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教育名人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教育名人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2016-01-24 08:51: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教育名人篇一《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教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教育名人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育名人篇一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o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作者:马卡连柯 o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作者:朱熹 o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作者:(清)王永彬

o 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 作者:《格言对联》

o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

激情的大树。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者:江泽民 o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作者:杰斐逊

o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

量。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o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作者:克鲁普斯卡娅

o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作者:毛泽东

o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作者:R.M.H.

o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

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作者:马卡连柯

o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作者:谚语

o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

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作者:爱默森

o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作者:园斯金

o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

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作者:《格言对联》

o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作者:杜威

o 为子孙富贵作计者,十有九败。 作者:(宋)林逋

o 三人行必有我师 作者:孔子

o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

起着重大的作用。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孔明

o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

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作者:洛克

o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

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作者:培根

o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作者:陶行知

o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作者:马卡连柯

o 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 作者:字严

o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作者:孔子

o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

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作者:陶行知

o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作者:杜兰特

o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作者:《礼记·学记》

o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作

者:陶行知

o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作者:席勒

o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作者:孔子

o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

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作者:歌德

o 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

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作者:林格伦

o 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

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

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作者:培根

o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作者:《三字经》

o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 作者:《增广贤文》

o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作者:

列宁

o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作者:孟子

o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作者:伯克

o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

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择师。 作者:(清)陆世仪

o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o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

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

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作者:斯宾塞

o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作

者:乌申斯基

o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

没有学校。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

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o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 作者:(明)洪应明

o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作

者:陶行知

o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作者:陶行知 o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

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作者:乌申斯基

o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

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作者:列宁

o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

福。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o 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

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 作者:巴尔扎克

o 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

具备。 作者:爱迪生

o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

们心中的喜悦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o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

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作者:陶行知 o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作者:爱因斯坦

o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

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作者:爱因斯坦

o 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 作者:《格言对联》

o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作者:《礼记·学记》

o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作者:(元)关汉卿

o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者:第斯多惠 o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作者:苏霍姆林

斯基

o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者:陶行知

o 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作

者:苏霍姆林斯基

o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

是劳动。 作者:雨果

教育名人篇二
《教育名人名言》

教育名人名言

洛利斯·马拉古兹——“不,一百种是在那里”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

他们告诉孩子:不要用双手去做,不要用脑袋去想,只要倾听不要说话,了解但毫无喜悦,有在复活节与圣诞节的时候,才去爱和惊喜。

他们告诉孩子:去发现早已存在的世界,而一百种当中,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他们告诉孩子,工作与游戏,真实与幼想,天空与大地,理由与梦想,都是互不相关的。

因此他们告诉孩子,一百种并不在那里。

孩子说,不,一百种是在那里。(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瑞吉欧教育体系创始人:洛利斯·马拉古兹)

杜威——“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他敏捷地和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正如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一样,但是他不意识到转变和中断;既没有意识到什么割裂,更没有意识到什么区分。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凡是在他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暂时对他构成整个的宇宙。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和重新组合。但是,归根结底,它是儿童自己的世界。它具有儿童自己生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20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法)蒙田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第斯多惠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萨克雷

“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美)斯宾塞《教育论》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英)洛克《教育漫话》

“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

“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陈鹤琴

“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怀特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要是借助物质材料进行学习的”。 ——虞永平指出

“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形式是幼儿独有的。这种交往顺应了幼儿心理的泛灵论倾向,物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视界中的生命存在,能够增强幼儿的识物能力和爱物品格,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陈素萍

“一切教育的主要宗旨都是教导儿童控制其本能……让他们无限制地享有一切自由,毫无节制地随心所欲是完全不可能的……教育必须具有约束、禁止和抑制职能,而且正是为了履行这一职能,教育才一直在充分发挥作用”。——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文字7%+声调38%+身体语言55%=有效沟通;眼神在沟通中起55%的作用。——心理学家

苏霍姆林斯基:“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卢梭:“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马卡连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洛克:“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布鲁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郭沫若:“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陶行知: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赞科夫:“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乌申斯基:“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教育名人篇三
《教育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

1.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长”。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0.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1.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2. 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13. 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4.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5.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j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6. 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7.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 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19.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

20. 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21. 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

题。

22. 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3. 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4.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25. 亚里士多德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

面发展。

26. 皮亚杰是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

27.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

学的启发性原则。

教育名人篇四
《研究教育名人笔记》

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古人的看法,现在咱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到70岁了。咱们国家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人读1年学前班,再念完9年书,即使不上高中、大学,也有10年光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10年,占了一般人生命的七分之一。

这是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10年.是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10年,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10年,是人生智力才能发展最快的10年,是人生变化万千的10年,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命运的10年。 班级、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绕见到她„„。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滚滚滔滔的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许多人愈到老年、晚年,对其思之愈切,念之愈深。

班级和人生维系得这么紧密,班主任这一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

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 班级像—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 既然是社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

管理得不好,就像“无命”运动期间那样、林江政客,胡作非为,挑动同胞反目,兄弟为仇,空谈理论,不干实事;许多好人欲干不能,欲罢不忍,想有所为而不能为,以致在一片形势大好的颂扬声中,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管理得合理,便能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样,神州大地,万物复苏;邻国和睦,人民互助;生产建设,热气腾腾;内陆沿海,到处是实干家施展才能的战场,只要有弄潮的 本领,随时都能跃入市场经济的海洋。

社会如此,家庭如此,企业如此,机关如此,班级亦然.都有一个管理得是否合理的问 题。管理得不好,大家在堡垒里拼命战斗,内部先在窝里斗得头破血流,何谈发展自己,何 谈超越别人。管理得好.大家在集体中形成合力,互助协作,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多做了事,集体增强了实力,超越别的国家,超越别的集体才成为可能。

我教了近18年书,当了17年的班主任,可惜,我不能倾全部心力于班级工作,就支付 给班级管理的时间而言,我是个不合格的班主任。这l7年中,我当了7年多副教务主任.当 了7年多书记兼校长。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以下一些实事: 分别为我所任的30个社会兼职(例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学学习研究会理事长等)尽一部分责任。 在国内外的海、陆、空中跑了40多万公里路,参加各种会议、讲学,办各种杂事。在全国除台湾、澳门、青海以外的29个省、市做了550多场报告。 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讲公开课480多次,接待全国28个省、巾、自治区的36000多人次来校听课访问、指导。 处理了11000多封国内外来信。写了210多万字的日记,发表了84篇文章,已出版了主编的3本书,3本论文集,l本专著。

我象个埋头种地的农民,我喜欢在自己班级的田地里耕作,但又不能不到别的地里去干活,这自然挤占了我本来可以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尽管如此,我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都能够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没有在堡垒里战斗,而组成了一个战斗的堡垒,大家形成合力,取得了大于分力之和的效果。

不少青年教师问我:“时间这么少.还能当得成班主任您主要靠什么?”我说:“主要靠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练气功。”“您能说详细一些吗?您写成一本书该多好!”许多青年教师这样向我建议。近l0年来,先后有十几家出版社的同志催我把这本书写出来,我总觉得不成熟,便拖着。催的人越来越多,不好再拖了,半年前便开始写。

我想,自己写的是—本记录自己怎么做的书,不是告诉人家怎么做的书。为了让青年班 主任读起这本书来,能够轻松一些,于是许多篇章便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平时,怎么想了, 怎么说了,怎么做了,也就怎么写

出来了。

从现在起,还有2436天就到21世纪了,在这两千多天中,“无命”运动前参加工作的老班主任将陆续离开自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岗位,一批批青年人、要走上这个神圣的位置。班主任工作归根结底要靠青年人来开创新局面,我愿把这本书献给刚刚走上或早已走上这一神圣岗位的青年班主任们,愿和大家一起来商量,探索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方法。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把这项许多人都感到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得效果更好一些。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魏书生

1993年3月31日

魏书生简介

魏书生,1950年生。18岁上山下乡,19岁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至今。由于成绩卓著,他先后被评为省先进班主任(1981年)、省劳动模范(1982年)、特等劳动模范(1984年、1987年)、特级教师(1984年)、全国优秀班主任(1984年)、全国劳动模范(1988年)、全国中青年有突出员献的专家(1989年)、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0年)„„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84年便指出,魏书生“是个教育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

魏书生的奇迹和荣誉是干出来的。他从1986年起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书记,后又兼盘锦市教委副主任.另外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但他始终不离教学第一线,一直坚持上语文课,并当班主任。他是教书育人的模范.在他手下.再乱的班级也会变好,再差的学生也能成才。他所教班级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索质高,升学考试成绩每届都名列全市前茅。

十多年来.魏书生已在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作报告1100多场.上公开课600多次.堪称全国之冠。他热爱教书.酷爱读书.也善于写书.至今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撰写出版了15本书。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和《魏书生文选》(一、二卷)等著作均已重印多次,越来越受欢迎和好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出版时,陈幕华、孙起孟、陈锡联、张承先、柳斌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座谈会,对魏书生及其有关著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还特地为《家教漫谈》一书题了词。

魏书生是我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他工作出色,事迹感人,讲演精彩.文章漂亮,论著 不同凡响,很值得人们去认真学习和研究。(朱凡坤)

第一章 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

“魏老师的报告感动人,吸引人,教育人。平时,我们无论哪级领导作报告,可以说没有超过两小时的,而魏老师的报告作了3天半,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孔繁森1991年7月23日日记(《人民日报》1995年4月28日)

1.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1978年2月20日,我经过6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教书的宿愿。面对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愿。两栋平房之间一个低洼的大操场,四周连围墙都没有,这便算是盘山县第三中学。 平房内部还设有顶棚。这样,一位教师讲课的声音便穿过了顶部的人字架,到达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个教室,大家就这样互相干扰着上课。那时房顶还没有扣瓦,上课时拾头,透过木板缝可以看到白云蓝天,冬天下雪,有的雪花碰巧可以直接飘到室内来。除了教室,没有一个实验室。

刚到校,领导便分配我做班主任并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学生呢?也不尽如人愿,初二(6)班还不错,初二

(8)班可就难了。56位同学全是男生,是从各个班级选拔出来的学习后进生。 他们爱玩,怕上课,有几位同学填学生登记表,连父母的名字都写不对。问他,他却埋怨:“都怪我爸的名字大难写!”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埋怨过,灰心过,也等待过,想等待环境好了,自己再好好教,自己再搞改革。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槽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

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想等办学条件标准化了再改革;想等教师地位提高了,自己再安心教学;想等社会上厌学之风改变了之后,自己再认真教书;想等所有的人都努力工作之后,自己再努力。这样坐 等空想的结果,不仅自己没有改变的希望,还可能因为自身的弱点使外界更不如意。

我体会到,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 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面对现实,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长时间,我任班主任的班级,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班级的学生们也和我成了朋友,他们也帮着我搞教学改革,帮我设计公开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出人意料地高。

教书不到半年,组织上便要我做教导处副主任,推辞不掉,我只好改变自己教书当班主任的方法,研究边负责1500多名学生的思想教育,边兼班主任教语文课的方法。1986年3 月14日,市委组织部任命我做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学校被特殊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并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这几年,在国家教委及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变,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美育楼等三座楼房.不仅有了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还有了体、音、美专用教室,设备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操作室,语音实验室。有了四通打字机、摄像机、复印机等设备。校园内还建了假山、喷泉、植物园„„

昔日简陋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历史的回忆,昔日不尽如人意的条件没有了,新的不尽如人 意的事情又出现了:新上了许多设备,这些设备的保管、维修不精心;一些专用教室使用率 不高;房子多,设备多.于是水费、电费、维修费也跟着成倍增长„„

可见,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 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毫。

2.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一天夜间,凉风习习,我到校园内跑步,又到东边的小花园内练了一会气功,然后返回 教学楼,恰逢毕业班的同学晚自习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步出教学楼。我进了楼,想观察 一下同学们晚自习课间活动倩况。不料在面对我班的走廊处.听到两位同学正在吵架,吵得十分难听。我做气功时的愉悦心情,顿时被气恼所代替,立即让那两位学生到办公室。一见到我,他们立即害怕起来,看他们起初那样子,我本想大发雷霆.见他们害怕,我的气又消了。

于是我想,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真可以扮演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角色。我可以扮演一个大发雷霆的莽撞的角色,使自己生一顿气,也使学生生一顿气。我可以扮演一个不负责任、听之任之的角色.结果学生愈来愈淘气,我的威信也越来越低。我可以扮演有极丰富的经验的教师角色,给学生分析吵架的弊端危害,给学生订出避免吵架的措施,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可以汾演对学生只会训斥、挖苦一通,别的方面一筹莫展的角色,使师生之间心理上有了隔膜。我还可以扮演学生外祖母的角色,先施之以关心爱抚再进行教育指正。我又可以扮演学生的严父、慈母、兄长、亲属的角色,使学生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和爱护,在温暖中改正了错误。我可以扮演学生的好朋友的角色,扮演和学生一起淘气的伙伴的角色,再现学生淘气时的心理,然后使其心悦诚服地同我一起将他的错误思想捆绑起来。我当然也可以扮演生理保健医生,心理诊疗医生的角色,分析学生犯错误的生理与心理原因,然后帮助其排除障碍„„

总之,我面前虽是两位吵架的学生,我却不只有两种处理这个问题的选择。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我选择了严父与心理诊疗医生的双重角色,先施之以爱,继而给予具体细致的心理分析。他们听着我的分析,既没有吓得胆战心惊。又对错误有深刻的认识,对自我进行了有效的解剖。他们心悦诚服地受到了教育,并学到了控制自己错误的方法。我也为自己角色选择的成功而涌起一股欢乐。

我经常觉得,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各种角色的选择。向对同一件事,我们 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多种角色,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封 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选择积极的角色这个道理.我也经常给学生讲。

我问学生;“老师在大家面前是什么角色?”

“是我们的班主任,语文教师。”

“在全校师生而前呢?”“是校长。”

“在我校32位党员教工面前呢?”“是书记。”

“老师出了学校,走在大街上呢?“是行路人。”

对了,这时我就不能把自己封闭在班主任的角色里。若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了人,我非要给人家当班主任,那不自找麻烦吗?

“到了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没看到,还往前走,这时就扮演什么角色了?“老师,那您就是违反交通规则者了。”既然是违反交通规则者,就不能想我和交警支队长、大队长都是好朋友,警察批评我,我不服。而应该扮演好违章者的角色,老老实实地挨批评,接受处罚,以后真心诚意地改毛病。

“老师到商店里呢?”“您的角色就是顾客了。”“在优秀售货员面前呢”“老师是被热情接待的顾客。”“在擅长阶级斗争的售货员面前呢?”“您完全可能成为被斗争的对象。”“在刚和爱人打完仗,装了一肚子气的售货员面前呢?“老师您完全可能成为出气筒。”

对了,把这些事部想通了,真的遇上那样的售货员,就不会想不通,就能想出当好出气 筒需要多么宽阔的胸怀,需要多强的忍耐力,需要多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把她的气给顺 下来了,我们还增长了人生经验,丰富了知识,岂不一举两得?何偿不愿进入这个出气简的角色?她出气,你不让,她骂,你也吵,双方都不痛快,每人弄一肚子气,胸怀还容易变得狭隘。

“对医生来说呢?”“您扮演患者的角色。”

“对邮递员来说呢?“您扮演住户的角色。”

“对政治家来说呢?“您扮演一张选票的角色。”

“对化学家来说呢?”‘您扮演化合物的角色!”

我算是获得荣誉比较多的教师,多次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先后和党的三任总书记合影7次,多次出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会议。人民大会堂的会议不要说在下 面坐着,主席台上面我已经坐过5次了。有几次正部长级干部安排在我后面坐。有一次,我 一回头,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在我后面坐着呢。此时,我就不好说:“袁老,你这么高的地位, 怎么能坐魏书生后面呀,咱俩换一换吧。”你要求也不可能换,这样安排自有这样安排的道理,无须惴惴不安,很坦然地演好教师代表这个角色就是了。

但日常生活中就绝不能总惦记这会啦。日常生活中,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跟卖冰棍的 老大娘,跟卖白菜的老大爷,在人这个意义上是完全画等号的,咱一点不比人家高多少。我 总想,地球上不少麻烦事都是有人总想高人一头造成的。高人一头,还是人吗?它想成为不是人的东西,在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就不让,于是便斗争起来。

总想着自已在人格上和最平凡的劳动者一致,这样便能演好自己“人”这个角色。如果非要说自已和卖冰棍的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咱比人家工作条件好,咱比人家人生机遇好。既然这样,那就该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才对。

1991年暑期,我去西藏讲学归来,要赶到哈尔滨参加全国中学学法研究会第二届年会。 我请西藏给我买7月26日由成都飞哈尔滨的机票,拉萨说都已联系好了。不料,一到成都.说 是没有这天赴哈尔滨的飞机。我非常着急,因为哈尔滨2000多人的大会,350人的讲习班,146人的代表会都在等着我,因为我是全国中学学法研究会的理事长。没办法,我只好26日改飞沈阳.到沈阳已是夜里9点多钟了,我赶到沈阳站买了一张站票,好不容易挤上了火车。

这时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我便想,此时我的角色是“挤火车者”,怎样演好这个挤火车者呢?站在那里研究人们的表情,研究旅客们的动作、研究旅客语言和他们职业、性格的关系。这样研究着,使我忘记了疲劳,感觉兴味盎然。正在高兴时,左边来了一个人使劲撞了我一下。我觉得撞得有理,我站在过道中,人家要

走过去,不撞我怎么办,我朝人家笑笑。又过了一会,右边又来了一位,照我脚面踩了一脚,我觉得踩得也没什么不对,便连说没关系,没关系,说得他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来了一句:“对不起。”

倘若不寻找积极的角色来扮演,明明是挤火车者,却不肯安心,总是牢骚满腹,一百个不平,一千个不愤,甚至埋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还有我的座位,怎么坐火车反倒连个座都没有?!”这不是自我折磨吗? 在火车上对乘客而言.我是挤火车者,在沈阳市内我只是五百万市民之一。对全人类而言,我只是五十亿分之一,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子。换个角度,有什么不微小呢?地球在太阳系还算个东西,太阳像西瓜那样大,地球毕竟有豆粒那么大。到银河系呢?还有豆粒那么大 吗?不也成了一粒尘埃了吗?

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3.多互助

1984年11月,我在桂林“漓江之秋语文教学周”上做完大会报告后,赶到杭州,讲了一天怎样当班主任,紧接着.又应上海《语义学习》之邀,在上海向千余位教师汇报自己教语文的观念与方法。当时上海市教育局杭韦局长从始至终听了我的报告。

第二天,我又应邀到上海师大,在大会上谈当教师的体会。散会以后,一些学生围住我说:“魏老师,听您一谈,当教师真是又轻松又愉快,我们也盼望快毕业当教师,当班主任。 请您给我们写一句最重要,最最重要的话,来表述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我想了一会儿,便写了这样一句话:“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我到过祖国各地许多师范院校做报告,从祖国北疆的齐齐哈尔师院、东北师大,到南方的广东教育学院、深圳师专;从西部的新疆大学、陕西师大、到北京师大、北京师院„„散会以后,都有 很多学生围着我,让我写当教师、当班主任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于是我始终把上面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片在大学生们的日记本上。

这是我教书当当班主任以来,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我坚持这条原则时,作就顺利,就成功。我忘记或不自觉地违背这条原则时,工作就受挫折,就失败。

1991年有人问:“魏老师、您又当书记、又当校长,还当两个班次主任。教两个班语文 课,除此之外还有29个社会兼职。每年要外出开4个多月的会,在校还要不断接待全国各地的客人,还要处理四面八方寄来的信件,还要写书,写稿件。您靠什么带班教课呢?”说心里话,如果没有学生的帮助,我早就不能带班教课了。

1987年l0月,我去香港考察,未及返校便去参加党的“十三大”。当时我正任两个毕业 班135名学生的班主任,并教这两个班的语文课。我外出期间,学生轮流管理班级,语文课 全凭学生自学。20多天后我开会归来,请同学们表决,是否可以占用一节自习,补一补语文课,两班同学全都强烈反对。为什么?他们感觉老师不在家时,自己进入了老师助手的角色,能管理好自己,能学好语文。

1991年.毕业的两班学生人数比上届还多,达到146人。我跟大家谈心说:“老师依靠 什么当班主任,依靠什么教语文?就依靠在座的各位助手,在座的146位同学都是我的助手, 都是我的副班主任,都是我的语文助理教师。大家都成了老师的助手了,那么我直接支付给 同学们的时间再少些,我们的班级也能管理得井井有条。反过来,同学们倘不是老师的助手 而是对手,那就坏了。我这个人很笨,不会和人家作对,不要说146位对手我对付不了,就 是一位对手,我都对付不了,我害怕人与人之间对立。”

其实,师与生之间真都能建立起互助关系。

6年多来,我一直要求全校专任教师和兼课的校长主任们.都要和一位学习困难的后进 学生交朋友,建立“互助组”。我跟老师们讲:“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理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学生帮助了咱们,帮咱提高了教育水平。当然咱们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咱们这个组织叫“互助组”。其实,细细想来,人世间好多事都是这种互肋关系,帮助别人的同时,你已经得到了帮助。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不容易。班主任常常觉得那些班干部、好学生能帮自己做工作,而那些淘气的学生,就不是助手甚至是作的阻碍了。这样思考问题,就真的容易把助手逼到对手的位置上。教师必须坚信,学生不管多么难

教育名人篇五
《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

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

作者:郭德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10 更新时间:2012/4/20 热 ★★★

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

一、魏书生速写

*他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他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他同时担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他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他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老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他巡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400多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他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他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枚不胜举,甚至有人把他称为“穿西装的孔子”,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最名副其实的称号还是“人民教师”。

*任职: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教育局长、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兼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三十八项。

何为民主化管理?他说就是让大家来参与管理,让大家来想办法,出注意,制订方案,然后照定下的办法来做。

只有民主化管理,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福利分房年代,分房这样的大事,他召开教师会,大家来议应该如何来分?教师会一开,各种意见都有了,意见多了不要紧,进行修改,找出易操作,更公平、公正的方法,求同存异,分配方案通过,接下

来,组织一个班子,严格按方案进行规范操作,确定能够分到房的人员,再进行公示,有意见有看法,学校重新对你进行全面审核,有问题进行纠正,没问题就这样办,大家都没有意见,除非无礼取闹。

班级管理也是民主化,班级有什么样的问题,同学们自己来想办法,采取措施。同学们以为班上有必要成立“公安局”,班主任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这样和那样,好,班上成立了“公安局”,负责班班级出现的“案件”的侦破;学生反映班上要成立“检察院”,说是侦破了案件需要审理,好,班上于是成立了“检察院”。只要是对班级管理是有效的,合理的,他都让学生来做。因此他同时带两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条不紊。

科学化管理,他强调 “建立计划系统”。比如一日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定了一日常规,早晨值周老师佩戴绶带,一片问好声,形成了习惯。进教室,课前,一支歌。每天、每节课课前必须有歌声。学期常规,哪一天干什么事,或者开什么会,年年都在这一天,年年都这样,到时通知也不用下,电话也不用打;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也是一样,每一年都是那么几条,那么几个方面,平平常常,平平凡凡,一年下来哪些事情干了没有,干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做?没有做好?都一目了然。

他说,人的成功不都在于干出多少“大事”,更在于干好每一天的每一件平凡的事,每一件身边的小事。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当你做着平凡事情的时候,尽了平凡的责任的时候,也就更多的享受到了平凡的快乐和幸福。

二、李希贵的“制度创新”

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从二十五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学校管理,没有制度是不行的。但制度是服务于管理的,而不是制约管理。因此他说“制度是个不能没有的坏东西”。当这个制度不能适应学校管理、学校发展的需要,如果仍然在使用,它起到的效果必将是负面的。到此时就应该考虑制度的创新和变化,只有不断调整、

变化、创新,制度才能永保“青春”。“几年不变的标准是不可能激发活力”,“一切规章制度都要从学生观开始”,“ 制度塑造文化”都是李希贵的经典论述。

三、任小艾的“五部曲”

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是个非常睿智的女性。她没有读过师范,但现在是北师大毕业的硕士,且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刊物《人民教育》的资深记者、管理室主任。

她以为干什么工作,成功的“秘诀”都是相通的。工作中都会发现问题,出现困难,产生困惑。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来思考,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成才的经验是:调查-思考-变化-创新-总结。“调查”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调查问题出现的来龙去脉,寻找原因,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思考”。思考如何改变工作的方法,思考如何改变工作的思路,思考如何改变工作的措施,再进行“创新”。对思路进行创新,对方法进行创新,对措施进行创新,最后进行总结。经常性地按这“五部曲”来做事,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她总结了“成为名师的成功七个步骤”:1、学会调查。2、学会反思。3、学会改变。4、学会创新。5、学会总结。6、学会读书。7、学会升华。

任小艾老师向大家推荐的几本书:

⑴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⑵爱弥儿(卢梭)

⑶《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⑷《论家政——施爱与管教的艺术》(第一章、第二章)作者:詹姆斯·多伯森

魏书生和任小艾的起点都低得难以让人置信,魏书生工作时的学历是初中,然后做民办教师,中间又去了工厂干了六年,再由于他的不断请求又回到学校,没有经过师范的专业训练,文化程度也很寒碜。再看任小艾,1976年高中毕业留在了北京的119中学,而119中学当时也是北京市朝阳区末流中学,她讲当时有句顺口溜“119中门朝北,不出流氓出土匪”,她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生长出的奇葩。做了17年教师,15年班主任,13年《人民教育》的记者。

任小艾老师是一个在“文革”时期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她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她后天的自学是分不开的。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以及北京市首都图书馆。她每个月的工资都用来订阅各种报刊杂志。在读书的同时她还喜欢积累,喜

欢集报,把报纸杂志中好的文章剪下来。写读书笔记、教学日记,所有的读书笔记日记摞起来以后超过了她1米65的身高。

任小艾老师讲:“伟人与凡人之间只差一个字,那就是‘恒’字”。由此联想到爱因斯坦说:“人的差距是由业余时间决定的。”哈佛大学警句:“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00-10:00之间。”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只要坚持,持之以恒,就会走向成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任小艾老师事业上的辉煌。

四、冯恩洪的深刻思考

1945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教育界有“北魏南冯”(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之说。

冯恩洪因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理论和实践的建树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整版篇幅的专题报道计有:文汇报《探索者的足迹》、新民晚报《校园的魅力》、中国青年报《合格+特长》、上海青年报《教育魂》、人民教育《跨世纪教育工程》等。

1993年,冯恩洪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于《当代世界名人录》。

1995年,受上海市教育局委托,上海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五集电视纪实片《冯恩洪和建平人》,并开始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放了对他的专访。同年,中央儿童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育理念编成故事影片《世纪桥下》,全国上演。

1999年以来,人民日报曾六次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中国,呼唤明天的教育》、《建成人民心中满意的学校》、《未来人材的摇篮》、《追求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品牌输出,浴火重生》、《好学校就是“梧桐树”》。

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教育英才”。

2006年,中央电视台将他倡导的教育改革以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盛产金苹果》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第八套和外语频道播出。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

冯恩洪的思想是深邃的,思考是深刻的。他提出,中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进行修正。我们现在的教育目标提的是要让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认为不妥。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既有他的强势智慧又有他的弱势智慧。让强势智慧充分发展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他建议我们整个学

校的管理模式,要改造成为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多元智能的现状,锁定人的强势智慧和弱势智慧,然后让人的强势智慧充分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或表现在读书上,或表现在音乐上,或表现在体育上,或表现在领导才能上,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长与所短,怎么可能全面发展呢?他举例,陈镜开是一位国宝级的人物。陈镜开肢体动作智慧是强势智慧,他以他的强势智慧为国争光,九破世界记录,到目前为止空前绝后。与他同姓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数学逻辑智慧是强势智慧。他教书不行,但他做歌德巴赫猜想离成功只差半步,只可惜身体不好英年早逝。这两人都姓陈,那么把他们颠倒一下怎么样呢?当然这种想法是荒唐的,也就是说,陈镜开做不了陈景润的事,陈景润也做不了陈镜开的事。但是我们的国家既需要陈镜开,也需要陈景润。

冯恩洪当校长十九年来,他提出“合格+特长”,在合格的前提下,发展各自的特长。在发展特长的过程中,你可能就能发现你的强势智慧在哪方面。你在中学学习时,在合格的同时,发展特长,寻找到了“强势智慧”,报考大学时候就能对你未来的职业或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你才能实现你人生的终极目标。

五、李镇西—“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1958年生,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2006年8月起担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他们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领路人,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是一流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徘徊、在犹豫、在浮躁、在选择,根源来自“体制”和“校长”。中国基础教育的校长们,一方面是经常性的陷入大量繁重的、琐碎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缺乏保障校长们去用心思考的制度。从某个层面来说,中国中小学校长的现状也是制度造就的结果,我们的体制没有激励人向前向上的因素,缺乏催人向前的活力。我们的校长多的是责任和束缚,少的是资金、权力、政策和环境。

附:富豪尽是读书狂

有人说得好:“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笨,也是最聪明的办法”。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岂仅是老师?其实,富豪尽是读书狂。

教育名人篇六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作者:马卡连柯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作者:朱熹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作者:(清)王永彬

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 作者:《格言对联》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者:江泽民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作者:杰斐逊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作者:克鲁普斯卡娅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作者:毛泽东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作者:R.M.H.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作者:马卡连柯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作者:谚语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作者:爱默森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作者:园斯金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作者:《格言对联》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作者:杜威

为子孙富贵作计者,十有九败。 作者:(宋)林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作者:孔子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孔明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作者:洛克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作者:培根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作者:陶行知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作者:马卡连柯

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 作者:字严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作者:孔子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作者:陶行知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作者:杜兰特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作者:《礼记·学记》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作者:陶行知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作者:席勒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作者:孔子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作者:歌德

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作者:林格伦

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作者:培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作者:《三字经》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 作者:《增广贤文》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作者:列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作者:孟子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作者:伯克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择师。 作者:(清)陆世仪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作者:斯宾塞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作者:乌申斯基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 作者:(明)洪应明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作者:陶行知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作者:陶行知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作者:乌申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作者:列宁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 作者:巴尔扎克

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 作者:爱迪生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作者:陶行知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作者:爱因斯坦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作者:爱因斯坦 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 作者:《格言对联》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作者:《礼记·学记》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作者:(元)关汉卿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者:第斯多惠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者:陶行知

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作者:雨果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作者:斯宾塞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

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作者:陶行知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作者:毛泽东

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作者:赫尔巴特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作者:爱因斯坦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作者:詹·拉·洛威尔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作者:欧文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作者:徐特立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富贵之家,爱子过甚,子所欲得,无不曲从,一切刑祸从此致矣。 作者:(清)陈宏谋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它把青年拉向一方面去,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要求把他们拉向另一方面去,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的,于是,大多数受教育的青年人经过了一段热烈的青春迷恋时期之后,就走上了已经踏平的道路,而且渐渐走得习惯了。 作者:柯罗连科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作者:陶行知

物质精神;切忌娇惯。 作者:《格言对联》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作者:加里宁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作者:陶行知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作者:第斯多惠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作者:张载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作者:陶行知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作者: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教育名人篇七
《总结教育学名人基本理论观点》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1、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2、儿童中心的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4、实用主义的观念。5、发展的观念。

斯宾塞: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赫尔巴特: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奇偶碍于被称为传统教育。提出便于广大教师运用的教学形式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观点,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2从做中学。3儿童中心。

凯洛夫: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演变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为五阶段: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

爱伦凯:个人本位论,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的天性和自由个性,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对儿童进行压制,应促进他们自由自主地发展。

涂尔干:“社会学派”,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未把个人和社会完全对立,只是认为社会是目的,个人是手段,有一定的反个人倾向。

昆体良:古罗马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论证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倡导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详细说明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文法教学方法。比较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即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德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 道德判断发展分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3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必须随时了解人们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

马卡连柯:1.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2.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3.马卡连柯还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

洛克:提出“白板说”,抗衡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是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进而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期决定性作用。他的《教育漫

欢迎补充!

画》围绕“绅士教育”展开教育思想:1 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资产阶级实业家2 教育内容方面第一对德智体坐了明确区分并论述三者之间关系3 教育教学方法上,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愉悦和轻松的气氛中,在游戏中进行教育和教学。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他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强调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他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进行,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陶行知: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

欢迎补充!

教育名人篇八
《教育类名人名言》

集体主义

1.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马卡连柯

2.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马卡连柯

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4.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5.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

人道主义

1.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3.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苏霍姆林斯基

4.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5.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6.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7.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8.教育植根于爱。——鲁迅

9.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10.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波普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3.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

4.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5.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6.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徐特立

8.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9.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洛克

10.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创新与实践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7.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10.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罗

启发式教学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劳动教育

1.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卡连柯

2、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3.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4、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5.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6.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6.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徐特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

8.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高尔基

9.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歌德

10.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雨果

纪律教育

1.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2.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夸美纽斯

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

自我教育

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3.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4.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6.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7.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8.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魏书生

9.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10.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林格伦

成功教育

1.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布鲁诺

2.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5.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教育名人篇九
《名人论教育》

名人论教育

1、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毛泽东) ——所有人,尤其是统治阶级,应该实实在在地尊重知识分子,实实在在地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和地位,因为他们在客观上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人的智慧使工具不断地得到改进、完善和创新,工具的改进、完善和创新,又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在这层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做学习型教师,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敬业型教育者,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思潮所湮没。

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教育英才,固然是一件赏心乐事,能使人轻松和快慰。但应该知道,普通人,包括弱智和残疾人,他们也需要享有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愿教育的春风能吹到他们身上,渗入他们心里。

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 ——教育教学不能满足于机械的和僵死的知识的传授,教师要致力于把学习精神传染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6、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自重。(陶行知) ——学高为师,德正为范。教师先要“美其道”、“慎其行”、博其学、敬其业、爱其生、养其心性,才能被社会尊重,学生爱戴。

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学生不一定都能学有所成。但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自信,这就是根本意义上的成功教育。

8、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高尔基) ——尊重和爱是有差别的。能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先导;能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底线。

9、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爱尔维修) ——我们要承认教育对象上的区别,但也决不能否认教育方法上的差异。不断地调整我们的心态,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它更能接受学生,更能适应学生,使自己的教育对象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这便是现代教育者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10、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荀子) ——对学生来说,接近和喜欢老师,在和谐和默契中接受老师的影响,是他们学而有成的捷径;相应的,对教师来说,能尽快地让学生接纳和喜欢自己,能持久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仰慕者和崇拜者,也便是教而能进的奥秘所在。

11、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教学的要义,不单是让孩子们知道得更多,知识面更广,尤其在于教会孩子们在知道别人的东西的同时,有能力和机会悟出自己的东西。这种“悟”的过程,离不开想象,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结论的交锋。但或许正是这个过程,最终才能让孩子们学会创造,成就他们的天才和德行。

12、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莎士比亚 )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大误区,就是把孩子当作太阳,不是让他普照世界,而是要以他为中心。在这个由家长和亲人构成的“太阳系”中,孩子享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耀,但同时,

他的自私狭隘的品性、他的超乎常人的优越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极为不利。因此,学校教育的第一要著,就是要修正孩子的“日心说”,踏踏实实地对孩子进行“火炬”教育。

13、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变成畸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策略,直接关系着子女的未来发展。因此,明智的父母总要时时修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并且牢记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4、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好,“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也罢,教育的艺术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与接收、提供与选择的问题,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叉和相融。这种交叉和相融的结果,便是彼此间的喜欢与默契,而不是一般人所感觉到的对抗和叛逆。

1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应试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教师致力于帮助学生寻找结论,并把这个“结论”原原本本地灌输给他们,从表面上使那些现成的问题得到看似最圆满的解决。这种教育的恶果,就是在客观上忽略了学生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忽略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和探索,使学生能够得到的东西不但老化而且僵死。因此,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不但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16、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 托尔斯泰)

——从某个角度看,适度的强制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消除暂时的惰性,或给认识不足的人提供一个行为的缓冲期;但一味靠强制行事,则可能使事情适得其反。因此,单就教学来说,扶持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多方面引导和发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7、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皮亚杰)

——人类的智慧是从劳动开始的,因为劳动,不断的和反复的劳动,使人类有了经验,有了思维,有了流传于世并可资借鉴的广泛的智慧。尊重这一条认识,遵循这一个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自觉开展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劳动品质,便具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8、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须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杜威)

——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外面的东西,不单是教育者的盲目,也是教育的盲目。好比用别人的血液去给病人输血,它最终并不能给病人一个健康的生命肌体。因此,教给孩子们一种观念,一种求知的欲望和求学的本能,让他们自觉地去认识社会,认知世界,比任何机械而僵死的知识传授更能培育人,更能促进人生的发展。

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马卡连柯

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斯霞 爱之,能勿劳手?忠焉,能勿诲乎?——孔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亲基师,信其道。——《学记》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马卡连柯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应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喧嚣的诱惑,只有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不断培植“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才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魏书生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观着为保留,一方面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面需以艺术的陶冶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象。——叶圣陶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外国对“教育”也有许多精彩、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

——第斯多惠

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晴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裴斯泰洛齐

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 赞科夫

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意识到儿童不理解你,就会使你生气,教师生起这种气来,就往往无法摆脱。亲爱的同行,相信我,侵蚀学校生气勃勃的肌体,毒害学生集体生活的冲突,多半正是这种互不理解引起的。

—— 苏霍姆林斯基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

——杜威

教育名人篇十
《名人谈教育》

名人谈教育

家宝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授业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本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杰出人才;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解疑释惑。解疑释惑要有方法,要摆脱那些生硬的、死板的、教条的方法,代之以生动的、活泼的、耐心的、细致的方法。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陶行知

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鲁迅

教育植根于爱。

徐特立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叶圣陶

在教育来学的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引他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造,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是教学生们什么都依靠老师,自己不用花一点心思,所以要不得。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课文无非是些例子,这些例子训练读写能力,课文是一隅,举一隅而以三隅反。教要准备不教。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深切。

教亦多术,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

在教育来学的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知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造,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宋庆龄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陈鹤琴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

卢梭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培根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

教育之树根部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蜜的。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皮亚杰

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探索。

洛克

儿童不是用规划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爱尔维修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英国作家萨克雷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木村久

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休漠

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琼•保罗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人生教育就开始了。

詹姆斯•安吉尔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都更加香甜。

贝多芬

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马卡连柯

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这没有概括一切,

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说是最坏的教育者。

高尔基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名人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窦桂梅 魏书生 陶行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育名人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育名人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678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