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周瑜的名言

周瑜的名言

2016-04-22 12:05: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周瑜的名言(共5篇)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乐奀今天也斗胆说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相信诸多博友和乐奀一样,对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由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旷世名言,勾画出了这样的一个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周瑜的名言》,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周瑜的名言 第一篇

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乐奀今天也斗胆说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相信诸多博友和乐奀一样,对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由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旷世名言,勾画出了这样的一个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必欲除之而后快。《三国演义》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全属子虚乌有,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周瑜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杜撰虚构。而后来的空城计更是采摘了曹操的“胜利果实”。另外,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亮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要比周瑜小6岁。

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乐奀就此尝试来个历史大还原。 周瑜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一、周瑜是著名的“高富帅”典型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称“美周郎”,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舒城县)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史书《三国志》里,陈寿老先生是这样评价周瑜的:“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并盛赞他: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从中略知,周瑜是个不同一般的时代人物!

周瑜是有名的官二代、富二代。他出身名门,父亲官至洛阳令,族祖更是官至太尉。当年孙坚孙策父子能借宿周瑜家,也证明了他的家境条件之宽裕,绝对是有钱人家哟。

周瑜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识智慧很高,算得上当时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周瑜的身材高大,容貌俊朗,在当时很有名气。据说诸葛亮个头1.85米,而周瑜也差不到哪儿去。

{周瑜的名言}

周瑜打小练习舞剑,有一定的武艺功底,而且胆识过人。后来,他拒绝了袁术之流的百般拉拢,爽快接受官二代孙策的邀请,竭力效力东吴。他不像诸葛亮那样在背后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而是直接带兵冲在阵方,搏击拼杀。苏轼老先生杰作《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一句,既点出了周瑜这一引领时代潮流的穿着打扮,更是表达了周瑜那种沉稳而不张扬的气质,而比他年轻6岁的诸葛亮不过是周瑜的一个追随者(按时下时髦说法,即粉丝)而已。

已有老婆的周瑜,在25岁时笑纳江南美女姐妹花中的小乔。有了绝代美女在身边,之后不再纳妾。周瑜真可谓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老婆漂亮,令人羡慕呐!周瑜待人谦恭有礼,为人处事平和,他年轻并不傲气,能以德服人。和他交朋友的人很多,而且连一些年长的前辈也和他交好。比如说:老将程普曾经因为如此乳辈小生同级为官而耿耿于怀,而周瑜却每一次都能折节容下,在多次打过交道之后程普最终为周瑜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周瑜擅长音律,人尽皆知,堪称当时的乐坛王子。古时有言道:“曲有误,周郎顾”。周瑜死后,诸葛亮也感叹道:“天下再无知音(也就是懂音乐的人)”!如果有如果的话,周瑜生在当今,周杰伦也得退让三分哦!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周瑜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官富二代,长的帅气,擅长武艺,乐坛王子,有学识,有品味,人厚道,会看人,事业有成且身先士卒,家庭美满且感情忠贞,还深得主子(孙策、孙权)礼遇器重,乃后世不少人羡慕追思的英雄、帅哥形象。

二、周瑜实乃指挥赤壁之战的统帅{周瑜的名言}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出兵加入讨伐董卓联军,举家迁徙至舒县,寄居周瑜家。而周瑜家将自家南侧的大宅给孙坚一家人居住。孙坚的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出生(孙策年长一个月),两位意气少年一见如故,,二人情如手足,共同生活起居,拜谒孙策的母亲,结为异姓兄弟,成为生死之交。周瑜和孙策就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策丧父后,经过多年在袁术手下打拼,终于能起兵发展。在东渡历阳入吴时,书信报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响应,孙策高兴地说:“吾得卿,谐也。”随后,周瑜帮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秣陵、曲阿,打败笮融、薛礼,将刘繇赶走,发展极快。孙策亲自进攻山越,周瑜回师丹杨(时任太守为周瑜叔父、从父周尚)。

建安三年(198年),袁术派其弟袁胤代替周尚为丹杨太守。周尚回到了寿春为官,周瑜跟随。袁术本想招揽周瑜,但周瑜认为袁术一事无成,托辞请求回居巢出任县长,袁术听信了这一请求之后,周瑜却取道居巢东渡长江到了吴地。孙策亲自迎接周瑜,并任命他为建威中郎将,发二千人为周瑜部曲,赐军马五十匹,又给周瑜鼓吹,为其建造屋舍,赠赐莫人能比。后来,孙策发兵攻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当时江夏还在黄祖手上),攻克皖城,兄弟俩分娶大小乔。孙策对周瑜笑说:“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两人关系更进一步。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庐陵。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将权力交给弟弟孙权。周瑜奔丧还吴,并与长史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担任中护军。而当时,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送子质到曹营。孙权与周瑜及其母商议,当时张昭等人建议接受曹操的要求,周瑜却坚决反对。孙权之母支持了周瑜的决定,最后孙权没送人质给曹操。206年,周瑜督孙瑜等讨伐麻、保两处贼兵,俘虏万多人,后还守官亭。后来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领千人进柴桑,周瑜追讨击,生擒邓龙。208年春天,孙权讨伐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

208年秋天,时已统一北方的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向东吴进逼。大军压境之际,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孙权又受到鲁肃以及代表刘备势力出使的诸葛亮的说词影响,正犹豫不决。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周瑜自荐以三万精兵抵抗曹军。孙权这才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相方对峙。周瑜采纳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曹操北还南郡。周瑜率军乘胜追击,发兵南郡,采用吕蒙之计解甘宁夷陵之围,引军北岸,打退曹营大将曹仁,最终攻克南郡。尤为可贵的是,周瑜亲自率军进攻围困夷陵的曹军之时,右胁被流矢所伤,伤势严重,而周瑜依然起身乃行到军营激厉士气,曹仁见状不得不收兵撤退。孙权别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瑜的名言}

接着,周瑜献计软禁刘备,欲分化刘备阵营,但孙权没有采纳,最后弄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210年,周瑜又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天下二分之计),孙权答允,但就在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孙权闻知后叹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并亲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动。孙权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遗憾的是,赤壁之战两年后,周瑜却不幸英年早逝。

三、周瑜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诸葛亮

品读回顾周瑜的军事作战经历,乐奀不禁感叹:周瑜不愧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将帅之一,堪称唐太宗李世民的前世!

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而此时的诸葛亮,还是一个在南阳深山“躬耕”的、不为人知、乳臭未干的顽皮少年。周瑜早在“三顾茅庐”之前,就已经为孙吴勾画了美丽的蓝图:划长江二分天下,据江东,图荆益,再伺机雄霸中原,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而后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三分天下”,只能说是一个抄袭之作。

历史上,周瑜、诸葛亮二人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主要做的是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而周瑜病逝后,蜀国来吊唁的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除了促成孙刘联盟之外,赤壁之战近乎与诸葛亮无关!《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故事乃罗老先生编撰忽悠的。“既生瑜,何生亮”,实乃历史上最大的历史冤案之一。{周瑜的名言}

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战胜号称拥有八十万水师的曹操军队,作为联军统帅的周瑜无疑是第一功臣,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他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出了完美的治军、谋略、用人、临阵指挥、战前预见等等综合军事能力,培养出来的5万水军军团表现了强大作战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而且,周瑜不仅能够审时度势虚心采纳黄盖、吕蒙等将领的计策并屡屡取得成功,而且自己也能巧施计策。比如说:“草船借箭”的故事本身是真实发生的,演义中把它归功于诸葛亮,而且还说尽周瑜嫉妒诸葛亮之词,而在正史上常常把它归功于孙权,而实际上草船借箭的发明人恰恰是周瑜本人,在《三国志平话》中有周瑜巧计借箭的记载。

在周瑜战功赫赫之时,诸葛亮才刚开始玩嘴皮子。诸葛亮留下的唯一战略之作《隆中对》,不仅是抄袭了周瑜的观点,而且被一代伟人毛泽东批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在周瑜仙逝N年后,诸葛亮借托孤之名实际执掌偏安一隅、弱小的蜀汉政权,连年北伐征战(即演义中的“六出祁山”),屡战屡败,最后落的是:外患未除却新添内患。《三国志》对诸葛亮是这样评价的:“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其短处。

周瑜不是一名简单的文臣、武将或军师,他是真正的统帅!而与其能相媲美的只有曹操。然而,周瑜选择了辅佐,曹操选择的是称王。但辅佐的,却打败了称王的,而且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硬仗!周瑜二十岁即当县长,卓而不凡呀,但与后来官至丞相的诸葛亮相比,定要逊色,但从军事才能上看,诸葛亮几乎没有什么闪光之处,不可与周瑜并肩相提。

四、周瑜遭后世狂贬的历史溯源

综上所述,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他是一个刚柔相济的才俊人物,具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还有国色天香美女在相伴,称得上是{周瑜的名言}

十分完美的,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瑾瑜,皆指美玉,喻意美德、优点、美好)。那么,为什么周瑜的形象在后世会出现变异,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成为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小人的呢?

周瑜身后的厄运源自于东晋。这个偏安一隅、只拥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而周瑜生前身处非正统的东吴,自然中枪而被认定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诗词中,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比如说: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与同情;而杜牧则以“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调侃周瑜。{周瑜的名言}

到了宋朝,形成了朱程理学占据主导思想地位,极力推崇“帝蜀寇魏”论,尊刘贬曹渐成定局。最尴尬的当属东吴,为了尊刘,自然要在贬曹的同时抑吴,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难逃打压。周瑜的形象就此彻底被扭曲,在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中,周瑜的形象一落千丈: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军事上,他看似颇有才华,却又似乎人皆可败;在人格修养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绝唱。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对人物的善恶褒贬虽有数度浮沉,但“尊刘”、拥“帝蜀”的立场没有出现根本性动摇,直至明末罗老先生著的《三国演义》,对曹魏、孙吴两国人物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以此拔高蜀汉,把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周瑜等做的好事,尽可能嫁接到刘备、诸葛亮等身上去,反过来把刘备、诸葛亮等差强人意的事情往曹、孙等人身上推,实在不好意思推的就干脆往刘备、诸葛亮部下转。最终把周瑜的形象彻底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而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历史上的周瑜》
周瑜的名言 第二篇

吉林财经大学

《华夏文明释疑作业》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周瑜的名言}

姓名:卢凤娇

学号:1302112123

教学班学生序号:217{周瑜的名言}

任课教师:方胜虎

历史上的周瑜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上有很多被冤枉被埋没被误解的人物。东汉末年的周瑜就是其中一个。因为一部被章学诚称作“三分虚构、七分真实”但实际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在中国家喻户哓。但人们所知哓的这个周瑜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判若两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也即广为人知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的。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一个品行高洁、忠勇侠义、智勇双全、雄烈过人、才华横溢、忠于友情、忠于爱情、“性度恢廓”、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的大英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古代完美男人、伟丈夫。{周瑜的名言}

一. 简介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一说舒城)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汉族。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1. 诸葛三气周瑜:

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周瑜的名言}

3.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智激周瑜:

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周瑜的名言}

5.气量狭小的周瑜:

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6.关于荆州之事:{周瑜的名言}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并非演义中所

写。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7.关于借东风:

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2.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一位品行高洁,忠勇侠义,雄辩过人,才华横溢,忠于友情,忠于爱情,性度恢廓的大英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代完美好男人,伟丈夫。

1.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英雄应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不仅具德,才,风度,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最令人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2.周瑜受贬低的原因

陈迩冬在《闲话三分》一书中的一段话很有道理,他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

之。”曹操刘备尚且如此,后世的凡夫俗子哪见过如此完美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孙吴集团。

既不是曹操的正统又不是刘备的道统,孙氏只能算地方割据势力,在后世哪个朝代都不会受到高的待遇。周瑜这么高其他集团的人物又何以自处?所以他们非要在周瑜原本完美的脸上抹点泥。其他的不说,他们想周瑜年纪轻轻就这么成功一定是骄傲自满得很,少年得志又这么自信那一定是年轻气盛了。虽然历史上的周瑜当大事时也不算年轻了,而且他是最谦逊有礼貌的,但在三国志平话中他就已经是骄傲自满的代表了,因为在凡夫俗子眼里这样优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骄傲才怪。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轻气盛这一条他也是很难反干净的。因为周瑜咄咄逼人的谋略风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谦让服人的个性真的很矛盾。有时也觉得史书上的周瑜有点完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可能加上年轻气盛这一条看上去更生动更有灵气更像个活生生的人,但那样他已经不完美了。

周瑜受到更大的贬低和歪曲当然是演义了。为了美化演义第一男主角诸葛亮,罗贯中可说是耗费了心机。因为诸葛亮除了在刘备死后有些作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东吴余下的事就是为刘备管管粮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于是只能对不起周瑜了。再说如前所述周瑜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大绊脚石,演义的主题就是尊刘,谁叫周瑜曾经和刘备过不去,对不起你也是应该的。而周瑜这么优秀功劳又这么大,把他的功劳夺过点也够诸葛亮形象美一阵的。另外周瑜这么这么完美好最让人嫉妒了,现在也让你尝尝嫉妒别人时的难受!而且被你这么有本事的人嫉妒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大到海里去了?于是余下的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历史上毫无过结的周瑜和诸葛亮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诸葛亮夺走了周瑜的功劳夺走了他优秀的品格,这还不算还要夺走他的生命,在周瑜死时还不放过他,逼着他说下“即生瑜,何生亮”这句名言,硬要周瑜在临死时在诸葛亮脸上再涂点脂粉。罗贯中对周瑜也太残酷了!好好的周郎何止脸上被涂点泥,简直是带上了大泥罩已经面目全非了。但这毕竟是小说,里面的周瑜诸葛亮只是文学形象,而演义用周瑜陪衬诸葛亮这一手法在塑造人物上还是成功的。周瑜虽变成了另一个人但他毒中还是有点美的,这是原来的周瑜坯子太好,虽歪曲丑化得不成样子他美的本质还是抹煞不了的。而且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周瑜比诸葛亮大七岁,当时诸葛亮不过是为刘备来向东吴求救的,一个堂堂东吴大都督怎么会嫉妒一个毫无作为初出茅庐的后辈呢?{周瑜的名言}

3. 关于俗的演义和雅的历史

周瑜在演义里被丑化贬低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行。可惜演义的影响太大了,不要说那些箪浆贩食的粗人,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也逃不过。但是那些分不清演义和历史的所谓文化人都是付出代价的。袁枚《随园诗话》就说到某个文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生瑜生亮的话被人一生讥为笑柄。又有某人在奏折中用了这句话被清帝免了职。因为分清历史和小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如果你水平有限尽可以谈小说,最看不惯只有几两醋的水平还要妄谈历史。因为这些人所依据的是演义里虚构的东西,推导再严密又会有什么结果?再说用小说中荒诞无稽的事去说历史人物不管是谁,除了反映自己的无知外也是对历史人物最大的不尊重。历史上的周郎是最性度恢弘的,在演义里他被歪曲但造就了“千古完人”诸葛亮形象,而且变出来的怪‘周瑜’也成了心胸狭窄的典型人物,有典型性在文学上还是成功的。所以受再大的委屈他也是能折节容下的,但如果用演义里虚构的东西去说历史上的周瑜,他再大度也会气得吐血了。然而俗的东西往往有市场,像正史这种阳春白雪之类雅的东西难免曲高和寡。

三.总结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优秀的汲取着中国古代忠义之士精华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典型的集中着中国古代传统英雄之优点的人物,是一个完美的有着汉代风骨的中国汉代男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国大英雄,自然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物和他身上展示出的品格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方面对后人也是很有激励作用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历史,看待文学,也要辩证地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关于周瑜的成语》
周瑜的名言 第三篇

关于周瑜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顾曲周郎

周郎顾曲

不习水土

安营扎寨

顾曲周郎

怒气填胸

总角之好

周瑜打黄盖 解释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解释〗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周瑜名言名句》
周瑜的名言 第四篇

1、将者贵在知敌虚实,而后避实而击虚。

2、我想要把你的事情放在比我生命更前面的位置。

3、政治上讲的是恐怖平衡,政治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4、大英雄生当豪杰死亦鬼雄,如不拔剑建国立业,岂不愧对先父之灵?

5、生活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哪有那么多传奇。周瑜名言名句

6、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9、痛苦是人生的拐杖,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10、你,你终于肯承认是我的夫人了!

11、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周瑜名言名句。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12、人的后半生是让前半生点亮的。

13、即生瑜,何生亮!

14、我不喜欢你哭,等你不哭了,我再放手。

1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6、年轻时躺在玫瑰上,年老时就会躺在荆棘上。

17、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18、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1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20、心境善,事事皆善;心境美,事事皆美。

21、专注,当敌人越张狂的时候,就要更加专注,有专注力的能用小石头砸死一个巨人。

22、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

23、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于共。

《三国演义的名言》
周瑜的名言 第五篇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5、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三国演义的名言。??智勇武将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三国演义的名言。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

2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2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

24、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

25、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着矣。??孔明

2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7、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30、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1、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32、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周瑜的名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周瑜的名言 周瑜简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周瑜的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周瑜的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3690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