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

2016-01-17 04:13:5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一《从品读经典名句中析事明理》 ...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一
《从品读经典名句中析事明理》

从品读经典名句中析事明理

——学习习主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习主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多次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本期“长征论坛”推出专题策划,摘登习主席此次讲话中引用的几处古文,介绍其出处及含义,并联系现实作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应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经典名句言简意赅,蕴含着立身做人、为官理政的丰富哲理,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习主席在此次讲话中引用的这些经典名句就像一颗颗珍珠,闪耀着理论和实践的光辉,生动说明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很多重大问题,值得大家认真品读、仔细体味。

——编 者

不矜细行 终累大德

■赵 勋

【讲话原文】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引文延伸】 《尚书》记载,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声威显赫,四方蛮夷都来进贡。有个叫旅的国家进贡了一头獒犬,高大威猛,还能晓解人意。召公害怕武王玩物丧志,劝武王继续修德慎行,以尽安定国家和保护人民的责任,并指出“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就像堆积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筐土了,却不肯覆上去而放弃,功败垂成,实在太可惜了。

国外有句谚语如是说:“一只失修的马钉会导致一匹战马失蹄,一匹战马失蹄会导致一个士兵的失败,一个士兵的失败会导致一个队伍的失败,一个队伍的失败会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一场战争的失败足以葬送一个民族。”诚然,“细行”从来都不是小事,而往往关乎精神、关乎作风,关乎事业成败,正所谓“针尖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当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广州禁烟,临行前特地通知各地官吏,不准大摆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等。尽管如此,仍然有官员花费不少人力、财力给他修建住宅。于是他又追加一条,不住豪华居所。林则徐矜守细行,才为后来他虎门销烟的成功夯实了底气。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的“战局”不断向纵深展开,尤须我们抓常、抓细、抓长,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紧紧盯住

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就像钉钉子,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确保“四风”问题不反弹回潮,才能不断地积小成谋大成、积小胜得大胜,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余远来

【讲话原文】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引文延伸】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段话的意思是,事物在其稳定的时候容易把握,在其还未出现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对策;事物在其脆弱的时候容易裂碎,在其微小的时候容易消散。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整个局面还没有出现混乱的时候就要着手于治理。老子这种“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辩证思想、“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忧患意识和前馈控制思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战国策·楚策》中记载,苏秦劝告楚威王:“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苏秦引用老子之方劝政,并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理念运用到从严治党的范畴,就是要学会“名医治于未病”,对一些倾向性问题和现象及早防范、止于未萌。1944年,毛泽东同志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全党的整风文件,并告诫全党:“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5年之后,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再次提醒大家:“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正是他这一清醒判断,有力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有效消除了盲目乐观思想,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在新时期着眼于从严治党“未有先为、未乱先治”提供了典范。

当前,要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就必须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前瞻意识、问题意识和前馈控制思维,将从严治党的关口前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决不姑息迁就,决不久拖成疾。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吴明录

【讲话原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

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引文延伸】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这两句话可谓寓意深刻:是否漏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基层民众最知情。

广大群众既是好政策的受益者,又是有些政策不落实或方向走偏的受害者,可谓地道的政策得失的亲历者、知情者、评判者。一个有作为的从政者应当懂得,从群众那里可以听到真实的舆情、为政的得失、不打折扣的批评。因为这里没有阿谀奉承,没有精心安排,没有刻意导演。得悉了真实可靠的社情民意,便能知晓哪些政策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哪些政策是不受老百姓欢迎的,这是领导者制定政策、完善工作的重要依据。一旦听不到“草野”的声音,耳边响起的只有一片甜言蜜语,就很可能闭目塞听,盲目乐观,“政失”的警报可能就要拉响。

一直以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也可视为防止“政失”的前提条件。查阅案头资料,常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很多案例最先都是群众的检举揭发后才大白于天下,可见身处“草野”的人们,才是监督执政者的最佳参与者和评判者。倡导廉政勤政,严防“政失”,须臾离不开严格的监督,尤其是“草野”的监督。

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多身入“草野”,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政治智慧,找到解决诸多难题的办法,而且能够密切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谨防脱离群众的倾向,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作为领导者身入“草野”,不可或缺的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有些同志向上级问,向专家问,或许并不难于启齿,要是向群众问,向下级问,那就未必尽然了。古人云,“君子是以多学而好问也。”把下问当作真知源泉,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请教,然后再做决策。这是充满辩证法的,也是被实践证明科学的领导方法。

奢靡之始 危亡之渐

■尤永斌

【讲话原文】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引文延伸】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记载,唐太宗第四个儿子被封为魏王,其生活极为奢侈,朝中有人谏言,唐太宗为其辩护说:“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在唐太宗看来,就像当日舜制造漆器,禹雕饰俎器,都不是什么大事,大臣们实在没有必要苦苦进谏。而大臣褚遂良却正告皇帝:“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在褚遂良看来,今天是漆器,明天

就是金器,后天就是玉器,等到后来越搞越豪华,已然无法制止,所以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后果严重,即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日常生活中,恐怕和唐太宗同一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刚开始时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一旦放松自己,思想突破了防线,就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于是头脑中就有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干脆洗洗脚”的想法。以至于有老百姓批评奢靡之风的现象时说:“一根烟二两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坐栋楼”。奢靡之风损害了党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关系,成为影响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威胁。正所谓,“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也。”

奢靡之风的根源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如果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中想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拿群众当父母,拿权力当压力时,必然会心存谨慎;知权力从何处来,明资金从何处来,自会战战兢兢、节俭省用。因此,对奢靡之风的治理,严格的管理只能解决“不敢”和“不能”的问题,而“不敢”和“不能”只是治标,问题的彻底解决是达到“不想”的效果,这才是治本。

道私者乱 道法者治

■郭凤海

【讲话原文】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

【引文延伸】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出自《韩非子·诡使》。在这里,“道”就是“导”,是引导、遵循之意。也就是说,治乱兴衰之道,主要在于能否严明法纪,杜绝因私违纪枉法。

毋庸讳言,今天的公私关系同以往那种单纯强调集体主义、狠批“私字一闪念”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在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同时,日益尊重个人的合理、合法利益选择。国家好了,人民才会好。公与私、“大家”与“小家”有各自的合理界线,并不完全对立,追求公共利益无需迫使人们在“小家”和“大家”之间作出艰难取舍。一个人在公职范围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公,并不妨碍他在公职之外关照小家和个人之私。但是,如果他超越了公与私的合理界线,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或侵犯群众的合法权利,这实际上就是把一己之私与社会公共利益、与群众合法权益对立起来,就是因私违纪枉法。

“道私者乱”,主要乱在因私违纪枉法。这些年,“四风”和腐败现象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严重败坏党群、干群关系,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如果一旦泛滥开来,必然误导大众,败坏风气。正如清代章学诚所说:“天下之患,莫患于知其不可,而群趋于不得不然之势。”因此,党的组织、党员、干部能否正确处理公私关系,

坚决摒弃不当之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治乱兴衰。

有法纪可依是严明法纪的前提。但是,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形成不敢贪腐、不能违纪的氛围,则更加重要而紧迫。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度建设成就很大,制度体系相对完备,但运用制度的治理模式还相对滞后,依法治理的实践还存在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升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法律规章的实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制度创新与治理升级的有机统一,彻底解决“纪律约束失效”“司法不作为”的问题。

“道法者治”,主要治在党纪国法的权威进一步“立”起来,在实践上进一步“严”起来。我们应该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纪律规定,从政治纪律、廉政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等方面,加强执纪问责,把从严治党、严守党纪国法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纪律法规保障。

(《解放军报》2014年10月14日 11版)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二
《徜徉诗海品读经典》

徜徉诗海 品读经典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琴棋书画各树一帜又融会贯通,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犹如一枝枝文化奇葩,绽放着独特的美丽幽雅 。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使我中华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被别的民族同化。诵读经典诗文,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使青少年能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得以创造性地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培养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培养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我们开设了以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经典诗文诵读的引导员

1、培养班级经典诗文诵读引导员。读书意识强的引导员就像是一个老师,他在班级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成员的读书意识,提高其他学生的阅读经典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级阅读引导员是学生养成阅读经典习惯的重要一环。

2、培养学校经典诗文诵读管理员。在培养班级经典诗文诵读引导员的同时,我们还要把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管理员组织培养好。在平时的学校活动特别是读书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组织全体学生轮流进行引读经典活动,从中选择一批读书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这样就会慢慢地使他们进入角色,作为榜样先要求自己进行经典诗文诵读,以点带面为全学校养成经典诗文诵读的良好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建立经典诗文诵读制度

1、建立学校、家庭、班级相互配合,协同管理制度。无数的例子表明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就能做好的,而是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才能促进和提高。建立班级和学校读书联系卡是及时反馈学生读书情况的有效方法,并及时

向管理员回报交流读书情况,学校也要积极地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及正确的读书方法。

2、建立监督员巡视制度。选择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学生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检查组,并对每天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对管理员、引读员、班级读书等分别进行登记,每星期评比出经典诗文诵读优秀班级进行表彰奖励。使班级之间形成相互竞争,在竞争中相互提高,相互促进,最后使每个班级都成为经典诗文诵读的优秀班级。

3、建立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制度。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是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经典诗文诵读情况的档案,内容包括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内容、效果、地点等方面。记录卡挂在学校公开栏醒目的位置,及时记录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这是促使学生能够坚持经典诗文诵读,不半途而废从而养成习惯的良方。

4、建立经典诗文诵读三个“一”制度。即有一个“经典诗文诵读合作”的伙伴,互助互学,相互监督、相互进步;有一个为别人“导读”的机会,建立学生轮流导读的制度,每天引读30分钟。这个引读可以是引读课本内知识,也可以自己组织一些课本外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逐渐由读过渡到讲,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个坚持记录经典诗文诵读的习惯,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班级小组,由各个班级小组长记录组员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每星期总结一次,在下周开始时向全体学生反馈,表优激差,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进步。

(三)创设经典诗文诵读的类型、方法

1、在阅读方式上,我们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从学校、年级段、班级、家庭、个人几个层面展开,形式丰富,趣味十足。不同的诗词常常有不同的特点,根据风格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往往会达到神奇的阅读效果。实践中,主要创设了以下几种阅读类型:有情境吟诵、对照思读、故事引读等。

(1)情境吟诵。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

感和诗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照思读。把内容和题材相近的两首或几首诗词放在一起对比诵读,可以提高诵读的效率,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 秋》时,教师可先出示这两首词让学生诵读,然后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适时引入诗人的简介及诗的背景资料。最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情。

(3)故事引读。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将凝练、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提高古诗文阅读的效率。

2、深入摸索一系列较为可行的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1)快乐诵读法。对所读的经典文集,采取各种形式的朗朗诵读。如教师范读、带读、引读,学生间对读、接龙读、齐读、赛读、自由读。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熟读成诵,从中感受诵读经典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起读经情趣。

(2)不求甚解法。书是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一些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诵读古代经典,不过分强调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这种学习方法教学目标单一,引导学生触摸“经典”,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故事联想法。许多经典作品中包含生动的故事,或令人联想到与此相关的故事。在经典诵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讲述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也可以是教师直接介绍,让经典易学易懂。如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可以通过“赤壁之战”的故事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4)音乐伴读法。一首首古诗词就是一首首歌曲,一支支音乐。在诵读这些古代诗词时,播放乐曲,让学生或诵或唱,情趣无穷。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配上琵琶曲,更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经典的趣味性。

(5)图画想象法。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象直观性增长儿童的兴趣,由图画想到一首诗,由诗中的情境想象到生活画面,给诵读经典带来了特有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出示黄鹤楼图片,学生会想起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6)经典运用法。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经典名言警句,在习作、日记、说话中会不自学地运用到所学的经典,将名言警句运用于语句中,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思考写进日记里,为诵读经典开辟了新的开地,一篇篇学生诵读经典日记是最好的体现。

(7)家校共同关注法。在经典诵读中,我们倡导三个“共读”。一是同伴共读。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为榜样,共同提高。二是师生共读。“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师课前积极诵读经典;课堂上,师生同读同背经典。三是亲子共读。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和家长会,让家长明确亲子共读的意义,做到“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经典诵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从个人诵读到组建诵读指导团队共同诵读,从简单背诵到艺术熏陶、耳濡目染,经典诵读的趣味性得到了很好体现。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各种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提高他们的读书意识。

1、一人读一书活动。成立班级“流动图书室”,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学校推荐书目等实际情况,每个学生带一本书到班级图书室,相互传阅。

2、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每个月组织一次经典诵读课外内容的交流展示活动,让大家把自己的读书内容都拿出来集中展示,交流评比,这既是读书内容的交流,也是对读书效果的检验。

3、办学校经典诗文诵读节。每学期的某个月,学校举办“让经典诗文诵读伴我成长”的经典诗文诵读节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经典书(一篇经典文章)”读书征文竞赛、书香学校、读书园地、读书橱窗、优秀读书笔记集展览、故事会、经典诗文诵读成果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养成经典诗文诵读习惯。

(五)完善经典诗文诵读的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个别差异,激发他们的道德意识,最终将人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化为评价为人的成长服务。

1、立“星级”评价机制。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我们在对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进行分析后决定采用“星级”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为优秀的得3颗星,良好的得2颗星,一般的得1颗星,不好的不得星。

2、行多元化非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在管理中通过不断观察和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加以反馈,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评价一管理循环体”过程。

3、示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形式就是强调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在每一个阅读阶段把学生的表现情况向全体学生展示,全方位地展现每个学生的信息,让学生在自己家人和学校的表扬中得到激励,不仅使评价者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学生自己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六)拓宽经典诗文诵读的基本途径

1、倾听。学校“校园之声”广播利用课间时间播放古诗文录音,以及古诗词为词的名曲。由学生主持、播音,内容有诗文名句朗读、赏析及有关的趣闻轶事,也有学生诗作。漫步校园、古韵悦耳,沉浸其中,遐想联翩,心旷神怡。

2、静看。学校墙壁,班级黑板报,开辟经典诵读专栏,教室、实验室、学校会议室等处,张贴经典字画。学生随时随处欣赏这些佳作名言,感受经典气息。

3、诵读。诵读是学生走进经典的主要途径,学校举行每周一诗诵读活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朗读、吟诵。学校定期进行检查,极大地营造了书香校园氛围。此外,布置学生在课余诵读、阅读经典名作。

4、制作。引导学生办手抄报、写诵读日记、书法比赛等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把自己喜欢诗文、名句抄下来,把自己喜欢的经典以书法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仅是制作,更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口诵心惟,熟读精思”后的思想积淀。

5、表演。在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朗诵比赛、歌舞表演、课本剧表演等。在活动中,学生尽力发挥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三
《读经典班会》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转) 2010-01-13 12:41:54| 分类: 中华经典诵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以古训励志,用古训导行

——“以古训育德”主题班会

张 旭

一、活动目的:

中华传统美德,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历代先辈们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从“阅古”活动中搜集古训名言,增强“厚德笃学强国”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全体同学搜集至少三条有关“立身、做人、处世”和“修身、革新、为民、强国”内容的古训名言。

2、两个课本剧小组课前排练好表演节目。

三、活动过程

序 曲

主持人激情导入:

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今天,我们从历史的珍宝馆里满载而归,和大家共享这场精神的盛宴。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带着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碑,也记下了诸多灿烂和辉煌。

疏理这条河道,披沙捡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古训名言。

它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历万古而不朽。

它是一条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千古名句,字字珠玑,章章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捧读它,欣赏它,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遂博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

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精神在这里得到洗礼。

第一篇章 真情告白:古训指引我成长

主持人:有这样一位同学,在挫折面前,曾经徘徊过;在打击面前,曾经沉沦过。但是,有一天,他读到一副对联古训,于是,幡然顿悟,继而奋起。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根据这副对联改编的课本剧表演。

第1课本剧表演小组: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故事。

第2课本剧表演小组:

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主持人:感谢表演小组的精彩演绎。或许大家已经明白了激励我们这位同学的古训就是颜迈为蒲松龄而写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面我们有请这位同学谈谈这句古训给他的真实感受。

生甲真情告白:“古训给我力量,古训给我勇气”。

第二篇章 品读经典古训,弘扬传统美德

主持人:一句经典的“做人”的古训名言,可以修身正气于己,涵育道德于心。让我们用心品读经典古训,触摸那些经典的光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2、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1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1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5、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16、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欧阳修

17、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2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三篇章 精神洗礼——古训名言大搜索

主持人:读这些古训名言,就是在领悟生命的意义。虽然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可以让我们的精神放射永恒的光芒!即使是灿烂的流星,也抢不去它的耀眼!”同学们,让我们在古训名言中去积蓄精神的营养,获取力量吧!

全班学生;交流品读自己掌握的古训名言。

第四篇章 古训,鞭策我和班级齐前进

主持人:追寻古训的足迹,景仰的激情在胸中燃烧。我要高歌,高歌一曲我心中的歌„„

数生:“我的古训展示”。

主持人:请大家精选一条古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励志名言,并指导自己的言行。

主持人:请大家群策群力为班级找一条古训,作为班训。值周班委在教室黑板的醒目位置书写“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古训每周一语”。

尾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但只要我们以古训励志,用古训导行,定能收获明天的光辉和灿烂。

后记:

这堂课,围绕“立身、做人、处世”和“修身、革新、为民、强国”为目标,指导学生从“阅古”活动中搜集名言警句,增强“厚德笃学强国”的意识。活动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道德发展需求从中华古文化中撷取蕴含传统美德的古训格言,把抽象的道德哲理落实在优美、形象的名言警句中,落实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育人的主体性。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四
《关于开展 “品读经典”语文阅读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 “品读经典”语文阅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我校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往往被学校、教师、学生不自觉地弱化、忽视。原因是:由于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滞后,用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来考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课外阅读开展起来,明显的“成本大、周期长、效益不高”;不如抓抓教材,搞“短线投资”效果明显易见。其结果是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两大硬伤: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作文表达材料贫乏。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闭塞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

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千人一面的作文,千篇一律的语言。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和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二、指导思想: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说过:“读书,是净化孩子们灵魂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著名儿童阅读推广者梅子涵教授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充满诗意地描述他理想中的阅读境界。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有关双语阅读的指示精神,在我校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阅读的乐园,让经典照亮孩子的童年。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全体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具体负责处室:教科处

四、活动目标:

1.总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让读书成为习惯,熏染学生美好的心灵,营造书香校园。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以“部”为单位的作品通常是指长篇小说,其字数多在三五十万字到一百多万字之间。譬如四大古典名著就是这一类。“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意味着每学年要再增加一百万字到一百五十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

五、具体措施

1、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各班针对年级特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并挤出时间,自行安排,在每周的语文教学中,讲究成效,努力上好阅读指导课,教师要踏实做好辅导工作,让每次活动都成为吸引学生的磁场,都成为点燃学生阅读的火把。 七-九年级强化英语口语训练,所有英语教师在做好学生英语阅读计划的同时,强化课堂英语口语训练,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境。

(2)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应保证30分钟以上,并根据年级的不同争取阅读时间的连贯性。除了早读,要充分利用中午的时间来安排学生阅读。要合理全面地安排学生的各科作业,尽最大可能做到少而精。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孩子,要教育并安排他们及时、专心地利用空暇进行阅读。

(3)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以后,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不少于20分钟)。每位学生一学期阅读书达到一定的数量:七年级至少8本,八年级至少6本,九年级至少4本。星期天,“五一”、“十一”寒暑假等假

期,应充分利用起来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具体地要求孩子们读什么书,从哪儿读到哪儿,做点笔记,写点心得,在班级里搞点交流等,把读书的过程和阅读的结果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读有所乐,读有所得。

2、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

(1)各班图书角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书籍,总数不少于人手一本。

(2)图书质量要有保证,所陈列书籍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益于其成长,书籍类别丰富。根据推荐的书目补充班级内的图书。尽量让图书角的图书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学习水平。

(3)对班级图书角的管理,须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各班向学校借阅的图书除加强爱书教育外,还应严格管理(学校尽快建立图书室、阅览室)。

3、加强阅读指导。

(1)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名著,各学段语文备课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名著专题讲座,纳入阅读计划。

(2)各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好15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有教案,按照县教研室赵校长提出的四个环节备课),教师要跟班辅导。

4、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教师要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

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第三,家长要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

所以,建立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联系卡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各年级可设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五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诵读经典 共浴书香

——泉沟镇中心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报告

泉沟镇中心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297人,教职工48人。 多年来,学校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建设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与个性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我校先后被评为“泰安市文明单位”、“泰安市教学示范学校”、“泰安市规范化学校”“泰安市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泰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泰安市双高工程先进学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尤其是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也凝聚着我校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更得益于泉沟镇教育办公室的积极引领。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经典诵读的规划运作

自2005年起始,我校就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特别是06年8月迁入现址以来,我们很好地整合了学校的师资,认真制定了建设“书香校园”五年发展规划在全校掀起了新一轮诵读热潮。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多读经典名著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先后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墙壁上设置了经典诗文文化;建设了班级“流动图书室”、校长荐书架、设置了走廊文化、建立了“家庭图书角”、每周一得等,让师生生活中处处充满书香。

(二)以阅读方式引领教师发展。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三)从引领学生入手,让阅读与学生终身为伴。学校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更健康。开展每日晨背、每周开设大阅读课、周末大阅读、“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诗韵飘香”、“名著阅读”等竞赛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促进阅读,使特色走向常态。用考评机制激励学生阅读,建立诵读成长记录本,诵读验收表,评选经典诵读“班级之星”和“校园明星”。

(四)加强社团建设,给学生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和机会。学校社团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特长得到发展。继续发挥书法、绘画、声乐、舞蹈、春蕾报、广播站等社团的示范作用,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提升的才华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校本课程的引领

为了搞好“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用经典引领师生成长,确保“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开展。让读书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师生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共同获得成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发展,学生在书的世界中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洗礼。

为了明确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研究方向,我们把“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定位为:具有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一种阅读的好习惯成为一种风气,以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将“用阅读引领成长”的教育思想,凝聚为全校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并真正体现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在班级的特色发展中,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开发出了《爱国诗文汇编》、《谜语世界》、《对联赏析》、《儿歌集锦》、《春夏秋冬诗词》等十几个小册子。并创设种种情景,让学生能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书的芳香。全校各室门口47幅对联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各班级、学校的文化展示无不彰显了一个集体的智慧和班级的发展主题。一年级的词语接龙,二年级的儿歌

对对碰,三年级的故事接龙,四年级的心灵交流站,五年级的经典赏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渐引领着孩子们去阅读、爱阅读。

三、草树知春不思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开展经典诵读创新活动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不断创新活动,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努力将学校逐步打造成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建立了教师读书会、定期举行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论坛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

不断创新活动,让学生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先后开展了多项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搭建了阅读成长平台,形成了“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格局。学校开设“大阅读”课堂,每周专门设两节大阅读课,广泛阅读“中外经典”书籍。学校实施图书室流动式管理,以方便学生阅读,图书由学校拿一部分,学生交流一部分(用后归还),先在本班内交流阅读,再同其它班级以班为单位交流阅读,让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联、谜语、儿歌、礼仪教育、剪纸、书法、围棋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素材。此外为使学生有机会体会阅读成果的喜悦,学校积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手抄报上广泛的知识结构体现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广;“诗配画”展现了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文本的理解。国旗下的讲话则展现

了学生读书的才华;各班以一个主题装订一本的读书笔记集锦,让学生有了抒发读书心得的舞台;学校创设的“春蕾报”上表达了学生的心声。红领巾广播站上有学生读书后的心声;学生成果展示长廊上有学生读书活动的结晶;经典诵读比赛精彩纷呈;书香少年、书香家庭、 “班级之星”、“校园明星”的评选,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故事接龙、词语接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有活动都有评比,获奖学生都下发喜报或证书,获奖喜报或证书由老师在班里公布后记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抓好经典诵读的结合点

1、与环境结合。

我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熏陶:楼内走廊、路沿石、墙壁、橱窗上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每天二十分钟的诵读,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诗意盎然的班级,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2、与活动结合。

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每年的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有“走近诗人”的探究活动,通过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古韵童声”的吟诵、演唱、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六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诵读经典 共浴书香

——杨楼镇中心小学书香校园特色建设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我叫张殿欣,来自杨楼镇中心小学。首先感谢市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谈谈自己在建设特色学校的一点认识,希望能以浅薄的看法博得大家的指点,使得我校工作能更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特色学校是什么?班级的专题研讨中好多人都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特色源于自己的传统,源于自己的优势,源于自己的需要,特色可以借鉴,但绝不是照搬。如果管理者潜不下心来,不愿意思考,只喜欢跟风,特色学校建设就搞成了无根之花,早晚要凋谢。”又如“特色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培养几名尖子生,搞几次活动而营造的短期轰动效应,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如“特色学校就是一所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暇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它影响着学校的所有成员,深入到学校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之中。”等。我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借用网上学来的话,觉得特色学校就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个性是什么?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如果将“个性”用于指向学校,个性即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具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一种办学特征。

下面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杨楼中心小学实施经典诵读特色活

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共浴书香》。

杨楼镇中心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1353人,教职工48人。

2014.2以来,学校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

建设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我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 河南省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节目展播一等奖”“杨楼镇十佳书香校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尤其是市教体局的指导,也凝聚着我校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更得益于杨楼镇党委、政府、杨楼中心校的积极引领。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经典诵读的规划运作

4月15日上午,杨楼镇党委、政府在我校召开“读国学,诵经典,提素质,促文明”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我校以此为契机,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我校认真制定了建设“书香校园”规划,在全校掀起了诵读热潮。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多读经典名著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先后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大门东侧教师台照、校务公开栏、西侧《荣誉墙》;梁头上雕刻《弟子规》原、译文,1号操场厕所外墙壁上制作《二十四孝图》、三字经原译文;32块挂画、4块楼道版面、8块书法赏析;大厅西墙光辉历程、其他三面是《前进中的杨楼镇中心小学》,覆盖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教学、政教、安全、活动、国学教育、二十四孝图,6块2.2×1.25平方米的不锈钢版面新颖大气。2号操场墙裙制成128米的《弟子规》国学长廊、2号楼跨头西侧是书香—浸润美好童年、阅读—点亮精彩人生,东侧是艺术字:给学生---最美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2号主楼上层魏碑“创建文明单位 争做文明师生”,下层隶书“讲责任 守底线 做规范 创一流 重监督”27个钛金字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3号操场620平方米两层新建食堂美观漂亮,形状各异的56块《弟子规》挂画、6块楼道版面、18块书法版面、后门2块6.0×1.45平方米八德宣传长廊,3号主楼18个行草大字“创建文明单位 建设温馨校园 构建和谐杨小”是我们本期工作的主旋律。

建设了班级“流动图书室”、设置了诵读版面15块、建立了“家庭图书角”、办手抄报等,让师生生活中处处充满书香。

(二)以阅读方式引领教师发展。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3.8节)

(三)从引领学生入手,让阅读与学生终身为伴。学校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更健康。开展每日晨背、每周开设大阅读课、周末大阅读、“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诗韵飘香”、“名著阅读”等竞赛活动。使特色走向常态,用考评机制激励学生阅读,建立诵读成长记录本,诵读验收表,评选经典诵读“班级之星”和“校园明星”。

(四)加强少先队建设,给学生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和机会。学校少先队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特长得到发展。继续发挥书法、绘画、古筝、舞蹈、手抄报、广播站等示范作用,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沾衣欲湿杨楼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校本课程的引领

为了搞好“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用经典引领师生成长,确保“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开展。让读书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师生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共同获得成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发展,学生在书的世界中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洗礼。

为了明确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研究方向,我们把“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定位为:具有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一种阅读的好习惯成为一种风气,以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将“用阅读引领成长”的教育思想,凝聚为全校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并真正体现在学校

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在班级的特色发展中,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拟开发出《诗韵汇编》、《谜语世界》、《对联赏析》、《儿歌集锦》、《春华秋实》等6个小册子。并创设种种情景,让学生能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书的芳香。各班级、学校的文化展示无不彰显了一个集体的智慧和班级的发展主题。一年级的词语接龙,二年级的儿歌对对碰,三年级的故事接龙,四年级的心灵交流站,五年级的经典赏析,六年级的宋词欣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渐引领着孩子们去阅读、爱阅读。

三、草树知春不思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开展经典诵读创新活动

4月15日上午,杨楼镇党委、政府在我校召开“读国学,诵经典,提素质,促文明”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在仪式上,我校师生在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学生们的《弟子规》朗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情景剧《亲情电话》中留守儿童真挚的语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的配乐朗诵气势磅礴,道出了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精彩的演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4.25上午,在杨楼镇”与经典同行 与道德为友“五四演讲比赛中穆贝飞、王琼琼老师和王心瑶、任艺润、牛梦妮、任昭颖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不断创新活动,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努力将学校逐步打造成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建立了教师读书会、定期举行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论坛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

不断创新活动,让学生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先后开展了多项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搭建了阅读成长平台,形成了“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格局。学校开设“大阅读”课堂,每周专门设1节大阅读课,广泛阅读“中外经典”书籍。学校实施图书流动式管理,以方便学生阅读,图书由学校拿一部分,学生交流一

部分(用后归还),先在本班内交流阅读,再同其它班级以班为单位交流阅读,让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手抄报上广泛的知识结构体现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广;“诗配画”展现了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文本的理解。国旗下朗诵则展现了学生读书的才华;各班以一个主题装订一本的读书笔记集锦,让学生有了抒发读书心得的舞台;学校创设的“手抄报”上表达了学生的心声。红领巾广播站上有学生读书后的心声;橱窗里有学生成果展示的结晶;经典诵读比赛精彩纷呈;书香少年、十佳书香家庭、 “班级之星”、“校园明星”的评选,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故事接龙、词语接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有活动都有评比,获奖学生都发奖状,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抓好经典诵读的结合点

1、与环境结合。(暑假中)

我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熏陶:楼内走廊、路沿石、墙壁、橱窗上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每天二十分钟的诵读,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诗意盎然的班级,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2、与活动结合。

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有“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古韵童声”的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1200名学生4路纵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亮丽风景线。

3、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经典;在习作中引用经典名句等。

——与音体美学科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融入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中。我们看到音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七
《诵经典诗文 养健全人格》

浅析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汨罗市川山坪镇初级中学 胡跃江 王华

电话:13469242489 邮编:414405

【摘 要】:本文从校本教材的开发、诵读课程的开设、环境氛围的创建、活动平台的搭建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典诵读,礼仪,健全人格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选人中小学教材的古诗文表现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涉及面也很广。这些优秀的经典诗文意存高远,其中不仅有文学、史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心灵本体,可以提升孩子身心品质,培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而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塑造时期。让孩子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接触饱含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气质,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自身特有的气质。良好习性的养成、高尚人格的奠定,会让孩子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应将古诗文诵读与文明礼仪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诵读与理解,让学生自小就扎根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培养其良好品行,提升道德素养。

一、编教材,搭建经典诵读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种阅读,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平乏。”

学校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研读经典诗词篇章,自编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给师生阅读。校本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兴趣为先、不求甚解、持之以恒、批判改进、尊重差异为原则,收录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贤文》、《礼记》、古诗名句等经典诗文,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我们要剔除其显而易见的封建糟粕,吸收借鉴其有意义的思想内容,比如“父慈

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的家庭理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等。分层次汇编《经典名句荟萃》,书中为诗文编配作者简介、注音、注释、译文、赏析、提示等内容,让学生天天诵读。《经典名句荟萃》其内容涵盖了在家、出外、待人等方面的礼仪。当前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将这些内容纳入校本教材,让学生熟记这些经典名句,在诵读与理解中学习礼仪规范,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根据不同学龄阶段,我们要求小学生熟记“经典名句一百句”,中学生每天熟记一句。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语文教师要带头诵读,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积淀,引导、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广、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二、 设课程,促健全人格养成

“现在不少学生道德水平滑坡、文明礼貌淡化,通过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来规范孩子的伦理道德、言谈举止、礼仪风范,学会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希望这些道理能让孩子们终身受益。”且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英雄,易受英雄行为的感染。为此,不少学校开设了诵读课程,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伴经典成长。

语文教师要重视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在诵读课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礼记》这些国学经典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精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其文语句流畅,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其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诵读课教师不仅指导学生读,还要组织学生讨论,且适时地介入引导学生讨论: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那些哪些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并督促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写下成长记录。学生背诵的内容,在一生当中,记忆是最为深刻的。虽然有的道理有些深奥,有的学生对古诗的

理解似懂非懂,不能完全理解。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在最适合背诵的阶段,我们用有趣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先背会,再让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感悟。孩子们现在还理解不了,但在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总有一天能明白。

以礼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传递着讲文明、知礼仪的信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与实践中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学到了行为礼仪,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格特征的人,有助于学生美好品格的养成。

三、 创氛围,春风化雨润心田

健康的、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小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间关系?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学校创建经典诵读的氛围,可以有效的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他还指出:隐性课程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因而,学校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以营造丰富的诵读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空间,让校园每个角落成为学生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平台。如学校建立围墙文化,走廊文化,宣传窗、黑板报开辟品读经典专栏,教室图书角摆放各种经典名作,墙壁张贴表现古诗中勤劳、帮助他人、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名人名言、绘画、剪贴、手抄报等,将经典融入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根立柱都会“说话”,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经典的熏陶。

学生流连于经典的海洋,徜徉于名句的殿堂。他们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丰富的经典诵读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会产生影响,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

四、 谋发展,多种活动来内化。

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养成,应是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经典诗文学习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应当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为学生推荐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指导自己的课外实践,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积累和表达。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他们的经典文化素养定能得到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健康人格也能得以养成。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应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想的,应让他们自己想。只有自己动手,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这些理论为开展经典诵读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礼仪知识,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养成健全人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策略。

为此,教师为学生多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机会,将培养他们美好品格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如开展“校园诵读之星”、诗词竞赛、制作古诗书签等活动;鼓励学生积累有关渗透了礼仪知识的诗句,收集整理,编成“文明礼仪诗词专辑”、“我喜欢的古诗”,让这些他们自己编的“书”成为日常交流的工具;鼓励他们根据经典进行角色表演。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中友爱、团结、互助的初步理解,让校园充满着文明的气息,孩子们在交流中感受朋友的情谊,礼仪与美育尽在其中。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名族精神。学校以“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健全人格”为发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引领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塑造美好心灵,在读书中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康人格,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家庭教育》 陈鹤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八
《挖掘文化内涵_彰显育人魅力》

挖掘文化内涵彰显育人魅力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典型材料

曾经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农村学校,甚至还戴着一个偏远落后的帽子,如今却书香致远,溢满校园……是什么魔力使这所学校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沈阳市教育局提出: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要做的就是教书育人,特别是用校园文化,用学校独有的人文魅力去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辽中县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多年来全身心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力挖掘校园文化内涵,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文化浸润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用艺术教育的火花,点燃孩子们的梦想,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视觉熏陶:打造文化氛围,陶冶身心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文化构建引领内涵发展,确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增强底蕴,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形成了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文化氛围。

这所学校的校长陈山林介绍说:“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个相对偏远落后的学校。要想摆脱这种落后的局面,

必须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因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成长的核心是‘人’的成长,所以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把聚焦点放在人的发展上。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学校一直努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每年都不断加大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力度,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自成立以来,领导班子始终秉承“规范办学提升质量以人为本实现幸福”的办学理念,本着“走内涵发展之路,办特色品味学校”的发展方略,“祖国、荣誉、责任、创新”的校训,“阳光学生、活力教师、魅力校园”的办学愿景,“用规则守护校园,让文化提升内涵”的管理理念,“快乐、健康、笃学、博雅、成才”的育人目标,达到“条件好、队伍硬、管理优、质量高的一流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目标,脚踏实地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该校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现代风格与古典儒雅有机融合,让每面墙壁都说话,每个景点都育人。学校的每一楼层均有不同的文化教育主题,以传统文化贯穿其中,《弟子规》等儒家文化经典都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处处体现了牛校人和谐向上,笃学厚德的校园文化。教育充满了思想,思想充满了智慧。校园文化的魅力,成为

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看到学校精心制作的足有几十面的彩色宣传橱窗,还有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醒目位置悬挂的古代圣贤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及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提示牌匾,让人感受到了这里的师生随时都可以品读经典诗文,欣赏古人的名言佳句,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独具匠心的设计,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了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练成长。校园内井然别致的常青树木、各色花草,置身其中,给人以清新秀丽、生机勃勃、意气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人与环境的和谐,确实让人特别是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慨叹之余,我们来到了各班的教室。“看,这是我们二年(1)班的班徽,上面的太阳就如同孩子们稚嫩而灿烂的笑脸,她传递的是温暖、热情和阳光。”班主任张春红微笑着对我们说。当我们来到八年(3班)教室,班主任语文老师杨雪放下了正在批改作业的笔,站起身来,指着班徽对我们介绍到:“我们的班徽底色是金黄色,上方是红彤彤的太阳,下面是三个绿色的人字形,绿色代表着生机和希望,人字形象征着家长、学生和老师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我们的班风是‘团结、热情、和谐、发展’,班训是‘奋

勇拼搏,阳光向上’。我希望全班同学都能够‘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我们不能不佩服老师们的别具一格和独具匠心,教室简直成了学生们张扬个性、播种梦想和记录成长的殿堂。教室的后墙有的班级是用来展示学生作品,有的是粘贴公告、有的是学生精心布置的学习园地。每个教室都布置得整洁、新颖、美观、大方。看完学校全部28个班级教室,教室的布置各班都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听了学校办公室李主任的解释,才解开了我们的疑团。原来,学校对于教室的布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各班要以“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个性形象。每个班级都要有个性化的班徽。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仅十分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还深深懂得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富有创意地发掘了教室潜在的教育作用。在六年(1)班管理日记中我们看到了班主任张艳秋老师记录着这样一句话:“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给了学生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及教室、板报等阵地,悬挂名人名言、不断更新校园文化内容,编印《经典诵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读本》等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空间成为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实现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使

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生活的家园、求知的精神乐园。2012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诵读经典:书香芬芳传承中华魂

走进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楼,你就会被浓郁的书香气所包围:图书馆“博览园”三字古朴美观;管标“书”字设计采用繁体小篆,对外体现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对内体现的是“博览群书”。传递的是:“传承、传播、传薪”的理念,即我们是“文化的传承者、理想的传播者、精神的传薪者”。藏书室的书架上摆着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而各楼层的展板上,《弟子规》、爱心教育、励志教育、杰出人物介绍、经典故事叙述更是每天伴着学生们成长。这就是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文化特色——书香校园。

2010年8月,陈山林校长上任后,把建设人文书香型校园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切入点,积极倡导新的教育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校园生活,致力于让学生能够在读书活动中拓宽视野、感悟人生、学会思考、快乐成长,以此营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书香教育,是以广泛地阅读优秀的、启迪心智的书籍为途径,营造“博闻博览、乐思乐行”的书香校园,培育“彬彬有礼、孜孜不倦”的书香人才,从而打造具有书香文化的学校,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书香化,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九
《站东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站东小学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中华经典文学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中华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诵读影响深远,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的资源。我校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这项活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建设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与个性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我校曾被评为岳阳市“书香校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尤其是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也凝聚着我校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现就 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经典诵读的启动与运作

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校就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我们很好地整合了学校的师资,认真制定了建设“书香校园”发展规划在全校掀起了新一轮诵读热潮。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多读经典名著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先后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墙壁上设置了经典诗文文化;建设了班级“图书角”、设置了走廊文化、建立了“书香家庭”的评比、等,让师生生活中处处充满书香。

(二)以阅读方式引领教师发展。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

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三)从引领学生入手,让阅读与学生终身为伴。学校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更健康。开展每日晨读、午诵、暮省。每周开设阅读课、 “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我最爱读的中华经典”演讲比赛、“我最爱读的一本好书”点评活动,“阅读本”“名著阅读”等竞赛活动。开发学校课题促进阅读,使特色走向常态。用考评机制激励学生阅读,建立阅读本,,评选经典诵读“书香少年、“书香家庭”和“书香班级”。

(四)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给学生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和机会。

学校少先队和语文组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特长得到发展。继续发挥书法、手抄报、作文、诵读卡、广播站等示范作用,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提升的才华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学校课题的引领

为了搞好“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把经典诵读作为学校课题来研究,用经典引领师生成长,确保“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开展。让读书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师生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共同获得成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发展,学生在书的世界中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洗礼。

为了明确经典诵读的研究方向,我们把“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定位为:具有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一种阅读的好习惯成为一种风气,以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将“用阅读引领成长”的教育思想,凝聚为全校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并真正体现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在班级的特色发展中,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创设种种情景,让学生能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书的芳香。全校各教室门口的标语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激发

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各班级、学校的文化展示无不彰显了一个集体的智慧和班级的发展主题。一年级的词语接龙,二年级的儿歌对对碰,三年级的故事接龙,四年级的心灵交流站,五年级的经典赏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渐引领着孩子们去阅读、爱阅读。

三、草树知春不思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开展经典诵读创新活动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不断创新活动,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努力将学校逐步打造成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建立了教师读书会、定期举行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论坛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

在班级里形成师生共读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效果斐然。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不断创新活动,让学生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先后开展了多项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搭建了阅读成长平台,形成了“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格局。学校推荐学生广泛阅读“中外经典”书籍。学校实施图书室开放式管理,以方便学生阅读,图书由学生自由借阅(用后归还),读后在本班内交流阅读,让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素材。此外为使学生有机会体会阅读成果的喜悦,学校积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手抄报上广泛的知识结构体现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广;“诵读卡”展现了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文本的理解。国旗下的讲话则展现了学生读书的才华;各班以阅读本为载体,让学生有了抒发读书心得的舞台;学校创设的“红领巾” 广播站上表达了学生的心声。红领巾广播站上有学生读书后的心声;学生成果展示长廊上有学生读书活动的结晶;经典诵读比赛精彩纷呈;“书香少年“、“书香家庭”、 “书香班级”、“校园明星”的评选,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故事接龙、词语接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有活动都有评比,获奖学生都下发奖状或证书。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抓好经典诵读的结合点

1、与环境结合。

我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熏陶:楼内走廊、路沿石、墙壁、橱窗上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每天三十分钟的诵读,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诗意盎然的班级,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2、与活动结合。

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每年的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有读我最爱的经典美文心得体会、经典美文的书法比赛、我最爱读的经典美文演讲比赛、点评“我最爱读的一本好书”活动、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手抄报比赛。我们让学生走近诗人,通过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有“中华经典古诗文”的吟诵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有以办与经典名句相关的手抄报和点评卡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丰富多彩

的实践活动,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3、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经典;在习作中引用经典名句等。

——与音体美学科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我们看到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唱、舞蹈;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

——与写字教育结合,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地开掘,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组织学生书写诵读的经典古诗文或经典名段,同学们在积极参加中华经典的书法比赛。在书写中,学生既练习了写字的能力又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练习书写的积极性。

4、与班级工作结合。

为全面推进诵读工程的开展,学校对班级文化有经典诵读的内容,各班统一格式设置了班风、班训、班名、四表、荣誉栏目等,每班都有围绕一个主题设置的班级文化。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要求广播站每周推出一首古诗进行赏读,班级推荐学生阅读经典诵读内容,小组长验收后班级验收,老师根据每个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和质量确定书香少年人选。制度的完善,检查力度的增大,进一步促进和保证了活动的开展。

五、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经典诵读家校联合

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关于开展全民诵读活动的倡议书》,我校结合经典诵读特色建设,积极部署家校合作的读书活动,推动特色经典诵读的建设。将诵读引向家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进一步推动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篇十
《高二政治竞赛试题2013年》

高 二 政 治 竞 赛 试 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09年入秋以来,全球甲型H1N1流感暴发造成国内外市场对大蒜需求旺盛,致使部分地区的蒜价比原来猛涨40多倍。这表明

A.等价交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

B.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C.商品价格的变化具有偶然性

D.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价格

2.右图反映了近年来某省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

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该省农民家庭

①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④消费需求不断降低

A.①④

A.改变了货币的职能

B.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C.属于攀比心理主导的消费

D.有利于拓宽销售渠道,刺激消费

4.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我国实行甲流疫苗“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费用由地方财政支付, 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中央财政予以支持。这说明财政

A.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B.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D.能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5.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利润和企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压力。这表明

A.民营经济已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③食品开支不断减少 B.①③ C.③④ D.①②3.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络购物的优势开始凸显。网络购物

B.民营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发展民营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D.民营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

6.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坚持优绩优酬,重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劳动者倾斜。这体现了

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原则

C.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D.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提高

7.“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树立

A.多种方式就业观 B.竞争就业观

C.自主择业观 D.职业平等观

8.据查,淫秽色情手机网站、网络广告联盟、内容服务商及电信运营商为了谋取暴利,形成了淫秽色情网站产业链。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盈利性

9.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由于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对此,我们要

①提高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 ②完善贸易摩擦预警监控机制

③努力避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④面向国际市场优化进出口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

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即“同命同价”。这反映出

A.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

B.公民平等地履行义务

C.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保护

D.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

11.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网络民主的发展,并亲自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因

A.网络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B.网络民主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

C.拓宽民意渠道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D.拓宽民意渠道就能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

12.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行政执法人员引诱其从事了违法活动,并对其进行处罚,

这种行为被形象地称为“钓鱼执法”。“钓鱼执法”

A.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B.是政府“阳光执法”的具体体现

C.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政府的权威

D.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

13.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

A.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有关问题的议案

B.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工作提出反对意见

C.行使立法权,按照人民要求制定法律

D.行使决定权,对国家重大事务做出决策

1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

A.依法治国 B.依法行政 C.民主执政 D.政治协商

15.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许多网民发帖谴责疆独分子的罪恶行径。这体现出

A.公民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不断增强

B.公民积极履行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C.公民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D.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6.某网站在推荐一批经典作品时说:“经典代表品质,品质是一种内在;经典需要品味,

品味是一种格调;经典必须品读,品读是一种感觉。”品读经典对人的作用主要有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互联网时代,人们常常通过博客、QQ、BBS、开心网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整合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推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18.“孝”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

素。这表明传统文化

①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②在交流中得到融合

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名句中与孙中山先生名言“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体现出的民族精

神一致的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2009年12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

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整治手机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扎实有效开展依法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这样做表明国家对文化市场

A.严格规范,统一标准 B.全面整治,依法打击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全面开放,注入活力

22.“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我国东汉时

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科学文化比思想道德更重要

B.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C.职位越高越需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D.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3.纽约市立大学的校长马修在大学本科时读的是数学与统计学。但他却认为:“哲学是一

切学科的核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哲学是其他一切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C.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

24.“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指鹿为马”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从哲学上看,

它们共同体现了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25.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

根能思想的苇草。”这里强调的是

A.物质世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化和表现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正确反映

C.精神思想可以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6.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

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

③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④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7.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

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8.商家越来越注重把传统文化、洋文化与自己的生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节日推出不

同产品,进行全方位宣传、策划,从而把握市场需求,掌握销售主动性。商家行为

A.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B.通过改变或创造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C.看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到了发展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

29.与右侧漫画《老鼠的智慧》寓意相同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30.“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老鼠的智慧 (《孟

子·尽心下》)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

析和说明。

31.(12分)材料一:

图1: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图2:2008年我国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比较


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相关热词搜索:品读经典的力量 品读经典沙漠中的饭店 品读经典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品读经典的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454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