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

2016-01-15 11:15: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一《茶的对联》 楼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赞美茶文化的对联》,供大家学习参考。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一
《茶的对联》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二
《关于茶的对联》

关于茶的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

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

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

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

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 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 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 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 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 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

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 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 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 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 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 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 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 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三
《关于茶的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四
《中国历史上关于茶的对联》

关于茶的对联大全

中国宋代茶对联

(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2)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

(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游)

(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

(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

(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逋)

(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

(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

(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

(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名)

(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名)

(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中国元代茶对联

(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4)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6)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7)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8)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中国明代茶对联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3)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4)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6)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8)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9)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10)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11)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12)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

(13)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

(14)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

(15)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

(16)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

(17)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中国清代茶对联

(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 镇江焦山吸江楼)

(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4)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4)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5)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6)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7)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8)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10)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11)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12)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13)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

(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15)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

(16)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五
《茶文化诗词对联》

1. 元代诗人刘秉忠 ——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尝云芝茶》)

2. 杨万里的咏茶诗曰

犀日何缘是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3. 西晋左思的《娇女》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

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

4.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5. 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6. 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

身”

7.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8. 回文诗: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在题名为《记梦回文

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9.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九曲夷山采雀舌,

竹院浮烟荡俗尘。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分花上露; 煮沸三江水,

香宜竹里煎。 水吸石中泉。 同饮五岳茶。

泉从石出情宜冽, 竹雨松风蕉叶影, 虽无扬子江中水,

茶自峰生味更圆。 茶烟琴韵读书声。 却有蒙山顶上茶。

诗写梅花月,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茶煎谷雨春。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一杯春露暂留客, 只缘清香成清趣,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全因浓酽有浓情。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摆开八仙桌, 随手烹茗化白鹤,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招徕十六方。 绿地垂柳钓青钱。

龙井茶香飘宇高, 扫来竹叶烹茶叶, 一帘春影云拖地, 虎跑水溢满寰瀛。 劈碎松根煮菜根。 半夜茶声月在天。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得与天下同其乐,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不可一日无此君。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客至心常热, 泉从石出情宜冽, 山静无音水自喻, 人走茶不凉。 茶自峰生味更圆。 茗因有泉味更香。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青山似欲留人住,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香茗何妨为客尝。

菜在街面摊卖,

春其山中采, 茶在壶中吐香。

香宜竹里煎。

四海咸来不速客,

客到座中宜数碗, 一堂相聚知音人。

水是人间第一泉。

识得此中滋味,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觅得无上清凉。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茶与对联

易心堂辑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数量又比较多的,多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其它: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采茶时。

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紫笋茶。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六
《古今茶对联》

古今茶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

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绿地垂柳钓青钱。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七
《茶联集锦》

茶联集锦 □ 周作人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 其特点是字数相同,对仗均衡,节奏相称,平仄协调。茶联是对联宝库中的一枝鲜花。它运 用对联的文学特征, 以茶事为题材, 按照对联特点拟写而成。 可被广泛应用于茶叶店、 茶馆、 茶庄、茶座、茶艺、茶居、茶亭、茶汤、茶人之家等,内容广泛、意味深长,雅俗共赏,既 可宣传茶叶功效,又能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现将所集茶联选登部分,以飨读者。 陆羽著经 龙团凤饼 新香嫩色 片片情真 泡龙井茶 蔡襄赞美 雀舌蝉膏 淡绿微黄 滴滴香浓 汲虎跑泉 一天无空座 四时有香茶 三江待茶客 四海迎春风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浓茶胜美酒 雅座赛蓬莱 黄山顶上茶 扬子江心水 品茶赞国瑞 捧杯话党恩 疑成云雾顶 飘出晨露香 风生丛竹笑 香泛乳花轻 雨前勤采取 酒后合品赏 雀舌溢清香 凤团思异品 泉嫩黄金涌 芽香紫璧栽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香分共相露 水汲石中泉 客来茶当酒 人好水如饴 醉我非美酒 留宾皆因茶 龙团新斗品 凤饼乍分纲 有茶桐叶暖 无酒竹梗寒 玉盏霞生液 金瓯雪泛花 溢味播九区 芳茶冠六清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茶香飘四海 叶味流三江 香飘屋内外 味醇一杯中 人走茶不冷 客来酒犹香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楼 门前柳浪泛 屋后茶园香 酒香文明店 茶润礼貌客 方音听满座 和气透提壶 浴蚕新月岭 团凤旧生涯 蜀土茶称胜 蒙山味独珍 与陶潜论酒 偕陆羽评茶 带烟烹雀舌 和露摘龙鳞 亭中新煮茗 壁上旧题诗 西子矿泉水 黄山云雾茶 一醉千愁解 三杯万事和 识得此中滋味 觅来无上清凉 龙井泉水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花好月圆人寿 酒酣饭饱茶香 美不美家乡水 香又香园中茶 一杯香茗堂前献 半局残棋劫后谈 山径摘花春酿酒 竹窗留月夜品茶 山翠入帘消宿酒 松花扑碗试新茶 烟中茶语窗前月 瓶里梅花谷外莺 九曲溪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北汲百泉池中水 南采龙井山上茶 龙井雀舌茶色艳 虎骨鹿耸酒味香 茶余喜谈致富事茶笋尽禅味 松杉真法音 深山沾雨露 市井献清香 经纶布函夏 色味得先香 门外鸟啼花落 庵中饭熟茶香 煮酒放言世事 烹茶细味人生 菜在街面摊卖 茶于壶中吐香尘虑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家乡水最美 碧野茶清香 贤良德生聚 良辰春风来 红茶橙红映日 绿茶碧绿妆山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竹露松风蕉雨 茶烟琴韵书声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三碗搜肠觇效力 一杯破睡见功夫 山猿借钵藏新果 野鹿衔筐送早茶 一楼风月宜酣饮 万里溪山

可畅怀 七星火燃分外旺 三江水沸出奇香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龙井茶香飘宇宙 虎跑水溢满寰瀛 龙井泉香宜活舌 武夷春暖试新旗 茶香高山云雾质 酒后倍增创业心 春满壶中留客醉 茶香座上待君来 泉移虎跑水自甘 茶采龙井茗溢香 竹露松风蕉叶雨 茶烟琴韵读书声 竹炉汤沸邀清客 茗碗风生遣睡魔 泉香能解相如渴 火候闲评东坡诗 歇一刻消消暑气 喝两杯品品香茗 绿满林区山滴翠 春回茶场路飘香 为品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谈心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香荡文思 家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里时更圆 价实敢夸茶碗大 货真不忌水分多 青芽绿叶庆时制 花炼红艾自古珍 幽借山巅云雾质 香凭崖畔蕙兰魂 烹雪应凭陶学士 辨泉好待陆仙人水甜幽泉霜雪魂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琴里知闻唯渌水 茶中故旧是蒙山 味醇招来天下客 香高引出洞中仙 陆羽闲情常品茗 元龙豪气快登楼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品方知气胜兰 滋味美如花上露 清凉净似石中泉 身健都缘餐肉少 诗清只为饮茶多 凝成黄山云雾质 飘出九华晨露香 君子相交淡如水 雅客共品浓似醇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金鸡未唱水先沸 旭日东升茶溢香 有情待客何须酒 促膝谈心好品茶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滴如甘露渴人喜 杯有淡茶君子交 老舍先生钟茶馆 柳泉居士爱聊斋 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古高人爱斗茶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此处有西湖风月 举杯闻龙进茶香 美酒佳茗迎挚友 名楼雅座侍高朋买丝客去休浇酒 摘花浸酒春愁尽 [食胡]饼人来且吃茶 烧竹烹茶夜卧迟 呼童扫壁开吴画 留客临轩试越茶 客散茶香留舌本 睡余书味在胸中 墨池烟霭花间露 茗鼎香浮竹舛云 墨兰数枝宣德纸 苦茗一杯成化窑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茗外风清移月影 壶边夜静听松涛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草席布衾迎远客 粗茶淡饮款佳宾 淡饭清茶有真味 明窗净几是安居 美具招来八方客 佳茗香满一店春 饮酒品茶随客意 邀亲会友合乡情 烹茶声细炉中雨 种墨香生纸上春 松窗试砚端溪滑 石鼎烹茶顾渚香 风扬茶烟浮竹榻 日铸新茶三两瓯 雷文古泉八九个 日铸新茶三两瓯 佳肴无肉亦可佳 雅淡离我尚难雅 清香博得千人爱 凤饼龙团古所珍 清香博得千人爱 醇味招来万众欢 拣茶为颖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茶未近口齿先香 酒方沾唇人已醉 绿涌茶场春永驻 香浮茗馆客常来 石花玉叶珠兰韵 香浮茗馆客常来 文君秀眉清水绿 观音佛手甘露香 入座半瓯轻泛绿 开缄数片浅含黄 摘带岳华蒸晓露 碾和松粉煮春泉 溪上茗芽因客煮 海南沈屑为书熏 宝鼎

茶闲烟沿绿 幽窗棋转指犹凉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团先占一枝春 烦我常迎三千客 劝君且饮一杯茶 香茶一杯解乏力 吉语三句振雄心 碧螺壶中香扑面 绿茶盏内味如春 客到座中宜数碗 水是人间第一泉 品贵马头传万国 香清雀舌傲重洋 金杯酒泛珍珠艳 玉盏茶烹雀舌春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品高李白仙人掌 香引卢仝玉液风 和让湖州夸紫笋 愿同双井斗红纱 囊中日铸传天下 岭上仙茗为御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带玉溪云 极品东川夸兽目 嘉茗北苑赐龙团 制出月华圆若镜 切来云片薄如罗 森伯呼君宜作颂 甘候益我合酬封 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泉烹苦茗能留客 水绕甘棠到惠民 此后生涯劳积女 于今香味羡卢仝 客至莫嫌茶味淡 僧居只有菜要香 云带钟声采茶去 月移塔影啜茗来 异情茶蕴色香味 劈碎松根煮菜根 花间渴望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枉康酒醉杏花雨 陆羽茶香杨柳风 泼墨挥毫歌德政 烹茶煮酒话桑麻 七碗尝来风生两腋 一壶买到春满双眸 观音龙井从心所欲 晚来早到随遇而安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石鼎煎香俗肠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醒 含英咀华茶经茗赋 春来秋去燕客鸿宾 喜报捷传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淡泊自甘芳生豆豉 馨香可荐味爱茶干 谷雨收时经传陆羽 松风鸣后渴解卢仝 奇科?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雀舌清香别饶风味 马头品贵夙裕经纶缘结壶中天地人 素雅为佳松竹绿 幽淡最奇芝兰香 壶沏佳茗伴笑语 杯倾甘露溢清香 黄山香雾沉杯底 龙井新珍蕴碗中 美酒千杯难成知已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嫩色新香尽堪疗渴 金英绿片悉是名珍 陆羽普经卢仝解渴 武夷品俊顾渚分香 窗处看山风生七碗 楼头近水春满一壶 垒七星灶选来香茗 煮三江水近接佳宾 茶娄雅集嘉宾贵客 酒店常备玉液琼浆 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吞花卧酒喝月担风 绿女红男自由谈论 龙团雀舌随意品评 茗碗凝香消遣岁月 高朋满座畅谈古今 藕白梨黄桔红茶绿 鲈鲜鲤嫩鸭壮鸡肥 谱合蔡家六班名著 品来顾渚一室香生 松竹赠绿素雅为佳 芝兰送香幽淡最奇 坐下喝杯茶,浸谈生意 席中呷口酒,建立友情 入座煮龙团,去天五尺 造楼舒凤彩,拨俗千寻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世上绝无魏帝一丸仙药 人间确有卢仝七碗清茶桔井泉香杏林春暖 艺田露闰蓬岛花浓 座上茶香,客走茶犹热 壶中水沸,人来水更甜 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 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客到烹茶

,旅社权当东道 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 道童锅里煮茶,不知罐煮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 一杯香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两曲清歌,乐乐乐乐师之心 一代茶痴,踏遍巴山寻瑞草 千峰雨露,凝成雾毫越重洋 谊结九州茗苑,诚招云腴客 心连四海宾友,惠顾碧春茶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云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且酌且斟,小憩不妨等大计 边评边品,苦茶偏可化甘津 消抚攘烦,七分香茗三分水 享共和福,一度春风两度年 时有客来烹茗烟暖浮新竹 闲无伪累洗钵泉香带落花 说地谈天,且以烹茶寻雅趣 怡情悦性,还从赏月借春风 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 般般合意,冷添冰水热添茶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采摘新茶,忙煞千家成户 改良品种,行销四海五湖 三卷“茶经”,功益海宇咸称圣 一秩“水品”,乐惠人间尽饮茶 雀舌初调,玉碗分来诗思健 龙团捶碎,金渠碾处睡魔降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香万众 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中华 小息为佳,请品数品绿茗去 归家何急,试对几曲山歌来 怡目赏心,饼馋酷嗜公羊传 春芽腊制,茶话应增起雅篇 秀翠名湖,游目频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红透夕阳,好趁余晕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香气袭人,三杯再进还嫌少 味儿可口,两碗仍添不算多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兀兀醉翁情,欲借半杓共酌酒 田田词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半榻梦刚回,活水初煎新涧露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 不问石砚羊毫,一样染成烟雨景 且把玉壶雀舌,几番吟到月浸亭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东西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为国忙,为民忙,忙中有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功力苦,劳逸结合拿壶酒来 为人忙,为己忙,忙中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文章蕴藉,兼工孔孟佛经,一生为墨客 [艹舛]品花芳,更擅泉茗史典,几世作茶仙 寰宇庆升平,聚四海英贤,作刹那会合 天涯若邻比,共一堂茶话,缔脂粉姻缘 寻来仙迹名花,听歌啭莺喉,稍安毋躁 取得源头活水,待客烹蟹眼,且往为佳 生不死,命不该死,死里脱逃,吃杯酒去 有事忙,无事也忙,忙里偷闲,泡壶茶来 双逢甲子,夙志丹心育教,桃李芳馨天下 九如华龄,依然敬业耕耘,淑茗醇惠人间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余

话旧,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二两酒来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枝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起来 为己忙,为人忙,忙里偷闲,喝壶香茶消消汗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求乐,吃碗凉粉清清心 恭亲敬业,四十几度春秋,茶茗生涯,开创一代风范 赏鉴相如,三百多种玉叶,嫩色新香,选采千品名珍 留坐且停车,看桥边桃浪花飞,绝似巴峡洪涛,武陵仙洞 茶香聊当酒,问亭我萍飘蓬聚,谁具卢仝雅兴,陆羽豪情 一瓯香茗,涤我尘襟,借问往来船,载多少画意诗情,好传韵事 万里晴空,豁人心目,欲语登临者,看几次朝暾夕照,珍惜流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八
《古今茶对联》

古今茶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鉅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划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质量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

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 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 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 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 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 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 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 上天下地;吃饭穿衣。

绿地垂柳钓青钱。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春其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客到座中宜数碗,

水是人间第一泉。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菜在街面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当相聚知音人。

为爱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飘香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九
《茶文化2》

关于茶的成语 时间:2010-11-22 14:29:39 点击:749 核心提示:【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低唱浅斟】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一种安乐自适的情态。语出《绿窗新话》卷二...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低唱浅斟】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一种安乐自适的情态。语出《绿窗新话》卷二引宋无名氏《湘江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过定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太尉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浅斟低唱】同上

【壸浆箪食】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搜肠润吻】 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语本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家常茶饭】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浪酒闲茶】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挑茶斡刺】 寻事生非。

【三茶六饭】 谓茶饭周全。

【一茶二饭】一般泛指日常生活琐事。

【粗茶淡饭】 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约。

【茶馀酒後】 指休息空闲的时刻。

【酒馀茶後】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三瓦两舍】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它游乐场所的总称。

关于茶的对联

发布时间:2009-10-27 来源:茶掌柜茶叶网上购物平台 茶联,即关于茶的对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 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爱诗爱文爱画;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

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

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篇十
《茶文化与茶文学研究》

唐宋诗句中的茶文化

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围绕饮茶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唐代:中华茶文化的首个高峰.唐代尚有茶事绘画、书法的出现,茶馆也在中唐产生,茶具独立发展,越窑、邢窑南北辉映。唐代文化发达,宗教兴盛,特别是陆羽《茶经》的问世,终于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立,并在中晚唐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宋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均有茶事书法传世,赵佶《文会图》、刘松年《撵茶图》、辽墓茶道壁画反映点茶道的风行。都城汴梁、临安的茶馆盛极一时,建窑黑釉盏风行天下,并流传日本。在北宋中后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明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明代的茶事诗词虽不及唐宋,但在散文、小说方面有所发展,如张岱的《闵老子茶》、《兰雪茶》,《金瓶梅》对茶事的描写。茶事书画也超迈唐宋,代表性的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丁云鹏、陈洪绶的茶画,徐渭的《煎茶七类》书法等。在晚明时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当代:中华茶文化之转换

(1)茶文学艺术的新发展

(2)茶道的复兴

(3)茶艺馆的兴起

(4)民族茶文化的异彩纷呈

所谓茶文学,是指以茶为主题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包含了作品中的主题不一定是茶,但是有歌咏茶或描写茶的优美片段,都可视为茶文学。茶文学的内容包括了:茶诗、茶词、茶文、茶的对联、茶的小说……等等。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茶与饮茶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茶中流露出的是“情”。茶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它早已把=浓郁的茶香飘散到每个角落。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浅近的有:“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典雅的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朴实的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比欲仙。”这些历代的咏茶诗词,数量丰富,体彩多样,都很好的融入了人的真情感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一:茶文化诗词的兴起

茶诗与茶词的兴起,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诗词的国度,茶文化诗词成为我国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诗人以茶会友,在茶香弥漫中吟诗作赋,茶成为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挚友。“结性不可污,为尔涤尘烦。”茶文化诗词不但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我国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早的茶诗

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最早赞美茶的应该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这一奇产----茶叶。诗中云:茶树受丰壤甘露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人们成群结队的前去采摘。另外,西晋左思的《娇女诗》,晋左思《娇女诗》是首五言叙事长诗,写两女孩急于饮茶解渴,对炉灶吹火,以求将茶早点煮好。此节录其四句:“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止为荼荈据,吹嘘成对鼎”

”二唐诗中的茶文化: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入唐,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也和我国古代文学一样,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茶事诗歌,继往开来,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是茶文化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流行于唐代的茶文化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另一面:高雅与,清静。饮茶的过程就是精神调节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唐人对茶的喜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至爱哈尔理想的倾注。这种倾注激发了文学创作的激情,文人士大夫将饮茶视为雅逸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在各种茶诗作品中,五言诗、唱和诗、联句诗、宝塔诗中的茶文化最为突出。

1、五言诗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茶诗,也是名茶入诗第一首。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诗写于春日傍晚,作者在何氏山林的平台上饮茶。兴之所至,便倚石栏在桐叶上题诗,旁边有翡翠鸟、蜻蜓做伴,犹如一幅色调雅致的“饮茶题诗图”。白居易中唐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白居易,对茶怀有浓厚的兴味,一生国下了不少咏茶的诗篇。他的《食后》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

2、唱和诗

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茶中杂咏·茶瓯》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3、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昼,即僧皎然。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4、宝塔诗

元稹《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唐代为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作诗成为谋取利禄的道路,因此唐代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不饮茶成不了名诗人,诗人无不饮茶写诗,与酒一样,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唐朝茶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三、宋代诗词中的茶文化

代茶诗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堪与唐代争雄。

1、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

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范仲淹的《斗茶歌》,对当时盛行的斗茶活动,做了精彩生动的描述。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斗茶”又称为“茗战”,是一种品评、鉴别茶叶品质的活动。

欧阳修《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欧阳修在此诗中对双井茶作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双井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当地山水适合茶树生长,气候温暖茶芽萌发早,且采摘极细嫩,“十斤茶养一两芽”。双井茶是细嫩散茶,茶叶白毫很多,也特别珍贵,要用红碧纱做袋盛装。

2、借茶抒怀,忧国忧民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诗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品茶作为一种行为,在人们心中早已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化。由时候品茶是一种享受,让你的心情更加舒畅;有时候又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体味纯真的本质,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味道中感悟人生,在平凡淡雅中感受人生的另外一种韵味。茶文化是介乎物质文明与精神之间的文明,它一物质为载体,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古典诗词蕴含的茶文化,就如一杯杯香茗,虽久远,但清香犹存,让我们不断的沉思,不断的追忆那古朴的情怀。

相关热词搜索:茶文化对联 赞美老师的对联 赞美竹梅的对联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赞美茶文化的对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赞美茶文化的对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3991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