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2015-12-20 23:55: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一《乱世佳人观后感》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乱世佳人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一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读后感

这是一群守望者,女主角斯嘉丽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自己身边的人挨饿,守望着对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自己在困难的环境中成长;瑞德守望者斯嘉丽,以及她生命的延续小邦妮;希礼守望着过去生活,守望着那个随风而逝的年代。

1.关于生活

战争与贫穷让她变得更坚强,让她从一个每天爱幻想的小女孩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我们遇到风暴,难关来了,我们认为不可避免了,一点也不怨天尤人,只是工作着,微笑着,等待着我们的好日子。”这是饱经磨难的方老太太对斯嘉丽的赞赏。的确,生活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当苦难挫折来临时,最重要的是怎样去解决和弥补,过去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终究只是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困难挫折固然可怕,但对我们而言最可怕的是苦难之后的一蹶不振。除了生命,一切都可以重来。一切外来的责罚都改变不了人生的轨迹,丧失信心和勇气才是最大的损失。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开放的时代,是的,我们没必要去担忧生计,也不必担心随时降临的战火,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起伏与坎坷呢?我们也许还在为一场考试的失利而懊恼适宜,会为事业上的坎坷而痛苦伤心,我们绕不开那些必经的曲折,我们应该想斯嘉丽一样,勇敢的面对他们,而不是退缩、放弃。很多时候,命运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我们队它哭,它只会让我们更痛苦,我们对它笑,它就会带给我们希望,既然如此,何不放开不能再改变的过去,

把握一个属于的明天呢?毕竟,再多的痛苦与失败也只属于昨天,昨天只属于自己,只有自己能改变命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努力与奋斗。不论斯嘉丽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她在痛苦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面对困难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2.关于人物

斯嘉丽是美国南部最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美丽、任性,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她的世界里只有参加不完的宴会和舞会,只有追求者们的奉承取悦。她无忧的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岁月。可是这时战争爆发了,改变了这一切,她所认识的人都上了战场,她的家园荒废了。他失去了她所爱的母亲,父亲因受刺激脑也糊涂了。他们家没有吃的东西,也没有男子汉,她要当女主人,从头开始。每天都有许多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没有屈服,也没有放弃。她这时说了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从现在开始,我和我的家人不会再过一天没有东西吃的日子了,我最讨厌饥饿”。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没有倒下,没有把时间花在哭泣与哀悼过去的美好,而是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蜕变成一个顽强坚韧的女人。

对于斯嘉丽,我是不得不佩服她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种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多少个疲倦恐惧的日子,大家的温饱都指望着她,其实,她不想站在潮头风口,只想躲在一个肩膀痛快地哭上一场,再把生活的重担交给他。斯佳丽最后一句

话是:“我要想办法找回他(瑞特),一定有办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是的我们可以暂时喘息,但我们不能放弃。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3.关于爱情

深爱斯嘉丽的瑞德不仅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还给了她最深沉的爱。但生活并不是非常完美的,因为人本身不可能完美,特别是被给予的人一般都不会意识到身边人的好。瑞德岁爱她胜过一切,但因为从事一些不法的生意而对斯嘉丽有所防范。而斯嘉丽认为瑞德与他心中的白马王子的形象相差的太远了。因此,他们走在一起只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加上斯嘉丽是倔强并且自尊心强盛的人,她害怕拒绝也害怕失望,所以她与瑞德的爱情一波三折。双方也折磨的是身心疲惫。不可置疑的是,斯嘉丽与瑞德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而可恶的。接着,斯嘉丽遭受了女儿的夭折和丈夫的出走。瑞德是那样的爱着斯嘉丽以至于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他的女儿的身上,当他的女儿死去时他抱着自己的女儿不愿将她埋葬更不愿意埋葬有关她的一切与她的爱情,所以瑞德失去了勇气和耐心的时候。他对斯嘉丽回绝着:“斯嘉丽,我这个人从来都没那个耐心,把已经破碎的布再捡起来粘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不好的布和原来一样好,已经破碎的总是破碎的,我宁愿记住它破碎以前的样子也不愿把它补好后一辈子看着那些补丁。”

再美的梦都是虚幻,再想得到的虚无的爱情也是飘渺,生活在这样的虚无中靠着自己的幻想看似坚强地活着,伪装和掩饰成了最好的

方式。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坚强的表面追求着往日存在于梦中的美好,蓦然回首发现错过的一直存在于身边的人才是自己所爱的人。最终斯嘉丽回到了那片她守护了很久的故土去等待已经远去的瑞德,她才懂得原来爱一直在身边,她一直是那样的深深的爱着瑞德,深深的依赖着他。

也许曾经的你也有过一份真心的感情,但是失去了才发现后悔莫及,留给自己的就只剩遗憾。人生匆匆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找一个自己爱的又爱自己的人真的不容易,所以请珍惜每一段感情,拥有时好好珍惜。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又有多少人在拥有的时候懂得珍惜呢?失去之后再后悔是不是太迟了呢?爱不是建立在金钱和荣华富贵中的而是心的认可,真心难买,爱情是可与难求,不要让真正的爱情擦肩而过。爱他,就希望他幸福。

爱情不需要预习,却需要提前,我们需要的是守望爱情,守望幸福。

看过了三遍乱世佳人,脑中依旧回想着他们所共同经历的那些艰苦的岁月与美丽而破碎的感情,不禁感慨万千,我们应该拥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拥有身边的人,珍惜我们所爱的人。抬起头仰望着今晚灿烂的星空,不知道明天将会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但是我们应该微笑的去面对着明天,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二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因为是先读的小说,再看的电影,所以感觉是交叉的,走不出那部巨著。电影影评已有许多,我在这就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吧。

费雯·丽: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摘自影评)。郝思嘉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难产的一位女主角,1400多位新老艺员参与角逐,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女演员费雯·丽最终凭借出色的演出脱颖而出。可以说没有费雯·丽,就没有《乱世佳人》。她诠释的“思嘉” 更具深度,有激情,奔放热辣,吸引了导演的眼球。费雯·丽那一双透着灵性的绿色眸子,将郝思嘉的魅力表现地淋漓尽致。她对于角色的热情,就像是一团火,而且没有燃尽的一刻。在这部影片中,费雯·丽出色的表演让她一举成名,问鼎奥斯卡影后。 历年来美国每次评选十大最佳影片时,《乱世佳人》总是名居榜首。恢弘气势的场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法取代的荧屏搭档,这部影片的高度难以企及。

郝思嘉:我喜欢很多女性,但是思嘉始终是我最佩服的女性。她虚荣、狡猾、自私、无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让人实在是厌恶极了,但是同时她勇敢、坚强、有责任感,这并非一般女子可以做到,是在让人不得不佩服,无疑思嘉是战争造就的乱世佳人。她没有高贵的思想和严谨的礼节,她的爱情也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电影里的一幕让我触动颇深——漫天夕阳下,思嘉孤独一人站在荒芜的田地里,一遍遍重复:“上帝为我作证,北方佬不会把我击垮,我要挨

过这一关,等这一切过去我就不会挨饿。不,我的亲人也不会挨饿,即使我不得不去偷,去杀人,上帝为我作证——我再也不会忍饥挨饿了。” 她倔强略显瘦削的身影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思嘉离人们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很遥远,但是她的坚强依旧让我特别的佩服。在那段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她为了保护塔拉的人,鼓足勇气开枪打死了那个侵犯他们屋子北方士兵;为了维持塔拉庄园,她亲自下地摘棉花、挑水,纤纤玉手生生变得粗糙不堪,而当时,稍有地位的黑奴都不肯这么做;为了300美金的税金,她设计嫁给了妹妹的情人。她婚后设法自己开锯木厂,雇佣犯人,压价竞争,疯抢生意。她从来都是这样,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为人所不齿的狡诈伎俩。思嘉如同要过河的那个年轻人,为了目的地,抛弃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她的心在战争中慢慢坚硬,人们都看到了她坚固的外壳,却无人关注她伤痕累累的内心 。然而她始终是个孩子,一个被环境逼大的孩子,她内心始终有种恐惧,正如她不断重复的那个梦魇一样,迷茫无助。她始终在追求爱,却直到最后才懂得爱,她不了解阿什利,所以她爱上了他,她不了解自己,所以她错失了瑞特。

瑞特: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深爱着思嘉十几年不变。他保护思嘉,宠爱思嘉,照顾思嘉,让她事事称心。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明知战争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思嘉,但是他从不说,只会通过行动表达。他是很多女性心中理想

中的白马王子形象。可是同时他又是可怜的,因为在他努力的期间,思嘉都不曾认识到她真实的感情。

阿希礼:他是一个旧时代真正的绅士。他尊重女性。当郝思嘉遭遇非议的时候,他了解她是善良和勇敢的,他理解她做这一切的理由——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责任,为了保住塔拉。在别的男人都希望自己的情人没有见识,盲目追求相貌的时候,他却在十二棵橡树的野餐会上旁若无人地和长相平凡但德才兼备的梅兰妮聊狄更斯和莎士比亚。 他懂思嘉,所以他在塔拉的栅栏边把一团温热的红土交给她——他知道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真心信仰自由、平等、博爱。其他的人都把黑奴依附于自己看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阿希礼却说,即使这场战争没有发生,等我的父亲去世了,我也会让我家里的黑奴自由的。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因为阿希礼尽管有时优柔寡断,却并不是一个虚伪的人。但是阿希礼代表的是一个逝去的年代,他欠缺去面对现实的勇气,这点他远远不及思嘉的勇敢。

梅兰妮:刚开始时,我并不喜欢她。她姿色平平,胆怯较弱,毫无个性,只拥有让长辈赞许的礼貌和善良。是“乖乖女”但是毫无特色。然而当我读到思嘉杀死入侵的北佬,梅兰妮拿着军刀匆匆从楼上赶来这一段时,我不得不为她感动。柔弱的她却在第一时间赶来为思嘉而战!这份胆色和忠诚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随着情节的推移,我愈加的敬佩她。于丹曾说: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她以善良,平和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亚特兰大社交界。她始终完全信任,坚决地维护思嘉。她最

后走得很平静安详,最终不知道思嘉隐瞒她的秘密。她就像一位降落凡间的天使,在完成了人间的使命后返回天堂。梅兰妮和思嘉,一个温柔。一个坚韧。她们俩形成的是奇妙的友谊,尽管迟钝的思嘉最后才感受到梅兰妮的好,但是那不重要,不是么?

思嘉的奶妈

像母亲一样时刻保护她的孩子思嘉的黑人奶妈,她忠诚,理智,聪明, 带一些黑人的狡猾。她懂思嘉,支持她,爱她,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她一直是斯佳丽的坚实有力的靠山。她固执的可爱,对自己的宝贝,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这个黑人奶妈的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由此,扮演黑人奶妈的哈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战胜了奥丽维亚获得了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据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哈蒂将其特有的幽默感注入奶妈玛格丽这一形象中,表现堪称完美无缺。由于奶妈一角的成功,哈蒂后来几乎垄断了银幕上所有的黑人保姆角色,在许多影片里可以看到她那肥胖、温顺、饶舌的形象。

相对电影,我更喜欢小说,因为更生动丰满,可是费雯·丽演绎的还是很棒的,真的是一部经典。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三
《乱世佳人读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这部著名的外国名著,以南北战争为背景 ,描写一个暴发户的女儿斯佳丽和几个男人的爱情纠葛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成功地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任务形象, 如相貌出众、敢爱敢恨的斯佳丽, 温文尔雅、守传统礼仪的卫希礼,贤淑端庄、心地善良的玫兰尼 ,粗犷豪放、具有独特处事哲学的巴特勒等等 .在这部书中 ,既描写了在战争中永恒不变的爱情, 又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更令人感动的 ,便是没被湮没的友情 .在如此动乱不安 , 战火纷飞的年代,闪耀的人性光芒依然夺目 ,甚至被血与泪洗涤得更为晶莹剔透 ,更为崇高上.也使这部看似通俗的作品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她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布满生气、布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布满了希望,布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碰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当斯佳丽得知母亲死于疾病 ,父亲因此疯了的时候 ,她毅然离开了安定的小城, 回到了烽火四起的庄园,用她稚嫩的双肩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她不再是流连于各种舞会的花蝴蝶 ,不再是娇纵人性的千金大小姐, 她,开始了通彻心扉的蜕变 .她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耕种 ,一双白嫩的手变得枯黄, 长满了代表成长的厚厚的茧.她 ,累了. 可是, 她却不能停止,整个庄园的人都离不开她 .她多想像以前那样 ,听到母亲温柔的声音 , 在父亲的怀抱尽情撒娇.可是 ,一切, 都因战争而改变. 母亲病逝,父亲神志不清 ,两个姐姐还是如此懵懂无知. 想到这,斯佳丽狠狠擦掉了两颊的眼泪 ,在骄阳下重新开始劳作 . 这是这部书最令我感动的情节 .曾经娇生惯养的斯佳丽 ,曾经沉迷情爱不能自拔的斯佳丽, 曾经骄傲幸福的斯佳丽,斯佳丽 ,这个美丽的女孩, 在战争中并没有倒下, 而是依然以骄傲的姿态,生活于生活之上 .每一次似乎无法逾越的困难在一旁冷冷嘲笑的时候 ,斯佳丽都无畏地去面对. 粮食没了,她到废墟下去挖 , 直至手指出血也不放弃 ;辛苦种了一季的棉花被炮火烧了, 她毅然放弃,到城市做起了令人不屑的 "女商贩"; 与最爱的男人巴斯特的小女儿因骑马摔死了, 她悲痛欲绝,但还是理智地准备了后事„„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 ,战胜了一个个如大山般沉重的困难 ,外表柔弱的她, 藏了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充满信念的心 ,一颗令人无法不动容的人 .

战乱后 ,废墟连连. 而斯佳丽,宛如盛开在废墟上永不颓败的花朵 .开到荼蘼, 芬芳馥郁, 氤氲开来,温暖了这个四季 ,这个战乱里的四季 .生活总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四处危机四伏. 可是, 只要我们具备"斯佳丽式 "的美丽心灵, 荆棘会变成鲜花,陷阱会变成糖果 .困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 ,抓住并战胜它, 生命的财富便是如此积累而来.

别灰心 , 别气馁 ,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 .

作为斯佳丽-—一个出身高贵的小姐,迷人的外表和特有的气质曾倾倒了无数的痴情男子,使他们为其或歌或悲,但她却独独迷恋上了阿希礼,一个并不是最出色的男子,爱情的魔力令其如痴如醉,但是阿希礼所爱的却是美兰而非自己,面对着即将结婚的阿希礼,她能够抛弃少女的羞涩心理,将内心的爱慕之情大胆地表达出来,这需要多大的信心和勇气啊!但是斯佳丽偏偏做到了。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爱一个人并不是追不到,而是没勇气表达出来,当然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后是否能够获得爱情,这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爱情是两厢情愿,任何单独的相思和强迫都是无济于事的。爱情并不是形体上的结合,而是灵魂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沟通,琴瑟和谐,只有这样,爱情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是优美动听、震撼人心的,在此斯佳丽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我所深深敬佩的。

第二,当斯佳丽的新婚丈夫查礼死后,她能够抛弃世俗观念而不顾,顶住压力去参加舞会,这又是体现其勇气的第二点表现。本来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大厦就是相当脆弱的,丈夫的忽然战死使其轰然倒塌,一切都灰飞烟灭,只留下名义上的片片残骸和联系,与其虚伪地放声大哭,倒不如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将其真实的情感赤裸裸的流露出来,尽管她的这种做法人们在情理上难以接受,但是在虚伪和真实之间我宁愿看到真实。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有她这样的勇气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少一些披着美丽外衣的人们,那么处处防范、渐渐冷漠的人际关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而越来越流行的所谓“隔膜”也便会冰释瓦解,人们将会更容易地相处,所以我钦佩她的这种冒着将会遭到世人唾骂、名声扫地的危险而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

第三,我欣赏她的那种在困境中百折不挠、愈挫愈坚的顽强意志和对诺言的严格遵守。 在战争前,斯佳丽可以不必为自己的吃穿住行担忧,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与劳动基本上脱离了关系,然而当战争爆发后,面对着昨日的财富转瞬间化为虚有和那片烧焦的黑土地,她咬紧牙关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整个家庭生活和重建陶乐的重负,其毅力、其信心、其勇气,又岂是一个柔弱女子所承担得了的。生活的强者不是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压倒,在随时出现的天灾人祸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战争的熔炉里,在社会的动荡中,她完成了一次由柔弱到刚强的全新蜕变。

经过重重困难和远途跋涉,当重返故里时,面对着眼前荒芜的田地一片狼籍,昔日美好的陶乐和相关的记忆怎不令其潸然泪下?当看到饥饿难挨的她好不容易在地里找到一个箩卜而爬在黑色的泥土中放声大哭这个镜头时,我们又怎会不为之动容和赞叹?特别是她举手发誓要重建昔日陶乐和再也不挨饿时的那份不屈不挠,浑然大气,更令我看到了一个非凡女子钢铁般的意志和韧性。而今天的一部分人当稍微受到一些挫折和磨难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看到这时是否为此汗颜而自叹不如呢?

如果说感动我的是她的那份坚强和勇气,那么夹杂在其间的也有她对诺言的严格遵守,这也是她身上的一处闪光点。只因答应了阿希礼让照顾美兰的诺言,于是在即将被攻陷的亚特兰大城市,她冒着被捕的危险毅然留了下来,照顾将要生产的美兰,后来并带她们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除了房屋而一无所有的陶乐,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怎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到的,面对着自己的情敌、阿希礼的妻子美兰,斯佳丽可以有足够的理由对美兰母子置之不理,让其自生自灭甚至毁了她们,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包容了一切并给予悉心照顾,与其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姊妹情,这是我所钦佩的另一点,其闪烁着人类善良本性的光芒是不容我们抹杀的。不管她对待别人如何,就从美兰这一点上斯佳丽善良的一面就是值得肯定的。

战争中,她不惧怕,死里逃生,面对战后的伤痕累累她没有逃避,毅然鼓起勇气,投入到战后生存战中。原本是富家小姐,却能吃得下苦,亲自采摘棉花,这种勇气足以说明她的不同凡人,其中有一个镜头,她的妹妹哭哭啼啼埋怨时,斯佳丽毫不留情的一巴掌,这一巴掌可以看出斯佳丽能担大事的潜在素质,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内心里有一种凶狠!斯佳丽是自私,残忍的!她战后庄园重建中,遇到了困难,于是,斯佳丽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因为这个暴发户可以为她提供钱,剥夺了其妹妹的幸福。并且斯佳丽为了最大得到利益,雇用犯人来工场做工,因为可以付出少的报酬,就能使这些犯人为其创造高的价值,并且可随意殴打而不用考虑责任!呵呵,这倒有点像前段时间山西的黑窑事件了!

斯佳丽一生只爱了一个阿希礼,但是却只是个泡影!最终也没有得到!斯佳丽执着的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时失去了真正爱自己的白瑞德!直到最后斯佳丽才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白瑞德是爱她的,是属于她的,但一切都晚了,白瑞德失去了对斯佳丽的信任,毅然的离开了她,独留下哭泣的斯佳丽!斯佳丽是很坚强的!战争中逃亡,战后重建中也已经充分看出她的坚强!痛失爱女,失去最爱以及最爱自己的人之后的斯佳丽还能说出:tomorrow is a another day!可以看出她毅然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憧憬着明天会很美好!像斯佳丽这样的佳人,天生丽质,再加上骨子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胆识勇气,度量,坚韧,当然少不了必要的心狠,足以能使之在那个战争环境中成为女中枭雄!她爱过,并且那么执着的爱着,她自私,对她来说,失去的某些东西,诸如道德,诸如不爱的丈夫对她来说都不会感到伤悲,这些阻止不了继续向前!她本非常人,更不可以常人的眼光来评述!

一直都会为其热情,坚强,胆识,勇气所激励! 一个女人的战争史

--读《飘》

《飘》是美国作家米切尔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仅此这一部小说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北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塑造了斯嘉丽鲜明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突破传统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经济社会的选择和人性的需要来判断事物 的是非和行为的方式的做法显然是美国精神的体现,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

斯嘉丽其人

南北战争前夕,斯嘉丽是一个任性而不谙世事的16岁的小姑娘,生活在远离尘嚣,粗犷而富有诗情画意的陶乐垦植场。她出身于富有的庄园主家庭,母亲有法兰西望族的血统,要求她恪守大家闺秀的传统。南北战争爆发,斯嘉丽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由少女变成少妇;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由少妇变成寡妇。战争带来的贫困和家庭创伤给了她沉重地打击,她突然发现原先受到万千宠爱的自己一下子被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和残酷的世界,她突然发现贫困原来是这么狰狞恐怖,她茫然无助并且手足无措。她敢于冲破旧传统的束缚,从寡妇的茧子里咬出来,她走出闺房,亲自经商,她的胆识、勇气和才干,不啻给上流社会扔了一颗炸弹。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备受众人瞩目的千金大小姐到一个无往不利的商人或者说是女强人,这是战争所迫,也是斯嘉丽本性使然。

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也许会有许多读者并不欣赏像斯嘉丽这样的女子。斯嘉丽是叛逆而真实的,仿佛是一个倔强,桀骜不驯,甚至堪称野蛮的女子。她有些时候不分好坏,不辨善恶,自私冷酷,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的一些所做作为却令人不耻甚至厌恶。但是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她勇敢坚

强,理智现实,美丽魅力四射且充满智慧,面对生活的重担,以及战争的残酷,总是可以挣扎着前进,这种直面苦难的勇气就连身为男子的维希里甘拜下风。

斯嘉丽的美国精神

《飘》把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斯嘉丽,这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历经了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从不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中。

斯嘉丽,这个曾经是娇惯了的阔小姐,在1861-1873年短短的12年中,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终于成为一个干练的,事业上的强者。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适应重建时期的社会需要,代表了新的资本主义南方。她的主导性格闪耀着坚韧不屈,才华出众,力挽颓势的光芒。而自私,卑劣,冷酷,狠毒等等,也是战争背景下,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在她身上烙下的印记。

斯嘉丽经历过忧患,困苦,深知钱是生存的基础,所以,为了求生,只得把自尊,自傲,诚实,和气之类好礼貌好道德这些“无关重要的东西”抛开。她说:“等到我有了很多的钱,我也什么好人都会得做了,我也会规规矩矩起来了。”米切尔曾说:“我的这本小说如果有主题的话,那就是生存。”斯嘉丽的形象有力的体现了这种生存意识。

斯嘉丽的爱情纠葛

虽然斯嘉丽最终成为了事业上的强者,在恋爱婚姻上,她的命运却非常坎坷:她结婚三次,都无爱情可言,正当青春年华,却两次做了寡妇。第三个丈夫给她带来了财富和深情,又因为没有珍惜而失去。争强好胜的斯嘉丽直到28岁孤身一人时才懂得人生的真谛。

有人曾说,人生中最悲哀的莫过于未得到和已失去,然而斯嘉丽的爱情悲剧正验证了这句话,她虽然结婚三次,然而却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心灵慰藉。

她在少女时代就被绅士风度的维希里深深吸引,然而怯懦的维希里尽管也爱慕她却始终没有勇气接受她大胆的追求,深深爱着她的巴特勒在战争的岁月中对她始终不离不弃,由于斯嘉丽的自私和冷酷无情,在女儿不幸坠马身亡之后,万念俱灰的巴特勒终于心灰意冷,就在这时,斯嘉丽才真正懂得爱人的心,但她却已经失去曾深深爱着她的巴特勒。

她一直认为自己深爱的维希里,不仅碌碌无为,而且并不爱她;斯嘉丽14岁那年,维希里从欧洲留学回来,维希里的朦胧的充满笑意的灰色的眼睛,像音乐似的声音,深沉的性格,对人淡淡的的不即不离的态度都使她着了迷。诗意的初恋往往刻骨铭心,影响终身,这就为斯嘉丽执着追求维希里埋下了伏笔。她对维希里并不了解,惟其不了解,才有一种引起好奇的神秘性,就像一重没有锁也没有钥匙的门。对于维希里的感情可以说是斯嘉丽内心最纯洁真实的情感,她始终不肯放弃,执着真诚热烈,盲目的追求虚幻的人,却不懂得珍惜真实的情感,斯嘉丽的悲剧就在于此。

斯嘉丽争强、好胜,即使在爱情中也有很强的控制欲。而白瑞德则不能勇敢地表白爱情,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对郝斯佳的表白会变成她手里的皮鞭,用来无情的抽打他。而这,其实也正是白瑞德对自己怯懦性格的掩饰之辞。在历尽沧桑之后,他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在抵达终点的最后关头,却选择了放弃。而此时的斯嘉丽却突然明白她丢掉的灵魂不是维希里,而是白瑞德,她才开始明白,瑞德才是她的真爱,才是与她心有灵犀的人,她苦苦追求冥想着的爱情,殊不知一生的真爱一直就在身边。面对白瑞德的离去,她想留住他,可又是那么地无可奈何、力不从心。假如白瑞德不曾离去,《飘》就不会成为经典。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四
《《乱世佳人》 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2012-09-22

乱世佳人又名飘,gone with the wind.这是一本名著,以前读过,只记得结局,搞不清人物关系,只知道最后是个不好的结局,他们的女儿死后,男的也离开了。仅此而已。其他复杂的爱情人物关系,幼稚的心灵无暇顾及。现在看了电影版,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演的实在是很精彩。尤其电影高潮部分,也就是逼近结局的部分,让人对爱情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贾思丽爱阿希礼,阿希礼虽然也爱她的容貌。但是阿希礼就像瑞特说的一样,他是个正人君子。阿希礼虽然在精神上爱着贾思丽,可是他从来没有背叛过他的妻子佩兰尼,虽然屡次受到诱惑。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并不让人觉得是斗争的斗争下,阿希礼就真的深深爱着佩兰尼。这也与佩兰尼的为人有关,她后来虽不能生育,却勇敢尝试,而且抓到费雯丽诱惑阿希礼也宽容的对待,这感动了瑞特,赢得了他的尊敬。电影强调了佩兰尼善良的心。

但是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费雯丽的感情来写的,也不只是感情,还有她坚强却缺乏人情味的性格。她一直执着的爱着阿希礼,这没法评判对错。开始由于嫉妒阿希礼和佩兰尼的订婚,她也嫁给了一个即将参加美国南北战争的男人,后来这个男人死了,她守寡了。虽然守寡,可是守不住她狂放的心。她去了她姑姑家,遇到了欣赏她的瑞德,瑞德邀请她跳舞,他们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进展。当北兵入侵的时候,本来要回家的贾思丽,为了照顾阿希礼的即将生产的老婆留下。后来由于战争被迫返回家园。这个时候爸爸的种植园泰勒已经不成样子了,她想起爸爸的话,他为了泰勒,什么也愿意去做,她不想家人挨饿,她辛苦经营种植园。当一切都好转的时候,政府却来收租。依然穷困的她为迫保住泰勒,用心机迷住了她的准妹夫,嫁给了他,开始经营他的综合店铺。可是她只知道钱,对待老公很凶,他老公也死去了。这个时候,一直暗恋他的瑞德再次表白。他很有钱,她嫁给了他,给他生了一个女孩邦德。但是由于想保住自己的身材,她拒绝和他再有孩子的机会。而且她还是对阿希礼念念不忘。瑞德爱她很深,他很伤心又很嫉妒。他爱她,却得不到她的爱,他把对她的一切爱都转移到小邦德身上,甚至爱她可以牺牲生命的程度,那种爱,恐怕比一般的父亲要多的多。这个时候,贾思丽其实也慢慢变成深爱瑞德,可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她是那么爱他,甚至摔下楼梯流产的那一次,她昏迷状态下也呼喊的是瑞德的名字,可是瑞德不知道,连在一旁服侍的女仆也没听见。他们彼此误会着。他们唯一可以维系感情的纽带就是邦德了。可是可怜的邦德,在给爸妈炫耀自己骑马技术的时候,像自己的外祖父一样,摔死在栏杆前。他们复合的纽带就这样失去了,这个时候,佩兰尼的去世,更使贾思丽认识到瑞德才是自己的真爱,他和阿希礼不会有结局。可是坚持深爱贾思丽的瑞德,再也没有力量坚持下去了,他放手了,离开了。故事结局是贾思丽打算回到给自己生活勇气与力量的泰勒种植园,她打算想办法回到瑞德的身边。

故事虽然没有准确的结局,可是我觉得结局应该是美好的。毕竟南北战争的时候,贾思丽在种植园那里找到力量,成功的生活下去,而且她用她的聪明继续了这片土地,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她会想到办法,重新想出和瑞德在一起的办法。

电影里高潮部分,描写的人物感情特别好。错爱一个人,为自己爱的人坚持,却伤害了真正爱自己的人;以为互相喜欢的人可以结婚在一起,可是却不懂得爱情可以婚后培养;一直深爱,却通过转移注意力去实现自己的爱,可是却忽视了万一承接注意力的这部分都被天意收走了的话,那么所有的感情都会不再。。。。很纠结,却很现实,认清楚哪个是自己爱的,可以成为归属的,不要伤害爱自己的,感情伤不起。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五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1、看乱世佳人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描绘的尽是广阔的田园土地,颂扬的尽是对土地的大爱。乱世佳人讲述的是在南北战争的背景下曲折的爱情故事。影片的英文名gone with the wind 译为”飘” 。可从中看出那种向往自由,无拘束生活,追求真爱的意味。也暗指战时动荡的时势。

相信看到思嘉父亲骑马的镜头时,人们心里都会为之一振。因为被这种活力,自由的气质所吸引。思嘉就继承了父亲这一血统,热情奔放,敢爱敢恨,也就铸成了日后的爱情悲剧。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主角巴特勒船长。他是唯一真正爱郝思嘉的人,每当危机时刻都是他挺身而出。但他的爱一直被思嘉辜负着。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年轻时喜欢的那个男人。又两次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最后与巴特勒结婚开始也仅仅为了能使庄园变得更好。可以说巴特勒船长的命运也是悲哀的。

接下来就开始讨论些深刻的吧,哈哈。推动这故事发展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战争,从影片开头,思嘉就明确表示她厌恶战争。战争带走了她爱的人,战争给庄园带来毁灭,战争让亲人朋友死去。战争结束后留下的是什么?是许多野蛮的北方人来袭,是陶乐庄园的萧条,是亲人们的挨饿。于是影片就上升到另一高度,如何在战后生存下去?思嘉想起父亲的话:你爱这红土胜过爱一切。想起了父亲授予他的民族精神,她发誓再也不要挨饿,哪怕去偷,去抢去骗,甚至出卖自己也要重建陶乐庄园。这便是一种大爱,是战争,现实要求她不能只去爱一个人,要爱就爱全部。所以战争后推动故事发展的就是郝思嘉。

最后她与船长的孩子死于赛马,导致了两人的悲剧。也源于爱尔兰人那天生的秉性,源于那对生命的无限运用。

思嘉的可贵品质就是坚强,她的坚强来源于她的潜意识,来源于曾养育她的那片红土。可以说在两人婚后一直维系他们婚姻的是孩子,一个孩子胜过十个母亲!最后孩子也死了,瑞德也走了,可郝思嘉依然顽强的站在这土地上,依然顽强的活下去等着瑞德回来。这个人是如此的复杂,可以说他一直没明白自己爱的是谁。

最后我想说的是,思嘉教会我们该如何去活着。她要我们爱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全身心的去爱,顽强的活下去!!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六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让我喜欢这部片子——《乱世佳人》。

有一个场景很深刻的烙在脑子里:郝思嘉泪眼婆娑地蹲坐在楼梯上,心底有百般忏悔,喃喃地说了那句让我们铭心刻骨的台词——“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爱情败亡,她才终于懂了辛弃疾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是,我们最常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时,灯火阑珊处,已空无一人。

一如瑞切特摔门远去的决绝。无人能预知他还会再回头。独留郝思嘉,无语凝噎黯然神伤。 终于确定我爱你,可是亲爱的,你却不在我身旁。命运诡秘地微笑,看,我们被他摆弄得有多痛,有多苦。 突然觉得,我们人是多么弱而无助。我们踌躇满志地以为自己很有力量。看清事世,洞悉人生。其实,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

郝思嘉,她偏执地爱着阿希里。三次婚姻,都没有让她的精神偏离过臆想的爱人。不要说她放荡不羁,女人坚定起来,是异常疯狂的。不管这执着,是否盲目。

命运给她出了道数学题,很久很久很久她才算出答案。她其实不笨呵,只是太自我。三次婚姻+女儿夭折+玫兰妮去世+瑞切特的离去=她真正需要,真正深爱的,是瑞切特,而不是那个虚幻的阿希礼。 代价不可以说不惨痛。她一定没有预料到,某一天,他会离开她。他实在太包容她了呵。那颗包容的心,简直比现在新出的奔腾N+1处理器还要兼容。

有哪个男人可以容忍一个女人,一嫁二嫁最后疲惫之至才嫁给自己?中国哪个男人容得下这样的事情?你们告诉我。

对一个人的坚定,对一份感情的坚定,是需要耐心与默契的。他,一直在烈日炎炎下,孤身行走,近无帮助,远无希望。

只因爱之至深。一切都可以不计较。结婚与否,这不是个问题。只要她轻启朱唇莞尔一笑,这个男人就已经疯了几百回。甘心地为她考虑,为她付出。

郝思嘉比很多人都要幸运,又要不幸。 她楞是弄丢了他。痴情人的离去往往比薄幸人更决绝,更彻底。

不要想,当初,你对我是多么好多么好;不要问,你怎么会舍得离开我;更不要希冀,或者有一天,你还会回到我身旁。

命运的残酷就在于——当我们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空无一人。“tomorrow is another day”——那是小说的愿望。无论西人还是国人,我们都有大团圆的心理情结。小说会成全我们。现实却不会。 往往一别,就错过了今生。

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幡然觉悟,知道时日不多,要找寻曾经的挚爱。决绝的闹离婚。只觉得很好笑很悲怆。不谈大而空的道德。不谈财产分割社会舆论子女归属等等等等等问题。20岁的嫁与40岁的嫁,能一样么?20岁的娶与40岁的娶,能一样么?

彼时,君未成名我未嫁。一切,都有无限的可能。

现今,我早已不是那个当初袅袅婷婷的怀春少女;你亦不是那个俊逸儒雅的翩翩少年。如何有资格说,我们再重新开始?好像从前的历史真的可以一笔勾销似的。

这点,曼桢最是明白。所以能清醒而明白地重复那句“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

晏殊必定曾经沧海,所以才能指点归帆,写出警人深思的诗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不然“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那样的凄凉孤苦,更不是今人可以消受。

现在不再执拗地认定,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是值得称许的。终于可以接受,有些人,会渐行渐远。为一个人守,心理保留着他的位置,其实已经足够。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七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一切仿佛是注定的。

重看电影《乱世佳人》,心中再次升起这句话。

电影结尾,白瑞德离开了斯佳丽,要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斯佳丽冲出去想找回白瑞德。

然而,等她冲到了院子里,有那么一刻,她呆住了,因为此时的情景,曾一次次出现在她的梦里。那个梦,她对白瑞德说过:“我在迷雾中寻找什么,可谁也找不到。”

优秀的小说,总是容易读到宿命论的味道。然而,假若有命,命由谁定? 1993年的暑假,我刚读大一,本来很怵英文的我花了整整一个暑假读英文版的《乱世佳人》,很多地方似懂非懂,但还是被吸引,于是暑假结束后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读了中文的《乱世佳人》。

那时,还不懂得这部小说中隐含着的自传的味道,对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小说中制造的宿命论颇有点瞧不起,甚至不自觉中将这部小说列入了二流小说之列。

但16年后再看电影《乱世佳人》,理解力已完全不同,寥寥几个细节,已然明白,这的确像是命中注定,问题只是,命是什么。

电影一开始,斯佳丽的父亲骑着马在庄园中飞奔,宿命已开始。 那一瞬间,我似乎全然明白了这个著名的故事中的一切道理。斯佳丽的父亲是颇有点粗鲁但顽强的爱尔兰人。那么,白瑞德呢,不也正是桀骜不逊而又坚强的男人?再看看艾什利,他恰恰相反,是温文尔雅的英国绅士一般的男子。 由此,立即便可以明白,斯佳丽为什么迷恋艾什利。因为,艾什利和她的爸爸是完全相反的男子。

套用我的理论,可以说,因为对自己的父亲有不满的地方,所以斯佳丽头脑中发展出了一个“理想父亲”的原型,而这也是她长大后的“理想男人”的原型所在。父亲是粗鲁的,而她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就是儒雅的。

斯佳丽最终明白,她并不爱艾什利,她发现艾什利是一个柔弱的男子,缺乏生命力。这时她也明白,她爱的还是白瑞德,这个总是讽刺她、戏弄她而又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同时又具有剽悍的生命力的男人。

不过,在我看来,“她不爱艾什利”,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只怕无论如何醒悟,像艾什利这样的男人,仍然会对斯佳丽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因为靠近这样的男子,会让她觉得,她的生命似乎圆满了。

但更进一步讲,她并不能真正和艾什利生活在一起。因为,其实她从来没有学会和这样的男子相处,她学会的,就是如何和白瑞德,也即父亲这样的男人相处,她可以和他们一样粗鲁无礼,一样残忍无情,但又在这种前提之下找到相互欣赏和共处的方法。

然而,到底该如何和艾什利相处呢?斯佳丽并不知道,她其实也从来没有看清楚过艾什利的真实存在。艾什利的太太梅兰妮,一开始就知道艾什利的真实的样子,并尊重和爱他的真实,但斯佳丽不同,她是喜欢他的温文尔雅,但她是否喜欢他没有生命力呢?她是否能接受,艾什利其实根本无法依靠呢?

所以,尽管斯佳丽迷恋艾什利,但假若真和他生活在一起的话,她会很快失望并不能忍受。那时,她才会怀念像父亲那样的男人的好。

与此相反的是,尽管她意识上一直讨厌白瑞德,但他们其实是天作之合,他们都知道如何刺激对方,如果挑逗彼此,同时又如何相处,这种相处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默契,这种默契不需要再学习,因为她早已在和父亲的相处中学到了。当然,相当一部分的学习要归功于她的黑人奶妈玛格丽特。

类似的故事,我在我的周围也屡屡发现,很多人憧憬某类异性,但当对方真要接受自己时,他们却开始莫名其妙地退缩,而最终选择了一个自己貌似不喜欢的异性。接下来,他们和配偶在婚姻中不断战争,同时也不断思念那梦中情人的美好。但这永远是水中花镜中月,他们并不敢真正接近,那会令幻想破灭。 这不只是斯佳丽的宿命,这也是故事中白瑞德、艾什利和梅兰妮的宿命。 斯佳丽迷恋艾什利,是因为艾什利与自己的父亲正好相反。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梅兰妮对斯佳丽的喜爱上——她之所以那么喜爱斯佳丽,是因为斯佳丽和她完全相反。是的,斯佳丽有些残忍,有些为所欲为,而她却是无比善良,极其善解人意。

但是,在似乎完全美好的梅兰妮心中,是否藏着一个渴望,一个想做斯佳丽那样为所欲为又无拘无束的女子的渴望呢?

人性是矛盾的,这导致我们有时候看上去在某一方面很极端,例如梅兰妮的善良就达到了一种极致。但人性又是渴望圆融和平衡的,若只有某一个极致,一个人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在这一方面达到极致的人,会和在相反的那一方面达到极致的人莫名其妙地纠缠在一起。所以,梅兰妮会喜欢斯佳丽,这可以从她第一次见到斯佳丽时找到答案,当时她由衷赞叹说,斯佳丽,我多么喜欢你的活力。 艾什利也一样,他和他生命中最爱的女人,都是儒雅而柔弱的,那么,斯佳丽又如何不对他构成致命的诱惑呢?但他是那么善良,而他又是那么离不开梅兰妮,所以他最多只能是和斯佳丽有一吻。

那一吻产生后,梅兰妮对斯佳丽似乎没有任何嫉恨。表面上,她说,她相信艾什利和斯佳丽,深层中,是不是她对斯佳丽也有一种渴望?

同样的,我们会看到,白瑞德对梅兰妮无比敬重,称梅兰妮是他遇见的“唯一真正的好人”。这样一个“唯一真正的好人”,会平衡他和斯佳丽为所欲为的世界。

其实,可以推测,白瑞德的妈妈,要么像斯佳丽,要么像梅兰妮,而且像斯佳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看起来,他的宿命,是他成年后和斯佳丽的纠缠,但这种宿命,首先是他和他的妈妈的命运的纠缠。

并且,白瑞德和斯佳丽的命运,从他们第一次相遇就可以看到,这将是一个悲剧。

这是由他们的互动方式所决定的。白瑞德很会刺激斯佳丽,他说,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女人,你别玩游戏了,你和我一样自私,我们是一伙的。然而,他又说,我愿意宠爱你这样的女人。

这都是真的,电影和小说中我们看到,白瑞德甘愿为斯佳丽付出一切。 但这都只是他内心的一部分。他内心中藏着的另一个答案是,像你这样的女人,假若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能不能真正爱上我呢?

这是一个没有完成的愿望。他首先在妈妈那里玩过,假若他的妈妈像斯佳丽一样自私任性、为所欲为而且有点残忍,那么这个愿望不可能会实现。

未被完成的愿望是一个诅咒,所以他不甘心,所以,等他长大后,他要再找一个像妈妈那样的女子,再玩一回类似的游戏,希望这次能实现这个没有完成的愿望。

这次,从根本上讲,他是完成了的,因为斯佳丽最后明白,她爱的不是艾什利而是白瑞德。

但是,无论梅兰妮如何澄清,白瑞德是不回相信的,他还是相信,她更爱艾什利多一些。

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许白瑞德在艾什利这种男人面前是自卑的。他原来的家庭中,有这样一个男人吗,譬如父亲或兄弟?在与这个男人竞争妈妈的爱时,他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假若是失败的,那么在白瑞德看来,这是宿命的重演。

其实,这也是他的追求。当他从欧洲回来,见到斯佳丽的第一句话,就充满嘲讽,结果,令本来想向他表达满腹爱意的斯佳丽立即变成了一个刺猬,他们又一次开始相互伤害,玩起了这种他们不需要学习的游戏。

最后,完全美好的梅兰妮死了,她尽管虚弱,但她却是能平衡这四个人的中坚力量,没有了她,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立即崩溃了。

所以,白瑞德才说,他要离开斯佳丽回到家乡,去寻找美好。梅兰妮是一个美好,那么,他家乡的美好又是谁?他的寻找将要遭遇的,会不会和斯佳丽一样是一团迷雾?

《乱世佳人》的小说和电影都成了传奇,感动了无数人,那是不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种宿命中?我们斟不破自己人生的那团迷雾。

其实,《乱世佳人》也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自传。小时候,她是梅兰妮一样的善解人意的女子,成年后,她变成了斯佳丽。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艾什利一样的男子,而第二任丈夫则像白瑞德,并且名字也叫瑞德。

并且,她预言自己会死于车祸,而后来果真死于车祸。但车祸到底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她所追求的呢?

假若玛格丽特·米切尔有现代小说之父卡夫卡的风格,相信她的小说就不只是靠故事打动人,也会多很多哲学式的思考,宿命论会浓厚很多。

这种哲学式的思考,我常常看到,其实不过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拔高,或者说是一种逃避。

一个男子对我说,他有一种很深的信仰,他觉得一切都是注定了的,无论他怎么挣扎,结局都不会改变。

听起来很哲学,听起来很宿命,而假若辩论起来,他也极有说服力。但我知道,根本在于,他的父母控制欲望极强,一切都帮他安排好了,他只能接受而不能反抗。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八
《《乱世佳人》影评 观后感》

《乱世佳人》影评

《乱世佳人》,再一次看这部经典之作却是另外一番感觉,好的电影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不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迂回的剧情本身,都能带给处于不同年龄段的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回想高中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完全静不下心来,过长的放映时间是一方面因素,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我非常讨厌电影的女主角斯嘉丽,她爱慕虚荣、爱出风头,在刚开场的“十二橡树园晚宴”上到处招蜂引蝶,而且言语苛刻,在嫉妒的心理下轻易的答应了威尔克斯的求婚,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还是对威尔克斯的不尊重。相比较之下,玫兰妮是多么的温柔善良、温婉贤淑,简直就是美好纯洁的代言人。还有,男主角白瑞德,投机分子一名,虽然十分睿智,但是油腔滑调,与“绅士”一词更是相差甚远。倒是斯嘉丽钟情的阿希礼,一直都保持着他的绅士风度,在面对斯嘉丽的爱意时一直费尽心思的反抗,坚守自己与玫兰妮之间的纯洁爱情。这就是我对《乱世佳人》最初的映像,并不十分好,然而时隔这么多年再来看看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气息,我所读到的内容也更加多了,对于费雯丽主演的斯嘉丽不再是讨厌而是一种敬佩和惋惜。

斯嘉丽,一个原本是农场主的千金,娇惯的弱女子,任性而年轻美丽。她第一次结婚是看见自己暗恋的人结婚了,一时的赌气、冲动报复,嫁给了并不爱的男孩,不久就成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结婚是南北战争结束后,在北方老的逼迫下交不起地租,为了夺回她的土地和保障一家人的生存,她抢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虽然是一个做点木材生意的半大老头,却不是斯嘉丽的对手,面对她的冷酷和无情,他束手无策。最终为了斯嘉丽险遭侮辱一事,去报复贫穷的白人,并在殴斗中被白人击毙,不幸枉死,在他与斯佳丽的婚姻中肯尼迪却从未享受过斯嘉丽的一点爱。于是斯嘉丽再次成为寡妇,而且继承了肯尼迪的遗产,变成了个有钱的寡妇。

斯嘉丽是自私的,她自私的利用威尔克斯的爱,自私的想要抛开战场上受伤的病患,自私的抢走妹妹的心上人,自私的在为白瑞德生下一个女儿之后还想要与阿希礼双宿双飞;斯嘉丽是无情的,旋转与众多的追求者之间,满口的赞美之词,却打心眼里的瞧不上人家;斯嘉丽是冷血的,在得知威尔克斯死讯的时候,伤心的却是自己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服丧期间不能出现在社交场合,不能参加她最爱的party,更不能在聚会上跳舞赢得众人的仰慕。

然而,斯嘉丽又是诚实的,她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当白瑞德邀请她跳舞时,她抛开自己的名声不要,只为在晚会上跳上一曲,满足虚荣心;斯嘉丽是勇敢的,当从自己父亲口中得知,自己的意中人阿希礼即将与别的女人结婚,她没有退缩,她的美丽带给她自信,勇敢的想阿希礼告白,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同时斯嘉丽还是善良的,她没有临阵退缩,按照承诺,照顾好玫兰妮,给玫兰妮接生,并且带领她们逃出北方军队的炮火。

人都会有缺点,这样自私、无情、冷血的斯嘉丽,才造就了她鲜活有个性的生命。她的

缺点正是优点的衬托,直射人性美好的一面。相对过于美好纯洁的玫兰妮,斯嘉丽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贴近于生活,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欢。当然,斯嘉丽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直都在追寻真爱的她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白瑞德,两个人一再错过,最后虽说是成为了夫妻却还是没能像童话故事的结局一样美好。然而她的人生却也不失美好,勇敢的追求自己所爱,支撑起一整个大家庭,背叛了自己的妹妹却守住了父亲的庄园,也换来了一家人安逸的生活。斯嘉丽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她的个性中存在很多闪光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勇于追求。

很喜欢男主角白瑞德,一直以为他是轻浮的,油腔滑调没一个正经,典型的投机分子。然而再看《乱世佳人》,却对他有那么一点点心疼,他是商人不错,他是重利益也不错,但是他还是睿智的,看透了战争局面,他还是热血的,作为一个南方人,最终他还是投身到战场上去了,他的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他不是绅士,却比绅士更加有魅力。很多人都喜欢阿希礼,但我总觉得阿希礼太过懦弱了点,南方战败之后,他一直都不敢面对现实,还沉浸在以往繁华奢侈的生活中缅怀过去,伤春悲秋,不能自拔。这个时候的白瑞德被囚北方监牢,日子却是滋润的,他靠着自己的财力和睿智,自救于囚牢。所以说,我比较喜欢白瑞德不是一点原因都没有的。

在感情上,白瑞德依旧是聪明、果敢、执着的,为了真爱,去追求结过两次婚的斯嘉丽。而斯嘉丽却为了心中朦胧的爱,一次次的给白瑞德不该有的伤害。最终玫兰妮死去,斯嘉丽才明白自己真正爱的是白瑞德。终于等来爱人的白瑞德也无心经营这段感情了,太多的意外注定他们就此分手,最后,白瑞德伤心离去。

记得白瑞德与斯嘉丽婚后度蜜月的时候,斯嘉丽一直都在做同一个梦,梦里面她置身一片大雾,慌张的寻找着什么能令她安心的东西。我想,斯嘉丽梦中寻找的应该就是白瑞德吧,那时候她就该爱上他了,只是自己还不明白而已。这与电影结尾的情节十分契合,朦胧的大雾中,斯嘉丽极力的挽留自己的丈夫白瑞德。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追求到真正的幸福,而往往是得到了不知道去珍惜,一但失去才知道它的珍贵。其实,身边的幸福是很容易在不经意间被忽略的、也会在没有把握好的时候溜走的。真正的幸福不完全是荣华富贵,而是一生中能找到真正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爱不是建立在金钱和地位、住多豪华的别墅,而是心的认可。真心难买,爱情是可遇难求,不要让真正的爱情擦肩而过。

当然,我是相信斯嘉丽的,我认为她一定会找回白瑞德的,只为她的勇敢和执着,也不会辜负她与白瑞德之间这一段艰难的爱情。

《乱世佳人》这样一部经典的影片,它的价值不会只单单的局限在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里面,那它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哪里呢?是战争,从影片开头,斯嘉丽就明确表示她厌恶战争。战争带走了她爱的人,战争给庄园带来毁灭,战争让亲人朋友死去。战争结束后留下的

是什么?是许多野蛮的北方人来袭,是塔拉庄园的萧条,是亲人们的挨饿。于是影片就上升到另一高度,如何在战后生存下去?斯嘉丽想起父亲的话:你爱这红土胜过爱一切。想起了父亲授予他的民族精神,她发誓再也不要挨饿,哪怕去偷,去抢去骗,甚至出卖自己也要重建塔拉庄园。这便是一种大爱,是战争,现实要求她不能只去爱一个人,要爱就爱全部,显然,斯嘉丽也是众多受战争所害的群众中的一人。

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斯嘉丽的这一句话,也是电影的结束语,这是斯嘉丽的毅力和勇气的体现,也是南北战争时期所有饱受战争折磨的人对未来的憧憬。不论人生再多的失忆、艰苦,斯嘉丽对明天还是抱有美好的期待,相信她比挽留阿希礼时还要执着的找回白瑞德的。一切都明朗了,斯嘉丽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意,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同样,在战争中颠沛流离,饱受折磨的人们,毅然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憧憬着明天会很美好,就像对于土地的执着一样,这是存在于我们血液的东西,战争带来的无尽的痛苦不足以摧垮人们的憧憬,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执着。不论是什么,尝试过,追求过,奋斗过,坚持过,热爱过,无愧于人生,无愧于自己,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渴求。或许你会面临一次又次的失败,或许你会有伤心的不能自己,或许你会一次又一次的想要放弃。不论有没有结果,结果怎样,我相信,我们都不会放弃,这就是我们的执着。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九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读完乱世佳人,给我感触最大的斯嘉特,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是乱世重生的凤凰,也许在书中所有人都认同梅兰妮的善良,认同她的伟大,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当时的情况,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兼顾别人呢?一直以来,斯嘉特似乎都在给梅兰妮做衬板,没人看到她的艰辛,以及艰辛背后付出的努力,她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可以为了保住庄园,维持这么多人的温饱,出卖自己的良心,尽管内心真的很不愿意这么做。这样的人,众人凭什么职责她呢?

再说阿什利,说他是懦夫吧,他还懂得利用斯嘉特对自己的感情来保护自己的妻儿,说他奸诈吧,在塔拉庄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挺身而出,反而要斯嘉特通过抢夺妹妹的未婚夫来缴纳税款,从一开始,他就不应该给斯嘉特以幻想,把他们两个人的命运牵在一起,让斯嘉特一个女子为他义务的做了这么多事情,尽管如何,反而更加衬托出斯嘉特一点也不亚于一个男人的性格,就是那种没了谁地球都能转的女人。

斯嘉特是一个富裕的农场主小姐,从小养尊处优的环境并没有造就她的唯唯诺诺,成为一个淑女,正因为她不伦不类的性格特点,才成为小姐们眼中的“另类”,但是如若没有这般大大咧咧的性格,又怎么能再乱世中生存,又

怎么能给苦难的人们提供一个避难的场所。一个女人能够挑起重担,难道你还不觉得伟大吗?这也正是为她后来的种种事迹做了铺垫,她真的很不容易。

人们常说乱世英雄,但我要说巾帼不让须眉,能在乱世中绝处逢生是了不起的,女人能做到这一点,更是英雄中的伟人,她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外人眼中的她是一个风流女人,然而只有她知道她在干什么,不管她周围的男人如何换,她始终在为生计而奔波,仅仅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正常的生活,逆境可以成才,斯嘉特从以前对北方佬的深恶痛绝到后来也不得不为生计而和他们讨价还价,她的毅力,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机智,她对爱情的不屑一顾,让每一个男人对她是又爱又恨。但是这又能证明什么,说明她的魅力无穷呗,这才是真正的女人,而不是林妹妹类型多愁善感的小家碧玉,也许放在当时还惹得男人疼,男人爱,但是在男女平等的当代,这样的女人只会让众人鄙视,而不会同情。

瑞德还算有情有义,尽管斯嘉特周围换了那么多男人,但是他却坚持如一的跟在后边,尽管有点无赖,有点痞子样,但那只不过是为了让斯嘉特更快的成长罢了,最终的结果真的很让人惋惜,当斯嘉特总算认清自己的心里所属时,瑞德走了,同时这件事也教会了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再没有一个人能比父母更爱你的了,一旦遇到,就不要错

过。

一本书之所以好,总要有它的道理,或是教你怎样做人,或是教你怎样做事,或是教会你生活的方法,总之肯定会有让你感兴趣的地方让你读下去。我读《乱世佳人》,更多的是对斯嘉特的感悟,她教会我们遇事随机应变,不管怎么做,只要是自己的目标,就放手去做。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十
《乱世佳人的读后感。》

性格与责任

论《飘》——斯嘉丽

《乱世佳人》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作为最有魅力的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是多元的、复杂的。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面对环境变化,更多表现出自我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她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拥有美丽的容貌和超群的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她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在斯嘉丽的身上,从家族遗传到社会影响,从阶级烙印到时代变迁,从外貌特征到内心活动,从语言声调到举止神情,都能融会统一,成为完整的形象,这既符合人情事态,又孕育着极高的艺术真实,构成了她性格的四大特征。

一、家庭对斯佳丽的影响

斯嘉丽是南北战争的阶级任务,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由于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并且要求独立。南方首先发动了战争(萨姆特堡的炮击)。联邦军史无前例地招募了黑人进入军队。尽管大多黑人士兵只被分配作一些低下的工作,林肯总统的这一举措仍然赢得了黑人奴隶的拥护,也成为北方胜利的因素之一。斯佳丽的生活经历可以分为内战前和内战后两个时期。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对斯佳丽的人物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内战爆发前,生活在南方的斯佳丽和一些青年女子过着舒适而奢华的生活,对于像仅仅只有十六岁的青年女子斯佳丽来说,生活就意味着多多掌握吸引男士的技巧,当然,这也是南方社会的女性的“不明文规定”。而另一方面,斯佳丽的母亲和她的黑人保姆对她管教严厉,从而在她的心里播撒了纯洁与传统概念的种子。她的母亲艾伦告诫她说:“你的行为要淑女一点,要可爱而文静;即使你自认为比男士们了解更多的情况,当他们谈话时,你也一定不要打断他们。”经过一番告诫,斯佳丽终于懂得了如何成为一名淑女,正如电影所表述的一样,从外表看,她确实做到了温文尔雅,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文雅斯佳丽却没有学会,同时她也认为没有掌握的必要。”另一方面,由于斯佳丽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所以,爱尔兰人所具有的同执、傲慢自大等性格也影响到了她。成长在这种环境下的斯佳丽接受的是典型的旧式家庭的教育。在标准情况下,斯佳丽应该像其他庄园的女子那样温文尔雅,举止得体。斯佳丽父母对她的管教和她的自我想法对她摒弃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找到新生活都给予了很大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在斯佳丽看来时有冲突,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她充分展示了对社会陈规陋习的叛逆精神。当第一种想法使得她不自在时,那么,第二种想法又会告诉她如何区分对错以及如何反抗。最初,斯佳丽的行为举止比较得当,然而,由于当时南方的社会状况的不稳定性,她的叛逆性就日益显露。内战后。她的真实自我站在了旧有南方社会的淑女风范的对立面,她的反传统行为愈加明显,不加掩饰。

二、爱情对斯嘉丽的影响

她深深地爱上了受过良好教育的阿希礼,阿希礼知书达理、风度翩翩。斯嘉丽陷入了苦恋,同时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深深地爱着阿希礼,为他的魅力所倾倒;但另一方面,阿希礼却又偏偏爱的是他的表妹美兰尼,道德礼教的约束让她不敢跨越雷池半步。这让挣扎于理智与情感的斯嘉丽痛苦不堪,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在阿希礼和美兰尼举行婚礼的前一

个晚上,斯嘉丽终于鼓起勇气,冲破自己最后的障碍,对阿希礼说出了“我爱你”,然而,阿希礼拒绝了她,离开了房间,失去了理智的斯嘉丽更愤怒地把随手拿到的花瓶扔向墙壁。花瓶碎了,斯嘉丽的心也碎了,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瑞德船长。同阿希礼截然不同的是,瑞德船长冷漠、傲慢、自大、说话总是一针见血,这让斯嘉丽甚为反感,同样地,斯嘉丽也处处不饶人,首次的相遇俩人不欢而散。正如瑞德船长说的:“我们根本就是同一种人。”最后,阿希礼还是与美兰尼结婚了,斯嘉丽痛苦万分,而她却选择了一条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道路———她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查尔斯,她以为可以藉此摆脱阿希礼的阴影,殊不知已经深深伤害到自己的感情。少女时代的斯嘉丽,可以说是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然而,随着南北战争的爆发,查尔斯在前线病故,斯嘉丽的生活开始变得窘迫,为了摆脱困境,万般无奈下她设计嫁给了肯尼迪。在困境中,斯嘉丽变得日渐成熟,担负起对家人的责任,甚至当阿希礼去打仗的时候,她对昔日的情敌———美兰尼也照顾得无微不至。

斯嘉丽爱的第二个男人,也可以说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斯嘉丽对瑞德的感情要比对阿希礼的感情复杂得多,既有爱的迷恋,但瑞德的话总是一针见血,并常常刺到她的痛处;也有恨的无语,但瑞德却总是在她最彷徨、无助时给她帮助和温暖;又或者说她对他又爱又恨,瑞德不是曾说过:“斯嘉丽,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爱你,因为我们太相似了,我们都太坏了:自私、狡猾,而且都善于识穿别人的伪装。”也许,正因为性格相近,所以彼此才更爱对方,这样的爱,是自然之爱、原始之爱、精神之爱、灵魂之爱。瑞德———这个影响斯嘉丽半生的男人,在见到斯嘉丽第一面时就爱上了她。婚后和谐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儿女的不幸夭折,美兰尼的病逝,阿希礼的出现,再次让俩人的关系紧张。瑞德和斯嘉丽的矛盾不断上升,最后,伤透了心的瑞德选择了离开斯嘉丽。失去了的才是最好的,当斯嘉丽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瑞德时,她毫不犹豫地离开阿希礼赶到瑞德身边,表达自己对瑞德的爱。伤透了心的白瑞德还是离开了斯嘉丽,斯嘉丽并没有绝望:“我要想办法找回他,一定有办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如此执迷不悟;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她只是,爱上了自己幻想中的爱情。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许多人知道她的名言:“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多少个疲倦恐惧却无人可依靠,大家的温饱都指望着她的夜晚,这句话是她惟一的安慰。她不想站在潮头风口,只想躲在一个肩膀痛快地哭上一场,再把生活的重担都交给他;可是天一亮,她又重新成为指挥若定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斯佳丽没有深植的教养与坚贞的信念作支持,全凭一腔对红土地毫无道理的深情和倔强的个性,完成一场一个人的战争。而《飘》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必定是一座不可模仿,只供人仰望的华美坟墓,埋葬着逝去的时光与一个女人的奋斗人生。

斯佳丽最后一句话是:“我要想办法找回他,一定有办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是的我们可以暂时喘息,但我们不能放弃。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毫无疑问,她有意志力,自私,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南方美人。然而,斯佳丽这一形象很真实可信。她做错了很多事情,失去了一些重要东西,但是她有信心和勇气克服任何困难,反叛无序的南方社会。斯佳丽和过去的很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一样,她永远不会过时。她是女性独立的代表,对生活有着坚定的态度。通过对斯佳丽的分析,读者能够从中学到:“忘记过去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一切。忘记过去是要为明天积蓄力量。”斯佳丽对未来充满期待

是为了奋斗、生存,就是为了她吸引和激励全球读者去奋斗、生存。

参考文献: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李庆雯:试析《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乱世佳人观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乱世佳人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英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乱世佳人观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乱世佳人观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729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