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

2016-02-25 08:58: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一篇《参观首都图书馆有感》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一篇
《参观首都图书馆有感》

参观首都图书馆有感

党课提高班已参加了一段时间,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北京精神的深刻含义并体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必要性,今天,我们一行人前往首都图书馆参观了“北京精神”大型主题展览,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北京精神即“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展览以北京精神为主线,从这几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逐一的展示。展览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不仅有400多张图片,还有许多历史资料及影像信息,通过讲述北京名人事迹、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为大家解析了北京精神的深刻含义。比如维新运动时期由、汪康年、梁启超创办的时务报就作为了展览中的一部分向大家展出。这种文字、实物、影像资料相互补充交融的表现形式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了解到了北京精神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展现民国时期以北京城中轴线为主线的小动画,立体的动画效果使我真实的再现了老北京城当时的面貌,再搭配上有京味的背景乐更使我仿佛融入到了当时的老北京气氛中,十分真实生动。

在我看来,北京精神之所以将“爱国”摆在最前面,是为了充分显现爱国的重要性。我们的一切行为准则都应以爱国为基础和核心,北京精神当然也不会例外。

展览从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角度展开,以北京名人事迹、历史故事为切入点。展览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包括图片、书籍以及影像资料,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北京精神的视听盛宴。第一部分是“爱国”,通过讲述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北平解放、开国大典、奥运盛会等国家大事对爱国精神作出了诠释,让我们在一系列事件中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当我们看到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热烈庆祝的图片的时候,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也激起了我们心中的爱国情怀。第二部分为“创新”,这一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元大都的规划蓝图,这无疑是人类规划史上的一项创新大手笔,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的北京是一座最有创新优势和实力的城市,我们也应该发挥创新精神,为祖国做贡献。最后两部分为“包容”和“厚德”,这两个部分从细节入手,既充满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元大都的文化融合、京剧的形成、北京小吃的丰富多彩,都体现了“包容”二字;展示的“您”字的由来、同仁堂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则体现了北京精神中的“厚德”。最后我们还观看了一个关于北京城区规划的短片,影片

中俯瞰的北京融合了现代美与古典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北京的建设以及北京的文化底蕴。

通过此次参观与学习,再结合之前党课所教授的内容,使得自己不仅仅学习到了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更深层次的、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党的宗旨以及党对后辈们的期待。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自己从中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同时也意识到了本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相信经过此次参观以及之前一系列的课程指导,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向党员的基本要求靠近,不仅仅在思想上争取进步,更要在行动作出表率来提高自己的先进性。

也许很多人入党认为要能做更繁重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首先要从最基本的学习工作与学生工作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为班级做贡献,多与同学相扶持,不论自己是什么职位或是在集体中身为其他角色,都要以高目标高要求来约束自己,激励自己。这样才无愧于受过党组织思想上的提拔,参与过党组织安排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党课的提高班学习虽然告一段落了,但自身修养的提高却是没有尽头的。我会时刻提醒着自己,勉励着自己。我会不断努力,寻求进步,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且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二篇
《图书馆观后感》

《图书馆观后感》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知道是哪位智者说的话,却影响着无数的人,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迷途的人,古今中外凡是融会贯通这两句话的人必有所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甚至到个人。 12月20日临近春节假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心里都有些彷徨,有些浮躁,因为今年对于中国来说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对于企业来说充满了危机,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更是充满了无尽的考验,原材料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退税等问题都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尤其下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整个行业一个强有力的冲击,造成所有的行情都不明朗,而我们又是服务服装企业的,他们的利益受到影响,我们的业务也受到牵连,特别是越到年底越让人感到彷徨,在这种不安急噪的情绪下,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应对这个“寒冬”。幸好企业领导人发现了我们的种种焦虑,她带我们来到图书馆,起初大家还在猜想到图书馆干吗?难道是看书?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当大家随企业领导人参观完整个图书馆,我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笑容,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是心灵的“静区”,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补充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使我们不安浮躁的心灵得以安静。

前段时间大家都还不知道年底的一个月怎么过,现在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冬天不是战斗的,而是为明年的春天做储备,为了明年的春天更富有战斗力,厚积薄发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冬天还冷吗?似乎不觉得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前进的方向,都知道在不安的环境中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成长起来,感谢杭州有这个地方,感谢领导人的良苦用心。最后借用别人的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三篇
《感想-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今天我们临五六大班一行人来到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钱学森图书馆。伴着秋日的凉爽,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仔细参观了这一中国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中心。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倒立的红色金字塔。走进了才知道那是钱老的笔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再往前便是图书馆的主要展厅了。

钱学森图书馆共有“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才之道”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以图片为主要展览形式再现了钱老参与领导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进取的科学家形象。为他的伟大成就震撼之余,又为他不畏科研环境简陋,不断进取的精神和爱国情怀而感动。第二展厅通过一批珍贵手稿和经典照片、著作展现他在科学技术上的伟大开拓。从空气动力学到物理力学,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科学,从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到综合集成方法无不体现着他的卓越科学成就、博大的学术思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三展厅便是钱老高尚人格的展示平台。漫长坚定的归国路、破损的公文包、经久的蒲扇、众多的奖章证书、不变的探索身影„„这些都真切再现了钱老志在强国、心系人民的爱国精神,严谨求是、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奉献精神。第四展厅全景式的再现了钱老的成长、学习经历。展厅中展出的摆满两面墙的五千多本书深深震撼了我,这些竟只占钱老一生所阅图书的七分之一!正如钱老所说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钱学森在学校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兴趣,毕生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或许这也是他拥有一个广阔无垠科学世界的重要原因。

钱老是知识的宝库,他的一生更是高尚品质的实际体现。钱学森在36岁时便任加州理工大学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当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时,钱老随即决定抛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应祖国的号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历经艰险归国后,面临落后的实验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这位爱国科学家埋头苦干,不断开拓,最终促成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将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持真理,严谨求是,不愧为“人民科学家”。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是钱老对自己事业的评价。钱老是知识的宝库,促使我们不断去发现;他是科学的旗帜,引领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向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致敬。

临床医学五年制六大班

2013年10月21日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四篇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此次我参观的地点是首都博物馆,里面的明清字画,玉器,还有文房四宝的展览都非常有意思,而我 比较喜欢青铜器展,青铜器产生的时期,中华大地正处于一个混沌时期,五方并举的时代,就算是离现在 形成统一的格局年代久远,还是能感觉到,这一群人终究是要产生深刻紧密的联系,青铜器会让人产生各 种关于远古的想象。 那个时期中华存在着这样大略的一个地区分类 (非民族分类) 处于中原地区的华夏, : 处于东夷, 南蛮, 西戎,以及北部的狄,而至秦之后这个分类称呼未变,但是具体的方位产生了细微的差别——东夷的定义 位置稍微向东北转移了,五方文明中的审美艺术对这些后世制造的艺术品产生了巧妙的共同作用,使得这 些器物一眼看上去有“很中国”的感觉。历史长河中,中华这片土地上分分合合了无数,很多时候我们太 过于强调“分合”的表象,不管是战争中祈盼和平的人,还是和平年代却妄想独霸一方的人,始终摆脱不 了“存在于中国”这个事实。再谈谈参观的器物。首先,在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起源 的一个重要的祖先,但却不是唯一的,与之同期的还有炎帝,以及原本为炎帝部落一员,后来取代原炎帝 与黄帝发生了“逐鹿之战”的蚩尤部。早时期的炎帝部落是崇尚凤鸟的,这一崇拜对后世的凤凰纹饰产生 了很重要的影响,凤鸟图腾代表的是风的力量,炎帝部落主要从事着游牧的生活,风可以吹起火苗,火在 游牧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凤鸟逐渐成为火的象征,发展到后世,则是很多少数民族对凤与火的崇拜仍然 在延续。与之相对的,龙的纹饰则是来自于黄帝的子孙中颛顼、帝喾、祝融氏等的图腾崇拜,龙代表了雨, 是农耕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后世则将龙加以幻化,发展出了龙腾祥云等图饰,其实都是这一时期对 于自然力需求的延续。与黄帝相争后被黄帝炎帝余部联手所灭的蚩尤氏在当时被描述为“牛形人形混合” 的大力战神,其所从事的则是原炎帝部落中制盐和金属的工作,处于游牧和农耕的过渡形态,牛逐渐从畜 牧转向了农耕,蚩尤头也就是牛头形也逐渐成了力量、农业的象征。从游牧狩猎到农耕,适应着广袤大地 不尽相同的环境而生的各部人群,在不打不相识,分久而合的经历中,逐渐认识了不同的存在,也意识到 了统一格局存在的必要性。展品中有一把看起来很有游牧民族风格的鹰首青铜剑,然而剑身的风格却和中 原铸剑风格颇似。还有一尊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兽面纹鼎,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 物为主纹饰,

这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然而主纹饰是兽面纹与凤鸟纹相互结合, 把在原本浓重巫术色彩下诞生而出,代表庄严肃杀文化的青铜器物那种让人发憷的感觉减弱了,相反的, 不同部族间图腾在同一个作品上展示出来,并利用云雷纹划出规律区间,让原本不同的部族文化元素处于 秩序相对稳定的格局中,这也符合周代起,中华礼仪秩序开始建立,等级、制度、规范等概念逐渐取代多 而杂的文化思想,成为梳理文化的梳子,虽然中华文化的凝聚核心不能单纯以礼仪文化来概括,但是这种 礼仪文化犹如一个框架,后来的文化就围绕着这套框架展开,框架太紧了,就会想要打破它,所以战争就 出现了,起义就出现了;框架太散了,又会念着有秩序的好,所以乱世总是会出几个英雄,而且也总是有 着“平天下”的想法,能够成为这种规则的制定者,驾驭者,本身就是一件吸引力极大的事情。 就是在这样一个严格礼仪的时代过去之后,战国的青铜器明显体现出来对于之前严肃礼仪的一种挑战, 清新灵动诸如琵琶、梨形等造型取代了厚重严肃的鼎形,展馆里展示出来的战国青铜器就有很多体积和花 纹比西周时期要精致的,这就是制度框架太紧了之后精神更加追求自由的产品。再稍微扯远一点,战国时 期还有著名的就是漆器,当时楚国漆器保留了周代的文化气氛,高贵端庄不失严肃,其纹饰的主要特点就 是云气和鸟的图腾,这对后来汉文化的发展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就是这么样一代一代,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更加符合当时需要的东西,或者对前代某种东西深恶 痛绝到了极点,以至于创新出功能与之不相同的新东西,宏观上来说历史的车轨就是这样把 “当时的历史” 滚动成河流的,微观呢,也不过是每个人过好自己当时的一生罢了,谁会想到那么多分分合合,身后之事, 毕竟青铜器上也没有反映出后来那么多朝代的更替和战争,也就是说,把分与合,和平和战争稍微看得自 然一些吧,至于该怎么做,那是人的态度问题了。从之前说到的炎帝部到后来的汉,朝代更替了,但是文 化却留下来了,中华文化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若是一点概全地单一指出某几种东西是中华的文化元素代 表,估计祖先们会接受不了。对于我这种不是专家的人来说,观看这些古物的价值就在于,看到它们,可 以感觉到它们的作者和我们有着相同的心情。 人和人之间有着奇异的平衡纽带, 会因为自身的需要而贪婪, 也会因为自身的渺小而相互需要,约束着人的同时又让人有能力渴望着自由,所以不管是古代的人也好, 现代的人也好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五篇
《观后感》

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参观北京科技大学本部观后感

当听到我们将去科大本部参观的消息时,班里立刻就沸腾了,这是同学们期盼已久的事情!第二天我们早早就起了床,沐浴着东方微红的晨曦,踏上了北科大探秘之行。

到达科大后,廉老师和吴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园。科大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一座座教学楼错落有致,历史悠久的图书馆里书香弥漫,现代化的实验室里彰显着求真务实、崇尚实践的科学精神。置身其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科大人兢兢业业、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平静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随后我们随老师来到了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教学楼,在这里张延凯教授为我们做了简单介绍,之后带领我们开始参观实验室。学院的实验室主要有地质探测实验室、采动灾害检测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等大型实验室,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采矿工程中的各种采矿方法,带我们观摩了学长学姐们正在做的土质检测实验,并向我们展示了学院用于科研的大型仪器设备。

参观结束后,学院刘教授为我们此次参观做了总结,向我们推荐了可以供我们学习的USTB官网,鼓励大家学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重视实践、实习,提高综合素质。最后同学们和老师在教学楼前合影,结束了此次愉快的科大之行。

此次科大之行让我们感触很深,虽然我们只是科大分校的学生,但也是科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谨记科技大学“求实鼎新”

的校训,勤于自勉,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及思维的创新。参观实验室后我们懂得了学习不能坐而论道,不能做做语言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应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在实践中勇于创新。要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让远大的抱负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实现!我们一定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用努力扬起梦想的翅膀。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撰稿人:2014级工程造价班长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六篇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今天我们上师大数理学院的7为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旁边的钱学森图书馆,通过对纪念场馆的寻访,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我们通过这次寻访切身体会到建党九十多年,建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图书馆的大门外,横立着一块大石,钱学森图书馆这六个金黄的大字清晰可见。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红色外墙上依稀可见钱老微笑的面庞,似乎正凝视着他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的导弹。刚一进馆,我们就被红色倒金字塔型的手稿设计震撼到了。大约有三层楼高的大厅里面,挂满了钱老的手稿,每一份手稿上的字迹整齐有序,体现了钱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厅的右方是钱老的雕像,他笑容温和,炯炯有神的双眼远远的看着前方,像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也像是对我们年青人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钱老带领大家研究“两弹一星”的历史纪录片,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后人担忧吧。

之后我们跟着讲解员先后参观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展馆。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钱老回国的不易、进行导弹设计的艰难、生活的简朴与严谨的学风。

钱学森出生名门,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他生于杭州,家境优越。父亲钱均夫博学多才,谦恭自守,母亲章兰娟则心地善良,开朗贤惠。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学习知识,贡献社会。他熟读经书,爱好广泛,多才多艺。青年时期就是数一数二的高材生,他考取了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后来公费留美,他的人生之路从此开始。他一旦觉得知识不够用了,就跑进图书馆里“充电”。他曾经留下一句话:如果没有图书馆,就没有现在的钱学森。在他20多岁时。在海外他功成名就,但从没忘记报国的理想,当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他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要求回国。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摆脱特务监视,将一封写给陈书通的信夹在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投进邮箱,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这封信最终辗转交到周恩来总理手中。随后经过中美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8月5日,钱学森接到美国政府通知,终于被允许回国。他30多岁时,在艰苦的环境中 他带着大批的人员一起成功发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以及东风二号甲等杀伤力很大的导弹。还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晚年的钱学森。并没有因为身体不好而放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写了大量的文章,激励下一代人成材。

我们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们倍受感触。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感染我们。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我们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钱老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真诚友善的待人态度、远见独到的战略眼光、艺术科学的博大造诣、心系教育的培养理念等等等等,无一不使我们感动万分。钱老是我国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奉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保尔柯察金曾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钱老用他光辉灿烂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我们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将钱老的精神时刻铭记在心,接过钱老手中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第七篇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在钱学森图书馆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钱学森老先生的高尚品格。

旧中国的人们饱受奴役,外国强盗们纷纷入境,枪杀掠夺,无恶不作;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说白了就是提心吊胆过日子,在其他民族面前抬不起头来。而钱学森生活于当时的中国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外国人的质疑与嘲笑,即使在取得种种学术成果之后,依然不太受到外人的欢迎。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留美期间非常刻苦努力,各门功课全是异常拔尖,这对于当时的美国学生来说只能是惊奇。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学会,然后带回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点情怀就是非常高尚,当时绝大多数人出国留学也都是抱着这种想法,后来很多人归国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钱图的二楼立体的展现了钱学森先生取得的光辉成就。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异常巨大,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间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这大大证明了钱学森的科学实力。作为科学家的他,为人很低调,不贪图功名利禄,国家哪有需要就往哪儿去,而且是尽心尽力,使学有所用,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 钱学森知识渊博,艺术文学方面也有天赋,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爱因斯坦的音乐才能。这可以从图书馆三楼钱学森受到的教育中看出。都说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因为艺术扩展了人们的想象,这对于一个想成为杰出的科学家而言尤为重要。就像是学习一个领域也吸收了另一个领域中的灵性,使得一下子暴露的缺点少了,变得更强大起来。

钱学森为人严肃,不爱开玩笑,也许这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例子吧。可是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都会有一份适合他的岗位,关键的是他必须在这个岗位上尽全力做好,才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钱学森能够作为一个科学家本身就很了不起,而在科学家中还能成为佼佼者,更是令人崇敬,也许是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可我想更多的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学习思考,他的大学很多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35岁结婚后,依然吃完晚饭便学习到深夜,永不停歇。这种刻苦努力的学习积累,也深深感染了我。

钱学森外表严肃平静,性格内向,内心却是洋溢着滚滚的爱国激情,最终用自己的能力让祖国更强大,改变了中国国防落后的面貌。

经过老一辈的人辛辛苦苦耕耘,得到了中国现在的和平,自从我们国家拥有了世界顶尖的核武器,外国人就不敢轻易侵略我们,在此我也不会忘记老一辈许多的默默无闻的贡献者,钱学森就是这些人的象征!

在参观完钱学森图书馆后,我感慨万千,身为交大学子的我们定会奋发图强,努力成为像钱学森学长一样的优秀人物。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参观图书馆观后感 参观国家图书馆观后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参观首都图书馆观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2626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