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2017-03-03 16:11:12 编辑:huantt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年轻的视角讲述了故宫内古老的文物及其文物修复的故事,第一次系统的梳理了我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以 ...

  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年轻的视角讲述了故宫内古老的文物及其文物修复的故事,第一次系统的梳理了我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曾在故宫的神武门展厅,参观过故宫文物修复展览。这次通过纪录片,更详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认识诸位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专家,倍感亲切。正是有了这些样貌普通,犹如扫地僧那般深藏不露,甘于寂寞,苦心技艺,才能使千年的中国灿烂文明,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才能让后世子孙,有幸能瞻仰古人的杰作。

  文物修复,惠及万代;残破腐坏,改头换面;巧夺天工,旧貌新颜;精绝技艺,代代相传。

  文物修复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除了技艺之外,此纪录片重点是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些身处深宫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日复一日枯燥而又有趣的工作和生活,宽松的工作氛围,以及故宫修复技艺传承有序的坚守。整个纪录片,生动有趣不枯燥。

  你既能看到修复技术人员们沿袭师徒传承制度,工作上严谨认真,也可以看到他们闲暇时,种花植树,养鸟斗猫,欢闹地打杏接杏,收获果实。

  这群人似乎一进宫,就与一墙之隔的浮躁尘世格格不入,但每个人各有性格,却又各有包容。

  很喜欢古画修复的组长杨泽华,工作休息时,弹着吉他,貌似和故宫、古画以及他的工作性质并不协调,但却感到了他的特立独行和个性。当古画修复完成之后,他操着地道北京腔,给人介绍画中人物,那个像赵本山,那处曾经被一个技术拙劣的前人修补过,发现了画中的小秘密……那份得色和骄傲,溢于言表,个性分明而可爱;

  喜欢第三集的一段真实记录,裱画的老专家,在装裱完工后,对不完美处的遗憾;

  喜欢木器组屈峰组长有关格物的那段话,喜欢他在辽金代观音木雕像修复完成后,让旁人寻找修复痕迹时,那份可爱的炫耀;当观音像被搬走时,全体木器组的人们站在门口,依依不舍送别的眼神,也令人感同身受;

  感动漆器组的年轻的小闵组长和伙伴们,忍受大漆的味道和过敏,坚守着最传统的技法。赞叹之前残破不堪的古瑟,旧貌换了新颜之后的惊艳;

  丝织品组的陈杨组长,为了职业使命,忍受枯燥,自己亲手缂丝,令人称道。

  因为故宫禁烟,有烟瘾的王有亮老师傅,坐在乾隆生母寝宫寿康宫的炕上,审视、检查刚就位的紫檀大柜,然后画风一变,忙骑着车,跑到故宫院外抽烟过瘾。

  还有钟表修复组、镶嵌组、青铜组、瓷器组等等,普通、默默无闻而又身怀绝技的专家们,他们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任,每天触摸历史,是一群令人羡慕而又令人敬重的人们。

  当然,在纪录片中也暴露出故宫管理的严重不足。看到修复办公室里工作场地的杂乱,就体现了中国人的粗糙和不讲究,和管理的落后。工作室里没有专业的修复台,真担心谁走路不小心,挂到或者碰到文物,造成文物的损坏。办公室里没有恒温恒湿装备,没有专业冷光照明,这些温度湿度自然光对纸张、丝织物都是严重损害;尤其看到历经千年的辽金木雕观音像,在精心修复完工后,放在一个铁架子推车上,没遮没挡,由一帮非专业的搬运工,送慈宁宫的雕塑馆。当时真想穿过屏幕,来到现场,最起码,在捆扎绳带底下垫块海绵,哪怕一叠厚纸呢,也不能绳子直接就和文物生碰啊,真担心在故宫坑洼的路上,一个颠簸或不小心,把文物硌坏,或者,绑扎的绳子、带子,把所剩不多的金漆磨掉。另外,同在故宫里面,文物的运送,不应该有修复组专业人员随行吗?

  看来,故宫的技术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真希望他们够吸取损坏宋代哥窑盘子的教训,制定科学严谨有效的流程和5S管理,避免历经千年幸存下来的文物,在我们这代损坏。

  篇二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因为微信上的某个公众号的推送,偶然之下得知这个记录片,大概也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索性利用闲暇时间看起来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名字听起来也很随意,整个片子拍得真心不错。既讲述了一位位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场景,也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文物在文物修复工作者手下经历的历程。

  一口气看完,看完还颇为感动。甚至一遍一遍向同事推荐,但是不感兴趣的人依然是不感兴趣,这一点我也无法强求。不过怕是正是因为如此,工作一年多,我依然觉得很孤单,因为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所关注的不过是钱,普通的日子。尽管这些是需要被关注,但是平凡的简单的日子里,绝对也是有诗意的生活。偶尔好奇心驱使之下的美丽发现,亦是生活中最好的点缀。?

  对这部纪录片中最喜欢的人物莫非是王津师傅。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身上那种大智若愚的气质。明明就是一个技艺很高超的钟表修复师,但是说起话来,那种平和,那种对钟表的痴迷,真是让人印象深刻。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师的一个典型形象吧。因为热爱,所以总是感觉自己的无知,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这个领域中最厉害的人物,可是凭着这股热爱的情感,让自己在技艺这条道上,走得越来越远,对后辈出现的些许不如意,都能心里上给予认可,甚至理解。

  我是个很喜欢历史文物的家伙,因为喜欢,所以一次一次地徜徉在博物馆中,流连忘返。当然我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冲着文物美丽的外观,对于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有时是知道的,有时是不知道的。因为自己的无知,因为自己的太多太多的不懂得?。但是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开始对文物背后所藏着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兴趣,我甚至想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所藏着的故事。我为这些伟大的历史而感动。

  篇三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当我说今天看到了一个很燃的视频,对于二十岁的你会想到什么?是火影忍者,海贼王那样的热血少年漫?还是科比的最后一场篮球赛?他们都一样地充满了观众的呐喊和欢呼,能激荡起观者内心的共鸣与冲动。然而更深层次的,还在于这些作品中内在蕴含的对于梦想的不懈追求,是那种经由时间打磨的追求着理想的回忆。所以我说这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很燃。在这里,你看到的是故宫修理文物的师傅们日常的工作状态和闲聊,平实却有趣,他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风格,却很燃很纯粹,整个片子处处透着热忱与从容,让人想走近,想接触。

  一道宫门,两重世界

  故宫,六百年的帝王居所,却几乎囊括了中华文明两千年的文化传承,青铜器,漆器,瓷器,木雕,玉雕,书画,刺绣,从前他们是帝王的玩物,现在有些在展览室大放异彩,更多的却是因为破损而被遗弃在库房中落灰。修复他们,便是故宫文物修复师的任务。

  这些人真正在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九点打开重重宫门开始工作,下午五点准时下班再将一道道宫门锁好。对其他人来说,故宫或许只是个景点,而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工作间,第一集里,一个师傅随意说了一句:“晚点儿去一趟寿康宫,再领五扇屏风回来修”。寿康宫,清朝太后的居所,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就好似可以随意借到酱油的邻居家厨房那样熟悉。

  宫门之内,北京所属的现代气息全部都被隔绝,不管你来自哪里。这里的人每天的任务就是师傅和徒弟修补文物,落了灰尘的扫了,残缺的补上去。在这儿,一切的艺术创造都是不被允许的,你必须按照文物的原貌,修旧如旧,这过程其实也是古今艺术家们通过手上这件文物的历史对话。

  他们的一生的衡量就是那过了手的文物,是数量不超百的书画,或者器皿,这样的一生,走得好谨慎,好珍重,好讲究,又好舒服。

  格物

  物之于人是启发,人之于物是相知。

  因为有了人,千年瑰宝,紫禁城,哪怕片片砖瓦也才有了生命。因为我们在和他们相遇,相知,交汇。只有人的制作,人的欣赏,人的赞叹,人的传承,才让他们拥有了灵魂和生命。纯粹的物件永远是死的,人的情感永远是活的。

  收藏家们赞叹台北故宫的藏品精妙绝伦,然而当年去到台湾的文物终究是脱离了母体的早产儿,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离不开生育她的土地,更离不开造化出她的人。

  屈峰在片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经由他们手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倾注了师傅们自身的体悟的,有情感的注入,历史的碰撞,文化的交流,所谓文化也就是这样千古流传下来的。

  匠心,人心

  我得承认,这个片子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什么是匠人,什么是匠人精神。往昔,我只知道木匠,瓦匠,他们又苦又累,社会地位也不高,往往父母们都不想要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一类的工作。但这些故宫修复师傅们也是匠人,接触到了他们的日常工作,我看到的确实另一种纯粹。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每天的目标是明确的,要做的工作虽然琐碎,复杂,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将全部的细心与耐心投入其中,几十年也就这样下来了。可是经由他们的手,化腐朽为神奇,历史融入的是自己痕迹,他们的一生是和自己的对话,是和未来的对话,今后的人望着百年前的器物,会感叹:老祖宗能人多啊!

  这样一种追求纯粹完美的匠人精神,简单,却绝不单调。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相关热词搜索:故宫 观后感 文物

1、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纪录片中也暴露出故宫管理的严重不足。看到修复办公室里工作场地的杂乱,就体现了中国人的粗糙和不讲究,和 我在故宫修文物 观后感(2017-03-03)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8115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