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仁义之心的格言

仁义之心的格言

2016-05-01 09:25: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仁义之心的格言(共5篇)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关于解释: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义者...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仁义之心的格言》,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仁义之心的格言 篇一:《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

关于解释: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义,利也。——《墨子》

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礼记》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淮南子》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春秋》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

关于名言警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礼之用,和为贵。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仁义之心的格言)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一、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大学》)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孟子·尽心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孟子·离娄下》)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孟子·公孙丑上》)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大学》)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回也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告子上》)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仁者寿。(《论语·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大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仁人无敌于天下。(《孟子·尽心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

二、义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直道而事人。(《论语·微子》)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论语·颜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告子上》)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持其志,无暴其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义者,宜也。(《中庸》)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知耻近乎勇。(《中庸》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仁义之心的格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大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论语·泰伯》)闻斯行诸?闻斯行之。(《论语·先进》)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孟子·尽心下》)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大学》)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梁惠王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曰》)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

三、礼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庸》)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寜戚。(《论语·八佾》)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知礼,无以立。(《论语·尧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离娄下》)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知止而后有定。(《大学》)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必也正名乎!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陈善闭邪谓之敬。(《孟子·离娄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中庸》)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中庸》)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四、智

好学近乎知。(《中庸》)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大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仁义之心的格言 篇二:《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

关于解释: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义,利也。——《墨子》 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礼记》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淮南子》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春秋》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

关于名言警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礼之用,和为贵。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仁义之心的格言)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仁义之心的格言)

一、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

(仁义之心的格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 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大学》)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孟子·尽心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孟子·离娄下》)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孟子·公孙丑上》)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大学》)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里仁为美。(《论语·里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义之心的格言)

回也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告子上》)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仁者寿。(《论语·雍也》)

仁者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大学》)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 仁人无敌于天下。(《孟子·尽心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仁义之心的格言)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

二、义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仁义之心的格言 篇三:《心的格言》

心的格言

喜过, 恕过。 哀过。 乐过。 成过。 败过。 得过。 失过。-----------何常永恒??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

仁义之心的格言 篇四:《仁义名言名句大全》

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 ――蒙 田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仁义名言名句大全。 ――夸美纽斯

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晁补之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没有良心的知识,会毁灭人的灵魂。 ――布拉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孟轲

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艾迪生

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

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卢 梭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 ――<礼记>

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雨 果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 ――托・富勒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当你感到自己是一个人时,惟一的限制是良知。 ――马丹・杜・加尔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

――章太炎

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 ――兰 多

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 ――雷伊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仁以为己任。 ――<论语>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谭嗣同

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 ――蒙 田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后汉书>

再没有比自身良心的审判更痛苦的审判了。 ――田德里亚科夫

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良心和美名。 ――乔 叟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 ――洛克

仁慈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而决不能取代正义。 ――亨・乔治

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 ――海德格尔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林逋

照耀人的惟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海涅

在有信心的男人和女人心目中,良心并不是儿戏。 ――罗曼・罗兰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 ――姚莹

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 ――三木清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 ――梁章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礼记・大学

良心这玩意儿使人变胆怯。想做小偷,害怕谴责。想谩骂、中伤又怕叱责。--良心是在人内心造反的最怕寂寞的家伙。 ――莎士比亚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 ――罗曼・罗兰

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 ――<宋史>

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 ――蒙 田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夸美纽斯

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晁补之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仁义之心的格言 篇五:《关于孟子的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关于孟子的名言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关于孟子的名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3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4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仁义之心的格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受伤的心情格言 格言心有多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仁义之心的格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仁义之心的格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3820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