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

2016-01-14 09:14: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一《送报少年 卷》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希望能帮助到你。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一
《送报少年 卷》

初二年级课课练

课题:课外阅读 命题: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送报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

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

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

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

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

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

身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还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了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

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

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从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中摘抄三个富有表现力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标题是“送报少年”,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自己的儿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找出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一句话。

4.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田野上的白发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斑白,后来是额前白了一绺绺,再后来是脑后,远

看如沾满了雪花,白了一大半。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

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记得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

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

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

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

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

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

着。我叫一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下敲击的当儿,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

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

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

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儿女们的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

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我们兄妹劝了多少回,她都摇头。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

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

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

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

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

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

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

汗渍和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

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觉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

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

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

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

然后我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

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结合语境,对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郑梁梅中学初二年级课课练

课题:课外阅读 命题: 张海英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胖子和瘦子

冯骥才

①这城里,胖子和瘦子是一对朋友。那时,胖子走红运。当官儿必须是胖子,画家专画胖子,

女人也要挑胖男人做丈夫。于是就出现了愈胖愈好的趋势。这位本城最胖的胖子就受到格外重视。他的两句发胖经验“多吃多睡,动不如静”被全城人当做口头禅与座右铭。照这两句话去做,果真见效!本城的胖子就愈来愈多,但一时胖不起来,鼓腮挺肚假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

②某日,胖子兴致勃勃地去找老朋友瘦子。他见瘦子依旧瘦骨伶仃,便伸出肉磙儿一般的食指直指瘦子的肋骨说:“现在城里人人都学我,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反而不学我?天下还有比你再瘦的人吗?”

③瘦子淡淡一笑,颇含自负地说:“别看你一时走红,等你过了劲儿,就该轮到我了,不信走着瞧吧!”

④过一年,真有了变化。不知哪来一种说法:人胖,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人们对一种东西的好奇与兴致渐渐淡了,相反的东西就现出魅力。这种说法即刻像一阵风吹遍全城,跟着,有人在报上发表整版文章,扬瘦抑胖,并说,长寿的人中,98%是瘦子。

⑤自此,人们又开始关心“瘦身法”了,那个一直被世人遗忘的瘦子,终于被人们当做一件稀世的宝贝发现了。于是,原先写文章称颂胖子的那些人,又笔锋一转,纷纷撰文,赞美瘦子。报刊上有关胖子的报道一下子不见了。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

这天,瘦子在街上遇见胖子。胖子被冷落了,他感慨地对瘦子说:“当初你的话还真说对了,早该听你的话,提早设法变瘦。如今一下子很难瘦下去!”

⑥瘦子听了,摇了摇他干树枝般的手指说:“不!你应该保持这样,说不定哪天又时兴胖子了!”

(摘自《青年文摘》2007年7月上)

1.细读第一节,说说为什么有些一时胖不起来的人,却鼓腮挺肚假装胖子?试用原文回答。

2.对城里人人都学胖子的举动,瘦子有何见解?

3.一年后,人们为什么又关心“瘦身法”了?

4.第五节中说:“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言外之意是什么?

5.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作者在本文中讽刺了什么现象?

蓝色的连衫裙

靳 希

①1909年的春天来到了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城,可是,她没能给盖特街带来新面貌。临近的那些漂亮街道上的住户们都已忙开了:拾掇闲了一冬的小园子,粉刷、油漆房屋;为夏天准备好剪草机„„盖特街却仍是老样子:又脏又乱。

②盖特街是条短街,但走过这条街的人都嫌它太长了。当然,住在这儿的人都没多少钱,穷人的要求是不多的。

③他们有时能找到点儿活干,有时为找工作而奔波;他们的屋子多年没有油漆粉刷了,院子里连自来水也没有,盖特街的住户只好到街角的水栓那儿去提水。

④街上的景象当然好不了——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街道一头上的铁路线给这儿增添了更

多的嘈杂声和尘土。

⑤春天到了,别的街上去学校读书的小姑娘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但是,这个盖特街来

的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她已穿了一冬的脏罩衫,也许,她只有这一身衣服?

⑥她的老师深深地叹了口气:多好的小姑娘啊!她学习起来可真用功,她懂礼貌,见了人总

是笑眯眯的。可惜,她的脸从来也不洗,还有一头蓬乱的头发。

⑦一天,老师对这个小姑娘说:“明天你来上学以前,请你为我洗洗你自己的脸,好吗?”老

师看得出,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⑧第二天,漂亮的小姑娘洗干净了脸,还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放学时,老师又对她说:“好

孩子,让妈妈帮你洗洗衣服吧。”

⑨可是,小姑娘还是每天穿着那身脏衣服来上学。于是老师去买了一套美丽的蓝色的连衫裙,

送给了小姑娘。孩子接过这礼物,又惊又喜,她飞快地向家里跑去。

⑩第二天,小姑娘穿着那套美丽的衣服来上学了,她又干净又整齐,兴高采烈地对老师说:

“我妈妈看我穿上这身新衣服,嘴巴都张大了。爸爸出门去找工作了,可是没关系,吃晚饭时他

会看到我的。”

⑾做爸爸的看到穿着新衣衫的女儿时,他不禁暗暗说,真没想到,我的女儿竟这么漂亮!当

全家人坐下吃饭时,他又吃了一惊:桌子上铺了桌布!家里的饭桌上从来没用过桌布,他不禁问:

“这是为什么?”

⑿ “我们早该整洁起来了。”他的妻子说,“又脏又乱的屋子对我们这个干净漂亮的小宝贝来

说,可不是个好事。”

⒀晚饭后,妈妈就开始擦洗地板,爸爸站在一旁看了会儿,就不声不响地拿起工具,到后院

修理院子的栅栏去了。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开始在院子里开辟一个小花园。

⒁第二个星期,邻居开始关心地看着小姑娘家的活动,接着,他也开始油漆自己那十多年未

曾动过的房屋了。这两家人的活动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于是,有人向政府、教会和学校呼吁:

应该帮助这条没有人行道、没有自来水的街上的居民,他们的境况这样糟,可是他们仍然在尽力

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⒂几个月后,盖特街简直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修了人行道,安上了路灯,院里接上了自来

水。小姑娘穿上她的新衣服的六个月后,盖特街已经是住着友好的、可敬的人们的整洁的街道了。

⒃得知盖特街变化的人们管这叫“盖特街的整洁化”,这个奇迹愈传逾远。

⒄其他城市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开始组织他们自己的“整洁化”运动,到1913年,有上

千个美国城镇组织了修理、油漆房屋的活动。

⒅当一位老师送给一个小女孩一套蓝色的新衣裳时,谁能料到会引起什么奇迹呢?

1.“谁能料到会引起什么奇迹呢?”此句中的“奇迹”是指

2.文章描写盖特街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这篇文章在构思行文上有何特点?

4.文章为何写“有上千个美国城镇组织了修理、油漆房屋的活动”?

5.请你概括文中“教师”这一形象。

6.读了本文,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二
《初三语文综合水平测试》

初三语文综合水平测试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语基(20分)

(一)完成下列题目。(8分)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毕业前夕与同桌共勉的一段话,请你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汉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

人生之路漫长① (yáo)远,途中会有许多值得采撷的东西,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怨天② (yóu)人。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③ (qì),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一定会采撷到许多 ④(mí)足珍贵的果子。

① ② ③ ④

2.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世界真奇妙”栏目的导语,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是一块曾经 战争蹂躏的土地;这是一个 着东西方文化的神秘古国;这里有着一段 了数百年烽烟的悲情长河;这里有着鬼斧神工、神奇造化的自然风物;这里有着 历史烟尘,俯拾皆是千年文明遗痕的人文景观。

A、饱受 浸透 弥漫 布满 B、饱满 布满 弥散 充满

C、饱满 浸透 弥漫 布满 D、饱受 布满 弥散 充满

3.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A、既然 那么 只要 B、虽然 但是 如果 C、虽然 但是 只要 D、既然 那么 如果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_。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 。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 。

⑦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名著阅读。(2分)

在文学宝库中,我们欣赏到许多“硬汉子”的不朽形象: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 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读者心目中的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 则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

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划一处)(3分)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泓水之战为什么会失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4分)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6分) 开端: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

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

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3分)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在下面一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3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写作(40分)

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请以“ 其实不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做个快乐的人、学好语文、戒除网隐„„”

(2)阅读下面的诗歌,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不再屹立/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晴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题目:

初三语文综合水平测试答案

一(一)1、(4分)(1)遥 (2)尤 (3)泣 (4)弥

2、(2分)A 3、(2分)D

(二)(10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①悠然见南山 ②感时花见泪③随风潜入夜 ④一曲新词酒一杯⑤谁家新燕啄春泥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⑦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2分。各1分)鲁滨逊 、保尔

二、(一)1、大腿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4、及其未既济

5、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二)参考答案:

1、放暑假的时候 、 七月下旬的一天 、转眼到了8月底

2、对比

3、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4、凌晨5点 两百多户人家 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 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 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

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6、言之成理即可,略。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三
《期中语文试卷答题卡》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雷州八中初二年级

期中语文试卷答题卡

(满分100分,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1、( ),2、( ),3、( ),4、( )(各2分) 5、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6分)(各2分)

(1)、

(2)、①

②、步骤二:

步骤三: 6、古诗文默写。(8分)

(1)、 (2)、 (3)、 (4)、

(5)、 ,

(6)、 , 二、阅读理解(一)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送报的少年(10分)

、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分)

开端: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 ,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

9、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人物描写方法”

答)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写了“我”的儿子,这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3分

10、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2分)

(三)田野上的白发

12、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分)

13、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1)、

(2)、 14、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加点词作简要赏析。(2分)

1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 15、11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它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有什么作用?(2分)

16、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 三、诗歌鉴赏(4分)

17、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8、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20、( ) 21、( ) (各2分) 2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23、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2

五、24、写作(20分)

诗人说,人生没有爱,就像春天里没有鲜花。哲人说,爱,这是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我们说,爱,常常让我们欢欣,有时,也让我们烦忧。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选择一个方面,以“爱,带给我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感受。

3

4

答案

1、C 2、B 3、A 4、C 5、(1)、示例:阿姨,您好!您肯定非常关心像您女儿一样(般)大的残疾儿童吧?不论您捐多少,都一定能帮助他们的。(有称呼,劝说委婉、得体即给2分,若无称呼扣0.5分)

(2)①、①示例:①道不尽的母爱! ②母爱无声惊天地! ③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④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⑤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⑥梦里常回针牵线,晨起来不期饭透香。 ⑦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示例:步骤二:各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或各专题活动小组展示他们小组的成果;各个小组长代表小组进行交流。)

步骤三:全班评价。(或:班上评委组进行评价;老师点评;评委组评价并宣布评价结果;教师评价并宣布评价结果)(步骤设计合理,具有一定逻辑性,表述清楚即可。)

6、⑴ 日暮乡关何处是?⑵ 浮云游子意 ⑶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⑷ 幽径独行迷 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8、放暑假的时候 七月下旬的一天 转眼到了8月底 9、语言、行动、对比

10、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11、略

12、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13、(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14、(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

(2)句中“跪”、“艰难”这两个词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15、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6、“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17、表现了作者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蓬勃朝气。

18、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9、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20、 D

21、 D

22、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23、(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5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四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

考查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试题特点

填空题简答题是记叙文阅读的主要题型,选择题只有极少数地方穿插使用。近年来出现了设计精美的表格题。语文知识及孤立的文体知识的考查已经退出了语文试卷。从命题角度看,能表现学生阅读感受及阅读体验的题及赏析题等开放性题在进一步增加,阅读的综合性、能力性、开放性得到了体现。

新题例析

例一 阳光,是一种语言

雷抒雁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首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面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让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都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像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沮,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阜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勘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请从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词语:、

(2)作用:

2.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

3.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

4.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

5.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第1题是欣赏语言特色,这是抒情性散文最突出的特色。句中拟人化的词语有“攀谈一兴奋一颤抖”“炫耀”;使绿叶在阳光照射下焕发出生命活力,更生动形象。第2题是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能力。,第①段直接赞美阳光语言“最明亮,最透彻”;第③段赞美阳光语言“动听的声音”;第④段赞美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和“充满智慧”。第3题是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即品味语言。从整段内容来看,这句话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一切都会不复存在”是实写阳光产生的美丽只是短暂的,不可能永恒;但又说其“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这是因为阳光给人带来的内心体验与感受,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第4题是考查理解归纳能力。阳光是一种“可以听得懂的语言”,怎样才能听得懂?如用原文回答,即:“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做“阳光的朋友”。第5题是拓展迁移题,是典型的主观题,有难度但又有发挥的余地,只要把握住整篇文章的情感脉络,是’有话可说’的。例如:可把阳光比成是灿烂的微笑;它用友善融化掉彼此的敌意;还可把阳光比成是心中的一轮明月,在人们苦闷的时候,它给人送去一片明朗;等等。只要能使用比喻,内容合理、语言通畅即可。(参考答案:1.词语:攀谈 颤抖 炫耀 兴奋 作用: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1分)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2.①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 ②动情(动听、温馨) ③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3.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虚幻、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切切实实”的。 4.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 5.示例:①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变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久的回忆。 ②阳光是灿烂的微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让人乎添信心和勇气。)

例二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

开端: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

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发展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题时要有层次意识,要顺“放暑假的时候”找出点示情节发展的相应的语言标志。第2 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语言要准确。第3题既考查手法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对文章层次的把握能力。答题时要准确摘录原句。第4题考查词语品析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短语”这两个字的限制,不要标识“句子”,也不要标识4处或5处。第5题考查句子品析能力。答题时不要“泛”。第6题考查自由欣赏能力。答题时一定要说清楚所举例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参考答案:1.放暑假的时候 七月下旬的一天 转眼到了8月底 2.对比 3.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4.凌晨5点 两百多户人家 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 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 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 ②

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6.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训练

(一)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③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________(A. 热烈 B. 酷烈 C. 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④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⑤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⑥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⑦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⑧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⑨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_______(A. 阻挡 B. 影响 C 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⑩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根据文意,从第③段、第⑨段的括号内为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依次填涂在下面。

答:

2.根据选文,可以理出“我”在被追赶中心理、行为的主要变化过程。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三项,将字母填涂在括号里。

备选答案:( )

A. 充满自信 B. 轻柔舒适 C. 跑不出去

D. 开始困惑 E. 选择放弃 F. 得胜而归

3.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

A.选文的标题“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文中多次出现对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有力地突出了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C.第⑤段中对夏日田野繁华而富有的描写,反衬了“我”在炎阳下奔跑的艰辛。 D.第⑩段“凯旋”一词,传神地写出了看瓜老人在这场追赶中终获胜利的样子。

4.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限25字以内) 答:

5.品味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

6.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答:

(二) 聘任

①西奥先生身材修长,面庞削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里沉默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 )______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②茨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申请这个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15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周围只有一家旅馆,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和西奥同住的是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20岁。亚当斯自信心很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③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评请谁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为“古代苏门的文明史”,演讲时间定于三天之后。

④在这三天里,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qǐn)___忘食,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不见有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⑤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奥才发现自己的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真是惊恐万状。

⑥校长宣布,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先出场。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只见他神态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讲稿,对着教授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开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五
《2012年初三语文综合水平测试(1)》

2012年初三语文综合水平测试(1)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语基(20分)

(一)完成下列题目。(8分)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毕业前夕与同桌共勉的一段话,请你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汉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 人生之路漫长① (yáo)远,途中会有许多值得采撷的东西,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怨天② (yóu)人。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③ (qì),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一定会采撷到许多 ④(mí)足珍贵的果子。 ① ② ③ ④ 2.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世界真奇妙”栏目的导语,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是一块曾经 战争蹂躏的土地;这是一个 着东西方文化的神秘造化的自然风物; 历史烟尘,俯拾皆是千年文明遗痕的人文景观。 A、饱受 浸透 弥漫 B、饱满 布满 弥散 充满 C、饱满 浸透 弥漫 布满 D、饱受 布满 弥散 充满

3.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A、既然 那么 只要 B、虽然 但是 如果 C、虽然 但是 只要 D、既然 那么 如果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_。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 。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 。

⑦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名著阅读。(2分)

在文学宝库中,我们欣赏到许多“硬汉子”的不朽形象: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 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读者心目中的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 则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划一处)(3分)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泓水之战为什么会失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4分)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6分) 开端: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

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

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3分)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在下面一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3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写作(40分)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六
《送报的少年》

一、阅读《送报少年》,完成练习。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⑥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⑦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⑧儿子笑的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⑾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⑿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⒀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①段中表现少年恪守信誉的一个词是“ ”。

2.从②段中找出与第③段“大汗淋漓”相照应的话。 3.文中写“我儿子”的目的是 4.⑨段运用的品质。

5.从前文中找出与⑾段相照应的一句话 “ 。6. ⑿段表现送报少年

7.围绕文中两位少年,作者赞扬的是 。

二、阅读《寻找一颗善心》,完成练习。

寻找一颗善心

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他身材矮小,走起路来跛得厉害,我们时常一道外出,他的手要撑在我的胳膊上才能保持身体平衡,由此引来路人的注视。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而父亲却镇定自若。

让我们两人的脚步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他蹒珊而行,我又缺乏耐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但一旦出了门,他总免不了交代:“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去,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总能按时抵达办公室。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碰上冰天雪地的日子,即使有人搀扶,父亲也走不稳。在这样的天气里,姐姐或者是我就用孩子玩的雪橇拉着他穿过纽约市布鲁克林的街道,把他送到地铁站口。他总是紧紧抓住入口处阶梯边缘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下走,直到温暖的地铁隧道里冰融的地方。

在昔日的言谈中,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也从未流露出任何妒忌之情。他在别人身上寻找的是一颗善心,他发现谁拥有这样的一颗心,谁就会友好和善良地对待他。’如今我也长大成人,我相信那是一个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 现在我才明白,他总是通过我——他惟一的儿子,来间接地参与许多事情。我打球,他在一旁喝彩;我加入海军,就是他“加入”了海军。我回家度假,他便安排我参观他的办公室。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总是很轻。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越来越多地想起他。我不知道昔日他是否感觉到过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如果他意识到这一点,我为自己没能告诉他有多内疚、多卑俗、多懊悔而深感愧疚。

当我为琐事而抱怨时,_________,________,我都不由得想起父亲。而在这样的时刻,仿佛是我把自己的手放在他的胳膊上来恢复一种平衡,并且我在心里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蹒跚( ) 怜悯( ) ...

(2)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句说明“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三个阶段。

——

(3)文中第一自然段中“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与下文的哪句话照应?

(4)文中的“我”认为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是什么?

(5)根据文章内容,在最后一段的横线处填上两句话,使其与前一句构成排比句。

(6)最后一句“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的含义是什么?

(7)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至少要答出四个方面)

参考答案

(1)pan2 min

(2)不情愿(不喜欢)——深感愧疚(内疚、懊悔)——由衷敬佩(佩服)

(3)我不知道昔日他是否感觉到过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

(4)做人要拥有一颗善心。(要友好和善良地对待他人。)

(5)当我妒忌别人的好运时,当我缺乏一颗善心时(或“当我缺乏顽强的意志时,当我失去一颗自信心时”都司)(要结合文章内容,根据父亲的精神品质来回答,要与前一句构成排比句式。)

(6)父亲崇高的精神品质,给我确定了人生的行为准则,我要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意思对即可。)

(7)这篇文章刻画了一位令人难忘的父亲,他①身有残疾,但②意’志顽强,③自强自立(自尊),④开朗乐观(自信),⑤工作执着,⑥与人为善,⑦关心儿子的成长,⑧热爱生活。(意思对即可。)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七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

送报的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21期)

1

开端: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

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最好的教育

①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②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就拾起来,留作备用。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中,看看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③老板知道这件事后,就想把一个新的分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强就当上了经理。

④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作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后来,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⑤一个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就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强用流利的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那个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外商就道了一声“OK”。

⑥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⑦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⑧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节约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⑨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过来吧!

(《微型小说选刊》1996年9月 有改动)

1.读完这篇小说之后,可以看出“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从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当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________的人。

2.小说第三段中加点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最后一段中,老板说“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这里“最好的教育”具体指什么内容?(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绝非一般的学校教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第六段写到外商决定明天就与强签定合同,假如你就是那个外商,请谈谈你当时的想法。(要联系当时的情境来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小集市里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

价。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而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上哪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都有,一年四季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视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本子,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住在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娘在家里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们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到我班里来上学吧!”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时,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选自《2006年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1.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限18字以内)

2.从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细致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3.倒数第四段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了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期望”是什么?

5.联系上下文想—想,从遇到女教师到考上县一中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熊肉、豹肉、麂肉吃过不少,彝山的猎手们还不曾吃过猴肉;猪鸡牛羊满圈遍坡,彝山却没有一有人养得起一只猴。并非彝山上无猴,人怪彝山猴子太多,来则三五成百,呼啸而至,去则倏匆之间,踪影不见。每次猴群到来,只要枪响,总有猴子中弹身亡,却被别的猴背起跑了。又不敢去追赶,猴群总往高处爬,见人追去,猴王一声呼号,遍山乱石飞滚,让你避之惟恐不及。故猎手们没少打死猴,却从不曾到手过。

这次居然破天荒,只来了一只大母猴,还背着两只小猴。熟悉猴性的山里人百思不得其解:说这母猴拖儿带崽掉了队,那绝不可能,猴群中多的是母猴,她们最能携幼扶老;说她是故意离开猴群,也说不通,彝山的猴子靠的就是那个庞大的家族,才安然无恙。尽管人们费尽猜疑,总不得要领。那母猴却实实在在,

背两只小猴,在地里掰包谷,在树上摘核桃。该是尝猴肉的口福来了,猎手们说。二十多个猎手领着狗,从高处围下去。人喊、狗叫,母猴背着两只小猴往山下逃。两只小猴,一只在背上,一只挂在胸前,跑起来,挂在胸前的小猴不断磕碰在石头上,吱吱直叫唤,母猴在它的屁股上打了两巴掌,把它甩到背上,把背上的换到胸前,跑不上几步,胸前这个又痛得吱吱叫,又打,又换上背……好几次,只要母猴甩掉一只小猴,她完全可以逃出猎人的包围圈,但她不懂得那样做。母猴到了山脚,山脚是滚滚滔滔的金沙江。三面是人、是狗,一面是江。母猴上了江中的礁石,她想过江去。人和狗都在慢慢逼近。猎手们已经在嘻嘻哈哈笑了:猴肉尝鲜,猴脑泡酒,小猴养起来。

母猴在礁石上惶惶四顾,江水滔滔,走投无路……

二十多支黑洞洞的枪口,慢慢扬起,对准了母猴的胸脯,再往上一点,别伤着小猴。背上的小猴尚不知大祸临头,欲要爬下礁石,到江中戏水。母猴替它们抹去逃命时网在头上的蛛丝草渣,抬头看一眼黑洞洞的枪口,脸上一阵抽搐,目光惊恐而哀怨,竟然有泪水从眼角渗出。她绝望地往礁石上一靠,左手紧搂两只小猴,右手猛地捂上自己的双眼……

猎手们同时一怔,搭在板机上的食指,再也勾不下去。猎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大家呆一阵,默默收起枪,默默往回走。谁也不说话,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1.判断对本文故事情节概括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泊打“×”。

(1)开端:正当猎手们为没吃上猴肉而遗憾时,一只母猴带着小猴觅食来了。( )

(2)发展:猎人们追杀母猴。( )

(3)高潮:母猴逃到江边走投无路,两只小猴绝望地等死。( )

(4)结局:猎人们被母猴的行为深深震动,不忍枪杀母猴,默默地回家了。( )

2.小说在第三、四、五自然段中多次描写江水,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1)属 描写

2)其作用是

3.小说对母猴采用了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其中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4.为什么猎手们“搭在板机上的食指,再也勾不下去”?请简要回答。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八
《走进语文》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九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本文由xjgongpeng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姓名 班级 得分上联:①懂得进退攻守②要打叭儿落水狗③岂仅文坛闯将④临死也不 宽恕 下联: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兴怒骂,不愧思想权 威。 次序为: 5.一位自称中国通的洋教授对他的学生说: “中国人把桌子、电视一 类的物品叫东西。你、他不是东西,我也不是东西。 请指出找线句子的意思 6.请用文字将下式表述出(3 分) (2 分)一、尽自己的书写能力,将下段话按书写规则写在田字格内(5 分,含整 尽自己的书写能力,将下段话按书写规则写在田字格内( 体卷面 2 分) 不会欣赏别人的人, 别人也不会欣赏你; 没有自信心的人, 别人也不会肯定你。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zhǎn( )露头角 富贵不能 yín( )(5+4)×3= 7.请任意各写出意思相对完整的写月和秋的诗句(4 分)2.改正成语中的错字(2 分) 无遐顾及( ) 持之以衡( )8.专家们对前段时期的流行性疾病研究发现,疾病的流行与人们平常 的卫生习惯密切相关。请你为我校拟一条标语,以提高大家的防控意识(3 分) 要求:语言简洁、明确、有创意。3.请从下列几个成语中选与句子街接最贴切的一个,填在横线上,不 可重复(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分) (2 ①故宫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器,神态各异,栩 栩如生,真是 ③汽车向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 真是 4.下边是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所写的挽联,其上联的次序打乱了,请 重新排列(2 分)9.成语、俗语积累填空(3 分) 前事不忘, 前人载树, ;十年树木, 。 ;10.请写出与学习和疑惑及求知有关的名言(2 分)三、阅读理解—1—读下面一段议论文字.按要求做题, ①一位诗人曾说: “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光荣的人却注视 着祖国的事业。 ”②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倒也 不妨注视一下。③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④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 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⑤像瓦特和蒸汽机、马克思 和《资本论》 , 。 ⑥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谋求“大名垂宇宙” ,不曾用一毫的心思 去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⑦他们只是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是为时人 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异想,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名字也 就自然不朽了。⑧所以要当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 写”自己该做的事业。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 (不超过 15 个字) 答: 。 12.请在文中加横线处补写两个事例,要求所举的事例要与论点相吻 合。 答: 。 13.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4.文中加点的“小写” “大写”各是什么意思? 答: 。 15. 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 A.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阅读《伯乐作用的再认识》 ,回答文后问题。 从现象上看,伯乐相马和选贤任能相提并论,是说得通的。但细琢磨, 却不是滋味。马非人,人非马,品性原是根本不同的。这好像是个大疏忽, 却又不尽是疏忽。 马之被选擢被淘汰,原是由人决定的。它没有自由也没有自由的要表 人与马不同,他可以而且有理由把握自己的命运。别人也没有理由像拨弄 马一样操纵另外一些人的命运。但在封建制度下,人的处境却常常和马一 样,有时甚至连马也不如, “草民”“蚁民”等称谓正说明了这一点。 、 (A)伯乐 ,虽属大善,但终究还是以主子的身份把机遇 赐予人才; (B)而人才呢?也还是要 的引颈待进,把 的希 望寄托于主子身上,这种处境说起来是非常可怜的。 (C)真正的人才应改变那种依靠别人赏识、消极等待的状况,靠自 己去积极争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过多的倚重伯乐选拔人才也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伯乐的人数有限, 遗珠实属难免;其次是伯乐的视力以及观察事物的方法也未必那么可靠, 而且伯乐的资格一向是“唯衔是问” ,不尽合理。 可靠的办法是: (一)创造一种自由竞争的环境。 (2)建立一种完备的 制度,对人才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和评定,择优录用。正如世界杯足球赛, 谁是最佳球员?不能只凭球王贝利的看法,而要看技术委员会的鉴定。 在当令的时代,我们应该认识到:伯乐再好,不过是人治的胜利而不 是选才制度的成功,人才的涌现和选拔,说到底是有个好的选才制度。 8. “所以我说,直到今天仍然赞扬伯乐,并茫然不觉,恐怕还是封建 社会‘人治’思想的余风流韵” ,原是文中的一句,它放在 ABC”哪一处 最好?( ) 9.文中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匠心独具 望眼欲穿 一展

风姿B.独具匠心 望穿秋水 一展风采 C.慧眼独具 望眼欲穿 一展雄才 10、把人和马“相提并论” ,作者为什么觉得“不是滋味”? 11. “人治思想”在文中是指 。 12.作者在第二段中用了哪三个词语表现封建社会人才处境可怜? 13.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所批驳的观点是 文中,作者所立的观点是 ,批驳方式 。是送饭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 6 楼,每天清早民或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 简。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 “万老师,报纸来了! ”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 5 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 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 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 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 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 “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 数线!’我说了声“谢谢” ” 。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 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 “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 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 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哦说: “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体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 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厂’儿子不屑地说: “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 “你看看人家那进报的少年,每天 5 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 “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 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论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 9 点半钟,才 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3—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吸儒着说: “对 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 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 “换份平的来,这份不能看! ” 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年专国民到了 8 月为底,儿子丰宾到由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 兴地清点行囊准

备上学了。这天民王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 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 “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 爸送。 ” 我随口问: “那你呢?” 少年说: “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 “我爸是个不直工人.身体 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25.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6.从构思看,小说以“哦”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 ` 这种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27.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 一句话: 28.在下面一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又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 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29.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 达作用: ① ② 30.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例: 表现了: 四、作文 (一)请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为题写一段话,要求使用下列词语。 (词序可自由安排,要求用到的词用着重号标出)辉煌、感人至深、伤心、 兴高采烈、万众瞩目、前途无量。 (100 字左右)(二) 【命题形式】 两个盲人的愿望 有人问一个盲人: “生活在世界上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我希望自己也像其他所有人那样,能睁开眼睛看到周围的一切,看 到我们居住的这个大千世界。 ”这个盲人真心实意地答道。 人们又问另一个盲人: “生活在世界上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我希望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世界就可以减少许许多 多的争端。 ”他也真心实意地答道。 阅读上面这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感悟人生、 感悟社会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文章要力求创新。—4—1

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篇十
《记叙文阅读》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报的少年这篇文章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词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1338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