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女性老人的悼词

女性老人的悼词

2016-08-24 11:44:2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女性老人的悼词(共5篇)女性悼词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今天,我们大家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带着真诚,带着尊敬,来到李府,沉痛悼念王老太君,深表怀念之情,为老太君送行,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李府王老太君生于-------年---月--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农历2014年--5月-6日----时---分,带着...

女性悼词
女性老人的悼词 第一篇

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带着真诚,带着尊敬,来到李府,沉痛悼念王老太君,深表怀念之情,为老太君送行,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李府王老太君生于-------年---月--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农历2014年--5月-6日----时---分,带着对儿女们的深深眷恋,带着对亲友们的浓浓思念,对父老乡亲久久的祝愿,驾鹤西游,与世长辞,享年68岁。这正是:

生活千百事,劳心伤神,英名永传;

风雨数十载,养儿育女,恩重如山。

母爱是诗 ,母爱是画,母爱是温暖,母爱是期盼;为了家庭的兴旺,她老人家年轻时候用瘦弱的双臂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儿女的成长,她老人家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生活的大梁,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辛勤耕耘;年轻时代,春天她在大田里耕种,秋天在菜园中收获,披星戴月,早起睡晚;儿女们委屈时送上一句安慰,失意时送上一句鼓励;雨天她为儿打开遮雨的伞,冬天她为女穿上御寒的衣;多少个数九寒冬,为儿女缝补衣衫,一针一线;多少个酷暑烈日,为儿女驱蚊纳凉,摇着蒲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儿女,为了生活,为了家庭,超负荷劳作,透支着生命。到了老年,尽管疾病缠身,但为了子女们的事业有成,仍然带病哄孙,表现出了一个母亲的坚强意志;现在子孙绕膝,生活富足,正是享天伦之乐之时;怎奈老天无情,上苍不公,陡然病重。老母辞世,犹如晴天霹雳,儿女伤心不已,悲痛至极!

世上路千条,何处寻妈妈,宇宙地万里,哪里找母亲;想见音容空有泪,欲听教诲杳无声。只能看满梁落月任泪流,听杜鹃哀鸣暗伤悲 。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风亮节万古存;

明月清风怀旧貌,青天碧海寄哀思。

生活的重压,养儿育女的艰辛,造就了老人家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练就了老人家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高尚人格;她老人家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相夫教子,含辛茹苦;是和亲睦邻,乐善好施的一生,古道热肠,有求必应;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那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温暖着儿女们的心田,她老人家一生育有二子一女,她用母爱的温暖实现了她自己的期盼:儿女们现如今都已成人、成家、事业有成;她老人家的一生是饱经风霜,

历尽沧桑的一生;为了家庭,她老人家节俭了一生,为了儿女,她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根根白发诠释了老人家养儿育女的酸甜苦辣,道道皱纹诉说了老人家勤俭持家的人生百味,弯曲的脊梁演绎了他老人家呕心沥血、 饱经风霜的人生轨迹;她老人家的去逝,让丈夫失去了一个好妻子;让子女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母亲,让孙子失去了一位好奶奶;让李氏家族失去了一位可歌可泣的好长辈!让父老乡亲失去了一位好邻居。

亲情、友情、养育情,情情相融,感动苍生;

哭声、喊声、哀乐声,声声凄凉,地动天惊。

戴孝帽,穿孝衣,诠释着母子的情意,

声声悲,串串泪,诉说着母女的眷恋;

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诉,一阵阵悲痛欲绝的捶胸顿足,是儿女们心底里的呼唤,发自肺腑的呐喊,只想让老母亲睁开熟睡的双眼;怎奈天不遂人愿,呼母千万声,哭母万千遍,也无法打搅老人家辞世的梦幻!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子欲孝而亲不在;多想再喂老母亲一勺粥,问一声好;多想再给妈妈擦一次脸,洗一次脚········ 儿女们肝肠寸断、泪洒衣衫;心底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妈妈:只要有来生,只要有来世,我们还做您的儿女,您还做我们的妈妈 !

青山永志贤德,绿水长咏雅风;

正气长存天地 ,英灵含笑九泉!

------老人家,您的儿女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把您老人家的传统美德、优良品质发扬光大,让李氏家族子贤孙孝幸福久,家兴业旺海天长。 -------老人家, 您的美德将于山河同在! 您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 最后,让我们共同祈祷,------老人家一路走好!天堂路远,一路平安! 王老太君您安息吧!

XXX老人悼词
女性老人的悼词 第二篇

悼 词

【女性老人的悼词】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哀悼XXX老人。缅怀她平凡的一生,告慰老人家的在天英灵。并向老人家作最后的告别。

XXX老人因病治疗无效,于2012年XX月XX日中午X时XX分不幸逝世,享年70岁。

XXX老人,1942年9月15日生于XX省XX县。1968年1月随丈夫来到昆仑矿区,在区“五七”家属站参加劳动,先后筛过沙子、粉过石子、挖过管沟、打过土坯、搞过卫生等繁重体力劳动。为矿区的勘探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受领导和周围群众的好评,曾多次受到奖励。不仅为家庭争了光,也给矿区、同伴和子女们树立了榜样。

XXX老人的一生,是平凡而充实的一生。是辛苦操劳的一生。 1968年1月她告别亲人和朋友、跟随丈夫来到了条件十分艰苦的昆仑矿区,做为一名石油工人的妻子,她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孩子,支持丈夫工作。在参加家属站工作时,她服从分配,不怕脏、不怕累,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尽心尽力,为矿区发展做出了她应有的贡献。

XXX老人一生虽然平凡,却很丰富。她普普通通,勤劳朴实,勤俭持家,省吃俭用,整日操劳,含辛茹苦地把儿女拉扯长大,并教育培养成了新一代矿区建设者。而她自己却因多年的操劳、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凭借自己坚韧的精神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与病魔抗争【女性老人的悼词】

了二十多年,创造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又一奇迹。她善良宽厚,诚恳待人,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多年来,无论同志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始终相处和谐,每当周围的人有困难时,总是尽心尽力关心帮助。她孝敬长辈,疼爱子孙,是孩子们心中的好母亲,好奶奶,好外婆。

XXX老人与我们永别了!她的不幸离去,我们深感悲痛和惋惜。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她的家人失去了一位好母亲、好祖母。她在人世间度过了70个春秋,经历了人生的艰辛与磨难、奋斗与成功等种种酸甜苦辣,为自己生命的光辉历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老人已驾鹤西去,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勤劳善良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XXX老人安息吧,您一路走好!

2012年10月5日

2016追悼会悼词范文
女性老人的悼词 第三篇

第1篇:母亲追悼会悼词

【女性老人的悼词】

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冒着炎炎夏日,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今年5月,母亲不幸身患癌症,病情日益加重,经医治无效,于XX年7月6日下午1点42分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母亲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女性,她从很小起就自强自立,尝尽生活的甘苦。成家后,为了养育子女长大成人,又和父亲一起共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母亲的工作单位远在郊区,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每逢周六晚上回家,常常是刚放下行李,就一刻不停的忙起家务,为我们缝补浆洗,一直要操劳到周一大清早,才匆匆出门上班。十几年如一日,母亲就象鲁迅笔下的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吐出来的是奶。她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直到我们长大成人,身为人父的时候,才深切地感受到,以她这样瘦弱娇小的身体把我们抚养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在无微不至关心我们生活的同时,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她常常告诫我们,要诚实为人,认真做事。虽然由于工作关系,母亲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太多,但是她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教,使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勤俭与诚信,乃是立身之本。

母亲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因此深得同事的拥护和领导的信任,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她总是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此曾经获得过许多荣誉,但是她依旧谦虚低调,从不轻易在子女面前张扬她所取得的荣誉。母亲退休十多年后,依然有许多昔日的老同事老朋友与她保持经常的联系。有的还成为母亲的忘年交。在母亲住院病重期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前来探望,比自己的子女还要细致周到。我们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母亲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尤其是在退休以后,她始终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由于她与子女分开而住,一个人生活其实是很寂寞的,但是她善于调整心态,随遇而安,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很有规律。她心胸宽广,兴趣广泛,知足常乐。锻炼身体,看报剪报,养花交友,帮助别人排忧解难,都是她的基本生活内容。她用这种方法,排除寂寞,时时感受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使她在70岁以后,还能自理一切生活。她思路敏捷,处事果断,与子孙辈保持经常的沟通和交流。使我们感到慰籍的是,母亲晚年生活质量是高的,生活是闲适幸福的。感谢母亲,你使我们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寿命最长久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

母亲身患重病的消息使我们内心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虽然我们向她隐瞒病情,但是她内心十分清楚病情的严重性。她决定不轻易向病魔屈服,而是选择与之作坚强的抗争。她忍着病痛坚持每天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日记的扉页她写了八个字:啼哭而来,含笑而去。母亲不但非常坦然地面对病情,还反过来安慰我们不要伤心。即使在这样的时刻,她仍然处处为他人着想。当同事和朋友前去探望时,她总是显得特别高兴。强打精神与人交谈,根本看不出她是身患重病的人。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母亲拉着我的手说:看来我们是见一面少一面了,我真想你们常来看我,又怕耽误你们的工作,要是没有空就别来了吧。其实她是多么不甘心就此告别她所挚爱的亲人和朋友。7月4日她写完了人生最后一篇日记,最后几个字是:看来即将结束。颤抖的笔迹显示了母亲对生命的依依不舍和与病魔搏斗的顽强精神。亲爱的母亲,你可知道,当你的生命终结的时候,你在笑,而爱你的人在哭。

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母亲终于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母亲在我们心中的份量是很重的,我们会思念她,直到永远!

最后我代表全家再次感谢各位为我们的母亲诚挚地送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学和挚友王承炎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在我母亲住院期间给予的亲人般的照顾和临终关怀。

安息吧,亲爱的母亲!

第2篇:追悼会悼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长辈、亲友们: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悼念父亲不幸去世,并向父亲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感谢各位冒着盛夏酷暑,不辞辛苦,为父亲送行和我们共同分担悲痛。父亲因患贲门癌,年事渐高,体力日衰,病情加重,身体日渐消瘦,终因医治无效,于2016年6月19日10时2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1岁。

父亲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正是这种平淡如水的岁月,却体现了人生的返朴归真。父亲一生辛劳,淳朴温厚,勤俭朴素,惜衣惜食,扬善憎恶,生性坚强,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几十年来,他和母亲一起,含辛茹苦地把子女一个个从小抚养到成家立业。他有精湛的木匠手艺,在十里八乡都是出名的,他是一个坚强要面子的人,事事要做的比人家好,在他的操持下我们家庭在当地很出名,在当地我家第一个走出两个大学生(上世纪80年代),大姐随军跳出农门也被人羡慕,就是在家的二姐勤劳能干,为人称道。全家在父亲生病期间在经济上、人力上的支持也是众口皆碑的。父亲为家庭和子女付出很多很多。对于这一切他没有怨言只有执著,日复一日,默默奉献。只有当我们自己身为人父的时候,才体会到这种最平常,最无私也是最伟大的养育之恩,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它饱含了父亲的爱心和责任心。

父亲是一个举轻若重的人,他善于从细微处关爱子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只要他知道,必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他乐意为我们做一切细碎的事情,一丝不苟,不怕麻烦,却不愿轻易接受我们的回报。即使在病重期间,他总还是想着不要给别人和子女带来更多的麻烦,宁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病痛的折磨(

父亲与我们永别了,留下了他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了他对我们深切的关爱,留下了他那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言喻的遗憾。生活有千百种形式,但每个人只能经历一种。父亲有幸成为一个跨世纪老人,但他的经历,性格,生存环境决定了他只能选择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应当理解于先人的。但父亲一生问心无愧,是一个实实在在好人,是一个值得后辈永远追念和热爱的好父亲,他永远不会与我们分离,他将永久活在我们心里。我们会深深地惦念他,直到永远。惦念逝者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我们今后会更好地照顾好母亲,使她健康长寿,安静祥和地欢度晚年生活。

安息吧,父亲!

第3篇:教师追悼会悼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同志们:

半百人生情同义,一世辛苦何须愧。三十功名尘与土,两袖清风不为悔。

今天,秋风哀鸣,天地含悲,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为光荣的人民教师——xx同志举行追悼会,隆重悼念这位德高望重、深受师生好评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好战友——xx老师。首先,我代表田庄中学全体师生,对蒋老师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地哀悼(鞠躬)。对蒋老师的家属表示亲切地慰问,并请节哀顺变!(鞠躬)

xx老师于1957年7月15日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因兄弟姐妹多达8人,其父亲被无辜打成“右派”后,身为长兄的他高中毕业就早早地放弃了学业和美好的前程,小小年纪就帮助父母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其内心的煎熬有谁能知,那深重的压力谁能知晓?直到1980年8月才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扎根田庄教育。从参加工作以来,蒋老师坚持边工作边自学,吃够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受尽了他人难以承受的累。先后在教育局基建队,陇塘学校、永乐学校、牛上学校、杨泥田学校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1998年,因工作需要,调入田庄中学担任后勤工作。

xx老师一生热爱教育,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积极钻研业务,以强烈的爱心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赢得了教育界的好评,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蒋老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位人民的好教师,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一位德高望重、倍受尊重的同志,没有来得及放下肩上沉重的担子,不幸于2016年10月13日23时52分,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闰年闰月55岁。

培育桃李三十载,鞠躬尽瘁五十春。xx老师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生前的事迹却令我们追念不己。在他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每一篇文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为了学生,他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了学生,他循循善诱,废寝忘食。特别是对学习困难、调皮捣蛋的后进学生,他更是关怀备至,用自己亲切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容温暖他们的心灵,用自己阳光雨露般、公正无私的关爱照耀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转变为积极上进的好学生,帮助他们认真完成了学业,走上了成才之路。

对一些年轻的教师,他总是以宽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感化他们;对业务能力有限的新教师,他给予切实的帮助和鼓励。他人缘好,作风踏实;古道热肠,有求必应。同事们都说,与蒋老师搭档,轻松愉快,信心十足;与蒋老师交往,醍醐灌顶,如坐春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为田庄中心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可以说,蒋老师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

他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两个女儿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又不失和蔼慈祥,使女儿健康成长,成为了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好青年。他默默地承担起了很多的家务事,为妻子的教育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杜鹃泣血,百灵哀鸣,晴空一声霹雳,噩耗猛然当头,xx老师溘然长辞,撒手西去。想当年,中流砥柱耀杏坛;值此日,星沉月落尽哀音。xx老师带着对渴盼他早日康复、回到学校的全校师生的不舍,带着对自己白发苍苍的双亲的深深歉疚和牵挂,带着对尚未成家的女儿健康快乐、一生平安的祝福和牵念,带着对失伴孤雁般的妻子空余血泪、肝肠寸断的不忍和难舍,带着对学校、同事、学生的依恋与热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孔子风范,万世流芳,蒋老师的形像,永不泯灭,xx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那语重心长、不知疲倦地教诲学生的师者风范依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他即使两鬓染霜、仍不遗余力地在学校后勤岗位上的认真负责之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扎实工作。在病情严重之时,他仍然心系学校,心念他人。但是,我们没有回天之术,也无再生之能,xx老师终究走了,永远地走了。从此以后,蒋府失去了一位好儿子、好兄长、好丈夫、好父亲,田庄中心校少了一名好老师,同志们少了一位好同事,乡亲们少了一位好邻居。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在这秋风瑟瑟、人竟云亡的日子,青山不语,流水呜咽,苍天含悲,泪飞倾盆。这位心系田庄教育的男儿,马上就要还身尘土;而田庄的山水泥土铸就的师魂,还将屹立在田庄中学乃至所有人的心中。我们无法忘记,安化师范,三年学习中专毕业;走上岗位,各门知识了然于胸;煤油灯下,夜深人静精心备课;三尺讲台,谈笑风生兢兢业业;批改作业,圈圈点点扎扎实实;传道授业,讲解疑难苦口婆心;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待人真诚,政治风雨同心同德;平易近人,老少交往有情有义;年事渐高,分配工作在所不辞;情性豁达,后勤工作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养老抚幼邻里皆知;只是此刻,晚辈同事心有缺憾:平日前来探望不周,忙于事务关心不到;今日灵前,特致此意,前辈若知,谨请见谅!

人奔西土,音容宛在。纯净一生,桃李满天下;群贤毕至,松竹拔昆仑。蒋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将长留我们心中,他的宽厚美德,他的勤劳,他的敬业风范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

疾风劲吹,山水含悲。xx老师,明天,您将和青山相伴,与黄土相依,与日月共存。我们请您一路上务必慢行,一路走好!

xx老师永垂不朽,师魂永垂不朽!

蒋老师,请安息吧!(举哀)

第4篇:追悼会悼词范文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同志。

***同志因XXXX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晚*时**分在XXX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岁。

***同志****年*月生于XXX市XXX县(区),****年*月参加革命工作。

***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XXX岗位,还是在XXX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

***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慰***同志在天之灵。

***同志安息吧!

【女性老人的悼词】

第5篇:爷爷追悼会悼词范文

各位长辈、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感谢各位今天能参加我爷爷的追悼仪式。爷爷生于xxx,因患病医治无效,于xxxx与世长辞,离开了我们,告别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享年79岁。

首先,我代表我的奶奶,代表全家向前来参加追悼仪式的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前来和我们一起分担悲痛,给予我们巨大的精神安慰,与我敬爱的爷爷作最后的告别!爷爷,我们相信你还没有走远,相信你还可以感知,此刻,与您相伴一生的奶奶、深深爱戴你的儿女、家人都在你的身边和你作最后告别。关心你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也都到来为你送行。爷爷啊,天堂路上,一路走好,安息吧!

爷爷生于乱世年代,是一位亲身经历多次变故的世纪老人。他7岁时父亲去世,两位哥哥也在战乱中不幸遇害,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他那稚嫩的肩头,但他并没有畏缩,而是勇敢的挑起了重担,照顾母亲,弟弟,终于他和弟弟在亲戚乡邻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由于家庭的成分不好,在政治动乱的时代,他也受了不少的委屈,但他都坚强的挺了过来,靠的就是他的勤劳、正直、宽厚、仁爱。他一生都在辛勤的劳动,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自己的儿女,他操碎了心,直到去世前的几个月,他仍在劳动,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一直勤勤恳恳,看看院子里的柴火堆,那就是爷爷劳动的成果,柴火堆还在,而爷爷却离我们远去了,仿佛间我仍旧看见他在辛勤的劳动。

今天爷爷就要走了,我们相信爷爷是位有情有义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他一定会继续回报有恩于他的人。爷爷一生养育两儿、四女,教子有方,儿女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爷爷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汇集了劳动人民优良特征的:朴素、善良、勤劳、正直的一生。他以男人特有的深沉厚重、伟大慈祥的爱铺垫了儿女和我们子孙后辈的人生之路。在爷爷的福泽下:孙子有数人攻读了大学,其他的儿女、子孙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幸福的生活着。

人间有爱,岁月无情。爷爷最终离我们而去了,老人家您放心的走吧!虽然您离我们走了,但您的每个儿女、子孙都继承了您正直、勤劳、自强、奋发的品行,继承了您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博大、宽厚、仁爱等优良品德,都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后会好好的照顾奶奶,让她老人家心情愉快、幸福美满的欢度晚年生活。同时我们也会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和优秀的业绩来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灵。爷爷,天堂路上您放心的走吧!

敬爱的爷爷安息吧!我们知道:这么多年里您与病魔搏斗,已经很累,需要休息了,现在您安息吧!我们相信逝去的是您衰竭的身体,但你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望着爷爷灵前的遗像,我知道您老人家并没有走远,我们实在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向您诉说。然而阴阳相隔,咫尺顿成天涯,你是再也听不见,也再也看不到了!

爷爷,安息吧!爷爷!我们会永远的怀念您!

第6篇:追悼会悼词范本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XXX同志。XXX同志因患肝癌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6月15日晚9时15分在XX市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1岁。XXX同志1925年4月生于广东省XX县,1947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担任东江纵队联络员。解放后,任XX县粮食局科长、副jú长、XX公社副书记、书记。后任XX市财政局副jú长,XX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1985年5月离休。

【女性老人的悼词】

在几十年的革命工作生涯中,XXX同志忠于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错误路线干扰下,受到极不公正待遇,蒙冤10多年仍坚真无悔坚持革命信念,其高尚的品格勘为后人楷模。

XXX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行政管理岗位,还是在企业管理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廉洁自律。XXX同志为人正直、谦虚谨慎;生活节俭、家庭和睦;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

XXX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政廉政和无私奉献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XXX同志榜样,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再创佳绩。以慰XXX同志在天之灵。

XXX同志安息吧!

2016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女性老人的悼词 第四篇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一、端午节的来历:【女性老人的悼词】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在湖北、湖南、贵 赛龙舟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1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16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之四: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二、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至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

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习俗至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习俗至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习俗至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

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六年级:279421390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篇3]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

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草药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躲端午

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

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2.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

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篇4]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夏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许多有河流的地方都举行龙舟竞渡,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棕子。端午节吃棕子,在中国已相传两千多年。据说,屈原死后,人民将粽子投在江里喂蛟龙,让它不要吃屈原的身体。另一说则是将粽子投在江里以祭祀屈原,包上箬叶可以不被鱼虾吞食。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篇5]

端午节历来是中国很重视的传统佳节,民间庆祝活动也多种多样。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 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各地在端午节也有不少地方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

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 “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 。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 。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2015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女性老人的悼词 第五篇

第1篇: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学习为人民服务体会新的学年开始了,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汇报,并研究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困难问题。这个信息,使贫困学生家庭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我自已也深深感到:这是党和政府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有利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育大批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据统计,在今秋入学的全国400万大学新生中,贫困生约占五分之一。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平均线的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总人数有240万。这还不包括考取而上不了大学、转上中专或者失学的少数学生。贫困大学生多来自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最不发达的地区、领域、群体,多数在农村,少数与失业、单亲、疾病、灾害有关。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曾经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我觉得: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并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为了贫困家庭学生的读书问题得以解决,我认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和高校,必须密切配合,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抓好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机制运行的各项工作,确保在新学期开学后,按新机制发放助学贷款;

(二)加大国家对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励力度。中央财政将增加助学奖励经费,各地区也要设立面向品学兼优经济困难学生的政府助学奖学金,帮助和激励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勤奋学习;

(三)端正办学思想,调整支出结构。高校每年要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四)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高校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组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取得一定的资助报酬;

(五)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各地区要适当增加财政贴息支持,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确保贫困家庭新生顺利入学;

(六)高校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努力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要把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好校风。当前,中央已及时地出台了相应的有关政策,主要是看我们如何去贯彻执行了。

第2篇: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确实是一个忠实的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窑洞崩塌,他奋力将队友推出窑洞外,自己被埋而牺牲,年仅29岁。毛泽东在写《为人民服务》这一篇演讲稿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克服。为此,毛泽东号召大家都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其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非常推崇和重视的思想之一,例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第四页)中提到“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两个中国命运》(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提到“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提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为人民服务”是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宣传口号,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但只有毛泽东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党历届领导人也都是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更加明确地提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效果。江泽民明确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同样也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仅得到历届党中央领导人的强调,而且“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奉行的“宗旨”,同时也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由此可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着深厚的根基,在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含义的。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而且,无论是党纪还是国法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为最高准则,这是国家的幸福所在,也是民族的福气所在。这只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口号,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有多少的党员干部是真真正正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并不排除其中也是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是为人民着想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我们的当今社会中,有很多领导干部似乎都已经有点变质了,他们不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他们似乎是为“人民币“服务的。这样来描述似乎有点不妥当,似乎过于绝对化和片面化,不过细心想想吧,这样的事情会是无风起浪吗?不会的,事出必有因。其实,有时候一些比较难听的话恰恰是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倘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尽忠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那么还会有想唐福珍因为拆迁而自焚的现象再次出现?那么还会有三鹿奶粉有三聚氰胺,香肠中有瘦肉精的出现吗?倘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都感到幸福了,那么还会有日益突出的上访问题吗?民间也就不会流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说法呢?

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那么他们就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为国家、政府树立威望,国家才能够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主义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第3篇: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近日,观看林莘老师的《为人民服务》一课的录像课教学,我受益颇多。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强烈的情感冲击,缜密的论证分析,简明的学法指导,自如的交流生成则是这堂课突出的特点,当然,林莘老师激情内敛的教学艺术,丰富自然的教学内涵,更是构成这堂课成功的基础。

《为人民服务》一课篇辐较长,课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生动华丽的词句,学生对此类文章时代背景比较陌生,影响了学习的兴趣。但林莘老师能够吃透教材,紧扣目标,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对文本进行了大胆而富有创意地取舍、整合,整个流程设计颇具匠心。整节课的重头戏在于老师引领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而学习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又在于让学生在品味、朗读中学习引用名言、对比和举例这三种论证方法。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林莘老师独具慧眼,敏锐地抓住“死”字的褒贬意义。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生死对比”,推敲“死”字在文中特定的附加意义——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在对比中进行换词训练,让学生们用丰富的词汇表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献身、牺牲、为国捐躯……”,“替法西斯卖力、去死”是“下地狱、一命呜乎、命丧黄泉……”,接着,林老师巧妙总结:同样一个死,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词,孩子们,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请带上你的温度,把这句话读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评价中,在有的放矢的指导下,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体会鲜明的情感对比,感受作者的强烈爱憎。在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提高。

现在的孩子对张思德已经陌生,为了让张思德的形象丰满、生动起来,林老师对表现张思德形象的镜头的筛选、剪辑颇费苦心。张思德一生不停地奔跑,干着最平凡的小事。张思德唱歌、垦荒的镜头,张思德收yǎng孩子、侍候老人的画面,张思德壮烈牺牲的情景……这一个个镜头无疑都是精品,都饱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为人民服务。可亲、可敬、可感的张思德走进了学生的心中。“助人为乐,心怀他人”这一最简单、最朴素、最永恒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举例的作用,这就是人格的魅力,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种真实的再现,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年代的距离,也起到了介绍时代背景的作用。巧用媒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画面的冲击,感受到张思德伟大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对学生的感染和震撼由此达到高潮。

第4篇: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是在1944年9月8日,为了纪念张思德同志,在他的追悼会上的即席讲话。作为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如此郑重地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为他致悼词长达近半个小时,这是异乎寻常的。

当时,主席虽然是即席讲话,手里没有讲话稿,但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是经过长时孕育,有着深远思考的,是出于统一延安军民思想的需要,是要把“为人

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全党全军中去,使之确立为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

张思德的死是偶然的,但主席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倡导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去却是必然的。《为人民服务》不仅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而且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十多年来,“为人民服务”和张思德的名字一直回响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造就了我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了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模范,“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准则。

今天,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和一名共产党员,联系当前实际再读《为人民服务》,感想有二。

感想一:为人民服务需要提高本领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员的义务第一条就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学习,才能提高本领。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人民需求,服务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加强能力建设,才能满足

人民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需要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经验是联系实际学习研究的成果,十分难得、也十分宝贵。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经验是熟能生巧而来,有些经验则来自于精益求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用心去工作,用心去工作好(

感想二:为人民服务就是一种奉献

奉献本是共产党人的美德。为人民而奉献,为人民而服务,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要名也不要利,这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随着雷锋时代的远去,这种高尚的奉献精神和作用宣传少了、见的也少了。相反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追名逐利的多了,计较得失的多了,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贴在了墙上、写进章程、挂在嘴上、丢在一边了,“为人民服务”和“诚信”口号成为了他们作秀的工具。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来得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重温《为人民服务》,就感触更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一定要带头树立起为人民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道德风尚。党员干部更要为人表率,学在先、做在先,做树新风讲奉献的带头人。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举,不听说唱,只讲耕耘。让耕耘后的收获默默地留在百姓之中,让奉献后的快乐回到每个党员的身边。是我们所共同想往和期待的。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人永恒的课题,不了的事业。每读一次《为人民服务》,心中就涌上一股暖流,感慨万千,而读后的感受和感受后的行为,将会久久地留在我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之中。

继承和弘扬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是形势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

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

第5篇: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服务是一种责任”,提起服务我不由得不想起毛泽东主席写下的著名篇章《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纪念革命战士张思德同志的追掉大会上所发表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我们的干部、战士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便响彻神州大地。

党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一方面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更主要的是为人民服务。工作涉及面广,触及的问题敏感,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尤其在当前,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树立服务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不是要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指手划脚,而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排忧解难,去实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人到顶效经济开发区工作以来,无论是在机关或基层,工作中虽然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还不强、缺乏思想准备、等待观望多、创新求变少,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变化,尽管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加以纠正。为此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不光是学习政治、法律知识,更要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党委和政府办公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把理论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指导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以效能建设为突破,进一步纠正纪律松驰,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等现象,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规范个人的言行,带头模范遵守各项纪律。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建党之基,是立党之本。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一名共产党员,如何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为其服务,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值得深思。

首先,我认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改革创新,真心实意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其次,要搞好行政服务,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增强自身素质,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怎样增强自身素质呢?一是要认真学习政治,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作为我们办公室,业务不熟,就谈不上办事高效;业务不精,就谈不上当好参谋助手和为领导及群众搞好服务。如果要高效勤政地搞好服务,不仅要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武装头脑,还必须学习办公室的业务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提高依法行政服务的效率;三是克己自律,清正廉洁,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为民服务的透明度,杜绝假公济私的现象。

再次,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始终要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不要让群众认为得罪不起,最终还得求人家办事的思想在社会上流传。

第四,要提高办公室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必须全体办公室人员行动起来,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总不能把整个办公室的工作全部干完吧,要靠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内要苦练“内功”,改进工作作风,对外树立亲民思想,打造我们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新形象。


女性老人的悼词相关热词搜索:农村女性老人悼词 90岁老人女性悼词范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女性老人的悼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女性老人的悼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5801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