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论语十二篇

论语十二篇

2016-01-30 09:40:5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论语十二篇篇一《论语十二篇》 义安二 ...

论语十二篇篇一
《论语十二篇》

义安二中 九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 1 -

- 2 -

- 3 -

- 4 -

- 5 -

论语十二篇篇二
《《论语》第十一十二篇》

论语十二篇篇三
《论语十二篇文言现象》

论语十二篇篇四
《论语各篇的字数》

论语各篇的字数

蒋晋通

2014年6月22日中午

近来阅读李零先生所著的一书《丧家狗——我读<论语>》,突然想出一个事,即《论语》各篇到底有多少字?虽然以前我也常读《论语》,知其字数总共约15500多字,但不知其准确与否,于是今天想点数一下《论语》各篇的具体字数。随即,拿出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张以文译注的《四书全译》一书(1989年5月第一版,1990年1月第2次印刷),翻开《论语》,无聊而有趣的点数起来。结果是这样的,这个版本的《论语》总字数为15584字。各篇字数如下:

第一篇学而493字;

第二篇为政579字;

第三篇八佾689字;

第四篇里仁509字;

第五篇公冶长868字;

第六篇雍也816字;

第七篇述而892字;

第八篇泰伯619字;

第九篇子罕806字;

第十篇乡党642字;

第十一篇先进1049字;

第十二篇颜渊987字;

第十三篇子路1039字;

第十四篇宪问1341字;

第十五篇卫灵公910字;

第十六篇季氏868字;

第十七篇阳货1014字;

第十八篇微子621字;

第十九篇子张842字;

第二十篇尧曰370字。

哈哈哈!虽然此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意义,况且还可能点数的有误,而且不同版本的字数,可能还会略有不同。但是,这对于学习国学的人来说,也还是有点价值的。至少可以在了解到《论语》每篇的字数后,在安排学习、作好学习计划,或讲解《论语》时,还是有益的,可以方便统筹安排嘛。

看来,说无聊之事,也还是多少有些趣味的事。姑且这么认为吧。反正也不算有害。

论语十二篇篇五
《《论语》选读 (新)》

平凉一中校本课程之一

《论语》读

主讲人:独化

序言:读书法

《四书章句集注》中总结了读《论语》、《孟子》的方法。自己将其总结为:通文义,见道理,下功夫,知行相长。对其中的顺序作了一些调整,摘录如下:

一、读书须先通文义。此不待赘言。多有文义误读而与道理相背者,不可不慎。文义通后可以诵读。眼,耳,口,心都到,方能读熟。

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二、读书须是读得切己,要从自己身上见道理。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来至者、所以来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三、读经典不可将其只当文本、当知识看。要在自己这里下功夫,方能于己有益。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已,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四、知行相长。读得愈久,道理愈明。有知之、好之、乐之之可期待处。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五、经典自是须读得圆融,通读方好。选段之意在于量力而为,选取自己读得有体会处。宁缺毋滥,宁拙毋巧。抛砖引玉,待读者读后自己再下功夫方是初衷。

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

第一课

一、 导论

此是论语12·20(第十二篇颜渊篇第二十章)子张问达的记录,此章问答反映了闻与达的区别,内含孔子所重的名实问题。“色取仁,而行违”真乃仁之贼也。近名而不务实者,在己为舍本逐末,在人乃欺世盗名之徒。观此,则知闻乃圣人之所深恶。

二、 选文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十二篇篇六
《论语第11-15篇阅读训练》

《论语》第11—15篇阅读训练

先进篇第十一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②也,有棺

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③,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④。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注】①颜路:颜回(颜渊)的父亲,孔子的首批弟子。椁(ɡuǒ):古代有地位的人,棺材有两层,内层直接装殓尸体,叫“棺”,有底;外面还套着一层套棺,叫“椁”,无底。合称“棺椁”。②鲤:孔鲤,孔子的儿子。孔鲤五十岁死,时孔子七十岁。③从大夫之后:跟从在大夫们的后面。这是自己曾是大夫的谦虚说法。按礼,大夫出门要坐车。④整句译为:颜回啊,看待我如同父亲,我却不能看待他如同儿子。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曾经当过鲁国大夫,按周礼,他平时出门都坐车。儿子孔鲤死的时候,孔子爱子以义,便按照周礼薄葬了他。

B、颜路、颜回都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死时,颜路家贫却爱子情深,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回买一口外棺,孔子不同意。

C、颜回死时,孔子的其他弟子为了表示对颜回的敬重,打算厚葬颜回。在孔子提出异议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这样做了。

D、颜回平时服侍孔子如同儿子服侍父亲一样,而现在颜回死了,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么好的儿子了,孔子对此大为伤感。

(2)孔子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孔子反对厚葬颜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第十一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第十二篇)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对君主的缺点错误要忠言相劝,谏而不听,就不必再劝,可以辞职不干。

B、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是有限度的,对朋友如果他不听劝告就算了,没有必要发展到对抗性矛盾,使以后的事情更不好办。

C、“不可则止”也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孔子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D、孔子认为为官、交友关键是要坚持正道,不能跟着国君、朋友一起做坏事,否则,便是自取其辱。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怎么理解《论语•泰伯篇第八》中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句话的?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仲由胆子太大,所以当他请教孔子听了某种道理是否就要去实践时,孔子就用“有父兄在”的理由让他退一退。

B、因为冉求没有了父兄,所以当他请教孔子听了某种道理是否就要去实践时,孔子就肯定地回答,鼓励他大胆向前。

C、孔子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

D、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2)孔子对子路和冉求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不同的回答?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请简要分析孔子对“闻”与“行”的看法。

(2)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概述。

颜渊篇第十二

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篇第十二》)

【注释】①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章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基本核心核心是“富民”思想。

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老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

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老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的合理性。

2、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第十二》) [注]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

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的意思是回复。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等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2)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3)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

B、“仁”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具有约束性的特点。

C、“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D、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4)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回答)

(5)孔子还谈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述你对孔子“仁”的理解。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①。”(选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注】①偃:仆倒,倒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用“正”字铨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能正本清源,以身作则,笃守正道。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很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这两则文字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为政观?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2),

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3),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注释】(1)修慝:慝,音tè,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3)忿:忿怒,气愤。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中的三个问题,他对学生提出这一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B、孔子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

C、孔子认为严格要求自己,要指出他人的过错,但不过多地去指责别人,就能除去邪恶的念头;

D、孔子重点强调强调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

(2)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孔子强调要“忠信”和“义”,就能提高道德修养,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道德修养”如何提高的理解。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赢具备三个起码的条件:足够的粮食、充足的军备、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B、孔子认为,只有足够的粮食、充足的军备而没有老百姓的信任,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

C、在孔子看来,一个国家如果具有足够的粮食、充足的军备、就可以获得老百姓的信任。

D、孔子在这里强调,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否则国家讲无法存续。

(2)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子夏说的也是信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子夏所论述的“信”对于治理国家的意义。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篇篇七
《论语(讲座版)》


论语十二篇相关热词搜索: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

1、论语十二章原文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2016-01-3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十二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十二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9241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