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采桑子晏殊赏析

采桑子晏殊赏析

2015-12-17 09:24: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一《采桑子解析》 采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采桑子晏殊赏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一
《采桑子解析》

采桑子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朱敦儒、欧阳修、冯延巳、晏殊、晏几道、苏轼、吕本中、纳兰容若、毛泽东等相关文学大家先后以采桑子为词牌作诗词。词牌简介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乐》作《凉下采桑》,属“大簇角”。此双调小令,就大曲中截取一段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词牌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法

本调四十二字,前后阕各二十一字,三句。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应注意的是:(一)前后阕前两句意思一般都连成一气,第三句可另起一意;也有三句一气贯下的。(二)后阕前两句一般都要求用对仗,只有个别词作例外,如韦庄词:“暗想玉容何处似?一枝春雪冻梅花。”

(南唐)冯延巳《采桑子》

《采桑子》冯延巳

小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晓梦初回,一夜东风绽早梅。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起来检点经游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州。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双垂,只是金笼鹦鹉知。

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居。叶落闲阶,月透帘栊远梦回。昭阳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洞房深夜笙歌散,帘幕重重。斜月朦胧,雨过残花落地红。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风。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花前失却游春侣,极目寻芳。满眼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评语正当春花怒放,携手观赏时,失却了“游春侣”!独自寻芳的心情,纵有笙歌,也不免愁肠欲断。眼前蝶戏林间,燕穿帘栊,更使人不堪思量。词中用“各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寂。“绿树青苔半夕阳”韵味无限,耐人寻思。全词情景相渗,构思新颖,风流蕴藉,雅淡自然。体现了冯词的特色。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首仅寓孤闷之怀。江左自周师南侵,朝政日非,延巳匡救无从,怅疆宇之日蹙,“夕阳”句寄慨良深,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触景感怀,

来可乐,但以无不得以绮语目之。文字疏隽。上片,径写独游之悲,笙歌原

人偕游,反增凄凉。下片,因见双蝶、双燕,又兴起己之孤独。“绿树”

朱敦儒《采桑子》

《采桑子》朱敦儒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

(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宋)欧阳修《采桑子》

(一)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

上片写飞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颖州暮春之景,层层皴染出一幅“残春图”。作者却又以“西湖好”的赞语统摄全词,一反南唐诗人的低沉情调,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心情。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在这寂静中诗人蓦然发现:暮春也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天然之美,闲静之境,也有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退隐田园之情韵。“双燕归来”则是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全词既写繁华美景的失落,也写空静美景的发现,虽有惆怅,更多的是旷达,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的高旷情致,充分展现了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旷达胸怀。

(二)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轻舟短棹西湖好,绿

无风水面琉璃滑,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无名氏《采桑子》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鉴赏“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作者本来要与今年寻花被误,可是一开始用的是一个含量更大的句子,这样子不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题旨得到更广泛的扩充。“不肯开晴”语意和“风雨成旬”略同。不过这不是多余的重复,因为如果只是“风雨成旬”,那么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许会想:总该有一刻的风晴吧,只要乘这个机会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不信,你看那“误却寻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风雨成旬”,为什么还要寻花陌上呢?而正是因为有了“不肯开晴”,“误却”二字才更见份量。但是,词篇也不是顺着一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过片的“今朝报道天晴也”就忽如绝路逢生,然而紧接着又一个转折:“花已成尘”!上片说“误却”,总还是误了今日仍有明日的希望。现在,一个“尘”字已经把花事说到了头,因此对寻花人来说,剩下的便只有懊丧与绝望。“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怼语,也是痴想。这种痴,正说明了他的情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二
《诗歌鉴赏》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三
《唐诗宋词赏析》

课号:27 经管1107 张春鸽 111090292

唐诗赏析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个人见解:这次依然选用王维的诗,跟上次的《山中》一样,这首鹿柴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鹿柴是一个地名,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摩洁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又有所不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

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三四句紧随上两句的空山人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及色。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之感,感受着空山的静谧。

宋词赏析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赏析: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友分离,心中的烦恼无从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

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序”、“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四
《古诗词鉴赏20131108》

古诗词鉴赏20131108

一、品味炼字类

[中考题型]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中考题型]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

[中考题型]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四、想象描述类

[中考题型]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五、表达技巧类

[中考题型]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

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一、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二、(2012·丽水)阅读《过湖》,完成第3~4题。(4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3.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2分)

4.景中有情: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三、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

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四、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五(2012·台州)阅读《秋夜山居》,完成第9~题。(4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9.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0.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六、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七、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1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八、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16.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九、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 ,下片写重睹青山[来源:Zxxk.Com]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1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十、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9.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十一、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0.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1.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2分)

十二、阙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 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 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22.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3.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十三、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24.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

25.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十四、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26.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27.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十五、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28.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分)

29.“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30.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十六、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3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 (1分)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五
《晏殊词燕意象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晏殊词“燕”意象分析

曾新宁

学 201302514168

专 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 张文东

2014年10月2日

晏殊词“燕”意象分析

曾新宁 指导老师:张文东

摘 要:晏殊是“北宋倚声初祖”,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珠玉词》是晏殊的词集。晏殊的词风如他的词集名所揭示的那样:珠圆玉润。《珠玉词》含蓄词风的形成与晏殊的特殊身份有关,也与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有关。燕子是一种常见之物,也是晏殊词中常见之景。晏殊往往将他的人生感受融入燕子的描写中,从而使“燕”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创造出不同的词境。本文对此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

关 键 词:珠玉词;燕意象;寓意

引 言

晏殊(991-100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是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有《珠玉词》传世。他的词上承五代花间派韦庄、冯延巳等清切婉丽的余韵,下开晏几道,秦观等婉约派蕴藉淡雅的先风,在北宋词坛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但纵览晏殊的代表作《珠玉词》,宋初艺术成就最高的标志,正如有些评论家所说的“大多不出男欢女爱,离情别意,没有什么特意的地方”,然而仔细品味,他词中的艺术特色还是富有创新的。晏殊词中的相当部分抒情之作对传统的庸烂题材都作了典雅化、含蓄化和“以理节情,情中有思”的审美,少了晚唐同题材作品的轻佻浅薄的情趣和色情的描写,没有同时期柳永的词那么直白,更多的表现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情,让人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上层文人领袖和太平宰相的真实个性和独特风度。

晏殊的高官地位使他享有优厚的待遇。优厚的待遇也为他创作诗词提供了环境,他的诗词就是在这种优遇生活环境中创作而成的。晏殊的《珠玉词》里面有130余首词,其中写到燕子的词就有24首。中国古典人生哲学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其中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自然的一员,燕子与人类的生活、情感、习俗的紧密关联,却又是其他鸟儿无法比拟的;因为燕子它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厅内或屋檐下。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特别被古人青睐,意象颇为丰盛:或惜春悲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时伤事。它不仅仅是燕子,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们经常能在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国画作品中,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茅屋一幢,杨柳数棵,竹篱笆围着的院子里,有着一眼自打的土井,土井的轱辘上和杨柳的树梢上,站着几只大小不一的燕子,还有一群燕子在空中飞翔,或许还有爷孙俩,倚着一张小方桌在院子里纳凉„„在晏殊的笔下,在词人的眼里同样如此,燕子可以自由自主地飞于帘幕之间,可以成双成对地呢喃于画梁之上,因为人们都憧憬着燕子一样双宿双飞的美好,追寻着燕子那样相亲相近的幸福,人们在燕子身上倾注

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并积淀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里,这就是意象。大多数诗词就是以意象构造呈现审美风范和艺术价值,写词人就是要为自己的心灵找到感应的对应物。燕子意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灵意象,凝聚着一个才子志士,文化精英关于生命、关于心灵、关于人世的思索和叹息。如果去掉自然意象的借助,中国古典诗词只不过是一具没有血肉支撑的思想、骨架,借助自然意象所达到的境界成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关的燕子意象词句正是如此。因此“燕子”成为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表达文人们丰富的情感,或铺陈景致或依象兴意。身为宰相的晏殊在他的词中写景物时经常会提到燕子,而在不同的词中,燕子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如:《珠玉词》中的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感时忧时,闲适生活,男女爱情,相思离别,宴饮祝寿等类别。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晏殊词中的燕子意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燕 子 意 象 表 现 了 晏 殊 闲 适 生 活中的 闲 愁 闲 绪

太平宰相晏殊,生活面较狭窄,感情也相当平和,既无国事之忧虑,又无个人生活上的愁烦,整日过着闲适的生活,但也偶尔有点闲愁闲绪。如他最著名的作品《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中,情中有思,富于理趣,写出了“时光只解催人老”的人生惆怅,让人回味无穷。其中,“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只有像词人那样的悠闲,才能一边拿着酒杯,一边哼着小曲。但是“去年天气旧亭台”,还是一样的天气,还是一样的亭台,夕阳去了,明天的太阳却要升起,抒发了词人痛惜年华易逝的叹息。花落去而燕归来,加倍表现伤春的情怀,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于春光美景不能常驻人间的惋惜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一种深曲幽约、闲雅自然的情感心态,耐人寻味,启人联想,历来为人称道。的确,词人以“燕归来”反衬独自徘徊之人孤寂的心情,此词中的燕子归来所代表的意象正写出了时光飞逝,春去秋来,燕子的归来正体现晏殊浓厚的感伤愁怅情绪。告诉人们眼前所见的归燕实际已非去年在此安巢的旧时相识,时间的流动早使一切发生了变化,使人感慨万千。这以景衬情的词句,一方面出色传神地描写了暮春时间落花归燕的优美景色,另一方面也借助燕子意象诗化了晏殊珍惜青春,留恋人生的情怀。“燕归来”中的燕子意象写出晏殊因美好的事物归来而欣慰。“花落去”不可追,而“燕归来”则可期。绝望中的希望,悲观中的乐观,正是燕子给我们的启迪。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晏殊通过观察、描写燕子的动作来表现他优越闲适的生活,用燕子意象构成了一幅幽雅宁静的画面。晏殊很少用富贵的字面却能在词中流露出一种富贵人家的优雅,这种景致是一般人家不可能有的。

《珠玉词》中通过写燕子表现晏殊的闲情。闲情多为唐宋间生活颇为安定的词人所抒发的由伤春悲秋引发的时光流逝之感。这是一份需内省、细细品味自己心灵感受才会有的情感,那些终日为生活和仕途奔波的人很难体味。晏殊词中的闲情属于心灵感悟的那一部分被表现得更为深细。它已没有了时代所带来的忧虑,却颇有盛世所带来的几许富贵气息和豪情。燕子正是传达了晏殊的这种闲情、富贵气息。

二、燕 子 意 象 表 现 了 晏 殊 宴 饮 祝 寿 时 的 欢 快 心 情

宴饮歌舞是晏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饮的同时还会填一些词来助兴,祝寿时也不例外。如: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双燕归飞绕画堂。(《燕归梁》)

有意归来梁上燕。(《玉楼春》[东风昨夜因梁苑])

杏梁归燕双回首。(《玉楼春》[杏梁归燕双回首])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踏莎行》[绿树归莺])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踏莎行》[小径红稀])

燕子双双,拂扬帘拢。(《玉堂春》[帝城春暖]))

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破阵子》[湖上西风斜日])

朱帘细雨,尚迟留归燕。嘉庆日。(《殢人娇》[玉树微凉])

这些词句中的感情基调是欢快愉悦的,“庆佳会,做寿酒”,燕子到晏殊家里就像它也来凑热闹似的,可见《珠玉词》中晏殊对燕子的描写表达了晏殊的多方面的情感活动。“宋词中的表达的是自然情感或深化的情感,这些都与词人的情感活动有关,而情感活动受生存环境个人心理的制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内心情结。北宋的大部分词人生活环境优裕,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作品中相当一部分为表达自然的情感即浅层感受”晏殊词中的宴饮祝寿的词作也是如此,他巧妙地通过描写燕子来表达自己愉快心情。

三、 描 写 男 女 爱 情,抒 写 相 思 离 别

人都有七情六欲,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婉约派的重要代表,晏殊也写一了些关于男女爱情、相思离别的令词。但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北【3】宋大词人所作之词,读者觉其亲切动人”。并非人们所说的淫词。如: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清平乐》[金风细细])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踏莎行》[细草愁烟])

槛菊愁烟兰泣,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采桑子》【林间摘遍双双叶】)

谁把钿等移玉柱?时时海燕双飞去。(《蝶恋花》【六曲栏干偎碧树】)

帘幕风轻霜语燕。 (《蝶恋花》【写燕子如巢燕语】)

词人看到燕子双飞去,触发了伤春怀人的愁思情绪。燕子双双穿过帘幕翩然而至,反衬出词人独居相思之苦。“双语燕”表达的是与男女欢爱有关的情思。一是作为像喻性的符号,象征或比喻两情依依的欢乐。二是作为衬托性的符号,内蕴为无情之鸟成双对,有情之人却孤单,此情何以堪。“人的生存境遇不一样,恋情引起的情感活动也不一样,生活安定,境遇顺遂,那么恋情引起的是闲愁万种:如果生活漂泊,境遇坎坷,那么恋情中的相思还会有政治上的没有出路的苦衷,情与志的双重失路,引发的是对命运无奈的凄惨与悲慨。晏殊一生的政治仕途较为顺利,生活安定从而在平时的闲适生活中作词时所写的燕子词句所表达的情感正是看见燕子成双成对,而反衬自己的孤单一人抒发愁思之苦,孤寂之感,用“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 。因为这里的“燕双飞”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词人通过“燕子双飞”与下片的“独上高楼”作比较,更加突出人的孤独及那绵绵无尽的愁思恨缕,“望尽天涯路”,词人又把这种难解的怨别伤离推向了极致。其子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从表面来看,两句似在冷静的描写景物,无一字提到情、愁两字,可是流露出的情愁却无穷无尽。用“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佳期难再;用“微雨”状出心境的阴郁和苦闷。以“落花”之动,衬托着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着思念之深,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又如“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踏莎行·细草愁烟》)以双飞燕作反衬,烘托出闺中人的无比寂寞。观“海燕双飞”,因而忆远,这种巧妙的承接显得自然,不露痕迹。且细草幽花,为静景;海燕双飞,为动景,静景已经销魂,继而是动景的闪现,使宁静更加深了。这里用燕子意象来表达相思者的情感,人的情丝本来就复杂柔婉,燕子是最有寓意色彩和象征意味的意象,表达了晏殊牵念、期待的复杂心情。

四、 传 达 一 种 快 乐 祥 和、静 谧 惬 意 而 又 时 带 感 伤 的 情 怀

燕子,它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候鸟,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燕子的出现就在无意识地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因此晏殊的词中有不少写与燕子与春天相联系的句子,如《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在这里,燕子寄予着一种春天美好景色,传达着一种祥和快乐的场面和欣欣向荣、静谧惬意的意境:春天来了,百花绽放,芬芳怡人,成双成对的燕子也从北飞回,出入在人家厅内或屋檐下,正在忙碌着修筑自己的新巢。然而,在他的词中,燕子更多的是出现在晚春或是秋来的时候,词人更多的是一种惜春悲秋的情怀。“柳丝无力燕飞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春末夏初时节,燕子衔泥垒巢,飞来飞去十分繁忙。而词人本人由于富贵的生活,才有可能有轻闲来寻求像燕子垒巢这样淡雅的情趣,然而徒增的“闲愁闲闷”,时节更替,光阴易逝的叹惜,只能在所得的情趣中得到心灵的抚慰。他对季节的渐变特别敏感,“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虽然如此,但也有一些感时伤怀的意境,因为闲适与忧患的情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六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三)(辽宁))》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三)(辽宁)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8、(5分)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任意3点即可满分)

9、(6分)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任意两点即可满分。每答出一种手法,观点1分,解析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9.请对本诗三四两句进行赏析。(6分)

8.(5分)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2分)

麦田被风吹起,如绿色的波浪一样起伏;水塘里的草根处有蛙欢快的叫声;那无所事事的蝴蝶,翩翩起舞,无忧无虑地陶醉在暖洋洋的东风和草花香气里。(1分)

诗人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和春天的活力。表达了沉醉在美好春光里的

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9.(6分)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4分。答出修辞给2分,分析给2分。)诗人寓情于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寄寓了悠然自得的心态。(2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4分)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

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4分)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8.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8.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9.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

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3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

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8.9两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5分)

9.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6分)

8.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1 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

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2 分)杂诗不涉具体情事,

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分)

9. “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每点2分)

八、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悲 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8.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9.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8.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的情感。

9.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七
《14 专题十四 诗词鉴赏》

专题十四 诗词鉴赏

1.(2012·浙江省丽水市)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2.(2012·浙江省衢州市)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答案】

15.(2分)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16.(Z分)突出玻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3.(2012·四川省南充市)诗词鉴赏(3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4.(2012·山东省聊城市)下面《我爱你,中国》这段歌词中加点词语对表达爱国之情的作用是什么?(2分)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

我爱你森林无边 ..

我爱你群山坞 ..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

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答案】选取祖国的“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歌颂,使抽象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形象,避免了空洞。说明:本题2分。

5.(2012·山东省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意境2分)

6.(2012·浙江省嘉兴市)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7.(2012·山东省滨州市)古诗词鉴赏。(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

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答案】

7.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8.“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8.(2012·成都市B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案】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9.(2012·浙江省台州市)

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答案】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意对即可)

10.(2012·浙江省温州市)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11.(2012·贵州省铜仁市)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答案】

(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12.(2012·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答案】

7.B

8.D

13.(2012·四川省眉山市A卷)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答案】(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14.(2012·甘肃省兰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3分)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8.“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1分)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案】8.(1分)顽皮,可爱 9.(2分)B

15.(2012·湖南省株洲市)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八
《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广东版)(第01期):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

1.(2014届广东东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小题1】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2. (2014届广东广雅高三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7分)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小题1】“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3. (2014届广东广州珠海高三入学摸底)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行

【明】沈宜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 ,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小题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 “不如休想再相逢”?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4. (2014届广东广州一中高三8月测评)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小题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尾“长笛霜空”描写了三种不同的景物,笛声、霜、天空。由霜可以联想到有肃

杀气氛的秋意,

5. (2014届广东海珠高三上综合测试二)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小题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3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

答。(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201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大庾岭 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

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小题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并简要描述。(3分)

【小题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九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采桑子晏殊赏析篇十
《诗词赏析之形象及特点》

相关热词搜索:采桑子晏殊 采桑子晏殊阅读答案 采桑子晏殊从字数上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采桑子晏殊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采桑子晏殊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6713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