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合同范文 > 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2016-08-30 11:42: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共6篇)第三章防治作业要求第三章防治作业要求第十二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根据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和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的指导意见,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并按照协议开展防治服务。第十三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按照农药安全使用的...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第三章防治作业要求

第三章防治作业要求

第十二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根据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和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的指导意见,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并按照协议开展防治服务。

第十三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按照农药安全使用的有关规定科学使用农药。

第十四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实施具有安全隐患的防治作业,应当在相应区域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中毒和伤亡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为防治队员配备必要的作业保护用品。防治队员应当做好自身防护。

鼓励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为防治队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

第十六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安全储藏农药和有关防治用品,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第十七条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建立服务档案,如实记录农药使用品种、用量、时间、区域等信息,与服务协议、防控方案一并归档,并保存两年以上。

第十八条符合条件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可以通过当地县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申请使用全国统一的统防统治服务标志。

一、构建新型机制,推进综合防控,水稻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模式基本成熟

 2007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萧山农业局的筹划支持下,萧山区首家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合作社成立,专业开展水稻病虫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工作。2008年,我们继续积极探索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方法,制定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水稻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模式基本成熟。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组建完善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的思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为运行机制来组建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以杭州广通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萧山区植保站为技术后盾,联合部分镇街农技人员、农药、肥料经营人员、植保防治作业人员和种粮大户等组建了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合作社,并登记注册。合作社首批社员52名,其中团体社员3个,个人社员49个,选举产生社员代表15名,其中,理事5名、监事3名。到2008年底,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05个。合作社主要开展植保防治作业服务、测土配方施肥作业服务、喷雾器械维修服务、机械设备及配件销售、植物保护防治咨询与技术服务等。

根据区域分布,合作社组建了16支统防统治作业服务队。服务队以村或农场为单位,以村干部或农资经销服务人员为主要责任人,组织作业队开展统防统治和代防代治服务工作,防治作业服务队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制定了《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合作社与各防治作业服务队签订协议,规定双方责权。服务人员由防治作业服务队直接管理,接受合作社监督、培训和指导,要求服务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热爱病虫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病虫防治知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年龄不超过50周岁。服务人员由合作社建立健康档案。

2、规范管理,开展水稻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

为了加强管理,规范运作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防治效果,我们着重在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和队伍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区植保站帮助合作社建立制订了《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章程》、《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安全操作规程》、《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分别对合作社、农资经营的社员、防治作业队、技术人员等提出具体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服务行为。并专门设计制定《萧山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规范操作协议书》,由合作社和各作业队负责人签订协议,规定双方职权,从制度上保证各项防治服务措施的落实到位。

(2)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采取基础技能培训和经常性给予技术支撑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合作社社员及作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专业学习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机械使用维修技能,经区植保站培训考核合格后,发上岗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在防治作业期间,合作社专门成立由3名植保专业大学生组成的技术服务组,并配服务专车一辆巡回检查,对作业队员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3)建立病虫防治可追溯制度

合作社制定服务档案发到各防治作业服务队,要求作业服务队在开展服务前必须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填写服务档案,对进出的农药进行登记造册,对每次病虫防治的时间、防治对象、用药情况等详细记录,建立台帐。2008年,16支作业队共聘用持证上岗的防治作业人员130人,为1446户农户16924.814亩水稻开展病虫统防统治服务。

(4)规范服务模式和收费标准

作业队对参加统防统治农户田块实施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包括部分叶面肥的施用,而水稻前期草害防治、肥料的施用及水的排放均由农户自行管理。作业队向农户预收100-150元农药费及工本费,每次防治工本费按4-8元收取,实际费用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结束后统一清算。

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省市区对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购置新型植保机械的,享受40%购机款财政补贴;参加合作社组织的统防统治农户,2007年每亩给予20元财政补贴,其中省、区二级各10元,2008年增加到每亩40元财政补贴,其中省级财政16元、区级财政24元,两年来我区共兑现统防统治财政补贴848372.56元。区农业局为杭州广通植保防治合作社全体社员及各作业队主要服务人员开通了农民信箱,及时提供“病虫情报”和有关植保信息,每年免费为合作社成员及作业队员提供技术培训2次;杭州广通植保防治合作社给每位作业人员提供作业服2套及其它防护用品。

4、推广应用新型植保机械

【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两年来,合作社统一组织作业队购置了稼兴牌3MF-50背负式机动喷雾机39台、稼兴牌3WZ-45担架式机动喷雾机16台,加上通过租赁形式管理社员已有的机动喷雾机,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的喷雾器械包括背负式机动喷雾机127台、担架式机动喷雾37台,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的水稻全部用上了新型植保机械。

5、建立示范方,扩大辐射面

建立了戴村镇南三村、新湾镇临江村、义蓬镇灯塔村、河上镇大西畈统防统治示范方4个,面积1900亩,树立水稻统防统治示范区标牌3块。示范区内病虫防治统一按照水稻统防统治标准实施;并设立不防治对照区面积4亩。通过示范方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进统防统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扩大了辐射面。

实行土地托管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太平乡是五大连池市较大农业乡之一。近几年,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把流转出来的土地进行规模种植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7年,全乡流转土地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如何将大量流转的土地进行集中、规模种植成为乡党委、乡政府研究和付诸实施的首要课题。

一、加快土地托管合作社建设符合农村发展实际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之本,一直是农民的主要依靠。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过分地对土地依赖,影响了农民增收步伐。

一是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长期以来,农民对土地情有独钟。土地分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种地积极性,实现温饱和富裕。同时,随着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过于分散的经营方式,又不利于结构调整、规模种植和大型机械作业等,阻碍了农民增收步伐,特别是限制了农民向二三产业发展。不能使农民从土地上真正解放出来,由比较富裕走上小康道路。

二是影响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太平乡马铃薯、黑白小豆、芸豆等种植已经形成一定优势,但由于单家独户的生产,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而且农产品成本过高、品种多样、品质差,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更难形成产业化优势,农民增收缓慢。

三是限制大型机械优势发挥。随着农机合作社建立、“场乡共建”深入发展等,一些先进的大型机械进入乡村,可是,土地在一家一户农民手中,地块零散、标准不一,造成大型机械优势发挥不出来,不能连片作业,造成机械能源、土地资源等的浪费,降低了土地产出率。

正是基于对乡情、农情的准确分析,乡党委、乡政府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宏观着眼,鼓励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等建立“土地托管合作社”,把分散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种植,以规模要效益、求发展,实现富裕农民、发展农村这一根本目标。

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是实现土地托管的保证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太平乡抓住上级扶持组建农业合作社的有利契机,在新农村试点村?太平村建立了农机合作社,并申请2008年在平安村建立一大型农机合作社。同时,在本乡机械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场乡共建”农场机械优势,联系农场大型机械跨区到太平乡作业。两年来,连片深松整地7万多亩,建立500亩以上土地托管合作社2个,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三、土地托管的形式

结合太平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一是我们把劳动力转移人数较多的平安村作为重点村,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引导、扶持有土地经营经验的种植大户洪万有、陈永强等5人,以每亩高于市场10元的价格承包了该村西岗地,共计567.5亩。二是这块地原由45户农户经营。这45户有23户全户外出务工;3户搞洁肤石加工;12户进行收狗、鹅、养殖獭兔等;2户跑运输。三是种植时采取“六统一分”即统一农场大型机械整地、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分户管理。

四、土地托管合作社的效果

通过土地托管合作社的建立,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效益显著,成果喜人。

一是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土地托管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由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等经营,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经营者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布局,灵活调整种植业结构。

二是有利于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大面积规模种植,引进了市农委推广的大豆新品种黑-93,实现亩单产300市斤的产量,比全乡平均亩产量多50?80斤。在种植过程中,统一田间管理,没有用高残留农药,便于来年进行马铃薯种植等调整种植结构。

三是增加了种地户和非种地户的收入。今年通过土地托管合作社的经营管理,5户种植户亩收入高于其他农户近100元;23户外出务工农户除土地承包费外,每户务工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3户洁肤石加工户每户年加工洁肤石5万多块,收入1万元以上;12户收狗、收鹅等农村经人年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2户跑运输经营的收入近2万元。可以说,达到了经营土地者、外出务工和自主经商三者的收入。

实践证明,土地托管合作社的建立,对于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来源:黑河市劳转办)

二、农村土地托管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主要运行模式

(一)土地托管模式【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土地托管是指农户承包地的托管,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有较强统一经营能力的合作社,或者以市场方式向合作社购买所需服务,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双赢。土地托管有以下几种模式:

1.土地“半托”型合作模式。有的地方也叫菜单式托管。季节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劳动力不足或缺少技术的农户,根据合作社提供的从种到收各环节的服务,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愿选择项目,合作社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后由农户验收作业质量,合作社和农民结算服务费用。我们调查的山东省平原县前曹镇益民土地托管合作社,主要采用的就是菜单式托管模式。

2.土地“全托”型合作模式。有的也叫全程托管,主要是常年外出打工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将土地委托合作社全权管理,合作社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全程托管又可分为收益型全托和服务型全托两种。收益型全托是指,农民将土地委托合作社全权管理,合作社每年给农民定额的租金或分红。服务型全托是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合作社收取服务费,并向农户保证达到定额的产量。如前曹镇益民土地托管合作社,按各环节的用工和投资成本收取费用,并保证最低产量达到常年平均产量以上。

篇二: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在森林的病虫害防治中应采取的措施分析

在森林的病虫害防治中应采取的措施分析

【摘 要】: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近些年来取得不错的成

绩,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做了较大的贡献,但是我们防治工作还存在

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防治工作产生了比较多的负面

影响,基于这些问题和实际状况,本文利用综合治理的概念,并提

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措施

一、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在林业建设上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增加较快,取得很好的成

果,而且在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保持水土、促进工农业生产发挥

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但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手段落

后,预防与治理能力偏弱,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生

态环境的建设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我国在森林的

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着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造成防治难度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

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

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

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

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

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

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

【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缺失。

2、防治理念和手段落后,多为事后补救

我国部分林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

位,只从部门的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上升到生态安全、物种

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去考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时对

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以及防范治理的难度认识都停留在20世纪80

年底的水平,都认为通过阶段的努力就可以防治病虫害,而没有把

这项工作放到造林的全过程。在治理理念上,还多为“重造林轻保

护”、“重防治轻预防”的思想,没有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和保护的

重要性。在治理的手段和技术上,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技术手

段落后,不能有效和彻底的杀死病虫,造成了经常复发。

3、在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工作推进难度大

第一,监测预报工作薄弱,我国大部分林区还不能够有效利用技

术手段准确及时的掌握病情的发作的规律并进行了预报和防治的

指导;第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各个环节之间连接不顺,

在我国管理部门有农业、林业、防疫等部门,大家都有自己职责,

造成管理不顺畅,在加上造林、育苗、引种这些部门很少沟通和协

调,造成预防和过程治理工作效率低下;第三,检疫检验工作不规

范,一部分地区的检疫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检验检疫检测与检查

站,造成了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与治理效果差。第四,经费短缺,

具体表现早基层的技术与基础设施不足,缺少检疫设备与仪器和必

要的通讯工作,造成了整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较差;最后基层工作

推进不力,由于缺少人员和经费,在加上基层对这方面的工作的奖

励与惩罚机制不完善,造成基层工作素质较差的同时,我国法律法

规、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工作责任制,急需补充外来有害生物的

管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以提高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二、综合治理概念及原则

1、综合治理概念

森林的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是指病虫害的防治机构要建立科学预

防意识,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技术、管理的手段在病虫害发生的各

个阶段进行预防和治理,以达到好的治理效果。在理解概念上要注

意三点:第一,要有好的管理理念,要有预防的思想,不能够只在

发生病虫害的时候进行治理,要把病虫在消灭在爆发之前;第二,

要把病虫害的工作贯穿到整个育林环节,从培养树苗开始就要选择

那些抗病虫害强的品种;第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能只重视

技术的工作而忽视了如宣传、教育的工作。

2、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如下的工作原则,第一,能预防

绝不治理,就是病虫害能够在发生前期就可以预防到,就要投入力

量进行预防,而不是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治理。第二,能使用生态的

方法而不适用农药的方法。使用生态的方法,可以保护环境,可以

保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使用农药肯定会杀死病虫害的天

敌,所以一定要重视对生态防治方法的研究。

三、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措施

在分析我国现存的森林病虫防治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基于综合

治理的理念和工作原则,为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有效的控灾、减灾措施,把

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安全:

1、首先意识上,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

穿于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其次要建立能预防不治理的意识,把

预防放到更高的地位。

2、在管理上,第一,要健全管理体制,理顺不同机构的管理职能,

使日常的工作中各司其职的同时能够及时合作,信息交流。同时对

基层病虫害防治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激励和惩罚机制。第二,在

预防的治理上,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监测病虫的各种动态,正确推断

病虫害的发生的趋势;第三,做好宣传工作,使基层林业职工和林

农做到对危险性病虫害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也要加强多林区周围

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使人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四,做

好森林方法工作,健全的森林系统对病虫害的防御系统;第五,完

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和工作责任制,提高外来有害生物的管

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以的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第六,建立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放生了森林病虫害疫情,可

以及时调动全体机构,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在预防技术上,第一,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危险性病虫害

的人为传播,对一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要有相应的准确快速检疫手

段。第二,用量少、低毒、高效、选择性强且对环境无副作用的新【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型药剂和施用技术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起辅助控制病虫害的作用。

第三,采取科学的措施,保护害虫天敌,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

实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利用生物

防治,采用引诱剂、培养天敌等方式实现无污染的长效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孙玉荣,张贵.基于神经网络的森林火灾危害程度预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 刘炎. 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策[j].

民营科技,2012年第5期.

篇三: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第1篇: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管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基本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应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特别是对云南最主要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控制。

五是构建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继续加大了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管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二、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20XX年是云南森防总站建站23年来执法力度最大的一年,把“行政执法”提到了总站的首要职能,全省首次实行了统一着装上岗执法,彻底解决了XX年国家《植物检疫条例》颁布以来没有着装上岗执法的问题。派业务精干人员参加“省政府对外服务中心”实施检疫的社会化服务。全省依法检疫种子、苗木、木材率达99%,商品木材及主要林产品的调运检疫率达95%,同时加大了源头执法,对外地调入本省的这些检疫项目也加大了复检力度,全省实现了电脑办理《森林植物检疫证书》和网上传输,严防了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

二是加大资金支撑力度。资金是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进程的有力保证。国家和省财政对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总量在逐年加大,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比20XX年增加4倍以上,通过界定使用范围,专款专用,强化管理,确保了重点区域的治理资金和投资效益。

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根据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强化舆论宣传”的要求,制定出台了《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任务、指导思想、宣传报道重点、途径与形式、奖励机制、组织领导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全省各级森防站主要领导要像抓防治业务一样,亲自抓、具体抓、始终抓、抓到底。

四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综合业务性强、专业水平要求高、技术知识更新快。为了不断拓宽防治业务知识,2014年重点举办了检疫员、松材线虫病监测、预防和除治、椰心叶甲防治、小蠹虫综合防治、松毛虫病毒增殖及林间防治等技术培训班,强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达500多人次,占全省专兼职森防人员的35%。对松材线虫病还特地从中国林科院邀请著名专家到云南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三、推进四个转变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加大了“四个转变”的新进程,即防治思想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防治策略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防治效果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20XX年又有了新的飞跃和推进,特别是对小蠹虫治理有效药物的科学实验和筛选,有效遏制了小蠹虫发生和危害面积的扩散蔓延;对“松毛虫病毒增殖加工技术”科研成果的有效运用,使云南找到了对松毛虫生物防治的最佳方法,有名的松毛虫老灾区永仁、弥勒、易门等地能连续控灾8年以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性防治”新理念有了更大的转变,实行生物防治新举措有了更大的突破,防灾御灾主动性有了更大的提高。“监测+预防性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低成本可持续控灾新防治模式正在得到新的推行。

四、“十二五”新目标

“十二五”XX之年,省森防部门在提出全省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商品木材及产品调运检疫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云南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目标同时,又提出了“四个”新的亮点,即:促进一个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由“灾后救灾”向“预防为主”转变;抓好一个创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制上将具体的防治行为逐步面向社会推向市场;打好一个攻坚战,集中资金技术人力打好小蠹虫攻坚战;组织两个歼灭战,对入侵云南的重大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积极除治,予与歼灭。

第2篇: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杨树食叶害虫

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杨扇舟蛾幼虫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大枣红色瘤,叶丝卷叶,夜晚出来取食。杨小舟蛾幼虫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并身体前后肉瘤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蚕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时,叶片吃光,形成“光秆”,杨树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方法:(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间在5月底6月初)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2、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

3、用白僵菌高孢粉,森得保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喷雾或喷粉。

4、在郁闭度0.7以上,林内用1.2%苦、烟乳油每亩35-40克,药剂配比为1份药剂配9份柴油,早上或傍晚防治。

二、胡柚树脂病

也称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也为害叶、果,是胡柚冻害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呈灰褐色,病部可产生流胶并有酒糟气味,导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树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条发病,剪除烧毁。

2、主干、主枝发病,用刀刮除干净,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灵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

三、梨树锈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叶片、新梢,引起早期落叶,病斑在叶片反面形成黄褐色凸起,并着生5-7根刺状物,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结束。其防治方法:

1、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柏树,因为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2、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木抵抗力,幼树每株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1-3两,结果树0.5斤,沟施、穴施即可。

3、选育或栽植抗病品种。

4、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2000倍液,发病期可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即可。

四、梨蚜

危害叶片,每年发生10多代,新梢顶端的叶片受害较重,被害叶片向正面卷成角状,皱缩,蚜虫潜伏其中为害。影响光合作用,梨树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梨树萌芽期,用10%吡虫啉3000倍,50%抗蚜威2000倍防治。五、胡柚防冻处理及树势恢复

剪除枯死枝条,摘除枯萎叶片,对剪口进行处理,用油漆、凡士林等涂抹伤口,整株用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1000倍多菌灵喷雾,防治病害感染。冻害轻的树,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冻害重的树,施足腐熟有机肥,追肥宜薄肥多施,特别要注意控制施肥时期,以促进春、夏稍而控秋稍,有利于树势恢复。

第3篇: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的内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为目标;以控制病害发生面积为重点,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等各种防治措施,严格防治技术规程,加大防治工作力度,确保防治达到最终效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

(二)坚持“谁管理、谁组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

(三)坚持集中防治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统一时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

三、防治对象和重点

防治对象:全区内所有新植林及幼龄林。

防治重点:杨树灰斑病。

四、病态特征及发病特点

1、病态特征。“杨树灰斑病”从杨树小苗到大树整个生长阶段均可危害,但以幼苗、幼树发病最重。病菌危害杨树叶片及嫩梢,初期叶片有水渍斑,很快变褐。病斑颜色因树种而异,有绿褐色、灰绿色和锈揭色等,并有褐色边缘,斑块上有许多小黑毛点出现,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嫩梢受害表皮颜色变黑,最后死亡,所以又称“黑脖子”病。病斑上部易风折,使叶片提早脱落。

2、发病特点。病原菌随落叶在地表越冬。翌年春季当温度回升时,分生抱子萌发,随气流、雨水进行初侵染,从气孔浸入寄主组织。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在7-8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发生与降雨程度及空气湿度关系密切,多雨时病害易流行。相对湿度低于95%的病菌孢子难萌发。所以在地势低洼、林间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早且重。苗圃受害重。

五、防治措施

综合运用人工、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1)加强苗木管理,科学间苗,去除底叶,以利通风降湿,减少越冬病源;

(2)对苗圃整地,作好排水措施,避免积水,降低苗圃和林地的湿度。同时对苗圃苗木进行药物喷洒,确保不发生病害。

(3)化学防治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喷洒75%浓度百菌清200倍液,50%浓度100倍液;75%浓度多菌灵100倍液。半月进行一次,3-4次即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要切实把此次防治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主管领导要亲临防治第一线进行全面指挥,派人专管,分片防治,确保在有效防治时间内达到防早、防小、防了的目标。

(二)科学配方,合理防治。各单位要按照药剂浓度合理配置药物浓度,并要全面掌握受害的林木面积,确保每个受害地块都能够得到防治。按照造林年限不同,采取先防治新植林后防治幼龄林的防治方向进行防治,确保受害一块防治一块。

(三)广泛集资,积极投入。在争取省市病虫害防治药品的同时,各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先行对受害林木进行防治,同时要广泛发动造林户积极开展自主防治工作,确保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七、领导组织

为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主管副区长

副组长:农林局局长

成 员:喇嘛甸镇主管副镇长

红骥牧场场长

星火牧场场长

银浪牧场场长

林业站站长

办公室设在农林局,成员由林业站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联系电话:6134976

第4篇: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各管理区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明确职责,建立领导小组。

篇四: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2016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在做好土地流转,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涉农企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突出机制创新,培育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农民队伍,造就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进了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之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发展各类涉农龙头企业55家,组建农民合作社400家,有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40个、各类专业大户2776户。全县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05个。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实做强。我县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平台,通过精心包装农业项目,积极引进外地客商,引导本地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向农业产业开发,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资产上千万的10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特别是金农米业集团成功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了我县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突破。2016年,龙头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28.8亿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二是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2016年4月,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该联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在原有的17家合作社、龙头企业、经营服务部等基础上创建而成,有效地改善了当前合作社生产单一、经营粗放、服务环节脱钩、经济效益较低等现状,为农民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联社现有成员3286人,建立种养基地583个,实现双赢利润8000万元,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农民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将千家万户的农民有序带入产业发展轨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县共有农民合作社4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2家,登记入社农户3万户,带动农户4.9万户,建立基地14.5万多亩。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先进县。三是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蓬勃兴起。在劳动力加速转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和推动下,我县种养专业大户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种养大户大量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日益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种粮大户186户,其中百亩以上85户;养殖大户1000多户,其中万头以上4户,1000头以上110户,500头以上433户。一些种养大户在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化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模式已转为家庭农场模式。这种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经营特点。四是新型职业农民绽放异彩。我县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培育对象搭建项目对接、技术信息、行业交流、融资等四大平台,有力地推动全县农业企业、种养大户规模化发展。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为平台,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技能型、管理型和专业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大军的“领头羊”。几年来,共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次。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既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持续动力。日前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成为全市入围的4个县市区之一。

2、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农技推广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创新机制,已全面完成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覆盖。现有基层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54名,涉及粮油、种子、蔬菜、茶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检疫防控体系,其中设立了14个乡镇防疫检疫站,选聘了61个防检员,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做到定岗、定编、定人。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达到免疫密度100%目标,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做好免疫物质调拨,组织开展免疫技术培训等措施,实现动物疫病监测全覆盖,全面保障了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并举,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鱅”等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县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四是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着力引进发展了百亩锦江农产品物流中心、恒龙物流、和达天下物流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大大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拓宽与乡村消费相匹配的农贸市场、农资超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渠道,继续实施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构建一体化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激活了农村消费潜力。

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推行土地流转新机制。我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推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单一的农户之间流转向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共同参与流转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我县共有耕地总面积38.57万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1.7万亩,涉及农户近万户,流转率达33%;林地面积103.5万亩,流转面积26.87万亩,流转率达25.96%。土地流转后的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有力地解决了农村有地无人种、有人没能力种、有地无技术种等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创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网络。2016年,我县就设立了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在14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置了咨询和综合接件、信息服务、农村产权流转审查办理、金融服务和纠纷调解等窗口,主要办理信息发布、组织交易、成交备案、代办登记、融资服务等业务,为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化。三是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今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来,我县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由县领导任团长,从县直各单位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为成员,组建了14个驻乡工作团,全力指导协助村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责任落实制。目前,已完成全县14个乡镇、186个村、1614个村小组、68794户农户的测绘,确权面积达38.57万亩,下一步等待市里软件安装并着手进行数据录入。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肯定,人民日报于8月24日对我县在土地确权方面的做法、成效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报道。四是推动农村融资体制改革。我县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改革新途径,组建了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引进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通过银保合作、银企合作、银政合作,积极拓展业务空间,缓解农户和涉农企业资金难题。今年8月份开展的“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工作,是当前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撬动金融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既是一种探索创新,更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对广大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是“及时雨”,是“雪中送炭”。我县迅速行动,成立领导小组,进行调查摸底,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并向农民合作社倾斜。自我县第一批1个亿的信贷计划批复下来后,省500万、市250万和县500万的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部门与合作银行也已签订协议,放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此举极大的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了融资资金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切实解决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困难问题,促进了新型农业主体做大做强。

二、三个共性

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来看,有以下三个共性:

1、规模化。适度规模化,是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没有规模化就不能保证足够的收入,没有足够的收入就不能保证新型经营主体的稳定性。我县已流转的水田面积达11.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3%;已流转林地达26.87万亩,占总面积的25.96%,且流转的水田、山地大多集中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规模经营效率明显显现。比如,九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芦洲乡建成了一个全省最大、连片面积达1.1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公司以每亩90元租赁农民土地和雇聘当地农民等方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今已种植花卉苗木4.5万株,发展花卉苗木基地3万余亩,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成为我县首当其冲的花卉苗木富民产业龙头企业。

2、专业化。当前我县基本生产模式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但实践证明,社会化服务必不可少。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我县已建成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覆盖。现有基层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54名,涉及粮油、种子、蔬菜、茶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3、标准化。举例来说,作为粮食大县,我县在推行高标准农田、粮田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生产资料投入、整地、播种、育苗、栽培、灌溉和收割等生产全程都推行标准化。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并举,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蒙山猪”等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县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升级。

三、四点体会

在发展过程中,我县根据现状,不断进行创新摸索,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主要有四点体会:

1、要从制度上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农民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制度公平。我们的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仍存在重大制度缺失,土地收益分配明显是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民得到的太少。要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要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权利(包括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及自由的转让权),使农民感觉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一是坚持农民主体,推进土地确权。近年来,虽然我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但农业生产经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靠天吃饭”落后意识仍然存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迫切需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人。要依法稳妥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确保合同、证书、地块、面积“四到户”,清晰产权归属、强化物权登记管理,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权利。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使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是确保土地流转的关键。今年我县开展了整县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由县领导任团长,从县直各单位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为成员,组建了14个驻乡工作团,全力指导协助村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责任落实制,确保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以土地流转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产权市场体系,是保障土地管理机制创新、规范、平衡推进的关键。我县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县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让市场发现农村产权价值,实现农村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引导农村“三资”资本化进入流通市场,切实破解农村“三资”入市难、流通难、增值难、议价难问题。探索建立土地信托公司,引导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将合法拥有或具有处置权限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信托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使农民收益由过去的单纯收租金变为“基本地租+浮动效益”。积极完善交易流转、抵押登记、处置变现等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切实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和抵(质)押贷款提供配套服务。建立土地增值评估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探索建立农村闲置宅地置换、流转、退出机制和农村闲置宅基地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使用机制,努力在土地资源自由流动、集约使用方面积极突破,把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

2、要引导土地、政策、资金、人才向新型农业主体靠拢。一要引导土地向新型主体流转。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确权,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服务平台和经营纠纷调处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鉴证和合同备案制度。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租金动态调整、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法,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要引导资金向新型主体流入。培育农村“内生”的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十农户”、“基地十农户”的贷款担保模式,解决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难的问题。三要引导人才向新型主体聚集。深入实施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创业培训、市场指导、资金支持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农业、扎根农村。

3、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取得农村融资新突破。融资难题是个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难、费用高、网点少”。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一是转变观念。金融部门要与时俱进开发更多适合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产品,土地、房屋、农产品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资产,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静态资产,为农村金融抵押担保提供支撑。二是培养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培养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农业贷款关键是担保,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专门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提供贷款担保。推广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发挥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作用,调剂农户间资金余缺,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解决融资难题的能力,成为农户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的桥梁。三是创新贷款品种。开展农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质押,探索农业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的新途径。进一步增加抵押贷款品种,盘活农民土地资源,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村类知识产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服务,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实物抵押方式、资金发放和结算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开辟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新渠道。四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网点下延,在居民多的大村增设网点,对偏远村和人口少的村点增设村级金融服务站。五是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需要继续深化农业险种改革,不断完善现有险种与理赔机制,更加有效的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让保险为农业的发展遮风避雨。除水稻、油菜、棉花、能繁母猪等险种之外,要发展农业保险新险种,将优势特色农产品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扩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同时进一步扶持农业商业保险的发展,实现双赢双保险。

4、要采取有效举措保障新型农业主体经营权益。一是规范准入门槛。要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的准入门槛,防止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假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切实保障真正经营者的权益。二是强化风险防控。主要包括金融风险、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应该从金融、生产技术、产业链、农业保险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健全机制,降低风险系数。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农企合作、银企合作,破解货款难题。三是加强扶持力度。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倾斜方面,上级部门还要加大对新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将农业补贴新增部分和涉农项目向新型主体倾斜。如出台金融、科技、产业、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机制和扶持体系极为重要。

篇五: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2016年农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2016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现代农业提速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的保障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对提振民心、促进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016年全市农业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省、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以农业高效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关键举措,着力实施“6238”工程,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争当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先行军。主要工作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幅4%;粮食总产35万吨;生猪饲养量63万头以上、出栏37万头以上,家禽饲养量稳定270万只以上、出栏200万只以上;水产品总量9500吨以上,其中特水产量2500吨以上;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新增高效设施渔业1200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比重达到20%左右;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35%以上;新增新型农机2000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三品”基地占耕地比重90%以上,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绿化造林1万亩,中幼林抚育2.5万亩;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加强“米袋子”建设,夺取粮食生产“十连丰”。面对粮食生产高基数,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必须进一步增加投入、转变方式,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的粮食增产增效的新路子。一是加强粮食产能建设。落实好惠农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种植面积,全年稻麦面积均稳定在32万亩左右。高标准建设好斜桥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和东兴镇1万亩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路相连”的旱涝保收丰产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强化地力综合培肥,夯实稳产高产基础。二是开展高产增效创建。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模式,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全市建立稻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15个,创建面积40万亩,以整建制创建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三是推进专业化服务。把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作为高产增效创建重点内容,加大商品化集中育秧和病虫害综合防控力度,万亩片商品化集中育秧规模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二)推进“菜篮子”建设,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切实抓好蔬菜、畜禽、水产等鲜活农产品生产。一是抓好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做好万亩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加快启动实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标准化生产,建成高起点、高规格的永久蔬菜基地。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实施设施园艺生产“四创新”,打牢增产保供基础。二是发展健康畜牧业。大力开展畜牧业转型升级“六项创建”活动,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建设一批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示范场,促进畜牧业良性化发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鼓励发展适销对路的特禽特畜,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三是推进水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以长江江鲜为特色的长江水生动物育种和驯养,努力打造江鲜特色渔业。推进生态健康、先进高效的养殖模式,构建“特色高效、绿色生态、一三产业融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三)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态。加快新型市场主体培育,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突出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围绕主导产业、“一村一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实现农业教育、农民培训、科技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政策宣传的综合功能,全面完成省市各项培训任务,新增持证农民5000人以上,确保2016年底全市持证农民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35%以上,努力实现省定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二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严格把握好高效农业项目、三新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项目等认证、筛选、申报、实施和监管等各个环节,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运用。针对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推广遮阳网、防虫网、喷滴灌“两网一灌”设施栽培技术,同时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和物联网技术示范运用,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三是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以农业集约化经营为抓手,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休闲观光农业资源整合开发、“生祠堂”品牌打造,使之成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军。市级农业开发区要对照3年内建成苏中、苏北一流的农业园区的要求,倒排时序,迅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招引和项目建设。8个镇级园区要对照《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考核认定意见》的要求,扩大规模、细化规划,实行各自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年内力争2-3个园区通过市级认定。3个功能园区中,要突出粮食产业园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年贸易额100亿元的目标,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粮食物流示范区。四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主体参与社会化服务,每个镇(街道)集机耕、机插、机植保、机收于一体经工商注册的专业服务组织达到10个以上;每个镇(街道)农业部门要牵头领办一个面积达千亩的农业规模经营合作服务社,每个村要培植一个面积百亩以上的“小农场”。

(四)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中央、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强全程质量管控,狠抓执法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加强“三品”生产管理、规模基地建设,新发展“三品”30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稳步上升,实现“三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推进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运行机制建设,完善村级协管员队伍,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加大对非法添加使用“瘦肉精”、违规使用兽药及鱼药、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落实《省动物防疫条例》,开展规范免疫、监测预警、应急管理、检疫监督、信息管理、乡站建设六大“推进行动”,完善落实免疫防疫各项责任体系,切实抓好春夏秋三大集中免疫行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

(五)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农村优美宜居环境。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深入推进“绿色”建设。对绿色通道建设既造绿又造景,在造林面积攀升的同时,注重绿化景观打造。开展村庄绿化,年新增省村庄绿化示范村7个。结合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抓好中幼林抚育,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以长江沿线和马洲岛湿地保护和恢复为重点,年新增湿地0.6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推广各种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加大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力度,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是拓展农业生态休闲功能。把农业、生态、环保、旅游结合起来,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农耕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内涵、提高品位,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培育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

(六)实施“四大工程”,提前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入实施省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市农机推进年活动,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关键措施,提前实现农业机械化。一是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创建工程。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创建活动,年内建成农业机械化示范镇6个,示范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二是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工程。加速推广机插秧技术,重点抓好东北片的整体推进和西南片的巩固提高,确保机插秧覆盖率达到85%以上,迎接省复评。加大收割机推广力度,新增100台以上。大力发展低温烘干及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建设粮食产地加工烘干示范点2个。三是实施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坚持一手抓现代物质技术装备、一手抓现代农机经营组织建设,全年新增经工商注册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50家,五星级合作社达到5家,增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以省、市、镇级农业园区为重点,深化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加快设施园艺业、设施水产业、设施畜牧业和产后加工机械的推广步伐,重点发展喷滴灌、田园管理机、植保机械、投饵机、增氧机等机具设备,突破香沙芋种植、收获机械化,全年新增设施农业机械1700台(套),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篇六: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2016农经办年终工作总结

农经办年终工作总结

xxxx年农经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帮助下,围绕“现代农业高地”为目标,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新兴特色农业等措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预测,xxxx年我镇共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8019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7%,农业收入482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农民人均纯收入137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3%。

一、完善提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主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实施已批复的1.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99万元,争取中央、宁波、市等上级财政支持1407万元。

重点突出,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xxxx年度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设面积15734亩,投资总额315万元,其中:宁波级功能区6625亩,XX级6943亩,镇级2165亩,已全部完成。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试点工程,试点面积1000亩,投资101万元,目前工程基本完成。全佳桥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已顺利通过省、市级的验收

二、继续推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重镇地位。

全镇1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3500亩,xxxx年度早稻种植面积29851亩,亩产470公斤,总产达1.4万吨。晚稻种植面积34995亩,总产达1.6万斤。全镇20亩以上种粮大户115户,承包耕地面积6486.16亩,其中50亩以上种粮大户35户,面积3041.01亩。20亩以上种粮大户承包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4.89%。

三、继续抓好水稻生产机械化重点,推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

我镇有与粮食生产有关的农资供应服务商店1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粮食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服务队15个。积极推广机插基质育秧、大棚育秧、集中育秧点15个。建立工厂化育秧中心5个,新建育秧大棚2.5万平方米。全镇农机总动力42281千瓦,主要机械有:中型拖拉机125台、插秧机87台(xxxx年新增22台)、收割机126台、烘干机16台(xxxx年新增5台)。全年水稻机插面积45135余亩,机耕机收率达到100%。新建粮食烘干中心5个,烘干总吨位达到540吨。

四、突出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区建设,积极发挥示范效应。

1、粮食高产示范方(肥-稻-稻模式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面积1460亩,早稻亩产达520公斤,比全镇早稻亩产470公斤,增产50公斤,增产幅度达10.6%。

2、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涉及瑶街弄、乐安湖、长冷江、渚北四个村。

3、XX市全佳桥村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项目面积2000亩,从去年开始累计投入资金63.87万元(到10月底),通过冬绿肥种植、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因缺补缺配化调整、冬季土壤翻耕等措施,地力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3、超级杂交水稻甬优系列繁种优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面积800亩,其中200亩为繁种,600亩为制种,设计渚北、长冷江、姚家三个村,经济效益显着,亩纯收入比种植常规水稻增加3倍。

五、注重特色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优质米、糯米与特种米,在乐安湖科技生态农业园的特种稻米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引导农业企业向粮食深加工、提升品牌方向发展。XX市第二届农博会上我镇共有11家企业参加,展示展销xxxx农产品20多个系列品种,销售额达20余万元。全镇共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出口等认证产品20只,创建了宁波级4个、XX市级4个名牌(知名商标)。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全镇家禽年饲养量达到85万羽,生猪饲养量为1.51万头。在充分发挥黑鱼、黄颡鱼、青鱼、南美对虾四个养殖精品园区作用的同时,指导渔业向生态套样、种养结合以及第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形成生态渔业模式。同时发挥西山杨梅专业合作社宣传推广,拓展服务的作用,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响品牌。

xxxx年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的意见精神,XX市四联果树种植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了蟠桃高产高效师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从xxxx年1月至xxxx年3月底结束,该项目完成了项目设计的各项建设指标,并取得了成效。该项目位于xxxx镇四联村,西河头西岗畈46亩与黄洋山54亩地块,项目流转土地202亩,新建道路800米,修缮沟渠1000米,引进良种果苗10000株。该项目符合XX市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XX市蟠桃种植的总体水平的提升,项目设计布局科学合理实用,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产品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通过该项目实施,xxxx年该公司蟠桃亩产1500公斤,亩收入2万元,亩净收益1万元。在高效的鼓动下,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统一的技术与品种品牌,现已带动辐射周边果农20户,面积达60多亩,年产值达100万元,亩净效益约0.8万元,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科技推广。并继续发挥支农快贷通作用,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和保护。XX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测土配方和科学施肥技术推广项目。项目面积1.2万亩,设计瑶街弄、渚北、长冷江、乐安湖四个村。3月份进行了土壤测验,7月份复混有机肥、复合肥的发放,公发放肥料600吨,3月、6月、9月份分别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参训人数达252人次。

落实了河道保洁管理,对全镇河道165公里(其中镇级26.8公里,村级138.2公里)。174条(其中镇级16条,村级158条)进行长效管理宝洁。

动物防疫和细产品安全指挥体系健全,年初成立“xxxx镇重大动物疫性和重大畜产品安全领导小组”,由镇长谢高任组长,农业镇长黄于波任副组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火、防虫工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概念,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切实抓好病虫草鼠害调查。检测与防治,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出病虫情报十期,印发技术资料2000份,发放农旺757药剂360公斤,甲磺隆16公斤,药剂防除面积430亩,人工铲除面积30亩,一枝黄花得到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做到预报准确及时,防治做到统一时间、药剂、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带来的危害。

七、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加快土地流转。创建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市场,为土地流转双方搭建一个平台。积极指导各村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完善合同,做好合同鉴证。做好土地整理(全佳桥山塘复垦项目)工程扫尾和验收工作。重点加大政策扶持、流转服务、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力度,转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打下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基础。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且落实各项财务制度、民主管理等制度,坚持民主理财。落实xxxx年度村级公共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同时加强村级“三资”管理,督促村(社区)财务公开和村级债务调查工作。认证做好村级财务“三资”管理,xxxx年全镇22个村及股份制经济合作社20个已达到市级规范化经济合作社和规范化乡镇。xxxx年做好了土地流转工作并完成市下达考核任务,土地面积580亩。做好村级一事一议工程项目5个,3个基本完成2个还在实施建设中。

着力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全镇现有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XX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3家镇内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9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农业企业进行绿色、无公害等各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巩固现有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出口认证等创建成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定期抽检各基地产品,监督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等青年农民在农业创业就业,培植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农业经济今后三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打算:

1、完善提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xxxx年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综合开发办的支持,计划使全镇4万亩耕地综合开发项目全覆盖。二是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三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和配合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的推进,预计建设面积1万亩,争取上级财政支持1000万元。三是着力抓好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提高三防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明年具体抓好山塘水库的整治、河道疏浚、生态河道建设等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00万元。重点谋划中河、贺墅江等河道整治工程,既提高我镇三防能力、改善水环境,又把建成区河道建成集镇的主要景观轴线。四是着力抓好特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上级标准化渔塘改造、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林业特色示范区建设等扶持政策,提升我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2、继续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在粮食生产与经营上有新的突破。经营上引导农业企业向粮食深加工、提升品牌方向发展。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效益农业上有新的突破。重点发展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三是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在规模经营上有新的突破。重点加大政策扶持、流转服务、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力度,转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打下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的基础。

3、典型示范,树立农业特色高效园区。一是督促落实万亩特种稻米基地建设,扩大有色米、功能米等特种稻米生产的示范效应,有序推广特种稻米的产业化经营。二是积极推进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建设,争取每年有一个“315”工程在平原稻区开花结果,使广大农户可看可学,增收增效,三是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园区建设,争取和实施2个省级农业精品园建设,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

4、健全体系,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一是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下乡、办方连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推广。继续发挥支农快贷通作用,协调解决农业企业、种养大户贷款难的问题。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二是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和保护。以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项目等为载体,推行秸秆还田、病虫综防、测土配方等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健全河道保洁管理、森林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机制,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三是推进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培育,(

5、创新机制,增强农业发展的活力。一是多管齐下加快土地流转。创建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市场,为土地流转双方搭建一个平台。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和尝试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制的模式。尝试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引导农民长期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提高村级组织为农服务的能力。积极争取上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力争每年有1-2个。同时在加强村级“三资”管理的基础上,加快有条件的村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明晰产权来推进“四个民主”建设。三是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重点继续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2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连市场带农户的作用。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合作社由松散管理型向紧密实体性发展,使农民有组织地抱团进市场。重点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等青年农民在农业创业就业,培植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做好社会化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病虫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etongfanwen/5982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