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咏雪的诗词

咏雪的诗词

2015-12-26 06:49: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咏雪的诗词篇一《关于咏雪的诗句》 古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咏雪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你。

咏雪的诗词篇一
《关于咏雪的诗句》

古代咏雪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咏雪的诗词篇二
《关于咏雪的诗词》

关于咏雪的诗词雪,洁白无瑕,粉妆玉琢,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在《诗经》中就有关于不少对雪花的描写:“上天同云,雨雪雾雾”,“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特别是《小雅、采薇》的末章几句,是几千年来传诵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雪花满天飘落,素雅柔媚,景象万千,引起多少诗人遐想,唐代诗人岑参《白雪赠送武判官归京》诗以梨花喻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游在《夜大雪歌》中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元代乔吉的《咏雪》散曲连用四个俗喻,咏雪为“灰泥子”(石灰)、“面儿”、“盐儿”、“粉儿”,可谓俗中寓巧。雪花飘落景象万千,但使人赞美的还是雪花本身的艺术。雪花其所以被称为雪花是因为它有花的千姿百态,假如我们把雪花放在放大镜底下,就会看到每一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而精美的图案花纹。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爱好者,收集各种各样的雪花,发现有六千种彼此都不一样的雪花,甚至有人以毕生精力拍摄各种雪花照片,直到死前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大自然落到手中一部分雪花而已。尽管雪花的形态千姿百态,奇妙各异,却都离不开它的基本形状--六角形。我国早在二千年前西汉时期韩婴诗作《韩诗外传》一书中就说过,“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南北朝诗人庚信在诗中还咏道:“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在当时没有放大镜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是很不简单的,欧洲直到公元1611年才由德国刻卜勒在他即兴之作《六面形雪》一文中,记述雪晶是六角形,比我国晚一千多年。唐宋也有咏六出雪花诗,如唐代武将高骈《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韩琦《咏雪诗》:“六花耒应腊,望雪一开颜”。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形呢?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有一段解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这当然不能算什么道理。宋代朱熹在他《语类》中解释道:“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缵开,成棱瓣

也。又六者阴数,太阴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这种解释也没有说出什么科学道理。为什么雪花是六出呢?大家知道,雪花是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它在冰晶的基础上由水气凝华长大而成的。而冰晶是一种晶体,其分子排列规则,具有六角形的结构,所以形成的雪的结晶也呈六角形。雪花有多大多重呢?李白《北风行》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自然是文学的艺术夸张。据科学测定,现在测的最大雪花直径是二十厘米,有人计箕过,一立方米的雪,就含有数十亿颗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天平上才能称出雪花的重量。一般雪花3,000个到10,000个才有一克重。由于雪花密度小,重量轻,受空气阻力大,因此降低时常轻飘飞午,碰到其他雪花时,还常常附在一起,成为直径达几厘米的鹅毛大雪。由于凝雪时放出热量,溶雪时吸收热量,因此溶雪时比下雪时更冷。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就写出这种情景。这和民间流传的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一致的。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写出雪中环境的幽寂,同时也映证了“麻雀屯食要落雪”这句谚语。严冬雪飘,对于鸟雀是一场灾难,每每大雪到来之前便开始屯食,待到大雪寒江,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了。不同地区降雪时间有早有迟,积雪时间有长有短。北方和西部地区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甚至第二年五月仍然是“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而中原地区却是“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而南岭以南终年无雪。人们喜欢雪,更主要的是它能为人们造福,陆游《立春》和《初春》诗中有“年丰腊雪经三百,地暖春郊己遍青。”“且欣一雪压灾瘴,不怕连阴咽管弦”诗句,“瑞雪兆丰年”更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农谚,表达人们对瑞雪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渴望。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1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1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7.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8.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9.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22.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3.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24.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2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终南望残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梅花》王安石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训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将登泰山雪满山(李白)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咏雪的诗词篇三
《有关咏雪的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咏雪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咏雪应诏 上官仪

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咏雪 董思恭

天山飞雪度,言是浇花朝。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良时竟何在,坐见容华销。 咏雪 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早春咏雪 王初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咏雪 姚合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 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时,黄承彦骑驴过小桥吟的那首诗:“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徐陵】

琼林玄圃叶。

桂树日南华。

岂若天庭瑞。

轻雪带风斜。

三晨喜盈尺。

六出儛崇花。

明朝阙门外。

应见海神车。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咏雪 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咏雪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咏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咏雪 飞花

岁晚江南杨柳花,余杭门外蕊争发。

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

到晓翩翩出绣户,随烟直上透窗纱。

绕帘渺渺落霓裳,呵手惊飞暖翠华。

忽忆离人隔溟海,独颦远黛恨天涯。

三生苦短何时见,桃叶渡头看鹜霞。

有关咏雪的诗

一、 咏雪诗:(部分)

1、《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 《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二、咏雪佳句:

1.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3.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

坠。” 唐,李白《清平乐》

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5.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咏雪的诗词篇四
《关于咏雪的诗词》

关于咏雪的诗词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补充: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燕山雪花大如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拥蓝关马不前”(好象是这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诧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终南望残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腊象~~~~~~~~~~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燕山雪花大如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拥蓝关马不前”(好象是这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诧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终南望残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我有一首:

《梅花》

王安石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训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将登泰山雪满山(李白)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考资料:骆宾王[咏雪]

雪,洁白无瑕,粉妆玉琢,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在《诗经》中就有关于不少对雪花的描写:“上天同云,雨雪雾雾”,“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特别是《小雅、采薇》的末章几句,是几千年来传诵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

雪花满天飘落,素雅柔媚,景象万千,引起多少诗人遐想,唐代诗人岑参《白雪赠送武判官归京》诗以梨花喻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陆游在《夜大雪歌》中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

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元代乔吉的《咏雪》散曲连用四个俗喻,咏雪为“灰泥子”(石灰)、“面儿”、“盐儿”、“粉儿”,可谓俗中寓巧。

雪花飘落景象万千,但使人赞美的还是雪花本身的艺术。雪花其所以被称为雪花是因为它有花的千姿百态,假如我们把雪花放在放大镜底下,就会看到每一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而精美的图案花纹。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爱好者,收集各种各样的雪花,发现有六千种彼此都不一样的雪花,甚至有人以毕生精力拍摄各种雪花照片,直到死前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大自然落到手中一部分雪花而已。

尽管雪花的形态千姿百态,奇妙各异,却都离不开它的基本形状--六角形。我国早在二千年前西汉时期韩婴诗作《韩诗外传》一书中就说过,“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南北朝诗人庚信在诗中还咏道:“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在当时没有放大镜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是很不简单的,欧洲直到公元1611年才由德国刻卜勒在他即兴之作《六面形雪》一文中,记述雪晶是六角形,比我国晚一千多年。

唐宋也有咏六出雪花诗,如唐代武将高骈《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韩琦《咏雪诗》:“六花耒应腊,望雪一开颜”。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形呢?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有一段解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这当然不能算什么道理。宋代朱熹在他《语类》中解释道:“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缵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太阴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这种解释也没有说出什么科学道理。

为什么雪花是六出呢?大家知道,雪花是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它在冰晶的基础上由水气凝华长大而成的。而冰晶是一种晶体,其分子排列规则,具有六角形的结构,所以形成的雪的结晶也呈六角形。

雪花有多大多重呢?李白《北风行》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自然是文学的艺术夸张。据科学测定,现在测的最大雪花直径是二十厘米,有人计箕过,一立方米的雪,就含有数十亿颗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天平上才能称出雪花的重量。一般雪花3,000个到10,000个才有一克重。由于雪花密度小,重量轻,受空气阻力大,因此降低时常轻飘飞午,碰到其他雪花时,还常常附在一起,成为直径达几厘米的鹅毛大雪。 由于凝雪时放出热量,溶雪时吸收热量,因此溶雪时比下雪时更冷。李益《从军北

征》:“天山雪后海风寒”就写出这种情景。这和民间流传的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一致的。

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写出雪中环境的幽寂,同时也映证了“麻雀屯食要落雪”这句谚语。严冬雪飘,对于鸟雀是一场灾难,每每大雪到来之前便开始屯食,待到大雪寒江,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了。

不同地区降雪时间有早有迟,积雪时间有长有短。北方和西部地区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甚至第二年五月仍然是“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而中原地区却是“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而南岭以南终年无雪。

人们喜欢雪,更主要的是它能为人们造福,陆游《立春》和《初春》诗中有“年丰腊雪经三百,地暖春郊己遍青。”“且欣一雪压灾瘴,不怕连阴咽管弦”诗句,“瑞雪兆丰年”更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农谚,表达人们对瑞雪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渴望。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补充: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片片片片片片片

飞入梅花全不见

咏雪的诗词篇五
《咏雪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6.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欢快、融洽的家庭气氛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 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对的是,元方看似无理的的行为,表达了对父亲友人不守信用的强烈鄙视,人无信不立,这也告诫了人们不守信用的人是得不到人尊敬的。

不对的是,违背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尊敬长辈

咏雪的诗词篇六
《咏雪古诗7首》

《苑中遇雪应制》 唐·宋之问

赏析

《苑中遇雪应制》中说:“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雪梅》 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上林春令》北宋·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

“蝴蝶初翻帘绣”三句,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比喻,可以比声音、比形象、比情态、比心情、比事物,但都要抓住两者之间的可比之处。这首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就为歇拍的抒情句“长忆著、灞桥别后

”作了铺垫,从而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浓香斗帐自永漏”一句,写梅花在雪后深夜之时开放,清香从窗外飘入室内的斗帐中。“浓香”代指梅花。“永漏”,意夜深。“任满地、月深云厚”一句,既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衬托着洁白的雪更加光洁隽美了。歇拍“夜寒不近流苏,后庭梅瘦”,又是一个抒情句。赞美雪中梅花不畏寒冷,不同流俗,不趋炎势,只在冰清玉洁中独弄清影。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

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彩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南宋·吕本中《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

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咏雪联句》 东晋·谢安 谢朗 谢道韫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清平乐》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更不叫人更思念万分。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咏雪的诗词篇七
《关于咏雪的诗句》

咏雪的古代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咏雪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咏雪应诏

上官仪

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咏雪

董思恭

天山飞雪度,言是浇花朝。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良时竟何在,坐见容华销。

咏雪

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早春咏雪

王初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咏雪

姚合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

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和宾客相国咏雪

许浑

近腊千岩白,迎春四气催。云阴连海起,风急度山来。

尽日隋堤絮,经冬越岭梅。艳疑歌处散,轻似舞时回。

道蕴诗传丽,相如赋骋才。霁添松筱媚,寒积蕙兰猜。

暗涨宫池水,平封辇路埃。烛龙初照耀,巢鹤乍裴回。

檐日琼先挂,墙风粉旋摧。五门环玉垒,双阙对瑶台。

绮席陵寒坐,珠帘远曙开。灵芝霜下秀,仙桂月中栽。

和人咏雪 李咸用

轻轻玉叠向风加,襟袖谁能认六葩。高岫人迷千尺布,

平林天与一般花。横空络绎云遗屑,扑浪翩联蝶寄槎。

公子樽前流远思,不知何处客程赊?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咏雪的诗词篇八
《初中古诗词欣赏-咏雪篇》

咏雪的诗词篇九
《咏雪的好诗句》

咏雪的好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咏雪的诗词篇十
《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雪诗》

2007.01文学教育

研究者

李振中

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雪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所贵乎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陶、柳同流、柳诗自陶诗中来,就这样经东坡“发明其妙”后,渐被后人接受。不过,学者们早已指出二人诗风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不拟从宏观上论述两人诗歌风格的异同,只准备对比欣赏他们极其有名的咏雪诗或诗句,来观照诗歌中所呈现的不同风貌,以期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一作洁)。(节选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作与从弟敬远一首》,原诗为:寝迹衡门外,邈与世相绝。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高超的艺术技巧和雅淡深长

的语言风格,是这两首诗或诗句被广为传诵而历久不衰的原因。但是二诗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陶诗用雪的意象表达超然心态,柳诗则寓于孤愤。

陶诗写于晋安帝元兴二年,即四○三年。四○一年,陶母孟氏卒,渊明从桓玄幕还家,写该诗时正值陶渊明居丧在家。[1]此时虽然距陶渊明彻底辞官归隐尚有两年,但是追求隐逸的思想在陶渊明生涯中几乎是贯穿始终的。不可否认,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有十分强烈的志在兼济理想,因此在诗歌中偶尔流露出“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的豪情以及“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杂诗》其二)的迟暮之悲。但这些思想火化在以向往归隐、崇尚自然作为人生旨归的主流下稍纵即逝。“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和“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分别表现了“质性自然”的本性和“心为行役”的无奈。出仕的世俗生活虽能免去冻馁之患,但“违己交病”,因而,必须泯去世俗熏染过的“自我”以求回归一个“真我”。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也是几经沉淀,层层

过滤,出语天真,一片神行。上面所引他的咏雪诗句也不例外。“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作者善于抓住所描摹对象的突出特征,即雪的轻虚与洁白,用淡淡的笔墨,就把雪的神态凸显了出来:听之无所闻,视之已白成一片。罗大经《鹤林玉露》:“只十字,而雪之轻虚、洁白尽在是矣,后来者莫能加也。”沈德潜《古诗源》:“渊明咏雪,未尝不刻画,却不似后人粘滞……为千古咏雪之式。”足见该句诗历来倍受推崇。这两句主要刻画雪的静态。当然,“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也刻画了回风舞雪的动态,但是,整体上给人以静的感觉。这和陶渊明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心态是十分吻合的。如果更深层理解这一点,还要结合整首诗来观照。从这首诗的题目可知,该诗带有日记的特点,所写的是实景,没有夸张和虚构。雨雪霏霏,寒风凄凄,劲气袭袂,箪瓢屡空,作者的处境可谓穷矣。然而,在如此情况下,作者对生活维艰的现实却不关注,甚至是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因此,该诗主题不是忧生之嗟,而是仰慕遗烈之崇高品德,谨守君子固穷之益坚节操,尤其不以栖迟衡门

研究者

为耻。作者用雪的意象也是来衬托寝迹衡门、与世隔绝的平静心态。尽管这一时期陶渊明尚未归隐,但追求隐逸的超然心态在他的诗作中却屡屡被传达出来,这一点无需举其诗例。他后来的《祭从弟敬远文》把这种心情进一步诠释了出来:“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实彼众意。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谐行,舫舟同济。三宿水滨,乐饮川界。静月澄高,温风始逝。”由此可知,陶渊明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这一情结只有敬远能够了解。而他的咏雪诗正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状况的关注已经呈现出非功利性的冷眼旁观。在正式归隐之前,“性本爱丘山”的禀赋尚未与田园生活达成契合。但心态已经处于超然的非功利状态。而当深感世俗生活有违平生之志时,便毅然决然与官场彻底决裂,到田园中寻找“诗意的栖居”。

柳宗元的《江雪》大约作于被贬官永州时期。由于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柳宗元长期被贬在永州和柳州。沉重的政治压抑和思想苦闷,使得他内心郁结而享年不永。虽然时时也借山水之游来排遣心中块垒,但他不具备恰当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始终走不出政治生涯中的悲剧阴霾。因而他的许多诗都营造出一种砭人肌骨的清冷意境,染上了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呈现出凄清冷峭的风格特征。“柳子厚……深于哀怨,谓《骚》之余派可?(陆时雍《诗镜总论》)“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柳诗如巴东三峡,清猿夜啼。”(乔亿《剑溪说诗》卷上)凡此种种,都说明柳诗风格闲旷清峭、悲婉微至的特点。在这类诗中往往寄寓了柳宗元内心的孤愤,《江雪》诗更是如此。与陶诗不同的是,全诗

不对雪的情状作具体描摹,而着力描写一个空中全无鸟影、地上更无人迹的浩邈无边的寥廓背景,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那个孤傲的寒江垂钓者形象。全诗纯从静处落笔,刻画了一个一尘不染、万籁无声的世界。可是,读来却给人以动的感觉,只因作者用了“绝”、“灭”、“钓”三个带有动态性的词,使得画面仿佛浮动、活跃起来。这样正和垂钓者内心的不平静是如此的合拍,垂钓者内心的不平静全靠外界的寂静反衬出来。而这个垂钓者正是柳宗元的写照。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三:“人绝,鸟稀,而披蓑之翁傲然独钓,非奇士耶?按七古《渔翁》亦极褒美,岂子厚无聊之极,讬以自高欤?”朱子荆《增订唐诗摘抄》卷二:“千、万、孤、独,两两对说,亦妙。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卷三:“置孤舟于千山万径之间,而一老翁披蓑戴笠独钓其间,虽江寒而鱼伏,非钓之可得,彼老翁独何为而稳坐于孤舟风雪中乎?此子厚贬时取以自寓也。”都指出这个被幻化、美化的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柳诗所描写的雪景,却未必是实景,尤其是寒江独钓景象则纯属虚构。雪景是为了刻画这一形象而设的,雪海茫茫,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极度夸张地渲染环境之幽静空寂,以此来寄托柳宗元在政治失意之后的孤愤情怀。胡应麟说:“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诗薮・内编》卷六)正指出柳宗元内心的躁动与孤愤。王士祯:“余论古今雪诗,唯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

释:

文学教育2007.01

山’句最佳。若柳子厚‘千山鸟飞绝’,已不免俗。”(《带经堂诗话》卷十二)王士祯之所以激赏他人咏雪诗,而独以“俗”字评价柳诗,就是因为他人咏雪寓乎忘形,柳诗则滞于孤愤。“此诗读之便有寒意。”(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而他人咏雪诗寒意则浑然不觉。

陶、柳咏雪诗句表现出的不同心态,反映了二人迥异的人生观,而不同的人生观和时代的风气不无关系。陶渊明的超然心态与魏晋以后隐逸风气的兴盛关系很大,而这种隐逸风气又与战乱的社会背景和玄学的影响有关。柳宗元的诗歌则体现了中唐这一悲慨愤激时代的文人特有的个体忧患意识。长期的贬谪生活,使得他对于生命的执着和对于理想的追求中,充满孤独寂寞、凄楚忧伤的情绪,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自命才高行洁却得不到理解和重用的孤愤心态。

综上所述,陶、柳咏雪诗的分野在于,一个发言超然,寓于忘形;一个强自排遣,寄托孤愤。“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沈德潜《说诗睟语》)说明陶渊明心如止水,其诗歌亦如一泓深水,他人不可企及。陶咏雪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柳则辞旨凄婉,

怨意自深。施补华说:

“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岘佣说诗》)钟惺说:“非不似陶,只觉音调外不见一段宽然有余处。”(《唐诗归》)用这些语句来评价上面所论陶、柳咏雪诗或诗句也是十分恰当的。

,袁行霈[1]参见《陶渊明年谱简编》《陶渊明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4月

李振中,男,河南商丘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攻唐宋文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咏雪的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咏雪的诗 咏梅的诗词 咏雪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咏雪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咏雪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8691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