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士兵突袭观后感

士兵突袭观后感

2016-02-25 09:44: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一篇《《铁血昆仑关》观后感》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士兵突袭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一篇
《《铁血昆仑关》观后感》

《铁血昆仑关》观后感

《铁血昆仑关》是一部描述抗日战争的爱国影片,讲述了抗战初期昆仑关之战。看了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如大海波涛,久久不能平。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侵华日军派出精锐的第五师团,于华南突袭登陆,妄图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威胁陪都重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军士在军长杜聿明的带领下主动请战,并奉命南下,抗敌于昆仑关。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在昆仑关展开激战,经过18天的艰难战斗,中国军队战胜日本军队。

此战役,中国军队付出沉重代价,同时也重创了日军。

和其他许多抗日影片一样,《铁血昆仑关》中始终充满一种愤怒,凄凉,惆怅的气氛,充满着战士的勇猛,日军的残暴。

影片中,战士们仅凭借着最差的武器和敌人的精良装备对抗,没有一个退缩!这是一场生死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战士们毫无畏惧,将生死视若等闲,不顾一切地冲上前线撕杀。

随着与日军的最后决战,我看得热血沸腾。枪声、炮声此起彼伏,或刺刀对决,或身躯扭打。一下子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地面简直被染成了一片鲜红的海洋。

随着火红的太阳在山头冉冉升起,中国军队潮水般猛扑敌阵,日军头目三木大佐见大势已去,剖腹自杀。中国军旗终于插上昆仑关。被毒气熏瞎眼睛的士兵凭感觉向军旗、向军长敬礼!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场英勇壮烈的战争,军长嘱令在昆仑关山顶建立烈士陵园,上刻所有第五军一万余名阵亡将士的名字。

看了电影,我浮想联翩。看到电影中中国士兵视死如归与日军拼杀的场面,我被深深感动。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面对敌人,他们顽强勇敢,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我们今天安定美好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钦佩先辈们的牺牲精神和无所畏惧的气魄。

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珍惜,更要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那时候,就没有任何人再敢来欺负我们,中国将傲立于世界,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1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二篇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是抗战史上的光辉一笔,甚至可以说是八年抗战由被动抵抗到主动出击的伟大转折。不过,这一笔在写得非常曲折和坎坷。当年,代表邪恶一方的日本军国主义将魔爪伸向泱泱华夏,肆意蹂躏祖国的山河,代表正义一方的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践踏和摧残,悲惨之甚不忍再去诉说。放到时代背景下去看,随着二战的战火蔓延,法国投降、苏联停火、我国国土不断沦陷、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狼烟滚滚的国土上,亡国灭种的悲观情绪逐渐蔓延,德意志的盔甲战车,也让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向着不利于正义一方的方向运动发展。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可能就真的完蛋了。危难关头,作为抗日战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审时度势,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战争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发动和组织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向企图分割围剿我们的日伪军狠狠挥了当头一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了充满希望的力量。破坏铁路链的娘子关战役、保卫兵工厂的黄崖洞战役、突袭反包围的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让“犯我中华者”有来无回,粉碎了囚笼政策,打出了军威士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决心。越来越多的官兵和群众跳出“天都黑了,中国完了”的论调,意识到“中国还在,中国人还站着”。

毛主席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面对日军实施杀光抢光烧光的屠村屠城烬灭战,彭德怀发出了“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的呐喊。彭老总和左将军率领着士兵兄弟,一个挖铁路,一个炸桥梁,一个攻车站,一个拿矿山,把心中的怒火转化为牺牲的父老乡亲和革命战友复仇的炮火。驱逐日寇,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用百团大战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郑重宣告着:无论如何压迫,无论何时何刻,中国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就像一剂改变历史脉搏的强心针,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它的战争也必然是残酷的。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战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战士从未退缩,许多战友光荣牺牲,以身殉国。但是,正是靠着一批批大无畏的八路军指战员和一场场壮烈的战役,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历史演变的结果。

当音乐诗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题曲《等待黎明》的旋律响起,悲怆的战地情

歌让人潸然泪下,而观影过程中压抑许久的情感也终于被点燃,被渲泻,被爆发。“烟火绽放,照亮着沧桑的夜空,越过高山,等待美丽彩虹。”诗写得太美了,不过这是艺术化处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以为的样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编歌词,因为战争的历史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炮火四起,响彻这中国的土地。血战到底,等待最终胜利。”无论是什么样子,这首曲子对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军民来说,犹如一段期待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更是激励英勇斗争的信仰之歌。 “无声处,听惊雷,写青史,铸丰碑,龙归沧海英魂壮,血沃大地劲草肥。抒肝胆,聚风雷,问人生,能几回,太行山上云涛吼,至今澎湃赞军威。”大家听到片尾曲那一句句声声慢的深情回眸了么?历史永远都在那儿,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不过,邪不胜正的道理亘古不变,得正义者得胜利,胜利永远站在正义这一边。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做的,就是沿着先驱的足迹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做得更多,用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守护好我们的祖国。不过,“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不是光靠喊就能说到做到的。除了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实战化训练,阅兵场就是最好的检验场,最能看出忠诚度和战斗力。9月3日在天安门举行盛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首次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首次安排英模部队方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军方队参阅、首次安排将军担任领队、首次按作战体系编组受阅方队、首次飞出70造型的大机群密集编队的阅兵,举世瞩目,更是举世罕见。其中传递的信号有很多很多,但至少包括:中国的军力今非昔比,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容置疑,任何玩火者,只会引火烧身,任何挑衅者,必是飞蛾扑火。

回首遥望70年前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向中国无条件投降,扬眉吐气之余,我不禁想说:那场战争的胜利,既是民意的胜利,更是正义的胜利。百团大战就像八年抗战史上的一个缩影,预示着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纵然在战争进程中,正义的军队或许会一时被压制得无法呼吸,但黑暗终将散去,黎明终将到来,最后的胜利永远不会被邪恶夺得。这是历史的潮流,任谁也不能主宰或阻挡。不仅是抗战,历史上任何血与火的斗争,最后的赢家必然是正义的使者!

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重大意义

今年9月3日将是中国第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届时将举行

规模盛大的国家纪念活动,除了倍受期待的规模空前的大阅兵,就是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如何参与此次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全党全国的领导核心,一举一动都易被世界媒体舆论以各种解读,尤其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特殊纪念日里,作为西方国家眼里二十世纪以来最快速崛起的新兴世界大国的中国的领导人将发表何种讲话内容、表态何种观点、作出何种举动,无疑都是在向世界释放含义深刻的强烈信号。

以往惯例,国家领导人“逢五”和“逢十”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参加活动,主要是到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只是,这一惯例被习总书记打破,2014年7月7日,习近平等领导人参观抗战纪念大型主题展览,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在“7.7”当天参与官方纪念活动,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也给公众无限期待,期待在今年9月3日这一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抗战纪念日的高调参与。

很明显,9月3日全民族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的规格将高于“7.7”纪念活动,按惯例,出席活动的当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各部委首长、最高检最高法首长及其它在京领导同志,当然主角不能少了为抗战胜利英勇战斗过的老战士、老同志,及抗战烈士家属和祖国的未来青年和儿童代表。 国家纪念日具有厚重而庄严神圣的仪式感,从肃穆庄重的着装,到奏唱国歌、敬献花篮、放飞和平鸽,必须保持表情肃穆、动作轻缓、陈词或歌声必须慷慨高亢,在庄重的仪式感中感受国家纪念日厚重内涵,铭记作为中华子孙必须代代传承英雄先辈的革命意志和英雄基因。参与其中的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更当在国家纪念日当中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树立国家意识,继承为国为民的大义精神。虽然抗战胜利已70周年,但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古老的中国在近代以来遭受的屈辱不能忘却,必须永远铭记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里,激励我们卧薪尝胆,以不断发展强大国家综合实力和提升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必须坚信,只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是换取和平的唯一资本。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三篇
《百团大战观后感90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90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900字(一)

影片有力的展示了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众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重大历史贡献,主题鲜明、视野开阔、制作精良。

作为献礼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电影,中国人都必须看。虽然没有之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明星阵容强大,但是情感依旧。期待'建'系列第三部《建军霸业》。邓超的客串演出张自忠,无疑给本片带来了一丝偶像气质。不可否认,超的演技确实突飞猛进了,值得表扬。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主要人物陶泽如饰演的彭德怀和刘之冰饰演的左权还是演得不错的。彭德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两位英雄人物演绎各有千秋。彭德怀指挥作战的大气沉稳、敢打敢拼、爱兵如子、重情重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左权是黄埔一期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儒将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战场的把控,对于军人的原则,和彭德怀的深厚战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现。片尾左权在日寇大扫荡中不幸牺牲,画面令人伤感。左权倘若活着,一定能进入十大元帅的行列。

百团大战观后感900字(二)

百团大战,是抗战史上的光辉一笔,甚至可以说是八年抗战由被动抵抗到主动出击的伟大转折。不过,这一笔在写得非常曲折和坎坷。当年,代表邪恶一方的日本军国主义将魔爪伸向泱泱华夏,肆意蹂躏祖国的山河,代表正义一方的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践踏和摧残,悲惨之甚不忍再去诉说。放到时代背景下去看,随着二战的战火蔓延,法国投降、苏联停火、我国国土不断沦陷、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狼烟滚滚的国土上,亡国灭种的悲观情绪逐渐蔓延,德意志的盔甲战车,也让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向着不利于正义一方的方向运动发展。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可能就真的完蛋了。 危难关头,作为抗日战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审时度势,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战争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发动和组织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向企图分割围剿我们的日伪军狠狠挥了当头一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了充满希望的力量。破坏铁路链的娘子关战役、保卫兵工厂的黄崖洞战役、突袭反包围的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让'犯我中华者'有来无回,粉碎了囚笼政策,打出了军威士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决心。越来越多的官兵和群众跳出'天都黑了,中国完了'的论调,意识到'中国还在,中国人还站着'.

毛主席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面对日军实施杀光抢光烧光的屠村屠城烬灭战,彭德怀发出了'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的呐喊。彭老总和左将军率领着士兵兄弟,一个挖铁路,一个炸桥梁,一个攻车站,一个拿矿山,把心中的怒火转化

为牺牲的父老乡亲和革命战友复仇的炮火。驱逐日寇,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用百团大战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郑重宣告着:无论如何压迫,无论何时何刻,中国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就像一剂改变历史脉搏的强心针,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它的战争也必然是残酷的。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战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战士从未退缩,许多战友光荣牺牲,以身殉国。但是,正是靠着一批批大无畏的八路军指战员和一场场壮烈的战役,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历史演变的结果。

当音乐诗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题曲《等待黎明》的旋律响起,悲怆的战地情歌让人潸然泪下,而观影过程中压抑许久的情感也终于被点燃,被渲泻,被爆发。'烟火绽放,照亮着沧桑的夜空,越过高山,等待美丽彩虹。'诗写得太美了,不过这是艺术化处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以为的样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编歌词,因为战争的历史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炮火四起,响彻这中国的土地。血战到底,等待最终胜利。'无论是什么样子,这首曲子对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军民来说,犹如一段期待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更是激励英勇斗争的信仰之歌。

'无声处,听惊雷,写青史,铸丰碑,龙归沧海英魂壮,血沃大地劲草肥。抒肝胆,聚风雷,问人生,能几回,太行山上云涛吼,至今澎湃赞军威。'大家听到片尾曲那一句句声声慢的深情回眸了么?历史永远都在那儿,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不过,邪不胜正的道理亘古不变,得正义者得胜利,胜利永远站在正义这一边。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做的,就是沿着先驱的足迹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做得更多,用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守护好我们的祖国。

百团大战观后感900字(三)

我们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百团大战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

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在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

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四篇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会计学1531 徐磊 10011315513

百团大战,是抗战史上的光辉一笔,甚至可以说是八年抗战由被动抵抗到主动出击的伟大转折。不过,这一笔在写得非常曲折和坎坷。当年,代表邪恶一方的日本军国主义将魔爪伸向泱泱华夏,肆意蹂躏祖国的山河,代表正义一方的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践踏和摧残,悲惨之甚不忍再去诉说。放到时代背景下去看,随着二战的战火蔓延,法国投降、苏联停火、我国国土不断沦陷、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狼烟滚滚的国土上,亡国灭种的悲观情绪逐渐蔓延,德意志的盔甲战车,也让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向着不利于正义一方的方向运动发展。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可能就真的完蛋了。

危难关头,作为抗日战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审时度势,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战争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发动和组织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向企图分割围剿我们的日伪军狠狠挥了当头一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了充满希望的力量。破坏铁路链的娘子关战役、保卫兵工厂的黄崖洞战役、突袭反包围的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让“犯我中华者”有来无回,粉碎了囚笼政策,打出了军威士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决心。越来越多的官兵和群众跳出“天都黑了,中国完了”的论调,意识到“中国还在,中国人还站着”。

毛主席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面对日军实施杀光抢光烧光的屠村屠城烬灭战,彭德怀发出了“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的呐喊。彭老总和左将军率领着士兵兄弟,一个挖铁路,一个炸桥梁,一个攻车站,一个拿矿山,把心中的怒火转化为牺牲的父老乡亲和革命战友复仇的炮火。驱逐日寇,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用百团大战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郑重宣告着:无论如何压迫,无论何时何刻,中国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就像一剂改变历史脉搏的强心针,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它的战争也必然是残酷的。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战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战士从未退缩,许多战友光荣牺牲,以身殉国。但

是,正是靠着一批批大无畏的八路军指战员和一场场壮烈的战役,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历史演变的结果。

当音乐诗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题曲《等待黎明》的旋律响起,悲怆的战地情歌让人潸然泪下,而观影过程中压抑许久的情感也终于被点燃,被渲泻,被爆发。“烟火绽放,照亮着沧桑的夜空,越过高山,等待美丽彩虹。”诗写得太美了,不过这是艺术化处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以为的样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编歌词,因为战争的历史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炮火四起,响彻这中国的土地。血战到底,等待最终胜利。”无论是什么样子,这首曲子对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军民来说,犹如一段期待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更是激励英勇斗争的信仰之歌。

“无声处,听惊雷,写青史,铸丰碑,龙归沧海英魂壮,血沃大地劲草肥。抒肝胆,聚风雷,问人生,能几回,太行山上云涛吼,至今澎湃赞军威。”大家听到片尾曲那一句句声声慢的深情回眸了么?历史永远都在那儿,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不过,邪不胜正的道理亘古不变,得正义者得胜利,胜利永远站在正义这一边。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做的,就是沿着先驱的足迹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做得更多,用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守护好我们的祖国。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五篇
《《百团》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其实我们这代人,对于中国抗战历史的了解并不是十分到位,只是上学时历史书上的画面、老师口中的讲述,而近几年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愈发丰富起来,也让我们多了一个渠道了解我们的英雄抗战史。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危难关头,作为抗日战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审时度势,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战争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发动和组织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向企图分割围剿我们的日伪军狠狠挥了当头一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了充满希望的力量。破坏铁路链的娘子关战役、保卫兵工厂的黄崖洞战役、突袭反包围的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让“犯我中华者”有来无回,粉碎了囚笼政策,打出了军威士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决心。越来越多的官兵和群众跳出“天都黑了,中国完了”的论调,意识到“中国还在,中国人还站着”。

毛主席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面对日军实施杀光抢光烧光的屠村屠城烬灭战,彭德怀发出了“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的呐喊。彭老总和左将军率领着士兵兄弟,一个挖铁路,一个炸桥梁,一个攻车站,一个拿矿山,把心中的怒火转化为牺牲的父老乡亲和革命战友复仇的炮火。驱逐日寇,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用百团大战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郑重宣告着:无论如何压迫,无论何时何刻,中国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就像一剂改变历史脉搏的强心针,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它的战争也必然是残酷的。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战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战士从未退缩,许多

战友光荣牺牲,以身殉国。但是,正是靠着一批批大无畏的八路军指战员和一场场壮烈的战役,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历史演变的结果。

当音乐诗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题曲《等待黎明》的旋律响起,悲怆的战地情歌让人潸然泪下,而观影过程中压抑许久的情感也终于被点燃,被渲泻,被爆发。“烟火绽放,照亮着沧桑的夜空,越过高山,等待美丽彩虹。”诗写得太美了,不过这是艺术化处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以为的样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编歌词,因为战争的历史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炮火四起,响彻这中国的土地。血战到底,等待最终胜利。”无论是什么样子,这首曲子对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军民来说,犹如一段期待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更是激励英勇斗争的信仰之歌。

历史永远都在那儿,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不过,邪不胜正的道理亘古不变,得正义者得胜利,胜利永远站在正义这一边。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做的,就是沿着先驱的足迹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做得更多,用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守护好我们的祖国。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六篇
《《天启》观后感》

战争是“英雄”间的对弈,棋子是那些“普通”民众?

——观法国二战记录片《天启》有感

“《天启》是由法国制作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以亲历者的视角重现了二战的真相,从世界不同眼光去深入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讲述了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士兵)、受害者(民众)以及制造者(政治、军事领导)的悲惨命运”;“共6集,每集50分钟左右,分别为《闪电战》、《耻辱的溃败》、《兵临莫斯科》、《燃烧的世界》、《宿命难逃》和《苍鹰败落》”。断断续续地把这部二战纪录片看完,非我国所制,片中从未出现过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也算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二战。

第一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几个月后,他的独裁政策得到全面施行。“德国在我们脚下!德国为我们骄傲!德国让我们勇往直前。”我若是当时的德国年青人,不听他的宣言,应该都会是他的狂热追随者之一吧,就如我想我若生在文革就99%会成为一个红卫兵一样。

1938年3月,希特勒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版图;奥迪利的一个山村,“1899年,希特勒曾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这里上学。如今,这里的孩子还赤着脚,而希特勒却已开始征服世界。”

1938年9月30日,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德华〃达拉第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订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了希特勒,后者发誓不会再侵略欧洲任何国家。6个月后,1939年3月15日,“赫尔曼〃戈林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攻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

1939年8月23日,苏德两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久后,美国政府利用法国邮轮“诺曼底号”从欧洲接回了大量美国公民;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昨天看到的这则新闻“【环球时报赴缅甸特派记者 邱永峥】1月18日,据环球时报记者在缅甸克钦前线了解,缅北战事进入全面升级状态。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受战火影响,包括数百中国公民在内的约2000平民在战区被困3天,目前伤员无医药,所剩粮食饮水不多,缅甸政府军仍在封锁不让平民离开,这些来不及从战区撤离的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极度令人担忧”。美国国会已于1935年通过《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早晨5点35分,德国向波兰进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声炮在

但泽打响。1939年9月3日上午11时,驻柏林的英国大使发表了战争宣言;下午5时,法国正式对德宣战。

“一个叫奥古斯物〃冯〃卡格内克的(德国)士兵写到:我认为军旅生涯是正确的选择,我的父母也这么想,父亲常对我说,只有经历军旅生涯,你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犹记得高三寒假补课时,国防科技大学的叶学长(大一)来班上宣讲,我们互相留了手机号和QQ号,那时我眼睛还好,成绩是与他相似的年级三十几名;后来高考我是年级十几名,来到西交。大二时有次和张刚聊天,他说大学毕业后想去当两年兵;后来我们聊,他想在草原牧羊放马度过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年度。

“9月20日,希特勒下令轰炸华沙,他们很快就包围了城市,但却久攻不下。“(纽约 1939年9月20日)各大报纸的头版争相报道,希特勒的这次进攻令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随即向全国人名致辞:我们的国家会保持中立,但是,我无法要求美国的公民在思想上无动于衷,即使是中立者,也有权辨明事实,即使是中立者,也不能因为受到胁迫而停止自己的思想、无视自己的感受。”“经过二十多僵持之后,波兰投降。纳粹党人汉斯•弗兰克被希特勒和希姆莱任命为被侵占省份的总督,就职时他宣称:我掌握有波兰人的生杀大权。”“遵照之前和希特勒达成的协议,苏联占领波兰东部,在波兰,德军和苏军亲如兄弟,这让人难以理解。纳粹党人四处散发存单,内容是:德军向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苏联红军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集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国攻击比利、荷兰和法国。1940年5月28日,“眼看大势已去,比利时国王率军宣布投降”;英法联军溃退敦刻尔克,希特勒命令德军停止追击,英法联军历史最大规模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6月4日,丘吉尔发表著名演讲,大声疾呼: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战斗,我们将在山区战斗,我们绝不投降。

5月28日,比利时国王率军宣布投降;6月4日,英国总统发誓永不投降。降与否?我想我若是后者也绝不会低头,这也会是多数人的选择;但我若是前者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降、当亡国奴会被永远看不起,连子孙后代都会被鄙视。会不会根本就从不抵抗?这样似乎还更显得伟大。我也愿我能选择游击作战、地下作战,且国民则全已转移妥当,但这是不可能的吧?也许我应该得听听国民的心声?要战要降由国民决定,但这又是不是一种不愿承担责任的表现?我忽然为比利时国王由衷地惋惜甚至尊敬,也深深地感到小国的无奈,“小人物”的无奈;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国民都希望祖国强大的原因吧,这是对自由和荣耀的热爱。

(1940年6月10日)在罗马,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意大利对英国个法国宣战:我们刚刚向英国和法国大使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墨索里尼决定趁火打劫。墨索里尼真卑鄙,也不可靠,他妈的猪样的;他当时肯定是坚信英法必输,德国必赢了吧,而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前他也必定心有疑虑、尚在徘徊或者是想着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吧。就这样的见识和思想怪不得墨索里尼政府会是轴心国政府中最早垮台的呢,意大利人若不受待见那也必定和你有关。当我这样想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犯错误了。但不知这错误的名称叫什么。以成败论英雄?若二战最终轴心国胜利,历史改写。我会不会夸或者羡慕、嫉妒、佩服墨索里尼机智果断,就像羡慕、嫉妒、佩服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一样?

“巴黎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希望用放弃抵抗来避免重蹈华沙和鹿特丹的覆辙,法国政府已经迁至波尔多。““1940年6月14日黎明,德国兵不血刃占领巴黎。作为纳粹重要标志的万十旗遍布巴黎各处。德军占领巴黎后,迅速进入早已人去楼空的政府部门,寻找重要资料,从间谍名单到共济会会员,还有令德国颜面扫地的《凡尔赛条约》原件,都被送到了希特勒手中。”

1940年6月22日,德法签订《停战协议》;希特勒决定,保留法国的部分主权,在法国境内建立傀儡政府。傀儡政府由贝当统治,首都定在维希。

事实上,维希政府仍旧控制着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还有一支强大海军;维希政府拒绝了加入英国开展对德作战。“为了向英国人民、世界、还有美国展示自己战斗得决心,丘吉尔不惜下令对昔日的盟友开火,因为法国海军很有可能会危及英国本土的安全,维希政府提议对英宣战,但贝单却回答说:一次失败已经够了。”一次失败已经够了,这是多么的痛苦、绝望和无奈。

1940年7月,伦敦上下全都摩拳擦掌,丘吉尔随即发表了著名演讲——

“不列颠之战即将打响,所以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责任,如果大英帝国和它的联邦可以留存千年的话,人们将会这样传颂,这才是他们心中最光辉的时刻。”

好的演讲总是这么地振奋人心,也许它有时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利。我也不由得想到了去年9月的苏格兰公投,卡梅伦前后的演讲都让我赞叹不已,苏格兰没有选择逃离英国这有卡梅伦出色演讲的功劳吧。

戴高乐建立了自由法国军队。“牛津剑桥的很多学生也加入了空军,理查德〃希拉里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奔赴战场前写到:我们是迷茫并被宠坏的一代,是所谓的失落的一代,是一群自私傲慢的人;战争不需要装腔作势的豪言壮语,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或许很任性,但是却足以对抗希特勒的青年团。”

不知道是否每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被看成是令人担忧的一代,但事实又多证明长江后浪推前浪;当然前一代人的批评和担忧对下一代多是有促进作用的。

第三集

德国人相继占领了欧洲众多国家的首都:布拉格、华沙、布鲁塞尔、卢森堡、海牙、哥本哈根、奥斯陆,但久攻不下伦敦。1941年4月,希特勒进攻希腊并侵占南斯拉夫。1941年6月22日,德国挥师苏联。“德国法西斯军队真的不可阻挡吗?拿破仑的军队也曾认为不可阻挡,但是它被打败了!”斯大林的演讲同样振奋人心。1941年9月30日,古德里安接到希特勒的命令:与其他部队会和,向北进发,逼近莫斯科。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下令照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胜利。斯大林发表了演讲,进行全名动员,并且列举沙皇时代的伟大军人来鼓舞将士们。他提到了打败鞑靼人的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击溃条顿骑士团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赶走土耳其人的苏沃格夫,以及打败拿破仑的库图佐夫。

“斯大林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具体负责指挥的是他最富才华的将军之一、堪与库图佐夫比肩的苏联统帅、45岁的格奥尔基〃朱可夫。莫斯科最终保住,纳粹国防军被迫撤退了200公里,残余顽固地驻守苏联。

士兵突袭观后感第七篇
《战马观后感

《战马》观后感

昨天,在选修课上看了刚刚上映的美国电影《战马》。

这是一部奥斯卡六项提名的片子,以一匹名为乔伊的马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

影片从童话般的田园景致,色彩饱满的青山绿草、红瓦砖墙美景中展开。在那青山,平原,蓝天,绿树,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平原上,小马驹乔伊安静详和地出生了。刚一出生,人们就惊叹于它的美丽。棕色的皮毛,四只脚都是白色的,像套上四只白色的袜子,额头上还有一个白色的胎记。稍稍长大的它,就被迫离开了母马,被人拉到集市上去叫卖。终于,它被一位跛腿的退伍老骑兵以30币买下。接下来,影片即以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场景为我们了展现了这匹英勇神奇的战马和它的主人艾伯特的传奇故事。

场景一:雨中犁地。为了买下这匹健美的小马驹,艾伯特一家已经倾家荡产,在地主的逼迫之下,尚且年轻不堪重负的乔伊不得不在满是硬石的平原上犁地。在经过了一次次失败和受伤之后,乔伊和它的主人始终不放弃,不退缩,坚定着信念,终于在一场来之凶狠的大暴雨中,乔伊和主人犁开了地,大地裂开了口子,像快乐的开出了花儿一样。乔伊和它的主人成功了,人们纷纷来向他们祝贺。乔伊和艾伯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气,也因此才得已保住艾伯特家的农场。使他们一家得以继续生存在这个美丽的平原上。

场景二:生离死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人与动物之间也不例外。小马驹乔伊由主人艾伯特一手养大,情同“兄弟”。可是可怕的战争来临了。艾伯特的父亲迫于生计不得已将乔伊卖给了英国军官作为战马。从此乔伊离开了主人开始了在战争中巅沛流离的生活。在离开主人艾伯特的时候,动物和人表现了同样的情感。乔伊愤怒地踢开了牵走它的士兵,飞快地向它的主人奔去。无奈战争残酷地夺去着人们喜爱的一切 。

场景三:战火狂奔。在战争中乔伊先后换了多个主人。在巅沛流离中饱经磨难。先是买走它的英国军官,后来是逃跑的德国小兵,再后来是美丽的法国小女孩,后来又是德国士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战争中自身的生命尚且不保,但他们都极爱没有反抗能力的战马乔伊以及它的同伴,一匹健硕的黑马。但这些人都不是它真正的主人,乔伊真正的主人是抚养它长大的小男孩艾伯特。 战争本是人类的较量,马是无辜的,当乔伊的挚友——黑马因战争死去,乔伊独自在战场上飞奔,此刻它只有一个愿望:回家。它不惜被铁丝网一层层的缠绕,直到最后被无情的铁丝网紧紧的裹着无法动弹,当英德两国派出战士解救它时它依然想爬起来继续前进。乔伊渴望和平,渴望家人在一起生活。结局是美好的,夕阳下乔伊和主人的剪影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回到了开始的地方,“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此刻的乔伊是最美丽的。

我想,斯皮尔伯格用马作为电影的主角,比起他前两部战争电影,还原了自然界最本真的情感。大兵瑞恩中,为了救一个人的生命,牺牲了好几个人的生命;辛德勒名单中,商人为了救犹太人,这些都是战争中一方人的情感。而在这部电影中,马是主角,动物不会发起战争,在战争中它也没有偏见:作为英国士兵的战马时,它飞快奔跑,帮助英国突袭德军;一旦变成德军的战马,他负责把受伤的士兵拉出战区,后来他又帮德军拉大炮,而这致命的大炮轰向的对象却是英军,甚至是养它长大的albert。马没有能力左右人类,甚至没有能力左右它自己的命

运,可是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来自自然最本事的情感,也是人类最终的价值取向。最终,人类会在这种最本真的情感面前,放下偏见,找到自己最初最真的本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士兵突袭观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士兵突袭增强无敌版 士兵突袭增强版 士兵突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士兵突袭观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士兵突袭观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2638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