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

2016-02-13 08:50: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一《1894甲午大海战 观后感》 ...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一
《1894甲午大海战 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1894甲午大海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片第一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从北洋舰队买了重甲舰后去日本访问那段就看得出来,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威慑敌人。第二,表述了国家即使再强大但是腐败会摧毁一切。从慈禧为了寿宴挪用舰队军费,到两艘重甲舰丢硬币分第三枚高爆弹,以及后来援兵听信逃兵谣言离开防区就说明了这点!即便你军事能威慑敌人,但是体制的腐败,官员的腐败一样会使强国变弱国!第三点,居安不思危。7年没购入新的战舰,就因为慈禧认为没有战事何必再花费金钱去购买战舰,导致了后来北洋舰队吃了大亏。第四,永远不要轻视你的敌人,哪怕它的领土只有自己的一个省大!

从影片中看到了,清末皇廷的贪污腐败和人心涣散;看到了,日本皇廷及日本民众极具侵略性和万众一心;看到了,中国爱国海军将领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精神;更看到了,英雄对皇权的无能与腐败,只能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当权者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理念,也决定了英雄们的命运乃至国家的命运。

纵观中国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现阶段的内患是:官员的腐败问题。官员腐败也将影响当权党派政界的治国方针。治国方针虽有计划和方法,因为个别官员的腐败,为了自身利益,阴奉阳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不能去很好的执行。外患是: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伴着美国、英法、欧盟等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西方民主社会国家可谓是落水之狗,到了最后的疯狂,想的做的更多的是制

约中国的崛起。最近的黄岩岛、钓鱼岛事件,都是美国、日本及其狗腿小国敌视制约中国的杰作。

要想历史不再重演,唯有民富国强。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二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每一场大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8年后,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已成历史。如今,人们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渐渐遗忘了百余年前的奇耻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战》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论》中的句子:“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直至一年后《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辽东半岛被无情地割让,三千万两白银交付给了日本,中华民族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危机。

中国历来地理位置就相对封闭,北部西伯利亚是荒芜地区,西边沙漠和高原阻隔着欧洲大陆的文明,南部的海峡难以穿越。中国因此不受干扰地享受着自己文明的发展,但也圈住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认知。清朝甚至“闭关锁国”,不接纳外来的先进的事物,却固守着迂腐的观念。封闭是可怕的,他盘踞在统治者的心里,落后的只会更加落后。

清政府也曾试图改变,但是正如片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所言“中国这个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子,只见他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口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舰队,七年未添一舰、炮弹严重不足。李鸿章增添舰队装备的多次奏请,被慈禧太后一一驳回,而她用以修葺颐和园庆六十大寿的费

用可购买足足20艘军舰!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却是省吃俭用、捐出俸禄购买快速舰。更有甚者,北洋水师与日军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北京颐和园内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堂堂大清的军舰,竟成了为慈禧太后运送水果的私家货船!命中日军“松岛”号弹药库的炮弹竟是臭弹!我愤懑于清政府的腐败之风、人们的醉生梦死。

当慈禧下达“可以开战,但不可先开炮”的荒唐懿旨并导致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之时,当清政府面对侵略者的不平等条约一味求和之时,当看着海军为守所谓的“礼”而错失一次次战机之时,我胸中恨铁不成钢之气久久难以平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邓世昌驾驶着“致远”号义无反顾地撞向日本“吉野”号时,当爱犬“太阳”咬着他的披风随他一同沉入大海时,当刘步蟾等人拒绝投降、亲手炸沉军舰并自刎殉国时,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自己的牺牲坚守了中国人的爱国信仰,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警醒国人“国难兴邦”。海上的战争是一扇门,败了,就推开了中国受外来侵略者的凌辱,关上了统治者做的关于天朝的梦。

中国的梦早该醒了。敲碎梦境的,是日本这个极富野心的民族,他们用接近残忍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们谴责日本人的罪行,同时也悔恨当时中国的落后。历史证明,落后,是要挨打的!

钓鱼岛问题曾一度被搁置,现在却被日本再度抛出。无论这是国家利益的抢夺,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坏,还是丑陋的党派政治斗争,甲午海战中日本窃据的钓鱼岛,21世纪的中国绝对不会有半步退让!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崛起,是庞大的经济增长数字,是中国可以与世界首脑平起平坐,是美国在称霸道路上意识到了“中国威胁”。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不够强大,对抗外来侵略时失败了,而现在日本再次显现出这种占有的野心的时候,中国用最坚决的语气说不!因为我们有实力面对肆意的侵犯,也丝毫不畏惧!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三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41360055 理实1302 柳蒙浩 “每一场大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这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充满智慧的话透露了历史上那场世界上第一次以蒸汽机为战船动力改变了两个国家命运的甲午海战。此战之后,日本一跃而起成为东亚强国,而中国却在此战中将几十年辛辛苦苦运营起来的洋务运动毁于一旦。看完电影,百感交集。

我对清朝统治者不屑,一直以来我都很怀疑那么多的男人在那个大男子主义的时代怎么会甘心被一个女人支配,也许中国已经没有了盛唐时的那种豪气,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已经将人的自由精神吸干榨尽,只剩下奴性,个个大臣只对统治者惟命是从,唯唯诺诺,连李鸿章也只能在用军舰专门为慈禧送来岭南的荔枝后才敢提筹措海军军费的事,家天下的弊端暴露无遗。整日待在深宫“不食人间烟火”,皇帝什么都不懂,要打仗,应该先看看自家的能耐吧,最起码去军舰上检阅一次吧。我想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该打仗了才发现自己没炮弹了吧。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要居安思危呀!

我为李鸿章感慨,电影将李鸿章塑造为一个彻底的好人。虽不尽然,不过我对其中一些很赞同。细想起来,李鸿章在朝廷中的确举步维艰,想筹措军费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海军,却又不能损害慈禧那批国家蛀虫的利益,何其困难。电影中有这样的描述“大清每年的银两有十分之一花到正道上就不错了。”虽然本人对此怀疑,但这也说明了清朝的腐败奢靡。李鸿章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不知他有没有想过即使他付出这么多仅仅为了这些愚昧无知的纨绔子弟以后能继续锦衣玉食,值得吗?不知当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李鸿章在望春楼和那些毁掉了自己半生心血的刽子手们委屈求和谈判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也许这位晚清第一重臣就是近代版的岳飞吧,为国家呕心沥血到头来却落得一身骂名,我觉得历史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是那些一心为国的人如宋朝的王安石 明朝的袁崇焕,到头来收到的伤害越深。

我为那些爱国官兵们自豪,电影中那些北洋水师的官兵们奋不顾身希望杀敌报国,怎奈上梁不正,下梁再正又有何用。他们只是一场悲剧。 我敬佩日本,为了国家富强,全民勒紧裤腰带发展海军,就连最高统治者明治天皇也不例外,不知慈禧有没有试过一天吃一顿饭。他们有着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对国家的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有的放矢。不知慈禧这辈子除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外有没有想过自己明天要干什么。但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只是让我感到了一个小国的悲哀。

我敬佩电影中的英国人,虽然他们侵略中国,但是他们的契约精神和舰在人在的士兵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以史为鉴,希望当权者发奋图强,带领中国人民永远告别屈辱,告别落后。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四
《1894甲午大海战__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二年三十四班 顾元皓 今天观看了《1894甲午大海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中国闭关自守,国家落后,政府腐败的背景下,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全体将士,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中方英勇反击。但是,最后甲午海战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屈辱的一页。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童年讲起,基本尊重、还原历史,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败。

看着影片,我思绪万千。

这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却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打的落花流水。与同事交流,我谈到,看这样的影片,太沉重,太压抑。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但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落后,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清朝统治的腐败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于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增强自身力量上来。慈禧太后为了举办万寿庆典,挪用了1500万两海军军费,北洋水师多年无钱置办装备。而日本为了备战,天皇带头捐款,日本各界竞相倾囊。 制度的差异,领导者的思想,致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必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落后就要挨打”,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会想起这句话。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总结,它更是告诫我们当代年轻人要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因为清政府的懦弱无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不计其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落后局面不断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国距离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准还差得太远太远。作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立足于发挥自己的微薄力量,团结奋进,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首次从执政党战略的高度确立“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政策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它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铺路石,用我们的青春建设祖国,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因此,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看完电影,我还被一种力量震撼着,那就是一个个英雄人物对祖国的挚爱。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少爱国志士,他们深爱自己的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提督丁汝昌,撕毁日军的劝降书怒道:“目下我师虽难,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职也。”管带刘步蟾信念坚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们与敌人猛烈对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至今还隐隐作痛。但是那些爱国将士,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情到深处,我的泪水流下,为了那些英烈们,他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联想现实,在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当我们看到影片最后,气势恢宏的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在铁甲舰的残骸旁破浪驶过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热爱祖国,关心中国海军发展的人们。一百多年前,洋务运动中兴起的北洋水师迅速成军,拥有世界一流的战舰,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今天,几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崭新而强大的海军又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古老的东方。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动万分!

感谢《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这部能够涤荡我们灵魂的影片,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起的时代的再现,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思想上重新有了思考。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五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原创)》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看完影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现在我们面临的钓鱼岛黄岩岛争端,更是感慨万千。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我们青少年能够从影片里得到什么。我想,我们要从两方面得到启示。一方面,我们要牢记耻辱,警钟长鸣;另一方面,我们要站在历史高度,客观地看待有争议的人和事。

1民主必将战胜独裁

晚清的体制是君主专制,慈禧太后大权在握,所以不管是改良派还是保守派的大臣,都得巴结讨好她。李鸿章还是很爱国的,他希望发展海军,推进改革。可是李鸿章要维持自己在朝廷的势力,就必须要拉拢太后。换做其他人,很可能也会去海军军费,给慈禧修颐和园,给慈禧庆祝生日。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天皇的权力要受到体制的很大束缚。在日本这种民主的、充满活力的体制下,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衡,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之祸。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国家吸取了这个沉重的教训。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正是因为民主,我们的国家

2贪污腐败问题

贪污腐败问题本应归结到民主问题的,可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我单独列出来说一说。 北洋水师七年没添置新舰,弹药不足,以次充好,军费被贪污,难怪李鸿章无奈的说:“大清每年的钱财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相当不错了。”光绪有心奋发,以前每天吃三个鸡蛋,知道物力维艰后每天只吃一个,身边的太监总管告诉他:一个鸡蛋十两银子。他问李鸿章:“市面上鸡蛋怎么卖的?”李答:“一两银子大概可买800个左右。”官员腐败至此,可见一般。到影片最后,光绪皇帝在雪中面对颐和园内的石船失声痛哭;前方将士在海上与敌人战斗,后方官员们却在中饱私囊或赌博享乐。 反观我们现在,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党中央的一贯立场和态度。前天刚刚看到人民日报的报道,十七大以来66.8万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十六大的发言掷地有声!

3少年强则国强

当中国留学生们身着洁白的制服在操场上正步走过,英姿飒爽;当邓世昌轻松打倒挑衅的英国水手,潇洒离去;当北洋水师年轻的军官们在队列中齐刷刷地拔剑出鞘,铿然有声,一种强大的力量迅速袭击了我们。我想,这正印证了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百年前的呐喊即使是在今天也极富现实意义。没有青年奋发向上精神的国家是注定要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与历史的大浪淘沙中遭到淘汰的。过去,无数有着青年精神的优秀青年在他们的时代中都不惜一切代价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现在的中国青年们,站着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你们准备好了吗?

4民族的颜色

我去旁听过黄家亮老师的《人与社会》课程,他讲到,中国人的颜色应该是黄色的,这是敦实的黄土的颜色,所以这就注定了中国人有一种封闭求安稳的心态。而海洋孕育出来的蓝色文明是一种包容与接受。深蓝,是大海的颜色。

一百多年前,正是不愿包容与开放,不愿接受蓝色文明,走向深蓝,我们的民族遭受到了慎重的苦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大。当下的中国无数力量都要从本土以外汲取。中国每年都要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商品,引进大批的人才、资金,还有的更多的商品与资本要“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有着历史上从未面对过的遍及世界的利益,中国海军因而注定要走向深蓝。

深蓝,又是东方的那片海,回过头来,我们还有勇气吗?

到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中国海军大体完成了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的转变,现在正在向远海防御过渡。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工业生产-海上贸易-海军建设”均衡发展的局面,造船业随着进出口的增加也日益发达。听吧,那只名叫“利维坦”的巨兽已发出了最为有力的怒吼: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六
《1894甲午大海战__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2016届1班 李紫钰

今天观看了《1894甲午大海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片第一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从北洋舰队买了重甲舰后去日本访问那段就看得出来,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威慑敌人。第二,表述了国家即使再强大但是腐败会摧毁一切。从慈禧为了寿宴挪用舰队军费,到两艘重甲舰丢硬币分第三枚高爆弹,以及后来援兵听信逃兵谣言离开防区就说明了这点!即便你军事能威慑敌人,但是体制的腐败,官员的腐败一样会使强国变弱国!第三点,居安不思危。7年没购入新的战舰,就因为慈禧认为没有战事何必再花费金钱去购买战舰,导致了后来北洋舰队吃了大亏。第四,永远不要轻视你的敌人,哪怕它的领土只有自己的一个省大!

从影片中看到了,清末皇廷的贪污腐败和人心涣散;看到了,日本皇廷及日本民众极具侵略性和万众一心;看到了,中国爱国海军将领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精神;更看到了,英雄对皇权的无能与腐败,只能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当权者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理念,也决定了英雄们的命运乃至国家的命运。

纵观中国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现阶段的内患是:官员的腐败问题。官员腐败也将影响当权党派政界的治国方针。治国方针虽有计划和方法,因为个别官员的腐败,为了自身利益,阴奉阳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不能去很好的执行。外患是: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伴着美国、英法、欧盟等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西方民

主社会国家可谓是落水之狗,到了最后的疯狂,想的做的更多的是制约中国的崛起。最近的黄岩岛、钓鱼岛事件,都是美国、日本及其狗腿小国敌视制约中国的杰作。

要想历史不再重演,唯有民富国强。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2016届1班 高瑜泽

走出电影演播厅,思绪仍久久不能平静,一部反应清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海上激战的电影,令我无限感慨。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中国闭关自守,国家落后,政府腐败的背景下,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全体将士,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中方英勇反击。但是,最后甲午海战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屈辱的一页。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童年讲起,基本尊重、还原历史,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败。看完影片,我思绪万千。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却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打的落花流水。与同事交流,我谈到,看这样的影片,太沉重,太压抑。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但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落后,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清朝统治的腐败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原

因。慈禧等人寄希望于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增强自身力量上来。慈禧太后为了举办万寿庆典,挪用了1500万两海军军费,北洋水师多年无钱置办装备。而日本为了备战,天皇带头捐款,日本各界竞相倾囊。 制度的差异,领导者的思想,致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

制度,必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落后就要挨打”,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会想起这句话。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总结,它更是告诫我们当代年轻人要发

愤图强,振兴中华,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因为清政府的懦弱无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不计其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落后局面不断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国距离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准还差得太远太远。作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立足于发挥自己的微薄力量,团结奋进,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首次从执政党战略的高度确立“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政策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它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铺路石,用我们的青春建设祖国,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因此,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看完电影,我还被一种力量震撼着,那就是一个个英雄人物对祖国的挚爱。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少爱国志士,他们深爱自己的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提督丁汝昌,撕毁日军的劝降书怒道:“目下我师虽难,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职也。”管带刘步蟾信念坚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们与敌人猛烈对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是那些爱国将士,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情到深处,我的泪水流下,为了那些英烈。 感谢《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这部能够涤荡我们灵魂的影片,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起的时代的再现,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思想上重新有了思考。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七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41205913 张俊 上课时间:周五上午

电影《1894甲午海战》重现了当时的历史概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恃为天朝上国,不思进取以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举全国之力购买军舰,而清政府却以经费不足推诿买军舰(然而倾全国之力为慈禧太后举办60大寿)。这是何等的令人寒心呀!虽然说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遭受了重大的失败,但是纵观甲午大海战前前后后的各种事情,我还是发现了我们的进步。

甲午大海战宣告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我国的海上作战能力大受打击。当时的统治者还不以为然,只是一昧的妥协,显示了其软弱无能。但是经过这个事情还是激发了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心中的爱国情怀——立志推翻封建王朝,拯救我们的国家,这是一个进步的地方。同时,我们都知道为了培养海上作战的军事人才,清政府曾派遣了大批的优秀的中国学生以公费留学。虽然他们很多人在甲午海战中牺牲了,但是他们从西方带回来的技术、思想已经在影响着当时一些似觉悟非觉悟的人们,并且加速了他们的觉醒。让他们知道了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更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我们进步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一昧的批判甲午海战失败,而是要反观历史,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通过历史得以明鉴。

其次,甲午海战既然已经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在海上作战能力的缺陷。因此,我们通过学习这段历史,吸取经验教训,现在我们正在大力发展海上军事能力。比如:我们正在积极地建造航空母舰以及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而且我国的潜水艇的技术现在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都是数一数二的。就今年我们的蛟龙号的成功测试,又标志着我们的海上作战能力的一次提升,一个新的里程碑。虽然我们现在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知道:不止我们自己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现在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还没有到我们松懈的时候,我们的道路依旧艰辛。

于是横向分析了一下我们现在国内外的形势:现阶段的内患是:官员的腐败问题。官员腐败也将影响当权党派政界的治国方针。治国方针虽有计划和

方法,因为个别官员的腐败,为了自身利益,阴奉阳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不能去很好的执行。外患是: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伴着美国、英法、欧盟等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西方民主社会国家可谓是落水之狗,到了最后的疯狂,想的做的更多的是制约中国的崛起。最近的黄岩岛、钓鱼岛事件,都是美国、日本及其狗腿小国敌视制约中国的杰作。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而要积极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我们要国富民强,要不受外国的欺凌,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积极努力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最终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报效祖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篇八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一部电影,是冯小宁拍摄的甲午大海战》,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述了少年邓世昌和一群福州船政学堂的学员们赴英国的皇家海军学院求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后和学员们驾驶着各自的祖国购买的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铁甲舰驶回祖国,组建了北洋舰队,保卫着祖国的领海,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因为李鸿章的讨好,本应该用来购置军舰的六千万两白银竟被用来修颐和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我们在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其实到了后来,日本国力衰败,国库空虚,只要再坚持一个月,他们就会由于后勤补给困难,肯定溃败。我们竟连一点打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无能的清政府于是派了李鸿章去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台湾半岛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五千万两!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四千万两,全国人民不吃不喝,不用一分钱也要好多年才能还清,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非常气愤,既恨当时的清政府多么腐败、无能、一心只想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可怜那么多的年轻学子,一心精忠报国,却被日本打的溃不成军。同时,我也想到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在世界上有尊严,不受欺侮,就要自强、自新,我们国家现在的面貌已今非夕比,与一百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与世界强国还有差距,这就靠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让世界各国都对我们中华民族刮目相看。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相关热词搜索: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 1894甲午大海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0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2228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