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叶圣陶教育名言

叶圣陶教育名言

2016-01-04 00:29: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一《叶圣陶教育名言》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叶圣陶教育名言》,供大家学习参考。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一
《叶圣陶教育名言》

叶圣陶教育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二
《叶圣陶教育名言》

24 ——《略谈学习国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页 第三部分 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 目标 ●国文课写作教学的目的,在养成学生两种习惯:(一)有所积蓄,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功夫。 ——《论写作 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34页 ●写作既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自该完全摆脱八股的精神,顺着自然的途径,消极方面不阻遏发表的欲望,积极方面更诱导发表的 欲望,这样来着手训练。 ——《论写作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38页 二、有所积蓄尽量用文字发表(喜欢写) (一)明确写 作目的 ●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要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却 人人需要。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因此要求学生要学好作文,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4页 ●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作的能使考官中意, 从而取得功名。现在也有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有升学考试。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只要平时学得扎实,作得认真,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推广开来说, 人生一辈子总在面临考试,但就作文而言,刚才说的写封信打个报告之类其实也是考试,不过通常叫作“考验”不叫作“考试”罢了。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 子能禁得起这种最广泛的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4页 (二)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要有收效,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深刻理解作文的重要。在现代的社会里,光靠口说 是不够的,处处需要动笔写。动笔写文章应该是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第二,让学生喜欢作文,对作文深感兴趣。 ——《论写作教学》,见《重读叶圣陶?走新课标 》第200页 ●国文课定期命题作文,原是不得已的办法。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 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

事。依理说,心中有所积蓄,自然要说话;感到说话不足以行远传久,自然要作文。 ——《论写作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34页 (三)写作要充实生活 ●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艰难的事。文章的材料是经 验和意思,文章的根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加上会识字写字,就能够写文章了。这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情吗?所谓好的文章,也不过材料选的精当一点,话说得周密一点罢了 。如果单为着要写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25 的周密,那就是本末倒置。但是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本来就该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精密。这为的不是写文章,为的是生活。生活中有 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文章例话〉序》,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25页 ●要“言之有物 ”,“必须要先有所感,先有所思”,??“感情与思想不但是做文章的两大源泉,同时也是做人的两大要素。然而对于这两者,现在的学校教育是不但忽略,并且 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再读〈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22页 ●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这并非 如一个瓶罐,有一定的容量,而是可以无限地扩大,从不嫌其过大过充实的。若说要待充实到极度之后才得作文,则这个时期将永远不会来到。 ——《作文论》,见《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第359页 ●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呵。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 ——《作文论》,见《叶圣陶语 文教育论集》第360页 ●作文这种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作文论》,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63页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文章例话〉序》,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25页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 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的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 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作文论》,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59页 (四)命题要钻到学生心里去 ●命题作文,不 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使其就某一事物详悉思之。思之既明,

取舍自定,条理自见。苟不为作文练习,学生于所见所闻或皆知之不详,识之不真,此于学习或从事工作,俱有不利。由作文练习启其精 思之途,逐渐养成良习,则其效不仅在于能作文而已也。 ——《语文教育书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6页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是以教者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或使推究,或使整理,或使抒 其情绪,或使表其意志。至于无谓之翻案,空泛之论断,即学生有作,尚宜亟为矫正;若以之命题,自当切戒。 ——《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第347页 ●题目先文章而有呢,还是先有了文章才有题目?这很容易回答。可是问题不应该这样提。我们胸中有了这么一段意思,一种感情,要把留下来,让别人知道,或者备自己日 后覆按,这时候才动手写文章。在写下第一个字之前,我们意识着那意思那情感的全部。在意思的全部里必然有论断或主张之类,在情感的全部里至少有一个集注点:这些统称为中心。把这些中心写成 简约的文字,不就是题目么???我们可以决定地说的,是先有了意思情感才有题目。 26 ——《作自己想作的题目》,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95页 ●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时机么?没有的。既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题目生根与意思情感没有根,那悬空无着的题目从 何而来呢? 但是,我们中学生确有单有一个题目而也要动手写文章的时机。国文教师出了题目教我们作文,这时候,最先闯进胸中的是题目,意思情感之类无论如何总要迟来这么一步。 这显然违反了一篇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若因为这样就不愿作文,那又只有贻误自己。作文也同诸般技术一样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 ——《作自己想 作的题目》,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96页 ●国文课定期命题作文,原是不得已的办法。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 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依理说,心中有所积蓄,自然要说话;感到说话不足以行远传久 ,自然要作文。 ——《论写作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34页 ●叙写一个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初恋的经过,题目是《

初恋》。诸如此类,都是先 有一些要说的材料,后有一个标明的题目。这是自然的,顺当的。咱们决不会先定下一个题目,然后去找寻要说的材料。如果这样,就是勉强要说话,勉强的话又何必说呢?可是国文课内有写作练习的 项目,由教师出题目;各种考试要测应试者的写作能力,由主试者出题目。练习者与应试者见了题目,就得找寻一些材料来说,也就是勉强要说话,这显然是不自然不顺当的事。要弥补这个缺陷,全靠 出题目的人不凭主观,能够设身处地,就练习者与应试者着想。出题目的人如能揣度练习者与应试者在某一范围内应该有话可说,说出来也并不勉强,就从这个范围内出个题目,那么,练习者与应试者 执笔作文,就同自己来要说话没有什么两样。要说督促练习,惟有出这样的题目才真是督促练习,因为这可以鼓起写作的欲望,使练习者体会到有话可说才是有文可写。要说测验写作能力,惟有出这样 的题目才真能测验写作能力,因为把要说的话写得好或不好,才是写作能力的好或不好。这儿说的只是寻常不过的话,并无深文大义,头脑清楚一点的人都会明白。无奈事实上,多数的出题的人偏不明 白。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8-39页 ●现在说一说命题作文。咱们平时作文,总是为了实际需要, ??而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的时候,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为要他们练习作文,才出个题目让他们作。就实际说,这有点儿本末倒置,可是练习又确乎必不可少。因此,命 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5页 ●命题作文,人人 知道不对。我以为定期作文,也不很自然。果真儿童心灵充分发展,则随时有丰妙的情思,便随时可以作文。即如阅览书籍,笔记所得,也是一种作文的练习。总之,简单干枯的生活里,一切不能着手 ,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泉源。 ——《国文教授之方法》,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46页 ●我有曾经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 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27 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事实求是, 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我只觉得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6页 ●定期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这一层意思,就教师说,非透彻理解 不可。理解了这一层,才能使不自然的近于自然。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惟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学生遇见这种题目 ,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即使发表的欲望还没有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只要按题作去,总之是把积蓄的拿出来,决不用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 ,勉强的成分既少,技术上的研摩也就绰有余裕。题目虽是教师临时出的,而积蓄却是学生原来有的。 ——《论写作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35页 ●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惟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 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即使发表的欲望还没有到不吐不快的境界??而积蓄却是学生原来有的。 ——《论写作教学》,见《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第435页 ●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意思和情感,然后选定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 学生作文的动机。 ——《作自己想做的题目》,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96页 ●我曾经想,我当教师的时候师生只是在课堂里见面,出了课堂就难得碰 头了;现在可不然,在课外师生也常在一块儿,因此,学生平时干什么,玩什么,想些什么,教师多少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就叫学生把干的、玩的、想的写出来,他们绝不会感 到没有什么可写。再加上恰当的鼓动,引起他们非写出来不可的强烈欲望。那么,他们虽然按教师的题目作文,同时也是为了实际需要而作文了。命题作文既然是不得已的办法,总要经常顾到学生有什 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非写出来不可。我料想,必然有好些教师已经这么做,而且有了具体而有效的方法了;那是很值得提供给大家研究观摩的。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5页 ●我可以这样回答,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 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这样学生同写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三
《叶圣陶名言》

1.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

效率,才会成功。

2. 教育学说虽然深奥万端,也可以用一句包括,就是要学生“生”。

3. 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

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4. 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

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5. 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6. 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

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7. 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

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8. 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

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上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

9. 从学生的语言发展的诸多矛盾看,读写能力的发展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

要矛盾方面,而促使读写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是读写结合,二是大量读写.

10. 阅读总是“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也是读,乃至于口舌绝不

运动,只用眼睛在纸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

11.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

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样,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是集会的首席。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

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13. 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14. 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

可能形象具体。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

15. 16. 我要告诉你,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

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

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17. 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

18.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

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

19.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20.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

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21.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2.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23. 理想是事业之母。

7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四
《叶圣陶教育名言录》

叶圣陶教育名言录

1.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

2. 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5.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6.“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7.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0.“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11.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1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13.……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6.“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17.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五
《叶圣陶名言》

叶圣陶名言

1.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5.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6.“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7.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0.“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11.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1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13.„„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6.“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17.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六
《叶圣陶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之为教,

而在相机诱导。 不在全盘授与,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七
《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的名言

1

2、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3、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4、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5

6、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7、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8、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9

10、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11、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

12、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13、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14、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15、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6、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17、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18、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19、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20、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1、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22、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23、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24

25、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26、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类别:教育

27、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类别:教育

28 类别:学习

29、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30、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31、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2、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33、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34、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35、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36、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37、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38、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3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40、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八
《叶圣陶杯名人名言》

叶圣陶杯名人名言

毛志成先生:

1、要想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第一要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包括文学。

2、没有文学的人是干瘪的人,没有文学的校园是干瘪的校园,没有文学的民族是干瘪的民族。

3、要培养“三气”:正气、大气、才气。

(1)正气

真善美,第一位是真。

如果没有善,一切真都是丑,而美都是对美的包装。

(2)大气

尽可能培养大气

(3)才气

缺少才气,对一个人是致命的,要有善性的才气。

曹文轩先生

1、 文章是你的面子,也是你的里子。能够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

2、中国自然科学之所以没有出现大家,是因为他们的文章不行。中国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巨匠的论文往往是一部部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而我国这么多年的教育,特别是在理科生的培养方面,对文学是充满漠视的。好的自然科学文章,无疑是伟大的划时代的纪念碑。

3、文章肯定有文章之法之道。作家是天生的,我不承认这种说法。

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顾之川先生

道德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的习惯。

常说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但在阅卷中,我们没有看到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要知道,作文无非是用笔说话。

从来没有一个高人把文章写绝

叶圣陶教育名言篇九
《教育教学的名言警句大合集》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

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

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

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

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

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

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

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

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19、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2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

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22、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

—英国作家萨克雷

2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2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

33、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

35、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

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47、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48、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爱因斯坦

51、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

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

52、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

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

时,才去帮助他。 ——蔡元培

5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愈高就愈是如此。

60、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

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培根

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雨果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11.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赞科夫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7.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教育家第斯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

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即是死教育。‛ 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曾提出:‚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该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的那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康德说:‚想像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叶圣陶先生也曾深刻的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五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拿破仑说:‚如果你想挖开那口井,就再向下挖一尺。‛

一根粉笔,一支教鞭,一篇课文讲两天‛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表明,对男女青年谈什么是爱情,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潘瑞金先生在《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中所言: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的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冰心老人曾说过,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干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否则,就抑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服务,就不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要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同时也要坚信每位学生都不仅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指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

叶老师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导,该怎样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自己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记得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过:‚语言有温度,文字知冷暖‛。温度的冷暖其实就是语言散发出的情感。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正确认识略读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一文中所说:‚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唯在学生习惯

养成,能够自由阅读。‛略读课就是以略读课文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阅读,把握课文内容,由学生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并能举一反三,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真正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架起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皮亚杰也曾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中说:‚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把逻辑空白揭示出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令学生练习作文,唯求其能将所知之事物,所思之意念,以书面语言写出之。

教育学家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谈到:‚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3、"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

6、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7、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10、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15、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

16、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田本娜

17、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19、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5、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名言 叶圣陶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叶圣陶教育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叶圣陶教育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066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