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2016-09-23 14:29: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一)
必修四听课记录

窦娥冤

一、 导入新课

二、 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

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三、 2、 关于元杂剧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四、 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五、 分析第一层:

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六、 作业、预习第二层

雷雨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三《雷雨》简介:

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四、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哈姆莱特

一、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的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后期的传奇剧———《暴风雨》等。

二、悲剧的情节:这是一部五幕剧。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pái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作业。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细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柳永词两首

雨霖铃

一、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二、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排行第七,也称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为人放荡不羁,生活落拓,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且去填词”——“奉旨填词”

三、教师泛读课文

四、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找意象,说作用。

明确: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五、作业:背诵这首诗。

望海潮

一.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二.教师泛读

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六、 作业:背诵这首词

《醉花阴》

一、作者简介

二、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3.写作背景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4、教师泛读、找同学分别朗读上下片

5整体感知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这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

2.写作背景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教师泛读

4、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二)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制作: 班级: 姓名: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三)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四)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2、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想:

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合作探究,分析比较。

3、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相关知识

了解词的发展史(起源、发展、风格、流派),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掌握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1、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餘)、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倚声填词”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词的分类【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按结构分为: 按字数分为:

单调——一片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两片(阕) 中调——59~90字

三叠——三片 长调——90字以上

四叠——四片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

三、走进作者――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被称作“柳屯田”。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柳永年轻时到汴京应试,常出入歌楼舞馆,为人狂放不羁,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

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他是宋词“婉约派”的宗师,是北宋致力作词的第一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师的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以真挚敏感的心灵和一腔真情,为古往今来的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的情感世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被后人誉为婉约派的宗师。通俗是柳词的特点,他继承了民间词的风格,“凡有井水外,即能歌柳词”,可见其影响之广泛。词发展到宋代,受五代文风的影响,也为适应歌舞升平的社会需要,词风婉丽,盛极一时。才情卓异的柳永长期混迹于歌女中,于是创作了大师表现男女离情别绪和悲叹个人沦落江湖的作品,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四、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释词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重湖叠巘清嘉: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都很秀丽。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义。

五、背景引入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六、诵读思考:本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

讨论明确:钱塘的繁华的表现: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七、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3、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度来写的?

4、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交流、明确:

1、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

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

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 (概括)

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流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上阕先点出“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4、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七、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明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

2、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明确:苏轼诗:“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山水的美丽。宋之问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写出了杭州有名的桂花。白居易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写杭州山寺中的桂子和钱塘江潮是让人向往的。南宋杨万里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八、总结全词,概括主旨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任选几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雨霖铃》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

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二、朗诵

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3、指名朗诵,要求感受情感氛围。

三、诵读品味,探究赏析

《雨霖铃》一词,通过描写冷落凄清的秋景,衬托了情人间缠绵哀怨、伤感低沉的离情别绪。

1、思路探究: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

明确: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心情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

方法指津: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结尾。

2、意境赏析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式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津: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1)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并拟作标题。

明确: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词人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愁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方百计、千般思绪,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2)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方法指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描述送别画面背景。

明确:设想以下几组来渲染这幅“别离图”。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渲染气氛。

分析1: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伤心难忍。

分析2: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

(3)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方法指津:品读词句,抓住意象,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明确: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暮霭”这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正当离人依依难分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感。这种缠绵的离情,是凄婉的。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师小结:上阕,实写别时情景。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将离别的情、景、事组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柳永用大师的景物渲染了一场凄惨的分别,这是铺垫法。其实我们刚才分析的是词中的实景,词人在下阕还设置了大量的虚景。【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3、品读下阕,讨论探究作者在“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明确: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

4、名句理解鉴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讨论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融情于景的写法。“今宵酒醒何处”,于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又变换为“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酒醒前的梦境形成对照。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写江岸杨柳,分明是惋惜“垂柳只解惹春风,如何系得行人住”;写晓风残月,分明是慨叹“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去天边月,没人知”。“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以虚景、虚情收结全篇,令人回味无穷。

点评小结:下阕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了词人别后孤单寂寞的心情,虚实相映,使人真正深刻地理解“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等词句的丰富内涵。

四、诵读品味,交流探究,整合知识,总结全词

1、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分析: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这首词上阕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阕的虚写。下阕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承接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主,自古而然。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自慰之意;然而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拓展了词的境界,下面别后设想就顺理成章了。

2、词的上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着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试着体会全词的意境。 分析:《雨霖铃》抒写的是饯别时黯然、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了“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助。词的上阕在

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五)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内 课 题: 容 备 注 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 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 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两课 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 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 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 1161 年大 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 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 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 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 “诗余” “曲子词”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 本章共 第 1 页(本章共 9 页) 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90 字)长调(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 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 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 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三、作者简介: 柳永

(约 987--约 1053 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 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至 54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七(排行第七) 。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 当时流传很广。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 ,代表作《望海潮》 《雨霖铃》 。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 柳永词 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四、写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 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 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 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 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五、检查预习: 参差(cēn cī) 绕堤沙(dī) 天堑(qiàn) 珠玑(jī) 罗绮(qǐ) 竞豪奢(shē) 重湖叠(chóng yǎn) 羌管(qiāng) 千骑(jì) 六、诵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 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 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望海潮 本章共 第 2 页(本章共 9 页) 七、译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地处东南,形势优越(美好) ,湖山优美,三吴的都市,钱塘(杭州)自 古以来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 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 阔无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 缎,争讲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 花争奇斗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山水烟霞的秀美风光。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八、思考: 1、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和繁华; 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 3、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 三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繁 华) 4、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下 片:西湖湖山之美——重湖 桂子 荷花 百姓生活愉悦——羌管 菱歌 嬉嬉 本章共 第 3 页(本章共 9 页) 长官生活休闲——千骑 乘醉 吟赏 祝愿官员: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 他政绩卓著。 “好景” ,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直 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最末两 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6、 《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 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南重镇】 2、从历史传统上看【自古繁华】 3、从自然景观上看【西湖、钱塘江】 4、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精美、人口密集】 5、从百姓生活上看【安居乐业】 惊叹 赞美 艳羡 九、 “点染”艺术鉴赏 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点染 艺术鉴赏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染 ”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在天涯。 抽象的评点(总写) “点 ”: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 点 具体的描述(分述) “染 ”: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7、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 、分析《望海潮》 哪些是“ “点”,哪些是“染” ? 点、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

活富有 (分)——染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 (分) —— 染 本章共 第 4 页(本章共 9 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所以在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句词句,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梦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泪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慰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景别)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釧;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苦别) 二、题 解: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 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象征:离愁别恨。 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 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 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雨霖铃 三、诵读、感悟 寒蝉(chán )/凄切,对/长亭/晚,骤(zhòu)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 ǎi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chén)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四、翻译: 秋蝉凄凉悲切地鸣叫,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在 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却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 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 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 愁哪能经受得了! 今晚酒醒的时候,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杨柳岸 边,那时晨风吹拂,天空挂着如钩的残月。这一去,一年又一年, (相爱的人不在 本章共 第 5 页(本章共 9 页) 一起, )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 同什么人诉说? 五、整体

感知 (一)自读诗歌,感知内容,回答问题: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哀婉、悲伤、凄凉、忧伤、痛苦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 知己伤心地告别。离别 3、这首词写的是离别,那么哪句能表现该词的主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 意象 意境 寒蝉、长亭、骤雨 凄切 悲凉 烟波、暮霭、楚天 苍茫 落寞 杨柳、酒、晓风、残月 凄清 孤寂 手法: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概括艺术特点 寒蝉、长亭、 寒蝉、长亭、骤雨 景语 融 情 入 景 情语 (实景) 实景) 情景交融 烟波、暮霭、 烟波、暮霭、楚天 (虚景) 虚实结合 虚景) 杨柳、晓风、 杨柳、晓风、残月 无绪、留恋 执手、泪眼 清秋 伤别 好景 虚设 婉 词 的特点: 的特点 哀 5、概括的 的内容 .说说本词表 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离别 的情景(离别 ) :离别 孤寂凄清的情景( 本词 了词人 的离 别 。 6.本词 什么 写的? :秋天 :长亭 离情( ) 本章共 第 6 页(本章共 9 页) 苦) 7.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伤离别三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离别前: 勾勒环境——凄清悲伤 离别时: 描写情态——难舍难分 离别后: 刻画心理 ——孤清冷落 体 会 诗 意 离别前: 离别前 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 (景语) 实写 寒蝉、长亭、骤雨 景语) 离别时: 离别时: 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 (情语) 实写 执手、泪眼、凝噎 情语) 烟波、暮蔼、 烟波、暮蔼、楚天 因情设景 离别后: 离别后: 刻画心理 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杨柳、晓风、 杨柳、晓风、残月 (景语) 景语) 虚拟 好景虚设、 (情语) 虚拟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情语) 8、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请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诗句出来。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下片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 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谈谈看法。 酒、杨柳、晓风、残月 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一种已愁苦不堪,更何况是四种,真可谓是愁上加愁。此 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本章共 第 7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柳永词两首,听课记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6494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