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传统名言

传统名言

2016-03-21 10:25: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传统名言(共4篇)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传统名言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山木》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篇二:《中华传统名言警句精选140条》

中华传统名言警句精选140条

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恶(wù):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

【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

【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先:在之前。天下:指天下百姓。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

【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清·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注释】天下:指国家。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大家都死了,光你自己活着,你好意思吗?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

【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

【译文】三军之众,其勇武在军心,军心涣散,就可能丧失主帅;匹夫虽微,只要守志不移,就不会轻易失去或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操守。

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墨子·修身》

【注释】达:通达,实现。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其聪明才智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言而无信的人,做事不会有什么结果。

1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注释】夺:剥夺,失去。丹:丹砂,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质。

【译文】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坚硬的本质;朱砂能被磨成粉末,但改变不了其鲜红的本色。

1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穷:困窘,不得志。益:更加,愈加。

【译文】困窘不得志或穷途末路之际,意志应更加坚强;尤其是到了老年,志气更应该雄健。

1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出处】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释】弃:抛弃。慕:仰慕。

【译文】抛弃燕雀贪恋屋檐的短小志向,要像天鹅那样翱翔蓝天,直冲九霄。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

【注释】不惟:不但,不仅。超世:高超、超凡、卓越。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的才干,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译文】一个人不确立志向,无论何事都难成。

16、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出处】清·石成金《传家宝》

【译文】志向高尚,人品亦高;目光短浅,品行亦俗。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名言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川上:岸边。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舍:停留,止息。

【译文】孔子站在岸边,面对滔滔流水,思绪万千,感慨道:流逝的时光,宛如这日夜奔腾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

【注释】白驹:骏马。郤(xì):通“隙”,缝隙。忽然:一闪而过。

【译文】人生天地间,如同骏马从缝隙中飞驰而过,转瞬即逝。

1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璧:玉石。重:以„„为重,重视。贵:以„„为贵。

【译文】宝玉有价,时光无价。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宝玉而珍惜一寸的光阴,是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注释】三更: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五更:夜间三时至五时。旧时夜分五更,亦称五鼓、五夜。

【译文】三更夜半,五更鸡鸣,披星戴月,挑灯苦读。年轻时若不勤奋刻苦,白发之时悔之晚矣。

21、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

【出处】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注释】诚:诚然。嘉:赞许。宜:应当。

【译文】志向远大固然值得赞许,但更要及时践行,自强不息。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注释】等闲:随便、轻易。空:徒然。

【译文】年少时莫要虚度光阴,否则,老来空自嗟叹也枉然!

2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宋·朱熹《偶成》

【译文】青春年少是学习的最佳时期,老而求学则会困难重重。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少年时期分秒必争,惜时如金。

24、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出处】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译文】有志之人珍惜每一年的时间,贤能之人珍惜每一日的时间,圣德之人珍惜每一小时的时间。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

【注释】始:开头,起初。

【译文】这是老子关于治国谋事、治学要重视开端的观点。说明凡事必须从第一步做起,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步一步去实现。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

【译文】实事求是,惟真是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敏:机敏、迅速。慎:谨慎。正:纠正,匡正。

【译文】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逸,工作勤勉尽职,谨言慎行,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虚心讨教,及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见解,领会出新的道理,这样就能够做老师了。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好:喜爱。

【译文】聪明灵活,勤学好问,不认为向不如自己或地位卑微的人请教是一种耻辱。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注释】博学:广泛学习,深入钻研。笃志:认真记取;一说志向专一。志,通“识”(zhì)。切问:恳切求教。近思: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博闻强记,善于提出问题,并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分析思考,(做到这些)就符合仁的要求了。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跬(kuǐ):古时,脚迈一次为跬;左右脚各迈一次为步。

【译文】不一步步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3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锲:刻。镂(lîu):雕刻。

【译文】坚持不懈,镂刻不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琢:雕刻、琢磨。道:本意指道路,引申为道理、道义。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审慎、谨慎。笃:忠实、坚定。

【译文】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处】《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有智慧的表现,努力践行就接近了具有仁爱品德,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具有勇敢的精神。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出处】汉·刘向《说苑》

【注释】炳:点燃。

【译文】少年时爱好读书,像初升太阳一样鲜明;壮年时爱好读书,似正午阳光一样强烈;老年时爱好学习,如烛光一样明亮。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广:扩充,扩大。

【译文】不学习就不可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意志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注释】嬉:嬉戏,玩耍。行:行为、德行。随:随意。

传统名言

【译文】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嬉戏散漫而荒废;德行于深思反省而日渐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范。

篇三:《经典传统文化名句》传统名言

经典传统文化名句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人类的所作所为,应该遵循和效法自然规律。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融为一体。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老子(《道德经》)

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而不会自居伟大,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孟子》)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处世,应像地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5. “己所不欲,勿施于。”——孔子(《论语》)传统名言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论语》)

你现在的近忧是由于你以前的没有远虑,你现在的没有远虑会导致你日后有很多潜在的忧虑出现。

7.“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论语》)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穷困苦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传统名言

1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引申义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21.

篇四:《有关传统美德的名言》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3、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4、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有关传统美德的名言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8、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有关传统美德的名言

12、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13、即使道路坎坷不平,14、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6、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17、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18、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19、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0、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21、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22、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2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6、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27、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28、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9、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30、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34、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6、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37、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38、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39、古之学者必有师。

4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41、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42、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43、君子隆师而亲友。

4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5、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46、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47、疾学在于尊师。

48、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49、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50、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51、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52、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53、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54、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55、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56、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57、师道立则善人多。

58、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59、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6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1、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6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63、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6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6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67、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68、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69、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70、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7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2、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73、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74、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75、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76、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7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78、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7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81、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8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3、师者,人之模范也。

84、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85、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86、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8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8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8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0、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9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9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3、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94、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95、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96、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97、若要好,问三老。

98、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99、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100、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10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0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传统名言相关热词搜索:传统名言警句 中国传统名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传统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传统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3127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