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回家古詩詞

回家古詩詞

2016-05-12 12:16:5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回家古詩詞(共5篇)经典古诗词 很美的句子经典古诗词 很美的句子1 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转身一世琉璃白。2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3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4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

《经典古诗词 很美的句子》
回家古詩詞 第一篇

经典古诗词 很美的句子

1. 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

转身一世琉璃白。

2.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3.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6.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7.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8.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9.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地铸成一抹哀伤。

10.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1.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2.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3.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4.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5.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17.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18.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19.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0.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1.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2.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23.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25.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6. 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忘于江湖。

27. 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28. 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29.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30. 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清朝一次科举考试,有一位考生平时少读诗书,考场上抓耳挠腮,半天不能成文。忽然灵机一动,写下四句打油诗交卷。诗曰: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整十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赴黄泉。阅卷官见了,甚觉好笑,便在每句诗后面加了两个字: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整十年,未必;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相传李鸿章有一远房亲戚,此人不学无术,却想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有一年他去参加考试,结果竟未答上一题,无奈之举便在试卷上歪歪斜斜地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可是,他实在是个草包,竟把“戚”字写成“妻”字。主考官看到这张试卷后哭笑不得,最后在他的卷子上批了六个字:所以我不敢娶(取)。

清末有年科考,文章题目就是《昧昧我思之》,可有一考生未读过《尚书·秦誓》,将“昧昧”错认为了“妹妹”,于是整篇文章就呼哥唤

清朝有一位考生风尘仆仆应试,但此生进考场后,迟迟不能下笔,最后勉强写了不满300字。第二天便弃笔而去。一位考官见此情形,在其试卷上批道:“不远万里而来

,不满三百而

《古诗词计划》
回家古詩詞 第二篇

诗词诵读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9月 2012

目 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3)

二、教材分析----------------------(4)

三、教学目标-----------------------(4){回家古詩詞}

四、教学措施--------------------—(5)

五、教具学具准备------------------(5)

六、周次及时间安排----------------(6)

七、教学进度表-------------------—(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人21。年龄在7—9岁。独生子女较多,全是农业户口。通过一学期教学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好,大多数同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讲究集体荣誉,有较强的上进心。大多数同学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讨论、口语交际、阅读、背诵等任务,积极动手动脑,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熟读、熟背古诗词;回家后能认真复习学过的旧知和课文,使自己温故知新,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也发现一部分同学上课纪律观念差,对待学习不认真,不能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较差,学过的古诗词读不好,更谈不上熟背、有感情,有待于加强辅导,扶其走上正道。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计划诵读以下方面的古诗词:

1、关于描写春天方面的古诗词;{回家古詩詞}

2、关于描写夏季方面的古诗词;

3、关于描写山水及情景方面的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都出自古代名家之手,无论在遣词造句、句子对仗,语法修辞,还是在押韵方面,无不堪称绝妙无论,让学学生读背熟记十分必要。可以使学生领略其中的描写、抒情、说理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从而多积累古诗词。

三、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习惯:

(1)良好的自学古诗词的习惯;

(2)良好的诵读古诗词的习惯;

(3)善于搜集整理的良好习惯。

2、培养双基能力方面:

(1)培养自学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能力;

(3)查字、词典的能力;

(4)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5)感悟其中感情的能力

(6)学会描写景物以及抒发感情的方法;

(7)积累古诗词,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措施

1、本人坚持严格按照峄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要求的据课标、课程方案、教材、教辅、教学用书、学情去备课、去写教案;体现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训练点;

2、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利用好现代化教具,努力投身于课改当中,响应区局的“全员磨练合格课”的号召,认真锤炼合格课堂;

3、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多开展一些古诗词诵读竞赛活动;

6、重视班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发挥其宣传阵地的作用,增加古诗词诵读方面及理解古诗词方法的宣传;

7、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电话,不断了解学生的动态,随时采用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儿童正确、认真的学习。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

2、教学挂图。

3、小黑板。

4、课件等。

六、周次及时间安排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
回家古詩詞 第三篇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

1、江南(汉乐府)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回家古詩詞}

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

{回家古詩詞}

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回家古詩詞}

8、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9、凉州词(王翰)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理解】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

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10、出塞(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回家古詩詞}

【理解】还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离家乡的瘵士仍未回还。要是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统帅,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侵扰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理解】冒着深秋冷雨,连夜到润州,第二天清晨客人就要离去。客人走后,独留江南的我就像楚山一样孤单寂寞了。你回到洛阳,若是亲人们问起我,就说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晶莹透明,官场得失置之度外。

12、鹿柴(王维)

【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理解】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影,只是偶尔听到来自林中的说话声。

落日的余辉返照射入林海深处,又透过密林映照在幽暗的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理解】清晨一场细雨使渭城空气格外清闲,旅舍那么明净,柳枝也像梳洗了一番。请您干了这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光,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就是那里的外来人了,每次到了节日的时候更加思念亲人。在那遥远的家乡亲人们登高望远的时候,他们头插茱萸偏偏只少了我一个人吧!

15、静夜思(李白)

{回家古詩詞}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回家古詩詞}

16、古朗月行(李白)

【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理解】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太阳光照在香炉瀑布上,四周都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一般的垂挂下来;飞奔而下的水流,似乎有三千尺那么长,就好像银河从天上最高处直往下落一样。

18、赠汪伦(李白)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理解】李白乘船将要起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踏着节拍走来。即使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到东边的扬州去了。这正是繁花似锦柳绿如烟的暮春三月。我望着他乘坐的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最后连那片白帆的影子也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这时候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向遥远的天边流去。

20、早发白帝城(李白)

【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村居古诗原文_村居的诗意_作者高鼎》
回家古詩詞 第四篇

<村居>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其全诗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前言]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古诗原文_村居的诗意_作者高鼎。<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村居古诗原文_村居的诗意_作者高鼎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译文]
农历二月,[鉴赏]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回家古詩詞 第五篇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献纳臣”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回家古詩詞相关热词搜索: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大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回家古詩詞”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回家古詩詞"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4080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