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2016-11-04 09:52:4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共6篇)刘禹锡《和乐天春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③“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第一篇

【原文】: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③“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翻译】: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赏析】: 《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此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阅读训练】: 一、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4分) 二、 (1)解释词语:朱: 一: 数: (2)“春光”一词在诗中有何意思? (3)诗歌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被深锁宫廷的宫女的“愁”? 【参考答案】

一、 1、①本诗写闺中女子之愁,“愁”是诗眼。 ②在结构上,“愁”起到贯穿全诗的作用。诗中女主人面带喜色下楼赏春,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写出“愁”1分,分析2分) 2、结尾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她巧妙地描绘了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4分) 二、 (1)红色 满 数数 (2)自然的良辰美景;宫女的青春年华。 (3)新妆初成无入赏识,只有“数花朵”的无聊,只有被“蜻蜓”吸引的无奈。

春词 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第二篇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邓独自归。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

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中国妇女和世界各国妇女一样,都为国家独立、解放、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巾帼英雄和“三八红旗手”。党和政府为维护保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满脸春色 满面春风 妙手回春 满袖春风 满园春色

暮云春树 皮里春秋 琼岛春云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桃李春风 万古长春

杏花春雨 阳春白雪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月旦春秋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有女怀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沂水春风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一室生春 着手成春

春词 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第三篇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曲院风荷 (清)陈 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苏轼的《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秋词阅读答案_秋词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第四篇

<秋词>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词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秋词阅读答案_秋词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
<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本诗名句。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答案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第五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词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答案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答案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注释]
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杨柳枝词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第六篇

<杨柳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诗词全文如下: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译文]
<杨柳枝词>也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杨柳枝词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鉴赏]
总之,这首七言绝句,诗人采用了一句一转,移步换形,更好地展示了隋宫的衰败景象,也抒发了自己的一腔愁绪。同时,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春词刘禹锡意思 春词刘禹锡译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春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7217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