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

2016-02-08 11:53:2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一《描写收录大全之古代建筑》 ...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一
《描写收录大全之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描写总集

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 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感到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 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这一水湾口之两侧。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 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称来看, 也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朴的造园风格,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走进正门,只见一座高大雄伟而古香古色的蓬莱阁映入了我的眼帘。

黄鹤楼那凌空高耸的朱红殿柱,绚丽巨大的匾额楹联,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水母楼坐西朝东,两层楼阁,下层呈古铜色,上层呈淡绿色,色调典雅。内有石洞三窟,中间一窟瓮形座位上端坐着铜铸的水母像,朴实逼真,形态自若。

红日阁坐落在红日岭的顶峰,早晨,白色的晨雾在亭阁身边缭绕,亭阁在晨雾的弥漫下时隐时现。

这座庙宇式建筑,翘角飞檐,屋顶上的琉璃瓦,在星辉月影折射下,闪着莹莹碎光。 振杨楼像一座大宫殿,飞檐青瓦,脊上琉璃群兽,栋柱油漆彩画。

一弯新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黄的光,故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 远远望去,那一座座深红的宫殿像嵌在雪地上一样。

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那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

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在湛蓝的天空下,紫禁城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

这大殿的内柱都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子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分外壮观。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二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家。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这些特色不仅凝聚在了歌词诗赋和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中,还融入了我们身边,例如,建筑。而建筑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与一个时代的特色。

追溯到最初的原始建筑,它是人类社会历史最真实的反映,是在原始的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以满足于人的居住和需要。建筑一直沿着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轨道发展而来,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便是我国古代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建筑。 提到秦这个朝代,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还是文化上都有不小的成就,而秦朝的建筑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享誉世界的万里长城就是其中之一。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与艰巨工程。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诚然,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与智慧的结晶。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秦朝另一个伟大的建筑——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区内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

等遗址。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而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与秦同一时期的汉朝,也有不少著名的建筑。木构楼阁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出现可谓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东汉中后期的墓中,炫耀地主庄园经济以及依附农民、奴婢的成套模型和画像砖、陶制楼阁和城堡、车、船模型大量出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再转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中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间,中国建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在进入南北朝以后变化更为迅速。建筑结构逐渐由以土墙和土墩台为主要承重部分的土木混合结构向全木构发展;砖石结构有长足的进步,可建高数十米的塔;建筑风格由前引的古拙、强直、端庄、严肃、以直线为主的汉风,向流丽、豪放、遒劲活泼、多用曲线的唐风过渡。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发展的最高峰,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不仅继承了两汉以来的成就,同时也

吸收了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唐朝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文艺繁荣等,是唐朝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时期,同时也推动建筑发展,达到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高潮。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南禅寺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南禅寺是一座唐代创建的寺庙,是我国现存寺庙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古代建筑物。南禅寺的建筑结构,具有我国唐代建筑的显著特点。主殿内,梁驾由立柱支撑,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看去,许多曲折形斗拱层层迭驾,层层伸出,出檐深远高大,气势磅礴。大殿内,没有立柱,梁架结构简练,举折平缓,是明显的唐代建筑风格。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说到唐朝,不得不说说唐朝的帝王们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了——大明宫。

大明宫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大明宫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唐大明宫是

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大明宫历时达二百余年,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然而唐末战乱,大明宫于公元904年毁于战火。

这座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被摧毁。

宋代建筑虽然没有了唐代建筑的雄伟和大气,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要着力细致处理。格子门的一条门框可以有七八种断面形式,毯文窗格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在彩画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经过由浅到深、四层晕染才算完成。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极尽变化,生动活泼。它是中国古典园林创造的成熟期。以北宋东京为例,有关文献所登录的私家、皇家园林名字就有一百五十余个,此可见宋代园林建筑之盛。

最后我们来说说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清。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在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故宫是明清建筑代表作,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

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而已,它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文化习俗。在中国奴隶社会早期,服务对象不同的建筑就有了不同,不仅在规模上有差别,还有诸如使用夯土起台,石灰抹面装饰等区别。这种差别昭示了日后建筑等级制度的发生。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伦理思想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它一直是中国文化总体取向的依据,其仁义礼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倚重和利用,成为指导国家社会生活和行为的准则。这一点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三
《爱护古建筑》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四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一节 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与意大利的罗马建筑、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敬天祀祖

祭天、祭社稷、祭祖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祭祀活动,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天坛、太庙、社稷坛。

二、皇权至上

皇宫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在皇宫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以故宫为例

三、以中为尊

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

以故宫为例。

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

以故宫为例。

四、阴阳五行

阴阳引申到自然界及方位等的表示:

五方、五色、四时、四神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属性示意图:

图1-3

第二节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我们了解到原始祖先在解决住的问题上大约是通过从空中到地面和从地 下到地面的两条发展途径,最后创造了有基础、有墙壁、有屋顶三大部分结构的地面建筑。

从构木为巢,穴居野处发展到营建地面房屋,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

图2-1:巢居、穴居、半穴居

二、奴隶社会时期

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得以集中社会财富据为己有,以营

建自己的城垣、宫殿、坛庙等。

 奴隶主还得以集中大批建筑工匠,专门从事建筑工作,使建筑技术与艺

术得以迅速地提高。奴隶社会的后期还出现了被尊为土木工程之祖的著名匠师鲁班。

 合金青铜的冶炼技术造出了坚韧锋利的刀、斧、锯、凿等工具,为木结

构构件的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西周已出现了板瓦和筒瓦。

 奴隶社会时期在建筑上突出的类型是城市和宫殿。

 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上最早记载了王都规划的模式,它一直不断

影响两千多年来的古代城市规划格局。这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文献。

三、封建社会时期

1.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

 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木结构和石作以及装饰雕刻的技术,从而使中国

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形式的若干特点到汉朝已基本形成。

 木构架的结构技术到秦汉时期已日渐完善,两种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

穿斗式已发展成熟。

图2-2 抬梁式 图2-3 穿斗式

 汉朝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攒尖

和歇山。

图2-4

 在东汉和三国时期,斗拱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适用范围相当广泛。  汉朝建筑已经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达到结构

与装饰的有机结合,成为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手法之一。

2.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主要在砖瓦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与金属材

料的运用等方面。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砖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石工的技术,到南北朝时期,无论在大规模的石窟开凿上或在精雕细琢的手法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如:云冈石窟

 这时期歇山式的屋顶更多地出现了,同时屋顶的组合也增加了勾连搭的形

式。

 莲花是南北朝佛教建筑上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3.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是中国建筑史上继长城之后的又一壮举。

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河北赵州安济桥,造型美观,雕刻精美,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

 唐朝的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兴建了大量佛教的寺、塔、石窟。

柱身较矮、斗拱雄大和出檐深远等,是构成唐朝简洁、雄浑的建筑风格之一。 唐朝盛行板门和直棂窗,直棂窗便于室内采光。

歇山顶的形制、收山较大,山花部分向内凹入很深,下部博脊也随之凹入,上部施博风板与悬鱼。

4.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 宋朝在建筑方面:首先,城市布局打破了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度;其次,宋朝

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无论组群与单体建筑都没有唐朝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

宋代的琉璃瓦,现存的实物为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祐国寺的琉璃塔。

 辽基本上继承了唐朝简朴、浑厚、雄壮的作风。在整体和各部分的比例上,

斗拱雄大硕健,出檐深远,屋顶坡度低缓,曲线刚健有力。细部手法简洁朴实、雕饰较少。

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代)。

辽开始的减柱、移柱作法,在金代遗物中屡见不鲜。如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等。

 在砖石结构技术方面,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建造的芦沟桥是典

型代表。

 从宋、辽、金时期的砖塔结构可以看到当时砖结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这时期建造的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是八角五层,各层柱、枋、斗拱和檐部结构,全部模仿木结构的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

在建筑艺术方面,这时期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唐朝不同的是组群沿着轴线排列若干四合院,加深了纵深发展的程度,如正定的隆兴寺。

5.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 在统一的元帝国中,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经过互相交流,给传统建筑的技

术与艺术增加了若干新因素。这时宗教建筑相当发达,特别是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新手法。

 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道路继续向前发展,获得了不

少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 明代的宫苑、陵寝的规模都很宏大,而清代的离宫园林,无论在数量上或质

量上又都超过明代。

 明代末年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园冶》。

代表建筑: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除了汉族建筑以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如公元1645年重建和扩建的布达拉宫。

 明、清两代琉璃瓦的生产,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任何朝代,不过瓦的

颜色和装饰受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限制,黄琉璃瓦只能用于宫殿、陵寝和高级的祠庙。

如:北海九龙壁、北海琉璃牌楼。

 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都将内柱直接升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常见

的上下层间的斗拱。这种结构方式在楼阁结构的整体性上具有更大的优点,承德普宁寺的大乘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这时期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和以前朝代有不同特点,即废弃唐宋以来以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五
《中国古代建筑鉴赏10》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六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一、

判断题

1.我国夏代夯土技术已经成熟,建有规模宏大的宫室和陵墓。 ( )

2.秦汉时期已经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城池、宫殿、陵墓和长城等。 ( )

3.东汉至三国期间出现了众多自然山水式的园林,佛剑建筑也大量涌现。 ( )

4.宋代的建筑比唐代的大,建筑造型更为精细,出现了多种复杂式样的殿。 ( )

5.“高基座”是决定建筑单体结构的核心。 ( )

6.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模式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 )

7.穿斗式建筑多用于宫殿,坛庙、寺院等建筑中,更为皇家建筑所选用,是我国木构架建筑

的典型代表。 ( )

8.斗拱是等级的标志,只限于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上使用。 ( )

9.我国古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遵循一种简明规律,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建筑单体,再以建筑

单体围绕一个空间构成封闭庭院,进而组成多种形式的组群。 ( )

10.卷棚顶外貌与歇山顶、庑殿顶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有一条明显的正脊。 ( )

11.中国最早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早在周代就按照礼制建筑城市。 ( )

12.我国七大古都是安阳、郑州、开封、洛阳、西安、杭州、北京。 ( )

13.古代城市中,景观保存最完整、对世界吸引力最大的古都城市是北京。 ( )

14.《周礼》记载:“天子之城,方七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途九轨。” ( )

15.丽江古城景观特色:主街傍河、小巷临渠、跨河筑楼、门前即桥、引水入院。 ( )16.宫殿是古代最高统治者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建筑,是最高级的古代建筑类型。 ( )

17.元代修建大都城时将太庙和社稷坛建在了皇城以内,符合古代左祖右社之制。

( )

18.清朝顺治二年,西藏六世达赖喇嘛受清朝册封。 ( )

19.拉萨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 ( )

20.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治理国家的思想体现在崇尚自然和崇尚祖先两个方面。

( )

21.祭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为五礼之首。 ( )

22.坛庙祠堂是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山川河岳、祖宗英烈和圣哲先贤的礼制建筑。

( )

23.成都武侯祠与汉昭烈庙相邻而建,明初并入汉昭烈庙。 ( )

24.安徽绩溪胡氏宗祠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等不同风格的工艺。

( )

25.“覆斗方上”的封土形制沿用朝代最多,自周至隋。 ( )

26.六朝陵墓前的石刻艺术遗存十分丰富,雕刻精美细致,灵动威武。 ( )

27.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埋葬的是明朝正德皇帝的父亲朱祐杬。 ( )

28.汉地佛教早期受印度佛教影响,早期塔一般置于佛寺后部。 ( )

29.经幢是小型的佛教建筑物,是雕刻有经文的石柱和金属柱。 ( )

30.基督教东正教教堂装饰简朴、重讲道,不崇尚富丽堂皇的装饰。 ( )

二、

单选题

31.“河西第一隘口、大漠雄关、天下雄关”是对( )的形容。

A 玉门关 B 嘉峪关 C 紫荆关 D 阳关

32.徽派“木雕艺术厅堂”是指( )

A 安徽绩溪胡氏宗祠 B 安徽合肥包公祠 C 安徽宏村宗祠

D 安徽西递宗祠

33.“中国第一古刹、佛教祖庭、释源”多是对( )的称呼。

A 西安法门寺 B 北京云居寺 C 应县佛宫寺 D 洛

阳白马寺

34.“东方艺术明珠”是对( )的赞美。

A 云冈石窟 B 敦煌石窟 C 龙门石窟 D 麦积山石窟

35.东方之冠、远东第一大教堂是指( )

A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B 上海老天主堂 C 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

D 上海徐家汇东正教教堂

36.( )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A 宏村西递 B 平遥民居 C 岭南民居 D 浙江民居

37.世界最早的券拱石桥是( )

A 安济桥 B 广济桥 C 安澜桥 D 卢沟桥

38.我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位于( )市。

A 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北京

39.我国古代建筑的高峰时期是( )

A 魏晋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40.官式建筑屋顶最高的等级是( )

A 歇山顶 B 攒尖顶 C 庑殿顶 D 硬山顶

41.古代彩绘中的最高等级是( )

A 和玺彩绘 B 苏式彩绘 C 旋子彩绘 D 贴金彩

42.北京城始建于周武王十一年,即公元( )

A 前1044年 B 前1045年 C 前1046年 D 前1047

43.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是( )

A 雍布拉康 B 罗布林卡 C 扎什伦布 D 布达拉宫

44.泰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 ),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

A 玉皇顶 B 碧霞元君祠 C 岱庙 D 关帝庙

45.全国孔庙中规模最大,时代最早,规模最高的一座是( )

A 北京孔庙 B 西安文庙 C 南京夫子庙 D 曲阜孔庙

46.覆斗方上是地面封土中外形最大的一座是( )

A 秦始皇陵 B 汉武帝茂陵 C 汉景帝阳陵 D 汉文帝霸

47.我国保存最古老的帝陵是( )

A 炎帝陵 B 大禹陵 C 帝尧陵 D 黄帝陵

48.我国第一座黄帝陵,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是( )

A 夏启陵 B 商汤陵 C 周武王陵 D 秦始皇陵

49.现存陵前石雕像最早的实物“马蹋匈奴”位于( )陵前。

A 汉高祖长陵 B 汉文帝霸陵 C 汉武帝茂陵 D 汉昭帝

平陵

50.古代帝王陵寝中被誉为“地下佛堂”的是清代( )帝的陵墓。

A 顺治 B 康熙 C 雍正 D 乾隆

51.我国古塔中最庞大、艺术水平最高、最普遍的一种造型是( )

A 密檐式塔 B 楼阁式塔 C 覆钵式塔 D 金刚宝座塔

52.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 )

A 应县佛宫寺塔 B 大理千寻三塔 C 定州开元寺塔 D 西

安大雁塔

53.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 )

A 西安小雁塔 B 嵩岳寺塔 C 北京妙应寺塔 北京天宁寺

54.我国现存最早的覆钵式塔是( )

A 妙应寺塔 B 北海白塔 C 大觉寺塔 D 潭柘寺塔

55.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塔是( )

A 北京真觉寺塔 B 北京碧云寺塔 C 云南昆明官渡塔

D 呼和浩特五塔寺塔

56.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是( )

A 四川容县大佛 B 四川乐山大佛 C 敦煌大佛 D 云冈

石窟大佛

57.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构架古建筑、全国现存最大的宋代殿宇是( )

A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B 成都青羊宫大殿 C 芮城永乐宫

D 北京东岳庙大殿

58.我国现存最华丽、技艺最精致、最早的铜铸金殿是( )

A 武当山金殿 B 岱庙铜殿 C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D 昆

明太和宫金殿

59.我国最大的铜殿是( )

A 西岳庙铜殿 B 昆明太和宫金殿 C 北京颐和园铜亭

D 武当山金殿

60.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清真寺是( )

A 银川南关大寺 B 西宁西关大寺 C 西安清真大寺 D 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61.新疆最大的清真寺及伊斯兰教最高的学府是( )

A 吐鲁番额敏达斯 B 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C 乌鲁木齐清真寺

D 伊犁清真大寺

62.砖雕出现的年代大约在( )

A 秦代 B 汉代 C 魏晋 D 隋唐

63.明清帝陵多采用( )的封土形制。

A 覆斗方上 B 因山为陵 C 宝城宝顶 D 不留痕迹

64.北京现存最早的基督教教堂是( )

A 宣武门教堂 B 王府井教堂 C 西什库教堂 D 西直门教

65.我国现存最早的天象观测建筑是( )

A 北京古观象台 B 登封观星台 C 紫金山天文台 D 昆明天文台

66.上海地区最早建立的天主教教堂属于( )风格。

A 罗曼式 B 巴洛克式 C 哥特式 D 中国传统式

67.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是( )

A 程阳桥 B 广济桥 C 洛阳桥 D 赵州桥

68.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石牌楼是( )

A 明十三陵牌楼 B 清东陵牌楼 C 清西陵牌楼 D 北京颐和园宝云阁石牌楼

69.建筑中使用的“减柱法”创制于( )朝

A 宋 B 辽 C 金 D 元

70.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城是( )

A 明西安府城 B 明平遥古城 C 明南京城 D 明北京城

71.“东方大都会”是西方人对( )的专称。

A 杭州 B 上海 C 南京 D 哈尔滨

72.“春城”是对风景优美,四季如春的( )的比喻。

A 承德 B 厦门 C 昆明 D 丽江

73.沈阳故宫文溯阁收藏有《四库全书》,建筑形式仿浙江宁波( )而建。

A 文昌阁 B 天一阁 C 蓬莱阁 D 滕王阁

74.沈阳故宫东路景观是清朝( )时期而建造的。

A 天命 B 天聪 C 康熙 D 乾隆

75.国内规模最大的纪念关羽的建筑群是( ),为武庙之祖。

A 北京西岳庙 B 洛阳关林 C 湖北当阳关帝庙 D 山西

解州关帝庙

76.古代墓葬中的“黄肠题凑”是最高的天子葬制,出现于( )时期。

A 秦代 B 西汉 C 东汉 D 魏晋时期

77.历代单葬制帝陵中最大的一座是( )

A 秦始皇陵 B 汉武帝陵 C 唐昭陵 D 明长陵

78.约在( ),墓葬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

A 殷末周初 B 周末秦初 C 秦末汉初 D 两汉交替之时

79.唐代关中十八座帝陵中,唯一没有被盗挖过的是( )

A 献零 B 昭陵 C 乾陵 D 桥陵

80.我国春秋时代( )颜色就已经被确定为宫廷建筑的专用色。

A 红/黄 B 黄/绿 C 蓝/红 D 蓝/黄

三、 多选题

81.江南三大名楼是指( )

A 岳阳楼 B 滕王阁 C 黄鹤楼 D 蓬莱阁 E 大观楼

82.木构架结构的三种方式为( )

A 抬梁式 B 穿斗式 C 干栏式 D 木楞式 E 斜坡式

83.中国目前保存完好的宫殿建筑群有( )

A 北京故宫 B 台北故宫 C 沈阳故宫 D 布达拉宫 E 山西永乐宫

84.陵墓景观的三个构成部分包括( )

A 陵墓建筑 B 陵区古树 C 随葬品 D 地下宫殿 E 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

85.道教建筑的特色包括( )

A 大殿雄伟 B 金殿 C 简朴 D 地处偏僻 E 多高居楼阁

86.中国石窟寺主要分布的地区有( )

A 东南地区 B 中原 C 南方 D 西北地区 E 新疆

87.中国四大石窟包括和( )

A 龙门石窟 B 炳灵寺石窟 C 天龙山石窟 D 麦积山

石窟 E 敦煌石窟

88.经幢有( )三部分组成。

A 基座 B 束腰 C 幢身 D 幢顶 E 石刻

89.道教全真道三大祖庭是( )

A 北京白云观 B 陕西重阳万寿宫 C 上海城隍庙 D 四川鹤鸣山 E 芮城永乐宫

90.现存宋代典型的代表建筑有( )

A 五台山佛光寺 B 正定隆兴寺 C 泉株清净寺 D 宁波保国寺 E 山西广胜寺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七
《10爱护古建筑》

第十课 爱护古建筑

教学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 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

教学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我们枣庄市的青檀寺、台儿庄的清真寺等......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

(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多媒体出示图片(如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镇江的金山寺,徐州的龟山汉墓等。)

(四)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说说它们的特色。

(五)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六)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可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总结。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

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所以应重点保护。

(六)简介部分古建筑:出示收集的图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保护古建筑的决心。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 镇江金山寺

杭州西湖 周庄的沈万三故居。

(七)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古建筑的有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可再收集一些有关古建筑的图片和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古建筑,分清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的区别以及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介绍,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图片欣赏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

(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中心小学 )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八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建筑》

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导游, 基础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一节 概述

一、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建造穴居、地面式和干栏式木构建筑。商代夯土技术已经成熟,建有规模宏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出现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和建于夯土高台上的大殿,木构架已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战国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砖瓦的使用也反映了建筑技术的提高。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作为独特体系,已基本形成,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城池、宫殿、陵墓、长城等。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建筑物,如石祠和石墓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北魏洛阳城在汉魏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布局为长方形,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设立东西二市。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兴盛,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壁画,建造有许多自然山水式园林,显示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隋唐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有世界最早的券拱大石桥安济桥,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营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遗存的建筑物及城市宫殿遗址,布局和造型均具有较高艺术和技术水平。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宋朝是我国古建筑的大转变时期。北宋改变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成为沿街设店的街肆方式。建筑构件标准化在唐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将作监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管理各种建筑设计、结构、用料的规范。宋代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代小,但建筑造型更为秀丽、精细,并出现了多种复杂式样的殿阁楼台、流行仿木构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两宋园林建筑更加盛行。现存宋代著名的建筑有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和宁波保国寺等。 元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元代建筑除继承宋代传统外,还受到其他民族甚至域外的影响。元大都按汉族传统的都城布局建造,规模巨大,规划完整,功能齐全。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在全国普遍兴建。元代普遍采用辽代创造的“减柱法”,使梁架结构有所创新。元代现存著名建筑有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和北京妙应寺白塔等。

明清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顶峰时期。明代城墙和长城用砖石包砌,地方建筑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砖瓦数量与质量均超过历代。同时民族建筑有所发展,地方建筑特色显著。经元代简化,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模式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明清皇家和私人园林有很大发展,明末计成的《园冶》是专门总结造园技艺的精典著作。清代除园林建筑极盛外,还兴建了一大批藏传佛教建筑。现存8万多处古代建筑,绝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并设置租界,逐渐引入了西方建筑形式;一些留学欧美的中国建筑师,带回了欧美建筑的流行风格;而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依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近代建筑。20世纪初,

由于传统和现代、中国与西方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与交流,在城市规划、建筑单体和组群的设计中,出现了近现代建筑复杂多样的风格形式。

二、特点

我国古建筑单体外形的特点可概括为“高基座、木构架、大屋顶”,“木构架”是决定建筑单体结构的核心。

(一)梁柱式的弹性木结构体系

我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材,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单体建筑的基本组成是:基座位于建筑底部,多为条石或砖石所砌,具有承托和固定木构架、保护柱基的功能;木构框架承托屋顶,并构成单体建筑整体形状与空间规模;围护墙具有防寒保暖及安全功能。木构架结构以榫卯相吻合的方式,将柱、梁、檩等丰要木构件组建成富有弹性的整体框架。

1.木构架结构的方式

木构架结构有3种不同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用,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柱子穿连成为排架,然后用柱、檩直接连接而成,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因其围成空间似井故名。其结构较原始、简单,现已很少使用。

2.基本木构件及其功能

木构架结构主要木构件有柱、梁、檩、枋、椽和斗拱等。

柱是直接支撑梁架,垂直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柱子种类较多,依其所在位置,分为檐柱、中柱、山柱、童柱和角柱等。

梁是古建筑上架构件中最重要的承重构架,它承担上架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考试大整理

檩是横向架在两组或数组梁柱木构架上的横木。由檩连接的两组木构架构成的空间称“间”,是建筑单体空间的基本单元。“间”也是描述建筑单体规模的量词,即四柱为一间。枋是屋檐下连接两根立柱的方形横木,位于檐檩和底梁下,是稳定柱和梁的辅助性构件。枋不具主要承重作用,但在辅助梁架组成整体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檐下彩绘的重要部位。

椽是并排密集架在檩坡上的细木,构成木质屋顶,并承接覆盖其上方的屋面。斗拱是木构架结构中的小型部件。方形木块为斗,弓形木块为拱,向斜下方延伸的称昂,向斜上方抹去的叫蚂蚱头。斗面上有十字凹槽,两块拱弓形向上座于斗的十字凹槽中;拱的两端再放升斗,依次层叠配置,形成由下向上散开的斗拱结构。

斗拱一般安放在柱头和枋额上,是我国古建筑中特有的结构构件。其功能有:扩大立柱支撑面,承接梁头和枋头;支撑屋檐重量和挑起屋檐高度,增加入室阳光及防止雨水浸泡屋身,一般屋顶出檐深度愈大,斗拱层数愈多;增加檐下结构的装饰作用;斗拱也是等级标志,只限于在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上使用,斗拱愈多等级愈高;斗拱还兼具抗震作用。

3.木构架建筑结构的优势与劣势

木构架结构有多个优点:一是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承担,由于墙体不承重,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

作用,这种形式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它的这一特点;二是有利于防震和抗震,木材有弹性,木构架结点用斗拱和榫卯连接可减少地震对构架的危害;三是取材方便、施工快捷。木构架结构缺点是怕火、怕潮湿、易腐蚀。

(二)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我国古建筑平面布局,大都采用均衡对称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1.庭院布局模式

建筑组群特色,是指建筑单体在平面上的布局方式与规律。我国古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遵循一种简明规律,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建筑单体,再以三四座建筑单体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封闭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多种形式组群。一个建筑组群无论规模多大,都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

(1)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是由三座房屋构成的庭院,分别布局在南北纵轴线北端及轴线东西两侧,南侧为院墙和院门。北端为主体建筑,体形较大;东西两侧为次要建筑,体形较小。四合院是在南侧院墙的位置上再建一座次要建筑。主体建筑长辈居住,东西两侧建筑子女居住,南房为仆人或客人居住。其布局和使用方式体现长幼尊卑,并有安全和防风沙功能。

(2)廊庑院:是规模较大庭院的一种布局方式,即在纵轴的北端建厅堂,东西两侧为回廊,在回廊的中间建房室。一般用于宫殿、庙宇或大型的住宅。

2.建筑组群类型

正规组群:正规组群有明显的中轴线,严格遵照中轴对称规则布局,多座庭院沿纵轴和横轴方向延伸对称排列。主要有宫殿、衙署、寺观、祠堂、邸宅等。 休憩组群:休憩组群是我国古代园林的灵活布局方式。建筑布局因地因势而异,没有固定形式。

(三)优美的艺术造型

我国古建筑艺术造型是东方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其中以建筑单体表现最为直观,主要以宫殿、庙宇、宗族祠堂及邸宅等高等建筑为代表。

1.丰富的单体造型

(1)平面投影:建筑单体的平面投影,多为长方形;在祭祀与休憩建筑组群中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和扇形等。

(2)立体造型:单体立体造型主要是正规殿堂,其他有亭、台、楼、阁、轩、榭、舫、廊和桥等。

2.多样的屋顶造型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通过举折,屋顶各个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使建筑轻巧活泼。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歇山顶也有单檐与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尖顶:屋面在顶部交会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惟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我国古代遗留的建筑精品中,除上述单一造型屋顶外,还有由各种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屋顶以造型复杂奇特和形体气势宏大著称的主要有北京故宫角楼、黄鹤楼、岳阳楼楼、滕王阁等。

3.基座

位于建筑底部,主要由台基、踏道、栏杆和铺地组成。多为条石或砖石所砌。台基分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须弥座又有一层、二层、三层之分。须弥座借用佛教的宇宙中心须弥山,凡是轴线上的高等级建筑,基座都采用须弥座。须弥座形体虽复杂,但主要特征是带有雕刻花纹和角线的基座中间收腰。

(四)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建筑木质构件外经抹平处理,再进行涂色绘画,既美化了建筑,又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与绘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至明代才总结出一套完整手法和不同风格式样。建筑用色与绘画内容存在地域差异,宫廷与民间建筑差异更为突出。考试大编辑整理

1.色彩:春秋时代红、黄两色已确定为宫廷建筑专用色。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宫殿、庙宇多用白墙、红柱、灰瓦。宋金开始,宫殿逐渐使用白石台基,红色墙、柱和门窗,黄绿琉璃瓦,明代明确规定了红、黄两色的皇家专用权。江南民间建筑多由白墙、灰瓦,栗黑或墨绿色梁柱构成。这种秀丽淡雅的风格和皇家庄严华丽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彩绘:彩画多出现于梁枋、斗拱及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殿式彩绘是元代以后皇家专用彩绘,主要有金、蓝、绿等色,分和玺彩绘与旋子彩绘两类。苏式彩绘是民间建筑使用的绘画形式,源于江、浙一带私家住宅与园林,后被普遍采用,包括皇家园林。

(1)和玺彩画:等级最高,多用于宫殿、坛庙主殿、宫门等处。构图在“≥”符号内,绘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线条用沥粉贴金,以青绿红作底色,衬托金色 图案,根据所画内容不同,常分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和龙草和玺。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匦,多用于官衙和庙宇的主殿、坛庙配殿和牌楼等处。主要特点是画有旋涡状几何图形,称旋子或旋花。

(3)苏式彩画:源于苏州,故名。由图案和写生画两部分组成,常用于园林建筑或住宅。苏式彩画将檩、垫、枋三者合起来构图,将其中段部分画线围成一个半圆形空地称作包袱。包袱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楼台殿阁等写生画。包袱的围线称为包袱线,层层退晕,内层线称烟云,外层线称托子。

(五)丰富多彩的雕塑装饰

雕饰是我国古建筑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竹雕及金、银、铜、铁等装饰,其中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为主。雕饰基本都在建筑部件上进行,雕刻技法可分为线刻、平雕、浮雕、圆雕和半圆雕等。我国雕刻多为浮雕和镂空雕,用材比西方丰富。雕饰题材有动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景和历史故事等。皇家匿建筑多为山河、云朵和龙凤等,民间则为山水、花卉、动物和

人物故事等。

1.木雕:战国时代已经被采用,明清使用数量、内容、技法均进入鼎盛期,并形成众多流派和风格。

2.砖雕:最迟在汉代已经出现,明朝先烧砖后雕刻手法盛行,清代砖雕工艺进山步完善,出现一大批能工巧匠,逐渐形成南北两派风格,北方以山西为主,南方以苏州和徽州为主。

3.石雕:公元前12世纪殷墟中有石虎和石人等雕刻。石雕常见于须弥座、栏板望柱、抱鼓石、华表等,及石碑、石狮、佛像、石人、石兽等单体。

4.琉璃塑:琉璃瓦始于北魏,宋元以后大规模使用,明清形成固定的造型组合。宫殿坛庙建筑的脊饰有严格规制,屋脊的收束部分称鸱尾。此外还有瑞兽置于屋顶角脊,称戗脊兽。

(六)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与协调

我国古代设计师、艺术家和工匠,规划、设计和施工时都十分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对周围山川地势、气候条件、河湖径流和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力求建筑的体量、形式、色调、布局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天人合一”的最佳环境空间

第二节 城市建设

一、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

《周礼.考工记》记载“天子之城,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即都城总体布局以宫室为中心,宫城、皇城、都城的城墙呈“回”字形,层层相套,都城墙边长九里,四面各开城门三个,彼此对应的城门以街道相连,南北为街,东西为巷,纵横交叉将全城分隔成若干个整齐的街区;皇城南面是文

武官员的办公衙署,北面是集贸市场,东面是祭祀帝王列祖列宗的祖庙,西面是祭祀社神、稷神的社稷坛;周围街区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小区,称里坊,为市民居住区。

(一)方正型城市模式

中国是最早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的国家,早在周代就按礼制建筑城市,《周礼.考工记》中就明确规定了城市的等级规模和布局模式。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并波及到了周边的东方国家,形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模式,即方正、整齐、左右对称,井然有序的棋盘式结构,外以高大城墙包围的封闭式模式。如隋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开封城、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等。

(二)自然型城市模式

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不同的建城历程,也影响了我国古代城市轮廓形态与内部结构。如南宋杭州、明朝南京等,城市轮廓形态和内部格局均因地而异,为封闭式自然型城市模式。

(三)西方开放型城市模式

1840年以后,西方中心放射式开放型的城市布局模式,对我国城市建设也有影响,如上海、哈尔滨等,以中心广场为中心,道路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以一定间隔若干环形路将放射状道路连接,形成中心放射网格式格局。

二、城市类型

(一)古代都城

我国历史都城曾有200多座,中国七大古都是安阳、西安、开封、洛阳、杭州、南京和北京。历史上城市布局最典型、规模最壮观、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唐都长安和元大都北京,但景观保存最完整、对世界吸引力最大的是古都北京。

唐长安城东西长9 721米,南北宽8 651米,面积约87平方千米,周长36千米,约为今西安城墙所围面积的8倍。皇城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宽150米,全城分100多个里坊,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九
《中国古建筑词典》

中国古建筑词典

经常在旅游手札会讲中国古建筑物,其中用了一些建筑名词,为着大家方便理解,特将一些常用名词於此解释一下。

万丈高楼从地起,那我们就从建筑物的下部一路讲到上边。

『台基』

台基

须弥座

xūmízuî

踏跺

tàduî

龙尾道

慢道

礓碴

jiāngchá

辇道

niǎndào 建筑名词解释 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铺以砖石。 原为佛象底座。由印度传入中国後,被用作尊贵建筑的底座。它的组成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等。 如故宫三大殿的台基就是简约式的须弥座。 就是用来登上台基的阶级。 在坡道较长的情况下,会用平、坡相间形式建造的阶榜。 较为平缓的阶梯或斜道。 是将砖石打侧,以其梭角所砌成的斜道,给人和马车登上台基。形状就像洗衣板。 有斜度的路,方便马车通行。於唐宋时期,设置於踏跺之间。後来,辇道被加上水、云、龙等雕刻,渐渐

演变成今天的「御路」。

bìshí

角石

螭首

chīshǒu

『柱』

zhù

柱础

鼓镜

覆盆

鼓蹬

檐柱

yánzhù

中柱

山柱

角柱 如故宫保和殿北面御路的大石雕。 用于宋式台基的角位,常雕刻有龙、凤、狮子等装饰。 清代台基是不用角石设计。 螭是传说中有角的龙。突出的螭首雕刻设置在台基外部。除美观外,它用作为排走雨水的出水口。 如天坛祈年殿的龙、凤、云三种形式的螭首。 建筑名词解释 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则铺以砖石。 是垫著木柱的石墩。 是指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部份。 唐宋时期,常用的鼓镜设计,像倒转的碗。 因南方天气潮湿,所以柱础都设计成较高身的鼓状石墩,称之为鼓蹬。 建筑物最外的一列柱子,用来支撑屋檐的重量。通常建筑物有前後两列檐柱。 位处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用作支撑屋脊的。但中柱不包括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设在山墙内,顶著屋脊的柱子。 位处山墙两端,建筑物转角的柱子。

外金柱

里金柱

童柱

瓜柱

脊瓜柱

金瓜柱

雷公柱

廊柱

通柱

『梁』

liáng 距离檐柱较近的柱子为外金柱。 「里」和「外」是相对的,距离檐柱较远的柱子便称作里金柱。 是下端不著地的短柱,立于梁、枋之上,上顶檐脊之用。 是立于两层梁架、梁檩之间的柱子。宋朝时称之为「蜀柱」。 位于脊桁下的瓜柱。 位于金桁下的瓜柱。 为短小的柱子。在庑殿项中,它是用来支撑山面挑出的脊檩。 而在攒尖顶中,它则是顶著宝顶。 通常古时房屋都有回廊或走廊。而支撑著廊檐的柱子,就是廊柱。 由地面直通屋顶的柱子。 建筑名词解释 它是安放在前後金柱或檐柱和金柱顶上的横木,即与建筑物正面成90度的水平木条。其作用为承托建筑物上部梁架结构和屋面的所有重量。

明清时期,梁通常为方形;而南方,梁则多为圆形。

fāng

hãng

抱头梁

太平梁

元宝梁

角梁

顺梁

扒梁

额枋

金枋

脊枋

chuán 也是安放在柱顶上的横木,不同的是其走向与梁成90度,即是和建筑物正面平行著。说详细一点,它是设置于檐柱之间或金栏之间的横木。 也叫做「檩lǐn」。它设置在枋上边,详细一点,它是安放在梁头之间或斗拱之间的横木。与枋不同,桁(檩)是圆柱,而枋则是方形的。 设在檐柱和金柱之间的短梁。其一端放在檐柱顶,而另一端则插入金柱内。其後演化成「挑尖梁」。 用于庑殿顶建筑中,用来承托雷公柱的梁木。 在徽州古民居中,太师壁旁通道上方梁木,以其元宝形状得名。 屋顶垂脊最下边斜置并向外伸出的梁木。 虽然是梁,但它的走向和枋一样,与建筑物正面是平行的。通常位于金枋下边。 又称「趴梁」,它既是梁,也是枋。它不直接架在柱头上,而是扣著枋或梁上面。 安置在檐柱间的横木。 在金柱之间的枋木。 位于脊柱之间的枋木。 是密集地排列架在桁上的圆形木条,负责承托屋面组件的重量,如瓦片。它按屋面坡度铺砌,所以和地面

形成角度,而不是水平的。

脑椽 平椽 檐椽 飞椽 扶脊木 叉手 托脚 步架

抬梁式构架穿斗式构架

由戗 架在脊桁和上金桁之间的椽子。 又叫「花架椽」。架在金桁之间的椽子。 架在下金桁与檐桁(正心桁)的椽子。 在原有的檐椽末端,多加一段方形椽子,从而加长屋檐挑出的深度。 在脊桁上方,一条有孔的横木,用来固定脑椽的上端。 最上层的梁和脊桁之间的斜置木组件,用以扶托脊桁。 唐朝及以前,只用叉手;宋代则叉手和瓜柱并用;清朝则不用叉手。 也是宋代梁架结构组件。除最上层梁外,余下的梁和桁之间的斜置木组件。 这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个『单位』。它是相邻两条桁之间的水平距离。 又叫做「叠梁式构架」,为最常用木构架设计。先在柱子上放梁,梁上安瓜柱,瓜柱上再放梁,层层叠叠直到屋脊;而梁头上安置桁;桁又放椽,使内部空间宽敞。 用多排柱子,柱子顶上放桁;只于柱子之间,则用短木相连。相比抬梁式,穿斗式所使用的木材较细较小。但因柱、枋较多,因此内部相连空间受到约制。 在庑殿顶建筑物中,位于正面和侧面屋面相交,即是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篇十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

华侨大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纲复习提纲(2011年)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1.生土建筑体系

①窑洞式建筑—黄河中上游

②土墙平顶、土坯拱顶建筑—新疆干旱少雨地区

2.石构建筑体系

碉楼式建筑——西藏、青藏高原等多山地区

3.毡包式建筑体系

蒙古包——内蒙古、新疆等游牧民族

4.木构架建筑体系。

①分布于汉、满、回、侗、白等民族 ②宫殿、坛庙、陵墓、佛寺、道观、住宅等

③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 — 多见于北方穿斗式木构架 — 多见于南方

井干式木构架 — 东北、西南等林区干阑式木构架 — 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一.穿斗式(串逗式)特点

①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②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③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

二.抬梁式特点

①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②梁头上搁置檩条③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

①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 ②工期短,易施工 ③便于修缮、搬迁、扩建

④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⑤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⑥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 缺点

① 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② 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

③ 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

④ 存在技术局限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作用:

①营造宁静、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 ②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

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④种植花木,美化生活

庭院式布局的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气候调节防护戒卫、场所调适

礼仪伦理、审美怡乐自成天地、引入自然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

1 简明

① 平面以间为单位(多为单数) ②柱网和结构布置简洁明确

2 真实

暴露梁架、柱子等部件,结构可见

3有机

① 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 ②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 4平面、结构、造型

① 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②建筑外观须和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③决定进深时要考虑屋架梁长度和檩条数量

④画立面时要确定剖面梁架,得出屋顶高度

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

1 官式建筑

①工官掌管建造

②官员统一掌管设计、预算、施工等

③建造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

④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性

⑤人力、财力、技术集中

⑥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2 民间建筑

①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

②因地制宜,地方特色鲜明

③建筑式样变化多端

④呈现我国古代建筑丰富多彩的面貌

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

李诫编修《营造法式》

①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的法规性政书 ②推动中国建筑模数制和标准化进程

③是可操作实际经验的总结 ④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清 —— 样式雷家族

①始祖雷发达 ②其家共有六代人供职于清廷

③责建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

“烫样”

施工前用1/100 或 1/200 的模型作设计

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

牌楼与牌坊 ①一种标志性建筑物 ②面阔一到七间

③基本组成柱、梁枋、斗拱、屋顶 ④没有斗拱和屋顶的牌楼称为牌坊

华表 ①一种标志性建筑 ②位于重要建筑群大门之外,或桥头和建筑的四周

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

①夯实素土台阶,茅草屋顶 ②实例:郑州商城宫殿遗址

茅茨土阶,四阿重屋

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

书P34

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

①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横跨洨水南北两岸 ②隋代石匠李春建造

③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 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桥

⑤装饰雕刻精美,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概况: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建造者:李春(还建有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立面图:书P38

4、唐代建筑风格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其色调简洁明快,以红白两色为主,其屋顶舒展平缓,出檐深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课件 ①比例宏大宽广 ②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 ③屋顶平缓,出檐深远

④建筑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 ⑤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⑥朴实无华,庄重大方,轻灵潇洒

5、宋代建筑风格

宋代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主题建筑。

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建铺作数量增加,比例偏于纤细。

在建筑装修与色彩方面有很大发展,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大量使用格子门,格子窗。门窗各自除方格外还有球文,古钱文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木架采用各种华理的彩画,如: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及丹粉刷饰。加上屋顶部分大量使用琉璃瓦,于是建筑外貌变得秀美,华丽,细腻了。

总的说来,宋代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风格秀美、轻灵华丽,柔美细腻。

课件①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

②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

③风格秀美、轻灵华丽,柔美细腻

添加: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建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

1、我国民居住宅的主要构筑类型(十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

北方多用抬梁式,南方多用穿斗式

2竹木构干阑式

分布地:①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②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主要特征:①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 ②生活层架空 ③防潮、防虫蛇野兽

3木构井干式

分布地:东北、西南等林区

主要特征 ①原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②受木材长度限制,住房开间较小

4砖墙承重式

分布地: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主要特征:砖用于砌墙承重、围护

5碉楼

分布地:①西藏、青藏高原、内蒙古 ②多山地区

主要特征:①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 ②内为密梁木楼层

6土楼

分布地:①福建、广东、赣南等地

主要特征:①红壤(质地黏重、有较大韧性) + 硬木 + 竹片(拉筋)+ 糯米、红糖(凝固剂)+ 沙石、石灰

7窑洞

分布地:豫西、晋东、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干旱少雨 主要特征:

①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 ②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少占覆地 ③以天然土起拱为结构特征 三种形式 ①靠崖窑:开敞式 ②地坑院:下沉式 ③锢窑:砖砌

优点冬暖夏凉,防火隔音,经济实用

缺点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施工周期长

布局特点

①窑口:空气充足,安排灶、炕及日常起居

②窑底:储藏

③窑脸饰砖:仿木构雕垂花门或圆形券

8阿以旺

分布地:新疆南部

主要特征

①带天窗的大厅(夏室),中留孔井采光,天窗高出屋面40 ~ 80 厘米,供起居会客,后部作卧室(冬室) ②土墙木构,密肋平顶,带外廊

9毡包

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特征:①轻木骨架覆以毛毡 ②牧民的移动式房屋 ③搭建方便,构造简单,便于迁徙 10“ 一颗印 ”

分布地:云南昆明一带、高原地区

主要特征:①墙厚瓦重 ②外墙为厚重的土坯砖、夯土墙或外砖内土 ③穿斗式屋架

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

P99 P100

特点①建筑形式:抬梁 + 硬山 ②色彩:灰顶、青砖 ③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 ④靠朝向内院的一面采光 ⑤院内噪声低、风沙少、私密性好

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加耳房也有用平顶的,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庭院内噪声低,风沙少。

成就 ①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②布局严整、建筑质量高 ③装饰、装修华丽讲究 ④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⑤素朴、实用,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

大门

主入口位于住宅的东南侧,沿街设置

两种形式屋宇式 —— 等级高墙垣式 —— 等级低

①王府大门 ②广亮大门 ③金柱大门


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相关热词搜索:古代女子外貌描写1 描写古代男子外貌 古代女子外貌描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代建筑的外貌描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2166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