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林彪的语录

林彪的语录

2016-01-17 04:37: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林彪的语录篇一《林彪语录》 即使錯也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林彪的语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林彪的语录篇一
《林彪语录》

即使錯也要比別人先錯。(來源:《解放軍文藝》)

侍德者昌,恃力者亡。見史記。(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長者待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贈宜敬同志)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長者之道侍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見蘇軾文。(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

活著乾死了算。 王者莫高周文。 人是自己的上帝。 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 學習韋編三絕的治學精神。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9)。[1]

讀書時時有個我在,行事樁樁少對人言。

以君子長者之道侍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見蘇軾文。(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 老配少,參加這種婚禮幹啥?什麼思想作風?我不去是我看不慣,你去你是什麼思想作風? 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雷聲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條幅,見林彪卧室,林彪抄錄《三國演義》)

王者莫高於周文,撥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人乎?在人主不驕故也。 (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冬)

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1963.11.16 錄武經太公兵語贈虎兒)

(關於中庸)

中庸之道合理——做什麼事既不要達不到,也不要過頭。

凡事勿做絕了,兩斗皆仇,兩和皆友。(1960.10.10在軍委擴大會上講話)

凡事勿做絕了,做絕即一點論,必有惡果。果大則現,國小、或其它力量能壓得住則不現,但大膽肯定必有惡果。例:對X(赫魯雪夫)罵絕了,對(王)明都絕了,對大公(蘇聯)做絕了,「才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1961—1964)

我要像那夜半孤鶴,獨來獨往。 我有時候是虎,有時候是狐狸。

硬就硬,莫激烈,軟就軟,莫投降。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就會大難臨頭。 張良范蠡,急流勇退;天馬行空,獨往獨來。

以仁愛之心待人之忠,以寬宥原諒之恕,儒家的原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1962.11.17 贈豆豆女兒)

溫文,豪放,理智,既受於天,且受於人。(書贈愛妻葉群)

生死攸關時,別人都是其次,祇有你是最重要的。此勝之要領也。

忍耐,大度的科學,,,,,,豈可為了區區小事而耽誤自己終身大師。(1963)

不成熟的話寧可不說,寧可沉默。把自己的興趣隱藏起來,使他不知道我們想些什麼。 只要有信心,就會勝利。你必須儘可能少依賴別人。不管別人是多有經驗,力量有多大。這就是要領。

卡片

仁----團結 勇----鬥爭 智----唯物論

恕:以仁愛之心侍人之忠,以寬宥原諒之恕,儒家的原理。

工作處事

三不:(1961—1964)不建言(免己負責、免爭領導之嫌)不批評 不報壞消息(去影射之嫌) 三要:要響應、要表揚、要報好消息。(1961—1964)

勿講真理而重迎合。 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 誰不說假話,誰就得垮台。(1961—1964) 決議不好也同意——頭等意義,不然是書獃子。

閉目養神 照上面辦 面帶三分笑(1961—1964)

防止對立超過了限度,它就會破壞統一。(1961—1964)

和洋人打交道,實在受不了!(1968年10月林彪會見外賓,受到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長巴廬庫的熱烈擁抱,歸來后感慨)

評價革命、制度

無產階級專政是獨裁。 民主集中制=服從+紀律。 中國革命是革中國人民的命。 他最大的憂慮在表決時能否占多數。

B-52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為己,過為人。

你說了東,他就偏說西,故當先聽他說一遍才可一致。

大躍進,憑幻想胡來,是蝕本生意,搞得過分,過極了,破壞了個人積極性。對蘇聯,做絕了,絕則錯。

主席就是最大的群眾,他一個人頂億萬人,所以和他的關係搞好了,就等於對群眾搞好了,這是最大的選票。

他先為你捏造出一個「你的」意見,然後他再來駁你的意見。並不,而捏造——老東的慣用手法,今後當注意他這一著。

毛,應照顧他,使他沒有小幫幫的必要,他就不小幫幫了。政治上對其每一創舉與功績公道主動地指出來,則他自無鋒芒的必要。

我們現在擁護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後我們也要擁護毛主席...毛主席活到那一天,九十歲、一百多歲,都是我們黨的最高領袖。他的話都是我們行動的準則。誰反對他,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戰爭

不管上邊怎樣催,總是要準備好了再打,沒準備好就不打。

一切戰術中最重要的戰術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我有長勝將軍的美名,這並不是我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事實上,我祇有一種才能,我決不把打贏一場戰役的機會搞砸,這個機會絕對不能放過。機會一旦失去,就永遠不會回來。 打仗,要麼不打,要麼致命。戰爭中不能想自己坐牢、殺頭,祇能想勝利。你要記住這個要領。我曾經把這個經驗寫給劉亞樓。含糊不得,猶豫不得,寬容不得。勝利了,什麼都好說。 正經的打仗,我不怕。我打仗不在乎小東西。有些所謂常勝將軍,常被小股游擊隊搔擾得煩躁不安,甚至中了奸計。不好。要看主要目標,小的挑釁、刺激、侮辱,算了,我只注意根本問題,認真對待。我不會過分,會有分寸地勝利。勝利了也給人一條活命,給人飯吃,不想治死人家。

林彪說:「……我們是人民起義軍,……,是為了廣大人民的解放,而不是為了自己或哪一個。不是為了吃糧。我們的每一個勝利,都會影響到人民的吃飯,住房,種地。我們每一個勝利都與人民利益直接聯繫著。我們自己吃的壞些,穿的壞些是沒有關係的。我們的生命,祇是滄海一粟。無數萬人的生命,他們後代的生命,才是寶貴的。……」(《戰術思想研究---論一點兩面及戰術作風》)

避戰錦州,撤離四平,陳雲稱之為「軍事妙手」。林彪的口號是「撤退,撤退,再撤退」,「被動,被動,再被動」。

胡家窩棚劉亞樓建議:「林總,現在戰場混亂不堪,像個立體滾筒,全擠到一堆了,不如來個大膽穿插,全面滲透,以亂制亂,亂而取之。」「太羅嗦了!」林彪來的更乾脆:「告訴部隊,哪裡有槍聲就往那裡打,哪裡槍聲密集就往那裡沖。縱隊不要去找師,師不要去找團,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

「前面幾位元帥的判斷都很高明。但是,我勸同志們不要過於看重馬其諾防線。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時候,它勝過鋼鐵長城,堅不可摧;沒用的時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與史達林談馬其諾防線

林彪的语录篇二
《林彪语录》

字号:大 中 小

林彪不爱讲话,但讲出的话非常简短,精炼,深刻,有特点,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林彪一般只管军事,每天看地图,罗荣桓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林彪说话也只讲重点。

大家请看:

1.林彪被邀请在延安党校讲马列课,大家都准备记录下抗日英雄的教导,许多人都准备了纸笔,可是林彪上来后只说了一句话:“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是大家发财,讲完了”,说完走下讲台,众人目瞪口呆。

2.在塔山阻击战中,我军伤亡惨重,程子华向林彪报告损伤情况,林彪听完后,对手下人平静的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3.在辽西追歼战中,我军部队建制打乱,指挥不灵,部下向林彪汇报,林彪听完后同样平静的说:“乱不乱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4.六十年代,越南领导人向林彪请教如何赢得越南战争的胜利,林彪从嘴里只吐出了一个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5. 对日本,林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迟早要教训它一下

6. 长征路上进攻腊子口之前,红一团团长向林保证说:“如拿不下腊子口,我提头来见。”林的回答是:“我不要你的头,我要腊子口".

7. 在毛家湾的谈话、笔记、批语、题词:

张良范蠡,急流勇退;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我要象那夜半孤鹤,独来独往。

读书时时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

人是自己的上帝。

只要有信心,就会胜利。你必须尽可能少依赖别人。不管别人是多有经验,力量有多大。这就是要领。

生死攸关时,别人都是其次,只有你是最重要的。此胜之要领也。

硬就硬,莫激烈,软就软,莫投降。

打仗,要么不打,要么致命。战争中不能想自己坐牢、杀头,只

能想胜利。你要记住这个要领。我曾经把这个经验写给刘亚楼。含糊不得,犹豫不得,宽容不得。胜利了,什么都好说。

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

我有长胜将军的美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决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

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不管上边怎样催,总是要准备好了再打,没准备好就不打。

王者莫高周文。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

中庸之道合理——做什么事既不要达不到,也不要过头。

凡事勿做绝了,两斗皆仇,两和皆友。

大跃进,凭幻想胡来,是蚀本生意,搞得过分,过极了,破坏了个人积极性。对苏联,做绝了,绝则错。

学习韦编三绝的治学精神。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就会大难临头。

谁不说假话,谁就得垮台。

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中国革命是革中国人民的命。

无产阶级专政是独裁。

他先为你捏造出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再来驳你的意见。而捏造——老东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着。

毛,应照顾他,使他没有小帮帮的必要,他就不小帮帮了。政治

上对其每一创举与功绩公道主动地指出来,则他自无锋芒的必要。

你说了东,他就偏说西,故当先听他说一遍才可一致。

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

他最大的忧虑在表决时能否占多数。

正经的打仗,我不怕。我打仗不在乎小东西。有些所谓常胜将军,常被小股游击队搔扰得烦躁不安,甚至中了奸计。不好。要看主要目标,小的挑衅、刺激、侮辱,算了,我只注意根本问题,认真对待。我不会过分,会有分寸地胜利。胜利了也给人一条活命,给人饭吃,不想治死人家。

不成熟的话宁可不说,宁可沉默。把自己的兴趣隐藏起来,使他不知道我们想些什么。

民主集中制——服从——纪律。

勿讲真理而重迎合。

林彪的语录篇三
《林彪九条经典语录》

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 一个小结,共有九条:

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

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地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

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第九条,他说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林彪的语录篇四
《林彪经典语句对人生还有用》

林彪经典语句 : 林彪不爱讲话,但讲出的话非常简短,精炼,深刻,有特点,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林彪一般只管军事,每天看地图,罗荣桓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林彪说话也只讲重点. 1,林彪被邀请在延安党校讲马列课,大家都准备记录下抗日英雄的教导,许多人都准 备了纸笔,可是林彪上来后只说了一句话:"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是大家发财, 讲完了",说完走下讲台,众人目瞪口呆. 2,在塔山阻击战中,我军伤亡惨重,程子华向林彪报告损伤情况,林彪听完后,对手 下人平静的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3,在辽西追歼战中,我军部队建制打乱,指挥不灵,部下向林彪汇报,林彪听完后同 样平静的说:"乱不乱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4,六十年代,越南领导人向林彪请教如何赢得越南战争的胜利,林彪从嘴里只吐出了 一个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5,对日本,林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迟早要教训它一下. 6,长征路上进攻腊子口之前,红一团团长向林保证说:"如拿不下腊子口,我提头来 见."林的回答是:"我不要你的头,我要腊子口". 7,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迟早要教训它一下! 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迟早要教训它一下! 8,上战场,枪一响,老子就下定决心,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 上战场,枪一响,老子就下定决心, 4,我要陪着朋友一起坐牢,分担他的一些苦难 我要陪着朋友一起坐牢, 5,我要像那夜半孤鹤,独来独往 我要像那夜半孤鹤,

林彪的语录篇五
《林彪的经典语言》

林彪的经典语言

1.林彪被邀请在延安党校讲马列课,大家都准备记录下抗日英雄的教导,许多人都准备了 纸笔,可是林彪上来后只说了一句话:“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是大家发财, 讲完了”,说完走下讲台,众人目瞪口呆。

2.在塔山阻击战中,我军伤亡惨重,程子华向林彪报告损伤情况,林彪听完后, 对手下人平静的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3.在辽西追歼战中,我军部队建制打乱,指挥不灵,部下向林彪汇报,林彪听完 后同样平静的说:“乱不乱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4.六十年代,越南领导人向林彪请教如何赢得越南战争的胜利,林彪从嘴里只吐 出了一个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5.有一次林元帅对要参加一个老同志新婚的叶群说“老少配算什么回事,我不去

是表明我的态度。”

一个连打败一个师——林彪的辉煌

1928年春,朱、陈起义军趁军阀混战时机,在湖南进行了著名的"湘南起义",震动全国。

但军阀争夺不久就得到了平息,李宗仁入住湖南,他感受到来自湘南的强大威胁,派出第十七军李宜煊一个师"进剿"住扎在莱阳的朱、陈起义军。朱、陈匆忙收缩分散在四处的部队来不及做任何抵抗就率主力撤走了。因走的太匆忙,没来得及通知林彪带领的一个连队,当时林彪驻扎在莱阳城东北十五公里的敖山庙一带,搞农民运动。林彪因不知朱陈去向,找不到主力,不得已只能率领他那一个连的弟兄和已经发动起来的农民赤卫军,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敌人轻易占领了莱阳后,发现在敖山庙一带还有少量起义军在活动,当即派一个团前去进剿。一个团的敌人向敖山庙奔袭过来。林彪果断决策打伏击战。他决定先放过前面2个营,集中兵力消灭敌人的后卫营。因为这种伏击战最具突然性,敌人易混乱,可趁敌人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时就消灭敌人,而且自己不易吃亏,一旦打不好,可迅速撤离战场。但打这种伏击战对指挥员和部队的要求都很高,要保证隐蔽好部队,又不能离战场太远以保证战斗打响后能迅速接敌,使敌人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特别是要在眼皮底下先把大队的敌人主力放过去,这对部队的素质要求甚高,对那些第一次参加这种战斗、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农军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沉不住气或走火暴露了目标,不但不能消灭敌人,反可能变成自己送上门去被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敌人所消灭。

林彪还对火力进行了周密的分布配置,使自己一个连的火力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20岁的林彪在此充分显示了出色的组织和指挥才能。

战斗的发展与林彪的设想十分吻合。在战斗打响后的第一时间,林彪就指挥神枪手们一阵排枪打死了敌人的营长。后卫本来就比较麻痹,不如打先锋的警惕性高。敌人的后卫营做梦也没想到会遭到突然袭击,营长一死又失去了指挥,顿时乱作一团。在杀伤了一部分敌人之后,还未等敌人反应过来,林彪就指挥部队发起了冲锋,起义军的战士和手持梭镖农民自卫军一起与敌人展

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这个营的敌人还未来得及作象样的抵抗就糊里糊涂地被林彪轻而易举的消灭了。

消灭了这个营,农民自卫军的装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势力有所增强。林彪的部队士气大振,立即乘势去追打前面的两个营。前面的敌人突然遭到来自身后的袭击一下也晕了头,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只能撤退,更重要的是林彪指挥部队来势凶猛,始终不给敌人从容应战的时间。敌人仓促之下的慌忙撤退乱了阵脚,林彪身先士卒带领部队乘势一路凶猛掩杀,将敌人击溃。在追击战中又消灭了不少敌人,只有跑的快一些的敌人才惊慌失措地逃进了莱阳县城。连续两战获胜,林彪所部士气大振,当地人民纷纷要求配合红军一股作气夺回莱阳城。

林彪认真分析了敌情,认为敌人虽然有一个师的兵力,但从广西到湖南地形民情不熟,又刚打了败仗,正在惊慌失措之际。我们虽然只有一个连,但士气高涨,还有群众的配合,可以出奇制胜。他决定攻打莱阳,打出威风。林彪布置了一千多赤卫队员和敖山庙的两千名农民自卫军由城东,南,西三面围攻敌人,制造声势,混乱敌人,自己率领二连担任突击队,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

同时派一部分农军混入莱阳城中杀人放火里应外合。另一方面,林彪也很清醒,意识到也不能把敌人逼上死路作困兽犹斗,因为那样凭我方的力量是打不过敌人的,而要放一条生路让其逃跑,以便在敌人撤退时在追击中打击敌人,这样才可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战局的发展与林彪的预想又一次十分吻合。敌人果然以为红军大部队反攻,仓促弃城逃跑,红军乘敌人混乱,经过一夜激战,把一个师的敌人被打的落花流水,抱头鼠窜,莱阳城重新获得解放。红二连乘胜猛追,在追歼战中又消灭了一部分敌人。

莱阳战役,威镇三湘。林彪就是这样,在中国革命尚处在低潮的时刻,在失去主力的情况下,用一个连创造了"歼灭一个营,击溃一个团,打败一个师"的神化。重占莱阳,迎回起义军主力。朱、陈二位怎么也没想到,留在敌后的林彪能用一个连把一个师的敌人打的狼狈不堪,很快提林彪当了营长,一颗耀眼的新星开始在红军中升起。不过,这件事也可能使林彪产生了一点傲气,朱、陈在林彪心目中的威信也多少有些降低,这也许是后来在朱、陈与毛泽东的争论中林彪毫不犹豫支持毛泽东的一个潜在原因。

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芋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

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

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默默无闻,到了抗日战争中后期在与国

民党军队的作战中才初露锋芒,解放战争才到他的鼎盛时期。但即使

在粟裕最辉煌的解放战争年代,他也不如林彪。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

比不过林彪“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中的任何一

个,他围歼74师也不如林彪围歼廖兵团来的漂亮。他攻济南比不上四

野攻锦州惊险酣畅、战上海比不上四野战天津更为干脆潇洒。林彪指

挥了战略决战中的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粟裕只是“参与指挥”了淮

海战役。“指挥”与“参与指挥”是有区别的!实际上粟裕在淮海战

役中只相当于一个兵团司令,在决策上没有起多少作用,并没有象林

彪一样指挥整个大战役。另外,林彪党政军重担一肩挑是“老总”,

军事指挥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粟裕的工作就简单多了,仅军事指挥

而言他也仅是一个提供意见方案但不拍板的角色,能超过林彪吗?

还有面对更加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和更加艰苦的反围剿岁月,那时 的战绩难道就不比较了?如果比较中国的军事家只比较他们在解放战 争中的表现,那么徐海东、王树声、罗柄辉这些还能称军事家吗?

抗战初期,林彪有每战歼敌千人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 同期粟裕打的最著名的“卫岗伏击战”才消灭二十个日本鬼子。黄桥 之战粟裕打的确实漂亮,但那打的不是日本侵略军,而是国民党地方 部队,打的是内战。对国民党地方部队林彪早在28年的“二打耒阳” 中就有更漂亮的一个连打败敌人一个师的记录,黄桥之战比得了吗?

在更早的井冈山、中央苏区1-5次反围剿,粟裕不仅与林彪、彭德怀 相差太远无法相比,也比不过黄公略、罗柄辉、伍中豪、萧克、陈光 、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其实林彪的征战经历和角色,成功组织战役 的规模和数量均远远超过粟裕。 要说粟裕一切都不如林彪那也不是 事实,粟裕也有超过林彪的地方,那就是他打的败仗超过林彪超过。 林彪攻四平失利远不及粟裕出师豫东鲁南大损而归(损失5万人), 四野青树萍小挫那能与三野金门失利震动全军相比?这不也是他们之 间的一个差距?

有人总强调林彪处的地位比别人好,这有些是事实。比如林彪早就当 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了,这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而粟裕那时是师长 、参谋长什么的。但也应认识到,林彪军团长的位置不是上帝恩赐的 ,是残酷战争选择的结果,是靠出色才干和艰苦努力赢得的。当年与 林彪在一起打仗的有粟裕、萧克、聂鹤挺、杨至诚等一大批年青军官 。如果他们表现出众,“一贯正确”,为什么一次次被提拔的总是林 彪而不是他们?难道大家都不会比较?我们能否抱怨老天爷没有让我 们当微软公司的懂事长,否则我们一定能创造出超过比尔盖次的更为 辉煌的业绩?林彪提升快,党总是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本身就 是他才干出众比别人强的重要标志,怎么能成为“扣分”的理由?南 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芋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2人 不在一个连),同时上的井冈山,两人基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粟 裕后来提升没有林彪、萧克、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快,只能说明他当 时的表现不突出,更谈不上“最”。林彪是朱毛破格提拔的第一个年 轻将领,在1928年一年内,林彪由连长连升2级,成为红四军主力28 团团长!而同时期与林彪资格相近甚至比林彪资格老的军官多的是, 李奇中,周子昆原是林彪的上级,胡少海连降2级从师长降到营长, 他们都成了林彪的下级,除了林彪的表现比他们所有人都出色外,还 能有什么原因?

有人说林彪在东北的环境比粟裕好。可是林彪并不是只在解放战争中 才建功立业的。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到井冈山和中央苏区,从2万5 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林彪与彭德怀、粟裕 、刘伯承等都是在同一个战场作战,林彪不是也比他们表现都出色么

?这怎么解释?共产党把林彪派到东北,承担“向北发展”的战略重 任,说明他是当时最出色的战将,也是担任这个最重要任务的最佳人 选!东北的环境比较好,48、49年确实如此,但45、46年就不是这样 !林彪到东北时还没有根据地,他的11万部队(各解放区抽调)有“ 七无”之说,先到的部队是得到一些日本人留下的武器,但大批后来 的一些部队连枪都没有,士气低落,哗变不断,指挥不灵,思想混乱 ,被认为是全国各战区我党力量最薄弱的。刘邓当时还未挺进大别山 ,还有晋冀鲁豫老根据地。胡宗南也还未进攻延安,彭德怀也有贺老 总管的晋绥根据地在支持他,都远没到“七无”的地步。而山东当时 是全国最好的根据地。解放战争前两年山东的解放军也是全国各战区 最强大的。当各解放区早已完成了地方部队野战化,当粟裕等将领率 领野战军潇洒地进行七战七捷等战役时,林彪却正不得不反其道而行 之,把为数不多的野战部队分散地方化,刚开始去做剿匪、打土豪分 田等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因此粟裕等一时间战果不非也是有着客观原 因的,这些难道不是事实?有人只看到数字,说东北早期共产党就有 超过国民党的多少部队,其实那些部队名义上投靠了共产党,心里却 盼着国民党,国军一来纷纷哗变,一个个都成了“座山雕”。反而打 共产党,搞乱了军心、民心、也搞乱了阵地。而可靠的老部队长途跋 涉疲惫不堪,通信联络困难,缺枪少弹的“七无”加士气低落,在加 上中央和东北局的指导思想混乱和失误,仅有的一点部队还要分散去 占领守卫城市,林彪手上并没有多少能够用于打仗的部队,那种困难 的形势有几个将领经历过?经过努力,林彪和他的战友很快扭转了战 局,发展之快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包括毛泽东)。改革开放后,山东 的发展远比东北好的多,如果按一些人说的东北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 好,山东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差,该怎么解释?还是人的因素第一吧 !

共产党的部队都是主要靠消灭敌人来发展自己的,包括人员特别是武 器。打了胜仗,缴获多,俘虏多,根据地扩大,也会有各种人来投奔 ,部队自然就会迅速发展。打了败仗或消耗战,伤亡、武器得不到补 充,还会有开小差当逃兵的,部队就越打越少,更不可能有发展。如 果林彪的四野也象三野一样,打了胜仗接着就打败仗,战力可能永远 也不会超过其他野战军。

举个例子:孟良谷战役后,华野缴获了大批美械装备、也补充了不少 俘虏兵,士气大振。粟裕分兵出师豫东鲁南(有人认为七月分兵是毛 泽东的失误,但当时陈粟均认为此战略没错只是战役没打好)。外线 兵团先攻汶上失利,再攻济宁失利,三攻藤县还失利,一路遭敌人围 追堵截和敌机轰炸,损失惨重,据说男女兵均是光着屁股过的河,历 次战役战斗中缴获的辎重几乎丢光。内线兵团在粟裕亲自指挥下连打 南麻、临朐二个败仗,每次都是主动集中了4、5倍的兵力去打敌人, 但围点攻不动打援又堵不住,损失却比敌人还大。内外线全面受挫, 杀羽而归,自报损失人马五万余,创下了是解放战争期间一次战役行 动失利解放军损失之最。部队的发展当然受到挫折,战力从此就落在

了四野后面。所以部队发展如何关键是仗打的如何。林彪如果处理不 好,也有全军覆灭或走抗联老路的危险。四野的军力能超过三野等部 队,其百万军队是在东北发展起来的,精良的美械装备是从敌人手里 夺的,这是艰苦工作的结果,也是以林彪为首的四野将士积极寻机歼 敌、战略战术高超,打的高效率的歼灭战多、消耗战少,败仗更少的 重要标志。林彪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士气高昂的百万大军,这正他 和战友们的过人之处和伟大功绩,如果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真不知会得 到怎样的吹捧,但在林彪却反成了一些人不以为然进而诋毁他军事才 能的理由。

设想一下,如果林彪当时去了山东打了很多胜仗,而别人去东北却打 了不少败仗(这是可能的,如果不是林彪果断地指挥四平大撤退的话 (陈云语)),可能又会有人说:林彪在山东打胜仗是应该的,因为 山东的条件最好,如果别人去会比林彪打的更好。那个在东北打败仗 的人仍是伟大的军事家,只是他的条件太差了,又有中央和东北局的 瞎指挥,林彪如果去未必比他强,可能失败的更参。我看有些人很有 可能会这么说,有些人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偏见。随便举一个例子 :韩战爆发时,林彪、粟裕都请了病假。可如今所有的书和舆论都大 批林彪贪身怕死是装病,对粟裕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神化”?

有人说四野的作战效率低,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只能排在第3位。在 战略决战中解放军共消灭敌人155万余人,四野在战略决战中消灭敌 人近100万人,二野和三野在战略决战中加在一起共消灭敌人55万余 人,谁的作用大?四野在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9万余人,敌我消耗比 在10/1以上,其中辽沈战役自己伤亡6.9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7/1, 平津战役中自己伤亡2.1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25/1。二野和三野在 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13.6万余人,敌我消耗比为4/1,谁的效率高? 在战略决战后,敌人兵败如山倒,除了逃跑就是投降,那时的歼敌数 和效率能与战略决战中的歼敌数和效率相提并论?那是随便派张三李 四到大西南都可以接受那100万敌人的投降,四野到大西南那100万敌 人一个也跑不了!但如果叫二野去打海南岛试试看,说不定会比三野 打金门更精彩,来个海南岛失利震动世界?

大概是林彪的一些战术原则对四野的战力影响太大了,给人的印象太 深了的缘故,不知怎么林彪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只懂战术不懂战略的军 事家,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早在1929年,林彪就不同意毛泽东“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有没有 战略眼光?林彪建议用比较游动的方式在江西、福建、广东三个边界 建立根据地,不要死守一地有没有战略眼光?在红四军七大期间,林 彪勇敢的支持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军事路线,有没有战略眼光?

1932年,东路军总指挥林彪改变了中央要他在赣江流域作战的命令, 支持了当时没有被多数人接受的毛泽东的主张,转而去打漳州并取得 了重大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在第5次反围剿期间,林彪多次打电

林彪的语录篇六
《林彪最反动的十八条语录》

林彪最反动的十八条语录 / 夜明猪

1、人是自己的上帝。

2、生死攸关时,别人都是其次,只有你是最重要的。此胜之要领也。

3、大跃进,凭幻想胡来,是蚀本生意,搞得过分,过极了,破坏了个人积极性。对苏联,做绝了,绝则错。

4、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就会大难临头。

5、谁不说假话,谁就得垮台。

6、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7、中国革命是革中国人民的命。

8、无产阶级专政是独裁。

9、他先为你捏造出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再来驳你的意见。并不,而捏造——老东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着。

10、、毛,应照顾他,使他没有小帮帮的必要,他就不小帮帮了。政治上对其每一创举与功绩公道主动地指出来,则他自无锋芒的必要。

11、你说了东,他就偏说西,故当先听他说一遍才可一致。

12、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

13、他最大的忧虑在表决时能否占多数。

14、不成熟的话宁可不说,宁可沉默。把自己的兴趣隐藏起来,使他不知道我们想些什么。

15、民主集中制——服从——纪律。

16、勿讲真理而重迎合。

17、主席就是最大的群众,他一个人顶亿万人,所以和他的关系搞好了,就等于对群众搞好了,这是最大的选票。

18、决议不好也同意——头等意义,不然是书呆子。

林彪的语录篇七
《林彪一生的三大研究:研究攻心之术对付毛泽东》

林彪一生的三大研究:研究攻心之术对付毛泽东

林彪对作战之术颇有研究,精于打仗。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林彪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仅次于朱德、彭德怀,位居第三。十大元帅的平均年龄是57岁,林彪年龄最小,只有49岁,毛泽东称林彪为“少帅”。这是党和国家对林彪的战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林彪做出的军事业绩的最高褒奖。

除了精于作战之术,林彪对医身之术、攻心之术、弄权之术也颇有研究,但由于医术平庸险些命丧黄泉,由于心术不正导致臭名昭著,由于玩弄权术最终自取灭亡。林彪研究医术,虽无强身健体之实,却有强身健体之名,于国于民也无大害处;而他研究心术和权术,并用来指导他的叛党叛国活动,则完全是祸国殃民之举了。

研究医身之术

林彪对医身之术,研究的主要还是中医,而他研究中医是由一个笑话引起的。

那是1931年夏的一天,林彪和随行人员来到一家豪绅的住宅,发现地上散落了很多被丢弃的纸包。警卫员拾起一包打开让林彪看,林彪仔细看了看,又用鼻子嗅了嗅,高兴地说:“这是高丽参,是大补的补品呀!”战士们听说这是大补的补品,遂打了几只野鸡杀掉后,放了约一斤高丽参一起炖,炖出来的野鸡肉发黑,味道很苦。战士们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野鸡肉吃了个一干二净,连鸡汤也喝了个精光。不久,战士们开始流鼻血,有的战士断断续续流了好几天才止住。

林彪听说这件事后大笑不已,他笑战士们怎么能一下子在锅里放那么多的高丽参呢。笑过之后林彪想,战士们不懂中医,才闹出了笑话。现在战事频繁,部队缺医少药,何不自己看一点中医书籍,必要时也好给战士们治一些常见病。林彪以前收集到一些中医书,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每到空闲时,他就看起中医书来。久而久之,林彪也懂得了一些中医知识了。部队战士中有些常见病,林彪也可以开方子医治了,他还真的治好过一些战士的病。

自己生病时,林彪也常开一些中医药方,包括在长征途中,在延安,在东北。由于弹伤损及中枢神经,林彪怕光、怕风、怕水、怕声音,见风落泪,见水拉稀,但他并不相信医生。中医、西医反复会诊,认为他的五脏六腑都没有问题。林彪就自己翻医书,开方子吃药。有一天他指名要吃腊肉,因为他睡眠不好,不知道他从什么书上看到,说吃腊肉有利睡眠。到打平津战役时,他就再没提出要吃腊肉了。

有一次在双城前线指挥作战时,林彪不知从什么书上看到一个治失眠的中药方子,就让警卫员上街给他抓了几服药直接熬着喝了,结果出了大事。他喝完药,很快就休克了,人事不省,好不容易才抢救过来。负责林彪生活和警卫的王本把那介绍方子的书拿走了,并且叮嘱警卫员们,以后如果再抓药,一律要经过王本请负责保健的大夫看过同意后再办。林彪笃信中医理论,对吃不很讲究,不吃鱼肉,不吃精米。他对食物不讲究味道,而只在乎热量和温度。热量由保健医生掌握,温度则必须达到烫嘴的程度。林彪喜食白菜,但吃法很特别,不让切,不放盐,不放油。厨师为此想了好长时间就是想不通,林彪告诉他:“这是我发明的偏方,可以治植物性神经紊乱症。”至于效果如何,林彪却从不管。

林彪经常抱着一本厚厚的药典,手拿放大镜,字字揣摩,然后别出心裁地自开药方,让医生制成药丸吞服。林彪饮用中药是这样的:中医专家会诊后,都开一个处方,然后,他把每一

个专家的处方一一审看,并把众方化裁加减之后,他重新写一个处方,这个处方已经不再是哪一位专家的处方,而是他所化裁的中医处方,按照他的处方取药煎给他。在这方面,林彪有第六感,谁删改药方或增减药物,他马上就能发觉。一次,叶群吩咐医生在他的药丸里放了一些营养药。林彪刚放进嘴里,便立即吐了出来,大叫:“有毒,有毒,有人要害死我!”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有了保健医生,医疗条件是相当好的,但他还是经常自己开方治病。有一次,林彪给自己开了一副药方子,吃下去不久就肚子痛,接着开始拉肚子,几乎虚脱,直到医生来治疗,才见好转。原来,林彪竟异想天开地运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往方子里下砒霜,结果砒霜过量,险些闹出人命。

研究攻心之术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拒绝去朝鲜打仗,就开始小病大养,长期蛰居幽室。除了研究一些中医外,林彪更注意的是研究党内政治气候,揣摩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心理、动向、好恶。林彪没有“一贯反对”毛泽东,也不是他自称的那样“一贯紧跟”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交往中,林彪深深地体会到了毛泽东深谋远虑、料事如神、绵里藏针、出击必胜的斗争艺术,感觉到毛泽东的超人谋略。林彪对毛泽东做出了许多判断和推测,充满了恶毒、讥讽和近似谩骂的语言,与他表面的虔诚截然相反。

我们可以从林彪在书中隐隐约约、欲断又连、既明且暗、时露时潜的小注、眉批中,找到林彪揣摩、分析毛泽东的心理、“研究”毛泽东的“成果”。

林彪在一张散页的《新华报》上写了一段诋毁毛泽东的话,贴在一本《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法则》的书中:

他先为你捏造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来驳你的意见。并无,而捏造——老东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着。

在一本《学文化辞典》中“个人崇拜”的条目旁,林彪写下了他心目中的毛泽东:

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

在《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封底,林彪写下了怎样对付毛泽东的体会:

毛,应照顾他,使他没有小帮帮的必要,他就不小帮帮了。政治上对其每一创举与功绩公道主动地指出来,则他自无锋芒的必要。

在一本《辞海》扉页上,林彪记下了另一段对付毛泽东的话:

你先说了东,他就偏说西。故当听他先说才可一致。

在一本《毛主席语录》扉页上,林彪这样猜测毛泽东的内心:

他最大忧虑在表决时能占多数否。

通过对毛泽东的“研究”,林彪明白,自己更新、更高的追求,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轻而易举。为此,他选择了一个最佳位置进行尝试,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最高明的途径攫取权力,即发动对毛泽东的歌颂和忠诚,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功绩,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无人可比的威望,人们把对毛泽东的赞颂视为十分正常的事情。林彪遵循他对攻心之术的研究“成果”,把正常的颂扬一步一步地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狂飙巨澜。

1959年9月,林彪主持军委工作没几天,便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别出心裁地说:“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学呢?我向同志们提议,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列主义的捷径。毛泽东同志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容易学,学了马上可以用。好好学习,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1960年1月,林彪把毛泽东在延安为抗大题写的三句话、八个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发挥成为“三八作风”,作为检验全军部队革命化的标准。之后,他又接连发明了“四个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和“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响亮口号。这年春天,林彪到基层连队宣传“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说“对毛主席著作的学习,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在1962年1月至2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林彪因为不满意罗瑞卿找人写的讲话稿,便自己拟定了提纲,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

毛泽东思想在任何工作中,永远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是灵魂,是命根子。有了它,就一通百通,旗帜鲜明,方向正确。正确的东西,是唯物主义,是毛泽东思想„„过去搞得好的时候,正是毛主席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凡是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尊重,受到干扰时,就会出毛病。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历史„„

林彪下令《解放军报》逐日在报头刊登毛泽东语录。1964年5月他授意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解放军报》刊载过的毛泽东语录,补充编纂成《毛主席语录》一书,在全军发行,在全体官兵中掀起了学习运用毛泽东著作的高潮。林彪提出:“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的书,是我们全军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到“文革”中,《毛主席语录》竟成为

“红宝书”,被奉为圣典。

1966年5月18日,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用大量的篇幅来吹捧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他说:

毛主席在全国、在全世界有最高的威望,是最卓越、最伟大的人物。毛主席的言论、文章和革命实践都表现出他的伟大的无产阶级的天才„„我们现在拥护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后我们也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要永远流传下去„„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的灯塔,是世界革命的

最锐利的武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毛主席活到哪一天,90岁、100多岁,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的行动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

林彪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狂热鼓吹在8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被正式确认。全会公报充分发挥了林彪的“顶峰论”、“天才论”的精神。

“5·18”讲话后,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前线指挥的关键任务交给了林彪。1966年8月12日,林彪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名列第二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铁腕人物。13日,林彪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宣布了他的“三罢”政策:

第一条,高举不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罢官。

第二条,搞不搞思想政治工作。同政治思想工作捣乱,同文化大革命捣乱的,罢官。

第三条,有没有革命干劲。完全没有干劲的,罢官。

这次就是要罢一批人的官,升一批人的官,保一批人的官。

对于林彪如此吹捧毛泽东,1966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陈毅宴请华东几位第一书记,席间,陈毅一语中的:“中国现在又有人把毛主席捧得这样高。毛主席的威望国内外都知道嘛,不需要这样捧嘛。我看哪,历史惊人地相似,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邓小平也曾说:“对于林彪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现在看来,他的确是为的打着红旗反红旗,是准备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步骤。”

研究弄权之术

林彪对弄权之术的研究“成果”也主要在“5·18”讲话中体现出来。谈到对政权的认识,他说:

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意识形态、宗教、艺术、法律、政权,最中心的是政权。政权是什么?孙中山说是管理“众人之事”。但他不理解,政权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反革命是这样,革命也是这样。我想用自己的习惯语言,政权就是镇压之权。当然,政权的职能不仅是镇压„„职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镇压。

在林彪的心里,政权是一切:

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没有政权,就丧失一切。生产关系固然是基础,但是靠夺取政权来改变,靠夺取政权来巩固,靠夺取政权来发展„„拿到了政权,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一下子就可以打倒„„所以,无论怎样千头万绪的事,不要忘记方向,失掉中心,永

远不要忘记了政权。要念念不忘政权。忘记了政权,就是忘记了政治„„那就是糊涂了,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怎么掉的。

而夺取政权,最主要的就是政变,林彪在会上大谈特谈政变,关于政变的内容,占了整个讲话的一半篇幅。林彪先从国际和中国历史两个方面讲了政变的状况:

政变,现在成为一种风气。世界政变成风。历史上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世界上政变的事,远的不说,1960年以来,据不完全的统计,仅在亚非拉地区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先后发生61次政变,搞成了的56次。把首脑人物杀掉的8次,留当傀儡的7次,废黜的11次。这个统计是在加纳、印尼、叙利亚政变之前。6年中间,每年平均11次。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历代开国后,10年、20年、30年、50年,很短时间就发生政变,丢掉政权的例子很多„„辛亥革命,孙中山当了大总统,3个月就被袁世凯夺去了政权。4年后,袁世凯做了皇帝,又被人推翻。此后,军阀混战十几年,两次直奉战争,一次直皖战争。这些历史上的政变,应该引起我们的惊心动魄,高度警惕。

关于政变的形式,林彪讲道:

改变政权,大概是这样,一种是人民革命,从底下闹起来,造反,如陈胜吴广、太平天国、我们共产党,都是这样。一种是反革命政变。反革命政变,大多数是宫廷政变,内部搞起来的,有的是上下相结合,有的和外国敌人颠覆活动或者武装进犯相结合,有的和天灾相结合,大轰大闹大乱„„除了相砍相杀夺取政权外,还有用其他阴谋诡计掌握实权的。例如,吕不韦送怀孕的赵姬给秦庄襄王,生了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始皇统治的初期,实际上政权落到吕不韦的手里。

对于怎样搞政变,林彪的研究结果是:

搞政变,有两个东西必须搞。一个是宣传机关,报纸、广播电台、文学、电影、出版,这些是做思想工作的。资产阶级搞颠覆活动,也是思想领先,先把人们的思想搞乱。另一个是搞军队,抓枪杆子。文武相配合,抓舆论,又抓枪杆子,他们就能搞反革命政变。要投票有人,要打仗有军队,不论是会场上的政变,战场上的政变,他们都有可能搞得起来„„笔杆子、枪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

林彪用他特有的语言和风格,道出了政变规律性的东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变”理论,令与会的常委们大吃一惊,被称作“政变经”。

林彪从什么时间开始研究弄权之术?研究弄权之术有多长时间?一直是个谜。研究者指出,从1960年到1964年,林彪整整花了4年时间潜心研究宫廷艺术。林彪请人讲解历代更替兴衰、军阀混战、名人奋斗、枭雄突起的过程和细节,反复阅读开国皇帝、各代奸雄成

林彪的语录篇八
《黄埔恩怨:蒋介石一句什么话令林彪牢记数十年》

黄埔恩怨:蒋介石一句什么话令林彪牢记数十年?蒋介石沙场论将,他认为林彪是黄埔生中的佼佼者,被他称之为“当代韩信”。早年曾想收归己用,可谁知林彪进入了叶挺独立团,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逐渐崭露头角,不仅成为红军的主要将领,也成为了他日后的一块心病……1945年5月25日,延安东关机场,一架大肚子草绿色美国运输机已经发动起引擎,前往送行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个个手里攥着一把汗,可出不得一点闪失啊,机舱里坐着的全是中共军界重量级人物,如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薄一波、陈毅、林彪、肖劲光……他们身负着重要使命,将在今后与蒋介石争夺江山的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飞机振翼而上,毛泽东手搭凉篷,久久凝视。无独有偶,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也在关心着这架飞机的航向,一日数次打听着情况。时任行政院军政部长的陈诚立正报告,据可靠消息,那架美国飞机在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所在地晋东南方向的黎城县长凝机场降落后即返回,刘伯承、邓小平留在当地,陈毅赴华中,唯有林彪、肖劲光一行辗转北上,不明去向。“这还要猜吗?林、肖肯定去东北了。”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一语中的。蒋介石点点头,同意白崇禧的判断,他抽了一口凉气:提起黄埔岛,蒋介石就眉飞色舞,那是他一生事业之发祥地。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黄埔军校共毕业二十三期学员,但他最器重的,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前五期。在这五期学生中,他对第一期和第四期又最具感情,原因很简单,第一期是他的开山大弟子,那时他一心扑在军校的建设上,与学员朝夕相处,耳提面命,真是亲如父子。用他自己的话说:“第一期学生可说由我亲自指导出来的多,其中虽不能完全照预定计划做到,但只在精神上说,差不多有十分之八,做到原来的希望了。”他报起黄埔一期生来,一个个都如数家珍,那神色得意极了。至于二期生和三期生,因为他们一入学就赶上了两次东征,蒋介石戎马倥偬,也没有时间过多关心,许多人战死在疆场他还分不清是张三抑或李四,所以那感情自然淡了点。到了第四期,因为东征的胜利,广东形势又趋于稳定,他又能经常光顾黄埔岛了,恰逢第四期学生开始招生,又因为共产党积极参与,选拔了不少优秀青年,所以这一批学员良才美质者甚多,让人看了也开心。如后来大名鼎鼎的张灵甫、胡琏、高魁元、谢晋元,这些国民党军界的佼佼者,都是四期出来的,但蒋介石心中却认为,林彪才是最优秀的。这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来自实地

的考察。记得那是在中山舰事变前夕,那一阶段与汪精卫争权夺势斗争的激烈,让他心里烦躁,于是上黄埔岛散散心,顺便视察岛上情况。恰巧,正逢四期步科的学生上战术课,他也没有惊动别人,悄悄地坐在了后面。课题以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为例,说一说这次战斗的取胜要素。这一仗乃蒋介石亲自指挥,他当然最熟悉不过了,于是听得饶有兴趣。只见学生轮番上台,口说笔划,滔滔不绝,有人认为此战胜利乃在于步炮协作得力,有人认为则是指挥果断,士气高涨,不一而足。蒋介石心里哼了一声,不置可否,惠州之战,乃经典之作,以上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不是关键,想当年大战之前,曾让他费尽心机,绞尽了脑汁……轮到林彪上台了,只见他一脸怯生生的模样,也不多言语,就开始在黑板上画起惠州地形图,他画得很仔细,很投入,城郭民居,地势地貌,山川河流,一一标点清楚。就凭这一手,蒋介石已不用往下看了,该生是个有心人,他把这一课给钻研透了,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用兵之道,在于谋定而后动。林彪已经凭着其天生的禀赋接触到了战争艺术的精髓。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随行的人,下课后,让林彪去校长室见他。这一次谈话,十多年后蒋介石仍记住每一个细节,这林彪看似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娃,却是城府森严,惜语如金。在以往与人的谈话中,蒋介石一向是多问少答,始终掌握着主动。但与林彪则难进行,对方从不多答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谋熟虑,却是极得体,极中听。蒋介石心中有一股怪怪的感觉,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朝气蓬勃,很少有像林彪这样少年老成,这样稳重,这样有心机的。凭着直觉,他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乃是难得一见之将才,但却很难驾驭,让人捉摸不透。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了汉代名将韩信,此人才华若此,心术若此。当然,这种感觉也是随着以后对林彪的认识逐渐加深的,他在与部下论及林彪时,曾多次以韩信作过比喻。师生俩一问一答,这时校长办公室秘书陈立夫推门而入,报告说,汪党代表精卫也上黄埔岛了,请蒋校长前往议事。“可恶。”蒋介石嘴里骂了一句,自从廖仲恺死后,汪精卫接任了军校党代表职,又把手插到黄埔岛来了,挤进蒋介石的势力范围,这让他很恼火,也很无奈。汪精卫毕竟是广东政府的一把手,他还得忍住气与之虚与委蛇。于是调转身气呼呼而去,却忘了与林彪打声招呼。被孤零零甩在一旁的林彪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污辱,作为一名普通学员,他当然不知道国民党高层的内幕,不知

道蒋汪的面和心不和,只以为蒋介石那一声“可恶”是冲着他来的。林彪一向心高气傲,肚量也小,他把这件事记下了,几十年后都不能忘怀,有一次与自己的老部下黄永胜聊天,提及黄埔那段生活,林彪对蒋介石有如下评价:“蒋介石是个军阀,他在黄埔时高高在上,对许多学员、教官都不尊重,很多人对他有反感。”林彪的评价是否准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确实是林彪本人的感受。再说那天蒋介石撇下林彪走后,大概也感到了自己的失态,这是有损于他的形象的,因此也曾想过要弥补一二。但他太忙了,紧接着就是发动中山舰事件,向共产党人大打出手,后来又忙于准备北伐战争,出发前,他才抽出时间又去了一趟黄埔岛,那是他的根本重地,必须妥善安排好。因为刚发生过中山舰事件,黄埔岛的气氛很凝重,蒋介石一整天都忙于训话,又找了一些师生进行个别交流,林彪也是其中之一。几个月不见,蒋介石发现,林彪更加沉默寡言,眼睛里甚至闪过一丝戒备,他不知道林彪的底细,此人早在进入黄埔前就加入了共产党,两位兄长,林育南、林育英都是中共重要干部,中山舰事件后,第一军和黄埔军校都在清理门户,林彪的中共党员身份是秘密的,所以未曾受到影响。但这还是让林彪受惊不小,因此完全收拾起锋芒,卧薪尝胆,隐晦韬光,喜怒不形于色,浑身长满了心眼,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蒋介石向林彪许诺,毕业后让他来总司令部工作。这个许诺太诱人了,当时蒋介石已取代汪精卫成为广东政府第一号人物,乃北伐军主帅,当时黄埔毕业生都以能进入第一军为荣,那是天子门生,地位是特殊的。更不用说在蒋介石身边工作,那就是天子近臣了,不是黄埔生中最优秀者,最受蒋氏青睐者不敢奢想。如果不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林彪也许会感激涕零,但他是组织里的人,有着组织里的安排,组织里的纪律。他知道上级对他毕业后的去处已经有了意向,将他分配至叶挺的独立团,那是中共所掌握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当然要加强力量的。所以,他只淡淡地回答了一句:“感谢校长的信任和栽培。”见林彪并不领情,蒋介石感到了失望,也没了兴致,他怏怏道:“好吧,我出征在即,今后再和你联系。”谁知这一别,师生两人竟成陌路,从此分为两个营垒,成了敌人,成了对手。林彪进入了叶挺独立团,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红军重要将领,也成为蒋介石的心病。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略施小计,送张辉赞踏上了不归

路。接着与陈诚大斗法,全身而退。蒋介石称之为“当代韩信”。蒋介石出师北伐后,他一路征战,出两湖,战江西,眼看着大雁南飞,已进入1927年的秋季,离开广东已有数月,黄埔四期生也面临毕业。蒋介石唤来了陈立夫,现在他已经是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兼秘书处处长,询问四期生分配情况,其中专门提到了林彪。陈立夫这时已经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特工的天分初步有所显示,心思极为精细,他报告说:“立夫明白校长的意思,对那林彪有过调查,据说此人可能是名共党分子,他的一些亲戚可能还是中共重要人物,因此将此人放在校长身边怕是不妥。”“这黄埔岛都成了共产党人大本营了。”蒋介石狠狠道,他挥挥手:“此事到此再不用提了,我不能引狼入室,身边放一个异党分子。”蒋介石与林彪谈话不久,林彪即向中共黄埔党团书记熊雄作了汇报,熊雄当时就明确作了指示:“你应该争取到蒋介石身边工作,那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自从陈赓同志离开了总司令部,我们的工作就削弱了许多,现在的机会难得,从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了向右转,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使其少受右派的唆使,维持国共联合的局面,争取北伐战争的胜利而,蒋介石的失信却将林彪满腔的希冀化作了冰冷的失望,还捎带着一些被人捉弄的怨恨,直到黄埔岛上空空荡荡,他才揣着毕业证书来到武昌,寻到曾在军校任过政治教官的聂荣臻。聂荣臻热情地接待了林彪,他现在是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经他之手,林彪去了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从此人生展开了辉煌,其成长速度之快,让蒋介石也感到吃惊。后来朱毛会师井冈山,红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不幸牺牲,朱毛破格提拔林彪接替王尔琢团长职,成为红军的重要将领。看来林彪确是不凡,已经崭露头角,引起朱毛的重视,怕是今后要成为劲敌喽。果然,林彪以后在战场上的表现让蒋介石伤透了脑筋,出江西,闹八闽,战长沙,威名震天下,已经是红四军军长,位列毛泽东麾下三骁将(另两位分别是伍中豪和黄公略)之一。1930年底,国民党发动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江西省主席鲁涤平磨磨蹭蹭,不敢进兵,就是慑于红军的威风,气得蒋介石指名道姓让湘军骁将张辉瓒充当先锋。这张辉瓒曾在日本士官学校镀过金,自以为熟读兵书,就目高于顶,是个愣头青,硬闯进朱毛设下的陷阱,惨败于龙冈,本人被生俘,除逃出旅长薛岳寥寥数人外,全军几至覆没。蒋介石这一惊非同小可,朱毛有多大胃口,能

吃掉一个精锐师。他命令死里逃生的薛岳速来南京,报告战斗经过。这薛岳可不是无名之辈,当年深受孙中山欣赏,与名将叶挺共同负责孙先生的保卫工作,北伐前就挂上少将肩章了。此人作战的最大特点在于一个“稳”字,韧劲十足。南昌起义时,他率部在汕头堵截起义军,正面的对手就是天下闻名的叶挺,大战了一天一夜后,居然让叶挺束手无策,知难而退,可见此人确有真材实料,不是浪得虚名。但是龙冈一战,却让薛岳魂飞魄散,至今提起来还心有余悸:“都说龙冈之败在于张师长中了赤军诱敌深入之计,职以为乃是赤军狡诈,我军前进时经过仔细搜索,发现民居空无一人,屋中灰尘厚积,厕中粪便干涸成结,可见至少有半月无人到此,这才不担心赤军埋伏,放心前进的。”蒋介石听得很仔细,他在心里判断,朱毛是全军统帅,负责制定总的战略,像这类的细节,大概不会具体过问的。他突然想起了林彪,此人脑袋瓜子从来转个不停,事无巨细,像这样的鬼点子,怕是只有他才能想起来。蒋介石猜得没错,林彪一向多疑,因此他也考虑到别人的多疑,于是布下了疑兵阵,于战前专门布置战士收集粪便晾干,当时许多人都不解其用,还有过一阵议论和猜测呢,谁知却把张辉瓒糊弄上了不归路。“张师长被困龙冈时,你在哪里?为什么见死不救?”蒋介石眼神里射出了凌厉。这个罪名薛岳担当不起,他连忙为自己辩解:张师长被困时,职率五十二旅正在张家车一带,也遭到林彪的部队攻击,这林彪鬼诡异常,对张家车围而不打,只是牵制,我军若出援,则半道截之;若固守,则在龙冈解决后合力攻张家车。是以职欲进不能,欲守不能,最后冒险突围,仅以身免。据说,林彪的这套打法,甚得朱毛之欣赏,以为比原先制定的作战方针要高明。”听到这里,蒋介石倒抽了一口凉气,林彪用兵之灵活,让人叹为观止,假设他是薛岳,也是没有办法应付的。所以,在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战役前,他特地叮嘱爱将陈诚:“根据以往作战经验,朱毛多是随林彪的部队指挥作战。林这个人爱动脑筋,打仗不拘一格,神出鬼没,辞修(陈诚字)要多加小心。”陈诚很快就吃足了苦头,林彪在朱毛的指挥下,那仗打得精彩纷呈,瞻之在左,忽焉在右;瞻之在东,忽焉在西。陈诚刚刚在富田揪住红军主力的尾巴,一转眼,林彪却在百里之外的百花洲发难,吃掉了上官云相的两个团;待气喘吁吁赶到百花洲,龙冈守将周浑元又急电求救,说林彪在山下叫阵。这次陈诚长了个心眼,没有

林彪的语录篇九
《林彪是读书的高手》

林彪是读书的高手历史上常常有许多的误会,以致令人啼笑皆非。前些年流传的林彪“不读书、不看报”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林彪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1960年1月,林彪在广州珠江宾馆主持召开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作为新任国防部长的林彪,要在会上就形势与任务发表讲话。新任伊始,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地回答,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被国际上某些人搅得十分混乱。虽然林彪并不是发表公开讲话,但是面对几百万解放军官兵,在这个大是大非上必须旗帜鲜明亮出自己的观点,林彪决定从列宁的著作中看一看列宁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因为列宁的话更具有权威性。他向秘书交代:“从广州军区政治部借一套《列宁全集》来,现在就要!”秘书把书找来之后,他数了数共有38卷,林彪问:“就这些吗?”秘书回答现在已经出版这么多。于是林彪和秘书分了工,第一卷至十九卷由秘书看,第二十卷至三十八卷由他自己读。他指示秘书把列宁著作中凡是讲到战争问题的语句章节都摘抄下来做成卡片。他自己读的部分由他用红笔划出,找别人帮助摘抄。并且要求两天之内完成。秘书担心,《列宁全集》后19卷份量大,是不是秘书多承担一些,林彪回答说:“从1914年到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一段时问,有关战争与和平问题列宁的论述最多,还是我自己来看。”两天过去了,林彪的办公桌上放着200多张卡片。他一边翻检,一边分类。有的还用红笔在旁边加注,显然他已经胸有成竹。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为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权威性的回答,竟然把《列宁全集》全面复习了一遍,这种严谨的态度确是不同寻常。随后林彪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会议结束了,大政方针基本上定下来了。于是如何带兵、爱兵、用兵的问题又提到议事日程,会上确定的大政方针也要一项一项落实。林彪让公务员找秘书来。秘书一进屋,林彪就说:“你再给我找一些书,主要是古代的兵书。这些书里有许多带兵之道、养兵之道、用兵之道,很有用处。能借就借,不能借就买。”这时已进入2月,临近春节,林彪正是想利用假期,较少日常公务的干扰,多读些书。秘书从广东省图书馆古籍书刊部查出一部《五经七书直解》,是清代末年的木刻本,一共十册,看起来还未曾借出过。秘书立刻请广州军区政治部协同办了借书手续,把书借到手。《武经七书直解》是从先秦到唐朝初年先后刊行的七部兵书的合编。有《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六韬》、《唐李对问》等。林彪看到这部书十分高兴,像得到什么宝

物似的。马上喊叫“叶群,叶群!”叶群正在她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听到喊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立即跑出来。林彪没等叶群问话就说:“叶群,我告诉你,今天借到一部好书,我们两个一起来看。”就这样,整个2月份,林彪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埋头读这部书。叶群也跟着读。办公室也忙起来,两个秘书,一个尉官,还有两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内勤,一齐动手,都来参加抄兵书语录。按照林彪红笔勾划的记号,一句或一段话抄一张。然后分别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七个专题分类汇集。从林彪的神情看,这段时间,他显得轻松、惬意,一有空就和叶群谈这部书,说这是“中国古代兵家重要遗产”。还说“要是都翻译成白话文就好了,可以让干部都读一读。”后来有一天叶剑英元帅来看林彪,林彪向叶帅推荐了《武经七书直解》,并且向他建议: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些专家,把《武经七书》翻译成白话文。事过20多年,到了80年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成的古文和现代文对照的《武经七书》终于出版了,这是后。提起这部《五经七书直解》,还有一段插曲。林彪有个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就单独保存甚至叶群都不能随意翻动。这部书是借图书馆的,只能用一个月。40天过去了,图书馆向广州军区政治部经办人催要。秘书向叶群请示,看怎么办好。叶群知道林彪的习惯,又何况林彪十分珍爱这部古籍,就让秘书以国防部办公厅秘书的名义同图书馆商量,再延期三几个月归还,但一定不要透露是林彪正在用这部书,等回了北京想办法买一部。秘书也只好这样办了,重新给图书馆开了借条,确定了广州军区政治部的联系人,图书馆终于同意了。后来回到北京,秘书几乎跑遍了所有的中国书店旧书门市部,都没有找到,而且许多老营业员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部典籍。秘书犯了难,几乎绝望了。每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逛旧书店。一天偶然在隆福寺小街,发现一家门面很小的旧书店,就进去询问有没有这样一部书。营业员回答说没有,但又说我们店后面有两间书库,你要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找,秘书当然愿意。一个人在书库足足翻了两个小时,终于发现一部《五经七书直解》,与广州借的那一部同一个版本,只花了10元钱就买下了。秘书向叶群汇报了买书经过,叶群也喜出望外,向林彪作了报告:“一○一,我们又买到一部《五经七书》。这回好了,可以还给广州省图书馆了。”叶群让秘书赶快请办公厅托人给广州军区政治部送去,归还图书馆。从此,

林彪给秘书交代了一个任务:“有空的时候多去旧书店走走,发现好书就买下来,就算是你们替我逛书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一”是林彪在东北野战军任司令员时的代号,叶群几十年来一直用“一○一”称呼林彪。3月,林彪看到叶群通读《五经七书直解》以后,打下了一定的读古籍文献的基础,就让她趁热打铁,读《纲鉴易知录》。林彪让秘书给北京家中打电话,送文件时同时带《资治通鉴》和《纲鉴易知录》来。他自己读《通鉴》,叶群读《纲鉴易知录》。林彪读书很快,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秘书们有时也一起议论,首长看书速度怎么这么快?后来有一次林彪和秘书闲谈时谈到,如何读大部头书。他说:每读一本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有些章节要精读,有些章节可以粗读,有些章节索性不读。读书切忌平均使用力量。有时一目一页,有时一目十行,有时则十目一行,这样就可以大省精力。为了让秘书提高读书的效率,事半功倍,林彪曾多次重复过他的这些话。4月,林彪回到北京,他让秘书到书店买一些古代名家论述政治方面的书。秘书听了他的话之后有些发愣,不知该买些什么书。林彪觉察到这一点,立刻补充说:比如贾谊有《过秦论》、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秘书恍然大悟,于是到书店给他买回了一部线装的《昭明文选》。林彪连连说:对,对,我想找的就是这一类的书。一连十多天,他就读这部《文选》。在读书上,林彪还有一个习惯,他的书桌平时只摆一部书,其他书刊统统不能放。这部书读完,再换另外一部。他曾引用一位古人说过的话:“心中书不可少,案头书不可多”,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做学问。这一年4、5月间,林彪围绕“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个命题,反复研读了毛泽东主席有关政治工作方面的论述,在这个基础上林彪提炼了“政治工作是提高我军战斗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这句话,以题词的形式公开发表。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段时间,林彪让秘书搜集当时连队的政治教材。他说:“我很多年没有接触部队了,现在连队指导员是怎么做工作的?还讲不讲政治课?讲些什么内容?教材有没有?教材是哪里发的?你到附近的连队转一转,直接和指导员见面,同时把连队的政治教材要一些来,不管是总政治部编写的,或是军区编写的,还是军一级政治部编写的都要,不怕多,搜集越多越好,我要自己读一读,看一看。”秘书在北京附近走访了不同军兵种的几个连队,搜集了从不同角度编写的十几种连队政治教材。林彪一本一本读,一本一本看。很

明显,他的调查所得凝聚在9月份发表的《四个第一》的讲话中。国学论坛7月,林彪全家到庐山度假。林彪带了两本书,一本是《曹注孙子》,也就是曹操对孙子兵法的评注。这本书不知已经读过多少遍了,封面都破了。林彪在书上作了不少眉批和腰批。另一部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是一部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军事理论著作,而克劳塞维茨也因这本书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战略理论家之一。林彪是围绕克氏的主要命题:“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来研究这部名著的。顺便提一下,林彪读过西方许多名著,他的小图书室内陈列的书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他常常挂在口头上的,也是他比较喜欢的西方名著有“四论”,即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一次林彪自言自语:“四论四论,都是学问。”林彪涉列的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8、9月间林彪阅读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占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哲学笔记》、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这时林彪正在酝酿他准备在9月召开的全军高级干部会上的一篇讲话。他让秘书“帮助”他围绕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样三个命题,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中找出有关论断。林彪说:“不要怕重复,即便是语句完全相同,只要在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著作上出现,都要摘抄,这样就自然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林彪擅长于从他自己的阅读中,从他反复地推敲这些语录中提炼、凝聚出自己的观点。国学论坛10月,就在紧张忙碌的全军高级领导干部会议上,林彪每天清晨反复研究毛泽东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等篇章,从内容、文章架构方面一段一段仔细推敲,用来指导会议的两个起草小组把《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议》草案写好。后来这个决议在指导全军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改善部队的政治面貌、提高部队战斗力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11月,林彪带着叶群到广州。到广州的第二天,林彪就让秘书搜集东西方各发达国家军队的各种条例、条令。如步兵操典、野战条令、内务条例、训练纲要等等。林彪说:“这些东西过去黄埔军校、保定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都有一些,现在大都散失,广州也许能找到一些,不然就花钱到香

港旧书店、旧书摊找找看。”这次秘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搜罗到几本。林彪也显出几份惊喜,拿出放大镜,一本一本看。因为这些东西只有小学生字典那么大,字体也小,翻译得很粗糙。叶群担心林彪把眼睛看坏了,几次劝阻他不要再看了,“让秘书给你读一读吧。”但是林彪没有理会她。原因是中央军委要召开条令条例会议,研究制定人民解放军的内务、纪律、战斗等条令,只有亲自摸一摸这方面的有关材料,到了会上才有发言权。以上是1960年一年间林彪读书的大致情况。林彪从小上私垫,《三字经》、《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直到《四书五经》都读过,由此奠定了他的古文基础。他特别喜欢读古文。先后买过三套《诸子集成》,可见其喜爱之深。《古文观止》中的一些篇章,如请葛亮的《前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他都背得很熟,在讲话中常常随机引用。他借古喻今,古为今用常有独到之处。这里只举一个例子,比如他曾指示秘书从四书中(“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摘抄有关“组织观念”方面的语句,以加强纪律性,这样的思路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得出的。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很多。需要另写文章。记得毛泽东主席对于林彪读书有过直率的评论。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也就是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林彪在会上讲了两个多小时的话,毛泽东对这篇讲话很是赞赏。毛泽东对罗瑞卿说:尽快把林彪的讲话稿整理出来,交给我,由我来进行文字润色,早一点作为正式文件发下去。毛泽东还意味深长地说:“若不是读过很多书,是作不出这样一篇好文章的。”由于有了这句话,中央军委办公会议遵照毛泽东的建议,列出了30本马恩列斯经典著作的书目,作为全军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必读书,在全军掀起了读书的热潮。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林彪的语录》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林彪语录 林彪经典语录 林彪经典语录汇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林彪的语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林彪的语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456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