繁衍、进化,然而却在短短几十年间就濒临灭绝。

2.1人类的过度捕杀

人类以无与伦比的力量对鲸鱼、鲨鱼和海豚肆意猎杀,一张张冰冷的渔网隔阂了我们善良,一只只锋利的渔叉刺穿了我们良知。被渔网捆着的鱼,无法动弹,静静的等待死亡。被渔叉刺中的鱼,流淌着鲜血,拼命的挣扎。被割掉鱼鳍的鲨鱼被丢进了海里,它努力的想要游走,却慢慢的沉入海底。他们无助的眼神,悲鸣的哀叫。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听见。投下的围网困死了无数生命,鲜血染红了海水.

2.2严重的环境污染

卫星可以清晰地探索海洋的幅员辽阔,也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人类是如何将有毒物质通过河流排入大海的,海洋的颜色如何从蔚蓝变得灰暗变得乌黑。为了方便人类的航运和交通,最后的圣地北极和南极即将被人类涉足,那里生活着无辜的生命,在破冰船的威力下,逃离自己的家园。地球经历了几百万年进化衍生的物种,人类只要几十年就可以让它们灭绝,将来只会在海洋博物馆的标本室或者书籍上,偶尔发现它们曾经存在过。大自然运行几千万年恒久不变的规则和平衡,人类用自己的高科技轻易地打破。我们人类津津乐道的所谓奇迹所谓辉煌,跟这些纯自然的壮美相比,真是无法相提并论,而我们为了达到这些让地球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欲哭无泪心情沉重,地球还有希望吗?

人类对海洋的过度索取与开发,使得原本在遵照自然法则运行的海洋世界遭到几乎毁灭性的打击。毫不夸张的说:人类足迹所到之处便是海洋生物的灾难,大海中最后的一片净土或许从此不再。想到在自然面前人类如此渺小的存在却可以这样随意的去改变世界的面貌,而那些和我们同样古老的物种却只能任由宰割,生命在上一秒种还存于这个世界,下一秒钟便消失于这世界。生命很重,重的你难以承受,生命很轻,轻的在你指缝间消逝。

三.海洋生物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已经建成海洋自然保护区80多个,其中24个为国家级保护区。在这些保护区内有中华白海豚、斑海豹、海龟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海岸生态系统仍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人为破坏等现象比较严重。

环保总局近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近海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生物资源严重衰退,鱼群种类和数量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斑海豹、宽吻海豚、江豚、克氏海马、黄唇鱼等国家保护动物也遭到人类过度捕捞。

四.人类的反思

《海洋》这部电影用镜头诠释出海洋生态环境的奇趣,展示了它撼动人心的力量与难以抗拒的美好,电影是在用美的镜头来拒绝污染、拒绝杀戮。影片最后人鲸共舞的画面如此之美,是因为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生命平等友善的绝美华章。最美丽的画面同样可以激发人们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当这美丽被残忍的现实相映衬的时候。海洋的美丽正在被人类的智慧所吞噬,面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环境,作为人类的我们很惭愧。

目前,随着海洋环境显著恶化,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各国政府希望兼顾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保护,但在实践中缘于利益而不能有效执行,使得多年积累的海洋环境问题成为“不能承受之重”。其实,海洋环境影响的是整个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应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和责任。

因此,面对眼前的海洋危机,惟一方法是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从根本上重新思考

人与海洋的关系。一方面是人类应该认识到必须要有所约束和节制,以此来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另一方面是各国政府对保护海洋环境至关重要,各国政府必须制定更多切实措施来保护海洋,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保护海洋需要的不仅是理论和说教,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参考文献:

[1]于志刚, 曾晓起, 罗艳, 朱丽岩,海洋生物[M]海洋出版社, 2009,P145

[2]海洋百科[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P153

[3]刘少康,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2,,P215

[4]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海洋年鉴编辑部,中国海洋年鉴[M]海洋出版社, 2009,P36-38[5]毕远溥, 高绪生,海洋: 神秘而富饶的蓝色世界[M],海洋出版社, 2009 ,P147

生物观后感篇二
《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高一(3)班 曾繁燕

今天由于学校的组织,我有幸到中大生物博物馆参观,经过这次的活动的确让我大开眼界,其中陈列的动物标本数不胜数、琳琅满目,也使我感到万分惊讶。 刚进入大门,映入我眼帘的第一个标本就是一个猛犸(大象)模型。起初,我以为是塑料或者是其它的什么东西做成的动物模型。但是听我班同学(之前就在附中读书)的介绍说,这个并不是用其他的材料做的塑像,而是用大象的尸体,把其掏空,再加上防腐剂做成的标本。听完他的介绍后我不禁惊叹起来。随后,我紧跟着导游进入了陈列海洋生物化石的区域里。虽然说谁都知道一切生命来自大海,但是亲眼去看恐龙化石与海洋生物骨骸的区别,还仍然是令人吃惊,毕竟我们都是只从书中所学,无法想象到实物。古代的鱼类外形别具一格,与现今的鱼类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馆内陈列的生物标本和种类数不胜数,也无法逐一认真的去观赏。但是惟独有一个模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个便是北极熊的模型。虽然以前在电视上也看过相关的介绍,也大概清楚它的数据------身长2~3米,重几百公斤。但是当我真正0距离接触了这个模型后,才知道这个数据是如此之大。假若北极熊站立起来,大概就有一层半的楼房那么高。如此的庞然大物,与它双目对视不禁心生敬畏。虽然它仅仅只是个标本而已,但是它传达给我的仿佛是它生的活力、威猛。

经过这次的观赏,让我有了一次宝贵的经验-----要真正认识世间的事物,不能局限于书本和电视等狭小的范围,而是要走出这狭小的空间,亲自去实践、探究,寻求出其真理。同时这次的活动也让孤陋寡闻的我开拓了视野,让我大开了眼界,大饱了眼福,也使我认识到了生命的多样性。

生物观后感篇三
《生物工程观后感》

观后感

生物工程改变了生活

——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有感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在人类所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方面,生物工程技术显示出其强大的作用。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可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生物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它几乎渗透到所有的学科。在21世纪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将会涌现出更多杰 出的人才,参与到与生命科学交叉的边缘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来。.

课堂上的视频资料提到了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我们从之前的学习中也多次学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的人口多资源少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项重大发明—杂交水稻,掀开了水稻生产史上崭新的一页,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以袁隆平为首所取得的该项成果于1981年获得了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截止1999年,我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2亿多公顷,增产稻谷3000多亿公斤。杂交水稻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成果推介、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等手段,《杂交水稻》杂志在推动杂交水稻事业

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袁隆平先生从世界的角度还将杂交水稻的知识公布,不仅仅造福于我们的国家,还拯救了很多处于粮食短缺饥饿状态的非洲国家。

《杂交水稻》是迄今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以“促进杂交水稻的开拓研究与开发研究,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于提高”的办刊方针。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先后辟有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繁殖制种、栽培技术、基础理论、新组合、译文、简报、简讯、国外动态、米质、学术争鸣、特别报道等栏目。国内行到全国有水稻种植的各省(市、区),国外已发行到美国、印度、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对象为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和知识农民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正值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杂交水稻发展的形势,进一步促进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85年9月,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在长沙召开的“六五”科技攻关成果验收会上,酝酿创办《杂交水稻》杂志。同年11月,经湖南省科委审批、湖南省出版局报刊发行处登记(登记证号136号),《杂交水稻》于1986年2月15日出版第1期,标志着其正式创刊。与此同时,《杂交水稻》编辑委员会也正式成立。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

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请支持者列出引用证明。)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也许今天的我们还不太了解什么是生物工程,但是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我对生物工程这一学科有了更多的兴趣。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关心生物工程的相关知识。

生物观后感篇四
《化学生物组观后感》

影视课堂教学资源软件(初中化学)观后感 最近,我们化学生物组观看了影视课堂教学资源软件(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其中初中化学生物包括课堂影视、影音资源、教学图库、实验室、延伸阅读四个部分。其中,影视课堂包括:课堂导入和课堂讲配以精美的视频实物讲解,创设了的情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分散知识难点,将所要学的内容以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视听结合、图声同步,是教师备课和制作课件的好素材。通过 这次观看后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只要你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高效的掌握相关化学生物知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能追求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通过这次观看,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由"封闭型"转向"合作型"。以往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一个人解决课堂上的所有问题,教师之间一定程度上彼此孤立封闭,孤军奋战。很难找到很适合我校实际的素材和资源,这是一部较好的软件。有的实验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 我组教师通过观看后,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是一部较好的教学资源软件。

化学生物组

2013年3月29日

生物观后感篇五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借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安排,我观看了《上帝也疯狂》的Ⅰ,颇有感触,就着此文来抒发下对这部影片的感想。

影片要展示的是文明VS野蛮,让人重新去审视现代文明发展至今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第一部影片开头描述的是,仍处在原始社会的狩猎时期的布希人,他们没有所有意识、没有争斗,过着自足自给的快乐生活。凯是其中的一份子,他把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圣物,把它看作上帝的恩赐,神圣而高贵。以至于把西方文明人扔下的垃圾---那只破瓶子当作慈爱的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而此刻相距600公里的大都市到处可见这样的垃圾,人们为名誉、利益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勾心斗角的无烟战争。反动分子也公然袭击总统发动武装斗争。

来自原始文明的凯与现代文明的事物撞了个正面,于是喜剧诞生了,就像卓别林的哑剧一样充满了趣味和欢乐。因为猎杀一头羊而获罪,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犯罪;不小心涉入英国和美国士兵的战争,他根本就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枪;在营救村民的时候,他更不明白射杀猎物的工具怎么会成了杀敌救民的工具。

凯的旅行让两种文明有了交点,两条彼此分开的平行线,相互交汇,撞得我心中强烈的不安和羞耻。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文明”所带来的是权力的争斗,是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对于“现代文明”我们该如何反思?

和那些纯洁的部落首领相比,我们的文明得到了电,汽车,抢,但也失去了善良,真诚,团结。我们自私,暴力,狭隘。人们推动社会进步的初衷是为了更舒适地享受生活,使得现代文明得以发展前进。可是先进的文明却使得大家过的更加辛苦,背上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以至于一些不堪重负的人,就更向往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反复的投胎,让自己只过小时候的快乐日子;还有些人选择到处去流浪,随遇而安,饿了就讨口饭吃,烟瘾犯了就去借个火,困了就找个汽车轧不到的地方席地而卧。那叫一个超脱。

相比之下,凯所生活的卡拉哈里也许就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净土。可爱的布希族人,纯真、简单、善良、执着,没有嫉妒,仇恨,权利之争,非常纯净的种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为生存而生存。没有烦恼、负担,快乐的生活,真是感叹地球上竟然有如此简单干净的种族。里面有这样一句描述布希人的话: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你高兴的过,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不需要以时钟或日历来决定作息。

整部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惨绝人寰的血腥,在这里,对手终于握手言和;在这里,人类和动物也和谐相处;在这里,外界的坏人最终会终得惩罚;在这里,战争即使

有枪,也没有那么的血腥;在这里,也成全了滑稽幽默的爱情故事。生活,感情,道德,文明互相渗透,无不诠释出对一个和谐社会的渴望和追求 。在这里跨越了文明,跨越种族,跨越语言,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文明,也跨越不了赏善罚恶,跨越不了对生存的渴求。

我们总认为我们的现代文明是很伟大的,但同时也忽略了很多精神方面的东西。这部影片很值得我们反思。 影片中的景物很美,正如淳朴的布希族人,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乐于助人。而这种品质也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影片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看作是现代优秀文明中的两个代表。男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到陌生环境的相互帮助,到后来慢慢相识,相知„„镜头中无不折射出生活的轻松,愉快,甚至在困难面前还镇定自若,挥洒自如,突出了男主人公的英雄主义,男性天生保护女性的本能。这一切都很好的体现了布希族人的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原始部族中人的纯朴、善良,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这是一种近乎理想的世外桃源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我们也看到影片中凯因与外界的人无法沟通,带来了诸多的“麻烦”。这里面有个问题同样要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他们”该如何既保持自身的优良传统,又能融入到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一方面,不可否认,文明的步伐需要继续向前迈进;另一方面,现代文明不能成为埋葬人类自身的锐利武器,所以在人类越来越文明化的同时,更要保持人类的本性。

文明是什么,是上帝。纵观现代文明,我们芜杂的心中还有上帝吗?当我们的眼睛被越来越多的物质,科技,粉尘所蒙蔽,现代文明的背后,是对资源的疯狂掠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是追逐名利的勾心斗角,是篡改历史,是强权霸权主义的盛行。

上帝并没有发疯,而是在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路上种下一些带刺的玫瑰,在国家政权的康庄大道上安排了一个强盗,但最终一切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继续向前、向前......

生物观后感篇六
《读《生物学》有感》

读《生物学》有感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蔚蓝色星体——地球。在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星球上,生活着一群名为人类的生物。经过几千年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人类也由笨拙的猿猴演变成了大脑发达、四肢灵活的生物,无忧无虑的依偎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解开人类的秘密、唤醒巨龙的灵魂……如今,我终于有机会了!我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翻开了《生物学》这本书,里面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知识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畅游在生物的大海洋里,眼前闪过一幅幅祖国的壮丽景观:我领略了雄峰的气魄,体验了江河的奔涌,目睹了万花的齐放,感受了远古的呼唤……这一切都使我流连忘返,我贪婪的汲取着书中的知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书中的内容不仅有趣好学,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保证我们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知识。《生物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内容当属大自然的变化。几亿年前,地球还是一个原始的,美丽的星球,地球上到处是海洋、绿洲。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栖息在树木间,丛林里,感受着自然母亲的温暖、慈爱。大自然无私的奉献着资源、生命,任由她的孩儿们在怀抱中奔跑、追逐。随着时代的推进,人类逐渐割据一方,为了金钱和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他们开始打起大自然的主意:无节制砍伐树木,茵茵绿洲变成裸露黄土;祥和村庄频遭灾害侵袭;氧气骤减,二氧化碳席上鼻头;大气迅速升温,动物家园被破坏……人类还随意捕杀动物,导致生物链被生生扯断: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可怜小虫无家可归……人类的腰包鼓了,但自然母亲的身子瘦了……人类不顾自然母亲辛勤养育的情谊,硬生生的把她逼上了绝路。《生物学》所反映的这一切都在警示我们:环境的变化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再多的金钱,再强的势力在生命面前也输得一败涂地不是吗?所以,人类啊!觉醒吧!放弃你们的“宏图伟业”吧!继续为之,只会亲手葬送了人类的未来,毁了哺育我们的地球母亲啊!《生物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护环境不只是空头口号,应该落实为具体行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祖国、大自然、地球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生物观后感篇七
《生物感想》

天津新文化

走进自然博物馆

人类的进化

梅江中学七年四班

天津新文化——走进天津自然博物馆

前些天我们初一年级的所有学生一起来到天津的自然博物馆,我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进入了向往已久的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这里有很多的动物、植物标本及古生物、古人类化石。我们首先参观了三楼的野生动物厅,我们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映入了我的眼帘。淘气可爱的金丝猴、霸气威猛的东北虎、憨厚可鞠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梅花鹿等等。其中最吸引我的要属鸟群里傲立其中的丹顶鹤了,它挺着修长的的身躯,头上那一点红色的小帽子漂亮极了。

在二楼的蜡像馆里面,有张着大嘴的河马先生、身体洁白如雪的北极熊、浑身长着好像利剑一般的刺儿的刺猬还有一头威风凛凛的大狮子,博物馆为了增加原始森林的气氛特地为它配置了音箱,每隔一段时间它就会发出雄壮的吼声。位于二楼大厅的中央有一只足足有三层楼高的巨大的恐龙化石耸立在那,实在是太壮观啦。 走出博物馆的大门,各种各样的动物身影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面,这些动物曾经和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大自然里,我们和谐相处保护好生态环境,对我们地球的将来生存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7年4班孔维源

人类的故事

人类

研究题目——人类

人类是地球上有史以来已知生物中最具智慧的生物,也是地球目前居于统治者地位的物种。

人:“能制造精致的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有丰富的思维能力,有判断对和错的能力,有呵护、爱护地球的能力,有创造能力和控制修复能力”。“进化论”认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20万年前起源于东非。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抽象思维、语言、自我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直立的身体构造使得人类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动,这让富有智慧的人类掌握了远超出其它任何物种的工具使用能力,并最终发展出强大的劳动能力和创造性。

首先,可以肯定人类确实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这样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而不是像圣经上所说的那样,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间造出来的。对于这一点,除了那些狂热的宗教信仰者之外,大概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猿类能从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最终进化成人呢?这完全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也就是说,气候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当然也是其他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或者说,气候变化正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在猿和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分化,正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宁肯跟着热带森林迁移,而我们的祖先却勇敢地从茂密的森林走向了空旷的草地。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生物观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生物钟的秘密观后感 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物观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物观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1977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